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20 18:09:15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1

2联系热点时事,激发学生兴趣

很多学生在对国际时事、国际争端研究的头头是道。但是,却不喜欢学习政治,因而也就更不会去体会老师在课堂上穿插的三生教育的思想。这时候,就要抓住他们的强烈的好奇心,将这些热点时事,与三生教育理论联系在一起,给他们从政治、经济、人权等方面,分析热点、焦点。这样,学生们能将时事政治和三生教育的理论知识联系在一起,主动的热情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从中深刻的体会到三生教育理念的真谛。

3场所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

教学成效,主要取决于学生的认知,如果学生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能够转化为他内在的素质,那,就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可以考虑创设情景,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它自己的主管能动性,激发学生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比如:我们可以使用现实中发生的一些案例,将学生自己放置于其中,让学生进行自主的选择。在轻松快乐中理解三生教育。

4设悬疑,带领大家在学习过程中答疑解惑,激发兴趣

疑问是思维的起点,经过思维才能解疑,才能有所收获。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这一点,要将可以贯彻三生教育的主要的地方设置一些疑问,然后再解答可以通过这样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

5用优美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空洞的说教肯定让学生异常的反感。可是,如果,把原理、观点和具体形象的材料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触手可及,这样,抽象的概念,学生们也能通过浅显的事例来深刻的领会了解三生教育。政治的理论包括三生理论都是比较乏味的,只有形象生动的语言,严谨简洁、精炼准确的教学语言,才能始终拨动着学生的心弦,促进记忆的持久,思维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语言形象直观,学生才能身临其境,才能对理论有所理解和接受。

6良好的形象激发兴趣

良好的形象,合适的肢体语言,讲课的态度表情等等,这些,都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可以轻松引起共鸣。可以让学生在学习时,觉得学习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享受,一种精神上的熏陶。可以作为言语的一个深化补充,使课堂教学松弛有度,妙趣横生,同时也会使得同学们对贯穿的三生教育的思想有较强的理解和记忆。

7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需要时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为了满足各种需要,人类会做各种努力。学生也一样。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发展的需要,认识的需要,或者是为了认可的需要,他们会努力学习。被学生、老师的认可,是学生的一种罪基本的需要。学生总是试图通过自己的表现,来吸引老师同学的眼光。一旦受到老师的表扬,就会产生满足感,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烈的兴趣。依据这一个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在合适的时候,抓住机会表扬某个学生,以此来激励学生,让学生能自己去学。从而完胜三生教育在我国中学生中的推广。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政治理论也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作为思想政治教师,要紧跟时展的步伐,不能满足现有的政治知识,必须要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让自己的知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二)积极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作为

新时代的政治教师除了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实践锻炼,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积极投身于教学研究中,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到有针对性、有目的性,不断探究和掌握政治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精神。

(三)注重身教,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作为

政治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做学生的楷模,能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来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因此,作为政治教师必须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规范,树立良好的品行,以此来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政治教学中,课堂是最主要的教学阵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读、议、讲”的教学方法是最有效的方法。所谓“读”就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阅读学习,通过结合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把握难点,列出提纲,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知识;“议”指的是探究性学习,指学生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理论探究讨论,掌握知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确定好主题,明确相关的议题,通过及时引导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讲”指的是教师对于一些重要问题的点拨,是发挥好引导作用和指导作用,对于那些重点的知识要给予适当的开导,及时对学生进行纠偏、解疑。这些方式都是政治课堂的有效教学手段,是提高政治课堂效果的重要渠道,教师必须精确把握,做到适当而科学地运用。

三、积极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倡导要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要让学生在参与中感知,在实践中锻炼,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深刻把握思想政治的价值取向,逐渐形成更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教学“文明交往”这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打电话找老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行有关的表演活动,去真正感受运用礼貌性用语的效果。另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政治教学内容的需要,来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多种方式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参与其中,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去领悟道理,加深理解,提高道德认知,激发参与课题教学的积极性,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精心创设导入,积极引导课堂教学

我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一本好书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序言,就会吸引读者更深入地读下去,甚至爱不释手;一部好的电影,如果有一个扣人心弦的序幕,就会激发我们观看下去的欲望,同样如此,一堂好的政治课程,如果有了一个精彩的开场,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要想提高政治课堂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必须要在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眼球,让学生有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为此,教师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比方说用音乐、故事等来导入新课,让学生的思想情感迅速被转移过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人与人之间礼节的政治内容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初播放《我是女生》的歌曲,首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导入教学主题——男生女生的正常交往,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十分明显的。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3

