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博士学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3 10:02:19

博士学历论文

博士学历论文例1

2012年10月26日至28日,“环境历史与人类文明”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在天津举行。该论坛是教育部“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在南开大学研究生院指导、众多兄弟院校大力支持下,由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生态环境史研究中心组织举办。是为中国环境史学科领域首次全国博士生学术聚会。

本次论坛下设“环境问题的多学科关怀”“环境·空间·社会”“动植物资源与人类活动”“环境·水利·经济”“外国环境史探研”“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史料整理”等六个主要议题,共收到学术论文36篇,来自18个高校、科研单位包括历史学、人类学、哲学、民族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学科的60余位博士生参加了交流和讨论。论坛邀请美国著名环境史家唐纳德·沃斯特、北京大学包茂红、北京师范大学梅雪芹、中国人民大学夏明方和南开大学鞠美庭、王利华、陈志强、朱彦民、余新忠、付成双等知名教授,及侯深、夏炎、曹志红等新锐学者发表专题]讲或现场评点。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高国荣研究员还对论坛评奖活动予以了特别协助。与会青年学者和专家、教授结合自己的研究,针对中外环境史研究和当代环境问题分别发表了学术观点。论坛安排密集、紧凑,气氛热烈,取得了丰富的学术成果。现简要综述如下:

1.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多学科思考

为推动环境史研究的跨学科交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寻找学术接口,论坛特别邀请了部分从事当代环境问题研究的青年学人参加。面对当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严峻现状,来自不同学科的博士生从专业角度为应对现实的生态环境危机给出了自己的专业见解和多角度的剖析。兰州大学王兰以青海省河南县为例,提出建立新型的合作经济组织——牧民专业合作社对于有效地对抗自然灾害、更好地保护草场的意义。南开大学王瑜阐明了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起“政府为主、市场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完善现代环境伦理观。南开大学王舒鸿认为必须采用有效措施加大对中西部省区环境问题的政府规制,只有这样才能促使中国环境效率整体提升。厦门大学周飞考察了新世纪以来以滇池为重点的云南九大高原湖泊污染防治过程。云南大学和六花通过对云南丽江、大理、楚雄三地传统农耕方式和血吸虫病流行关系的研究,来考察云南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中的环境疾病观。

2.关于外国环境史研究

近些年来,中国的世界史研究者在环境史理论、方法的引介方面做出了有目共睹的贡献,与此同时,有关世界环境史的实证研究也正呈现丰富之势。北京师范大学施雱以二战后美国畜牧养殖业滥用抗生素问题为中心,考察了其造成的严重公共卫生后果,并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王玉山认为殖民时期美国东北部移民的杀狼行为,不但满足了其生存需求,也通过传说承续了传统,并制造了英雄杀戮恶棍的正义,使其精神需求得以满足。广西师范大学刘榕榕总结了公元6世纪爆发的“查士丁尼瘟疫”复发的特征及其影响,认为瘟疫的不断复发令拜占庭帝国遭受了沉重打击。北京大学乔瑜认为在殖民背景下,“干旱说”被作为关键词写入了澳大利亚的白板论,用以证实殖民地开拓的正当性。北京师范大学严玉芳以美国资深环境史学家卡洛琳·麦茜特为例,认为她的研究在宏观上比较全面、清晰地展现了性别与环境关系]化的历史脉络。首都师范大学杜宪兵考察了19世纪的印度霍乱,并就其流行模式进行了分析。

3.关于历史上的动植物资源与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研究

作为生态环境重要组成部分的动植物资源,对于人类文明而言必不可缺,这方面的议题在本次会议上得到了重视。复旦大学黄权生考察了武陵民族地区森林变迁的历史过程。北京大学李欣指出秦汉时期社会常规性取材活动可分为薪炭消耗和材木利用,两汉社会频繁的自然灾害亦与此紧密相关。石家庄学院赵九洲考察了明代华北的燃料危机,并就其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社会应对进行了分析。复旦大学张蕾认为早期江南的野生水竹资源十分丰富,对宋元文人宅院产生了重要影响,曲水修竹成为经典的造园法式。北京大学罗玮主要针对元明时代中央政府所颁布关于树木保护各项法令政策进行梳理。复旦大学徐文彬考察了明清福建地区的虎患,并就其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影响进行了分析。

4.关于水资源以及相关作物种植、水利设施、水利工程研究

清华大学王炳文对中古时期敦煌吐鲁番水利研究学术史进行了整理。南开大学方万鹏就水磨在中国起源的时间问题、唐代官方水碾硙政策的转变以及五代、北宋时期水磨发展的新特征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中科院自然科学史所杜新豪考察了明清畿辅种稻运动的生态背景,厘清了先前畿辅种稻史中的若干观点。南开大学朱华就隋唐时期关中水资源状况进行了研究。南开大学刘小朦梳理了金元以来张家口坝上地区的盐湖周边生态与人类活动的历史变迁。厦门大学许博考察了清代“石羊河”名及其指向,认为其名的出现,与下游镇番县河源水权观念的兴起存在密切关联。复旦大学穆俊研究了1930—1937年间绥远省大黑河水利工程计划。

