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42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1

二、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二)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考核方式

声乐分级教学不以年级划分教学进度,声乐考核不以年级区分专业水平,而以学习程度划分等级,体现循序渐进教学要求的规定曲目的程度分级教学、分级考核。该教学模式按学生的程度和声音条件,划分为女高音、男高音、女中音、男中(低)音,民族女高音及民族男高音六大声部八个级别,每个级别、各个声部均按4首中国作品、4首外国作品的标准来制定曲目,力求教学作品在声乐教学中具有代表性和典范性。这是制定分级教学规定曲目的基本原则。作品的遴选,着重注意选择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经常采用的优秀中外传统民歌、艺术歌曲及歌剧选曲。这些作品经历长期教学实践的验证,表现了鲜明的专业特征和突出的教学价值,较充分地显示出艺术性与技术性的统一,是进行声乐技巧训练,提高歌唱能力的典型教材。考核方式可针对声乐理论、声乐训练和演唱等内容进行评价。要评价对声乐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可采用观察、谈话、讨论、问卷法、小论文习作展示等方法,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为辅。对声乐训练和演唱的评价,可采取观察法、论文式测试、调查问卷法、等级量表法、会谈讨论法、声乐艺术成长档案袋的运用等。在考试中采取集体评分与主课老师评分相结合,独唱与重唱、小合唱相结合,他人伴奏和自弹自唱相结合,课外艺术表演和实习相结合等多元化考核方式。教学中结合典范作品的学习,融系统的声乐理论于严格的声乐技能训练之中,最终通过作品演唱,表现出学生对歌唱技能的娴熟运用程度。明确划分声乐作品的程度,实行科学合理的声乐分级教学。当然,按不同程度分级教学的办法,主要为了方便高师音乐专业声乐教学系统规范地选择教材,科学合理地把握进度。同时,通过学习情况和教学质量的分级考核检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责任感,引导声乐教学的激励和制约机制,促进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因而能够作为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三)反复实践和组织,精心编写高师声乐教材

高师声乐课是音乐专业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声乐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声乐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技巧、具备一定的范唱能力,能够较准确地理解和演唱不同类型的声乐作品,胜任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任务和声乐辅导工作。声乐教学是一门授课艺术很强的专业教学,既要求把学生训练成声音优美、可以灵活调节、自如控制的“乐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器”,又要培养他们成为具有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敏锐的音乐感受能力、准确的艺术处理表现的“演奏者”。声乐教学集理论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熔理性讲解、技能训练、情感表现和艺术创造于一炉,因而形成了独特的因材施教的授课方式。正是基于承认客观上个体嗓音条件、心智状况、音乐感受和接受能力上的差异,承认学生入学时专业程度的差异,承认同一年级存在着授课要求和教学进度的差异,所以因材施教成为声乐教学的突出特征。分级教学改革了传统的声乐曲目汇编的形式,制定了按程度明确分级的规定曲目,并以此作为声乐教学的选材依据。规定曲目的制定是对二十多年来学院音乐教育专业(广东省示范专业)教学的不断认识、不断提高的结果,体现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的全新思维,有利于声乐教材的系统化和规范化建设,从而为形成规范化的声乐教材奠定了基础,这对于声乐教学的学科建设无疑具有长远的影响。

在音乐艺术领域,声乐作品以其“短、平、快”的优势,紧扣时代的脉搏,迅速直接地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精神风貌、大众心态和民俗伦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声乐创作的发展,声乐分级教学规定曲目也将不断更新,日臻完善。

三、加强声乐教学改革,促进声乐教材建设

一直以来,在高师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工作是中心,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教学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狠抓学生的专业基本功,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已成为高师院校的办学理念。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两者应紧密结合起来,教学才能落实在教材上,教材才能有针对性。

(一)改革传统的声乐教学方法

声乐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在教学中应建立“教学——研究——演唱——进修”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避免教材功能与培养目标的脱节,打破教学观念与教材选择的局限性,协调好学生水平与教材内容,平衡教学时限与教材的使用,改变考核与教材使用的单一性。

(二)按照师范性的要求去培养

要培养高素质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必须加强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学会科学地“教”,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基础训练过程中,要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声乐理念,形成正确的、良好的歌唱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感受力,始终把情感的表达放在首位。高师声乐教学首先要增强师范性,按“师范”的培养目标去培养。把握知识结构的合理性,循序渐进,注重教学技能、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贴近学校音乐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必须体现教学内容与师范音乐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原则,提高中国传统声乐作品学习的质量,使之系统化。

(三)教材要选择合适的曲目

选择曲目要适合学生声种的声乐作品,也适合学生学习的程度,要符合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的条件和问题,不选择高难度的声乐作品;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手段,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曲目,从着重于声乐技术的基础训练到考虑一些音域比较宽、曲式结构较复杂的歌曲来演唱;要在声乐技巧难度上有所区分,如对气息的控制、声音位置的把握、声音音色控制、作品力度、歌曲的音域等。因此,要选择得当合理的声乐曲目,首先切合高师学生的实际情况,还要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唱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

(四)增强教材的传统文化意识

出版的声乐教材内容应做到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特色各具。但特色、优秀的音乐教材也应体现音乐艺术的审美功能、文化教育功能、声音训练功能,应包括必唱曲目、浏览曲目、欣赏曲目,同时注意中西教材的合理搭配,在传统文化中革故鼎新,把声乐教育看成是文化知识和艺术修养课程,并将民族文化与民族唱法的特点体现并运用在教学上。

总之,教材建设的规律是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声乐教学教材内容应按着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去选编,有一定的涵盖面,同时贯彻“少而精”的原则,认真精选内容。声乐教材要体现高师教育特色,不偏重理论知识,不使用质量不高的成人高教教材或一些教师自行编写的低劣教材。教材内容要新,要与实训内容相结合,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衔接。编写教材时应重视启发性原则,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科学性研究方法的培养,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研究方法,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把教材内容体系建筑在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主旨上来。

声乐教学改革最终应落实到教师的素质提高,声乐教材建设最终应落实到学生技能的发展。教师要转变观念,要转到高职教育的理念上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好、选好、用好高职教材,坚持以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实施教学,为培养新世纪创新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兰芝.高校教材管理理论与实践[M].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

[2]刘大巍.高师声乐教材编撰的设计思路[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29-133.

[3]吕环.高等师范声乐教学改革之探讨[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6(1):132.

