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7 16:50:15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1

终身教育理念主要是说贯穿每个人一生过程的是教育,没有人能够在年轻时候就拥有一生享用的知识。幼儿教师面临的也是终身学习的过程,以及终身教育的行动。通过学习来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所有的人一样,幼儿教师获取知识享用一生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在这个需要学习的时代,幼儿教师想要长久的生存,必须也要经历一个永无止境的学习和改善,幼儿教师的陈旧观念即将被重新确定,教育体系中将纳入“校内、校外教育;职前、职后教育”。

1.2幼儿教师建立坚实的合作意识

幼儿教师的发展,依靠的是所在的教学环境,通过平时工作上的互补与合作,幼儿教师可以很好地完善自己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进而增加教学的效率。同事之间的学习和相互交流、资源成果的共享,都能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工作的绩效有明显的提高。

1.3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幼儿教师应不断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端正教学态度,同时保持与同专业人员的联系,了解全国各地学前教育的发展近况,让自己时刻保持学习的先进性和积极性。

1.4幼儿园完善幼儿园管理制度

在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在精神上的激励与评价偏多一些。旧的制度存在着许多漏洞,体现在评价的方法、主体及内容都比较单一,评价的最终结果对于实践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想加快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就要建立一套幼儿园改制的相关改革制度。改变以往单一的幼儿园领导独自评价模式,实行幼教老师的互评,同时也要让家长参与进来,其内容也要实现多元化。

2学前教育专业化在幼儿园和个人的发展中的意义

2.1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同时也是树立幼儿园良好形象的根本

如果幼儿园要获得长期的发展,在众多幼儿园园所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拥有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幼儿教师的专业化是幼儿园发展潜在的巨大财富。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长自觉地学习教育孩子的方法,重视早期教育的发展。假如幼儿教师不能适应这样的发展速度,从而导致自身的专业水平不能提高,也就得不到孩子家长的认同,势必造成生源的流失。

2.2幼教老师专业化的成长是必然的

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终身教育,在这种趋势下,所有教育工作者取得进步和提高的唯一途径只有不断接受教育,这不仅是今后维持生活的一种方式,也是我们的一种需求。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社会,网络教育及远程教育这些新形式已经走进了每一个家庭。

3学前教师专业化成长中面临的问题

3.1职业放松现象明显,敬业精神缺乏

幼教老师只有拥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才能向专业化方向发展,可事实上职业放松的现象却尤为突出。一部分幼教老师失去了对工作的兴趣,出现了职业放松的现象,这就影响了平日的工作、生活和心理。针对孩子们的世界会出现出其不意的问题,不进行自我检讨,只是凭借着经验来解决,导致幼教老师们感觉身心疲倦,没有了成就感,从而出现职业放松的现象,影响了他们向专业化方向的发展。

3.2职业素质及综合素质不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完全赞同幼教老师在孩子的成长中的作用,也对幼教老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专业的幼教老师,不但要具备关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有关幼儿教育的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及熟练的互动技巧。由于幼教老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所以幼教老师不仅仅只是一个传道授业的师傅,同时还要担任例如促进者、护理者以及参谋等不同的角色。现在我们缺少一些有关于幼教的职业培训和提高实践效率的机构和机制,导致许多幼教老师不仅专业知识不牢固,而且专业的技能匮乏,在教育素养和职业道德方面也有着严重的不足。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2

(一)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现状调查的研究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相关的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以某一位或某一个地区的农村幼儿教师进行生存现状的调查。调查结果主要是归纳整理农村幼儿教师的工作现状和生存环境,最后提出一些相应的策略。如:西南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闫伟鹏(2010)通过对一名农村幼儿园教师生存状态的叙事研究,揭示出农村幼儿教师工作强度大,社会地位不高、专业发展匮乏、人际关系简单的现状,并指出导致这些现状的因素包括:社会关注不够、城镇边缘化以及教师自身因素;李晴虹、张智敏通过对31所农村幼儿园教师的调查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现状呈现出以下特点: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承担的安全责任重大,教学自主性不高、工资低、福利差、专业发展受阻;丁同芳对安徽滁州地区农村幼儿教师的生活状况调查后指出:工作压力、工资待遇和职业满意度是影响幼儿教师生活状况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分析,可以总结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生存现状的主要特点为:较大的工作压力与农村幼儿教师极度缺乏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普遍偏低的学历水平、工资待遇之间的矛盾。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主要涉及: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职业倦怠、精神生活等方面。苏刚(2011)指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身份认同度低;伍明辉、杨仕进关于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严重,并认为工作任务重、待遇低、工作环境差、专业发展机会少等因素是导致农村幼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与山东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李悠(2012)的结论正好相反。李悠从不同年龄、不同教龄、不同职务、不同性质幼儿园、不同学历以及不同收入等方面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的特点,指出农村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状况整体不严重,他们的职业倦怠和职业幸福感呈明显负相关关系;华东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张云亮在其毕业论文《国家扶贫县农村幼儿教师精神生活状况考查》(2012)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生活状况的特点是:农村幼儿教师对总体生活状态相对满意,他们普遍感到工作压力大(主要来自幼儿和家长),并且普遍能够正确判断自己的性格特征;王杰(2006)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状况的研究》一文中指出: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优于一般正常人并显著高于县城同行。笔者认为,关于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方面的研究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结果,主要是和研究对象的选择有关。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调查研究。目前有关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的文章普遍认为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极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李向玲在《延安市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2012)一文中,从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性别、年龄、教龄、学历、教师资格、编制、工资待遇、培养培训以及流失状况等方面分析了延安农村幼儿教师的师资队伍现状。认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的生存状况极其艰难,导致农村幼儿教师流动性大;王雪芹(2010)认为农村幼儿教师由于没有正式编制、身份特殊、工资待遇偏低,加之招聘录用的随意性导致农村幼儿园很难招聘到综合素质较高的幼儿教师。且现有农村幼儿教师队伍文化素质、理论修养、专业技能水平和幼儿教育的发展极不适应;湖南师范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肖晓凌(2010)通过对湖南省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状况的调查得出,L县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比较严重,从2006年到2009年的4年间L县的农村幼儿教师的平均年流失率达到了22.3%,严重影响了整个L县农村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在流失的教师中,以年轻教师较多,且流失的教师并未完全就业;黄胜梅(2012)通过对安徽省淮南市农村幼儿教师流失情况调查发现2006年至2010年间,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率高,且呈现出:年龄偏年轻化、学历层次较高、教龄大多在10年以下和以职业外流失为主的特点;王声平、杨晓萍(2011)从组织社会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原因,提出了增加幼儿教师职业认同感、幼儿园为幼儿教师提供成长空间、加强政府财政投入、提高对农村幼儿教师流失的关注等措施,以减少农村幼儿教师的流失。

(二)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既关系着农村幼儿教师个人的幸福,也关系着整个农村幼儿教育的质量提高。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研究者发现建国以来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三个方面。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研究中,关于继续教育和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较多。

1.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研究。探究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首先要明确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含的具体内容。对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专门性研究并不多,大多都是融合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研究中的。罗咏梅在《重庆市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需要研究》一文中,从幼儿教师的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发展方式以及专业发展环境五个维度对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进行了分析;张元(2003)将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归纳为: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实践智慧、合作和反思能力、人文素养、批判理性;郑建成(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职业理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能力;陈亚芳认为幼儿教师应当具备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北京师范大学的庞丽娟教授(2001)认为,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对儿童和儿童发展的承诺、全面理解儿童发展的能力、有效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领导和组织能力;不断地专业化的学习。《幼儿教师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素质结构分为: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维度。从以上有关幼儿教师素质结构的划分来看,不同的研究者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划分不一样,主要是由于他们划分的角度不同所造成的,并没有质的差异。

