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模板(10篇)

时间:2023-05-31 15:08:51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1

二、在课堂即时评价中渗透德育

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某些思想教育契机,如果我们能及时抓住这些德育生成点,巧妙而又不失时机地给予教育,就能产生极好的德育效果.教师在不经意中对学生的教育,其效益胜出师生的一次长谈,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例如,我们可以对学生的严谨的态度,踏实的作风给予表扬;可以对学生的灵活思维给予表扬……适当的赞美和鼓励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即使一个平凡的学生,在鼓励的雨露下也会变得更加鲜活起来.四、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渗透德育我们可以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教学环节,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仅靠教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的,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共同讨论,共同协作,共同思考.这样,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共同努力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使学生领悟事物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同时也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

三、在联系生活实际中渗透德育

学习目的是学习的动力.只有目的明确的人,才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意识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深入浅出地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把学习目的教育放在首位.在教学中,还应培养学生克服困难、坚忍不拔、刻苦钻研、顽强拼搏的优秀品格.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七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计算出一个班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分析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也使意志品质得到培养和锻炼.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2

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在他的巨著《作为教育任务的数学》一书中首次提出“数学化”概念,即“抽象—符号—应用”的过程。他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要在探究活动中展开,也就是说概念、公式、定理等的教学都要体现“数学化”的教学思想,要揭示数学的形成过程。为了让“学生经历有效的数学化过程”,我们要通过数学课堂教学,真正密切关注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设计恰当的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领悟最本质、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他们用数学的眼光和数学的思维来观察生活和解决问题,发展他们的数学素养。本文主要讲述了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以及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化要采取的措施。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化缺失的原因

(一)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数学设置的情境再现也不合理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虽然引进了一些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由于对这些教学方法缺乏理解和应用,反而使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有所减弱。比如: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重视数学化向生活化方面的转变,但是一味地追求新的教学方法,却对新型教学方法缺乏应用和理解的结果,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成果。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已经对数学理论情境再现给予足够的重视,但是由于教师缺乏对数学理论情境再现的思考,反而弄巧成拙,对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境再现对学生数学教育的刺激有所忽视,学生不仅没有感受到数学情境再现的乐趣,而且无法将情境再现与数学合理地链接,曲解了数学化情境再现的作用和用途。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意义和作用,缺乏对数学的重视,缺少对数学的分析和思考,影响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智力开发,阻碍了学生的整体进步和发展,这使得小学数学教育呈现无效化。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还是一味地认为解决数学中的疑难问题就是学好了数学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虽然也为数学教育设置了数学情境,但是还是按照传统的提问、解答的模式来执行情境,学生还是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不能够自己发现数学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而是依靠老师来提出问题,学生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扮演被动的角色。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降低对数学问题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学生的学习思维得不到发散,思考和研究问题的能力下降,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也无法提高。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实现数学化要采取的措施

(一)要不断地加强小学数学教师的职业素质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对学生的数学教育质量和学习效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加强自身的职业素质,时刻牢记数学教学的目的和职责所在,在进行数学课之前要及时、完整地做好备课。在备课中,教师要明确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牢牢地掌握数学教材的内容,通过情境教学使教材的内容和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

(二)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要根据数学教材和教学目标,科学、合理、有效地创设数学情境

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学创造科学、合理、有效的情境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关键的。数学的创设情境和其他学科的创设情境有本质的区别,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仅要提高学生对数学教育的兴趣,还要将生活中的经验和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紧密地链接,使以往的数学知识情境再现。教师创设数学情境时,切忌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要不断地推陈出新。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故事,或者是对生活经验的感悟和领会,创设的情境要尽量多样化,不要只停留在一个层面。这样创设情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和学习的效率,学生还能够自发地思考、创设问题,继而积极地探索问题的答案。

(三)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师的教学观念要随着数学的学习重点不断转变,而且要摆脱传统的以问题定程度的落后模式

教师在创设情境时,有目的、科学合理地对数学的问题进行引导,不同的数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教学观念和理念,要为学生创造自发发现问题的情境和环境,在引导中,学生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创造力和洞察力。学生在情境中很容易找到和数学相关的知识点和疑难点,通过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疑难问题。情境再现的方法在数学教育中运用得越多,学生的数学知识就越扎实,学生自发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也就会越高。

