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2 17:49:27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1

二、大学生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我国高等教育一直提倡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进,但实际情况不近人意,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难入人心,。在这个价值观高度多样化的时代,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和相关课程内容差异大,施教者难以有效输入新的思想政治认知。

2.人文素质教育难以深化,现行人文素质教育只达到人文知识教授层面,学生无法真正理解人文思想、法掌握人文方法,更无法遵循人文精神。

3.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原动力,普遍只想顺利完成学业并获得工作,缺乏高层次追求。4.大学生法律和道德意识薄弱,缺乏维权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道德素质存在道德评价失准、道德价值取向混乱问题。

三、运用教育心理学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素质教育过程中们,我们需要理论结合实际,发现大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运用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引导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逐步形成,解决高校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其一,用皮亚杰的建构学说中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建构认知结构的方式的理论来指导思政素质教育。思政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会将施教者所教授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加强和丰富原有的结构,只是这一同化过程学生会过滤和改造施教者给予的外界刺激。也就是说,学生已有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如果和施教者所授结构不一致,那么他们就可能不接受甚至排斥。这正是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虽然思政教育在同化过程中受挫,但是我们可以在顺应过程中找到改变这一现状的希望。因为受教者的认知无法适应客体要求时,就会创造新的认知结构来适应环境需要,这是一个自我改造的过程。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素质教育如果能把握好学生在同化和顺应过程的中认知结构变化的节奏、时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度,那么思想政治素质教育就可能发生实质性的转变,建构起大学生全新的思想政治认知结构。

其二,高校若能重视和提高学生的认知驱力,那么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将实现由现目前学生仅仅是机械接受人文知识的层度到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的深层次转变。认知驱力是奥苏贝尔三大成就动机中最重要和最稳定的一项,此外还有自我增强驱力和附属驱力。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动机就是对求知的需要。人文教育无法深化的原因在于对实利的追求。而奥苏贝尔对认知驱力的重视本质是对认知和理解的价值的追求,这种追求同学生作为学习者的心理倾向契合。所以只要高校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认知驱力,就能转变大学生认为人文素质教育没有现实意义的想法。

其三,将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介绍给大学生,并引导学生追求较高层次的人生需求,帮助他们找到创新意识的原动力。文献显示我国大部分大学生在高校就读期间的人生需求模糊,甚至是缺失,尤其缺乏对自我实现需求的追求。马斯洛理论把需求由低到高层次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我们可尽力引导大学生追求马斯洛理论的高层次需求,鼓励他们将自我实现作为自己的终身人生目标。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2

一、转变观念,尝试陆萄J?BR>转变观念是切实保证新课程改革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教育思想,教育方法的彻底改革,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坚持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实践。即由重结果转向重过程,由单向信息交流向综合信息交流转变,所以,教师角色不单是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领导者、评价者。根据自然科学的学科特点(科学性、实验性),以及充分利用学校实验条件,社会资源,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目标和内容。尝试以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主的新教学模式。如:

初一:侧重感性认识及知识直接运用,简单操作技能培养、情感培养

主要内容:自然科学教材中的实习和探索,当地的自然环境中的自然现象:水杉树的生长、考察蕨类、苔藓植物的生长环境……观察白鹭鸟的生活

初二初三:侧重应用原理、规律,解决实验问题能力,较高要求的操作技能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

主要内容:自然科学教材中的“实习和探索”,以及对生活环境中的自然现象的分析。如对附近化肥厂、造纸废水的监测,水葫芦生长的观察分析,对河口水电站的考察,德清大闸的船闸的考察,对城市中空气污染的粗步测定、分析。秋冬季草莓生长的合理环境等。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过程

1、教师根据自然科学的教材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技能水平,提出适当的活动要求或内容。

如:在初一自然科学中“其他绿色植物”学习后,安排学生去野外采集蕨类、苔藓、地衣(我们附近丘陵地带较多)等植物,并制成植物标本。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设计活动过程,准备活动所需器材,实践、操作过程,并记录观察现象、数据,完成实践成果报告,得出活动结论,或预测某种自然现象发展趋势,或好的建议等,并且在此基础教师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乐于合作。这是实践活动课核心部分,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环节。如上述活动内容较简单,可先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实施?”但也离不开教师引导,要采集完整的蕨类,需要把地下茎一起采集,有无孢子需分别采集等等。

