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量化投资与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3-05-24 17:12:59

量化投资与分析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1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号召,全国各地掀起创业的热潮,各种形式的创业投资和各类孵化器也随之增加。创业投资与孵化器对促进创新创业,推动创新创业向大众化发展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分析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发展的效率,能促进二者优势互补,提高资源利用率,使之更好地为创业者服务。

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的研究现状

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是指为高成长型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资本,并为其提供经营管理咨询服务,以期在被投资企业发展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获取中长期资本增值收益的投资行为。[1]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一方面通过创业资金的投入,能有效弥补“在孵企业”资金缺口,解决其初始阶段资金不足带来的发展瓶颈问题;另一方面,孵化器能为创业投资提供丰富的项目源,并以专业化的投资分析和建议,缓解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投资决策压力,降低创业投资的风险。

针对创业投资与孵化器的融合发展,焦军利(2009)通过创投公司实例,论述了创业投资与孵化器协同发展的有利趋势。[2]赵黎明、卢珊(2011)将孵化器与创业投资的合作模式划分为内部合作模式和外部合作模式两类,并通过建立数理模型分析两种合作模式的合作效果,最终发现孵化器与创业投资的内部合作模式为优质。[3]王志鹤(2015)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选取32家孵化器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创业投资基金与科技企?I孵化器融合的竞争力和运行效率进行分析。[4]刘瑾(2016)通过分析创业投资和孵化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指出二者优势的互补,使其融合发展成为必然趋势。[5]可见,学者普遍认为创业资本与孵化器融合具有必然性,但针对二者融合发展效率的定量分析比较少,结合地区的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更是少见。

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效率分析的模型构建

1.研究方法选择

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发展效率旨在以孵化器的投入产出能力为核心,衡量创业投资的利用效率和孵化器的运行效率。因此,本项目选用著名运筹学家A.Charnes和W.W.Copper提出的数据包络分析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简称DEA),结合全国各地区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孵化器运行实际,分析二者的融合效率,着重探讨陕西创业投资与中小企业孵化器在全国范围的融合效率。该方法以“相对效率”概念为基础,是一种主要用于评价具有相同类型的多投入、多产出的决策单元是否技术有效的非参数统计方法。[6]DEA常见的分析模型有BCC模型和CCR模型,本文选取以投入为导向的BCC模型。

2.模型构建

上式中xj0表示第j0个DMU的输入向量,Yj0表示第j0个DMU的输出向量,θ表示投入缩小比率,λ表示DMU线性组合的系数。根据此目标函数求得的便是纯技术效率(PTE),而根据综合效率(TE)=纯技术效率(PTE)*规模效率(SE),可算出综合效率和规模效率。综合效率为1,则判定该决策单元融合效率相对有效;若综合效率

3.指标构建

根据《2015年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的统计指标体系,结合中小企业孵化器的特点,本着数据的科学性、可比较性原则,选取的投入产出指标分别如下:

投入指标:拟从人、财、物三个维度衡量中小企业孵化器正常运行的投入值,对应的指标为创业导师和在孵企业从业人员总数、孵化基金总额和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投资额总和、场地总面积。

产出指标:拟从经济效益、孵化效率、创新能力三个维度评价其产出值,同时考虑到创业投资的延续性,对应指标为孵化器总收入、累计毕业企业、当年知识产权授权数。

陕西省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效率比较分析

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科技企业孵化器1748个,同比增长19.1%,陕西省共有孵化器27个,占全国总数的1.5%。本文以统计在册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共确立31个决策单元。通过数据的整理、汇总,利用DEAP2.1软件进行分析,得出各地区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

1.总体分析

由下表可看出,31个决策单元的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效率中,2014年,北京、河北、黑龙江、浙江、安徽、湖北、海南、重庆、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共13个省、市及自治区达到DEA有效,占比41.9%,表明上述地区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效率较高,孵化器运行效率相对有效。辽宁、上海、江苏、广东、陕西5个省、市及地区纯技术效率为1,但综合效率

2.陕西省比较分析

(1)从创业投资和孵化器绝对量水平来看。截至2014年,陕西省创业投资总额为8,877,000元,在全国排在第8位;陕西省创业导师数量为365人,在孵企业从业人数50,773人,二者总数作为人力资源投入,在全国排在第7位;孵化企业总面积1,031,000?O,在全国排名第18;孵化器数量为27个,排在第18位,距离第一位江苏省436个差距较大。在产出方面,陕西省孵化器总收入为41,772万元,排名第16;累计孵化企业1093个,排名第11;2014年共取得知识产权1,417个,排名第12。可看出陕西创业投资投入较多,而孵化器产出水平较低,相对比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等沿海或经济发达省、市及自治区差距较大。

(2)从陕西省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效率水平来看。陕西省创业投资与孵化器融合效率为相对无效,其中综合效率为0.754,纯技术效率为1.000,规模效率为0.754,且规模报酬呈递减状态。该水平在31个省、市及自治区中排在第20位,处于中低水平;指标值表明,在陕西省孵化器产出值一定的情况下,规模比重压缩至现有水平的75.4%才能达到融合效率的相对有效。也就是说,在现有投入产出模式下,有24.6%的规模资源投入并没有发挥明显作用;规模报酬呈递减状态则说明若通过扩大规模的方式增加产出或提高融合效率是行不通的,应控制规模并确保投入产出比例协调。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2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投资计划作为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与战略紧耦合

所谓战略,布鲁森•亨德森在《战略的起源》中提出,企业战略是引导并推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体化选择。因此,将资源部署到所选择的活动上的过程即为业务规划、投资规划形成过程。而规划是主动地去寻求一种能够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其不断扩大的行动计划,投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企业以战略目标、资产布局调整目标作为投资计划指导原则,保证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投资计划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贯穿到各下属公司,并要求下属公司以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目标对标,及时调整本公司投资计划,即通过集团整体规划指引各单位发展规划,通过上下贯通的战略规划确定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以有益于保证集团及业务部门的目标、资源配置及支持机制保持统一,实现战略规划对投资计划的指引与约束。

