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烹饪技能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6 18:52:25

烹饪技能论文

烹饪技能论文例1

我国的烹饪文化博大精深,传承我国优秀的烹饪文化,是每个中华儿女的重要责任。在当前,高职高专烹饪教学工作,对于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的烹饪文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烹饪教学方式由于授课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应大型的烹饪教学课堂模式。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克服了传统烹饪教学的弊端,更在此基础上提升了高职高专烹饪教学的实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已经成为了当前和未来高职高专烹饪教学的主流模式。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的应用优势

现代信息技术,是时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在21世纪的各行各业中已经生根发芽,正处于蓬勃发展的时期。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并有效改善了传统烹饪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固有问题。在此,通过对烹饪教学特点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系统总结,将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分析如下:

增加了知识的形象性。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无法将烹饪知识和烹饪过程形象化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只能通过教师的口述和演示进行教授,授课效率和授课效果都无法到达一定的高度。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构建烹饪教学平台,可以系统地将烹饪知识以形象化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如播放视频、动画演示、PPT演示等,运用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使学生对烹饪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对烹饪步骤的记忆更加深入,增加了教学的效果。

增加了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烹饪教学中,多角度、多形式、高模拟度的授课模式,大大改善了传统烹饪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低的情况,增加了学生的烹饪学习热情和学习动力。投影屏幕上播放的真实、新奇的烹饪视频或者动画,再配上教师或者视频中自带的讲解,会使学生感受到这种形象化的学习方式带来的不一样的吸引力,很容易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烹饪学习兴趣和学习好奇心,进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增加授课效果。

降低了授课的复杂性。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降低了高职高专烹饪教学的复杂性。烹饪教学是极为重视实践的,然而实践又必须建立在充分的理论之上,因此,烹饪教学需要高度的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度。在传统的烹饪教学中,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师不得不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授学生做菜的方式和要领,而通过烹饪教学平台,可以将烹饪视频在实践课堂的大屏幕上播放,并通过视频监控等方式使教师随时了解每个同学的实践效果,大大降低了烹饪授课的复杂性,并且突破了烹饪教学的难点,使烹饪实践教学也可以采取大班授课的模式进行。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职高专烹饪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要想达到良好的应用效果,就必须注重其系统性、可行性和指导性。基于此,应当着力构建一套完善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烹饪教学平台,将多样化的教学功能系统化地集中在烹饪教学平台中,通过烹饪教学平台实现高职高专烹饪教学效果的实质性提升。

建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在烹饪教学中,理论知识教学是否真正具有效果是所有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建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可以有效增强烹饪理论知识教学效果。建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应当重视:第一,对于操作要求较高、技术含量较高的教学科目如刀功、食品雕刻等的理论教学,应当多应用特写镜头进行烹饪视频播放和演示,对重点部分采取反复播放、慢速播放、放大播放等播放方式,使学生真正掌握其动作精髓和注意事项;第二,对于步骤顺序要求较高的教学科目如面点制作等的理论教学,应当通过多媒体演示,在完整演示实际操作步骤顺序的基础上,将操作步骤(如擀面的步骤为和面―揉面―擀面)以流程图或者文字叙述的方式总结出来,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学生对步骤顺序的重视程度。总之,烹饪理论知识课堂教学平台的构建,应当针对教学知识的不同,在演示过程中区分重点,进行有效教学。

烹饪技能论文例2

一名合格的烹饪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和理论知识,即经过烹饪院校或相关院校的正规学习,受过三四年比较系统的专业教育,使文化素养和专业理论有一个较好的基础。只有如此,烹饪教师才能胜任现代烹饪教育。

2.专业理论知识

主要包括生物、烹饪化学、烹饪工艺、食品卫生、营养卫生、营养保健、烹饪美术等知识。烹饪教师只有具有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懂得更多的烹饪原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举一反三”,对菜肴的创新、改良起到正确指导作用。而专业基础知识是教师知识更新的重要条件。烹饪教师只有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透彻地理解烹饪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知识。

3.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技艺

除了在专业学校的几年学习外,一个烹饪教师应该有几年扎扎实实的行业拜师学艺和下餐饮企业实习的过程,成为功底深厚、诲人不倦的严师,熟练掌握刀、勺、味、火、浆、芡等基本功。这样,烹饪教师才能大大增强操作技术,制作的菜肴才能达到标准化、规范化。

4.管理能力

因为烹饪实验室实际上就是一个模拟厨房,其运作也是一个团体合作的过程。每一道实习菜品,从原料的计划采购到成菜,都经过了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一个烹饪教师只有对手下人员和学生有着正确的指挥、调配,才能使烹饪实践教学正确有序地进行。

5.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能力

如果一名烹饪教师不是理论与技术集于一身,学生对其在课堂上所讲的内容就会持怀疑态度,进而很难得到学生的信赖。如果教师没有实践经验,教学示范菜达不到质量要求,学生就会不服。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合格的“双师型”人才,才能成为合格的烹饪教师。

6.必须具备良好的烹饪职业道德

一名优秀烹饪教师在同行得到认同,是因为其用良好厨德来要求自己,主要表现在:热爱行业,立足本职,不断进取。立足本职、不怕脏、不怕累、不急于求成,这是培养厨德的根本。对每一道工序,都要精心制作,否则菜品很难达到质量的要求。中国烹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没有止境。烹饪教师要亲和同行,尊重前辈,相互研讨、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7.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情

