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篮球的培养目标模板(10篇)

时间:2023-06-01 15:46:13

篮球的培养目标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1

一、前言

十多年来,我国篮球职业化进程不断深入,中国男子篮球联赛(CBA)的开展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高水平外援的不断引进给中国篮球锦上添花。但是中国男篮国家队的水平却不升反降,特别是2013年亚洲锦标赛上半决赛负于中华台北,创造了男篮38年来的最差成绩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轰动,甚至“中国男篮已经沦为亚洲二流”的观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球迷接受。对比联赛的火爆和国家队成绩的不尽人意,很容易就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出了问题。

纵观当前世界篮坛,无论是凭借超强个人能力雄踞霸主地位的美国还是信奉集体篮球理念以团队合作成名的西班牙、阿根廷,篮球水平高的国家在人才梯队建设上都花费了大量精力。后备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本国篮球能否保持长久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我国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中的“举国体制”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健全而逐渐表现出问题,人才梯队的断层直接导致我国篮球新老交替缓慢,国际比赛成绩每况愈下。

本研究重点探讨如何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借鉴世界篮球先进水平国家后备人才培养经验,提出改进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的策略,以期对中国篮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借鉴。

二、当前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后备人才数量匮乏

我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篮球运动在我国更是在街头巷尾开展火热,但是真正注册篮球运动员数量很少,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篮球人口比例远远低于世界高水平篮球国家甚至比不上有些亚洲邻国。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篮球投入产出比较低,培养一名职业篮球运动员需要大量投入,而即使打上职业比赛收入水平较高的也只是少数运动员,多数职业篮球运动员的薪资水平并不能回报长期以来的专业训练所花费的物力财力,因此,篮球后备人才的缺乏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2、人才梯队结构不合理

篮球运动是一项团体运动,球场上前锋、后卫、中锋又可以细化为5个位置,每个位置的运动员身体素质和技战术特点都有明显不同,而由于中国篮球近些年来的中锋传统,王治郅、巴特尔、姚明、易建联等高水平大个子球员的成功使得后备人才选拔上出现过度重视运动员身高忽视球员技术水平的现象,其直接后果是我国长期以来后卫线上的表现始终为人诟病。此外,我国人才培养体系虽然有大学生篮球联赛、俱乐部青年队、篮球学校等,但是对CBA的人才输送规模仍然有限。当前我国篮球成年队伍有近50支,而青年队只有30支左右,可以说,后备人才梯队结构的不合理已经成为中国篮球持续发展的瓶颈。

3、青年球员技术水平较低

由于选材理念的偏差,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技术水平普遍较低,技术动作粗糙,同时由于缺少比赛锻炼临场经验也很匮乏,主要表现在正式比赛中容易紧张、技术动作不熟练、犯规多、对抗能力差等。相比于欧洲篮球技术先进国家球员,我国球员在场上能打的位置很单一,缺少“万金油”似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段时间以来,孙悦作为身高2.06米能在小前锋、得分后卫、控球后卫三个位置调动的球员深受教练员的喜爱。调查表明,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一年的正式比赛数量仅在10场左右,比赛锻炼效果不佳,而作为篮球最为发达的美国,其中小学篮球运动员一年的参赛数量一般在40场上下,以赛代练,水平提高很快。

4、青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较差

相比于欧美运动员,亚洲球员在身体上很难占据优势,虽然经过科学训练能够很好提升运动员体能状况,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篮球运动员特别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方法陈旧单一、训练手段缺少变化创新、训练设备陈旧,体能训练效果较差。特别是在上肢力量和无氧耐乳酸能力上我国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训练情况不理想。国际篮联比赛需要40分钟的高强度对抗,但是我国运动员的体能状态一般只能保持25分钟左右的竞争力。

三、创新男篮后备人才培养体制策略

1、多维培养目标的建构

多维培养目标的建构既要求在培养后备人才时重视将篮球学校、俱乐部青年队、大学生篮球联赛与成人职业篮球要求相结合,又要求运动员篮球技术水平训练与文化课、道德建设相结合。统一培养目标,明确后备人才培养的思路,根据举国体制与市场经济的特点,融合俱乐部篮球与篮球学校的优势,共同服务于培养和输送篮球后备人才的目标。

2、促进篮球人才管理多元化

当前我国篮球发展趋势应与日渐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定走职业化道路,转变政府在篮球管理工作中的职能,改变传统管理模式下政府管理部门对于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的垄断。在篮球人才培养管理过程中要更加重视俱乐部和学校教育的作用,明确各行为主体的权限和职责,促进各方在后备人才培养中的良性互动和互补,提高篮球人才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将政府退出机制与体育管理部门放权相结合,明确市场经济体制下篮球运营和人才培养的主体。改革中国篮球协会的职能,在竞赛和后备人才培养中寻找平衡,不断将人才培养工作引向市场、引入竞争机制。

除此之外,完善篮球后备人才培养体制还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统筹建设训练测评体制;改革赛制,通过比赛促进篮球后备人才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小结

我国男篮后备人才培养在当前面临着人才数量匮乏、梯队结构不合理、人才技术水平粗糙、体能较差等主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多元化的管理模式、改革赛制、合理分配资源等。

参考文献:

[1]张宁.我国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模式衔接的症结分析与重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3, 06: 76-80.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2

关键词 篮球专业 选修课程 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在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小学体育教师、社区体育指导员、大众体育健康俱乐部教练员、以及裁判员等高素质体育专业人才成为社会的急需,在这样的历史机遇背景下,高校体育院系作为面向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基地,其肩负的使命尤为重要。高校体育院系篮球专业选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应首先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然后再通过完整系统的培养模式培养出所需要的体育专业人才。

二、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是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的学科发展要求,也是学生个体发展的要求。篮球专业选修课程是云南高校体育院系的主干课程,对于社会需要、学科发展,及培养学生篮球运动技战术水平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因此,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应以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己任,建设与时俱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人才培养定位

目前,普遍存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会单纯地接受知识,而缺乏创新精神,特别在知识运用方面缺少主动性。而目前大部分高校体育院系毕业学生的就业市场依然是中小学校,只有一少部分从事社区体育指导员工作,因此,篮球专业选修课程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中小学体育教师和社区体育指导员。基于以上培养目标,篮球专业选修课虽然是一门小综合课程。但是它的培养目标是与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的精神相一致的。总体讲,是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走多元化人才培养之路,培养能胜任中小学校篮球教育、教学、训练和竞赛工作;能从事中小学校篮球教学研究、篮球竞赛的组织、管理及社区篮球竞赛的编排、裁判、带队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二)完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化,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体育教育专业篮球选修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中学篮球教材教法、篮球技术分析及应用、技战术分析及应用、竞赛组织管理、课余健身指导、篮球游戏创编、规则裁判、场地设施管理、篮球战术、篮球课余训练等。而目前众多高校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内容设置不够完整,教学手段普遍单一。教学方法相对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因此必须建立系统、科学、完整的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对于教师来讲,它不仅仅是教学工作,也是学术研究的—个方面,因此篮球专业选修课程教学内容的科学性体现在教学的规范、学术的严谨等方面,作为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首先要求具有科学性、规范性,而且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的学科建设与发展,也要求它的科学严谨与规范。为了使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在一脉相承的系统中科学发展,又要求本学科具有相对完整性,这样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才会全面,学科发展才会完善,才能够适应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三)提高学生的篮球专业实践能力

