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终身学习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10-30 20:47:40

终身学习论文

终身学习论文例1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引人终身教育理论以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深人人心。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我国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工作目标。因此,加强终身学习思想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着手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不仅关系到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向,而且与我国经济建设所依靠的人力资源质量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涵义

各国教育专家关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论著浩瀚,观点各异。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负责人郎格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界限面向真实复杂学习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分享、协作、共建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强大学习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

二、终身学习理念与传统学习理念的对比

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资讯科技加速进步的情况下,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准备,使其在接受知识及文化的熏陶之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成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知识不断翻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人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同时,随着个人生涯发展历程角色的复杂化,个人在离开学校后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烈挑战了以学习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使学校教育面临必须改革的境地。终身学习的观念,打破了以往将学习活动局限在学校教育的阶段,使学习活动能够贯穿人生全程的各个阶段,帮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注重“学习技巧”的培养,而不像传统学习观,注重既有知识的熟练。终身学习的内容,是以人类生活及社会角色需要为范围,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终身学习的对象,是以社会上的全民为对象,强调人人均应拥有学习机会,而不像传统学习观,将学习机会局限在学校,主要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标,注重终身学习的态度及习惯的养成,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文凭或学历的获得,以及一技之长的习得为主要的学习目标。

三、现代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该首先解决两个问题:

1.教育者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地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问题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传统教育培养的是被动听话的学生,是能够把已有知识记住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自主、不断地学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是能改变和完善外部环境同时又能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学生。

(2)树立新的知识观。尽管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仍然将传授“过去的、陈述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树立新的学生观及学生发展观。新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把他们作为起点而不是重点来看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承认和尊重。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是使学生各种发展潜能开发、人格发展、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养成。

(4)树立新的学习观。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程,别人无法代替。

2.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在终身学习观念下,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学校干部、教师们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力,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志趣。另外,学校还要放眼社会,为社会服务。

(1)课程结构及内容的调整。在终身学习观念之下,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必须在课程结构及内容方面有所调整。首先,学校课程应该将重点置于知识“创造”与“探索”的历程,而非着重既有知识的“传递”。其次,学校课程应朝向学习技巧训练的方向调整。最后,学校教育在课程方面的第三项变革,是要打破学术与休闲的界限、博雅与职业教育的界限及年龄的界限。学习可在休闲中获得知识,休闲时间也可用来学习,学习与休闲不必截然分开。

终身学习论文例2

人类自诞生以来,学习就成为整个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停止了学习,一个人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也无法认识和适应社会;停止了学习,人类就不可能实现今天的一切成功和进步。现代人越来越明确一个事实:学习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对知识和技能的了解和掌握,还能使人变得聪慧和文明,使人变得高尚而且完美,促使人得到全面发展。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自古以来,人们始终把学习当作一个永恒的主题,从教育家到平民百姓,都在反复强调学习的意义,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人们也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无止境”的内涵。在现代社会,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此起彼伏、层出不穷,知识更新大大地加快,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环境,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一种生活方式,努力使自己活到老、学到老,即要树立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

一、职业学校培养终身学习者的必要性

1.终身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人生的必需

职业学校学生一生,是一个不停地学习和成长的历程。具有高效学习能力的学生,是永远走在时代前列的人,在知识时代,人的能力大小取决于智能的大小,智能的大小取决于学习的多少。学了做,做了学,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学得愈多,做得就越多,会得也就愈多,智能也愈大,个人能力也就愈强。不能继续学习,不能及时更新知识更新技术的有文化的人,将会沦为新时代的“文盲”。职业学校学生一生不知要遭遇多少次职业迭替和技能的变革,不能终身学习的学生今后在社会上很难生存发展。

2.终身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基础

美国《财富》杂志指出:“未来最成功的公司,将是那些基于学习型组织的公司。”未来企业要求的员工必须是终身学习者。职业学校学生毕业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就要面临一个由学校到社会,实现从学生的角色到职员角色的转变过程。这个转变的过程既是实现自身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主动适应社会环境的过程。对职业学校毕业生来说,谁能较快适应社会环境,谁就能掌握成才的主动性,就能更快地成长和发展,并最大可能地在事业上取得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知识、新技能激增,要赶上时代潮流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现代中国社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大量的新知识新技能应运而生,不学习提高就会变得陌生和落后;只有不断地提高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现代社会的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就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要想谋求理想的职业岗位并适应工作岗位,首先要具备相关的知识积累和专业技能,也可能在学校学的知识与技能不够、不全和不对口。这就需要不断地学习。

3.终身学习是职业学校学生刨业的必备条件

创业者成功的法则之一就是不断学习,不短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激烈的社会竞争,促使创业者树立危机意识。创业者必须有好的经营理念和新特产品,在市场经济中才能取胜。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来,信息密集,各种新科技、新事物、新经验层出不穷。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和科技进步之快让人吃惊,我们已经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很可能在一夜之间会老化或者落后。新知识与新技能几乎每天都有产生,创业者必须做好终身学习的准备,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吸收新知识与新技能,创业和守业才能成功。这将成为一个创业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自我超越是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集中精力,不断丢掉过去,开拓未来。中国徽商的成功法宝就是日新月异,在经商的实践中学,在实践中知难克难,学习实用知识,创造实在效益。