2.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找出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才能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幼儿教师的发展。郭健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现状及支持体系构建》(2012)一文中指出:构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包括:一个中心、三个层面、两个主体、八项措施、五种保障,即以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政府和幼儿园为支持主体,从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出发,在政府统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质量监督、舆论配合的保障下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乔中彦在《广州市农村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影响因素之研究》(2011)一文中指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与社会地位、幼儿园环境之间的相关极其显著,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和0.499。窦丽丽在《制约农村幼儿教师发展的因素与解决对策》(2012)一文中指出:制约农村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学前教育政策、幼儿师资培训和幼儿园园长三个方面;王晓云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化困境浅谈》(2010)中指出:影响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主要可分为社会政府方面、幼儿教师自身以及幼儿园管理三个方面。可见,研究者们通常会从政府、幼儿园以及幼儿教师自身三个方面分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3.有关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几乎所有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最后都会探讨有效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陈思在《中部地区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的研究》(2010)一文提出了教育行政单位、教师培训机构、幼儿园和教师在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时所需要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张超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调查研究》(2012)一文中指出:园本课程开发、教育行动研究和培训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王杰在《甘肃省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研究》(2004)一文中提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包括:①规范和稳定农村幼儿教师队伍②加强资金管理,确保农村幼儿教育经费对教师的投入。③加强“培训”。④加大宣传力度,推进家园合作;杨莉君,陈思(2010)的研究指出,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包括:①政府出台相应政策,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②构建符合农村世纪的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③幼儿园为教师提供良好的专业发展环境。④提高自我专业发展意识,促进教师自主专业发展。另有研究者专门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进行研究,认为继续教育是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周端云在《湖南省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研究》一文中指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四条建议:①教育主管部门加大管理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②教师培训机构增强服务意识;③农村幼儿教育机构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④农村幼儿教师展开主动反思,不断提升自我;林琳在《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2012)一文分析了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后也提出了四条策略:①行使政府职能,出台配套政策;②提高继续教育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③丰富继续教育形式;④加强继续教育过程的监督和评估;潘君利(2010)在分析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困难后,提出:建立和完善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机制;强化农村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促进城乡互动和农村幼儿教师本土化以及推进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加大政府对农村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经费投入等几方面措施。从相关文献中可以发现研究者们主要从政府、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四个方面去探寻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4.有关农村幼儿教师职后培训的相关研究。在有关农村幼儿教师的已有文献中,有关职后培训的文献数量是最多的。张云亮等人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649名农村幼儿教师进行调查后指出目前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已有培训内容集中在教学专业培训方面;培训形式以集体培训居多;缺乏明确的培训制度,有近半数的幼儿园教师极少有机会参加培训。并提出了建构系统化的培训内容体系,注重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拓展幼儿教师培训形式,突出教师参与的主体性;建立教师培训保障机制,确保农村幼儿教师获得公平培训机会等建议;彭国平等人主要对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进行研究,主要讨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的必要性、主要模式,最后提出了农村幼儿教师短期培训应遵循的五条原则:教学目的实用、课程设置巧用、教学形式活动、教学内容实在、培训阵地迁移。还有研究者主要就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教材进行了相关研究,如王玉珍主要针对农村幼儿教师数学培训教材的开发问题,就培训教材开发的意义、原则、过程等展开论述。还有研究者对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模式进行了专门研究,如高媛在《陕西省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模式的探讨》一文中针对陕西省职后培训的现状,提出了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包括:举行竞赛评比活动,提高教师业务;积极开展“微型课题”研究,提升农村教师了解幼儿的能力等;田景正(2009)等认为要形成农村幼儿教师多元的培训或继续教育体系,需要教育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幼儿教师资格引进优秀幼儿教师充实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并主张教师培训到农村开辟“幼教教师培训试验田”,举办讲座与示范课程;农村幼教机构建构学习型机构,强化园本培训。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3

本期的教师专业发展专题以河南特岗教师队伍建设为例,深入剖析了当前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从探索和完善教师建设计划的长效机制、重视教师的录用与培训、为教师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三方面提出了对策与建议。其中,在加强教师培训方面有了新的途径,进行网上自学,这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教师,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地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河池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罗 竞

摘要:网上自学是一种促进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它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幼儿教师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主要有四种:幼儿教师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关键词 :网上自学;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1-0011-02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科研项目“广西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途径研究”(课题批准号:201204LX397)的段阶性成果之一。

一、问题的提出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各地都加快了教育发展步伐,开展了各种以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为目的的在职培训工作。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笔者调查了解到,多数幼儿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愿望很强烈,相当部分幼儿教师参加了在职培训,开始培训的热情高涨,但多次培训之后感觉收获不大,培训中学习的内容没有内化,难以真正解决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调查中,很多幼儿教师都表示经常通过网络自学,如网上观看优秀教学活动视频,查阅名师名园的幼教论文,在QQ群里讨论交流,网上论坛发表言论等。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也受到了大家的重视,网上自学将成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有效且重要的新途径。

二、网上自学的优势及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1.网上自学的优势。对于没有外出培训机会或机会较少的幼儿教师,网上自学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目前,部分幼儿教师已经认识到了网上自学的实用性,相对于其他学习途径,它主要有三大优势:学习方便、信息丰富、解决问题即时。现在幼儿教师多是80、90后一代,都是网络高手,习惯于上网查询与讨论,网上自学促使他们较快地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

2.网上自学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幼儿教师通过网上自学,不仅能够丰富专业理论知识,还能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从而有效促进专业发展。第一,网上有相当多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文献资料和专家讲座,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观看的方式自学,丰富专业理论知识。第二,网上也有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文章,还可以通过在线交流的方式咨询、讨论,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三、网上自学的方式与内容

网上自学什么,怎么学?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方式进行网上自学: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观看幼儿教育的相关图片和视频;通过QQ、邮箱、论坛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参与以幼儿教育为专题的在线讲堂。

1.查阅幼儿心理、教育相关文字资料。幼儿教师在教学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网络在线查阅相关文字资料。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资源可以共享,那些与幼儿教育教学相关的论文可以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其专业水平。值得注意的是,网络空间就像个虚拟世界,空间大,信息广,知识涵盖量大,但是由于言论自由,同时也充斥着不正确的言论。因此,在上网查询时,首先要选择正规的专业网站,然后要学会鉴别、筛选各种信息,透彻理解《幼儿教育指导纲要》、《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把握好学前教育专业新理念、新动态,同时,还要多阅读教育专家的论文,以实现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2.观看幼儿教育相关图片和视频。视频形象直观、生动,幼儿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网上优秀的幼儿教学视频,吸取经验。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很多幼儿教师都期望了解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但是缺少机会去实地参观或观摩,而网络则给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网络上全国各地的幼儿教育教学视频都有,而且还有很多名师教学视频,教师们可通过观看发达城市的幼儿园教学视频,了解我国发达地区幼儿园教育的情况,并向他们学习。例如,看看名师如何尊重幼儿,与他们互动,并学习他们如何不断创新,如何把握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展活动,等等。但借鉴不是全盘照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们一定要根据当地的实际,采取适合幼儿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取得成效。

3.通过QQ、论坛、邮箱等方式在线交流与讨论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常常遇到问题,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可以求助于他人。网络上有多种交流方式,如QQ,MSN等,尤其是QQ,它功能多,使用便捷,受到大多数人的青睐。通过QQ可以进行个人聊天互动,也可以通过QQ群发起群聊,广集智慧,相互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许多学前教育网站还开设了论坛,如北京学前教育网、上海学前教育网等论坛都非常活跃,由学前教育专业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担任“斑竹”,浏览网页和参与讨论的人非常多,也可在学前教育专家发起的论坛里发文。此外,还可以用发邮件的形式进行沟通交流,这样,通过与专家交流,可以积累他们丰富的教学经验,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7)02-0031-03

人文关怀是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对人类解放和人性自由的追求,体现了一种人文精神。〔1〕这种人文精神强调以人为价值核心和社会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目标,对人的合理需求给予满足,对人的价值实现、身心发展等愿望给予全面关怀。

在西方思想史中,从伊壁鸠鲁派的“快乐主义”到斯多葛学派的“至善主义”,从中世纪神学的“神的意志”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从费尔巴哈的“爱是人生命存在的本质”到叔本华、尼采等非理性主义者的“在意志、情感、潜意识中体验人的本质”,都渗透着浓郁的人文关怀倾向。〔2〕我国古代的思想体系中也蕴涵深切的人文关怀理念。孔子的仁学在探讨人的本质、理想以及生死与自由等问题的同时,展现了富有特色的关注现实人生的人文精神。〔3〕 在当代,人文关怀的内涵更加丰富,表现为对人的自身存在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关注、探索和解答。人文关怀作为当今时展的主流趋向,凸现了个人的独立价值,反映了人对自身本质的深刻领悟,正日益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成为社会健康、稳定发展的指导理念。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对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过程,是幼儿园教师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实施专业自主,加强专业修养,逐步提高专业素质,“达到专业成熟”的过程。〔4〕幼儿园教师在“教育科学化”的技术理性环境中成长,承载着“塑造人类灵魂”的道义,背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自身的努力,而且需要良好的外部支持。良好的外部支持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然而,长期以来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很大的矛盾。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科学精神超越了人文精神,严格的考核要求超越了对幼儿园教师劳动复杂性的体谅,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被严重忽视了。将人文关怀理念引入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建立充满人文关怀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环境,能够激励幼儿园教师的主体自觉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充满生机与活力。

