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对外贸易的风险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8 15:42:22

对外贸易的风险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1

一、对外贸易信用风险的防范

所谓信用风险是指外贸出口企业在给客户提供商业信用之后,受客户履约信用差、资金短缺、清算、破产等因素的影响,而为出口企业带来无法收回和拖欠应收账款的风险。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众多外贸企业纷纷采用商业信用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但是,受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依然不足的负面影响,外需持续面临着萎缩的现状,使得我国外贸订单量急剧减少,加之部分发达国家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明显,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导致国际信用环境恶化。

在这种贸易环境下,我国外贸企业面临巨大的信用风险,极易因大量坏账的产生而使企业蒙受无法弥补的亏损,所以,外贸企业必须加强信用风险防范。首先,在企业内部建立健全信用管理组织,使企业各部门共同参与到信用赊销管理中,强化内部控制在交易审批、资金管理、客户资信管理等环节的作用;其次,企业应当实施信用全过程管理,主要包括收集、整理、分析客户信息,建立客户信用档案、监控客户信用情况变化、审核信用额度、实施信用评级、监控应收账款、催收逾期账款等工作,以避免信用风险对外贸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对外贸易外汇风险的防范

外汇风险是指企业在对外贸易活动中,由于受外汇汇率波动的影响而对以外币计价的资产与负债价值带来的上涨或减少的风险。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已步入市场化阶段,受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经济增长、利率调整、外汇储备、投机活动以及财政赤字等因素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弹性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屡创新高。在此新形势下,不同行业、企业在人民币汇率变动的过程中所遭受的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如,部分以进口设备、原料支出为主的外贸行业和企业(航空业、造纸业等),会在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中受益,而部分以产品出口为主的行业和企业(纺织业等)会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对于不同的外贸主体而言,其受外汇汇率的影响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由于我国外资企业近年来将美国、欧盟、香港作为三大外贸出口市场,所以外资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受美元、欧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显著。而我国内资企业则受日元、美元汇率波动的负面影响较大,其原因在于日本是我国内资企业的最大贸易伙伴,并且我国贸易关系甚密的亚洲国家的货币与美元和日元保持着较强的连动性。

当前,我国外贸企业必须重视外汇风险的管理,从而降低外汇汇率波动对进出口贸易造成的负面影响。首先,外贸企业应当建立汇率风险预警机制和风险监控体系,配备专人负责监测汇率的变动情况,尤其要做好短期和中长期的汇率发展趋势预测,根据预测结果采取有效的汇率风险防范措施;其次,选择合理的合同计价货币。外贸企业应对商品、劳务出口以及资产业务的计价,使用汇率呈上涨趋势的货币,而对进口商品以及负债业务的计价,使用汇率呈下跌趋势的货币,从而使合同价值趋于稳定,规避汇率风险;再次,在签订贸易合同时,增加汇率风险分摊条款和合同保值条款。例如,在大额贸易订单中,与贸易对方协定,当人民币汇率波动时对出口价格作出适当调整。在合同上约定,对于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或受益应由贸易双方共同承担。

三、对外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

结算风险是指债权方在办理支付结算的过程中,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而引发资产损失的可能性。现阶段,我国外贸企业为了争夺更大的市场占有份额,纷纷采取了优惠的付款方式以稳固买方市场,从而使得以商业信用为付款保证的非信用证支付方式(如赊销、付款交单等)成为了对外贸易的主要支付方式。但是与此同时,对外贸易结算方式的风险也随之增强。例如,我国部分外贸企业盲目使用商业信用结算方式,当贸易对方销售良好时,会增加我国外贸企业的出口量,但是当贸易对方销售状况恶劣时,便会导致外贸企业的大量应收账款面临无法收回的风险;在对外贸易结算中,我国外贸企业因单证错误、单证不符、单证与合同矛盾、单证短缺等问题而导致退货、拒付货款等事件屡见不鲜。据统计,2011年,我国因单证标准化壁垒而造成的对外贸易损失达上千亿美元。

面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我国外贸企业应当树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外贸易结算风险的防范,以确保及时、安全收汇。首先,制定灵活的预付货款和赊销制度。外贸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对外汇汇率变化情况的预测,来决定办理结汇的时间。当人民币汇率呈现升值趋势时,进口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使用预付货款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应当尽量减少使用赊销结算方式,当人民币汇率呈现贬值趋势时,进口企业应当多使用预付货款结算方式,出口企业应当多使用赊销结算方式;其次,增强跟单信用证运用的灵活性。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应当根据汇率的变化采用相应的结算方式,如人民币汇率处于贬值期时,出口企业应使用延期、远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进口企业应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方式。当人民币汇率处于升值期时,出口企业应使用即期信用证结算,进口企业应使用延期、远期付款信用证结算方式。

参考文献:

[1]蔡雪丽.我国出口企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体系研究[J].当代经济,2010(18).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2

一、国际贸易风险概述

在国际贸易中,国际贸易风险主要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导致贸易主体的实际损害的不确定。它既具有风险的共同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特性。这里的实际损害的不确定发生与否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有直接关系,最终能否有实际损害发生并不确定。但是,国际贸易风险结果的不确定性,既能带来损失,也有可能带来获利的机会。

二、国际贸易风险分类

1、按照风险的性质来划分,可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静态风险是由于发生了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事件如发生不可抗力等引起的,动态风险是由于市场、产品供求关系、生产工艺改进等变化而引起风险的发生。

2、按照引发风险的因素来划分,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和经营风险。

3、按照风险外在表现形式来划分,可分为有形的风险和无形的风险。

4、按照风险强度的高低来划分,又可分为高强度风险、中度风险和低度风险等等。

5、按照引起风险事故的原因不同,还可将国际贸易风险分为国家性风险、市场性风险和欺诈性风险三个大类。

6、国际贸易风险还可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两个方面来划分,(1)在宏观层面上,主要包括来自贸易双方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政策风险、经济风险等。(2)从微观层面看,主要体现在企业自身的风险上,一般包括企业在经营战略目标的制定和经营策略实际运用方面的风险。

三、国际贸易风险的成因

因为国际贸易的范围大,涉及面广,几乎涵盖各个行业和很多领域,因此国际贸易风险的成因也有许多,像国家局势动荡、战乱、经济危机的爆发、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从事国际贸易活动主体资格的不确定等,都有可能引发国际贸易风险。在众多的原因当中,引起风险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不对称。以国际贸易海上货物运输为例,买卖双方以CIF价格成交的进口业务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就存在自然风险、意外事故和运输欺诈等风险。

四、外贸企业规避国际贸易风险的对策

(一)做好客户资信调查,是规避风险的前提。所谓客户资信调查,即对企业的资格和信用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一般包括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核验对方企业提供证件的真实性;二是通过对交易对象所在地的银行等金融机构查询是否存在不良信用,有没有较大数额的贷款到期未偿还,以此确定贸易对方是否具备履约能力。三是确定贸易对方的身份和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四是调查对方企业的信誉度,是否存在不良行为历史记录。

(二)善于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外贸企业应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在合同中增加违约之后的成本,使对方不能随意违约,从而减少恶意违约的可能性。在签订合同的时候,要注意以下事项:(1)双方应对合同中适用的国际贸易惯例与本国法律发生冲突时,是按照国际贸易惯例还是按本国法进行解释,一定要事先明确;(2)合同文本内容要完整、要件完备、用词准确,避免产生歧义;(3)为方便解决日后发生的争议,建议在合同中尽量约定仲裁条款为本国仲裁且为终局裁决;(4)为避免以后发生风险,力争使用本方提供的合同签约文本。