烹饪教师作为菜品的直接制作者,在菜品的烹制过程中,如果没有良好的心情和健康的心态,其菜品质量必然会受到影响。以极其负责的态度工作,工作中体现强烈的事业心和务实的敬业精神,保持一种健康的心态,是做好教学菜的基础。“厨德、厨艺、感情、心情”是一个优秀烹饪教师的必备素养。

8.尊重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烹饪教师对学生学会宽容,不求全责备,不纯粹以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评价学生。尤其要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多注意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时提供耐心的案前灶头辅导。要以学生为本,真心实意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特别要避免带有成见、偏见,尤其对于学生的“冒犯”,要正确对待,冷静处理,要学会宽容,因为宽容本身就是一种爱。

9.四种理念

(1)学术理念。烹饪的理论至今仍然停留在说明工艺过程上,没有形成自身的科学体系,只能借助于其他学科的知识来解释一些现象。因此,只有学术上的研究和探索,才能建立起烹饪学科的理论体系。

(2)创新理念。烹饪技术具有艺术的特征,而艺术的真谛就在于创造,所以需要不断地开拓进取。标新立异则是烹饪的生命源泉。一名优秀烹饪教师,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应成为这一领域的引导者。

(3)与人合作理念。烹饪是传统的手工艺,在其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培养了唯我独尊的思想意识,影响着我们对中国烹饪的整体评价和学术的研究,以及烹饪学科体系的建立,甚至影响到课程的设置。

烹饪技能论文例3

技工学校是为社会和国民经济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烹饪这个专业的需求也大大增加。这个需求不仅表现在对量的需求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对烹饪水平和层次的要求上,这就给技工学校的烹饪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烹饪基本技能的教学是当前技校烹饪专业教学的首要任务。

烹饪基本技能是指从事烹饪技术操作必须具备的操作技能,对于技工学校的学生来讲,既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应该具备过硬的烹饪基本技能。在技工学校烹饪课的教学中,烹饪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是烹饪教学的核心内容。为了能够在烹饪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必须加强基本技能教学,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中心来安排各方面的教学工作。

一、加强烹饪基本技能教学是由技工教育的本质和职能决定的

近年来,技工教育已经成为有一定特色的独立的教育体系,成为国民经济培养后备人才的重要力量,它的主要职能就是生产和再生产熟练的劳动力和国民经济的后备军。

国家规定技工学校烹饪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饮食业中等技术工人。落脚点放在了动手能力也就是基本技能上面,如果不把基本技能教学摆到比较突出的位置,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烹饪技术人才。

二、加强基本技能教学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烹饪基础知识和烹饪基本技能的关系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应以基本技能教学为主,不仅不排斥基础知识的教学,而且为了更好地完成基本技能的教学任务,保证基本技能的教学质量,还必须加强烹饪基础知识的教学,确保学生掌握必不可少的烹饪基础知识。通过基本技能教学把烹饪基础知识落实到技术操作中,充分发挥其对基本技能的指导作用。同时学生在基本技能的教学中可以对基础知识进一步加深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共同提高。

三、加强基本技能教学是由烹饪工作的特点决定的

烹饪技术操作手工劳动量大,技巧性强。有些技术的掌握绝非一日之功,这就决定了烹饪基本技能的训练必须经过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经过烹饪老师的科学指导,学生主观上的刻苦努力,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操作本领。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原理看,能够学好理论知识属于心智技能,熟练的操作属于动作技能,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有密切的联系,但二者不能等同。掌握一定的烹饪基础知识对基本技能的形成和熟练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不是有了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就一定熟练了,只有经过一定的严格训练,才能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

四、加强基本技能教学也是烹饪基本技能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烹饪基本技能本身包括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两种。单项技能包括的内容非常广泛,如蔬菜、水果的摘洗、刮削处理,畜、禽、鱼等原料的出肉、出骨,动物脏腑品的洗涤,头、蹄原料的加工,干货原料的涨发、挂糊、勾芡以及糊、浆、芡汁的调制,刀工、勺功、装盘、和面成型、制馅等都属于单项技能。综合技能是指各项单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具体体现在菜点品种的制作上。没有单项技能,综合技能便无从谈起,但仅仅掌握一些单项技能也不等于掌握了烹饪技术。一个熟练掌握了纯熟刀工技巧的人,并不一定就能烹饪出色、香、味、型俱佳,质地、营养都符合质量标准、受人欢迎的菜肴。可是没有掌握熟练的刀工技能,也无法独立烹制出完美的菜肴。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都是表现一个厨师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烹饪技能论文例4

在教课过程中学者必须认真学基本功的加工技术。教课的教师也认真教给学生。在几年教课中我发现我们教课时应该注意学生来源,及他们的民族特色,然后按他们的特色来设计我们所教的课程内容,我教民语系学生,就发现他们的特色,然后按他们的特色来讲基本功课。让学生从这角度来训练,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也高了,课程的质量也提高了。

烹饪基本功由一般烹调基本功和面点基本功组成,包括原料选择,刀工 ,饭锅,投料,调味,火候等知识,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操作技术。当前,许多高附加值的烹饪设备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大大地提高了烹饪加工技术的科技含量。在不少地方,搅拌机、切片机、压片机等成了厨师们常用的厨房设备。这些机器具有加工工艺优良、规格一致、加工速度快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遭到了挑战。一些厨师,尤其是年轻的厨师,过分依赖于这些机械设备,严重影响了他们苦练烹饪基本功的热情。甚至一些刚入门的厨师,认为只要炒好几个菜肴就可以了,因而忽视了烹饪基本功的训练,对多项烹饪基本功的练习统统弱化,这是绝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必须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做好烹饪基本功的练习。