5.关于居住空间和区域生态环境变迁研究

南开大学张野认为以贵族为主体的游闲者与以苑囿为中心的游闲空间之间形成了明显的文化互动。陕西师范大学刘兴成提出隋大兴城官员贵族住宅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西密东疏特点,此格局与城市地形地貌有关,受风水观念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荣华剖析了“含沙射影”一词从汉到唐词义的变化,认为这种变化反映了汉唐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环境的变迁。陕西师范大学聂传平考察了北宋政府在对西北吐蕃居地的开发与开拓过程中的人与自然互动。陕西师范大学刘超建以1757—1795年天山北路东段屯垦为例,探讨了在国家政策下所进行的移民开垦—农耕技术选择—生态环境变迁三者之间的相应机制。上海理工大学刘振华在生态史的视野下考察了近代南阳盆地社会生态衰败的过程。西北师范大学雷兴鹤认为清代几百年间,甘肃陇东地区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息息相关。

6.环境史理论方法与史料整理

南开大学连雯从环境角度考察中西传统人天观之差异。南开大学潘明涛评介了加州学派、裴宜理和周锡瑞等人的研究中如何将生态环境因素纳入历史尺度的考量中。南开大学陈林博考察了威廉·克罗农对单向度“自然—文化”观的批判。清华大学张景平介绍了清华大学历史、水利两系合作开展的“河西走廊水利史文献抢救性整理计划”相关情况。南开大学曹津永讨论了环境史研究中的文化视角。

以上诸议题在会议探讨中进一步得到深化,与会人员对于何谓环境史和如何进行环境史研究有了更深刻地理解。作为新兴学术领域的环境史,国内的研究一直受到欧美环境史研究的影响,继续加大相关研究成果的译介和对海外进行实证研究是当前研究必不可缺的一环。另一方面,如何汲取、融汇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资源,结合中国实情建立起有自己特色的环境史研究,亦是我们急需解决之事。

博士学历论文例2

堂堂学府,利益无处不在,高等院校早就沦为学历的“大卖场”。可以参照的是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在清华就读博士一事。尽管清华大学官方回应称徐景颜系“论文博士”,但是学校是否为身份“特殊”的学生提供了文凭的“绿色通道”?还有:早在2008年,国务院学位办副主任郭新立曾表示不存在所谓的论文硕士和论文博士,若发现这类情况,教育部将“决不手软”。那么,清华的论文博士何以公然出现?更何况,目前清华的论文博士并不只徐景颜一人,论文博士人员多为政府机关或一线工作人员,也有国企领导。

大学职称评审的是非、厅长获得文凭的途径、武汉理工大学百名在职学生涉嫌造假获取硕士学位等等新闻,从表面看,引发的是公众对高等教育学历的信任危机,然而这一系列事件密集发生背后,却是利益链条的互动,而“注水文凭”的大批发,意味着官员在以权力谋学位,学校则以学位谋财务资源。然则,一切恶果皆有源头,支撑“注水文凭”、“论文博士”的正是全民“学历”。

可以说,政府力推的教育产业化,把高校文凭点化成了“摇钱树”。在高校因为文凭而“生意”红火财源滚滚的另一端,一场全民“学历”同步开始。走在前面的就是官员阶层学历上的“升级换代”,官员任用升迁必经的学历门槛,被无限放大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甚至一些无关专业知识的岗位,也有了学历的要求,于是全社会流行起了学历“高消费”。有调查显示,不仅在国家一些部委出现了“官员博士化”的趋势,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干部总人数一半左右。而且,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官场潮流。由此出现了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

来自国务院学位办的统计显示,2007年我国的博士授予数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这可以视为全民“学历”的一个显著标志。与此同时,有完成了大学教育的本科生却不得不进入技校“再深造”,众多企业为了急缺的“技工”不得不上下求索,大批高校毕业生已经并即将遭遇的仍然是“毕业即失业”的尴尬。

博士学历论文例3

2000年9月,她以吉林省政府经济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的身份,师从吉林大学教授张维达,在职攻读政治经济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在职获取博士学位,李斌的教育履历在中共高官中具有普遍性。检索官方的简历可发现,在中国共产党现任省委(含直辖市市委、自治区区委)397位常委中,博士学位获得者有86人,博士比例达21.7%,平均5个常委中就有一位博士。

博士常委最多的是山西省和天津市,如果13个常委坐成一桌,近一半是博士。在山西,包括省委书记袁纯清在内的6位常委分别拥有管理学、法学博士学位,省委常委、纪委书记李兆前,更是工学和管理学“双料博士”。

在天津,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兴国拥有管理学博士学位,其他5位常委有3位经济学博士、1位管理学博士和1位法学博士。

河北省有5位博士常委。福建、山东、青海、江苏、海南、等省区的常委中分别有1位博士,其中江苏省委常委、省政法委书记李小敏仍在职读博。

另外,有少数常委在从政前就完成了博士学习。新近入疆的新疆自治区党委常委熊选国,是刑法学泰斗马克昌的开门弟子,博士毕业后即入最高法院工作,一路升至副院长。此外,辽宁省委书记王珉、副书记夏德仁,江西省委常委尚勇,甘肃省委常委蒋文兰,广东省委常委王荣等人曾在学界工作多年,其博士履历完成于从政前,博士专业都是其从事的本业。

只有北京、上海是例外,两地现任各13名常委里,最高学位只有硕士。

从数据上看,官员们读博士喜欢扎堆儿。他们既同地为官,也喜欢同校甚至同专业读博士。

吉林官员爱上吉林大学经济博士学位,河北官员则青睐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河北省委常委聂辰席、景春华、田向利三人,拿的都是天津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他们专业同样是管理科学与工程。聂辰席、景春华1999年9月同一年进校,景春华、田向利甚至师出同门,导师都是天津大学教授赵黎明。

