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模板(10篇)

时间:2023-06-11 09:09:54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1

一、窄带物联网发展背景

窄带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其实试下各种信息传感需求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对于接入互联网的人与物之间的智能互联,实际上从2000年左右,人们就已经开始了对于其技术飞跃的不懈追求。我国工信部的《关于全面推进移动物联网(NB-IoT)建设发展的通知》,是我国目前对于窄带物联网连接技术的准备基础。NB-IoT的具体应用场景包括:公共事业应用场景、工业领域、农业领域、消费领域等。这种低耗能、广泛连接领域的物联网连接技术,是在目前全国广域范围内的物联网要求能够实现覆盖能力、节能性、安全性、标准性、服务质量、建网方便程度、生态系统和应用范围等方面超越其他技术的前提下发展起来的,NB-IoT势必成为未来广域物联网的主流通信技术。

二、窄带物联网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

在外物互联的大趋势之下,物联网和窄带连接技术已经开始了逐渐的普及,其工作和连接原理也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目前,物联网技术拥有非常显著的商业价值,因此也得到了很多企业的高度重视。窄带物联网技术的突破性进展进展,是建立在面向长距离、低速率、低功耗和多终端业务的技术基础之上开发研究的,其基础原理是基于窄带技术标准的快速处理协议的接入基础之上进行的。窄带物联网其实是一个基于物联通讯技术的技术,利用高速率的视频监控技术,将中速率的智能数据传输和连接终端,实现至少约物联网连接占三分之二的连接需求。窄带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主要是在未来网络的组网中进行彻底的融合,将蕾丝于物体潜入窄带的数据卡,实现集合的通讯模块的功能。比较有难度的就是其协议需要实现速率的合理选择,在基站的建设上需要支持电话和微信的高带宽需求,同时也要支持物联的频谱资源应用。从技术层面看,解决物联网的覆盖深度,也是需要能够借助基站,使用单电池的多年应用,甚至可以达到5-10年的应用,是能够有效解决窄带物联网成本的终端需求。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量产规模是有限的,能够解决模组价格的技术成本,可以考虑监控通信终端的设置,并且结合纳入升级和试点的标准。

三、市场趋势

今后做窄带物联网已经可以不再需要复杂的组网过程,可以通过在融合整体的移动通信技术的过程中,建设更加能够适应多元化连接的网络。也就是说,组合一个更加具有广域特点的局域网,就可以有使用基站的覆盖房难喝角度,解决更多的功能性问题。选择巨大基数的来按揭终端喝数量级别,建立使用于多个窄屏的接入终端。在窄带物联网的扇区设置中,我们可以安排十万个物联终端进行连接,最需要解决的就是确实需要并且能够接入数量的问题,这个精确的技术属性确定,是未来物联网技术所需要做到的实际工作内容之一。在进行窄带物联网开发的过程中,最有市场前景的就是产业链的两头,对于设备制造和模块的通信增长,可以带来潜在的经济利润。另外,在平台运营的运营商而言,构建完善的支撑系统来帮助用户进行智能化管理,在对于物联中戴安的爆发式增长的时候,选择合理的计费和统计方式,就可以对网络发展带来更好的商机。

四、结束语

窄带物联网的发展已经开始逐渐接入到了人们的生活之中,这种具有更低成本的网络连接技术,已经潜移默化的增加了流量利用的空间,不仅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连接可能,而且还可以为物联网的运营商带来更多的计费模式,窄带物联网是可以未来万物互联时代给人们带来个性化连接服务的基础,而且可以为客户节省不必要的连接成本,从而必然具有更加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研究窄带物联网的技术基础,实际上就是希望能够结合更多盈利模式,为市场发展和不同客户提供服务、并促进运营商获利的双赢过程。

参考文献

[1]许剑剑,梅杰,ZulfiqarHussainPathan,曾剑秋.物联网发展驱动因素分析与前景初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52-57.

[2]廖睿祺.思科物联网业务营销策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6.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2

[5] 戴国华,余骏华. NB-IoT的产生背景、标准发展以及特性和业务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7): 31-36.

[6] 杨旭,李俊宏. 无线多址接入网络编码中继的信道分配算法[J].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14,40(1): 21-25.

[7] 鄢林. 物联网中有线与无线通信接入选择研究[D]. 成都: 电子科技大学, 2012.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3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尤其是新媒体与自媒体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改变了文化传播途径,这让出版社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在当下时代的背景下,出版社的编辑应该掌握当前受众的心理,借助移动终端设备等实现创新与发展,创新工作方式,最大程度地符合时代需求。编辑人员应该认识到编辑工作在当前发展中面临的机遇以及存在的挑战,促进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一、出版社编辑工作转型与升级的必要性

经过实际调查研究,从存储媒介来看,以电子版与纸质为载体的同样文字内容,读者在这个过程中更倾向于购买电子版本。从存储角度来看,电子版本内容存储方便、容量大,使用、复制过程都比较简单。因此从整体上来看电子版本的读物和传统纸质版本读物相比潜力更大、市场更广泛,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新时期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出版社编辑作为图书的编辑与策划执行人员,必须立足当前时展的需要促进工作的改革与创新,实现转型与升级,如此才可以争取更广大的市场赢得更好发展空间。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社会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数字刊物查询与制作也更加方便和快捷,而且阅读成本很低,加上网络平台存储方便,储量更大。编辑在制作内容的时候信息获取也更加方便,扩展编辑内容与范围也比较方便。随着新媒体和自媒体的出现,传统出版行业的发展面临新媒体的巨大挑战,数字刊物的出版和发行、互联网为媒体的数字信息发展已经形成和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出版社需要创新发展途径才可以更好赢得生存空间。基于当前时代背景,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需要结合时代特征来进行,强化转型升级实现发展,保持与时俱进赋予出版社发展的动力才是主要途径。因此传统的出版社编辑需要紧跟时展的潮流,积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利用多元化的措施积极应对当前时展过程中出版社面临的挑战,找到创新途径,为出版社行业的发展与转型提供服务[1]。

二、新媒体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影响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传统的编辑工作越来越重要,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让信息传输范围越来越广,这也让当前的受众群体有更多机会参与到新闻传播当中。新媒体的出现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是这也对大学出版社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联网+”时代无疑是对出版社编辑造成巨大影响的一部分,对出版社编辑工作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其一,出版社编辑工作空间越来越广泛。出版社编辑工作主要是根据出版内容选题策划、加工、排版、营销等出版内容,编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重视微观上的调整与微观上的策划。“互联网+”时代下出版内容逐渐丰富与多样化,在受众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编辑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也揭示了“互联网+”背景下出版社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编辑需要在这个过程中认识到编辑内容、营销途径的多样化,重视创新出版社文字刊物的传播途径。其二,出版行业的数字化发展成为必然。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无疑会带动信息传播速度的发展。而且当前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趋势,而且数字化阅览方式已经被人们接受,出版社传播媒介已经不符合当前时展需要,信息传播反而朝着多媒体方向不断发展,当前时代真正迎来了数字化模式。其三,工作更加便捷。互联网技术能够为编辑工作提供更全面内容信息,让编辑工作更加快速有效,通过创建专门网站平台实现受众的沟通与互动,及时了解受众想法的同时做好工作的调整和优化。数字化出版趋势下编辑内容存储量更大,查询更方便,这也让编辑工作更加方便、快捷。

