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普通护理模板(10篇)

时间:2023-05-17 16:51:31

普通护理

普通护理例1

笔者选取皋兰县人民医院2014年间普通外科收治的患者58例,随机分两组进行对比对比研究,对照组18例,观察组40例。对照组中,男患者10例,女患者8例,患者年龄35至69岁,平均年龄51岁。观察组中,男患者27例,女患者13例,患者年龄37至73岁,平均年龄58岁。其中所有患者均无其他严重病症,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笔者在工作中,总结出普通外科护理工作可能存在的风险为:1)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缺乏风险意识,在处理护理问题时缺乏主动性,不能及时有效的处理护理问题;2)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病情的判断力,普通外科患者病情具有复杂、多变等特点,护理人员若不能及时有效的判断患者病情的变化发展情况,容易造成延误患者病情,导致患者康复较慢、失去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信任和依赖;3)护理制度、护理管理制度不完善。外科护理人员工作普遍繁重,护理人员在填写护理日志时容易出现字迹潦草、书写过于简单、病情变化描述不及时等等情况,这样会增加护理风险出现的比率;4)患者在手术后,由于护理不及时或者家属护理不当,容易造成引流管脱落、扭曲等状况,容易造成医疗事故。

1.2.2根据以上总结出的风险,笔者建议采取以下优质护理措施

1.2.2.1实施风险管理小组管理制度。将护理人员分成护理小组,推选小组长,由小组长监督执行护理人员护理职责执行情况,准确、及时、有效的评估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及时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意见及建议,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

1.2.2.2明确制定各项护理内容及要求,发现不当护理操作及时采取措施,采用鼓励、惩罚并行的制度。对于不当的护理操作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督促护理人员细致工作。对于优质的护理工作,采取相应的奖励措施,督促护理人员不断进步。以确保管理制度顺利执行。

1.2.2.3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增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确保护理人员高效、熟练的完成护理任务。及时分析医疗纠纷出现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采用相应的措施尽量避免医疗纠纷的出现。同时,按时查房,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避免患者的焦虑情绪影响医患关系。

1.2.2.4做好病房基础护理工作,确保病房处于合适的温度、湿度状态下;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督促患者家属保持病房内的卫生及通风;保证病房安静,无喧哗;认真执行病房探视制度,说服患者家属尽量减少探视人员数量和次数,以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休息环境及恢复环境。

1.2.2.5合理排班,保证护理人员休息及工作时间,确保护理人员不疲劳工作,并且,保证急诊等紧急情况发生时人员调动需求。根据护理人员年龄、护理水平、护理技术、护理经验等条件合理安排搭班配合,让有经验的护士带新护士,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

1.2.2.6普通外科手术中,监控手术情况,防止手术发生意外。术后明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护理方案。护理人员在严格执行方案的同时,灵活观察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不断提高护理水平。

1.3优质护理措施效果判断

采用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程度进行调查分析,让患者对护理人员工作进行评分。

2.结果

笔者在对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后发现,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0例,沟通不良0例,突况1例。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例,沟通不良3例,突况4例。可见,对照组患者发生风险比例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

普通护理例2

护理风险是指在整个护理过程中, 对患者、医护人员以及探视人员等可能会造成的风险事故进行评估分析, 并及时应用措施进行规避与控制[1]。本研究对河南省偃师市人民医院普外科实施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探讨风险管理的应用措施, 以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实施风险管理前后收治的共312例择期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男194例, 女118例, 年龄12~75岁, 平均年龄(35.2±5.6)岁。手术类型包括胰腺癌、结肠癌、肠梗阻、肠套叠、肾结石、胆结石、乳腺癌、消化道出血等。

1. 2 方法

1. 2. 1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 由护士长担任护理小组组长组建风险管理小组, 小组人员包括有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等, 制定风险管理小组的职责并加以实施, 对不良事件及相关问题进行整体评估分析, 加以总结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1. 2. 2 增强风险意识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 强化护理人员的基础理论,提高护理人员实践能力, 增强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及责任感, 增强医护人员独立操作能力, 使医护人员熟悉相关业务。对近期发生的医疗纠纷事件进行案例分析, 讨论出防范措施, 每月以护士长为首进行质控小组查房, 及时了解患者病情, 对潜在风险进行评估预防, 落实安全健康教育工作、固定责任护士提供持续护理措施, 并及时对护理质量进行反馈, 提出改进方案。

1. 2. 3 加强病房环境管理 在医院内设立醒目的安全标示如设立防滑标识、水房热水防烫伤等标识。调试病房的湿度以及温度, 使患者在适宜的环境内休养, 做好各方面的消毒工作并保持室内卫生。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制定探视制度, 避免患者频繁受到探视而劳累, 不利于机体的恢复, 要保持医院环境的安静, 为患者提供较好的休养环境。

1. 2. 4 提高护理人员素质 针对拥有不同工作年限及不同学历的护士进行不同的培训, 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 对护理人员护理的操作步骤规范化培训, 对护理人员的不足之处进行了解并采取针对性的培训方式, 医院定期举办知识讲座, 内容主要包括医院规章制度、护理常规、三基技能、急救措施、外科护理技能等,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 保证外科科室中急救医疗器械及急救药物的充足的储备。定期举行相关考核, 考核护理人员各方面知识及技能的掌握程度, 达到真正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的目的。

1. 2. 5 合理排班 根据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水平及年资等方面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搭配及排班[2], 对于人力资源较缺乏的班次如中班、晚班及节假日等, 护士长要善于统筹安排, 确保在患者增多、突发急诊等情况下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 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避免发生不良事故。