(四)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的教学需要生活化调整和调节

小学数学教育中,数学之所以能够应用在生活中,主要是因为数学本身来源于生活。数学课堂中,要不断地开展学生思维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在生活中,数学教师要积极地组织学生收集数学疑难资料、实际操作分析,让学生之间进行必要的沟通、交流和互动,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学生的数学知识相对中学生来讲比较匮乏,生活经验也比较简单和直接,因此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再现会要贴近于生活。

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育对开发学生的数学智力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善于运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3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5-0049-02

一、引言

随着21世纪新世纪的到来,科学技术有了新的重大突破,教育科学理念在不断发生着改变,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就要从其创新精神和革新意识方面入手。现在我国的高中基础教育面临着难得的教育教学发展机遇,未来的主要教学模式就是意在培养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探究性教学模式。为了将探究性教学模式引入到高中教学教育中,老师将把高中数学分为研究型课题和学生互动性的探究,这样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去,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中主要对高中数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推动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索性教学。

二、高中数学教育体系分析

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教学体系,就要明确高中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主要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自身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等。

1.精神素养教育。人文素养和精神教育主要是指学生在学习数学和能力培养过程中要有健康的品质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数学精神上升到更高层面的话,就是指人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体现的思维模式、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等,也就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对真理的追求和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鼓励学生有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2.知识教育。数学知识教育主要分为知识技能和数学思维能力两方面。知识技能是指教科书上的主要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知识更好地加深理解;而数学思维是指一些逻辑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准确性和深刻性,就要不断的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研究并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三、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在一些学校和老师的教学思想中,认为高中的学习资源都是为高考而准备的,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导致学生不喜欢学习,影响高中数学的教育质量,与教育的精神方向背道而驰。高考其实是我国选拔高等人才的一种考试制度,学校应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作为重点,提高高中数学的教学质量。

2.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永远是老师在教,学生被动的接受老师教授的内容,老师和学生之间没有适当地交流,老师对学生缺乏了解,没有做到因材施教;还有学校和老师为了赶教学任务,没有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这样就降低了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兴趣。

3.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没有以人为本,不尊重学生的地位,没有对学生正确的引导和对学生性格的充分关注,这样不利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长时间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不具备主动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高中数学教育的探究性教学研究

探究性教学是指高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探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被动地记忆和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从而得出结论的自主学习过程。

高中数学中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对教科书中的例题进行探究和在现实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用数学的思维模式进行解释和解决,其实,现实生活和数学是紧密相连的。

1.多多鼓励学生对教科书上的内容进行扩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知识的源头,也是创造性和创新性思维的主要特征。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充分的想象空间,对他们的想法和观点给予表扬和赞同,激发学生潜在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多维发散扩展能力。

2.在数学的日常教学过程中,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究,让学生参与研究,老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研究,最终把问题解决。还有就是在探究问题时,让学生找出数学定理的依据,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发现数学定律,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进行对高中数学的探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是学生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掌握到问题的第一手资料,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解决。因此,在探究性学习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提高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五、结语

高中数学探究性学习强调的是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质疑,培养学生的多维扩展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和改进,在评价时,学会反思,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使自己的优点得到施展,还有发现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别人的优点。激励广大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积极进取、敢于创新,培养具有创新性的综合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季伟松.高中数学教育中探索性教学研究浅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6).

[2]袁志强.数学师范生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发展研究[J].华东大学师范学报,2012,(26).

[3]刘洪翔.高中数学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调查研究[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5).

[4]薛晓黎.关于数学史在高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9,(16).