在读博士期间,聂、景、田三人都获得了升职,其中晋升最显著的是聂辰席。入学之初,聂辰席任河北邯郸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03年9月拿到博士学位时,他已经升任邯郸市委副书记、市长。此后不到一年,聂辰席就任邯郸市委书记。

景春华在河北承德市委副书记任上入读天津大学管理学院,5年后拿到博士学位时,已官至承德市长。不过,虽和聂辰席1999年同年入学,但景的博士学位迟到了两年。2005年,景春华获得管理学博士时,河北邯郸“一把手”聂辰席已经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职从事两年的民商法博士后研究。结束民商法博士后研究5个月后,2006年11月,聂辰席跻身河北省委班子。

就在聂辰席、景春华、田向利等博士生忙着从河北各地奔向天津大学校园时,天津本地官员则悠闲得多,他们有足够时间赶到和天大一墙之隔的南开校园。

天津的6位博士常委,3人毕业于南开。同门博士的情谊,出现在天津市委常委段春华、崔津渡身上。崔津渡初入南开校园,团市委书记段春华刚从世界经济专业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们的导师都是冼国明教授。

翻阅博士常委们的履历,经济学和管理学两大学科,是他们青睐的双子星。在86位博士常委中,经济学博士28人,管理学博士26人,法学博士有14人。除上述三大学科,其他博士常委中,还有工学博士8人、农学博士3人,哲学、教育学博士各2人,文学、历史学、理学博士各1人。

博士学历论文例4

官员的博士身份,在大众的心目中,往往并非锦上添花,而是感受复杂。在“注水博士”、“权学交易”的惯性质疑下,落马官员纷纷被揭出学历学位造假。比如十后第十位落马的总是将自己塑造成“学者型官员”的南京市前市长季建业,伴随其政治光环的褪淡,博士论文涉嫌“抄袭”、论文为教授、本人未参加答辩,在其身上一直交织着官学利益勾连的魅影。而3月份新近落马的云南省前副省长沈培平,毕业于保山师范专科学校中文系,算是标准的文科生,但是在未明确获得硕士学位的前提下,和从未涉足理工科领域的沈培平,在担任普洱市市长期间,居然获得了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自然地理学的“理学博士”,并且被聘为“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科建设与发展指导委员会”委员、资源学院兼职教授,堪称奇迹。近年落马的官员中,对学术经历的追求最为登峰造极的,当属重庆市前副市长王立军。作为只拥有初中学历的转业军人,王立军通过自考与成教获取了中专与大专文凭后,在十余年时间里,获得了29所国内外大学、研究中心的兼职教授、硕导、博导等头衔。王立军2007年才开始读大连海事大学的在职博士,却在当年7月就被聘为该校法硕研究生导师。

官员热衷“读博”、争戴“博士帽”,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中组部的一个抽样调查曾显示,九成以上的各级官员参加过各类研究生班等“学位速取”教育培训。而经过前些年的“官员学历”,中国厅局级以上官员已基本实现了“高学历化”,用句形象的话说,每逢官员开大会,那真是“博士一箩筐,硕士一操场”。难怪2009年,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的纪宝成就直言“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但就在这同时,官员学习任务由秘书或导师代劳、论文被指抄袭、造假等新闻并不鲜见。据《新京报》报道,早在六年前,中国的博士授予数量已经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在职公务员,有的身居要职,但含金量却始终遭质疑。近年来屡有高校学者呼吁清理官员在职读博。厦门大学教授杨春时2010年曾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提交相关提案,希望维护高等教育的纯洁性及公平公正。有学者称,中国人民大学超5年未答辩博士生95%是在职官员。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展江在季建业学术造假被曝光后,也撰文呼吁叫停官员读博,“我所知道的最悲惨的此类故事,恐怕是上海一所大学一位博士生读到第五年在写出论文前夜一头倒在电脑桌旁永远不醒。而在老季这边,家藏亮闪闪的一摞文凭,可是他可曾有过一天寒窗之苦?”对此,一名在纪检部门工作的官员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官员在职获得高学历、高学位的,人们有充分理由怀疑其学历、学位的含金量。有相当多的官员,其真实能力和水平与其高学历、学位并不相称。”

局外人雾里看花,局内人看得真切。对于官员们的“学术热”、“读博热”,民间多有猜测和遐想,但身在官场的孟学农主动来谈这事,自然更有可信度,也更值得玩味。当然,读书是每个公民的权利,官员读博的权利不能剥夺,关键是他们的高学历是否皆真金白银?对“博士官员”打假,是反腐的新课题。是时候应该好好正视,并着手彻底治理了。

媒体评点:博士,高学历、高学识之代名词,令人肃然起敬。然而曾几何时,这一学术至高荣誉却被部分贪官运用权术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后者仕途上升、捞取名利的垫脚石,令为之寒窗苦读十余载的莘莘学子汗颜。如此丑闻,实为对知识尊严的强烈嘲讽和莫大挑战!

