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防震减灾建议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2 15:21:44

防震减灾建议

防震减灾建议例1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全社会力量,提高监测预报、综合防范、应急救援能力,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推进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工作目标。到2015年,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明显增强,新建和在建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较大幅度提高;地震应急救援能力明显提高,建立起以地震救援队伍为中坚、各有关行业救援队伍为骨干、志愿者队伍为补充的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公众应对地震的能力明显增强,普遍掌握防震减灾基本知识和防震避险技能。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一)提高城乡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能力。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设计、施工、监理,推广应用成熟可行的抗震新技术,加强对学校、医院、超限高层和大跨度建筑结构等大型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管理,加强城市桥梁、供水、供气、排污等生命线工程抗震防灾能力建设,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学校、医院等人群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要高于当地房屋建筑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加大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力度,逐步消除抗震设防达不到要求、结构抗震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建筑,五年内基本完成我区沿海石结构房屋的拆迁重建或加固改造工作,提升城乡建筑工程抗震防灾能力。

(二)加快推进校安工程和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按照区校安办的统一部署,多渠道筹措校安工程资金,加快工程建设进度,确保按期完成我区校安工程建设任务。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结合新农村建设推广应用《镇(乡)村建筑抗震技术规程》,按照建筑设计规范进行设计和施工,使农村抗震民居比例有大幅度提高。

(三)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认真组织编制“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积极开展防震减灾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争取与省、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对接。经组织论证后,适时列入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以项目带动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为中心城区核心区建设提供更有力的地震安全保障。加大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力度,并依法纳入本级财政预算。要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建设,确保在突发破坏性地震时,震情灾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上报。区地震办要加大对各镇(街道)防震减灾工作的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持,与各镇(街道)密切配合,继续完善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防震减灾助理员(以下简称地震“三网一员”)建设,夯实防震减灾工作基础。各镇(街道)要重新选任热心地震工作、有一定政治、文化素质的人员任地震“三网一员”,并于5月底前上报区地震办备案。

三、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一)提升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按照“一专多能”的要求,依托区消防大队建立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设的通知》(政办〔〕119号)精神,区财政将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装备配置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用于区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设备购置及队伍建设;同时,对获得省、市专项补助的用于开展地震异常测报落实、灾情现场调查、城乡地震科普宣传、地震应急等工作,区财政要予以适当配套。继续推进各系统、各行业地震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各级地震应急救援体系。

(二)完善地震应急指挥的组织体系和技术系统。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平台建设。严格落实地震预案管理的各项制度和工作程序,细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急联动机制,适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地震应急指挥有效、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破坏性地震发生后,1小时内救援队伍能赶赴灾区开展救援,24小时内灾民能得到基本生活安置。

(三)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规划部门应抓紧组织编制城市抗震防灾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充分利用现有公园、体育馆、城市绿地等设施,增加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救生避险设备,建设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和完善全区各级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优化储备布局和方式,完善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的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和紧急配送机制,保证震害发生时有效应对。

四、进一步提升地震监测预报能力

(一)提高地震监测预测能力。密切关注我区的震情动态。加大投入,继续推进地震监测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地震监测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和综合效益。加强群测群防,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二)健全地震灾害信息报送机制。规范震情灾情及相关信息管理,完善地震应急新闻机制,畅通信息报送及渠道,切实提高地震信息速报的公共服务水平。对群众报告的宏观异常,及时组织专家深入调查核实,并公布调查结果,防止地震谣传,保持社会稳定。

五、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宣传

(一)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培训,完善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各级宣传、广电、报刊、教育等部门应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在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段定期开展防震减灾集中强化宣传。区地震办要牵头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厂区、进乡村、进家庭”宣传活动,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和科普示范学校建设。教育部门将防震减灾教育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每学期开学后,教育局要督促各大中小学校集中组织宣传教育活动,每所学校应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讲座,举办地震应急疏散演练。

防震减灾建议例2

会议认为,《防震减灾法》颁布施行以来,全市各级人民政府和行政主管部门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按照“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工作方针,依法加强和开展防震减灾工作,防震减灾领导体制、工作机制不断完善,地震监测能力得到提升,地震防御能力得到提高,地震应急体系不断加强,“5·12”地震灾后重建工作得到有力推进。会议对市人民政府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所做的工作予以充分肯定。

会议,我市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以来,防震减灾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完善和改进。一是防震减灾意识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地震应急救援体系薄弱,防御地震灾害及次生灾害能力需要提高;三是防震减灾部门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四是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存在漏洞。

会议要求,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增添措施,切实抓好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了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加强防震减灾基础工作;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和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等五条意见。

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十分重视,接到市人大《审议意见》后立即作出批示,要求认真抓落实。为此,结合市政府《关于做好防震减灾及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的意见》(雅府发〔〕35号)的落实,有针对性地以下贯彻意见,请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一、继续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进一步实施好《市防震减灾“十一五”规划》素质工程,以《市防震减灾简明读本》为基本教材,以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乡村”为主要载体,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通讯等宣传优势,利用街头公益广告栏、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等基层宣传设施,调动社会各界,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民防震减灾意识。

1、积极开展“进机关”活动,发挥机关表率作用。各机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班、各种会议,采用举办专题讲座、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等方式,有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机关”活动,把防震减灾知识、法规纳入各级干部和公务员培训教育内容;利用各种纪念活动和专项活动,如《防震减灾法》颁布纪念日、“5.12”纪念及“防灾减灾”日、修订预案等,主动参与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利用联合开展工作时机,如各种检查、行政执法、基础建设等,面向社会有争对性地进行宣传教育活动。

2、深入开展“进校园”活动,发挥学生辐射作用。进一步抓好市防震减灾局、市教育局《关于在中小学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雅震发〔〕11号)的落实,在全市中小学中深入开展防震减灾知识、法规“进校园”活动。通过市级、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的创建、教学设备的支持、优秀辅导员的表彰,鼓励一批条件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学校真正把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列入教学管理目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地震科普宣传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到社区、企业、乡镇宣传防震减灾知识,通过“进校园”辐射全社会。

3、积极开展“进社区”活动,发挥社区区域管理优势。按照市防震减灾局、市科技局、市科协、市精神文明办《关于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社区创建防震减灾科普示范社区的通知》(雅震发〔〕20号)要求,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社区”活动,通过社区促进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宣教活动。各级防震减灾机构要加强对社区的指导、帮助和督促,为社区提供宣传资料和技术支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教活动,帮助社区制定应急预案、划定疏散路线和避难场所,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4、积极开展“进企业”活动,增强企业应对能力。有关企业管理部门要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应急演练等方式,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规“进企业”活动,帮助大中型企业、重要企业、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企业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增强企业及其员工防震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技能。

5、积极开展“进乡村”活动,提高乡村防御能力。发挥“三网三员”群测群防网络作用,充分利用赶场天、节假日,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光碟、张贴宣传挂图等形式和乡村宣传栏、公开栏、召开会议等,经常性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市、县区有关部门利用三月科技之春、“三下乡”、科普赶场等活动,采用发放宣传资料、放电影、咨询、有奖问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集中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指导乡镇制定应急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开展应急演练。

