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论文评审意见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23

论文评审意见

论文评审意见例1

关键词:社会科学 学位论文 评审制度

Key words: social science dissertation review system

作者简介:成龙(1987―),男,江苏泰兴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从事高等教育、创业理论研究。

研究生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综合体现了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掌握和运用知识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总结性成果。有专家倡议,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应“从学位论文的设计、研究与写作到评审、答辩,实行全面质量管理”[1]。近年来,研究者不约而同地聚焦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评审制度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学术文章。作者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了梳理,归纳总结社会科学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下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一、 社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的方法与程序

学位论文评审是由学位管理部门组织的,受聘专家以通讯、书面或其它形式,对学位申请者所提交的学位论文进行科学评价的具体活动。通过评审,学位申请者本人及其导师可以得到来自不同角度的意见和建议,丰富和完整文章内容;另一方面,作为学位管理部门,通过反馈回来的评审意见,可以了解学位论文的实际水平,并对其质量进行监督,同时作为审批答辩的依据;此外,通过对不同学科的评审意见进行收集、分析、整合,可以找到影响学位论文质量的主要因素,从而为提高学位论文水平提供决策支持[2]。

学位论文评审通常采用“专家评审”的方法,即国际上所说的“同行评议”。 同行评议是指由该领域或邻近领域的专家以通讯或现场接触的方式,来评价研究工作科学价值的一种评估方式,是国际科技界公认的科学评价的最重要的方法。根据马莉萍(2005)的观点,论文评审方法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1)校内评审和校外评审;(2)定性评审和定量评审;(3)公开评审和匿名评审;(4)书面评审、网上评审与口头评审[2]。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第三种,即根据评审的方式分为公开评审和匿名评审,国际评审是匿名评审的一种衍生评审方式。

学位论文的评审程序一般按照以下五个步骤进行:(1)建立评审标准;(2)提交论文;(3)确定评审方式;(4)选聘评审专家;(5)意见反馈与处理[3]。

二、 社科类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制度的现状

公开评审与匿名评审是国际上并存的两种常见学位论文评审方式。美英等国的大学一般采用公开评审的方式,这是一种直接由导师提出拟参评专家名单,经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后,送这些专家评阅的方式。但也有一些国家采用匿名评审方式,如澳大利亚很多大学,要求博士生在预计答辩前2个月将申请博士学位的论文提交研究生院,由研究生院选定国内外3为专家对其进行评审。我国香港地区的大学,对博士论文也采取类似的匿名评审方式。在我国,自建立学位制度至90年代中期以来,各培养单位一直采取公开评审方式对博士学位论文进行评阅[3]。

在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公开评审方法实际操作中,评审专家名单通常由导师来确定。这种做法的优越性在于:操作性强、易于聘请合适的专家。然而,这种评审方法经过多年的实践检验和论证,暴露出了一些必须引起重视的弊端:一是导师一般聘请熟识或有学术往来的专家,因此评审专家通常会做出高于学位论文实际水平的评价,不利于对学位论文的监督,淘汰制也就更无法实现;二是导师所认识的专家有限,由导师来确定评审专家名单有一定的局限性和重复性,片面的评审意见既不能反映学位论文的水平,也不能反映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2]。

为了解决传统评审办法带来的弊端,90年代中期始,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等陆续改革公开评审制度,试行匿名评审并逐步扩大匿名评审比例,甚至出现了国际评审的方法。

三、 匿名评审制度的实践与改进

(一) 匿名评审的实践与作用

学位论文匿名评审,分为单匿名评审(又称“单盲审”)和双匿名评审(又称“双盲审”)。单匿名评审是只隐去评审专家的信息,研究生和导师的信息是公开的;双匿名评审是同时隐去评审专家的信息、研究生的信息和导师的信息。具体操作分为两种情况:(1)各高校研究生院管理部门将学位论文寄给其它高校研究生院,再由对方研究生院管理部门将论文派发给本校相关专业的专家;(2)各高校研究生院管理部门自行建立专家库,根据专家库将学位论文寄给相关研究方向的专家[2]。

王则温、赵张耀(2009)通过相同的博士学位论文在两种不同的评审方式中的评价差异探讨不同评审方式对学位论文评价的影响[4]。结果表明:(1)双向匿名复审大幅度降低了各项评价指标的优秀比例;(2)双向匿名复审使中等及以下的评价比例有较大的提高;(3)评价为较差等级的比例在双向匿名复审和原始评阅中都是极低的。王珞晶、张春元等(2005)对参加普通评阅的博士论文和匿名评审的博士论文评阅意见做了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匿名评审使论文评阅更加客观、公正、规范;(2)学位论文的整体质量得到显著提高[5]。

可见匿名评审制度可以有以下作用:(1)避免了论文评审过程中的人为影响,提高评阅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2)对提高学位论文水平具有督促作用;(3)有利于管理部门及时了解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问题 [2][6]。

(二) 匿名评审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尽管匿名评审制度对解决传统评审制度的问题起到比较大的作用,不得不注意的是在实行匿名评审的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立足点不正确,建立在对学位申请者、导师及评审人不信任的基础上;(2)增加了评审的中间环节,评审的科学性、权威性打了折扣;(3)成本较高;(4)学校对外校专家缺乏联系性和约束性,专家积极性不高 [7]。

针对上述问题,学者们提出了很多解决措施,概括起来包括:(1)科学建立高质量的匿名评审专家库;(2)制定较为详尽的评价指标体系;(3)健全对评审专家的选聘和监督机制;(4)建立配套的保障措施等。李秀兵(2007)结合西安交通大学“双盲”评审的情况,从学位论文应包含的信息问题、评阅人的确定问题、评阅意见的表达问题和评阅意见的后处理问题等角度出发,分析了问题的表现形式、原因,并提出了解决的措施[8]。

(三)国际评审制度的出现

在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改革的浪潮中,国际化评审也在少数高校中推行开来。论文的国际评审,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选取用外文撰写的学位论文,将其送至外国同行专家进行评审。这种评审主要是充分发挥国外同行专家作用,评审往往更严格、更具体、要求更高,对促进研究生用外文撰写论文、扩大国内研究生在国外的知名度、增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国际化评审受到很多条件的制约,如时间长、费用高、选聘合适的外国专家比较困难以及学位论文必须用外文撰写等,因此,要想使国际化评审达到预期效果,并能大面积推广,尚需建立一系列配套保障体制和措施。目前,中国地质大学在组织学位论文评审工作中,大胆地尝试了这种评审方式,其他大学也有涉及[9]。

参考文献:

[1] 吴宏翔,顾云深.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2):23

[2] 马莉萍.浅析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及主要办法[J].科技管理研究,2005(10):131

[3] 孙,高虹等.谈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方式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7):23

[4] 王则温,赵张耀.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J].研究生培养,2009,3:39-40

[5] 王珞晶,张春元.博士学位论文评阅改革成效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5(1):48-49

[6] 蒋红燕.硕士学位论文盲审制度效果探讨[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1):39

论文评审意见例2

Pre-thesis master's degree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system of quality control role

Lin Bin-xuan,Zhu Hong-ming,Li Jiang-feng

【Abstract】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urrent software engineering master's degree thesis problems and current master's thesis defense system reviewers and the limitations put forward the need for pre-trial system. This paper describes our use of pre-trial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ractice, by the actual results and lessons learned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re-trial system to ensure that the system function of the pl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apers presented some thoughts.

【Key words】Pre-trial system; Master’s degree thesis; Quality control

1. 引言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硕士学位之一。随着数量的不断扩大, 软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导师难以对每一个硕士生进行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而且招生生源有着不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因此, 确保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培养质量进行审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培养质量。

2. 预审制度的必要性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研究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映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的创新能力。在数量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科学公正地评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 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1目前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论文缺乏自己的实际创新点和具体工作。部分论文停留在对以往研究内容的重组或综述的水平,缺乏对自己实际工作的阐述和验证,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不够。论文写作缺乏整体性思路,很多学生论文撰写结构欠合理,对本领域内的工程和学术动态了解不全面,缺乏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论文格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字号、错别字、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不够规范、图标排版不符合要求等方面。

2.2目前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2.2.1校内外评阅制度难以切实起到监控作用:以往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实行的是校内外专家的实名评阅制度,校内、校外两位专家评审意见中有一人没有通过的,就不能直接进入答辩阶段;如果两位专家评审意见都是可以通过的,就可以直接进入答辩阶段。评阅制度是对论文质量的一种监控方式,是对硕士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及质量的检验,但目前现实情况是对评审专家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遴选机制,往往评审专家都是圈内熟人, 甚至是硕士生指导老师的好友、课题合作人等,他们事先知道论文作者和导师是谁, 碍于情面,论文一般均可顺利通过评审。即使觉得论文不符合评审要求的,也不会直接给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意见结论。