1. 2. 6 外科手术的管理 在实行外科手术时, 要强调预防为主, 实时监控整个治疗过程, 尽量降低手术风险;术前对患者实行访视制度,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护理方案;严格检查与手术有关的仪器及设备, 确定其具备较好的性能, 避免手术过程中出现器械运营不畅的状况;严格查对仪器设备、药物, 执行清点制度;巡回护士要对仪器的使用方法熟练掌握, 认知填术护理记录单, 要确保记录的具体、全面;合理安排急诊手术, 要有1个备用急诊手术台, 及时安排手术时间控制在接到通知半小时内, 在接诊的急诊手术比较多时, 要确保人力资源的调配, 避免延误手术治疗;严格执行手术室质量监控制度,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调查与考核, 质控员要全面监测各类物品, 做好存档以备随时进行查询;在手术室实行持续质量改进的理念及措施, 及时分析出现的问题, 并采取相关措施进行解决, 提高整体手术室护理质量。

1. 2. 7 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管理制度 制定不良事件的上报制度, 可以采取不予以惩罚的方针, 鼓励医护人员向上级积极呈报各种类型的护理不良事件, 从而提供有效的风险管理信息, 以防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落实责任制, 明确医护人员职责,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1. 2. 8 加强风险排查措施充分履行告知义务 做好各项告知工作, 完成签订责任书工作, 在需要对患者实施相关治疗操作及护理前要向患者及其家属详细解释操作的目的、意义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 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获取其理解及支持, 在实施较大风险的操作前要与其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增进护患友善关系。对巡视工作进行强化, 定期对患者进行检查, 加强药物护理检查等, 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定期对病房进行消毒, 避免感染。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χ2检验, P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护理质量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 护理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也明显低于实施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风险管理是以防范为基础的, 能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3]。护理工作在临床上是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 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及较高的风险, 尤其是疾病较为复杂的外科科室中, 护理风险更大。故加强外科护理风险管理, 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护理技能, 增强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相关法律意识, 落实护理核心制度, 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交流, 取得相互之间的理解与支持, 提高患者依从性, 加强病房管理并严格执行巡回制度, 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能有效降低医疗护理风险系数, 降低医疗事故及纠纷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普通护理例3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6-0468-01

1 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某医院2010年2月至2011年10月共对120例外科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心理护理。其中男70例,女50例,年龄6-75岁,文化程度:受过高等教育50例,中等教育41例,初等教育29例,职业:职员26例,工人44例,农民22例,学生7例,个体劳动者11例,干部8例,其他2例。

2 患者心理行为特点

2.1 情绪不稳定:外科患者一般以外伤、急诊为多,角色的转换比较快,患者很难一下适应角色的转变,这时候发突然得知要进行手术才能救治,由于大手术的压力,使患者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经常有震惊、易激动、愤怒、否定的心理。同时,医护人员严肃的面孔也会引起病人情绪上不稳定,另外,病房环境,如气味、颜色、光线、温度等也容易使患者出现烦躁和抑郁的不良的心理反应,从而不利于病人的康复。

2.2 恐惧情绪:医院一般有很多不同的患者,而普外科患者碰到这样的场景,更容易加重对疾病的担心,产生害怕感:害怕新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害怕面对医生护士及周围的环境和病友等;甚至有患者会在术前一天晚上不能入睡,心跳加快,心情不能平静,这时候就要依靠药物的作用才能睡眠。而在进入手术室时会变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毛细血管收缩变细,这些紧张情绪影响睡眠及进食,可使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机体免疫力下降,影响手术及术后康复。另外,患者还对医疗费用的担心、害怕会给家人增加负担。所以,为了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治疗,解除患者的恐惧情绪不失为重中之重。

2.3 负性情绪反应:外科患者大多有皮肤完整性受损伤和需要手术治疗为主,患者会对自己的病情和即将做的治疗感到束手无策、焦虑、悲观。焦虑是患者对疾病造成的危害所产生的情绪反应。患者住院,要从熟悉的环境到陌生的医院,要面对一身素白的医生、护士,焦虑情绪往往容易加重。常见的表现有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四肢及全身震颤、出汗、语速急促、声音发颤,在病房来回走动,希望医生马上给予处理等。高度的焦虑不仅会增加生理和心理上的痛苦,而且会对治疗过程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患者还会因丧失劳动力,或因疾病导致了形象变化,变得悲观失望、独行言寡、厌恶社交,将自己孤立起来,甚至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了信心,产生自杀想法。

2.4 主观感觉异常,疑心加重:患者来到陌生的环境,心理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对周围的声、光、温度、湿度、疼痛等容易出现感觉过敏,如怕光、怕嘈杂、怕听到其他患者的喊叫声等,尤其是慢性病人和诊断不明的病人表现更明显。过分注意躯体的变化,对疼痛的敏感,只要发觉身体有一点变化,就会感到紧张不安;对医务人员的技术将信将疑,听到别人在低声私语,总认为在议论自己的病情。

2.5 依赖性和退行反应:依赖、退行是住院患者最常出现的行为反应。依赖性增强手术的创伤及术后疼痛使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心理,个性懦弱者依赖性较重。有些患者就会变得对事无主见,自信心不足,变得软弱无力,事事都要依赖于别人。此外,术后不愿早期活动,自己能做的事情都依靠家属及护理人员完成。

3 护理对策

3.1 建立良好的医患与护患关系:建立良好的医患和护患关系是我们实行人性化、个的一个良好开端。医护人员在这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患者入院后,首先接触的是护士,护士的言谈举止,技术操作的熟练程度对患者直接产生心理作用,所以护理人员要仪表端庄、热情大方,态度和蔼可亲地接待每一位患者,帮助其熟悉环境、人员、制度,并使患者简单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让其尽快适应医院的生活,从而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带给患者心理上的轻松与安慰。不要出现“这个问题说了你也不会懂”、“这个你没有必要了解”等语句。其次,要尊重患者人格,包括在操作时保护患者的隐私,这样能使患者避免窘境,得到患者的信任。在工作中要做到“四轻”:操作轻、说话轻、走路轻、关门轻。