三、“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一)“互联网+”编辑方式的转型升级

在传统的出版社编辑工作中,主要是依靠人力来完成大部分工作。比如编辑、校对是人力一字一句完成,编辑亲力亲为校对核对,很少依靠外力,主要原因是当时科技发展无法取代人力达到更良好的效果;编辑开展策划的时候也是依靠市场调研,现代科技无法起到积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背景下出版社编辑工作也需要打破传统,实现突破与发展,创新工作方式,甚至是改进自己的工作方式,实现变革。编辑人员要学会主动而积极的利用互联网平台,借助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来提高自身的工作效率。在具体工作内容当中,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比如在负责校对方面编辑要学会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完成对稿件内容的初步审阅,这样编辑能够在正式校审的时候对稿件有整体上的把握,编辑也能够对稿件进行细节上的处理。编辑人员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权衡利弊,做好高质量的稿件校对,完成稿件工作的处理。一方面能够初步了解作者的大体情况,快速检索作者的写作风格与笔法和文风等等,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了解作者的写作习惯,也可以保证编辑的工作效率,而且编辑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作者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另一方面编辑也方便对稿件有充分的了解,比如审阅过程中参考与之类似的图书内容、表达方式,在审阅和校对过程中做参考,也方便后期调整框架结构和纠正错误。编辑选题策划工作也需要依靠互联网技术来确定选题方向、范围、内容、类型等多个方面,其中方方面面的内容都需要兼顾互联网资源,满足线上需求和线下影响等。在选择选题策划的时候需要考虑现实生活当中的数据,比如实体书店图书销售情况、实体书店购书情况、实体书店购书人群的选择偏好等。“互联网+”背景下编辑做选题策划的时候不能仅仅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开展图书策划工作,而是要了解线上资源、线上流行趋势,分清楚与线下图书市场的关联性,从而做好图书调查与评审,在此基础上做好科学合理的选题策划[2]。

(二)工作范畴

出版社编辑工作主要是纸质书籍范畴,工作内容限制在现有工作内容、类别当中,负责校对的编辑基本上就是进行校对工作;而负责选题策划的编辑也只会选题,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彼此不影响对方,销售部门编辑工作往往也只是负责销售。但是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编辑工作与时俱进,工作内容也不断拓展、加深。比如负责校对的编辑出于对校对素养的需求,常常浏览网页获取资源,了解校对稿件的具体情况。而为了了解图书结构和内容,也会同策划编辑协商、与销售部门进行分析等,通过了解具体情况优化编辑内容。在新时期出版社编辑工作范围不断拓展,而且实现转型和升级,为满足这些需求,编辑之间彼此应该加强交流,打造深度融合的模式,为出版社工作的转型赢得市场需求,以及奠定更好的工作基础。出版社编辑工作往往是围绕纸质书籍开展,新时期科技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在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网络书籍、电子书籍、科技书籍等均是热点。而选题、策划、校编等工作能够让人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做出高质量的书籍。在互联网联络的背景下重视物联网、书连心等活动,让大众关注图书本身,利用图书来抓住大众的心,从而推动图书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

(三)策划宣传工作的转型升级

互联网深刻影响人们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习惯互联网技术之后运用其来创新生活。出版社策划宣传工作的加强实现了平台的和谐共处。传统的营销活动主要是依靠书店与推荐,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借助互联网实现宣传达到了更高效的效果。从当前的实际发展来看人们对互联网技术的依赖达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人们借助互联网技术购物、阅读,这个过程中催生了很多新媒体与网络营销团队,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编辑宣传工作也要打破传统的模式,更改现有的固定模式,依托互联网实现有力度的创新与发展,根据本职工作的实际情况来实现转型升级[3]。比如部分自媒体就实现了销售和购买人的准确对接,营销模式与经营模式都非常成熟,在这种情况下编辑营销人员更需要和媒体人加强联系,达成新的合作。因此当前自媒体营销模式已经成熟,但是范围有限,深度和力度也有限,出版社的转型与升级需要突破口。在这种情况下出版社编辑应该积极转变思维,拓展模式实现创新,让编辑工作真正“更上一层楼”。

结语

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已经成为一张网,兼容并包促进发展,甚至也可以说如果离开互联网就无法实现发展。出版社编辑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寻求与互联网联合的途径,做好互联网联合,充分运用互联网来提高工作效率,为出版社赢得更好的市场。

参考文献:

[1]肖杉.互联网+时代下出版社编辑工作的转型与升级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v.4;No.138(30):127-129.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4

关键词: 互联网+模式;仓储管理;课程改革

Key words: Internet+ mode;warehousing management;curriculum revolution

中D分类号:G423.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0-0200-03

0 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网络科技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具。网络对人们的学习、生活、社交、工作等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教育行业来说,既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对应的挑战。在互联网+模式下,仓储管理课程的开展和实施,需要与全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保证课程改革的整体质量和效果。当前很多企业的仓储管理都比较落后,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不仅造成了人力成本资源的浪费,而且物资成本也呈现出严重浪费的现象,针对这种现象,仓储管理课程需要根据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来进行课程的改革。这样不仅能够为现代社会输送专业性的仓储管理人才,而且能够缓解当前社会上仓储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联网+模式下,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需要打破原本的教学体系,重新定位课程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这样才能够保证仓储管理课程在互联网+模式下,得到良好的改革效果。

1 互联网+的理念分析

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影响下,我国的互联网技术发展势头越来越迅猛。互联网+已经逐渐成为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一种新形态、新模式,互联网+是互联网与各个传统行业之间的有效结合。互联网+在当前的各个行业领域当中,都被广泛应用,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通信技术,将传统行业的有机业务进行有效的融合,将两者的优势特点充分发挥出来。这种形势已经成为当前各个行业的发展潮流,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资源,将传统行业的积极性和推广能力从根本上调动起来,并且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和作用,能够取得非常良好的成效[1]。互联网+的理念已经融入到各个行业当中,比如互联网+餐饮、互联网+旅游、互联网+等等。在这种形势下,教育行业也受到其影响,将互联网+应用到教育当中,针对仓储管理课程的整体改革。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不仅为仓储物流课程的改革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和思路,而且能够从根本上影响仓储课程的整体改革质量和效率。

2 互联网+模式下仓储管理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

当前,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但是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很多教师对于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仍然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没有紧跟社会时代的发展潮流。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不仅能够对学校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起到非常良好的影响和作用,而且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企业来说,在互联网+模式的推动影响下,能够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效率和质量提升,起到非常良好的推动力。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有很多教师或者是企业领导者,对于互联网+模式的应用意识比较淡薄,认为其自身比较片面,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很多教师仍然不能够接受,导致互联网+模式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没有普及应用。

另外,部分教师意识到互联网+模式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将其应用其中。互联网与教学之间的有效结合,促使教师在课堂之上,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来进行辅教学,在课堂上能够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而在整个过程中,网络教学资源非常重要,不仅能够对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产生影响,而且能够对仓储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直接关联。教师为了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课前准备时,就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2]。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下,学生对于互联网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促使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越来越复杂,很多教师因为搜集教学资源比较繁琐,所以在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使用互联网+模式以及互联网技术。

最后,在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影响下,互联网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经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工具。教师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时,虽然能够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能够让学生的积极性保持集中,但是授课的难度却在不断降低,授课的时间也逐渐缩短[3]。在互联网+模式的应用下,学生的人数是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的,但是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仍然是不同的,利用互联网+模式进行教学,很容易让部分学生处于比较懒散的状态。这样的形势下,不仅不利于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而且很容易产生混乱现象,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教学管理难度越来越大。

