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师德师风学术模板(10篇)

时间:2023-05-08 19:15:30

师德师风学术

师德师风学术例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02-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学术造假的风气近年来也有了上升的趋势。学术造假现象时有发生,从“学历门”、“抄袭门”等事件的不断曝光已经把学术腐败问题推向一个不可忽视的亟待解决的地步。净化学术环境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科研领域的一件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从国家、省市及校级层面先后出台了对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的科学评价机制,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有关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普及性教育规章制度,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和警示效果。本文重点从师德和学风两个方面阐述在营造良好的科学研究氛围,杜绝学术道德腐败问题中所起到的约束和促进作用。

一、高尚师德是拒绝学术腐败的土壤

我国十分重视教师这一职业。从1985年9月10日的第一个教师节开始,它已经走过了29年的光辉历程。教师职业的伟大、崇高和辛劳之处就像伟大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它伟大、崇高是因为它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自己,照亮别人,是德行高尚的光辉典范;说它辛劳是因为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们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教他们做一个高品质的人。我国具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重师之道古即有之,神圣的教师职责也喻示着其责任的重大,所以,高尚的师德是不仅是一个国家全民形象的代表,更是一个国家未来发展方向及发展趋势的最可靠的动力和源泉。我们都知道教育是立国之本,所以,作为从事教育工作第一线的人民教师必须守土有则,必须在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过程中,时刻严于律已,不断培养自身的高尚情操和纯净的人格魅力。一个国家的未来掌握在拥有高智商、宽胸怀、顾大局、爱祖国、讲奉献、有知识的知识分子手中,如果学术氛围不清纯,存在诸如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请他人或为他人学位论文或学术论文等行为,那么国将不国,民将无助,其所造成的危害将万年不复。所以,作为人民教师必需具有高尚的师德。高尚师德是拒绝学术腐败的土壤,为了让科学研究成果在学术土壤中繁茂开花结果,必需从点滴做起。除了让导师充分认识提高师德师风的重要意义,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外,还要经常地组织岗位培训、职业道德教育,领导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相关材料,明确他们在培养未来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中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而作为导师个体,更应该经常性地与研究生共同探讨科学问题,主动将自身的钻研精神传递给学生,让他们看到教师的每一份成绩或荣誉的获得都凝聚着劳动的汗水和无数个日日夜夜的付出,此所谓“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好学”。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面对每一次波折和困难,导师的废寝忘食,与学生们埋头查阅资料,网上搜索解决方案的建议,对实验数据的反复推敲,原型系统的一次次搭建,对学生论文的逐字逐句地批注,对学生每周例会时所做报告的指点,对学生们研究问题方法与步骤及手段的良好建议,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微笑,以致于每一次严厉的批评,都会在研究生的学习工作中打下深深的烙印。真教育必须是心心相印的科学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从行动中做出来,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才能做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

二、优秀学风是抵御学术腐败的良药

陶行知曾说: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做为研究生个体,他们更具有强烈地依赖或模仿导师行为的主动意识,学生们之间营造的学习风气会直接促进导师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紧迫感。如果学生周围的学习风气不仅浓郁,而且人人都有积极上进的心态,对科学探索的严谨追求,那么学术腐败现象是没有容身之地的。研究生作为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人数最多的群体,应该认识到自身的神圣责任,必需把国家的前途命运与自身的价值观融为一体,必需坚决抵御学术腐败现象,为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从自身做起,意味着拥有良好的科学研究心态,遇到问题不气馁,看到别人取得成绩不嫉妒,得不到公平待遇时不急着发牢骚,不参与任何合谋隐匿学术劣迹行为,不滥用学术信誉,不为得到研究成果制造虚假材料,写作论文时不采用任何无考证的数据或资料,等等。在平时的学习研究工作中,要学会倾听导师的意见,观察导师的做人之道,懂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真谛,要允许自己在专业能力上比别人差,但绝不允许自己在学术道德方面出现问题。要懂得如果学术造假风气得不到抑制,那么老老实实做研究的人便没有机会得到认可,踏实做学问的人群变会逐渐削减,后果是不言而喻的。研究生都有较强的公平竞争意识,良好的学风是公平竞争环境的必备因素,所以要积极参与和促进学风建设工作。在做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勇于探索未知领域,敢于承担艰巨的科学研究课题,学会和同行交流,虚心向他人请教,要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出现问题要有担当的勇气和能力,吃苦在前,利益在后,通过个人的勤奋努力不断提高专业技术能力,不仅能做到项目讨论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更要培养自己在做人方面的博大、包容的胸怀,可以在生活的小事上不计较,但在科学探索问题上不妥协的认真态度。你若种下一颗寻求真理的种子,未来便向你铺设一条迈向理想生活的人生之路;你若送给别人一片蓝天,他人便会回报你一个明媚的春天。谴责学术风气的每况愈俞下,不如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让良好的学风建设将学术腐败掷之门外。

三、结论

净化学术环境,为导师和研究生潜心搞学术研究建立良好的氛围,是强国强民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与措施。学术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出了问题,纵使你有万般学问和本领,也如无本之木。学术道德问题,不仅涉及全体导师,也涉及研究生群体,涉及每一位从事科学研究的个体。单从高校这一领域来讲,师德学风建设要长抓不懈。师德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它是一种无形的精神面貌;学风不是几句常规的说教,它是一种无言的学习氛围。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好老师,就是一所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好学校。一位优秀的研究生就是国家未来的一份希望。所以,好学校成就国家的希望,国家的希望寄于好的学校。如果好学校、好学生遍布中国大地,那么学术道德中的腐败现象便没有了生存的土壤和机会,所以,让我们迅速行动起来,为杜绝学术道德中的腐败现象从我做起。

参考文献:

师德师风学术例2

高校师德即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它是高校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并得到社会公认的符合高校教师职业特征的道德观念、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根据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印发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人〔2011〕11号)规定,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包括: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六个方面。高校师风是指高校教师在教学工作和学术研究中所体现出的氛围和风气,它是高校教师思想道德修养、人格修养和精神风范的集中体现,它影响着高校的精神风貌,决定着高校的学风和校风。高校师德是高校教师的灵魂,高校师风是高校教师的工作作风,二者紧密相连,有机统一。师德是师风的基础,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会有良好的师风;而师风又是师德形成的重要条件,没有良好的师风环境同样产生不了良好的师德。