3.2 消除患者的恐惧: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是实现心理护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患者对医疗知识不了解,对手术有着极度的恐惧感,担忧手术时、手术后的疼痛、出血及术后效果如何,有无后遗症等。同时患者在患病期间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恐惧心理,作为医护工作者,我们要体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在生活上要多给予询问和帮助,做好健康宣教。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做到准确无误,做到娴熟,要讲求成功率,以增加患者对我们的信任,消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疑虑,减少恐惧。对其将要做的各项检查和治疗以及如何做,都要讲解清楚。一方面可使患者了解自己的治疗措施,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因对各种检查和治疗的不了解而带来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对需要手术的患者,前一日要对其进行心理指导,指导他如何配合麻醉和手术,缓解心理压力。

3.3 做好疾病手术知识宣教,调动患者的主动性:在患者入院前、手术治疗前后均对手术原发病的发病机理,手术治疗术前准备,术后处理及预后注意事项进行统一的指导,减少患者在术前对于手术的过分忧虑、紧张及恐惧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介绍本院医生以往成功手术病例,降低者过分的心理暗示。人多多少少都有对发生在他周围的情境有控制能力的需要,医护人员要让患者知道,疾病的康复只靠治疗是不够的,其主要方面还要依赖于患者自己的努力,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持之以恒。战胜病魔不仅靠高超的医疗技术,还要靠自己。

4 结果

经过对120例外科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护理后,焦虑者降至67.5%,忧郁者降至4.6%。担心者降至56.7%,精神紧张降至37.5%。对手术有顾虑者降至44.3%,对手术成功有信心者为87.6%。基本上在预期间康复出院,患者及家属都感到满意。

5 讨论

总之,疾病影响人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影响着人的身体健康,两者相辅相成,所以,心理活动对一个人病体的康复影响很大。,依据现在“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和“整体护理”理论,护士应掌握外科病人的心理特点,使手术病人消除恐惧,精神放松,情绪稳定,以最佳心理状态进行手术,了解手术病人可能存在的心理行为表现,才能有助于手术的成功和安全。

参考文献

[1] 祁晓梅.择期手术前心理护理效果分析.中国基层医药,2007,14(12):2098

普通护理例4

一、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公路养护是指为保持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防止其使用质量下降,并向公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服务所进行的作业。公路养护管理特指公路建成投入使用后所进行的养护作业管理。公路养护管理具有如下特点:

1.实施养护作业的强制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四章第三十五条规定:“公路管理机构应当按照国务院交通主管部门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对公路进行养护,保证公路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2.养护对象的广泛性、全面性。普通公路的养护包括路基、路面、桥涵、绿化、交通工程及沿线附属设施等。

3.养护作业措施的针对性、机动性与时效性。公路养护的目的在于加强对公路预防性养护的同时,对出现的病害应快速、及时进行修复,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状态;养护工艺、操作规程严格按《公路养护技术规范》执行,且在作业区域按《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要求采取安全措施。

4.养护技术的专业性和复杂性。公路的养护除需要具备机械化、专业化外,还需不断探索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使用。在养护检测手段上,需具备现代化综合检测设备,养护工作涉及的学科领域比较宽泛,科技含量高、技术工艺复杂。

5.养护总投入较大、人员素质要求较高。普通公路养护对象自身价值较高,为保持或恢复养护对象使其达到技术标准和必需的服务水平,所需投入较大。直接从事养护工作的作业人员及管理人员必须对养护对象的技术构成、方案和措施十分熟悉,综合素质要高。

6.养护管理行为已上升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

二、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资金支付采用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市场形成,不利于社会融资,这些方面已严重影响了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与管理机制的创新。

2.养护运行机制落后,“重建轻养”思想严重。对养护管理强制性要求,缺乏足够的认识及有效的法律约束,主要表现为对养护责任事故追究不力,监管不严,处罚过轻;对养护资金投入不足,对科技进步重视不够,尚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

3.缺少统一的养护定额与科学的评判标准。养护经费支出缺乏科学的控制标准、随意性大;养护质量考核仍然沿用过去的“好路率”指标,没有充分考虑其他社会服务因素。

4.养护机械配套率不足,养护科技含量低。虽然一些地方配备了从国外引进的大功率综合性养护机械,但对机械适应能力差,对机械性能的开发严重不足,使用频率低,设备闲置浪费现象比较严重;大多养护作业仍采用传统的手工作坊式生产组织,对国外已有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只处在试验阶段,还没有大规模推广使用。

三、国外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

国外公路的养护管理,由于国情不同,差异很大,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这就是要保证公路的高效运营,使巨额建设资金能够及时收回,并不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可以归纳为法制化、社会化、专业化、市场化及养护作业方式的机械化等几个方面。按照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及公路公益性商品的属性,这几个方面也应该是我国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努力的方向。

四、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1.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是指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对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并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为实现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的创新与突破,要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1)顺应普通公路发展趋势和特点,在建立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必须实施严格的分级管理;统一主要是指对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要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

(2)建设专业化的养护队伍。只有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机械配套、安全措施完备的专业化养护队伍,才能完成普通公路的正常养护和突发事件的公路养护提供大量、及时、准确的数据信息,为公路交通的发展、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3)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公路养护市场,真正实现管养分离。实现养护管理用人机制和用工方式走向社会化,公路养护维修要面向建筑市场,通过招标选择施工队伍,建立养护工程的竞争机制,养护工程实现从计划任务形式向合同管理形式的转变,以适应公路养护工程特点。

(4)建立科学的公路养护技术决策机制和质量评判指标。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转变,建立并完善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桥梁管理信息系统”等的指导作用;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指标转变,对普通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5)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建立和完善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数据库,充分发挥路面管理信息系统等的主导作用;采用国际通行的服务类行业星级评价标准,对高等级公路的使用能力与服务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2.养护管理技术发展对策