3 在互联网+模式下,提高仓储管理课程的措施

3.1 仓储管理课程的特点分析

仓储管理课程是技术专业学员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内容主要是针对仓储管理的规划计划、仓储业务管理以及仓储专项管理方面内容进行传授。课程具有部队管理与装备技术、保障指挥与操作应用相结合的特点,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大多比较复杂,与岗位之间的联系比较密切,所以根据仓储管理课程自身的特点,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创新仓储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达到仓储管理课程改革的目的。

3.2 利用模拟演练,提高岗位任职能力

针对仓储管理课程的实际教学内容,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形式,模拟器材调拨入库、出库业务流程,根据实际课程内容,与仓储管理课程特点有效结合。这样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对入库业务的方法和要求掌握熟悉,而且能够增强仓储管理课程的整体教学效果,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任职能力。教师需要将自己的定位进行逐渐的转变,不再是照章行事的盲从者,而是帮助学生发觉资源的向导,教师的根本作用就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接触和学习仓储管理课程的相关内容,利用情境、精心设计的教学过程等等,为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互联网+模式下课堂教学的新形态

3.3.1 慕课

慕课是一种大型开放式在线授课方式,最初是由美国提出,能够为学生提供非常系统性的学习。在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下,慕课能够将教、学、管、考融为一体,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可以看作是两跳密不可分的主线,教师和学生在慕课上是处于平等状态,利用慕课能够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5]。慕课最大的优势特点就是能够将与课程相关的内容、资源、文献资料尽可能进行系统性的整合,能够从根本上打破传统课堂的局限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丰富的学习资源,促使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更加具有可靠性。慕课的教学模型如图1所示。

3.3.2 微课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微课和慕课同样很重要,也比较受师生的欢迎。微课主要是针对课程当中的某一个具体问题,通过不超过15分钟的微型视频,将问题当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仔细的分析和描述解答,是课堂教学过程中,非常有效的辅补充。微课与微教案、微课件、微习题、微反馈等等,都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将这些内容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环[6]。微课当中的内容针对性非常强,能够让学生在视频的观看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的知识点,其自身的灵活性和资源丰富性都是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在仓储管理过程的改革过程中,将微课应用其中,能够起到良好的改革效果。微课的学习模型如图2所示。

3.4 n程结构的优化

现代教育基本上都是倡导“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理念,比如“工学结合”、“情景式教学”等等,这些教学模式的出现已经大力应用,对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来说,非常重要。通过事实验证可以看出,这些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以及大力应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各个方面能力,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高其自身在社会当中的竞争力。

3.4.1 利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满足现代社会企业对于仓储管理人才的整体需求,学校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可以大力采用情景式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景,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印象,而且能够为学生步入社会企业提前做好基础[7]。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展开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不仅能够从根本上激发起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能够充分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出来,在保证学生理论知识熟悉的同时,能够强化学生自身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8]。

3.4.2 将情景与职业发展规律进行有效结合

教师在创设情景时,可以根据职业发展规律,将仓储管理课程按照层级式,进行情景的创设。比如在刚开始时,让学生对仓储管理职业以及相关理念进行认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情景模块,情景可以设定为仓储企业认知的一个项目,其中涵盖仓储企业调研项目的具体内容和任务[9]。通过场景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些理论内容,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能够有利于学生日后进入相关企业或者是岗位当中任职,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10]。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模式下,仓储管理课程的改革仍然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互联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仓储管理课程需要不断加强其自身的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在保证与现代社会企业相结合基础上,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放在首位。在仓储课程改革过程中,要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为学生日后步入相关企业、相关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元慧,穆晓芳.高校物联网专业网络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8).

[2]秦磊华,史柯,甘早斌.基于CDIO的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5).

[3]吴贺俊,吴迪,左金芳.校企合作的物联网实践教学模式探索[J].教学研究,2014(04).

[4]蒋琴雅.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提高无线网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J].中国成人教育,2012(23).

[5]铁红燕,陈兵,燕雪峰.物联网教学实践体系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1(23).

[6]张德春.物业管理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5).

[7]程庆龙.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索[J].咸宁学院学报,2010(07).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5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6.045

InternetofThings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 Research

LI Zhen1, SoNG Chao-yang2

(1.China academy of tele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Beijing 100191, China; 2.Beij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Beijing 100876, China)

【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ic society , the Inter-net of things got

long-term and stable development.First of all,this article introduces IOT’s current status at home and abroad. Secondly, it summarizes the structure and key technolo-gies, and then briefly describes its relevant applications. Lastly, prospects are provided on China’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Key words】InternetofThings (IOT); Researchstatus; Keytechnology; Developmentprospects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和微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产业迎来了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的了第三次浪潮——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目前,物联网的较通用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1]。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扩展和延伸,物联网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之前传统的思维,被看作为推动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更深入应用的新一轮信息化浪潮。物联网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重大创新,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商机,因此许多国家对物联网的发展高度重视。我国也及时将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纳入重点产业,加大了对物联网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目前,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国内外最受关注的技术领域之一。但是物联网处于起步阶段,在标准、技术体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1 国内外物联网研究发展及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和应用的高速发展,物联网的内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变得更为丰富。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自动识别中心(Auto-ID Labs)在1999 年提出了“电子产品码”(EPC,Electronic Product Code)的概念,认为物联网就是实现网络的智能化,把所有的物品通过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

2004 年,日本提出了u-Japan 计划,以期建成一个泛在的网络社会——随时随地任何物体任何人均可相互连接,实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之间连接的网络。

2005 年11月,世界信息峰会(WSIS)在突尼斯举行,国际电信联盟(ITU)了《国际电信联盟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正式提出了“物联网”概念。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指出物联网技术将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刻改变世界的面貌。

2008 年,全球首个物联网会议“物联网 2008”在欧洲召开,该会议探讨了与“物联网”相关的新技术、新理念;物联网中的隐私权;物联网在主要工业部门中的影响,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服务;互联网的标准化、互联网的架构和管理,以及如何将“物联网”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等议题。

2009年1月28日,在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的“圆桌会议”上,IBM 首席执行官彭明盛(Sam Palmisano)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希望通过加大对宽带网络等新兴技术的投入,振兴美国经济并确立美国的未来竞争优势[3]。这一事件再次提高了大众对物联网的关注度。目前,欧盟、韩国、日本等众多发达国家及地区都对物联网表现出高度重视。

在物联网技术研究方面我国也高度重视,中科院在1999年就开始进行传感网的研究,中国和德国、美国、韩国一起,成为国际标准制定的主导国。2009年 8 月,中国国务院总理在无锡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出了“感知中国”的理念。2010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物联网的研发与应用”被明确纳入为重点振兴产业。目前,中国高校物联网的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2009年9月,北京邮电大学和“感知中国”中心的无锡市签署关于传感网技术研究和产业发展的合作协议,这项举措标志着中国“物联网”进入了实际建设的阶段。同时,南京邮电大学也正式成立了全国高校首家物联网研究院,全国第一个专门从事物联网研究和人才培养的基地“物联网工程学院”也在江南大学成立了[4]。此外,一些高等院校为了培养新型的物联网专门人才,已经纷纷开设物联网专业以及系列化的物联网课程。