3、教师对活动的评价。学生活动中及实践成果汇报时,教师要尽可能多地发现并及时给予赞赏(象美国教师发现学生不用计算器进行计算就要大加赞赏一样)。再对活动成果进行较合理的评价。并且通过提问、答疑等形式把活动内容(或所含知识)与自然科学知识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网络化、系统化,同时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还要鼓励学生不断地进行活动。

例如:在上第五册自然科学中“铁钉生锈实验”前一周,我对学生开展一项实践活动提出了要求:材料:每组两枚新铁钉,其他材料自己解决。活动要求:一星期后,一枚铁钉要生锈,另一枚完好,同时要上交活动采取的措施(方法),从观察生锈情况及提出防止生锈的方法。

活动结果:大多数活动小组达到了要求。

实验过程说明(即采取措施)有:①生锈:把铁钉放在洗菜的小槽里,铁钉埋在湿泥土中,铁钉部分浸在食盐水中,铁钉放在湿棉花上等。不生锈:用薄膜袋装起来,放在封瓶里,用纸包起来,铁钉表面涂了点食用油……

通过实践活动与自然科学知识的结合,使学生了解了生活生产中铁制品生锈的原因,及如何防止生锈可采取的一些措施。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些科学方法。

整个活动过程可表示为如下流程图:

教师:提出问题(参与、指导、评价)引导归纳、升华知识

学生:设计过程准备过程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知识系统化

三、学生实践活动取得成果展示形式

成果展示是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最高评价,使学生继续积极参与活动的催化剂,也是学校开展实践活动良性循环的动力。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给予展示:

1、第一阶段:充分利用活动课,自然科学课,在课内进行班内展示、选拔,而后加以完善。这是人人参与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第二阶段:在校内进行评比展示,如:小制作比赛,利用橱窗展示优秀作品(尽可能多),实践活动小论文评比,利用橱窗、校广播站、校报进行展示。

3、第三阶段:对于有创意的作品及优秀论文、优秀活动成果,可在“三小”竞赛时选送参赛。

四、实践活动课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及合理评价的重要性

1、指导作用

要遵循“力所能及”的原则,提出的活动内容要恰当。在活动中使学生的活动能力、知识水平要处于“最近发展区”。

要善于通过设问,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的欲望。

挖掘个体潜能,让每个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成功的机会。

2、合理评价

教师要对学生做出各方面的评价,如学习态度的评价,学习能力的评价,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情况的评价。

在活动过程中要及时给予赞赏、肯定。对基础差的自卑感强的学生更要有赞赏性评价,增添学生的成功感(收获感)(如美国大学都给通过努力能考及格的学生颁发奖学金一样),对于有较大潜能的学生,要不断鼓励激发他们。

五、实践活动课带来的变化

1、融洽了师生关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践活动课中,师生的角色不同于传统课堂上单一性,在共同探讨问题、共同操作实践活动中,培养了学生与教师的相互合作精神,师生交流机会增多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沟通,从而保证了实践活动继续开展及相关自然科学教学的顺利进行。

2、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每参与一次实践活动,学生就要通过上网、阅读科普书籍、报刊,或向专业人员咨询等多种途径,以获取相关知识,并且亲身实践。使学生形成了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以及良好的学习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动手操作、观察实验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驾驭知识的综合能力。

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包含着对旧知识应用巩固、延伸和对新知识渴求探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所以,极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3

二、加强播音员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随着广播电视的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既享受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阳光之下,又面临着它所带来的严峻考验。播音员作为新闻工作者的一份子,既是新闻信息的传播者,也是党政方针政策的宣传员,因此处在广播传媒前沿阵地的播音员更应该对自己提出更高、更严格、更全面的要求,让自己具备一定的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只有具备较高的素质,才能更好的更准确的传播各种讯息,获得良好的社会反映。播音员首先应该加强自己的政治素质,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党的领导,践行“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播报文件过程中,播音员的声音和感情应该与文件精神保持充分一致,让听众能够准确的理解文件精神的实质。其次,时代的发展让播音事业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当今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播音事业肩负着向世界展示国人精神面貌的重要使命,在新的形势下,播音员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对播音专业技巧的学习,加深对播音工作的理解,站在更高的角度进行播音创作。提高播音员的综合素质是时代的要求,更是社会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必然结果。

