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10:05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1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队伍越来越庞大,他们大多数亲情缺失严重,心理发育不健康,在成长过程中,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成绩普遍偏差,监护和生活状况出现失控局面等,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辅助作用,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国的音乐教育成绩有很大的进步,可是城乡之间的发展却不平衡,在多数的农村里,音乐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与发展,未能发挥出应有的特效,对音乐教育的宣传力度不够,致使普遍的观念认为学习音乐对孩子并无太大的用处,这种片面的思想,严重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一)家庭教育观念陈旧,音乐教育意识淡薄

留守儿童正是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家庭是儿童人生的摇篮,古往今来,有许多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意识非常淡薄,由于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他们的责任主要是养育而不是教育,他们的文化程度不高,教育观念陈旧,难以承担对孩子的道德培养和学习辅导的任务,父母在家的检查作业,参加家长会等对孩子最基本的学习监督职责都无人担当,他们只以生活照顾为主,认为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就可以了,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方法,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与他们无关,放任自由,在精神层面上,忽视了音乐教育,长久以来,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二)学校教学设施陈旧,教育措施不得力

在农村,由于资金紧缺,学校无法添置先进的教学设备,有时甚至连一间像样的教室都没有,无法保证正常的教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一方面家长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完全依赖学校教育,但由于学生多,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教师往往很难顾及每个学生,对学生的心理关爱难以到位,有的留守孩子与父母聚少离多,交流沟通时间较少,他们大部分缺少亲情关爱,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这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三)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支持,道德观念偏差

留守儿童缺少父母在身边的支持,容易产生自卑心理,30%的孩子性格偏内向,由于缺少关爱,他们很容易对周边的人或事物产生戒备和敌对的心理,甚至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变得更加强烈,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对孩子容易产生强烈的愧疚感,容易造成拿金钱弥补的坏习惯,长期下来,孩子形成功利主义人生观,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

(四)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音乐教学不够规范

在农村,由于人们的教育观念陈旧,普遍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就可以了,音乐课上不上没有关系,认为音乐课是“副科”,加上音乐专业教师严重短缺。由于农村的音乐教学硬件设施不到位,有的学校甚至连台风琴都没有,严重影响音乐课的教学,这样,导致音乐教师队伍不稳定,专业老师不愿到农村任教,音乐课老师都是由语文数学等文化课老师担任,所以,这些留守孩子就不可能像城里的学生一样进行系统而专业的音乐训练。

二、音乐教育对留守儿童的重要性

由于音乐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他能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效促进儿童想象、情感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完善留守儿童道德品质,具体表现在:

(一)充分发挥音乐教育功能,帮助留守儿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1923年,音乐教育的领导人物卡尔、格肯斯就提出“音乐为每个孩子,每个孩子为音乐”,其实,每个孩子都是需要音乐教育的,他们也是渴望音乐教育的,尤其是留守儿童,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养成了自信心不够,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系统而完善的音乐教育可以很好的培养孩子的审美观,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情操,确定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对他们健康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音乐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渠道,另外,还可以通过大量的爱国歌曲的学习,如《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国歌》、《团结就是力量》等一系列革命歌曲帮助留守儿童树立崇高的革命思想和爱国情操,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和乐观向上的奋斗精神。

(二)开拓音乐教育资源,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对人的心理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是培养人”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缺少父母关爱,他们倍感孤独,对事物的兴趣不够热情,音乐教育对塑造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儿童的整体心理发展水平,帮助孩子培养健康心理和发展健康人格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所以说,音乐教育在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三)音乐教育有助于促进留守儿童心脑和性格的发育

儿童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开始,也是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心脑的发育及良好性格的养成对儿童以后的成长具有重大意义,音乐教育是取得促进儿童心脑发育的良好教育效果的一条通道,日本的铃木镇一先生是较早发现音乐教育与智力开发之间存在联系的音乐教育家,他主张对儿童进行良好的早期音乐教育,会培养出个性优雅,才能卓越的新一代人才。

人的性格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幼年时期的日常生活,环境中的身心的历练等培养而成的,塑造一种良好的性格,是孩子毕生事业的基础,“音乐教育是相当重要的”,这是铃木镇一先生教育思想的一个方面,他强调音乐教育潜移默化的作用,他认为音乐教育会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培养高尚人格。

(四)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

音乐可以开发左右脑,刺激神经元,激发大脑潜能,使大脑更加灵活,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和提高留守儿童的注意力,法国钢琴家埃米尔・绍厄尔曾说过:“音乐学习也许比其他学习更能发展学生的思想集中能力,要弹奏的音符都必须同时认出来并正确地弹奏出来,在音乐里,没有时间开小差。”这充分地说明音乐学习需要集中注意力,再比如在学习一首新歌时,要求背歌谱和歌词,这对提高学生的记忆力有较大帮助,而记忆力又是学习各门功课必需的,在偏远的农村,由于受教育理念,学习环境,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学校生活比较单调,在音乐教育中,对学生所产生的各种陋习都能得到潜移默化的改变。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的几点建议

首先,针对农村地区音乐教育水平远低于城市的实际情况,建议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设立音乐教育专项经费,添置音乐器材,积极创设良好地校园环境,为学生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并建立音乐教育网络,及时得到最前沿,最先进的教学理念。

其次,开展丰富多彩音乐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之间的协作精神,由于留守儿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不同,他们在留守过程中容易产生孤独和自闭,对参加集体活动自信心不够,没有热情,较难融入集体,音乐实践活动可以将艺术与思想品德、审美教育于一体的情感体验活动,它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表演潜能、通过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借助音乐来表达和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陶冶了情操,在实践活动中,应多开展以合唱合奏、歌咏比赛、舞蹈比赛,配乐诗比赛和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通过积极参与和集体排练,可以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最后,加强农村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要解决农村音乐老师的编制,待遇等问题,要让专业老师能够静下心来,这样才能建立一支稳定的音乐教师队伍,并定期给他们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专业能力,更好地为留守儿童服务。