实现物联网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就是无线网络。目前,我国的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已经遍及到了城乡各地,物联网良好的发展现状使得我国在信息领域快速提升进而占领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成为可能。

2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

2.1 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物联网的基本体系结构主要由以下三层构成: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感知层。感知层主要用来进行数据的采集和事物的感知,由各种具有感知能力的设备和传感器网关组成,本层包括摄像头、射频识别标签、传感器、全球定位系统等终端设备。物联网中关于物体的识别和信息的采集就来源于本层,用来解决如何采集物理世界中发生的物理事件和数据的问题。

(2)网络层。网络层主要用来进行网络的运营和信息的运营,由各种通信网络和互联网相互融合而成,本层包括对传感器的管理、对海量信息的分类、汇聚和处理,需要完成把感知到的信息顺利、安全可靠地传送出去。

(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是为了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相结合,由应用支撑平台子层和应用服务子层组成,是实现广泛智能化应用的解决方案集。其中,应用服务子层包含多种行业,例如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医疗、智能居家等行业[5]。

综上所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和智能处理”是物联网必须具备的三个重要特征,使各层之间能够协同工作是未来物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从而能够明显提高物联网应用的智能化水平。

2.2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扩展和延伸,材料、器件、软件、系统、网络各方面的创新都会影响物联网的发展。物联网主的关键技术包括:射频识别技术、无线传感技术、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要实现感知层对事物的感知及识别,必然离不开射频识别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无需人工操作,利用无线射频信号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信息的技术。RFID技术是一项非接触式的,并且可在各种恶劣环境中工作的一种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识别精度高、抗干扰强、识别速度快,与互联网等技术相结合,就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信息共享[3]。

(2)无线传感技术

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传感器技术已开始得到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将一系列空间分散的传感器单元组织起来构成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WSN)可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WSN 通过各节点相互感知,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并根据这些信息处理网络覆盖区域的监测信息。当前,作为物联网应用关键技术的传感器节点定位已成为研究的热点。

(3)智能技术和纳米技术

智能技术,是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指通过智能系统在物体中的植入,使物体具备智能性,能够被动或主动的实现与用户的有效沟通,达到预期目的。纳米技术的优势在于使得物联网中体积越来越小的物体能够进行交互和连接[6]。在物联网的发展过程中,智能技术与纳米技术的应用使更多微小物体的嵌入更加智能,极大地增强了物联网的威力。

3 物联网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物联网之所以能得到广泛的关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潜在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商机。物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扩展和延伸,在应用上也较传统网络更为广泛。当前,物联网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智能交通、环境保护、公共安全、工业监测、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涉及到人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随着与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物联网的应用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国内外的物联网技术已经进入到了实际应用领域,中国电信称已开发的物联网应用产品,已涵盖了智能城市、智能环保、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校园、智能文博、M2M平台等物联网的主要应用领域。

随着物联网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生活、工作中不断催生的新的需求,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究及物联网相关应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物联网技术也成为了保持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可以预见,在物联网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必将存在广阔的创新空间:从技术角度来讲,计算机产业、通讯产业、传感器产业和互联网等产业中的技术创新都将得益于物联网的发展;就工业设计角度来讲,物联网技术的创新必将使得物联网相关产品设计的创新空间更为广阔。未来,物联网必定是众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突破口。

4 物联网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物联网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和商机,但物联网现在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标准、技术体系等方面还需进一步的完善。

(1)核心技术的提高

目前尚处于物联网研发和规模化应用的初始阶段,当务之急是突破核心技术,抢占制高点。除了射频识别、海量数据处理以及非IP数据交换技术、异构网络融合技术、自治区域动态管理等技术也需要进一步的发展与突破。

(2)标准规范的制定

当前,物联网的发展仍不够成熟,在感知、传输、应用各层涉及的技术很多,需要确立统一标准来规范指导。所以,制定相关的标准化体系、研发和应用项目规范乃是发展物联网的当务之急。

(3)隐私信息的保护

在物联网的射频识别系统中,电子标签可以被嵌入任何目标物品中,这样标签的安全性和隐私性就受到了极大地限制。因此,信息和用户隐私的保护是物联网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4)IP地址的扩充

物联网中每个物品都要有自己的地址,这样就必须解决寻址问题。但是目前IPv4 地址资源有限不,这都只有靠IPv6技术来解决。但由 IPv4 向IPv6 转型以及妥善处理与IPv4的兼容性问题,又是一个难题。

5 结束语

物联网市场空间广阔,存在着巨大的应用前景,因此物联网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然而当前物联网产业存在规模小较小、开发模式孤立等问题,同时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核心技术不高、缺乏标准的规范等挑战,这就对物联网今后的研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需要加大对基础平台及关键技术的投入,建立规范的物联网标准,同时以需求来驱动物联网的应用。因此,对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的研究在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都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林赛君.物联网革命[J].现代商业,2009(31)

[2]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UIT. ITU Internet Reports 2005:The Internet of Things[R]. 2005

[3] 卫菊红.物联网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进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1(12)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6

中图分类号: F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6-96-2

引言

物流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新的经济形态下,物流行业应积极探索转型升级途径,变革发展模式,以满足“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需求。因此,积极探讨物流行业的发展瓶颈以及未来发展的有效策略,对实现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1 “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方向

目前是信息技术全面覆盖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都会逐步与信息技术相融合,“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必然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标准化方向。信息化的物流包括两方面:一是指物流企业内部的管理要实现网络化,要将各个部门联系在一起,从而实现在不同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目的;二是指物流配送系统要实现网络化,即物流公司要和其他相关企业可以进行信息传递,信息共享。物流网络化的实现需要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支持,所以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此外,计算机网络系统具有开放性与便捷性,方便物流企业与客户的有效沟通。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各种信息的共享,并且网络将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供应商、客户、物流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信息网络。物流活动双方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查询物流运输实况,减少物流运输中不必要的麻烦,提高物流运输的效率。同时,物流企业还可以利用互联网+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及个性需求,在合理的范围内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 “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瓶颈

我国社会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传统的物流模式逐渐显露出一些弊端,难以平衡目前多元化、个性化的客户需求,影响了物流行业的科学发展,具体表现在:①“最后一公里”问题。在“互联网+”时代,物流行业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行业内部协作程度偏差,分散性较高,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严重。主要表现在无法准时准点地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包裹损坏、丢失问题严重,物流服务态度偏差等,这些因素直接关系着物流行业的持续发展。同时,物流网点的布局是否合理对配送是否及时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尤其是农村地区,物流网点极少,使得农村地区无法享受便捷的物流配送服务。②供应链不畅通。物流行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他行业的联动,例如制造业、农业等。但目前物流行业的发展过分依赖电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物流业的持续发展,缺乏活力的物流行业极大地限制了其l展空间。③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多是中小型的,为了减少人力成本,企业内部的工作人员大多是非专业或兼职,无法支撑企业的创新发展。另外,缺乏掌握先进信息技术的物流专业人才,对于一些现代化的物流操作系统无法进行有效的操作,利用率偏差,难以发挥这些系统的作用。

3 “互联网+”背景下的物流行业发展策略

“互联网+”体现了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态势,其属于创新2.0形态下的产物。在此背景下,物流行业必须结合自身的优势,优化升级发展模式,实现科学发展,满足新时期的市场发展需求。