[4]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3):140—143.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2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人看到了西方科技的发展与进步,面对新鲜事物,中国人为了不断追求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将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抛之脑后,转身去迎接这些来自西方的新鲜事物。虽然中国历史上也曾经辉煌过,在某些朝代我国确实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是由于上个世纪初我们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史与血泪史使得我们中华民族产生了强烈的自卑感,带着对西方文化、科学技术的盲目崇拜心理,中国人开始学习西洋唱法。虽然大部分声乐教育家只想借鉴西洋唱法来发扬并传承与改进中国民族唱法,但是,声乐教学发展到今天,很多人仍旧认为中国民族唱法缺乏科学性、规范性、是一种落后的唱法。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在不断变化的社会经济环境中的转变,很多人发现中国的民族音乐逐渐走向一个极端的空间,在青年歌手大奖赛中,很多歌手的参赛曲目越来越难、越来越大,但是风格却趋于统一。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我们教育者应该以一种平和的心态重新审视我们民族音乐的优美韵味,以公平的态度与心理对待中西方唱法的不同与融合,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方向与培养模式。

2.缺乏对我国民族音乐的学习

目前,我国的高等音乐教育还无法脱离学校这一有形的载体,一般而言,高校音乐专业基本采取的都是“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模式,而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也基本是从这一模式中走出来的,由于受西方音乐教学与西洋唱法的影响,基本上所有学习声乐的学生都是先学习西方的演唱方法、音乐基础知识,然后再学习中国的传统歌唱艺术,在这种体制怪圈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一种不断重复的、固有的教学模式。而一部分声乐教师在高校就读期间也没有系统的接触过民族音乐,于是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就形成了一种“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被动局面。这主要是由于教师与学生在西洋美声唱法的影响下并未走出校园、没有走进民间、没有深入群众、没有到各民族中去采风、感悟、体验,并且他们对传统民族音乐的风格与声乐理论并不了解,这种没有想法、没有体验的方式就形成了高校声乐教育与民族音乐相对隔离的状态。王昆、郭兰英等老一辈艺术家们大多数人曾经是曲剧、戏曲的演员,经历了长期的传统艺术、民族音乐的熏陶,他们已经探索出了一套适合人民群众需要的、备受人民群众喜欢的民族唱法,这一时期的民族音乐已经深深植入了这些优秀声乐教师的心中,他们培养出的声乐歌手都是十分优秀的。上世纪80年代末,以为代表的学院派新生民族唱法中不仅蕴含了西洋唱法的圆润与通畅,更继承了传统民族音乐唱法中的明亮与细腻。这种新兴的唱法很快就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也正是这种成功的唱法使中国高校声乐教育逐渐失去了民族音乐的唯美韵味。

3.严重忽视了因材施教的特点

造成我国高校声乐教育中教学模式统一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由于高校的声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长期以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学生发声技巧的训练上,这就导致一些学生总是将学习的注意力集中在那些高难度的乐曲作品上,并对其进行模仿演唱。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忽视了对学生进行作品的情感处理的正确引导。虽然有的学生也对作品进行了一些感情上的处理,但是这也仅仅局限在对歌唱名家、艺术家的声调、语音、润腔的简单模仿。大学学习四年后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处理能力。

4.课程设置存在一定的缺陷

声乐课是一门结合了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多门学科在内的综合类的艺术。但是,目前我国各高校中并没有开设生理课。作为学习声乐的学生,必须对人体的发声器官的性能、构造等有个全方位的了解与认识,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呼吸器官、共鸣器官、发声器官的主要功能,才能够有目的的掌握与运用这些器官的技能并促进自己歌唱的进步。民族音乐中的很多乐曲具有一定的艺术性,有的还是根据小说改变而成的,因此,学习声乐的学生还必须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功底才能更好的在歌唱中诠释作品的真正内涵。但是,在很多高校中,从未开设过语文或文学欣赏这门课程。如果连演唱者自己都不能真正了解歌曲的内涵,又如何使观众真正了解呢?

二高校声乐教育中民族音乐融合的创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人文背景、地域环境,因此也就孕育了异彩纷呈、绚丽多姿的多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文化。几千年的发展为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奠定了基础。作为声乐教育者,我们应该承担起培养与传承中国民族音乐的重大责任,为建设与发展我国民族音乐提供良好的环境。

1.不断优化高校声乐教学师资队伍

声乐教学改革的创新与发展需要一支专业素质高、精通声乐、熟悉民族音乐的教师队伍,这是基本条件。一个优秀的声乐教师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与知识技能,并已经在中国民族音乐方面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唱技巧,深入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在一些特殊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唱技巧上能够充分的、深刻的进行运用与研究。否则,一切都是纸上谈兵。这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师必须静下心来潜心钻研并不断探索民族音乐的精髓。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德才兼备、技艺兼通、教研相融的优秀声乐教师。

2.积极组织学生到各民族采风

声乐学科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因此,为了更好的使民族音乐融合到高校声乐教学中,各高校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学生深入到各民族聚居地采风,深刻体会并理解当地民俗文化的特点,为今后的歌唱事业积累资料。只有充分了解并积极参与和感受才能真正了解各种艺术形态带给人们的震撼。3.努力构建特色课程体系教材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工具,也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具有本校、本地区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基本保障。各高校的声乐课程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或本校所处地区的少数民族的特点,在充分考虑毕业生将来的就业压力的前提下,加强基础建设、加快整体优化步伐、突出本校特色,优化课程特色,努力探索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本校的发展与我国声乐事业的发展积极构建具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4.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的研究探索

民族音乐在声乐教育中的渗透与融合的关键环节就是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对于声乐教师而言,必须掌握新的声乐教学方法,突破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中存在的框架与局限。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根据学情的不同,积极引导学生进行独立的创新思维,激励学生以主动探索的态度进行学习。理论与实践的脱节是声乐教学中的一个瓶颈问题,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实践民族音乐的魅力。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3

声乐的学习离不开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同时每首歌曲的创作年代及创作背景不同,在学习和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投身到作者创作的时代,结合歌词来理解歌曲表达的故事和思想感情。增长了学生的历史知识、文化知识以及民族风俗等。

(二)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的创新也越来越多的运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近年来,卡拉OK的兴起,促进了KTV行业的发展。走进KTV,拿起麦克风已经成为许多人日常消闲娱乐的方式之一,“麦霸”也成了大家耳熟能详的词汇。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同样离不开KTV。但是仍有许多人由于不自信而采取只听不唱,或者没有经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导致“声嘶力竭”以及“带同伴去旅游”(跑调、走音)的现象。大学生活中也会经常组织一下文娱活动,能够站在舞台上一展歌喉,甚至拥有大批的“粉丝”无疑会给学生增添无比的自信心。