参考文献

[1] 廖冬梅.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EB/OL].http:///ywxk/ShowArticle.asp?ArticleID=8329,2009 (05).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2

朋友们,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们: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期望,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然而,当我们衣食无忧、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在我们身边还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柔弱,却过早地承担起了生活的无奈。由于长期缺少父母的呵护和家庭的温馨,他们的学习教育、心理健康乃至人身安全都难以得到保障在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转型期,留守儿童问题已然成为了突出的社会问题,影响到了社会的稳定和谐。尤其是XX5名儿童窒息死亡事件给我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带给良好的成长环境,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职责和义务。为此,我们呼吁,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留守儿童,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社会爱心人士和团体组织要发扬乐善好施,扶弱济困的传统美德,尽绵薄之力,为留守儿童带去关爱的温馨;留守儿童家长要勇于承担起孩子教育第一任老师的职责,让家庭成为孩子品德修养与学习智慧的培训基地。在此,省妇联、省妇女儿童基金会向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发出倡议:伸出关爱之手,温暖孤寂之心,让我们携手撑起一片爱心蓝天,让留守儿童共沐阳光雨露!

我们诚挚期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以及企事业单位踊跃奉献爱心,让同一片蓝天下的孩子们都能拥有幸福的童年和完美的明天。您能够向留守儿童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职责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加强亲子沟通和交流,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您能够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促进留守儿童身体、心理、品格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您还能够透过XX省妇女儿童基金会资助特困留守儿童、捐建留守儿童之家,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条件,帮忙孩子们实现一个完美的理想也许您的点滴付出,将能够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许您的一分关爱,就能够点亮他们的青春梦想!

让我们齐心协力,将关注留守儿童转化为关爱,在您的参与关爱中,故事温暖,孩子幸福,XX秀丽。

留守儿童关爱倡议书(二)

全体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超多转移,在儿童中产生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贫困留守儿童,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一般都存在家里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状况,有的孩子因为贫困而失去了学习的机会,他们渴望知识、憧憬未来、成绩优异、品学兼优,可贫困却使他们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有的甚至离开了留恋的校园。他们急需精神的关爱和物质的帮忙,扶危济困、奉献爱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关爱贫困留守儿童需要的是全社会的共同关爱。建宁县团县委和邮政局、关工委决定在全县广泛开展募捐爱心包裹活动,帮忙贫困留守儿童幸福生活、健康成长。在此,我代表校园团委向全体师生发出倡议,请伸出您温暖的双手,奉献您无限的爱意,以实际行动关爱这些弱势儿童,帮忙他们幸福成长。只要您献出爱心,他们就多了一份生活的期望。也许您的点滴之恩,就有可能改变一个孩子一生的命运,让他们暗淡的生活重新迸发出灿烂的光辉,让期望的光芒照亮他们的前程。

授人玫瑰,手留余香。请伸出您的友爱之手,为贫困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成长;请献出您的关爱之情,让春风吹绿大地,让爱心充满人间!

倡议单位:

日期:

留守儿童关爱倡议书(三)

当我们衣食无忧,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时,在我们身边还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他们的父母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他们却留在缺少父母亲情的家中,独自承受成长中的快乐与伤痛,备受思亲的煎熬,他们正面临着关爱缺少、情感缺失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关爱、呵护留守儿童是我们共同的职责。为此,多伦县妇联向社会发出倡议――让我们共同关爱留守儿童!

您,能够是单位、企业、校园,也能够是班级、家庭、个人。您能够捐建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爱心书屋、阳光操场等公益项目,给留守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娱乐场所;您能够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生活上关心、心理上疏导、学习上辅导;您能够担当留守儿童的家长,做孩子们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您能够适当给予困难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方面的资助,帮忙贫困留守儿童遇到的困难;您更能够为留守儿童工作奔走呼吁,构成舆论声势,扩大社会影响,进一步引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广泛关注,促使更多的单位、组织和个人用心参与。

也许您的点滴付出,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也许您的一份关爱,就能点亮他们的青春梦想!如果您愿意伸出温暖的双手,请致电多伦县妇联:xxxx。我们将竭诚为您奉献爱心牵线搭桥。让我们齐心协力,与爱同行,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为建设富裕和谐秀丽多伦做出自己的贡献!

留守儿童关爱倡议书(四)

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单位:

近年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将要应对的诸多现实问题,只能选取将孩子留在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构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由此诞生了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据统计,我市有留守儿童32976名,留守儿童数量居全区之首。这些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生活条件差、亲情缺失、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为了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与其他孩子共同健康、快乐成长,在六一国际儿童节来临之际,乌兰察布市妇联向全市发出关爱留守儿童的倡议:

一、争当留守儿童的家长。按照一帮一、一帮多或多帮一的形式,各尽所能,踊跃参与到与留守儿童结对关爱活动中来,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正确、适时引导孩子成长,主动履行家长义务。

