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技术培训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4-01 10:32:51

技术培训论文

技术培训论文例1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在所有180名被调差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30.0%的技术人员希望采用脱产培训的方式进行培训,而另有70.0%的技术人员希望采用非脱产培训方式进行培训。通过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于培训方式的需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培训方式的需求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在所有180名被调差的社区卫生技术人员中,有49.4%的技术人员认为培训的时间在1周之内比较合适,有19.4%认为2周之内和1月内比较合适,11.8%认为1月以上比较合适。而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除了临床类的卫生技术人员有36.1%认为培训时间在1月内比较合适外,其他三类中,61.5%的公卫类卫生技术人员、57.5%的医技类卫生技术人员以及46.2%的护理类卫生技术人员则都认为培训的时间在1周内比较合适。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卫生技术人员对于培训时间的需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技术培训论文例2

一、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与了河北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通过与受训教师的深入交谈,亲身观察以及反思,发现当前培训中存在不少制约培训效果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领导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培训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称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究其原因,是上级领导发的通知中就把这次培训称为微机培训,致使许多教师把这次培训与以往的各种计算机技术能力培训等同了。部分学校领导理念认识和组织管理不到位。在与受训教师的交谈中,有些老师反映所在学校的领导根本不了解此次培训的内容和意义,在学校内也没有建立有效的支持服务系统,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并没有针对教师运用教育技术设立评价和激励机制,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实时性问题不能得到及时的帮助和解决,久而久之就会产生退缩心理,积极性不高。多数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对于目前的培训,受训教师的普遍反映是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其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培训模式比较单一。这次培训在推进方式上主要有两种模式,即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干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要解决目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中出现的问题,根本在于提高认识,从需入手,促进培训模式的多样化,并建立良好的保障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受训教师的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一)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非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二)关注受训教师需求,以受训教师为中心,采用“菜单式”培训方式,增加校本培训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动力,主要来自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从而缩小学生实际水平和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现阶段的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方法、过程必须紧密结合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实践及自身发展的需要,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所以培训方式要多样化,校本培训在时间安排上应该具有灵活性,在内容上应具有一定的权变性,培训方式宜丰富多样,组织上要有可靠的保证。因此,增加校本培训是最佳的选择。校本培训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本培训单元,以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又以其具体实践为落脚点,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学、科研等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它与一所学校的校情紧密相联,与教师的工作相伴同行,使教师所学到的教学技能和理论能迅速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培训结果可直接转化为“教育生产力”,可以填补培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

技术培训论文例3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度明显,土地农转非增速,土地征占规模不断增大。相应地,农村失地农民人数激增,这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新问题。然而,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平均接受教育年限却较短,他们较低的文化素质明显难以适应现代农业或者城市生存的发展要求。最重要的是,绝大部分农民严重缺乏职业技能,在残酷的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即使有很好的就业机会,其职业技能也不能满足工作需要,相当一部分农民处于失业状态,失业农民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即使在政府扶持下,一部分农民勉强实现就业,但大多也是从事脏、累、苦、险和低收入的行业,以非正规就业为主,工资待遇低且工作稳定性差。因此,农民亟待通过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从而创造和把握再就业机会。

(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民职业培训现状

1、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基础条件差。目前,农民职业培训主要是政策导向性,一些农民培训机构的培训场地和培训设备简陋,培训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响应国家的政策象征性地完成培训,培训效果不理想。虽然国家对于农民培训方面有一定的经费支持,但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设施建设需求经费巨大,这些费用远远低于实际需求。

2、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队伍不稳定。目前,大部分农民培训教师缺乏相关信息技能培训,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对现代教育技术认识不够,缺乏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学培训工作所需的理论及实际操作技能。政府部门对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民培训中的作用认识不够,加上农民培训教师工资拖欠严重,严重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导致师资队伍不稳定。

3、网络培训资源分散且不足。目前,针对农民培训的网络信息体系还不完善,符合农民需求的培训少。目前,农民培训对象主要分为四类:一是在家务农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是新农村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二是打算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三是户籍在农村,但主要从事非农产业、以打工为主要收入的农村劳动力;四是从事农、林、渔业、种养殖为生的农村居民。在对农民实施培训的过程中,没有根据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和已有技能基础等个体特征而采取相应的培训策略。培训课程也没有根据农民的具体需求进行分类,导致农民培训项目基本雷同,均是家政服务、计算机操作、烹饪等脱离实际需求的培训内容。