是否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是衡量一名合格厨师的标准,对一个厨师来说,烹饪理论知识和对饮食文化的自我理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是看他有没有过硬的烹饪技艺。许多传统名菜就需要非凡的烹饪技巧,这些菜品大多原料高档,制作讲究,实际操作中难度较大,普通厨师在一般情况下很难达到这样的水平。试想,如果平时没在烹饪基本功上下过一番苦功,那要到何时才有把握能做出合格的菜品?在平时的练习中,要强调姿势正确、动作规范、精益求精。正确的基本功姿势是以后能加工出合格的菜肴的重要保证,不规范的动作不仅无法加工出合格的菜肴,还会对操作者的身体造成损害。只有扎实学好烹饪基本功才能准确地加工出合格的菜肴。

烹饪技能论文例5

一、引言

烹饪文化是我国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经济获得了极大发展,旅游餐饮业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高效烹饪专业担负的重任是,向旅游餐饮业输送能熟练应用成熟技术和传播、推广新技术,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面对旅游和餐饮业发展的新形势,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相对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作为一个新型本科专业,本科生的教学创新问题一直比较难,如何区别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也是我们一直努力探寻的。本文提出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思路,探索烹饪本科教学的创新思路、特点、内容和操作方法。

二、什么是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的素材、课件、案例的集合,包括校园网内和因特网上的资源。教学资源库的使用,可以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是当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当前国内外关于学习资源的使用在理论研究较多,个案的使用也不少,但在实践上还不够系统和完善,尤其是学习资源库在烹饪专业的使用的研究在国内还很少见。职称网

三、烹饪专业构建教学资源库的重要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由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态度、兴趣、爱好并利用过去知识与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部刺激(例如学习内容)做出的主动的、有选择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把教学视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而获得。

“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形式使学生被动地适应教师,被动地适应教师背后指挥教师的教育制度和教育管理者。在这种专制模式下,只有符合教师愿望的行为才是“好的”,而学生的那些建设性的发现、突发奇想和超前性思考得不到鼓励,创造性能力无法得到培养。而我们烹饪这个行业有个必要的能力就是继承和创新。当前课程整合提倡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从以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资源为巾心,学生在占有丰富资源的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实现各种能力的培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基于资源库的学习的教学设计模式采用的是“主体一主导”的教学设计。教师尽量要用课件(多媒体)上课。常用的有投影仪、幻灯片、笔记本电脑、课件、贴板图画、挂图等等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结果示:人们在学习新知识时,通过听觉记忆15%,通过视觉记忆25%,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则能记忆65%,通过人体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则能记忆 80%一90%。所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调动学生多种器官的共同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用于烹饪教学的媒体信息除了录像带、VCD、图片外,其他的资料不多,也没有现成的教学课件可使用。必须利用先进的数码摄像机、数码照相机、扫描仪等工具,将与课程有关的媒体信息收集起来,以备多媒体教学的使用。

当前餐饮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增长势头十分强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在这个关键时期,有必要在教学内容方面进行改革,以紧跟不断变化与发展的餐饮业。教学内容的改革应突出强调如下“三性”:一是包容性,即教师讲授的内容源于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要在联系实际中拓展,在理论前沿上深化,在学科交叉中融合一句话:凡是与教学目标密切相关的虽然教材中没有,都应该充实到教学内容之中;二是前沿性,即着眼于未来餐饮业发展需要,贴近餐饮业建设实际需要,反映餐饮烹饪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和餐饮烹饪技术实践的最新经验。只有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沿性,从高等烹饪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才能很快地融入到餐饮业的发展中去;三是应用性,高等烹饪教育因专业性质决定了其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的特性,反映在教学内容上突出强调了理论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性,在理论教学中不仅要理论阐释清楚,而且要给学生评介其应用的价值、范围及方式方法启发学生“以问题为中心”的深层次思维:在技能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技术方法,而且要给学生揭示技术规律与技术应用,启发学生“以应用为中心“的新技术突破。

构建教学资源库优化烹饪课堂教学的意义在于探索在烹饪教学中使资源库有效地支持教学的途径。探讨如何运用学习资源库,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整合,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学习过程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如何构建烹饪专业教学资源库职称网

烹饪专业的教师(红案、白案、食雕、营养卫生等)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教学中;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rontPage、Flash等一些多媒体制作工具,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具有一定利用信息技术为教学服务的能力。现在来看,这方面教学国内大部分还停留在作为演示工具的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只停留在辅助教与学的初级阶段。教师对媒体的应用层次有待深化。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有待提高。各类学校的烹饪专业基本上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条件、工作基础,比如已经具备电脑、多媒体教室、数码设备等基础设备。另外一般都有烹饪工艺实验室可配合使用,能够实现构建教学资源库的目标。

烹饪技能论文例6

1.利用播放短片,创设情境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讲授某一菜例时,只是用简单的几句话来概述该菜例烹饪的发展历史,对各大菜系的特色介绍也仅仅借助于枯燥的语言,学生往往听得乏味,也产生不了学习兴趣。我校在专业课改实践中,利用蕴含丰厚饮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多媒体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对中餐烹饪技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有更加直观的感受。例如,我校老师在上《宝塔盘饰制作》市级公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于盘饰制作主题要素--宝塔的形制、结构、种类、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有一个直观的感受,整理出一段专门介绍佛教建筑--塔的短片,通过在课前播放,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利用这段视频短片,很自然地向学生提出了两个核心问题:宝塔的外形特点、宝塔盘饰的文化内涵适宜搭配哪些菜肴。