[5]齐红.高中数学教学中逆向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04).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4

一、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促进数学思维

数学思维习惯是进行数学问题处理的一个基本逻辑形式,对进行问题的求解、讲解数学问题步骤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加强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促进数学教学中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增加学生学习热情,刺激学生进行初中学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在日常中学数学学习中积极进行数学思维能力建设实践,在通过解决相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加强实践结合数学理论知识,从而进一步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2、促进数学学习效率的提高

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进行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培养,能够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中学数学教师在形成良好数学教学思维后,会对讲课的内容有更加清晰深刻的认知,并能在数学思维的转化下使教学内容更加简单易懂地传授给学生,能够在创新教学模式的同时加强学生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对学习内容有更深的理解。

3、促进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

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教师形成良好、新型的的教学方法和灵活的数学思维习惯,不仅对教师本身潜能的最大限度开发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能够在教师数学思维模式的带动下促进学生进行数学解题思维的形成,促进了师生协同发展、互相进步的良性循环局面,对于中学数学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一定程度的推动作用。

二、中学数学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措施

1、转变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指导思想的转变是搞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实现讲授内容从追求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向实际应用型的转变,增强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教师应当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形式,以增强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得学生积极讨论,自主研究科目,从而活跃课堂气氛。转变教学指导思想,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素养。针对教学内容采用实践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化,从而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明显提高教学效果。

2、采用小组式的合作教学方法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可有效的活跃课堂气氛,合作学习重点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并通过将传统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将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便于理解。同时,能把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同时能够强化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促使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交流思想,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5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在现今社会进步速度飞快的时期,教育的改革是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学教育更是这样,会有很多人探讨这些科目的教育和学习,在结束了对它们的教学过程之后,能留给人们什么。如果非要探讨这些科目学习带给人们什么的话,数学留给人们的是贯穿生活于无形的物质。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随之突显,而数学史则是数学教育的根源,任何事情有根源才有后期的发展,因此,数学史的学习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数学教育中需要融入数学史的教学。

1数学教育中数学史融入的意义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数学史既属史学领域,又属数学科学领域,因此数学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学规律,又要遵循数理科学的规律。

那么在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对现今的教学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一是,在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介绍数学这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逐渐了解数学家门在为数学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付出艰辛,并会产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在介绍数学发展史中出现的理论定理等,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传承多年的数学知识的发生与由来,在学习时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其次,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所在,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教育中数学史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性美。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对称美等,对于数学史的学习会让学生在美学方面的修养又多了几分认识,数学所体现出来的美是贯穿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最后,我们都知道数学的学习中,在诸多的理论定义当中,也有一些在后来被人们否定了的,这些理论和定义的介绍说明,能培养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保持一种认真、批判以及改进的态度。这些都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在数学教学方面起作用,在生活当中更是给予了人们无限的智慧。

2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融入策略

2.1直接说明

在探讨了数学史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之后,对于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策略也需要说明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第一个是简单基础的直接说明。也就是说在数学教育中,当设计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定义时,对它的产生以及后来的发展,以及一些著名学者言论等进行直接的介绍。

比如在学习实数的时候,先是要说明实数的定义和分类,实数的分类也就是正数、零和负数,定义也就是有理数和无理数。接下来就介绍相关的来源以及学者,首先是埃及人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开始运用分数了,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希腊数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了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印度人于公元600年左右发明了负数,中国也曾发明负数,但稍晚于印度。直到17世纪,实数才在欧洲被广泛接受。18世纪,微积分学在实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直到1871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第一次提出了实数的严格定义。像这样直截了当的介绍说明,让学生明白了实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是怎么来的,经过漫长的时间转化为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实数,实际上是数学家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2.2介绍历史名人以及名题

第二个让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方法,是在数学课堂上介绍数学领域的名人或者典型的名题。在数学领域,很多国家都不乏有名的数学家,如中国的祖冲之、华罗庚等,古希腊的阿基里德等,德国的高斯等,法国的笛卡儿等等。因此,我们可以介绍这些名人,如在教学解析缀位蛘呶⒒分的时候,可以介绍华罗庚的故事,在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50页《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终于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道路。

其次,还可以介绍典型的题目,比如中国大家耳熟能详的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还有欧洲的七桥问题等。如介绍七桥问题,这个也称为“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8世纪初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有一条河穿过,河上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把两个岛与河岸联系起来。有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步行者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后来数学家欧拉用数学模型把它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也即是一笔画问题。

像这样介绍说明有名的数学家和典型的题目,使得学生对数学这一领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对数学学习研究当中所有的思想方法以及精神会产生更深入的感悟,如上面所提到的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知道了真理是需要不断刻苦钻研并且有时候需要换一种思维模式来考虑问题,这会更有利于数学教育的开展。

3结语

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不仅仅是帮助学校和教师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更是符合当今所提倡的课程改革要求。因为数学教育融入数学史之后,会让学生从学习生活两个方面受益。不在局限于过于专注定义理论,对于数学发展起源的学习,使得学生学习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等方面有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比起知识的学习,这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 古智良.高中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教学的研究分析[J].高考,2017(06).