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农民培训中的应用与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

在农民培训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是一种新的探索,这个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应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实际,尤其是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合理安排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用到的相关硬件环境、教学资源、师资力量等问题。政府对农民培训要统筹规划,省农、林、渔业等部门也应积极配合,同时,整合农业职业院校、乡镇成人学校、农民培训机构等培训资源,在高等农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乡镇农民培训机构中开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农民培训班。应对农民培训工作进行调查研究,根据农民培训效果建立奖励与考核制度。强化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农民培训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跟踪工作,加强培训的督查指导工作,进一步完善考核评估体系。

(二)建立农民培训专项基金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培训需要相应的多媒体教室及网络设施,而这些设施配备需花费较多的经费。参加培训的教师也需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这些都取决于地方政府财政拨款的支持力度。目前,国家对农民培训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所以,除了增加国家财政投入外,还应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鼓励企事业单位、地市级政府部门以及个人参与到农民培训项目中来,从而保障稳定的经费来源。河南是一个农业大省,可根据各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加大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资金投入。对经济较发达地区,可进一步鼓励企业、民间团体作为培训主体,参与培训实施的全过程,以保障农民培训中现代教育技术人力、物力的充足供给。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河南的农民培训主体除公办培训机构外,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按国家规定也可参与农民培训,因此,呈现出办学主体多元化的趋势。培训教师包括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总的来看,教师层次良莠不齐。因此,应该加强培训教师的专业化建设以及教师教学技能的提升,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提高培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教育教学能力,从而提高培训效果。应多渠道广泛吸收培训师资,聘请社会上的能工巧匠、专业技术人员等兼任培训教师,建立一支能力强、素质高的农民培训师资队伍。

(四)重视农民培训教学资源开发

现代教育技术与农民培训课程的有机整合离不开农民培训教学资源的开发。首先,农民培训内容应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及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操作规程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农民工需求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要安排培训内容,并不断调整。在此基础上,组织人员针对培训内容开发多媒体或网络教学资源。此外,还应开发适用于小组协作学习及个人探究学习的教学资源。

(五)加强农民培训的个性化与互动性

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网络的应用,利用网络平台对农民进行培训是农民培训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对农民进行培训,应根据农民的不同需求体现培训内容的个性化,参加培训的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经验以及培训需求来选择相应的网络培训项目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在追求个性的同时,农民学员还应树立较强的社会合作意识,根据工作活动的需要,相互配合,不断调整合作方式以改善合作关系,以适应社会化职业需求。另外,网络培训平台还应开发网络辅导答疑系统,鼓励农民应用即时通讯软件、电子邮件、博客等进行聊天、文件共享、文件传输等,随时与其他农民进行广泛交流,让农民通过电脑网络或手机网络随时都能方便接受到专业的答疑。

技术培训论文例4

(一)库房与设备不符合规范要求。档案库房与设备是保管档案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地下库房的弊端显而易见:湿度高,不利于通风,不利于维护档案的安全。从维护档案的设备上看,存在单一、老化的问题。新馆的建成解决了档案保护工作最基本、最首要的问题。

(二)档案保护意识缺乏。档案保护工作是为利用工作服务的。当前由于过分强调为经济建设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保护意识的减弱,表现在实际行动上就有所松懈。大的方面,如资金的投入,人员的安排;小的方面,如在接收、利用、整理、编研工作中忽视保护工作,修补档案未用专用浆糊,将档案放置地上,不注意防尘等。从中可以看出,档案保护意识在工作人员头脑中还相对淡漠。

(三)档案保护技术的培训研究不够,档案保护技术人才缺乏。

1培训不够。档案人员参加的档案培训,尤其是档案保护技术专题的培训相当有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办公自动化的普及,档案的载体已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以胶片、磁性材料为载体的档案所占比例将有所增加。它们的保管、使用同纸制档案发生了根本变化。档案人员如果不随时补充知识,保护工作将无从谈起。各有关单位组织的培训不仅次数有限,而且由于资金、时间等原因难以保证参加。