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家长及学前教育专家是重要的参与者,来自管理者、家长和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人文关怀应该体现在管理者、家长及专家与幼儿园教师交往的具体行动中,尊重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承认幼儿园教师的劳动价值,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专业成长空间。

一、幼儿园管理者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幼儿园的经营方式日益市场化、企业化,有时会过度追求入园率及经济利益,在对教师的管理上偏重于行政控制和物质刺激,严重忽视了教师的主体性。为了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幼儿园管理者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的理念,转变管理方式,为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创造条件。

1.切实关怀幼儿园教师的主体地位与权利

幼儿园管理者不能仅仅把幼儿园教师看作是创造和追求经济利益的劳动者,还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参与幼儿园管理、协同管理者制定幼儿园规章制度的机会,充分体现幼儿园教师的主人翁地位。作为幼儿园的主体,幼儿园教师不仅拥有对幼儿园重大事务决策的知情权和建议权,还应该具有监督权和否决权。人文关怀应该充盈在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

2.为幼儿园教师创造自我实现的良好条件

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可以促使幼儿园教师勤奋工作,并在工作中不断享受挑战自己的乐趣,加速专业成长,最终实现个人的生命价值。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与幼儿园教师互相交流,了解他们的性格、能力及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期望,协助他们设计制订符合自身条件的成长规划,使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具合理性。幼儿园管理者可以为幼儿园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帮助幼儿园教师通过成长档案了解自己每一阶段的成长历程,结合各个成长阶段的特点不断反思,提高成长效率。同时,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的学习机会,例如职后培训、专家讲座等,让幼儿园教师通过各种学习、交流活动,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趋势,激发幼儿园教师的自主成长意愿。

3.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才能

作为教育改革的主体之一,幼儿园教师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前提和动力。幼儿园管理者应该为幼儿园教师提供更大的工作空间,充分发挥幼儿园教师的创造才能。幼儿园管理者要努力为幼儿园教师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人文环境,尊重和关心幼儿园教师的情感变化,认真倾听幼儿园教师的心声,提倡发表不同见解,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实现幼儿园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二、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

幼儿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经常往活动也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5〕家长选择适当的方式参与幼儿园管理等工作,能够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成长。〔6〕幼儿家长能为幼儿园教师提供丰富的幼儿资料。通过和家长的交流,幼儿园教师可以了解幼儿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以及幼儿对幼儿园学习、生活的感受,以便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提高专业敏感性和教学艺术性。幼儿家长是幼儿园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幼儿园的教育合作伙伴。来自幼儿家长的人文关怀能够促使幼儿园教师真切体会到自己的劳动价值,获得职业幸福感,从而更积极地投入工作,加速专业成长。

1.充分尊重幼儿园教师的职业

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师职业的充分尊重,对幼儿园教师劳动成果的充分肯定,有利于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社会地位,提升幼儿园教师的自身价值。

2.充分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幼儿家长的理解是幼儿园教师增强工作自信心、提高工作成就感的有力保障。有了幼儿家长的理解,幼儿园教师就可以放开手脚,在为了幼儿的前提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3.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

通过与幼儿家长各种方式的交流,幼儿园教师的思路和视野会更开阔,专业成长的平台与渠道也会得到扩展。幼儿家长成为幼儿园教师的合作伙伴,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的工作,主动参与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经常和幼儿园教师交流探讨幼儿成长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寻找解决办法,推动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三、学前教育专家对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人文关怀

“教师要能工作好,不仅需要足够的资历,也要有足够的支持……例如,外部专家对学校教育或对校外教育实践提供的协助。”〔7〕学前教育专家受过教育理论的专业训练,既拥有丰富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充分理解教育领域的目标和方法,能从专家视角作出判断,预测教育结果。学前教育专家应该秉承人文关怀理念,与幼儿园教师真诚交流,辅助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

1.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专家的支持。学前教育专家的支持首先表现为丰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在向幼儿园教师传授知识时,学前教育专家应该考虑到幼儿园教师的文化层次和个体差异,耐心对待每一位幼儿园教师,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幼儿园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尊重和理解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活动

在审视幼儿园教师的实际工作时,专家应该尊重、理解和体谅幼儿园教师的实践活动,要在充分肯定幼儿园教师的努力与进步的基础上,通过和幼儿园教师的真诚探讨,帮助幼儿园教师分析问题,逐步提高幼儿园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专家的理解和尊重能够开拓幼儿园教师的思路,激励他们更加主动地去探索、解决实践问题。

3.帮助幼儿园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来自学前教育专家的人文关怀能够帮助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自身价值,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促进幼儿园教师的整体、长远发展。

幼儿园教师参与教育教学研究,能够增强专业自信心,加速专业成长。学前教育专家应该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研究需要,帮助幼儿园教师成长为“专家型”“反思型”教师。学前教育专家可以协助幼儿园教师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情况,指导幼儿园教师确定研究课题,设计研究方案,收集研究资料,最终形成研究成果,逐渐提高幼儿园教师的科研能力,提高幼儿园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其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人文关怀。尊重幼儿园教师的人格,维护幼儿园教师的权利,关注幼儿园教师的生存状态,重视幼儿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使幼儿园教师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不断实现专业成长,这不仅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参考文献:

〔1〕段向云.马克思主义的人文关怀及其在我国现阶段的体现〔J〕.理论导刊,2004,(7):46-47.

〔2〕刘建娥.论人文关怀〔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3,(1):27-31.

〔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39.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6-50.

〔5〕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

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6〕〔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教

育:财富蕴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6-147.

Human Touch: an Incentive to the Kindergarten Teacher Development

Yao Wei, Liu Yanbin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5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热点。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水平。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查。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各类结构具体如下:学历结构:大专以上12人,占6%;大专72人,占36%;中专84人,占42%;中专以下32人,占16%.年龄结构:45岁以上10人,占5%;35~45岁30人,占15%;25~35岁84人,占42%;25岁以下76人,占38%。职称结构:高级24人,占12%;一级66人,占33%;二级88人,占44%;无职称22人,占11%。专业结构:幼儿师范或师范专业毕业158人,占79%;非幼师或师范专业毕业42人,占21%。

2.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数据分析

基于调查,首先分析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即中专以上毕业)仍然偏低。

从职称结构的调查结果看(如表2所示),四个年龄组幼儿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总体上具备高级和一级幼师资格的教师仅占45%,即大部分幼师属于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幼儿教师整体资历较低的现实。

其次,分析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看,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较全面,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并不多,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也说明老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相关理论基础问题的教师,尚不足所调查的幼儿教师总量的1/3;只有23%的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学科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各专业知识构成比较全面的教师也不多;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只占45%,有46%的教师主动反思教学并及时调整活动;只有16%的教师能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从专业情意来看,公众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如何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和评价幼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从调查看,只有49%的教师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7%的教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班幼儿;当幼儿十分顽皮并屡教不听时,12%的老师会忍耐,8%的老师会惩罚;有28%的老师关注自己的发展,29%关注教育的发展,43%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有45%老师有时会特别关照在园就读幼儿中一些穿着漂亮又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当幼儿们突然在幼儿园生病,你首先想到通知家长的占30%、送往医院的占40%、向园领导汇报的占25%、采取其他办法的占5%;对一名不愿来园的孩子,有10%的老师采取“不管他,哭几天他就适应了”的态度;对不能听懂普通话的新转学来的外地幼儿,有40%的老师采取“一些游戏,让该孩子充分参与,并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流”办法,有37%的老师采取“以实物、手势等辅助方式,努力与该幼儿进行初步勾通”办法,有10%的老师持“不管他,认为过一段时他会自行听懂”的态度。而就培养训练这个方面分析,调查也显示,定期参加幼师系统的继续教育或本园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占调查总数的60%,曾参加社会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师占72%,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接受过培训。虽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有的也是不定期、不规范的;所接受的培训,也是强调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既没有考虑到教师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内在需求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到教育实践多元化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而这项指标的滞后,直接反映出我们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升乏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状况的原因追踪

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这一现实,笔者分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认识肤浅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的认识水平,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也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尽管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国家官方的职业分类体系也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把教师与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同看待,更没有被看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性和专业素质也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这种认识状况足以说明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2)幼儿教师职业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不高