(三)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

第一,定量、定性分析相结合。打破传统投资计划制定以定性分析为主思路,以定量、定性相结合方式展开。定性分析即对宏观经济、政治环境、企业战略符合性、项目合法合规性等进行分析,定量分析即以数据分析为主,建立多种分析模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确定模型边界条件。建立投资项目经济性模型,对项目经济性(如IRR、NPV)进行指标分析;建立投资结构分析模型,确定资源配置结构和区域布局;建立投资规模优化模型,根据规模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识别最优投资规模;建立项目学习曲线模型,根据项目学习曲线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第二,推进投资计划管理精益化。引入精益化管理理念,根据企业管理成熟度水平逐步实现精益化管理。年度投资计划逐步做细,要求投资计划逐步分解至季度、月度,提升投资计划编制准确率。推动企业3年滚动投资计划编制,提升长期投资预测的准确性,控制企业整体投资方向与节奏。第三,提升投资计划管理灵活性,鼓励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将企业投资总额分为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两部分,在计划内投资总额外预留一部分备用资金。与之对应,投资项目分为计划内投资项目与计划外备选项目两类。计划内投资与备用资金的比例划分依据所在企业投资计划管理成熟度确定,成熟度高的企业可适当放大备用资金比例,允许企业根据市场环境变化及项目研况及时调整投资计划,提升投资收益。第四,引入项目管理方法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加强投资风险分析。企业投资计划管理不仅是投资计划编制环节,更需遵循“PDCA”(计划、执行、验证、改进行动)流程。搭建信息化平台,建立投资项目管理信息库,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控。加强投资项目风险分析,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方法对项目的不确定性进行深入分析,根据企业财务状况、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应性投资项目。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3

    (二)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导向,将投资计划作为企业战略实施重点与战略紧耦合

    所谓战略,布鲁森?亨德森在《战略的起源》中提出,企业战略是引导并推动一家企业获得成功的一体化选择。因此,将资源部署到所选择的活动上的过程即为业务规划、投资规划形成过程。而规划是主动地去寻求一种能够发展可持续竞争优势并将其不断扩大的行动计划,投资计划是企业经营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企业以战略目标、资产布局调整目标作为投资计划指导原则,保证投资计划与战略方向、规划目标的一致性。第二,投资计划采用“W”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制定方法,将企业战略自上而下贯穿到各下属公司,并要求下属公司以企业战略目标、规划目标对标,及时调整本公司投资计划,即通过集团整体规划指引各单位发展规划,通过上下贯通的战略规划确定投资的方向和重点,以有益于保证集团及业务部门的目标、资源配置及支持机制保持统一,实现战略规划对投资计划的指引与约束。

    (三)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4

二、量化投资“黑箱”中的构造与证券投资学的差异

在传统的证券投资学中,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套利定价理论和期权定价理论是现代金融理论的四块基石。前两者主要依靠均值-方差组合优化的思想,后两者则主要依靠市场的无套利条件。传统的投资方法主要是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两大类,而量化投资则是“利用计算机科技并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去实现投资理念、实现投资策略的过程”。从概念看,量化投资既不是基本面分析,也不是技术分析,但它可以采用基本面分析,也可以采用技术分析,关键在于依靠模型来实现投资理念与投资策略。为了分析量化投资对证券投资学的启示,本文从量化投资“黑箱”的各个构成来探讨量化投资与证券投资学中思路和观点的差异。

(一)资产定价与收益的预测

根据组合优化理论,投资者将持有无风险组合与市场风险资产组合,获得无风险利率与市场风险溢价。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则将此应用到单一证券或组合,认为证券的风险溢价等于无风险利率加上与风险贡献比率一致的风险溢价,超过的部分就是超额收益,即投资组合管理所追求的阿尔法值。追求显着正的阿尔法是资产定价理论给实务投资的一大贡献。基于因素模型的套利定价理论则从共同风险因素的角度提供了追求阿尔法的新思路。其中,法玛和佛伦齐的三因素定价模型为这一类量化投资提供了统一的参考。可以说,在因素定价方面,量化投资继承了资产定价理论的基本思想。对于因素定价中因素的选择,证券投资学认为,对资产价格的影响,长期应主要关注基本面因素,而短期应主要关注市场的交易行为,即采用技术分析。在量化投资中,主要强调按照事先设定的规则进行投资,这在一定程度上与技术分析类似。但是,在技术分析中,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论,而量化投资则强调投资的规则化和固定化,不会因人的差异而有较大的不同。另外,量化交易更强调从统计和数学模型方面寻找资产的错误定价或者进行收益的预测。

(二)无套利条件与交易成本

在证券投资学里,流动性是证券的生命力。组合投资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以及套利定价理论等都认为市场中存在大量可交易的证券,投资者可以自由买卖证券。这主要是为了保证各种交易都能实现,如套利交易。根据套利定价理论,一旦市场出现无风险的套利机会,理性投资者会立即进行套利交易,当市场均衡时就不存在套利机会。现实市场中往往存在套利限制。一是因为凯恩斯说的“市场的非理性维持的时间可能会长到你失去偿付能力”。二是因为市场总是存在交易费用等成本。但证券投资学中,对市场中套利限制与非流动性的关注较少,这是因为传统金融理论中简化了市场结构。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研究在既定的交易规则下,金融资产交易的过程及其结果,旨在揭示金融资产交易价格形成的过程及其原因。在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不同的市场微观结构对市场流动性的冲击是不同的。因而,从量化投资的角度看,为了降低交易带来的价格冲击,能实施量化投资策略的证券往往都应有较好的流动性,因为交易时非流动性直接影响投资策略的实施。从这个意义上讲,量化投资时的交易成本不仅包括交易费用,更主要的是要考虑市场交易冲击的流动性成本。

(三)风险控制与市场情绪

在证券市场中,高收益与高风险相匹配。量化投资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承担了一定的风险。在证券投资学中,系统性风险主要源于宏观经济因素,非系统性因素则主要源于行业、公司因素,并且不考虑市场交易行为的影响。在量化投资中,较多地使用因素定价模型,不仅会考虑市场经济因素,而且会考虑交易行为等因素,只是不同的模型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多模型的量化投资系统中自然包括了这两方面的因素。除了各种基本面和市场交易的因素风险外,量化投资还有自身不可忽视的风险源。一方面,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证交易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这种杠杆交易具有放大作用,隐藏着巨大的风险。另一方面,市场冲击的流动性成本也是量化投资的风险控制因素,理所当然地在图1的风险控制模型中体现出来。另外,在一般的投资过程中,市场情绪或多或少会成为风险控制的一个对象。然而,在量化投资中,更多的交易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的,如程序交易等,这样以来,投资者情绪等因素对投资决策的影响相对较小。所以,在量化投资的风险控制模型中较少地考虑市场情绪以及投资者自身的情绪,主要是通过承担适度的风险来获得超额回报,因为毕竟减少风险也减少了超额回报。

