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商业街区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6 17:16:35

商业街区设计

商业街区设计例1

中图分类号:TU972+.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正街作为湘潭市老街,在以前老湘潭的经济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连接广州进出口货物运输的重要中转站之一,也是连结上海、汉口和西南地区的商业枢纽,成为了湖南最重要的转口贸易城市,素有“金湘潭”之称。

1历史街区商业街发展的空间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不断聚集,城市版图的不断扩大,外来文化的不断侵入,城正街的发展也毫不例外的患了国内许多大城市更新改造的通病。城市改建采取简单的拆建,忽视城市设计的指导作用,这种粗放型的建造手段导致城市肌理的破坏,城市文化、特色的散失,城市空间环境的混乱,空间领域感不强,特色不明显,识别性差,街头公共休息活动设施缺少。

历史街区商业街的发展,应始终遵循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布局的特色,尺度宜人,建筑围合出街道空间,外部空间清晰。沿街商业建筑与街道空间恰如母子相依,水融,相得益彰。而现在历史商业街的建设与改造中,却反其道而行之,学习西方建筑,以空间围合建筑,致使旧城商业街区主导空间为垂直方向而不是水平方向。原本连贯整体的街道空间消失,加之这种主导空间缺乏文化的象征,空间的联系少,使人在精神上产生空虚感与孤独感。

城正街许多新建建筑在建造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良倾向:

1.1建筑无序建设

为了提高单位土地经济效益,许多建筑在体量上无限的扩大,一栋栋庞然大物夹杂在鳞次栉比的细小屋檐中,显得极度的不协调。许多建筑不顾城市的肌理、文脉、风貌、特色等,追求“欧陆式”或者“港式”风格,有的甚至直接照抄国外建筑来迎合海外人员的口味,使得建筑立面混乱,材质各异。造成视觉凌乱。

1.2街巷骨架遭破坏

建筑的扩张,使得街巷被建筑围墙隔断,一条条的街道变成死胡同,原有骨架被打断,街道特征散失。

1.3商业广告的凌乱

随着商业的发展,广告与招牌成了街道两侧最显眼的景观,大小广告贴墙悬挂,使得建筑失去了原有的面貌,街道色彩五彩缤纷,眼花缭乱,给人造成严重的视觉污染。

1.4基础设施缺乏

街道的店面密集,街道成了进出商店的过度空间,空间单调,行人在长时间购物后找不到休息的空间。

1.5空间尺度的散失

新建筑的耸立,打破了原有的城市机理与空间尺度,原本亲和的街巷被高楼大厦所依,整天被笼罩在阴影之中,变得阴森与冷漠。

这也是中国许多历史街区商业街发展的普遍现象,对街区的建设与规划我们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空间的人文环境和心理感受,创造人性空间。

2人性化空间的探索

人性化空间是空间的设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各类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采用空间宜人化的原则。人性化外部空间是与自然的无计划性的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它能满足人的意图,符合人的尺度,具有计划性和收敛性。“人性化空间把空间当作图来处理,确定空间边界并向内侧整顿秩序,表现为空间的收敛性”。[1] 空间的人性与否以及场所的内在活力是与人对场所空间的介入和参与紧密相关的。人性化空间是充满生活感和活力的,空间对行为的发生起积极作用。日常的社会生活是促成人们交往,使城市空间充满生机活力的积极媒介,因此,人性空间的探索对整个社会都有积极的作用。

3人性化空间的设计

3.1 保持外部空间结构、形态和尺度的原真性。

我国传统商业街道空间最主要的空间特性是空间的宜人性,符合市民逛街,购物和娱乐的心理行为,完成一些多功能积聚后所产生的自发性活动。传统城市中心文化商业空间不仅是商业购物活动的场所,同时又是综合性的游憩空间。城正街街区保护规划设计充分考虑购物者行为活动和心理的需求,街道空间与休憩空间相结合,让购物者在长时间的选购之后能找到一处能静下悉心休息的空间。规划设计还根据一般人对空间环境的要求,创造一定的空间的领域。作为城市中最富活力、公共活动最为集中的公共空间,以街道为主的布局形式,集中体现了线形的内向性和外部空间特征,形成动态连续和活跃的步行空间。这也是目前商业街的主导空间形态。城正街通过在两端的出入口处加以牌楼对空间进行限定,使街道内部领域感加强,也反映我国传统城市的独特文化。因此,维持城市传统外部空间结构,形态和尺度也可以创造空间尺度的人性化。

3.2街道与建筑的有机结合

对于街道空间的人性化设计,首先我们应考虑建筑和绿化向街道的敞开性。处理好街道与入口的关系,倡导多层次地与城市空间积极对话,建筑渗透到街道生活, 强调人的活动产生的活力。沿街商业需要同地面保持频繁而直接的接触,同公共用地连接起来,与街道生活融为一体,保持街道的活力。从服务市场营销管理的角度分析,促进商业服务的服务过程涉及三个基本要素构成:服务的可接近性,买卖双方的相互作用和顾客的参与。[2]创造人性化外部空间,使之与城市街道生活更多地发生关系,恰恰是从扩大服务供给,增加营业的便利性和保持经营景气的目的出现的。

在城正街街区保护与更新规划设计中通过对建筑和环境改善使建筑尽量向街道开敞,促进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具体措施:

3.2.1加强空间的融合性

利用文化商业建筑形成街道的边缘、正面,至少使商店的一部分成为人行道的一部分,以便行人沿街步行时走到商店里面,以达到向街道开敞的目的。

3.2.2增加入口

建筑物各功能应尽可能有自己的入口,通向街道的出入口增加可以使街道重新恢复活力,但应注意入口的大小,较大的立面缺口会打断街道立面的连续性,破坏商业空间气氛。

3.2.3小而开敞

在商业街上开设尽可能多而小的店面,以临街开敞的店面,特色商铺经营和展示各种活动和商品,创造吸引人的生活。

3.2.4步行的舒适性

为保证城正街步行空间的舒适性对街区路面进行改造,提高街区的绿化景观,增加相关服务设施,同时注重文化氛围的创造,使街道成为集购物与休闲功能一体的空间。

3.3人性化街道空间要注重空间的相互渗透。

通过环境整治可以向街道两侧临近空间渗透,形成开放空间和渗透空间,使保持街道视觉连续性与丰富空间的变化相结合,创造出富有人情味的、生动的、吸引人的场所与人性化空间。街道的渗透空间是从连续的街道空间中生长出来的空间,与街道空间相通,又与街道空间有一定的界定,完全不破坏街道的连续性。渗透的模式有:

(1)与街道相连形成灰空间,一般以建筑底层架空的灰空间或有顶的街道为主,甚至向室内渗透,将建筑的底层空间贡献给街道,成为城市空间的一部分。

商业街区设计例2

Abstract:This article explores how to use stereoscopic transportation,open public space, stereoscopic green and so on in the commercial area as a research object.It is order to re-integration the fragmented of urban commercial space, and to creat a humanized of urban commercial area which is attractived and vibrant.

Keywords: stereoscopic transportation;open public space;stereoscopic green;humanized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984.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2-0093-02

1概述

1.1城市环境发展的现状

随着城市化浪潮的涌进,城市的数量与规模日益增长,城市人口的膨胀带来了一系列的城市问题。交通情况日益糟糕,交通压力也日益增大,环境条件逐渐恶化。人类的生存活动日益增多,每种活动方式的存在都向城市索取空间资源如建筑需要空间、绿地需要空间、公共活动场所学要空间、道路需要空间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随着城市的发展日益突出,因此城市发展必须突破传统的二维向度而向三维的立体化格局转化。

近几十年来,城市商业街区空间结构越来越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高层建筑、空中花园、人行空中步道、地铁、屋面广场、台阶商城、建筑中庭和室内步行街等要素,在人们的生活体验中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城市的空间朝着立体化和复合化的方向发展。

1.2城市商业街区立体化的研究意义

城市商业街区的立体化设计是运用多向度的穿插和层叠的手法来整合城市环境,促进土地使用的集约化,实现分合得体、整体有序。商业街区的立体化设计可以把原先被割裂的城市活动空间,如广场、绿地、公园等空间与大型商业建筑空间联系起来,如地下以地铁车站为枢纽,地面以步行街区为纽带,空中以空中步道为基础,在功能兼容的情况下,形成办公、居住、商业、娱乐及文化为一体的城市综合商业街区空间体系。