2."晓之以理"是上好烹饪技能课的关键

烹饪技能课的教学,是以技法教学为核心,以烹饪原理为主轴线的一门课程,是学习、理解、掌握、运用、总结的综合过程。

在教授烹调技能的同时,逐步深化烹饪原理的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这是目前烹饪技能课教学应重点解决的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培养的学生能否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菜肴制作是烹调技术的综合运用,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菜肴的制作工艺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学生对菜肴及制作工艺进行理性分析和科学的总结,从而加深对烹饪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菜以其色、香、味、形给学生以直观感受,对学生每一个实习菜例,结合菜品在制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失误进行分析、讨论,通过科学的思维导向,使学生不仅掌握菜肴的制作教学工艺,而且"晓之以理",从而加深对内容的记忆,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如"白汤制作工艺"的教学,以脂肪乳化原理为主轴线,依据白汤的特点和制作工艺过程,揭示白汤的形成原理,理论联系实际,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加深对烹饪技能的理解,逐步深化烹饪教学。

3.注意教材的更新与改革

教材必须强调实用性、时代性、有效性,针对具体的施教对象,有效地为其服务。在教材内容中注意与餐饮企业接轨,以企业的需要为教学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学到和掌握企业所需的最前沿的知识和技能;注意与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相衔接,体现了烹饪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要求。现用的教材学术味道较浓,理论术语和文字叙述较多。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因素,现有教材比较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如果在教材中添加一些美观的菜品图片、简洁的示意图、生活小常识等内容,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中餐烹饪教材,对红案专业的学生影响较大的是《烹饪原料加工技术》《食品营养与卫生》《中餐烹调技术》及《冷菜制作与食品雕刻》等书。

《烹饪原料加工技术》对很多应用非常广泛的原料,例如葱、姜、蒜,其介绍往往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而对学生在生活中相对陌生或很少接触的原料如"鱼翅"等却作了极为详细的介绍。在这方面,后者可以述及,而前者则有待发掘、加强,主要应考虑培智学生毕业后很少从事的饮食行业的采购工作,同时大部分学生只能接触或使用普通原料。

4.加强烹饪师资队伍的建设

提高烹饪专业教学质量,必须把师资队伍建设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邓小平同志早在197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这一论断充分说明,教师的劳动直接关系到培养出来的人才质量高低,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同样,烹饪教师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烹饪专业教师应与其他教师一样,具有德、识、才、学。其根本的任务应当是教书、传技、育人。这就要求烹饪教师不但要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以及文化理论水平。这样才能与其他教师一道培养出既有烹饪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能的能文能武的烹饪人才。能否完成这个任务,是衡量烹饪教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烹饪教师最根本、最首要的任务。

烹饪技能论文例7

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2C-

0045-03

市场经济的发展为烹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其自身的优势使烹饪行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此同时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烹饪行业的各个方面也有所反应。我们已经震惊地看到了厨师集体跳槽,超标准使用化学添加剂,使用廉价的地沟油,厨师缺乏敬业精神和责任感等带来的损失。分析这些事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菜品的生产者缺乏基本的厨师职业道德仍是主要原因,这也正是当前烹饪教育体系的缺陷所造成的后果之一。

一、烹饪职业道德规范

(一)烹饪职业道德的内涵

烹饪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同时,根据烹饪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它还有独特的内涵。在烹饪职业活动中,必然要在其外部和内部产生各种利益关系,包括该职业与社会、与国家、与市场、与服务对象,该职业与其他职业、与从业人员及该职业内部从业人员之间都会存在利益关系。这些关系中包含着各种伦理道德要求。

烹饪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职业道德关注的内容。首先,从事烹饪职业,就意味着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责任是社会对该职业的职能、目的、任务以及工作方式的规定,是职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否履行了烹饪职业责任,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从事烹饪职业,就享有一定的社会权利,也就是对自己岗位上的某些社会资源具有使用、操作、管理、支配的权利,具有一部分的社会公共权利。是否公正、合理、有效地运用社会公共权利,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重要内容。第三,从事烹饪职业,必然享有一定的利益包括职业群体的利益、从业人员的利益,处理好各种利益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烹饪职业道德关注的核心问题。

(二)烹饪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1.遵纪守法、廉洁自律。遵纪守法、廉洁自律既是行政和法律的要求,又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搞好企业经营管理、纠正不正之风的重要保证。制定纪律的目的,在于确立和维护良好的工作秩序与生活秩序。遵纪,就是遵守规定的行为规范;守法,就是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与烹饪直接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廉洁自律就是不贪不占、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就是以人民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作为以制作营养美味菜点为己任的餐饮行业全体从业人员,更应该学法、懂法、守法。

2.讲究卫生、保证健康。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是厨师职业道德的具体体现,厨房菜肴生产和对客服务工作人员必须持《健康证》上岗,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要讲究个人卫生和食品卫生,个人卫生要做到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澡、勤理发、勤洗换工作服。俗话说“病从口入”,食品加工过程应遵守卫生制度,不加工变质原料、不加工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原料。工作时,工作服、工作帽必需穿戴整齐,不抽烟、不穿工作服到厕所等。保证广大顾客就餐时不受病毒的传染、危害。