(三)重视技术手段在风险转移中的应用

1、投保货物运输保险。为将运输途中的潜在风险进行合理转嫁,外贸企业投保货物运输保险,有助于强化企业对风险的管理,同时也有助于经营秩序的正常运行,促进对外贸易活动的发展。

2、充分运用出口信用保险。我国出口信用保险制度的实行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出口信用保险作为对货物运输保险的补充,它主要针对一般保险公司不愿承保的出口业务中的外商客户的信用风险以及有可能发生的政治风险,将投保货物运输保险欠缺的方面有效地进行弥补,最大限度地保障了出口商的利益。

3、善于使用国际保理业务。在该项业务中,国际保理业务服务商为外贸企业提供一系列综合服务,主要有调查外商的资信状况、催收应收而未收回的账款、企业财务管理以及风险担保等业务,消除买方潜在的信用风险。

4、合理使用银行保函。银行保函,是由银行出具的担保申请人能够按合同约定如期付款的保证,在申请人不履行的情况下,则由银行代为申请人履行付款义务。从使用范围上讲,银行保函大量地使用在对外进出口贸易中。

5、备用信用证的适用。在国际贸易中,往往由于各国对商业银行开展保函业务在法律上的规定各不相同,有的国家允许本国商业银行开展此项业务,而有的国家则不允许。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会选择变通,将银行保函业务用备用信用证业务进行替代。

(四)选择有效的货物款项结算方式。国贸中,汇付、托收和信用证支付是常用的三种方式。(1)汇付对进口方来说,不适用于合同数额较大的支付。(2)托收的内容恰恰与汇付相反,对出口方而言,托收存在的风险很大,在市场发生变化而对进口商不利时,进口商就有可能拒付货款。(3)信用证通常是以银行信用为企业进行担保,体现了银行的信用,这是区别于汇付和托收的最大特点。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3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但我国的企业在从事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目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存在着对外贸易经验不足、风险意识较差等缺点,必须要采取防范措施来规避风险,我国的政府在支持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要加强他们的对外贸易风险意识,提高对外贸易风险管理水平。企业要有分析自身所面临的风险的能力,研究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只有规避了对外贸易的风险,才能保证我国的企业持续发展下去,国际贸易作为国际经济一体化主要推动力之一,各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愈加频繁,这种形式下我国的企业更要占有竞争的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一、对外贸易风险的概述

对外贸易是一种复杂的商品交换活动,其风险的种类也是多种多样,其中包括:1.信用风险,在进行对外贸易的双方,由于买卖双方的财务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以致在接洽开始直到履约的过程,在此期间危及到履约,就会出现信用风险;2.商业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交货期延误、单证不符等方面,从而引起对双方利益的损害,造成商业风险;3.汇兑风险,对外贸易货款的清偿多以外汇支付,由于外汇汇率不断变化,信息传递不及时,就会给交易的一方带来损失;4.储运风险,对外贸易中货物运输距离加大,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例如海运风险海、空运风险等,由于自然环境或者人为因素都会造成货物损坏和丢失;5.环境风险,产品的对外贸易涉及不同的国家和民族,在商品交换中,会由于受到地域的习惯、语言文字、法律制度等方面的差异性,造成贸易上的失利。

二、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

1.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有国家性风险。国家性风险是指因国家事故所造成的贸易风险。可能是由政治因素导致,例如外国政局动荡不安、爆发战争等;可能是由社会因素导致,例如阶级冲突、种族冲突等;也有可能是贸易制度因素,例如外汇管制、不同的法律政策等。

2.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事故也有可能是欺诈性风险。欺诈性风险是指由人为欺诈所导致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是由于对外贸易主体的欺诈行为而导致的始料未及的风险,例如对外贸易合同的欺诈、对外贸易货物运输欺诈、对外贸易结算欺诈。

三、我国采取贸易法律保护措施

1.我国可以运用WTO的争端解决机制保护对外贸易。中国是WTO的成员,根据WTO的贸易原则,有权利对不合理的贸易争端进行申诉,通过公平的谈判方式来解决贸易中的问题,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能够确保的经济利益,我国要充分利用这一原则来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2.我国要加强政府的职能,引导和支持对外贸易。我国政府应支持和鼓励国内大中小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在进行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保护我国企业的利益,政府要鼓励国内企业的合作,帮助企业与外国政府谈判,为我国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供服务与支持。

四、对外贸易风险的防范

1.我国的企业要关注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强化对外贸易的管理理念。企业要开展对外贸易活动,就要增加企业的信誉度,同时对企业的新、老客户的资信也要进行调查,确实掌握客户的资金状况、经营能力和信用状况等。以保证企业自身的信誉程度。

2.企业对签约交易合同要做到严谨签订。企业对合同的签订是为了保障双方的利益不受侵犯,在签订合同前,一定要做到严谨,认清合同的约束和法律保障,既要重视价格条款又要注重检验条款,要保证每个合同和条款均不出差错,签订正规合同,交易才会规范。

3.企业要严格依据法规办事,遵循国际贸易惯例。企业只有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和法规办事,才会保证对外贸易的顺利进行,保护国家和企业的利益,在国际贸易活动中,能够严格执行和正确运用这些法律法规,就能积极有效的防范贸易风险。

五、结语

我国的企业正在向着经济全球化的方向发展,我国的经济贸易已经进入了国际化的合作和竞争,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渐进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我国的企业要走出去,必然会面临一些机遇与挑战,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我国的企业要进入到经济全球化的行列,就要努力在国际的竞争市场中占据优势地位,所以必须重视对外贸易的风险,做好防范和规避的工作。对外贸易的过程,会面临着诸多的风险,从而影响到企业的效益,只有规避外贸风险,企业才能长久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雅玲.浅析我国外贸企业的风险管理问题[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04)

[2]傅蓓.外贸企业的风险分析和防范[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04)

[3]马媛.对外贸易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统计与决策,2007(19)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4

进入新时期后,国际贸易已经融入一体化浪潮中。与此同时,各国也面对了更剧烈的国际贸易竞争。作为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企业,如果要在剧烈竞争中表现出自身的优势位置,那么就需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入手来防控外贸风险,在此基础上确保国际贸易的实效性。在各种类型的经济贸易风险中,外汇风险构成了其中的核心要素,防控外贸风险,这样做有助于在根本上为国际贸易提供保障,从而推进外贸的持久和稳定进步。妥善防范外汇风险,有利于提升综合性的竞争实力,杜绝外汇风险对企业造成的利润损失。

一、外汇风险的根源

从现状来看,我国在外汇市场这方面并没有真正达到完善。在本质上,市场机制只能支持本币与外币的互相转换,而并没有上升为金融性的完全性外汇市场。在欠缺完善机制的状况下,外汇市场就很难杜绝多样的外汇风险,同时也无法保障参与其中的企业安全。具体而言,外汇风险来源于如下层面:

首先是兑换货币。受到一体化影响,全球都表现出频繁的交易状态。在各个地区间,进行外贸的前提都是需要兑换货币。这是由于各国具有差异性的会计制度和货币类型,因而只有通过兑换才能顺利交易并且实现结算。在国际市场的正常交易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如果可以凭借同种货币来完成交易,那么就能从根源上杜绝外汇风险。但是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存在。经过货币兑换之后,外汇风险就表现出大幅增加的趋势。

其次是结算类型的多元化。当前国际形势下,外贸经济正表现出频繁的趋势,与之相应的结算方式也变得多元化。为了适应形势,目前市场中的企业可以选择多样的结算种类,例如汇兑或者赊销等。然而如果选择了这些类型的结算,那么将会人为延长结算用时。同时,各时期的外汇汇率都处在不停的波动中,与之相应的本币和外币也都在不停的变动,这种情况导致了更高的外汇风险。处于发展中的国内企业仍欠缺外贸经验,因而导致较低的结算管理水准,在交易中隐藏了较高的汇率风险。