二、努力为留守儿童做好事、办实事。抽出一点时间,节约一点开支,奉献一片爱心,给留守儿童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买一本书、送一件礼物,让他们的快乐与您分享,委屈时能得到您的抚慰,您能够利用周末和节假日与帮扶的留守儿童联系交流,谈心沟通,帮忙他们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鼓励他们参加校园群众活动,融入群众生活,培养他们的交往潜力和活泼开朗的性格,您也能够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托管人、任课老师联系沟通,做留守儿童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品德的教育人、成长的保护人,让所有远离父母的孩子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三、用心捐建儿童友好家园。近年来,各级妇联用心协调政府与社会力量的支持和捐助,在全市开展了儿童友好家园建设试点工作。目前,全市11个旗县市区依托校园和社区建成49所儿童友好家园。家园以关爱留守儿童、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为留守儿童带给学习、活动、亲情抚慰、心理关怀为目的,开设有图书阅览室、课余节假日活动室、心理辅导室,并开通了亲情热线。透过一系列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主题教育、文体、双休日和节假日等关爱活动的开展,使留守儿童愉悦了身心,增长了知识,锻炼了潜力。但是,由于我市留守儿童众多,已建儿童家园的数量和家园内部的设施远远不能满足留守儿童的现实需求,期望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单位用心捐建留守儿童家园,或者为留守儿童家园捐款捐物,让我市更多的留守儿童在自己的家园里健康成长。

朋友们,请您和家人、身边的朋友行动起来吧,伸出我们温暖的双手,把爱心阳光洒向这群朝气蓬勃的生命,用爱心雨露浇灌祖国的花朵,共同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自由、快乐地成长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留守儿童关爱倡议书(五)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倡议书

当你陪同孩子学习时,

当你牵手孩子徜徉时,

当你拥吻孩子欢笑时,

当你畅享天伦之乐时,你是否注意到,在我们身边有一双双羡慕而失落的眼睛正注视着你他们小小年纪,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缺失亲情;他们渴望家庭温暖,却只能忍受孤独的煎熬;他们稚嫩的双肩过早的承担起生活的无奈

他们的父母由于生计在外,他们多由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他们或许学业失教,或许生活失助,或许心理失衡,或许道德失范,或许安全失保,或许感情缺失许多或许,他们更需要社会的关爱,更需要给予个性的关注更多的人叫他们留守儿童。

亲爱的朋友们、善良的伙伴们,为了帮忙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填补家庭教育缺位,让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向全社会爱心人士发出爱在春天,关爱留守儿童倡议:

请敞开您的关爱之心,倾听他们的心声,让他们同享人间温情。

争当留守儿童教育的宣传员,帮忙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家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及时向他们宣传科学家庭教育观念,改善家庭教育方式,加强亲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亲情温暖。

指导鼓励孩子利用QQ、微信等新型方式与家长的联系,抒发内情绪感,促使孩子身心健康成长

争当家长,各尽所能,用心与留守儿童结对帮扶,针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上存在的问题,正确、适时引导孩子成长。每个人都期望被父母宠着、爱着,而他们,却被生活无情的剥夺了这项权利,留下的只有孤独与寂寞。我们虽身处都市,但我们能够为他们做的,有很多很多

帮他们打一个电话、赠送一本图书、购买一件礼物、倾听一段委屈、分享一段快乐,他们或许能够构成良好的习惯,或许能融入群众,或许变得活泼开朗

许多或许,我们会让他们的环境更优、人性更善、社会更美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抽出一点时间,节约一点开支,奉献一片爱心,我们要做的只但是是举手之劳!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不论你的潜力大小,只要每个人用真诚的心,献出一份爱,编织一份情,就能弥补昨日的缺憾,铸就这天的真情,创造明天的奇迹!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3

据调查,截止目前,化隆县外出务工总人数为69 037人(其中外地常住人口59 000人),现有“留守儿童”3170人,其中小学生2672人(其中女1091人)、初中生498人(其中女206人)。全县“留守儿童”在巴燕等六大集镇分布最多。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家的占7%,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占83%,托付给其它亲戚朋友暂时抚养的占10%。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关爱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范等原因,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从2005年开始,化隆县对家境贫困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都实行了“零收费”,因此,所有“留守儿童”基本上都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业。但由于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家, 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无力督促孩子学习,不能起到课后辅导的作用,所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类学生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6.3%左右。

2.个别“留守儿童”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在家帮爷爷、奶奶做繁重的家务活,这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影响。巴燕镇上加合村一位马老汉说:“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自己都需要照顾,别说去照顾这些孩子。可是孩子的父母不出去挣钱支撑这个家,孩子和我们的生活会更苦。我们这样也是为了孩子以后过上好日子。”

3.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据调查,化隆县33%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6~10岁时出去打工,18%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10~16岁时出去打工,这正是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的年龄。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通常只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思想感情和心理需要极少关注,导致个别“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表现出自卑、孤僻、内向、悲观、暴躁、冷漠等心理问题,对其以后的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4.个别“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越轨行为

由于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无约束环境中,致使他们的生活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孩子受坏人引诱,出现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有的孩子则沉溺于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因长年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感到愧疚,于是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使得孩子拥有足够的零花钱,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父母没读什么书却同样天南地北挣大钱,因此从小就把人生目标定位在打工挣钱,对学习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导致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可以让“留守儿童”随家长一同进城学习生活的相关政策,使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尽可能随父母进城就读。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使其学会与孩子正确、及时地沟通交流并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今后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优先将交通不便,家庭困难,监护人难以承担监护责任的“留守儿童”安排在校住宿,并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其学习和生活。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加强关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有关问题。

2.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要求各学校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指的是班主任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这三个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以记录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多”指的是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多家访。“三沟通”指的是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编外家长沟通。同时,要求各学校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做好相关工作。

3.各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

要求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请家庭教育专家做报告等形式,帮助监护人掌握开展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纠正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偏失。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组织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在寒假、暑假、双休日期间,吸引“留守儿童”参加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活动,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远离网吧、游戏厅,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4.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帮助“留守儿童”