2.2.2“双盲”抽检制度不能全覆盖所有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制度(即评审专家不知道被评人、被评人也不知道评审专家),在多年实践中的确是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实行的是抽检机制,并不全部覆盖所有的学生,抽中参加双盲审的学生比例有限,大部分学生和导师在得知未抽中参加“双盲”后,往往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2.2.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学位论文答辩成员组成尽管回避了导师,聘请了一些校外企业专家,但由于答辩专家通常是由导师聘请,会导致答辩专家们答辩时往往留面子,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即使有些专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 但在投票时少数比率起不了作用, 结果常常是评审结论与实际水准不符, 答辩流于形式。目前硕士学位论文一旦进入答辩程序,就很少有不通过的,使得论文答辩本应该具有的权威性大有所失。

2.2.4无法确保论文修改质量:答辩专家即使指出论文中有些较大的缺陷和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但是由于答辩已经完毕,并且决议通过答辩,在申请学位之前,学生就没有动力也不会去花时间对要求修改的论文内容去做充分的修改和完善。答辩专家组也很难在答辩之后继续跟踪确保对原答辩论文进行修改质量的监控。

目前学位论文评审方式与答辩方式不足以及时发现和有力遏制以上所述的问题,而学位论文作为全面衡量软件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因在各环节上予以严格要求,并在制度上给予切实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正式答辩之前建立一套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以确保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3. 我们的预审制度和执行效果

预审,就是在硕士学位论文成型之后论文正式评阅之前进行的一项审查过程,采用匿名方式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可否进入答辩阶段的一项论文评审制度。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就要求其继续修改或者下一次再申请。设立预审制度的目的是想通过匿名评审专家组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评阅并进入答辩流程,以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较高质量。这是对以往论文答辩制度的一种修正、补充。它把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重心提前到评阅前,使得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修改论文,并采用匿名审核,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对保证论文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3.1预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预审由硕士学位候选人提出书面申请, 经导师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后,于每学期开学后第3周之前(大致在每年3月31日前、9 月30 日前)向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提交完备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学位论文一式2份以及已发表的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要求的论文复印件, 并由管理中心形式审查相关培养环节是否全部完成。符合条件者进人预审程序。管理中心根据论文研究内容,选择2名以上相关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预审小组进行匿名预审。导师不得作为本论文预审组成员。论文预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论文选题、分析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工作量、引用资料文献数据和写作规范、基本结论,并进行原创性审查,看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问题。预审组在规定时间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对预审中提出的问题要求进行书面记录并填写《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意见表》反馈至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及时反馈预审结论至相关导师告知答辩申请人。硕士生根据预审小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改论文。

预审结论分为以下几种:

(1)可以参加答辩:认为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且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参加答辩;

(2)修改后再审:认为论文及课题工作接近硕士学位水平。但论文需要修改,并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学生需根据预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查确认后,再提交管理中心提请原预审专家组审核。符合要求的,可正常参加答辩,否则就不能参加本次答辩,需整改后下一学期再重新申请。逾期未提交修改论文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答辩申请;

(3)不通过:认为未达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不能参加本次答辩。导师应指导答辩申请人完善课题工作,修改论文,下一学期再申请参加论文预审和答辩。

(4)涉嫌抄袭:发现论文涉嫌抄袭、并经查实的,则一律退回,并至少一年内不得再申请答辩。如果以后再次发现抄袭,则直接取消答辩资格和申请学位的资格。

3.2预审制度实施效果

预审制度实施以来,迄今已经完成了对1367位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者的审查, 其中通过预审的629人、推迟答辩的167人、需要修改的544人、抄袭27人,共授予学位1143人。从总体上看,预审制度真正起到了对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作用。由于论文预审不是最终性的,且匿名进行评审,排除了论文本身之外的因素,预审专家组本着对学生负责任、帮助提高论文质量的态度对硕士学位论文提出问题和修改建议,有助于硕士生多方位思考并对论文进行有效改进,起到了协助其导师把住质量关的作用。论文预审不仅对当事人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对其他准备提交论文的学生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导师们也更加重视论文的质量和指导。

4. 预审制度实施的总结和思考

预审制度最主要的优势是对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质量进行事前监控,在正式答辩前,学位申请人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预审未通过的论文不许提交答辩,这在制度上将那些质量差的论文隔离在外,有效地把好了硕士生出口的质量。

在看到预审制度效果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审的功能, 必须同时严格硕士生的开题工作,只有抓牢抓实开题工作,才能在论文工作的源头保障论文的质量;同时引起导师及其论文作者对论文质量的重视,导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导师和论文作者共同重视,才能保障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的完善论文预审制度,我们觉得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落实论文预审的后续检查机制,预审结束后, 学位申请人应该严格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仔细地修改论文。在评阅和正式答辩阶段, 评阅专家及答辩专家除了对论文的主要工作给予评价外, 也要评判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是否按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果后续的检查机制落实不彻底, 预审专家所提的修改意见得不到严格贯彻, 预审也难免会流于形式。

(2)预审过程中,为了避免论文预审的偏颇,尽量做到同一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分送到不同的预审组,以尽量提高论文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3)进一步细化预审复议环节的工作,对导师、学生提出的论文预审复议要求交由学科专业委员会复议,并指导导师、学生对论后续的修改。

(4)增强预审奖惩机制管理,促进导师持续关注论文质量,对预审结果优秀的老师予以适当的奖励,反之则需对导师增强后续再培训,鼓励导师改进研究生培养质量。

预审制度在我院已取得一定效果,我们将继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和完善预审制度,切实提高我院的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别敦荣,赵映川,闫建璋.专业学位概念释义及其定位[J].高等教育研究,2009,6(30):p107-109.

[2]廖湘阳,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演变与发展战略选择、忠告[J].高等教育研究,2004,f9):p25.

[3]同济大学软件学院 关于同济大学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制度(试行)

[4]陈运平,颜长青.规模迅速扩张下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探析[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1):p8-13.

[5]谭跃进,王军民.对研究生教育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23(3):p4-6.

[6]王丽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保障途径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4(9):p154-156.

论文评审意见例3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是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已经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覆盖面最广的专业硕士学位之一。随着数量的不断扩大, 软件工程硕士生的培养中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导师难以对每一个硕士生进行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 而且招生生源有着不同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在这种情况下,硕士学位论文质量难以提高,因此, 确保软件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对培养质量进行审视,并采取切实措施,保障培养质量。

2. 预审制度的必要性

硕士学位论文是综合衡量软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它体现了研究生综合运用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科学方法、解决行业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反映具有新思想,新方法或新进展的创新能力。在数量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科学公正地评价软件工程硕士学位申请者的学位论文, 是保证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2.1目前软件工程硕士学位论文主要存在如下的问题:

论文缺乏自己的实际创新点和具体工作。部分论文停留在对以往研究内容的重组或综述的水平,缺乏对自己实际工作的阐述和验本文由收集整理证,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不够。论文写作缺乏整体性思路,很多学生论文撰写结构欠合理,对本领域内的工程和学术动态了解不全面,缺乏实用价值和社会效益。论文格式不够规范。主要表现在各级标题字号、错别字、参考文献引用格式不够规范、图标排版不符合要求等方面。

2.2目前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制度存在以下问题:

2.2.1校内外评阅制度难以切实起到监控作用:以往硕士学位论文评审实行的是校内外专家的实名评阅制度,校内、校外两位专家评审意见中有一人没有通过的,就不能直接进入答辩阶段;如果两位专家评审意见都是可以通过的,就可以直接进入答辩阶段。评阅制度是对论文质量的一种监控方式,是对硕士生是否达到培养要求及质量的检验,但目前现实情况是对评审专家没有一套严格、完整的遴选机制,往往评审专家都是圈内熟人, 甚至是硕士生指导老师的好友、课题合作人等,他们事先知道论文作者和导师是谁, 碍于情面,论文一般均可顺利通过评审。即使觉得论文不符合评审要求的,也不会直接给出不同意进行答辩的意见结论。

2.2.2“双盲”抽检制度不能全覆盖所有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双盲”抽检制度(即评审专家不知道被评人、被评人也不知道评审专家),在多年实践中的确是提高学位论文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实现并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由于实行的是抽检机制,并不全部覆盖所有的学生,抽中参加双盲审的学生比例有限,大部分学生和导师在得知未抽中参加“双盲”后,往往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足。

2.2.3硕士学位论文答辩流于形式:学位论文答辩成员组成尽管回避了导师,聘请了一些校外企业专家,但由于答辩专家通常是由导师聘请,会导致答辩专家们答辩时往往留面子,缺乏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 即使有些专家坚持原则认真负责的, 但在投票时少数比率起不了作用, 结果常常是评审结论与实际水准不符, 答辩流于形式。目前硕士学位论文一旦进入答辩程序,就很少有不通过的,使得论文答辩本应该具有的权威性大有所失。