(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潜力

声乐演唱是作品的二度创作。在演唱声乐作品的过程中,歌者往往会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来演绎作品,这种做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激发大学生的创作潜力都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同时,随着声乐学习的不断深入,在掌握了乐理的基础知识和歌曲创作的基本手法,一些有思想的年轻人也会将自己内心的感情世界通过歌曲创作的形式表达出来。

(四)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声乐教学能以健康向上的内容、优美动听的旋律,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同时,通过学习和演唱不同题材的声乐作品,体会作者的意境,扩大了文化视野,提升文化修养,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高职院校针对非音乐专业学生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声乐开设的条件缺失

声乐课是教师示范和学生演唱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需要专业的一体化的音乐教室,其中,最重要的是钢琴。同时,为了避免在上课的过程中对他人造成打扰,一般要求音乐教室的隔音效果较好。但是目前在许多非音乐专业的高职院校中,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导致声乐教学成了虚设,只能通过多媒体来开设音乐欣赏、影视作品欣赏等课程。

(二)声乐教学的不延续性

高职院校音乐课一般采用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公选课的授课范围要覆盖整个学院,因此班级人数都比较多。而声乐课的教学和学习存在着特殊性,每个人的声音特点都是不同的,而对于同样一段曲目的演唱,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指导。另外,高职院校的公共选修课一般是一学期选择一次,在选课的过程中,由于选课人数较多,可能导致想要继续选修声乐课的学生由于人数过多而选不上声乐课。有些院校甚至规定学生不能重复选修公共选修课,导致每一学期的声乐课都是从头开始。而每个学期的课时也很少,这根本不能满足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和实际需要,也会影响老师教学的积极性。

(三)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缺乏

通过两个学期的声乐公选课的教学发现,学生喜欢唱歌的非常多,但是对于音乐的基础知识十分匮乏。大部分同学都不会识五线谱和简谱,也不会视唱。唱歌只是跟着MP3学习。对于节奏、节拍等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导致授课老师每次都要在有限的课时分出一部分普及音乐的基础知识,既耽误了学习的进度,也影响学习的效果。另外,学生对音高和调的了解非常少,甚至不能准确地唱出钢琴上的某一音高。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多次带唱才能到正确的音高上。

(四)选课学生人数要求多,教师没得选

高职院校音乐课一般采用公共选修课的方式开设,公选课的授课范围要覆盖整个学院,因此班级人数一般都要求多少人以上才开班。而声乐课的教学和学习存在着特殊性,每个人的声音特点都是不同的,而对于同样一段曲目的演唱,不同的学生存在不同的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交流和指导。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期初通过选课平台来选择声乐课,选课的人数有限,但是老师不能选择学生,只能随机选到哪些就是哪些,也许错过了基础条件好的同学,这也是声乐教学的缺失。

三、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声乐公选课的开展

(一)学院重视声乐课的教学音乐教育对于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开设了音乐欣赏、声乐等公选课,同时根据课程开设的需求,提供必要的硬件设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完备教学设施,鼓励教师开设声乐课

学院在原有的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基础上,购置了钢琴等硬件设施,尽量满足声乐课上课的需求,更好地促进声乐课的开展。同时,成立组织音乐专业毕业的老师成立艺术教育教研室,鼓励老师开展各种类型的音乐专业课程教学。如:音乐基础、音乐欣赏、声乐入门、声乐提高班、节奏与打鼓等。

2.开设不同级别的声乐公选课,师生双向选择

由于公选课的延续性不强,声乐公选课在以往总是重复带新生的情况。既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水平提高也起不到好的作用。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特地从学生大一上学期就开设了声乐基础课,授课内容主要是基础乐理知识以及声乐的入门。选课人数控制在50—100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逐渐了解每一个学生。学生也通过10次课的时间了解声乐课的知识点和上课的形式。在学期末师生根据对对方的满意度进行双向选择,进入下一学期的声乐提高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每位学生的有效学习时间,第二学期的声乐提高班在人数上会有大幅度删减。

3.教师灵活组班,选课学生梯队式排列

针对声乐课的授课特点,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小班式教学。采用小组一起练声和个人单独练声相结合的方式。小组一起练声或演唱时学生可以听老师整体地讲解或指导,单独指导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对某一错误发声提出指正。小班制教学使学生学唱与听唱相结合,即使学生在听老师单独指导别的同学,也能体会到别的同学的发声方式是否正确,发声位置是否科学,与自己的发声有哪些区别,自己存在类似的问题以及如何改正等。通常第二学期选修声乐课的同学已经熟悉了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促进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使学生的演唱水平有显著提高。

(二)加强学生音乐基础知识普及

大学生对音乐普遍存很高的学习兴趣,渴望更多地了解音乐作品和知识,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是自己能自如地进行声乐表演。针对大学生音乐基础知识匮乏的问题,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艺术教育教研室经过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音乐基础》公选课,课程采用大班授课的方式,主要是向学生介绍音符、旋律、节奏、节拍、音程、和弦、调与调式等基础乐理,让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有一定的了解。为学生后续的选择音乐专业的公选课打好基础。同时请几位教授不同科目的老师轮流授课,展示声乐、器乐、舞蹈、健美操、音乐欣赏等课程,让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的选修。

(三)声乐教师加强自身专业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

作为教授声乐课的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理论和教学能力。其次还应具备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教育科学修养,良好的钢琴即兴伴奏的能力。最后为了提高声音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专业教师必须保持持续学习的能力,基本功扎实。在教学过程中,思想集中,在教学中与学生做好配合,并能准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不断融入新鲜的元素,使学生更容易、更愿意接受。

(四)选择学生喜欢的曲目教学,卡拉OK进课堂

针对学生对传统声乐曲目和近代流行通俗曲目的好恶,组织校内音乐专业的老师根据学生的爱好,结合传统声乐的教学方式,选择学生熟悉的部分传统曲目和喜爱的通俗歌曲,编写校本教材,组织实施。在教学中重复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将KTV接入课堂,让学生在课上练习KTV里的曲目,指导学生如何更好更轻松地演绎歌曲,使学生在K歌中体验到声乐学习的乐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声乐表演活动,极大地促进了学习学习声乐的积极性。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4