2商业街区的立体化交通系统

2.1商业街区与城市交通链接关系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环境重要的因素之一,应尽可能满足流动与效率,秩序与安全的要求。由于商业街区往往处于城市中心,人流密集和建筑集聚化加剧了交通组织的复杂性。因此,商业街区交通与城市交通呈现出多维度、多样化的发展,而立体化的交通网络则是必然倾向。

现代的城市交通本身已经形成一个立体网络,为了要把城市交通和人流从城市中引入街区,必须从地面、空中和地下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如(图1)日本九州转运站的交通体系与商业街区的关系。它们将来自城市交通中的空中人流通过空中步行天桥引入街区;地下人流主要通过地下通道和地下步行街引入街区。而这些交通系统都能有效地避免汽车交通的干扰,既方便又舒适安全,给商业街区带来可观的客流。而在同一层面上的交通,我们根据交通工具的不同特性进行组织分流。由于城市地面交通的车行系统主要是由公共汽车、小汽车、自行车等构成,设计中可以利用绿化或小品等设施合理地组织车行流线和步行流线,并通过竖向交通体系如自动扶梯、电梯等将空中、地面和地下交通联系,形成完整的立体交通网络。

2.2商业街区中的交通体系

商业街区中的交通体系主要是以步行为主,车行为辅。我们将各种交通流线在不同层面上进行分离,彻底达到人车分离。车行与人行置于不同标高,通过街区中竖向交通的连接,形成三维的立体步行空间系统。

商业街区的步行系统包括地面人行道、商业街、过街天桥(联系道路两侧)、空中步道(建筑间的联系)、地下步道(地下通道、地下商业街、地铁站点等)、中心广场 (包括下沉式广场或高架层面广场)及建筑内部空间。立体化设计是加强这些步行系统的连接,形成整体的商业街区。(1)商业街区中建筑之间的连接:通过空中步道和地下通道把建筑组群串联在一起,形成有机的整体。如(图2)香港中环,空中步道不仅恢复了割裂的城市环境,而且还增加了城市活动的连续性和交往的大众性。并且在激发城市活力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商业经济效益。(2)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环境的连接:内部空间是外部空间的延续,立体化的连接使建筑内部也成为步行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如(图3)香港太古大厦的室内中庭与外部空间通过上下穿插、左右渗透,有机串联在一起,使中庭成为公共开放空间,模糊室内外空间的概念,便于商业氛围的营造。

3公共开放空间及绿化系统的立体化设计

3.1公共开放空间

城市商业街区的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已经超越了地面环境的层次,拓展到地下和空中。因此,公共开放空间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水平方向的伸展,而是更多的发生在水平和竖向的立体层面上。

在商业街区大型开放性空间的设计中,我们采用不同标高处理,产生不同的空间体验。如接近地面的开放空间是地面水平空间的延续,让人体验到居高临下,形成上下交流,超越了面对面交流的界面,具有独特的吸引力;下沉式广场则可以形成温暖、 围合的氛围,具有强烈的亲和性、静态性,便于人们购物之余的休闲活动,而且还可以形成表演的舞台,使身处不同标高层面的人都能欣赏。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建筑结构的坡形剖面或台阶形大坡地,设计台阶式开放性广场,广场面向阳光或优美风景,也能成为人们乐于聚集交流的场所。

如Coco购物中心(图4),公共开放空间的形态变化通过多层次交通系统,将不同层面的活动场所串联成为一个整体,打破了以往公共开放空间二维平面空间的概念。上升、下沉的相互穿插组合,构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立体开放空间,更具层次性和戏剧性特点。这种立体的公共开放空间还可以提供动静相宜、步移景异的景观效果,丰富了城市的风景。

3.2 立体绿化系统

针对商业街区的建设密度高、地面绿化空间少的问题,基于“立体化设计”的理念,力求营造一个垂直庭园城市商业街区。我们在设计中通过利用现有的地面公园、街边绿带与街区中空中的绿化平台、庭院、屋顶绿化、地下庭院绿化、建筑室内绿化等有机融合,形成多层次、多角度的绿化景观。这不仅大大提高了绿化面积,而且为人们提供充满新鲜体验的休闲、购物、娱乐的城市商业街区绿色景观环境。

4人性化设计

物质与精神构筑了人类的整个生活领域,人们在追求物质和精神利益的同时,不断地在改造着整个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从简单、单一朝着复杂、多样化的发展。由此产生了符合人们心理需求,满足现代城市要求的立体化商业街区。(1)立体化的商业街区便于营造商业氛围,活跃人们的城市生活:立体化设计使得商业空间从地面延伸到空中及地下,增加了商业街区中的商业面积,给予人们对商业文化更多的需求。(2)人车分离体系:街区立体化交通网络彻底地将人与车分离,把人们从机械交通的紧张状态中解脱出来,并在商业环境中设置休息长椅、立体绿化、景观小品等设施,营造悠闲、舒适、轻松的步行商业空间环境。(3)空中庭院:在中国传统的园林中,高处多置“台”,即《园冶》所谓:“高方欲就亭台”。 我们对“台”进行叠合地绿化设计,形成了立体式的庭院,并将庭院上升到空中,成为空中庭院。在商业街区的组团节点中设置空中庭院,能使人们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都能感受自然,亲近自然。

5结术语

现代主义的功能分区让城市生活的各要素相互分离,彼此割裂。城市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与利用,城市集约化效应相对来说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传统城市中的公共空间、聚会场所逐渐为机动交通做出巨大牺牲。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商业街区的立体化设计的研究,利用立体交通网络,整合公共开放空间,立体景观绿化系统等设计手法,营造生动宜人的商业街区,从而提升城市活力。

(注:以上图片均来源于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刘念雄.环境魅力与社会活力的回归 [J].世界建筑,1998,102 :20 - 24.

商业街区设计例3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品位及生态环保意识的逐步提高,居住区的环境景观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今,居住区内建设商业街的热潮正在兴起,商业街是看似平常,实际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不论是景观、环境、功能、建筑外立面、空间尺度、功能分区、景观小品或是视觉识别系统的建设都应该统筹规划,完整的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更具文化与居住区风格特色的景观小品,都成为商业街建设不可或缺的部分。

一.规模适度的规划设计

规模适度原则是指居住区商业街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营业面积都要适度,不能超越界限无限发展。

1、从一般观察角度看,商业街的“有效长度”大多为300米到600米。在一些城市中,城市商业街的道路总长数公里甚至数十公里,但商业的繁华也和一首乐曲一样,不可能全曲从头到尾高潮盈漫,而是有最热点、次热点。一般商业街有短暂的非商业区段夹杂其间,其商业兴奋点段落一般在300米至600米。

2、商业街的建筑不宜过高,一般在2层楼高,个别大商场可到4层。一是逛商店谁也不喜欢爬楼,就是有电梯,人们也不喜欢上上下下地来回折腾;二是过高的建筑会产生压抑感,影响人们逛商店的心境;三是通道狭窄,两边建筑物过高,会产生高楼效应,令顾客无法在街头驻足。

3、商业街的宽度应在20米至30米,不宜过宽。因为人们逛商业街行走规律是走“之”字形折线,即先在一侧走上一段距离,再穿行到另一侧,走一段后又折向另一边。如果街道过宽,会使人们在街两边往来体力耗费过大,抑制观赏、购物的欲望。

4、商业街的营业面积也不应过大。从一般消费者的反映看,一条商业街有20万米的商业营业面积可能是人们体力、心理所能接受的最高值了。一定要考虑人们的体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能使逛商业街变成走马拉松。

总而言之,居住区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商业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基于商业街的店铺特色,决定了其设计的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根据调查,一般商业街的尺度,都控制在8-12m左右,而这又是针对两侧都是店铺的商业街,又考虑到车行对人流的影响,利用竖向高差的变化将其划分成两个不同的空间。在根据建筑的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种植坛形成景观序列,根据建筑的收放控制台阶的收放。

二.道路与交通系统规划设计

居住区商业街确定适当距离的关键不仅是实际的自然距离,更重要的是感觉距离,通过景观节点的设置,景观设施来丰富人们的视觉感受,单调平直呆板的街道虽然很短,人的心理感受距离却很长。弯曲的街道使步行变得更加有趣,且再见少风力干扰方面是由益处的。变换的街道空间,小型广场的穿插使步行网络的心理距离变短了。人在步行时都爱抄近道,人们走捷径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开场空间中的步行线路,横穿空间中心是不舒服的,眼空间的边缘既可以体验到大空间的尺度,又能欣赏到街道或空间边界的细枝末节,令人赏心悦目。台阶是打断步行节奏的破坏元素,我们采用平缓的坡道替代。