专业实践能力是以学生牢固掌握篮球专业选修课程的基础知识为根本的。篮球专业实践能力又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篮球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是篮球专业选修课程人才培养模式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篮球专业实践能力包括:篮球竞技能力,教学训练能力,裁判能力、科研能力等,这些能力一部分通过课内外教学、训练实习来培养,课内外教学、训练实习,主要包括教案的设计书写、游戏的编排,教学组织管理、评价等。另一部分来自于课余体育工作的参与中获得的,是学生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之一,课余体育工作的参与是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够实现的,学生在课余体育工作与不同年龄、性别、及不同篮球技术水平的人打交道,首先学会的是与人沟通,然后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进行实际操作,这也是对学习质量的检验,也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更多知识。还有一部分篮球专业实践能力是通过观摩教学,训练等方式获得,它对于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的获得,自信心的培养,教学能力的提高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四)完善评价体系

规范、合理的教学评价对于调节、改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模式,发挥教学效能,提高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所谓教学评价是指运用一系列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手段衡量教学过程和效果的活动,以期确定教学状况与教学期望的差距确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我们的评价是为教学服务,为教学目标服务,所以评价应该包括体能、运动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这五个方面。完善篮球专业选修课程学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有助于教师正确及时掌握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正确认识,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新的体育课程改革应注重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基本动力,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因材施教,积极营造生动活泼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基础和条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手段、方法、和评价体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结语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3

从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情况来看,普遍没有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特别是高校体育教学在目标设定方面,还没有将篮球教学与篮球运动紧密结合起来,缺乏对学生篮球运动意识的培养,还没有将篮球运动的娱乐、锻炼、运动、竞技等融为一体,导致一些高校篮球教学目标比较单一。这就需要在建立科学的教学目标方面狠下功夫,因而只有目标明确,才能使篮球教学有的放矢,取得更好的成效。由于高校篮球教学目标具有单一性,更多的是从提升大学生篮球技能出发,不适应当前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导致一些大学生缺乏兴趣,制约了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点应当引起高校的高度重视。

1.2教学内容缺乏创新

高校篮球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篮球意识以及终身体育理念,使篮球成为学生未来的体育项目,因而在教学内容方面必须进行创新。尽管随着我国高校新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我国高校篮球教学内容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拓展,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缺乏创新仍然是影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比如,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技术、轻意识”的问题,还没有将篮球教学融入到学生体育意识和终身体育理念当中,很多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导致篮球教学内容缺乏完整性,拓展训练、意识培训等方面的内容还比较匮乏,而且还没有将街头篮球、四人制篮球、三人制篮球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这就直接导致我国一些高校在篮球教学内容方面缺乏创新,导致篮球教学不适应大学生的需求,制约了高校篮球教学质量。

1.3教学方法比较落后

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各级各类高校都高度重视篮球教学方法创新,积极探索符合大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篮球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但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个别高校篮球教学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的情况还比较多,还没有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强。比如,目前我国一些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更多的是采取训练、灌输、传授的教学方法,还没有将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作用进行深度整合,对于高校篮球教学质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学生兴趣爱好的激发。

1.4教学评价过于简单

从当前我国高校篮球教学评价来看,目前教学评价还过于简单,体育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评价过程中,总是将成绩作为重中之重,还没有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评价教师”与“评价学生”、“基础评价”与“拓展评价”“、目标评价”与“内容评价”、“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导致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完善和系统。教师应当转变这种评价模式,强化对篮球运动兴趣、意识、态度以及努力程度和进步程度的考核,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目标的学生都能够得到进步和提升。

2高校篮球教学发展趋势以及优化对策

2.1适应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发展趋势

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对于高校篮球来说,在我国大力实施全民健身运动过程中,培养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十分重要,因而未来高校篮球教学必然会朝着终身体育的教学方向发展,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以终身体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学模式还是教学目标,都要把“以人为本”和“终身体育”作为重中之重,使两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特别是要充分发挥教师、学生两个主体的重要作用,着力提升高校篮球教学质量。高校还要将“健康”理念融入到高校篮球教学体系当中,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篮球技能,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篮球精神,使篮球成为学生未来终身体育项目,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到理论知识和篮球技能,而且还要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

2.2适应大众健身和竞技运动发展趋势

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从高校篮球教学特点来看,一方面高校篮球要面对普通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当更多的倾向于培养他们的健身意识;另一方面高校篮球还要面对专业体育运动员和特长生,这就对高校篮球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才能适应不同的学习主体,需要高校体育教师进行积极探索和研究。高校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调查和分析,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兴趣,认真研究篮球教学规划和教学内容,特别是要将“分类教学”引入到高校篮球体育教学当中,使高校篮球体育教学成为学生开展大众健身、竞技运动的平台。比如,教师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对于具有篮球天赋的学生应当培养他们的竞技能力,对于只有兴趣爱好但篮球天赋不太好的学生应当培养他们健身;而对于没人兴趣的学生则应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进行教育和引导。

2.3适应寓教于乐和休闲运动发展趋势

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创新高校篮球教学不仅要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而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休闲运动意识,为未来学生走向社会能够正确处理好工作与运动的关系,更好的开展休闲体育锻炼。这就需要高校在开展篮球教学过程中,积极推动高校篮球教学娱乐化和休闲化,通过游戏教学、娱乐教学等方式拓展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比如可以大力开展两人、三人制、四人制篮球教学,再比如可以通过竞技教学、娱乐教学、互动教学、游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篮球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篮球教学当中,使学生在学习篮球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思想素质、人文素质和心理素质。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4-0261-02

初中篮球运动教学是八年级下学期、九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团队性强、直接对抗性强、规则性强运动项目教学。篮球运动以投篮为中心,围绕着如何激励活动者能将篮球更快、更准、更多地投进篮筐和破坏对手投进篮筐而展开的。自篮球运动创建百余年来,国际篮球组织及各国篮球界人士不断研究探索,提出了种种新观点,出现了多种新技术、新战术,使篮球运动内容更丰富,活动更富于魅力,深受学生喜爱。教育部颁发的《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课程价值第三条中指出,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在初中篮球运动中,充分挖掘个人与群体、合作与竞争、尊重与关心等教育资源,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道德,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组建篮球练习队,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和团队意识

1.组建篮球练习队

进入八年级,第一次篮球课,应在以往了解学生情况的条件下,固定男女4支篮球运动队。男女比例理想状态下,每对10人。队内选定队长、副队长、教练员(兼任)、裁判员(兼任)、记录员(兼任)。就好比生本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小组一样。

2.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每次篮球课、篮球运动训练都以团队的成绩,作为学生平时成绩。学生自己取队名、呼号,培养小小篮球队内文化。其目的是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

3.培养团队精神

要培养积极上进的团队精神,使班级篮球队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朝着一个目标努力;对团队的个人来说,团队要达到的目标即是自己必须努力的方向,从而使团队的整体目标分解成各个小目标,在每个队员身上都得到落实;每一个队员自觉地向团队中最优秀的学生看齐,通过队员之间正常的竞争达到实现激励功能的目的。这种激励是要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队员的认可。

二、篮球基本功练习,培养学生自我管理、刻苦钻研和良好的意志品质

篮球基本功训练是篮球运动的基础。包括控制球训练,运球训练,传接球训练,投篮训练。虽然这些项目绝大多数是个人技术,但是,在练习时,每次每项练习,都以班级篮球练习队为基本单位。