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保证了普通公路的正常使用,而规范、科学、高效的管理使普通公路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推广施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路面耐久性,延长公路使用寿命。目前,我国公路建设中采用的改性沥青、土工合成材料、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等技术,改善了公路桥梁等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可以达到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实现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养护管理机械化对策

普通护理例5

中图分类号:U412.36 文献标识码:A

普通公路的特点主要是交通问题,平面的交叉路口比较多,车速难以平衡,公路设施不齐全,导致交通问题难以开放。当前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是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原因。直接关系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对当前公路建设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但是,现阶段我国的公路养护还存在管理工作滞后,公路事业难以发展的困局。

一、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特点

针对养护作业,机动性和时效性。完成公路养护的目的,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和出现的病害,进行及时的修复和快速的反应。使其经常处于完好的状态之中。通过路面养护以及操作规程进行严格的《公路养护技术规范》,在作业执行期间可以对《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进行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对养护手段以及技术专业创新,对社会发展以及公路养护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进行先进机械的运转,才能在引进新工艺和新材料上满足大家的需求。养护的投入较大,人员素质要求不断增高,普通公路的养护对象以及自身价值都较高,保持对养护对象的养护,使技术标准和服务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投入所需要的成本,直接从事养护工作和工作人员的管理经验,对养护对象的技术以及方案和措施作出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公路养护按照工程的规模和性质进行大小以及技术难易的特点。因此,对操作进行一定的保养。公路养护管理只有在公路正常运行时才能发挥它的效率。因此,需要不断的提升服务水平,实施养护作业的同时加强作业的强制保证。在公路管理过程中按照国务院的交通主管部门规定来完成技术性的操作规范。对公路进行全面的养护和公司技术上的管理,对养护对象进行广泛的管理。普通公路的养护在绿化和路面以及交通工程沿线上都有具体的管理。

针对养护作业中的机动性和时效性对公路进行一定的养护。加强公路预防性养护的主要问题。对公路的及时养护和快速修复进行一定的反应。使得经常处于完整状态的公路维护在规定标准中顺利进行。通过路面的基本养护以及路面的严格操作对《公路养护进行及时的技术规范》调整,在作业执行期间对《公路养护安全进行全面的作业规程》进行检查,进行严格的防范措施。对养护手段以及技术专业创新,对社会发展以及公路养护提出更高的要求。二、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我国普通公路的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养护管理体制不顺,目前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主要采用公路养护管理对公路养护管理作出一些实质性的思考。养护经费必须依靠上级拨付,资金采用的支付拨款方式不利于社会采取一定的融资。严重影响了技术的养护和技术的革新以及管理上的创新,不仅制约着公路的养护还对养护规模的扩大造成许多不便。

养护机制相对落后,养路人员与公路矛盾日益突出,养护管理质量的提高给养护规模的扩大带来了很大的阻碍。养护管理人员缺乏系统的养护知识,养护带来的社会效益超过经济效益。在养护资金投入不足时,导致养护人员科学管理水平较低,养护队伍太多,消耗掉大部分的资金。公路养护措施难以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缺少统一管理的标准。养护技术的科学含量还没有低,机械配套设施还不完善,没有对社会服务进行一定的服务。大多数的养护作业还是按照传统的手工业组织技术形成,全面进行机械化的专业养护局面还没有形成,公路养护受到的制约比较多,大多数还被认为是简单的劳动力操作。

三、我国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发展对策

按照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建设的延续和发展,对整个路面的维护和公路功能的使用都有一定的作用,随着国家公路局的公路网站不断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占着主要指导地位。系统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公路养护管理的建设和发展。对整个路面的维护和公路功能的使用都存在促进作用。随着国家公路局网站的不断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占着主要的作用。对公路的养护工作有着一定的完成计划,公路的养护起到难以估计的作用。积累经验后,必须清醒的意识管理模式是整个计划经济的产物,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机制在体制考虑中需要集中统一考虑。集中是指领导权的集中,要求在严格的实施过程中有一定的分级考虑,对统一普通公路部门进行统一的技术管理标准,统一的评判标准,统一的计量定额。

普通护理例6

中图分类号:U41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2(b)-0150-01

1 公路养护管理的意义

(1)科学合理的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通畅的保障。公路建设的目的在于通行,养护的目的在于通畅。近年来,普通公路建设高潮迭起,路网规模不断扩大,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公路密度不断增大,使公路交通从瓶颈制约迈入了基本适应阶段,公路面貌焕然一新,发生了根本性的大变化。

(2)完善到位的公路养护管理,是交通安全的保障。加强公路的养护与管理,是提高公路本身安全性、降低各类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我们既要肯定公路养护管理的成绩,也必须正视存在的问题,把公路安全工作作为公路养护管理的首要任务。

(3)公路养护管理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现阶段的工作重点,节约资源、创造协和环境成为时代主题。公路交通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所以说加强公路养护管理,必须进一步拓展其内涵,满足群众的期待,进一步加强公路的绿化、标准化建设工作,使公路管理实现体现民意、顺应民心的管理要求。

2 普通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1)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有待于完善。在日常公路管理体制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管养一体化旧的管理体制。加之目前普通公路养护管理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事业型管理体制,就是说养护管理经费开支要靠上级来拨付。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市场的形成。以上诸多方面都制约着公路养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管理体制创新。

(2)公路养护管理运行机制落后。因为对养护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法律来约束,如对养护不力引起的责任事故追究不到位,或者处罚过轻,又如对公路养护管理方面科技进步的重视不够不到位以及未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等等,都制约着公路的养护管理。