二、职业学校培养终身学习者的要点

1.创建学习型学校

在终身学习理念下,职业学校教育环境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是以学习为前提的。学校教育的目的,不重在既有的知识技能传递,而重在终身学习者的培养。学校教育所要培养的终身学习者,第一要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动机,持续不断地督促自我终身学习;第二要使其学会终身学习的技巧,懂得如何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和方法,终身不断学习;第三要使其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也就是养成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能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自我安排学习计划、自我选择学习策略、自我进行学习活动,并自我进行学习评价,成为一个能够真正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者。唯有当每一个学习者都具备终身学习的动机、技巧和能力,他才可能有效解决因社会快速变迁所带来的各种问题,而成为可在社会实践中适应良好的人。

如果在终身学习理念之下,学校教育的目的要改变,学校教育的角色也应有所调整。在传统教育典范之下,学校的主角是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各种知识、价值和谋生的技能。学校被视作为“知识的殿堂”,学生进学校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获得知识和技巧。然而,面对一个变迁快速及(编辑整理)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在学校所学的既有知识在离校不久便发现已经落伍。因此,学校教育在终身学习观念之下所需面临的第一项角色转变,乃是从传统“知识殿堂”角色,转变成“终身学习者的苗圃”,培育的是“终身学习者”苗木,学校不只是知识的提供者,更是“终身学习者”苗木的培养所。在这一新的角色之下,学校所应提供的不是“所有知识的内容”,而是终身继续学习的“基础知识”,尤其重要的是提供探究各种知识的方法和技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知识吸收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终身学习者。学校应该使学生了解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其终身学习的动机、技巧和能力,使其在离开学校之后,能够真正做一个终身学习的实践者。终身学习强调学校教育应以培养终身学习为主要目的,学校教育的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动机、态度、技巧与能力。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传递既有知识的活动逐渐减少,帮助学生自我导向学习与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逐渐增加。换言之,学校教育应增加提供学生“学习如何学习”的机会,通过各种学习方法与技巧的学习,培养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技能。在此基础上,学校教育应减少学生被动记忆知识的活动,增加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机会。

2.教师角色需转换

就教师而言,已无须时刻肩负着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技能的重负,教的功能已不再是教会、教全、教得多么完美,而是致力于唤醒学生主体能动性、创造性,诱发学生积极思索,开阔更大的知识能力空间。教师的作用体现为真正的“引导”与“鼓励”,它所驾驭的内容将与传统的观念与实践相反,应该使它本身适应于学生,而不应屈从于预先规定的教学规则,教的过程也就转变成“引导”或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了,教的评价则转变为促进学习过程、创造学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是为学习者的学习而教,这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得以达成的必要条件。

在知识日益更新的今天,职业学校教师自身的继续教育与持续学习显得格外重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古训,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的要求,当代职业学校教师的理念应该是“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成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和长江”。教师需要有长流不断的溪水和长江,而溪水和长江的源头就是学习。教师在不断更新知识技能的同时,重要的是更新观念。而观念的更新,则更需要不断地学习。

3.课程结构、内容与教学方法需调整

学校课程应该将重点置于知识与技能的“创造”与“探索”的过程中,而非着重在既有知识技能的“传递”上,向着学习技巧训练的方向调整,使学校教育呈一种开放趋向,就是要打破条条框框,致力于学生学习方法朝“学习的个别化”方向发展。由于终身学习强调学习是个人一生的事,个人必须自己学会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终身学习提高活动,因此,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增加学习方法的训练以及学习责任的培养。学习的个别化,通常包含训练学生自己设计学习计划,以及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个别指导,职业学校学生动手能力强,教师要引导他们创新工艺与技术,培养他们“创造”与“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此外,各种新媒体及电脑辅助学习方法的应用,都是为了增进学生自我导向的学习能力,培养自动、自发的探究精神,以及熟悉学习方法的使用,使(编辑整理)其具备终身学习的技巧和能力,离校之后成为一个终身“学习”、“创造”与“探索”者。

终身学习论文例3

二、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环境下推动终身学习体制创新的途径思考

(一)思考的前提

认真分析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体系,无论外部学习环境怎样变化,以及现代教育技术如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必然处于教育的中心。而我们强调在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学习者在与教师、与其他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交互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控制、调节和评价,从而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的过程。因此充分而真实地掌握学习者的学习目标和学习需求,重新定位教育者的角色,是我们研究体制创新的前提。

(二)强化体制建构的保障

一是加强制度的建设和创新。建立和完善终身学习体制,涉及到各个机构、各个领域的所有社会成员,因此迫切需要加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统筹协调能力,建立全局性的协调机构以及加强有效的制度建设。通过建立健全职责分工、经费管理、过程监督、结果考核、证书审理等各项行政制度,为终身学习提供强有力的结构与制度保障。二是完善质量保障和评估体系。终身学习理念会对传统教育观念形成较大的思想冲击,推进终身教育,加强终身学习体系创新,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积极配合。为终生学习体系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创新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制度,加强终身学习的科学导向。

终身学习论文例4

学生通过非学历教育所取得的学习成果在学历教育考核中得到承认。参与非学历教育的学习主要是为了提升接受教育的人在行业、职业某些特定方面的技能,这种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动力非常强,但是非学历教育大多数情况下是一种短期性的培训和实训,这样的学习会使获得的职业教育专业知识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打破了“双轨”的转变可以促进全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诚信体系的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学历教育本身就很注重知识传播的整体性、逻辑性和系统性,职业教育的非学历教育在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是一种适应专业技能的资格考试,以获取相关证书,缩短“拿证”时间,简化“拿证”过程。为了提高学生的相关技能,应该鼓励他们参加相对适合的非学历教育,并以此来抵扣相应的学分。