三、提高播音员综合素质的策略

(一)加强政治思想

播音工作是党的新闻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新闻的传播者,首先要深刻认识和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党性思想,做到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紧密结合党和政府工作的重点方向,从而做好宣传工作。播音主持人还要坚持深入生活,从实际出发,对于一些社会敏感问题要有一定的认识能力。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接触到涉及到一些政治性很强的话题,播音主持人这时更应该仔细调查研究,对出台的各项政策法规有一个深入明确的了解和认识,增强对其的理解,这样才能在触及这些问题的时候把握好节目内容,保证在进行播音工作时不出现政策性的错误。

(二)提升道德修养

当前电视网络的飞速发展,让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涵盖千家万户,播音主持人因此担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播音员在听众心中不应该只是扮演一个新闻传播者的角色,而更应该是代表正义和道德的化身,只有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优秀的人格魅力,才能在听众心中树立起播音员的良好形象,让播音员更具有社会公信力,促进整个社会道德建设的发展。作为一个播音工作者,应该时刻牢记自己对社会的影响,不管是在工作中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树立正派的工作和思想作风,时刻铭记自己的职责,保持我们应有的品格,明确政治立场,不让党和人民失望。

(三)提高专业素质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4

实践证明,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有利于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创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载体――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对提高我国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水平,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实践及存在问题

(一)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配置简单,工作分工不明确

在教育部批准设立的93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各高校根据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办学特点,分别将其挂靠在学生处、教务处、校团委等部门,基地办公室大多是合用或借用。基地工作人员少,工作未明确分工,通常是按照上级安排,在做其他工作的同时,兼做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各项工作,导致基地工作人员精力投入不够。

(二)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综合性大学都在结合各自学校的特点,探索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的途径,忽视了基地各项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而建立健全基地制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达到基地目标的保证。在基地缺乏制度保证的情况下,各项工作的开展没有一套规范的办事流程和行动准则。

(三)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综合性大学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概念界定不清,于是将专业课以外的所有课程,统统划到文化素质课程里,导致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混乱;还有些综合性大学随意拼凑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导致选修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加之学生在专业压力、就业焦虑、市场导向等因素的干扰下,不够重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导致部分综合性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教学质量低效。

二、加强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建设的理论探索

(一)建立健全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各项规章制度

目前,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经过了试点探索、实施推广两个阶段,进入普及提高阶段,这就对制度的建立健全提出了迫切要求。制度是基地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保证。综合性大学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监督 、管理等配套规章制度,规范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保障基地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有序进行,使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真正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二)提高综合性大学教师的文化素养

综合性大学应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基地为依托,为从事文化素质教育的教师提供平台,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同时,严格考核,使教师增强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的动力;其次,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申报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题,发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文,出版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学术专著等多种途径,提升教师文化素养,形成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推进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供师资保证。

(三)实行“校中校”的办学模式,全面提高综合性大学学生的文化素质

1.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

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部署和要求,深入探讨文化素质教育的目标、内涵、可行性教育途径等,指导文化素质教育工作。鼓励教师从事相关的理论和教学研究,根据本省及学校情况,编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读物,申报校内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题等,提高综合性大学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研究水平,有效推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

综合性大学可结合自身实际和地方特色,在现有各种艺术节、体育节、学术论坛的基础上,创新文化实践活动模式,营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此外,应开展校际间的交流活动,整合地缘文化优势,争取社会教育资源,与当地的历史博物馆、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加强合作,发挥综合性大学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辐射和示范作用。

3. 设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

综合性大学学科设置比较齐全,师资比较充裕,应利用这些资源优势,将文化素质教育纳入到高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涉叉学科,完善知识结构。根据本校特色和师资优势,构建一个以心理健康课程、科学普及课程、艺术审美课程、文学经典课程等为主线的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相应的学分,要求学生毕业之前完成相应课程的学习,以考核或考查方式结业,并发给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校结业证。

【参考文献】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5

一、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界定与范围

1999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了世界首届高等教育大会,大会文件指出:“高等教育首要的是培养高素质的毕业生与负责任的公民。” 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党全社会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努力构建21世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明确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几方面全面发展,既是全面推进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必然选择,也是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1。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一般由基础性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性素质三部分组成,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人文素质、专业性素质和创新素质2。