3.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敬业爱岗、忠于职守是烹饪职业道德最基本的规范,是成为一名合格的烹饪从业人员必须遵守的一条职业道德规范,是发挥从业人员潜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的道德基础。敬业就是尊重所从事的烹饪事业,爱岗就是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忠于职守就是严格遵守职业纪律,尽职尽责,具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事业心。把自己从事的工作看成生活的目的、生命的一部分,并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去。这种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有高尚职业理想的烹饪从业人员的道德基础。

4.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是烹饪职业不可缺少的基本规范之一,是烹饪从业人员搞好本职工作的关键。它的基本含义是:只有具有丰富的业务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以及过硬的基本功,才能为餐饮消费者提供优质的服务,才能尽到自己的责任,为企业赢得声誉,为我国烹饪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钻研业务、提高技能既是向顾客提供优质服务、履行好职业责任、为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前提,又是烹饪从业人员求得自身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之一。

5.热情友好、宾客之上。热情友好、宾客至上是烹饪职业道德中最基本和最具特色的一项道德规范。它是烹饪行业热诚欢迎宾客的直接表现,是烹饪从业人员敬业、乐业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发展我国烹饪行业的需要,也是我国烹饪行业指导方针和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热情友好,既是一项道德情感,又是一种道德行为。要求从业者倾注满腔热情,真诚友好地接待每一位客人。宾客至上就是把宾客放在第一位。在烹饪活动中,就餐者、住店者等是宾客,从业人员是主人,把宾客放在首位,一切为宾客着想,一切使宾客满意,尽力为宾客服务,是每一名烹饪从业人员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意义

烹饪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于解决烹饪行业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促进烹饪行业的健康发展,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烹饪职业道德现状呼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

由于烹饪行业的特殊性,烹饪高等教育不够发达,因而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总体上不高,短时间内很难有质的飞跃。如果任凭当前的职业道德继续下去,将会导致一系列严重的问题。行业中的一些从业人员见利忘义、以次充好、牟取暴利,或以消费能力决定服务态度,甚至有人烹制出售国家保护的野生动植物。随着中国对外经济交往的加深,外国服务进入中国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服务水平高的地区往往烹饪就兴旺,地区经济效益就更好。因此,大力开展烹饪职业道德建设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二)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促进本行业健康发展

各类职业教育机构是厨师职业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对塑造人的灵魂、培养理想信念、保证方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烹饪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有职业道德的共同特点,又具有进步性、崇高的目的性、广泛的适应性和高度的自觉性及实践性等特点。抓好烹饪职业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广大烹饪从业人员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增强他们爱岗敬业和服务意识,不仅能更好地提高我国烹饪行业的形象,也能充分开发我国餐饮文化资源,让中国餐饮走向世界,成为名副其实的烹饪大国。

(三)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有利于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烹饪行业具有服务层次多、接触面广、服务对象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烹饪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可以通过一传十、十传百的传播方式,在众多成员中产生影响。烹饪行业从业人员道德感情的感染力越大,其对社会的影响就越深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改善,社会风气的好转,社会的安定团结,往往就是在道德感情潜移默化的传递和感染中实现。因此,将烹饪职业道德纳入烹饪类专业的教育体系中,必将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安定团结,促进整个社会道德面貌不断发展和进步,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三、目前我国烹饪类专业教育中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及其影响

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正规的烹饪学校教育已发展成为包括烹饪初等职业技术学校、烹饪中等专业学校和烹饪高等专科学校(或大专院校烹饪系)等在内的不同层次的较完备的学校教育体系。这种教育体系的形成不仅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中高级人才,而且为我国烹饪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是随着人们消费理念的不断变化,餐饮企业竞争的多样化及服务对象的多样化,社会对烹饪行业人员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我国的烹饪教育模式往往只注重烹饪技艺的传承、烹饪理论的传授,至今尚未开设厨师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而且社会劳动培训机构也是如此,通常是七门课程:烹饪基础技能、中餐烹调技法、食品卫生与安全控制、营养配餐、烹饪原料识别与选用、中国名菜制作技术、面点制作技术等,严重影响了烹饪职业道德的养成。当前烹饪教材种类很多,有部委组织编写的教材、有行业组织编写的教材、有相关学校联合组织编写的教材,也有书商组织拼凑的教材,但其中涉及职业道德教育的教材几乎是空白。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实际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忽视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另外,目前我国烹饪专业教育仍然注重于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演、学生看”。整个教学过程过度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上述原因导致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在传统教育模式中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严重削弱了烹饪类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意识,大大影响了烹饪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修养,使烹饪人员的职业水平与职业道德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随着餐饮市场的日益发展,对从业人员的烹饪职业道德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时代呼吁有良好职业道德水准的员工,作为这一行业的教育者,我们更应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分量举足轻重,只有在思想上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才会在教学过程中有地放矢地渗透职业道德教育。

四、将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烹饪类专业教育体系的具体措施

烹饪类专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在毕业时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还在于培养学生成为一名烹饪工作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就是为了使烹饪类学生在毕业以后履行烹饪职业道德义务,遵守烹饪职业技术道德规范,而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活动。这就需要改革现有的烹饪教学内容,改革烹饪教育的环境和教育资源,提高烹饪类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适应市场变化对烹饪工作人员的新需求。

(一)健全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

职业道德有很强的时代性,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烹饪工作人员应当以优良的“厨德”指导自己的职业行为。因此烹饪职业道德教育应包括以下方面:

1.职业基本教育,即对学生从事烹饪职业应当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进行的教育,包括遵纪守法、廉洁自律、讲究卫生、保证健康、敬业爱岗、忠于职守、钻研业务、提高技能、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等教育。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思想品德修养、烹饪职业道德等课程完成。

2.法制教育,即培养学生遵法守法的意识,让学生知法守法,培养学生学习和执行有关法规政策的自觉性。该类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等法规课程,将相关法规知识渗透到烹饪专业课程之中。

3.专业素质教育,即对学生进行专业知识教育,向学生传授完成专业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经验,使学生掌握烹饪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方法,具备运用烹饪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该类教育可以通过各类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方向选修课、综合实训课等课程完成。各烹饪学校应通过专业设置,有计划地把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教学体系之中。同时,应在烹饪教学中相应增加烹饪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或者组织学生进行关于烹饪职业道德的专题讨论,让学生接受职业道德教育。

(二)创新烹饪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式

在当今信息时代,许多知识与技能的有效性在日益缩短。因此,必须转变教育教学方式,运用启发式教学、案例分析、项目教学、情景教学等方法,从专业灌输转向综合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获得能够使其终生受益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以便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

(三)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教师在人才培养中占主导地位,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学生的文化素质是其成才成人的基础,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文化素养的高低。新课程需要全新的教师,但更需要“师德高尚”、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教师。这就需要烹饪类专业教师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一线进行调研,积累实际经验,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贯穿职业道德教育,在向学生传授烹饪技术的同时,及时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培养学生省察克制的方法

省察克制既是一种自我修养能力,也是一种职业道德实践的方法。省察,它要求经常自我反省,即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克治,就是自我改正,即克制自己感情用事并自觉修正其言行。通过省察克制,自觉克服不足,使自己的行为始终遵守道德规范。烹饪行业从业人员每天与形形的人打交道,接触各种各样的事,只有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做自我批评,才能不断地完善自己,培养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熊四志,唐文.中国烹饪概论[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8

[2]刘彤.旅游烹饪职业道德[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3]江南雨,刘思羽.职业道德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党史出版社,2001

烹饪技能论文例8

关键词:中职;烹饪专业;能力培养;厨师

中图分类号:G712;G718.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5-0058-01

餐饮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餐饮行业对于厨师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于厨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中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厨师的重要基地,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烹饪专业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因此,提高中职烹饪专业教学有效性非常重要。文章基于就业视角,对中职烹饪专业教学进行研究。

一、当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中职院校烹饪专业的教学效果一直难以提升,这与烹饪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着很大关系。

(1)招生数量少。目前,中职烹饪专业招生数量偏少。一方面,是因为烹饪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不太合理,难以根据餐饮行业的人才需求合理制定教学方针和教学方向,导致专业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够科学。对于社会的发展变化缺乏灵活的应变能力,教学手段单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难以满足社会需求,导致许多学生不愿意报考烹饪专业。另一方面,国家并没有充分重视烹饪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资源更多地偏向其他专业。这样一来,其他专业不断扩招,进一步减少中职烹饪专业的招生数量。难以招到更多学生的情况下,也就很难为餐饮行业提供足够的专业人才。

(2)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绝大多数的中职烹饪专业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作为教学目标,但这样的教学目标其实并不明确,也不完善。专业技能只是成为一名厨师所需要具备的基础能力,要想发展得更好,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素质及创造能力。专业技能是学生发展的基础,而文化素质和创造能力则是学生提高专业技能的核心因素。教学目标的不明确和缺陷,让中职烹饪专业学生空有职业技能,却缺乏灵活应用的能力,这对于学生和学校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

(3)教学体系落后,教学设备陈旧。烹饪专业与其他专业不同,难以界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和课程体系。这就导致中职烹饪专业在教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不合理,内容杂而不精,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难以下手。同时,中职烹饪专业受到国家的关注较少,下拨的教育经费自然也不会多,对于教学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工作难以顺利展开,教学设备陈旧,学生的学习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4)师资水平参差不齐。教师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人员,其教学水平对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中职烹饪专业教师资源少,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只有实践能力,却没有足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些教师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却比较低下。这些,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二、就业视角下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策略

(1)加强对烹饪专业教学的重视。相关部门要重视烹饪专业教学体制的改革以及教学体系的更新,向烹饪专业投入更多的资源,保证教学设备得到及时更新和维护。同时,加强社会对中职烹饪专业的认知,提高招生数量,培养更多合格的专业人才。

(2)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职业院校大多侧重于实践技能培养,而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则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中职烹饪专业教学应该改变这一教学理念,树立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烹饪职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文化素养。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能够学会并充分发挥自身的职业技能,在岗位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此外,无论是什么行业,都需要一定的创新能力,才更具有竞争力。烹饪并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技能,不断会有新的菜肴和制作方法出现,因此,必须重视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3)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中职烹饪专业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体系难以跟上行业需求的原因之一,是缺乏与行业内部的联系与沟通。中职烹饪专业应当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行业内对厨师的素质能力要求,并以此为导向,及时更新人才培养计划,将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的个人能力和教学水平,是影响中职烹饪教学的重要因素。对于理论教学能力与实践教学能力不平衡的教师,学校应当及时进行培训,让教师能够兼顾两面,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对于综合教学能力较低的教师,还可以送出去进修,并积极引入新的专业教师,进一步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餐饮行业的发展,为中职烹饪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院校必须加强烹饪专业教学,针对教学中的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将学生培养成行业所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人才,提升中职学校学生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井和.论中职烹饪专业的实践教学[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01).