[2] 万国发.让数学史的渗透成为初中数学课堂的一个亮点[J].知音励志,2015(22).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6

数学这门科学,从始至终在学校教育中担任着重要的角色,但是,长期以来社会上形成了一种错误的思维定式,即数学教学要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主,不需要进行情感教学。这种想法存在极大的局限性,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终影响学生的数学成绩和数学学习能力,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渗透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在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们数学成绩的好坏。然而,由于受到社会上错误思维定式的作用,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只是单纯的对学生传授知识,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器,课堂教学相当单调无趣,并不重视有感情的教学方式,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对数学学习一旦失去了兴趣,是很难将这门学科学好的。如果这种生硬的数学教学模式不得到改变和完善,长此以往,整个数学教学就会失去其意义,并且会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产生很大的消极影响,最终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进行。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启蒙的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知能力还比较薄弱,因此,他们对自己所不了解的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有效的渗透情感教育,能够激起小学生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喜欢上数学,并且自主学习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时刻为学生着想,并且充分的融入情感教学,保持乐观的态度和饱满的精神,让学生能够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能够充满信心、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学习数学。

二、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如何渗透情感教育

(一)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

所谓教学,就是教与学共同完成的一种循环,这种循环尤其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能够进行“角色转换”的能力,也就是说,教师不仅要明确自身作为一名教师的角色,同时还要适当的将自己作为学生中的一员,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鼓励学生进行想象和创造,与学生融为一体,成为他们的朋友。这会有效的提高教师的亲和力,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与学生打成一片,建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数学课程本身就是一门比较单调乏味的科目,这些逻辑性极强的数学知识,在没有经过教师的“情感升级和改造”之前,会令学生感到相当的冷漠,无法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充分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用一份童真、童趣来进行数学教学,从内心到外表都与学生融为一体,将自己融入到学生中去,从而引导学生学习。

(三)经常鼓励、激发学生学习

由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相当不成熟,他们争强好胜的心理很强烈,在数学学习中也是如此,学生之间会互相进行“攀比”,而如何使这种“攀比”始终保持一种良性的竞争,就是教师所要完成的任务。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上进心,尤其是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的学生,一旦发觉自己的学习成绩不如其他的孩子,就会丧失信心,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类学生,教师更加要进行正确的鼓励和激励,重新树立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并且使他们参与到学生之间的竞争中去。

(四)采用正确的情感教学方法

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所接受的学习环境都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不能对所有的学生都采用同样的情感教育方法,而是要充分的考虑每个学生自身的特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正确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而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理念,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学好数学知识。

三、总结

综上所述,基于小学数学在教学中的重要位置,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寻求正确的情感教育方法,使学生正确认识数学这门学科,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断激励自身学习数学的上进心,真正学好小学数学,为日后更深入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为最终完成我国素质教育的整体目标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7

在现今社会进步速度飞快的时期,教育的改革是需要紧跟时代步伐的。数学教育更是这样,会有很多人探讨这些科目的教育和学习,在结束了对它们的教学过程之后,能留给人们什么。如果非要探讨这些科目学习带给人们什么的话,数学留给人们的是贯穿生活于无形的物质。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就随之突显,而数学史则是数学教育的根源,任何事情有根源才有后期的发展,因此,数学史的学习了解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在数学教育中需要融入数学史的教学。

1数学教育中数学史融入的意义

数学史是研究数学科学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数学的历史。它不仅追溯数学内容、思想和方法的演变、发展过程,而且还探索影响这种过程的各种因素,以及历史上数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文明所带来的影响。数学史既属史学领域,又属数学科学领域,因此数学史研究既要遵循史学规律,又要遵循数理科学的规律。