二、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分析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已经形成一定规模,总的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总体概况——从总体上论述大学生综合素质面对的问题及思考;具体分析——从某一方面描写大学生成长中面临的挑战,探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意义、方法。

1、总体论述,研究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彭美云(2004)通过调查问卷从更深层次地去了解我国的大学生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将如何面对学习、择业的压力,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当代大学生的基本情况、较为明显的特点以及较为普遍的问题等等,得出以下结论:上大学目的表现出很强自我性、倡导诚信已被越来越多大学生所接受、男女大学生表现在综合素质上的某些性别差异已明显退化、父母的关爱对大学生的成长有重要影响、大学生们参与课外科研或发明、创新、创业等活动情况目前还处于十分薄弱阶段、大学生们去适应当前“机遇与挑战共存局面”的心理准备还远远不够。李善兴、董丁戈(2002)从大学生理想信念、政治追求、道德情操、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修养、文化理念等方面做了认真的分析与思考,认为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引起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转变,在这方面大学生们表现出个性化、现实化、趋利化的特点,网络文化的负面信息对学生的影响和冲击,道德修养与道德水准发展的不均衡,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梁顺福(2000)指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需要强调两点:一要教育学生爱国奉献,二要教育学生创新进取。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根本出路在于转变观念、改革创新,实现以“继承性教育”向“创新性教育”到深刻转变。陈庆国、张莹(2011)提到以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为主要理论指导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自我认知智能,增强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心理疏导,人际关系智能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提升,音乐智能和视觉—空间智能指导大学生艺术修养培养。

2、就具体而言,有明确的指向对象,往往从具体方面探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缺陷,提出建设性意见,有较强的实用性。

(1)创新意识薄弱。陆顺寿、曹其新(2009)指出如今的大学生基础知识扎实、聪明,但是,有些学生缺乏探究问题的兴趣意识,包括富有创意的想象力,缺乏创新的乐趣和主动性,视野比较狭窄,更主要的是缺少实践创新能力,创新素质不高。刘丰林(2012)也谈到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实践的磨砺、创新的培养等较为薄弱。陈伟(2002)面对大学生缺乏创造性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探讨了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模式,提出了在专业课教学和在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体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及对策。

(2)通过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卢铁光(2002)认为利用课程体系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是加强本科生素质教育的途径之一,本科阶段前三年的课程学习对于知识结构的优化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课程体系滞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课程体系中存在着影响和制约素质教育的实施与效果的因素。刘长青(2007)指出第二课堂的性质、优势以及与大学生就业的关系等展开论述,强调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在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综合能力中的重要性,并提出建设第二课堂的指导原则。王瑛(2008)指出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的改革,显然不够,必须打破封闭的平面单向传递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拓展教学空间,形成推动育人全过程良性循环的新教学模式。刘宏达(2011)认为实验课、课程实习、专业实训、社会调查、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从社会化角度看,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从素质形成的规律来看,在培养大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内化—外化—内化(调节)”转化的过程。

(3)就业背景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李海燕(2006)认为以素质拓展教育为实践途径,增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陈中平(2010)指出就业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它是支撑大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中把握主动权,在竞争中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张必涛(2004)谈到社会职业发展趋势、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知识经济创新趋势、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人才市场竞争趋势要求大学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具体指出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应该从八个方面进行:即提高对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重要性的认识,课程设置体现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围绕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改进课堂教育,实行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三个结合,将心理训练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纳入正式教育计划,重视市场经济知识类公共课程建设,提高文化课比重,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优势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4)人文素质不高。王晓勇(2009)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文明素质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从他律到自律,提高大学生文明素质的新途径。周东群(2005)指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必须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教育应该而且必须改变长期以来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片面教育,克服单纯的“功利主义”、“职业至上”等片面思想。宣裕方(2006)谈到大学生基础文明修养缺乏,我行我素流行,文明礼仪涵养贫瘠,个人修养差,老师面前俯首甘从,同学面前心口不一,公共意识较强,实际行动颇少,慎独意识薄弱,侥幸心理普遍等。通过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自律心理机制,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张英(2009)认为开展大学生目标教育必将为学生树立理想,规划人生,努力学习,积极进取,奠定良好的基础,对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分别从内容、实现机制、保障措施三方面来构建目标教育模式,开展大学生目标教育。

这种具体层面的研究还有许多成果,例如校园文化、高校图书馆、美育、信息素质教育、国防教育、安全教育等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及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现在,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研究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本身是一项艰巨而庞杂的社会活动。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及社会需求的增加,大学生综合素质研究发展空间也会越来越广。

注释:

[1]彭美云. 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问卷调查与结论. 数理统计与管理,2004(11).