博士学历论文例5

最大博士群不在高校在官场,说到底这是一种学术不端。当行政力量可以换取学术头衔时,学术界的浮躁之风、各种不合情理的学术氛围,也自然而然出现并泛滥了。无论哪个国家,最大博士群都应该在学术领域,要么在高校,要么在科研单位。如果最大博士群出现在行政机关之中,那么显然其造成的不仅仅是人力资源上的浪费。这其中既包含了学术界谄媚于行政权力的无奈,同时又包含了学术职称远不如行政职位的尴尬。去年我国在建立博士点26年之后,成功超越“英美”,成为世界第一“博士大国”。而公众并不买账,还闲语不断。按常理,本该能赢得公众的欢呼、举国同庆的,为何反差这么大,原因就是名不符实。不少留洋学生诉苦,说外国根本不把中国的博士学位当回事儿。回到本质问题来看,那便是粗制滥造的“证”多,真正拥有博士学术水平的人少。

时下的官场之中,虽然确有官员的学术职称来自于真才实学,但同时也有相当数量的官员通过权力的通吃,花钱买来了一纸博士文凭以装点门面。不劳而获,有名无实,这或许才是纪宝成最为担忧之处。对比韩国、日本及欧、美等国攻读博士学位的情况就可发现,在那里取得博士学位,比我们这里要困难得多,没有六七年工夫很难通过。

大学校长能在“2009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这种场合之下公开批判“论文大国、学术小国”,真是难能可贵。单单这一点,纪宝成的演讲就应该获得掌声。他直接点出了时下行政与学术的不正当关系,更是说出了大学行政化的弊端。“官场博士群”的存在,对于高等教育、学术发展、官场跟风,都将有百害而无一利。在此情形之下,高等教育体制打破行政化的改革势在必行,大学实现教授自治化的朝向必须确定。唯有如此,学术才可能有复兴的希望。

现在高校学术腐败严重,学历完全沦为工具,知识分子向行政官员大量聚集。官员博士很少能成为为学术而生的清贫之仕。相反,他们只会将学历看做是自己事业前途的一个跳板和工具。在这样的心态之下,他们的学位论文能否独立完成、究竟有无学术价值、能否顺利毕业,根本无需考虑。要知道,学术向来不是他们的衣食父母,这也与我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有关。在国外,政府官员一般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两类。政务官主要从事政治决策工作,不需要过高的学位。事务官主要从事决策执行工作,如不是从事专门研究工作,也不需要博士学位。而在我国,学位证书情结严重,学历的畸形崇拜影响广泛,甚至某个职位首先要求的便是博士、硕士学历,而工作能力、管理水平则从属于学历,这为很多官员谋求博士学位滋生了土壤。

博士学历论文例6

从“硕士当官”到“博士当官”,到现在的“博士后当官”,我们看到某些干部任用部门对于官员学历期待的逐步提高。是耶,非耶,确实有必要进行一番争论。但笔者同时认为,博士后等高学历知识分子“当官”,其实不能一概而论,说“博士后当官”绝对不行,或是一定可行,这都是缺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思维的体现。

高学历不完全等于高素质,学历层次与能否当好官没有直接关联,高学历未必就能胜任领导岗位。博士后能否当好“官”,这实在不是笼而统之就能厘清的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具体到领导岗位,具体到人,必须视具体情况来具体分析。而要想更科学地得出结论的话,恐怕更需要较长时间的实践考核、论证。

从不同的岗位上说,或许此博士后能当好此岗位的“官”,面对彼岗位未必能行;就不同的人来说,或许此博士后适应能力强,能胜任很多领导岗位,而彼博士后在从政方面根本就是一窍不通,在大多数领导岗位上都显得无能。

让博士后“由科研人员转型至官员”,这恐怕不能演变成一种方向。让有“当官”志愿的博士后试一试是可以的,但要把这作为一项工程来推广,这于事就未必有益了。

郭之纯提出博士后当官仅仅是浪费吗?

多年来的经验证明,博士或博士后当官,最大的弊端和疑问并不在浪费――而在于博士后是否能够把官“当好”;还有,是否对“官本位”意识又进行了一次强化。

和当前的大部分官员相比,挂职的博士后们具有理论、学识及眼界诸方面的明显优势。多年的学术浸润,也往往使博士后们具有一种他人所不及的人文气息、学究态度。但是,也正因此,才为博士后当官形成一种先天的障碍。

并不是具有好的素养就可以把官当好。所谓“领导就是服务”(邓小平语),在民主政治社会,为“官”者最需要的能力其实是“协调”:协调公众,协调政策,协调于体系的行政思路。而博士或博士后的长处是什么?是和“协调”相反的一个“独”字。学术贵在独立,博士最应该坚持的是特立独行的思考态度。可以说,博士的研究过程和思维方式和“规矩”或“民意”关联性甚小。因此,“官”和“博士”的轨道本质上是很难划出交叉点的。

国家机关选用人才采取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也证明了这点。与学位考试相比,公务员考试更加注重对应试人员动手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测评。因此,博士直接担任领导职务,实际上已经将专业知识与公务员水平混为一谈。由这些分析可知,赋予博士身份以“官”性(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或许是一种不合规律的嫁接。事实上,近几年来已经有不少城市相继推出“引博从政”的政策。据悉,很有些博士遭遇了“排异反应”,甚至“多数博士官认为博士是官场中的弱势群体”。所以,真要利用博士们的智慧学识,并不一定非要其为官,更重要的是,博士也不一定合适为官。这是比“浪费”更为关键的方面。

博士后挂职或当官,这样的事情过多发生,令人担心这会不会进一步强化官本位意识。在笔者看来,热衷于让博士当官、以及博士热衷于当官,这或许是官本位意识依然广泛存在、“官文化”积弊尚存的证明。“官文化”脉脉相承,至今社会上尚留存着深刻的“官本位”意识,误以为官位代表能力,代表荣誉,不能入仕为“官”就不能算“功成名就”。

仔细分析一下,博士后挂职,难说不是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所以,面对博士后热衷当官现象,不仅应该做利弊分析,亦应作出更深的“官文化”检讨。