2.2.4无法确保论文修改质量:答辩专家即使指出论文中有些较大的缺陷和问题,需要进行修改,但是由于答辩已经完毕,并且决议通过答辩,在申请学位之前,学生就没有动力也不会去花时间对要求修改的论文内容去做充分的修改和完善。答辩专家组也很难在答辩之后继续跟踪确保对原答辩论文进行修改质量的监控。

目前学位论文评审方式与答辩方式不足以及时发现和有力遏制以上所述的问题,而学位论文作为全面衡量软件工程硕士生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因在各环节上予以严格要求,并在制度上给予切实的保证。因此,有必要在正式答辩之前建立一套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以确保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

转贴于

3. 我们的预审制度和执行效果

预审,就是在硕士学位论文成型之后论文正式评阅之前进行的一项审查过程,采用匿名方式请专家对论文进行评审、以决定是否可否进入答辩阶段的一项论文评审制度。对于达不到要求的,就要求其继续修改或者下一次再申请。设立预审制度的目的是想通过匿名评审专家组对硕士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发现问题,查找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并决定可否提交正式评阅并进入答辩流程,以保证论文写作和论文答辩的较高质量。这是对以往论文答辩制度的一种修正、补充。它把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质量监控重心提前到评阅前,使得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修改论文,并采用匿名审核,力争做到公平公正。对保证论文质量有较大的作用。

3.1预审制度的主要内容

预审由硕士学位候选人提出书面申请, 经导师同意并签署书面意见后,于每学期开学后第3周之前(大致在每年3月31日前、9 月30 日前)向学院软件工程硕士教学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提交完备的申请材料。申请材料包括学位论文一式2份以及已发表的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要求的论文复印件, 并由管理中心形式审查相关培养环节是否全部完成。符合条件者进人预审程序。管理中心根据论文研究内容,选择2名以上相关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预审小组进行匿名预审。导师不得作为本论文预审组成员。论文预审的主要内容是审查论文选题、分析框架结构、研究方法、工作量、引用资料文献数据和写作规范、基本结论,并进行原创性审查,看是否存在抄袭、剽窃等问题。预审组在规定时间内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严格把关论文质量,对预审中提出的问题要求进行书面记录并填写《软件学院--工程硕士学位论文预审意见表》反馈至管理中心,由管理中心及时反馈预审结论至相关导师告知答辩申请人。硕士生根据预审小组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认真修改论文。

预审结论分为以下几种:

(1)可以参加答辩:认为论文达到了硕士学位论文水平,且不需要修改,可以直接参加答辩;

(2)修改后再审:认为论文及课题工作接近硕士学位水平。但论文需要修改,并给出具体修改意见。学生需根据预审意见认真进行修改,修改后的论文经导师审查确认后,再提交管理中心提请原预审专家组审核。符合要求的,可正常参加答辩,否则就不能参加本次答辩,需整改后下一学期再重新申请。逾期未提交修改论文的,视为自动放弃本次答辩申请;

(3)不通过:认为未达到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要求,不能参加本次答辩。导师应指导答辩申请人完善课题工作,修改论文,下一学期再申请参加论文预审和答辩。

(4)涉嫌抄袭:发现论文涉嫌抄袭、并经查实的,则一律退回,并至少一年内不得再申请答辩。如果以后再次发现抄袭,则直接取消答辩资格和申请学位的资格。

3.2预审制度实施效果

预审制度实施以来,迄今已经完成了对1367位硕士学位论文申请者的审查, 其中通过预审的629人、推迟答辩的167人、需要修改的544人、抄袭27人,共授予学位1143人。从总体上看,预审制度真正起到了对论文质量的监控、提高作用。由于论文预审不是最终性的,且匿名进行评审,排除了论文本身之外的因素,预审专家组本着对学生负责任、帮助提高论文质量的态度对硕士学位论文提出问题和修改建议,有助于硕士生多方位思考并对论文进行有效改进,起到了协助其导师把住质量关的作用。论文预审不仅对当事人有很大的帮助, 并且对其他准备提交论文的学生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导师们也更加重视论文的质量和指导。

4. 预审制度实施的总结和思考

预审制度最主要的优势是对硕士学位申请人的论文质量进行事前监控,在正式答辩前,学位申请人能够在导师指导下根据预审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和完善。预审未通过的论文不许提交答辩,这在制度上将那些质量差的论文隔离在外,有效地把好了硕士生出口的质量。

在看到预审制度效果的同时, 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最大限度地发挥预审的功能, 必须同时严格硕士生的开题工作,只有抓牢抓实开题工作,才能在论文工作的源头保障论文的质量;同时引起导师及其论文作者对论文质量的重视,导师是保障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导师和论文作者共同重视,才能保障培养的质量。为了更好的完善论文预审制度,我们觉得今后还需要在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的改进:

(1)落实论文预审的后续检查机制,预审结束后, 学位申请人应该严格按照专家提出的修改意见认真仔细地修改论文。在评阅和正式答辩阶段, 评阅专家及答辩专家除了对论文的主要工作给予评价外, 也要评判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是否按预审意见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如果后续的检查机制落实不彻底, 预审专家所提的修改意见得不到严格贯彻, 预审也难免会流于形式。

(2)预审过程中,为了避免论文预审的偏颇,尽量做到同一位导师所指导的学生论文分送到不同的预审组,以尽量提高论文预审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论文评审意见例4

1.对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实事工程以及市级政府资金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水利水务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跟踪评审,具体包括:参与初步设计论证,对初步设计概算、招标文件的评审,委托编制标底,施工合同评审,设计变更(签证)评审,工程结算、财务决算评审。

2.对其他的市级政府资金投资的水利水务项目,重点对影响工程投资额的环节进行评审,具体包括:参与初步设计论证(如果有),对初步设计概算、招标文件的评审、委托编制标底,施工合同评审,工程结算、财务决算评审。

3.防洪保安资金安排的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园区实施的水利水务建设项目,仅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评审,作为市财政局、水利水务局批复项目、下达资金计划的依据。

二、财政投资评审的操作流程

(一)项目立项批复阶段

1.项目立项后,建设单位应按照市财政局安排的资金计划,委托设计部门逐步实行限额设计,控制工程项目总投资规模;

2.市财政投资评审中心(以下简称“评审中心”)参与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论证;

3.建设单位在初步设计方案调整确定后,填写《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申请评审项目概算,并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签署评审告知意见;

4.建设单位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评审中心,同时将有关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文件、设计图纸等有关资料报送评审中心;

5.评审中心依据建设单位报送的资料对初步设计概算进行评审(同时确定标底编制的造价咨询机构);

6.评审中心将概算评审的初步结论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征求意见后,出具概算评审报告;

7.市财政局、水利水务局根据评审中心出具的评审意见,联合下达项目批复。

(二)项目实施阶段

1.建设单位填写《苏州市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核定表》,在主管部门盖章后送评审中心审定,同时附送市财政局、水利水务局批复的该项目批文;工程项目中涉及甲供设备、主材采购的也按此步骤办理政府采购手续。

2.建设单位持经评审中心审定后的《苏州市政府采购项目资金核定表》,到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和政府采购处办理相关政府采购手续。

3.建设单位督促招标机构将招标文件中与工程造价有关的条款送评审中心评审。评审中心在招标文件上盖章确认;

4.评审中心委托造价咨询机构编制工程招标标底;

5.工程招标以及甲供设备、主材采购工作结束后,建设单位将施工合同与设备、主材采购合同送评审中心评审。评审中心在合同上盖章确认;

6.列入市政府重点工程、实事工程以及市级政府资金投资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水利水务建设项目在开工后,由评审中心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对项目进行跟踪评审,就工程签证(含设计变更)涉及工程造价增减的内容进行评审,并作为工程结算时的依据。有关评审流程参见附表2。

(三)项目竣工阶段

1.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填写《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申请评审工程结算(财务决算视项目进展情况可同时申请评审或以后单独申请),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由业务主管处室签署评审告知意见;

2.建设单位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评审中心,同时将工程结算资料以及建设单位初审意见报送评审中心;

3.评审中心对工程项目结算实施评审,出具工程结算评审报告;

4.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建设单位根据工程结算评审报告进行工程价款结算;

5.建设单位填写《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申请评审财务决算,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市财政局业务主管处室,由业务主管处室签署评审告知意见;

6.建设单位将《政府投资项目评审申请(告知)书》送评审中心,同时将财务决算资料报送评审中心;