第三是波动的汇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首先就要考虑到当前阶段的外汇汇率。这是由于,外汇汇率在本质上反映了现今的市场波动状态。假设汇率是恒定的,那么参与外贸过程的各种企业都可以摆脱风险困扰。但是,汇率时刻都在波动和变化,因而富有多变的特征。在汇率改变时,货币兑换也会因而受到影响,企业在这个时候将会面对较高风险。

二、外汇风险给国际贸易带来的干扰

外汇风险会造成兑换的损失。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的流程都会消耗较长时间,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制定合同、双方交易和制定款额等各个步骤。在贸易进程中,各阶段的汇率都处在波动中。对于买方而言,应当根据这个时期的汇率来付款,这时就很难避免兑换货币的损失。如果汇率增大,那么买方付出的款额成本也会相应增多,买方因而就会承受损失;如果汇率下降,卖方就会由此遭受损失。依照国际贸易准则,提前结汇的行为是被禁止的,这种现状也导致了资金不能及时结算的漏洞和缺陷。

外汇风险可能会降低企业整体的业务量。在很大程度上,企业不断下降的对外贸易总量很可能根源于外汇风险。在汇率波动时,业务量也会随之波动。从出口的角度来看,如果本国汇率升高并且产品价格提升,那么外贸企业通常就会承受下降的销量损失,这是由于国际市场中此类产品的整体需求正在缩小。与之相应,进口企业如果遭受了价格上涨和本币贬值的影响,则会被迫付出更高的贸易对价。由此可知,业务量与汇率的浮动是不可分割的。

外汇风险还会带来账面损失。财务管理的关键点就在于账面管理,会计账簿因此构成了外贸管理中的核心部分。通常情况下,会计账面体现为外汇或者本币的形式;在编制报表时,企业也需要先行折算各种类型的货币,然后表述为本国货币的方式。只有明确了会计账目,企业才可以顺利进入后期贸易中。受到汇率影响,不断变化的账目很容易导致账面损失。这种状况下,企业亟待全面防控各种类型的汇率风险,确保自身不会遭受强烈的汇率风险干扰。

三、防范风险的具体途径

国内企业通常很y借助自身力量来改变国际经贸的外部环境,但却可以选择适当的措施来防控风险。对于外汇风险,企业通常可以首先调整自身,在此基础上确保适应能力达到最佳。对于汇率而言,企业有必要加强关注,随时预测不同阶段的外贸汇率波动和变化。在交易过程中,企业管理者为了防控外汇风险,就应当依照因地制宜的基本思路来完成交易。此外,企业还需要对于产品价格予以适时的调整,善于借助金融衍生工具来防控过大的风险冲击。详细而言,在国际经贸中防控外汇风险可以选择如下的措施:

1.完善结算方式

企业在完成结算过程中,应当选择最符合自身的一种结算方式,这是因为结算方式与外贸风险具有紧密的联系。为减少整体的外汇风险,企业有必要适当提早或者推迟完成结算的时间。在合同生效的前提下,外贸企业需要追踪查看本币汇率的浮动情况。依照汇率变化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方式用来完成结算。对于外汇的汇价而言,外贸企业也应当予以精确的估算,在估算和预测的基础上才能适当调整收取的外汇费用,调整支付外汇的时间。通过全方位的结算方式调整,就能在本质上减轻外汇风险给自身带来的冲击。例如在某次业务中,企业发现短期的计价货币汇率正在不断升高。为了应对现状,企业有必要在最大限度内延长交付货币的结算时间,通过合法方式来延长收汇的期限。这样做有利于保障自身权益,同时也防控了汇率升高的风险损失。

2.适当进行融资

在外贸交往中,融资的过程应当是不可缺少的。国际贸易中的交易双方通常可以选择多样化的融资手段和措施,在此基础上解决目前面对的资金困境,顺利完成资金周转。对于融资环节中的风险防控,企业如果能提前获得融资款额然后用于结算汇款,那么就可以及早收回这部分款额。通过这种改进,企业既能在根源上躲避外汇风险,还能保护自身利润。某些小规模的外贸企业通常运用出口押汇的信用证方式,对此还可以借助保理业务的措施来缓和融资压力。

3.谨慎选择结算的货币

企业应当明确的是:货币结算很容易导致风险或者埋下贸易中的隐患。因此,外贸企业都需要谨慎选择费用结算的货币,在条件允许时尽可能选择本国货币用于款额的结算。企业如果选择了本国货币,就能避开外汇风险的干扰。在某些情况下企业无法选择本国货币用于结算,这时就应当优先选用国际认可的通用货币种类,例如美元和欧元等货币,选用普遍性较强的货币有助于防控风险。

四、结论

在经济发展中,外贸占有很重要的部分,构成了不可缺乏的经济成分。完善国际经济贸易的相关机制,有利于保障综合实力的提升。然而近些年来,外汇风险在较大程度上干扰了国际贸易和经济的进程,与此同时也减损了外贸企业应得的利益。作为参与国际经贸的对外企业,有必要对于外汇风险给予更多的重视,探寻最适合自身的风险防控手段和措施。在防控外贸风险过程中,企业需要紧密结合各阶段的外贸目标,立足需求并且完善机制。企业只有提升了全方位的外贸管理水准,才能在根源上防控并且杜绝风险威胁,从而服务于风险防控的整体水平提高。

参考文献:

[1]刘月,谢源虎.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5(06):105-106.

[2]王怀军.国际经济贸易中潜藏的外汇风险及防范对策[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06):67-69.

[3]周咏絮.国际经济贸易中外汇风险及防范措施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4(04):137-138.

[4]丁超超.国际经贸易中的外汇风险及防范[J].中国经贸导刊,2014(17):14-15.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5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指引下,在最近几年,我国企业相继走出国门,且逐步成为了国际市场中极为重要的成员,此给我国企业的发展以及国民经济的腾飞带来了更多的机遇。然而,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多种形式的外汇风险对我国贸易经济的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鉴于此,只有强化外汇风险的防范、提高我国企业综合实力,才能确保我国企业稳定的进行发展。

一、外汇风险及其影响作用

1. 外汇风险的分析

一般外汇风险与国际贸易活动有关,外汇的汇率产生属于不确定的趋势变动,由此使参与企业会受到较多的不良影响。通过对外汇贸易活动的分析发现,外汇风险形成的负作用影响力最大,其不但会使经济发展形式变得混乱,同时还会干扰经济活动的发展机遇与建设,从当前形式来看,我国的经济建设活动和经济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是人们币的兑换还未实现自由化,所以影响了人民币的汇率。

2. 汇率的变动对我国企业造成的影响

国内企业在进行进出口贸易的业务处理中在所难免的会产生一定数量的外汇工作,当外币产生波动时就会对企业造成非常严重的经营方面影响。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解:

(1)因为国内开展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程序都较为繁琐,加之长时间的大范围的工作开展,使得经营过程中形成了多种汇率。当实际汇率与合同内容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会对企业带来经济损失。

(2)当汇率波动时会直接影响企业的业务数量,在企业实际业务数量不断降低的同时将会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受到较大影响,进而使得企业效益出现下降。

(3)由于国内企业在账面资产内容方面通常会采用两类记录形式:即本币和外币。当企业制作财务报表时,会对其它币种进行处理,从而实现本币形式的清晰化,此将不可避免的使企业账面资金减少,而资金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严重时会出现负债问题。