三者之间应该建立起学生感悟与学习为主、以学校与教师的引导为辅、相互监督和相互学习的思想政治学习体系。学生作为教育的核心主体、作为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主干或主导力量,不仅要掌握好专业文化知识,同样也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通过学习思想政治可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思想道德水平。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思想政治中还包括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等相关理论,不仅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还能够提高自身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地解决问题;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优秀文化知识与思想政治内容的传播者,当然前提是教师能够继承,扎实的专业知识水准配合着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认知,才能够更好地担当起人民教师的重担,为学生树立一个优秀的榜样的同时,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水准;学校既可以看做是一个汇聚教与学的客观场所,也可以看做是一个领导班子,还可以看做是物质场所和场所内所有人的集合名词。如果把学校看成是一个教与学的客观场所,这个客观场所就应该具备学习氛围和学习的主体思想,或者也可以说是学习的体系,只有文化课的钻研与学习,缺乏思想政治的理解与学习,这样的氛围无疑是尴尬的,学习的主体思想是不合理的,体系也是不健全的。如果把学校看成是一个领导班子,我认为学校领导对学校的教学内容与规划有着非常重要的规划和指导作用,领导好像是船舵手,而这个船舵手本身的认识不仅仅决定着自身的发展,也决定着每一位教师与学生的发展,领导班子必须通过学习和理解思想政治内容体系,一方面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让自身的工作决策更具科学与合理性,从而推动思想政治的深入和发展到我们的教师队伍和学生群体当中去;如果把学校看成是一个集合体,那么这个结合体应该是学习智慧、散发智慧的这样一个集体,教师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源动力,教育不能落后,教育的落后只会导致民族和国家的落后,单纯追求学生成绩的应试教育模式从长远来看,阻碍了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高素质全面人才的培养,所以来说,在当下我国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时期,需要学校这个集合体进行新的改革和突破,教育者需要将现代素质教育观念引进到自身的教学实践当中,学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思想政治的重要性,它不是虚无的,而是存在于自身回忆与反思之中、当下学习与生活之中、未来生活和工作之中等等的各个角落。

(二)主体还包括学校中各个部门劳动者

比如校医室、打印室、食堂等校内部门的工作者。这些人对于学生在校生活来讲,是大家学习之余所接触人物,而这些人的素养高低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到学生的认识甚至是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比如,校医室的设立以及其素质高低对学生来讲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在校生活难免会有一些感冒发烧的疾病或者是跌打损伤之类的意外事故,校医室需要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治疗,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一个良好的保障,所以校医室的素质水平需要加强,既包括专业水准,也包括其服务态度,这里所说的服务态度就是其思想水准的高低,不能存在着消极思想或者是诊治不当等医疗事故的发生。再者我想举个例子就是学校的清洁工,我非常能够理解这些劳动者的辛苦和不容易,况且有些人岁数也大了,有时候不是他们工作不认真、不努力,实在是我们的学生缺乏环保意识,随意丢弃垃圾或者是不注重垃圾的分类处理,这是我们学生思想道德在这一方面的缺失。

(三)学生家长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体

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而这个老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产生深刻且深远的影响。作为学校,对家长自身的素质并不可能做出什么硬性要求,但是,需要我们能够足够认识和理清的是,学校需要充分调动起家长的认识与积极性,寻求家长更多的配合和帮助,既要帮助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又要能够以身作则的去感染孩子。

(四)学校周围环境也是主体所在

比如学校周围的网吧,我认为就应该严禁开设。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深入人民生活,对于当下学生来讲,沉迷于网络游戏已经成为一个比较常见的学生问题,不仅仅占据和取代了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对学生的良好性格的养成都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学校周围的环境也应该是主体所在,必要时需要寻求国家的帮助来做到环境的“净化”和发展。

二、中学语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析

(一)基于以上主体分析

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保证本科目教学的有效性,又要能够结合科目特点或者说是优势来谋求与思想政治更科学合理的结合点,从而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更加完善和科学,为学校和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基于以上主体来分析,我们可以使工作更加具有正对性,减少教学的视野盲区,从而以多维化的视角、多方面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多方的施力来推动中学语文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融合,具体来说,主体的多元化分析可以给初中语文教学提供更多的视角和参考,语文教学中完全可以结合这些主体自身所展现出来的各种事例进行分析,以学生自身周边情况来做教材,能够给予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比如,随着我国号称史上最严格的禁烟令的颁发,在公共场合吸烟这一行为不仅仅得到了法律的强制禁止,也使人们更多的认识到了这一行为给其他人的身体和心灵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况且也会由此产生一些比如引发火灾等危险事故的发生。同样,在校园中,我们同样会看到某些领导或者教师在工作之余在校园内抽烟,当学校开家长会的时候,这种情况也同样会发生。需要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以此作为案例来向学生传播一种理念,就是公共意识与健康意识,首先,在公共场合吸烟就是一种缺乏公共意识的直接表现,再者,吸烟有害于健康,我们的学生不要养成吸烟这个不好的习惯,同样也要远离“二手烟”。

(二)基于本科目特点及优势来分析

语文不仅仅是一门汉语言的学科,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也丰富多样的。它不像是数学或者是物理等科目,更多的去学习和钻研那种较强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之中,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渗透的地方也比较多,比如鲁迅笔下的中国“脊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难岁月与英雄故事、历史名人的动人故事等等,这些既是中学语文的教材内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以更加“灵活、多样”的丰富教学法来做好“讲故事”的人,不仅仅能够将这些事例清楚地传达给学生,也能够对其中的事例和人物以更高的站位和更深的角度去分析和理解,同样,以更加柔化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感染每一位学生,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能力与水平。