二、加强地震监测、震情跟踪基础工作

严峻的震情形势,决定了我市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在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中,监测预报是基础性的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特别是应急救援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切实抓好。

1、树立“震情第一”的思想,加强台站的建管。我市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又处在省内三大断裂交汇附近和汶川特大地震所在的龙门山断裂中南段,震情形势严峻。为此,必须加强全市地震监测、观测台站的规划建设、优化改造和管理维护,实现资源共享,不断提高监测、观测能力和水平。

2、强化监管责任,密切监视和跟踪震情。市、县区防震减灾部门必须强化24小时地震监视和震情跟踪制度,完善震情初报制度,及时处置上报震情信息。县区防震减灾部门要加强宏观观测网点的管理和指导,确保各网点正常运转,对出现的各种宏、微观异常情况做到无一漏报,出现一起核实一起,为捕捉地震短临信息,提高地震监测能力服好务。要切实做好短临和监测数据报送工作,特别是年初确定的承担短临跟踪任务的县要进一步落实措施,把震情短临跟踪工作做到位。

3、加强分析研究,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及时收集、处理、上报各类数据,加强数据的分析研究,搞好周、月会商和加密会商、专题会商,不断提高地震预测水平,努力为社会提供有减灾实效的地震预测。

4、加强“三网三员”建设,切实落实震情初报。进一步抓好“地震宏观观测网、地震震情灾情速报网、地震科普宣传网,乡(镇)和街道防震减灾助理员、村和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基层防震减灾宏观员”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强化“三网”建设,落实“三员”责任,切实落实震情初报制度,第一时间上报震情、灾情,随时收集、掌握,及时上报震情、灾情信息。

三、加大行政执法力度,规范工程设防管理

防范胜于救灾,搞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关键所在。

1、强化行政许可制度。市、县区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防震减灾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加强对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抗震设防要求执行情况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检查,把抗震设防要求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全过程,项目的立项审查、审批应实行抗震设防要求行政许可制度。

2、强化地震安全性评价制度。市境内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按照经审定的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需要进行而未经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有关部门不得批准立项,不得批准、发放选址意见书。

3、强化按照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按照《防震减灾法》的规定,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计、施工全过程负责;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抗震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进行施工;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照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监理。相关单位要加强配合,细化职责,落实责任,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4、强化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市境内的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生命线工程,应当按照市防震减灾局转发的中国地震局《关于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原则的通知》(雅震发〔〕25号)要求和设防分类进行设计。由市规划和建设局纳入“建设工程初步设计审查”的行政许可项目,未经初步设计审查的建设工程,不得进入下一个建设环节。

5、强化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管理。各县(区)要把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纳入抗震设防的管理,结合城乡一体化、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移民、水库移民等工作,将农村民居、基础设施和乡村公共设施建设纳入村镇规划建设管理范畴,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帮助服务,必要支持,逐步提高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水平。

6、强化抗震设防要求的宣传教育。宣传部门、新闻媒体和规划建设、交通、水利、电力、教育、卫生、民政、发改、防震减灾等部门,要密切配合,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进行抗震设防要求知识的公益宣传,把抗震设防要求作为地震灾害预防的重要内容,切实抓落实。

四、加强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包括地震预案体系、应急指挥体系、信息传送、应急救援队伍、物资资金储备、疏散通道和避难场所建设、应急演练等。

1、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及时根据新的《防震减灾法》和“5.12”地震应急工作实践,修订完善全市各级、各类地震预案,查找原有预案的不足,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督促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乡镇、街道、社区等基层单位,学校、医院、商场、体育场(馆)、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的场所,水电站、矿山、石化等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生产经常单位和有关企事业单位,制订地震应急预案;进一步完善地震应急预案分级分类管理制度,适时对预案制订和管理情况进行检查。

2、尽快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以市地震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为核心,建立全市上下联动的地震应急救援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市地震台网中心”建设,建立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平台和信息共享平台,配置地震现场必备的设施设备和装备。

3、建立健全地震应急救援队伍。市、县区要充分利用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等现有队伍,按照一队多用、专职与兼职结合的原则,建立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要在今年底前完成组建;防震减灾部门要不断完善抓好地震应急工作队伍建设,交通、通讯、电力、建设、水利等要加强各类抢险、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整合矿山等各种抢险队伍资源为地震抢险救援服务;指导、协助基层组织和共青团建立、完善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灾后第一时间抢险救灾作用。

4、经常开展地震应急预案和队伍演练。各地、各单位特别是学校、医院等,要经常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把预案要求落到实处,确保突发地震事件发生时,有效应对,把损失和伤亡降到最低;要加强各救援队、应急队、抢险队装备建设,开展必要的技能培训和演练,不断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

5、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尽快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形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交通、通信、电力、广电、供水供气、医疗防疫等部门要加强基本救灾设施设备的保障能力,做好相关救灾物资储备。

6、搞好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公园、绿地、广场、运动场等空旷地,规划和建立应急避难场所,划定疏散路线,保持疏散路线的安全畅通。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安全避险、医疗救护、应急供水、临供食品供应等功能。应急避难场所和疏散通道建设必须纳入城乡建设规划。

五、切实加强防震减灾队伍建设

1、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我市地震形势严峻,防震减灾工作任务艰巨,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非常必要。各县(区)要根据当地防震减灾工作需要,健全防震减灾工作机构,落实编制、队伍和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工作顺利开展。

防震减灾建议例3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原则,依靠科技,依靠法制,依靠群众,全面提高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能力,形成政府主导、军地协调、专群结合、全社会参与的防震减灾工作格局,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目标任务

我县地处西海固地震带北端,辖区处在8烈度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的防震减灾工作,要立足于抗大震,防大灾,把最大限度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作为宗旨,努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体系建设,大力提高防震减灾的能力,不断开创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新局面。

(一)防震减灾纳入议事日程。各乡镇要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成立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防震减灾工作主管领导,靠实责任。县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落实,履行好部门承担的防震减灾工作职责。

(二)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力度。县财政在年度财政预算中以逐年递增的方式,列入一定数额的专项经费,确保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员装备和培训及群测群防、应急准备、宣传教育等工作的正常运行。

(三)认真执行联席会议制度。县政府每年召开一次以上的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听取关于震情形势汇报和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意见,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

(四)加强地震监测预报工作。实施地震观测网络建设,完善宏观观测点管理,健全防震减灾助理员和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地震宏观测报网的“三网一员”体系,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建立制度,加强管理,保证工作扎实开展。

(五)落实建设工程抗震管理。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形成责任明确、程序规范、监管有力的抗震设防管理机制,促使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工程全部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标准。

(六)鉴定加固公共建筑设施。对2012年以前建设的城乡中小学校舍、医院、道路桥梁、生命线工程、水库及水利设施等重点建(构)筑物进行抗震性能排查。达不到抗震要求的,要分期实行抗震鉴定加固。

(七)建立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健全地震应急指挥体系,开展地震应急模拟演练,明确各级指挥人员的应急程序,熟知各种情况下的有效处置方式,提高指挥调度能力。同时建立稳定可靠的应急通信保障系统。