二、从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寻求外贸风险形成的原因

1.汇率的多变性特点

外汇汇率是企业参与对外贸易过程中较为重要的参考性指标之一,其能够客观的反应国际市场的发展行情,由于外汇汇率具有多变性特点,所以当企业参与国际贸易时,汇率的变化必然对货币兑换造成巨大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企业所能够获得的实际收益将会产生极大变化,最终使得企业的正常经营具有极强的汇率风险。

2.货币兑换带来的风险

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势下,国家和地区间的交易不断增多,但受到货币种类和会计制度等方面差异的影响,要完成交易就必须使用外汇方式进行结算,而记账却要用本币形式,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不需要货币兑换,那么也就不存在货币风险,但实际上,货币兑换是企业交易成功的主要环节。所以货币兑换能够提高外汇风险。

3.多元化结算方式中隐藏的风险

现阶段,国际贸易经济已出现了空前繁荣,从经营方式来看具有较为明显的多元化态势,从而使得结算方式也变得多样化,如赊销和汇兑等交易形式中,因交易的最终结算时间过长,而外汇汇率在这段时间中的变化是不确定的,加之我国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时间较短,缺乏必要的国际贸易经验,在结算方面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所以极易发生汇率风险。

4.缺乏完善的市场机制

现阶段的中国外汇市场从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并未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金融外汇市场条件,严格的说只能算是外汇与本币的转换市场,其中缺乏非常完善的市场机制,因此在企业的发展中较难提供可靠性支持。

三、具体的外汇风险防范措施

1.选择较为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

若在进行国际进出口贸易的过程中使用本国货币进行结算和计价,那么就不会出现外汇风险。然而,从现阶段来看能够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并不多,所以大多数都不会将人民币作为结算和计价货币。鉴于此,汇率较为稳定的货币就成了结算货币的首选方向,所选择的结算货币最好属于通用性和国际性的货币,这种货币不但要汇率变化幅度较小,而且兑换时的自由性和便利性较强,如欧元和美元等。在实际的贸易过程中,主要针对中小型企业来说,人民币虽现阶段还未成为自由兑换货币,但是可以作为结算货币,因此这些企业若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和计价,那么就会极大的避免外汇风险,若使用美元等通用货性币进行结算和计价,则风险也会有效降低。

2.选择科学的融资方式

在国际贸易中外贸企业进行融资的方式较多,进出口企业通过融资的方式虽解决了企业资金周转方面的困难,然而这里也是产生外汇风险的重要环节。作为出口企业,可利用融资款项提前定义收回实际款项。采用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及时收回货款,同时还可以巧妙规避各项外汇风险。而对于中小型企业的融资来说,通常采用信用低压的方式进行融资,若外贸企业需要延长融资方式时,可申请保理业务等进行资金的缓解。另外,若需要延长付款业务时,出口企业还可以用汇票向银行兑现。利用这一方式,不但能够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速度,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自身的资金风险和外汇风险。

3.在进出口贸易中巧妙的选用硬币和软币

外贸企业在签订国际贸易订单的过程中,订单费用的支付方式应遵循出软和进硬的原则。其原因在于:硬币的价值和汇率都很稳定,而软币的价值波动性较大。因此在签订国际出口贸易合同时,应尽可能的选择硬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而进行国际出口贸易时,则尽量选用软币进行计价和结算,采用这种方式最大的优点就是可最大程度的降低企业的汇率风险。此外,在国际中向外借款的时候这一原则同样适用,在向外支付利息或费用时,尽可能使用软币进行支付,但是在向外收取利息时,则尽可能争取使用硬币,从而避免承担不必要的外汇风险。

4.确保结算方式的合理性

国际外贸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往往会通过改变结算时间降低外汇所产生的风险。对于进出口企业来说,在自身所签订的合同生效之后,其必须对预计收取或者支付的货币汇率变化情况进行及时跟踪,并按照汇率变化的发展趋势,在最恰当的时间节点完成费用收支,从而降低外汇所带来的风险。

譬如,在出口业务中,倘若计价货币在近期呈现上涨,那么应当在合同规定时间之内,尽可能拖延货币交付的时间。反之,倘若交付货币的实际汇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将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则应当适当提前货币交付时间。对于国际进口贸易企业来说,则应当按照上述方式的反向进行操作。此外,外贸企业在进出口收汇过程中,通常应当采取更加安全及时的收回款方式。在此过程中通常会采用L/C收汇原则,否则的话则应当按照D/P或者D/A原则完成收汇工作。

四、结束语

通观全局,受到全球经济活动的不断发展影响,国内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提升,经济一体化进程发展则展现出加速提升的趋势。通过对当前实际发展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在频繁交易过程中,应当针对外汇风险产生可能性形成相应措施,从而提升企业处理外汇问题的基本能力,该种处理方式能够极大地推动市场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最终实现企业抵抗风险能力和外汇使用水准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6

最近,我国积极参加中外贸易的活动,并且加入国际贸易世界的次数与越来越多,从而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大,这对我国外企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是一份特别大的挑战。而在这些不良影响中,外汇风险就是举足轻重的一个。所以,为了中国经济能够更健康更稳步发展,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们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当中所存在的外汇风险的防范。

一、国际贸易中的外汇风险的分析

外汇风险的现状分析。即因为汇率的变动而产生的各种风险和损失。在我国的国际经济贸易中,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国际收支状况等这些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和进出口结构与其他国家存在的很大的差异,人民币又无法自由的进行兑换。从而导致我国外汇风险。

二、国贸中对外汇风险产生原因的分析

(一)兑换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外汇风险产生的原因错综复杂,不同的结算方式也导致了各国之间贸易方式的不同。而外汇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是: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自己利益的产生,开始采取外汇结算、本币记账的方式。而如果企业能够采取本币进行交易和记账的方式,我们企业能够有效地规避风险,虽然在现实中,这有点不可能,但是我们还是可以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规避风险。

(二)我国不强大的企业应变能力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众所周知,强大的企业应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能够和各国跨国公司相对抗的重要力量,是能够与外国交流贸易的主要力量,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然而,我国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好的规避风险的能力、企业需要的相关专业人员的缺乏,所以这些企业难以在困境中生存,难以用健全的方案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为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的国有企业,从而导致了外汇风险的加剧。

(三)结算方式多样性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结算方式的不同是由各国不同的经济状况造成的,而如今产生的结算方式有: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银行汇票、信用证等。进而使得汇率的变动也在所难免,因此对企业外汇风险的影响也是情有可原的。

(四)我国外汇市场的不完善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外汇市场这个国家的贸易发展是很重要的,而对于我国来说,我国的外汇市场相当不成熟,特别是有些方面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同时,在有些方面也是不够完善。甚至可以说是我国在外汇市场非常腐败,在我国的外汇体制中仅仅是一个兑换货币的场所。除此之外,由于外汇市场也相当的落后,使得有些防范外汇风险的方法也收到了限制,从而限制了规避风险。

(五)汇率波动对外汇风险的影响

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汇率的波动越来越频繁,从而也进一步加剧着外汇风险。我们又可以猜想,如果外汇的汇率一成不变那么我们也许就可以成功的规避风险。可是这显然是现实的经济格局所做不到的。

三、国际经济贸易中对外汇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我们需要建立健全外汇风险管理管理机制

对于一个拥有良好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企业要从自己的公司做起,制定好应该有的管理制度,并且能够以身作则的来保证其发展。要想有一个好的制度,首先,企业应该认真的分析自己能够造成的风险的每一个细枝末节,努力找出自己企业外汇所存在的风险,从实际的问题出发,寻找属于自己企业适合的道路。其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建立一个好的制度,我们需要借鉴前人或失败或成功的实例,来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属于自己企业的管理体系,从而来建立健全一个好的完美的风险管理制度。