作为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幼儿教师职业应该是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并不高。在学历要求上,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学历要求档次低得多,但就是这样低的要求,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达标。更何况,又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学历并非通过正规的严格的师范教育而获得,而是通过接受各种学历补偿性教育途径来获得,其中含有不少水分。而且在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机制不完善,只要有个学历,不管是怎样获取的,在短期内突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通过一个不太严格的考试,以及流于形式的面试、试讲,就能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这样一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专业活动,需要从业人员通过严格组织起来的、严格的、有效的专业培训活动获得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水平。然而,现实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观念、理论和能力及达到的水平,仍缺乏明确的认识;课程设置没有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学科、教育专业等知识的关系,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失调较严重,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缺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感与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这些足以反映出专业培训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很难把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过程中的有机阶段,也使教师失去了一种真实的自我发展的体验和愿望。

2.幼儿教师自身的原因

(1)幼儿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不强

幼儿教师如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在专业活动中应当具有自主权,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等很多方面应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性。但整体上看,由于幼儿教育的公共性的制约和来自公共政治、行政权力的压力,以及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等因素的交织,再加上幼儿教师对专业的内涵、标准认识模糊,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清,对自己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幼儿教师的主体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而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自觉实践并达到自律。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的影响

在现实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调查也显示,教师对收入状况、职业声望、工作境况都不大满意;一些年轻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她们暂时性的选择,一旦找到适合的职业,她们就会立即离开;一些则认为没什么出息,干得再好专业水平再高也无非就是一名幼师,也就拿几百元工资。诚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是基础,教师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从业或提高积极性,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观念、事业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及能否正确对待教学和评价幼儿。

3.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原因

其一,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对本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未能更好激发和引导老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及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再加上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要确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专业水平,都是不可能的。其二,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晋级等在幼儿教育领域还是十分局限的,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开展该项工作以外,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正常开展该项工作。在许多私营幼儿园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师资格的概念,缺乏相应的培训、资格认定和晋级提升。如此,我们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显然是难以提高的。

三、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应对

1.国家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才能更有吸引力。

2.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美幼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等。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3.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结合当前我们幼儿教师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从“深”与“广”两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深度,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习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深度;“广”即幼儿教育的综合知识的宽度。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不仅要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由“谈科学”到“做科学”。拓宽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组织相关学习培训,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通过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过去的空缺,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6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热点。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水平。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

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查。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各类结构具体如下:学历结构:大专以上12人,占6%;大专72人,占36%;中专84人,占42%;中专以下32人,占16%.年龄结构:45岁以上10人,占5%;35~45岁30人,占15%;25~35岁84人,占42%;25岁以下76人,占38%。职称结构:高级24人,占12%;一级66人,占33%;二级88人,占44%;无职称22人,占11%。专业结构:幼儿师范或师范专业毕业158人,占79%;非幼师或师范专业毕业42人,占21%。

2.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数据分析

基于调查,首先分析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即中专以上毕业)仍然偏低。

从职称结构的调查结果看(如表2所示),四个年龄组幼儿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总体上具备高级和一级幼师资格的教师仅占45%,即大部分幼师属于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幼儿教师整体资历较低的现实。

其次,分析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看,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较全面,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并不多,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也说明老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相关理论基础问题的教师,尚不足所调查的幼儿教师总量的1/3;只有23%的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学科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各专业知识构成比较全面的教师也不多;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只占45%,有46%的教师主动反思教学并及时调整活动;只有16%的教师能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从专业情意来看,公众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如何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和评价幼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从调查看,只有49%的教师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7%的教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班幼儿;当幼儿十分顽皮并屡教不听时,12%的老师会忍耐,8%的老师会惩罚;有28%的老师关注自己的发展,29%关注教育的发展,43%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有45%老师有时会特别关照在园就读幼儿中一些穿着漂亮又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当幼儿们突然在幼儿园生病,你首先想到通知家长的占30%、送往医院的占40%、向园领导汇报的占25%、采取其他办法的占5%;对一名不愿来园的孩子,有10%的老师采取“不管他,哭几天他就适应了”的态度;对不能听懂普通话的新转学来的外地幼儿,有40%的老师采取“一些游戏,让该孩子充分参与,并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流”办法,有37%的老师采取“以实物、手势等辅助方式,努力与该幼儿进行初步勾通”办法,有10%的老师持“不管他,认为过一段时他会自行听懂”的态度。而就培养训练这个方面分析,调查也显示,定期参加幼师系统的继续教育或本园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占调查总数的60%,曾参加社会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师占72%,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接受过培训。虽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有的也是不定期、不规范的;所接受的培训,也是强调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既没有考虑到教师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内在需求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到教育实践多元化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而这项指标的滞后,直接反映出我们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升乏力。

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状况的原因追踪

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这一现实,笔者分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认识肤浅

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的认识水平,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也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尽管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国家官方的职业分类体系也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把教师与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同看待,更没有被看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性和专业素质也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这种认识状况足以说明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2)幼儿教师职业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不高

作为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幼儿教师职业应该是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并不高。在学历要求上,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学历要求档次低得多,但就是这样低的要求,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达标。更何况,又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学历并非通过正规的严格的师范教育而获得,而是通过接受各种学历补偿性教育途径来获得,其中含有不少水分。而且在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机制不完善,只要有个学历,不管是怎样获取的,在短期内突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通过一个不太严格的考试,以及流于形式的面试、试讲,就能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这样一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

高水平的专业活动,需要从业人员通过严格组织起来的、严格的、有效的专业培训活动获得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水平。然而,现实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观念、理论和能力及达到的水平,仍缺乏明确的认识;课程设置没有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学科、教育专业等知识的关系,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失调较严重,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缺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感与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这些足以反映出专业培训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很难把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过程中的有机阶段,也使教师失去了一种真实的自我发展的体验和愿望。

2.幼儿教师自身的原因

(1)幼儿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不强

幼儿教师如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在专业活动中应当具有自,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等很多方面应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性。但整体上看,由于幼儿教育的公共性的制约和来自公共政治、行政权力的压力,以及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等因素的交织,再加上幼儿教师对专业的内涵、标准认识模糊,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清,对自己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幼儿教师的主体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而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自觉实践并达到自律。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的影响

在现实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调查也显示,教师对收入状况、职业声望、工作境况都不大满意;一些年轻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她们暂时性的选择,一旦找到适合的职业,她们就会立即离开;一些则认为没什么出息,干得再好专业水平再高也无非就是一名幼师,也就拿几百元工资。诚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是基础,教师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从业或提高积极性,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观念、事业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及能否正确对待教学和评价幼儿。

3.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原因

其一,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对本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未能更好激发和引导老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及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再加上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要确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专业水平,都是不可能的。其二,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晋级等在幼儿教育领域还是十分局限的,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开展该项工作以外,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正常开展该项工作。在许多私营幼儿园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师资格的概念,缺乏相应的培训、资格认定和晋级提升。如此,我们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显然是难以提高的。

三、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应对

1.国家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

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才能更有吸引力。

2.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

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等。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3.实施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

结合当前我们幼儿教师现状,笔者认为幼儿教师教育专业与课程应从“深”与“广”两个方面进行调整。“深”即幼儿教育专业理论深度,开展相应的专业学习来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理论深度;“广”即幼儿教育的综合知识的宽度。适应现代幼儿教育的需要,变过去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为引导参与为主的模式,不仅要给幼儿一些科学知识,更要培养他们动手、动脑,并培养科学兴趣,由“谈科学”到“做科学”。拓宽课程,将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四大板块有机整合,构筑多元化、综合型、有时代性的幼师课程,组织相关学习培训,以弥补必修课的不足。通过科学的专业调整与课程改革,弥补过去的空缺,优化课程结构,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幼儿教师专业化才能最终实现。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7

关注教师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的一个热点。针对教师教育的现状,许多国家都提出了“教师专业化”的改革目标,力图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来提高教师水平。然而,在教师专业化推进过程中幼儿教师专业化往往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被忽略。这无论是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还是教师专业化进程的推进都将是不利的。为此,笔者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加以思考,分析应对策略,旨在对幼儿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探讨或参考。

一、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的现状

1.幼儿教师专业化的问卷调查。为更好地把握当前幼儿教师专业化现状,笔者对当地的幼儿教师进行了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的调查。调查发出2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调查对象中各类结构具体如下:学历结构:大专以上12人,占6%;大专72人,占36%;中专84人,占42%;中专以下32人,占16%.年龄结构:45岁以上10人,占5%;35~45岁30人,占15%;25~35岁84人,占42%;25岁以下76人,占38%。职称结构:高级24人,占12%;一级66人,占33%;二级88人,占44%;无职称22人,占11%。专业结构:幼儿师范或师范专业毕业158人,占79%;非幼师或师范专业毕业42人,占21%。