1.形成自我管理机制

如控制球,每人每次控制多少个,控制效果如何,传接球采取两人双手传接上篮、3人绕8字传接球上篮来回多少次等,由队长控制,记录员记录。在练习队内发现人才。队内自主选定篮球运动比赛中锋、后卫等。

2.基本功训练除传接球需要配合外,都是个人训练

把个人训练与集体成绩结合起来,培养队员互相帮助、督促训练。

3.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个人技术练习中,非常枯燥,非常艰苦,只有具有克服困难、不屈不挠意志品质,才能完成训练任务。在练习中可由以制造多种困难的复杂局面,设置各种障碍,增加各种精神压力,加大各种难度的练习等等,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战胜困难的精神。

三、攻防基础配合练习,培养学生规则、合作、责任、诚信意识

配合练习分为进攻基础配合,如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突分配合和策应配合;防守基础配合,如挤过、穿过、绕过、换防、补防配合、夹击配合、关门配合等。这些项目进入到队与队之间的进攻与防守,对抗性增强,也是锻炼学生能力的极好机会。没有规矩就不成方圆,在对抗中没有规矩就无法判断是非输赢。规则意识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都必备的一种意识。

1.讲解裁判规则

让学生分清楚哪些动作是犯规的,裁判是什么手势,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哪些物品运动员能带上场,哪些不能带,指甲应仔细剪好,以防划伤队员。重点讲解侵人犯规、掩护犯规、蓄意犯规、违例、技术犯规、违反体育道德风尚、取消竞赛资格犯规等。

2.事先进行诚信教育

犯规队员要正正当当举手等等。要用职业运动员的实际事例教育学生在运动中保持诚信。

3.培养学生合作共事能力

篮球运动主要靠配合,个人技术虽然重要,但是团队对抗,没有配合就没有胜利。从运动员来说,需要高于矮的配合,快与稳的配合,勇猛与机制的配合;从攻防基础配合来说,离不开队友的配合。因此,在教学中,必须牢固树立战术配合的意识,培养学生合作共事、合作共赢得意识。

4.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篮球运动中,每个队员责任在肩,守土有责。防守,要做到防线不被突破;进攻,要突破一切防线。在运动训练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四、个人防守练习,培养学生拼搏能力和创新精神

个人防守练习如抢球、打球、断球、抢篮板球等,身体对抗非常剧烈,必须要有敢于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近身拼抢的狠劲;培养学生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蛮劲;培养学生不畏强者敢于亮剑的精神;培养女生女子篮球男篮化巾帼精神;培养学生在规则意识下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基本技战术练习,培养学生大局意识竞争智慧

在现代篮球运动中,主要依靠球员技术运用的单打独斗和主要依靠全队的战术配合(包括掩护、策应、突分、传切等基础或局部战术配合)来创造各种内外线空位的投篮机会以及保证个人技术的充分发挥,这两种情况客观存在。但是战术配合还是占有压倒性的多数。在篮球训练与教学中,战术配合的培养是长期的。战术配合比技术更重要,技术不会,可以学会,但如果缺乏正确的战术配合,运动员就会失去行动上的指南,就不能合理地运用技术。战术配合被人誉为运动场上的“活灵魂”,是运动员高度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区域联防,还是人盯人防守,还是其他战术,都充满了智慧和大局意识。是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的好教材。

六、篮球比赛,增强学生体育道德意识和应变能力

在篮球练习中,要有计划的组织班级队篮球比赛,通过比赛,增强学生运用篮球运动技能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比赛中,学生面对的是队友、对手、裁判、观众。

首先,必须对学生进行篮球运动体育道德风尚教育。重点要教育学生尊重队友、尊重对方、尊重裁判、尊重观众。做到不伤对手,公平竞争,配合队友,勇于奉献,服从裁判,敢于担当,尊重观众,文明参赛。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5

一、研究的目的

随着中国篮球联赛(CBA)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篮球裁判员队伍和运行机制在不断的发展壮大与成熟,这使得许多大学生篮球爱好者喜欢上了篮球裁判工作并走进了比赛的执法赛场。因此,在高校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具有人才资源的条件下,利用良好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和师资力量,培养大学生篮球裁判员,有利于大学生良好思想品行的形成、健康个性与心理素质的发展,有利于大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能促进高校篮球竞赛运动向着更高、更快、更健康的方向发展,为国家输送优秀的篮球裁判基础性人才。在高校发掘和利用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优势并建立完善的基础培训体制有着深层次的教育学含义,它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及改善我国篮球裁判员的知识、能力、身体、心理等素质结构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从文献资料中获取有关CUBA和部分高校篮球裁判培养方面和篮球裁判员培训工作总结等方面资料和信息。

2.访问调查法

通过与部分学校的大学生交谈,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篮球裁判规则与裁判方法与技巧上的一些心理感受和情感体验。

3.观察法

对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晋升三级、二级篮球裁判员理论与实践教学课进行现场观摩。

4.归纳法

结合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特点,对所归纳的各种事实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讨论。

三、分析与讨论

1. 高校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的现状

(1)长期以来,培养篮球裁判员体系的路子是由县、市(地)、省体育主管部门和体育专业院校来运作实施,非体育专业的普通高校虽然培养了篮球裁判员,但没有权利审批各个级别的裁判员,使得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资格得不到认可,这是影响和制约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和发展的主要瓶颈。

(2)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积极倡导“裁判员队伍是和运动员在同步成长”,以“培养五种人”―既教练员、裁判员、运动员、球迷和与篮球相关的人员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培养自己的大学生篮球。裁判员队伍。据资料显示,近十余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组委会共举办了十三届裁判员。学习班,600余人成为一级裁判员,其中80%以上是在校大学生。

(3)据调查了解到,哈尔滨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和沈阳工业大学等一些院校都先后成立了大学生篮球协会或篮球裁判协会,把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每年都结合校园大学生篮球赛举办裁判员学习班,不仅为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的理论与实践基础,也为高校基层篮球竞赛活动的规范化、经常化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4)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高校并没有把大学生裁判员的培养看作是一种心理素质提升、健康个性发展、良好品行的形成和能力提高的重要手段。加之部分体育教师的责任心不强、能力有限等因素,使得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及水平远远落后于高校校园篮球竞技水平。

四、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培养优势分析

在普通高等学校,篮球不仅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学校开展最广泛、参加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一项体育竞赛项目,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活动氛围。众所周知,一场精彩激烈的篮球比赛不仅需要具有良好技战术的篮球运动员参与,更需要有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裁判员来执裁,两者缺一不可。因此,高等学校在重视大学生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篮球运动能力的同时,还应重视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使得热爱篮球裁判工作并具有初步裁判能力的大学生,有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裁判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使高校篮球竞赛水平与大学生的裁判能力同步发展和提高。

1.高校大学生中具有篮球裁判员潜质的人才资源

高校是青年集中的地方,有许多篮球运动爱好者和热心于篮球裁判的“业余裁判员”,他们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扎实文化基础和专业知识;他们思维敏捷,爱好广泛,接受能力强、心理素质稳定;这些都是篮球裁判员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尽管他们对篮球竞赛规则熟知不多、裁判方法和技巧还处在初级阶段,但他们的篮球裁判能力和潜质、对篮球裁判的兴趣和热爱篮球裁判工作的热情,加之他们文化素质好,理解能力强、可塑性大,在他们之中选拔、培养篮球裁判员有着非常好的智能优势。他们将成为篮球裁判队伍发展的丰富的人才资源。