从20世纪50年代我国普通高校开展音乐教育以来,到现在已经了接近60年的发展历程。国外大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实施了教育改革,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在针对音乐教育方面的改革,更是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些改革为我国的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的新的契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一批著名的高校先后恢复或成立了艺术教研室或音乐教研室,同时开设了音乐选修课,在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中掀起了一个艺术教育发展的热潮,并在广大的大学生群体中引起了强力的反响。如北京大学在1981年开始的音乐欣赏选修课,原计划招收400人,但报名人数多达1600多人。上海同济大学可容纳300人的教室每次上课都会被挤得水泄不通,去的晚的同学只能战争走廊上听课。这批高校中作的比较突出的是上海交大。在1986年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学会在北京成立,这为高等学校的音乐艺术教育带来新的前景。同时为在高等学校中推广普及音乐教育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1988年4月27日国家教委(现教育部)C88D教办字025号印发的《在普通高等学校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中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必须把艺术选修课逐步纳入教学计划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全国高等学校音乐教育进入持续发展和创新极端。这个时期国家教委了很相关文件,例如《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一2000)》、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一201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第13号《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等。这些规定中都明确的指出了艺术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同时对高校提出了开设艺术类选修课的要求。此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由此进入推进阶段,开课率有了明显增加,师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教学设备有了较大改观。

(二)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概况

我国高等学校的声乐教学至始至终都贯穿于我国高校的音乐教育发展的过程之中。并在音乐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得到重视与发展。20世纪初集体歌唱的形式以学堂乐歌的方式进入了普通高校的课堂之中。这一时期人们对于歌唱活动对人的影响的研究也有了许多新的进展,这些都为早期的普通高校音乐艺术教学奠定了基本的实践借鉴与理论基础。经过不断的发展歌唱教学逐渐的成为了高校美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声乐的实践也开始以合唱团的形式陆续的在普通高校中开始发展起来,于此同时声乐教学也开始在高校中实施,并成为了大学生所喜爱的艺术教育课程之一。随着声乐教学在高校中的不断开展与深入,教学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教学的层次也在逐步的提升。

高校中开设的声乐类课程多种多样,例如《声乐》、《声乐艺术实践》、《中外名歌学唱与乐理》、《中外民歌欣赏与实践》、《声乐艺术鉴赏》、《合唱指挥》、《歌剧欣赏》等。近几年来,普通高校艺术教育事业发展较快,教育部陆续的在一些高校内进行了搞公共过艺术师资培养试点。这样为发展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事业而专门培养高校音乐师资的重大举措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师在声乐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方面开拓了视野,指明了方向、树立了信心。到现在不少高校在声乐教学方面都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为声乐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各种艺术实践活动也日益丰富起来。

(三)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音乐对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声乐作为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更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声乐艺术教育不管是对于普通高校音乐专业还是非音乐专业的大学生来说码头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对全面发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声乐教育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声乐艺术教育对人的影响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声乐艺术教育是拥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审美教育,其中的各种内涵能够使人在提高对音乐审美感受、表现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洗涤人们自身的心灵,使灵魂得到升华。声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对人的教育并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强硬不知变通的“填鸭”,而是同过那生动的内容、优美的旋律和动听的音乐来与人的心灵进行共鸣,从而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这种音乐美感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浸入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审美体验的积淀,美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道德情操、完善人的精神人格。通过声乐教育有利于启迪大学生的智慧,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阐述过音乐的重要性,他说:“开启人类智慧的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学,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乐。”声乐艺术具有抽象性和可塑性的特点,这两个特点为大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想象空间,在这点上即使是语言文学也无法比拟。正如“一千个听众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大学生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艺术素养以及审美观点的不同会使得对同一个作品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想象。正因为这样声乐艺术是提高大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是否重要的手段。同时声乐教学和联系还可以帮组大学生从沉闷的思路或大脑的紧张状态中暂时解脱出来,解除学习上的疲劳,使思维更敏捷、更集中,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记忆力,促进本专业的学习。声乐教育可以有利于促进大学生身心协调健康的成长。声乐教育对于思想意识正在成长定型的大学生来说有着积极的作用。优美的旋律、均匀有力的律动、充满生机的节奏、绚丽多彩的音乐,无不洋溢着生命的活力,吸引着当代的大学生。旋律优美的歌曲使人心情舒畅、轻松愉快;节奏明快的歌曲使人精神振奋、欢欣鼓舞;雄壮激越的歌曲会使人热血沸腾,豪情满怀。声乐对人的性格、情趣、个性成长和意志锻炼方面会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同时歌唱本身也会有益人体健康,合理的运用气息会不断的增加肺活量,吐故纳新,就像倾诉和哭泣一样,放声歌唱也是一种在释放情感、情绪的过程中解脱自我、积极宣泄的过程。通过声乐的教育可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音乐是对人民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在我国的各个革命阶段都离不开音乐教育的身影。许多优秀的革命歌曲伴随着革命前辈们浴血奋斗,这些歌曲至今任然在激励着我国各族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通过声乐教学,在教会大学生认识生活、感受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帮助他们发展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声乐艺术是一门表演者高度协作的艺术形式,通过组织排练、举行演出等一系列音乐活动,不但为学生交往能力的提高和协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途径,还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集体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开朗性格和良好品质的形成,为其将来适应不同的人际组合,更好的参与社会竞争奠定了基础。