2.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的数据分析。基于调查,首先分析幼儿教师的学历结构,从调查结果看(如表1所示),幼儿园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即中专以上毕业)仍然偏低。从职称结构的调查结果看(如表2所示),四个年龄组幼儿教师的职称结构也不合理,总体上具备高级和一级幼师资格的教师仅占45%,即大部分幼师属于初级职称或无职称的教师,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反映出幼儿教师整体资历较低的现实。其次,分析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情况。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来看,调查显示,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较全面,专业知识扎实的教师并不多,教师认为自己最欠缺的知识领域排序也说明老师普遍存在知识结构不合理,知识面狭窄等问题;能够正确回答问卷中相关理论基础问题的教师,尚不足所调查的幼儿教师总量的1/3;只有23%的教师掌握所教学科的前沿知识及学科知识的进展和最新动态,各专业知识构成比较全面的教师也不多;从教能力、研究能力都略显不足,经常性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教师只占45%,有46%的教师主动反思教学并及时调整活动;只有16%的教师能充分准备教学材料。从专业情意来看,公众和社会舆论对教师的道德期待和教师的道德要求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矛盾,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如何对待教学、正确对待和评价幼儿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从调查看,只有49%的教师愿意继续从事幼儿教育事业;37%的教师能客观公正地评价本班幼儿;当幼儿十分顽皮并屡教不听时,12%的老师会忍耐,8%的老师会惩罚;有28%的老师关注自己的发展,29%关注教育的发展,43%关注幼儿的思维发展;有45%老师有时会特别关照在园就读幼儿中一些穿着漂亮又比较聪明活泼的孩子;当幼儿们突然在幼儿园生病,你首先想到通知家长的占30%、送往医院的占40%、向园领导汇报的占25%、采取其他办法的占5%;对一名不愿来园的孩子,有10%的老师采取“不管他,哭几天他就适应了”的态度;对不能听懂普通话的新转学来的外地幼儿,有40%的老师采取“一些游戏,让该孩子充分参与,并在游戏中与其他孩子接触交流”办法,有37%的老师采取“以实物、手势等辅助方式,努力与该幼儿进行初步勾通”办法,有10%的老师持“不管他,认为过一段时他会自行听懂”的态度。而就培养训练这个方面分析,调查也显示,定期参加幼师系统的继续教育或本园组织的教师培训的占调查总数的60%,曾参加社会成人学历教育的教师占72%,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接受过培训。虽接受过相关培训,但有的也是不定期、不规范的;所接受的培训,也是强调统一内容、统一形式、统一标准,强调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学科理论知识而忽视教学实践能力,既没有考虑到教师个体已有知识和经验及内在需求的差异,也没有考虑到教育实践多元化对教师发展的要求及学校对不同教师的不同要求。而这项指标的滞后,直接反映出我们幼儿教师专业化提升乏力。综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当前我们的幼儿教师专业化程度总体上是比较低的。

二、幼儿教师专业化状况的原因追踪。针对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偏低这一现实,笔者分析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社会政府方面的原因

(1)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认识肤浅。社会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与专业素质的认识水平,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也决定着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尽管我国《教师法》将教师界定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国家官方的职业分类体系也把教师列人专业技术人员类,但实际上,社会并没有把教师与工程师、律师、医生等同看待,更没有被看作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具有“不可替代性”的技术性工作。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性和专业素质也缺乏全面而深刻的认识,甚至认为幼儿教师没有什么专业性可言。这种认识状况足以说明我国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还是比较低的。

(2)幼儿教师职业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不高。作为以培养人为根本目的幼儿教师职业应该是对从业人员要求较高的专业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要求并不高。在学历要求上,我国《教师法》规定,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这与发达国家相比,学历要求档次低得多,但就是这样低的要求,也还有相当一部分未达标。更何况,又有相当部分教师的学历并非通过正规的严格的师范教育而获得,而是通过接受各种学历补偿性教育途径来获得,其中含有不少水分。而且在执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的过程中,由于机制不完善,只要有个学历,不管是怎样获取的,在短期内突击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通过一个不太严格的考试,以及流于形式的面试、试讲,就能获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这样一来,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不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3)幼儿师范教育的专业培训水平不高。高水平的专业活动,需要从业人员通过严格组织起来的、严格的、有效的专业培训活动获得较高的专业理论和专业能力水平。然而,现实是幼儿师范教育中缺乏专业培训目标的系统构建,在教师的不同成长发展阶段应当着重培养哪些观念、理论和能力及达到的水平,仍缺乏明确的认识;课程设置没有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角度去确定文化、学科、教育专业等知识的关系,忽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儿童发展的需要,课程比例失调较严重,如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就缺乏对教师职业的专业认同感与以专业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方向感。这些足以反映出专业培训水平不高的客观现实,很难把培训看成是教师专业发展连续性过程中的有机阶段,也使教师失去了一种真实的自我发展的体验和愿望。

2.幼儿教师自身的原因

(1)幼儿教师的专业主体性不强。幼儿教师如同其他专业人员一样,在专业活动中应当具有自,在活动方案的设计能力、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独立性、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意识等很多方面应体现出较强的主体性。但整体上看,由于幼儿教育的公共性的制约和来自公共政治、行政权力的压力,以及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等因素的交织,再加上幼儿教师对专业的内涵、标准认识模糊,对教师专业化认识不清,对自己职业性质和意义没有深刻的理性认识,幼儿教师的主体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因而不太注重自己专业素质与水平的提高,自觉实践并达到自律。

(2)幼儿教师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偏低的影响。在现实中,由于经济条件与人为的诸多因素的影响,幼儿教师的待遇偏低。调查也显示,教师对收入状况、职业声望、工作境况都不大满意;一些年轻幼儿教师认为幼儿教师这一职业只是她们暂时性的选择,一旦找到适合的职业,她们就会立即离开;一些则认为没什么出息,干得再好专业水平再高也无非就是一名幼师,也就拿几百元工资。诚然,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应当有高尚的精神追求和思想境界,不能一味地追求物质享受,但是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是基础,教师的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教师的从业或提高积极性,影响着他们的职业观念、事业心、进取心、敬业精神及能否正确对待教学和评价幼儿。

3.幼儿园管理方面的原因。其一,幼儿园在发展过程中,对本园教师队伍建设的科学研究比较薄弱。没有对教师工作的专业特性、专业的知识、能力和技能素质进行深入的研究,未能更好激发和引导老师加强对新形势下幼儿心理与行为发展规律、早期环境、教育与幼儿发展关系及幼儿教育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再加上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要确立幼儿教师的专业地位,提高专业水平,都是不可能的。其二,教师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晋级等在幼儿教育领域还是十分局限的,除了一些规模较大的幼儿园开展该项工作以外,大多数幼儿园并没有正常开展该项工作。在许多私营幼儿园里,根本就没有什么教师资格的概念,缺乏相应的培训、资格认定和晋级提升。如此,我们幼儿教师整体专业化水平显然是难以提高的。

三、幼儿教师教育对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应对

1.国家加大对幼儿教师教育的投入。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应只是教师个人的责任,而应成为社会的责任。为此,需要国家政府在关注重视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同时,还要在法律、政策、经济、激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办学条件的改善和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提高都必须给以政策上的倾斜与资金上加大投入。只有学校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培养质量才有提高的可能;只有幼儿园的办学条件改善了,幼儿教师的工资提高了,幼儿教师职业才能更有吸引力。

2.制定幼儿教师专业化标准。从国际背景考察,一些国家已制定了相关的教师专业标准,把教师的专业性发展作为教师教育的基本目标。例如,全教协会(NAEYC)指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应体现在:对儿童发展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体悟,将心理学、教育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善于观察和评价儿童的行为表现,以此作为课程计划的依据和设计个性化课程的依据;善于为儿童营造和保持安全、健康的氛围;计划并履行适宜儿童发展的课程,全面促进儿童的社会性、情感、智力和身体方面的发展;与儿童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力量;与儿童家庭建立积极的有效的关系;支持儿童个体的发展和学习,使儿童在家庭、文化、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理解;对教师专业主义予以认同等。在国内,有学者提出“研究型标准”,认为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要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与创新性课堂的建设者、整合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探索者。有学者则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标准”,认为专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这些提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针对于幼儿教师而言,笔者认为幼儿教师必须成为研究者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的一个总体要求标准。而“教师专业发展标准”所包含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发展和专业情意完善则应是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标准。当然,可操作执行标准还需要进一步细化与讨论,并在实施中不断修订与完善。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8