据统计,学校从2003年至今已举办了十六期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学习班,参加学习班的大学生逐年增加,最多一期达60余人。获得三级裁判证书的达248人,其中晋升二级的有85人,晋升一级的2人。可见,大学生是不可忽视的篮球裁判员培养的人才资源。

2.高校具备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培养的文化环境

在高校校园里,不仅师资力量雄厚,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勤于研究,勇于探索的文化群体,而且富有强烈的时代创新、探索精神的高校特有的理论研究、积极实践的活跃氛围,并形成了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良好的教育环境和雄厚的教育资源,为热爱篮球裁判工作并具有初步裁判能力、十分希望能有机会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裁判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发展的校园文化环境。大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通过参与篮球竞赛的裁判工作,来培养自己的社会意识、改变气质、提高能力、超越自我,进而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

因此,在高校校园文化的氛围中,通过学校体育部门与大学生的社团组织,如大学生篮球俱乐部、大学生篮球协会等携手,定期举办不同级别的篮球裁判员学习班,聘请有丰富裁判理论与经验的体育教师或国家、国际级裁判员到校讲课和亲身示范指导,并使他们能有机会到赛场上展示自己的技能、能力和“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裁判员精神,不仅对大学生观众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成为校园文化活动中一道亮丽风景线,同时也为大学生裁判理论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大学生裁判员的培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有形载体。它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需要出发,在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

“体育的魅力在于竞赛,而教育的魅力在于育人,两者的结合,进一步融合了高校的育人功能”。培养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是进一步整合深化学校教育主渠道和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的一部分,是调动大学生参与素质教育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提高大学生参与素质拓展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使他们在知识、技能、能力等方面获得提高,形成良好的勤奋、自强、机智、果断、健康的个性人格和心理素质,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在社会中的综合竞争力,从而提高了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近几年,该校已把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纳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之中,200余名获得三级或二级裁判员证书的学生获得了《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并被社会用人单位所青睐。

4.篮球裁判员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

“盖学堂之宗旨,必以造成人才为指归,而造就人才之方,并兼德育、体育而后完备”。大学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担负着为国家培养和输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大学生良好、稳定品质的形成,发展目标的实现,是在整个受教育过程中积累的,是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的。大学生受教育的过程,就是学校借助学生的优势侧面去求得其教育目标的实现的教育过程,是大学生个人寻求自身价值和发展目标实现的途径。

培养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要求他们遵守“热爱裁判工作,恪守职业道德,严肃、认真、公正、准确”的裁判员的基本要求,这是与大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协作的发展理念相统一的。通过裁判理论学习与临场工作实践的锻炼,有助于提高其道德水准和心理素质,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从而促进其思想意识与行为的转变,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和个人发展的需要。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塑造健全的人格。

学校在培养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先做人,后作裁判”的培养原则,并积极与驻地的区体育局、厂矿体协合作,组织参与他们的篮球比赛执裁工作,为大学生发展提供了对外展示自己的机会。不仅使他们的裁判能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而且也向社会展示了大学生的精神风貌,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取得社会认同。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高校培养大学生篮球裁判员,不仅具有良好的人才资源和校园文化氛围,而且还是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实践证明,经历了高等教育的大学生篮球裁判员,在思想品格、身心修养,以及对篮球运动规律及规则的认识和理解上表现了较强的领悟力,这种品格有助于他们在社会领域里获得成功。

2.建议

(1)高校拥有篮球裁判员培养需要的人才资源和良好文化氛围,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采取科学的、适合大学生个性能力发展需要的教育培养方式,使他们的潜力和特长经过精心的挖掘、培养和雕琢得以充分发挥,为我国的篮球裁判员队伍输送更为优秀的后备人才。

(2)高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是帮助大学生完善人格的一个手段。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培养过程,是培养学生良好个性的形成、特长充分发挥的素质教育过程,是大学生寻求个人价值体现和社会需要相统一的过程。发挥高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全方位、多功能的教育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3)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所营造的育人氛围和良好的高校教育环境,为大学生篮球裁判员的培养和成长创造了条件,但他们能力、经验和水平还有待提高。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裁判指导能力、积极为大学生提供参加社会锻炼和展示自己机会,是使他们提高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6

篮球是一门最能体现队员团队合作能力的运动。由于在篮球运动中,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但是队员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是球队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因此,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训练人员的团队合作能力,从而促进篮球运动的未来发展。

一、团队合作的定义

合作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概念是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共同完成一个任务或者是工作。而团队合作主要是指那些有能力、有信念的人在一个团体中,为了相同的目标而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奋斗的过程。团队合作可以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所有队员的资源和才智,并且对不公正、不和谐的现象进行自动的驱逐,同时还能够给予无私奉献者合理的回报。团队合作由于是出自队员的自愿、自觉,因此产生的力量强大而又持久。

二、团队合作能力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

纵观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可知团队合作需要球队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篮球运动作为一个集体项目,即使个人的能力再强也需要团队的配合。一个球队只有达成了合作意识,形成了团队合作精神,才能够提高队员之间的默契程度,从而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大量的实践表明,团队合作能力与篮球比赛的成绩是成正比的,即团队合作能力越强,篮球比赛成绩便越高。如果一个球队缺乏团队合作能力,将会严重影响到比赛成绩。目前,大多数的篮球训练都开始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这已经成为了篮球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三、篮球训练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的措施

1.认真分析篮球训练内容,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

分析篮球训练内容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把握训练重点,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篮球教练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构建相应的教材知识系统,确定篮球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根据不同的训练内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总结出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教学内容。同时,采用各种不同的训练手段,不仅可以丰富篮球训练的内容,而且还能够使得篮球训练独具特色,从而提高学生的训练兴趣。同时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导作用,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形成团队合作意识。对此,教师应该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心理、个性、生理等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最为重要的是,在训练过程中必须以训练内容为中心,紧扣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采取科学合理的训练手段。

2.改变体育教师传统的训练

(1)建立平等和谐的训练人员关系

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员和学生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能否完成训练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这就要求教练人员建立和谐平等的训练人员关系,拉近教练员和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训练活动过程之中。在一般情况下,教员的训练态度和训练手段都对学生的篮球训练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应该善于发现学生在篮球训练中的优点,并进行积极的鼓励和正确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团队合作精神,为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供重要的保障条件。

(2)促进团队合作能力与运动技能的同步发展

篮球训练的主要目标是在于让学生能够在情感、思想、身体等活动中,正确的掌握相关的篮球知识和篮球技能。而对于篮球训练而言,教员不仅应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而且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篮球技能,并且将这两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将篮球教学与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相互联系起来融入篮球训练中,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这是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篮球训练过程中,教员应该明确教学目标,不能只图完成任务,而是应该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为教学目标,坚持高素质篮球人员的培养。