论文评审意见例5

〔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8048-(2014)03-0102-06

项目有大有小,小的项目需要一定条件,条件具备即可获得许可。大型项目涉及多个项目审批,如修建一条高速公路可能涉及数十个审批事项。行政审批是一个个单项目聚合成的集合,大型项目需要完成的行政规范、需要规范的行政行为种类和数量都很多。很多行政审批领域涉及专业知识的理解、深度认识,如转基因、工业污染、文物保护、水土植保等。专业知识需要专门人才提供专门的信息资料,既给社会公众全面传递普及科学信息,也给行政主体审批决策提供必要的参考。很多行政审批项目设计有专家论证,专家提供专业知识,这本身是法律法规完善和细密的表现。但实际上专家评估程序及社会上媒体中对专家的认识评论却负面信息不少,造成了事实上的行政人控制,专家评估“妖魔化”倾向。专家及其专家评估制度需要深入思考,以便完善规制。

一、专家及专家评议制度运行现状

行政审批制度中设置有“专家评议”程序,在多个行政审批项目中,需要相关专家考察、评估,并出具“专家评估意见书”。这是法定的专家评估内容。“专家”字眼出现在公众及专业领域越来越频繁,有必要梳理一下专家及其专家组织生存现状。

第一,专家评审组织简介。在入世谈判及知识普及的过程中,专家评估进入中国法学及百姓的视野。WTO争端解决机制中设计有专家小组和专家小组通过报告进行评估争议,以作为争端解决的基础。WTO争端解决中专家小组专业评估具有基础性的争议解决的效力,也为争议解决提供一种新的管道和途径。国内项目评审中逐渐借鉴专家组织进行评审,很多行政审批中设计有专家评估意见一项。专家及专家意见逐渐进入民众视野,且通过媒体传播,名声也出现了很大的双重效应。一般认为专家意见既可能是专门知识的人出具的权威的认定、认识,也可能是有或无专门知识的人出具的有争议的意见。

第二,“专家”帽子满天飞。专家资质没有统一,常见的主要指具有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但没有高级职称却具有某一方面专门知识的人也是专家。没有统一的法定的资质认定,专家二字的使用也比较滥。见诸报端的专家多而频繁,声音杂乱,难辨是否“专业”。例如:2013年7月30日,《成都商报》就有15处文字出现专家字样及相关内容。①这样集中涉及专家解说的媒体报道相对比较少,但还是有代表性的。有一定职称的是专门知识分子,但这应该是在专门领域,现在,专门领域划分越来越细,具有专门知识的人也越来越多,对具有专门知识的人的认识也是颇有争议:到底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发表的是他“术业有专攻”的知识呢,还是其非专攻的专门知识领域。一个不太好的倾向是:赢者通吃。有的具有一方面专门知识的专家似乎成了各个方面都精通的专家,而不常常抛头露面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却被湮没了得不到发声的机会。总之,专家及其专家发声市场相对多而混乱。

第三,专家评审组织逐渐进入法律视野。政府对项目评估专门设置了专家库,对评审专家有一定的考试考核要求。很多行政审批项目条件设置中都有专家评审意见一项。如:与土地建设项目相关的事项,如果用地需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应当出具经相关部门和专家论证的规划修改方案,之前,项目投资方(或项目公司)应当配合对应的一级国土资源部门共同召开专家论证会,对规划修改及实施影响和修改进行论证。与环境有关的建设项目,一般需要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书是相关组织举行专家论证会、听证会,并就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对公众予以公示,听取公众的意见。同样,在水土保持、安全、食品、医药等相关的项目审批中,一般都需要专家论证一项。例如,准兴高速项目出现的行政执法中的正式“专家评审意见”中要求准兴高速公路建设办理的主要行政许可(审批)有:高速公路项目土地预审、环评报告审查、交通行业主管部门意见、水土保持、地质灾害、防洪、压覆矿产、文物保护、国家或地方项目投资主管部门(发改委)的项目核准等。前三个是立项核准关键性文件,后面的文件取得难度相对小一些。

第四,法律、法规、规章、政策等文件规定一定条件下的项目审核有“专家评审”一栏。 《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对于可能会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项目,项目核

①参见《成都商报》,2013年7月30日。02版:《成都各界代表考察武汉乙烯项目――“开工后的武汉乙烯:天很蓝,没异味”》,“7月23日,由成都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普通市民组成的代表团考察了武汉乙烯项目。其中出现四川大学教授李瑞海说,正常情况下,满负荷运转时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仅对成都的空气质量没有影响,对彭州也没有影响。”02版:《公益广告创意设计大赛启动》中说“本次大赛将成立专家评审组,对作品进行严格品审”。19版:《路人报警:110,有人在挖坑埋死婴――主人野外掩埋死亡爱犬被误会 路人以为在掩埋死婴随即报警》中“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建平认为《成都市养犬条例》有必要对市民处置宠物尸体的行为进行法律指导,希望通过补充修订方式对《条例》进行完善。”09版:《车内养条巨蟒 车主称为防盗》中“广东林氏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林叔权表示,车内巨蟒如果真的咬伤人,就像小偷被家中恶犬咬伤,主人都应当承担大部分责任。”(笔者认为,林是以专家身份发表言论的。09版:《中纪委通报8起违反八项规定典型问题――心存侥幸的官员摊上“大事”了》中“不过,专家也指出,要真正刹住“”,还要进一步对违规官员加大惩处力度。”12版:《男孩几岁禁入女澡堂 全球性问题――媒体称“男孩能够进入女澡堂的年龄标准”近日在韩引起激烈讨论 类似问题在多国受关注》,文中出现“美国儿童专家”等文字。10版:《中科院院士何祚麻:王林只会些魔术,不入流》一文中,何也是专家。11版:《朝鲜阅兵式 惊现神秘核背囊》,文中出现“有中国专家认为,朝鲜的一些导弹看上去确实做的非常简单,以至于看起来不像实弹。”22版:《分红到账了 本钱基本“打水漂”了――成都市民投资艺术品资产包巨亏逾80%,交易所方面称曾明确介绍潜在风险》文中出现“采访一位专家――中华宝玉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齐石成教授”,“泰和泰律师事务所郭成刚律师”。07版:《16名顶级好医生 今日继续义诊》中,这些医生应该属于专家。01版:《营改增到底能减少多少税 税务专家详细解读》。12版:《世界首个牛肉汉堡来了 牛肉141克 售价236万》,文中出现“科学家博斯特”字样。12版:《霍金纪录片 谈两次婚姻失败》,霍金是著名专家无疑。10版:《你若一直谈钱 北大就不和你谈了》出现“复旦历史系教授冯玮”字样。准机关在进行核准审查时应采取适当方式征求公众意见。对于特别重大的项目,可以实行专家评议制度。例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基本运行规律是:国家、省、市依次制定相关规范性文件为《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四川省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等。省、市、县政府发展改革委员会具体进行审批。如市级发展改革委员会根据前述规范性文件,具体设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的审批条件、流程、时限等。其接收到企业的项目申请报告书后,一定期限内委托有资质的咨询机构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估并根据专家评估意见,各级政府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作出是否核准的决定或提出初审意见上报上级发展改革部门。

第五,专家评审组织的运作方式。行政组织自行组织专家库,进入专家库的一般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主要是高校、科研院所等文教卫生等方面的知识分子,在各个具体行业领域也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通过遴选进入专家库。在需要组建某个项目的专家评审时,都是临时抽选一定的人员组成专家评审组。对某一个项目进行考察、讨论、评议后作出定性评价。定量分析的几乎没有。专家评审意见一般分为事实现状描述、项目可行性和科学性、是否给予立项及立项注意事项等内容。大肯定小否定部分建议。专家评审组织是就某个项目组建的,评议结束后自行解散;评议报告书是文字叙述为主,不同于民主表决制;是定性描述,其科学性本身值得怀疑。就某个问题,即使不同专家之间有异议,也是讨论提出即可。最后遵循主要专家或首席专家乃至行政组织方的意见确定,专家其实质是顾问、咨询、程序性质。专家意见对项目立项没有最终决定权。如果专家评议意见相左,对立项不利,项目组织完全可以另行组建专家组织重新开展工作。

第六,专门技术人员代替专家组织。专家或专门技术人员规定不一。部分项目中规定的专家要求比较高,而县乡行政审批项目中,乡村或者县乡是否有足够专门的专家也是问题。即使有所谓的专家,可能也只是专门的技术人员而已,全然不能成为专门的“家”。决策都是领导做出的,专家都是幌子。网络上对专家的骂声一片,也基本可以概括出社会公众对专家的态度和认识,也集中了对专家的误解,集中了为行政权力背黑锅的专家团队的事实状态。