一、前言

(一)选题缘由

2001年8月1日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它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①高质量的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幼儿教师应当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充分表明幼儿教师在整个幼儿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组织幼儿教学活动的主体,占有主导地位。实施《纲要》中教育理念的关键就在于幼儿教师质量的高低,而师资质量提高的关键在于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因此,提升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在现阶段己经刻不容缓。从不同的角度和使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具有重要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二)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指在准教师教育阶段,对正式步入职场之前的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意进行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基础性的知识,教学技能,教师专业情意,科技、创新精神等,为学生毕业后能够顺利从事教师这一职业作充分准备。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提高的途径进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的基本理论,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有一定的意义。

2.实践意义

本研究的取向本来就具有实践性,通过研究分析有针对性的探索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再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及培养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对学前师范院校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使得高校的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也使培养出来的人才能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研究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有着深刻的实践价值。

二、我国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培养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

2010年《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要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强调将学前教育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②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是构建我国科学化幼儿教育体系的首要重任。虽然各地师范院校在不断扩大学前教育专业的招生规模,寻找途径提高教学质量,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学生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不断增加和提升。但是,由于社会认同度较低,师范院校中学前教育师资力量短缺,培养目标单一,教学设施不足等诸多原因,使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

(一)社会认同感低,职前幼儿教师专业意识淡薄

在当前社会中,幼儿教师并不被社会各界人们所认同,人们普遍认为幼儿教师就是高级保姆,只需要看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出现意外伤害即可,幼儿教师这个职业不需要什么专业化的要求,不需要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等。幼儿教师并不被家长所认同,也没有得到自己所应得的尊重和待遇,假如幼儿出现“意外情况”,家长的反应较为激烈,甚至会出现责骂,诋毁等行为。这个职业的专业认同度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工资偏低,还一度被人们认为是吃青春饭的职业,使得准幼儿教师对这个职业信心不足,也就相对的降低了准幼儿教师对自己本身的认同,他们很难把幼儿教育当做是属于自己的事业去追求,不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自我专业意识淡薄,也就间接地阻碍了准幼儿教师主动积极的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二)师范院校培养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我国师范院校对准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一般以理论知识为重点,将专业技能放在辅助的地位,高校教师通常是理论知识较为浓厚,理论研究能力较强,但是与幼儿园一线教师联系沟通较少,深入幼儿园实践的时间有限,缺乏实践经验,不能充分及时地了解幼儿园的发展现状及真正需求,导致在对准幼儿教师进行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脱节,培养形式的脱节,培养内容的脱节,时间空间的脱节等等,如在培养目标方面师范院校过于偏重理论知识人才的培养,在培养形式与内容上过于陈旧,不能与当代幼儿园实践很好的结合,在时间空间上不能冲破理论的束缚,真正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师范院校培养体系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使准幼儿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只一味的追求理论知识的掌握,不能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更加不能很好的与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将所学理论灵活运用于幼儿园课堂教学中,阻碍着准幼儿教师整体专业素质的发展与提高。

(三)各高校缺乏因地制宜,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化

虽然我国教育部有关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标准有基本统一的规定要求,但是各地各师范院校实际情况不同,真正能做到把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标准与各地乃至各个幼儿园实际情况相结合甚至融合的少之又少。各高校没有根据自身的师资,设备,教学理念等各种实际因素,进行因地,因时制宜的教学,以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标准为模板,培养目标过于单一化,对准幼儿教师进行的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不利于准幼儿教师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等方面的提高。

(四)师范院校课程实施方式缺乏时代感

当前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现代化进程加快,但是高校现代化教学设备匮缺,高校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和能力都不强,高校也并没有及时对在校教师进行现代教学方式及思想培训或进行了培训但效果不佳,高校教师本身也对现代教育技术缺乏热忱,使得现代课程实施方式缺乏现代感,如翻转课程,微课等新兴现代方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当前幼儿园教育课程内容已普遍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但高校向准幼儿教师传授的教育技术还只是停留在幻灯片,电视机,录音机等简单的操作技术上,不能满足现代幼儿园对幼儿教师基本专业能力的要求,使得教学方式不能体现现代化,使得高校在对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方式上缺乏时代感,跟不上时展潮流。

(五)实习规范化程度低,缺乏科学管理

有关在实习过程中对准幼儿教师及指导教师的各方面注意事项及要求,尽管各高校都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但是由于跟幼儿园缺乏沟通联系,并没有建立一套规范的监督制度,缺乏科学的管理,再加上实习生较多,指导教师数量较少的现实情况,导致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实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实习效果甚微。使准幼儿教师在正式进入职场之前的最后一个阶段,即实习阶段,不能很好的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相对地影响着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发展。

三、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时代不断进步,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们应该不断改进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策略,使之跟随时代步伐,与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符合。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是指为了促进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所运用的各种方法、方式、手段等。在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策略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研究认为,以下策略对提高职前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有所帮助。

(一)转变准幼儿教师思想观念,激发准幼儿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动机

首先应该转变准幼儿教师的思想观念,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幼儿教师在儿童发展过程中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国家也应加强对师范院校及幼儿园的投资力度,提高幼儿教师待遇,增强社会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同度,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其次马哲说应当重视内因的作用,要强化准幼儿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意识,准幼儿教师应正确调整自己心态,从中寻找乐趣,真正热爱幼儿教师这个事业,积极主动的去不断提供自身专业素质。

(二)以理论为基础,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前教育专业本身就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师范院校在对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他们实践能力的培养,可以充分利用情境教学,幼儿园虚拟课堂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还可以多举办一些类似幼儿园实践课堂教学的竞赛,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出与社会和时代需求相符合的幼儿教师,而不是空有满腹理论知识,而不能付诸实践的空谈家。高校教师也应该改变观念,加强与一线教师的联系沟通,定期深入幼儿园进行亲身实践,积累实践经验,加强对幼儿园的真正了解,真正的认识到幼儿园对一个合格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真正需要。对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体系与幼儿园教育实践相结合,努力克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脱节的现象。

(三)完善培养目标,不断创新

时代在不断发展,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各高校应当提倡创新,不能拘泥于课本,拘泥于传统,师范院校应当结合本校师资,设备等实际情况,在我国幼儿教师专业素质标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完善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目标,做到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从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职前幼儿教师真正的需求,倾听职前幼儿教师的理念,不断拓展完善培养目标,为他们提供多方面深造的机会,更好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

(四)与时俱进,引进现代网络与教育技术

各师范院校应增加现代化设备的资金投入,跟随时代步伐,完善教学设备,并及时对在校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运用现代教学技术的能力,教授准幼儿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改善教学效果。在校教师要强调现代教育意识,对自我有更高的追求,自身愿意且乐意去学习现代思想及教学方式,不断提升自我,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强调现代教育技术的实用性,增加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如Powerpoint课件制作、计算机Word文本处理、Internet应用等内容,从而不断促进准幼儿教师的现代教育思想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高校教师可以有效充分的利用博客的作用,引导准幼儿教师关注学前教育专家及幼儿园一线教师的博客,进行知识共享与交流,为他们提供一个讨论问题的平台,促进准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发展。

(五)加强高校与幼儿园的结对关系,实习科学管理化

实习是培养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准幼儿教师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建立健全实习基地建设,单单依靠师范院校不可能很好的完成,需要高校与幼儿园相互配合,制定切实可行的有关制度,为准幼儿教师提供充足的教学实践机会,加强与幼儿园的联系,不断改善高校与幼儿园的结对关系,对他们的实习活动进行有效的科学管理,使实习规范化。其次学前教育专家们也应加强有关的研究,为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有益的研究理论与方法,不断促进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

四、结语

论文写到这里算是告一段落了,在以上的观点阐述完,我还想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人们已经越来越更加的去重视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但是依然存在着职前幼儿教师专业意识淡薄、培养体系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方式传统化,缺乏时代感、培养目标单一化等一系列问题。时代在不断的进步,知识也要不断的更新,构建健康、可行、有效的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策略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研究者在查阅各种文献及亲身观察高校培养策略等基础上提出提高社会认同度,使准幼儿教师乐于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善师资配备、高校不断创新,完善培养目标等策略。但是由于本人的知识结构和科研水平有限,肯定存在一定的弊端,研究的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不够完善,如何正确认识并提出提高职前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策略,还需要更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及实践工作者坚持不懈的努力。

作者:马宁 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闶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彭国平著.国内外幼儿教育理论与改革趋势研究[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3]胡恩明.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焦建利.网络时代教师必备之八项信息技术[J].信息技术教育,2007.

[5]但菲,王红艳,吴琳等.幼儿教师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J].辽宁教育研究,2006(2).

[6]曹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及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3).