(3)采用合作训练手段提升团队合作能力

长期以来,篮球运动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作为一种集体运动,球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能力是取得运动胜利的关键。在训练过程中,虽然教员处于主导地位,但是从实际意义上来说,教员与学生一样,都处于平等的位置。在篮球运动过程中,队员之间的合作是完成篮球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对于篮球的学习兴趣。通过队员之间的合作可以学习他人身上的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现阶段,各个院校的篮球训练能够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训练能力和动机,制定科学合理的训练目标。团队合作不仅是一种意识,也是一种能力,在篮球训练中教员只有充分挖掘学生潜在的合作意识,有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设计和安排篮球训练的合作元素,使得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3.加强合作学习训练的评价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篮球教员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应该利用篮球运动的特点,积极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这是因为现如今的大部分群体合作意识普遍淡薄,责任观念较差,正好可以利用篮球训练的过程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相关方面的责任感。此外,篮球教员在进行篮球训练的时候,应该注重合作学习训练的评价过程。并且,篮球教练人员应该树立评价体系,摒弃以往单纯的是检查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情况,而是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学习掌握技能与方法的学习过程的一个评价。因此,教练人员在进行篮球合作学习训练评价的过程中,应该设置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体系,采取个人评价、小组评价等各个方式,因为只有通过全方位的评价,才能使得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篮球合作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差距,才能帮助他们在以后的篮球训练过程中发挥自己最大的潜力。此外,教练人员还应该注意对于学生团队合作方面进行特别的评价设置,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除了重视训练自身过程之外,还要对合作学习的部分加以重视。因为篮球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密切团队合作的运动项目,单靠单人的单打独斗是不能完成一场优秀的篮球赛的,所以在评价体系中应该单设一个对于团队合作的评价方向。

结束语

团队合作能力直接决定着篮球运动的成败,因此,在篮球训练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但是从目前来看,我国篮球训练的训练手段、训练内容等都亟待改革。在训练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同时还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训练氛围。概而言之,对于篮球训练来说,篮球教练人员应该在日常的训练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创新训练手段,改变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的现状,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作者单位: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王宝平.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0,(12):189-190.

[2] 张冯.关于篮球教学中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J].中州大学学报,2014,31(1):104-105.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7

篮球运动是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项体育运动,篮球比赛也是各大学、中学体育运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中篮球比赛是高中体育竞技不可缺少的一项运动项目。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以及科技的不断发展,要想在篮球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就要求高中篮球团队更加的努力,不仅要加强身体上的锻炼,也要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

少年期(11、12岁—14、15岁,初中阶段)

特点:

①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

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但仍以具体形象作支柱,并出现反省思维;

③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所发展,但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

④心理活动的随意性显著增长,可长时间集中精力学习,能随意调节自己的行动;

⑤产生成人感,独立意识强;

⑥关心自己和别人的内心世界,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

⑦道德行为更加自觉,但自控力不强。

青年初期(14、15歲—17、18岁,高中阶段)

特点:

①生理上、心理上、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

②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出现辩证思维;

③社会高级情感有了深刻发展;

④形成了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自我肯定与自我否定常发生冲突;

⑤意志的坚强性与行动的自觉性有了较大的发展。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高中篮球运动员。

(二)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

二、团队精神概述

团队精神概念:所谓团队精神,是指一个团队所有成员共同认可的一种集体意识、价值追求、纪律。凝聚力和意志品质等的综合体现,是彰显团队所有成员的士气和目标,推动团队不断向前发展的精神力量[1]。随着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团队精神在各个领域占据着很高地位。

三、培养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意义

随着高中篮球运动的不断发展,高中篮球运动员身高、体能、技战术等的不断提高,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篮球是一项集体运动,单靠一两名运动员的单打独斗是很难取得理想的结果的,要想取得比赛的胜利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通过团队的共同努力达到“1+1>2”的效果[2]。高中时期学生正处于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体和心理发育已基本上完成。对于高中球员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大部分球员对于团队精神这方面理解的还不够透彻,还没有看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谁能在篮球比赛中把团队精神发挥的比较好谁就可能取得胜利,所以说在高中篮球比赛中,在团队精神这方面做得好的将可能占很大优势。

四、影响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因素

(一)篮球教学理念的偏差

近年来,高中在发展篮球运动员体能、身体素质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在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方面还存在缺陷。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结构特点的影响,高中篮球教练员的注重程度在个人技战术方面远远超过培养团队精神方面。其次,高中阶段对篮球的教学不是很重视,大部分教练在篮球团队精神的培养方面仍停留在说教上,甚至有其他代课教师占用篮球课。

(二)自身素质的影响

现在的高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无论在学校还是在家都有独特的性格表现,性格孤僻、过于自我,缺少团队合作的意识。另外,现在的独生子女生活在一个琳琅满目的物质世界,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外界沟通的越来越少。这对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培养都有严重的影响[3]。

(三)教练与运动员的感情投入

在高中篮球队中教练是一个球队的灵魂,是一个球队的支柱。一个球队的个人战术、集体战术的培养、团队精神的培养都需要教练有意识的投入[4]。

在高中生眼中教练相当于自己的老师,甚至比老师还有威信。教练在球队训练时间和在训练业余时间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练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着整个球队。因此,要想训练队员的团队意识,就要求教练首先要有培养团队精神的意识。

(四)高中篮球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状况

高中阶段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处于半幼稚和半成熟阶段,都具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培养运动员团队精神有一定的阻碍。高中生在言行举止方面都有自己的特点,甚至独来独往,影响到队员们融入一个团队。教练在让球员执行针对团队精神的训练时可能会遇到不完全遵守的情况,因为高中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

培养篮球运动员的团队精神需要队员们共同的努力,不同身高、性格的队员向一个共同的目标奋进。高中时期处于青春发育的末期,身体机能和各器官基本上都已经接近成年人的水平,这就需要队员们相互磨合才能更好地融入一个集体。当然,一个球队的队员的身高可能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教练根据各自的身体情况结合各自的技术进行位置的合理安排。

五、培养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的方法

(一)赞扬球员和球队

高中生都喜欢被赞扬,特别是自己的老师或教练。赞扬能够增加个人信心,增加团队信心。适当的赞扬每个球员,使每个球员建立起自信,使每个球员认识到自己的优点。适当的赞扬整个球队,使整个球队认识到球队的优点,使每个球员充满活力。

教练赞扬队员的时候要注意方式,高中生的心理情况比较复杂。教练可以在单独和队员谈话的时候赞扬其最近的表现。教练也可以选择在每次训练或比赛后的例会上赞扬其表现,让队员发挥自己在场上的优势,以及继续加强优势的锻炼。高中生都比较争强好胜,但在团队精神方面不能表现的很好,教练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这点心理赞扬球队的每个球员加强团队合作。

(二)培养共同目标

高中生都有很大的理想,喜欢设定目标,目标是球员和球队的压力也是动力。教练应给球队设置一个长期目标即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并把这个大目标分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一一突破,一一实现直至在赛场上运动员的一举一动都能体现出团队精神。在小目标实现之时,教练给予适当奖励并鼓励球队向下一个目标奋进。高中生喜欢攀比,拿自己的技术和其他球员比较,教练需要有意识的引导球员,以培养团队精神为最终目的加强各自的技战术训练。在实现自己技战术提升的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

(三)建立适当的沟通机制

高中生的性格比较古怪,一个球队的球员肯定内外向兼有。有的喜欢和别的队员交流,有的喜欢自己独来独往。一般外向型球员和队员们喜欢与教练和队员沟通,这一类球员能够加强整个球队团队之间的合作,而内向型球员喜欢自己和自己交流,不容易融入球队。

要想使球队的球员能够更好地融入到一起,教练就要了解球员的情况,了解球员的性格。教练要不断的和球员进行沟通,球员之间也要进行沟通,以便于球队之间都了解对方。

培养高中篮球运动队的团队精神,建立溝通机制必不可少。训练时能沟通,比赛时要沟通,生活中也要沟通。赛场上的沟通方式很多,语言上、行动上都可以。赛场上的沟通能够使队员在比赛时很好的发挥团队精神的力量,对技战术的执行也有很大的帮助[5]。场下的沟通也很关键,因为只有都相互了解对方才能更好地培养团队精神,因此,需要组织相关活动,增加队员们的场下沟通机会。