3.1 强化物流信息化建设

目前,我国物流行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就是信息化建设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利用丰富而全面的网络资源,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来构建新的物流体系,实现物流行业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的发展。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和终端设备,合理、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准时、快速地配送货物,以良好的信誉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物流行业的社会效益。物流信息化建设通过引进先进的物流技术与系统,来实时、动态管理和监控整个物流过程,针对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制定有效的防御方案,切实提升物流工作效率和质量。还有就是信息化的物流会拓宽覆盖范围,构建出网状的物流智能骨干体系(CSN)。通过结合物流仓储平台与基于大数据的物流信息平台,实时、动态、准确把握物流和信息流的流向,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

3.2 优化供应链

经济的飞速发展,推动了电子商务运营模式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使用网络进行相关的交易,对物流的要求也日益精细化,突破了物流传统的运输服务,这就需要优化物流全供应链。物流行业应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构建基于大数据的云仓,并升级转型为以大数据为支持、以深度信息系统为神经的仓网格局,满足新时期的物流仓储需求,提供更好的物流服务,实现物流行业的科学及持续发展。例如顺丰,布局了“仓网”,利用大数据支持的信息系统,转变了以往“多仓”模式,通过调拨全国范围内的转运能力,为电商商家提供“仓、干、配、店、柜”一站式全供应链解决方案。借助仓网可以减少自身仓库数量,通过“分仓备货”实现仓库全覆盖,并把库设置在消费者周围,缩短了配送时间,提高了配送效率,在全供应链上实现了成本最优。

3.3 加强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培养

人力资源是现在各个领域发展的核心力量,市场竞争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人才的竞争。所以,物流企业应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物流企业在选聘员工是要注重考核其专业知识和技能,考核合格者才能进入相应的工作岗位。另外,物流企业还可以加强与本地区的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一来有助于为物流企业培养更多对口且专业素养较高的物流人才;二来也可以增加学生的就业机会,为更多地物流专业人才提供工作岗位。校企合作办学可以共同开发适合物流专业教学的教材,使教材内容符合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需求,为企业储备更多的物流专业人才,为物流企业的发展注入活力。物流企业还要注重培养企业内部多层次的物流人才,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的活动,还可以定期举办物流研讨会,学习国外先进的物流理念及技术,将培养具有创新、开拓精神的高层管理人才与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及技能、经营管理理念并重,为企业培养优秀的管理和技术人才,有效促进现代港口物流的快速发展。此外,物流企业还要强化员工服务意识、责任意识的培养,树立良好的服务理念,为客户提供全面、细致的服务,提高企业的形象,为企业招揽更多的客源,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

3.4 加大科技投入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物流行业发展,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加上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往来日益频繁,我国物流行业既要面对国内市场的竞争,还要应对国外企业的挑战。为了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加大科技投入,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经济引进国外先进的信息流技术,构建涵盖区域内所有商业流通和仓储运输企业的网络平台,打造信息化物流企业,实现现代物流的自动化、智能化发展。

4 结束语

总之,在“互联网+”背景下,物流行业必须正视自身发展存在的瓶颈,结合当下社会与经济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加快自身的信息化建设,优化全供应链,并加强人才的培养,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支持,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加大科技投入,实现发展战略目标,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与经济的科学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薛劭节,韩飞,宋纪恩.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仓库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6(11).

[2] 杨春霞.智慧物流下林安智慧商贸城建设的意义[J].铜业工程,2016(05).

[3] 郑昱,高明.打造商品数据生态系统 共享全球智慧――聚焦2016世界物联网博览会[J].条码与信息系统,2016(06).

[4] 彭景乐.论物联网中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J].中国新通信,2016(22).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7

如今计算机业已在我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得到了普及,随着计算机资源日益增多,情景感知技术也应运而生。情景感知技术是处理信息的一种技术,拥有丰富的信息是物联网的最显著特征,情景感知技术利用这种特征为广大用户提供相关服务。各地的农业科技园区、家庭农场与农业产业化综合体是现代农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物联网与情境感知技术会被更多地运用到设施农业生产经营中,为农业增效增产、农民增收建设高水平、科技化、智能化的良好平台。

1农业物联网中情景感知技术的运用需求分析

近10年来,国内农业领域中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农业信息化技术在我国农业服务、营销、物流、生产等诸多等产业链与环节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它有效提升了国内农业服务的质量与生产效果。设施农业物联网的普及与应用,推动了我国农业产业化的持续升级,对国内整合与利用农业物联网的庞大信息量,完善服务模式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应该积极地响应设施农业的此类需求,打造以设施农业物联网为基础的情景感知技术体系,为增强农业物联网领域的综合效能找出针对性的解决途径。联系情境感知技术与农业物联网的相关概念,可以这样界定农业物联网情景感知技术:面向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物流、智能管理与农业精准生产等,货物具有代表性的应用目标的相关情景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解析处理,定制相关服务的一种信息服务体系与综合计算模式。

2情景感知技术在设施农业物联网中的应用分析

2.1设施农业科学计算与三维数据场可视化

如今,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过程中,科学研究日益凸显了信息化、数字化的特征,设施农业的相关科研部门业已建立了设施农业科学研究的总体发展环境。如今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设施农业物联网为设施农业科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和数据,基于数据中心地位的设施农业科研模式机制初步完善和发展,在数字化设施农业发展研究的过程中,设施农业科学计算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应该将其当作计算科学的关键性趋势。因此,设施农业计算科研与三维技术可视化,会变成我国重点发展设施农业物联网感知计算与情感的具体形式。作物与环境是三维数据场与科学计算的两大重点。首先,在采集设施农业物联网的相关信息过程中,应该采集气候、光照、土壤等诸多信息,通常情况下,传感器的具体设置形式非常独特。因此应该它的具体设置状况,密切结合相应的模型发展体系,以达成可视化的二维数据场。其次,就农作物的实际发展而言,不少技术措施为获取诸多微观组织与支持各种农作的具体物性状信息,为完善和丰富农作物领域的三维数据发展辅以必要信息保障。

2.2感知认知一体化

随着硬件、软件环境发展越来越快,设施农业物联网领域的情境感知技术也快速进步,以往的信息处理方法无法有效地满足设施农业快速发展的形势。处理模式与采集信息面向感知环节而实施,在采集与处理这些数据的过程中,重点涵盖了遥感影像、气候环境、视频图像等诸多类型的信息感知。然而在确认与解析相关感知信息时,依旧处于一定范围中,设施农业物联网科技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情境感知技术的运用。从这个环节来看,情境感知技术的发展,重点涵盖了下列方面,如知识转型、数据分析、信息融合、理解语义、科学计算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数据与信息间的有效转换。在传输与采集物联网数据、处理物联网信息的过程中,应该让认知体系与感知体系密切结合起来;在设施农业的管理和生产环节中,构建起具有较高的数据准确性、信息反馈能力较强的机制。因此,必须立足于相关感知数据,紧紧依托数字化、可视化三维境模型,统一协调认知与感知的计算模式。

2.3网络三维交互式服务

就当代设施农业的实际发展而言,应该将其功能定位于设施农业会展、生产加工、设施农业园区、休闲娱乐、生态旅游与农产品电商等领域。特别是部分地区的些经济水平比较高,对这个层面出现了更大需求。网络访问量为有效运用设施农业的技术与产品服务,提供了良好的保障体系。兴盛于网络的人际交互应用程序与界面,获得了迅猛发展。按照网络三维交互的整体性服务模式,仿佛变成了设施农业物联网情境的相关计算发展模式,事实上是统一运用前文论述的三维数据模型的有效融合,以植物数字为核心内容的综合计算。在设施农业生产过程中,必须按照网络三维交互,提供仿真应用的管理与服务界面。这套系统立足于设施农业的相关物联网情境,将电脑技术当作切入点,将作物的实际环境的变化当作感知信息,进行网络三维的展示与互动。按照三维网络实景交互的实际情况,为消费者构建了不同程度的在线虚拟环境。它重点涵盖了农事体验、虚拟漫游等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服务,如此以来它可以强化设施农业的总体服务效能,增加了设施农业的经济价值,促使我国设施农业的不断升级与转型。