二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问题和困境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制定的《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同时,由于高校工作环境相对稳定以及国人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部分高校教师对职业满意度较高。总体而言,高校教师队伍大都能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2.高校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第一,建设重过程轻效果。当前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活动项目繁多,形式丰富,诸如专门针对新聘教师的入职培训、定期召开的学习讨论会、理论研究、项目专题申报等,但是很难也很少对所开展的活动做后续研究、深度挖掘、效果反馈、实用性分析,形成形式化、空洞化、枯燥化、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局面,最终只有看似丰富绚丽的过程,却无落地有声的实质效果。第二,为学术指标失伦理。学术指标就是高校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所应完成的一定数量的学术研究任务,这一指标的初衷本来是鞭策高校教师追求卓越、超越自我、发展自我,在研究中增强自己学习能力、丰富知识面,促进教学发展,促进学科发展,以达到提升学校软实力的目的。但是,部分教师心态浮躁、急功近利,为提前达到指标不择手段,原本十年磨一剑,但却以一年磨十剑的心理通过过度引用、粗制滥造,甚至用恶意剽窃、弄虚作假、一稿多投等手段,视学术诚信为无物,大肆骗取项目经费,制造学术垃圾,败坏了学术风气,引发了诚信危机,损害了师德师风。第三,安于现状不思进取。高校环境相对安逸,工作较为稳定,与企业相比不以营利为目的,生存压力小。在这样的环境下某些教师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敬业意识不强,师德师风学习放松,信念模糊,精神松弛,奉献意识缺乏;得过且过,不认真备课,忽视了与学生交流互动,师生分离;职业意识淡薄,不思进取,教学水平下降,研究能力弱化,与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要求相差甚远。第四,机制不全行动不力。我国目前有很多关于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法律、规章和政策,如《教师法》《高等教育法》《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但关于师德师风建设的评价制度不完善、奖惩制度不给力、预期目标不明显,使得对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成效难以定性,对好坏难以奖惩,过度偏重于学术评价,忽略了师德师风建设;间接助长了对师德师风建设的敷衍,直接打击了师德师风建设的积极性,造成目标模糊,方向不清。最终,形成执行无力、评价无力、监督无力、奖惩无力的局面,阻碍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进程。

3.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困境

第一,高校扩招带来素质难题。随着高等教育的逐年扩招,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与精英教育时期的高等教育相比较,上大学变得相对比较容易,上大学的人数大大增加,与此同时,扩招后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整体素质相对有所降低。就学生工作而言,沟通变难了、教学变难了、管理变难了。就学校而言,需要进行师资的更替,而来源又恰好是扩招后的毕业生,因此,较精英教育阶段,扩招后新进教师的整体综合素质也相对降低,于是形成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教师面对整体综合素质相对较低的学生,这对高校来讲,要做好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将面临不小的挑战。第二,网络普及化使得师生依赖关系相对弱化。随着网络的普及化,人类进入多媒体时代,就获取知识而言,网络上应有尽有,并且渠道多种、形式多样、声像兼备、获取及时。在此情形下,老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时间和机会都是均等的,教师对知识的相对垄断性被打破,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也弱化了。老师如何成为真正意义上学识渊博的老师并教育好学生,为学生普遍接受和认可变得愈发吃力。第三,生活压力导致以教牟利。在现代社会购房成本、医疗成本、子女教育成本、赡养老人成本等多重成本的压力下,再加上工资收入有限,于是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部分教师利用专业优势把精力分散在校外兼职上,使得校内正常工作精力投入不足,教学任务放松,自身修养放松,师德师风建设较为滞后。也有部分教师利用教师身份将个人的牟利行为与学生学分、考试等进行绑定,极大地损坏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产生师德师风危机。第四,西方文化渗透伺机而入。随着当代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的获取、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受时间、国界限制相对较小,于是,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面临着西方文化的渗透,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导学生做好防备的同时,自身还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一旦遭遇渗透就会对自身的师德师风规范造成冲击,甚至是带来消极影响。

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路径

1.以德为先,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建设机制

第一,建立明确的师德师风建设目标。经过实际调研、集体讨论、科学论证,针对不同的学科、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等都应制定出具体的、可量化的、切实可行的任务目标。第二,建立完善的师德师风培训体系。从培训进程而言,从教师招聘、岗前培训到定期的岗上培训都需有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并及时考量培训效果以便做好培训反馈、完善培训机制;就培训方式而言,合理区分好组织(正规)培训与自我培训的任务、目标、效果、改进方式。第三,建立师德师风建设的奖惩机制。有关高校教师的任何考核,以一票否决制为原则,优先考核师德师风情况,明确奖惩细则,该惩则惩,该奖则奖,奖惩分明,达到奖能促进师德师风建设积极性,惩可警示且立即停止不良行为的效果。

2.学术为重,强力规范期刊市场

高校教师需以学术研究为重心,自觉做到重视学术质量,兼顾数量。欲达此目的,需借助行政力量规范学术行为,保证学术质量。同时,建立针对学术不端行为及个人的惩罚措施,一经发现严惩不贷,为优质学术研究誊出空间、净化环境,将劣质学术彻底剿除,使学术不端心理彻底清除。

3.育人为本,树立终身学习意识

高校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意识,将传递学生知识和塑造学生品格作为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要真正实现此目的,教师需树立终身学习意识,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通过持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以解决学生持续增长的知识需求与教师知识供给相对有限间的矛盾,力争成为学生功能强大的防火墙,抵御外来攻击,有力防止渗透。

4.廉洁从教,加强高校教师廉洁教育

廉洁从教是每一位高校教师都应具备的品质,但并非每一位高校教师都有廉洁意识,都能做到清正廉洁。可将廉洁从教作为高校教师师德师风达成的目标之一,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培训内容之一,使得廉洁从教开始于培训中,受监督于目标实现中,使高校教师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师德师风学术例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9(C)-0109-01

当下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国民素质整体提高,但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以及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所面临的新任务,对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一、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根本要求和存在的问题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师风?教师的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教师的言行作风,简称“师风”。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在充分肯定高校广大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主流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不少教师中存在的不良师德师风。例如,有的人在当前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中发生了价值迷失,不是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报效祖国与人民、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来献身,而仅仅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丧失了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的原动力;有的人在市场经济大潮流中不能正确处理义利的关系,不能正视生活中的经济压力,奉行一种“按酬付劳”的实惠主义工作态度,把求学者作为赚钱的对象,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一技之长作为赚钱的工具,与为人师表的教师职责格格不入。为了推进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深刻认识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要抱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理顺师德师风建设的工作思路,掌握行之有效的建设措施和方法。

二、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和方法

1、师生之间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每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和良好个性的培养,而不是以学习成绩作为唯一标准来衡量学生;刘百川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师”。在与学生相处过程中,坚持与每一个学生建立平等、和谐、融洽、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主动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努力发现和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潜在优秀品质。真正做到以育人为本,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事。当一个高校教师必须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2、教师之间

师德师风不仅是教师个人问题,也是教师群体问题,即风气问题。师者当“美其言,慎其行”,当今社会是个多元的社会,人们在对美的欣赏和选择上同样体现了这一特点。笔者注意到,现在年轻老师很多,起重工很多穿着过于时髦,甚至前卫,会对孩子产生“示范”效应,从而误导孩子的审美、价值观。笔者以为,教师的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教好书、上好课。还要在着装、言行举止、礼节方面加强修养,注意约束自己,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起到示范作用。笔者呼吁,教师们要身体力行,处处做好表率,是学生在思想、行为等方面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做学生心中厚德的师长、同行心中真诚的朋友和家长心中值得信赖的好老师。