(四)安排特定的训练

要训练高中篮球队的团队精神,只做到以上几个方面显然不够。最重要的是对于团队精神要有特定的训练,在训练场上和训练之余都可以进行锻炼。例如:在技战术方面可以进行固定的两人、三人、五人练习,最后达到全队在技战术方面都能够体现团队精神的气息。

在生活方面的训练也很重要,教练可以安排一个队的球员生活在一起,从生活方面锻炼球员之间的默契,以便于球员们把生活中的默契运用到比赛场上。

(五)加强思想教育

运动员的技战术实力是取得好成绩的基础,但运动员首先是有思想有感情的社会人,在比赛的过程中除了要具备专门的运动体能,技术技能,战斗素养外,还需要保持适宜的情绪状态[6]。

高中生的思想变幻莫测,在不同的环境下思想可能变化很大,这就要求教练要注意高中篮球队员的情绪变换以便做好思想工作。

思想是一个人行动的指挥官,积极的思想是完成一件事情的前提。怎样能够做好高中生的思想工作很重要,因为这可能影响到其在训练和比赛时的发挥。教练要以培养团队精神为前提,对每个队员进行思想教育。

团队精神是运动团队整体创造良好成绩的精神支柱和可靠保证,在日常教学与训练中可以通过加强青少年篮球队员精神的思想教育来培养,多元化教学方法的采用能够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满意感,从而提升团队的整体凝聚力[7]。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型体育项目,思想教育可以使队员们的思想更加接近,可见做好思想工作的重要性。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高中生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有着特殊的行为和思想活动。培养高中篮球运动员团队精神是一个球队增强实力不可或缺的一方面,篮球团队精神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球队的训练和比赛,团队篮球作为影响球队成绩的重要因素,是球队教练员重点关注的对象,无论是比赛还是训练,都要求全体队员和睦相处,队员间有非常好的协作能力,所以这需要教练和球员们共同的努力。现在人们常喊:“团结就是力量”。可见,培养高中篮球队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对高中生进行团队精神强化是非常重要的,团队精神属于意识性问题,所以运用简单的说教方法很难达到强化效果,更多地应在各科学教学中渗透团队精神的内容,篮球课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篮球运动对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有着重要意义。

(二)建议

第一,加强对青少年业余篮球运动员的思想教育。

第二,多组织丰富多彩的业余篮球训练活动。

第三,教练应运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培养高中运动员的团队精神。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8

0 引言

社会的需要决定教育目标和方向,也规定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方向。高校体育课程应根据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体育的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规划。随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正由增强体质的一维目标向多维目标演进,它不仅加强了体育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广泛联系,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以及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在阐述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和教学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对高校篮球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1 高校篮球课程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篮球课程虽然经过了多次的修订,但其本质还是沿用了建国初的教材,这些教材在一定意义上对于今后我国高校篮球的教学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代篮球的迅猛发展,这些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弊端,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过去在篮球课程的教学中更加注重的是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忽略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由发挥,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去学习篮球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在篮球上面培养良好的兴趣。

篮球运动在近几十年里飞速发展,无论是运动员体能、技战术、防守训练都与以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像是在以前面对进攻队员的掩护大多采用的是挤过、绕过、穿过这3种方法,但是现在在篮球比赛中大多采用的是延误,而很多教练员由于缺乏研究新课程的原因大多还采用以前的老教法,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接收新知识,高校培养的学生尤其是体育专业的学生以后工作面对的是中小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以后中小学生的篮球知识的学习,这种现象出现的只能是使我国在篮球课程方面越来越滞后。

2 篮球教学改革思想

2.1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应该“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重视基础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思想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上看,在经历了生物的一维体育观时期,到生物与心理相结合的二维体育观时期,再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时期和多维人文体育观时期等 4个阶段后,学校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完成了与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体系的接轨。并且,学校体育教学也进一步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总体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在构成上已包括了技能培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在目标上,确立了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培养“身心”健康和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竞争精神的一代新人;在构建思路上,通过不断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学校体育理论,并总结和提炼我国自身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

2.2篮球教学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观以技术教学为中心,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技战术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学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指导思想出现的早期,教学指导思想由竞技性向娱乐性转变中虽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身心体验,然而却淡化了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出现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部胜任篮球教学工作的现象与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不符。为此,教育部将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及规律,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把学生综合能力的改善与提高作为重心,使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而且具备良好的从事篮球运动的综合素质。所以,应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摒弃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创设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建立突出“普及”和“娱乐性”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与之相呼应。

3 高校篮球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3.1实现篮球课程教学诸要素的有机配合

篮球课程的教学是在教学诸因素的相互配合下才得以顺利实施的,在教学中学生、教学目的、篮球教学课程、篮球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及时获得学生在课堂中的反馈信息、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这些因素缺一不可,必须有机的配合才能顺利篮球课程的改革,在改革中任何一项因素的短板都会导致篮球课程改革不顺利,因此在进行篮球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考虑好这些因素的相互配合,不要让任何一个因素成为短板,木桶原理告诉我们一个水桶盛水的量不在于最高的模板而在于最短的木板,因此在进行篮球课程改革的时候尤其要注意这些因素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对此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找出对策。

3.2加强实践性练习

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初级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参加篮球训练,篮球训练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在实践中去练习,所谓的实践主要是指篮球比赛,现代教育存在的一个弊端是篮球课堂中往往发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上课中教师也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是一旦和其他学院或其他学校的学生进行比赛时效果往往不是很好,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在教学中学习的技术无法在比赛中得到表现,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中没有贯彻学习和训练的关系以及训练和比赛的关系,扎实的基础训练就像是向银行存款,而比赛则是向银行取款,如果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篮球知识与实际比赛相脱节的话,那么在比赛中这种状况则是很容易的体现出来。

参考文献:

[1]李梅,张江伟.新疆地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当代体育科技.2016(23)

[2]曾维刚.高校体育教师必备素质和能力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6(23)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9

中图分类号:G807.4: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8-0068-04

社会的需要决定教育目标和方向,也规定着体育课程的目标和方向。高校体育课程应根据社会对高等教育和体育的需要,对课程目标进行规划。随着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我国学校体育目标正由增强体质的一维目标向多维目标演进,它不仅加强了体育与学生学习、生活以及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广泛联系,而且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经验、能力以及终身体育价值观的培养。本文在阐述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和教学改革背景的基础上,对高校篮球教学目标、内容、形式、手段、评价等方面的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创新教学模式,促进篮球教学改革的深化,使学生的篮球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

1 篮球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高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深化,篮球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等教学思想的贯彻实施,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社会相适应的综合素质,实现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始终是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我国篮球基础教育课程的编制和设计方法是在借鉴前苏联和西方课程理论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变,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惯性和稳定性较强的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教师是篮球知识、技能的主动传递者,学生是其被动的接受者。教学主体和中心都是教师,学生学习只是一个被动的过程,限制了学生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主体性的发挥。与此相适应,这一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篮球运动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比赛战术及体能训练手段,具备一定的比赛能力。目的是培养胜任初级及中等学校篮球教学、训练、竞赛、裁判及科研工作的教师和教练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这一模式已很难适应学校体育社会化和社会体育学校化的“一体化”发展趋势。高等学校篮球教学作为教学改革重要内容,其过程应“注重‘人’的意义和人与社会的和谐,展示的是人文体育,侧重的是自主能力,强调的是生命意义,建设的是能力体育,突出的是体育本质的教育过程”。