(3)公路养护科学评判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公路养护管理中普遍认为对公路的评判标准很难把握。其中公路养护管理经费等等的项目支出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标准,或者说存在一定的随意性,给公路评判工作带来了难度。另一方面,公路养护管理的质量考核标准,即仍然是沿用了过去的评判指标,没有针对实际情况,没有针对个例来做充分地考虑,所以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4)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科技含量较低的现状。综观公路养护管理的现状来看,各个地区都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虽然有些地区已引进了国外进口的大功率综合性的养护机械,但是因为对机械的适应能力差,或者说不会利用先进的设备,或者说对设备机械性能的开发不够充足,使其得不到大规模的推广使用、充分利用,难以发挥其效能。

3 国外公路养护管理现状分析

虽然中外国情大不相同,在公路养护管理方面也存在很大不同,但管理目标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保证公路质量,保证交通安全,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国外的公路养护管理可以归结为社会化、法制化、专业化、市场化及机械化等几个方面。他们的公路管理与养护均实行了科学合理的分离,通过建立起有力的承包市场来进行科学管理、有效管理,此种管理还可以有效的节约公路养护管理资金,能够保证公路养护工作实现优质高效化。

4 如何对普通公路进行有效养护管理

(1)要建立起一套规范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在公路养护管理中,管理体制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首先,应该顺应普通公路发展的趋势以及其特点,可以在建立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制定一个原则,如优先考虑集中统一的原则,来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评判标准,统一计量定额等,做到有效化管理、科学化管理。

(2)要培养出一支专业化的公路养护管理队伍。在公路养护工作中,队伍建设至关重要。在过去公路养护管理中,一般都是哪里出现问题,再出现养护人员进行养护和采取补救措施;现在,已经由以前的静态养护转为动态养护,事前主动上路找公路存在的问题,及早解决,将隐患和不良消除在萌芽状态,还要做到分工明确,减少养护的成本浪费。

(3)要不断完善公路养护市场。当前,公路养护队伍接近100万人,这支庞大的养护职工队伍本身来说应该算是一个大的社会群体,但实际上他们又是一个弱势群体,我们应该对他们进行大力培育、扶持,多在政策、资金、设备、人才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投入,帮助他们快速学会管理,提高各种能力,以适应市场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

(4)要建立起有效的公路养护管理技术的决策机制。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些先进、适用的养护技术可以保证公路的正常使用,反之,则不利于公路的有效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公路的需求越来越大,越来越苛刻,加强公路养护管理迫在眉睫。因而应该在养护决策机制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和改善,这也是解决公路养护问题的关键环节。

5 结语

对于公路而言,可以说是三分建设,七分养护,这也成为业内人士的普遍共识。从目前情况来看,对普通公路重建轻养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许多地方的普通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惨遭破坏,严重影响了正常使用。特别是近年来,交通事故依然是各类事故中发生起数多、伤亡多、经济损失大、社会影响较大的一类事故,这直接反映了我们公路养护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公路养护管理应该伴路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交通运输行业永恒的主题,也是交通运输转型跨越发展的根本要求、提升公共服务的现实需要、促进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要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公路管理观念,克服重建轻养的思想倾向,提高公路养护水平,利用有限的资源,大胆探索创新,开创普通公路养护工作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金鹏,吕春华,张大超.基础设施的公共物品属性分析及实践探索[J].市场周刊:财经论坛,2004,3.

普通护理例7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本文通过分析目前某市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某市目前公路普通公路路网布局、养护管理体制与养护管理工程实际需要,提出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相关注意事项,为公路养护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现状与特点

根据2013年6月对某市全市范围公路养护管理设施进行的现场调查情况及各区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上报的公路养护管理站、道班建设资料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现有养护管理站30个,道班141个,养护管理总里程3933.960km;按公路养护管理辖区统计,每个管理站平均养护137.5km(245.7万m2),其中包含普通国道、省道、县道。分析全市公路养护管理设施现状,主要特点有:1)布局不合理,空置率高。现闲置或其他可达设施总量的35%,道班闲置率达40%。2)规模小、配置落后。设施占地面积大部分在5亩以下,可达74%;建筑面积200m2以下,可达50%,且统计数据离散性较大;全市管理站平均占地面积3533.4m2(5.3亩),平均建筑面积:510m2;道班平均占地面积3209.4m(24.8亩),平均建筑面积:259.7m2。3)房龄长,部分设施土地产权不明确。1980年以前修建设施达41%,1980年~2000年修建达34%。4)与现阶段养护作业、管理不适应,道班数量较多。

二、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

1、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无规划

从“八五”期间1991年公路网规划到2011年国家公路网规划调整,某市域路网历经四次规划调整,公路路网在不断递进和升级,其形态、结构和数量都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与此同时,对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布局规划未做过充分的研究,简单地按照单条公路的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工作需要与建设条件(有无建设资金、土地条件等)进行建设,整体规划意识淡薄,以整体路网养护配置养护管理考虑较少,存在与公路路网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2、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与养护方式转变不协调、对设施建设与管理不够重视

公路养护作业起初以劳动密集型作业为主,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一般以单条公路工程配置建设养护管理设施,满足对单条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特点为设施功能简单、建设标准较低、设置间距较短。养护管理设施在公路路网上配置特点为以道班为主、配置点位较多、功能配置低等。同时,因历经公路建设“重建轻养”时期,公路养护与管理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养护管理设施建设与管理没能与养护方式转变相协调发展,对设施建设与管理缺乏重视,出现设施闲置、不适用、规划漏缺、建设无依据、研究短缺等现象,因此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在规划布局、建设实施(建设规模、功能、建设标准等)受到很大制约,存在与公路工程养护管理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3、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尚无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规定

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过程中,现阶段尚无建设标准可依据、参考与执行,例如:管理站、道班占地面积;房屋建筑建设标准;办公用房、养护机械停放用地、机械维修用房、养护物资储备用地等确定;人员配置(数量、结构);养护工程任务、设施建设标准之间关系、道班与管理站优化合理配置等一系列问题均无据可依。