[7]雷湘竹.“临床型”幼儿教师培养策略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5):90-93.

[8][美]LyndaFielstein&PatriciaPhelps.教师新概念: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M].王建平等译.北京:中国轻H业出版社,2002.

[9]张婷婷.幼儿园教师职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山东英才学院学报,2011(3).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9

随着幼儿园课改的不断深化,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教师已有的观念和行为受到了巨大冲击,要求教师的“角色及其作用得到拓展,从单一角色到多元角色,从跟随课程到参与课程,从适应教学到提升专业。”

一、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理论

很长时期以来,我国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教育主要采取师范教育和进修培训两种方式。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导致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的理论修养欠缺,无法适应新时代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

(一)学习《新纲要》

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简称《新纲要》)得以颁布,成为幼儿教育的主要理论与实践的主体,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给予热切关注与积极支持,《新纲要》呼唤幼儿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呼唤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对《新纲要》精神实质的理解较为深刻,一方面转换为教师富有灵活性、创造性与开放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一方面使教师与幼儿共同的教育实践活动转换成儿童全面和谐的富有个性化的发展,转换的过程既为幼儿带来快乐而富有创造性的幸福童年,也是教师不断实现专业成长的过程。

(二)全方位不断充实自己

幼儿教师要全方位充实自己,主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在政治方面,要延续一贯认真学习的作风,积极学习园里下达的学习内容,研读文件,对照自己,改正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二是在业务方面,不断吸取新知识,还要通过外出学习和参观的机会吸取别人之长,结合自己加以改进和创新,并能真正做到了理论结合实践。

二、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因素

教师专业成长主要是指教师在严格的专业训练和自身不断地主动学习的基础上,逐渐成长为一名专业人员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主观努力来促进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也受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成就动机是影响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内部因素

“教师教学专长的发展可以划分为新手教师、熟练新手教师、胜任型教师、业务精干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五个阶段”,所有教师都是从新手阶段起步的。一个教师能否实现从最初的新手型教师到专家型教师的飞跃,根本原因在于个人的成就动机。幼儿教师也不例外,研究人员发现有崇高的职业理想是优秀幼儿教师献身教育事业的根本动力,即对幼儿的关爱、对工作的热爱。

(二)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整体素质偏低

现在的社会虽然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对幼儿教师职业的专业属性认识仍是肤浅,“幼儿教育无非是教幼儿认几个字、唱几首儿歌而已”,幼儿教师的从业资格和技能不高,有的只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即使这样也相当一部分幼儿教师未能达标,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不利于今后幼儿教师的学习进修、学历提高,这种低起点必然使幼儿教师的整体素质偏低、专业化程度不高。

三、促进和提高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

“以实现自我专业发展和更新为目的的成长路径”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幼儿教师和幼儿园都应充分发挥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努力运用专业智慧为一线教师打通这条路径,引导他们自我发现问题,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一)激发成就动机的根本动力,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由于各方面的差异,每一个人成就动机的水平不尽相同。具体而言,可为幼儿教师提供一面适时的“镜子”,引导幼儿教师及时、准确发现教育教学中的问题;为幼儿教师提供一个适当的“靶子”,帮助合理确立研究目标,及时进行自我的发展规划;为幼儿教师提供一双明亮的“慧眼”,指导学会观察幼儿,与幼儿有效互动;提供给教师一架可攀“梯子”,帮助幼儿教师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并能更深入地开展教学反思。

(二)开拓幼儿教师的专业视野

目前,大部分幼儿教师毕业于幼儿师范学校和其他师源,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理论视野相对狭隘,在多元教育思想面前,难以把握,更不能自主应对。我国学者叶澜教授提出未来理想教师的素养为:“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知识结构,有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扩大幼儿教师的理论视野,是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策略之一。在幼儿园在管理上,应建议将扩大教师论视野列入议事日程,提供教师学习的时间、资料和经费,让教师不断获取丰富的专业营养。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3)11-0040-05

近现代中国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经历了从“保姆”“幼稚园教员”“教养员”到“幼儿园教师”的变迁。称谓的改变,不单单是字眼的变化,更反映了幼儿园教师角色内涵的不断丰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仅仅做幼儿身体的养护者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幼儿园教师的要求了,幼儿园教师需要承担的角色责任越来越多样化。幼儿园教师既是幼儿生活的照顾者,又是幼儿行为的观察者、幼儿园课程的建构者、幼儿活动的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整合者,等等。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发展呈何种趋势。这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一、从称谓看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保姆”:封建礼教的代言人

中国最早的幼儿园教师被称为“保姆”,主要是由经过培训的育婴堂中的乳媪、敬节堂中的节妇以及愿做保姆的女佣、贫妇充任的。1903年,张之洞、张百熙、荣庆草拟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重新修订后正式颁布实行,史称“癸卯学制”。学制规定设立实施幼儿教育的机构,并把这一机构称为“蒙养院”,还拟定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章程》(以下简称《章程》)。当时的中国严禁设立女学。在没有女师范生可以充任蒙养院师资的情况下,《章程》规定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附设蒙养院,通过培训乳媪和节妇让她们充当蒙养院的教养人员。乳媪、节妇接受为期一年的培训后,“讲习认真,保育、教导合法者”可以获得保姆教习凭单,以此单作为入耳只凭证。

对蒙养院师资的培养,主要以传授学习《孝经》《列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为主。蒙养院虽然引进了若干外国家庭教育的书籍,但只择取“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教授。可见,此时对于师资的培养,是以灌输封建伦理道德和礼教为基本特征的,只重视妇德教育,忽视体育和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教育,旨在教授“为女、为妇、为母之道也”。

随着蒙养院的发展,原有育婴堂、敬节堂中的乳媪、节妇数量少且总体素质偏低,已很难满足蒙养院对师资的要求了。为了解决蒙养院师资奇缺的问题,同时迫于社会上先进的知识分子对政府禁止设立女学这一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现象的激烈批判的压力,清政府不得不于1907年颁布了《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创办了女子师范学堂,用以培养小学堂教习及蒙养院保姆。虽然《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没有规定设立单独的幼儿师范学堂,但是毕竟是在官方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到了培养幼教师资的问题。《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文化水平、年龄、人格品性等均有具体要求:“①以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四年级、年15岁以上者为合格。毕业女子高等小学堂第二年级、年13岁以上者亦可入学;唯当令其先入预备科补习一年,再升入女子师范科。②须取身家清白,品行端淑,身体健全者,且有切实公正绅民及家族为之保证。”从《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对女师范生的具体要求来看,这一阶段对幼教师资的外在要求增多,且更为严格。蒙养院的师资不再是思想封建落后、文化水平低下的妇女,而是具备一定文化知识、身家清白、品行端淑的女子了。

《女子师范学堂章程》把培养女子小学堂教习、蒙养院保姆作为根本宗旨,要求女师范生在德育、体育、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获得全面发展。德育方面,要求女师范生养成“贞静、顺良、慈淑、端俭”等诸多美德。体育方面,废除女子缠足,以使身体强健,能吃苦耐劳。重视理论知识的教习。开设“教育原理”“家庭教育之法”“蒙养院保育之法”等专业课程,同时注重实践技能培养,凡是有关日用生计及女子技艺的科目,“务注意讲授练习,力祛坐食交谪之弊”。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设有修身、教育、国文、历史、地理、算学、格致、图画、家事、裁缝、手艺、音乐、体操等诸多课程。这些课程有利于女师范生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协调发展,具有实用性、技艺性、科学性及师范性的特点,“与近代幼稚园所开设的课程差不多”。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新政府对清末的教育制度进行了较大改革,公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学制规定幼儿教育机构的名称由“蒙养院”改为“蒙养园”,蒙养园保育幼儿者为“保姆”。保姆必须是女子并且具备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的资格,或者是由相关部门验定合格的人员。至此,对幼教师资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不仅要求女师范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而且要求对女师范生进行爱国守法教育,教育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教授的内容更强调实用性,还更加注重教学方法的传授及教学能力的培养,旨在提高女师范生的专业化水平。

2.“幼稚园教员”: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准专业幼教从业人员

1919年的,将中国革命推向新民主主义阶段。模仿日本痕迹较深的壬子癸丑学制已经很难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了。192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在北京专门召开了学制会议,最终于11月以大总统令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学制规定在小学下设幼稚园,“幼稚园收受六岁以下之儿童”,并把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改变了以往蒙养院和蒙养园在学制中没有独立地位的状况。幼稚园的师资称为“幼稚园教员”,必须是幼稚师范学校(入学资格为初中毕业)毕业的师范生或是具备小学教员资格并有1年以上实践经验的女子。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就需要接受省市教育行政机关所组织的小学教员检定委员会的检定。