(四)执行高频交易与算法交易

在对未来收益、风险和成本的综合权衡下,实现投资策略成为量化投资的重要执行步骤。为了达到投资目标,量化投资不断追求更快的速度来执行投资策略,这就推动了采用高速计算机系统的程序化交易的诞生。在证券投资学里,技术分析认为股价趋势有长期、中期和短期趋势,其中,长期和中期趋势有参考作用,短期趋势的意义不大。然而,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创新,量化投资策略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谁能运作更快的量化模型,谁就能最先找到并利用市场错误定价的瞬间,从而赚取高额利润。于是,就诞生了高频交易:利用计算机系统处理数据和进行量化分析,快速做出交易决策,并且隔夜持仓。高频交易的基本特点有:处理分笔交易数据、高资金周转率、日内开平仓和算法交易。高频交易有4类流行的策略:自动提供流动性、市场微观结构交易、事件交易和偏差套利。成功实施高频交易同时需要两种算法:产生高频交易信号的算法和优化交易执行过程的算法。为了优化交易执行,目前“算法交易”比较流行。算法交易

优化买卖指令的执行方式,决定在给定市场环境下如何处理交易指令:是主动的执行还是被动的执行,是一次易还是分割成小的交易单。算法交易一般不涉及投资组合的资产配置和证券选择问题。 三、对量化投资在证券投资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从上述分析可以知道,量化投资的“黑箱”构造与证券投资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证券投资的教学中应当考虑量化投资发展的要求。

(一)市场微观结构与流动性冲击

在理性预期和市场有效假说下,市场价格会在相关信息披露后立即调整,在信息披露前后市场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在证券投资学里,一般认为价格的调整是及时准确的,然而,现实的世界里,价格调整需要一个过程。在不同的频率下,这种价格形成过程的作用是不同的。在长期的投资中,短期的价格调整是瞬间的,影响不大。然而,在高频交易中,这种价格调整过程影响很大。市场微观结构就是研究这种价格形成过程。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中有两种基本的模型:存货模型和信息模型。存货模型关注商委托单簿不平衡对订单流的影响,解释没有消息公布时价格短暂波动的原因。信息模型关注信息公布后信息反映到价格中的这一过程,认为含有信息的订单流是导致价格波动的原因。无论是关注委托订单的存货模型还是关注市场参与者信息类型的信息模型,这些市场微观结构的研究加强了流动性与资产价格之间的联系,强调流动性在量化投资决策中的重要作用。一般的证券投资学中基本没有市场微观结构的内容,因而,为了加强证券投资学的实用性,应关注市场微观结构的内容与发展。

(二)业绩评价与高杠杆

对于证券组合而言,不仅要分析其超额收益和成本,还要考虑其风险与业绩。在组合业绩评价中,一方面要考虑风险的衡量,另一方面则要分析业绩的来源。在证券投资学中,组合业绩来自于市场表现以及管理者的配置与选股能力。对于量化投资而言,市场时机和管理者的能力依然重要,然而,量化投资的业绩评价还应考虑另一个因素:高杠杆。量化交易中,部分交易是采用保证交易的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这种杠杆交易具有放大作用,在市场好的时候扩大收益,但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会加速亏损,这些与传统的业绩评价就不太一样。在一般的证券投资学里,业绩评价主要考虑经风险调整的收益,很少考虑其杠杆的作用,这不仅忽略了杠杆的贡献,而且有可能夸大了投资者的技能水平。

(三)人为因素与模型风险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5

最佳路径理论分析

金融投资,尤其是投资对象为商业体的金融投资,如何实现持续稳健的收益是一个现实性极强的课题。针对已有研究在此领域成果较少,且无系统性解决方案背景下,本研究尝试首先从理论层面给出一种系统性解决路线和框架。对于持续稳健性收益的实现,主要是从收益的最大化角度出发,同时要兼顾风险的最小化。当二者同时具备时(即收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同时具备时),即可实现持续稳健收益。对于满足上述二者要求的金融投资,在本次研究中简称为最小风险最大收益型投资。现在需要首先解决两个问题,才能继续稳健性投资研究。这两个问题分别为:如何测度投资风险(包括预期投资风险和实际投资风险),以及如何量化投资收益(预期投资收益和实际投资收益)。对于实际投资收益率,本研究以客户投资后的平均实际收益率作为指标进行测度。即在一定时期内,所有投资客户在投资期结束后,得到的实际总收益(这其中不仅包括投资的本金,还包括本金对应的实际收益)减去投资本金之后的剩余部分除以其投资本金所得值的平均值。从该定义可以看出,实际投资收益率即可大于零,也可小于等于零。对于个单个投资客户而言,当投资期结束后,如果本金全部损失,其实际投资收益率为-1;当投资期结束后,本金全部收回且附带一定数量的收益,其个人实际投资收益率大于0;当投资期结束后,仅仅收回本金,其个人实际投资收益率等于0;类似地还有其它介于上述三种类型的其它情形发生。综合所有被调查对象的收益进行分析,即可得到平均收益值。当平均收益值大于0,即可确定实际投资风险为0;当平均收益率等于0,对应的实际投资风险不等于0,且其取值为实际投资收益率与1之间的差值的绝对值。对于上述方式确定的风险值,研究将其定义为平均投资风险,也称之为实际投资风险。一般而言,实际投资风险与预期投资收益率、预期投资期限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于单个金融投资产品而言,其吸纳的投资客户数量具有有限确定性。以单个产品的所有用户的实际投资收益率进行分析,可以得到该产品的实际投资风险。再扩大范围,以单个公司的所有金融投资产品为研究对象,可以得到其针对所有产品的实际投资风险。对于这种面板数据,采用计量经济分析方法,可以确定实际投资风险与预期投资收益率、预期投资期限等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如果存在因果关系,可以进一步定量确定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表现形式。采用不可替代表现形式进行测度,可以量化各潜在因素对风险的贡献系数。基于此,可以确定实际投资风险与影响实际投资风险因素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具体表现。需要强调的是,一旦这种量化形式得到确定,也就确定了实际投资风险是否能降到最低,以及如何降到最低。对于这两个判定——实际投资风险能否降到最低,以及如何降到最低,本文将给出具体的判定方式和判定结果。与此同时,采用相似的方法对实际投资收益率进行分析,以前述提到的平均收益率作为测度指标。一般而言,平均收益与预期投资期限、预期投资收益率二者存在相关性。采取与风险分析类似的方法,可以得到平均收益与预期投资期限、预期投资收益之间的不可替代性逻辑关系,由此确定三者之间的带有贡献系数的表达式。再次强调,一旦这种量化形式得到确定,实际上也就确定了平均收益率是否能提高到最大,以及如何提高到最大可能。对于这两个判定,下面将给出具体的判定方式和判定结果(该判定中同时给出了最小风险的判定方法)。当结果与导致结果之间的不可替代性关系确立后,利用导致结果的因素投入量以及对应的贡献系数间的整体作用关系,可以确定是具有最小性还是最大性。下面直接给出对应分析结果(由于这种分析需要较多的优化分析理论与分析过程,在此不再详列)。最小性需要满足以下四个约束:约束一为预期投资收益率大于零,约束二为预期投资期限大于零,约束三为预期投资收益率对投资风险的贡献系数小于零,约束四为预期投资期限对投资风险的贡献系数小于零。最大性需要满足以下五个约束的两类情形:约束一为预期投资收益率大于零,约束二为预期投资期限大于零,约束三为预期投资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大于零且小于1,约束四为预期投资期限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大于零,约束五为预期投资期限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和预期投资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之和小于1。以上为第一类情形。以下为第二类情形。约束一为预期投资收益率大于零,约束二为预期投资期限大于零,约束三为预期投资期限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大于零且小于1,约束四为预期投资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大于零,约束五为预期投资期限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和预期投资收益率对投资收益的贡献系数之和小于1。上述结果明确了是否能实现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以及如何实现最小风险与最大收益。接下来以从事商业金融投资的多家公司作为具体对象进行研究,从投资客户角度和投资实体角度展开最佳路径实现研究。