3、教师与学术

新形势下高校教师面临职称评定、教师考核等都与学术研究密切相关。学术研究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提高民族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建设一支热爱祖国、具有强烈使命感、学术作风严谨、理论功底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学术队伍,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制度环境,促进学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教师需要做到:第一,树立良好的学术道德风尚,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在学术研究工作中,要探求真知,忠于真理,自觉维护学术的高尚、纯洁与严肃性。不得在学术活动中弄虚作假,不得参加、支持迷信活动和伪科学活动。第二,正确对待学术活动中的名利,将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利益结合起来,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等不良风气。第三,遵守学术界公认的学术道德规范的行为,修身正己,自我约束,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等浮躁作风和行为。

三、新形势下师德师风建设的意义

为抓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教育,高校应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讲学习、讲正气,弘扬优秀的传统美德,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尊师重教的良好环境氛围,发挥高校学术文化的导向、凝聚、激励和调适功能,引导教师积极参与学校发展目标的制定,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把个人的思想情感、前途命运与学校事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束语:教师职业是高道德含量的特殊职业,教师辛勤工作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靠自身高尚的人格和品格,以智慧的、情感的、道德的力量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影响其志趣,启发其思路,锻炼其能力,用这种潜移默化的力量,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追求高尚的师德师风是高校在育人实践中永恒的主题。

作者单位: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作者简介:梁伟(1980.08― ),女,职称:讲师,职务:教研室主任,单位,浙江宁波大红鹰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居继清,王丽.加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五点思考学校[J].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9).

师德师风学术例4

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明显的今天,市场化和信息化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国际合作与竞争也空前激烈,21世纪是人类更快发展和进步的世纪,也是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教育,而教育的希望则在教师,教师队伍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其自身的职业道德,在当代中国,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通过其自身的师德、师风体现。所谓师德,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2011年4月,京城知名学府北师大管理学院教授,董藩发微博称:“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是我对研究生的要求。”,并且称:“对高学历者来说,贫穷意味着耻辱和失败。”。该言论一出,在内地网络上引起极大回响。然而,时隔不久,在第27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网络上又惊现一杭州女教师雷人语录:“宁可为妓,绝不为师”,博文一出,无疑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原本不“太平”的网络更加动荡不安。网络的极大回响和动荡不安的背后映射出人们对师德师风的极大关注,其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

在教育整个发展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发展以教师为本,教师素质以师德为先。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的倡导者,同时也是素质教育的主力军和实施者,是人才成长的引路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和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需要。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方面,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会在本质工作上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另一方面,通过言传身教,能够带动广大学生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勤俭自强、团结友善、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提高道德水平。因此,落实以德治国,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校责无旁贷的使命,也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任务。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的需要

教师是学校办学的主体,是教育事业成败的关键。教师在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肩负着为人师表的社会责任。目前,部分学校存在一些不规范的办学行为,如招生不公平,录取结果不公开,教育乱收费,教学活动弱化,行政倾向严重,这些严重损害了教师和学校的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规范办学行为、树立教育良好形象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师德师风建设在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切实规范办学行为。

(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带动校风学风整体建设的需要

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也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教师的思想水平、敬业精神和个人修养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培养是一种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互动关系,这就是教学相长的作用。教师通过他们的崇高思想行为和精神境界来言传身教,实施灵魂塑造工程,把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到教学科研活动中,承担起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价值取向正确,精神状态昂扬的高素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对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高等教育已提前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校教师队伍也随之创历史新高,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到教师队伍的2/3,毋庸置疑,青年教师已成为高校教师队伍中的主力军, 目前从总体上讲,青年教师学历普遍层次高,知识视野广、思维活跃,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并且都能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但不可否认在青年教师队伍中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术不够严谨,学术风气不够端正

自古以来人们视教师为圣人,将学术领域尊为纯洁的圣土,容不得学术作品有半点瑕疵。但是现实情况是,迫于学术和专业评聘的压力,部分青年教师存在剽窃、抄袭、篡改和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在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求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有些硕士生或博士生导师甚至利用作品署名之便,占用学生研究成果,更可甚者,官僚或经理读硕读博成为时尚,与此有关的就是权力的寻租,出现权学交易、钱学交易等等。这样的学术风气扩散了学术研究的歪风,玷污了学术殿堂。

(二)搞教书育人“分家论”,言行举止偏激

有句俗话说得好:“只教书不育人,培养出来的是危险品;只育人不教书,培养出来的是废品”。教书和育人本来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文化科学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书育人的结果就是学生不仅获得知识能力,而且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然而有些青年教师,认为自己的任务只是传授知识,至于育人那是学校领导的事、政治课教师的事、班主任的事。更有甚者,有的青年教师在课堂上迎合学生的一些不健康的意识,发表一些偏激的观点,这无疑无益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功利思想浓厚,缺乏敬业精神

勿庸讳言,现实社会是一个功利性极强的社会,拜金主义抬头。在这种浪潮的冲击下,部分青年教师敬业精神下滑,心情浮躁,无心教书育人,人生理想趋向于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实用主义盛行,片面强调个人得失。有的教师利用高校闲暇时间比较多的有利条件,去社会上兼职、兼课,搞项目;甚至有些青年教师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发展副业,将精力主要放在经营副业上,而将教学放于次要地位。这种功利主义思想严重影响了教学和科研的发展。

(四)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不足

高校大部分青年教师学历高、基础好,专业理论功底扎实,新兴科学、新技术知识丰富,但教学、社会实践经验不足。绝大多数是刚走出校门又进学校做老师,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了解企业需求,课堂讲课内容集中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缺乏深度和宽度。培养的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弱,不利于学生在今后工作岗位上的才能发挥。

三、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师德师风教育,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