(八)修订各级地震应急预案。各乡镇、县防震减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对本乡镇、本部门的地震应急预案适时修订,落实应急预案各项措施,明确工作职责和应急流程。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抓好地震应急基础装备建设。

(九)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将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建成功能齐全、标志明显的地震应急避难场所,逐步完善应急避难场所设施。因地制宜制定应急避难疏散方案,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宣传,向社会公开,提高公众的知晓率。

(十)建立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做到有居民疏散安置方案和伤员救护、疫情防治方案,应急救灾物资储备方案,有短缺应急物资调拨和紧急配送渠道,有基本救灾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

(十一)推进地震应急队伍建设。组建地震应急抢险专业队伍,发展壮大乡镇、街道、社区地震应急志愿者组织。吸纳社会资金,拓展地震应急救援队伍经费投入渠道,强化装备保障。不断健全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积极组织应急培训和演练,提高专业救援能力。

(十二)实施防震减灾素质工程。将防震减灾纳入全民素质教育之中,广泛开展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工厂、进农村活动,不断提高公众对防震减灾的意识和自救互救的技能。

(十三)完善地震信息制度。提高新闻单位对地震事件突发新闻报道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应对地震谣言,澄清不实报道和传闻,有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工作要求

防震减灾工作是一项公益事业,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目前,我县辖区处在西海固地震断裂带之中,地震形式十分严峻。为此,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重视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建议例4

建议1:有重点的启动全国城乡综合减灾规划编制

国家标准《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50413-2007)虽强调它适用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大于或等于0.05g(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也说明总体抗震要求应与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减灾策略和对策相适应,但并未明确如何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城市防灾规划之中。我们认为《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仅仅是城乡减灾的单项防灾规划,面对安全发展系统的城乡建设,面对国务院批复的《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必须从国家及城乡总体高度确立编制城乡综合减灾规划。

具体建议:要选择重点,突破单一灾种防灾规划的局限性,着重解决城乡综合减灾的共性问题,用综合减灾规划协调联动,协调应急预案,协调综合减灾管理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等;2004年12月7日《北京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规划研究》经过北京规划委员会评审,它作为一个“亮点”成为《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30年)修编中的重要成果,因此可供城乡综合减灾规划借鉴。

建议2:确立城乡安全发展的系统观,开展城乡巨灾综合管理与技术对策研究

城乡建设的安全系统首先对安全能力及脆落性评价有要求,它要求各级政府面对不测事件要体现出现代政府公共安全行政的战略性思维,具备应对社会危机的规范行为。衡量其能力,重在培育政府的危机承受力。强调综合减灾管理的系统观,旨在获得从“预警”到“控制”能力,从“识别”到“减少”脆弱性,从单灾种的“特殊”到全灾种的“普遍”预防,从“个体”防护到汇聚成“社会”的力量等。强调对城乡巨灾综合技术的对策研究尤其要汲取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日本作为多震国度,其经验之处在于将防止巨灾与城市化战略非常充分地联系在一起。日本在其早期的城市化防灾进程中,也是将重点置于建筑本身上,大量惨痛的教训让他们痛悟到研究防灾技术十分重要但必须透彻了解城市化建设中地质结构不能有“硬伤”(地震和活断层分布),这就要求城乡安全减灾科技工作者要从城市的地理、历史、地质构造等综合要素出发,研究真正适宜城市安全的建设项目选址,这是站在系统观上看城乡安全发展的薪新技术与管理新理念;

建议3:中小学(含托幼)、医院要成为城乡建设“特别保护区”

2008年10月8日是“国际减灾日”、联合国早在2008年3月便确定了“防灾减灾重点在医院及弱势群体”的主题。但从目前灾区反馈的受损严重的情况看,中小学及医院的建筑尤其明显:都江堰市中医医院病房楼垮塌;都江堰市聚源中学教学楼垮塌,24班的千余学生被埋在四层楼的废墟下;梁平县文化镇小学教学楼垮塌;都江堰向峨乡中学主教学楼垮塌;北川县北川中学六至七层主教学楼塌陷i绵竹市遵道镇欢欢幼儿园发生整体垮塌……

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执行主任强调,医疗体系受损会再次造成毁灭性灾难。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冲垮了印尼整个国家医疗系统,影响了数以百万计的受益人。亚齐省北部61%的医疗设施被毁,大约7%的医务人员和30%的助产士丧生。它进一步强调:建造一所安全的和不安全的医院,在投资上没有很大区别,但直接导致的生与死的社会结果却完全不同。为此联合国要求:(1)确保医疗设施的抗灾能力,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的生命;(2)在突发事件中和灾难后最需要的时候,确保医疗设施和服务能够持续有效地工作;(3)提高医务人员及相关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包括应急管理能力等。

这里不追问为什么四川汶川大震中学校及医院损毁严重,而特别希望降半旗哀悼时,首先要从四川每个灾区的校园或医院开始,国家要做出特别规定:中小学(含幼托)、医院等建设项目要成为该城乡的“特别保护区”,其硬件设施建设要真正落实“安全第一”的原则,其具体措施是必须保证国家甲级设计的施工单位去完成,绝不可因资金短缺压价而放任不管,在此基础上还要重审相关设计标准的安全项目,最大限度地落实联合国“国际减灾日”的目标要求:

建议4:开展农村住宅抗震防灾设防的可行性研究

中国超过80%的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农村,由于经济的制约,长期以来广大农村民居基本不设防。2006年6月,国务院召开全国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作令,印发了《关于实施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意见的通知》。截止到2006年底,已有23个省(市)组织了该工程,20个省(区、市)编制了农居地震安全工程的设计图集。但“5.12”四川汶川大震所暴露出的数十万间倒塌房屋看,平安农居极不乐观。由汶川大震房屋倒塌严重,唤起长久淡漠的房屋抗震意识;由汶川大震农居的极高坍塌率,联想到在异型建筑充斥城乡的当下,我们的城市的防震安全就一定有保障?

“5.12”大震已造成灾区数十万间房屋损坏,虽也有现存建筑物,但从防止余震及次生灾害人手,必须加快对受损各类建筑的风险评估,这不仅是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要求,更是恢复重建工作的基础支

持。民政部在《灾区民房恢复重建管理工作规范》中要求,依据统筹规划、科学指导、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指导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按现有情况看,住房城乡建设部要依据其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上的综合优势,在“大安全观”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到城乡建筑受灾风险的评估中,不仅为救灾,更要为大力推进的城乡防灾减灾综合规划奠定技术与数据基础;全国大中城市真正编制城市综合减灾规划的廖廖,因此按2007年10月实施的“国家十一五综合减灾规划”要求有较大差距。从“5.12”大震的考验看,更暴露出我国城乡防灾规划上的漏洞。为此建议:

其一,借“5.12”大震,应最大限度地要求各省(市)在原有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编研城乡综合减灾规划,其中一定要包括农村新村与新农村建设的防灾对策。