二、专家评审意见真实发挥作用有限

法律或者政策规定,某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普通群众知识、精力、关心程度有限,行政主体对专业问题也很难准确把握,且为撇清与项目申请者共谋立项嫌疑,一般在立项条件中设置专家评审意见一条,希望通过专家讨论、评议,从专业的角度认识项目对社会及相关利益方的影响,以帮助行政主体决策。现代社会,人们的精力、知识有限,知识信息却无限,设置专家评议本身就是为克服行政决策主体的信息、认知盲点,方便决策,避免盲目决策,减少风险。但实际上,专家评审意见在立项中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行政方主导。人员选择主动权在行政组织者。入库专家人员是行政方组建的,其遴选自然有一定的偏向性。可能有少数是对当选评议专家不太热心外,多数专门知识分子和专门技术人员都热心于做专家,希冀被聘任。被聘任为各种组织的专家,也是其抬高身价的砝码。热心于做专家的人其评议时自然会看行政方的脸色行事。部分公正独立的专家,本身就可能遭到排挤。在某个项目讨论中,某些专家坚持原则,完全按照法律规则秉公直言,其言论本身也可能不被重视,被其它行政方喜好的专家的言论掩盖。同时,下一次被继续抽选为专家组参加评议的机会就没有了。行政方通过人员选择自然会淘汰一部分不喜好的专家。专家评议自然变成行政方主导了。专家意见也只是行政方意见的补充、完善、修饰了。

第二,专家组是临时组织,其本身的临时聚合,对于评审项目可能比较了解,但其评审资格、经费由邀请单位提供的,其立场就有可能偏离。专家的资格、品行、法治精神、社会担当对其怎么做出评审具有直接的影响。但在专家身份取得上,在项目评审邀请前,都是难以直接考查,社会公众也很难详细了解的。专家责任不清,甚至完全没有责任,很多专家评审意见甚至是一个规定动作而已,完全失去了评审的意义。

第三,专家及专家组织本身倍受质疑。社会上、网络中,有“砖家叫兽”的一贯说法,是对专家的反感、鄙视,乃至愤怒。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首先,部分专家行为不端,道德欠佳,影响专家的整体形象,如衣俊卿等人。其次,媒体报道专家言论时,削足适履、断章取义。媒体是追求自身的轰动效应的,希望看到的是“人咬狗”类的轰动新闻,而不是正儿八经的谈经据典。经常为炒作需要,歪曲、片面传播专家言论,引发公众质疑,部分专家教授的言论被肢解、误解。再次,部分非专家以专家身份进行工作。专家是一个身份,不是可以自我封赏的。但各个专业领域众多,专家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内发声是可以接受的,但部分不具有专家资质的人以专家身份进行项目评审,混淆了专家队伍。最后,社会上对专家有误解,实际行政审批领域,行政项目审批,专家身份、专家评估意见质量、专家行为是否规范等也受到质疑。导致行政项目审批中,专家评估程序偏离立法本意,可能成为行政方意见的挡箭牌,或者形成部分审批形式主义,实质效果不佳的局面。多数行政项目,专家评估内容无法查询,其权威性、公正性被质疑。

第四,经济交易干扰。专家评估是一个售卖专业知识的行为,知识是生产力,在市场经济中有价值,在行政审批项目评估中,给付一定的评估费也是必然的。如果评估可以作为一个收入渠道,且是否被聘用为专家的权力握在行政主体手中,专家评估的责任也不明晰,专家为获得聘任、续聘,就会与行政主体方面“搞好关系”,乃至你来我往,形成利益共同体。项目方、行政方直接给付评估费的方式,愈发使评估专家立场不独立,意志不坚定,专家评估可能是为挣评估费而评估。

三、专家评审组织问题原因分析

怀抱美好的初衷设置专家评审一项程序,希冀借助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项目风险、利弊进行分析,帮助行政主体决策,降低决策风险,减少决策失误,增进立项科学性。但现实中运行的专家评审组织不尽如人意,其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第一,专家评估是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现有专家评估规定没有明确到底是实质审查还是形式审查。通常情况而言,应该是实质审查,法律法规等规定审批要件中要有专家评审意见。通常的理解是应该是正面评估意见,即有利于项目通过的评估意见,如果是否定的意见,反对项目建设的意见,项目单项审批都可以获得通过,就不合常理了。部分审批制度的科学性和时效性需要适时检验。专家评审制度就是一个典型。大型建设项目总是有环境破坏,污染是必然的,如何减少环境污染和破坏就是大型项目建设目的,大型项目建设目标不是不污染和破坏环境,而只是减少污染和破坏,使人类的生活、居住的环境变换不太快,或者适度变换,不致于马上就无法生活。造成危害是必然的,只是通过行政审批控制节奏和进度而已。减少危害,就需要专门知识的人贡献智力,设计规则,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就是通过专家评审制度来进行控制。例如:环境评价、水土保持方案、工程项目专业审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等都设置了专家评审制度。但专家评审方案的内容怎么要求,却是行政审批法律法规政策等无法详细规定的。

第二,评议人责任不明。可能是替罪羊组织。各项立项审批中,设置专家评议的环节很多,也有很多专家认真地进行了思考、分析、讨论,出具了专门的意见。但专家评审组织和参加评审的专家对项目立项是否应该承担责任,如果不承担责任,理由是什么?其如果承担责任,承担多大的责任,承担责任的方式是什么?在早期,《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组成公司决策层中要有独立董事,但独立董事不承担责任,使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设置成了摆设,根本起不了独立观察,限制公司实际控制人违法违规行为的作用。后来,新《公司法》及其司法解释逐渐明晰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的权限与责任,才促使上市公司逐渐负责任地行使独立董事职权。在行政审批、行政许可等行政项目立项中,专家评审组织及其意见逐渐步早期公司法中的独立董事设置的后尘,是一个摆设,不尽职履行职权,成项目实际决策人遮蔽风险的挡箭牌。

第三,行政审批多是纸面审批,即行政审批是通过对送审项目可否达到规定要求的核实。一般情况而言,通过计划方案,把拟建设的项目,各个方面都设想完善、周密,符合法律法规政策的要求,只是一个预设,实际执行行为未必如此,执行效果可能也是多打折扣。纸面审批也主要是对文本及拟执行规则的一种考察、衡量,具体效果还是需要通过实践执行和检验的。

第四,从经济人角度而言,行政人、项目执行人是否完全依法依规执行审批承诺规则,是十分可疑的。审批项目多,审批环节多,审批人也多,通过审批渔利的行为也不断被曝光。法律规范十分严密,但执行中,即审批时只是采取应付措施的也不在少数。一方面法律规范的设置本身可能不是那么科学,另一方面希冀通过审批权牟利的人和行为也是存在的。

第五,媒体乱戴专家帽子误导公众。如:比较常用专家解说的部分媒体就把专业部门的具有一定职位的公务员称为专家。也许,长期在专业部门浸淫、学习、磨练,自身也具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也许是媒体一厢情愿地乱安名,不是行政人员的“自称”,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有关,喜称人之官名,即使此官职只是短暂任过,或者此官职给官员带来了不少烦恼,其本人并不喜欢。①

四、完善专家评估制度

社会越发达,专业知识越艰深,越需要专家普及专业知识,进行项目专业评审,提升专家评审行政项目社会认知度、杜绝其做某些力量的“鸵鸟”,需要健全专家及专家评议制度,包括专家身份认定、专家意见表达规范、专家鉴定评议基本规则、专家意见公开、专家责任及监督等制度。

(一)加强专家身份认定及资质管理

1. 专家资格和身份认定。专家是指在某个方面有专业知识的人,且可能成为社会公众人物,在行政审批中,专家意见是答疑解惑,防止危机,最大化社会福祉,而不是御用、雇佣军。具有专门知识的人,需要一定的资质认定,设置门槛,给予正式认定,而不能是自由冒充,现在的职称评定机制可以部分借用。专家都有一定的专业领域,不能象一些老中医,什么病都能医,什么病都敢治,什么病都敢开药方。专家们应该有相应的协会,且遵守一定的他律和自律规范,要求专家们洁身自好,清廉正直,言行端方。对江湖道士类专家或者杂牌专家,要逐步淘汰,形成专业领域的真正的专家队伍。

2. 独立评议组织(随机抽签定人)。媒体或者行政审批方利用专家做挡箭牌的一个办法就是灵活运用选择专家的权力。选择善于逢迎自己的专家、选择意见不偏激、不较真的专家、选择言论扭曲传播后不被控侵权的专家、选择配合组织者的专家等。而这些都是不当运用自己权力,扭曲公共价值传播途径和行为,伤害专家感情,危害专家制度的行为。专家评估是一个技术性意见,需要考核的是其专业性、技术性、社会责任感。基本的运作就应该是建立完善的专家库,对专家库定时公开更新,在行政评估项目中,在有纪检监察监督情况下,在专家库中随机抽取数名专家,约请其独立考察、评议预审行政项目。专家们需要遵守独立、回避、遵从社会责任、专业认知等原则进行独立评价。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评审采用匿名评审就比较好地解决了人情评审、山头主义等问题。