2档案保护技术的研究不够。档案人员不仅要做好档案管理的日常工作,而且应加以总结、研究。在我局、馆人员撰写的论文、业务研究、调查报告中,很少有专门涉及档案保护技术课题的。

3档案保护技术专业人员缺乏。近几年,档案馆人员的学历、职称都有明显提高,但具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却相当匮乏。档案保护技术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技术,档案专业人员虽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却很有限。

出现以上问题,也有某些客观原因:档案馆人员多是身兼数据职,征集、接收、整理、提供利用都要参与,难以保证“专”;部分保护技术很少接触,如裱糊、去酸等。

(四)制度不够完善。档案保护在档案馆的各项制度中都有所体现,但从总体上讲还存在着不深入、不细致的问题。在制度执行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疏漏,由于人员少、时间紧,有的制度没有严格执行;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缺乏必要的分析。

(五)财力投入不够。保护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档案库房温湿度的控制、档案的修复、专门档案的特殊保护要求、专业培训等都需要相关的设备和资金为后盾。档案并无专项保护资金,使档案馆除维持日常的管理工作外,难以有足够的财力购置较为先进的设备及进行保护技术的开发、利用。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案保护工作水平,我认为应当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技术培训论文例5

2农机技术培训方式的创新及发展

农机技术培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则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反之则不然。目前,我国相关农村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在进行技术培训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短班强化法和以会代训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均难以保证农机技术培训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导致最终的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由此可见,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来源,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机技术培训方法的创新问题。通过将传统的短班强化和以会代训等方式转变为由委托培训、专家指导培训、学研用培训以及厂家经销商与院校一体化培训等方式。如由有实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委托培训,由基层农业发展公司或农机培训主体进行学研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综合使用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加一体化、专业化。农机技术培训方式方面的新举措,使得农机技术得到广泛普及,提高了农村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也提高了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水平。

3农机技术培训师资力量的创新及发展

我国农村农机技术是否能够得到顺利健康发展,关键在于农机技术培训是否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培训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农机技术的培训质量,还对农机事业的发展和日后我国新农村的建设工作产生巨大影响。因此,在实际培训过程中,必须努力强化自身的培训师资力量,从根本上保证培训的质量问题。整个培训过程必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术应用相结合,不仅要保证培训质量,还要促进新技术的推广使用。培训人员还应结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状况,不断创新培训体制。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整个培训工作,充分利用各种产业政策和土地流转政策的优势,实现资源使用的最优化。新培训体制的完善不仅能够推动当地农村的经济发展,还能激发农机产业的潜能,促进农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应针对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引进合适的先进农机技术和设备,确保在培训结束后,农民朋友能够利用这些农机设备和技术对所培训的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巩固,保证农机技术能够得到顺利发展。在整个培训过程中还应时刻观察市场需求的变化情况,必须围绕市场需求采取充分合适的发展形势。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出农机技术的重要作用。

技术培训论文例6

2农机技术培训方式的创新及发展

农机技术培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说,也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产生重大影响。如果采用科学合理的培训方式,则能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反之则不然。目前,我国相关农村农机技术培训部门在进行技术培训时,最常采用的方法是短班强化法和以会代训法。然而,这两种方法均难以保证农机技术培训的适用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问题,导致最终的不能取得理想的培训效果。由此可见,为了能够促进我国农村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经济来源,就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农机技术培训方法的创新问题。通过将传统的短班强化和以会代训等方式转变为由委托培训、专家指导培训、学研用培训以及厂家经销商与院校一体化培训等方式。如由有实力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社员对整个培训过程进行委托培训,由基层农业发展公司或农机培训主体进行学研用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的综合使用使整个培训过程更加一体化、专业化。农机技术培训方式方面的新举措,使得农机技术得到广泛普及,提高了农村农机技术培训的效果,也提高了我国农村农业生产的生产力水平。