其二,借“5.12”大震垮塌的绝大多数是民房的事例,启动我国农村住宅设防实施对策研究等项目,从多维的经济性,从农村应急管理的迫切性、从农村生命线系统建设的欠完备性,建立“平安农村”的模式,切不可因为资金不落实,再让农村不设防局面延续下去。

建议5:“奥运工程”及“世博工程”的综合安全建设风险应再评审

四川汶川当地的设防烈度为六度、七度,8.0级浅源地震在当地造成的破坏力相当于烈度11度或以上,已经远远超过当地设防水平。现在某些城市一般按7度设计的建筑,如果没有特别考虑,面对9度以上的毁灭性地震,必倒无疑。

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即,2010年上海世博建设正进入关键时期,因此面对每一次“灾事”,正确的态度是要从错综复杂的发展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要素,发现我们自身安全建设中的弱项,我们是不是必须考虑到一旦北京、上海、天津、重庆等特大城市发生,哪怕是震级略低于四川汶川的地震,我们的城市如何能够保障安全,这是一个极其严峻且极待回答的问题。而在日本东京,它的所有防灾准备都面对于东京,如果一旦发生8级以上巨震,东京会怎样?城市能否应对不测?这才是我们应学习的城市最大威胁状态分析的安全应急建设模式。北京的安全奥运建设尽管已很完美,但仍要如临深履薄。我建议针对2008年北京安全奥运建设的现状,必须强化安全减灾的综合管理;强化安保与防灾减灾一体化的应急管理模式;加强志愿者安全文化素质教育为先的灾难心理教育;启动舆论与宣传手段,介绍北京有效的安保措施,讲述发生在历届奥运会上的不测;从“安全奥运”场馆建设上更应再作一次“拉网式”的事故隐患排查及演练等。

建议6:城乡建设界应将防灾减灾继续教育制度化,并筹建“国家防灾抗灾技术学习馆”

防震减灾建议例5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今天召开全县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我县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表彰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借此机会,我代表县政府向给予防震减灾工作大力支持的各级各部门和辛勤工作在防震减灾一线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对获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为什么今年选择在五祖镇召开会议?主要是基于三点考虑。一是让大家接受教育。湖北省地震局黄梅地震台是省级台站,仪器先进,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多次被评为先进台站,也是我县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有必要让大家来切身感受一下,现场接受防震减灾知识教育。二是让大家看到变化。近年来,五祖镇因地制宜,主动作为,大力推进防震减灾工作。特别是地震安全农居工程成效显著,五祖地震安全农居示范工程在20xx年成功入选中国地震局“武汉城市圈防震减灾平安计划”立项项目,并于去年通过省级验收;五祖镇一天门社区去年被省地震局评为“湖北省防震减灾示范社区”,这不仅是五祖镇防震减灾工作的缩影和见证,也是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标杆和典范,更是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希望和方向。这些变化,也有必要让大家实地看一看。三是让大家思想触动。通过看亮点、听经验、学典型,让各乡镇、部门分管同志思想有触动,工作有压力,进一步找准差距,明确方向,鼓劲加压,推进工作。下面,就全县防震减灾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总结成绩,统一思想,把握防震减灾新形势 20xx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十六字”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被省地震局评为“20xx年综合工作先进单位”和“20xx年地震应急工作先进单位”,五祖镇一天门社区被省地震局评为“湖北省防震减灾示范社区”。

一是工作有氛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在政策、财政经费和组织协调等方面强力支持。各乡镇都成立了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了乡镇党委、政府议事日程。全县防震减灾会议召开后,独山、新开、刘佐、五祖等9个乡镇,迅速在党委、政府会议上传达会议精神;大河、刘佐、停前、杉木等4个乡镇在镇、村级干部大会上传达会议精神;大河镇3次在全镇村级干部大会上部署、督办村级防震工作。独山、濯港、刘佐等7个乡镇签订了村级防震减灾年度目标考核责任状。

二是联动有力度。发改、住建、地震等部门不断强化对建筑工程的抗震设防监管,先后对20多个高大建筑群进行了抗震设防的行政审批。财政局在防震减灾专项资金预算和拨付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教育局坚持把防震疏散演练纳入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地震局先后争取3个省级项目,获得项目资金131.5万元。人社、民政、安监、卫计、国土、科协、团县委、电视台等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工作,为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能力有提升。防震减灾“三大体系”不断健全,地震灾情收集与信息报送系统初步建立,地震应急信息平台正式运行,地震应急终端全面配备。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成立了首支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深入开展地震应急救援演练,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期间,全县各部门共举行地震应急演练30多场次,停前镇、大河镇、分路镇等乡镇均开展了不同层次的应急演练,五祖镇、杉木乡把应急演练延伸到幼儿园。

四是宣传有成效。利用“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和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活动周等特定节日,深入开展文化广场宣传、发放知识读本、送科普电影进校园等活动,在东禅公园建立了地震科普文化宣传橱窗。小池、独山、五祖、濯港、分路、停前等乡镇,创新形式,多次开展宣传活动;刘佐、大河、孔垄、苦竹等乡镇开展多次村组干部、联络员专题培训或以会代训,濯港镇举行了70多人的专题培训。全年在国家、省市级网站、报刊发表防震减灾信息文章20多篇,有力地提升了我县防震减灾工作显示度与影响力。 虽然我县防震减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小部门实现了大作为,但与组织要求相比,与群众期盼相比,依然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防震减灾意识有待提高,个别单位领导不够重视,存在侥幸和麻痹思想;

二是防震减灾基础配套有待加强,监测设施、避难场所建设等难以满足防震减灾需求;

三是防震减灾工作经费投入有待加大,特别是乡镇经费难以保障。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引起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 我县地质构造复杂,是 “湖北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存在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历史上多次发生有感地震并受临近地区地震影响,地震态势依然严峻。而我县当前正处于适应新常态,谋求新作为,建设“改革开放桥头堡”的关键时刻,迫切需要营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加强防震减灾工作,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意识和防震减灾能力。我们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面临的责任更加重大。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震情第一”的观念,站在讲政治和讲稳定的高度,以对人民负责、对发展负责、对历史负责的精神,进一步认清当前防震减灾面临的严峻形势,把防震减灾工作作为当前的大事抓紧抓好,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确保人民安居乐业。

二、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开创防震减灾新局面

20xx年我县防震减灾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实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和省市防震减灾会议精神,完善防震减灾工作体系,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增强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保障。要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一)要坚持监测为主,完善预报体系。

一是要加快台站建设。要继续加大黄梅县地下流体观测站的建设力度,确保台站新钻水井观测仪器安装到位并尽快投入运行,力争把县地下流体观测站建设成国家和湖北省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站。要提升台站监测资料质量,力争观测资料评比达到全省综合第一要争取将台站改造纳入20xx年武汉城市圈项目,对台站环境进一步整治,使之成为环境优美、手段齐全的综合台站,成为科普教育宣传基地。

二是要加强平台管理。要以地震应急信息平台为依托,切实加强防震减灾信息的报送工作,确保信息传送及时准确,实现与省地震局的信息共享。县地震局既要加强与省、市地震局的沟通衔接,争取上级支持,又要加强与省地震局黄梅地震台的沟通交流,配合做好地震监测预报工作。