人车分流是必要的。同时,要各主要人流入口安排了必要的机动车和自行车停车场位。车行路与步行街交路口实行步行优先原则,尽量保证步行街的连续性,货流与人流分流,互不交叉。 具体的措施如下: (1)车行流线布置在商业街及建筑背面避开主要人流,在部分地段采用尽端式道路,便于卸货与工作性人流出入的需要。机动车流尽量控制在商业街入口附近,减少对步行的干扰。 (2)自行车停车在入口处设集中停放处,沿街结合花坛分组设置部分小型停放处。 (3)为使步行系统连续化,通过地下商场,二层过街道连廊加强不同层面的行为连续。(4)货运:大量集中货运可通过地下层解决,少量常规货运可通过与步行街垂直的支路解决。

三.空间组织与环境规划设计 居住区商业街的布局以线性的步行系统为主,同时与大型公共空间,庭院,以及广场绿化相结合,形成人性化的现代购物空间。

商业街空间的组织又可以景观意境为线索,按其所处位置的不同及功能的不同、大小设置几大景观区,它们既相互联系又具统一性,通过轴线的控制来实现,分别满足人们的购物娱乐,休闲的功能,动静分区的过渡功能,人们交流休息思考冥想的静态活动功能。

街区的空间景观轴线与整个居住区景观相结合,统一风格特色,将居住区绿带引入街区,构成有机的形态。根据美国经验,好的商业街不仅能吸引顾客,也能引来商家,根据经验,他们愿出高于平均价格20-25%的租金来租用这些零售空间。步行街属于在一根轴线上水平展开的空间,拟在步行轴线上选择若干节点,将空间局部放大形成小型广场,打破线性空间的单调,有节奏地营造出空间的高潮点。通过不同形式和气氛的广场,营造丰富变化的外部空间。沿街店铺形成尺度宜人、符合购物心理的商业空间。

四.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停留区域与心理学边界效应理论指出:森林,海滩,树丛,林中空地,建筑广场的边缘,建筑的凹处,柱下等使人们喜爱停留的区域。我们在商业街设置休息的座椅,给人们提供驻足,停留,停下来与人交谈,停留一段时间的动作诱因。爱德华・霍尔在《隐匿的尺度》中指出处于边缘或背靠建筑物的立面有助于个人,团体与他人保持距离,是人们安全心理的需求所致。我们要紧两创造多层的边缘。人的活动是从内部和朝向公共空间的的中心的边界发展起来的,通过孩子们总是现在门前聚集一会,然后在开始游戏并占有整个空间。

据测算,一般消费者连续逛街购物的疲劳时间最多为2小时(可逛1万平方米左右的营业面积的商场),中老年顾客还要低于这个水平,而只有休闲、娱乐、餐饮等才可以增加消费者的滞留时间。因此,应注重商业街休闲功能的完善与改进。要注重广场和座椅的设计,增加休闲娱乐、购物餐饮等场所,处处为逛街的顾客提供休息、娱乐方便,必然会延长顾客的逗留时间,增加商业街的活力。

商业街服务对象是人,居住区商业街是为整个居住区业主服务。所以居住区商业街的景观规划设计要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的行为、心理、视觉出发,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空间多方位、多层次的需要;注意环境空间的组织和环境设施的安排;以人的视觉、触觉以及由此引起的心理感受为参照,在功能、样式、质感、色彩等方面,强调精品意识,创造优质的商业购物环境,突出景观性、功能性和安全性。如在街道两旁和建筑主体种植树木花草或摆放盆栽,创造轻松、惬意的视觉效果。

商业街区设计例4

中图分类号:TU98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3-0097-02

1 引言

1912项目街区是南京的一个重要的品牌,其含义是纪念民国政府的成立元年。“昔日总统府邸,今朝城市客厅”是1912的目标定位,其消费人群主要锁定城市白领、小资、成功人士、外籍人士、商务客人、游客等。将1912引进滁州的最大目的就是提升滁州市的消费层次和品味。因此,在商业街区的业态规划上,在商家的入驻问题上,管理层都进行了严格的筛选。从而在根本上保证了整个商业街区的质量。

同样,景观小品作为“城市的家具”也对一个项目的品味和氛围的营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1991年张寒松在《城市的视觉污染》中提到艺术价值很低的建筑小品,园林雕塑会令人感到庸俗,认为这对人们的行为、思想、感觉和生理都会产生强烈的刺激、控制和调节的作用。所以,景观小品往往能在一个景观项目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因此,笔者将立足于实际,从项目本身出发,对滁州市1912中的景观小品做出具体的介绍和分析,并从景观设计学角度提出看法以及今后仍需完善的细节内容。

2 景观小品的基本概念

景观小品一词,最常出现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等相关的专业或者学科,包括有小型的建筑物,室内外雕塑,花池,树池,景墙,坐凳,灯具,标识牌等一系列的小型构筑物或装置。也是放置在某一特定空间中的各种元素和设施,既能为人群提供一定的便捷服务,也具有美化空间环境,丰富文化空间内涵,满足使用者各种空间需求的作用。因此,景观小品在功能性和放置场所的限定性上和公共艺术品有着明显的区别。

景观小品是经过人为设计和制作的一种产物,对体现空间的美观性和功能性十分重要,所以要求在设计布置和使用时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经过全方位的考量。每一处小品的设计和在空间环境中的作用必须有充分的理由,并与空间中的整体环境相协调,发挥功能,体现价值。

对于景观小品的分类,目前在学术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参考的分类方法,比如按功能特性可以分为观赏性、实用性和参与性的景观小品;也可以分为现代景观小品、功能性景观小品以及地域性的特色景观小品。根据所处的空间性质分为可进入性景观小品和不可进入性的景观小品;按艺术形式也有着具像景观小品和抽象景观小品之分;如果将其按照题材来划分,那么种类将更加的丰富,包括寓言格言小品、文艺性小品、计时小品、动物小品和儿童小品等等,种类愈加的繁多。而笔者根据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空间范围,将1912中的景观小品划分为观赏性景观小品,实用性景观小品和特色景观小品三类。

3 1912中的景观小品

3.1 观赏性的景观小品

1912作为一个品牌性质的特色商业街区,其观赏性的景观小品在其中必然要占据很大的比重。在这其中就包括一些景观雕塑,抽象形式的建筑造型,人物雕像以及一些植物花卉。这一类景观小品虽没有功能性的作用,但是在营造整体空间氛围,提升场地灵活性上却能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在整个街区的一层和地下负一层的电梯处的富有现代艺术感的建筑小品就十分巧妙的利用了一层和负一层之间的高差,将灯光、植物以及水景融为一体(图1)。避免了空间层级变化时所带来的生硬与单调,将整个街区的空间层次感处理的更加丰富。由于整个街区都是仿民国式的建筑风格,主要材质为红砖和青灰瓦,使其给人带来一种醇厚,沉稳而又不失精致的感觉,而在建筑之间或者是建筑的转折处巧妙的设置一些小品,比如:绿化植物、创意雕塑等,就可以使整体建筑群落充满着生气与活力,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都会给游客带来意想不到的视觉体验。

3.2 实用性景观小品

实用性景观小品是指带有一定使用功能的公共艺术品或者建筑小品,包括在公共空间中的座椅、板凳、路灯、指示牌、垃圾箱等公共设施。既有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性又能为游人提供基本的便利,是公共空间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912中有实用性的景观小品也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例如:在路线导图的设计上就采用了手绘轴测的形式加以表现,不仅使游人能明确的清楚自己所在的位置更增加了趣味性。值得一提的是在街区内不仅有普通的供人休憩的木制长椅,还有以历史脉络和家具演变融为一体的铜质座椅,座椅的造型体现唐、宋、明、清不同朝代的风格,将中国古典家具的演变清晰的表现出来,在不同朝代的座椅之间还放置了所对应时代滁州市的平面图,让这个城市的历史脉络清晰的展现在了游客的面前,将文化宣传和日常实用性巧妙的结合起来,为滁州的1912街区增添了新的亮点。