师德师风主要是教师思想认识的问题。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统一思想,提高青年教师思想认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青年教师师德师风问题。首先,青年教师要不断地加强思想道德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教师的职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和师德水平。其次,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正确的职业理想是工作的目标和奋斗的动力,是形成高尚师德的力量源泉[2]。走在时代前列的广大高校青年教师,在21世纪的今天更要树立起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深入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讨论,把教育观、人才观和教学质量观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师德师风长效机制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思想认识是营养品,长效机制才是苦口良药。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水平,不但要加强组织领导,还要建立起长效的监督、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首先,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就是使教师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等受到监控与约束以增强其自觉性。一方面,通过设立师德监督意见箱,对有违师德师风的行为现象,通过间接的投诉和检举进行揭发,让学校领导班子及时对不良行为的教师进行限期整改和教育,不断提高其思想认识,转变其行为方式;另一方面,由团委组织、学生会等牵头,设立师德文明监督岗,负责对教职工的违规违纪行为直接、及时、当场揭发,以防不良现象消极蔓延。其次,建立合理的评价、考核和激励机制,就是根据《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师法》和学校实际制定诸如《师德考核细则》、《教职工奖惩条例》、《优秀教师评选标准》等建立一种公开、公正的评价和考核机制,对教师重点考核其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考核结果直接与教师的奖金、津贴、评优、晋职、聘用等挂钩,充分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同时对师德师风不合格者实行一票否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师德环境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可以造就人、也可以锻炼人,优良的师德环境能对青年教师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而师德环境的营造也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建设,学校应充分利用办公楼、教学楼、会议厅、会餐厅、图书室等创设富含师德师风内容的标语、板报、书法等墙壁文化氛围,以熏陶和警醒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此外,校园网站、广播、电视、录像、橱窗、报栏、文学社等是学习和宣传优秀人物及先进事迹的重要渠道[2]。学校要弘扬正气,树立典范,激励先进,积极推选优秀教师和师德先进,努力营造一种比学赶帮的优良师德师风环境。

(四)加强领导作风建设,打造优秀管理团队

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领导管理体系和各方面齐抓共管作为组织保证。学校领导必须长期坚持理论、政策、管理学习,以不断提高领导艺术和管理能力,同时在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上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起到表率作用。学校从事行政工作的教职工,也应严于律己,率先遵守学校相关规章制度,俗话说“学生看老师,老师看行政。”,杜绝“老师上课迟到是事故,行政上班迟是故事”的现象发生!通过构建团结、和谐、稳定的管理格局,使师德师风保持长期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师德师风学术例5

回归教师本位,致力于教书育人的价值追求,通过制度杠杆矫正师德师风的扭曲,用工作方法创新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我国高校高质量发展面临的迫切任务。

 

一、高校师德师风的特质与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1.高校师德师风的特征。所谓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具体而言,是教师作为这个职业的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与职业活动有关的特殊道德。师德是社会赋予教师的角色内涵。在中国古代,以儒家为代表的师德表现主要是热爱学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因材施教等。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的进步,师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所谓师风,就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它是教师职业形象是否良好的晴雨表,是衡量教师教书育人使命和任务的重要方面。师德师风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师德是师风的基础,师风是师德的表现,二者共同折射出教师教书育人的内在气质和精神风貌。师德师风是教育行业作风建设的核心,决定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人文风格,也成为人民群众评议教育的一杆标尺。

 

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从我国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要求来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包括五个方面。

 

第一,爱国守法。在爱岗敬业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爱是教师职业的基础,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与教育事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前提。如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指出: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可见,爱国是一个人民教师首要的政治规范。守法,是一个人民教师最基本的行为准则。高校教师应立足本职岗位,坚持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相结合,提高依法执教水平。高校教师的爱国之情最终就要落实到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爱国的最大体现就是尽职尽责,教好书,育好人。

 

第二,严谨治学。在严谨治学方面,要求高校教师应具有科学精神、探索精神、追求真理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高校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优良的学风,刻苦钻研自身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平;爱是师德的基础,专是核心;注意严谨治学,要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教育教学方法灵活性和改进力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教师自身的学识与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中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也影响着学生对教师的看法,进而影响着师生关系,所以高校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全方位提升自身实力。

 

第三,认真贯彻落实师德要求。师德师风建设是在教育改革和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自身素质。努力打造一支思想过硬、品德高尚、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队伍,这是有效推进教育教学融合管理的根本保障。各高校要出台相应的教职工职业道德规范以此来规范教师的道德品行。师德师风的规范有助于使广大教师按照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自觉地履行对社会、学校和学生的责任和义务,激励广大教师追求崇高职业理想,从而达到不断完善自我和提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水准。

 

第四,强化自身修养。一个师德师风良好的教师,应该具有自觉的师德师风修炼,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师德师风建设路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实践中丰富和提升理论,在理论指导下创新和完善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活动。激励广大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要引导教师树立爱岗敬业的理想信念,坚定教师职业理想信念。教师学习理论知识,要善于不断创新,并具体运用于实践活动。

 

第五,健全制度规制。师德师风建设不仅要进行理论教育,重视道德感染和熏陶作用,还要用规章制度矫正、规范师德师风建设中的不良行为。高校要制定和完善师德师风教育的各项法律法规,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提供制度依据和调节杠杆。高校教师要以相关政策法规为标准,以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创建优秀教师队伍为重点,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高校教师要自觉遵守制度规范,做到既可以从理论上武装自己,又可以在行为上约束自己。

 

二、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因其自身的特殊性,故受到多方面的关注,虽然学校相关方面和教师自身在都在不断地努力,但师德师风的建设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和复杂性,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教师个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师德师风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学生、家长和社会舆情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1.学术弄虚作假,科研精神扭曲。绝大多数高校在日常教学中都高度重视教师的学术道德规范,但是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却时有发生,近年来,关于论文抄袭、学术造假、项目腐败等负面新闻报道也屡见不鲜。高等教育的产业化,只重数量,不重质量,量化管理和科研,使得某些教师为了评职称或科研项目等,弄虚作假,扭曲科研精神,这种学术舞弊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学术道德、学术规范的不尊重,既阻碍了学术进步,又影响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2.价值观念易位。有少数高校教师在经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价值观偏移了原本正确的方向,一些教师的三观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迷失了自我。他们只是把教师职业作为一种谋生的工具,并没有把它当作一种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他们盲目逐利,金钱至上,从本质上丧失了教师职业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们急功近利,消极应付本职工作,更多地关注物质利益,那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已无踪影。

 

3.师生关系淡薄,师生交流困难。常言道,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然而,这种师生间的深厚情谊如今已成为稀缺资源,隔膜和应付困扰着校园生活。现在很多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比较单一,互动双方缺乏主动性,缺少沟通平台。由于教师和学生缺少沟通,亲情也逐渐淡化,有的老师上课来,下课走,很少主动关心学生的思想动态,这使得教学与育人二者相分离。4.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能力欠佳。有些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有些教师对教学、科研工作投入精力较少,心态浮躁;有些教师只注重一些表面功夫,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不安心于本职工作,刻苦、积极钻研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有些教师不求上进,缺乏创新,思想落后,知识陈旧,不注重授课技巧的提高。

 

三、强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时代要求

 

“十三五”规划推出了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在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具有时代特征。

 

首先,明晰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理论特质。教育部要求全国高校覆盖、常态化地展开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袁贵仁部长在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强调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他认为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西北政法大学资深教授赵馥洁先生在其“师道的自觉”中阐述了教师在实现职业价值基础上追求人师境界的为师自觉;专业精通,形成学术特色的治学自觉;在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着力将知识转化为智慧实现传道的自觉;在规范教学的基础上实现艺术教学育人的自觉;去伪立诚、戒浮求实的师风自觉;追求正师风、守师德的自觉。