(三)将现代素质教育观念引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受我国传统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人才评定和选拔方式来做教育,这样的教育是能够很快,甚至是以更高的要求来提高学生的专业课学习,但是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提高也只是体现在卷面上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里所培养出的“人才”往往并不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所以来说人才的发展是需要均衡比例和均衡推动的。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的人才的定位和要求已经越来越高,需要更多更全面人才的加入和推动,才能符合新时代背景下的新要求。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过渡时期,中学语文教学有必要将现代素质教育观念引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现代素质教育是一个立体化模式,需要每一位教师真正做到认识与理解。其内涵不仅包含着学生思想道德水准的要求,还包括着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方面能力,这些能力比如团队协作能力、竞争环境下的心态调整能力、分析与处理问题能力等等对于学生来讲都是至关重要的。

三、中学语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分析

上述文章中通过论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中学语文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必要性与科目便利性条件所在等,从而对我们探讨中学语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提供了更多的指向与参考。

(一)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其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很大。做教师的首先就要具备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这样才能更符合人民教师的要求。再者,教师不能说一套做一套,这样不仅会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开展,也会让学生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包含的那些内容是不真实的或者是虚伪的,这样无疑来讲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来讲都会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尤其对于中学语文教师来讲,自身应该更具涵养性,在向学生讲解科目本身所涉及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及帮助学生认识与理解的过程中,只有在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才能使教育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

(二)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并不是什么新伺题。不论是封建主义的还是资本主义的教育,也不论理论家们怎样回避思想教育的问题,从语文教学的实践来看,没有不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灌输一定的政治思想的,古今中外概莫不然,因而可以说是一个普遍规律。自觉地发挥语文课的特色,向学生进行生动形象的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我们社会主义教育的优良传统。另外来讲,中学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当中非常重要的关键环节,如果把整个教育体系比作是一个桥,那么中学教育就是这座桥的中间部分,连接着桥头和桥尾。而中学语文又作为中学教育中的一个关键性学科,更需要以更高且科学合理的教学理念来要求自己。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发育不成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已经逐渐有了自己对问题的一些思考与解决能力,但考虑问题还不够周全,也比较容易情绪化,更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这个时期对学生自身今后价值观的养成是非常关键的。在中学语文教育中,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结合教材本身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以合理的方式和恰当的教学切入点来引导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合理的方式是指学生的思想工作不能以强硬的灌输来进行,需要结合相关主体事例来进行,并且要把握好时机和时间,避免学生的反感情绪的产生。恰当的教学切入点是指不能仅仅基于教材或者一些理论性的知识进行讲解,这样难免枯燥的同时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具体来说,我们可以结合一些学生问题进行举例讲解,以学生周围发生的事例来讲会大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需要掌握方式方法,对于一些涉及隐私或者是考虑到学生的面子问题,可以选择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私下沟通解决,并不是非要在课堂上才能解决,这也是尊重学生的体现,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和聆听教师所表达的意识,才会更好的接受老师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作出改正。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4

2.思想政治教育的功利性倾向明显。在实际操作层面,思想政治教育往往被置于工具理性视域之下,价值导向功能被忽视,功利性倾向明显。工具理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将学生视为纯粹管理的对象,学生被物化,造成教育中“人”的缺位,思想政治教育管人的功能被彰显,育人的功能被隐退;工具理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仅注重学生对教育内容的认知和对文本知识的记忆,忽视情感教育、人格教育、养成教育、个性化教育,造成认知与情感的分离、认知与行为的脱节;工具理性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仅侧重对人的管理和对问题的处理,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等同于生产线的运行过程,是线性的、静态的、非人性的模本教育,在教育效果上追求及时、显性、短期、暂时的教育效果。迷失了终极价值指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使他们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质疑和对抗,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化和外化发生断裂,不仅不能将主流价值观纳入学生自身思想品德结构中,成为支配自己思想、感情、行为的内在力量,更不能形成与这些信念、价值相适应的自觉行动。

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和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途径探索

1.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人本化。首先,要重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大学生的主体性具有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的特点,能够对接触到的信息加以认知、选择、比较、分析、整合、内化,进而自觉地调节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程予以定向、调控和推进的同时,要真正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精神需求,研究大学生的需求层次与需求结构,适时激发、准确把握,全面引导大学生的内在精神需求,使外部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变成个体内部自觉的精神需求。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应从教育者教授的视角转向受教育者接受的视角,视大学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构建者,变对立单向的关系为平等对话的关系,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与大学生的接受活动相适应、相契合,使接受主体既渴望接受,又有能力接受,实现教授与接受的统一。其次,服务学生的发展利益。反复强调:“要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坚持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相统一,既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又要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思想政治教育要转变教育者和管理者的单一角色,改变严肃抽象的作风和灌输式、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增强服务者角色意识,建立新型、平等的师生关系。主动高效地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服务,把教育学生和关心学生结合起来,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的实际困难结合起来,做到急学生所急、想学生所想、帮学生所需、分学生所忧、解学生所困,为学生的情感发展、人际交往、兴趣志向、学业指导、心理健康、理想信念提供全面、及时、贴心的指导和服务。再次,在与大学生共境体验中保持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判断问题的准确性、增强解决问题的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要接触并体验受教育者的生活领域,善于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工作,要把对学生的深厚感情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借助各种教育情境资源营造具有感染性的情感氛围,通过体验情感共鸣,感悟心灵契合,进而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增强学生的理性判断,在潜移默化中驱动并引导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5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人文精神大讨论是社会热门话题,当然也离不开教育界的广泛参与。关于人文教育的界定,学术界有多种看法。但是大多数人认为,人文教育就是“成人”的教育,它是针对教育中无视人、把人当作工具,或者强化人的片面发展,忽视人的身心协调发展而言的。它以全人教育为理念,力求通过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教育培养完整的人,而不是“半个人”或者“机器人”。人文教育的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根本目的