3农机技术培训师资力量的创新及发展

技术培训论文例7

1.1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进行教学

近年来,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是利用USB线与电脑连接来进行信息通讯,然后再利用投影仪将电脑上所显示的教学内容投影到交互屏幕上,通过鼠标或者特定的笔来实现电脑与白板屏幕的同步操作,构成一个交互式的大屏幕教学环境。由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可视性与可触性较为突出,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个操作步骤与结果,便于学员对课程内容进行总结。通过使用白板屏幕可以激发学员进行小组讨论,便于学员们进行思想交流,充分调动小组成员的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还具有内置资源库的特殊功能,针对教员所给的主题,学员们会根据自身的经验与认识而形成与教师的预设答案不同的多种答案,如此一来,便拓宽并丰富了资源库。学员也可以在教室课堂上进行标注或者在某一段视频添加注释,及时向教师进行反馈,便于教师了解学生,通过整理学生提出的建议来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

1.2利用无线设备实现远程教育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网络信息技术在人们生活、工作及学习等多方面的应用比重,对于干部培训教育而言,网络教学也是新型的教学模式。网上授课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网上授课与课堂授课成为了干部培训教育的两大形式,学员可以采用这两种形式来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在一些环境较为恶劣的地区,由于有线网络建立的成本较大,可以通过采用移动数据设备与互联网相结合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来展开移动教育。移动教育是结合多种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及多媒体等多种技术来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比如教师与学员进行交流的时候可以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来实现交互式的教学活动。利用移动设备来进行教育活动,可以突破时间与地点对教学活动的限制,实现远程教育。

1.3利用游戏软件实现寓教于乐

由于干部教育培训的对象是成年人,学员的学习热情与记忆力都在衰退。针对这一现象,以教育为目的的游戏软件出现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用教育游戏场景来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游戏硬件与软件的不断完善,3D游戏及虚拟情境的开发技术也越来越成熟,在干部培训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发展市场。在干部培训的教育过程中,有一些话题与内容不便于大众传播,而在虚拟的情境中可以不受硬性条件的限制,使学员能充分了解其内容。通过采用游戏软件还能使学员牢记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游戏相结合,从而加深学员的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对相关事件及任务进行评价所引用的例子中,只是以旁观者的眼光去评价,而没有以当事人的视角来感知。通过运用游戏中的虚拟性,能使学员身临其境,增强其感官上的认知,引领学员对知识进行进一步探索。

1.4教学培训资源信息化

党校的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培训组织模式,在当代的干部培训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教学设计充分展示教学内容,以图像、声音及色彩等多样化途径将教学内容以直观感知的形式来进行传递,形成丰富的教学内容信息载体,也就是课件。通过丰富教学内容的表达形式来使学员受到信息知识的熏陶,培养学员的信息能力。同时还要注重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形式的多样化,做好课前信息的收集与储存,课间信息的交流与传递,课后信息的运用与创造。由于干部在党校中的学习时间较短,通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增强干部日后的自主学习能力。

技术培训论文例8

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应具备的要素

1.转变教师观念,提升教师的理论修养

现阶段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一些教师思想素质不高,教学观念落后,甚至很多教师还处于只注重学生学习成绩的阶段,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形成严重阻碍。因此,必须要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观念,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是当前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学理论内涵,在教学理论内涵的指导下创新教学策略。例如,在小学教学中,针对词语含义的解释,教师可以采用启蒙式教学,教师在解释“打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问学生的寒假旅游计划,让学生回答出自己的旅游目的地,学生回答的旅行计划就是要讲的“打算”,这样既带有启蒙性,又具有互动性。

2.培养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是指教师利用互联网技术,整合教学资源,制作出教案进行教学的能力。信息化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搜索更适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资源,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教学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进行更加合理的计划,保证工作进度的合理性。

三、教育技术培训新走向

1.转变培训理念

要做好培训理念的转变就要做到培训中主讲师占主导地位向注重学员主体性转变。近年来,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培训机构也意识到教师学员的主体地位,培训的风格也更加倾向于与教师学员进行互动交流,尊重学员的想法,对于学员合理的意见及建议也予以考虑和采纳。

2.促进培训方式多样化

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单一的大课堂式培训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在实际的培训过程中,培训人员务必要以人性化为出发点,按照教师实际需求的不同进行不同时间段、不同教学环境下有差别、针对性的教育技术培训。

技术培训论文例9

(1)环境模拟

利用计算机模型产生实时三维图形,根据使用者所需工作环境或实验场所的空间方位及时间参数等数据模型,可以设计出很逼真的模拟图像,同时结合立体显示技术呈现给使用者完美的模拟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空间或环境变化时显示刷新频率对于使用者感观的影响。