[2]李善兴 董丁戈. 当前大学生综合素质状况调查研究. 现代教育科学,2002(11).

[3]梁顺福. 关于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思考. 兰州大学学报,2000(28).

[4]陈庆国 张莹. 多元智能视角下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探讨. 东北师大学学报,2011(4).

[5]陆顺寿 曹其新. 开展创新实践教学 提高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

[6]刘丰林.关于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学分制度的探索.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2(3).

[7]陈伟.21世纪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研究.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3).

[8]卢铁光. 农科大学生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改革.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2(11).

[9]刘长青. 关于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的思考. 教育与职业,2007(10).

[10]王瑛.大学生社团应成为学校素质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翼. 梧州学院学报,2008(4).

[11]刘宏达. 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改革电气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3).

[12]李海燕. 对自主择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1).

[13]陈中平. 提升大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几点思考. 中国成人教育,2010.

[14]张必涛. 大学生就业与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4(2).

[15]王晓勇. 当代大学生文明素质现状与思考. 社会科学家,2009(7).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6

[2]杜玉波.全面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11-24.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7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其中的素质教育作为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包含了较大的学科容量。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等特征,其课程的合理进行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增强师生的爱国意识及政治觉悟。各种教育因素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都会产生影响,其中,艺术教育对于建立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人文素养具有重要影响,其在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正在逐渐显现。

一、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也是贯彻党的高等教育方针、适应时展要求、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重大战略举措。从教育学的角度出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应包含道德修养、心理生理、文化修养、人文情怀、专业素养、技艺技能等方面。其中,道德修养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行为技能,在每个人的成才过程中都起着引导和推动的作用。大学生拥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和奉献、回报社会能力的前提,是要具备较好的道德修养素质。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的教育阵地,综合素质教育更是一项长期、复杂、系统的教育工程,需要引起高校及教师的充分重视。

二、高校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当下,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事业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我国教育水准的一项重要指标。高校的艺术教育是平等、普及、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行为,要努力做到去崇高化、去专业化、去精英化,致力于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水准,以及他们的综合素质水平。高校艺术教育有四点基本特征。第一,艺术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形式,可通过对艺术的批评与探索,实现“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两种教育方式的有机结合,最终实现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基于以上目的,艺术教育的重点不是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传授,其内容不同于一些艺术院校中的纯技法教学,更不是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艺术教育倡导提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和健全学生的个性和人格,对相关知识的传达与教育应通过倡导性和引导性的方式方法。第二,艺术教育是在相关理论指导下对艺术进一步的深化理解和认识,并在实践的基础上进一步解读艺术理论。艺术教育可通过作品欣赏、作品体验、作品创等实践方式进行,要深化这一教育过程,还需借助艺术批评、美学探讨和艺术史学习等方式对其进一步完善和提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与相互促进是艺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环节。第三,艺术教育在当今社会呈现出有序性、多学科性、综合性特点,脱离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和作品欣赏课程的初级范畴,日益成为融合戏剧、音乐、舞蹈、视觉艺术、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多元化的培养模式。第四,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程性和全民性的终身教育,应伴随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贯穿人们成长的全部历程。艺术教育不能只作为学校某阶段教育的组成部分,还应该切实肩负起培养人格健全、有创造性、有责任感的公民这一长期教育任务。艺术教育必将超越学校教育的阶段,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进家庭,成为一种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由此不难看出,艺术教育的本质目标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艺术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三、艺术教育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冲击,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在教学中,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更偏重理论讲解,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同时,传统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的教学结构和教育模块相对单一,缺少立体交叉的互动体验,趣味性不足,这些都制约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说,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相对缺乏趣味性、文化感染力和艺术美感,成为其发展的瓶颈。而艺术教育包括音乐、舞蹈、美术等多个门类的知识,能在感性教育的同时陶冶学生情操,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极好的补充。艺术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意义。首先,艺术教育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能力。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亲身参与体验课堂艺术教学和课外艺术活动,在艺术氛围中培养乐观的情绪和性格,对艺术审美有更加直观、全面的认识,以有效培养和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其次,艺术教育能帮助学生获得审美的能力和技能。艺术教育要使学生了解人类艺术发展的历史和脉络,掌握艺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础理论,并在艺术的陶养下端正学习态度。再次,艺术教育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在优秀艺术作品的引领下,学生能感受“江山如此多娇”的盛景,体会“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大气,感受“月是故乡明”的牵绊,从而饱含深情的热爱脚下这片古老土地。最后,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比于传统教育,艺术教育更像是春风化雨般润物无声,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乐观向前的精神。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可借助开展各类艺术形式和艺术活动,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四、发挥艺术教育作用的措施

