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因子分析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3:35

因子分析论文

因子分析论文例1

1.2过程及结果

1.2.1将原始数据用SPSS17.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见表1。由表1可见,KMO值大于0.5,Bartlett球度检验的卡方统计值为1026.281,相伴概率小于显著性水平0.01,表明各变量间信息重叠度较高,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来进行评价。

1.2.2计算因子的特征值和方差贡献率见表2。由表2可知,前4个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93.657%,涵盖了指标数据中的绝大部分信息,故选取4个主因子。

1.2.3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提取因子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3。由表3可知,F1在(X12)、(X3)、(X7)、(X8)、(X15)上有较大载荷,因此将其命名为羊和奶牛生产能力因子;F2在(X13)、(X4)、(X14)、(X9)上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为家禽生产能力因子;F3在(X5)、(X1)、(X10)上有较大载荷,将其命名为猪生产能力因子;F4在(X6)、(X2)、(X11)上有较大载荷,命名为肉牛生产能力因子。分别计算各主因子F1~F4的得分FAC1~FAC4,并以各主因子的方差贡献比重为权重进行线性加权和计算综合得分。其计算公式为:F=(33.646×FAC1+26.192×FAC2+20.952×FAC3+12.867×FAC4)/93.657。其中F为综合得分,结果见表4。

2分析与讨论

河北省(S2)畜牧业发展状况中羊和奶牛生产能力的权重最大,贡献率达到33.646%;家禽生产能力次之,达到26.192%;猪生产能力再次之,达到20.952%;肉牛生产能力贡献率最低,为12.867%。从羊和奶牛生产能力因子看,河北省位于我国前列,表明河北省在羊和奶牛生产方面具有很强的能力。特别是奶牛被列为区域优势产品后,奶牛产业成为河北省畜牧业中发展最快的产业;但与排名前2位的地区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从家禽生产能力因子看,河北省同样位于前列,表明河北省在家禽生产方面也具有很强的能力,但同排名第1位的地区存在很大差距。河北省应在重点打造蛋种鸡产业的同时,着力培育更多的家禽类企业,提升河北省的家禽类生产能力。

因子分析论文例2

关键词:国有银行竞争力股份制改革

国内学者对于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比较进行了长期的研究,逐渐从定性到定量、从少指标到多指标、从少样本到多样本进行了相当数量的实证分析。李萱(2000)从市场份额、经营业绩、人员素质三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与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数据的直接比较。范伟强(2001)从规模与效率、经营机制与发展战略方面对国有商业银行与新兴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比较。段卫平(2002)从收益、经营成本效率和风险三方面对四家国有银行与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简单数据比较。赵昌昌等(2003)学者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实证分析所采用的指标包括股权收益率、自有资本率等五方面13个指标,均为财务数据。罗仲平等(2004)对4家国有商业银行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2000~2002年的竞争力状况进行了比较分析,采用加权计算的方法得到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基础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三大指数,但权数如何设定不明确。

笔者认为,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的不足:评价指标多为银行财务数据,缺乏无形资源、外部环境等方面的评价;实证分析大多采用简单的数据直接对比,难以准确评价各银行的竞争力。此外,对加入WTO后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发展变化,研究较少。本文试图通过研究过渡期间国有银行竞争力变化趋势的这个特殊历史时间段来分析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必要性和是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于详细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本文以加入WTO后的过渡期(2001~2004年)为研究时间段、以重庆市银行业的13家银行为研究样本。

1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分析

《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这样解释竞争:“竞争系个人(或集团或国家)间的角逐;凡两方或多方力图取得并非各方均能获得的某些东西时,就会有竞争”。企业竞争力的差异,既源于企业拥有的竞争所需的资源和能力的差异,也受着外部市场、经济体制、社会文化、自然环境等多方面的影响,竞争力强的企业其优势最终体现在产品和服务吸引顾客。实际上,企业竞争力是一个包括资源、能力和环境的综合体,缺一不可。

对于银行而言,作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机构,其竞争力的性质和决定因素与一般工商企业基本一致。但银行作为金融企业,其竞争力有其独特之处。首先,金融市场一体化已是大势所趋,银行无法通过市场的分割或垄断来建立核心竞争力。其次,金融商品无法申请专利,金融产品易于模仿,金融产品创造价值的多少,不但取决于产品的设计,还取决于服务的构成及附加服务的质量,模仿者能够依靠更优质的服务来战胜创新者。再次,金融监管部门要求银行所提供的金融产品的相关信息要公开和透明,便于监管者和客户掌握和评判该产品的风险状况,这同时也为竞争对手模仿带来便利条件。

银行竞争力的评价同样应当从银行的资源、能力和外部环境三方面因素着手。本文以重庆市的中资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不需考虑所在的地区差异,为简便起见,本文的银行竞争力评价指标仅由资源和能力两大类指标组成。根据银行业的特点,并考虑指标的可获得性及量化的需要,设计了以下指标用于评价过渡期国有银行竞争力的发展变化:

资源指标。人均短期贷款、人均中长期贷款、人均固定资产、人均无形资产、人均总资产、人均短期存款及短期储蓄、人均长期存款及长期储蓄、人均单位存款、人均储蓄存款、人均营业费用或业务费用、人均业务宣传及广告费、人均机构网点数、人均工资、本科及以上学历职工比例共14项指标,反映银行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状况。

能力指标。备付金比率、流动性比率、存贷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资产负债率、存款资产比率、不良贷款比率、盈利性资产比率、银行利差率、利息成本率、资产利润率(税前)和人均利润额(税前)共12项指标,分别从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三方面反映了银行的组织效率及能力。

基于因子分析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化实证

因子分析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多指标或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以较少几个因子反映原始资料的大部分信息,从而使所研究的多变量问题简单化。因子分析的具体步骤如下:由于评价竞争力的各项指标的量纲不同,应对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消除量纲的影响;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因子,进行因子旋转和计算各因子得分;以各因子方差贡献率为权数计算各银行的加权得分;按加权得分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分越高,银行竞争力越强。

根据2001-2004年重庆银行业样本银行各年度的原始数据计算得到14项资源竞争力指标、12项能力指标、26项综合竞争力指标值后,按照上述步骤以这些指标分别作为变量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可得到资源、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三方面的得分及排名。表1列出了各银行的具体排名,限于篇幅,没有列出各行的详细分值。根据表1的结果发现,在加入WTO的过渡期国有银行竞争力有以下基本特征:

四大国有银行的竞争力仍较低。从表1中可看到,四大国有银行综合竞争力的排名基本上处于9~13名之间,仅2001年的建设银行、2004年的中国银行排名进入了前8名。从资源和能力两项竞争力的排名看,除2004年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的能力排名外,国有银行排名均在8~13名之间,明显低于大多数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排名。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竞争力普遍较强。样本银行中有8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除深圳发展银行排名靠后外,其余7家股份银行的综合竞争力、资源和能力排名基本上均处于前8名。

国有银行综合竞争力的变化趋势不同。两家股份制改革试点银行中,中国银行变化最为显著,2001~2003年其综合竞争力排名末位,2004年则升至第8名;中国建设银行反而在股改启动前的2001年竞争力排名最高,2002~2004年排名下降,始终在10~11名徘徊。中国工商银行的竞争力综合排名始终稳定在9~10名,没有显著变化。而中国农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各年均列第12位,完全没有变化。