4、对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的认识不够深刻

在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的建设过程中,一般容易简单地将管理站、道班的建设理解为其设施结构物的建设。其实,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是涉及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养护生产任务实施、养护管理组织、养护物资、养护人员与机械配置等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例如:养护里程与机械、人员配置的关系、养护生产资料(养护材料、机械配置)、人员配置与设施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的关系。

三、普通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注意事项

1、与公路网规划相协调

随着公路网的形态、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为满足基层单位对公路小修保养工程需要,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保持与小修保养生产任务、路网结构变化的适应,保持养护管理设施路网空间布局的合理,设施建设标准适度超前。

2、与养护管理体制相适应

某市公路养护现实行属地管理,坚持管理与生产分工、小修与保养分离的管理模式。管理站、道班主要负责辖区内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其建设应便于区县公路养护管理部门对小修保养工程任务的实施与管理,其设施功能应满足实施公路小修保养工程需要。

3、与养护管理要求、养护方式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养护方式、生产管理方式的转变,小修保养工程任务实现了由分散养护生产作业到机械化集中生产作业的转变,养护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从公路养护作业范围考虑,公路养护作业由以单条公路短距离养护转变为辐射半径内中长距离养护,因此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与此生产作业方式相适应,对于平原地区可多设置管理站,发挥其养护资源集约利用,对于山地地段可设置道班,发挥道班养护生产的机动与灵活性。

4、坚持土地资源整合、集约利用原则

现阶段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按照基层养护管理单位实际养护需求对其辖区内设施进行整合。从规划路网形态、布局分析考虑对现有设施的取舍,加强对养护管理设施规模、功能、标准与生产任务实施、养护管理组织、养护物资、养护人员与机械配置等的调研与研究,对有条件的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于新建设施应与现有设施协调,合理布局、设计科学、建设集约。

结束语

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是公路养护的基层生产单位,其主要建设在普通公路沿线,具体负责辖区内公路小修保养工程具体实施,包括道班、管理站两类。从公路养护基层单位工作任务实际需求考虑,公路路网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应适应公路养护工作组织生产资料、安排生产人员等要求,关系到公路管理部门养护资源配置,关系到公路路网应急保障能力的发挥。历经公路建设发展的“重建轻养”的时期,沿线养护管理设施建设出现“两个不均衡发展”。同时,随着近年来公路养护方式、养护管理理念的转变,沿线养护管理设施现状出现不适应公路养护现代化生产需要,因此公路沿线养护管理设施作为普通公路养护的重要配套设施,如何规划和建设,已成为普通公路养护管理中亟待解决的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古献军.浅谈加强公路养护管理[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2,(04).

普通护理例8

Abstract: the level of highway roads is to show the image of the industry society window, the daily maintenance is the most basic of the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work, the work performance directly determine the traffic is stable, network operation is safe. In order to keep the service level of the highway, reduce loss of assets, and extend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road, need on the highwa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Combined with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status, discusses the scientific method of highway management.

Keywords: ordinary highway; Management;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F5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公路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基础和先行作用。公路也是经济发展、群众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基础设施,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加快公路建设,已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然而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如何管理好、养护好已建成的公路,确保其使用功能与服务水平是摆在各级交通主管部门面前的一个全新课题。

1公路管养中存在的问题

1.1公路养护资金问题

我省普通公路主要由省交通主管部门安排进行养护,养护资金由交通运输部从燃油税的财政预算中拨付,部分公路超限运输赔偿费也用于国省道日常养护。资金主要由省局拨付,县乡道路由地方政府补助资金养护。然而在公路资金实际使用时,由于物价上涨,养护方式改革、部分地方政府挪用等原因,大部分公路的修建养护资金不能满足公路实际养护需求,造成养护管理力度不足,使许多公路长期处于低资金维护状态,部分的路面修补、危桥维修改造等周期性养护工作被搁置下来, 一些县乡常年养护的公路由于资金困难降为季节养护, 一些路段甚至出现弃养弃管现象,公路一建成就成了没人养的公路。公路上积水、沉陷、龟裂等现象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小窟窿变成了大窟窿,公路设计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影响公路使用功能,削弱了公路的建设成果。国家、省、市县、乡村投入的大量投资将付诸东流。为此,如何加强公路养护投入与管理,建立长效的公路管理养护机制,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交通部门加快农村发展的重要任务。

1.2 主体责任不够明确,管理职责不清

《公路法》明确规定,县级公路县养,乡道乡养,而目前许多普通公路实行的养护管理体制为国、省、县道公路建设养护由省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的原则,致使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各级部门职责不清、任务不明,在养护管理上作用发挥不明显, 养护任务分而不管、重建轻养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地方政府向交通部门推诿养护管理责任,造成部分乡镇管养路段失养严重。

1.3公路划定不合理、科学

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较快,而公路的行政和技术等级远远不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部分公路使用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的,该提等升级的等不到提等升级,制约了沿线和当地社会的发展,该降级的没有及时降级,白白的占用了养护资金和资源。

1.3 管养机制不健全、不规范

目前普通公路养护管理政策不完善,道路养护机制不健全、不规范,路政管理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和政策支持。公路红线控制区内违章建房现象较为普遍,治理难度大。超限运输治理多年而未见明显的效果。

2 普通公路管理养护措施

2.1 养护资金筹措思路

如何解决公路养护资金筹措问题是公路养护的重点,也是难点。应建立国家政策扶持引导,省市补贴投资、地方投资、财政投入、“一事一议”政策、资源置换、群众出工投劳等多渠道、多元化的公路养护资金的筹资体制。使公路养护有一个稳定的资金来源,以保障普通公路养护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其完好、安全和畅通,巩固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公路的养路资金可采取以下方式筹集:(1)当地人民政府列支的公路养护资金;(2)依法征收的燃油税;(3)依法贷款;(4)受益人自愿出资;(5)资源置换方式筹集;(6)吸收国内外经济组织投资等。