最佳路径实证研究

本文选择位于陕西西安的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对商业金融投资进行实证研究。之所以选取位于西安的金融机构作为研究对象,原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研究团队与西安金融机构保持较为紧密的合作关系,便于调研分析等;原因二、西安作为西部地区的代表性城市,对其金融投资进行分析,有助于就西部地区金融投资特征进行代表性分析。基于上述原因,对西安多家从事商业金融投资的机构进行调研分析。调研从前期准备到实际展开以及量化分析等后续研究为止,历时两年(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总计深入6家金融机构进行调研分析,涉及三类机构---银行、互联网金融、P2P机构。通过深入调研分析研究,获取了对应的研究结果数据,主要是针对实际投资收益率和实际投资风险的研究结果,在此以表格的形式对其进行展示。为了避免研究结果对研究对象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在结果展示中隐去研究对象的具体名称,以代号标之。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下表中出现的类型相同、代号相同的机构,可以认为是同一个机构。 从表1与表2的结果来看,之前无法确定的实际投资风险和实际投资收益率问题不仅解决,而且具有较高的置信度(这主要是从两表的可决系数与调整后的可决系数均大于0.85得到)。与此同时,结合理论分析中提出的最小风险最大收益率满足的约束条件,对上述量化分析结果研究后确定并非所有的实证商业金融投资满足。这其中仅有银行(1)、银行(2)、互联网金融投资机构(1)、互联网金融投资机构(2)四家机构满足实际收益率最大化约束条件,同时在实际风险方面仅有银行(1)和银行(2)满足。对于互联网金融投资机构(1)、互联网金融投资机构(2)由于其“预期投资收益率对实际投资风险的贡献率”过于接近0,所以不将其作为满足最小风险的对象。因此,结合分析可见,能够确保投资者持续收益的金融机构,在实证分析中只有银行1和银行2能够实现。需要指出的是,研究是在投资有限性范围进行的,即设定投资总金额不超过40万人民币。因此,对于普通投资者在额度不超过40万人民币前提下,通过上述两家金融机构进行合法投资,收益的持续稳定性是可以保障的。对于不满足持续稳定性的其它四家金融机构,通过对其金融产品设计与推广深入分析后发现,主要是由于两类原因导致的无法持续性。(一)拔苗助长式的提高预期收益率对不满足持续性发展的四家金融机构进行跟踪分析,发现其在产品设计中存在人为提高预期收益率的问题。通过人为提高预期收益率,来吸引潜在投资者的眼球,从而实现其费或管道费的最大化。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不仅为无法有效兑现收益承诺埋下了隐患,而且对机构声誉和发展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就多个认为提高预期投资收益率的产品来看,最终实际收益率均是在拔高之前的预期收益率附近。这说明,在进行人为干预之前,商业金融投资分析的准确性和预见性都是有保障的,只是通过人工干预破坏了局部金融生态稳定性。(二)投资对象无绝对比较优势或相对比较优势对于大量继续投资的商业机构而言,由于其商业布局不够合理,以及商业发展计划不够明确,导致其商业发展不具有绝对优势或相对优势,这种优势的不存在,势必造成其盈利能力不强。因此,即便吸引来大量资金对其进行扶持,也无法发挥资金的作用。以在西安进行的商业投资为例,部分被投资对象位于金花商圈和万达商圈的覆盖范围内,从事的商业项目却与覆盖者的商业项目存在较高的趋同性,这势必削弱了其商业优势,由此导致金融投资的无效性。综合以上分析,要实现商业金融投资的持续性,对金融机构而言不仅要避免出现拔苗助长的发展方式,而且要选取具有绝对优势和相对比较优势的被投资对象。与此同时,从投资客户而言,避免以预期投资收益率作为投资发起的唯一原则。应以机构信誉、机构品牌以及机构产品设计等为判定依据,采取综合性评判,来实现个人投资盈利的持续性与稳定性。