3设施农业物联网中运用情景感知技术的研究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8

DOI:10.16640/ki.37-1222/t.2016.21.126

1 物联网总体概念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顾名思义,就是连接物体与物体的互联网[1]。它结合多种信息技术,是当下的科技热点。物联网运用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设备、全球定位系统以及激光扫描器等,通过互联网将一切物体连接起来,这个过程中需遵循相关协议。物体相连后可以交换信息,进而对物体进行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及管理等。物联网这一定义于1999年开始出现,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结合射频识别技术、无线网络通讯技术等,建立了一个能够用于交换和共享全球物品信息的“物体互联网”。

从量变与质变的角度看,物联网技术的出现,即这一质变的产生是由多种信息技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即量变到达某一阶段产生的。物联网技术集合了多种信息技术,它的发展离不开其他信息技术的全面发展,缺一不可。物联网技术正是借助了其他信息技术的优势,这种集合不是简单累加,而是质的提升与飞跃,也正因为这样,物联网技术才能被认为是信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

2 物联网分层概念

根据应用场合和需求的不同,物联网技术具有多种形式,且相关技术比单一的某种信息技术更为复杂。根据相关技术的应用步骤,将物联网分为4层:感知识别层、信息传输层、处理运算层和服务应用层[2]。

(1)感知识别层。传感器设备在物联网技术出现之前就在工业领域和信息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它除了能采集信息,传递信号,识别物体之外,还能够对信息进行简单计算。自动识别技术包括光符号识别、语音识别、条形码识别和射频识别等。其中发展最快的是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的功能原理和传统的一维码扫描类似,相关配套设备主要有RFID读写器RFID标签,RFID标签按构造不同又可分为有源和无源等,标签和读写器配套使用即可实现物体的识别与信息的传递。

(2)信息传输层。传感器自身处理信息的能力较弱,因此采集相关信息后,会将信息传输给专用的处理设备进行运算。信息传递的相关信息技术包括第6版互联网协议(IPv6)、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及蓝牙、WIFI、ZIGBEE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生产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技术升级换代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新型技术拥有更高的传输速率、更高的频谱利用率,使用更加方便和智能。

(3)处理运算层。处理运算层在感知识别层和信息传输层之上,服务应用层之下,是物联网的核心,可以类比做人类的大脑。处理运算层解决数据如何存储、如何检索、如何使用、如何不被滥用等问题。

(4)服务应用层。信息采集和处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和服务。物联网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环境监测等。例如在智能交通应用中,可以实现交通监测与管理,电子收费系统,智能停车管理以及辅助驾驶、智能行驶等。

3 物联网技术前景展望

总理在2009年8月7日视察位于无锡的中科院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时,提出“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迅速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感知中国’中心”的重要指示;随着感知中国战略的启动及逐步展开,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面临巨大机遇。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物联网将会在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智能物流、金融与服务业、国防军事十大领域重点部署[3]。

“中国制造2025”是2015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上由总理提出的。要想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的脚步,就要坚持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精神,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和绿色发展。此次规划的关键词与“向工业强国转型”相关,力争在2025年从工业大国转型为工业强国。中国的物联网技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不论是“感知中国”还是“中国制造2025”,都要求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发展。因此物联网技术在未来的一段时期内都将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4]。我们要紧紧把握住当下的机遇,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建设添砖加瓦。

4 关于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建议

快速健康的发展物联网技术,应当充分利用新一代的相关信息技术,并将之推广应用与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唯有如此,才能做到在物联网技术大潮来临之时不掉队。工业领域诸如电网、桥梁、铁路、物流,农业领域诸如植物生产监测、粮情分析,医疗领域诸如生命信号检测等都是物联网技术的大有可为之处。不断发展传感器、信息传输等相关技术,能够助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一臂之力。

首先应加强物联网技术中的学科建设。物联网大科技中,每个相关学科都应均衡发展,全面解析和运用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既不是炒作,更不会稍纵即逝,物联网将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

其次应注重培养物联网人才。物联网人才应兼具各类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不仅要在传统的计算机专业、电子技术专业设立物联网方向,更应该设立专门的物联网专业甚至物联网学院。其他专业也应设置物联网相关课程,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物联网科学素养。各相关学科协调发展,才能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革新。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其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问题越来越突出。一方面应该从技术层面解决此类问题,研发相应的加密与隐私保护技术;另一方面需要国家出台对应的法律法规政策,从管理层面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既离不开新技术的研发与使用,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为了改变我国在此方面落后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局面,政府应与时俱进的施行对应政策,鼓励国内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积极培养相关专业人才。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升级换代,为国内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增长点。

参考文献:

[1]杨洋,张智辉. 物联网概念与关键技术研究[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6(02):15+17.

[2]刘克一.物联网概念的基本定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04):221.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9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9102

2015年3月,总理提出“互联网+”这一跨时代概念,社会各行各业对“互联网+”的内涵进行了延伸。“互联网+”时代背景是指把互联网带进物流金融领域,是互联网和金融产业互相融合的演变过程,也是未来金融领域发展的主流趋势之一。

1当前物流金融存在的不足

11重复质押问题

当前我国物流金融存在着重复质押的问题。目前我国对质押的动产没有统一的登记记录,银行之间的质押数据互不共享,一些企业就利用这个缺陷,把某一项质押产品在不同的金融机构进行二次或者多次质押,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社会动产质押的风险。

12被动盈利问题

物流企业存在被动盈利的问题。物流金融业务操作环节非常复杂,涉及金融领域中的专业知识。而我国当前的物流企业在规模、资金、人才方面都存在着许多不足,因此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时,并不是在主动的位置,而是处于被动的位置,只是作为监管方存在,并且在代收款中也只是赚取了手续费的盈利,获得最终的盈利很少,处于被动的盈利状态。

13银行和企业间信息化沟通低的问题

银行和企业间存在着信息沟通比较低的问题。在物流金融业务中,借款方的金融机构和监管方的物流企业一般都需要对质押物的信息进行沟通交流,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完整信息系统。可是,这两个单位之间最主要的还是通过人工进行沟通,并没有完全实现信息系统自动化对接,因此,监管的效率就比较低,信息化水平也同样低下。

2“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特点

21结算电子化

如今的社会生活中,第三方支付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15年网络购物用户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逐渐提升,其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达38万亿元,较2014年增长362G,是2011年的21倍,并且仍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水平。物流企业在进行物流配送的过程中,直接接触了买卖双方,为他们提供了代收款和垫付款等物流结算服务,而第三方支付方式更具安全性、快捷性等特点,已经慢慢取代了传统的支付方式,为此物流结算呈现了结算电子化的特点。