2国有银行竞争力变化趋势对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启示

对提高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国有银行的竞争力较股份制银行的竞争力低下,证实了产权结构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我国国有银行的竞争力与效率,应对来自外资银行的强大挑战,关键是实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我国政府着手对四大国有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革,对于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竞争力和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与竞争力全面提升的目标还有差距。以实证子分析结果为例,中国银行2004年全面实施股份制改革后,其综合竞争力从连续三年排名末位一下攀升至第8位,能力排名则从连续3年的12~13名跃升至第3名。同样,从中国建设银行看,股份制改革全面启动后,2004年的能力排名也从连续3年的12~13名跃升至第7名。但进一步分析后发现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中国建设银行2004年的综合竞争力排名没有提升,排名仍靠后。在资源竞争力方面,2004年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都只提升了1位,分别从12位和10位升至11位和9位,均在前8名之外。因子分析使用的资源竞争力指标多数是人均指标,这充分说明两大银行的股份制改革还需要进一步“减员增效”,从而提高资源竞争能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上述综合竞争力或能力排名的大幅度提升是在中央政府2004年分别注资225亿美元的条件下取得的,如果剔出其中的政策性因素影响,很难说多大程度上是由于银行自身内部改造所获得的成效。尤其是,2004年中国银行一举扭转了多年的亏损、建设银行的利润则创纪录地达到新高,让人不得不担忧。两大银行的持续发展能力究竟如何,会不会出现我国股市发展中“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亏损”的情况、出现所谓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体制回归”的问题(刘荣,2002)?这点值得进一步的关注。

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革任重而道远。实际上,对四大国有银行而言,产权结构多元化的改革仅仅是必要而非充分条件。具有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尤其又是存在人问题的国有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建立和完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除了产权结构改革,提高国有银行的竞争力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建设。对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来说,如何避免所谓的“体制回归”和保持股份制体制的优势是关键。总之,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革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许多更加艰巨的任务还有待实现。

本文对国有银行竞争力评价的研究不足在于:一方面是各银行财务报表不统一造成的银行财务指标可比性问题,尤其是建设银行的报表格式比较特殊;另一方面是银行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仍然不够完善,尤其缺乏衡量银行在获得政府支持方面的外部环境因素指标和银行管理制度方面的软性指标,这需要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另外,以国有商业银行的地区行衡量其整体竞争力可能会有失偏颇,获取更详细的整体数据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方法。

参考文献:

1.赵昌昌等.中外银行竞争力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3(7)

2.罗仲平等.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变动态势研究[J].经济学家,2004(5)

因子分析论文例3

1.1.1T检验与信度分析

进行因子分析前必须对问卷进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检验。经过单个样本检验,可得Sig=0.00,当Sig<0.05,就可说明12个题项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即能够区分出不同题项被测试的反应程度,故皆可保留应用。根据信度系数划分,当信度系数>0.9,表示信度好;信度系数>0.8,表示信度可接受;信度系数>0.7,表示应重新修订量表。验证所得信度系数为0.894,说明问卷信度较好,可转入因子分析步骤。

1.1.2因子分析

选择变量并设定因子参数或分析方法,如进行描述、抽取、旋转等步骤(操作过程略)。在进行因子分析前,必须进行KMO与球形测试,用于判断是否适合进行因素分析。KMO值为0.846(>0.6),适合进行因素分析。同时Bartlett''''sTestX2值为846.109,Sig<0.05,达到显著,亦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根据荷载值可知:第一个新因子主要支配着a4、a5、a6、a8、a9、a11;第二个新因子主要支配a1、a3、a12;第三个新因子主要支配着a2、a7、a10。每个新公因子互不交叉,且至少支配2个及以上原因子,即提取的新因子可代表原有因子,满足问卷分析内容效度的要求。以特征值≥1为提取标准,共提取3个因素,累积贡献率为70.726%,已经达到因子分析要求。因子分析过程自动根据特征值大小对新因子进行排列。看出以特征值≥1为标准,共可提取3个新公因子。这从另一角度证明了因子分析的有效性。

1.2结果分析

将新提取的3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F1、F2、F3。F1主要反映出a4(实习意愿)、a5(独自实习倾向)、a6(参与实习主动性)、a8(工作环境适应性)、a9(人际关系影响)、a11(个人重要性)中的信息。以上6项可归结为大学生个人的认知与行为在实习成效中的影响作用,可将F1称为实习个体成熟度。F2主要反映出a1(实习必要性认识)、a3(实习安排服从度)、a12(他人影响)的信息。这3项涉及个体认知、过程有关,可将F2命名为实习适应能力。F3主要反映出a2(对实习的期望)、a7(对实习内容的满意)的信息。这2项可以解读为与实习目标层次和实际实习内容等有关,故命名为实习匹配程度。经过因子分析后,可以归纳出影响高校大学生实习成效的主要因素是:实习个体成熟度、实习适应能力、实习匹配程度。

2提升高校大学生实习成效的管理建议

总体而言,本次问卷设计、数据统计分析是成功的,所得结果亦较符合实际情况。本文所提炼的新因子基本表达了原有信息,较好地反映了目前高校大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以及高校组织实习所面临的困难。基于因子分析结果,提出高校和大学生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共同提高实习效果。

2.1提前培育大学生对实习认知与接纳的态度

实习是以学生为主体、学校或企业为主导的一项相互配合的活动。大学生是否清楚地意识到实习对自身的作用、能否从心理接纳实习并将意识转化为实习行动,这是决定大学生实习成效的首要因素。因此,高校必须将实习所要达到的目的、实习过程与方法、实习与理论如何结合等问题,在实习前及时进行教导,让大学生在思想上树立起强烈的实习意识和对实习活动的接纳意愿。同时,应培养大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和独立工作能力,形成正确的实习价值观和自主实习心态。此外,大学生亦应在实习期间初步学会自行化解工作难题或困扰的能力,以独立自主的势态迎接实习挑战。

2.2注重培养大学生实习协调与适应能力

大学生开展实习必须基于实习单位的业务及统筹安排,仅仅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并不能取得预期的实习成效。因此,只有将实习必要性的认知融入到实习过程和行为活动中,并将实习内容与实习单位的任务安排结合起来,同时,也应注重培养并提高大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注意与实习单位的员工进行有效协作,充分学习或利用他人的知识技能,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并取得预期的实习效果,最终提高大学生对实习单位的适应能力和实习效果。

因子分析论文例4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基于网络技术的电子商务,与传统交易模式主要有以下三点区别:

(一)交易的空间扩大。传统的贸易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和空间限制,但网络面向全球,基于网络的电子商务使异地交易与同城交易、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相差无几。

(二)部分交易主体具有不确定性。电子商务的主要参与者是企业,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基于网络的虚拟企业,这些网络上的企业已不再是传统法律意义上的完整的经济实体,它们根本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通常是若干法人组成的联合体,而不表现为具体的实体形态,具有不确定性。

(三)结算方式不同。传统贸易的结算方式主要是现金、支票、汇票等,而电子商务的支付手段主要是电子支付,它可分为三大类:电子货币类,如电子现金、电子钱包等;另一类是电子支票类,如电子支票、电子汇款、电子划款;还有一类是电子信用卡,如智能卡、借记卡等。所有这些都是采用先进的技术通过数字流来完成信息传输的,而传统结算方式都是物理实体的流转来完成的。

三、电子商务避税的原因

避税是指纳税义务人为减轻或免除税负所采取的一切正当和不正当的行为。一般进一步将其区分为正当避税与不正当避税,其中正当避税因符合税法宗旨和政策意图,因此常为各国政府所鼓励和提倡。不正当避税则指行为人利用税法的漏洞,通过人为的异常的法律上安排,减轻税负或排除税法适用的各种不正当行为。狭义的避税,则仅指不正当避税,目前学界和国际组织大部分持此种观点。[2]本文所探讨的对电子商务避税的规制指的是狭义上的避税。互联网的全球性、无国界性、高科技性在某种程度上使电子商务成了企业避税的温床。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交易急剧膨胀,加强对电子商务避税问题的研究已成了刻不容缓的事情。要规制电子商务活动中出现的避税行为,首先要弄清电子商务活动避税的原因:

(一)常设机构的概念受到挑战。在跨国电子商务中,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完成谈判、订货、付款等交易行为,因此,在东道国境内设立营业场所、固定机构或委托人开展业务的传统方式已失去其存在意义,也使物理存在为行使条件的来源地征税管辖权受到规避,因而引起国际避税问题。

(二)电子商务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税收转移。网络贸易是一种数字化交易,这种交易方式虽未改变交易的本质,却打破了世界各国疆域的限制,大批企业纷纷在低税负的国家或地区建立网站进行经营,高税率国家或地区的消费者也会通过互联网从低税率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或服务。

(三)加大了税务稽查的难度。税务机关要进行有效的征管稽查,必须掌握纳税人有关应税信息,作为税务机关判断纳税人申报数据准确性的依据。但在电子商务中,由于认购、支付等都在网上进行,使得无纸化程度越来越高,传统的征税凭据已不复存在,使税务机关难以掌握电子商务企业的运作状况而造成避税。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发展刺激了电子支付系统的完善,一些银行纷纷在网上开通联机银行,联机银行与数字现金的出现,使跨国交易的成本降至与国内成本相当的领域,国际避税地的联机银行更成为电子商务企业进行避税有效的工具,因为如果信息源为境外某地的银行,则税务当局就很难对支付方的交易进行有效监控,从而丧失了对逃、避税者的一种重要威胁手段。还有,跨国电子商务某些交易打破了传统交易下国家之间地理疆域的限制,交易标的物无需经过海关,造成关税的流失。

(四)跨国电子商务数字化商品交易性质模糊的特点,使有关纳税人可以利用各国对不同种类所得税率规定的差异进行国际避税。按照交易标的性质和交易形式来区分交易所得性质的传统税法规则,对网上交易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难以适用。对一些不易划清名目的所得,纳税人可以利用各国采用的税率种类和税率高低的差别规避高税负。

(五)跨国电子商务的迅捷性特点,进一步增强了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能力。电子商务的迅捷、高效显著缩短了交易时间,进一步促进跨国企业集团内部功能的一体化,跨国公司能更轻易、更方便地将产品开发、销售、筹资等成本费用以网上交易的形式分散到各国的子公司,更灵活地调整影响关联公司产品成本的各种费用和因素来转移关联公司的利润,掩盖价格、成本、利润间的正常关系。各国税务机关对跨国公司内部的经济往来活动状况更加难以追踪和监管,从而助长了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逃避国际税负。

四、对电子商务避税的规制

中国目前尚处于电子商务的初级阶段,提供网络服务的单位少,规模小,贸易份额小,贸易结算大多还没有通过电子支付系统进行,但电子商务无疑会成为未来的国际、国内经济活动的主要交易方式,我国税务部门应对电子商务带来的税务问题尽早、尽快地进行研究,从税收政策、税收技术等各方面做好积极准备。

(一)完善税法。

1.为了使电子商务有法可依,更好地解决这种新的交易方式给税收带来的问题,应在现行税法中增加有关电子商务的规范性条款。在不对电子商务增加新税种的情况下,对我国现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所得税、关税等税种补充有关电子商务的条款,完善现行税法。

2.修订公司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对电子商务企业设立、营运的监管措施,促进电子商务企业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保存相关资料、办理税务登记、依法办理纳税事项。

3.跨国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下,常设机构、固定基地等有形物理标志已失去标示非居民的经济活动与来源国存在持续性、实质性经济联系的作用,突破传统概念框架寻找新的连结因素,修改常设机构、固定基地等概念用语,代之以“在境内实际从事工商经贸活动”等涵盖性较广的用语。

(二)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从事电子商务企业的监管。

1.建立备案制度。在电子商务发展初期,就要严格税务登记,要求电子商务经营者及时申报电子商务经营范围,要求其将通过网络的服务及产品的销售业务,单独建帐核算,将与电子商务有关的材料报送税务机关,以便于税务机关监控。

2.针对跨国电子商务交易方式下关联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国际避税的情形,我国应加强与有关国家的合作,开展双边或多边情报交流,特别是交流、共享关联公司转移利润的情报,以及两个成员国的企业在第三国交易以逃避税收的情报。扩大与相关国家的税收监管合作,充分、及时地掌握跨国企业的经济活动信息,在与跨国电子商务关联公司转移定价避税的斗争中取得主动。

3.必须加强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税务、海关、外汇等部门合作,共同进行电子商务认证及电子支付等关键技术的研究,早日完成内联网(Intranet)和外联网(Extranet)的建立,创建一套新型的网上关税体制,防止数字化商品交易利用关税制度的漏洞而发生国际避税行为。

4.加强对网络服务商(ISP)的管理。进入和利用网络的整个过程中,ISP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单机或局域网与Internet连接均须通过ISP的中介,通过对其进行登记管理,可以了解和掌握Internet分布及情况。

5.加强对电子商务征税的研究。税务机关可联合工商、海关、银行等部门选择条件较为成熟的地方作为试点,从技术角度探索网络贸易征税的解决方案。

(三)培养面向网络时代的税收专业人才。网络经济时代的税收人才应该是复合型人才,税务部门应加大投入,培养、引进一批既精通税收专业知识,又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适应网络时代的高素质、应用型的税收人才,迎接知识经济对税收的挑战。

「注释

[1]联合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将电子商务定义为发生在开放网络上的包含企业之间、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商业交易。http//.

[2]刘剑文、丁一,避税之法理新探(上),涉外税务,2002.8。

「参考资料

[1]陈晓红、喻强,电子商务税收问题研究,财经研究,2000.9.

[2]程永昌、卫君,国际互联网贸易引发的税收问题及对策,税务研究,1998.7.

[3]萧明国,计算机因特网涉税研究的国际动向,涉外税务,1999.11.

[4]覃征、岳平、田文英编著,电子商务与法律,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5]蒋志培主编,网络与电子商务法,法律出版社年版,2000.

[6]刘怡,电子贸易对国际税收制度的影响,经济科学,1998.6.

因子分析论文例5

安徽作为华东六省市之一,是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其气候适宜、降雨充沛,地形多样、土壤肥沃,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优质丰富,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生态省建设几年以来,安徽省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在总体上是比较协调的。经研究分析,安徽生态经济建设几年来发展态势良好,受个别年份影响(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呈现出轻微波动,但在总体上是可持续发展的。

根据《安徽省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和《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0年远景规划》所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600亿元(按2000年价格计算),年均递增8.5%左右;201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在1995年基础上实现翻两番,年均增长11.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赶超全国平均水平,综合省力跨入全国先进行列。经分析,要在经济稳定、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注意辩识各类限制因子。

1自然资源限制因子

安徽耕地资源数量有限,全省人均耕地面积呈现大幅度的下降趋势,已由1990年的0.077hm2[1]下降到2003年的0.064hm2[2],低于中国最低人均耕地警戒线0.067hm2的水平[3]。加之工业"三废"污染和农用化学物的滥用,耕地的质量也不容乐观。

受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天然植被破坏严重,森林覆盖率也低于一些省份,森林总量尚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仅相当于全国的一半,南多北少;安徽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但人均矿产资源偏低;全省水资源总量高,但由于人口密度大,耕地利用率高,平均每人和每亩耕地占有的径流量反而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水资源分布不平衡,与人口和耕地的分布很不相应。

伴随安徽经济的迅速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解决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日益尖锐的矛盾。

2环境限制因子

安徽总体环境质量比2000年有所好转,但情形不容乐观,表1和表2给出了几项对比。目前主要的环境问题是地表水有机污染严重,且呈现蔓延趋势;城市环境问题比较突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薄弱,环境综合整治有待进一步加强;结构性污染仍然严重,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是低水平的,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很大;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十分薄弱。局部地区生态破坏与农村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水土流失未能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亟待加强;环保机构和能力与繁重的任务不相适应,部分市、县还没有成立环保机构;环境保护基础工作和能力建设须进一步加强。