当前,在部分高校中,一些非艺术专业学生功利性地看待艺术教育的心态和现象并不少见,对培养自身审美能力并不重视。在以往的教育模式中,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在大多数状态下是两门并行的课程,两者之间没有实现资源的结合和互补。如何积极有效地借助艺术丰富的资源进行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是一个具有探索价值和现实意义的教育新课题,如果相关教师能做好这一点,对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具有非常大的益处。

(一)向开放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

在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领域开展艺术教育时,教师可积极采取组织、引导、协调、推进的开放式教学,同时积极发挥课堂教学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功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技术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视野等。这些都需要教学模式的与时俱进,更应侧重对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参加艺术实践,如增加舞台表演、写生创作等内容,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中领悟真理,也让理论知识更好地服务于实践。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

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工作是由高校各级各类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承担的。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师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艺术教育的坚强保证和后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教师要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练好“三门功”:经典研读功、社会实践功、科学研究功,不断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的向前发展。可以说,教师的政治立场与人文素养决定了其认知与教学水准的高度。

(三)构建艺术类教学评估体系

近年来,大多数高校都建立起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有力地推动了教育实践的发展,但一些评估标准并不适用于部分教学中的具体实际操作。例如,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学评估体系如果简单地套用理工科或文科的教学方式或评估模式,容易忽视艺术学科自身发展的规律性和建设艺术专业学科的需求。因此,高等院校艺术类教学应构建符合自身特点的教学评估体系。

(四)充分利用、开发、整合教育资源

高校要充分利用、开发、整合艺术教育资源,让学校艺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建设相融合,如邀请艺术界的相关专家走进学校,让学生与艺术家面对面进行交流,并开展戏剧演出活动和“非遗”进校园活动。同时,高校应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艺术实践,锻炼其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如组织学生定期开展登台汇报演出、声乐比赛等,把思想政治综合素质教育融入其中。

结语

综上,艺术教育在大学生受教育阶段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高校应用≠国际化视野,用“互联网+”思维来看待今天的艺术教育,努力把大学生塑造关怀和理论素养兼备的优秀公民,培养其应具备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这是教育工作者及教育领域应深入思索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许萌.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核心[J].学理论,2013(2).

[2]陈迪立.艺术教育的价值及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3]毕迎新.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J].青年工作论坛(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8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在过去30年的发展历程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技术应用型人才,但又存在着高职生整体素质普遍不高的现象。为使高职生更加适应当前和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在各种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途径中,思想政治教育起着最基础、最普遍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性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职业教育要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2006年11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可见,对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高素质和高技能两者缺一不可。当前,我国正面临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艰巨任务,需要大量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①与这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应当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健康的思想道德和积极的社会适应能力等,这些方面共同构成了高职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但由于长期以来社会对高职教育仍存在偏见,以及高职院校对自身发展的不明确认识等原因,部分高职院校只重视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对学生个体成长中其他方面素质的养成,这就造成了部分高职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只知道做事,而不知道如何做人,从而要么陷入无法适应工作环境而悲天悯人的境遇,要么再通过自身经验教训的总结摸索出人际交往的准则,而这既耽误了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时间,又消耗了更多的社会用工成本。因此,为了提高高职生的社会竞争力,从而更有力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现阶段,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可以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课程体系的改革、思想政治教育和开展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等多种途径进行,而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和普遍性作用。

(一)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构成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使学生在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的同时,具有熟练的职业技能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04]12号)中也指出:“职业院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把职业道德培养和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活动”等。据此,高职生综合素质的构成可以概括为人文科学素质、职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三个部分。③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实现方式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样的,主要包括世界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法制观、职业观等六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方面,它们共同构成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系统。②在其具体实现方式上,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和各种社团、专业实践活动的开展等。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功能