22质押物虚拟化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虚拟化的电子现金、电子支票、电子银行卡、电子钱包等不同形式的电子货币已经慢慢融入到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支付方式。同样,物流金融中的仓库单据、应收货款、应付账款等质押单据都由纸张变为虚拟化和电子化,物流企业只用对信息系统进行确认和监管,节省了很多不必要的环节,并且确认质押变得更高,监管的成本也更低、更安全。物流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也更加具体透明。质押物虚拟化更加安全可靠,同时也拓展了物流金融的业务。

23服务平台多样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促进了网络与实体经济之间的融合,了由银行等机构为主的传统金融服务。当前的物流企业在储存、运输、配送等环节中直接连接着交易双方,因此积累了一定的客户资源、信息资源等优势,物流企业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的优势来开展物流金融的增值业务,促进物流金融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只在某一个环节中具有优势,未能建立统一的物流平台,因此,物流金融具有服务平台多样化的特点。

3“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

31考察贷款的企业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防范,首先需要全面考察贷款的企业,充分地分析贷款企业所处的行业,规避高风险行业。其次准确地评估贷款企业的财务状况以及信用度,全面掌握贷款企业的资源信息。并利用互网络平台优势,详细地了解贷款企业的历史信用资料,以此避免与信用度低的企业合作。

在全面考察贷款企业的同时,也要关注质押物的信息,因为这关系到贷款企业在未来是否愿意还贷。因此,需要注重质押物的评估,从而选择正确的质押物。那么如何正确地评估和选择质押物呢?首先,应该确认质押物的合法性,贷款企业必须向银行提供物流企业、互联网平台等相关机构确认的货权凭证,辨别货权凭证的真实性,并能够明确货物作为质押物的合法性;其次,银行可以依据易变现、可控制、可计量这三个原则来选取合适的质押物,并且这个质押物最好便于保管且流动性好;最后,银行应该利用互联网平台的优势,对质押物历史和现阶段价值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调查,以确认质押物的实际价值,并设定一定的价格波动警戒线,动态调整贷款企业的保证金,从而防范贷款企业质押物市场价值波动过大。

32加强业务运营管理

信息的传递对于物流金融业务的运营管理来说非常重要,因此,必须做好互联网平台、物流企业、会员企业之间的沟通工作。在开展物流金融业务工作的时候,才能及时传递信息,防范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造成的损失。其具体操作表现为:第一,物流企业必须严格按照各方签订的合作协议要求对货物进行监管,使各方的权利义务得到明确分配;第二,贷款企业在货物提货和换货时,必须出示银行的相关指令,尤其是在换货的时候,贷款企业必须提供货物数量、质量品质等信息证明,并把相关的信息传递回银行;第三,为了避免在质押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风险,必须要求贷款企业对其进行投保,分散质押过程中面临的风险。

33银行要不断完善信息平台,规范业务流程

银行要不断完善信息平台,规范业务流程,以此来防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物流金融创新的风险。首先,银行需要完善自身的信息系统,并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统计分析物流金融业务中的物流企业数据,优化自身的信息管理平台,从而满足贷款业务的要求,降低贷款业务中的风险。在改善自身信息平台的同时,银行也应该选择专业的物流企业来作为合作伙伴,以此减少监管货物过程中的风险。目前,物流金融行业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业务模式也各有不同,这造成了操作过于烦琐,从而不能有效地防治银行贷款的风险。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规范物流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统一合同范本,以此来降低操作问题带来的风险。

4结论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大数据能够为物流金融企业带来更为科学的监测和防范,使物流企业能够创新物流金融模式,并有效地防范创新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风险。

参考文献:

[1]邹裔忠,邓焱竺“互联网+”时代物流金融的新特点和新模式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0(1).

物联网工程发展前景例10

[中图分类号] F259.22 [文献标识码] B

引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必然要参与世界竞争,我国的经济发展要面临来自世界各国的竞争与挑战,这是对企业的能力和自身实力的一个极大考验。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国家无论是经济上还是政治上在全球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而且美国与欧洲等发达国家的联系紧密,对于亚洲、美洲等发展中国家常常指手划脚。近年来也一直不断发生很多反倾销的案例,矛头都指向了我国的企业,这说明我国在与这些发达国家的经济往来中并不占有优势地位。因此,在面临这种国际形式中,我国联合亚洲大部分国家开始了“一带一路”的伟大畅想,“一带一路”是从我国出发,途中经过亚洲很多国家直至通往欧洲,这条路堪比曾经的丝绸之路,虽然一带一路上的国家以发展中国家居多,但是这些国家却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好形成一个很好的互补优势,一带一路的出现有利于这些国家之间的互惠合作,共同提高。而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对于我国的物流行业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条件下,一带一路更需要物流业的支持,这也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国的物流业整体上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的物流业自身的现代化并不强,而“互联网+”理念的提出正是在全球一体化,互联网时代到来之时对于我国的经济产业提出的新要求,我国的物流业与互联网紧密结合,能够更好的帮助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在“一带一路”以及“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的物流行业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必然会有一个飞跃式的发展。本文通过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互联网+”的物流发展模式与策略的研究,希望能够对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一、“一带一路”战略与“互联网+”时代背景

“一带一路”策略的提出有着深刻的内涵和时代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在全球经贸的发展中也必然联系到全球的政治发展,而统观全球,基本的经济与政治格局已经形成了,而且我们很清晰的看到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政治上基本上也是处于强势的地位,当今世界上大多数的资源、财富等大都被一些欧美的发达国家所垄断,欧美国家的对于财富和经的发展是高度集中的,而且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发展也基本上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不断的向全球进行扩张,这样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在这方面我国也有着深刻的感受,从一开始我国很多企业的收入来源基本上是靠廉价的劳动力,采用企业代工的方式为欧美国家的大企业打工,所以我们开始进行经济改革,在这一背景下,我国的在去亚洲其他国家访问的时候提出了建立“一带一路”的积极构想,提出建立海上丝绸之路的伟大构想,在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下,从我国出发沿途经过亚洲的大部分国家最终到达欧洲,沿线横跨两个大洲,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些地区虽然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但是却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而且我国目前正处于升级转型时期,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势必增多,一带一路理念的提出得到了亚洲很多的国家的响应,这些国家基本上处于工业化初级的阶段,劳动力资源丰富,我国可以在这些国家进行投资建厂,帮助这些国家建设和发展,而这些国家通常都有丰富的资源,我们可以在进口方面与其进行合作,促进我国与这些国家的贸易往来,达到双赢的目的,在这个背景下,我国联合一带一路沿途多个国家正在积极研究出台多种政策,来促成各国间的深度合作。

而互联网+也是当今时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有目共睹,互联网对于人们生产生活甚至是思维方式的巨大改变我们都是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的,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正在不停的更新换代之中,互联网已经从web2.0转向了web3.0的发展,甚至是web4.0的发展之中,目前互联网的发展特点就是去中心化、扁平化,在互联网上所有的传播主体都具有平等的地位,人们相互之间可以平等对话,现在互联网的发展是对权威的消解,将更多的权力下放给平民,而且互联网的发展对于行业和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很多企业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出现了行业危机,而一些行业也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了新的生机。而当今互联网还有一个重要的发展领域就是促进各个行业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化、大数据、云服务等都成为当下的流行热词,互联网的发展不断的对企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新的思路。