(二)有效结合市场情况来规避外汇风险

我们知道,对外市场也是能否规避外币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对价格的合理安排,我们或许可以通过适当的产品价格调整来进一步降低汇率风险所带来的损失,交易双方可以通过制定价格这个款项来设置最基本的价格。以此来共同承担一定得风险,从而能够确保交易的完全和规避风险的成功率。

(三)外企需要树立外汇风险的防范意识

我们知道,梳理外汇防范意识是一个企业能够成功规避外汇风险的基础。因此,我们需要做些有意义的事来让企业养成树立防范意识的好习惯。首先,企业需要制定相应的责任制度,我们知道道德的约束不如制度的约束,只有通过制度才能够更好的让企业的每一个员工提高其规避风险的防范意识;第二,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使其能够树立强大的风险防范意识;可见,作为一个效率高、成功的企业,还需要锻炼其各个部门(尤其是相关部门)的反应速度以及团结能力,使得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想出有效而行的应急策略,以此来减少企业的损失,从而使企业能够尽可能的规避风险,乘风破浪,成功的渡过难关。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7

在我国对外贸易经济改革中,中小外贸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一支主力军,也是推动我国外经贸发展的一个亮点。在这一过程中,中小外贸企业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汇率波动所带来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尤其是自2007年以来,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使得我国中小外贸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遇到了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因此,中小外贸企业的资金管理者加强和提升应对外汇交易风险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制定出相应的措施来防范和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保证自身的平稳发展,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进一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外汇交易风险分析

企业的外汇业务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货币折算或兑换。不同货币间的比价就是汇率,汇率的波动就产生了外汇风险。外汇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外汇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利率变化以及交易者到期违约和外国政府实行外汇管制给外汇交易者可能带来的经济损失或经济收益。狭义的外汇风险是指各国际经济贸易、金融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应收应付款项、资产与负债因汇率变动而蒙受损失或获得意外收益,又称汇率风险。本文分析的外汇风险是狭义的外汇风险,其主要有三种类型: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

交易风险是指企业因进行跨国交易而取得外币债权或承担外币业务时,由于交易发生日的汇率和结算日的汇率不一样,可能使收入或支出发生变动的风险。交易风险主要表现在:(1)以外币表示的借款或贷款;(2)以外币表示的商品及劳务的赊账业务;(3)尚未履行的期货外汇合约;(4)以其他方式取得的外币债权或者应承担的外币债务。外汇交易风险是常见的外汇风险,凡是涉及到以外币计量的任何合同、协议、购买或销售,且涉及到未来结算的,都会构成交易风险。

2.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加大,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深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虽然已注意到外汇交易风险问题,但大多采取的是调整产品、产业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降低中间消耗、增加产品内销比例和结汇等被动办法来应付可能发生的外汇交易风险,普遍缺乏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意识,不能够从公司整体出发建立外汇交易风险防范体系,不重视运用风险管理工具。

2.1缺乏外汇交易风险管理意识

近年来,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日渐感受到外汇交易风险所带来的种种影响,但是普遍对于外汇交易风险进行管理问题较为陌生。他们中的大部分对于国际经济交往中所面临的外汇交易风险暴露要么干脆置之不理,要么抱着侥幸的心理消极应对。调查显示,我国企业借助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进行外汇风险管理的成本并不高。如货币掉期的手续费一般为外汇风险头寸的1%-2%。而政策性银行开展同类保值业务的主要出发点是提高银行转贷业务的资产质量,帮助服务对象锁定外汇交易成本,规避外汇交易风险,因此,收取的手续费也就相应更低一些。正是由于长期以来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企业规避汇率风险观念较为淡薄,一些中小外贸企业往往将汇率风险归咎于政策性因素,缺乏主动避险意识。

2.2未建立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人才缺乏、从事国际业务时间不长、对金融衍生工具认知不足等原因,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设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机构,也没有建立起一套外汇交易风险管理体系。企业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相关外汇业务通常都由财务部门兼管,没有在组织机构上设置专门的外汇风险管理部门或人员,对企业面临的各种外汇交易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测量和评估,也没有建立向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报告外汇交易风险的机制和制度,这就使企业对外汇交易风险的规避很难达到最佳的管理效果。

2.3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途径有限

通常来讲,企业可以通过金融或者非金融手段来进行外汇交易风险的规避和管理,而金融市场的操作则应当是企业进行套期保值的主要外部途径。但目前,由于资本市场不够成熟以及受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向外汇市场提供的避险工具匮乏,对于具有保值性质的期货等国际外汇市场上广泛应用的衍生产品交易要么尚未开展,要么市场规模过小而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可供这些企业选择的避险工具更加有限。特别是在汇改后,企业外汇风险日益增加的新形势下,金融和外管局等相关机构对企业的宣传不够,联系不多,业务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突出,造成外汇风险管理服务配套机制建设没有跟上,企业规避外汇交易风险的途径有限。

3. 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加强外汇风险管理的对策

中国企业的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外部环境固然并不健全,但时刻暴露在外汇交易风险之中的企业的内部管理环境同样也令人担忧。如何利用外部已有的有利条件,发挥企业自身优势,提高风险管理能力,合理规避外汇交易风险,是企业当前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具体来说,我国中小外贸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外汇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3.1树立全新企业财务管理理念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金融环境环境,企业只有全面更新财务管理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一方面,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理念,在理解和关注各国基本经济、金融因素,政治和传媒因素、突发事件因素等对外汇市场的影响因素基础上,谋划自己的经营战略;其次,要树立资本多元化理念。特别是,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大批外资银行和外国企业入驻我国。中小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全面提升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

3.2强化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意识

当前,中小外贸企业进行外汇交易风险管理的前提就是要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把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列为企业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日程,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专职的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特别是要建立完善的外汇风险管理体系,包括外汇风险的识别、风险限额的设定、不同类型外汇风险的测量和管理手段的选择以及事后风险管理的评估系统。

3.3健全外汇交易风险管理层次

中小外贸企业在具备了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意识的基础上,还应健全金融衍生业务的管理层次,实行专业化操作。通过编制和完善金融衍生业务管理手册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的职责和金融衍生业务的操作程序,明确规定相关管理部门和人员职责、规范的风险报告途径、应急预案等内容。覆盖事前防范、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的各个环节。严格执行前、中、后台职责和人员分离的原则。在人事安排方面,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强人才的储备和培养,不断充实外汇风险管理方面人员,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汇率的预测和防范汇率风险的研究工作,以适应企业各项业务发展的需要。相关管理人员还要经常与外汇指定银行沟通、交流、注意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3.4实施科学的内部控制方法

科学的内部控制策略是降低外汇交易风险的重要方式,特别是对于外汇风险不确定或者套期保值成本太高的情况下,中小外贸企业可以考虑使用以下几种主要的内部控制的方法来降低外汇交易风险。首先,中小外贸企业要加强客户信用等级评定,及时更新海外客户的信息,建立公正的信用档案。针对不同类型的客户,制定不同信用政策,降低坏账发生概率。其次,适当采用财务折扣等多种方式,加快账款催讨力度。特别是在买方市场和经济不景气的时期,加大销售预收款比例,能解决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需求,降低企业汇兑损失。第三,适当增加交易附加条款,将外部环境所引发的风险进行转移。第四,可积极运用金融衍生业务,做好风险效益分析,尽量规避汇率波动风险。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国内券商储备了大量的衍生品投资人才,完全可以利用在衍生品研究上的优势帮助企业做好套期保值,再加上监管严格、纠纷处理风险小等因素,中小外贸企业可聘请国内券商做投资顾问,制定套期保值方案、优化建立风险控制流程。

参考文献:

[1] 李生杰等.我国中小出口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研究.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12.