3.3 特色景观小品

2012国际风景园林设计师联合会(IFLA)亚太区会议暨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提出城市景观小品与城市意向的关系。说明景观设计需要立足与城市的特色和其自身的发展历程。1912商业街区虽然有成熟的体系和具有竞争力的业态资源,但对于滁州这个城市来说它还是属于舶来品。因此,想要立足于滁州并获得好的发展就需要在情感上得到本地市民的认同。而在这一点上,1912无疑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它对当地的人文情怀做了相对深入的发掘。如1912这块场地的旧址是滁州市第三中学,是滁州市中历史较为久远的中学之一,很多本地人甚至是他们的子女都曾经在这里读书。当街区建成后,便独辟一块场地专门用于纪念滁州市第三中学并以此为主题设计景观小品,建成后引得群众参观拍照,合影留念,深的市民的好评。又如,滁州有个名叫张志忠的老爷爷,每天在街上叫卖“香蕉糖,薄荷糖”数十年如一日,不论是我们父母还是我们小时都能见其身影,并时常花五角或者一元买其糖果。如今虽再也听不见亲切的叫卖声,但甜蜜的味道却一直存于心中。1912街区专门为老人设置了雕塑和宣传框,放置于街区的入口处,滁州市民每当看见这个雕塑都会不由自主的回忆起曾经美好的时光,既在无形中也增加了对整个商业街区的好感,也能体现社会对微小个人的一种认可和关怀,使人心生温暖(图2)。不仅如此,街区在设计当中还充分重视滁州市自身的历史文化底蕴,将醉翁亭记这个元素融入街区的细节当中。比如地面铺贴上就会体现醉翁亭记中的一些原文;在景观小品上也能将其中的一些元素做具象化的处理,使之更形象的展现在游人的面前。这些景观小品的存在,虽没有实际的使用功能,但却能引发市民强烈的共鸣,增加了对这个外来商业品牌的认同感。

4 结语

1912落成时在滁州市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作为滁州市第一个完整的特色商业街区,其所产生的效应有目共睹。内部的景观设计也有很强烈的时代感,景观小品不论是样式还是创意都能达到一定的水准,开启了滁州市内景观小品设计的先河,为今后的城市建设提供了很大的借鉴和帮助。但是,从这个街区环境上说,景观小品在细节上也并非尽善尽美,对整体氛围的代入感也不是很到位。虽然景观小品在整体上应该作为配角存在于街区当中,但是在局部也可以进行强调,使其成为主角并作为某一更大区域的视觉中心从而对整个环境氛围产生影响,而不是全都分散在各个角落等待游客自己去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1912的人气也在逐渐地下降,甚至出现了门店大面积停业的现象,未来想要平稳地发展下去,不仅要在商业运作上多下功夫,也要对内部的一些景观小品和硬件设施上做出调整,使其不断展现新意,让这个街区不仅成为消费场所,也可以成为普通市民日常休闲、观光摄影的最佳选择之一。

参考文献:

[1]阮仪三,孙 萌.我国历史街区保护与规划的若干问题研究[J].城市规划,2001,25(10):25~32.

[2]黄汉民.福州“三坊七巷”保护改造的实施与思考[J].规划师,1996(1):95~97.

商业街区设计例5

1 前言

1.1项目背景

湖南省永州市是湘、粤、桂三省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基地。黄泥井商业街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城区河西商业区。该片区是永州市冷水滩城区实施旧城区改造工程的重要地段,这一地段建设是旧城改造和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传承冷水滩城区原有功能的具体体现。

现状的黄泥井市场是当地的农贸产品集散地,商业文化氛围浓郁,每天有上万人在这交易,在冷水滩区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片区地理位置的商业价值愈见增长,但场地明显偏小,基地现状建筑品质较低,沿街建筑大都与相邻道路保持平行或垂直,并将肌理往地块内部延伸。人流、车流混杂给零陵路带来一定的交通压力,同时,这一片区的城市形象也急需改造,规划设计新的商业市场势在必行。

1.2用地现状

基地西靠零陵路,东临任家院北路,北起解放路北,南至虎岩公园,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90―280米。近几年来,在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下,加快了旧城区的改造步伐,使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得到一定的疏散,特别是零陵路沿线,旧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泥井超级大市场的建设开发正是由于这种趋势。规划区内,还有永州市生资公司、种子公司、冷水滩区供销社等单位建筑为2-7层的民房和公寓,多半外观陈旧简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公共活动场所,商业、办公与居住混杂,对片区的建设和景观营造增加一定的难度。

1.3交通现状

本规划区位于永州市冷水滩老城区,主要交通量集中在南北向的零陵路,以及东西向的解放路、狮岩路上。规划梅山路交通量在近期内,尚未贯通。规划区有铁路通过,近期将被拆除,沿原铁路线改造为区内机动车道。

南北向的荣辉路、任家院路段为16米的城市支路,保留一定的交通性质,交通均为居住区内交通,具备步行化可能。同时由于本次旧屋区改造的统一建设开发,梅山路等支路的建设为统筹疏导超级大市场和居住小区交通提供了条件。黄泥井市场的建设势必会减轻了旧城区的人流、交通过于集中的压力。

2 规划理念

2.1统一设计的理念原则

强调商业街区完整性与统一性,以风格统一的环境设计规范整条街道,并要求对这条街实施统一的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精心设计小品、水景与绿化,整治广告与店面。

2.2“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购物环境。新经济时代的商贸业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购物,更应体现对人的关怀,注重营造一种休闲享受的氛围,让购物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3 规划构思

依托现状及其区位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改造要求,其用地性质定位为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区。规划打破原有的建筑布局,形成新的环境,布局划分以步行商业街为主,配置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商业步行街、高层商业办公大厦及生活居住的新型综合小区。完成城市商业与居住;城市交通与建筑格局;建筑密度与城市环境的改造及规划设计。使该片区成为冷水滩城区一个“以人为本”、以“商业文化”为内涵,具有功能空间多样性、景观空间特色性、环境空间可持续性的现代综合性城市商业街区。

4.规划布局

4.1功能分区

本片区的功能传承商业功能,注重各种互补功能,是综合商业街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经验。黄泥井商业街区由三部分组成:北面,中部为步行商业街,南面规划为花鸟市场。靠近零陵路建设高档写字楼,东侧为居住小区,其中西、中部为商业兼容住宅,就地安置拆迁的居民。此外,黄泥井商业街区涉及改造安置区、东面商品房小区等居住区,同时中心入口小广场还涉及市场和西侧高层区。

摘要:黄泥井商业街区是永州市冷水滩城区河西商业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该地段商业价值的提升,规划结合旧区改造打造一个全新的综合性商业街区。本文结合湖南省永州市黄泥井商业街区规划设计项目,阐述了在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综合性商业街区的设计。

关键词:商业街区;规划设计;市场

1 前言

1.1项目背景

湖南省永州市是湘、粤、桂三省重要的物流集散基地,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销售基地。黄泥井商业街位于永州市冷水滩城区河西商业区。该片区是永州市冷水滩城区实施旧城区改造工程的重要地段,这一地段建设是旧城改造和周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传承冷水滩城区原有功能的具体体现。

现状的黄泥井市场是当地的农贸产品集散地,商业文化氛围浓郁,每天有上万人在这交易,在冷水滩区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片区地理位置的商业价值愈见增长,但场地明显偏小,基地现状建筑品质较低,沿街建筑大都与相邻道路保持平行或垂直,并将肌理往地块内部延伸。人流、车流混杂给零陵路带来一定的交通压力,同时,这一片区的城市形象也急需改造,规划设计新的商业市场势在必行。

1.2用地现状

基地西靠零陵路,东临任家院北路,北起解放路北,南至虎岩公园,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90―280米。近几年来,在永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引导下,加快了旧城区的改造步伐,使中心城区过度集中的城市功能得到一定的疏散,特别是零陵路沿线,旧城改造取得了一定成效。黄泥井超级大市场的建设开发正是由于这种趋势。规划区内,还有永州市生资公司、种子公司、冷水滩区供销社等单位建筑为2-7层的民房和公寓,多半外观陈旧简陋,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无公共活动场所,商业、办公与居住混杂,对片区的建设和景观营造增加一定的难度。

1.3交通现状

本规划区位于永州市冷水滩老城区,主要交通量集中在南北向的零陵路,以及东西向的解放路、狮岩路上。规划梅山路交通量在近期内,尚未贯通。规划区有铁路通过,近期将被拆除,沿原铁路线改造为区内机动车道。

南北向的荣辉路、任家院路段为16米的城市支路,保留一定的交通性质,交通均为居住区内交通,具备步行化可能。同时由于本次旧屋区改造的统一建设开发,梅山路等支路的建设为统筹疏导超级大市场和居住小区交通提供了条件。黄泥井市场的建设势必会减轻了旧城区的人流、交通过于集中的压力。