烹饪技能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b)-0184-01

烹饪职业教育教学研究的目的是:认识烹饪教育的现象,揭示烹饪教学规律,指导烹饪教学实践。烹饪教学是在不断演变发展的,我们必须在动态的演变过程中把握烹饪教学内部的矛盾性,认识现象,揭示规律、指导实践。

在烹饪教学的演变发展过程中,烹饪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等要素,在各个发展时期,既有前期的传承,又有一定背景条件下的发展变化;既有成绩也有不足。这就要求我们辨证地认识烹饪教学目标观、内容观、方法观的传承与发展,正确地理解烹饪教学发展观。

1 烹饪教学目标观的传承与发展

1.1 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转型

教育的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是新的教育理念,烹饪教育也不例外。

1.2 教学目标体现新的价值观

体现新的知识观;体现新的学生观;体现教学同实践的联系。

1.3 烹饪课程三维度目标的确定

烹饪教学的课程众多,每一课程在烹饪教学目标上都应体现以上的价值观,因此而呈现为三个维度:综合素质与道德观、学习过程与方法、专业知识与能力。

2 烹饪教学内容观的传承与发展

在过去传统的烹饪教学中,普通文化课与专业课是彼此分离的,专业课中理论课与实践课也是彼此分离的。在这种情况下,要求我们确立以下烹饪教学内容观。

2.1 烹饪专业内容和烹饪教学形式统一观

烹饪专业的内容决定烹饪教学形式,烹饪教学的形式为表达烹饪专业内容服务。

2.2 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的协调发展观

单纯的文化基础知识,几年来的实践证明学生乏味,没有兴趣,如果将文化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统一,不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相互依存、相互促进观

烹饪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以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础的,在烹饪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开拓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是烹饪教学的基本规律之一。

(1)实践离不开理论。

实践离开了理论的总结,将又回到从前以师带徒的老路上去了。

(2)理论离不开实践。

脱离实践的理论课,不但枯燥乏味,而且起不了任何效果。试想一下,多少年来,让一个不懂得烹饪的老师上烹饪原料知识课,介绍比目鱼、鲳鳊鱼、章鱼、海鳗的品种、特征、上市季节、烹调特点,学生可能是雾里见花。上营养卫生课,老师在课堂上讲石碱对维生素的影响、蛋白质的凝固作用,学生也可能是一知半解。

(3)理论实践的结合是最佳选择。

烹饪原料学的学习应该走进标本室;营养学的学习应该是在食品营养分析室;工艺学的课程应该是在实践教室中进行,结合具体的菜例;成本核算应该是结合具体的案例;厨房管理应该让学生走进企业,走进厨房……

2.4 烹饪课程资源的优选重构观

烹饪教学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和企业的课程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拓展烹饪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更好地接触社会,增强他们烹饪实践的机会。要创造烹饪实践的环境,开展各渠道的烹饪学习活动,多方面提高动手能力。要重视师资、教材、教室、实训基地的资源的优选重构。

3 烹饪教学方法观的传承与发展

当烹饪教学超越了传授知识技能的观念,教学是在师生交往互动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从而促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活动的观念就逐渐确立起来。烹饪教学方法观的传承与发展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中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关系和优化选择教学方法。

3.1 建立良好的交往互动关系

教师自身提高素质、更新观念,正确对待学生、对待自我、对待他人。

对待学生要尊重、赞赏、帮助、引导。

对待自我要反思。

对待他人要合作。

3.2 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

(1)烹饪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依据: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教学目标和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等等。

(2)烹饪教学方法优化选择的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灵活性原等等。

4 树立正确的烹饪教学发展观

烹饪教学的历史虽然只有短短的数十年,但长期以来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因此,树立适应发展需要的烹饪教育新理念,才是烹饪教学发展创新的先导。

4.1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我们虽然培养的是烹饪技能人才,但作为人才,不是仅仅掌握某一项技能,必须培养综合素质,这是社会企业向我们发出的呼吁,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综合素质应该包括六个方面: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

从整体上看,通过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基本道德,也促使我们的烹饪职业教育添上更加辉煌的篇章。

4.2 正确把握烹饪教学的特点。

烹饪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着重培养学生的烹饪专业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烹饪实践,不应该刻意追求烹饪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应该重视烹饪实践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4.3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烹饪专业的教学虽然有其独特的个性,但作为职业教育的一个分支,它与整个教育的新的理念是融会贯通的,这就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烹饪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烹饪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4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烹饪课程

烹饪教育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烹饪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能获得现代社会餐饮界所需要的烹饪实践能力。烹饪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只要我们解放思想,不断更新,与时俱进,烹饪教育的未来一定是辉煌灿烂的。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2005-11-07.

[3] 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行动计划》(苏教职2005,32号).