金融投资尤其是商业金融投资,能否在提高收益的前提下同时降低投资的风险性,本文对这一尚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研究之初,分析了五类六篇为主的研究成果,即因子分析法、结构方程分析法、随机模型分析法、关联性分析法、其它分析方法为主的五类研究成果。通过对已有成果的分析发现其对金融投资具有极大的借鉴性,但是就投资中如何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的同步实现问题,没有给出解答。针对这一不足,本研究提出采用最优化分析为主、融合性分析为辅的方法,给予解决。基于该思路,通过理论论证,提出了一种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确保收益最大化的同时风险最小化。该方案确定了评估实现最小风险和最大收益的两类共计九项判定依据。其次,以西部地区的三类六家金融机构作为实证对象,经过历时两年的调研分析,确定了实际实现最小风险最大收益的实现路径。其中,明确了6家金融机构中,只有两家银行机构实现了最小风险和最大收益,其它四家金融机构均未实现该要求。最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治转改的依据和方法。

作者:陈媛 单位: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朱英明.外商投资企业空间集聚的路径选择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J].中国软科学,2004(11)

2.朱琪,曹芳子.创新型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及其优化路径:以广东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3.李春红,王苑萍,郑志丹.双重委托对上市公司过度投资的影响路径分析——基于异质性双边随机边界模型[J].中国管理科学,2014(11)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6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7

二、项目投资决策评价指标现状分析

无论对于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而言,资本性项目投资均具有投资内容独特、投资数额多、影响时间长、变现能力差和投资风险大的特点。这也决定了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如何取舍,要通过评价指标进行测算,保证企业的项目投资决策不失误。

(一)资本项目投资决策指标

投资决策评价指标是指用于衡量和比较投资项目可行性,以便据以进行方案决策的定量化标准与尺度。从财务评价的角度分析,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利润率、静态投资回收期、净现值、净现值率、获利指数和内部收益率。前两个指标是非折现指标,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因素,而后四个指标是折现指标,在指标计算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利用了资金时间价值。从非折现指标向折现指标的过渡也反映了投资者对资金价值和风险成本的进一步认识和关注。

非折现评价指标具有计算简单、含义清晰等优点,但没有考虑时间价值,从而可能导致决策失败。静态投资回收期指标较清楚地反映了项目投资回收的时间,但不能说明投资回收后的收益情况。投资利润率指标虽然考虑了项目所能创造的全部收益,但却无法弥补由于没有考虑时间价值所带来的问题,因而仍然可能造成决策失败。当非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和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发生矛盾时,应以折现评价指标的评价结论为准,这是因为货币时间价值常常是影响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因素。净现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投资评价指标,是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之间的差额,它以现金流量的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关系:当净现值大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大于投资,该项目具有可取性;当净现值小于零时,意味着投资所得小于投资,该项目则不具有可取性。净现值的计算过程实际就是现金流量的计算及时间价值的计算过程。净现值的大小取决于折现率的大小,其含义也取决于折现率的规定:如果以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的全部收益(损失);如果以投资项目的机会成本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已放弃方案多获得的收益;如果以行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则净现值表示按现值计算的该项目比行业平均收益水平多获得的收益。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折现率,对项目建设期间的现金流量按贷款利率作为折现率,而对经营期的现金流量则按社会平均资金收益率作为折现率,分段计算。净现值率实际是将净现值与投资的现值进行比较,以现值形式反映投资所得与投资的对比关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净现值在投资额不同时不能正确决策的缺点。获利指数是以相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而净现值则是以绝对数形式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现金净流量的现值和与投资现值进行比较。基于财务分析的角度而言,考虑了时间价值和相关风险因素项目投资评价指标已经能够较好地反映一个项目的投资价值,在实际运用中,财务分析指标常常会遇到较多的问题。

(二)项目投资决策指标运用现状

投资项目财务评价需要在国家现行税制和价格体系条件下,计算项目范围内的效益和用度,从而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以考察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当前,政府和企业在进行投资项目财务评价时主要依据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项目投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财务评价体系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了较多的不足。

首先,动态折现指标的计算过程存在商榷余地。财务评价的动态指标因采用贴现技术而使项目财务评价更具科学性,但在计算项目的净现值时,常假设该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是在项目计算期的期初或期末发生,这使得未来现金流量偏离预期。由于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投进使用并正常运转的项目未来现金流量是受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并不只是在年初或年末发生,而是会时时发生,对时时发生的现金流量以假设的发生时点计算现值,是有失偏颇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应与投资项目的资本成本相适应,从而计算的净现值只要大于零,该方案理论上就应该是可行的。但我国投资项目计算期的贴现率是由国家国家计划委员会和建设部组织测定、并定期调整,与投资项目本身的资金成本相脱节,造成决策的短期行为。

然后,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缺乏系统性。投资活动是一种逐利活动,其风险与收益呈同向变化,很多财务收益很好的项目可能由于风险过大而不具可行性,即拟投项目的不确定性对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外汇效果均有重大影响。而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将对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分析独立于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外汇效果分析之外,使其对投资项目可行性决策的重要性大大降低。各财务评价指标在对项目进行评价时都有其独特的作用,但有时根据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投资结论会大相径庭。应以哪些指标为投资的主要取舍标准,哪些指标为次要标准,各财务指标的可行性标准是多少,现行评价体系都没有给出一个指导性的标准。

最后,缺乏投资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指标。原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对投资环境影响的评价仅局限于定性评价,定量方面基本没有。但很多投资项目将不可避免地会对四周的生态、资源、人居等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如水体污染、植被破坏、耕地占用等。因此,投资项目的环境影响不应该只是定性分析,还应以成本、用度、收益等形式将环境影响纳进到投资项目财务评价中来。

综上所述,项目投资决 策评价指标的建立有助于规范我国资本性投资,促进有限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由于财务评价指标在衡量项目投资的过程中存在较多不完善的地方,阻碍了投资者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从制度因素和指标具体运用出发对项目投资决策指标的优化能够有效地扭转当前不利的局面。

三、项目投资评价指标的优化路径

折现财务指标与简单财务指标的结合能够有效地评价项目的可行性。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种种问题的限制,指标的评价功能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可以从以下方面进一步优化项目投资决策财务评价内容和方法。