2 规划理念

2.1统一设计的理念原则

强调商业街区完整性与统一性,以风格统一的环境设计规范整条街道,并要求对这条街实施统一的管理。努力提高文化品位,精心设计小品、水景与绿化,整治广告与店面。

2.2“以人为本”的理念

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购物环境。新经济时代的商贸业不应局限于单纯的购物,更应体现对人的关怀,注重营造一种休闲享受的氛围,让购物成为一种享受和乐趣。

3 规划构思

依托现状及其区位条件,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及改造要求,其用地性质定位为集商业购物、文化娱乐、居住、办公、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商业街区。规划打破原有的建筑布局,形成新的环境,布局划分以步行商业街为主,配置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商业步行街、高层商业办公大厦及生活居住的新型综合小区。完成城市商业与居住;城市交通与建筑格局;建筑密度与城市环境的改造及规划设计。使该片区成为冷水滩城区一个“以人为本”、以“商业文化”为内涵,具有功能空间多样性、景观空间特色性、环境空间可持续性的现代综合性城市商业街区。

4.规划布局

4.1功能分区

本片区的功能传承商业功能,注重各种互补功能,是综合商业街区开发建设的重要经验。黄泥井商业街区由三部分组成:北面,中部为步行商业街,南面规划为花鸟市场。靠近零陵路建设高档写字楼,东侧为居住小区,其中西、中部为商业兼容住宅,就地安置拆迁的居民。此外,黄泥井商业街区涉及改造安置区、东面商品房小区等居住区,同时中心入口小广场还涉及市场和西侧高层区。

4.2业态分布

1)农产品交易市场―――依托现状商业条件,新建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延续黄泥井市场的传统功能的同时,也提高对市场的综合管理。

2)步行商业街―――中心广场北侧的商铺为三层,中心广场南侧的中央商铺为三层,东西两侧为商住混合的商铺,一至二层为具有独特吸引力的时尚购物街,四至六层为居住功能,作为就地安置拆迁住户。二层商铺之间设计连廊方便顾客购物。

3)商务大厦―――根据规划要求,沿零陵路拟建高层综合性商业大厦,北面的二层建筑为综合性商业空间,南面为高层公寓式写字楼,可作为办公或酒店灵活置业。

3)花鸟市场―――结合南面的虎岩公园,新建休闲型的花鸟市场,创造轻松、舒适、独具特色的商业环境,给城市肌理注入新的活力。

4)住宅小区―――结合安置拆迁区的就地安排,在步行商业街东侧统一规划建设住宅小区,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4.3空间组织

北入口结合辅地和植物配景,形成标志性入口广场。中心入口结合旱地喷泉和驻留平台,与对景广场形成曲线化的景观空间。此外,布置了儿童戏水区和地面喷雾设施,营造欢快的氛围。南入口简化处理,以花鸟市场中间通道的标识牌和广告牌作为引导,将真正的入口广场置于南面广场上,结合小型园林广场与喷泉。该广场位于虎岩公园对面,可以形成良好的引导区景观和过渡作用。

5 交通组织

在步行商业街中部设置中心广场,强调步行者优先的原则,建立一个安全的步行系统,实行人车分流和机动车管制交通方式。强调无障碍设计的原则,在步行街区增加对残疾人的专用设施,体现人性化关怀,反映市民文明程度,强调城市对外形象。

步行街区只允许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机动车交通利用步行街道路进出,避开主要人流,便于卸货与工作性人流出入的需要;并实施红绿灯交通管制。机动车流尽量控制在街区入口附近,减少对步行的干扰;步行街路宽控制在12.0m,分别为5.0m、5.0步行道和2.0m绿化休憩区,符合商贸空间的步行尺度。步行街区在紧急情况下,可通行消防、急救等特殊功能用车。区内主要围绕农产品交易市场、商业街及商务大厦布置室外停车坪,地下停车库主要布置在农产品交易市场和商务大厦地下层。

6 街景形态

规划全区建筑以多层为主,在规划区西侧建设高层商务大厦,形成“一点”的高度控制形式;同时,通过商务大厦东侧布局的多层步行街形成有机的联系,使规划区中心的空间更为开阔,共同构筑富有变化的城市天际轮廓线。

街道空间形态强调沿街建筑界面的连续,沿街高度控制,步行街空间高度和宽度比在0.8-0.9之间,空间感适中,极具有围合感,同时又没有压抑感,收放自如。可充分利用朝夕的光影效果营造商业生活气息。

7 景观规划

7.1广场景观

广场是城市的起居室,是城市社会生活所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规划根据规划区的需要设置了交通性、文化性等性质的一系列广场。在规划区的中心上,布置中心区休闲文化广场空间,并与城市开发型绿地相结合;而在步行街北面入口处布置交通性广场,引导人流进入步行街与农产品交易市场。围绕着中心文化广场,布置了驻留平台、旱地喷泉、夜景灯和张拉膜等设施。在南北入口建入口小广场和标志夜景灯,以激光灯和光灯营造夜景标志。

7.2步行街景观

在步行商业街上结合带状绿化布置休闲小景,以丰富中心区域的景观,达到步移景异的视觉效果。适当运用骑楼、塔楼等传统建筑要素,形成视觉趣味的中心。大力组织增加小广场空间,结合支路路口分车行管理,当打破过于封闭,单调的街道空间格局。强调商店前的步行空间的缩放,丰富道路景观;取消和弱化道牙;可采用彩色沥青作为道路路面材料,丰富道路景观。

7.3建筑装饰风格

运用骑楼、塔楼等传统建筑风格,同时展现商业店面的现代建筑繁华风格。依据城市设计确定的装饰原则对各商店进行装修设计,严格把关,令其在统一中求变化,使店面装修既符合商业街整体环境的要求,又造型各异,丰富多彩。

8 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59034.5

建筑基地面积:26211.3

总建筑面积:113332

容积率:1.92

建筑密度:44.2%

绿化率:30%

商业街区设计例6

中图分类号:TU9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183-02

一、旅游街区的商业性与文化价值

主题性文化商业街区目前在我国还处于发展探索阶段,文化商业街区侧重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传承,其主要特点和主题性通常提取于所在区域的民俗文化、建筑风貌和地域历史文化。在这类街区的打造中,以符合现代商业诉求的设计理念以及适合现代商业街区的运营模式为参照基础,适时恰当地进行功能区域划分,建设一流现代化基础设施以满足消费者的消费及娱乐需要;同时,在商业街区打造中嵌入文化主题性,借助历史文化的传播性、感染力、高质量的产品与服务以及先进的娱乐设施,使商业性质的文化街区更加具有观赏性、体验性。其所创造的新的休闲娱乐体验方式,能够在喧嚣的城市之中让人们体验现代娱乐生活的同时感受文化、净化心灵。

文化商业街区集现代科技服务与地域历史文化于一身,既满足了区域特色及民俗传统文化传播,又彰显了现代城市发展的时尚活力。这类商业街区在所在城市和区域不仅带动了商业消费,促进商业经济发展,同时也成为了其所处城市的形象符号和对外名片。

二、文化商旅街区的导视形象系统

要在商业文化旅游街区的建设与打造中突出其商业性和文化主题性,商业区域内的各个元素与内容都应与整体商业区定位高度统一,其中导视形象系统作为街区环境打造的重要内容,在商业区域整体环境中起到锦上添花、明确主题的作用。

文化商旅街区中的导视系统作为独立的环境指示系统具有精准的指向性与详尽的识别功能,通常会通过其自身的形态、色彩以及所承载的图案文字信息来对区域内游客进行有效的指引,根据所指引的具体范围可分为商业导视系统、交通导视系统、办公导视系统、^域导视系统等。文化商业街区的导视系统在当下设计趋势及环境打造的高要求下,纯粹的引导作用已不能完全满足商业环境的需求,体现区域文化特征以及优化街区形象等功能也需要在导视系统中体现出来、甚至需要将景观雕塑连接和美化环境的功能也一同并入其中。同时,导视系统的设计不能同质同构化,应该根据区域自身特点来进行设计,具有商业属性环境的导视系统还更加需要结合商业事件,起到管控与促进商业消费的作用。借助文化审美与技术功能来综合提升文化商业街区的品质与形象。

三、多彩贵州城导视形象设计思路

(一)项目背景与特色

多彩贵州城位于贵阳市双龙航空港经济区核心区,规划占地面积7696亩,总投资420亿元,是我省“十三五”文化旅游十大项目,贵州省“十大文化产业基地”、贵州省“5个100”工程中旅游综合体和城市综合体“双100”重点工程,国家4A级旅游景区。项目总体定位创建贵州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功能涵盖“多彩民族风、贵州旅游母港、贵阳城市客厅、航空港经济综合服务区”四大功能板块。项目深度发掘、有效整合丰富多彩的贵州民族民间文化元素,将其打造成为贵州省全域旅游风景眼和集散地。