1935年国民政府修正的《教育部公布师范学校规程》规定师范学校要附设幼稚师范科,教学科目为公民、体育、游戏、卫生、军事看护、国文、算学、历史、地理、生物、化学、物理、劳作(农艺、军事、工艺)、美术、音乐、伦理学、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及教学法、保育法、幼稚园行政、教育测验及统计、实习。实习包括参观、试习、试教,在每项实习前后都要完成预备、报告、讨论三项手续。师范学校还要附设幼稚园,以便于师范生实习。在附设的幼稚园实习,使师范生能够将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具体运用,以提高实际教学能力,为今后的工作积累实践经验。

3.“教养员”:教育与养护结合的专业幼教工作人员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提高广大劳动人民的文化水平,改善教育不均衡现象,中央政府于1951年公布了《政务院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即“1951年学制”。学制规定“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为幼儿园。幼儿园收3足岁到7足岁的幼儿,使他们的身心在入小学前获得健全的发育”。1952年的《幼儿园暂行规程》将“幼稚园教员”改称为“教养员”。正规幼儿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任务,修业年限为三年,招收初级中学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入学年龄不作统一规定。在幼儿教育师资特别缺乏的地方,初级师范学校要附设幼儿师范科,招收年龄较长的高小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随着幼儿教育的发展,幼儿园对教养员的数量、质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幼儿园对师资的需求,为幼儿教育创造良好条件,1956年教育部下达了《关于大力培养小学教师和幼儿园教养员的指示》,提出大力培养幼儿园教养员的策略,“一是要大力发展师范学校和初级师范学校,主要招收高级中学毕业生;二是采取一些非正规的短期训练措施,以补足当地师资的缺额。短期培训的对象至少应有初中一年以上的文化程度,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一定的业务知识技能”。

1951年学制颁布后,国家对幼教师资的培训更加重视,幼儿师范生的课程安排更加科学、合理。1956年教育部颁发的《师范学院教育系幼儿教育专业暂行教学计划及其说明》规定幼儿教育专业开设的科目包括世界通史与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儿童文学、人体解剖生理学、幼儿卫生学、普通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育学、幼儿教育学、教育史与学前教育史、幼儿师范教育科目教学法、专题课堂讨论、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选修科目及各科教学法等。与以往相比,此时幼儿师范生的课程设置更加科学、合理,专业内容更加丰富,理论与技能并重。教育见习的增设,使师范生能够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通过观察优秀教养员的实际教育活动,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减少物理、化学等科目,增设有利于培养师范生专业素养的科目,如钢琴等,使幼教师资的专业内涵进一步凸显。

4.“幼儿园教师”: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

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确定了“幼儿园教师”的称谓。作为幼儿园工作人员的“幼儿园教师”必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爱护幼儿,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文化和专业水平,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忠于职责,身体健康。在专业化水平上,要求幼儿园教师具有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程度,或取得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证书。幼儿园教师的具体职责包括:根据国家规定的教育纲要,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订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观察、分析并记录幼儿发展情况:与家长保持经常联系,了解幼儿家庭的教育环境,商讨符合幼儿特点的教育措施,共同配合完成教育任务:参加业务学习和幼儿教育研究活动等。幼儿园教师被赋予了极大的自主性,其专业性也得到了承认与肯定。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称谓的变化过程,实质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过程。癸卯学制时,充任保姆的乳媪、节妇和贫妇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妇女,大多文化素质低,思想落后。可见,当时对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要求非常少,入职门槛非常低。政府更多的是把幼儿园教师的培养当作一项“补益贫民生计”的惠民政策。直至壬子癸丑学制时,对保姆的专业要求开始凸显。壬戌学制对幼稚园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经过幼稚师范学校的系统培训,获得毕业资格,同时还需有一定的实践经验。这一阶段,不仅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专业技能。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学制对于教养员的要求愈加严格,需要高级中学毕业且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业务知识技能。当幼儿园教师的称谓确定为“幼儿园教师”时,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幼儿园教师须具备专业合格证书,这一规定把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高到与其他教育阶段的教师相同的地位上,这在之前的任一阶段都是没有出现过的。由最初的基本无识字能力的封建礼教代言人——保姆,发展到具有自主精神的专门幼教从业人员——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实现了大跨度质的提升。

随着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幼儿教育机构的职责也从癸卯学制阶段的“专在发育其身体”逐渐发展到保障儿童身心的健全发展,凸显教育的职责。1932年的《教育部公布幼稚园课程标准》不仅规定了幼稚园开设的课程包括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常识、工作、静息以及餐点,而且列出了每项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具体内容。及至1951年学制阶段,幼儿园更加注重有保有教,保教结合,既要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发育,又要发展幼儿的智力,开设的课程包括体育、语言、认识环境、图画、手工、音乐、计算等。1989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幼儿园是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其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幼儿园教师由最初单纯强调保育的“看护者”,发展到“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二、启示

1.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应当理论、技能、实践并重

对以往学制的分析发现,从保姆到幼儿园教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要胜任这份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不可否认,目前还有一些学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些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过于偏重理论性课程,忽视专业技能培养,以致学生毕业进入幼儿园工作时无从下手。某些专科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则过于偏重钢琴、舞蹈等技能课,轻视理论知识教育,以致学生专业理论素养不高,踏上工作岗位后很难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适宜的活动。

事实上,科学、专业的理论知识是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修养,而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又要求幼儿园教师具备一定的弹、跳、唱的功底。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力求促使学生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协调发展,要努力提升实践课的地位,因为无论是对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对专业技能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要应用于实践。实践不仅仅为内化理论知识服务,更为职业能力的提高服务,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形成较高的专业品质,为今后尽快适应幼儿园教师工作提供帮助。因此,各类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应增加学生的教育见习、实习时间,以促使学生能够有充分的时间积累实践经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2.资格认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

自壬子癸丑学制以来,政府开始对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作出具体规定,强调幼儿园教师是专业从业人员。

严格教师准入制度是保证教师质量、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与中小学教师相比,幼儿园教师的准入制度相对宽松,主要体现在高级别资格向低级别资格融通方面。这种“下位融通”意味着中小学教师可以去幼儿园执教,幼儿园教师却不可以去中小学执教。这种制度的存在本身就是不科学的,每一阶段学生(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特点是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也是不同的,即便是最优秀的中小学教师也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下位融通”制度的存在还导致在幼儿园教师队伍中,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教师所占比重不是很大。一是因为许多教师更愿意去考取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以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二是因为许多强调教师弹、跳、唱等技能功底的幼儿园更倾向于招聘音、体、美等专业毕业的教师,而这些教师往往缺乏学前教育专业理论知识,许多音、体、美教师甚至没有教师资格证,大大降低了幼儿园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

教师资格证书是教师进入工作岗位的一项重要凭证,完善的幼儿园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有利于严把教师质量关,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要完善幼儿园教师准入制度,应改革现有的“下位融通”制度,实现教师资格证与教育阶段相对应,即持有哪一阶段的教师资格证书就在哪一阶段执教。幼儿园应把幼儿园教9币资格证作为岗位任职的首要条件,实现持证上岗。教师资格证的定期复审也很有必要,可以借此防止出现教师资格证的执照化和终身化问题。

3.寻求政府的支持与引导

从以往学制的变迁看,幼儿园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每一次提升,都与国家、政府的大力支持密切相关。近代女学的创办为幼儿园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机会,而历届政府不论是通过改革学制还是颁布文件来发展幼儿教育,都引导着幼儿园教师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可见,幼儿园教师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

当前,我国政府已经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这对于促进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建设高素质幼儿园教师队伍具有重要意义。《标准》不仅对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更着重强调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标准》的颁布体现了政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这份《标准》不仅是幼儿园教师管理的重要依据,更是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依据。我们相信,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园教师可以在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张春美.现代幼儿园教师的角色〔J〕.早期教育,2012,(3):27.

〔2〕〔3〕〔4〕(5〕〔18〕中国学前教育史编写组.中国学前教育史资料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94-99.

〔6〕〔7〕〔8〕璩鑫圭,唐良炎.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学制演变〔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575-582.

〔9〕陈汉才.中国古代幼儿教育史〔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94.

〔10〕李定开.中国学前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289.

〔11〕孙培青,杜成宪.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00.

〔12〕〔13〕唐淑,冯晓霞.百年中国幼教〔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0,85.

〔14〕〔15〕〔17〕〔19〕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

〔16〕秦奕.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结构要素与关键主题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