2 篮球教学改革思想

2.1学校体育思想

学校体育发展的整体战略思想应该“面向社会,以身心和谐为前提,终身体育为方向,快乐体育为主体,进行健康教育,达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因此,重视基础知识(包括专业知识)掌握,加强学生基本技能(包括专业技能)培养,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具有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思想已逐渐成为我国当前高等教育的主导思想。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历程上看,在经历了生物的一维体育观时期,到生物与心理相结合的二维体育观时期,再到生物、心理、社会的三维体育观时期和多维人文体育观时期等4个阶段后,学校体育在理论和实践上逐步完成了与素质教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以及终身体育等思想体系的接轨。并且,学校体育教学也进一步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学习领域。总体来看,我国学校体育思想体系在构成上已包括了技能培育、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终身体育等思想;在目标上,确立了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以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为核心,培养“身心”健康和谐、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具有竞争精神的一代新人;在构建思路上,通过不断引进和学习国外先进学校体育理论,并总结和提炼我国自身学校体育理论与实践所取得的成果,逐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思想。

2.2 篮球教学思想

传统体育教学观以技术教学为中心,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懂技战术方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和学校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体育教学中“健康第一”和“快乐体育”指导思想出现的早期,教学指导思想由竞技性向娱乐性转变中虽然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与身心体验,然而却淡化了教学方法和技能的掌握,出现了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全部胜任篮球教学工作的现象,与现代社会对体育人才质量的要求不符。为此,教育部将篮球专修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结合篮球运动特点及规律,更注重对学生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的教育,把学生综合能力的改善与提高作为重心,使学生不但具备扎实的篮球基本功,而且具备良好的从事篮球运动的综合素质。所以,应精选教材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积极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摒弃单一的技能教学目标,创设以篮球游戏,娱乐性比赛教学为主线的教学环境,建立突出“普及”和“娱乐性”为特征的教学模式,运用过程性评价的考核形式与之相呼应。

3 篮球教学内容改革

3.1 激发篮球兴趣,优化篮球课程

体育兴趣作为学生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内在动力,是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积极性中“最积极、最活跃”的一个心理因素,是学生获得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基本保证,也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基础。可见,没有学生主观认识的提高就不能实现较高层次的教学需求和教学效果。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群体,激发和诱导学生兴趣的不同动因,使“兴趣和技术两者兼得,相辅相成”。在具体操作上,应将激发和诱导学生兴趣这一重任落到课程和教材的设计上,并在转变观念、发展个性、提升体育终身化程度的基础上,注重开发和扩充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知识载体。《篮球运动教程》从培养新世纪高级体育人才的实际出发,通过对篮球技术进行重新分类,在教学创新上,对篮球技术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了系统优化组合。未来的篮球必修课程教材内容,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统一,“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主线的教材体系”向“以篮球健身手段与方法为主线的教材体系”转变为指导,重视引进、吸收当代国内外篮球课程教学和篮球健身的新理论、新成果和新方法,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现代社会和基础体育教育的适应性。

3.2 提高篮球参与,融合篮球文化

在高校篮球教学中,应以学生参与篮球运动过程得到娱乐性心理感应为切入点,以学生共有特点为依

据,以心理和生理同步发展为基础,以思维中的联想思维为方式,以教会学生学会换位思考为角度,不断丰富和完善学生参与篮球运动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的需求层次和主动参与意识。文化作为影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因素,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一个角落,“自然也就成为促进体育课程改革发生的一支重要力量,其动力主要源自于社会文化系统、教育文化系统和体育文化系统”。体育课程作为人类文化的子系统只有与上述三个系统保持高度一致,适应其发展要求,才能获得社会文化的广泛支持,实现自身的发展。篮球运动作为体育的重要内容有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游戏、娱乐活动、竞技运动等文化形态在实现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生打篮球不仅要有健壮的体魄,同时还应该拥有丰富的篮球文化知识。把篮球运动视为文化和具备教育功能的载体,已经成为人的教育、培养、发展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将篮球文化与篮球运动实践相结合,融合篮球文化,引导学生发现篮球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篮球运动的认识,了解篮球运动所包含的教育、强身、健心和娱乐文化,从而延续学生篮球理论与篮球实践再学习的惯性,培养终身参与篮球运动的能力。

4 篮球教学方法改革

4.1 面向全体学生

目前大多数高校篮球课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过于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过程变成单向、僵化、硬性的技术传递,明显地表现出运动训练化的特点。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统一化、规格化,不重视学法的指导,只重视授课任务的完成和学生技术的提高,学生对动作原理缺乏了解,思想品质教育和情感体验更无从谈起。在课堂教学中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过分重视身体条件好、基本技术扎实的学生,忽视了身体条件和基本技术较差学生的培养和教育。篮球教师应认真深入研究篮球课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重视把现代教育学理论、可行的教学模式和现代教学方法与手段引入篮球课教学之中,强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统一。在授课形式上由“传授型”向“引导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以身体锻炼为主线,而不是运动的内在联系为主线,不仅教运动技术,而且教锻炼方法,即“授之以道”的做法。“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启发式教学,注重科学性和实效性,变‘封闭型’课堂为‘开放型’课堂,不断提高篮球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4.2 确保学生个体受益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规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的权利,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真正要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置于有尊严、有个性、有巨大发展潜能的活的生命体的位置上。坚持“健康第一”指导思想,采用以转化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向“会学”转化,使所有的学生通过篮球教学养成良好的篮球健身习惯,在运动中逐步提高对体育的认识,自觉地锻炼,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进行分组教学,以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全体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共同取得进步,个性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4.3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改革深化和布局结构的调整,校园已从封闭式书声朗朗的“世外桃源”转化为开放式的“小社会”。“全体性”在体育观念上强调平等而愉快地接受体育教育,这一教育是每一位学生的“权利”。通过体育学习应使每一位学生个体在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获得充分的发展。篮球教学中,以体育理论为基础,发挥学生智力优势,使学生主动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自身技术动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培养他们的竞赛组织、教学、观察判断、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如裁判实习、篮球比赛的组织等)等社会实践能力。

5 篮球教学评价改革

体育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组成部分,是一般评价活动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表现,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体育教学的要素、过程和效益进行价值判断的活动。从目的上看,体育教学评价一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情况,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二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为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的放矢。传统的篮球教学评价内容不够全面,在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只重视技术考试,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忽视了对学生体育态度的评价,不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个性的发展。将篮球健身理论、手段与方法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各种能力发展列入学生成绩评价的内容,评价形式巧妙地与篮球技术课教学融为一体,是篮球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应明确具体培养目标,使评价目标与教育目标一致,注重包括认知、技术技能和情感的多元评价,以此为依据来设计篮球课评价指标体系,力求评价指标科学化,评价办法具有可操作性,发挥评价体系的正确导向作用。在评价过程中,以往的技术课评价活动,比较注重终结性评价,由于这种评价是在单元或期末学习结束时进行,因而失去了评价的有效反馈功能。考虑到全部教学的连续性,应采取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根据学生成绩动态变化给予实际评价,学生付出的劳动能在分数上得到体现,评价的方法和标准着眼于成绩的进步幅度,这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成绩提高都有重要作用。三种评价方式相互渗透,使整个评价活动始终处于不断上升的动态之中,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全面发展。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体育课程改革要继承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精华,在体现体育多功能的同时进一步突出其增强体质的基础性。在教学中,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以及教师的课程意识、改革态度、知识技能、科研水平等方面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要本着传授知识和教书育人并举的方针,教师、学生双主体共同改造课程这一客体。彻底改变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中心的教学体系,确立“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从以篮球运动技术为主线的运动教育向以健身教育为主线转变,做到篮球健身教育与篮球理论、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高素质融为一体,丰富篮球文化内涵,最终让学生在篮球项目介质中自我锻炼并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黄明举,从休闲体育视角谈广西普通高校篮球教学的改革[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2