[2] 周秀珍.我国企业外汇交易风险防范探析.时代经贸,2008.6.

[3] 于博文.关于外汇交易风险防范的几个建议.消费导刊,2009.8.

[4] 王英姿.中小企业汇率风险的识别及其防范探讨.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0.5.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8

一、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外贸风险管理指的是外贸主体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对各种相关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适时采取风险管理技术或技术组合,对外贸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保证对外贸易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当是国际贸易中形形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这既包含经济风险,也包含政治、文化风险;既包含国内风险,也包含国际风险;既包含进出口方行为所引起的风险,也包含其他经济主体和行政机构所引起的风险;既包含处于潜在状态的风险,也包含处于现实状态的风险;既包含未起作用的风险,也包含已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对外贸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处置即是外贸风险管理的任务。概括来说,外贸风险管理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全企业对外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制,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二是预防和控制风险,防止国际贸易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三是处理外贸风险损失,将国际贸易风险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

外贸风险管理一般由外贸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在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但是,外贸风险可能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各个过程。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对外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涉及到对外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应仅限于风险管理部门成员,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应该包括外贸企业的全体成员。外贸企业中上至最高领导决策者,下至一线生产工人和普通外贸业务员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外贸风险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外贸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务必养成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全体成员都应当是风险防范的当事人、责任人和主人。各成员都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点滴疏忽都可能构成风险险源,引发严重的风险事件,产生无法挽回的经济社会损失。每个成员都有义务消除本工作岗位上的风险隐患,为创造企业整体性的安全运营环境做出贡献。

外贸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必要在每个经营环节中都对相关风险因素实施管理、监控,消除引发风险事件的苗头,化解风险危机,防止外贸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企业全体员工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规程开展工作,确保每一个工作流程都不出现差错,把风险隐患消灭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外贸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一线生产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员既要分工把关,又要协调合作。只有通过外贸企业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企业的对外经营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外贸风险管理的职能

外贸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贸风险管理服务于对外经营的总目标,它对企业的涉外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外贸风险管理的作用与职能具体表现为:

1.风险分析职能。所谓风险分析,即是对相关国际贸易风险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识别、鉴定和评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外经贸企业必须洞察各种隐性和显性的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对这些风险隐患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为客观地估计出风险产生的概率、频率、影响幅度,为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对策提供依据。

2.风险警戒职能。为保障企业的切身利益,保证对外经营的顺利进行,外经贸企业必然要加强国际贸易的风险警戒。企业要对各式各样的贸易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对外贸业务活动保持审慎的态度,对交易环节中的风险因素保持合理的怀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全程监控。外经贸企业要经常对国际贸易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搜索,及时发现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并发出相应的警报。

3.风险预防职能。根据对国际贸易风险因素的较为准确的分析把握,外经贸企业可采取充分而必要的手段、措施对外贸风险进行防备,以遏止或消除风险隐患。在行使风险预防职能时,外贸企业可以采取积极的手段驾御风险因素、排除风险隐患,防止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的发生;也可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躲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为更有效地应对风险,外经贸企业往往会先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当风险隐患无法清除,风险事故无法避免时,企业则可采取消极的回避策略,躲避风险损失。

4.风险处置职能。风险事故发生后,外经贸企业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损失进行积极的补救,防止风险损害事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继而,外经贸企业要亡羊补牢,迅速地对各个部门和环节展开查漏补缺的工作,发现并清除其他类似风险隐患。外经贸企业应以风险事故为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5.风险抵御职能。外贸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工作,从体制上、制度上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风险警戒防范措施,增强预防风险、驾御风险、抗击风险的能力,从容自如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风险。

四、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管理的目标必须符合于、服务于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做好了风险防范工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会有保障,企业的利润才能得以实现。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具体包含高级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普通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两个方面。高级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是指通过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工作为外贸企业创造安全稳定、和谐高效的外贸经营环境,保障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按照这样的目标,外贸企业应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准确分析、识别外贸风险,有效地监控、处理风险因素,慎重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引导外贸企业在比较安全的外贸轨道上运营,保障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安全性和赢利性。这属于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上策。普通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则是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该具体目标指的是通过风险管理,预防外贸风险损失的发生,或者当风险损失发生后,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预防、遏止风险事故的产生。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汇率变动、贸易壁垒、单证制作、交易方的商业信用等多项风险点进行监视、布控。企业争取以最低的成本、最经济的方法去预防潜在的风险事故,对企业对外经营计划、财务保障措施、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周密的部署。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对外贸风险的前置管理。其二,当风险事件发生后,使风险损失最小化。风险损失既已发生,就要尽快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防止风险损失扩散,减轻风险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同时,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逐步化解风险损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企业对外经营的持续发展。上述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前置功能,第二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后置功能。

五、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需以下列条件作为保障:

1.健康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健康、稳定、开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和制度得到了普遍遵守,交易者可以在比较自由、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违逆国际经济关系准则者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在这样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的安全目标与获利目标自然容易实现。反之,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贸易保护主义猖獗、非关税壁垒措施林立,企业正常的对外经营都难得展开,企业时刻面临着美其名曰“公平贸易”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袭击的危险,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如何能够实现?

2.健全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构成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所倚赖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以WTO为主导的多边协调机制和大量双边协调机制需得到健全的发展,其调节贸易争端、缓解贸易冲突、消除国际经济动荡因素的作用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须在企业宏观管理体制下运行。企业运营管理体制构成外贸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科学严谨的企业管理体制为外贸风险管理提供了保障。

4.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保障外贸安全的第一条战线,风险预警机制是护卫企业利益的第一道屏障。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应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风险预警网络,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风险预警服务。同时,在外贸企业内部亦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制定有详细的风险防范规程和风险应急方案。企业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均需严格地按照程序和规矩办,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杜绝各种侥幸心理。

在上述条件保障下,外贸企业可采用众多途径来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这里列举出一些重要途径,但需说明的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途径不限于此。其一,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协调和合作,建立高效的国家间冲突解决机制和风险信息通报制度。对于企业难以独自抵御的国际经济贸易风险,政府积极出面应对处理。其二,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外贸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海关、商检、工商、外汇管理等部门要以热忱服务于外贸、服务于企业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地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帮助外贸企业排查风险、克服风险、战胜风险。要坚决清除外贸机构中的衙门作风、官僚习气,禁绝对外贸企业的“管卡要”行为。各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要将服务好外贸企业作为其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最为重要的标杆。其三,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风险管理重在防,重在用健全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防。外贸企业应建立起全天候、全方位的风险监控、管理体制。要把好外贸立项、审核关,所有外贸项目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多层次、多环节的风险评估。对所有外贸项目都要进行严格而规范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加强对国际贸易行为和流程的全过程监控。由于外贸交易涉及的因素和环节颇为复杂,一旦出现风险事故,当事者很难控制其进程。因此,对风险因素不明、风险事件无法控制的外贸项目坚决不做。对不同的贸易项目制定有不同的风险控制底线。其四,强化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成员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第一大工作,将风险防范意识作为第一工作意识。要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首要标准。企业领导决策者行事务必谨慎,决策力求集思广益。重大外经贸项目不经专业论证,不能匆忙立项。企业内每位员工在工作中必须按工作职责和流程办事,把好每一关。一旦发现风险苗头应毫不迟延地汇报。其五,实施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外经贸企业若想立足于世界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应付外贸风险的能力。外经贸企业务须重视外贸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和措施建设,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大型外贸企业应设置有专门的风险防范部门,安排有专业的风险防范人员。中小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部门可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风险防范人员兼任其他工作。各外经贸企业中所有部门的成员都对风险管理负有与其岗位相对应的风险防范职责和义务。外经贸企业应定期举行面向全体成员包括领导决策者在内的风险防范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全体成员识别风险、估测风险、监控风险、预防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9