建议设立“留守儿童”救助基金会,对家庭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通过发放贫困学生救助金等方式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建议由共青团、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牵头,通过聘请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等,帮助家庭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各学校通过师生之间一对多、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关怀帮助。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4

二、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困境

(一)人身安全问题

2010年《中国农村儿童调查报告》数据显示,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例中,67.4%发生在农村地区,其中大多发生在留守儿童中间。据统计,63%的留守儿童是属于隔代监护。由于缺乏安全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人身伤害,甚至被当做犯罪对象,成为被拐卖,等犯罪的作案目标。数据显示,在被拐卖的儿童中,人数最多的是留守儿童。在遭害案件中,农村地区犯罪率最高。此外,由于家庭和学校对安全问题衔接存有“真空地带“,在农村,留守儿童因溺水、触电、车祸等意外伤亡事件常有发生。

(二)心理问题

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常年与父母分离,缺乏与父母的情感交流,造成这些儿童性格自卑,内向,孤僻等问题。据一项心理调查显示,有49.7%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示,父母外出打工对自己的生活影响“很大”;有28.2%的农村留守儿童表示,在生活中遇到烦恼时,只能“闷在心里”;面对挫折时,有26%的留守儿童表示“很希望父母在身边”,有8%的儿童则表示“不知所措或想自杀”;23.9%的人表示“很少与他人交流“。

(三)受教育权问题

《宪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都对青少年受教育权做出规定。但大多是慨括性条文。近几年,中央也加大了资金和政策扶助,但仍无法改变农村儿童受教育权缺失现状。由于户籍制度问题和城里高额的借读费,让大多农村父母无力承担,只能将子女留在农村接受教育。在学校教育方面,农村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不足,教育观念落后。在家庭教育方面,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也是相当缺失的。

(四)发展权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心智不健全,社交能力弱,道德素养低等问题。相关心理研究表示,这些年幼时形成的问题会对其一生造成严重的发展困境。据2009年教育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农村青少年初中毕业就读高中的比例已经从1988年的26.3%降低到现在的18.6%。更为严重的问题是,每年大约有203万的农村青少年于小学毕业后即走向了社会,成为新一波低文化依靠体力劳动的社会人。必须得承认,没有完全接受基本教育,必定会对留守儿童今后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三、农村留守儿童权益保障之对策

解决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关系到我国未来人才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完善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

现行法中,只有少量法律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有规定,《民法通则》中没有规定委托监护的问题,这造成在适用委托监护时,往往找不到权威法律依据。因此建议制定《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条例细则》,以强化法定监护人的职责,同时明细委托监护人的任选资格和义务。其次,要明确规定变更监护人和监护职责转移的条件及内容,并设立监督和惩罚机制,以达到切实保护留守儿童受监护权的目的。

(二)完善相关法律

《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义务教育法》中对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规定,大多是缺乏可实施性的“空法”,甚至有些规定早已过时。因此,建议立法机关尽快制定针对留守儿童权益方面的法律,并完善现行法律中的相关监护职责,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受教育权,健康权,发展权。同时,对现有“空法”性质的相关法律作出司法解释,以促进法律的可操作性。建议允许和鼓励地方,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细则,以多层次,多角度给予留守儿童切实的保护。

(三)建立公平公正的教育体制

农村经济发展有限,教育资源匮乏,所以建议政府倾斜教育资金于农村教学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师资力量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其次,调整我国户籍政策,给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平等在城市读书的机会。此外,建议学校与农村村委会及派出所为留守儿童建立成长档案和联系卡等监控体系,鼓励学校定期与这些儿童交流,全面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使农村留守儿童的权益得到多重保护。

(四)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城乡二元制户籍制度为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现在,二元制户籍制度,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障碍。首先,该户籍制度是阻碍农村儿童随同父母转移城市读书的重要因素。其次,因该户籍制度的存在,增加了城乡公民在接受教育,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待遇。所以,建议改革二元制户籍制度,保障农村儿童跟随父母生活的权益,从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

(五)完善行政监督

在政府完善农村社保同时,也应制定专门针对留守儿童权益保障的措施。如,建立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法律救助中心,在其权益遭侵害时,能通过这一通道得到帮助;鼓励农村学校建立寄宿制形式,给选择住校的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同时,设立教师帮扶机制,给予留守儿童生活上的关心;加强政府的监管,建议政府设立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组织,专门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

(六)鼓励社会力量的积极帮扶

保护农村留守儿童合法权益,需要政府,学校及家庭的积极配合和社会力量的参与。首先,村委会是除学校之外与留守儿童接触较多的基层组织,村委会应主动发挥其功能,给予留守儿童帮助,在其权益遭侵害时,及时介入,防止问题恶化。其次,各级妇联应定期下乡走访,关注留守儿童的情况,同时,妇联应加强与相关慈善组织的联系,呼吁各界给予留守儿童帮扶。此外,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组织也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关注。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5

留守儿童工作关系到千家万户,是一项民生工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作为学校责无旁贷,必须不折不扣地做好各项工作。为此,市局会议之后,学校立即行动,于会后第二天召开领导成员会议,研究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方案,成立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成员包括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等。下设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办公室,总务主任为办公室主任,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日常事务。

二、加大投入,硬件过关

根据市局有关“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首先把教学楼四楼原图书室确定为留守儿童之家活动场所。其次购置了电脑、电视机、电话机、以及大量图书和文件器材,把活动场所布置得温馨舒适,真的像家一样。

三、制度先行,措施得力

我们在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硬件的同时,着力制定了一整套的规章制度,保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有条不紊地进行。我们先后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了留守儿童之家建设和管理办法及考核办法,制定责任追究制度,活动制度,心理咨询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家长制度等各项制度,有了这些制度的保证,我校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才能稳步推进。