蒋劲松认为博士后从政不值得效仿

从理论上说,10名博士后挂职丰台区政府这起引发争议的事件本身并不复杂。正如北京大学沈明明所言,博士后就是国家培养的研究型人才,而政府部门的管理工作只需要最基本的高等学历教育即可;管理工作需要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博士后已经错过了在政府部门积累实践经验的最佳时期,在政府任职,无论对国家还是对博士后本人都是一种浪费。

这样一种常识,管理部门和博士后们应该很清楚。但他们仍然认为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显然对当事者来说,就他们所面临的环境和要达到的目标而言,这是合乎理性的。这就涉及某些更深层次的问题了。

从地方政府来说,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理论研究问题,需要具有较高理论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本来,这可以通过体制内部的研究机构或者大学、科学研究机构来完成,管理决策者再在不同研究者、不同角度的研究成果之间综合考虑,作出决策。但长期以来,我们的研究机构出现了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一些体制内部的研究机构只是简单地将领导的意志和想法用理论包装了事,缺乏研究的创新能力;而一些体制外的研究机构,则热衷于炮制适合填写表格的学术论文,缺乏解决现实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所以,地方政府真想借重研究人员时,往往感到靠不住,只好在管理体制内部培养和发展研究能力。可这样一来,研究者和管理者相对独立的界限被打破,既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又会影响领导决策的独立性和综合性。

从博士后来说,大多数人做博士后研究的目的,应是为了在科学研究上有所建树,如果真想在管理实践上有所发展,当初就该在管理一线上工作。按照国家的人才培养政策,绝大部分博士后出站后该到科研院所或高校从事研究工作,但是,博士后刘铭说得很实在:“比较好的高校或科研院所,基本上是满员状态的,一般或者较差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又不太愿意去。”在今天,熬到博士后,人人都付出了许多,博士后希望得到优厚的待遇,是合情合理的想法。

博士学历论文例7

既然农民比博士更容易创业成功,那人们劳命伤财数十年寒窗苦读岂不是等于浪费?这不是典型的“读书无用”的论调嘛!然而,通过对新闻媒体的报道和身边的故事略加分析,我惊异地发现,“农民比博士更易创业成功”的论调并不是痴人妄语。

没有人会否认,博士创业的起点远远高于农民。博士是高学历知识分子,他们有很强的社会认知能力,相对于农民而言,他们能更快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人脉关系比农民更“高层”,他们的同学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工作,创业时可以利用这些宝贵的人脉资源……然而,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博士还是被农民打败了。

古人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知识是一柄双刃剑,用不好反而会伤到自己,一些博士一一准确说是高学历者,由于过于信书,无意识地画地为牢自我设限却不自知。而农民――准确说是低学历者,无知无畏,敢于打破一切框框条条的束缚,往往能闯出一片广阔天地。我的两个朋友,一个工商管理硕士学历下海经商,一个只读完高中就去商海冲浪。谁都没料到,只读完高中的朋友生意做得比取得硕士文凭的朋友还要大。究其原因,居然和读书的多少有关系:硕士朋友书读的太多,任何事都要反复分析、论证,前怕狼,后怕虎,谨小慎微,错过了许多好时机,生意当然做不大;而只读完高中的朋友做任何事情,没有条条框框的束缚,活学活用,敢想敢干,敢打敢拼,十年过去了,他现在拥有员工几百人,厂房上千平米,生意的规模是硕士朋友的几十倍。经过比较,我们得出结论:硕士朋友书读得太多了,反而制约了自己的发展。

在技能方面,农民的动手能力远远超过博士。高学历者往往高估读书的作用,喜好“坐而论道”而忽视实践的作用,在学校学企业管理的不到企业去实践,学商业不去亲自搞销售,这样的读书无疑于纸上谈兵,毫无用处,行动实践能力差。有一则故事,讲的是三个博士有了创业的冲动,于是合伙开了个公司,遗憾的是这家公司一单生意也没做成,没有半年就散了伙。原因很简单,三人都是大博士,都只想指手画脚,都不想弯腰做事,没有人做事情的公司,不关门还等什么呢?中国的博士基本是在论文中泡大的,这些博士不但被论文泡大,而且还被泡浮肿了,被泡得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这样的人去创业不失败简直就是奇迹。反过来看,农民等低学历者则不一样,他们在创业中所能做的就是动手,就是练,反复地操作某件事情使他们具备了很强的实践能力。没有哪个农民不是从第一天就开始实践的,他们的知识面虽然不如博士广,但是他们在每一个实践中学会的知识都能灵活万变地运用,而博士纵使有100个理论,却未必有1个会灵活用到生活中去,更多的是流于空谈。

博士学历论文例8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医学考博英语统考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育部《深化招生制度改革总体方案》要求,为吸引具有优秀科研业绩和培养潜质硕士毕业生攻读我所博士学位研究生,鼓励硕士生潜心学习与科学研究,进一步提高博士生的招生质量,充分发挥导师和专家组在博士生招生中的作用,2017年我所试行博士生招生“申请-考核”制。凡符合申请条件且通过资格审核的考生,可直接参加综合考核。具体办法如下:

一、申请条件

1.申请者必须满足我所博士生招生简章报考须知规定的报考条件。

2. 国内“211”高校(含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科研单位)中的土木工程、力学等相关需求专业的应届(往届)硕士毕业生;以及取得国外一流大学硕士学位的研究生。

3. 在校期间学习成绩优秀,对科学研究具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突出的科研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已经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公开发表2篇及以上与申请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或相应的科研成果。