在于使受教育者不仅具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具有完善的人格、高尚的精神境界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一、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人文教育的意义

1.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人文教育是时代的需要。

2005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我国的中职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并以空前的速度发展。然而一方面由于许多中职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应试教育的“失败者”,他们底子薄、基础差是不争的事实。另一方面由于人文教育课程处于相对次要的位置,少数中职学校并不十分关注学生人文教育的问题,过于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技术,从而助长了学生乃至教师轻人文学科的价值取向,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象非常普遍,深深影响着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优化发展。由此,通过中等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而缺少必要的人文素养。这与我们的教育目标相差甚远。面对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如何培养既有专业知识、技能又有全方位综合素质的人才,已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2.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是实施人文教育的主渠道。

中职学校的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德育课,也是人文学科,它的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就在于造就勇于进取、善于创造、人格健全、个性鲜明的一代新人,因此需要与人文精神结合。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文素质中占首要地位,关系到人才的培养方向。中职思想政治课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和专业培养目标联系紧密,这就决定了中职思想政治课要突出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教育。中职思想政治课本身有较为丰富的人文知识,诚信、艰苦奋斗、豁达、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等在教材中都有直接体现。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课,教育中职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确立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和“建功立业,为民造福”的正确职业动机和择业观念,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想紧密地联系起来。通过明“理”、动“情”、笃“信”、导“行”实现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达到知情统一、知行统一。

二、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实施人文教育的途径

1.以思想政治课教材为切入点,准确捕捉人文思想。

课堂教学是人文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教材中蕴藏着人文思想的深刻底蕴。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讲授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观、职业观、择业观,对学生进行文明教育、养成教育、就业指导。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既是职业教育的灵魂、方向,又是学校人文教育的内容之一。职业道德课程帮助和引导学生从职业的角度了解社会、了解自己,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形成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全面素质,促进学生在身心、智力、情感、审美、责任感等方面的发展,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实现个人价值与职业理想的统一。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中经济常识部分对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利用市场经济的本质和特征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相互尊重的价值观念及张扬的自由的个性;二是在处理经济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中,帮助学生树立效率、发展、竞争等观念的同时,更要引导学生具备公正、正义、诚信、责任等经济伦理观、道德观。市场经济中的平等、公平、自由、诚实、信用等原则,实际上属于伦理道德的范围。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中的诚实与信用问题,体现了一种极具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潮。政治基础知识重视培养中职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社会公德心,要求具备国家观念、法制意识,要学会关心他人、服务大众,等等,这些也同样属于人文思想范畴。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人文课堂。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人文教育得以实施的前提和基础。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首先要尊重学生,树立平等的观念,建立一种民主的、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这样,不仅能使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而且有利于学生正确思想感情的培养和群体内聚力的增强,展露个性,发展个性。其次,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包容学生。中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是初中毕业后未能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18岁。这些学生大多数经历了中考的失败,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习惯较差,问题比较多。由于受到的指责多于赞扬,因此中职学生往往主观认为老师轻视他们,厌弃他们,比较敏感,有敌意。青少年学生是成长中的人,他们正是在经历各种试错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的。人文化的教育应该是将学生的错误变成一面镜子,引导学生将试错的过程演变为试着少犯错误、不犯错误的过程,培养自省能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对学生要宽容、豁达,要关注、研究、引导和防范;学生犯了错误,要给他们留点面子,给学生改正错误的机会和时间;要包容过失,张扬叛逆,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积极思考,使其回归“性本善”的天性。

3.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演绎人文精神。

传统的中职思想政治课堂是以“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张嘴”为主的单一的教学手段,教师呆板讲解,机械说教,口干舌燥;学生无精打采地听,注意力分散。现代科技迅猛发展,电脑、网络已逐步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也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教学实践证明:多媒体教学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变静为动,变虚为实,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效地促进思维的转化,发展学生的智力。因此,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利用教学设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巧妙而合理地使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一个精心设计的电脑课件,一首激昂豪迈的歌曲,一段直观、形象且富有感染力的录像……恰到好处的课堂艺术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使枯燥的讲解有声有色,让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通俗易懂。让多媒体教学进入课堂,将人文教育渗透于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高科技时代、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不丧失人文精神,他们既能充分发挥潜能,又能形成非常高尚的人文素养。

一堂好的思想政治课能引导中职学生追求自由精神,激励学生寻求光明,探索真理,向往完美的人格力量。这不正是人文精神的精髓之所在吗?因此,我们有责任在中职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实践、探索培养中职学生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培养人文精神,使其获得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时忠.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陈维忠.对中职学校人文教育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7,(1).