[2]仝东峰,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设想与思路[J],福建体育科技,2005,24(6):42-43

[3]李一平,中国近现代学校体育思想演进历程的研究[J],福建工程学院学报,2007,5(2):162―165

[4]林政梅,普通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思路[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85(1):91

[5]练光祥,新教材体系下体育院系篮球普修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体育科学研究,2006,10(3):80-82

[6]王文宇,对篮球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教材教法,2008,90(2):52

篮球的培养目标例10

篮球运动要求全队是一个相处融洽、互助互爱的群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队伍的整体作战能力;为了更好地提高篮球运动队的整体作战水平,我们要加强篮球运动队的团队精神培养,使篮球运动进一步发展。以前的篮球太不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只是根据教练的战术进行比赛。而有时队员之间的矛盾会导致教练的战术难以运用,队员的相互不配合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培养篮球运动队员的团队精神非常必要。

1.研究方法

1.1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研究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及培养方法。具体方法为在学校的图书馆里查阅书籍,以及通过上网查阅资料。

1.2逻辑分析法

通过对篮球专业队的队员进行调查,采用文献资料法进行整理。

2.结果与分析

2.1篮球团队精神培养取决于团队的领导者和活动组织者

作为团队的领导者,首先要严格按相关程序办事,体育运动是一个程序性很强的活动,严格执行相关程序,是营造良好氛围、团结协作、培养和建立大团队精神的基础,更是整个活动顺利开展的基础。活动的组织者要建立一套有效的、科学的活动规则和监督约束机制,它是比赛圆满举行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团队精神的保障。首先要建立有效监督和约束机制,营造团结奋斗的氛围,使团队队员配合默契,“心有灵犀一点通”。还要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尊重每一位成员,让每一位队员都学会包容、欣赏、尊重其他队员的差异性,使全体队员产生团结感,树立共同目标,共创未来。

2.2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

培养队员的竞争意识的目的是让队员熟悉这种环境,使之在篮球比赛上能很快适应这种环境,取得良好的成绩。而我们往往忽视一点:竞争意识的培养,在竞争中培养队员的团队精神,如果应用得当,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获得比赛的胜利。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贯穿篮球运动的全过程。同时,作为一个集体项目,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与同伴进行合作的精神,个人的胜负与集体的成败相联系的事实在客观上促进了这种合作关系的形成,不可忽视的是,篮球运动还要求运动员与对手合作,尊重对手的行为会得到赞许,否则为了获利而做出危险动作除了会被判罚外,还可能失去个人信誉。在篮球运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表现得非常明了,对促使队员树立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在篮球比赛中运用这种培养方法,能较好地增强比赛效果,有效培养队员之间的团队精神,对队员之间合作能力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有较明显效果,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

2.3篮球队员心理健康的培养

篮球队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及人格,从而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性好、开朗乐观的人。具体表现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人交往;处理事情时分清轻重缓急,事先周密思考,不致产生事后后悔的心理矛盾;善于消除自己不良的情绪,善于纠正自己非理性的观念;不断调节自己的目标,使其与自己的能力相适应;善于独处。虽然大多数时间我们集体在一起,但总不能长久在一起,必要时独自一人应不感到寂寞和自怜,养成自我称赞、鼓励的习惯。

3.篮球运动中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在激烈竞争的篮球比赛现场,例如NBA,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巨星云集的球队有时候会输给朴实无华的球队,为什么?这无非就是团队精神的问题。巨星云集的球队有时仅靠最出色的一两个人单打独斗,而球队中的其他人却没有给予有力的支持,球队成员之间配合较少,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每个成员的表现都很优秀,但由于没有形成团体,没有共同目标也难逃失败的命运,反之,那些朴实无华没有超级球星的球队因为拥有很强的集体精神,所以依靠集体的力量战胜实力、经验、技术都比自己强大的对手。对于集体运动项目来讲,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集体的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团队精神的强弱直接影响了一支球队战斗力的强弱。具体而言,团队精神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团队精神是组织实现目标的精神支柱

共同的价值观是组织的灵魂,一个没有团队精神的组织就如同一个没有灵魂躯壳,处于一盘散沙的状态是无法取得长足的进步的。团队精神是看得见摸不着的精神气息,表现为一种精神面貌,是一个组织冲锋的号角,鼓舞着全体成员向着组织的共同目标努力奋斗。

3.2团队精神能改变一个组织的精神面貌。

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球队,其团队成员往往有高涨的士气,而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环境则有利于激发团队成员的集体精神,使得球队成员密切配合,相互关照,取长补短。一个没有精神的球队,因为彼此间的相互猜忌,相互拆台,内耗往往会使整个球队元气大伤,从而使团队失去战斗力。

4.篮球运动队的团队特点

篮球运动是一个集体运动的竞技项目,球队一般由队员与候补球员组成,成员为五人,候补球员不能超过七人。一个专业的球队应该明确每个球员的分工,依据个人的优势及强项安排适当位置,使得每个球员都能发挥特长。

一个球队要发挥出各个球队成员的优势,必须把合适的人安排在合适的位置,比如谁负责防守,谁负责进攻,这些都很有讲究。而且,团队成员之间配合的默契程度的高低是球队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为团队精神如同向心力,将所有团队成员紧紧地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共同向着球队的整体目标前进。

篮球运动中存在合作与竞争,这伴随篮球运动的全过程。篮球运动本身就是双方以投中对方的球篮为目标的竞争,这种竞争既是集体间的又是个体间的对抗。篮球比赛自始至终都存在这种关系,这种竞争包括球员之间精神、心理、智力、体能、技能等方面的全面较量,这对培养团队精神既有联系又有影响。篮球运动队队员应摆正心态,最终取得比赛的胜利。

5.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1.1影响篮球团队精神的诸多因素:篮球团队意识的作用意志薄弱,好逸恶劳个性张扬,缺乏篮球团队意识在比赛中的作用。篮球团队意识的概念是指整体配合协作的意识,包括团队的目标、团队的角色、团队关系、团队运动过程等。

5.1.2心理健康的培养。篮球队员首先要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及人格,从而努力成为情绪稳定、意志坚强、人际关系和谐、社会适应性好、开朗乐观的人。

5.1.3团队精神的培养可以使人齐心协力,人们可以朝着一个方向一个目标努力奋斗,人们要实现的目标即是自己努力的方向。

5.2建议

5.2.1篮球队团队精神是球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所以我们重点关注团队精神的培养。如何更好地提高团队精神是重中之重。

5.2.2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要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尊重而不能回避队员对其自身利益和个人能力的认识,注重他们个性的发展,尊重和注重体现在为他们尽可能地创造或提供集体的“温暖”,找到集体配合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主动配合的积极性。

5.2.3使队员把个人能力与利益置于集体之中,队员的团队精神会得到更好的培养,更有利于推动现代篮球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世青.浅谈篮球运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6(1).

[2]李爱民.关于篮球运动认识过程的分析探讨[M].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7,6(3).

[3]张金山.康兴华.论大学生团队精神的培育[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7,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