二、工作程序

1.报名及材料提交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方式,网址scyz.sceea.cn/。申请者在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申请条件,并按规定填写报名信息,上传所需要的报名材料和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报名结束后,申请者需认真准备如下申请材料:

(1)通过网报系统打印的《报名信息确认表》,要求本人签字;

(2)用A4纸张双面打印“报考登记表”;

(3)身份证、最后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部的证明信); 《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复印件,应届硕士生提供《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

(4)本科和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须授课单位或档案保存单位盖章)、外语等级证书或成绩单;

(5)两份填写好的专家推荐书。由两位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研究员(或相当于研究员)职称的专家作为推荐人,其中一名推荐人必须是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推荐人可将推荐书填写完毕后,直接(或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后交被推荐人)寄(送)往我单位;

(6)体格检查表,请持打印的体检表(贴照片)到县级甲等以上医院做身体检查;

(7)《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加盖档案所在单位或所在学校公章)一份;

(8)提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及论文评阅书,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论文开题报告、论文摘要和目录;

(9)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

(10)其它可以体现本人学术水平与能力的相关材料。

申请者必须确保填写的信息和提交的申请材料真实、准确,填写虚假信息或提供虚假材料的申请者一经发现将随时取消其录取资格,并不接受其再次报考我所博士研究生。

2.资格审核

专家小组对申请者资格进行审核,审核通过的申请者进入下一阶段的综合考核。专家组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进行审核:

(1)考生本科和硕士阶段的学习经历与取得的成绩;

(2)考生从事报考学科领域的工作经历、已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高水平文章等;

(3)考生继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所具备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培养潜力等;

(4)其它与考生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有关的因素等。

3.答辩考核

资格审核通过的考生进行公开答辩考核。考核分为外语水平和专业知识,其中专业知识不少于两门专业科目。每科目满分100分。

(1)研究所组织专家成立考核专家组,对资格审核通过的申请人进行综合考核,就申请人是否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潜力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招生计划按照择优选拔的原则形成考核意见。考核专家组由5名以上研究员级专家组成。

(2)申请人简要介绍本人学习经历与研究成果,重点阐述攻读博士的学习计划和科研工作设想,并接受专家组提问。每名申请人的阐述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回答问题时间不少于20分钟,回答问题不少于8个。

(3)答辩考核公开进行,全程录像,并安排专人进行记录。

4.录取

研究所根据导师考核意见和学科综合考核结果,结合导师的招生名额情况确定拟录取名单。拟录取的申请者可在秋季入学,但必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三、相关要求

“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生工作要自始至终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严格做到程序透明,操作规范,结果公开。

博士学历论文例9

二、报名时间

公开招考报名时间:2013年12月1日至12月30日(每天24小时)。

硕博连读生报名时间:2014年4月21日至25日,具体要求见以当年工作通知为准。

本科直博生报名时间: 2014年4月21日至25日登陆我校博士报名系统(202.204.193.220/zsgl/bswb/)完成报名工作。

三、报考条件(公开招考)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得硕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与硕士毕业同等学力的人员;

以硕士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指具备下列条件的考生:(1)获得学士学位后6年以上(含6年,从获得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2)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3)近三年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同等学力考生必须以“委托培养”类型报考;

3.只有学位证书而无毕业证书的专业学位考生在资格审查时必须已获硕士学位,否则按同等学力对待;

4.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

5.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6.报考全日制博士生的年龄不超过45岁,报考委托培养年龄可适当放宽;

7.有两位与报考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四、报名要求(公开招考)

1.考生进入博士招生报名系统后,填写报名信息,具体报名要求、流程请查阅报名系统相关说明。报名网址:202.204.193.220/zsgl/bswb/。

2.报考者交纳报名费200元/人;上传150╳200像素白色背景的正面免冠照片。

3. 最后学历(学籍)信息确认。报名期间考生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并将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打印。已毕业考生打印《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应届硕士毕业生打印《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未通过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应及时到学籍学历认证机构进行认证,2014年3月10日前将《中国高等教育学历认证报告》交到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如在按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验证而影响考试,后果自负。

4.网络报名成功后,应及时下载、打印报名材料。

五、报考材料(公开招考)

考生必须在报名期间(外地以邮戳为准)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送交以下材料: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从报名系统打印)。

2.报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现实表现情况表(从报名系统下载)。

3.两名与本门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信(从报名系统下载)。

4.硕士阶段课程学习成绩单。

5.学历学位材料:

(1)学士、硕士学位证书复印件,本科、研究生学历证书复印件;

(2)最后学历(学籍)校验结果报告。《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3)持国外学位证书报考者,需提交“教育部留学生服务中心”的证明复印件;

6.考生近年来在科研领域中的科学研究论述一份(从报名系统下载,1500字左右)。内容中涉及到的论文、著作、获奖等应有相应的证明材料复印件。

7.以同等学力报考者应提交:①副高级以上技术职称证明;②近三年在全国核心刊物上发表2篇以上与所报考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与报考学科相关的科技成果奖励(排名前五名)复印件。

六、打印准考证

考生本人于2014年3月10日-21日博士报名系统自行打印准考证。

七、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考试时间:2014年3月22日至3月23日,初试后择优进行复试,复试时间、内容及方式另行通知。体格检查在复试时进行。

3.考试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4.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初试科目为自然辩证法(获得硕士学位者和应届毕业硕士生免考,同等学力考生必考)、外国语(外语听力测试另行单独组织考试,时间为30分钟)、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两门报考专业的硕士学位主干课程。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及两门加试课程见招生专业目录。每门科目考试时间为三小时,以笔试为主。