二、高校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在我国的高校声乐教学虽然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保障机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任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首先是我国关于高校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不够深入,与国外相比甚至还比较落后。同时我国目前与高校声乐教学相关的,并且具有一定深度与创意的资料相当稀少。普通高校声乐理论研究薄弱直接与声乐教学实践活动有关。正是我国关于声乐教学的实践活动过少,为声乐教学的理论研究提供的资料过少,从而导致了理论研究的拓展与深入直接受到影响。其次是我国高校声乐教学实践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很多高校对于声乐教学的意义与优势认识不够充分,在许多高校中的音乐艺术课程的地位偏低。许多高校中开设的间接与声乐教学相关课程在它们的音乐艺术课程中所占比例很小,而直接与声乐相关的课程则更少。甚至还有的高校没有开设和安排声乐课程。声乐课程与其他的艺术课程相比更加容易让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审美体验中,同时也是大部分大学生都喜爱的课程,但是却从来没有得到高校高层的重视。高校声乐教学实施的最大困难是缺少与声乐相关各种教材。有许多高校的声乐教学都是缺少适用教材的情况下进行的。目前与声乐相关并能够普遍适用于高校的教材或者教程几乎没有。许多的高校进行教学时都采用的是各种专业教材,有的甚至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自己编写的教材。课程建设是声乐教学急需讨论与解决的问题。目前高校中关于声乐教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极为落后。在很多高校中长期以来都没有专职的声乐教学老师,同时还存在着教师数量不够、学历偏低、经验不足等各种不良现象。这些都对高校声乐教学的质量和相关的理论研究带来的严重的不良影响。普通高校声乐课本应是普及音乐知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大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但是教学实践却没有很好的利用和开发这一平台。没有把音乐送给每一位大学生,没有形成“每一个大学生的”教学。在声乐基本技能技巧教授方面没有根据普通大学生自身的水平,作到普及和从基础作起。大部分学校只是为了演出或者参加活动的需要,针对个别有声乐基础的学生或是乐感强的学生进行培养,没有真正作到普及和整体提高。许多高校对于声乐教学的课程安排的十分随意,严重的影响到了声乐教学效率的提高。主要的表现为在没有同意的教材的条件下,声乐课程在内容选择、组合和课程的安排上十分随意。在教授基本技能技巧知识的同时,没有以声乐的情感和审美为主要内容去提到大学生的音乐素养。我们应该综合考虑大学生的客观的学习基础与选修相关课程的机会与条件来科学的安排课程的内容。声乐教学实践没有真正的体现知识的综合性以及音乐文化知识的拓展。所以不能作到对普通大学生情感与审美的综合素质真正提高。

三、提高高校声乐教学质量的几点思索

声乐的学习原本就比想象中的要负责许多,它不仅仅是在精神状态中进行思维创造的高级神经活动,更是一种培养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应用科学。面对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种种不足之处,我们应该进行积极的思考,以便于同过声乐教学给予学生们更多的帮助。

(一)改善高校声乐教学的各种软硬件

高校声乐教学中所需要的软硬件包括许多的方面,例如声乐教学所需要的教材,能够胜任声乐教学的各种师资力量,声乐教学所需要的各种硬件设施(包括各种教学需要的专门的教室以及电子设备),

第一,加强对声乐教学相关的理论研究,并根据当前各高校的共性编制合适的教材,让声乐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有统一的标准。各个高校应该对声乐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教材的编制是改善目前我国声乐教学现状的首要条件。有了统一的标准有利于各高校的声乐老师根据自己所在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安排与组织,以能够提高声乐教学的教学质量。

第二,加强对声乐教学意义的认识,提高对声乐教学的重视。对于已经开设声乐教学课程的高校,应该开设更多的与声乐相关的课程,增加声乐教学课程在音乐艺术课程中的比例。对于还没有开设声乐教学相关课程的高校应该积极的开设声乐相关的课程。让学生们能够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声乐课程,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第三,加强高校声乐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主要是聘用更加专业的声乐老师任教,对于现有的声乐老师要不定期进行深造以便于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对声乐教学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各个专业的音乐艺术类师范院校加强对于声乐老师的培训的力度,以能够向各高校提供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专业的声乐老师。加强对声乐教学师资力量的建设,不仅仅可以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还可以加强对相关理论的实践研究。

第四,有效利用各种现代化设施进行辅助教学,例如CA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简称,它具有针对性强、形象生动、不受时空限制等诸多特点。CAI在声乐课堂的教学中有着诸多的优势。例如可以进行教学重心转移,突出学生的主管意愿;进行教学形式变革,实现声乐课程的跃变;拓宽教学视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思路

第一,声乐都是情感的教育,它主要通过触及人的心灵深处来陶冶人,教育人。在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稳健自信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保持课堂气氛的和谐轻松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可以用美好的声音形象帮助学生建立心理上的科学认识,激发歌唱热情,可以用科学而形象生动的语言让学生的歌声插上想象的翅膀。教师平时应注意培养学生不断拓宽自身艺术视野的意志力与自觉性。把握学生的心理调节,让学生在一种很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掌握并学会控制自己的肌肉与气息等。除了培养学生的稳健自信,通过声乐教学中欣赏优美动听的旋律,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精神境界和神韵,可以培养学生爱美心理。在声乐教育中,通过让学生参加轮唱、合唱等形式的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心理,增强他们的集体思想意识和凝聚力。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5

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强调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以满足声乐教学的基本目标,因此,在声乐教学过程中,为充分发挥声乐教学的艺术性,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水平。

(二)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一对一”,伴随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模式应当由单一化转变为多样化,可以从“一对一”转变为“一对多”。例如,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一对多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讨论,师生之间共同歌唱,之后,对歌曲进行分析与点评,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效果。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个别课的教学方式,对于部分相对优秀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特殊培养,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教师也可以采用小组课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优化配置教师资源,还能够强化学生的音乐基础,以为学生学习音乐奠定稳固的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采用设疑的教学方法,以逐渐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三)调整和优化教师配置

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当处理好师生之间的配置问题,在第一学年之后,学生已经大致的了解声乐知识,演唱水平也不断提高,在第二学年之后,通常情况下,会进行小组课的学习,在此阶段,教师可以依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在师生配置方面,学生可以依据自身的意愿,选择教师,教师也可以依据学生之间的不同状况,选择学生,这种师生配置方式,不仅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以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

(四)强化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声乐教学效率,因此,教师的专业技能对学生发展至关重要,在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逐渐适应并且接受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不断体提高学生的声乐能力。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6

传统文化精神和文化的继承、声乐基本技能两方面是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核心。在高校多元化教学改革过程中,一方面要应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声乐技能、理念;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多样艺术形式、表现手法的代表性曲目,将典型曲目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多元化教学的质量。

1.合理调整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设置。应在保证基础教学效果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民族音乐的比重,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接触不同形态的民族声乐。要把握世界民族声乐的发展趋势,遵循民族声乐的本质特征,开设专项的民族声乐课,深化对东方民族声乐的探索和分析。民族声乐教师作为教学主体,对多元化教学工作的开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高校应加强对教师专业素质和技能的培训和教育,督促教师强化自身学习,并涉猎心理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2.对民族声乐教学内容及教材进行改革。根据我国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现状来看,很多高校仍存在仅将曲谱作为教材的现象,忽视了音像材料、音响材料的重要性,使这些教学材料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影响多元化教学效果。高校应丰富教学内容,选取其他形式、内容的教材,通过图像、音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全面地理解声乐知识,透彻地分析演唱技巧及作品的风格特色,提升自身的审美观。