(一)积极创新,优化动态指标的计算

考虑到原有动态指标计算过程中的种种弊端,对动态指标的运用进行改进。在可行性条件下,将项目计算期内现金净流量的折现期尽可能缩短,使折现现金流量接近实际情况。以资金成本为依据调整折现率,采用资本成本加权平均的方法确定项目的资本成本,根据项目风险的大小调整折现率。优化投产期现金流量的估计方法,传统投资项目财务分析一般采用等额现金流量模型进行现金流量分析。但实际上项目投产期各年的现金流量不可能是相等的。因此,应该将影响现金流量的各主要因素视为一个系统,用系统的观点猜测投资项目的未来现金净流量。

(二)确保项目风险因素分析始终贯串于财务评价过程

风险成本是折现法下的基本因素,将对拟投项目的风险分析融入项目的盈利能力分析、清偿能力分析和外汇效果分析中,提高项目评估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在分析盈利能力时,用期望收益和期望用度代替预计收益和预计用度,综合考虑投资项目的市场风险、销售风险和生产风险,计算项目的经营杠杆系数;在清偿能力分析时,计算项目的财务风险;在外汇效果分析时,考虑项目经营期内的汇率变动风险。经过这样的改进,各指标值就充分考虑了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能比较真实地反映项目的财务可行性。

(三)把握重要影响因素,适当增加影响因素指标

企业的投资活动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经济收益和成本的考虑仅仅是当前投资项目评价的重要方面之一。加快有关绿色会计的会计要素确认、计量、表露的方法研究,公道确认计量有关环境因素引起的环境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收如和利润,并将上述计量结果纳进据以进行财务评价的预计会计报表中,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和清偿能力,并对项目的持续经营能力进行评价。

(四)拓展关注范围,增加项目的发展能力分析

原财务评价侧重于项目的生存能力分析,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项目发展能力分析将显得更加重要。项目的短期获利能力只是项目表现的一个方面,投资者应该全盘关注项目的未来生命周期,对项目的持续发展能力和产业能力予以关注,因此,有必要在原评价体系中增加项目发展能力分析。

(五)培养系统思维,整合各个评价指标

目前的评价体系中具有众多的分析指标,导致了企业在运用过程中不知道以哪一个为重点。企业可以根据各指标在财务评价中的重要性,对各指标设立一定的权重,由国家或地区政府部分根据形势的变化对指标权重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更新,并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指标权重评定方法和比较标准,量化评价结果。通过综合结果能够较清晰地反映项目的整体情况。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8

一、研究主题

在上世纪20年代,“城市化”一词最早开始出现在研究著作中。不同的学科对城市化有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经济学家侧重于由产业革命引起的人口在城市集中的角度阐述城市化。城市化程度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到2003年底,我国城市化率比世界平均低10%,比世界发达国家平均低30%。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能顺利过度到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步伐,发挥城市的中心辐射作用。城市化毫无疑问将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与增长点。本文就通过建立回归模型,对影响城市化率的因素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对城市化影响较大的因素。

二、文献回顾

王常雄(2004)在《对我国城市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分析2001年我国22座城市的数据后指出,人均GDP,第三产业比率、房地产投资额和外商直接投资都与城市化水平有较高的相关性。GDP增长率、第二产业的比重、固定资产投资额、受高等教育比率相关性较低,并因此得出结论:依靠第二产业的发展来拉动城市化的效果不明显,城市教育水平与城市化水平也没有关系。试图在不改变产业结构和没有制度创新的条件下依靠经济总量的增加来提高城市化水平的观点也是不合理的。而发展第三产业,加大经济对外开放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吴俊、邹礼瑞(2006)在《上海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互动关系分析》中,通过对比日本、美国、墨西哥、香港、上海的城市化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情况后指出,城市化在加速发展阶段,政府应支持第二产业的发展,城市化进入后期阶段后,政府政策应当对第三产业倾斜。并建议上海重点发展第三产业中的非传统行业。蒋伟、曹荣林(2010)在《FDI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中对江苏省13个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城市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之后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对城市化发展有着较强的促进作用。从上述的文献中可以得出,经济发展水平、第三产业和投资对城市化的贡献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但这些因素对城市化发展的作用大小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模型设定与分析

分析方法:本文采用1999年至2010年间上海FDI的存量,FDI的增量,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GDP这四个指标的数据,并且假定其他因素对城市化率的影响很小,然后采用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解释这四个因素分别各自对城市化率的影响程度。具体指标的设定与解释如下:(1)城市化率(Y,单位:%)即城镇人口比重,被解释变量。城市化率的数据用1999年至2010年上海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表示。数据来源于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城市化率越高,表明社会的进步程度越高。(2)增量FDI(X1,单位:亿美元)即各年度外商在上海实际投资额。FDI的流入构成了城市中总投资的一部分,而增量的FDI能够反映外商在上海投资所能够起到的短期效应。增量FDI的数据取自1999年至2010年各年度上海统计年鉴中直接吸收外资情况表。(3)存量FDI(X2,单位:亿美元)即外商在上海实际投资额至该年年底的累积额。FDI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之一,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加大,全球经济对我国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愈加显现。存量FDI的数据也同样取自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4)固定资产投资额(X3,单位: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能够反应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房地产开发,是工业化的体现。固定资产投资额数据同样取自2011年上海统计年鉴。(5)人均GDP(X4,单位:元/人):人们普遍认为,在城市化进程中,经济的增长对城市化的影响较大,经济发展程度越高,城市化水平也越高。因此,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城市化率也会逐渐上升。所以我们能够通过提高经济发展来提高城市化水平。人均GDP数据也可以从上海统计年鉴中得到。

EVIEWS线性回归分析:

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结果中可以看到增量FDI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为0.89。可以说明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但线性关系并不十分的强。而存量FDI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接近0.91。存在一定线性关系。并且与增量FDI相比,存量FDI对城市化率的相关性更强。这也说明存量上的FDI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促进作用要大于增量上的FDI对城市化作用。

固定资产投资额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接近0.96。说明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城镇的建设非常依赖于固定资产的投资。人均GDP与城市化率的拟合优度为0.95,存在较强的线性相关性。可以说城镇化水平的提升和人均的GDP的增长有着密切联系的。