各级政府和交通主管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积极鼓励支持公路的养护,对公路的养护安排资金,用于公路高等级路面的病害维修。公路的社会公益性与减轻人民和乡镇企业负担的政策紧密相扣,需要有稳定的养护管理资金。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如何将公路的养护标准落实下来,确保畅通,需要各级政府确定养护资金合理分担的具体措施。

2.2 树立科学的养护观,努力提高公路养护水平

在大规模、高潮式的公路建设之后,如何适应公路事业和社会各界对养护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就成为摆在我们眼前的当务之急。在此形势下,公路部门应主动把握公路养护工作的发展趋势,树立养护工作新理念,用科学的养护观指导养护工作,实现建设与养护互相促进,即一方面抓住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机遇,顺风借力,将公路养护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要依靠卓有成效的养护工作,巩固、有效发挥公路建设的成果,从而实现建养在互动之中共进。为此,应首先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养护管理也是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认识抓好公路养护工作的重要性、迫切性,及时制定完善公路养护发展规划,研究制定公路养护发展政策,科学合理安排养护生产计划,像抓公路建设一样抓养护生产,保障公路养护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其次,要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养护观,树立新的养护理念,认真研究各项养护措施。要重视和加强对养护工作有关技术和管理课题的研究,调动广大技术人员和养路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科学组织养护生产,编印养护工艺手册,提高养护职工操作技术水平。三是要适应高等级公路养护机械化、专业化、集约化要求,多方配备实用的养护机械设备,充分发挥公路部门现有的人力资源和管理力量,建立完善的高等级公路机械化养护体系,尽快形成配置齐全、布局合理的养路机械化作业格局。四是要重视公路预防性、周期性养护,实现公路养护的良性循环。五是要促进公路标准化、美化建设。要抓住公路建设和改造的机遇,有规划、按标准认真组织实施工程和文明样板路创建工作,达到路况质量提高、行车环境改观、管理水平提升、社会效益凸现的目标。

2.3 明确责任,实行道班养护

该模式是与干线公路养护类似的一种养护模式,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由县级交通管理部门负责,以道班的形式在重要道路沿线布设;另一类是由地方交通主管部门领导,作为其在乡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如交管所或者交管站从事养护生产;第三类是政府领导的机构对公路进行养护。从目前来看,这是目前普通公路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优点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养护机械和相对固定的人员,道路养护质量较高,除了大中修外基本能够完成公路和桥涵的养护工程。当前,针对此种模式弊端开展的公路养护管理模式改革,方向主要是进行管养分离,以工程量计量养护经费,公路养护实行合同化管理,养护队伍实行企业化管理,由事业性管理单位向企业性养护生产单位转变。

2.4 健全养护机制

普通护理例9

中图分类号:X734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伴随公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建设量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出行环境、安全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说,提高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措施,对其管理模式和理念进行创新,建设“品质型、平安型、生态型、服务型、阳光型”五型公路,保证我国高等级公路能够“畅、安、舒、美”成了当前公路建设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

一、公路养护的意义

公路养护是公路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修路必须养路。加强公路养护管理是保持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交通是资源占用和能源消耗都比较大的行业,公路养护管理工作到位了,可以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减少公路的投入,降低资源能源的消耗。因此,必须要通过加强养护管理,提高优良路率,充分发挥公路存量资产的最大效益,促进社会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二、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点

因为高等级公路设计标准、建设质量、运营方式与普通的公路有很大程度的区别,其养护管理工作的特点主要有几下方面。

(1)及时性。作为国家重点基础设施的高速公路,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动脉,在日常的经济活动中必须对其损坏部分及时进行修复,保证通车的完好状态; (2)危险性。养护工作多在高速公路不封闭的状态下作业,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车流量大的特点使养护工作存在较大的危险性,必须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 (3)成本高、工艺复杂。为适应环境发展要求,积极推行和使用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所以高速公路养护施工成本高,工艺相对复杂。 (4)高速公路的养护是不仅仅针对道路、桥涵、隧道以及公路沿线附属设施,还应包括交通工程设施、照明设施等的具有全局观念的、整体的系统工作。

三、普通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现状

因为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发展非常的迅速,传统的、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

的经验型养护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其发展要求,当前凸显出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护管理体制不顺

当前,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和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基本一致,大部分依然采取的是事业型的管理体制,无法准确的反映出高等级公路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属性要求;养护的经费仍旧是以拨款的方式获得,无法满足高等级公路管理企业的经营性要求,种种这些方面已经对高等级公路用户的技术水平和管理创新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二)公路养护资金缺乏

随着公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不断加大公路建设资金的投入,但是用在公路养护上的资金却很少。目前,我国公路的养护与管理大多仍采用事业型的管理体制,养护经费依靠上级拨付,有一些省、市公路养护资金仍按照2008、2009年的测算标准进行划拨,这个标准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情况,养护资金严重缺乏。现在实行的浙江省公路养护定额还是2005版,期间人工工资、物价上涨迅猛,该养护定额已无法很好满足现在的养护工作需要。

(三)养护信息化、机械化水平低

由于资金不足,造成养护作业信息化、机械化程度低设备更新缺乏必要的资金积累,无法实现机械设备的保值、增值,又由于公路养护部门是事业单位,养护机械属非经营性资产,致使养护机械用于对外开展经营创收受到限制,机械设备资源难以得到充分利用。

养护管理人员总体素质普遍偏低

养护人员总体素质偏低是导致我国高速公路养护管理技术落后的主要原因,并且对高速公路安全、快捷、舒适、经济等性能的充分发挥产生了严重的制约,甚至已成为我国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