[3]李建国.职教课堂呼唤人文教育[J].职业教育,2005,(8).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6

二、信仰与知识的关系

作为中国哲学史之主干的儒学,在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就成为中国人行为处事的指导思想,所谓“以《禹贡》治河,以《洪范》察变,以《春秋》决狱,以三百五篇当谏书”,即清楚地表明了这一事实。宋明理学产生后,儒学更是成为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基本原则。在一定意义上说,儒学就是中国古人的信仰所在,直到晚清,康有为仍然大呼立孔为教,即昭示了这一信仰在中国曾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后,除少数现代新儒家中的人物,在大多数中国人心目中,儒学已经不再是信仰,而转变为一种历史知识。那么,当代社会是否有信仰教育呢?答案是肯定的。事实上,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质上就是一种信仰教育。高校思想理论教育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通过教育的途径灌输给学生,使之从知晓与理解到认同与接受,然后升华为信念信仰,最后化为行动指南和精神动力”。毋庸讳言,当代大学生处于极度的信仰危机中,他们大多把信仰概念过度狭隘化,从而简单地视之为宗教行为,而不能理解精神追求也是信仰的一种,由此造成信仰缺失,甚至反感精神信仰的灌输。在这种形势下,思想政治的信仰教育,包括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等,就显得更为重要。在为思政专业讲授“中国哲学史”时,就要摆正曾经是信仰而今已是知识的儒学与当代国人的信仰对象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诚然,儒学的一些观念是国人挥之不去也没必要完全去除的,但不能因此在课堂上教唆学生放弃当代信仰对象马克思主义、背弃党和政府,那样做的后果是非常危险的,甚至会导致影响国家稳定和发展的严重后果。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7

 

现代教育的理念是以人为本,把培养人放在第一位。其核心就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做人,素质教育的实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顺应了现代教育的潮流和规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里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知识、智慧、才能、人格、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有机统一与协调发展,即综合素质的发展。在人的综合素质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核心,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是爱国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伟大民族,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从战国时期的将相和到文天祥的正气歌,从岳飞的精忠报国到关天培的壮烈殉难,从李大钊、霍秋白、刘胡兰的从容就义到雷锋、焦裕禄、孔繁森的无私奉献,其思想行为的核心就是“爱国”。爱国主义以其强大的历史推动力和民族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五千年崎岖坎坷的历史长河中战天斗地,顽强抗争,生息繁衍,发展壮大。党的好干部马恩华、人民的好教师戴俊秀、十佳杰出青年杨瑞清、抗洪勇士李向群、优秀售票员李素丽,这些新时期涌现出来的楷模,正是靠着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又一曲感人的乐章。

当代青年是新世纪的主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必将落到这代人身上,时代呼唤青年早日成才,祖国和人民盼望他们早日成才,历史重任要求他们早日成才。因此,作为学校必须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德育论文德育论文,激励学生发愤学习报效祖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教育的主旋律,其素材广泛、方式多样,如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笔者结合十几年来从事中学政治教学工作的实际,谈几点看法:

1. 重视历史学习,激发爱国热情。

爱国主义精神是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使青年学生了解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发展历史。

翻开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面前,封建主义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厚颜无耻,使中国人民受尽百年的宰割凌辱之苦。无数的爱国志士忧国忧民,为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进行了探索和抗争。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揭开了中国人民救亡斗争的序幕;太平天国运动,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压迫的英勇气概;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革命党人寻求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经过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建立了社会主义新中国。

为使学生了解历史,激发爱国热情,可借助一些活动为载体。如“祖国在我心中”演讲比赛。“不忘国耻、发愤读书”主题团队会、读书大赛等。

2. 重视政治教材,培养爱国意识。

中学政治教材,爱国主义思想的内容一直贯穿于该教材的始终,我们政治教师可以结合各年级的特点,进行有重点的教育。通过中学的政治课爱国主义内容的学习,既使学生从小树立爱国主义思想,明确爱国主义的意义,又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认识我国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正确性,从而更好地理解祖国、热爱祖国,树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思想论文格式范文论文的格式。

3. 重视国情教育,加强爱国情感。

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转变机制,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又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形成。已在工业、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如1997年我们有效地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攀,1998年我们战胜了特大洪水,1999年我们取缔了法轮功邪教组织,2000年我们绘制了开发大西北的宏伟蓝图,2003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2008年,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并战胜了汶川地震灾害,2009年平息了新疆“疆独”暴乱。同步通讯卫星的发射成功、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双边贸易协定的签订都标志着我国各行各业大跨步地向前推进。

但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世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我们还很落后,还需要我们这一代人的继续努力。 1999年5月8日德育论文德育论文,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轰击我驻南使馆。2010年9月,日本再一次就我国钓鱼岛权属进行挑衅,非法抓扣我国渔民、渔船。这些行为激起了全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上爱好和平人民的愤怒,抗议、声讨、谴责一浪高过一浪,“爱国”把全中国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那么在愤怒之余,我们应该想什么?那就是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打。血的教训再一次告诉每一个学生快快行动起来,立足本职,发愤学习,振兴中华。

4. 重视法制教育,增强爱国意识。

法律是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正确行使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是我们每个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中学生正是学知识、长身体、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时期,学校要加强法制教育,强化法制意识,培养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组织法制报告会,参观违法犯罪展览,旁听公审大会等都是法制教育的好形式。