参加短期培训或非学历教育的人主要是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高等职业教育通过设置相应的标准,将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在职在岗期间的职业经历或工作成果经相应标准检测置换成学分后,可免修相关课程。非学历教育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性、教学对象针对性、教学方法灵活性和教学内容实用性的特点,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相关课程的内容免修与职业成果相互代抵扣的做法有助于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提升。实施课程豁免和学分信用转换,体现了职业教育中的知识和经验价值等同原则,同时也反映了教育的价值规律。接受职业教育的人在顶岗在岗期间取得成果,如发明创造、技术革新等,同样是接受职业教育的人的智能、体能的综合运用。对此类工作成就的肯定和认可,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中技能的应用和知识的升华。

二、“订单”模式“双证”培养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条件

就目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说,一方面,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问题比较严峻,另一方面,具备某些专业技能的人才又非常缺乏。面对这样的人才供需结构,高职院校应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法,按照行业企业用人单位的需求,重新规划设计职业教育的内容,签订校企合作合同,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与行业企业的长期合作。高等职业院校不仅仅要为用人单位输送培养高技能高素质的专业工作人才,还要持续地跟踪每一批量身定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发展情况,主动与用人单位沟通,听取反馈意见。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实施职业教育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同国家制定的职业分类和职业等级标准相适应,实行学历文凭、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所谓的“双证书”指的是正式的学历证书和职业技能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具备正规学历教育的学历文凭,还要获得由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证书,如电子商务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会计电算化证书、外语等级证书、数控技术员证书等其他种类的职业资格证书及职业技能证书。这些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能证书的获取是职业教育的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的真正体现,体现了现代高等职业教育重视“学历+技能”的本质。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双师”团队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前提

培养人才靠教育,强固教育之本靠的是教师。加强高等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与建设,尤其是专兼职教师、培训师队伍的建设,以及“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培训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先决条件。高等职业院校需要拥有一支治学严谨、勇于开拓创新、教学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培训师队伍,因此,需要定期从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聘请专业职业人员和教育专家来充实师资队伍,并通过进修和培训的方式,定期选派部分教师到高校、研究院和相关企业“回炉”“充电”,使其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激励和启发教师自觉地提高自身“双师”素质。

终身学习论文例5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引人终身教育理论以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深人人心。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我国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工作目标。因此,加强终身学习思想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着手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不仅关系到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向,而且与我国经济建设所依靠的人力资源质量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涵义

各国教育专家关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论著浩瀚,观点各异。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负责人郎格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界限面向真实复杂学习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分享、协作、共建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强大学习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wWw.133229.coM

二、终身学习理念与传统学习理念的对比

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资讯科技加速进步的情况下,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准备,使其在接受知识及文化的熏陶之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成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知识不断翻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人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同时,随着个人生涯发展历程角色的复杂化,个人在离开学校后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烈挑战了以学习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使学校教育面临必须改革的境地。终身学习的观念,打破了以往将学习活动局限在学校教育的阶段,使学习活动能够贯穿人生全程的各个阶段,帮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注重“学习技巧”的培养,而不像传统学习观,注重既有知识的熟练。终身学习的内容,是以人类生活及社会角色需要为范围,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终身学习的对象,是以社会上的全民为对象,强调人人均应拥有学习机会,而不像传统学习观,将学习机会局限在学校,主要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标,注重终身学习的态度及习惯的养成,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文凭或学历的获得,以及一技之长的习得为主要的学习目标。

三、现代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该首先解决两个问题:

1.教育者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地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问题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传统教育培养的是被动听话的学生,是能够把已有知识记住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自主、不断地学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是能改变和完善外部环境同时又能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学生。

(2)树立新的知识观。尽管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仍然将传授“过去的、陈述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树立新的学生观及学生发展观。新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把他们作为起点而不是重点来看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承认和尊重。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是使学生各种发展潜能开发、人格发展、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养成。

(4)树立新的学习观。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程,别人无法代替。

2.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在终身学习观念下,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学校干部、教师们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力,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志趣。另外,学校还要放眼社会,为社会服务。

(1)课程结构及内容的调整。在终身学习观念之下,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必须在课程结构及内容方面有所调整。首先,学校课程应该将重点置于知识“创造”与“探索”的历程,而非着重既有知识的“传递”。其次,学校课程应朝向学习技巧训练的方向调整。最后,学校教育在课程方面的第三项变革,是要打破学术与休闲的界限、博雅与职业教育的界限及年龄的界限。学习可在休闲中获得知识,休闲时间也可用来学习,学习与休闲不必截然分开。

终身学习论文例6

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引人终身教育理论以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深人人心。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我国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终身学习体系”的工作目标。因此,加强终身学习思想的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经验总结,着手构建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加快我国学习化社会的历史进程,不仅关系到我国21世纪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方向,而且与我国经济建设所依靠的人力资源质量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终身学习理念的涵义

各国教育专家关于终身学习理念的论著浩瀚,观点各异。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负责人郎格朗提出了“终身学习”的理念。1972年5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对“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的观点作了精辟论述,强调人必须“在一生的一切时间和空间中学习”。1994年在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纪终身学习会议”,提出了“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的生存概念”。终身学习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终身学习成为时尚。现代教育思想达到共识:终身学习“是贯穿人的一生的学习,是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是敢于打破狭隘界限面向真实复杂学习任务的学习,是与他人分享、协作、共建的学习,是不断进行自我反思的学习,是依托信息技术将真实情景与虚拟情景融会贯通的学习,是以信息技术为强大学习工具的潜力无穷的学习”。