(2)感观反馈

可以通过立体声效果实现声音方位和远近的改变,通过带有震动触点的道具模拟触觉感应,以此来实现虚拟系统中听觉触觉的反馈效果。

(3)人机互动

通过语音识别系统或者计算机进行语音或命令输入。虚拟现实技术的以上特点完全适用于煤矿安全生产培训系统,通过计算机3D技术模拟出煤矿生产环境,用户以第一视角进入,可以熟悉工作环境、训练各种工作技能,应对突况等。

(4)三维动画效果

场景制作完成后需要使用AdobePremierePro将音效和动画进行合成和剪辑,还需要使用转场效果及特效来达到逼真效果。

2煤矿安全培训系统总体架构

矿井作业模拟系统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来操控整个系统,用户登陆后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连接运动控制接口,可以通过启用采掘模块进行采掘模拟训练;通过启用风险识别模块训练工人判断、识别和处理危险的能力;通过互救、逃生训练锻炼工人自救和相互救助的意识。同时用户还可以通过传感器控制感受第一视觉漫游矿井,熟悉矿井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这对于新员工来说非常必要,可以通过模拟系统尽快熟悉工作环境。

3模型构建

模型构建主要以创建不规范生产操作、重大生产事故示例和安全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模型为主,使用户可以通过模拟系统达到亲身体验的目的,培训系统主要采用3DSMAX建模和渲染。其中大型设备采用多边形建模技术,以先精模后简模为原则,建模前需要根据设备的实际尺寸确定模型的比例,根据设备运行参数设置模型运动轨迹和参数;小型设备则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和贴图技术进行处理,多采用纹理贴图以提高仿真度。井下巷道模型应该按照实际巷道的尺寸、复杂程度和矿井生产图纸来构建三维模型,力求模型比例与实际生产环境相符合,为了保证安全培训系统的可扩展性,按照由简单到复杂递进的顺序依次创建,形成系统的巷道模型库,应对生产环境随时扩展的可能性。场景建模主要是根据实际巷道环境创建包括电缆、机电设备、管道和支架等辅助设备,主要采用贴图技术,使场景模型更加逼真。利用特效编辑器生成烟雾,利用灯光设置达到瓦斯爆炸效果,后续连锁反应会涉及到物理模块及反应堆力学技术。人物模型的建立极为关键,人物造型是否逼真直接反映了模拟系统的仿真质量。在进行人物建模时首先进行外形创建,以实际生产的不同工种为原型进行分角色设计,人物运动效果要注重细节,如对安全事故发生时人物的反应和动作要进行动作采集并进行数据分析,作为突发事故时人物反应的分析资料。人机交互则利用VIrtools实现。

技术培训论文例10

0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主要是人才竞争、教育竞争,而教育竞争主要靠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技术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必要条件。因此对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培训成为提高教师素质使其掌握教育技术手段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必要途径。选择培训模式是当前培训研究领域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目前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各高校逐渐认识到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工作在教学改革中的重要性,从而积极投身于全国范围内的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并且一大批高校拥有高校教育技术协作委会授权成立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为推动培训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经调查了解和查阅文献发现目前培训过程仍存在一些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理论知识与技能培训脱节

经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教师最急需的是理论知识指导,但一谈到理论培训,不论采用什么样的形式,专家讲授也好,专家录象学习也好,教师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都不高,主要由于理论本身比较抽象,教师学习兴奋度又不高,听起来泛而空,不知如何与教育实际结合,而且评价起来也较难;另一方面,大多教师对技能学习有兴趣,积极性高。但一谈到用理论来指导课件制作时,不知如何下手。

(2)培训实践与教学实际脱离

教师普遍认为教育技术就是在教育中利用技术,他们很难在教学实践中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技能去支持解决教学问题,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师感觉比较难。基于这些问题,笔者认为探索合理的培训模式很有现实意义。

2培训模式探讨

2. 1“交融法”培训模式

所谓“交融法”,指将技术传授与理论讲解融合在一起,技术讲解中贯穿理论指导思想;理论教学思想通过各种案例形式来展示,而这些案例集成一些基本的技术以多种教学课件的形式表现,理论与技术相互融合,实现理论与技能共同提高的目的。