5. 重视国防教育,培养爱国思想。

学校要根据新时期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国防教育,提高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自觉性。教育他们同一切出卖祖国利益、损害祖国尊严、危害国家安全、分裂祖国的言行进行坚决的斗争。军训是对学生实施国防教育的最好方法,尤其是高中学生。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5.03.033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istic Spirit i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U Xinying

(Dalian Nationalities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 116600)

Abstract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are intrinsically human spirit needs to be more conducive 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rs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to deepen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manism education. To enabl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but should the Univers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humanistic spirit organic integration. This article will explore the lack of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tatus quo of students' humanistic spiri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human spirit, and then propose how to effectively construct several measures humanism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meaning in education arising from humanistic spiri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spirit

1 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分析

大学生对社会缺乏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缺乏应有的意志力与承受能力,缺乏对学习与生活的驾驭能力与创造力。而大学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不足与社会现实所产生的矛盾,使大学生原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目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引发了不同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从而弱化了大学生对于人文精神的追求,不断出现道德缺失的负面现象。例如,当代大学生对于金钱的崇拜越来越普遍。

杨叔子院士曾针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现状提出过极具代启发性的评述:“精于科学,荒于人学;精于电脑,荒于人脑;精于网情,荒于人情;精于商品,荒于人品;精于权力,荒于道力”,简称“五精五荒”。这段话不仅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当代大学生成长所带来的负面的不利影响,同时也强调了高校实施人文精神教育的重要性与意义。①

2 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原因的思考

2.1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改善了现代人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另一方面也造成了社会上各种思潮的风起云涌,使得社会成员的情感与价值观更加多元化,这也必然带来各种不同思想的碰撞与冲突。而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无法分清不同观念的利弊,容易向往物质至上的生活,形成一种重物质而轻人文的负面观念。

2.2 大学教育体制的缺陷

我国高校教育体制本身存在的缺陷,也导致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从实际出发以及其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多的高校更加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特别是在一些专业课程的安排上,大多数的理工院校会针对实际需求,增加对于就业有帮助的理工科专业课程的设置,而忽视了人文方面课程的设置,致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与人文精神教育形同虚设。

2.3 大学生自身的忽视

在大学时期,一个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普遍还未成型,对于各种社会观念还没有正确的认识。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缺乏自控力,十分容易受到不良社会思潮的不利影响,最终形成不利于人文精神塑造的思想与理念。②当代大学生普遍理想信念薄弱,没有高远切实的理想信念与追求,无法将个人理想的实现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大学生在日趋物质化的当今社会,由于自身意志层面的道德观越来越功利化,社会道德观越来越淡薄,在追求个人理想的同时,将生活物质化,过分追求物质的价值观。大学生这种价值观的扭曲,必然会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构建方式

3.1 加强人文理念的渗透

人文精神是以人文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的。因此有必要将人文精神的思想深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采取多种有效的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加强人文理念的渗透。

人文理念的渗透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第一,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理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构建一个供学生学习、讨论的人文精神教育平台。使大学生全面了解人文精神的理念与内涵,实现健全的人格与自我完善。其次,应采取多种多样灵活的教育方式,不断扩大对人文精神理念的宣传力度并提高大学生对其的重视。通过这种方式,使大学生在更深层次上加深了对人文精神的理解,有效提高了大学生的自身素质。例如,在学习期间定期组织观看关于人文精神教育的影片,在课外不定期组织关于提升人文精神的实践活动等。

3.2 建立良好的校园环境

为了对大学生起到正面积极的影响,应为其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多方位构建校园文化,以促进大学生的健康与全面发展。涉及规范制度的同时,同时涉及个人精神文化方面。

首先,高校应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制度,通过规范制度的有效实施,约束大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进而在无形中提升个人人文精神。其次,在专业课程的安排上,不仅要设置与专业知识相关的课程,还应设置与人文精神教育相关的课程,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为主旨,全面协调校园各方面资源,形成完善的人文教育机制。

3.3 提高教师团队的素养

教师必须具备优秀的人文精神素养,才能有效地向大学生传达人文精神的主旨,进而真正承担起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任。

一方面,教师应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采取对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的方式,针对例如心理学、法学等各方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培训。培训过程应加入实际中的相关案例,在案例的学习中,结合实际进行解读,这样才能为往后的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教师应采用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多媒体等方式生动的向学生传授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应善于发现大学生心理上微小的负面变化,及时加以开导,预防大学生心理产生扭曲。

3.4 采用启迪式的教育方法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应采用启迪式的教育方法,通过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用性。建立多渠道的教育网络,使学校、家庭和社会通力配合,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家庭和社会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向大学生传达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核心价值观,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方式,应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尊重学生的自我意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将教学的重点集中于大学生身上,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学习,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案例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使师生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在案例讨论中,学生成为了参与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

4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

4.1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广度

人文精神教育涵盖了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教育。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等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法律为主要指导思想与主要内容,同时涉及上述各方面的人文学科知识教育。③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构建人文精神的教育,加强人文精神教育,才能进一步丰富与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广度,以培养兼具广博学识与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

4.2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满足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人文精神教育不仅仅是人文学科的教育,更是结合自然学科与人文学科的价值教育,注重的是发掘自然科学与人文精神中有价值的部分,通过教育学生正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让学生能够形成正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人文精神教育的构建,一方面充分尊重了大学生群体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按照不同大学生的自身需求,培养大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另一方面,及时掌握了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提高了大学生整体的人文素养,使大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以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文精神教育的主旨在于尊重人、关心人,达到以人为本的思想境界。将人文精神教育渗透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需求。