二、终身学习理念与传统学习理念的对比

在社会经济的剧烈变迁、资讯科技加速进步的情况下,传统的学校教育面临着改革的挑战。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儿童、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的准备,使其在接受知识及文化的熏陶之后,能够适应社会的变迁,成为社会成员中的一分子。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知识不断翻新,学生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在进人社会之后可能已经面临淘汰的命运。同时,随着个人生涯发展历程角色的复杂化,个人在离开学校后才是学习真正的开始。终身学习的观念,强烈挑战了以学习为主体的学习观念,使学校教育面临必须改革的境地。终身学习的观念,打破了以往将学习活动局限在学校教育的阶段,使学习活动能够贯穿人生全程的各个阶段,帮助个人适应快速变迁的社会。终身学习的方法,注重“学习技巧”的培养,而不像传统学习观,注重既有知识的熟练。终身学习的内容,是以人类生活及社会角色需要为范围,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书本上的知识为主要学习内容。终身学习的对象,是以社会上的全民为对象,强调人人均应拥有学习机会,而不像传统学习观,将学习机会局限在学校,主要以青少年、儿童为对象。终身学习的目标,是以培养终身学习者为目标,注重终身学习的态度及习惯的养成,而不像传统学习观,以文凭或学历的获得,以及一技之长的习得为主要的学习目标。

三、现代教育中。怎样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应该首先解决两个问题:

1.教育者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

作为教育工作者,贯彻落实《基础教育改革纲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具体地讲,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树立新的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的价值问题首先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问题。传统教育培养的是被动听话的学生,是能够把已有知识记住的学生。现代教育要求教育培养能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自主、不断地学习,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具有独特的个性、自我意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学生,是能改变和完善外部环境同时又能不断完善和超越自我的学生。

(2)树立新的知识观。尽管教育理论的研究对知识的内涵与外延作出了精辟的论述,但是,传统的中国教育仍然将传授“过去的、陈述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知识目标。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我们应该树立一种建构主义的知识观。

(3)树立新的学生观及学生发展观。新的学生观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学生潜能的开发,把他们作为起点而不是重点来看待,要对学生的个别差异给予承认和尊重。在教学中,学生的发展,绝不仅仅是学生知识的增加,而是使学生各种发展潜能开发、人格发展、良好的意识与习惯养成。

(4)树立新的学习观。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教师简单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程,别人无法代替。

2.学校教育教学制度改革

在终身学习观念下,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终身学习者。学校干部、教师们要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压力,改革教学管理、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志趣。另外,学校还要放眼社会,为社会服务。

(1)课程结构及内容的调整。在终身学习观念之下,学校教育要培养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还必须在课程结构及内容方面有所调整。首先,学校课程应该将重点置于知识“创造”与“探索”的历程,而非着重既有知识的“传递”。其次,学校课程应朝向学习技巧训练的方向调整。最后,学校教育在课程方面的第三项变革,是要打破学术与休闲的界限、博雅与职业教育的界限及年龄的界限。学习可在休闲中获得知识,休闲时间也可用来学习,学习与休闲不必截然分开。

终身学习论文例7

一、学习型社会的理论发展和现实要求

(一)理论发展

“学习型组织理论”最早是由美国学者提出的一个概念,并在联合国的倡议下得到深化。近年来,学习型组织理论在中国很快普及并被广泛认同。但把它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论,并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相联系,在目前还是一个新的探索‘在这方面,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专家组,从国家战略层面展开深入研究,并于2002年推出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研究成果,包括:学习型组织、学习型政府、学习型城市、学习型企业、学习型人才和学习型社区等,推进了学习型理论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全面结合。在此基础上,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特别是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新的发展提出,使学习型社会理论的研究有了新的开阔空间,使学习型社会的研究有了全新的理论基础,那就是把学习型社会与全面小康目标紧密结合起来,与20年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战略选择结合起来,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结合起来,由此引导学习型社会理论进入了一个全面创新的阶段。

学习型社会理论提出了学习型社会的学习理念、学习特征、总体目标和战略选择,并从学习型政党、学习型政府、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家庭、学习型军队等领域人手,全面构建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基本框架,实现了中国学习型社会理论的全面创新。

(二)现实要求

构建学习型社会是社会发展;包括科技、经济、文化等高度发展的现实要求。从教育领域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原有的知识和技能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实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普遍感受到了发展、竞争的压力,如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不断更新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就可能成为信息时代下的“功能性文盲”,由此产生了终身学习需求。(2)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产品更新换代的加快,社会成员工作岗位的转换和调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人不可能一生只从事一种.职业。据我国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000年对8个行业职工的问卷调查,参加工作后岗位有过变换的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58%,变换过1—2次岗位人占总人数的33.1%,变换过3—4次岗位的人占总人数的18.796,变换过5次以上岗位的人占总人数的6.196,O而且这种趋势还在进一步加强。(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和指标之一是人们的受教育程度。2000年我国25至64岁劳动力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7.97年,明显低于发达国家,如1998年美国为12.7年、日本为12.3年、英国为11.9年、德国为13.5年。可见我们的从业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4)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普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健康的需要就显得尤为迫切了。教育已从精英化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