四、培训了一支高素质的家长队伍

“留守儿童之家”建设的关键是“家”中的家长素质,为此,我们召开了5次家长会议,用以会代训的方式来提高家长的工作水平。同时借助网络视频观看其他小学关爱留守儿童情况,借鉴其工作经验。另外,我校还编制了“家长”工作记录簿,对家长的日常工作给予总体要求和规范,鼓励家长们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五、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注重特色,形式多样

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既能参照市局目标要求,又紧密联系学校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首先,我们严格做到“四个一次”,即每学期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1次以上,了解掌握留守儿童家庭基本情况和他们面临的实际困难;每学期与留守儿童谈心1次,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从心理上给予慰藉;每学期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沟通1次,了解他们在家的学习和生活情况;每学期给留守儿童写信1次。其次,编排了星期一至星期五的主题活动,尤其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在这方面,我校的班主任老师贡献很大,他们牺牲了大量时间,花费了大量精力,任劳任怨,诲人不倦。所以,我校的留守儿童无一人出现心理问题。我们还先后举办了跳绳比赛、乒乓球比赛、书画比赛和读书演讲比赛等。

六、全方位帮扶留守儿童完成学习任务

我们在关爱留守儿童各方面的成长同时,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千方百计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完成学习任务。班主任既是家长,更是留守儿童学习的第一责任人。其他授课教师对留守儿童实行优先辅导,结对帮扶。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6

近年来,当地政府以“关爱留守儿童”建设为载体,以促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目标,积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服务体系。我校积极探索关爱留守流动儿童的工作机制和模式,努力构建融家庭、社会、学校教育为一体的多方位的关爱服务体系,促进留守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形成原因

1.家庭教育存在缺陷。留守儿童既无法得到父母思想上的教育,又无法感受父母情感上的关爱,更难找到称职的可以替代父母的监护人,这使得他们对一些社会现象很容易产生认识偏差。父母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缺位,直接导致一些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空虚、品行不端、行为失范、学业无成。

2.教育管理存在缺陷。一是制度化要求多,人性化关怀少。有些学校也会开展一些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但往往流于形式,不能走进孩子心灵深处。二是对成绩关注多,对其它方面关注少。成绩差的留守儿童易受冷落、被遗忘,长久下来,必然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三是批评留守儿童缺点的多,赏识留守儿童优点的少。

3.社会关爱存在缺陷。一是综合治理不到位,农村学校周围黑网吧依然存在并向未成年人开放,一些不良信息侵蚀、毒害着孩子。二是课余时间监管空白多,社会闲杂人员接近留守学生,教唆他们染上吸烟、酗酒、、小偷小摸等恶习。三是社会帮扶机制不健全,孩子的情感需求、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救助。四是社会资助还需加强,大多数留守儿童家庭困难,需要社会资助改善他们的学习、生活条件。

二、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探索性思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留守儿童的存在也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占农村儿童总数10%的留守儿童能否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农村千万个家庭的未来,关系到众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的大问题。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是服务于“三农”工作大局、促进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切实为广大农民做好事、办实事的重要举措;是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通过近几年来的试点和推广,我校留守儿童工作呈现出有序推进、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但是留守流动儿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如何构建更有效的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服务体系,是当前关爱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中亟需探索、解决的重要新课题。

1、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为构建留守流动儿童关爱服务体系提供根本保证。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领导机制。建议农村留守妇女儿童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政府相关部门组成。使这项工作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可持续的有效开展。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7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部署,以建立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为重点,以探索创新农村留守儿童服务管理的新机制、新模式、新途径、新办法为着力点,以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以心灵关爱、健康成长为核心,推进留守儿童服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努力打造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合联动、公众积极参与的“政府、学校、村(社区)、家庭、社会”五位一体的教育帮扶工作,基本建成系统化、网络化的关爱体系,力争使所有农村留守儿童学有所教、困有所帮、爱有所依、托有所居、居有所安,为加快“生态、活力、幸福”建设做出积极努力。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1、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政策引导机制。将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纳入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部署,同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列入《县儿童发展“十二五”规划》,写入县党代会工作报告和县人代会第一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被确定为县委县政府年关注民生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和对乡镇部门年度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强力推动关爱长效机制建立。建议省妇联加大对试点县的政策支持和工作指导力度,确保试点成功。

2、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领导协调机制。成立以县委分管负责人为组长,县政府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有序进行。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日常工作,督促协调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形成齐抓共管的关爱工作格局。

3、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项目运行机制。以政府投入为主,凝聚社会资源,广泛筹集社会爱心资金,大力实施留守儿童关爱服务项目。实施“留守儿童安康计划”,免费为0-6岁留守儿童进行定期体检;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在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配备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开设心理教育课,逐步推广学生饮用奶(鸡蛋)计划,为非寄宿贫困生提供“爱心午餐”,不断改善青少年营养状况。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校外活动机构,到年底,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成1所示范性农村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启动“关爱留守儿童行动”,实行“一对一”、“多对一”的帮扶活动。推进“归燕工程”,鼓励留守儿童的父母就地就业创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切实让留守儿童“心有人爱”、“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4、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部门联动机制。实行部门联动,综合施策,形成工作合力,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协调和督查工作,切实推动关爱服务的有效实施。县教育部门要保障留守儿童平等的教育权利,加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的建设和管理,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对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培训,及时交流沟通留守儿童学习、生活、思想情况,提高家长和临时监护人的育人水平;县卫生部门要普及医疗保健知识,确保留守儿童计划免疫和健康服务;县财政部门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县民政部门要优先将低收入家庭留守儿童纳入低保范围;县残联对留守儿童中的残疾儿童要予以特别关爱;县公安、文化等部门要搞好校园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整治,做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县妇联、团县委要广泛动员、组织志愿者开展“城乡儿童手拉手”、“亲情家长”、“妈妈”、“知心姐姐”等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县文明办要组织加强和改进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积极营造有利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县委宣传部要及时宣传报道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的好经验、好做法。