4.3 构建人文精神教育带来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难以被学生接受。而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人文精神教育,使得教育的内容更加可感知、可实践,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人文精神的教育注重的是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方法与手段,引导学生直接体验实际现实中面临的问题,使学生发挥自主性、创造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做到让大学生易于接受与理解,满足其成长的需求。人文精神教育通过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既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人文精神教育是为了大学生实现人格健全,全面发展的教育。如今,大学生教育中人文精神的缺失,一方面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与挑战,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平时的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更多的人文精神教育思想,能更好地发扬人文教育精神,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人文精神教育的渗透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注释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1?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011-02

随着国家对人文关怀的重视,“人文关怀”也渐渐进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视线,在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含义与空间的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行了一定方向的指导。本文主要从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出发,积极探索其对策。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党的十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使社会更加和谐,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的重要思想。[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育人工程,在促进人才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新时期具备新的素养,包含人文素养,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的培养,就是要以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主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缺失

高等院校在科学发展观的引领下,思想政治的育人工作一直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成果。但最近在人文关怀理念下,人文关怀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失的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因素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研究不足。关于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理念由来已久,早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就已经出现,至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得到广泛地认可和进一步发展。对于中国而讲,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所以,关于人文主义素养培养方面的研究,理论明显存在不足之处,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确实反映了中国的基本国情,明显带有特色理念,政治色彩较为浓厚,加之发展研究较晚,关于人文素养的研究较为局限于某个方面,缺乏完善。

2.新问题关注不够。新时期新特点新问题,在21世纪全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文素养的关注和更新,明显不够及时有力。虽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也同时融合国外人文关怀因素,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人文关怀思想。但毕竟人文素养的培养方式及其培养对象的复杂性,决定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会出现层出不穷的问题,而这很容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新问题忽视。纵观中国发展历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思想文化多样化、多元化并存,人们思想观念、利益追求都有所改变。这种复杂性和价值趋向性也对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造成了大学生迷恋金钱、沉迷网络、拜金主义等诸多不良现象。

3.针对性不足。针对大学生的心理及特点,高校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方案,也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和社会调研的基础上摸索出一套较为完备的学生培养理论体系,其内容涵盖基础的课程、应用的课程,以及创新等课程。但是,我们也看到跟随形势的发展,在该体系中缺乏对人文关怀相关课程的教育与指导,这样的教学便很难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很难完成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有效培养。所以,在实际操作层面上来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缺少人文关怀的理论对教育工作的指导。针对出现的新问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我们应当不断摸索、勇于探索、积极总结、深入研究,不断拓宽高等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对策

1.树立人文素养培养的新理念。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首先应树立人文素养培养的新理念。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培养的基本理念即“在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时候坚持从工作对象的立场和观点出发,既注重人民群众整体利益的提高,同时又现实的关注作为人民群众个体的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和利益需求,把‘人’的利益和生存状态作为检验一切理论和实践的标准”,[3]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融入人文关怀,树立人文素养培养的理念,从而弘扬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文素养培养,“就应该加强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专兼职队伍结合,全校紧密配合、学生自我教育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把思想政治的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全部过程中,努力做到全方位育人。

2.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思想内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从内容上及时更新,加强人文素养的思想内容。这主要根据高校大学生的基本思想特点,并积极地去调试教育内容,力争将传统与现代、德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坚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时俱进,并提高其针对性与实效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加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在高校中越来越重要,并逐渐发展成为深化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改革,提高高等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

3.构建人文素养培养的科学体系。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坚持科学发展观,并根据德育为先的原则,努力实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载体建设”四位一体的育人体系。这种比较全面的人文素养培养的科学体系,较为系统地涵盖多个方面。其中,课堂教学是最为基础和传统的一个方面,是作为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实现人文关怀的主渠道。“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校园文化作为一个重要方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和谐校园的集中体现。

4.完善人文素养培养的工作机制。科学的培养机制,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素养培养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的基础之上,我们结合大学生教育的特点,力求构建以人文素养培养为中心的良性机制。比如:心理疏导的机制,是针对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通,以达到治疗学生心理疾病,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机制;队伍建设的机制,直接影响和决定着高校工作效果的优劣,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全面加强思想政治队伍的建设与培养,提高其工作能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我们通过科学的、有效的、全面的反馈,及时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及时沟通、总结经验、促进发展,从而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十报告[N].2012-11-8.