二、继续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一)继续教育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的最好体现。终身教育、终身学习思想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科学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实现学习型社会的具体途径。终身教育就其本质而盲,是指“人的一生中所受教养、教育和训练的总和”。而终身学习则是强调人的学习的自主性,整个一生都在自主学习,以实现人的可持续发展。显然,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不等于继续教育。但是,无论从学习内容还是形式,继续教育都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在实践中的最好体现。

(二)继续教育是形成全民教育;全民学习的具体形式。在学习型社会里,全体公民都是教育对象,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继续教育可以为全体公民提供广泛而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三)继续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继续教育可以提高学历,提高从业人员的上岗能力,能提高从业人员胜任岗位和适应岗位的能力,其最终的目.的则是通过不断的学习,使其知识和技能得到不断的提高,使其才智得到不断的开发,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三、继续教育创新的基本途径

(一)引入竞争的发展理念,在新时期,为了实现教育体系的优质性,提供人们享受多重需求的良好教育,学习型社会要求继续教育的发展要让市场机制起作用,优胜劣汰,促进其创新发展。

要竞争首先要更新观念,以终身教育的理念指导继续教育改革和发展,将狭隘的学校教育观转向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教育协调发展的大教育观,让继续教育在竞争中发展,为我国实施终身教育,发展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要竞争需要健全机制,要充分尊重学校的办学自,发挥自身的优势;办出自己的特色;要竞争还要更新投入方式,在我国现实情况下,只靠政府投入是远远不够的,应通过放开价格管制由市场决定继续教育收费、增加学费收入,通过校企合作、发展公司、基地创收等方式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要重视和发挥社会力量和民间资金争取各界支持,多渠道解决投人问题。

终身学习论文例8

关键词 终身教育 发展 综述

一、理论的研究

20年代,英国诺丁汉大学设立了成人教育系,担负对成人学习特性的理论研究以及培训成人教育师资的任务,奠定了大学成人教育的专业学术地位,而且英国的大学普遍设有成人教育的学术单位,包括硕士、博士学科点,进行成人教育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及师资的专业培训工作。同时,英国的成人继续教育协会也在为英国教育的理论研究积极地做着贡献①。

60年代,美国学者霍尔提出了成人学习动机倾向的定向理论,对成人参与学习和学习动机的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70年代,马尔科姆・诺尔斯提出充分认识和重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与优势并要按其特点施以相应教学的观点,对成人教育研究领域产生广泛的影响。同时,美国为数众多的民间组织等都积极参与终身教育的理论研究当中,为本国终身教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设施②。

日本建立了一系列政府有关部局、省厅所属的终身教育内部研修、研究设施。同时,日本的许多企业设有内部研究设施、终身教育研修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日本教育界的理论工作者几十年来出版了几千种有关终身教育的文献与专著,并积极加入政府教育审议会,参与政府制定终身教育政策。日本学术界还扮演着终身教育理论的咨询者、质问者、甚至批评者的角色③。

1970年,法国成人教育家郎格朗在其《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提出了终身教育理论,由此,终身教育理论正式提出。

二、实践的发展

英国的终身教育载体包括:产业大学、开放大学、住宿制学院、社区学院、各类教育培训中心及学习与技能委员会等。英国的产业大学与一般的全日制大学不同,它是一个开放式的远程学习与教育组织,在学习者与学习产品之间扮演着中介服务的角色,主要面向成人和职业群体,提供各种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管理等广泛内容的学习。住宿制学院分为长期住宿制学院和短期住宿制学院两种,其学习内容丰富多彩,涉及文化、艺术、工艺、文学、政治和经济等领域④。

美国有着多种多样的终身教育机构。社区学院以其独特的办学特色成为美国终身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十分广泛,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如大学预备教育、职业教育、补偿教育、成人及继续教育、社区教育等。此外还有许多独立的成人教育机构,如各种非营利性的社区成人学校提供的非职业性休闲教育、具有营利性的私立学校提供的函授教育、商业和技能教育、还有各类自由大学。许多社会机构也参与到终身教育的推广运动中,包括各种各样的社会团体、企业内教育机构、政府机构、学校劳工组织等T。

公民馆是日本社区教育的主要团体,主要是为居民结合其实际生活进行教育学术及文化方面的活动,以提高居民的教养,增进健康、振兴文化、增进社会福利为目的。公民馆除了将学习室、集会室等提供给居民学习、集会外,还举办各种讲座、学习班和文化娱乐、信息交流活动。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及终身学习中心等,历来是日本全国各城市开展终身教育和学习的场所。近年来出现的文化会馆、音乐馆、体育训练中心等文化体育设施及由民间经营的文化中心,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U。

德国的民众高等学校历史悠久,它主要以社会成人为主要对象,提供的课程丰富多样,根据学生的需要弹性地设置课程的时间。寄宿制国民高等学校相对民众高等学校来说规模较小但非常活跃,它主要为民众提供社会政治继续教育。还有农村成人教育组织、教会、家庭教育设施、福利机构、研究机构、函授大学、通讯教育机构等众多机构和组织为民众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V。

谈到瑞典的终身教育的特色载体,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学习圈”。所谓学习圈是指由朋友或熟人组成的团体,他们为共同的目标而组织在一起,进行预定科目或问题的有计划的学习⑧。市立成人教育机构与民间中学在瑞典的成人教育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瑞典还通过教育协会、劳动力市场的教育与培训方式为成人提供教育机会。