三是要健全群防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继续推进地震客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建设。各乡镇要至少完善以动物或水井观测为主的地震宏观观测点1个,配备兼职地震宏观观测员1人,并为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要切实加强对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村(社区)防震减灾联络员、地震宏观观测点测报员的管理和服务。在这里,我特别强调,当出现可能与地震有关的异常现象时,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要第一时间上报和调查核实,并将调查核实情况及时向地震局报告,以便领导和专家对相关现象及时作出分析与判断。

(二)要坚持“防”字为重,提升预防能力。

要坚持“宁可百年不震,不可一日不防;宁可有备无震,不可有震无备”的原则,做到“防”字当头,把震灾预防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在灾害发生之前。

一是要加强抗震设防监管。有这样一个事例,20xx年3月20日,墨西哥南部里氏7.4级强震,令人震惊的是,如此强震,仅2人死亡。一个并不是很发达的国家,为何能做到遇强震而无重大伤亡?根本就在于该国政府未雨绸缪,执行非常严格的防震抗震标准,在首都墨西哥城,建筑物的标准为可以抵御里氏8.5级地震。许多发达国家也是如此。而我们国家每次发生地震,都会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建筑工程抗震不达标是关键因素。因此,我们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湖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梅政办发〔20xx〕103号”文件的规定,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要求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提高建筑工程抗震能力,从源头上杜绝地震安全隐患。特别是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要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严格依法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按照评价要求进行抗震设防。教育部门要切实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规划、住建、发改、地震等部门要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把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关。

二是要全面推进民居安全工程。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建房抗震设防的政策引导和技术指导,引导农村建造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住宅和设施。住建、地震及各乡镇要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开展地震安全民居抗震设防技术培训,提高建筑工匠和群众防震减灾意识。县地震局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以濯港镇洪湾村等一批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移民搬迁等工程为重点,积极申报“武汉城市圈防震减灾平安计划”项目,争取省级项目支持。

三是要科学编制防震减灾规划。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科学制定防震减灾“十三五”专项规划。地震局要加强与发改局的衔接,做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工作,争取将防震减灾“十三五”规划纳入政府单项规划中,实行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三同步”。

(三)要坚持实战为要,增强应急能力。

一是要完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据了解,各乡镇和大多数部门都完成了应急预案的制定,希望各部门不断完善预案,并上报到县地震局。后段,要推动地震应急预案向企业、学校、医院、商场、社区延伸,形成完善的预案体系。地震局要统一协调,并做好各类地震应急预案修订工作的指导检查。

二是要加强地震应急演练。要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地震应急演练,提高实战能力,真正做到有备无患,临震不乱。教育、卫生、住建、安监、地震等部门要着重指导、督促机关团体、学校、商场、企事业单位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能力。教育局、地震局要联合发文,将5月作为地震应急演练月,并重点督促指导中小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确保全县中小学校每学年都组织一次以上地震应急疏散和救援演练。

三是要强化应急救援队伍建设。要按照“一队多用、专兼结合”的原则,加强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完善装备保障,提高机动能力。去年,我县组建了地震应急救援志愿队,各乡镇也成立了应急救援队伍。组建了队伍,这只是第一步,今后要加强防震减灾知识的学习与培训,开展经常性的演练,提高应急救援的能力与水平。县应急办要出台文件,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管理,对队伍、人员、装备、设备等进行统一登记、统一备案、统一管理。

四是要加快应急避难场所建设。随着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城市人口的明显增多,城市建筑密度显著提升,应急避难场所越来越少,城区仅有的几处避难场所远远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住建、规划、发改、教育、地震等部门要按照防震减灾要求,科学规划和建设城区应急避难场所,完善应急避难设施,统筹安排应急避难所需交通、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设置应急避难标志牌,并规划设置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栏。今年城区要新增避难场所2处以上,每个乡镇要新增避难场所1处以上。

(四)要坚持宣传为先,提高防灾意识。首先,我想谈谈为什么要强化宣传。在20xx年,四川芦山发生7.0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而距离较远的重庆也造成多人受伤,其中一男子因恐慌从三楼跳下,脑部重伤,另一男子从四楼跳下身亡,成都大学5名学生,也在地震时跳楼致伤,其中一人重伤。淡薄的防震意识,匮乏的防震知识,愚昧的逃生手段,造成了不必要的伤害。因此,必须坚持“防震减灾,宣传先行”的指导方针,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经常性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要把防震减灾知识作为全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以“5.12”、“7.28”等特定纪念日为重点,充分利用会议、讲座、宣传栏、媒体等各种形式,大力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普及,实现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常态化、全面化、多样化、重点化。教育部门要发挥主体作用,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中小学安全教育内容,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目的。县党校要把防震减灾知识纳入公共安全教学体系,切实提高领导干部应急管理水平。各乡镇和文化部门要将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纳入村级文化长廊内容。电视台、黄梅在线、黄梅防震减灾信息网等媒体网站要发挥阵地作用,大力开展地震灾害预防和应急、自救互救知识的公益宣传。县地震局要充分履行职责,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做好专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三、加强领导,形成合力,谋求防震减灾新作为 防震减灾是一项多领域、跨部门的工作,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难度大,需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调配合,主动担当作为,形成工作合力。

(一)要加强领导。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每年都召开,文件也印发了很多文件,今天又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应该说各地各部门的职责都很明确了,问题的关键在于究竟有没有引起重视,有没有把这项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有没有制定明确的工作措施,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各级各部门能积极行动起来,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机构,做到有领导分管,有具体人员负责防震减灾工作。各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在做好工作的同时,要主动向乡镇党政主职汇报,争取党委政府的关注与支持,特别是要争取资金支持,为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保障。

(二)要形成合力。防震减灾工作不是地震部门的事,也不是单靠地震部门就能做好的,需要各级各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努力。各级各部门既要强化大局意识和协作意识,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又要充分发挥部门优势,整合资源,大力支持。发改、财政部门要积极支持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民政、交通、水利、卫生、通信、电力等部门要加强本行业抗震设防和救灾应急准备工作;新闻宣传等部门要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公益宣传。其他有关部门也要认真履行职责,共同做好防震减灾工作。

防震减灾建议例6

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情况

(一)贯彻落实市委二届十四次全委会精神。1月11日召开今年第1次党组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专题传达学习市委二届十四次会议精神。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了学习会,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会议通读《中共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和《关于制定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传达了市委二届十四次会议精神,围绕《建议》精神和市防震减灾局工作,中心组成员、副局长陈勇结合学习做了中心发言。

(二)贯彻落实全市组织工作会议。1月14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专题学习1月13日市委召开的全市组织工作会议精神,通读了《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传达提纲》和《中共市委组织部关于表彰年度全市组织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等文件,重点学习传达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华军在会上的讲话。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共15人参加了学习会。

(三)学习贯彻全市宣传部长会议。2月18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和机关学习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专题学习了1月27日市委召开的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重点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旭在全市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局班子成员和全体干部职工共12人参加了学习会。