 

其次,凸显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个性。从西北工业大学的抽样问卷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得知,高校师德建设最受关注的问题是学术功利化现象比较严重,因此,矫正这一现象是目前所有高校面临的普遍问题。此外,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应立足于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彰显自身的个性。政法类院校的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中应该倡导公平、注重正义,政法类院校要在全国范围内起到“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全面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模范带头作用;理工科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以及动手设计的自我能力,更要德以明理,学以精工;综合类院校的教师应该具有兼容性、广泛性和多元化的人文特色,德才兼备,博大精深更是师德的主要内涵。

 

师德师风学术例6

中图分类号:G648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要求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加大了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力。高职院校要在众多的学校中脱颖而出,必须更强自身的吸引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师德师风是高职院校改革和发展的原动力之一,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是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竞争力所在。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纵观当前师德师风情况,大多数高职院校教师的师德师风总体上是好的,敬业爱生,甘为人梯,他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化学生,用真诚的爱去引导学生;他们严于律己、勤于奉献,以“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为己任,深受广大学生的爱戴和尊敬,赢得了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赞誉。 但部分教师缺乏高尚的师德修养和精神风貌,在政治教育、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难以为学生做出表率。近年来.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广大教师在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忽视了职业道德建设,造成了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与新时期行业要求的差距。

(一)敬业精神不强,责任意识淡化。有的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没有敬业精神,不思进取,“做到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热衷于第二职业或者在外校代课,主要精力投入到兼职或赚钱的商业行业中。还有的教师缺乏进取精神,心浮气躁,治学不严谨,不注重获取新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满足于一般性的工作,上课不备课,得过且过或照本宣科,上课没有激情,讲课内容空洞、陈旧、乏味,教学方法单调,缺乏与师生交流。

(二)岗位职责不全面,教书与育人相背离,专业课教师存在以专业课教学代替全面地素质教育的问题,只注意专业技能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教育,有的教师看不到德育的作用,仍然走片面化技能教育之路。因此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只满足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不闻不问,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视而不见;对学生缺少应有的关爱,很少花时间了解学生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师生间的情感冷漠,严重影响整个学校的学分和校风。

(三)学术风气不够端正,缺乏创新精神。从古至今教师一直被视为为圣人,将学校,尤其是高校视为纯洁的圣土,不允许学术作品有半点虚假。但是就目前教师考核、考评以及职称晋升,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科研成果,因此功利性的“科研成果”诞生了,为了达到要求的数量,脱离实际,照搬他人学术成果的现象尚存在,而且屡见不鲜。高职院校少数教师做学术时敷衍了事,态度不严谨,将学术研究功利化,这样的做法使高职院校学术风气相比以前大打折扣。

(四)综合素质不高,缺乏自律意识。高职院校的教师基本上都不是师范院校毕业的,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师范教育,因此很难做到“美其言,慎其行”。自律意识薄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不一定做到,不在行动上为学生做出表率。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应对策略

(一)以师德师风教育为核心,推进高职院校教风建设

加强师德教育,就是要让教师爱岗敬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严格遵守《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严谨治学,服务社会,为人师表。进一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从“技能立身”的职业态度和精神特质来丰富高职教师的师德标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提倡教学做一体,在做中学,在做中教,需要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态度, 出色地完成自己的职业使命,履行自己的职业义务和责任,从而契合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二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塑造良好形象。学校要积极为教师学习和培训创造机会、提供平台,扩大一线教师的进修机会,开拓教师的视野,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和优雅的风度; 三是要有实操性,要通过量化方式来倡导教师应具备的师德,便于提倡、便于评价、便于考核,激励教师端正教书育人的态度,好的教风才能培养出好的学生,才能在。

(二)端正学风,建立一支师德高尚,治学严谨的师资队伍

端正学风是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突破口,是高职院校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是高职院校的立校之本、发展之魂。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生总是把教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培养的责任在教师,教师的风貌系于师德,教师应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作为教书育人的座右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为学生树立学风典范,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浓厚的师德师风氛围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是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精神实质,提升学校内涵及层次的重要途径。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看作是提高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高职院校的特点和任务出发,坚持“德育为首、教育为主、育人为本”的原则,明确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职工队伍素质的关键。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加强重视师德师风、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之风,正确诠释对 “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在教育机构内部进行敬业、乐业、勤业教育。

(四)完善制度规范,构建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

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各高职院校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完善师德师风建设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的内容、实质、要求等融入学校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之中,建立健全自律与他律并重的长效机制,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以师德师风建设为重要抓手,对教职工提出更高的师德师风要求,通过持之以恒的制度建设、机制建设和作风建设,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从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推进各项事业科学发展,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又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作,只有重视这项工作,高标准,严要求,坚持不懈地做好这项工作,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大学生,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民教师,不但要在知识和技能上引领学生,还要在思想上为学生起到带头作用。“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学生树立起前进的标杆。

参考文献:

师德师风学术例7

现阶段我国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现状

近年来,我国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师德师风的主流是好的。广大教师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的同时,加强了思想品德素质的修养。但这并不表示以后我们就可以放松师德师风的建设,就可以对现阶段存在的问题视而不见。下面我们对存在的问题做一下简单的分析。

1师生人际关系冷漠

教师的工作职责就是进行教学。这其中不但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教师和学生是这个过程中的两个主体。师生关系是高校的基本关系之一。应该说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应该是最多的。但是现阶段高校师生之间交往方式单一,双方主动性不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多数为上课学习方面的交流。大部分的学生只是就课上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而很少就生活、情感等方面的问题与教师进行交流。由于这种种原因,导致了许多的学生与教师的感情疏离,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只有在出现了不好的问题的时候才会见到教师,认为与教师见面、聊天,被教师“召见”都是不好的事情,甚至会提心吊胆的。

2过分追求个人利益

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受到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想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很大变化,产生了价值迷失现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高尚情操已经不复存在。教师已经不是一种报效祖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崇高事业,而成为部分的教师谋生、赚钱的手段。这些教师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学校培养获得的资本,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轻道德,重利益。当然,能充分的发挥资源的有效性,充分的利用时间也并不是坏事。可是,作为教师,必须要以学校为重,以学生为重,要充分的利用学校的资源来促进学校的发展,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作贡献,而不是为了自己谋福利。