3. 对专家评估机制进行净化。行政项目评估中,要求专业领域的专家就专业问题进行解释、预测、评价和建议。专业领域各有研究,非专业领域的人员不能也不应该掺和评价,对不具备资质的只是专业技术人员,经验、资历、专业、研究都没有证据支持的,不应该继续任其对项目以专家身份进行鉴定,不允许非专家以专家身份长期活动。业界应形成真正的专家组织和群体。

(二)程序控制

程序是一个机制,是法定设置的一个步骤,是让肆意行使的权力得到制约,专断的权力让人监督。程序主要包括公开、听证、详述理由等。

1. 采取适当形式公开专家及专家评估意见。是否公开及怎么样公开专家组织及其在行政审批项目中的评估意见还需要深入讨论。如果专家评审行政审批项目法定意义大,项目评审前公开专家身份可能导致被利益集团公关。但至少在项目评审后可以公开一部分不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评审意见。行政信息公开没有法律障碍,行政审批中的专家意见属于行政信息,依法属于可以申请被公开的政务信息范围。公开是最好的防腐剂,路灯是最好的警察。在项目评估中,专家是专业领域有专门知识的人,是做专业知识的认识、评价、认定,不做道德及政策选择的评价。专家要做的是专业知识的认定,对其非专业知识领域,就不能以专家面目出现,其意见也与社会规范无关。

2. 规范专家评议公开方式、途径。专家评议中接入公开程序,对专家意见及行为做适度的制约。例如:在各个法定审批项目中,专家评估是必须程序,但专家的来源是否公开?是行政方组织专家,还是项目申请者自行组织专家?专家的评议意见是否可以公开?在何种程度公开,是全部公开,还是公开其部分意见?是作为行政信息公开,还需要信息查询中申请才公开?是公开专家评审组最终综合后的评估意见,还是公开各个专家各自的意见?根据行政公开的基本理论,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外,都可以而且应该公开。专家评审意见在何时公开?是评审过

①参见《成都商报》,2013年9月15日,04版《9至12楼PM2.5最浓?专家称40米以下没明显区别》,“9至12楼PM2.5最浓?专家称40米以下没明显区别”来自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综合办公室主任谭钦文称,目前这还没有科学依据来支撑。监测中心曾就40米高度以下的空气进行监测,未发现不同高度下PM2.5值有明显改变。程中公开,还是评审结束后接受查询公开?重要项目专家评议意见适度公开,非重要项目专家评审意见作为行政公开信息接收社会查询。

3. 公开专家评审意见没有法律障碍。公开使专家及其专家意见接受公众检验、质疑。技术性专业性评价公开也可以接受同行及其专业认识、社会普通公众的检验,祛除伪专家。专家意见一旦采取法定方式公开,就可能接受社会公众的质询,一旦随意出具专家意见,不严肃对待专家评审,可能导致被公众揪出来批评,失去再次评审行政项目的机会。如果涉及到利益输送等事宜,更容易被怀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公开专家信息可以使专家们在评议时更加谨慎、认真、专业、科学。

(三)完善专家责任制度

完善专家责任需要建立适当专家项目评审意见责任承担制度和专家自身“讷于言而敏于行”。

1. 权利义务对等,无权利就无义务,无责任就无义务,就口无遮拦,什么话都敢说,反正“不说白不说,说了也白说,干脆就乱说,博取世人一笑,且让世人笑个够”。专家出具意见有基本的行为规范、社会规范,要求专家出具专业知识为主。对行政审批、核准项目出具规范、正经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意见。其评估意见不仅公开接受质询、质疑、批评,还接受更专业的检验、鉴定,在项目运作、审查、出现事故时,专家意见同样再次接受纪检、社会的检验,对评估意见进行甄别,对经过鉴定的不负责任的评估意见、伪劣评估意见、不科学的评估意见,要追究相关人的相应责任。责任承担方式可以是:批评、责令公开向公众道歉、取消评估项目资格乃至取消其专家资格、乃至承担项目损失的部分(哪怕是象征性的)连带责任等。

2. 专家需要主动维权爱惜羽毛。公开使专家洁身自好,管住自己,维护专家自己及其专家团队的社会声誉。专家已经沦为社会公众嘲笑的对象,有人说“宁可相信世上有鬼,不可相信专家的嘴”,专家也中弹颇深,遭误伤严重,成为行政审批的领导意志、媒体娱乐的挡箭牌。如前文,武汉乙烯工程专家的意见是否被误认为,乙烯项目运行后,武汉的天更蓝?如果如此,武汉可以再建设几个大型乙烯工程,北京的环境污染很严重,治理污染的办法就是再建设几个大型乙烯工程,从哈萨克斯坦运输过来的石油直接在北京炼制比运输到成都再炼制乙烯,不是节省运费么?关于李天一一案中,梦鸽申请公开,洪道德教授认为不合适。但网易的标题与洪道德的言论大相径庭。可以认为是媒体误读,专门误读某些专家的言论,断章取义,取其所需,为炒作需要,不惜伤害专家,借专家之名,表达(媒体)自己的观点。在关涉专家自身名誉的情况下,很少有专家主动维权,主要是媒体强大,即使部分媒体严重侵害专家声誉,专家们也没有多少时间、精力纠缠,且专家发声还需要媒体广播。

(四)构建严密的监管制度

专家评估制度一直游离于监管区域之外。为净化监管环境,提高评估质量,加强增加评估制度的监管。项目评估都是临时组织,专家在项目评估中都是临时工。临时工没有身份限制和后顾之忧,可以不顾后果。要加强后续责任追究,督促评议专家加强责任心,专心、认真、负责评议。

1. 专家评估意见公开。既然是专业性评价,就允许社会公众对其品头论足。网络发达,把行政审批项目中的专家意见公开,可以看到行政项目中的专家到底是什么意见,是否值得付费,是否是名副其实的专家在评审。

论文评审意见例6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Base on Dissertation Remote

Network Assessment in the University of TCM

WAN Zhiqiang[1], ZHANG Haomin[1], WEN Hongjuan[1], ZHANG Lili[1], SHAO Shuai[2], WANG Hongfeng[1]

([1]Graduat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2]Medicine Schoo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Changchun 130117)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expanding of the proportion of graduated students in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quality of the dissertations has been significantly changed, and scope of the study has been expanded. Take X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e scope of the study does not be limited to a particular area, widely involv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clinical medicine, nursing, literature, chemistry, management and some other related professional. X University invited many professors of other TC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mplete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in 2014, during this period, there we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long review cycle, high management costs, and inefficiency and so on. In order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we need to design an easy to use and high security system to meet the need of the dissertation review.

Key words dissertation; network assessment system; graduate education

X大学2014年度共有368人申请博硕学位,学位论文评阅工作量相对较大。由于中医药专业在X省高校、科研院所分布不均匀的局限性,X大学论文送审以省外院校及科研院所为主。

1 中医药院校学位论文评审的特点

从全国范围看,设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专业的博士学位授权点、硕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较少,且中医药大学以外的其他院校、科研单位的中医学、中药学专业发展与中医药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别。因此,论文评审很难在省内找到一定数量的评阅专家。论文评审需要送到省外高校,近五年来,X大学论文送审院校主要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贵阳中医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等高校。

中医药院校的专业领域较为独特,随着近年来交流的不断增进,中医药相关学科专家数量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总量是小的。地理位置相近的各院校之间的指导教师大多互相熟识。论文评阅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人情分,不太好意思提出尖锐的看法,也很少会给论文不通过。因此,作为研究生学位部门管理人员,亟需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有效的论文评价方法。

2 传统论文评阅的弊端

2.1 评审过程繁琐

传统学位论文评阅的方法主要是,X大学随机抽取部分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将抽到的论文隐去作者和导师信息,编号,记录好编号对应的作者,将论文送至复印社打印。提前与送审院校研究生处联系,将打印好的论文邮寄至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送审院校研究生处领取论文,按论文方向将论文分发至各院系,各院系研究生秘书将论文发放至相关专业专家评阅,专家评阅论文后返给各研究生秘书,研究生秘书返回所在学校研究生处学位办,学位办将评审完毕的论文评阅意见书邮寄回X大学研究生处。整个工作十分庞大而复杂。很多学校大多只接收5~7所院校论文,邮寄的论文如涉及专业过多,或涉及专业在不同校区、不同医院过多,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论文。特别是,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导致论文评阅意见书返回延误。加上往返快递时间,一般最快需要一个半月的时间。②