那么在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对现今的教学又有着怎样的意义呢。一是,在数学教育中融入数学史,介绍数学这门学科的起源与发展,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会逐渐了解数学家门在为数学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付出艰辛,并会产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二是在介绍数学发展史中出现的理论定理等,也让学生更加了解这些传承多年的数学知识的发生与由来,在学习时也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其次,任何学科都有自身的魅力所在,数学也不例外,数学教育中数学史体现了从古至今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理性美。还有大家所熟知的对称美等,对于数学史的学习会让学生在美学方面的修养又多了几分认识,数学所体现出来的美是贯穿于生活各个方面的。最后,我们都知道数学的学习中,在诸多的理论定义当中,也有一些在后来被人们否定了的,这些理论和定义的介绍说明,能培养学生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保持一种认真、批判以及改进的态度。这些都是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意义,它不仅仅是在数学教学方面起作用,在生活当中更是给予了人们无限的智慧。

2数学教育中数学史的融入策略

2.1直接说明

在探讨了数学史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积极意义之后,对于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策略也需要说明了。将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中的方法,第一个是简单基础的直接说明。也就是说在数学教育中,当设计一个新的理论或者定义时,对它的产生以及后来的发展,以及一些著名学者言论等进行直接的介绍。

比如在学习实数的时候,先是要说明实数的定义和分类,实数的分类也就是正数、零和负数,定义也就是有理数和无理数。接下来就介绍相关的来源以及学者,首先是埃及人早在大约公元前1000年就开始运用分数了,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以毕达哥拉斯为首的希腊数学家们逐渐意识到了无理数存在的必要性,印度人于公元600年左右发明了负数,中国也曾发明负数,但稍晚于印度。直到17世纪,实数才在欧洲被广泛接受。18世纪,微积分学在实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直到1871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第一次提出了实数的严格定义。像这样直截了当的介绍说明,让学生明白了实数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它是怎么来的,经过漫长的时间转化为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实数,实际上是数学家们不断努力的结果。

2.2介绍历史名人以及名题

第二个让数学史融入数学教育的方法,是在数学课堂上介绍数学领域的名人或者典型的名题。在数学领域,很多国家都不乏有名的数学家,如中国的祖冲之、华罗庚等,古希腊的阿基里德等,德国的高斯等,法国的笛卡儿等等。因此,我们可以介绍这些名人,如在教学解析?缀位蛘呶⒒?分的时候,可以介绍华罗庚的故事,在他小时候,家境贫寒,初中未毕业便辍学在家,辍学之后,他对数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而且也懂得用功读书,他从一本《大代数》,一本《解析几何》及一本从老师那儿摘抄来的50页《微积分》开始,勤奋自学,终于踏上了通往数学大师的道路。

其次,还可以介绍典型的题目,比如中国大家耳熟能详的鸡兔同笼的数学问题,还有欧洲的七桥问题等。如介绍七桥问题,这个也称为“哥尼斯堡七桥问题”,18世纪初普鲁士的哥尼斯堡,有一条河穿过,河上有两个小岛,有七座桥把两个岛与河岸联系起来。有个人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步行者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地一次走完七座桥,最后回到出发点。后来数学家欧拉用数学模型把它转化成一个几何问题也即是一笔画问题。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8

高中是走向大学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教学和学习的任务都很重,高中数学的课业负担重、逻辑性强,对学生的理解力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教师要检查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

一、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标中已经指出,数学教学应使生活实际和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的生活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点出发,创建有趣、生动的情境,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找到数学问题,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具体化。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例如:在引入对数的概念时可用“一张纸对折20次能否比珠穆朗玛峰高?”;引入排列的概念时可用“五个人排成一排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早就被不懂数学的木工师傅在弹墨线时得到应用;房屋屋顶支架、自行车三角架、三角板等都是应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

二、提高课堂听课效率

学习期间,在课堂的时间就占了一大部分。因此听课的效率如何,决定着学习的基本状况,提高听课效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习能提高听课的针对性。预习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让学生对预习中遇到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进行补缺,以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习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比较、分析,既可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2.听课过程中的科学。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习,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

3.特别注意课堂的开头和结尾。讲课的开头,一般是概括前节课的要点,指出本节课要讲的内容,是把旧知识和新知识联系起来的环节,结尾常常是对一节课所讲知识的归纳总结,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节知识方法的纲要。