(四)学习贯彻市政府一号文件。2月18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全体干部职工参加了学习会。学习会认真学习、解读了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雅府发〔2011〕1号)文件,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从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应急救援和机关队伍建设几方面,就《意见》的贯彻落实联系实际展开了讨论,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和今年工作思路。

(五)贯彻落实“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3月7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在会上作动员讲话,并全文领学孟加同志《试论思想解放与开放——学习党的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之思考》一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文领学了省委书记今年在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代表团所作的“1·21”重要讲话。

(六)学习贯彻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的讲话》。7月12日,中心组学习(扩大)会、机关支部和机关学习会一并召开,全体干部职工都参加学习,局党组书记、局长主持了此次会议。会上,同志领读《讲话》,帮助大家理解掌握讲话主要结构、重要内容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和认识,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勇、两位同志分别作中心发言,谈他们的学习体会,给大家进行学习辅导,与会人员围绕讲话开展讨论,谈体会、讲认识,把学习推向深入,最后,同志就下一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提出了具体要求。

(七)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9月21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工作会议精神,并提出相关工作要求,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主持。会上,同志详细解读了孟加书记的重要讲话,传达了市长陈越良同志提出的三方面要求。

(八)贯彻落实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10月17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以报告为重点,以宣传提纲为引领”,系统地学习了《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和《中共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精神传达提纲》(雅宣发〔2011〕14号),会议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同志主持。会上,同志详细解读了市委办《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的通知》(雅委办〔2011〕35号)文件精神。

(九)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11月11日召开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专题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精神及相关重要文件,会议由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主持。会上,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全文领学了《中国共产党第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市委宣传部《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雅宣发〔2011〕17号)及市直机关工委《关于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雅直委〔2011〕37号)等重要文件。

二、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情况

我局党组以贯彻中央省市重大部署、重要会议及讲话精神的落实为主线,切实抓好思想政治理论武装。一是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思想瓶颈和制度障碍。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制定了我局《关于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大行动活动的实施意见》,着力解决思想解放不够、开放程度不高、发展特色不鲜明、服务意识不强四个问题,着力从制度保障、服务型机关建设、基础建设保障、重点工作开展等方面,确保解放思想大讨论切实落实到大整改、大转变的实际行动上,从思想和制度上突破制约跨越发展的瓶颈和障碍。每位班子成员主动开展自我剖析,查找自身和部门存在的主要问题,撰写了学习心得体会。

二是紧紧抓住五中、六中全会、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大会上讲话以及省委、市委重要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认真抓好思想政治学习、党风党纪学习以及中心学习组学习活动,全年共开展中心组(扩大)学习会9次,其他形式的学习会14次,党组书记、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勇、、正县级干部韩世康分别在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上作中心发言。

三是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加强对党的群众路线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党员干部在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班子成员带头贯彻执行已有的行之有效的群众工作制度,深入群众,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问计于民,请教于民,服务于民。3位党员领导干部、1位班子成员深入了基层,撰写调研文章4篇。

四是以贯彻落实《中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2年工作规划》为契机,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制定并印发《关于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实施意见》,认真落实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党组书记对我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负总责,其他党组成员、班子成员根据分工,对职责范围的党风廉政建设负主要领导责任,实行“一岗双责”,一手抓业务工作,一手抓廉政建设,把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抓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推动责任制落实。加大责任追究力度。全年我局班子和个人无违法违纪的人和事发生,确保了清正廉洁。

三、完成工作任务情况

(一)以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为龙头,切实做好项目工作。

一是完成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编制。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下互动,反复修改完善,6月30日市政府第9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市政府办公室雅办发〔2011〕66号印发实施。《规划》围绕“到2015年全市具备综合抗御6级左右地震的能力”的总体目标,围绕增强地震“监测预报、灾害防御、应急救援、救灾恢复”四个能力,提出12项具体任务和5条保障措施,并拟定了9项、投资1.66亿元的主要项目。全市防震减灾“十二五”规划及项目,纳入了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市防震减灾拟投入6.5亿元。

二是灾后重建项目顺利推进。①“市主要活动断裂调查与填图”项目全面完成。该项目总投资80万元,从年5月开始,今年4月通过评审专家组评审和市发改委等组成的验收组的验收,9月底提交了最终成果。②总投资180万元的“市地震台网中心搬迁建设项目”正进行第三轮招投标。③积极配合省地震局做好“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项目”和“防震减灾素质教育工程”建设项目,该项目的实施健全了以“三网三员”为基础的灾情速报网络,为11所示范学校、4个示范社区、4个重灾县素质教育服务站配备了一批宣传教育设施。

防震减灾建议例7

1、全面履行防震减灾工作职责。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积极推进“放管服”改革工作,梳理行政权力事项12项,公共服务事项4项,在政务服务网上按月公示行政许可、行政处罚事项。二是为更好地履行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指导全县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加快防震减灾体系建设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局起草编制了《县“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待县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即可印发实施。三是组织召开本年度全县防震减灾工作会议,深入传达学习省、市防震减灾工作会议精神,并对我县本年度防震减灾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扎实开展震情监测工作。加强对全县境内24处省属台站和4处县属台站的巡查和维护,确保台网高质量运行。我局所管理的4处台站中,除台站进行检修外,十八里台站、古丰台站、峡口台站运行正常,WE道、NS道数据稳定,波形可利用率大于95%,日数据连续率达96%。上半年,我县境内未发生MS≥3.0级的地震,我局17个地震宏观观测点均无地震宏观异常上报。此外,我局认真执行震情会商制度,开展周会商22次,月会商5次,并向市地震局报送了2017年年中震情趋势会商意见。同时认真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制度,按时与市地震局进行电络,保证电台通讯畅通。

3、严格落实抗震设防要求。按照逐步深入的要求,不断加大抗震设防管理力度。一是做好行政许可和审批监管工作。上半年共办理一般性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18项,同时按照“一单两库一细则”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对建设项目的抗震设防情况开展事前、事中、事后检查和监管。二是积极参与重大建设工程项目前期评审工作。参与了天马机场、国际陆港重点项目的前期评审工作,提出了抗震设防要求。三是建立了地震风险预测评估数据库,为地震风险预测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4、积极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半年以来,我局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科技活动周”、“安全生产月”等时段,在县城中心广场及各移民点广场多次开展地震专题宣传活动,摆放展板,悬挂横幅,向群众发放地震科普资料,解答群众疑问,正确引导舆论,有效地普及了防震减灾的基本知识,提高了群众预防地震的意识和震时自救互救能力。

5、妥善处置有感地震事件。上半年,我县周边地区发生对我县造成影响的有感地震事件1次,即6月3日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5.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我局迅速响应。一是与省、市地震局沟通,及时确定地震三要素。二是编写震情快报送县委、县政府。三是迅速与靠近震中的乡镇联系,核查有无灾情。四是及时赶赴震感强烈乡镇,实地查看地震造成的影响。经核查,此次地震未对我县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二、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局在防震减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与省、市防震减灾应急工作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和不足。一是地震监测预报水平有待提高,专业技术力量十分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培训。二是工作经费紧张,地震应急装备的配置、监测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日常的业务培训、防震减灾知识宣传等工作受到一定的限制。三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都需要人员投入,人员紧缺成为制约我局开展防震减灾各项工作的瓶颈。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1、继续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工作。加强资料的分析研判和宏观异常落实,密切跟踪震情趋势变化,使监测资料在监视震情趋势中发挥作用。建立健全地震台网运行维护、技术保障体系,依法加强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明确群测群防人员的任务和工作程序,做到观测地点、观测对象、观测手段、观测人员和观测结果“五落实”。