二、提高对原生态民歌的重视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对原生态民歌能力较强的学生的招收,由于这些学生所生活的环境各不相同,所以多带有本地民族声乐基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和改造,能够使学生自身的优势得以充分的发挥。此外,高校也要提高对以原生态歌手出身的教师的重视,教师在民族声乐多元化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可以更好地带动学生们了解民族地域特点,透彻地掌握民族声乐专业的内涵,将民族特色更鲜活、强烈地表达出来。

三、构建完善的音乐学知识结构

在多元化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对声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还要加强对音乐学知识结构的完善,构建一套促进学生发展的知识结构体系,将民族生活渗透到教学内容中,将声乐教育生活化,让学生深刻体会当地民族文化和习俗,提升情感认知。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7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点明了教育应该传授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当前的高校教育中,教师多是采取“授之以鱼”的态度,课堂教育以自我为中心,将新知识片面地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没有认识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具体接受情况,造成了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无法有效提高学习水平的局面。高校在开展声乐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在最大程度上改善这一不良局面。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探究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独立探索的良好习惯,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这对其以后各方面的学习都有十分积极的影响。

(二)有利于切实增强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

在声乐教学中对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能够切实增强学生对声乐知识的学习水平。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对于新知识的掌握,最有效的途径是通过自主探究、自己发现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能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其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当前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多重视学生理论知识和相关技巧的锻炼,对于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精神感悟没有涉及。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其对声乐学习有着自己独到的看法和理解,这些方面教师并不能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给学生。因此,必须为学生提供相对科学的途径,引导其自主进行更深一步的学习感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增强其学习水平极为有利。

(三)有利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将来顺利立足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是有效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措施。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完成各项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从而激发学生们主动探究学习,以更正确、清楚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并把这种思想一直带到自己的生活中以及今后的工作中,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做、认真做、好好做,这样能够让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遇到责任时,也不会推三阻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顺利在社会上立足,成为社会骨干。

二、声乐教学中学习主动性的表现

(一)学习态度的主动性

“态度决定一切”。在声乐学习中,如果学生没有正确的思想基础,总感觉教学中总是不断重复同样的训练技能,感到声乐课堂枯乏无味,这样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更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声乐教学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培养学生态度的主动性,让学生对待声乐有着正确的态度,能够主动学习,善于思考,能够根据老师的讲解、师范及要求捕捉焦旭重点,抓住问题的实质,并能消化理解和指导自己,就能成功一半。如果学习被动,不仅影响学习成绩,更重要的是对自己没有继续的信心与勇气。

(二)学习方法的主动性

声乐教学中,我们一般从站姿开始,然后到发声,再到训练和演唱,最后到艺术处理。一直以来,几乎都是以教师的讲授和示范为主,学生则为被动的接受。有的学生悟性较好,可以勉强配合老师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大部分学生都应该是没有找到老师所描述的那种“感觉”的。故自教学改革以来,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已被多数教师所认同接受,并实施到教学中。学生在教师讲述的学习方法之余,更应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因为每个人的接受能力和适应程度都是不同的,有的方法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有的则适合自己也不一定适合别人,而作为老师不可能面面俱到,所以学生们要主动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使其在自身上得以验证。

(三)学习能力的主动性

在学习过一段时间以后,同学们应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发声技巧和演唱方法,这个时候就需要同学们去主动寻找“舞台”来表现自己。“舞台”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像别人展示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以肯定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在“舞台”上发现自身的不足,以“对症下药”,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高校声乐教学中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的途径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任何科目的学习都需要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也唯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学习过程更为高效。声乐教学的开展,要注意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其对于声乐的兴趣,以更好地使学生融入到声乐学习中。如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描绘声乐表达时美的画面,增强学生情感上的体验,进而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将声乐的教学过程具象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声乐表达的魅力。进而激发其对声乐学习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

(二)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

教师在声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对所要讲授的知识有明晰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要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使学生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才能保证其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需要掌握的知识,使学生对课堂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并为之不断努力。教师如果在教学中忽视了树立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将会使学生对于教师所讲内容充满疑惑,其学习主动性也会大打折扣。

(三)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有效帮助学生促进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格外注意学习气氛的营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形成活跃轻松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学习时保持轻松的心态,让其可以自由发挥见解,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学生在相对活跃的课堂环境里,思维会比较开放,这十分有利于其主动进行思考。此外,教师也要注重加强与学生间的互动,及时交换信息,以便于对学生的思想认识有全面的把握,也可以使学生得到被重视的感觉,进而提高其学习主动性。

(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要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必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自己只是扮演引路人的角色,起到的是宏观指导而非具体指挥。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学生的思路都是跟着教师走,这极大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因此,教师要保证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实现,要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只有在学习中发挥其主人翁作用,才能保证其学习主动性的实现。

(五)合理地改进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今天已经不太适用,无法满足学生日益增加的新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在学习中缺乏主动性。传统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只是单调地进行相关理论的重复,导致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造成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低下。对此,教师要及时改进教学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丰富课堂上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六)科学地组织教学实践

声乐的教学离不开相关的具体实践,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可以有效调动起其学习的主动性。课堂上枯燥的理论学习和单调的技巧训练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在学习中缺乏新鲜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高校和教师可以合理科学的组织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深化对声乐学习的认识,提高声乐学习水平。如可以定期举办一些演出,促进学生在平时不断加强声乐的锻炼,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于学生歌唱心理的锻炼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8

为了顺应世界文化多元化发展的潮流,中国文化的发展需要进行多元化探索,这同时也是中华文化积淀的需求。声乐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积极承担发展多元化文化的重任,在我国声乐文化同其他唱法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需要积极的寻求多元化发展道路,对多元化文化进行深刻的发掘和理解,我国声乐文化需要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和个性,集众家之所长,对各种声乐艺术中的精华进行融合,实现多元性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工作中,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声乐教学的需要,不管是在教学课程设置还是声乐知识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采取一定才措施,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性发展十分必要。

一、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专业开办的比较早,早在1956年,沈阳音乐学院就有开设民族声乐相关专业,为我国培养和输送了很多优秀的专业人才,同时也为我们的声乐教学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随后,其它各大音乐学院也相继开设了声乐专业,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高校声乐教学走入了专业化的发展道路,声乐教学工作开展的更加系统,更加成熟。但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多年来,高校声乐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例如,在声乐教学理论知识课程方面,很多高校的声乐专业课程中虽然对一些基础理论知识有所涉及,但知识面相对狭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接触到的知识面比较有限,无法对我国传统声乐文化知识进行整体和系统的掌握,也不能理解声乐文化的内涵。此外,在一些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受到教学条件的限制,没有完备的声乐教学设施进行支持,教学模式显得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给高校的声乐教学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不能进行多元化发展。再者,一些高校从事声乐教学的教师,大都是专业音乐学院出身,他们接受的更多的是西洋美声唱法以及练习方式等,在声乐领域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对我国的传统声乐艺术不够精通,不利于促进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多元性发展。