澳大利亚的终身教育的典型是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以国家职业教育领导部门所提供的培训大纲及工业部门、行业协会等对专业人才的需要为依据,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行以能力为基础的教学,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实用性人才。同时,澳大利亚的大学都办有继续教育学院,满足广大社会成员对教育的多种需求,同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短期培训项目。此外,澳大利亚还有985所以社区为基础的学习中心,300多所把工作实践与有组织的培训结合起来的学徒制培训中心,同时还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学习方式为社会成员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⑨。

三、制度的保证

英国的《1994年教育法》确定了从初等教育到继续教育相衔接的公立教育体系。二战后又颁布了近20个教育法和涉及教育的其他议会修正法。2000年,英政府颁布了《学习与技能法》,旨在积极推进终身学习。与之相关的还有两个报告:一个是“1919年报告书”,对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着重提出;1973年又提出《拉塞尔报告书――成人教育振兴计划》。两份文件:1998年《学习的时代》绿皮书,强调了面向所有人的终身学习体系的迫切性;1999年《学会成功》白皮书,提出建立一个全国和地方的计划、组织和投资体制,设立全国学习技能委员会Y。

美国的终身教育的政策和法案从不同领域和侧面对公民终身教育的权利、义务、保障做出规范。1966年的《成人教育法》,该法案对成人教育的机会、概念、经费、教育实施等进行具体规定。1976年《终身学习法案》对终身教育提出了极为宽泛的定义。1994年《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重要宗旨在于“为成人教育提供更多学习机会,达到改进成人的技能,拓展其潜力的最终目的”。1997年美国教育的《四大目标》与“十大目标”是对《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的进一步规定。

日本宣扬终身学习理念入手构建完善的终身教育的政策与法律框架。1971年,中央审议会发表了《关于今后学校教育的综合扩充整备的基本政策》,指出从终身教育观点出发,全面调整教育体制。同年,社会教育审议会也发表《关于适应社会结构变化的社会教育》的咨询报告,提出为实施终身教育,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起来Z。1981年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关于终身教育的报告》,标志日本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政策框架的建立。1988年文教白皮书《我国的文教政策――终身学习的新发展》明确指出日本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基本目标是实现终身学习的社会。1990年6月,日本内阁通过了文部省提出的《终身学习振兴法案》,终身学习成为日本政府一项基本国策[。

20世纪70年代起,德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独具特色的终身教育政策。1971年制定了《联邦教育训练促进法》,规定了个人实施继续教育方法。并实行“带薪教育休假制度”,每年给予劳动者10天左右教育假。为鼓励民众个人参与继续教育、终身学习,1990年,德联邦议会研究委员会发表了以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为主题的《未来教育政策:教育2000》总结报告。199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在联邦议会中作题为《终身学习:职业继续教育的情况与展望》报告,该报告指出终身学习无论个人、组织或社会而言都十分必要。1966年通过了《晋升进修教育促进法》,激励在职人员终身学习\。

瑞典创建终身学习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政府建立了一整套旨在推动成人教育和回归教育立法保障机制。20世纪60年代以来,瑞典通过了《民众教育法》《学习小组法》《市立成人教育法》等]。1975年建立了成人教育假制度。1984年通过的立法建立了成人学习特别津贴制度。

注释

周西安.发达国家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及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99-102.

T李玉芳.美国终身教育的基本经验及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5,(6):20-22.

王华轲.发达国家终身教育发展的特征及其启示.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4):52-56.

胡海云.英国终身教育发展概论.外国教育研究,2003,(111):51-55.

王传永,鞠波.发达国家创建学习型城市的讲演及启示.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5,(2):84-91.

\]张建平.德国终身教育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继续教育研究,2003,(2):21-24.

瑞典的终身学习发展策略.安徽教育,2002,(21):22-23.

郝克明,王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化社会.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4):105-112.

终身学习论文例9

终身教育思想自古有之,然而古代及近代的终身教育思想都很零散,缺乏系统性,与现代的终身教育思想不能相提并论。具有现代意味的终身教育思想萌发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它作为一种教育思想被正式提出则是在1965年。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这一意义深远的理念大力提倡并积极推行;世界上众多的专家、学者也从各个方面和角度作了大量探索和研究,有关论文、著作和调查报告书等不断涌现。但在众多的文献资料中,能真正对终身教育思想体系及相关教育政策产生深远影响和积极作用的却为数不多。在下文中,作者试图通过对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发展历程中的三个里程碑逐一进行阐述和分析,以勾画出现代终身教育思想发展、演变、和深化的轨迹。

1965年,法国著名成人教育家保尔・朗格朗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上作了题为"EducationPermanente”的报告。在此基础上,他于1970年出版了《终身教育引论》(AnIntroductionOfLifelongEducation),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该书出版后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公认为是终身教育思想的代表作,而朗格朗也被认为是现代终身教育思想的积极倡导者和奠基者。他在该书中指出了终身教育的产生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并明确提出了终身教育的含义和目标,为终身教育思想提出了初步的理论模型和框架基础。

(一)终身教育产生的背景

朗格朗认为现代社会除了来自老年、交往、职业、政治、宗教等挑战外,又有一系列新的挑战,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决定个人和社会命运的条件。主要有九个方面:(1)社会变化速度加快;