表1安徽省2003年与2000年废水及主要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Table1TheComparisonofDischargeofWasteWaterandMainPollutionsinAnhuiin2003and2000

资料来源:2000年、2003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

表2安徽省2003年与2000年废气及污染物排放状况对比

Table2TheComparisonofDischargeofWasteGasandPollutionsinAnhuiin2003and2000

资料来源:2000年、2003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

伴随着安徽工业和人民生活的高速发展,工业废气、SO2和生活COD等环境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将迅速增长。

与经济和社会目标相适应,2005年和2010年安徽省的环境质量应比目前有较大改善:

(1)2005年环境质量目标

全省主要水域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长江干流水质保持Ⅲ类水质标准,淮河流域按水环境功能区达标,巢湖水体和主要支流水质明显改善,高锰酸盐指数达到和接近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恶化趋势得到控制。

工业废水处理率达到80%;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2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处理量的1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45%;主要有害废物的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城市垃圾回收和综合利用率达到40%以上。使我省主要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所改善,机动车辆排放有害气体总量基本保持在"九五"期末的水平。对污染负荷占65%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实施在线监控。

(2)2010年环境质量目标

力争全省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标。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4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达到30%。城市要建立符合环境要求的生活垃圾填埋或焚烧厂,使生活垃圾得到安全处置。初步实现全省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城乡环境清洁、优美、安静,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

按2003年安徽省环保投入占GDP0.1462%的比例投资,要达到2005年和2010年的环境目标,有较大的资金缺口。为此,必须从现在起提高全省环保投入占GDP比例,加强环境治理力度。否则,将花费更大的财力、物力,甚至会导致经济的衰退。

3经济限制因子

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一个重要手段,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上的保证。经济发达可以为科研单位提供充足的资金,用于科技的发展,为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提供技术支持。经济发展落后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低下,生产方式落后对环境资源的粗放型依赖也就越大,对资源环境的破坏就越大,会进一步影响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与全国的其它省份相比,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财政收入都处于全国的下游水平,2004年安徽的GDP占全国的5.9%,如果按经济密度算还会更低,财政收入占5.8%,综合经济实力不强制约了安徽各项事业的发展,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001~2003年,安徽GDP三年年均增长仅为8.91%,低于"九五"期间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二产占GDP比重也不高;万元GDP能耗居高不下。全省每年因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污染事故造成的损失占当年GDP比重已超过10%[4]。

第三产业存在诸多问题也制约了经济发展。总量不足,比重过低;社会化程度较低,部分行业的市场准入限制多;部分行业缺乏自我发展活力,仍是"大而全"、"小而全",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慢;对外开放程度不高,竞争力弱,外商投资第三产业仅占总投资的2.3%[5]。城镇化水平低、农村人口比重高,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要实现全面的持续发展,就要保证安徽经济的高速发展,必须更加重视解决经济发展的各项矛盾。

4社会限制因子

(1)义务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的"瓶颈"制约尚未解除,高等教育仍要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还需加快发展,教育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

(2)公共卫生建设和应急机制还不够完善,重大传染病防治工作还比较薄弱,农村卫生发展严重滞后,卫生人才缺乏,执法监督不力,城乡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还未切实解决。

(3)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基本卫生医疗和公共文体设施的条件十分落后和缺乏,形成了城乡和区域社会发展极不平衡的格局。

(4)社会事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的改革,抑制了社会发展本身的活力和动力,非公共服务领域社会事业改革缓慢,文化、旅游等社会发展领域产业化进程不快,发展环境还需优化,创新手段缺乏。

(5)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安徽劳动力资源丰富。由于第三次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逐步进入劳动年龄,劳动力资源再次进入高峰期。现有三股压力促进城镇失业人数上升,城镇就业压力增大。一是随着近几年国企改革、改组、改造和经济结构调整,大量下岗失业人员走向社会;二是近几年扩招的大学生将陆续毕业,面临就业;三是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寻找工作机会。另一原因是,近年来就业弹性一直下降,就业弹性系数由"八五"期间的0.19下降到"九五"期间的0.14[5],新增就业岗位远远不够满足新增劳动力和下岗就业的需要。安徽省情决定着劳动供大于求的局面不会在短期内有根本的改变,结构调整与就业难的压力将长期存在。

以上各项制约了社会发展,从而影响安徽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最终影响着安徽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辩识,上述四类限制因子制约着安徽发展,极大地阻碍了全省生态经济的建设与发展,最终势必影响安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们应加以重视。

参考文献

[1]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统计年鉴-1991.-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安徽省统计局编.安徽统计年鉴(1996~2004).-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3]封新林,方一平.合肥市农用土地资源动态模型预测.乡镇经济,2004,(12):18~19