四、结论与建议

从上述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外商直接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人均GDP都与城市化率有较强的相关性。基于上述的分析,具体的建议如下:(1)加大经济的对外开放程度。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资金的支持,而外商直接投资能够带来所需要的资金,是推动城市化进程的一股重要力量。另外,基于国际分工和区域分工的产业选择和发展对城市化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外开放促进了城市的市场化进程,减少了市场扭曲的程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化,外商投资对城市化发展的促进作用也会不断的增强。所以每个城市应以对外开放为契机,通过对外开放来促进城市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2)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基础设施包括公用事业、公共工程,涵盖交通、电力、电信、供水、文教、医疗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在这些方面做得更好的往往是城市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要发展城市就必须在城市配套设施上做得更好,让更多的居民能够享受到城市化带来的便利与高效。不过需要特别注意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的同时,不能造成环境污染等问题,保持可持续的发展。(3)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城市化建设。相比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更能推动城市化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相比,我国的三次产业的结构还很不平衡,突出体现在第二产业的比重太大,而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仍然太小。第三产业具有较大的就业空间,对提高我国的整体就业率也有很大的帮助。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都够使我国在产业布局,产业结构方面进行升级。因此,要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我国的可持续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王常雄.对我国城市化驱动因素的实证分析[EB/OL].rurc./ar.aspx?AID=499.2004

[2]蒋伟,曹荣林.FDI与城市化水平的相关性分析——以江苏省地级市为例[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3(2):254~256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9

二、完善投资计划管理的对策与办法

1.建立健全投资管理体系,优化完善投资计划管理流程建立健全企业投资管理体系,从各方面将其不断完善。在企业层面,应当以企业的正常经营不受干预为目标,根据企业长期的计划与战略。来进行长期的投资原则和计划的制定,从而得出投资计划的内容,再根据预算情况的参考和管理决策对投资活动的预算来制定资金分配,尽可能地对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在企业中形成投资活动与生产活动的平衡。在项目层面,充分地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加以结合,同时也要关注项目的风险与可行性,对于项目可能产生风险的各个方面都要加以考虑。若要完善投资管理系统,以投资规划为起点,分解年度投资计划,通过立项评审、投资决策环节对投资计划内项目进行筛选;进入项目投资实施环节后,以项目管理方式关注项目的进度、质量、投资三方面风险;项目收尾后,对连续几个运营周期进行全范围分析评价,形成投资后评价,与项目立项目标进行对比,分析形成投资的经验与教训,重视投资后评价结果在后续投资项目中的应用。最后,强调项目投资必须有进有退,建立投资退出机制(含低效资产清理),六个业务流程共同构成投资计划闭环管理系统。2.在进行投资计划制定时更多的考虑战略因素,让投资计划为战略所服务企业战略就是对企业各项经营和管理行为的规划,从而达到管理目标的行为。因此投资计划也是企业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规划之时要注意,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本,为企业带来收益。首先,在企业进行投资计划的制定时,要更多的考虑到企业的总体战略与资本结构改变情况,使投资计划符合企业的原则,为企业的发展服务。第二,改变过往的投资计划制定模式,一方面在对子公司加强控制与管理的同时让母公司与子公司的利益相互契合,另一方面要允许子公司根据自身情况与面对的市场情况灵活的对投资计划进行一定的更改,在子公司与母公司相距遥远面临的情况下,这个改变显得更加人性化。也就是在制定了集团的整体规划之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来对计划进行更改。这样就能够更好的将战略与投资协调起来。3.加强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研究,建立科学的投资计划管理方法第一,对于定量定性分析都加以关注。过去的投资计划对于定性的分析方法过于重视,却忽略了定量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方法就是对市场环境投资项目质量,企业情况等难以量化的条件进行的分析,而定量分析法就是通过数据模型与计算来对投资项目进行量化的数据分析。通过对项目的各项经济性指标来进行量化的分析,进而对投资项目的整体的经济性获得评价,建立投资规模优化模型,根据规模与效益的敏感性分析识别最优投资规模;建立项目学习曲线模型,根据项目学习曲线确定项目投资计划及资金安排。第二,设定适用于各种情况的投资计划。对于投资计划的设定精益求精,随着企业对自身管理与业务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要及时的将投资计划管理变得更加细化。一般企业采用的一年一次的投资计划已经不够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要进行进一步细化和深化的投资计划,制定季度甚至月度的短期投资计划与长期的三年投资计划,从而让投资计划在准确性与精确性上更占优势,提高投资行为的效率。第三,提升投资计划管理灵活性,鼓励企业捕捉市场机会。在企业进行投资的规划过程中,为了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预留一定的准备金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在投资计划的设定中也要考虑可以随时采用的备选投资项目的情况,这样就随时能够购进备选的投资项目,提高企业投资盈利。提取的准备金数量可以根据企业投资环境与企业的管理层次资金水平等等情况来进行选择,一方面准备金能够应付可能产生的风险或者临时的资金抽出,也可以为企业在情况允许下创造更多的收益。第四,在进行投资计划管理对于过程的验证和改进更加重视,降低风险可能。在企业投资计划的制定过程中,计划,行动,检测,修改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严格的执行。在这些过程之中,一方面要加强对投资项目情况的调查,建立完善的投资项目资料数据库。同时要对于投资项目的风险情况加强重视。在对项目的风险评估过程中,可以采用盈亏平衡分析和敏感性分析这两种数学方法,对项目的风险进行数据化和量化,最后根据企业的经营需求和自身的能力来正确选择投资项目。

量化投资与分析例10

一、现金流量的内容及对其进行财务分析的意义

现金流量指的是一个企业的现金流转或现金流动的状况,是对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的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流出及其差量情况所作的客观性的描述。通常而言,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是通过编制现金流量表来实现的,它是通过现金的流入和流出状况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一种动态情况的报表。与此相适应,可将现金流量划分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以及筹资活动产生的流量三部分。首先,从经营活动来看,其现金流量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支付的现金、收到的税费返还、收到的其他与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各项税费,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等。上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可以用来说明企业在不动用其外部筹资的情况下,通过对在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分析,以对企业是否有偿还负债、支付股利和对外投资等能力进行分析。其次,从投资活动来看,其现金流量包括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外置固定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投资所支付现金,支付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通过对上述这些反映投资活动所支付的现金进行分析,不仅可以增加对获得未来收益和现金流量而导致资源转出的程序的了解,而且也能够及时掌握以前资源转出所带来的现金流入的信息。再次,从筹资活动来看,其现金流量包括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借款所收到的现金,以及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支付的其他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通过上述筹资活动中的现金流量的分析,可以帮助投资者和债权人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要求权益及获得前期现金流入而付出的代价。