二、我国传统物流发展模式的问题剖析

(一)物流网络化尚不成熟

我国物流业在近几年的发展状态良好,尤其是我国的快递业务量目前居世界第一,业务增长势头迅猛,但是我国的物流行业却也存在诸多问题,每年的网络大促时间,像双十一、618等期间,都会出现快递爆仓问题,很多时候物流很慢,物流丢件,服务态度差等投诉屡见不鲜,这都进一步说明了我国物流行业的问题。其中我国的物流网络化不成熟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我国物流业的业务经营范围和业务经营方式都是十分单一的,基本上我国的物流业主要从事的是仓储物流、物流运输、物流搬运等低级的业务,而且我国的物流业在内部的网络化十分低端,我国的物流业虽然整体的业务量巨大,但是基本上我国的物流业都是以中小物流企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不希望将成本投入到购买物流软件上,所以企业内部要么有一些简单的物流软件,要么没有物流软件,中小物流企业还仍然是以传统的廉价劳动力,延长工作时间等方式来获得利润,物流企业的网络化很不成熟。

尽管我国也出现了一些专业化的物流企业,但总体上在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上存在一定缺陷,目前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在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等增值服务方面,尤其是在物流运输和仓储服务方面有所欠缺,所以,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智能化物流服务等更高层次方面的服务还没有全面展开。同时,很多企业对于物流网络化的认识也仅仅局限在物流的运输等环节,对于物流企业涉及到的产品的整个过程,例如供货的时间、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以及产品的交货期限等都没有进行网络化管理。因此,我国的物流业目前虽然发展势头良好,但是在全球竞争中却不占优势,而一带一路的提出,跨国贸易成为必然,这样也促进了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我国物流业在“一带一路”的背景下,能够积极探索“互联网+”的策略,必然在促进我国一带一路发展的过程中也为自身赢得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供应链建设缺乏一体化

供应链的建设与管理是决定一个物流企业水平的关键所在,没有完整和系统的供应链的企业是很难得到良好发展的,但是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供应链建设却缺乏系统性,物流企业在建立供应链的时候仅仅从局部考虑,缺乏统一整合的思维,难以在整体上取得优化的发展,而且缺乏整体构建的供应链管理必然会使得物流企业出现服务质量不佳,服务健全性不高等问题,而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的背景下企业应该从整体上进行供应链方面的建设,借助于互联网的整体思维,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整合、智能化和大数据运作的能力,帮助企业建立完备的供应链,使得企业在空间、时间和功能上都能够发挥良好的物流作用。

(三)缺乏物流网络化人才

因为我国的物流企业还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这些中小企业基本上只需要一定的厂房和物流运输的设施设备等具备一定的资质就可以进行物流行业的生产经营,可以说物流业的进入门槛在我国是比较低的,既然物流业的进入门槛低,那么物流业的人才的要求也并不高,我很多中小物流企业基本上主要的员工还是以基层的物流人员居多,物流企业的大部分员工都从事的是物流操作、运输等最为低端的工作,而这些员工也是为企业创收的主力军,所以企业为了尽可能的压缩成本,在人力资源上不愿意花费过多的资金,企业招聘的员工的学历和专业都与物流业本身的联系不大,而且物流行业的工资待遇也有待于提升,难以吸引优秀的专业型物流人才,这也使得物流行业的网络化程度不高,一般物流行业的工作环境也并不好,而且物流行业的工作基本上是全天候的,这也很难吸引到精通网络的人才。因为缺乏网络方面的专业知识,很多物流客服人员等在面对客户的咨询和服务时候难以应对顾客的问题,引起顾客的不满。而且目前物流行业的竞争是全球的竞争,我国物流企业也难以和美国联邦快递、德邦物流等行业巨头展开竞争。

三、“一带一路”架构下基于“互联网+”的物流发展立体策略设计

(一)建设成熟的物流网络

1.夯实物流基础

“一带一路”战略要想得到很好的发展和应用,必须能够在各国交流中取得互联互通的效果,只有在沟通中无障碍,一带一路战略才能够得以更好的实施,因此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各国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交流、规章制度建设方面达成一致,作为提供一带一路贸易建设的支持和保障必须要夯实物流基础,这宏观上我国正在不断优化我国的网络设施建设,对于互联网正在不断的提速升级,建设宽带中国,使我国的信息化能力进一步提升,而物流行业本身也应该在“互联网+”背景的前提下,大大提高物流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和互联网化基础,尤其是在无线传感设备、云计算设备、物流云数据收集设备等方面进行投入,增强自身的互联网运用和使用技术,对于物流企业本身进行提速升级。

2.增加安全系数,提高应对风险能力

一带一路战略所经过的地区都是一些风险系数很高的地区,情况十分复杂,尤其是一些亚洲地区,恐怖主义、走私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安全问题也是我们物流企业必须考虑的,但是并不能因为这种情况就放弃了自身的发展,物流企业必须在借助“互联网+”的背景,加强与存在安全隐患地区之间的信息联动,注意对不安全地区个人信息和基础设施的保护工作,即时通过网络进行实时的监控和监测,来确保企业设备和企业员工的安全,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

3.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物流资源配置

“一带一路”作为很有发展前景的战略,而且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于拉动国内经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国内各个地区和省份抢夺资源,这样一来容易造成无序竞争的发生,因此需要借助于信息技术,对于全国的资源进行整合,争取对于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以便于促进全国物流企业的良性竞争和发展。

(二)建设一体化的供应链

1.降低物流成本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是物流成本却很高,这是因为我国的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很低,导致了物流的各个环境出现重复作业,中间环节很多,物流成本始终降不下来,企业没有什么远见卓识,宁愿产生这部分成本费用,也不愿意让企业花费资金来更新物流管理软件,从长远上降低物流成本。

2.强化创新驱动

企业要想具有活力,就必须有创新意识,走创新发展的道路,企业需要走产学研结合的路子,除了自身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物流行业的效率之外,还应该和学界、业界之间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习来驱动创新,同时物流行业也要制定相应的行业标准,方便物流企业的执行,而且物流企业本身也要有知识产权意识,积极主动的进行维权,从而促进整个物流行业的良性发展。

3.营造宽松环境。

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应该和宽松的物流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我国应该为企业营造良好宽松的物流环境,一方面应该出台一些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强对于物流企业的保护力度,帮助物流企业的发展走向正轨。

(三)培养复合型的物流专业人才

1.加快人才引进与培养

与高校等合作进行订单式培养,而且还应该提高物流行业的员工待遇等来吸引优秀的人才。同时培养员工树立人性化的物流服务理念,微笑服务尽量满足顾客的要求。

2.建立健全体制和管理

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通过公平公正的竞争性薪酬福利计划,科学适用绩效考核,有针对性地对物流企业员工进行规范化管理和多样化的工作设计,对物流各功能岗位的操作人员进行合理分配,为物流人员创造内部发展机会,并满足其对职业生涯向上发展的需求,减少员工的流动性。

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和要求越来越高的市场,物流行业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人才是企业发展最重要的必要条件,企业的运行离不开人的管理,所以企业应该注重对于复合型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基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下“互联网+”的物流发展模式,企业更应重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最终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的紧密结合,实现信息流与人才流的统一,促使企业物流管理适应物流信息化、网络化、自动化和柔性化的发展。

结束语

“一带一路”和“互联网+”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是我国物流企业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于该方面的分析,希望对企业有所借鉴。

[参 考 文 献]

[1]谢泗薪,侯蒙.“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国际竞争力的物流发展模式创新[J].中国流通经济,2015(8):33-39

[2]谢泗薪,朱浩.“一带一路”战略架构下基于“互联网+”的物流发展模式与策略[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5(10):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