三、借用建模提高感悟

教学中通过建模,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需求中产生的,这就需要数学建模,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老的数学模型里有欧几里得几何、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还有物理学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伟方程组等全是数学建模的典范。当今时代,在计算机的帮助下,生态、地质、航空等方面数学建模都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因此,从客观上讲,要培养现代化的高科技人才、数学建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时代赋予数学建模更加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运用数学建模,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数学建模表现出很大兴趣,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从而体现出数学的魅力,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

四、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数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确要“活”,要看书并要做题还要总结积累,教学中进行一题多解思考,优化运算策略;逻辑思维能力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逻辑性和广泛的适用性,对能力要求较高,使用归类、归纳策略,区别好几个概念:三段式推理、四种命题和充要条件的关系;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知识的扩充既要能钻进去,又要能跳出来,结合立体几何,体会图形、符号和文字之间的互化;要重视应用题的转化训练,归类数学模型,体会数学语言。

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合理的学习计划是推动学生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计划先由老师指导督促,再一定要由学生切实完成,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要严格要求学生,磨炼学习意志。课前预习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预习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上课更能专心听重点难点,把老师补充的内容重点摘录。通过反复阅读教材,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本上,使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学生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磨练意志,坚韧毅力,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要求学生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决不放过一个错题。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资料,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们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满足和发展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培养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六、让学生作业注重实践

接近生活学生作业是获取知识“助推器”,是学习过程中的生长点。因此,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应注重实践,做到有目的、有计划地让学生参与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设计相关作业,做到动手、动脑、独立探究数学问题,使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到拓展和延伸,同时也能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价值,真正理解数学就在身边。

参考文献:

[1]李娟.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点滴体会[J].中国教育研究论丛,2005,(00)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9

艺术教育的目的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使人们通过训练掌握一定的技能。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与艺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通过艺术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康的审美心理,因此艺术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当然,艺术教育必须从学校抓起,教育部也非常重视,教体艺[2014]1号《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建立以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切实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因地制宜地创新艺术教育教学方式,探索简便有效、富有特色、符合实际的艺术教育方法呢?作为工作在一线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可以想象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既有利于数学教学效果的增强,又利于艺术教育的发展。那么究竟应该怎样将艺术教育渗透在数学教学中,下面我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在数学教学中渗透语言的艺术美

斯托利亚曾说:“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虽然和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特殊性,但其语言和其他学科语言一样,也是一门艺术,因此,数学教学语言的艺术技巧显得非常重要。为此,数学教师要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用精准、简明、形象、生动的数学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并积极鼓励学生不断探索,可以有效地优化数学教学效果。如: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一幂函数性质时,我很神秘地说:同学们,你们知道1.01的365次方和0.99的365次方分别约等于多少?当同学们不知所措时,我给出答案: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78343433289,0.99的365次方约等于0.02551796445229,并解释这道题蕴含的哲理是:1.01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进步一点,即使只有0.01,一年365天后,你将进步很大,远远超过1;0.99的365次方也就是说你每天退步一点点,即使只有0.01,一年365天后,你将远远小于1,几乎接近于0,远远被人抛在后面。通过这样的语言,学生很快认识了幂函数的值如何随底数变化而变化。同时鼓励同学们珍惜时间,不断努力,坚持下去,一定会有进步。富有艺术之美的语言在数学教学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体会艺术的语言给我们带来的数学之美,让学生在语言中逐渐理解、提升。

二、在数学教学中感受、欣赏艺术美

通过讲解共轭复数、对称多项式、对称矩阵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代数对称之美;通过讲解轴对称、中心对称、互补、互逆、相似等,让学生感受数学几何对称之美等。在学习选修内容《数系的扩充与复数》时,讲到历史上曾一度被看做是“幻想中的数”的虚数,由于它带有某种奇异色彩,更能使学生产生幻想和揭示其奥妙的欲望,这也正是数学的神秘之美。学生在教师充满艺术美的教学中感美、欣赏美,学生的学习劲头倍增,必定会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数学教学中建立艺术化教学环境

在学习高中数学必修五数列知识时,我请一位同学用电子琴现场表演节目,同学们一下子就被这个新颖、独特的课前引入吸引,在观看表演后不禁问,老师葫芦里卖什么药。接着我简要介绍电子琴的键盘,让学生了解到琴的键中其中5个黑键恰好就是著名的斐波那契数列中的前几个数。在同学们追问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时,我说:同学想知道什么是斐波那契数列,那么就要先学习好是数列,这样一步一步带领学生探索知识。教育家罗伯特・特拉弗斯说:“教学之所以被称为具有独特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于其他任何表演艺术,就是由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毫无疑问,掌握一定课堂教学艺术的教师,就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把艺术教育巧妙地渗透到数学教学中,使数学教学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姚春城.浅谈艺术教育的管理艺术.四川,2012.