可以看出,现金流量能够提供企业当期现金的流入、流出及结余情况,能够反映企业在筹资活动、投资活动、经营活动中现金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前及未来的偿债能力与支付能力,可以正确评价企业当期取得的利润的质量,因而它所揭示的现金净流量比利润表揭示的净利润更客观、更充实,更能说明问题,所反映的现金流量信息在协调各种财务关系、组织财务活动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通过现金流量所提供的数据,可以对企业资产的流动性、财务适应性进行有效地评价。通常情况下,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增大、流速加快的情况下,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会相应增强。

2.对收益质量信息进行有效地评价,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其收益能力大小是通过企业营销收取现金、降低成本及回避风险的能力等方面来表现的。现金流量表反映的信息总是以收现制为基础的,其收现能力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企业收益的实现程度。而对收现能力大小的评价,又取决于对企业现金流量信息的获得多少。

3.通过对企业财务弹性进行有效地评价来预防财务风险。企业资产的正常运行总是表现为对经济环境的变化的适应性以及对投资机会的充分利用,财务上把这种企业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和利用投资机会的能力称之为财务弹性。一般来说,现金流量超过需要,有剩余的现金,适应性就强,反之,则弱。当一个企业的现金流动超过需要的时候,表明现金流动的效率高,这时企业就会对到期的债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一旦企业由于现金流量的效率低而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就会使财务面临不确定的风险,这种不确定性风险有可能导致企业的破产。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金流动的信息进行随时的了解,以便及早作出安排,防止可能发生的各种财务风险。

4.对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进行科学预测。一般来说,现金流量提供的是现金来源、运用和净流量等信息,它以现金为基础进行编制,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企业的现金来源、运用及偿还能力。在会计实务中,企业要通过编制现金预算,对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以及投资需求进行分析,对现金流入的时间进行有效地控制,在预算期内,对企业的现金需求予以满足。

二、对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的主要方面

1.现金流量结构分析。一般来说,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现金流入占现金流出的比重越大,企业的经营状况就较好,财务所担的风险就越低,这说明现金流入结构就越合理。另外,还可以通过对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比例进行分析,获得更多的信息。当该指标为正指标、比值增高的时候,单位现金流出换回的现金流入就会越大,现金流出的效率也就会越高;反之,则说明现金流出的效率越低。通过对现金流量的结构进行分析,可以使报表的使用者进一步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形成过程、变动过程及变动原因等。

2.支付能力分析。一方面可以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流通在外的普通股股数之比来反映企业支付股利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用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与现金股利之比来反映企业年度内支付现金股利的能力。他们之间的比例大,就证明企业支付能力强,反之,就会形成支付风险。此外,还可以用“综合支付能力”这一指标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大小。当企业当期经营活动的现金收入和投资活动取得的现金收入足以支付本期的债务和日常经营活动支出时,可以有一部分余额用于投资和分派股利;反之则无法用于投资活动和分派股利,如果这种状况持续下去,得不到扭转,则说明企业面临支付风险。所以,无论是企业的投资者还是经营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支付能力,都需要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了解企业的支付能力。

3.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指标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现金到期的债务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本期到期的债务的对比。这里的本期到期债务不包括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只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过这种指标分析,可以帮助报表使用人对企业即将到期又不能展期的债务偿还能力加以衡量。二是现金流量的负债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流动负债的对比,它可以更好地反映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当一个企业现金流动负债比高于同业的平均水平时,表明企业具有较好地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三是现金债务总额比,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债务总额的对比。它可以准确地体现和反映企业对债务规模的维持的程序,它们之间的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的债务承担能力越强。上述分析表明,对企业投资者来说,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测定企业的偿债能力,有利于其作出正确的决策;对债权人来讲,偿债能力的强弱是他们作出贷款决策的基本依据和决定性条件。

4.获利能力分析。通过现金流量,可以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净利润、资本支出进行比较,揭示企业保持现有经营水平、创造未来利润的能力。反映该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一是销售现金比率,即经营现金净收入与同期销售额的比值,它能够准确反映每元销售所能得到的现金。二是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即经营现金净流入与普通股股数的对比,它反映的是企业对现金股利的最大限度的分派能力。三是全部资产现金的回收率,即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全部资产的比值,它表示的是企业资产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产生现金,或者说,企业资产生产现金的能力有多大。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评价其获利能力最终要落实到现金流入能力的保证上,即通过对现金流量的分析来对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客观分析。

5.企业未来发展规模的潜力分析。企业要实现自身规模的不断扩大,就必须追加大量的长期资产,反映在现金流量表中即投资活动中的现金流出量要大幅度提高。无论是对内投资的现金流出量,还是对外投资的现金流出量,它们的大幅度提高,往往意味着一个新的投资机会和发展机遇的到来。除此之外,也可以将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对企业未来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和考察。当投资活动中的现金净流出量与筹资活动中现金净流入量在本期的数额都相当大时,说明该企业在保持内部经营稳定进行的前提下,能够从外界筹集大笔资金用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反之,当投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出量与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流入量在数额上比较接近且较大时,则说明企业能够在保护内部经营稳定的前提下,将大笔对外投资的资金支付到期债务收回,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难以产生扩张的动机。当然,对现金流量还可以从支付股利能力、现金周转能力、投资活动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以及非现金的投资和筹资方面进行财务分析,以此增加对企业过去和将来的财务状况的全面了解。

三、对现金流量进行财务分析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要从现金流量表与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结合上进行分析。如前所述,现金流量通常反映的是一定期间内企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情况,它既不能反映企业的营销状况,也不能反映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分析运用时,不能孤立地仅凭一张现金流量表的信息就事论事,只有与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结合起来,从而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情况作出较全面、正确的评价。在现代权责发生制下,无论是会计信息还是现金流量信息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这样,权责发生制指标和现金流量指标具有某种程度的对应性,如果能既结合对损益表中收入、成本及利润项目的分析,又结合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变化情况的分析,才可以进一步分析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发现企业财务的异动,识别企业的虚假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