3学术道德下滑

部分高校教师学术功利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不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而是为了赚钱而学术,为了沽名钓誉而学术。个别教师治学不严谨,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弄虚作假,学术论文大幅度的剽窃,这些都是教师的师德师风低下的表现。近年来,社会上有很多负面新闻是关于这方面的。受人们景仰的高等学校频频陷入“学术腐败”的泥潭。很多教师为了评职称或科研项目等,拉关系,走后门,背弃了起码的学术道德、学术规范。个别教师无法抵挡利益和名誉的诱惑而因此身败名裂。铁锤教授肖传国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4社会道德水平不高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要坚持自己的岗位道德以外,必须要坚持社会道德规范。如果一名教育者连最起码的社会道德规范都没有办法坚持,那又有什么资格去教育别人呢?学生又如何向他看齐呢?现阶段,部分的高校教师为人师表,却做着有悖道德的事情,实在是让人不齿。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增强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同时,要继承并弘扬中国优秀的传统师德,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要在注重继承传统师德精华的同时,与时俱进,不断的创新。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就是把他律的道德原则及规范转变为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变他律为自律。要通过外在的约束,慢慢的激发高校教师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最后使得教师能够从内心真正的接受这一这些规则、规范,自觉的遵守这些规则和规范。下面我们具体的来谈论一下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最基本的途径还是要通过教育。加强高校教师的师德教育是提高教师思想品质素质的有力手段。加强师德修养理论和有关师德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师德师风教育的课程,要求所有的教师必须要参加。相关的课程可以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社会道德等内容。要求教师参加相关课程的考试,并对其进行考核。对于考核不合格的教师要求其重新进行课程的学习,重新参加考核。要加大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宣传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思想认识和理论水平,不断的培养教师的民主意识、公平意识、诚信友爱的意识、与时俱进的意识。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师德教风讨论会来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师德教风讨论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通过教育和宣传要使每个教师都充分的意识到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加强宣传工作,要充分的发挥榜样的作用。榜样代表着一种积极向上的前进力量,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坚持在教师队伍中树立并宣传一批教书育人的先进典型,大力宣传师德师风建设取得显著成绩的单位和师德高尚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学校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促进师德师风建设。高校通过评选优秀教师、先进集体、设立师德奖项等活动来表扬先进激励,引导广大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进而全面推动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开展。师德师风教育要以高校教师为主体,要坚持“以人为本”,针对教师的实际需要,在充分发挥好师德师风教育引导作用的同时,充分激发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在这里我们要对教师进行在培养和教育,要充分的发挥教师的主动性来达到这一目的。要通过内化作用,把正确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融入到教师的日常行为中去,达到教师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目的。将学校的外在规范和教师的内在需求有机统一起来,引导教师注重健康心理的和谐发展,培养健全的人格品质。要注重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和政治、道德素质的全面发展,引导教师注重文化知识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和谐提高。总之,高校要注重加强对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将师德教风建设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把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

2建立科学的师德评价、激励机制

师德评价是师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一,高校要建立并完善自身的教学考核机制、学术评价机制。具体来说各学院的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可列入各党政负责人年度考核内容中去。严格规范教学纪律和学术奖惩制度,落实责任、明确任务,切实促进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第二,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资格认定和聘用制度。师德师风综合评定每学期或每学年进行一次,把思想政治素质、思想道德水平等相关内容作为考核认定的必备条件和重要考察方面。要建立师生共同参与和监督的评价体系,要努力让听课学生积极参与到评定中去,以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建立标准明确、公平合理、操作性强的奖惩机制,建立和完善高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激励机制。首先对于受学生爱戴,教书育人成绩突出的教师,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予以相应的表彰和奖励;对于师德师风表现不佳,教书育人成绩不好的教师,应进行及时的教育和指正,使其引以为戒并改正不良作风;对于屡经劝解,作风不好的教师,尤其是对于那些生活作风不良,在学校和社会影响较大的教师要进行严肃处理,决不能姑息。当然在这里涉及到一个调查的问题,只有经过调查才能知道那个教师“好”或者是“不好”。这是教师评定的基础,因此必须要真实和客观。对教师的评定可以跟教师职务评聘、职称评定工资、奖金、福利等挂钩,予以政策倾斜,以此来对教师进行鼓励。此外还应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舆论监督。对于考核严重不合格的教师,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树立师德师风考核奖惩制度的威信。

3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

师德师风建设,除了靠广大教师进行道德自我约束外“,外因”的作用同样重要。生存环境的“外因”对人的思想、行为的制约有着很大的反作用。因此,要进行师德师风建设,就必须要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约束教师的行为。学校要有严肃的纪律、严格的校规,严格的规章制度来约束那些不利于学校正常工作、损害教师形象、阻碍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行为。高校要专门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师德教育活动的规划、组织和落实工作。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可以包括党政领导、人事处、组织部、宣传部、教务处、监察处、工会等相关职能部门在内。由这些部门共同承担起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领导责任。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有计划地统筹与协调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与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监督、指导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以身作则。另外,学校要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前提下,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规章制度,使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这是师德师风建设能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对于违反这些规章制度的教师要进行相应的惩罚,绝不能姑息养奸。要充分的认识到一时的纵容可以导致整个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失败。

4改善师生关系

注重高校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实现“主体性”与“客体性”相统一。师生关系是教师道德的核心内容。要改善师生关系就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由管理者转化为指导者,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化为交流者。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师生平等、民主和谐、交流合作、相互促进。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主体,要给学生更多的平等和民主交流的机会。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主要阵地是课堂。教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开展研究性学习,并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更多的发表自己的看法,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自信勇敢、宽容平和的心态。教师在工作中应能真挚地关心和帮助每一个学生,平等的看待每一个学生,不偏不倚。不能因为学生的成绩、外貌、家世等不公正的对待学生。学生要能独立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要及时的就自己的学习、生活中的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寻求教师的帮助。

师德师风学术例8

摘 要: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建立健全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必须大力推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体教职员工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形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师德师风 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5)01-0198-02

师德师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所在。师德师风不仅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风学风,而且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必须大力推进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高教职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在全体教职员工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形成“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师德风尚。

一、深刻认识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师德师风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推动学校事业健康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现实需要。高职教师作为高职教育的核心力量,不仅承担着为全社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更承担着培养学生高尚品德的重任。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人格的影响者,也是道德的实践者和示范者。高职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关系到高职院校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关系到高职教育事业的成败。因此,我们要从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从人才强校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高职院校广大教师在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的同时,爱岗敬业、严谨治学、教书育人、甘于奉献、为人师表,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总体上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同时也必须看到,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宏观背景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的挑战,师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亟待进一步提高,师德建设工作亟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制度环境亟待进一步改善。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为此,高职院校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师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准则,以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为重点,弘扬高尚师德,践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优化制度环境,不断提高师德水平,建设一支教书育人、乐于奉献、师德高尚、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准确把握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明晰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任务

师德师风建设的核心是要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自觉性,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中,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

(一)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职院校教师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触实际,了解校情,了解国情;要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严格教育教学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以良好的教师形象影响和引领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高职院校广大教师要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全面贯彻党的职业教育方针,遵守法律法规;树立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自觉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全面实施职业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学生成长,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形成相互激励、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自觉加强师德修养,模范遵守职业道德规范,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自己良好的思想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和培养学生;大力提倡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的治学态度和学术精神,团结合作、协力攻关、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努力发扬优良的学术风气。坚持科学精神,模范遵守学术道德规范,潜心钻研,实事求是,严谨笃学,成为热爱学习、终身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楷模。