2.2 论文评审费用高

送审论文需要印刷,1本硕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在50元左右,1本博士论文印刷价格大约为100元左右,邮寄费用大概在每本10元左右,管理费在每本50元左右。这些费用占论文评审费的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花费巨大。③

2.3 论文评审时间集中,工作压力大

从全国中医药院校看,学生多在3月份提交论文,很多导师在提交论文前,会临时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尽管学校有论文提交截止时间,但碍于导师情面,很多学生要在3月底才能提交论文。由于每个学校都需要将研究生的论文送到外校审阅,且各个学校发放论文评阅意见书的时间都为四五月,这一期间,全国的研究生处工作都比较繁忙。很多学校不愿意接收大量的论文。特别是很多学校同时接收10余所、甚至更多院校的论文,这无疑加大了高校研究生处学位办的工作压力。因此,学校在选取发放盲审论文比例时,不太放心选取过多学生的论文,怕给自己、给他人造成工作负担。由此可看出,这种工作方法,容易产生不良情绪,束缚了学校发放论文的热情。

3 采用网络评审的优势

3.1 网络评审简介

现代计算机快速发展为网络评审体系提供了技术保障。网络评审可不受时间、地域限制,利用互联网将更多的相关领域专家纳入论文评审专家行列,且学生的论文可以快速呈现到专家面前,同时,利用WEB程序开发技术,④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论文评阅方法。最大限度地对论文保密、对评阅专家信息保密,较传统评审方法更安全、更有效、更快捷。

3.2 网络评审节省资源,降低费用

传统评审方法,需要将送审的论文印刷,邮寄至送审单位(多为外省份)。通过快递公司邮寄论文,通过快递公司取论文,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采用网络审阅,环保、快速、省心,优势明显。

3.3 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基础材料收集好,只需给评阅专家网址(或二维码)、账户、密码,专家即可在网络端审阅论文,不受办公环境制约,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⑤

3.4 提前知道评审结果,便于安排答辩

专家审阅论文过程中,可随时提出评审意见,待论文评阅完成后提交论文评阅结果,学生收到评阅反馈意见后可及时修改论文,管理单位可随时了解评阅情况,以尽快通知各学科、各学院,各学院可根据反馈结果合理安排答辩时间。

3.5 建立评审专家库

网络评审经过几年发展,管理单位可对评审专家建立评审专家库。今后,管理部门可直接与专家交流、沟通,不再走传统的研究生处、各学院研究生秘书、专家这一繁琐的工作流程,直接同专家面对面建立关系,评阅论文。专家库的建立不受地域限制,可以选取更多院校、更合适的专家评审论文。

3.6 利于数据分析,指导管理者调整政策

网络评阅论文,数据更容易分析,管理者可清晰、直观掌握各年度论文评阅情况,有利于论文评阅工作的总结,及时调整下一年度的论文评阅工作方法和思路。

4 网络评审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1 年龄大的专家不习惯

年龄大的专家接触网络相对偏少,对网络评审工作还不适应。这要求我们开发更为清晰、便捷的网络论文评审系统。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如不习惯网络评阅,可在线打印学生论文及论文评阅意见书。

4.2 电子版论文暂不能实现快速标注服务

纸质版论文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标注,网络评阅论文暂时无法随意标记。目前可采取在线打印的方案解决,未来尽快实现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网络标注服务。

4.3 网络评阅论文对软硬件有一定要求

网络评阅论文对专家使用的电脑系统、浏览器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兼容性还不够完善。论文评阅使用说明书的编写上,尽可能地把所有能考虑到的问题汇总编入。

4.4 培养用户习惯

目前国内采用网络评阅论文的学校还非常少,特别是中医药院校,尚处于未开发阶段。X大学尚未接到网络送审的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论文。由此可见,中医药院校的评审专家,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网络评审。

4.5 电子支付

专家评阅论文后,填写论文评阅专家费用领取单,由X大学研究生处学位办审核无误后直接支付。目前正与技术人员协作开发,争取未来可通过支付宝应用来支付评审费。

4.6 网上签名和盖章

网上签名已无技术障碍,电子盖章相对困难。目前的想法是,在线打印后,盖章,传真回X大学研究生处。

远程网络论文评审工作才刚刚起步,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未来,论文评审工作将会变得越来越快捷、安全、有效。

通讯作者:王洪峰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40204070YY)

注释

① 张德勤,龚道华,杨勇.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网上评阅的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3):34-37.

② 封旭红.学位论文盲审区域合作的实践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9):22-25.

论文评审意见例7

第二条各级人民法院可成立相对固定的合议庭,但应适时进行交流。有条件的,可设置专业合议庭。

第三条合议庭一般由三名法官组成。确有必要时,可组成三人以上的合议庭,但必须是单数。

合议庭组成人员确定后,应当在三日内告知当事人。除因回避、工作变动、外出学习、身体状况等事由不能参加案件的审理外,不得随意更换;确有必要更换的,应当报请庭长或院长决定,并在决定后及时告知当事人。

第四条除院长、庭长参加合议庭并依法担任审判长外,合议庭的审判长一般实行选任制。根据具体案件的需要,也可由庭长报请院长决定临时指定审判长。

第五条审判长应认真履行《合议庭的若干规定》第六条规定的十项职责。各级人民法院可根据实际,适当扩大审判长的职责范围,充分发挥合议庭的职能作用。

第六条合议庭的审判活动由审判长主持,全体成员平等参与案件的审理,共同对案件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负责。

案件的承办法官具体负责拟定审理方案及庭审提纲,执行财产保全、证据保全等措施,调查案件事实,草拟法律文书,组织调解等,对需由合议庭讨论的事项准备有关材料并提出处理意见。

第七条合议庭评议案件,应当在庭审结束后及时进行。案情复杂的,可在庭前进行评议,共同研究案情,共同制定庭审提纲和审理要点。对于需要当庭认证、调取新证据、追加当事人等影响程序继续进行的事项,应通过适当方式在庭上评议或者休庭评议,及时作出决定。

第八条合议庭评议案件时,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平等评议,独立行使表决权,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定,少数意见应记录在卷。

合议庭成员应按照《合议庭的若干规定》第十条所规定的顺序,就案件的证据采信、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和裁判结果等发表意见,不得拒绝陈述意见或者仅作同意与否的简单表态。

第九条合议庭无法形成一致意见或者多数意见时,审判长应及时报告庭长。庭长可根据实际提交审判长联席会议讨论,或者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第十条合议庭成员应对裁判文书进行核稿,共同签名,共同承担责任;如发现裁判文书内容与评议结论有不符之处,有权要求重新制作裁判文书。裁判文书的起草由承办法官负责。

第十一条审判长负责合议庭审理案件的日常管理工作,保证合议庭成员之间在工作上的衔接与配合。有条件的法院,可实行审判工作与审判辅助工作相分离,庭前准备工作由审判辅助人员进行。

第十二条审判长可以签发下列法律文书:

(一)合议庭形成一致意见的民事判决书;

(二)民事调解书;

(三)裁定书;

(四)追加当事人通知书等其他诉讼文书。

疑难、复杂、重大案件以及新类型案件,裁判文书应报请庭长或院长签发。审判长承办的案件,裁判文书应报请庭长审核或签发。庭长承办的案件,裁判文书应报请院长签发。有条件的,可扩大院长签发案件的范围。

第十三条以下案件属于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的疑难、复杂、重大案件:

(一)经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

(二)党委、人大、上级法院监督的;

(三)在当地有重大影响的;

(四)涉外、涉港澳台的;

(五)适用法律存在重大分歧的;

(六)同类型案件不同合议庭存在不同认识,可能做出不同判决结果的;

(七)群体性纠纷并可能引发矛盾激化、集体上访的;

(八)涉及刑事犯罪,需要移送有关部门,或者有中止诉讼、终结诉讼等法定事由的;

(九)被上级法院发回重审的;

(十)二审拟发回重审、指令审理,或者需要对经过一审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进行改判的;

(十一)一审作出实体判决、二审拟驳回的;

(十二)其他疑难、复杂、重大案件。

第十四条对疑难、复杂、重大案件以及新类型案件,院长、庭长可参加合议庭并担任审判长。

第十五条合议庭对下列案件评议后,经庭长审查,并报院长同意,可以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一)疑难、复杂、重大或者新类型的案件,合议庭建议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

(二)合议庭在适用法律方面有重大意见分歧的;

(三)其他应当由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的案件。

第十六条对重大案件、有关部门以及上级法院监督的案件,承办法官和审判长应当及时向庭长、院长汇报。

第十七条合议庭应当尊重审判长联席会议或庭务会提出的意见,尊重审判实践中的倾向性观点、上级法院以及本院的审判指导意见,确有必要作出不同判断的,应当向庭长说明理由,并可向院长报告,裁判文书报庭长或院长签发。