其核心商业街区节庆街是多彩贵州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彩贵州城面向市场的首发产品,其坐落于多彩贵州城的重点位置――多彩贵州文化展示中心的左侧,是全国首例以节庆文化为主题定位的民族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从建筑、民俗、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角度全方位展示贵州风情的同时,营造一种节庆消费氛围,让文化与现代商业在此得到最有机的交融,聚合成商业价值的终极形态。

(二)设计思路与分析

多彩贵州城核心商业街区“节庆街”多彩贵州文化展示中心与1958文化创意园以及多彩贵州城极地海洋世界的连接要道。其中多彩贵州文化展示中心作为区域内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在区域内具有强烈的标识性与代表性。与之连接的节庆街商业建筑群的建筑设计风格与多彩贵州展示中心建筑风格存在断裂,导视装置需要通过两大区域建筑设计样式及色彩来制定设计风格,将整体商业区域环境进行过渡、衔接与串联。

在导视装置的分布及数量等方面来分析,多彩贵州城节庆街区域规划布局方正,商业区域内主要疏通道路由三大横向道路以及七个纵向道路呈井字形穿插组成,这种道路分割方式将整体商业街建筑群分割为组团,其内部道路齐整方正,区位导视难度较低,故导视装置宜分节点式布局,数量不宜过多。以设计精良与信息全面、集中为设计原则。定位于旅游商业区的节庆街,其规模体量适中空间规整,存在对称高差,商业门店布局紧凑密集,导视信息系统应依照景区规划进行组团式单元化分层归纳处理。

在导视装置的应用的灵活性与便捷性等方面来分析,商业街内汇聚多种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的丰富商业业态。其核心景观街区――缤纷水街位于整个节庆街的核心要冲,其设计规划主要商业业态为贵州名优特产销售、古玩玉器展示销售、休闲餐饮以及部分高端餐饮。北街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文化体验、酒文化体验及交易、民族特色客栈的载体,以红色文化为业态主线,吸引游客的目光,制造人流,从而拉动红色主题餐饮、住宿、纪念品的消费,该处未来也可作为本地红色文化的教育基地。考虑景区商业街内部商业门店及企业发展的不确定性,针对这类商业导视信息装置应具备信息导视的灵活性。以应对在日后的发展及运营中,街区门店易主或者经营内容发生改变等诸多业态变化。导视装置系统可灵活更改信息内容,或者方便安装及拆卸,做到可持续发展与循环利用。

在导视装置的附加功能方面来分析,在实地考察中,截至目前进驻节庆街的企业门店多以餐饮业为主,占到门店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上下。随着景区日后的开放及发展,客流量不断增加会产生较多的餐饮垃圾,目前景区垃圾回收设备较少,难以承载垃圾排放量。受限于景区规划布置,区域内并不适合单纯增加垃圾箱的摆放,建议设计独立垃圾回收处,增加导视信息项目,缓解景区卫生环境管控压力。同时,餐饮企业的进驻与聚集易致使景区客流量时间节点凸显,容易形成傍晚时段的客流高峰,形成夜间经济。街区内部照明设施建设尚未完备,故导视装置系统应配合门店起到照明作用。

在导视装置的形象传播方面来分析,由于景区地理位置靠近贵阳机场,具有独特的临空区位优势,成为贵阳多彩贵州城的对外形象信息集散地,其街区内部导视装置应与多彩贵州城整体品牌形象以及宣传物、VI视觉识别系统高度统一,并与其内部商业旅游产品及产品包装等其他设计保持高度的连贯性和配套性。借助临空区位优势配合周边设计内容进行全方位综合立体化品牌形象传播。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策略的转型和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政策的加强,我国商业地产以及综合性商业空间中的导视形象系统越来越重视导视功能集群与品牌形象的关系。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省生产资源和时效性,导视装置功能以及信息处理的机动性、可循环性成为当下商业空间及区域导视装置设计的重要概念。当下商业环境导视系统还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导视系统设计行业的良性发展必须附着于稳定的商品经济发展和健全的商业环境,所以从宏观上来看,优化产业衔接,开发新型材料,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合理的商业管控模式以及接壤互联网是当下导视装置设计发展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商业街区设计例7

商业街道及商业街区是城乡商业经济往来最为繁华的场所,因此商业街能够直接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经济、社会、文化特征,从特定角度来说,一个成熟的商业街,从其布局、空间特点、环境特征等方面可以直观的了解城市文化品位及特色风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商业街对城市发展越来越重要,全国各地不断建设并改造商业街,对于设计师来说,如何在商业街设计中融入文化因素显得更为重要。

1.文化商业街运营应考虑的因素

由于城市广场的承建方为政府,城市广场建设是政府行为,因此,城市广场在建成后很少会遗留后遗症,而城市文化商业街则不同,文化商业街的建设涉及内容较为宽泛,具体运营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比如:假设商业街的建设是政府推动下的市场行为,那么开发商的利益模式在哪里,随着城市人口激增、消费水平不断提升,那么哪种规模的商业街才能适合消费群体需求呢,开发商应该以哪种管理方式经营等都是文化商业街在设计阶段需要加以考虑的因素。

2.文化商业街发展的方向

商业街是什么?所谓商业街就是提供多种服务、零售等行业的有机组合,即能满足人们对购物、餐饮、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需求。截至目前,我国商业街大多是由政府规划建设的,或者是由于历史等因素、自然聚集而形成的,比如首都北京的王府井,上海的南京路等都是著名的商业街,不同商业街不仅可以展现特定历史底蕴,而且可以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色彩。

3.文化在商业街设计中运用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一个地区长期的历史沉淀,是一种自然景观、人文文化的有机组合,它不仅存在于当地的自然景观中,而且存在于代表性建筑里,存在于当地民俗历史文化中。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前,应充分了解当地文化、民俗,这是建设优秀文化商业街的前提。只有当设计师充分了解当时、当地的文化历史、区域设计定位、居民生活习性等多种因素,寻找内在精神文化与外在表现形式的联系,才能将文化真正融入到商业街的设计当中,设计出的商业街才具有文化神韵。

4.文化在商业街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从当地自然景观、代表性地域建筑、文化等内容中提取相应设计元素,并结合当地自然气候、居民生活习惯、本地建材等客观因素综合设计。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综合考虑当地居民对商业街的功能及审美需求,综合商业效益、商业服务人群等多方面因素,运用现代设计手法综合融入城市文化元素,将文化有机的融合到城市商业街建设设计当中。对于商业街设计而言,应当考了的文化因素有:传统低于建筑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三方面,具体运用如下:

4.1传统建筑文化的运用

随着时间的发展,历史的沉降,不同区域的建筑形成自由风格,独具地域性建筑文化特色。城市商业街的建筑形式以及建筑空间形式相对简单,商业街中间大多以步行街道为主要道路,道路两旁分布不同形式的商业店铺,而店铺的建筑形式是最能体现商业街道整体建筑风格的建筑。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临街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当地传统建筑形式的继承与运用。在具体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商业街不同定位加以考虑。传统商业街是随着城市发展而自然聚集形成的商业街区,这些街区的建筑风貌是这个城市形象的标志与代表之一,是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与商业资源,老商业街的上街价值具有独特定与不可复制性, 这也商业界存在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改造传统商业街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对建筑进行大拆大建,要尽量保留传统建筑的原始风貌特征,注重当地商业建筑形象,尊重当地居民对原有商业街道的认知感与亲切感,使传统商业街同城市发展相辅相成,互相协调,共同发展。

4.2自然景观文化因素在商业街设计中的运用

在城市文化商业街的设计过程中,融入自然景观文化元素是设计中的一大两两点。在设计当中应适当复制、提取、抽象、重构具有地域特色的山体、水景等自然文化元素。在商业街的整体设计中,浓郁的地域气息能够提升商业街的整体形象特征。设计商业街公共环境设施过程中,应采用自然元素符号化等设计手法,体现商业街中公共设施中地域自然文化性。以桂林城市商业街为例,街道指示牌是辖区内著名风景点的抽象化、符号化,既体现了区域自然文化特征,又起到提供指示信息的标示,这样的设计体系既能满足人们对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能然使用者展开联想与想象,深刻反应街道自然文化底蕴。