(三)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是:极少数教师理想信念不坚定,职业道德水平不高,爱岗敬业精神不强;个别教师缺乏刻苦钻研精神,治学不够严谨;个别教师教育方法简单、行为粗暴;个别教师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严重等。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坚决反对教师讥讽、歧视、侮辱学生的行为;坚决反对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及其它商品,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坚决反对在科研工作中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违背学术规范,侵占他人劳动成果的不端行为;坚决反对在考试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和违纪违法行为;严厉惩处败坏教师声誉的失德行为。

三、进一步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效性

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关键是要健全和落实长效机制,创新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师德师风宣传,健全师德师风考核,强化师德师风监督,注重师德师风激励,严格师德师风惩处,推动广大教师坚定理想信念、遵守职业道德,承担育人之责,永怀仁爱之心。

(一)强化师德师风教育。高职院校要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制度,创新理论学习的方式和载体,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建立教师思想状况定期调查分析制度,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教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坚持课堂讲授有纪律,帮助和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地域优秀文化的重要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包括人文精神讲座和论坛、社会科学及人文系列读书竞赛活动、教学技能比武等,培养教师对学生充满爱心和责任感的教师基本职业情感和职业情操,培养教师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使命感。

(二)健全师德师风规范。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使教师自觉遵守法纪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学术规范,在项目申报、学术研究和成果鉴定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引导教师自觉遵守科研道德,在全院形成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学术风气。进一步严格教育教学规范,完善课程教学质量标准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辅导员工作规范,明确推优评奖、思政教育、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严格师德师风考核。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各系(部)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纳入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在教师教学质量考核中,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把教师的师德师风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育人效果等;在资格认定、年度考核、职称评聘、岗位聘任、派出进修和评先评优中,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师德表现不佳、在完成学校专业建设、重点项目建设及教学建设与改革等工作中态度消极、过分强调个人利益的教师由各系部进行教育,经教育仍不改正的,按程序报学校进行严肃处理。对有严重失德行为、影响恶劣者一律撤销教师资格并予以解聘。

(四)强化师德师风监督。高职院校要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坚持领导干部和教学督导听课等督教、督管制度,充分发挥督导团的重要作用,定期抽查教师教学各环节的情况,及时把握每位教师遵守师德规范和教书育人的工作情况,督促教师自觉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在督导工作中,要着力在“导”字上下功夫。同时,建立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建立师德问题报告制度和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在教学楼和宿舍区设置师德师风意见箱,及时了解师德状况和教师、学生的心声,使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反馈到职能部门,将教师的教风及时反馈给教师。

(五)完善教师培养机制。高职院校要把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予以落实。一是实施新进教师培训计划。在引进教师时,严把入口关,既要重业务,更要重品质。新进教师必须参加岗前培训,熟练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和技能,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二是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要将师德师风纳入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的内容,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三是实施教师培养计划。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教师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开展以提高教师教育能力为重点的培训活动,推动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教书育人水平。四是实施教师下企业锻炼计划。严格执行教师下企业锻炼制度,进一步提高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

(六)加强师德师风宣传。高职院校要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师德师风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体现时代精神的师德行为和高尚品德,激发广大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要实施先进典型引路工程,对认真履行师德义务表现优秀、教书育人成绩显著的教师予以表彰和奖励,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定期开展“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等奖项的评比和表彰活动,实施“教学名师”奖励计划,开展“师德师风标兵”评选活动,树立先进模范,广泛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激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形成树先进、学先进、争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

师德师风学术例9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大背景下,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多元经济结构和多元阶层利益带来的多元价值观冲突不断凸显的新常态下,对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挑战,特别是社会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对师德师风影响巨大。

1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绝大部分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尽职爱生,钻研知识,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教师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中西方各种思潮和现实的影响,师德师风有滑坡的迹象,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1.1育人意识不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育人。在教育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只知教书不知育人,只管教、不管导,课后很少与学生接触,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少数教师不注意言行举止,讲话随心所欲,言论过于偏激或自由,宣讲消极颓废的思想观点,不顾及青年大学生的心智成熟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健康成长,违背了“育人先育德”的原则。

1.2 追逐名利过强

少数教师在名利的驱使下,不认真搞好教学,不踏实做学问,工作不认真,心态浮躁,敬业精神不足,功利思想浓厚,热衷于评优选先,为自己晋职晋级增加筹码,为学而优则仕。搞科研、写文章,热衷于“短、平、快”,甚至背弃科研道德,学术造假,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少数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时敷衍了事,态度不端正,将学术研究功利化。

1.3为人师表意识不强

少数教师工作态度不端正,备课不充分,上n敷衍了事,迟到、早退等现象时有发生。部分青年教师在利益驱使下,片面追求课时量,教学态度不严谨;有的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凭经验讲课,不备课,不调研,不注重知识更新,使教育陷入循环封闭的怪圈。部分教师有讥讽、歧视学生行为,甚至出现部分教师向学生索要或接受学生家长财物等以教谋私的行为,严重影响教师形象。

2师德师风建设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2.1认识不到位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片面追求高学历、高职称,一心放在提高硕博比例、提高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比例;片面强调科研、医疗等业务工作,忽视了专业教师的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学术道德教育,从而导致教师队伍综合素养跟不上,教师价值观迷失、身份意识淡薄、急功近利、学术浮躁、弄虚作假、教学敷衍等现象的发生,有悖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称谓,给医学院校的声誉造成极坏的影响。

2.2机制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缺乏激励机制,在与教师切身利益有关的各个方面,如职称评定、岗位聘任、出国培养、评奖评优等都有明确的指标和要求,主要的评判标准是教师的学历学位、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教学成果、学科建设等,而很少把教师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工作态度等软的方面列入考核范畴。这无形中导致了教师价值取向的偏差,促使其一味重业务重科研,轻视了师风师德的培养。

2.3措施不到位

在开展师德师风建设的教育活动少且内容单调、空洞,形式单一,主要的教育形式就是开会和学习文件,并且这种时间有限的学习更多地带上了思想政治学习的色彩,对提升教师的师风师德收效甚微。

3改善师德师风现状的对策

3.1重视和加强师德师风教育

学校领导应形成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协调一致、齐抓共管的工作新格局,进一步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内容落实。学校党政工团要齐抓共管,将师德师风建设与中国传统美德相结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教师参加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引导教师以敬业精神和优良品德感染学生,自觉以法律规范自身行为,做到依法从教、以身立教。

3.2建立师德师风教育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把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工作常抓不懈。要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和师德师风培训档案,将师德师风培训制度化、规范化。要制定科学可行的师德师风评价办法,把师德师风考核与教学科研工作考核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以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要公正、民主地评选“先进工作者”、“师德师风先进个人”和各等级的“名师”等,并大力宣传,使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3.3创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所创造的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方面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它反映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的情感、意志、愿望及行为趋向。要以校园活动为载体,促进教师师德师风学习,以校园舆论为媒体,加强师德师风引导,以校园网络为平台,完善师德师风监督。通过良好校园环境的构建,促进教师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 杨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下高校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思考[J].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2:21-23.