5.考生应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考场安排及有关注意事项。

八、录取

1.在招生计划内择优录取,宁缺毋滥。

2.拟录取结果可于6月上旬以后向报考院系查询。委托培养博士生,须在录取前签订委托培养协议书;统招博士生,按教育部规定向存档单位调取档案。经审查合格,发给录取通知书。录取考生于2014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和硕士学位证书原件(同等学力考生带学士学位证书原件)。

3.考生与签约单位之间由合同产生的各类责任关系,由考生本人与签约单位协商处理,与招生单位无关。

4.每名博士生导师原则上限招收1-2名博士研究生。专业目录中兼职博士生导师,原则上限招一名博士研究生。

博士学历论文例10

二、招生方式和培养模式

为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机制,我校从2015年起对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进行改革。具体实施细则详见《沈阳农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沈农大发[2014]7号)。改革后的招生方式包括硕博连读、推荐优秀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申请考核、普通招考四种类型。前三种方式招收的博士生,其培养方式为全日制非定向,普通招考博士生的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非定向和全日制定向两种类型。

二、学习年限

博士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3年,因故不能3年毕业的最长可延至6年,但需办理学籍延长手续;硕博连读研究生(含提前攻博研究生)的基本学制为5年,因故不能5年毕业的最长可延至8年。其他要求详见《沈阳农业大学研究生学业管理细则(修订)》。

三、报考条件

(一)所有类别考生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违纪违规不良记录。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号)文件标准]和我校各招生学科的基本要求(要求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进行体检)。

(二)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类考生应具备的条件

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类考生须达到我校相关规定提出的要求(详见我校有关文件)。

(三)申请考核类考生应具备的条件

1.本科和硕士阶段均为全日制非定向学历教育,且为应届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考取硕士,应届硕士毕业获得硕士学位申请全日制非定向博士;

2.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最近五年内(截止至报考时间)外语水平达到以下条件之一:英语CET-6 成绩≥426 分;IELTS成绩≥6.0;TOEFL 成绩≥80 分;通过大学日语、俄语六级考试;

3.硕士期间学习成绩、学位论文均在良好以上或在某一领域有特殊学术专长、突出学术成果,对学术研究有浓厚兴趣,有较强创新意识和能力;

4.获得本人硕士生导师和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推荐,报考学科考核合格;

5.满足招生学院对申请人的其他要求。

(四)普通招考类考生应具备的条件

1.入学前具有学术硕士学位的考生,需提供本人硕士生导师或本学科专业领域博士生导师和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推荐信。

2.入学前具有专业硕士学位的考生,外语水平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1)英语CET-6 成绩≥426 分,或IELTS 成绩≥6.0,或TOEFL 成绩≥80 分,或PETS5合格;

(2)通过大学日语、俄语六级考试。

并需提供本人硕士生导师或本学科专业领域博士生导师和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推荐信。

3.入学前为具有硕士同等学力的考生,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1)全日制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6 年以上(含6 年);

(2)在所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连续工作6年或6年以上;

(3)修完所报考学科(专业)的全部硕士学位课程,并取得学分;

(4)外语水平要求与具有专业硕士学位考生要求一致;

(5)近6年在核心期刊发表与所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论文3 篇以上(第一作者)或获得省部级以上的科研成果奖励(前3名)或正在主持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

(6)提供本学科专业领域博士生导师和拟报考的博士生导师推荐。

四、报名方式

2016年我校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采用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所有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现场资格审查,各环节缺一不可。

(一)网上报名

1.申请考核制考生:2015年11月23日-2015年11月29日;普通招考类、硕博连读类、提前攻博类考生:2015年11月23日—2016年3月;

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进行网上报名,要严格按照我校2016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选择考试科目并牢记本人报名号。

2.网上报名以信誉为基础,请考生如实填写个人报考信息。若发现有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在5年内不再接受该考生报考。

3.报考非定向就业的脱产考生可以直接报名,录取后需要将人事档案调入我校,实行全脱产学习。

4.报考定向就业的在职考生须征得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录取后不需要调转人事档案,但需要在被录取前与我校、定向单位签订三方协议,我校有权要求进行全脱产学习。如果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定向就业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并由此造成不能调档、不能参加复试、甚至不能录取等后果,责任由考生自负;由此对学校造成的损失,学校有权要求赔偿。

5.报考类别在报名阶段经考生确认以后,复试录取阶段及入学以后均不得更改。

(二)现场确认

1.申请考核类考生:具体安排参见各学院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

2.普通招考类考生:2016年1月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考生持报考材料到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沈阳农业大学服务中心裙楼203室)进行资格审查。

五、报名材料

(一)报名需要提供的基本材料

1.沈阳农业大学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1)拟报考定向类别的考生以及原为定向培养的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考生,需在报名登记表“对考生报考的意见”一栏内由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字,同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2)应届硕士毕业生需在报名登记表“对考生报考的意见”一栏内由考生所在院(系、所)负责人签署意见并签字,同时加盖行政公章。

2.身份证复印件。

3.硕士、本科阶段学历、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验原件,留复印件;外地考生可先寄复印件,领取准考证时交验原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必须在入学时递交);或应届毕业硕士生在学证明及预期取得学位证明;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需有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

4.学信网学历学籍备案材料(纸质版)。

考生类型

研究生阶段

本专科阶段

已获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考生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已获非全日制硕士学位考生