5、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网络覆盖机制。发挥各方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一张覆盖到边、监护到底、关爱到位的工作网络,建立以基层党政组织、行政村为主体的管护网络,把对留守儿童的管理作为维护群众利益的一项重要职责,对辖区内的留守儿童进行全面认真摸底,建立完善与监护人的沟通联系制度;建立以教职员工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发挥出学校在教育留守儿童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要安排专人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管理,做到“五清楚”、“三沟通”,即清楚留守儿童的基本信息、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健康状况、父母及监护人联系方式;密切与留守儿童父母的沟通、密切与第二监护人的沟通、密切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建立以群团组织和志愿者为主体的社会关护网络,深化“农村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探索各具特色的留守儿童家庭互助模式,为留守儿童送温暖、献爱心;建立以政法部门为主体的法律保护网络,切实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建立以留守儿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监护网络,督促监护人依法履行责任。

6、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的教育指导机制。要充分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省网上家长学校等资源广泛宣传普及家教知识,教育留守儿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切实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要建立家庭教育工作队伍,创办“家教流动学校”,定期到村、到田间地头讲解家庭教育知识。要在留守儿童家长中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的家教实践活动,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利用节假日、农忙时节,组织召开返乡家长会,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有条件的社区可以通过设立留守儿童工作网站,为留守儿童家长及临时监护人提供交流经验的平台。

三、时间、方法和步骤

1、动员部署阶段。学习贯彻全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经验交流会材料,召开部门协调会议,研究制定并上报《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

2、工作推进阶段。召开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会议,根据《县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工作责任,强化推进措施,积极稳妥地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3、工作自查阶段。查缺补漏,重点难点突破,做好迎接验收的准备工作。

4、总结验收阶段。做好上级对我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工作情况检查验收的迎查工作。总结经验,建立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长效机制。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要把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分析形势,解决问题。要建立政府主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8

2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

2.1取样

在中国知网上,以留守儿童(包含“心理”)为主题,通过精确查找,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上的论文,主要分布在2005—2011年间,一共检索到404篇(搜索时间为2012年8月13日),删除文题不符的文章、字数不足1500字摘要类文章,合并重复发表的文章,综述类文章,剩398篇。

2.2编码

对398篇文章从“研究主题”和“研究单位”两个方面进行分类统计。

2.3资料处理

运用SPSS17.0对398篇相关文章按照上述分类标准进行频数统计。

3研究结果

3.1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数量的变化

统计结果显示,2004年以前,几乎没有研究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文章,2005年相关研究开始出现,2005年至2011年的7年间,呈逐年上升趋势。

3.2留守儿童研究主题的特点

将文献资料的研究内容概括为3个主题,相关研究主题的统计数据见表2。在3个研究主题中,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良状况的对策最受关注,在398篇文献中,有53.01%的研究者进行了对策方面的探讨;其次是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现状的研究;而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相对较少。

3.3留守儿童心理研究主体的特点

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的主体主要集中在四类单位。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现状

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留守儿童理健康问题从2005年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不少研究者对这一问题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主要有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何资桥(2006)等[2]人在对湖南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时发现,性别不同的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因子和自责上存在差异,女生较男生而言更为敏感,学习焦虑高于男生。段成荣等[3]人(2005)通过对留守儿童比较多的江西省修水县墨田村留守儿童的调查表明:农村留守儿童易出现性格孤僻、胆子较小、缺乏安全感等心理问题。吴承红等[4](2005)研究指出,农村留守儿童由于亲情关怀缺失,导致抑郁、不安、惆怅等情绪问题,与父母之间的沟通障碍致使他们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性格孤僻、不合群、敏感,甚至产生过激情绪。刘建波等[5]人(2011)通过对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镇儿童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情感抑郁总分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存在严重问题。也有研究认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岳慧兰等[6]人(2006)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测量浙江湖州的留守儿童,结果显示8个内容量表的平均分均在正常范围,表明所调查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是正常的。任运昌[7]认为目前存在人为扩大留守儿童负面特征的倾向,对此他发出呼吁:高度警惕留守儿童的污名化。钱洁、齐学红[8](2011)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通过让留守儿童自我言说来证明这样一个观点:留守儿童并不等于问题儿童,他们中有79.9%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人际关系差”,62.6%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赞同和不赞同“留守儿童内心孤独”的比例相当,75.6%的孩子不赞同“留守儿童意志薄弱”。参加“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援助研讨会”的代表强调指出,目前的研究对于父母外出对孩子行为的负面影响强调过多,事实上,孩子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独立性有所增强就是最突出的正面影响。