1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的概述

1.1 对外贸易风险的概念 对外交易风险具体到中小企业中,就是指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过程中出现的与贸易相关的、最终导致对外贸易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出现不一致的、没有预料到的变化的风险。

1.2 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种类 对外贸易是涉及到多个国家法律制度、经济政策以及交易习惯的商品交易活动,因此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面对的各种风险也是比较繁多,根据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分析,中小企业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主要有:①外汇风险。在对外贸易中不可避免要使用外汇进行交易,但是由于外汇汇率是不断变化的,因此需要企业在交易的时候及时了解交易方之间的汇率变化,避免出现经济损失。一般情况下外汇风险主要包括交易风险、经济风险和融资风险等。②信用风险。随着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我国外贸企业的拖欠款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问题的发生主要是信用风险。对外贸易需要买卖双方经过多环节的接触与交流,在此过程中双方就会可能发生经营变化,而对此这些变化企业可能会采取隐瞒的方式,导致货款的拖延、拒收货品等。③企业财务风险。中小对外贸易企业为了能够在对外交易中获得足够的市场份额,它们就会以赊销的方式扩大企业产品的营销,而在赊销的同时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过大的财务风险会导致企业的坏账率上升,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④国际环境风险。国际环境风险主要针对的对外贸易国家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以及社会环境所说的,对外贸易国家如果出现任何宏观层面的政策制度,都会对贸易产生极大的影响,并且这些风险存在着一定的不可以预测性。

当然中小对外贸易面临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除了上述的集中风险之外,中小企业还面临着企业管理风险、企业运输风险、企业融资风险以及国际经济环境风险、国际金融货币风险等等,只是这些风险在具体的中小对外贸易过程中会根据不同的条件所产生的影响效果不同,因此在制定中小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措施时要根据影响中小企业主要的风险因素制定具体的措施。

2 中小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措施

中小企业由于受到经营规模以及信息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的限制,中小企业在对外贸易中常常处于劣势一方,它们面对的贸易风险也越来越多,尤其是近几年我国发生因为中小企业没有防范对外贸易风险而导致经济损失的案例非常多。因此中小企业制定对外贸易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很重要。

2.1 加强风险防范的体制建设 首先中小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规模、结合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中小企业内部设置专门的对外风险防范机构,提高企业应对风险的防范意识和提高企业的管理能力,如果中小企业的经营规模不大或者其没有必要专门建立风险防范机构的话,其可以采取建立风险防范管理委托制度,通过委托实现企业风险的转移,规避企业的对外贸易风险;其次建立客户信息调查机制。中小企业要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建立客户信息调查机制,掌握交易对象的经济信息情况,及时发现交易对象的经济问题,避免交易风险的出现。

2.2 加强外贸人员的素质建设 首先中小企业要积极引进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高素质风险管理人才可以帮助企业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促进对外经济贸易的健康发展;其次加强外贸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提升企业员工的专业素养,保证企业员工在各个交易流程相互间协调,避免贸易流程的顺利进行受阻;最后开展专门的风险防范管理教育。通过宣传教育的形式,使企业内上至领导决策层下至普通员工都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时刻做好抵御、防范外贸风险的心理准备和措施准备。

2.3 政府部门要大力确保外贸出口稳定增长 政府要确保出口贸易的稳定增长是妥善防范外贸风险的源泉和基础。首先,确保已出台的鼓励措施顺利实施,根据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对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进行适时调整;其次,通过引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帮助企业做好融资和担保安排、支持企业参加各种展销会或者构建国际电子商务平台开拓国外市场等手段确保外贸企业出口稳定增长;第三,确保欧美等传统市场保持稳定,拉美、非洲、东盟和俄罗斯等新兴市场能保持增长。

3 结束语

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中小企业参与国际贸易的范围越来越大,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高。对外贸易风险的发生不仅会影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还会破坏我国经济环境的稳定性,因此在中小企业对外贸易的过程中,需要企业、社会以及国家正视对外贸易风险,不断根据市场反应及时调整贸易策略,采取有效的风险规避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提高中小企业的出口业务。

参考文献:

[1]杨玉真,于云霞.外贸企业风险防范的方法探讨――从选择贸易术语和支付方式的角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王艳.中小外贸企业汇率风险规避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

[3]谭继英.加强企业风险文化建设[J].不断提升企业风险防范能力经营管理者,2013(8).