(二)终身教育的含义

在朗格朗看来,终身教育指人从出生到死亡为止整个一生的教育,教育并不限于青少年阶段,而应该贯穿于人的一生,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即在某年龄阶段的教育是由先前的教育所决定或影响的,又将对未来的教育起决定或影响作用;其次,教育也不限于在学校中进行,应使校外的社会机构也承担教育的功能,把教育扩展到社会中,并寻求各种教育形式的综合统一。

“终身教育是一系列很具体的思想、实验和成就。换言之,它是完全意义上的教育,包括了教育的所有各个方面、各项内容,从一个人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终结时为止的不间断地发展,包括了教育各发展阶段各个关头之间的有机联系。”这种观点打破了那种将教育限定在某个年龄阶段的传统认识并明确了教育过程的统一性和连贯性。

(三)终身教育的目标

在他看来,终身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实现更美好的生活”或“从中汲取一切有益的东西,使人过一种更和谐、更充实,符合生命真谛的生活。圆具体而言:(1)培养新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适应个人作为一种物质的、理智的、有感情的、有性别的、社会的、精神的、存在的各个方面和各种范围。”即培养具有丰富个性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能够充实的、幸福的生活。(2)实现教育民主化。认为教育民主化的核心内容是教育机会均等,主张学校教育的“重点一定要放在为民主而教育这一点上。”

朗格朗的终身教育思想极其丰富,它是从当代社会变革对人类生存的挑战以及人类迎接挑战的需要出发,在充分吸收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行为科学及语言学等众多学科基础上提出的。它突破了传统教育的一般局限性,从更广阔的社会大背景对传统教育理论及其弊端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教育做了诠释,从而使教育理论产生了一次新的变革。终身教育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可以说,正是受其巨大影响,各国才于20世纪60、70年代拉开了教育改革的序幕。

从第三届促进成人教育国际委员会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并出版了一系列关于终身教育的重要文献,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原法国总理、著名文化人埃德加・富尔任主席的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于1972年5月正式向总部提交的一份名为《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LearningtoBe:TheworldofEducationTodayandTomorrow)的报告书。富尔在继承朗格朗等学者观点的基础上,从回顾教育发展的历程谈起,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视角对终身教育进行了全面论述,并进一步明确了“学习社会”和“终身学习”的概念。这篇报告的形成和发表使终身教育思想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并从此奠定了其国际地位。

(一)学习化社会

“学习化社会”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学者罗伯特・哈钦斯于1986年在ThelearningSociety一书中提出的,他把终身教育确定为“学习化社会的基石”。(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中,再次把学习社会作为未来社会形态的一种构想并对此提出了明确的建议。报告书指出,未来的社会应是学习的社会,人终身不间断地学习不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必需的。未来的教育将面临“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两个基本概念。报告书认为;“如果学习包括一个人的整个一生(既指它的时间长度,也包括它的各个方面),而且也包括全部的社会(既包括它的教育资源,也包括它的社会经济资源),那么我们除了对‘教育体系’进行必要的检修以外,还要继续前进,达到一个学习社会的境界”。可见,学习化社会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概念,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教育观。学习化社会是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为基础,为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求而创建的一个新社会,是教育与学习贯穿于任何时候、任何领域、任何过程之中的社会,是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社会。

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融合,形成了另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即终身学习。终身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二者综合的产物,这也是对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发展。

(二)终身学习

(学会生存――世界教育的今天和明天)报告书中指出,“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而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这种需要正随着使个人分裂的日益严重的紧张状态而逐渐增加。我们再也不能刻苦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了,而需要终身学习去建立一个不断演进的知识体系――‘学会生存’。”在这里,报告书把“学会生存”和“终身学习”联系在一起,并认为人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完善过程和学习过程;人是一个未完成的动物,并且只有通过经常地学习,才能完善他自己。这里,“终身学习”着重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强调个人持续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一概念的提出,弥补了“终身教育”韵不充分性,使终身教育思想的内涵进一步得到充实和完善。

该报告书的发表使终身教育从人类个体纵向的时间角度加以建构,而学习化社会则是以人类整体的横向空间延展为标准的一种目标和理想。正是在这种纵横的时空交错中,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之间通过终身学习发生了联系,这就要求作为个体的人必须要进行终身学习,而终身学习又有赖于社会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空间。至此,终身教育思想也得到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为最终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终身学习体系铺平了道路。

由雅克・德洛尔任主席的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经过3年的研究,于1996年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了(教育――财富蕴藏其中)(learning:The TreasureWithin)的报告,委员会的成员除了欧盟主席雅克外,其他14名代表来自世界各地,大多数是政治家、科学家、经济学家及社会活动家,少数来自教育界。该报告虽对教育的微观领域较少涉及,但和以前的研究成果相比,它从更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背景来论述教育问题,通过对未来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研究和思考,从更广阔的视野提出了一些极有价值和可行的教育革新建议和行动计划。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充分肯定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并将德育放在突出的位置,对终身教育的认识也更加理性化了,并进一步强化了终身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认为终身教育应“使人作为人而不是作为生产手段得到充分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指出下一世纪的教育将承担双重任务:一是发展人的认识水平,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二是标出判断失误的标准,使人不至于迷失方向。为此,必须围绕以下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

(一)学会认知(1earningtoknow),即学会学习,更多的是为掌握认识的手段和方法,而不是经过分类的系统知识。

(二)学会做事(1earningt040),即是要具有基本的生存技能,是人与社会联系的重要纽带,而且更多地与职业技能相联系。

(三)学会共同生活(1earning tolivetogether),即是如何与人沟通、相处,是培养人的合作精神。

(四)学会生存(1earningtobe),是围绕终身教育的核心,在前三个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培养人格。