4.1.2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

综合学者的研究成果,认为以下因素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①性别:崔丽娟[9]的研究认为,男性和女性留守儿童只是在自尊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在社会适应性各个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岳慧兰等[6]的研究认为,男留守儿童的孤独感要高于女留守儿童,而在恐怖倾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与自责倾向方面女生比男生更加突出。在对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上,主要有以下观点:王东宇等[10]的研究也认为留守男孩的心理健康水平要高于留守女孩。②年级:崔丽娟的研究得出了年级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结论,认为在自尊水平上低年级留守儿童要高于高年级留守儿童,在社会适应性上,在人际关系和情绪控制上,高年级要好于低年级留守儿童;殷晓旺等[11]通过对江西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不同年级的留守儿童在强迫症状因子、偏执和抑郁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差异,在适应不良、情绪不平衡、焦虑、学习因子、心理不平衡和人际关系紧张或敏感及健康总均分上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即高年级学生的问题更加严重。③留守时间及与父母联系频率:崔丽娟的研究表明,留守半年的儿童在自尊水平上、情绪控制方面与非留守儿童存在着显著差异。王东宇等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与父母分离时间不同的各组留守孩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存在显著差异,与父母分离时间越长,留守孩的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各种心理问题越突出。申继亮等[12]运用质化和量化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得出:留守时间在5年以上的儿童的心理失衡得分显著高于留守时间为1~2年、3~4年的儿童,而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崔丽娟的研究认为与父母经常联系的留守儿童在自尊上具有明显的优势。殷晓旺等的研究认为,农村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沟通情况对心理健康造成的影响最为显著,即经常与父母进行沟通的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偶尔和从不进行沟通的孩子。④监护人情况:王东宇等的研究认为监护人教育能力低、教养方式不当、监管不力是导致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因素。高亚兵[13]的研究认为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的留守儿童的问题较多,这与监护人教育内容狭窄、文化水平低、与留守儿童不能做到及时和有效的沟通有很大的关系。郑同刚等[14]的研究也证实了上述观点。李永鑫等[15]的研究认为照看人不同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弹性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照看人为母亲的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最高,照看人为爷爷、奶奶等亲戚的留守儿童次之,照看人为父亲的留守儿童最低。

4.1.3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良状况的对策

已有的研究大多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角度提出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不良状况的对策,但具体方式上存在差异。兰燕灵等[16]运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抑郁水平,提高其自尊有良好的效果。古吉慧等[17]提出要创造条件促进留守儿童同伴之间的交往,促使他们结成同伴群体,从而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促进留守儿童自我概念的建立、人际交往技能的提高。王希海等[18]运用问卷法调查出留守儿童更易受生活压力事件的影响,因而建议学校尽量创设良好的环境、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干预等。张佩云[19]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出发,提出要从做“减法”转向做“加法”,即重视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从而抑制心理问题的发生。段宝霞[20]认为要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政府要加大投入,探索农村办学新模式,净化学校四周文化环境,构建农村社区教育监护体系。周宗奎等[21]建议务工人员要携带子女进城上学,认为这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重要措施。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9

当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各地带有普遍性、且事关下一代健康成长的社会问题,它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将继续存在并日益凸显。因此,我们不能消极回避,只能主动应对,大胆创新,卓有成效地解决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

二、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样以开拓创新的思路和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诸多问题?通过由点到面的调查,由表及里的分析比较,我们认为,各县(市、区)比较重视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从实际出发,注重针对性,对不同年龄、存在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了一些与之相适应的做法。根据通道及其他县(市)前段的做法,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1、创办“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摇篮——幼儿园。

溆浦从2003年起,利用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校产和小学现有教师,解决办园条件,全面启动农村幼儿园创建工作,吸纳更多的农村幼儿特别是留守幼儿,接受良好的学前教育,既盘活了教育资源,又服务

了学生、家长和社会。溆浦的作法,在2006年的全省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得到了充分肯定和推介。目前,该县农村幼儿园已发展到72所,在园幼儿12864人,占农村同龄幼儿总数54.99%

2、扩大农村寄宿制学校规模,重点吸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

3、招募“家长助理”,让留守儿童感受家的温暖。

4、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带教活动,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解决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通道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以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领导。

农村留守儿童出现的诸多问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在我市许多地方,一些县(市、区)基层部门(单位)和社会力量积极行动,伸出援手,真情关爱留守儿童,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但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关爱行动还是比较零散,整体力度较弱,教育管理仍然滞后,与中央、省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要求相比,差距较大。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领导是关键。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大整体推进的力度。

一是建立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市、县(市、区)乡镇各级党委、政府要抓紧落实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把作好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摆上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尽快建立以各级党委、政府牵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专门工作班子,由党委、政府明确分管领导任联席会议召集人,相关组织、宣传、教育、农办、公安、财政、民政、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司法、团委、妇联、关工委等部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为联席会议成员,党委、政府相关副秘书长或办公室相关副主任为专门工作班子日常工作协调人。联席会议根据工作需要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各成员单位按照会议要求认真作好各项工作。

二是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根据省委、省政府办公厅湘办发[2007]15号文件精神和有关要求,确定相关职能部门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职责、任务和目标。如教育部门要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规划,作好农村留守儿童的入校入园入托工作,将其中的贫困生纳入“两免一补”范畴,确保他们完成国家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要在农村中小学建立留守儿童档案,配备专门教师负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咨询,认真落实监护人联系,管理教育及寄宿优先等各项制度。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各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分管领导,安排专人负责,落实责任目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协作,提高效能,形成推进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是建立督查评估和激励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农村留守儿童工作列为考核基层党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估办法和奖惩问责制度,加强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表彰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2、立足市情,明确和落实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的具体对策、措施

新形势下,我市一些市直县(市、区)直部门(单位)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突出问题,采取了一些对策措施。如开办幼儿园,吸纳更多的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校寄宿;招募“家长助理”,为留守儿童弥补亲情,增添家的温暖;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开展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等。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对策符合市情,对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产生了积极作用。另外,还有外地市、县在中小学校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对留守儿童加强心理疏导及发挥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建立校外活动阵地,克服假期留守儿童教育空档现象等措施也行之有效。我们建议市委、市政府将这些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纳入政府行为,通过印发文件、召开座谈会或现场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加以肯定。同时,就相关对策措施订出实施规划,限期完成工作目标,使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真正成为党委、政府统揽协调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3、进一步改善条件,为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适当加大财力投入。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作好教育管理工作,离不开相应的财力支持。各级党委、政府要统筹城乡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当前,要大力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住宿条件,积极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扩大留守儿童寄宿规模。据市教育部门初步规划,全市需建农村寄宿制学校364所,现已建成211所,计划今年再建53所,