因子分析论文例6

【论文摘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我国政府近十年来经济政 策的重要导向之一。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状况得到广泛关注。该 研究基于服务业和服务业竞争力的理论,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西部十二省区的服务业竞争 力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因子分析的结果和西部十二省区服务业发展的优劣势,提出提升该 地区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服务业;竞争力;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N949 Abstract During the last ten years, speeding up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enhancing its position in national economy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irections of the economic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 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Development of the West Regions, all circles concerned start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over there. Based on the theories of service industry and its competitiveness, this research makes use of factor analysis to evaluat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service industry in twelve western provinces and regions, and then bring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upgrade their competitiveness, which is on the base of the results of factor analysi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 industry in the west regions. Keywords: Service Industry;Competitiveness;Factor Analysis 1.引言 服务业的发展状况与竞争力水平,不仅可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而且能 够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十二省 区服务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在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 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发达国家和东部省区相比,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总 体发展水平偏低,现代服务业尚未形成规模,服务业国际化水平较低等。正确、客观评价研 究西部十二省区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对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和推进西部大开发具有深远 意义。 服务业竞争力是一个涵盖服务业本身以及相关要素关系和行为多个方面的综合系统。一 个地区的服务业竞争力是该地区服务业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其在一定的政治、经济、科技、 文化、人才等环境和条件下,相对于其他地区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综 合。因子分析法是在主成分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评价方法,不仅可以给出 排名,还可以进一步探索影响排名次序的因素,从而找到改善和提高西部十二省区服务业竞 争力的方向和途径。 2.地区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目前我国关于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很有限, 而其中比较权威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建立的包括规模竞争力、结构竞争 力、成长竞争力、创新竞争力、管理竞争力 5 个一级指标的服务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和吴士 元在《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一文中从经济实力、服务业总体情况、主要服务 业行业发展和科技实力四个方面构建的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影响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人均 GDP、城市化水平、人口规模、人口 密 度、居民的消费支出、固定资产投资、外部政策和经济环境等。 服务业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系统,要从多维多角度对地区服务业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根 据前人对服务业竞争力评价的实证研究,参考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将从四个方面 进行分析:一是经济基础;二是服务业总体情况;三是主要服务行业发展状况;四是科技实 力,具体指标见表 1。 3.因子分析法分析评价西部十二省区服务业竞争力 在众多评价方法中,因子分析法可以较大限度地克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对评价结果的影 响。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6)》得到以上各指标的相应数据,运用 SPSS15.0 统计分析 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计算出相关系数阵的特征值、贡献 率、累计贡献率,因子载荷矩阵等,最终求得综合评价值,并据此进行排序。 第一步,利用 SPSS15.0 对原始数据(见附录 1)进行计算,得出相关系数矩阵,可知 10 个财务指标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可以进行因子分析。 第二步,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选取公共因子。 在 SPSS15.0 的运行中,选择以主成分法作为因子提取方法,选定因子提取标准是:特 征值≥1。由表 2 可知,有三个满足条件的特征值,它们对样本方差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 81.687%,代表了绝大部分信息,因此提取三个因子便能够对所分析的问题进行很好的解释。 第三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因子载荷矩阵。 同样利用 SPSS15.0 求得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从表 3 可以看出,各公共因子的典型代表变量不是很突出,各指标前几个公共因子上均有相当程度的载荷值,难以合理解释其实际意 义,所以要进一步进行旋转。选择方差最大化方法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 阵如表 4。 根据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表 4,可将指标集分为三个主因子,第一主因子在人均 GDP、 服务业从业人员比率、人均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人均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人均金融保险 及房产上具有很大载荷,从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知反映了地区服务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将其 定义为服务业发 展动力因子;第二主因子在服务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服务业从业人员 年工资总额、服务业城镇专业技术人员数上有较大载荷,从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知反映了服 务业在资本、人力等方面的投入 ,将其定义为服务业发展投入因子;第三主因子在人均城镇 居民消费性支出、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上载荷较大,从各指标的经济含义可知是反映 服务业竞争力提高的潜力指标,将其定义为服务业展潜力因子。第四步,构建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模型,算出因子得分并排序。 利用 SPSS15.0 得出的因子得分系数矩阵,一个地区相对于第一主因子的得分如下计算: F1=0.303﹡X1﹢0.061﹡X2﹢0.038﹡X3﹣0.022﹡X4﹢0.090﹡X5﹣0.009﹡X6 ﹢0.280﹡X7﹢0.296﹡X8﹢0.197﹡X9﹣0.042﹡X10 根据各主因子的特征值得出各主因子的权重i ,其中 i 为第 i 个主因子 对应的特征值(i=1,2,3),可以构造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F= 1 F1+ 2 F2+ 3 F3=0.402F1+0.393F2+0.206F3 其中,Fi 是各个主因子得分矩阵。由此可得每个样本相对于三个主因子的得分(见表 5)。 表 5 中西部十二省区的因子得分与综合得分只代表在本文构建的指标下各省区的相对 差别,得分数值越大,代表竞争力越强,正值表示其竞争力高于平均水平之,负值则表示低 于 平均水平。 4.评价结果分析表 5 中的主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得出了西部十二省区服务业竞争力的量化描述,可从不 同角度对各省区服务业竞争力进行分析比较。 从综合得分和排名来看,西部十二省区服务业发展很不平衡,竞争力水平差异较大。12 个省区服务业竞争力的排名依次为内蒙古、四川、重庆、广西、陕西、云南、新疆、西藏、 宁夏、甘肃、青海、贵州。综合得分在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之上的只有 6 个省区,仅占 50%。 其中,内蒙古的服务业竞争力最强,主要得益于它在服务业发展动力方面的绝对优势。四川 虽名列第 2,但其在 F1 上的得分为负值,处于西部平均水平之下。与四川综合得分相差无 几的重庆在三个主因子上的得分均为正值,这说明重庆在服务业发展的动力、服务业发展的 投入和服务业发展的潜力方面在西部地区表现突出但略显平均,其服务业竞争力在西部地区 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综合得分在平均水平之下的其余 6 个省区之间的差距也很大,三个主因 子得分均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的省区就有 3 个:甘肃、青海和贵州,也因此决定它们的综 合得分排在最后三位。三个主因子的得分至少有一个为负值的省区有 8 个,这说明西部大多 数省区的服务业在发展的动力、投入和潜力方面发展不平衡,竞争力水平不高。 从三个主因子的得分和各自排名来看,在第一个主因子上得分最高的是内蒙古,其得分 远远高于其他省区,得分为正值的只有 4 个省区,即排名前四的内蒙古、重庆、新疆和宁夏, 说明它们的服务业发展动力强大,这主要得益于这四省的人均 GDP 位于西部十二省区中的 前 4 名,反映了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川在第二个主因子上的得分 排名第1,是排名第 2 的云南得分的近 3 倍,这说明四川对服务业的投入远比其他省区多, 而四川凭借其在服务业投入方面的优势使其综合排名位居第 2,这充分说明服务业投入的多 少直接影响到该省区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在反映服务业发展潜力的第三个主因子上只有西 藏、重庆、云南、四川在地区平均水平之上,其中西藏的得分以高出第 2 名 69.55%的优势 排在首位,说明西藏的服务业消费水平高且服务业在该省区经济发展中所处地位显著,服务 业竞争力得以改善和提高的空间很大。 5.提升西部十二省区服务业竞争力水平的对策建议 西部十二省区根据其综合得分可进行分组比较(见表 6),根据分组提出如下相应的对 策建议。对于服务业竞争力相对较强的内蒙古、四川、重庆而言,它们在西部十二省区中处于经 济发展的较高阶段,工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人均 GDP 处于高水平,主要服务行业的发展状 况良好,但是它们至少有一个主因子的得分排名位于 5 名及以后。内蒙古在 F3 的得分上为 负,处于平均水平之下,主要是因为该区人均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相对较少,服务业增加值 占 GDP 的比重相对较低。四川在 F1 的得分上为负,说明该省的服务业发展动力不足,究 其原因是人均 GDP 处于低水平,主要服务行业的发展状况不乐观。而重庆则在服务业发展 的投入方面表现逊色。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以内蒙古自治区和成渝特区为龙头,积极引进复 合型、国际型的服务人才,促进西部地区服务业协同发展,同时,向高技术、知识密集型的 现代服务业渗透,优化服务业内部结构。内蒙古要重点培育服务业对外输出能力,发挥伊利、 蒙牛等企业的品牌优势,带动产业链上其他服务企业的发展;同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出 台优惠政策鼓励服务业的发展。四川和重庆要充分利用成渝特区的政治优势,吸引外资,加 快传统服务业的改组改造,大力发展金融、保险、房地产、广告、咨询等现代服务行业,并 充分利用地区旅游资源,制定以旅游业发展为导向的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 针对处于相对中等水平的广西、陕西、云南、新疆、西藏、宁夏而言,它们在服务业发 展的动力、投入和潜力方面各有特色和优劣势。对于在 F1 上处于劣势的广西和云南而言, 应该大力发展地区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带动服务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开发更多 旅游产品,加大市场宣传力度,完 善旅游资源的经营管理机制。对于在 F2 上得分不具竞争 力的西藏和宁夏而言,应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如信息经济升级改造商贸、餐饮等传统服 务行业,提高服务水平;加大政府外购能力,购买信息管理、研究咨询、业务培训等服务。 对于在 F3 上表现逊色的陕西和新疆而言,应该加大高素质人才和高新技术的引进力度,改 变经济增长潜力不足的状况,加大服务业比重,调整产业结构。 甘肃、青海、贵州在西部地区服务业竞争力相对较弱,因为这 3 个省区地理条件不好, 交通困难,基础设施落后,科技能力较弱,经济比较差。它们在三个主因子的得分上至少有 一个排在最后三位,且均处于平均水平之下。对于这种情况,应该加快地区经济发展,提高 社会收入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工业和农业带动服务业的发展,结合地区资源优势选择 重点服务行业优先发展;加大政府政策的导向性,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加快基础设 施建设,优化产业结构、行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多方筹资,加大对服务业的投入。 参考文献 [0] 雍红月.评价服务业发展状况的几个指标[J].内蒙古统计,2005(2):10-11. 中国人民大学竞争力与评价研究中心.中国国际竞争力发展报告——2001[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1. 吴士元.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综合评价[J].统计与决策,2003(10):57-58. 中国统计年鉴编辑部.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朱建平,殷瑞飞.SPSS 在统计分析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55-170. Evaluation on Servic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in the West Regions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因子分析论文例7