-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在校生

《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同等学力考生

-

《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5.专家推荐信二份(其中一位须为拟报考导师)。

6.硕士研究生阶段成绩单(同等学力考生需提交本科阶段和进修硕士主干课程的成绩单);可以是加盖培养单位研究生成绩专用章的成绩单原件,也可从人事档案中复印出成绩单并加盖所在单位档案管理部门公章。

7.政治审查表(在网上下载,定向考生加盖所在单位组织部门公章,未就业人员加盖档案保管单位公章,应届生加盖所在学院组织部门公章)。

8.体检表(二级甲等以上医院;体检时间须在报名日期前三个月以内)。

9.报名考务费200元(同等学力考生考务费400元,硕博连读和提前攻博考生不需交费)。

(二)各类型考生需要提供的特殊材料

1.申请硕博连读类考生:需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

2.提前攻博类考生:需提交《沈阳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提前攻读博士学位审批表》。

3.申请考核类考生需提供以下材料:

(1)《沈阳农业大学“申请考核制”选拔博士研究生申请表》;

(2)学位论文摘要和目录;

(3)外国语水平证明复印件;

(4)个人经历及研究计划书(个人经历:学习及学术研究简要经历;研究计划书:3000字到5000字入学后的研究设想);

(5)在重要刊物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以及其他可以证明自己能力或成就的材料;

(6)报考学院要求的其他材料。

4.普通招考类考生考生需提供以下材料:

(1)已获硕士学位人员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评议书或答辩决议书的复印件;

(2)专业硕士学位和未获得硕士学位的同等学力人员需提供外国语水平考试证明。

请考生如实填写个人报考信息。若发现有弄虚作假者,我校将在5年内不再接受该考生报考。

(三)报考材料和报名费提交办法

1.申请考核类考生需将报考材料及报名费交至报考学院,详见各学院申请考核制实施方案;

2.普通招考类考生需将报考材料及报名费于2016年1月8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往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汇款单留言处必须注明报考考生姓名;信封上请注明博士报考材料。

邮寄地址:沈阳市东陵路120号沈阳农业大学研招办

收件(款)人:马晴晴

联系电话:024-88487057 邮政编码:110866

六、考试时间、地点

(一)申请考核制

考核时间、地点参见各学院实施方案。

(二)普通招考制

初试时间定于2016年3月中旬某周六、周日,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七、考试内容

(一)申请考核制

考试考核内容参见各学院实施方案。

(二)普通招考制

外国语(含听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具体见招生专业目录。同等学力人员加试2门报考专业硕士研究生主干课和自然辩证法。

英语听力采用调频接收方式,请考生自备调频收音机,频段为75.3MHz,小语种考生不用准备收音机;外国语考试没有指定参考书。

八、录取类别和学费标准

录取类别按就业派遣方式分为非定向和定向两种。博士研究生各专业学费标准均为10000元/学年,按年度收费。

录取类别以考生网上报名时填报的报考类别为准,复试录取阶段及入学后均不得更改。我校鼓励考生非定向就业全脱产攻读博士学位;对定向就业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不仅有录取比例限制,且学校有权要求进行全脱产学习。各学院将根据学校下达的博士生招生计划名额,按照硕博连读研究生、推荐优秀硕士生提前攻读博士研究生、申请考核博士生、普通招考博士生的顺序依次录取,非定向培养与定向培养考生分别排队原则,确定拟录取名单,前三类录取额满的不再安排普通招考类考生考试,请考生及时向报考学院进行询问。

*报考类别说明:(请仔细阅读后再填报)

非定向:无工作单位,如果被我校录取,我校须向考生档案所在单位调取档案。

定向:有工作单位,录取后不转档案、户口和工资关系,我校与考生及考生所在工作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协议。

九、奖助政策

我校面向非定向全脱产博士生提供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学业奖学金、校长奖学金、学校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高水平学术(学位)论文奖励等多种奖、助学金。

(一)奖助对象

所有基本修业年限内的非定向博士研究生。

(二)奖助类型及标准

1.国家助学金:每生每年10000元,按月发放;

2.学校助学金:学校出台政策、加大对博士生资助力度,按月发放助学金(额度待定);

3.普通助研岗位津贴:400元/月,由导师提供,学校统一发放;

4.国家奖学金:一年级新生不少于5个名额,二、三年级按省里下达的指标进行评选,奖励标准为博士生30000元。

5.校长奖学金:面向一年级博士新生,一等10000元,二等5000元,三等3000元。

6.学业奖学金:面向二、三年级博士生,一等12000元/年,二等9000元/年,三等6000元/年,按年度一次性发放。

7.高水平学术论文奖:用于鼓励研究生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奖励标准从80万元/篇到0.1万元/篇不等。

8.学位论文奖:获得校级优秀博士论文奖励5000元,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励1万元,获得国家优秀博士论文奖励10万元。

十、其他事项

1.考生提供的所有报考材料均应属实、准确,若因提供虚假信息被发现而造成取消考试、录取、入学资格或取消学籍等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自负。

2.报考类别为定向的考生须征得所在单位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因报考研究生产生的问题由考生自行处理。若因上述问题使我校无法调取考生档案或签定有关协议,造成考生不能复试或无法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承担责任。

3.在境外(含香港和澳门)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学历学位认证证书方可参加报名。

4.我校2016年招收定向培养在职博士研究生的录取数量规定为不超过各学院招生计划的30%。同时,在复核阶段,在职人员须提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开具的至少同意脱产学习一年的书面证明(由考生自行填写并由领导签字单位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