二、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化发展浅析

在高校的声乐教学多元性发展之路上,需要营造良好的多元化教学氛围,同时对各种音乐文化进行理解和融合。在教育思想观念方面,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元性教育,在教学理念方面,要把单一的西方音乐艺术文化转向多元性音乐文化,从而树立多元性声乐教育理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对高校声乐课程进行改革

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对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进行继承,在课堂讲授中,除了最基本的声乐理论知识、声乐技法以及经验等之外,还需要对传统声乐经典曲目、艺术形式以及表现手法等进行研究和学习。例如,在声乐教学中的演唱方面,传统声乐演唱技法以及表现手法促使经典曲目流传下来,经久不衰。高校声乐教学是我国传统声乐艺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近些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融合,西方声乐元素也不断的对我国传统声乐文化产生着影响,促进了我国现代声乐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传统声乐文化的民族性和艺术性造成了冲击。目前,在一些高校声乐教学课程中,在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上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些学校的声乐教学中,学生使用的是曲谱教材,曲谱教材理论性强,比较抽象,而真正代表声乐艺术性的音像和音响,却没有在声乐课程中进行涉及。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的课程改革方面,在曲谱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补充一定的音像音响和图片内容等,通过音像音响和曲谱的共同教学,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声乐学习。其中,在声乐理论课程学习中,教材内容需要尽量丰富,例如包含人体发声原理、发声技巧等,还可以对声乐艺术风格,人们的声乐审美观念等进行介绍,进行歌曲创作时,还可以对歌曲创作原则、理念以及方法等进行重点讲解。此外,在声乐教学课程中,可以让学生进行曲目表演,通过不同学生之间的对比性表演,让其它同学进行欣赏和分析,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课程,学生能够在视觉、听觉等方面形成自己的感知,从理性和感性的双重角度进行思考,全方位的进行声乐学习,实现多元性发展。总而言之,高校声乐教学在课程设置方面需要进行调整,重视传统民族声乐课程建设,促进学生正确文化价值观的形成。

(二)健全高校音乐学知识结构

完善的音乐知识结构是高校声乐教学多元性发展的基础。声乐艺术性的发挥需要一定的技术性作为支撑,在对整个声乐知识体系进行了完整理解的基础上,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艺术表演时,需要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来诠释音乐艺术的韵味,才能提高表演的艺术性。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中,需要对音乐知识结构进行健全,在各大音乐学院开设的声乐课程中,需要从理论上对我国传统音乐体系和概况进行宏观把握,这是十分重要的。通过声乐课程知识体系的相关学习,对这些课程保持足够的重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给学生进行了充分的理论指导,弥补了单纯技巧训练教学模式的缺陷,促进了高校学生声乐学习的全面性,更有助于声乐教学的多元性发展。此外,在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性方面,还可以采取一定的教学技巧,例如,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民间艺人模仿表演,让学生学习原汁原味的民间传统声乐,在这个模仿和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在声乐表达技巧还是音乐风格等方面,学生都能学到新的知识,促进了声乐学习过程中理论和实践的交融。通过各种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声乐学习的过程积累一些经验,拓宽声乐学习的视野,掌握更多的声乐理论知识以及实用技巧,加快高校声乐教学体系的构建。在完善的声乐教学体系下,学生的声乐学习更加的系统、全面,能够掌握更多的声乐知识,掌握更多的声乐技巧,实现多元性发展。

结 语

对音乐艺术文化来说,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发展趋势,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社会,音乐文化离不开内部认同,更离不开外部交流,这样才能促进我国声乐文化的稳定发展。在声乐教学多元性发展的趋势下,我们的高校声乐教学需要具备全球化的视野,需要对多元性进行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新的教育时代,多元性文化艺术正逐渐成为各大艺术高校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声乐艺术需要朝着多元分流的方向发展,多种艺术形式共存共融、和谐发展,让我们的高校声乐教学工作做的更好,培养更多的声乐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9

一、目前普通高校在声乐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声乐教学目标模糊

就目前我国高校声乐教育情况来看,在声乐教学目标的定位上较为模糊不清,难以对其进行准确的把握。在开展声乐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许多普通高校不能根据本院校的特点以及本院校学生音乐学习情况来制定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声乐教学目标,只是一味的采取“照搬”政策,将专业音乐院校声乐教学的目标,定位为本校声乐教学的目标,完全没有认识到作为普通高校,其与师范类以及专业音乐院校的区别是要,培养适合当今社会发展的复合型的人才,而不是要培养专门的声乐表演艺术家或是专业声乐教师。因而,许多普通高校在声乐教育中,片面的追求学生声乐演唱技巧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声乐教育审美性特征在学生音乐文化素养、思想情感方面的培养,致使高校大学生声乐文化意识淡薄,进而使学生对声乐课程学习产生了轻视的思想。这对于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声乐学习能力的培养,以及声乐专业教学质量的提高,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普通高校声乐教育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和制约。

(二)声乐课程体系设置较为单一

合理设置声乐课程体系,是改革声乐教学内容最有效的方式。我国目前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在课程体系设置上较为单一,其开设的主要声乐课程包括指挥合唱、钢琴、练耳试唱、作品解析、和声、乐理等,其中缺少了对声乐实践类课程的设置。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的情况来看,许多普通高校在构建声乐教学体系时,普遍缺乏对声乐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系统讲解的声乐课程的构建,只是单一的设置了声乐技能型课程,缺乏了理论的指导,高校声乐课堂教学变成了声乐欣赏、模仿演唱课。声乐教师过于自由的授课空间,使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障,更谈不上达到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由于学生长时期缺乏声乐理论系统的指导,致使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依然停留在对声乐教师演唱进行简答模仿的初级阶段。

二、完善普通高校声乐教育的具体对策

(一)教师要积极转变声乐教学观念

普通高校的声乐教学以市场为导向,意在为社会培养适合其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声乐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作为普通高校来讲,其声乐教学实施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声乐表现能力,同时也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的声乐理论知识及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集声乐表演、教学、理论、演唱于一身的声乐综合型人才。而由于近年来,我国大部分普通高校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模式方面都基本上是照搬了专业音乐院校的教学模式,这使我国普通高校声乐教学内容背离了其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为此,要求我国普通高校中的声乐教育者,要积极的转变声乐教育观念,拓宽声乐教学思路,不断提高声乐教学质量。除了要在日常声乐教学内容中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声乐演唱技能训练外,还要在声乐教学内容中逐渐加入声乐学习方法及声乐专业理论知识的教育,以提高普通高校声乐专业学生的声乐综合能力。