2、着力提升城乡综合防御能力。以实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为契机,推动抗震设防要求城乡一体化管理,切实保障建筑物地震安全。加强工程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和竣工验收等环节的抗震设防监管,切实落实工程建设各方责任主体的质量责任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农民自建房抗震设防的指导管理,力求使村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等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规划、设计和施工。

防震减灾建议例8

2008年5月12日下年2时28分(北京时间),震中位于北纬31.021° 东经103.367°,地域发生面波震为Ms8.0,震源深度14Km的巨震。截止到2008年10月21日12时,共发生4.0级及以上余震270次,5.0级及以上全震40次,6.0级及以上余震8次,最大余震为6.4级。它是近50年来中国发生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地震,地震造成十分巨大的工程破坏、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四川、甘肃、陕西和云南等地区地震震动强度均十分强烈,远则近千公里和数千公里外的山西、北京、河北、山东、上海和福建也有一定的震感。从地震释放的能量、灾害波及区域面积、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等方面的初初步统计看,此次地震的危害要超过1976年唐山大地震,地震震中烈度高达IX度。汶川县映秀镇、北川县城和陈家坝乡处于IX度区内,均遭受到毁灭性破坏。从综合减灾的对策上看。对城乡安全建设至少有如下汲取的要点:

1、IX度区域内。90%以上建构物倒塌、滑坡和地基失效严重。

2、结构整体破坏坍塌如北川县城区内最高建筑一青少年活动中心,八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发生了整体破坏而坍塌。

3、北川县城为小型旅游型城市。由于商业需要,县城及新城区街道两侧建筑几乎均为办公及商住房,地震中柔性底层破坏严重,房屋整体下坠、倾斜、移位等。

4、极震区房屋震害也有异常现象。如中科院青年北川希望小学教学楼(新2层砌体结构)未受破坏,而近邻的2层砌体结构教学楼(老楼)则遭受了严重破坏。分析表明,极震区房屋及设施震害异常现象是开展深入抗震设防研究的重要资料。

5、相对平原地区,山区城镇的抗震设防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6、相邻和具有相似结构形式的房屋建筑破坏程度及形式具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性。给人们展示了巨震对工程结构影响的复杂性和随机性。

7、汶川地震及引发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阿坝、绵阳、广元、成都、德阳、雅安等市(州)交通基础设施严重损毁,汶川、茂县、北川、青川、平武、卧龙等县(区)和震中地区多数乡镇对外交通一度完全中断。共造成G108、G212、G213、G317、G318五条国道及十条省道干线公路受损,仅桥梁损坏即达1177座,生命线系统受毁是造成汶川地震灾后救援困难的关键。

8、汶川巨震引发的滑波、崩塌是极为严重的,其外因是地震引起的地震动及地表破裂,而内因是高山峡谷地形、岩体层理与节理发育、风化及沉积层松散,因此灾后城镇选址成为工程安全保证上的最重要环节。  9、汶川地震极震区的损失大小取决于该区域内社会经济单元的GDP值,由于汶川地域的欠发达,甚至生命线系统都欠完善,所以它的巨灾破坏对经济的毁灭性打击并不深重,不难设想若极震区在现代的成都平原,其灾损将是更为巨大的,其生命线诸系统的二次损失也将是无法估量的。

10、汶川地震之所以迅速震动全世界,不仅是因为地震的惨烈,还在于现代灾害的综合扩展性,表面是一场地震自然灾害,但它体现出多灾齐发的属性,整个救援及重建过程迄今已过近十个月,但灾区尚有一系列根本问题未解决。因此依我拙见它留给中国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安全启示是,决不可就单灾种说灾害,必须建立在综合减灾的大思路。从预测、预警、预防、抗灾、救援、恢复的全过程入手,不如此细化防灾减灾应急策略,我们将无法面对大城市安全的主题,我们都将“败阵”。

二、实施“首都圈综合灾情预测预警年度报告制度”的建议

“防灾减灾预为先”这是国内外数百年减灾的法典。在我的案头中迄今摆放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自1999年~2005年共计7个年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回顾它形成的过程,都是在每年1~2月组织中国科协下属20余个协会、学会的权威专家召开一个自然灾害对策研讨会,不仅总结上一年度灾情,更预测本年度的灾情,由于是交叉研究并论证,所以体现了综合减灾的思想,本人共参与其中工作7年,并每年代表建设部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提交议案。但它自2006年迄今已中止,不论其原因如何,但我至少认为如果它能坚持下来,它应在2008年初起到预测预警作用。至少可以说,科学家对中国巨震预测的意见未集中在中国科协这个平台上,甚至可以说汶川“5.12”大地震的可预报性由于它而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权威通道。本建议之所以提及这个事件及作法,是因为面对北京安全发展,无论是北京城乡,还是首都圈发展每年都不可缺少综合减灾含义下的防灾减灾预测预警研究。具体建议:

1、要针对北京城乡安全及整个首都圈地域(北京、天津、河北乃至部分华北地区)的不同情况及类别组织不同规模的防灾减灾预测及总体研究,重在对历史规律性及重大灾例的总结,要求每篇报告均能站在北京城乡安全或首都圈安全的综合视角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建议在各城市政府或科协、科委的主持下,具体由市属减灾协会承办,尤其要让所有参加的省(市)明白,这次活动不是研究某一个城市安危的项目。而是针对“北京安全问题”的大型系列化、可持续发展的项目,因此要有必要的研究活动(含会议)的费用保障,确保请到中央及在京部委的一流减灾专家。

3、由于该活动的科学性、权威性及可应用性。要发挥它的决策参谋作用,建议会议成果每年出版一本类似“东京减灾白皮书”的年刊,宣由北京减灾协会策划并承编。

4、建议每年一度的活动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

防震减灾建议例9

地震群测群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中处于特殊的地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做好工作,积极向镇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汇报请示,争取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为我镇防震减灾应急工作提供坚强的领导保证,通过努力地震应急工作摆上镇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适时修定镇《地震应急预案》,调整领导组,并聘请各村主任为镇群测群防信息站信息员,建立以村支部为领导的村级防震减灾灾情速报网络,负责本村内地震知识的宣传和解疑释惑;同时还协助、督促辖区内各单位做好本单位地震应急预案的修编,调整单位的地震应急工作领导组,明确责任,完善机制,为我镇地震应急和群测群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地震群测群防信息站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责任重大,要想做好此项工作,必须要有过硬的业务知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牢记责任意识,把关糸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实事抓紧抓好。为了尽快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平时坚持自学信息站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信息员职责,学习《防震减灾法》、《省防震减灾工作条例》,学习省、市地震局领导讲话、地震知识和防震减灾等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逐步掌握了地震宏观异常观测速报、灾情速报、防震减灾社会宣传的要求和技能;同时利用镇会议期间,开展只是讲座,培训村级信息网络成员的业务知识,提高他们的履职能力,更好的推动我镇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认真做好宏观观测点的测报工作