[2] 宋庆喜,赵艳玲,王翠翠.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16,4(18):84-87.

师德师风学术例10

进入新时期,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民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高校在艺术类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上的投入日趋增加。艺术类人才培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正在增大,其中高校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组织学生参与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1]。其中师德作为辅导员最重要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等教育的质量,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决定着未来的国民素质,决定着社会发展的方向[2]。对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因此,新时期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更应大力推进,从而建设出具有良好师德风范,高标准的辅导员队伍,使其在高校艺术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培养能够适应新时期的艺术类人才。

一、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新时期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正呈现逐步上升、积极健康的发展趋势。加强师德的规范和教育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3]。辅导员队伍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不仅要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要通过自身力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做好学生的思想导师。同时,随着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数量、类型等的日益增加,辅导员的师德素质和工作质量也在日益提升,但辅导员队伍的师德建设和现状仍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因所面临的专业设置、教学方式、生源等的特殊性,在其师德建设方面也存在这一定的特殊性和问题。只有分析这些问题的共性与个性,才能得出更加适合高校艺术类辅导员师德建设策略。

1.不重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素养缺乏

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直接践行者,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但随着新时期新形势的不断发展,现今辅导员不只是学生的思想导师,同时还肩负贫困资助、心理咨询、就业规划等多项事务性工作,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间和精力逐渐减少,也因此辅导员对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视度在逐渐降低。其中,艺术类专业的辅导员中存在一部分艺术类专业毕业的工作人员,相较其他非艺术类工作人员,艺术类专业工作人员常表现出过于感性不能理性客观看待问题的特点,使部分高校艺术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较易跟实际脱节,偏离正常轨道,并且多不关心政治,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政治素养的缺乏。

2.师表形象较差,教育德行不够规范

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在个人言行和着装上也应符合职业要求。艺术类专业的学生常存在个性张扬、各异化的特点,以至于其中一小部分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在所处环境的影响下也存在类似问题,未能认识到教师的师表形象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新时期新形势下个别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变得功利、充满人情世故,在“人情”面前不能坚持原则,甚至收受学生礼物,对物质追求师德一些辅导员背弃了理想和信念的追求,践踏了自身良好的教育德行,丧失了师德精神,不仅没能做到为人师表,反到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3.师德评价不合理,建设机制不完善

近年来,虽然高校在辅导员师德评价和建设方面制定了许多规章制度,但多缺乏合理的量化体系和可操作性,在实际评价中往往以任务的完成度和完成量作为指标,没有考虑到在任务过程中师表作用、育人效果等软指标,这也使得师德评价存在着不合理性。同时在师德建设机制中不仅存在考核评价制度的不合理性[4],在组织和后续的激励奖惩制度上也不够健全,特别是对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尽管多数高等学校都建设了人事、工会等多个部门,但在部门协同开展工作中往往出现职责界限模糊,合力不畅等问题,极少有专门的部门人员能够全面系统的负责师德建设和评价工作。评价管理制度和机制的不健全是导致现阶段新时期新形势下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缺失的重要原因。

二、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必要性

1.提升个人素养,成为学生表率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是艺术类专业辅导员所需具备的重要师德。由于高校艺术生集体意识淡薄,思想政治素养缺乏,对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艺术类专业辅导员,一定要有夯实的政治理论基础,优秀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积极作用。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师德修养,做到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教育育人、治学严谨、修身养德,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和身边的同事,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表率。

2.夯实专业基础,提高教育质量

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不仅在个人,也在团队。一个好的团队具有良好的师德风范,在开展工作中能起到促进激励作用。因为在团队中的人会相互影响、相互帮助,特别是队伍中的领导和核心人物一定要具备良好的师德风范,才能坚定工作发展的方向,带领并指导其他辅导员更好地工作。只有在整个队伍的共同前进下,才能带动并夯实整个专业的教育基础,提升教育质量。

3.优化高校管理体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

新时期加强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管理部门的建设,是提升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推动并促进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修养提升、学校办学质量提高的坚实力量。师德管理部门的建设不仅能解决过往多部门不合作、合力不畅、职责推脱的问题,其更重要的是能全面协调统一师德管理制度,促进师德评价体系的合理化,能优化整个高校环境内的管理体系,同时也将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奖惩激励工作中起到推进协同作用,在整个师德建设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的策略

1.扩大并加强师德风范宣传教育

加强师德风范宣传教育是提升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修养最直接最广泛的方式方法,根据工作特点,提升辅导员的思想政治素养尤为重要。从思想教育入手组织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学习党知识和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要在学校宣传栏和网络公众平台做宣传教育,以起到更广泛深刻的教育作用。另外,也要在日常工作中培养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师德修养,特别是要不能随波逐流受学生影响,远离“标新立异的师德形象”,建立符合师德风范的师德形象。学校还可在辅导员群体中树立“师德楷模”,在群体中形成榜样力量;还可深入开展丰富的师德评选表彰、先进事迹宣传、学生评价等师德风范创建活动,促进整个校园良好师德环境的建立。

2.建立健全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

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是评价辅导员自身和整个体系的重要手段,对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艺术类专业实践性强,艺术类学生比较感性、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导致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在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如艺术类学生的课堂更具活跃性、艺术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情感性、教育方式较为多样性。考核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采用与其他专业一致的评估体系常存在不全面、不具体、不科学的问题,要建立健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务必做到系统完备、科学评定、民主实施。同时,在考核中要用建立考核监督小组做到公平、公开、公正,才能真正有效建立健全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考核制度。在考核后奖励优秀人员、教育存在问题的人员进行,才能更好地发挥考核制度的作用,提升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风范。

3.构建高校辅导员师德管理部门

在高校师德建设工作中,构建师德管理部门是整合师德培养资源、合理健全师德评价制度、加强师德风范建设的有利保障,其在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体系中起到协调统一的重要作用。同时,高校的各级领导也应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修养并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在全校中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在师德建设过程中发挥表率和核心领导作用,以促进并加强新时期艺术类专业辅导员师德建设。

四、结语

由于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在面对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艺术类学生时,要有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师德风范,不仅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要用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学生作表率。因此,加强新时期高校艺术类专业辅导员的师德建设是提升我国高校艺术生教育质量何促进我国师德风范良好发展的有力保障。

作者:孟蕲翾 张鑫 陆体锋 单位:三亚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赵贺男,李欣.高校辅导员在美术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