1.1地层

区内大面积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杨庄组、长城系高于庄组地层,只有少量新生界第四系。主要岩性为碳酸盐岩,少量碎屑岩。铅锌矿脉(体)主要赋存于高于庄组三、四段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及雾迷山组二段燧石条带白云岩分布区。

1.2构造

矿区内地层为单斜层构造,走向一般为290~320,南西倾,倾角46~60。断裂构造较为发育。铅锌矿体主要受北西向构造所控制,该组构造以压扭性为主,规模(延长)小于500m,倾向北东。个别受北东向构造所控制。另外,矿区西部还发育有一些北西向一北西西向和北东东向断裂构造,形迹明显,规模一般不大,对本区矿体无影响。

1.3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出露较少,仅在地势较低处有两处出露,且面积较小。

石英二长岩:出露于矿区东部,岩石呈灰色、灰白色,似斑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斜长石、钾长石、石英及普通角閃石,角闪石多被黑云母、绿泥石及碳酸盐所替代。侵入于蓟县系雾迷山组一段白云岩中,与围岩接触界线明显,出露面积不足2.5m2,但造成包括采石场东侧在内的较大面积大理岩化,呈近南北向带状分布和岩石破碎,蚀变明显,可见其下部应具有较大的隐伏岩体存在。

闪长玢岩:主要呈脉状产出,岩石为灰绿一灰褐色,粒状一斑状结构。主要矿物成分角闪石、斜长石、次为石英、黑云母等,地表出露者蚀变明显,一般具高岭土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有时具钾化及褐铁矿化,风化破碎。

2矿体地质特征

2.1矿体特征

铅锌矿脉(体)主要集中分布于南北2个区域内。其中5个矿体产于北区,区内地层为高于庄组34段的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局部为大理岩,北西向构造极为发育,矿脉(体)充填于其中。矿体西部受一北东向构造(内赋存有V号矿脉)所阻隔,矿化突然减弱,未发现有意义的矿化体和矿化蚀变带;另外2条矿脉南区,南区地层为蓟县系雾迷山组二段含燧石条带白云岩等,含矿地段以含锰矿化白云岩为主,其附近有闪长玢岩脉侵入。

已发现的常庄子7条铅锌矿脉主要以构造裂隙充填型为主,沿北西向构造裂隙充填形成透镜状、串珠状、不规则脉状矿体。

2.2矿石特征及围岩蚀变

矿石以角砾状、块状构造为主,部分为浸染状或细脉浸染状,地表原生矿少,仅在南部采石场见有块状铅锌矿,呈较小透镜体;矿石矿物主要为方铅矿、闪锌矿,次为褐铁矿、黄铁矿,少量硬锰矿、软锰矿、铅钒等。脉石矿物主要为白云石、方解石,少量高岭石、磷灰石等;围岩蚀变主要为褐铁矿化、锰矿化,高岭土化等。铅锌矿仅以星散状、不规则团块状散见于铁锰矿化蚀变岩(脉)中。

3矿床成因分析

矿体赋存于长城系高于庄组及蓟县系雾迷山组白云岩、燧石条带白云岩中,矿体受断裂控制,以脉状为主,有的呈透镜状、串珠状等,矿石矿物组分、矿石结构、构造简单。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及碳酸盐化、大理岩化等。

据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覃志安(2006)资料,矿区所采方铅矿同位素模式年龄为13.4亿年~13.7亿年,与地层年代相当,属正常铅,说明铅来自地层。证明该矿床是受到后期改造作用影响,为后生矿床。

根据分析测试数据所成的矿区岩石微量元素蛛网图(图1)可以看出,褐铁矿化的围岩中Cu、Pb、Zn矿化元素含量显著增高,但不相容元素的分布形态与白云岩相同。与上地壳含量相比,浅红色花岗岩中Cu、Pb、Zn、W、Mo等矿化元素含量较高。说明花岗岩可能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但矿化作用并没有改变微量元素蛛网图的基本形态,说明矿化作用没有伴生明显的物质组分的迁移,矿化引起的围岩成分和变化交代是有限的,这与矿区围岩蚀变较弱的地质现象相吻合。矿区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也表明成矿物质的来源与白云岩之间具有同源性。上述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的变化情况与典型MVT矿床有显著的相似性。

因子分析论文例8

探索阶段,但在实际应用

己逐步

出其价值。近年来,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截止2010年底,剔除ST、SST类,沪深两市共有37家物流类上市公司。

物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地位的确立,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已

多个利益

者所

的焦点。因此,

的目的

两个

:一是探索如何构建更客观、更科学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二是

物流行业,

构建的财务绩效评价模型对其

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从而为投资者行使投资决策权和企业内部信息需求者提升和保持其核心竞争力,

其战略

科学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

以我国沪深两市物流类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为研究

研究的

,剔除了ST、SST上市公司,选出的样本为37家。

(二)指标选取

财务绩效多维浅析【会计论文】的特点,

以主因子浅析【会计论文】为主的统计浅析【会计论文】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前人研究,从

财务绩效的效益指标、营运能力指标、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指标等

全面性、代表性、数据易

性等原则设计与选取具有代表性的9个指标构成财务绩效指数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对我国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

浅析【会计论文】。

三、基于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的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实证研究

(一)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模型的理由 在

研究中,为了全面系统地浅析【会计论文】

【会计论文】,都可能完整地搜集信息,对每个观测

测量

变量(或指标),

自然希望用较少的新变量来代替原来较多的旧变量,而这些新变量应尽可能

旧变量的信息。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正是

这一要求的处理多变量

【会计论文】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的特点为:

,因子变量的数量远少于原有的指标变量的数量,对因子变量的浅析【会计论文】

减少浅析【会计论文】

计算工作量;

,因子变量

论文格式范文对原有变量的取舍,

原始变量的信息

重新组构,它

原有变量大

的信息;

,因子变量之间不

线性

的关系,对变量的浅析【会计论文】比较方便;

,因子变量具有命名解释性,即该变量是对某些原始变量信息的综合和

财务绩效的指标

,这些指标

评析财务绩效的原始变量,全部用来评价财务绩效显得指标过多,既

能也无必要,

选取指标过少,正像国内有些

单指标评价财务绩效的策略会计专业论文一样,显得片面,对财务绩效的评价也缺乏准确性,最好的办法是尽量选取一定数量的能较全面

财务绩效的指标,并对这些原始变量

重新组构、归类,用较少的相对综合的新指标代替所选的

指标,并纳入到模型中去,构造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由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的上述特点

,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正好

上述建模的思路,且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法对综合后的指标(即因子)还具有命名解释性,这就为

该综合模型

财务绩效浅析【会计论文】

了便利。

(二)数据处理与模型建构

、整理各样本公司财务绩效评价9个

浅析【会计论文】指标2010年的相应数据值(因篇幅限制,不列出

指标原始数据),并

数学策略会计专业论文

标准化处理,然后建立

系数据矩阵R并

其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向量。

统计软件SPSS16.0

浅析【会计论文】,

R的特点【会计论文范文】值和贡献率(如表2所示)。

表2,变量

系统矩阵共有四大特点【会计论文范文】根:2.833、2.030、1.507、1.069,这四个因子已经解释了原变量的标准化方差的83.212%,即用四个主因子代表原来9个原始指标评价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已有近85%的把握。为便于对各因子

合理的解释,

对初始因子载荷矩阵做方差最大正交旋转。主因子的经济意 义是由因子模型中权数

指标的综合意 义来确定的。本研究中主因子F1、F2、F3、F4

从财务效益、营运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四个

来评价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论文格式范文。

主因子得分表达式

计算

37家样本公司四个主因子对各原始变量的得分即F1,F2,F3,F4。

四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

线性加权求和,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的综合评价模型,如下式所示:

F=(27.399F1+20.423F2+20.346F3+15.044F4)/83.212

从财务绩效评价模型

,财务效益因子的权重最大,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是影响公司财务绩效的最

会计论文范文因素。

(三)结果浅析【会计论文】

上面的评价模型,

样本公司2010年的数据

,可

物流行业37家上市公司2010年财务绩效

的综合得分及排序(见表3)。一般来说,分值越高,

该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越高;得分大于0,意味着该公司财务绩效

在全样本公司财务绩效平均

之上,反之则在全样本公司财务绩效平均

之下,

积极调整经营思路以推动会计论文范文企业财务绩效

的提升。

由计算结果可知,物流行业共有20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综合得分为正值,占样本公司总数的54%。从综合得分及排名看,海峡股份、申通地铁、山航B、中储股份、

国航这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最好,排名

的海峡股份综合得分F为1.2439。国恒铁路、宁波海运、长航油运、长航凤凰、亚通股份这5家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最差。排名

一位的亚通股份的综合得分F为-1.0756,与排名

名的海峡股份的F得分相比,

差距相差很大。同时,不难

海峡股份

了综合得分排名

的地位,但其偿债能力因子得分却为负数,该公司对偿债风险应

。亚通股份的四个主因子各得分均为负数,

该公司

一项优势,财务绩效很不尽人意,

全面改善。

四、

论文范文与倡议

(一)研究

论文范文

从财务绩效

入手,

已有研究,从

财务绩效的财务效益、营运能力、投资者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等四个

,设计了九个财务指标构建综合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并

此体系对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运用因子浅析【会计论文】模型

了浅析【会计论文】评价。总结

的实证研究

论文范文如下:

的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对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绩效

实证研究的结果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2010年有20家综合得分大于0,超过全部样本公司的半数。

,2010年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两级分化情况

。排在

名与

一名的公司综合得分相差甚大;即使财务绩效较好的公司,也极少有在四个主因子上得分全为正值,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在财务运作上或多或少都

一些

【会计论文】,

的财务绩效评价

了效益

、营运能力、投资者

能力、偿债能力等各

的内容评价,

计算的四个主因子得分

全面系统地剖析影响各样本公司

经营和发展的诸

因素,浅析【会计论文】公司在同行业

绩效

,全面

硕士论文公司的优势与

,推动会计论文范文公司适时调整经营对策会计毕业论文,以求得更好的发展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出现了一定的板块分化现象。仓储业、航空运输业、其他社会服务业、公路运输业及铁路运输业等行业的上市公司2010年的财务绩效较好;而公共设施服务业、水上运输业及商业经济与业,财务绩效则相对较差。

(二)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提升倡议

,提升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从上面实证浅析【会计论文】

的综合评价模型可知,财务效益因子在综合评价模型中所占权重最大,在物流行业上市公司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中,该因子所

贡献为27.399%。实证浅析【会计论文】也已证明财务效益因子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最大。因此,要提高物流行业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

提升上市公司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良好的财务效益

论文格式范文是财务绩效的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的全面发展。财务绩效是

多维的

物流行业上市公司仅仅

财务绩效某一

的发展,那么该上市公司只能在该因子上

高的得分,其

的综合得分不一定会

满意。

仅仅

财务绩效的某

不一定能

较好的财务绩效,

财务效益、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和投资者获利能力四

的全面发展,才能

提高上市公司的财务绩效。如锦江投资,其财务效益因子得分为0.6066,位列第10名;营运能力因子得分为0.2467,排名第8位;偿债能力因子得分为0.3218,位列第7名;投资者获利能力得分为0.0489,排名第9位。

该公司做到了财务绩效的全面均衡发展,所以

以综合得分0.3478

了综合排名第七的名次。

政策,努力提高财务绩效。抓住

政策走向,有计划有

形成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并倚靠技术创新,

产业结构调整。物流企业应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

产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不断调整自身产业结构、淘汰不适应市场经济的服务产品,不断开发出

市场潮流的服务产品,努力提高财务绩效。

文献:

[1]徐凤菊、邢南:《电力行业的企业绩效与财务战略实证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第19期。

[2]钟凤英、庞佳:《财务与非财务相

的新型企业战略绩效评价系统构建浅析【会计论文】》,《商业经济》 2009年第2期。

[3]杨位留:《我国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竞争力综合评价实证研究》,《科技与管理》2008年第5期。

[4]王晓露:《企业竞争力理论文献综述》,《理论探索》2007年第7期。

因子分析论文例9

[分类号]G250

1 引言

图书馆学教育作为图书馆职业稳定发展的支持,是图书馆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又是图书馆学教育的主力军。近年来,以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内容和发展状况为研究对象的论文不断涌现,但是大多为定性分析或简单的定量分析描述。为深入揭示目前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主流研究领域和研究热点,本文拟采用共词分析和多维尺度分析方法,通过对1991年至2009年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中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客观形象地展示出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学术知识群和研究热点,并加以简要述评,以期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目前国内收录学位论文的数据库主要有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公共和高校图书馆自建的特色数据库。各个数据库都有各自的收录范围和特色。为了数据采集的完整性,本文将CNKI、万方和国家图书馆特色资源库三个数据库作为研究的数据源,具体的检索策略如表1所示。

为保证定量分析中关键词的有效性,经过对同义词合并、补全同义词、修正表述不正确的关键词等步骤,对检得数据进行过滤和清洗,最终得到有关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1 076篇,其士学位论文114篇,硕士学位论文962篇,作为本文的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共词分析、多元统计分析和信息可视化方法,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3 结果与分析

3.1 共词分析

统计1076篇论文的所有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并按照出现频次大小排序。通过统计,1 076篇论文中关键词总计2 415个,总出现频次为4 418次,其中出现频次大于等于10次的关键词共42个,总出现频次901次,累积百分比为20.394%。将这些高频词按出现频次高低排名,如表2所示。

如表2统计出的42个高频关键词中,关键词“图书馆”出现了129次,“图书馆学”出现了31次,但是鉴于这两个词与本研究的内容在字面上完全重合,并在共词分析中难以发挥作用,所以在下文的共词分析中予以舍弃。本文在得到高频关键词的基础上,采用共词分析法描述关键词对之间的连接强度,以便进一步揭示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首先,对确定的40个高频关键词,统计它们两两的共现次数,形成一个40≠40的原始共词矩阵,通过oehiia系数转换成相关矩阵,最后转换成相异矩阵,消除矩阵因关键词频差异的影响,如表3和图2所示。

3.2多维尺度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是共词分析的核心内容,研究采用其中的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文关键词进行类属分析,揭示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进而采用多维尺度分析方法,展现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主要学术知识群。

3.2.1 因子分析因子分析中,首先将40*40共词矩阵导入SPSS中,并转化为斯皮尔曼相关矩阵(spearman),借此消除由共词频次差异带来的影响。然后在该相关矩阵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s)、协方差矩阵(Covariance Matrix)与平均正交旋转方法(Equamax)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包括因子数与涵盖的信息量、因子相关系数和旋转系数等矩阵的形成。结果表明有7个因子被提取出,其累计方差解释率为89.901%。也就是说,将40个关键词分为7个类别,就可以解释全部信息的89.091%。而与因子抽取相配套的因子个数碎石图则直观地显示出因子分析的前9个因子类别比较清晰,说明因子分析中将研究热点划分为7 9类是比较合理的,如图3所示。

3.2.2 聚类分析 本文将共词相异矩阵导入SPSS17.0中进行聚类分析,在聚类方法中选择离差平方和(Ward),在距离测度方法中选择离散数据类型Count中的斐方法(Phi-square Measure),最后得到图4。