中学政治教育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5.09-030

[文章编号] 1671-5918(2015)09-0063-02

[本刊网址] http://

一、前言

在现代社会,大学生的思想状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大学生思想受到时展变化的影响,逐渐呈现出开放化的特点,给其思考方式以及具体行为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大学生在校园文化创新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大学生的具体行为方式,了解他们对于校园文化的理解和要求,研究其思想特征。另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趣味性校园文化活动方式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实现寓教于乐,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以及人生观。目前,校园文化正在通过丰富的形式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差异化的实现载体,校园文化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我们必须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最大限度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佳教育中的积极意义,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创造全新的校园文化活动方式,不断适应发展变化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尽可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

二、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分析

(一)艮好的校园文化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优质环境

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环境是由人创造的,同时环境也可以反过来创造人。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创造健康的人文环境以及校园环境,可以为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工作提供物质方面的支持,同时还可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内容。校园内的花草树木以及各种建筑物都包含着一定的教育教学思想。针对学校的报告厅、音乐厅以及宣传栏等区域,不但要注重其使用功能,还要促进其审美功能的充分发挥,并且要兼顾其教育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学校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的沟通交流,打造彼此尊重,公平平等的校园关系,保证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优秀的校园文化能够发挥良好的价值导向作用

价值导向指的是要明确学校要培养的具体人才类型,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以价值导向的明确作为基础,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现阶段,社会价值取向不断走向多元化,然而,国家意识层面上的主流价值观念仍旧比较单一,两者不相适应。面对这种发展形势,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显得尤为突出,只有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在大学生成长过程中提供正确的价值标准以及判断依据。目前,我国社会主导价值观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根据党的十的中心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但包括文明、富强、民主等内容,同时还包括法治、诚信以及爱国等内容。通过建设良好的高校校园文化,能够借助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传播和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个例子,我们可以在教室的墙上张贴一些名言警句,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校园文化是检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人的思想观念作为直接工作对象,该对象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虚无的存在,针对个体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一般可以对其语言以及具体行为进行观察,进而评价其思想观念。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关奶奶,学校可以通过校园文化来对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假如学校的学风、校风端正,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严格遵守各种道德规范以及标准,不违法违纪,针对特殊时刻以及特殊问题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则表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过来,如果学校的校风学风较差,学生经常违法违纪,则表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未能得到有效贯彻和落实,效果不佳。综合分析我国的高校教学评估标准,对于校园文化的衡量评价已经形成固定有效的指标体系,其中针对学校学风的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受处分情况,考试违纪作弊情况以及英语四六级通过率和就业情况等指标进行考核来实现。针对学校的教风评价,一般要求对考试试卷、毕业论文以及学生评教情况等多个指标进行考核。校园问问能够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科学的检验标准。

三、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积极创新大学校园的文化活动形式。一直以来,创新都是时代的重要主体,不管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都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新精神。针对高校文化建设工作,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假如高校的文化工作一直沿用传统、陈旧的方法,那么校园文化一般都会欠缺足够的新引力,无法体现高校的活力和活力,也无法调动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导致整个校园气氛死气沉沉,缺乏凝聚力和创造力,这种情况是无法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在一定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引发学生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厌倦和逆反,造成学生拒绝参加各种校园文化建设活动。所以,我们必须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强调创新思想,将创新思想灌注于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始终,充分发挥创新精神对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促进学生思想观念的革新,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建立科学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要想实现对校园文化的创新,就必须要赢得高校是生的广泛支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创新活动中,针对学生提出的各种创意以及想法,积极进行收集和整理,对于可行性较高的创意可以进行采纳。高校可以针对学生提出一个固定的校园文化主题,吸引广大大学生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创意征集活动中,也可以针对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通过这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全面分析校园活动的具体设计内容,制定科学的校园活动方案,保证校园开展的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更加贴近,确保校园文化活动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意志。通过提高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可以实现两大目的,第一个目的是引导学生参与校园文化活动设计,进而了解学生的思想价值取向,分析大学生的具体思维习惯,全面掌握大学生的思想变化;第二个目的是广泛收集学生的思想和创意,集思广益,为高校文化活动赢得更广泛的群众基础,扩大活动的影响范围,提高校园文化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三)重视信息反馈及分析。在组织开展高校文化活动之前,做好各项调查研究工作以及准备工作,充分收集学生的意见和检验。之后,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实施监测和分析大学生的参与情况,分析其参加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在第一时间获取活动反馈信息,例如,我们可以针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效果进行分阶段调查分析。全面的调查分析工作能够有利于学校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分析学生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理解是否正确,接受程度如何,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高校做到与时俱进,根据实际变化灵活调整和补充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可以在今后的校园文化活动实施过程中尽量避免出现类似失误,促进校园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真正推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打造优质的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底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教育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也在日益扩大,为了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营造和谐融洽的教学、学习氛围,改善学生的生活条件。近几年来,相当一部分高校开始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大大改善了大学校园环境,但是高校的文化环境仍存在很大问题,急需引起重视。我们必须要针对物化环境赋予特别的文化意义,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制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学校可以对其具体现状以及校园历史进行积极宣传,引导学生感受高校的文化氛围,进一步熟悉高校的建筑特点以及景观特色,提高学生对于校园环境的欣赏能力以及对校园文化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观,促进学校物质环境使用功能以及教育功能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校园物质文化的教育意义,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张建颖.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创新[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2):258-259.

[2]叶椠.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理念创新研究[J].伦理学研究,2014(42):157-159.

[3]兰超玲.论传统文化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政治教育的可行性[J].中国东盟博览,2012(2):208-209.

[4]罗斌.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1(8):29-32.

[5]邹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J].前沿,2013(2):258-259.

[6]万红.论传统文化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中外企业家,2012(2):225-226.

[7]李大伟.基于传统文化维度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J].江苏高教,2012(12):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