烹饪技能论文例10

目前,烹饪中等教育发展已有一定的规模,呈现出中专、中技、职高齐头并进局面,烹饪教学质量已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烹饪技能教学以菜点制作为主的模式并未改变,围绕着这个状况,从总体上来看,仍然是“一枝粉笔一把刀、一块砧板一个瓢”这样的师徒相授式的教学。这种教学形式有它好的一面,也有个性特征,仍然可以作为社会的一种辅助教育形式,但显然不符合现代教育的共性要求。技能教学的共性是概念准确、揭示规律、循序渐进、掌握方法。烹饪技能教学的个性是演示性、操作性、工艺性、风味性。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共性包容着个性,个性是直接的、感觉的、浅层次的;共性是理性的、感悟的、深层次的。个性不能取代共性,更不能强调烹饪的特殊性而扬弃教育规则的普遍性。因此,烹饪技能教学结构必须改变。烹饪技能教学教程应包含哪些基本内容呢?这首先要明确培养一个合格的中级烹调师应达到的技能标准,应该将为社会服务的现实性、烹饪技能教学的局限性两个问题作为前提来思考。

一个合格的中级烹调师在技能方面应该具有这样的技能素质:掌握常见烹调法的操作流程和调味组配能力;具有以炉灶操作为基础的熟练扎实的基本功;具有菜品风味的一般鉴赏能力;掌握菜品设计方法和综合利用原料的能力;能够自觉接受管理与管理厨房的能力;掌握系统卫生知识,养成严格执行卫生法规的习惯[1]。

2.加大技能教学的比重,调整课程设置

目前技校、职校、中专的烹饪专业技能教学比重普遍偏低,只在总课量45%-60%的幅度之内。要加大动手能力的培养,可实行“三三制”。所谓“三三制”,即基础文化课与烹饪专业理论课总课时量占三分之一,烹饪技能课占三分之一,校外烹饪实习占三分之一。国外与境外的烹饪专业的技能教学比重甚至达到70%以上,(美国军校成国家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如郑州商业技工学校采用的是“三三四”制,在校生有七成的时间用于动手操作[2]。要实现“三三制”势必要加大烹饪技能教学和烹饪实习的比例,减少烹饪理论课和文化课的比例,加大不仅仅是量的增加,而且是质的飞跃。减少并不等于弱化,而是精化。在课程设置上进行重组与调整,这样面临着两种选择:

一个选择是合并烹饪理论课程,从现行的烹饪理论课程教材内容来看,概念不清、内容陈旧、重复、详略失当之处并不鲜见,应针对性的改进。例如烹饪原料知识与烹饪营养卫生、原料加工技术等教材的很多内容相互交叉。因此可这三门课整合成一门课程进行教学,如此,可至少减少一半的课时。

另一选择是基础文化课的开设应与烹饪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利用“3+2”高等职业教育模式,为烹饪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择业之外又提供了一个深造的机会。这种选择下,基础文化课的开设应尽可能地与之相适应,教材的选定既应符合平行教育的原则,也应该具有前瞻性,将烹饪中等职业教育与烹饪高等职业教育接轨,形成完整的教学模式。

3.强化学生基本功的训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和方法

所谓基本功就是从事某种技术工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例如演员有唱功、念功、武打功、表演功等,而厨师要有刀工、勺工、火功等。然而目前的烹饪教学忽视了基本功的教学和训练,热衷于制作一些花色造型、寓意、“上道”的菜肴,正如顾客所说的那样:“现在的菜肴都是士豆、萝卜开大会,好看不能吃”。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要充分利用社会课堂。目前,由于教学设备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滞后,在校内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大课堂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所以,烹饪教学要不断与社会紧密结合。一方面将课堂搬向社会,走进实际工作的“战场”中,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原则。改变过去毕业时再实习的教学方式,采取边学习、边锻炼、边实习的方式,使在校内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通过社会课堂来弥补。其作用:一是让学生亲眼目睹现代厨房的合理布置和工作管理情况;二是可了解现代厨师的操作技巧、调味程序和方法、火候的使用等现场操作情况;三是可学习到新原料、新器皿等加工使用方法;四是学习社会上师傅们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及团结协作精神。另一方面定期地将社会上的烹饪名师请进来传授新品种、新制法、新技巧等,使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

4.从烹调方法入手,在掌握流程的基础上掌握烹调规律

“炒、熘、烧、烤”是4种最常见难度较大的、使用比较普遍的烹调方法,由此派生出众多的烹调方法。我们以工“熘”为例来剖析,“逢熘必炸”,“熘”基本上涵盖着“炸”烹调方法,掌握“熘”就掌握了“炸”的烹调方法。

我们将各种熘菜生产流程叠加在一起不难看出,凡熘菜基本流程有4个环节,即刀工与腌制拍粉或挂糊油炸调味,最关健的环节是刀工与调味。刀工决定了外型的变化,调味则体现了熘菜在酸甜味基础上的变化。譬如:松鼠桂鱼、鱼、糖醋鱼块等,这一类熘菜区别在刀工处理、拍粉的类型上,其它方面在同小异。又如糖醋桂鱼、茄汁鲫鱼、澄汁菠萝鱼等,主要的变化在调味上,分别糖醋汁、茄汁、橙汁而形成不同风味。

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将教学菜按照常见的烹调方法一类一类地传授下去,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组合,学生掌握程度将会大大提高。目前教学菜的组合有时是紊乱的,难易时而颠倒,不讲究菜品之间的工艺联系。练得最多的、重复频率最大的成为教学重中之重的是技能考核证的考核菜,客观上已造成舍本而求末。造成资源严重浪费和人力精力的流失。解决基础菜与考核菜之间的关系,只有一把尺子,就是学以致用,服务社会。教学菜以多取胜、以形取胜、以考定格都是偏离方向的。抓住烹调方法从基础菜做起,掌握烹调法的规律,应是中式烹调工艺教程设计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