我们认为,从宏观层面上,理论知识可以和技能培训相互交叉,有机结合,采用“融人法”培训。并且张建伟等学者也提出:从融合培训模式看,为了将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应用到教学中,把信息技术融合到培训本身之中是教师培训的重要的方法和途径。

具体的讲就是在进行各方面技能培训的过程中,用适当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教育思想、教学设计理念、知识管理理论等融人教学过程中。如在讲解word图文处理软件时,除了讲解一些基本操作外,培训教师应引导被培训教师应用word进行信息化教案的编写,这样既锻炼了操作能力,也使教师对信息化教案编写产生兴趣,从而引人教育技术理论,并提出现代教师应具备编写信息化教案的能力;在进行PowerPoint演示文稿讲解时,可贯穿教学设计思想,教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从“人”和“物”两方面进行分析,即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制定教学目标,从而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选择媒体;并将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融入课件制作中,展示并指出在不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课件设计界面、呈现顺序的不同,不仅使教师能理解这些理论知识,掌握技能操作,而且能更好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在讲解网络基础知识及上网技能时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社会伦理、道德知识进行讲解,既加深被培训教师的印象,而且很容易将相关伦理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引导他们在信息化环境中形成完整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灵;在讲解网络资源给教学带来便利时,将知识管理的理论融人其中,教会教师认清信息与知识的概念区别,并要求教师具备将有用信息转化为知识的能力,理解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区别,提高与他人共享信息、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学到的不仅仅是网络操作技能,更多的是与教学相关的知识管理理论;在动画制作讲解的过程中将各种教学、学习理论融人到动画设计中,指出不同教学思想指导下制作出来的多媒体课件效果的异同,并教教师学会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对现有教材进行创新、重组,改变课件制作“书本搬家”现象。

总的说来,技能培训具体,可操作性强,学员积极性高,容易见到“效果”;理论培训抽象,不容易操作,见效不显著,而成人学习者是以任务为导向,希望解决具体问题,并希望看到学习成果,如果两者交叉进行,一方面缓解教师接受技能培训的压力,还可使教师有一个消化理论的时间。这样,教师技能提高的同时,理论水平也逐渐上了台阶,理论与技能的相互结合才能水到渠成,而且教师如何接受培训将影响到他如何去教学生,教育技术培训应该在方法上给教师们更多启示。

将各种理论融人到不同技能学习中的“融入法”培训模式既避免了理论与技术操作两张皮的现象,使抽象的理论变得生动而“现实”,也使技术操作有了理论指导,而且使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就能与教学实际结合,使其所学能立刻应用,体现成人培训功利性和目的性强的特点,当然这也对培训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2. 2系本培训

为解决目前校本堵训中存在的培训与教学一线距离较远现象,文、理工科教师同堂培训,培训内容难以安排,案例教学实施困难等现象,笔者认为缩小培训单元采用案例教学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引导教师很有必要。基于此,提出系本培训的想法。

所谓系本培训就是以院(系)为单位的培训。为简便起见,本文称作“系本培训”。

2. 2. 1系本培训的必要性

据了解,对拥有“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授权成立“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高校而言,考虑到经济性、灵活性问题,这些高校基本上都采用了校本培训模式。但一提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大多教师感觉比较难。因为校本培训虽然由专门培训机构转向校内,教师无需离开教学岗位,给教学带来了极大便利。但由于培训内容是根据全校教师需求,由培训中心统一组织,很难体现学科差别,往往是“文理混合学习”。案例教学实施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导致只能进行一些纯技术上的讲解,与教学实际联系较难,培训过程中用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际更是难上加难。

另外,较大规模的校本培训由于培训对象多元、目标多层次、内容广泛等原因,很难达到其应有效果;而系本培训缩小了培训单元,减轻了教育技术培训中心的培训负担,使其将主要精力放在培养院系骨干,以腾出更多时间研究如何调动全校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以及对培训模式等的研究,为系本培训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而且系本培训能具体到每个教师,照顾个性差别;主要优势还在于由同一院系的教师组成一个班级进行学习,通过各种方式解决本院(系)教师在课堂中面临的问题,它完全是围绕共同关心的实际问题展开,与教师教学的切身利益相关,很容易调动全体教师的学习积极性;在进行系本培训的同时,也可以定期不定期请校内外的教育技术专家、教育技术中心培训教师进行教育技术专业知识指导。