由以上分析可见,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十分贴切于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三大构成,而其具体实现方式也很有利于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切实提高。具体说来,思想政治教育对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有以下几方面功能。

1.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高职生人文科学素质方面的功能

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中的政治观和法制观的教育,增加高职生在社会政治和法律常识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帮助高职生正确认识和理性分析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趋势,树立对国家和自身未来发展的信心;同时,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养成关注社会的理念和法治的意识,从而更加主动地适应文明法治社会的发展。

2.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高职生职业素质方面的功能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社会职业了解与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体现,其主要表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及职业情况等方面。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有的职业观教育,可以有效帮助高职生全面了解相关职业的发展情况,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道德品质,为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奠定良好的知识和思想基础。

3.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高职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功能

通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系统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高职生理性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努力锤炼优秀的社会公共道德,积极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以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魅力获取未来职业生活中的优势。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方面的功能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三方面功能在其实现过程中是相互交叉和渗透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发挥形式。

(一)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渠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及《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要发挥出这些课程的主渠道作用,高职院校必须根据自身的办学特点和高职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教学形式上,这三门课程都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高职院校应贯彻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开放式学习的理念和结合社会、结合专业、结合实际的思想。由学生在课前通过分工合作进行相关调研准备活动,在课堂上相互交流和讨论,特别是可以结合各自所学的专业来举例论证,教师再对学生的分析做点评,并归纳总结一些基本政治理论。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帮助学生认识到能力和素质比成绩更重要和实用,学生的信息搜集和分析、自我表现和交流等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其人文科学和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也相应得到提高。在三门课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认真策划每一次实践活动,明确告知学生活动的目的和要求,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组织管理作用,引导学生勇于、善于接触和融入现实社会,并从中得出启发思考。通过开展这样的社会实践,学生既认识了社会事实,又得到了人际沟通,还提升了自我认识,其思想道德素质在无形之中得到了提高。

(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的另一条道路

如前所述,校园文化活动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有着参与面较广,影响力大,受欢迎程度高等特点。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活动方案应多样化,有时可与学生所学专业挂钩,并尽可能的放权给学生,由学生进行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等,教师则进行必要的指导和管理。由此,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有所增强,对做事和做人的理解更直接和深刻,专业学习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等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专业实践为提高高职生综合素质另辟蹊径

高职院校的一个明显办学特点就是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生们身处生产和服务工作第一线,感受到的是真实的职场环境。学生们在这样的岗位场所和人际环境中,其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等都会有深切体会,为人处世方面也会更见成熟。教师在整个专业实践过程中要全程参与,给予学生充分的专业技能和思想观念上的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实际,解决学生在实践中产生的思想问题。通过师生的双向努力,学生们将在专业实践过程中同时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已进入以模式的全面转型促进质量的全面提升这一发展阶段,全面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紧跟高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断创新出新观念和新方式,为提高高职生的综合素质服务。

注释:

①马树超,郭扬.高等职业教育:跨越・转型・提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87-188.

②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7.

③刘增安,张小菊,贾树生.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8,(14):180-181.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重基础建设,为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支撑

院领导高度重视政治理论课建设。我院政治理论课部作为学院二级机构,主要职责是统一管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负责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和相关管理工作,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教学科研梯队建设等工作。我院政治理论课部直属学院领导,学院为政治理论课部配备了与专业院系同等教学设备,包括办公室、计算机、打印机等。在学科建设上,直属领导模式保证了教学资源的优先分配和教学组织的统筹规划,近年来我院还整合全校、哲学、法学、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专任教师队伍,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统一管理,形成一支有丰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较高理论水平、学科结构合理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等贯穿到学生课内课外,贯穿到学习、生活、实习、就业等各环节。

2重课外实践环节,实施综合素质教育

学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理论、实践教育并重。对政治理论课都开设了丰富多彩的实践环节教育,引入多种教学实践机制,如:英模报告、专题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校史展览、研讨会、摄影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校训、校歌、校报、校刊、橱窗、广播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政治教育大格局,抵制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与影响,激发他们勤奋学习、遵纪守法、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等,使实践课堂与理论课堂相得益彰,互为促进。