3.2.3 多维尺度分析和绘制研究热点图谱通过多维尺度分析,并结合之前的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得到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共词知识图谱,如图5所示。

3.3结果分析

图5清楚地显示出我国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存在四大知识群和相应的研究领域,即:①知识群1: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管理;②知识群2:图书出版业和网络出版;③知识群3:数字图书馆及其相关问题;④知识群4: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与服务。结合高频关键词词表和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具体分析如下:

・在知识群1中,图书馆事业、公共图书馆、图书馆管理、高校图书馆等关键词高频出现,这表明该知识群围绕图书馆事业这条主线,以图书馆管理为核心。该领域聚集了2个研究热点:①图书馆事业。“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的发生发展,组织形式以及它的工作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图书馆事业也必然成为图书馆学硕博士学位论文的研究热点,而且是持续的传统研究内容的不断更新。②图书馆管理。管理是一项以人为主体的科学活动,任何一个组织的运作效率最终都取决于其管理水平,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是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学位论文中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内容有:开展以人为本的信息服务、合理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加强信息服务标准化、强化信息服务的超前意识、建立新型的图书馆组织结构、图书馆知识管理等。

・在知识群2中,网络出版、出版业两个关键词高频出现。该领域关注的热点是我国的图书出版业和网络出版问题。2000年以后,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研究热点从对传统图书出版的研究转变成对网络出版、电子出版物的关注,与形势发展相契合。

・在知识群3中,数字图书馆、元数据、知识产权、高等学校、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高频词聚在一类,说明该研究领域主要有4个研究热点:①数字环境下的图书馆建设。学位论文中有关数字图书馆问题的研究始于1998年,随后对数字图书馆的关注越来越多,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数字图书馆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元数据、用户研究和法律问题研究。②知识产权问题。对知识产权的研究是从1995年对知识产权法律问题的研究开始,发展到对数字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关注。特别是2008年我国颁发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后,全社会

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提高。因此知识产权这一研究热点势必持续得到关注,也是未来的研究热点。③电子商务。研究是从2002年以后才开始,尤其关注数字图书馆与电子商务和电子商务个性化服务。④电子政务。主要是对电子政务运行模式、电子政务系统构建以及发展模式的研究。而电子政务问题的研究从2003年才开始,说明我国硕博士学位论文研究热点是随时代变化的,与社会关注热点保持一致。

在知识群4中,知识组织、知识服务、信息检索、本体、信息组织等高频词聚集在一起,该知识群中研究内容比较集中,主要以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与服务为主要研究对象,该领域有2个研究热点:①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与知识组织。内容包括:对学科信息门户的信息组织研究,对网络环境下信息检索语言研究,基于本体的知识组织问题研究,基于本体的信息检索策略优化研究等。②信息资源管理及信息服务。这一研究热点是动态发展的,从对传统图书馆的文献管理的研究,发展到对信息管理的研究,再到现在以知识管理为基点的知识型服务研究。在这一领域中,本体、知识管理一直是近来研究的热点。

因子分析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8-0139-03

为了研究国内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各项计量指标的关联性,利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对骨科类核心期刊的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等利用统计学分析上述7项指标间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2002~2011年版《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1-10]中选取骨科类与以刊登骨科学为主要内容的期刊(共13种)作为研究对象,基本概况见表1。

1.2 方 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的期刊引用计量指标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及来源期刊计量指标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机构分布数作为统计指标,对各期刊的2001~2010年的指标,做以下几个方面对研究:1)为了论证影响因子越高的骨科期刊,其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是否也越高,对每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其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做相关统计分析。2)为了说明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研究指标整体间的关系,对于骨科类核心期刊各指标整体间的关系做相关分析。3)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

表1 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情况一览表(以创刊年限排序)

1.3统计学处理

文中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处理与分析,对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和7项研究指标整体间的关系均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非参数方法),P

2 结 果

2.1 各期刊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的相关分析结果

分别对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2)看出,只有《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和《中国骨伤》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有显著相关(P0.05)。在对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2)看出,只有《中华骨科杂志》的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P=0.014),而其他1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则无显著相关(P>0.05)。

2.2 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

通过对7项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3)看出,7项指标间总被引频次与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地区分布数有显著相关,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他引率与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学科影响指标与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有显著相关。

2.3 骨科类核心期刊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

通过对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图1)看出,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聚为一类。进一步细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聚为一类,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

注:X1:总被引频次,X2:影响因子,X3:他引率,

X4:学科影响指标,X5:基金论文比,

X6:地区分布数,X7:机构分布数

图1 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

3 讨论

3.1 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的相关分析

通过分别对13种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做相关分析,发现只有《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r=-0.793,P=0.033)、《中国骨伤》(r=0.884,P=0.008)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有显著相关,而其他11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则无显著相关(P>0.05);《中华骨科杂志》的影响因子与基金论文比有显著相关(r=0.855,P=0.014),而其他12种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则无显著相关(P>0.05)。这与于挨福和马虎兆[11]得出的科学研究类期刊的基金论文比是影响因子最重要的影响要素的结论相反。

在做分析时出现了有些期刊的影响因子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的相关系数是负值,但都无显著相关,说明可能会存在某些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越低的情况,或者期刊的影响因子越低,他引率和基金论文比越高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人为因素在提高影响因子;或者可能是不同学科、不同期刊由于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的不同,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不同,势必导致期刊间不同学科的影响因子及即年指标等期刊被引用计量指标存在差异[12]。我们认为可能是由于不同期刊有其各自的特性和规律,不能完全仅用一个学科期刊的研究结果定论该学科所有期刊的情况。综合以上我们认为对于骨科学期刊来说,不能认为影响因子越高,其基金论文比和他引率也越高,我们要理性的对待影响因子,尽量避免仅用影响因子一个指标去衡量一个期刊的方方面面。

3.2 7项指标间的相关分析

为了说明骨科类核心期刊的各项指标整体之间的关系,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这5项指标间呈显著相关,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呈显著相关。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所有的这些评价指标均是期刊之间的相互引用才产生的。而一种期刊其影响力最根本的是其总被引频次,所以总被引频次就是这些指标的基础,如果一种期刊的文献没有被其他任何期刊所引用,则其他的影响因子等指标则无从谈起;影响因子是近两年的被引情况的反映,涉及的是引用半衰期的情况,即引用的有效程度;而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基金论文比等同理,反映的是评价更深层次的探讨;地区分布数与机构分布数所反映的是引用被评价期刊的各种期刊的地域分布及作者的机构分布,经过这些统计,使编者更加了解和掌握期刊的优势与不足,从而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推动期刊的不断发展。

通过对7项指标的聚类结果说明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他引率、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聚为一类。这是因为前5项指标属于与期刊质量关系最为密切的客观指标,很多核心数据库在收录期刊时也是将他们权重后对期刊的质量进行评价。而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则是文章内部特征的一个反映,与其他期刊对其引用没有关系,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不能客观说明期刊的质量好坏,例如《中华骨科杂志》虽然是骨科界的顶级质量期刊,但它的地区分布数和机构分布数并不是最多的。

进一步细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聚为一类,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聚为一类。与上一段论述的关系相似,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他引率纯粹受其他期刊的引用所影响,而学科影响指标和基金论文比除了受被引用情况影响外,还部分受其内在因素的影响,如期刊的办刊宗旨、定位、侧重点等等。例如《中华创伤骨科杂志》,其定位是国内一流的精品期刊,所以其吸收的相关基金资助的论文也较多;其定位是以临床研究为主的期刊,所以对于基金资助的基础研究方面的论文刊登则有所影响。所以内在因素的相互制约、相互促进也是影响期刊质量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2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2]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3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

[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4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4.

[4]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5.

[5]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6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

[6]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7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7]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8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8]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09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9]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