(二)明确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随着素质教育在普通高校声乐教育中的实施,我们看到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普通高校声乐教育起着培养学生审美情趣、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全面推进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不可获取的重要内容。新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出现了快速的发展,社会体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社会方方面面这一系列的复杂变化,作为普通高校来说,要充分发挥其为社会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声乐综合型人才的作用。将培养声乐专业学生音乐文化素养与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结合起来,将社会对声乐人才的需求定位为普通高校开展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的方向,为企业、文化馆、部队、学校、乡村、城镇等单位培养高水平、合格的声乐专业综合型人才。因此,作为普通高校来讲要将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思想与加强学生声乐实践能力培养的思想结合起来,作为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为社会培养出大量优秀的既有舞台声乐实践经验、也懂得声乐理论和审美、又对各种声乐活动具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的综合型声乐人才。

(三)调整普通高校声乐课程设置

首先普通高校声乐教学要紧密的与社会声乐文化相联系,以更好的适应改革开放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并且还要根据学生个体的素质以及嗓音条件对学生实行因材施教,在开展声乐教学的过程中,增加一些与社会文化关联紧密的声乐选修课,以实现普通高校声乐教学与社会的接轨,更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如在声乐专业中开设中国地理、历史等课程。

其次,普通高校要在充分掌握学生个体之间差异性的基础上,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在声乐教学中增设多种时代性较强的声乐选修课,以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求。如,民俗学、礼仪公关、社会学、中国文化概述等,使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声乐选修课,来达到培养并提升其自身的声乐文化底蕴,进而提升其对声乐作品的表现能力和感悟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高校声乐教学论文例10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近代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以极大的商业运作为后盾的流行音乐和其他的种种因素对民族音乐文化带来了极大地冲击,给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带来了巨大压力。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巨大冲击,依靠口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生存环境极其恶劣,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也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在这样环境下,作为文化传承主要渠道的高校音乐教育,应担负起建立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 20多年的音乐教育改革,一直没有能够发挥极大地作用,其最大的原因是中国音乐近展史的遗留问题,学堂乐歌的音乐引进了大量西方音乐,且猛烈的抨击着中国传统音乐,必然导致了后来的“欧美音乐中心论”。

据一则对北京中学生抽样调查数据统计,98%的中学生喜爱音乐,但明确提出喜欢民族音乐的学生只占总人数的2%;另据一则对北京7所大学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显示,53.19%的大学生喜欢西方交响乐或声乐作品,而喜欢中国传统民间音乐者仅占26.86%。[1]现今国内的一些专家学者提出了一些针对以上现象的音乐教育改革观念。一是要克服“欧洲中心论”的消极影响,且呼吁学校音乐教育重视民族音乐传承;二是重视中华民族文化的母语音乐教育;三是让孩子学习家乡的歌曲,热爱家乡的音乐文化,注重中国民族音乐的多元化。

1 传承民族声乐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声乐是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学科技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声乐教学应该首先打破“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的观念。由此我们提出了高校声乐教学中应重视民族声乐文化的观点,目的之一在于打破这种趋势和环境。高校的声乐教学是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重要手段,声乐是音乐教育中技能和文化结合的突出学科,它是音乐艺术文化中民族文化体现的最有利学科。高校重视民族声乐文化的教学,即在传承民族声乐文化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民族精神。传承民族声乐文化,培养学生民族精神,是高校声乐教学根本任务之一,如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当《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响起的那一刻,亿万中国人民的眼睛湿润了。

高校声乐教学中,传承民族声乐文化是义务。国家之间或民族之间,文化的民族性是他们的本质区别,文化本身就蕴含着民族精神。所以,高校声乐教学应注重对民族声乐文化的教学,培养学生民族音乐文化的审美取向,是与时俱进。通过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喜爱,他们会发现民族音乐的魅力及所蕴含的精神文化,这促使他们树立发展民族声乐文化的理想,弘扬民族精神。

2 完善高师声乐教学体系,弘扬民族声乐文化

2.1 构建多元文化的声乐教学体系

上述涉及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处境时,我们提到了“欧洲音乐文化中心论”问题,出现了高校声乐学生对民族声乐文化的淡漠现象,这明显违背了声乐教学文化发展的多元化原则。针对上述现象笔者提出了高校声乐教学的民族性观点,作为解决此问题的突破口,即加强师生在声乐教学过程中的民族文化意识。学校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传播最广泛的途径。声乐教学民族性的体现,是解决现今音乐文化“西化”问题的首要方法。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的民族意识,首先可以让学生先了解民族声乐文化,通过民族声乐文化的学习,重视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逐渐喜爱它,给其一个良好的定位。在这个基础上引入外来声乐文化辅助教学,并在教学中潜意识的引导学生,使其了解民族声乐作品与外国声乐作品的个性与共性,正确的把握声乐文化的民族性特征,从而辩证的看待民族声乐文化和世界声乐文化。

学生正确的认识民族声乐文化与世界声乐文化,就自然的打破了“欧洲声乐文化中心论”和“本土声乐文化中心论的”错误观念。我们要在提倡声乐教学的民族性同时,正确的把握好它与世界性的关系,这是高校声乐教学多元化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通过重视高校声乐教学的民族性,可以使学生在民族声乐文化的学习中理解外国声乐文化的民族性。从而使学生树立民族声乐文化的传承意识,并懂得“洋为中用”、“中西融合”的学习方法,这就有利于构建高校声乐教学的多元化体系,完善多元声乐文化的声乐教学。

2.2 提高学生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意识

高校声乐教学的民族化,要求学生要有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意识。民族声乐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文化,本应受到学生的喜爱,但他们缺失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审美意识,原因就是中国声乐教学受西方音乐文化影响的表现,国人本身的文化结构是中华民族母语文化,审美意识应该自然的体现对民族声乐文化的倾向,但是在调查中发现,民族声乐文化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重视程度却有很大落差,由于其教学内容中缺少民族声乐文化,造成了学生审美偏差。因此,我们要坚持不懈的改变高校声乐教学的“西化”观念,确立民族声乐文化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