为贯彻中共中央第十六号《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文件精神,不断提高学院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学院还制定了“综合素质学分”管理制度制度。综合素质学分主要是对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情况,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纪律、心理等方面的行为表现进行综合评定的学生管理活动,是非课堂教学的实践学分。综合素质学分包含专业素质学分和德育素质学分两部分,其中德育素质发展的行为表现又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实践创新素质(社会实践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组织管理能力等)、人文素质(社会、人文、自然、科学通识教育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等)、身心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各班级导师负责学生综合素质成绩的评定工作,通过对学生日常行为管理进行记录、评价,并依照考评内容和评分标准进行测评记载,正确使用“综合素质学分在线网上管理系统”,将考评结果确定后记入学生档案和电子档案。学院还开发出学生综合素质在线管理系统,可以提供家长账户,通过账户,家长们可以清楚了解到孩子在校的到课、参加活动、奖惩记录等情况,并可以通过留言、在线交流等方式参与管理。学院专门设立“德育奖学金”对于品行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截至2012年年底,学院累计发放“德育奖学金”2858550元,学生共有5899人次获奖。

3重平时教育工作,推行“倒三七”教学机制

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26-01

高职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培养与工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1]。当前,我国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缺乏大量适应一线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社会需求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动力,高职教育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提升高职学校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探索高端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模式。鼓励因校制宜,探索科学基础、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融合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2]因此,加强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课程改革则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课程是人才培养的载体,课程本身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课程的改革来付诸实施。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机械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如何发挥机械制图课程在提高机械类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方面的作用,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促进高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是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1.职业能力培养与改革的方向

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就是为工业企业培养大专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获得工作所需要的各种能力,是职业教育最主要的任务。以能力为本的职业教育观在国际上已达成广泛共识。“以能力为本”的“能力”当然不仅仅是指“技能”,而是包括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继续学习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在内的综合职业能力[3]。因此,在课程教学中需要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行,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专业知识教育之中,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汇,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课程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的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工业企业需求导向,必须以课程教学为载体,以加强各种形式的项目训练为手段,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知识应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改变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与产业结合不紧密,人才培养与工业企业需求不吻合的尴尬局面,使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更好的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与完善服务,办工业企业满意的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实现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机械制图课程改革与职业能力培养

机械制图课程作为高职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教育的第一门课,应把课程教学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载体,以就业为导向,突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应用性、实践性,强调收集、消化、提升信息的能力,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高职学生的实操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水平。通过课程改革,根据课程各部分教学内容的特点,综合应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把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贯穿在课程教学的各项环节,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

2.1构建利于培养专业技术应用能力的课程体系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是从事相关技术工作的核心本领。应把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因此,必须强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整合,强调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注重理论、技术和工程应用的统一,满足基本知识和技能训练的需要。课程内容与就业需求相契合,与就业岗位相匹配。如在机械制图课程的内容体系改革中,应从各专业实用的角度确定制图基本知识、投影基础、专业制图、计算机绘图的教学内容和深度要求。其中,投影基础部分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度,精简画法几何的内容;而专业制图部分则应作为专业技术学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计算机绘图部分作为实操训练的主要环节,其实训内容应与今后工作岗位的要求吻合,与CAD职业技能考核内容对接,实现高职学生“双证书”的培养目标。

2.2机械制图课程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实施人文素质教育,应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和课程观;应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作为人文教育的载体,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研究和确定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筛选与提炼人文素质教育的元素,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和教学活动中的教育因素,把人文素质教育贯穿于专业技能教育的全过程,二者相互渗透,才能使学生的道德品质、科学素养、人文素质协调发展。

机械制图课程教育应使学生在掌握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同时,接受辩证法和唯物论的教育,它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培养学生对科学求真与执着的意志品质。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由理性到实践的复杂而充满挑战的过程,只有不怕困难,完成大量的绘图练习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而且还可以磨练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劳动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根据计算机绘图教学内容的教学特点,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组织教学,立足于学习方式的改变,采用以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为主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积极的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最后,教师通过上机演示工程设计实例的操作过程,起总结、示范和指导作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的改变,创造一种人文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平等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相互关爱的高尚情操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3.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工业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是高职机械类专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重要趋势。只有把专业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出与工业企业要求相吻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更好地为工业企业服务,办工业企业满意的高职教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