2. 2. 2系本培训的优点

系本培训缩小了培训单元,使培训管理起来简单易行、形式灵活;从师资看,培训教师的丰富教学经验和学员是一致的,很容易实施案例教学,具体有以下几个优势:

(1)有助于全员培训。“系本培训”能实现全员可持续培训,把培训工作贯穿于全系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改变过去教师不能接受全面系统培训的弊端,也可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全校集中培训管理难的问题。

在信息时代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成为其任职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前提,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是教师教育信息化,达到全休教师都能熟练运用各种教学软件,进行教学课件开发以及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那么培训就应从“中青年骨干教师的培训”转向“全员培训”,以“院(系)为单位进行培训”有助于实现这个目标。

(2)“系本培训”能较快实现教师教育信息化,也促进早日完成“新世纪教改工程”和“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任务,特别是对于一些教师师资力量较强的综合性重点院校而言,除了要发挥校本培训优势,着眼于解决学校问题外,系本培训能充分体现专业特色,满足教师个性化需求。

(3)改变理论培训与教学实际脱节现象:“系本培训”不仅能很好的深人教学实际,按需培训,而且能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极大带动全系教师掌握新型教学模式,理解和掌握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由于该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随时渗透教学实际,使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教学一线教师的具体教学实践中得以整合,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既有利于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也有利用实践对理论的发展。 转贴于 (5)有助于“案例教学”的实现。由于培训教师承担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有较深认识,并且有和被培训教师共同熟悉的案例,“案例教学”模式实施起来简单,既充分利用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也体现了成人教育特点。

(6)“系本培训”基本上实现了个性化培训的需求,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培训,能随时渗透教学实际,在培训过程中,就能使丰富的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教育一线教师的实践经验得以整合,既有利于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也有利于实践对理论的发展;并且同一个院系内教师之间有一定的熟悉度,能根据不同教师的不同需要进行个别指导,而且在培训后的服务很重要,进行院系培训能较便利的实现培训后服务。

另外,系本培训以学科骨干为培训教师,以达到“能者为师”效应,也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并且由于培训者熟悉院系环境,了解教育实际,具有一定感召力。

最后,系本培训的前提是骨干教师的核心培训,其次才是“以点带面”的“全员培训”,合理的利用这两种模式,能做到优势互补。

需要指出的是,系本培训源于目前教师自我提高意识较差,主要依赖教师集体授课、参与培训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并不否定其它培训机构的作用。并且随着教师自学能力的提高,网络远程培训成为主流模式之时,这种培训模式有待进一步探讨。

2. 2. 3系本培训的实施

前文分析了系本培训的必要性,介绍了系本培训的优势,下面探讨如何以“系”为“本”对高校教师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首先要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以政策顾励教师积极参与;其次学校培训部门负责全校的培训工作,并重点培训院系学科带头人担任培训教师;另外,培训部门对各院系培训工作进行督导;还需要培训部门专任教师与各院系骨干教师一起参与培训内容、模式、培训考核等相关事项的研究(一般培训部门是由学校教育技术中心承担的)。

系本培训是一种基于校本培训,体现个性化需求的教师培训模式,在培训过程中要本着“转变观念,扩充知识,提高利用教育技术实施教育教学能力兼备科研”的思想来开展工作。努力做到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培训院系学科带头人。各院系依据教师教学的需要,确定培训内容,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如小组研讨、观摩听课、专题讲座、个别指导等,从而制定近期培训计划和长远培训方案。

(2)各院系行政部门和学校主管领导以及教育技术中心组织管理工作,建立相应的组织管理机构,明确划分各自职责;扎实开展各项培训工作;严格进行考核检查;并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3)各院系内部要创设自由表达思想,积极参与讨论的培训氛围;每学年由教育技术中心组织召开年度工作会议,各院系交流培训工作经验,并评选出各院系利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改革,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作轮回讲座,交流经验、学习心得,相互学习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