对外贸易的风险例10

【论文摘要】 本文着力探讨外贸风险管理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本文对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内容、主体、职能、目标、实现目标的条件与途径等问题进行了一些阐述。 【论文关键词】 国际贸易 风险防范 风险管理 一、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外贸风险管理指的是外贸主体在对外经营过程中对各种相关风险进行识别、测定和分析评价,适时采取风险管理技术或技术组合,对外贸风险实施有效的防范和控制,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的目标,保证对外贸易活动正常进行的管理行为和过程。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当是国际贸易中形形色色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和风险损失。这既包含经济风险,也包含政治、文化风险;既包含国内风险,也包含国际风险;既包含进出口方行为所引起的风险,也包含其他经济主体和行政机构所引起的风险;既包含处于潜在状态的风险,也包含处于现实状态的风险;既包含未起作用的风险,也包含已造成损失的风险。根据外贸风险管理的对象,对外贸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处置即是外贸风险管理的任务。概括来说,外贸风险管理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健全企业对外经营的风险管理制度和体制,按照风险管理的要求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协调。二是预防和控制风险,防止国际贸易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三是处理外贸风险损失,将国际贸易风险损失程度降低到最低限度。 二、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 外贸风险管理一般由外贸部门的管理人员进行,在大型外贸企业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配置专业的风险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但是,外贸风险可能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各个细节、各个过程。风险管理涉及到企业对外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涉及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涉及到对外经营的全过程。因此,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不应仅限于风险管理部门成员,外贸风险管理的主体应该包括外贸企业的全体成员。外贸企业中上至最高领导决策者,下至一线生产工人和普通外贸业务员都是风险管理的主体。外贸风险关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外贸企业在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务必养成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全体成员都应当是风险防范的当事人、责任人和主人。各成员都应认识到自己工作的点滴疏忽都可能构成风险险源,引发严重的风险事件,产生无法挽回的经济社会损失。每个成员都有义务消除本工作岗位上的风险隐患,为创造企业整体性的安全运营环境做出贡献。 外贸风险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有必要在每个经营环节中都对相关风险因素实施管理、监控,消除引发风险事件的苗头,化解风险危机,防止外贸风险从潜在状态转化为现实状态。企业全体员工应严格按照风险管理规程开展工作,确保每一个工作流程都不出现差错,把风险隐患消灭在具体的工作流程中。外贸业务人员、财务人员、一线生产人员、各部门负责人员既要分工把关,又要协调合作。只有通过外贸企业全体人员的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企业的对外经营方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三、外贸风险管理的职能 外贸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外贸风险管理服务于对外经营的总目标,它对企业的涉外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外贸风险管理的作用与职能具体表现为: 1.风险分析职能。所谓风险分析,即是对相关国际贸易风险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识别、鉴定和评估。在纷繁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外经贸企业必须洞察各种隐性和显性的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对这些风险隐患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和定量分析,较为客观地估计出风险产生的概率、频率、影响幅度,为制定切合实际的风险防范对策提供依据。 2.风险警戒职能。为保障企业的切身利益,保证对外经营的顺利进行,外经贸企业必然要加强国际贸易的风险警戒。企业要对各式各样的贸易风险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戒备,对外贸业务活动保持审慎的态度,对交易环节中的风险因素保持合理的怀疑,对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进行全程监控。外经贸企业要经常对国际贸易环境进行评价分析,对国际贸易风险进行搜索,及时发现国际贸易风险隐患并发出相应的警报。 3.风险预防职能。根据对国际贸易风险因素的较为准确的分析把握,外经贸企业可采取充分而必要的手段、措施对外贸风险进行防备,以遏止或消除风险隐患。在行使风险预防职能时,外贸企业可以采取积极的手段驾御风险因素、排除风险隐患,防止风险事故和风险损失的发生;也可采取消极的防御措施,躲避风险、分散风险、转移风险。为更有效地应对风险,外经贸企业往往会先采取积极的措施主动消除风险隐患。当风险隐患无法清除,风险 事故无法避免时,企业则可采取消极的回避策略,躲避风险损失。 4.风险处置职能。风险事故发生后,外经贸企业应迅速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风险损失进行积极的补救,防止风险损害事态进一步恶化,从而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点,保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继而,外经贸企业要亡羊补牢,迅速地对各个部门和环节展开查漏补缺的工作,发现并清除其他类似风险隐患。外经贸企业应以风险事故为鉴,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强化风险意识教育,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5.风险抵御职能。外贸企业要通过有效的对外贸易风险管理工作,从体制上、制度上完善风险防范机制,健全风险警戒防范措施,增强预防风险、驾御风险、抗击风险的能力,从容自如地应对风云变幻的国际贸易风险。 四、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 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是为企业获取最大的利益。企业对外贸易风险管理的目标必须符合于、服务于外经贸企业经营的总目标。做好了风险防范工作,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才会有保障,企业的利润才能得以实现。外贸风险管理的目标具体包含高级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普通层次上的风险管理目标两个方面。高级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是指通过积极主动的风险管理工作为外贸企业创造安全稳定、和谐高效的外贸经营环境,保障企业总体经营目标的顺利实现。按照这样的目标,外贸企业应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风险防范机制,准确分析、识别外贸风险,有效地监控、处理风险因素,慎重地开展国际商务活动,引导外贸企业在比较安全的外贸轨道上运营,保障企业对外贸易活动的安全性和赢利性。这属于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上策。普通层次上的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则是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该具体目标指的是通过风险管理,预防外贸风险损失的发生,或者当风险损失发生后,尽快采取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保障企业经营的连续性。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目标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预防、遏止风险事故的产生。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员对汇率变动、贸易壁垒、单证制作、交易方的商业信用等多项风险点进行监视、布控。企业争取以最低的成本、最经济的方法去预防潜在的风险事故,对企业对外经营计划、财务保障措施、风险管理技术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周密的部署。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对外贸风险的前置管理。其二,当风险事件发生后,使风险损失最小化。风险损失既已发生,就要尽快采取合理的补救措施,防止风险损失扩散,减轻风险损失对企业的冲击。同时,通过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和安全保障机制,逐步化解风险损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保证企业对外经营的持续发展。上述第一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前置功能,第二个具体目标强调的是外贸风险管理的后置功能。 五、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实现的条件和途径 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目标的实现,需以下列条件作为保障: 1.健康发展的国际经济环境。在健康、稳定、开放的国际经济贸易环境下,国际经济法律规则和制度得到了普遍遵守,交易者可以在比较自由、平等的条件下进行竞争,违逆国际经济关系准则者将受到相应的制裁。在这样的国际经济法律环境下,企业风险管理的安全目标与获利目标自然容易实现。反之,若在国际经济关系中贸易保护主义猖獗、非关税壁垒措施林立,企业正常的对外经营都难得展开,企业时刻面临着美其名曰“公平贸易”的贸易保护主义大棒袭击的危险,外贸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如何能够实现? 2.健全的国际经济协调机制。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构成外贸企业风险防范所倚赖的一个重要平台。为此,以WTO为主导的多边协调机制和大量双边协调机制需得到健全的发展,其调节贸易争端、缓解贸易冲突、消除国际经济动荡因素的作用能得到有效的发挥。 3.科学的经营管理体制。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须在企业宏观管理体制下运行。企业运营管理体制构成外贸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科学严谨的企业管理体制为外贸风险管理提供了保障。 4.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是保障外贸安全的第一条战线,风险预警机制是护卫企业利益的第一道屏障。稳定高效的风险预警机制为外贸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了前提条件。国家应建立起覆盖全国范围的风险预警网络,及时为外贸企业提供国际贸易风险预警服务。同时,在外贸企业内部亦建立起科学的风险预警体系,制定有详细的风险防范规程和风险应急方案。企业的一切对外经营活动均需严格地按照程序和规矩办,在对外贸易过程中杜绝各种侥幸心理。 在上述条件保障下,外贸企业可采用众多途径来实现风险管理的目标。这里列举出一些重要途径,但需 说明的是,实现风险管理目标的途径不限于此。其一,政府积极开展对外经济协调和合作,建立高效的国家间冲突解决机制和风险信息通报制度。对于企业难以独自抵御的国际经济贸易风险,政府积极出面应对处理。其二,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外贸做好服务保障工作。海关、商检、工商、外汇管理等部门要以热忱服务于外贸、服务于企业的工作作风,千方百计地为外贸企业排忧解难,帮助外贸企业排查风险、克服风险、战胜风险。要坚决清除外贸机构中的衙门作风、官僚习气,禁绝对外贸企业的“管卡要”行为。各外贸服务管理机构与部门要将服务好外贸企业作为其工作的第一要务,作为考核其政绩的最为重要的标杆。其三,加强企业的风险防范机制建设。风险管理重在防,重在用健全而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来防。外贸企业应建立起全天候、全方位的风险监控、管理体制。要把好外贸立项、审核关,所有外贸项目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多层次、多环节的风险评估。对所有外贸项目都要进行严格而规范的事前审核、事中监督、事后检查,加强对国际贸易行为和流程的全过程监控。由于外贸交易涉及的因素和环节颇为复杂,一旦出现风险事故,当事者很难控制其进程。因此,对风险因素不明、风险事件无法控制的外贸项目坚决不做。对不同的贸易项目制定有不同的风险控制底线。其四,强化企业全员风险防范意识。企业成员上至董事长总经理下至普通员工都应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第一大工作,将风险防范意识作为第一工作意识。要将风险防范工作作为考核企业领导和部门负责人的首要标准。企业领导决策者行事务必谨慎,决策力求集思广益。重大外经贸项目不经专业论证,不能匆忙立项。企业内每位员工在工作中必须按工作职责和流程办事,把好每一关。一旦发现风险苗头应毫不迟延地汇报。其五,实施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工程。外经贸企业若想立足于世界市场,必须要有足够的应付外贸风险的能力。外经贸企业务须重视外贸风险管理的能力建设和措施建设,增强抵御国际经济风险的能力。大型外贸企业应设置有专门的风险防范部门,安排有专业的风险防范人员。中小外贸企业的风险防范部门可与其他职能部门合并设置,风险防范人员兼任其他工作。各外经贸企业中所有部门的成员都对风险管理负有与其岗位相对应的风险防范职责和义务。外经贸企业应定期举行面向全体成员包括领导决策者在内的风险防范教育培训,增强企业全体成员识别风险、估测风险、监控风险、预防风险、处理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胡小娟:国际贸易风险管理与案例评析[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 白思骏:现代项目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