报告认为“这四种学习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知识支柱”,即终身教育要建立在这四根支柱的基础之上。只有具备了这四种基本能力,人才有可能不断去获得新知识,去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最终达到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目的。报告中还对终身教育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从而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部门的联合。总之,德洛尔报告中提出的教育四根支柱反映了世界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终身学习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219-02

一、终身学习理论起源及产生背景

1994年11月首届世界终身学习会议在意大利罗马举行,会议将终身学习定义为“21世纪的生存概念……是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并使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的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地愉快地应用它们”。

“终身学习”的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终身学习的倡导者埃德加・富尔(Edgard Faure)提出的,他指出:在急剧变化的当代社会,个人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渐渐由接受教育的客体向学习知识的主体转变。也就是说,“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他自己文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1]

当今社会已由原来的工业经济时代逐渐转变为一个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一方面,知识经济时候的到来使得各种高新技术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学习途径和方式,新的教学形式成为传统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另一方面,知识经济时代的形成使得今天的日常知识量和信息量都呈现爆炸特征,为了培养具有批判与反思的创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人,首先的一条就是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重视终身学习的态度与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出生率降低和人类寿命延长两大趋势使得全球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和人们工作年限延长。同时,人类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又要求人们不断学习,以应付工作年限延长和寿命延长带来的知识需求量的增加。

二、中国终身学习古代思想研究

虽然终身学习理论是近年才从国外引进并运用到中国教育中的,但实际上这一理念在中国自古已有,只是始终没有被清晰地定义为“终身学习”。在中国古代对终身学习思想的大量观点中,孔子和荀子的阐述最为深刻和全面。

1.孔子的终身学习观。首先,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提出“有教无类”即提倡全员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它含有现代终身学习主体全员性的思想萌芽。[2]其次,《论语・述而》中的“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不仅反映了孔子对学与教的不倦态度,更反映了他对纵向贯穿个人一生学习的提倡。同篇中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则指出每个人的学习对象不仅要以有优点的人为师,还要以有缺点的人为师,并且揭示了每个人在教育主客体之间自由转换的可能性。[3]再次,《论语・子张》中,子贡以“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回答卫公孙朝所提出的“仲尼焉学?”的疑问。这正反映了孔子学习的全方位性,即终身学习的横向学习方式多元化的要求,不但有学校教育的正规学习,有即时性和针对性的非正规学习,还有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的非正式学习。最后,孔子还提出了“修已安人”(出自《论语・宪问》),即强调终身学习是以人为本,目的不但在于促进学习者自我完善,而且在于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

2.荀子终身学习的观点。荀子对终身学习理论的理解也有一套完整的体系:一是“学,不可以已”,即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二是强调“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和“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即强调学习范围的广泛和在实践中学习。三是“……故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说明只有坚持学习才能达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的最终目的。

三、中国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理论的发展现状

中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引入了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论,并将其迅速应用到教育实践中去,积极推进中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1995年9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国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成人教育,使公民接受适当形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业务教育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两者既有区别,又相辅相成。一方面,终身教育是从政府角度出发,自上而下的一种教育理念和体制变革,同时它又是个人终身学习的制度保障,如果没有全社会的终身教育保障,个人的终身学习就难以真正实现。另一方面,终身学习,强调的是从个体角度出发,自下而上的,以提升自我素质、能力、达到自我实现为目的,最终促进社会向前发展。然而,作为一项将要长期实施的学习战略,仅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是远远不够的,中国还应从其他方面着手,以加强和推进终身学习的发展。

四、促进中国终身学习发展的方式

一是终身学习的立法。虽然终身学习方面的立法不仅可以宣传终身学习的理念,规范社会和个人的行为,但中国至今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简单提到终身学习及终身教育,还没有对终身学习进行专门立法。而美国早在1976年就颁布了《终身学习法》,日本则于1990年颁布了《终身学习振兴法》。

二是推进终身学习理论研究。中国终身学习理论研究一直落后于终身学习实践。中国不但需要加强对终身学习理论研究和创新,把相关的研究成果融入到社会实践中,并对其进行指导,还应该关注国外相关理论研究的新动向、新成果,把其合理的经验运用到中国终身学习发展的实践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终身教育体系。

三是发挥高等学校作用。为了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高等学校应首先帮助大学生培养终身学习意识,树立自主学习观,明确学习目的,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其次,作为以提供正规学习为主的高等学校,应改变课堂讲授为主,学术讲座为辅的单一教学模式,而采用实验室教学。实验室教学不仅适用于理工类科目,也同样适用于金融、财会和管理等文科科目,如股票、期货和外汇模拟操作系统,以及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规划)沙盘模拟实训课程借助沙盘模具。最后,还应引导高校学生加强非正规和非正式学习。

四是大力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和培训属于非正规学习,是终身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社会成员的继续学习应该成为教育事业发展和建立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增长点。

五是加对终身学习计划的管理。在发挥地方发展终身学习的主动性的同时,为了实现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和减少地方实施终身学习所带来的盲目性,政府应加强了对终身学习计划的宏观调控与监督。

六是发挥现代远程教育和信息技术的作用。在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中,不可能同时实现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办学成本的教育发展三大目标。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给终身学习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为中国发展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条件下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重要保证。现代远程教育不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不同水平、不同年龄的人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最终使上述教育发展三大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