防震减灾建议例10

*省委、省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抗震防灾工作,**年代以来,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文件,及时研究解决抗震防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年*月常熟地震以后,省和重点监视区的市、县各级人民政府都建立了防震抗震领导小组,设立了抗震管理机构。目前,全省**个省辖市中,有**个市**个县(市)建立了抗震办公室;设立正规编制和配备了专职人员,其余市、县配有专(兼)职人员管理日常抗震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颁布实施以后,*人大、省政府根据《防震减灾法》和*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了《*防震减灾条例》,于****年**月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条例》明确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与地震等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及工程抗震防灾管理的基本要求,解决了建设与地震部门长期以来职能交叉,职责不清的问题。为了进一步贯彻《防震减灾法》和《*防震减灾条例》,省政府进一步加快了抗震防灾立法工作。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前不久,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建设工程抗震防灾管理规定》,即将以省长令形式颁布施行。*防震减灾及抗震防灾法规、规章正在逐步建立、完善,并与国家出台的法律、法规、规章配套,形成了较完整的抗震防灾行政法规体系,使抗震防灾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力推动了抗震防灾工作深入开展。

二、搞好调查研究,力争尽早完成抗震加固任务

自****年唐山地震以来,我们一直把抗震加固工作作为抗震防灾工作的重要内容始终不渝地坚持常抓不懈。在国家和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并动员企业自筹一部分资金,加固完成了各类建筑****万平方米,约占需要加固面积的三分之一,共投入资金*.**亿元。但由于原有未设防的工程面广量大,欠账太多;限于财力物力,不可能在短期内把所有工程加固完毕,也不应当无限期拖延下去。根据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文件要求,参照首都圈抗震加固工作做法和经验,我们设想;为了确保原有重大工程的抗震安全,也为了尽快完成抗震加固任务,必须加大对抗震加固的投入。对重大的必须确保的工程,以国家补助为主,企业适当自筹,限期完成加固任务。为了作好前期调查研究工作,当好政府的参谋和助手;我们一方面组织市、县对所在地区重要工程进行排队摸底;另一方面,组织有关专家根据调查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提出了《**坑震防灾重点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作为向省政府建议的基础资料。该《报告》对抗震防灾重点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立项依据、建设目标与主要任务、已具备基本条件及项目实施方案等,均作了比较充分的论证。据初步分析,列入*需要完成的重点工程项目为*项,预计总投资需*亿元。其中,重大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工程及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约需*.**亿元。我们向省政府作了报告以后,已批转有关部门研究处理,并责成省政府办公厅督办。这项工作刚刚开始,还有待有关部门进一步协调和省政府批准。

三、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建成以工程抗震为中心,抗震设防为重点的震灾防御体系

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是确保工程抗震能力的关键。对此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了高度重视。去年全省共审查新建工程项目****个,约***万平方米,经审查有**%左右工程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约有*%的工程违规或超规范设计,存在严重的抗震质量问题:有的开发公司片面追求大空间、利用率,方便出售,任意取消承重结构,给工程留下抗震隐患。通过审查及时发现问题,予以纠正。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进行。一是加强抗震设防标准管理。如宿迁市位于郯庐断裂带发震断裂层上,属*度抗震设防区。省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多次要求降低抗震设防烈度。我们认为象这类重大问题,必须得到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提高或降低。该市至今仍坚持按*度进行抗震设防。二是建立、健全抗震设防审查制度。一般工程由所在地区抗震办组织审查,中央、省属工程及超限建筑工程由省抗震办组织审查,符合抗震设计要求的工程,发给抗震设防审查证书。省、市成立了抗震设防专家委员会,建立符合工作要求的审查程序,编制审查质量标准,确保了审查工作顺利进行。施工图审查工作开展后,抗震审查与施工图审查进行协调,合理分工,各负其责,尽量减少建设单位负担,又要确保审查质量。三是抗震设防管理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施工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监理单位必须按照抗震设计进行监理、有的市已实行全过程监督检查,跟踪监督直至工程竣工验收。对新建工程进行抗震设防把关的同时,加强对现有工程抗震能力维护。根据省政府要求,现有工程如需加层改造,建设单位必须报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抗震安全审查,防止乱拆乱改,保护好现有工程能力。

四、村镇抗震防灾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

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首先是抓好村镇抗震防灾规划。建设部在我省召开村镇建设抗震工作现场会议以后,认真贯彻了建设部《关于加强村镇建设抗震防灾工作的通知》和现场会议精神。各市根据村镇建设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与村镇建设部门密切配合,在小城镇、中心村的建设中落实抗震防灾措施。其次是抓好农房抗震。针对苏中、苏南地区空斗墙较普遍的特点,省政府、省建委多次发文,明确规定农民新建二层和二层以上房屋不得砌筑空斗墙和毛石砌体。有的市在试点的基础上对村镇建设助理员进行培训,加强技术指导,农村建造空斗墙的越来越少。据统计,“九五”期间,全省农村房屋抗震设防率达到**~**%。

五、建成一批隔震减震试点工程,新材料、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

提高建设工程抗震能力是项技术含量高、难度大的工作。从目前的抗震措施来看,主要是提高工程结构承载能力、刚度和变形能力,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防御目标。但是,地震具有不确定性,一些地震往往超过当地地震基本烈度,按目前的抗震设计方法,抵御更大地震的潜力是有限的。同时,还应注意到,现代建筑内部仪器、设备以及装璜价值已大大超过了建筑本身,采用新的隔震、消能减震技术来减轻结构的地震反应和损伤显得十分重要。为了新技术顺利推广应用,保证工程抗震质量,我厅成立了“*建筑工程隔震减震技术专家工作委员会”,制定了章程,实行了建筑工程隔震减震新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每项工程都进行了抗震设防专项审查。到目前为止,宿迁、徐州、南京、南通等市已完成试点工程**项,约**万平方米。去年*月,我厅与省科技厅联合在南京召开了隔震减震新技术推广报告会和现场会,总结推广隔震减震工程试点经验;进一步推动了全省抗震新技术试点工作开展。

今后工作打算:

*、进一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国务院、建设部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制定地方配套法规,继续完善地方抗震防灾行政法规体系。加强法制宣传,加大执法力度,把我省抗震防灾工作再向前推进一步。

*、进一步落实《*》措施和对策,提高综合抗震防御能力;抓紧组织编制苏北地区(徐、淮、连、盐)区域综合防御体系,建立、完善全省综合防御体系框架。继续抓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修编,以适应城市规划和建设需要。

*、继续加强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与施工图审查密切配合,总结交流审查工作经验,提高审查质量,把好抗震设防质量关。

*、加强对抗震加固工作的管理,管好用好省财政补助的抗震加固经费,确保加固重点和加固质量。主动与有关部门协调,争取*抗震防灾重点工程早日批准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