明年、后年各建50所。从通道5个乡镇中心小学实施的结果看,平均每个乡镇32万余元。如按通道的投入概算今后三年内,全市每年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增加投入1600万元;另外,要对农村留守儿童“阳光驿站”建设资金和职能部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所需工作经费给予支持;还有中小学心理健康咨询专职教师培训需要提供必要的经费等。这些需要增加的投入,主要靠公共财政解决。我们建议省、市、县(市、区)按一定比例分级筹措。其次,可通过社会化运作,进一步发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基金”,做大可用财力。再次,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出资直接参与扶贫助学,兴办留守儿童托幼服务机构、校外活动阵地等,减轻公共财政负担。

关于留守儿童的建议例10

【中图分类号】G521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活水平日益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入城市。在这些外出的农村劳动者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的同时,也由于这些外出务工的劳动者的离开,使得在社会上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这些所谓的农村留守儿童就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左右。当然随着时间的流逝,人口数量的激增,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会在增加。这显然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大量的农村劳动者的选择性的离开是分不开的。由于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既而给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得到社会上各方面的重视。针对这一现象,首先我们要了解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原因、还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下的那些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给出相关的建议。希望通过简单的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在我们身边生活着这样一群需要人关注的孩子们!

一、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原因

首先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缓慢,生活条件无法和城市相比较。收入主要是依靠自给自足式的农活所获得的,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居住条件,许多的青壮农村劳动者都选择了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其次是因为社会中的户籍制度问题,这些劳动者不得不将孩子留在家里交给年长的父母或者一些留在家乡的亲戚抚养,这就是形成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原因。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时间的不在身边,没有得到普通孩子该有的关爱和家庭教育,滋生出了许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二、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三个方面

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这些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的外出打工,陪在他们身边的通常是年迈的长辈。两者之间本身就有很大的代沟,不能得到很好的交流。同时又由于自卑的心理作祟的原因,他们往往不愿和其它人进行交流,缺少知心的伙伴。所以在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没有及时的进行沟通交流,他们往往极易造成强烈的孤独感和寂寞感。久而久之,就会对父母产生了抱怨的情绪,对社会产生怨恨的情绪,最终将这些不好的情绪通过一些触及敏感事件的时候爆发出来。在这样的自我保护色的作用下,也就在一些问题上作出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2、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问题

相比城市里的教育水平以及师资力量。农村学校的教育水平就根本不值得一提了。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本以为孩子们会积极向上,但是由于心理问题和对社会上的一些风气所影响下,使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大大减落。在读书的时候,不能严格要求自己,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成绩不理想。上课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爱搞小动作,不认真听老师讲课。平时的时候,学习不主动,养成边写作业边玩的坏习惯,常常不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在家的时候,因为长辈要干农活和自身的文化程度有限,没有能力辅导和过问孩子的学习,致使孩子们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在他们对学习的兴趣与态度失去感觉,没有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的同时,这时的他们常常面对的是社会上哪些不良的社会人群。

3、农村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问题

由于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享受由长辈所供给的衣食,过着家人宠爱的生活,很自然而然的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在家的时候,不注意个人卫生,好吃懒做,不做家务等力所能及的事情。还经常说谎,欺骗长辈夜不归宿,对长辈不礼貌等。在学校的时候,不服从老师的管教和遵守学校的纪律。长久以往使得身体素质变差、自制能力变弱,更严重的是对生活的态度的消极以及对理想的追求淡薄,。还有一部分的留守孩子们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模仿成年人抽烟喝酒,并被社会上的不良青年拉拢利用,甚至参与盗窃抢劫。无法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他们,在这种环境的长时间影响下,极易犯下令人痛心的错误。

三、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1、对于留守儿童自身的建议

首先应该先摆正自己的思想,树立远大目标而努力读书,不要因为父母的外出工作就从内心上有着消极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学习。同时还要记住自己是一名学生,只有好好学习,才不辜负家长的期望,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如果遇到一些不开心的事情,可以和老师以及同学朋友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给父母打打电话,安慰一下烦乱的心情,千万不要把事情放在心里。平时在学校里可以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做一些健康有意义的事情。在家的时候可以多和长辈进行交流,分享在学校里开心的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这样才能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

2、对于家庭方面的建议

外出的家长们要转变传统的观念,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着想,为孩子们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多和孩子们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品德和优秀的才干。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的将孩子带到自己务工的地方上学,让孩子在自己的身边成长。若一时无法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边,就需要拿出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保持联系,创造条件和孩子交流沟通,给予更多关注。同时家长可以将自己在外打工的经历以适当的方式对孩子进行教育,用来激励孩子奋发读书的一种教育方式。

3、对于学校方面的建议

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数量,为每一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在平时的生活读书期间给予他们在学习上的关心。同时要特别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一些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要更加留意,尽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孩子改正现有的缺点和陋习,只有让他们感到来自学校的关爱,体验到学习成长中的快乐与幸福,才能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4、对于社会以及政府部门的建议

社会及政府部门要努力的给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打击违法经营的网吧、电子游戏室等各种精神污染对孩子的毒化的场所,主动承担起留守儿童的教育和保护责任。同时要完善社会制度,在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城市中小学的教育资源,就可能的解决好农村儿童进城读书的问题,让更多的学校愿意接收农村儿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