[2]翁仿莉.引领学生探寻数学美.河南,2011.

中学数学教育研究例10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1-0136-01

十多年来,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改革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而又十分艰苦的探索过程。人们的注意中心先是放在“加强双基”上,进而重视“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以及如何教学生“学会学习”,现在又在探索如何用“素质教育”的思想来进一步指导中学数学教学改革,这是具有深远意义的一种有益尝试。其中,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重新认识“非智力因素”,进一步充分发挥数学教学的情感教育功能,已成为数学教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

1.学生的学习并不是一个"纯认识"的过程

正如人文心理学家罗杰斯所指出:学习本身就包括认识和情感两个方面。作为学生(学习的主体)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其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加工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感知、加工、识记、保持和应用。它可以使人类积累的经验转化成个体的知识结构,属于主体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担负着信息选择的任务,即对信息进行鉴别、筛选,当认为是有趣的、有价值时,主体便主动而有效地吸收,否则反之。这就是为什么有的教师一味加大知识信息量而不能真正进入学生头脑的原因。因此非智力因素对操作系统起着始动、定向、维持和调节的作用,它属于主体的动力系统。我们的教学如果只注重操作系统的过程,即认知过程,而忽略动力系统的过程,即情感过程,或者虽然有时也讲兴趣、动机、情感、意志,但充其量只作为吸引学生注意,保证上课不走神的一般条件,作为附加于教学活动之上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东西,就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从现代教学观看,在教学过程中两种系统是协同作用、互相依存、相互促进、密切配合的,因此数学教学必须努力实现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培养的和谐统一,在充满活力的教学过程中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2.初中阶段不仅是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也是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关键期

数学教育的目标不只是传授知识和发展能力,也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在传授某一知识,培养某一能力时,应注意使学生的知情意行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协调发展。因而,情感教育应该成为数学学科教学整体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情感作为主要的非认知因素,制导着认知学习

实践也证明了良好的情感可推动人趋向学习目标,激发想象力,使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反之则会压抑人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问题解决教学"十分重视数学学习过程,除了研究学生智力方面的因素,如认知、理解、应用等规律外,还重视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信念、态度和情绪等情感因素,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主张以学生的兴趣、内在动机来引导学生学习。实践让我们认识到,情感注入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正如和学生谈话中所述:现在这种忧虑没了、我很喜欢这样的老师;越来越希望有更多的做庄机会;你甚至可以给老师提意见;选择恰当方式,灵活把握契机,教师的情感注入才更加有效。从学生的谈话中我们可以找到反映教师情感注入的影子:老师要用鼓励的语言激励学生。

4.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弗赖登塔尔说:“数学是系统化了的常识。”从本质上讲,数学是关于客观世界模式和秩序的科学,数、形、关系、可能性、数据处理等,是源于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数学把握,并反过来不断地接受客观事实的检验和矫正中发展起来的。而数学过程则是在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模型、理论和方法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充满探索性和创造性的建构过程。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源于生活和经验,通过对业已形成的数学知识进行加工、改造,向更高层次推进,并反作用于更为广泛的现实,对其作出解释和应用。因此,“学数学有用”,参与过程建构起来的“数学有点''生动''了”,历尽数学思维活动的发展过程,深谙“善于联想就学会了数学”。影响学生认知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情绪活动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我们只有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迁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导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正如陕西师大罗增儒教授说的一样: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育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因此,我们要使以后的数学教学更加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更加贴近新课程的标准,努力探索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不断提高情感教育的效益,通过情感教育更有效地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将21世纪的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们应该尽快成长起来,不要怕摔跤,不要怕挫折和困难,要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