4.3康巴什新区吉劳庆文化公园案例分析

吉劳庆文化公园位于鄂尔多斯市康巴什新区,规划面积约22万平方米,位于吉劳庆河东侧,有优越的天然水岸资源。总体布局为“五区、三轴、两街、公园”,其中两条文化商业街区为以水乡情愫为主题的文化里坊区和以古玩字画为主题的文化街巷区。示例图

文化商业街的整体风格是中国传统建筑,以仿古建筑和院落形成文化商业街的环境基调,并将吉劳庆河的水资源充分利用,形成中央水景。通过将中国传统民俗中戏剧表演、茶艺表演,水神庙祈福和具有蒙古当地特色的内蒙大餐、摔跤表演和各地小吃等将民俗、旅游、古玩、商务、购物、文化各元素融入其中,成

为整个文化公园的灵魂区域和精髓所在。

康巴什新区吉劳庆文化公园不仅将传统文化建筑、自然景观和文化完美融合,更为鄂尔多斯平添光彩,成为文化商业街的典范。

5.结束语

文化商业街更具有生命体,同时也更能体现商业街的商业价值,并满足当地居民的地域情感等双重需要,从而进一步的展示文化商业街的文化特征。在文化商业街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充分运用地域建筑文化、自然景观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结合现代设计手法,在城市文化商业街设计中充分融入区域文对此加以提炼及运用,突出商业街的文化特征,增强人们对文化商业街的认同感,使商业街的成长与城市的发展相辅相成。

【参考文献】

商业街区设计例8

1 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的基本概况

武汉中央文化区位于武汉市核心地段,武昌区东湖和沙湖之间,地理位置相当于武汉市的几何中心。项目规划面积1.8km2,总建筑面积340万m2,是万达集团投资500亿元人民币,倾力打造的以文化为核心,兼具旅游、商业、商务、居住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2011年9月30日,楚河汉街开业,项目总建筑面积21万m2,从开工到开业仅用8个月时间,建设速度创造业内纪录。

2 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的设计特色

2.1建筑特色

商业街的特色首先取决于街道及建筑特色,汉街采用了民国建筑风格,红灰相间的清水砖墙、精致的砖砌线脚、乌漆大门、铜制门环、石库门头、青砖小道、老旧的木漆窗户,置身其中,仿佛时光倒流。同时,汉街将具有时尚元素的现代建筑和欧式建筑穿插在民国风格建筑中,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3]。

2.2地方历史文化特色

汉街设有5个以湖北地方历史名人命名的大型广场,分别为“屈原广场”,“昭君广场”,“知音广场”(俞伯牙、钟子期),“医圣广场”(李时珍),“太极广场”(张三丰),每个广场按照广场主题布置一处整石雕刻的名人雕塑。汉街的小吃餐饮方面还是穿插了武汉热干面等地方特色小吃,景观的布置以及地面的铺设都很好的体现了地方的文化特色。

2.3景观设计特色

“楚河”贯穿武汉中央文化区东西,是文化区的灵魂。楚河全长2.2km,连通东湖和沙湖,滨河景观绿化带设计颇具特色,驳岸的处理古朴自然,整体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交响互应,很好的体现了主题。夜景的灯光设计极具绚烂,很好的照亮了楚河的景观带和和汉街的建筑群,成为城市夜景旅游胜地。

2.4公共设施设计特色

公共设施是一个商业街规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汉街的小品设计极具历史文化品味,每一段主题广场的小品设计例如路灯,路边指示牌都很好的呼应了每个广场的主题思想,垃圾桶及其座椅的设计也同样融入了每个主题广场的文化氛围。

3 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规划设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3.1步行街设计过于狭长和狭窄

传统商业步行街的适宜长度是600~1000m,汉街总长1500m,过于狭长的街道会令步行者身心俱疲。专家认为,步行商业街的宽度以20m左右为宜。[1]汉街的宽度设计过于狭窄,总宽度只有7~8m,而两边的建筑设计过于密集,很容易令游客在步行中产生压抑的感觉。另外,过于狭窄的街道难以保证充足的日照条件。

3.2商业定位模糊,缺乏特色

商业街定位是一个商业街规划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商业类型的定位要以突出传统商业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前提。汉街集合200多个国内外一流商家及其品牌,内容包括购物、餐饮、文化、休闲、娱乐等,但并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专业化, 令人感觉只是一个品牌及中外知名商家的大杂烩,没有自己专注的特色。

3.3街道绿化景观设计过于单一、平淡

汉街的绿化植物种类少而且单一,很多大的乔木选择比较牵强,而且不容易存活,街道两边的景观设计平淡而没有特点,无法很好的烘托气氛,体现主题。

3.4建筑设计不够体现主题文化

汉街的建筑设计整体和谐,但是很难体现主题“楚河汉街”这个中国历史文化意念很强的主题,整条街道几乎看不到中国古典建筑的影子。汉街中分布有最具特色的5座名人广场几乎都是中国历史人物,民国风格的建筑毕竟不能代表闻名于世的中国古典建筑,很多人并不了解民国建筑,并且整个汉街穿插了过多欧式风格的建筑,使我们这个太具历史地方风味的步行街显得有点不伦不类。

4 完善武汉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规划设计的一些相关建议

4.1 进一步完善景观绿化设计

汉街两侧的绿化应该加强,特别是休息区的绿化作为重点,利用植物的暗示作用引导空间,帮助人们建立起行进中的目标,力图使步行者在行走过程中不产生压抑的感觉。楚河沿岸两边的景观设计应该增加其丰富性和层次性,提高植物生态效果,切实保证其夏季遮荫冬季透光,考虑在冬季主导风向一侧布置常青树挡风,在向阳一侧布置落叶乔灌木,并和休憩设施综合布置。改善楚河水质,恢复临水区应有的生态环境,使人们能够把水这一天然资源结合到游览活动中来[2]。

4.2注重商业策划与市场定位

圈定目标顾客,重点分析人口因素,明确目标顾客的年龄构成、职业构成、受教育程度和消费特色,从而对商业街的销售方式和商业特色有一个大致的分析。商业类型的定位要以突出商业街的地域文化特色为前提,要有一定数量的反映当地风俗习惯的特色经营,比如突出荆楚地区的一些特色餐饮和商业品牌。

商业街区设计例9

商业街是人流聚集的一个主要场所。商业街规模大小不一,和经营的商品的类型有关,比如,经营服装的商业街和经营建材的商业街其规模可能会有较大的差别。但商业街的规模必须体现市场需求和所经营的商品适合的经营规模。如果一个商业街盲目追求规模效应,那么商业街将会面临市场承接力不够引发的经营困境。

现代步行商业街的建设重点不仅仅表现在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的关怀上,更为重要的是展示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与世界著名商业街接轨,成为北京第一金街的关键所在。

1.我国商业街的现状

1.1 现代商业街的内涵

现代商业街,有人称商店街,是指同类或异类的多家独立的零售商店,餐饮!娱乐!旅店等各种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在一起,形成商店集中区,有的商业街是一条或者若干条街区组成,商业街分为步行休闲街和各种商品类型的专业特色商业街,步行街以休闲为主要特征。有人将商业街列为商业业态的范畴,有人将其列入商业区或者商圈的商学范畴,但不管怎样,步行街是商业社会一个值得关注的商业现象,既与业态有关,也与商业区相关。商业街是一个城市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当地居民!游客休闲!购物!娱乐!消费的汇集地;一个城市经济发展活力的象征。

1.2 我国商业街的现状

商业街在发达国家早已不是新鲜事物了,可以说在世界各地比比皆是,如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佛里达大街、法国巴黎香榭丽舍大街、美国纽约第五大道、韩国汉城明洞大街、日本东京新宿大街、加拿大蒙特利尔地下城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由新中国建立时10.6%提高到了42.99%(2005年底),预计到2020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58%左右。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商业街已渐渐成为城市建设和经营中的一个热点。我国较著名的商业街有:上海南京东路步行街、北京王府井、苏州观前街、南京湖南街、重庆解放碑、哈尔滨中央大街、广州北京路、深圳东门、武汉汉正街、沈阳太原商业街等。

商业街吸引了大批消费者,刺激了众多商家的竞争,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高速发展的催化剂。

2.南浦-凤溪特色商业街改造前分析

2.1 改造的目标

南浦路位于成都市温江区旧城核心商业区范围内,东临成青快速通道(凤溪大道),西至杨柳河,总长度约为900多米。改造前东段已形成以中低端餐饮为主的商业建筑群,但是餐饮业态单一、餐饮经营时间仅限于中餐和晚餐时段,同时西段待建开发商业用地由于对商业街区信心不足,迟迟未能动工。