四、普通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创新发展

根据系统理论的观点,公路养护管理是公路建设的延伸和发展,保障公路使用功能的发挥。随着我国公路网结构的逐渐完善,养护管理在整个公路系统中的主导地位也日益凸显出来。

(一)改革养护管理体制

养护管理体制指的是养护管理权限划分及管理活动赖以进行的物质存在形式(包括养护管理机构设置、管理层级结构和人员配置)和一系列管理规则、秩序及规范所构成的制度体系。高等级公路事业在发展初期,传统的、普通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积累了不少的宝贵经验。然而应该清醒地看到到,这种计划经济属性下的管理体制,已经无法适应我国当前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衷,也不能满足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发展的客观要求,当前已经形成国内公路事业发展的瓶颈。要使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不断的创新与突破,需要加强下面几个方面的工作。

1、 顺应高等级公路发展趋势和产业特点,在建立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时优先考虑集中统一原则。

2、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大力培育并开放高等级公路养护市场,实现真正的管养分离。

3、通过对职工进行教育、培训等方式,使养护人员经过学习,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及责任意识,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养护队伍。

4、实现养护工程的决策,由经验型向专家系统型的转变,养护质量评价标准从“好路率”指标向综合服务水平指标的转变。

(二)实施精细化养护

高等级公路精细化养护管理本质上强调的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要求建立目标细分、标准细分、任务细分、流程细分、实施精确计划、精确决策、精确控制、精确考核的一种科学管理模式。主要体现为:养护管理精益求精、养护投资精打细算、养护施工精雕细琢、计量支付精准核算、日常养护精耕细作。通过建立精细化养护管理长效机制,为社会发展提供畅、安、舒、美的公路通行条件。

(三)加强机械化养护

养护机械化是公路管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高等级公路使用功能、提高服务水平的关键。高等级公路养护应实行机械化养护为主、人工养护为辅的养护作业形式。养护机械要具有操作性能好、自动化程度高、作业能力大、速度快、污染小等特点。并且要建立完备的养护机械管理和维修制度,定人定期保养,保障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

(四)提高养护职工素质,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养护队伍

有针对性的对桥梁养护、路面维修和隧道养护等技术人员进行严格、专业的培训,加强养护技术人员的学习,增加专业技术知识,强化责任意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打造人员精干、技术全面、训练有素的专业化高速公路养护队伍。一支好的队伍,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知识,而且需要高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这就需要在养护管理过程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使员工能够在提高专业素质的基础上更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期对高速公路的养护和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五)可持续发展理念

公路的养护管理要上升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必须树立服务观念、环保观念。公路养护在客观上有着以来于资源并且影响着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在公路养护工作中减少资源的浪费,大力倡导保护环境,如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等,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点,加大管理力度。要凭借科技的进步使循环经济的到大力发展,并逐渐把技术含量低、落后的传统工艺和设备更新、淘汰掉,推进公路养护与生态环境形成和谐统一局面,逐渐建立成本低、污染小、效率高的生态型公路养护模式。

(五)信息化建设理念

加强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数字养护将是推动我们公路养护事业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现阶段的公路养护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内容应包括:健全完善信息化保障体系;构建养护行业管理的综合服务网络及信息平台;整合完善行业管理系统。通过这一系列的建设使公路养护管理形成一个完备的体系,达到养护信息收集、整合、处理的一条龙运作,从下到上实现信息共享,达到公路养护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结语

高等级公路养护是一个综合了体制、资金和技术等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在对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探索其养护管理的创新模式,才能适应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公路的运行质量和经济效益。

普通护理例10

1.1基本资料我院选择2012年9月~2014年9月诊治的160例普外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的80例患者中,22例为男性,58例为女性;年龄在21~66岁,平均为(45.2±6.7)岁;48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32例为阑尾炎。观察组的80例患者中,30例为男性,50例为女性;年龄在21~66岁,平均为(45.6±5.3)岁;44例为胆囊炎胆囊结石,36例为阑尾炎。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基本信息,未见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入选标准患者智力正常,意识清醒;无手术禁忌症;同意参与本次源流;年龄超过18岁;排除患有精神疾病患者;排除患有家族性疾病的患者。

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护理满意度。

1.4护理措施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实施舒适护理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准备:术前根据规定常规的准备手术所需的仪器及药品,对手术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估,护士应在术前到病房与患者沟通交流,将麻醉方法、治疗方案、预后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告知,积极预防术后可能引起的并发症。术前3d,根据手术类型进行相关的饮食限制,进行肠道准备工作。术前1d对手术区域皮肤进行准备,对患者的心理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使其能够积极乐观的面对手术。(2)术中护理:对手术所需的物料进行充分准备,当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应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为其建立静脉通道,将患者移至手术台上,尽量降低患者身体暴露面积,对需要手术的区域进行消毒。从低流速逐渐变化到高流速建立气腹,监测心率、腹内压、血压以及呼吸变化,不可随便增加灌气压力。手术完成后用生理盐水将血迹擦去,尽量将残留气体吸净,轻轻的移动患者,以免导致疼痛。(3)术后护理:①基础护理。帮助患者选择舒适、合理的休息,减低术后疼痛程度,密切观察患者的伤口变化及生命体征,对患者有无并发症进行了解。②疼痛护理。术后大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微疼痛,可以对其实施心理护理来缓解疼痛感,大部分患者不需要给予止痛药,对于疼痛无法忍耐的患者,可根据情况提供止痛药。(4)出院指导:患者即将出院时应对其进行出院指导,具体包括活动、饮食、康复训练、随访等,调查围手术期的护理满意度。

1.5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5.0系统软件,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20%,观察组为2.5%;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时间为(7.8±3.5)h,平均住院时间为(4.3±1.8)d;对照组为(16.3±3.3)h,(7.0±2.5)d;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下床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提升,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