凤溪大道与南浦路呈垂直相交,紧邻凤溪河。滨河景观改造已经完成,并且将鱼凫文化作为景观的元素,但是滨河景观与商业发展相背离,沿河餐饮基本以低端餐饮业态为主,店面店招杂乱,缺乏与凤溪河景观的互动,滨河商业价值未能体现。

这次改造希望通过对东段的打造强化餐饮商业功能、提升商业价值进而带动西段的商业发展,最终形成南浦-凤溪片区核心商圈。整个项目实施包括文化主题定位、外立面的改造、景观改造、业态规划等过程,力求通过树立鲜明的“南浦盛宴和鱼凫酒廊”餐饮文化主题,引入餐饮休闲多种业态,

大力发展以餐饮、休闲、娱乐为主,具有24小时活力的文化商业特色街区,从而有效促进南浦路西侧待开发地块建设,最终形成南浦、凤溪片区商业圈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

2.2 商业街发展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奠定极核作用。南浦-凤溪商业街区位于温江旧城核心商业区范围内,有政府部门、商务办公、居住进驻其间,并紧邻大学城,发展并进一步形成区域性商圈的极核带动作用明显。

(2)自然环境优美。南浦-凤溪商业街区东临凤溪河,河边柳树成荫,已建好的亲水平台、鱼凫花池,形成了优美的滨河景观。

(3)历史文化优势凸现。温江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古鱼凫国的遗址所在地。同时南浦意为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所以,南浦是古代送别之处的代名词。古有歌赋:子交手兮东行,送美人兮南浦。南浦-凤溪商业街区兼具南浦历史文化与凤溪鱼凫文化,是商业街区独具的文化优势。

(4)发展潜力优势明显。南浦路西段的待开发地块主要为商业用地和商业兼容住宅用地,为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预留空间,对塑造城市空间形象、丰富商业业态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凤溪大道作为成都-青城山快速旅游通道的重要节点,对于丰富温江旅游内涵、吸引过往旅游人群具有重要作用和极大的潜力。

2.3 商业街发展面临的问题

(1)缺乏明确的商业文化定位。南浦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但在现状商业发展中未对其进行挖掘利用,在城市街道的发展进程中未能将南浦文化融入。

(2)缺乏对滨河景观的利用。改造前,凤溪大道西侧商铺与滨河景观之间的10米宽道路被用作停车位,阻断了商家与滨河自然景观的联系。

(3)商业业态单一、商业潮汐现象严重。南浦路主要以休闲、餐饮业态为主,营业时间主要集中在中午及下午用餐时间,其余时间街道人气不足,夜间经营时间较短。

3.商业街改造原则

3.1 规划适度原则

规划适度是指合理地规划商业街的步行长度、通行宽度、建筑高度、营业面积、业态分布、停车位等多种要素。特色商业街区的发展和繁荣是以上多种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规划适度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利益均衡原则。旧城改造中的商业街区更需要把握规划适度原则,突出功能性、经济性、景观性,才能达到各个利益主体的平衡,从而创造出优质的消费环境。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规划改造过程中经过政府大力协调、专家论证,充分考虑人步行的舒适度,起步区控制在400米的步行长度,同时对建筑的高度、天际线的丰富度、商家的业态、停车位、公共设施进行了综合规划,力求打造舒适、便捷、繁荣的商业环境。

3.2 文化特色原则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是温江区力求高标准打造的文化名片。为了充分挖掘南浦-鱼凫文化,在规划之初政府就集思广益,进行了专门的文化研讨,并将南浦-鱼凫文化充分体现在改造的每个细节中。从造型要素、文化景墙、诗词歌赋、广告推广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体现,力求创造“最温江”的特色商业街区。

3.3 强化功能原则

商业街区的基本功能是发展商业。因此,改造和再开发都必须围绕商业功能展开。人车交通组织、停车位、室外经营场所、公共设施等都要根据商业功能来配置,只有商业功能完善才能带来商业街区的永久活力。

根据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特点,鼓励发展文化特色餐饮。加强凤溪大道滨河景观与商业的联系,打造宜人的露天滨河商业带,将酒吧、露天咖啡、露天西餐等业态引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消费者的需求。同时结合街区周边闲置空地加设停车场,强化商业配套功能。

3.4 创造效益原则

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改造设计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旧城改造提升了城市形象,同时通过混合商业街功能,丰富了商业街业态,凝集了商业街人气,提升了街区的(下转第58页)(上接第56页)商业价值。

4.商业街改造设计要点

4.1 平面布局

规划结合街道现状情况,营造开合有致的街道空间,形成T字形商业空间。在南浦路与凤溪大道交叉口设置“南浦盛宴”牌坊,吸引成青快速通道(凤溪大道)消费人群的眼球。沿凤溪河设置露天木平台,折柳行吟文化主题景墙,将柳文化、南浦文化等融入街区改造中。

南浦路西段分别由南浦盛宴、柳城聚席两座牌坊界定商业街空间,将围墙设计改造成文化景墙,将与南浦文化相关的诗词、图画以浮雕形式融入景墙,增强街道文化氛围。凤溪大道以鱼凫酒廊为主题,依托滨河景观,形成以折柳行吟主题景墙为中心的特色酒吧街。街道中设置有主题情景雕塑、风格独特的售货亭、啤酒桶花钵等。处处体现街道的休闲文化氛围。

4.2 空间形态

通过设置南浦盛宴牌坊集中视线,并在文化景墙后种植植物,弥补空间界面的单调。南浦路中间段人行道局部放宽,成为街道空间的高潮部分,为小型聚会、表演提供了场所。南浦路的最后一段以柳城聚席牌坊作为空间界定,看似前一段的收尾,又似南浦路西段下一步改造的延续。凤溪大道改造成全步行的滨河餐饮休闲景观带,在柳树掩映下具有艺术时尚气息的室外咖啡座、形态生动的街头情景雕塑、优美别致的家具小品构成了别有情趣的休闲空间。

4.3 建筑特色

南浦路外立面改造延续传统建筑风格,通过彰显传统建筑梁柱结构的外立面划分及空调机位的统一规划装饰,塑造立面层次丰富,符合南浦盛宴主题的街道空间。凤溪大道建筑通过外立面涂料装饰、门窗线条装饰、空调架的更换等简单的手法将其设计为造型大方、视觉感强的简欧式建筑风格。同时通过露天商业景观强调浓郁的滨河休闲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共存的强大包容性。

4.4 景观特色

景观设计注重街道整体形象塑造,充分利用地面浮雕、压印混凝土、灯饰照明、雕塑小品、绿化盆栽等景观处理手法,注重环境设施的尺度和细部的设计处理,设计独具特色的啤酒桶花盆和垃圾桶,在滨河平台运用木质材料,配以八角金盘、非洲茉莉等地方特色浓郁的绿化,使整个景观具有观赏性、参与性和艺术性。

5.文化理念导入

在旧城的复兴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考虑商业与文化的结合,“以文兴商”是南浦-凤溪商业街区的文化商业结合模式。在丰富的南浦-凤溪文化内涵的基础上,以明确的商业文化定位促进特色商业街的形成和发展是本次改造的重点,并希望以项目启动区带动整个商圈的进一步发展。

商业街区设计例10

(二)拟订全区商业街区建设的发展规划、产业规划。

(三)编制全区商业街区建设的近期及中远期实施方案。

(四)拟订全区商业街区建设管理相关政策。

(五)负责商业街区综合管理工作。

(六)负责全区商业街区、重大商业项目的策划、包装、推介工作,并进行整体的宣传、推广。

(七)负责市小寨地区综合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

(八)指导各街道办事处组织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

(九)承办区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区商业街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内设3个事业科室:

(一)规划科

负责拟订商业街区发展目标、功能定位和结构布局,使商业街区特色鲜明、健康有序地发展;拟订商业街区建设和管理的发展规划;组织实施全区可开发改造资源调研摸底工作;负责全区特色街区开发改造的策划、规划、设计工作;拟订商业街区建设管理中各项政策,指导和推进各职能部门结合各自工作提出能够有效推动商业街区建设管理工作进展的优惠扶持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负责小寨地区控制性规划的对外解释和指导工作,指导各部门、街道办事处、项目单位按照控规要求进行设计;负责商业街区土地开发利用的协调工作,指导各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深入辖区,推动各高校、科研院所及其他单位加快开发改造步伐,实现国有土地更为合理的开发利用;对开设大型商业网点的单位或个人,在向市商贸管理部门提出听证申请前,提出初审意见;收集整理规划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图片、文字等相关资料。

(二)建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