第十八条院长、庭长可以通过旁听庭审、列席合议庭评议、审核签发法律文书、抽查案件等方式,监督指导合议庭的工作。院长、庭长对合议庭的评议结论有异议的,可说明理由,建议合议庭复议;合议庭复议后仍有异议的,庭长可将案件报请院长审核决定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

第十九条各级人民法院应结合实际,完善审判长选任和考核制度。

第二十条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对合议庭审判工作的不同阶段进行跟踪管理,健全结案备案、延长审限备案、超审限警示和超审限通报制度等监督手段,促进审判效率的提高。

第二十一条合议庭对所办理的案件,定期自查,总结经验,发现和整改问题。

第二十二条各级人民法院应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合议庭所办理的案件进行质量评查。评查结果作为合议庭及成员业绩考核、晋升、评优的重要依据。

对于合议庭在审理案件过程中存在程序、实体、法律文书等方面差错的,按照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评查办法(试行)》的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三条合议庭成员违法审判或违反审判纪律的,按照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审判人员违法审判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和《人民法院审判纪律处分办法(试行)》以及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案件督查工作的若干规定》进行处理。对裁判确有错误的,依法启动审判监督程序。

论文评审意见例8

1引言

我们所说的工程设计是为达到工程的预期目的由专业设计团队提供的实现方案,实现方案有多种多样,因此需进行评审,以期通过评审提供一个最优方案。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由于设计评审具有不确定性,参加评审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对项目了解不透彻,不能提出针对性的有效意见且评审意见发散,甚至出现相左的情况,使设计师陷入两难境地,故而会出现设计师不愿评审甚至对评审抱有怨言的情况。如何提高设计评审的有效性,通过评审让设计师体会到他的设计方案得到优化提升,这就是技术质量管理人员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回到起点,明确设计评审的定义以及设计评审的作用,找到提高评审有效性的关键点,围绕关键点研究制定相应控制措施。

2设计评审的定义和作用

设计评审是为确定设计项目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所进行的活动。根据需要一个项目可进行多次设计评审。设计评审作用是通过评审确定设计方案是否能实现产品目标;帮助项目团队发现设计方案中的不足和需要各专业间协调解决的潜在问题;帮助项目团队挖掘方案中可以优化的潜力,使设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保证顾客所要求的产品在设计保证期内符合质量标准。

3影响评审有效性的关键点

从评审定义和作用可知,设计评审应以满足顾客要求为前提,在顾客有限资源与资金限制条件下,使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国家与地方的标准及环境规定得以执行,使产品的质量得到保障,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对产品的要求。评审活动的重心是要围绕设计达到规定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而进行,实际运行过程中评审面临的主要问题以下几个方面。1)受评审时间限制,参加评审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对项目设计进行评审,常常会因为对项目了解不透彻未能发现及提出有效问题。关键点是:设计评审应控制评审的时机,按工程项目设计的不同设计阶段有准备、有计划地进行评审。2)工程设计中由于设计产品的复杂程度和技术难易程度不同,对有些技术成熟的项目,设计评审常常无法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使设计师和参加评审人员感到评审无意义。关键点是:应避免无实质意义的评审会,制定多种形式的设计评审,根据项目情况,选择合适的设计评审形式。3)由于评审会参加人员多,设计师在短时间内进行汇报时抓不住汇报要点,致使评审人员不能够对项目有更深入的了解;有些评审人员受个人专业及经验限制或过度关注自己擅长领域,导致评审时不能发现相关专业问题,或者提出一些不符合项目设计阶段的意见,使评审意见无法落实。需要注意的是,工程项目评审会不是科研研发,评审的目的是要帮助设计师发现问题、改进方案,使设计成果更加符合产品目标,所以评审必须对那些不确定性、无法落实的意见进行控制。关键点是:控制评审的重心,帮助设计师进行有效汇报,使设计评审根据产品的具体特点,围绕议题进行评审;控制评审的人员组成,明确责任主体,防止产生错误的观点和偏见。

4提高评审有效性的控制措施

4.1控制评审的时机

4.1.1设计评审按阶段进行

无论是民用项目还是工业项目都是按阶段进行设计的。民用项目分方案阶段、总体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业项目分项目建议书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由于每个设计阶段对设计深度要求不同,设计评审首先按项目的设计阶段进行,保证评审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使设计成果满足业主要求并符合不同阶段设计深度要求。

4.1.2评审有准备、有计划进行

若评审会开得过早,设计方案未成型或无主要图纸,则评审人员无法对方案进行评价;若评审会开得过晚,则会造成评审意见来不及修改落实,以上情况都会使评审流于形式。为提高评审有效性,评审组织者需有计划,合理控制评审会召开的时机,即在各专业已具备主要图纸及其他关键性设计文稿时即可组织开展设计评审。组织者需进行必要准备。为提高评审有效性,设计基本资料需提早交到评审人员手中,尽可能使参加评审的人员在短时间内对项目有更多更深的了解,以减少或避免评审人员对项目了解不透彻,未能发现及提出有效问题。评审组织者要有准备、有计划地确保评审顺利进行。

4.2选择合适的评审形式

设计评审,习惯性泛指组织会议的设计评审形式,但是工程设计领域,设计单位承接的工程项目设计任务,规模小到数百万元,大到数亿元不同;项目难易不同,有的涉及技术领域攻坚问题,有的是常规设计项目;涉及的专业不同,有的项目仅涉及一个专业,有的项目要涉及多个专业,所以评审形式的选择,对评审的有效性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应根据项目情况进行选择。对一些技术成熟的项目,设计评审常常无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使设计师和参加评审人员感到如同走过场一般,为减少和避免对设计师和评审人员造成评审无意义的错觉,可采用阅读文件和图纸的评审形式。为避免阅读文件和图纸的评审形式被不合理乱用,需制定约束条件。对投资较小、规模不大的项目;或技术难度不高的项目;或技术成熟的项目;或基本无风险的项目,符合以上一项或几项的方可选择阅读文件和图纸的评审形式。工程项目设计常常涉及多个专业或多领域,不管是项目设计经理或是评审会主持人(专家组长)都受自身专业限制,对其他专业甚至跨领域专业不甚了解,项目设计中只要有一个专业有欠缺出现短板,整个项目设计在符合产品目标上就大打折扣。为了保证评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项目进行评审前,可根据项目需要进行专业设计评审。专业设计评审形式及阅读文件及图纸评审形式,弥补了单一的设计评审会议形式的不足,提高了设计评审的有效性。

4.3进行有效的汇报

评审是在短时间内进行,设计师的有效汇报有助于参加会议的评审人员了解项目总体情况,特别是设计师有关设计中尚未解决的问题的汇报,更能使评审人员有针对性地帮助设计师解决设计难题。所以评审会组织者可对设计师的汇报作提示性建议,帮助设计师抓住汇报重点。由于工程项目设计涉及专业较多,本文仅对总图及运输专业、水工结构专业汇报要点作概要介绍。

4.3.1总图及运输专业汇报要点

可提醒设计师围绕生产及人流、物流组织;总平面布置及出入口设置;特殊有要求的建筑物的布置;竖向、堡坎布置及土、石方平衡;贯彻城市控制要求;设计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进行汇报。

4.3.2水工结构专业汇报要点

设计师围绕项目概况、要点和设计概况、要点进行汇报。项目概况及要点:水工构筑物组成及设计范围;对设计基础资料的分析及结论意见。设计概况及要点:技术标准、设计使用年限、结构安全等级、荷载取值与计算,以及抗震设防等级等;方案比较、结构选型及成果;施工条件和质量控制指标;采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涉及安全的技术节点及分析、论证意见重点;尚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4.4控制评审的人员组成及明确责任主体

要想在评审中听取更多合理建议,减少不符合项目设计阶段的意见或无法落实的意见发生,对组成评审的人员选择非常重要。在条件许可情况下,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邀请具备一定资格且不直接参加设计的人员作为评审人员;评审人员需具有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擅于发现问题并能够根据问题提出建设性指导意见和建议。评审还需要邀请与主要议题有直接关系的设计师参加会议。建设工程设计项目评审主持人一般是由公司总工程师担任,或委托有相应资格的人员担任,负责对项目设计从总体上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需对评审中发现的跨专业的技术问题和各专业间的协调问题提出处理、指导意见。专业设计评审主持人由专业总工程师或领衔人担任,负责对专业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综合评价,需对专业优化及发现的重要问题提出指导、处理意见。

4.5控制评审的重心

为防止不必要的发散,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评审,控制评审的重心至关重要。由于顾客的产品不同,设计评审的重心也不同,本文仅围绕工程设计项目评审重心进行论述。工程项目设计评审重心是围绕产品目标进行评审,包括符合性审查评审、技术协调和优化性评审。符合性审查评审重心包括:设计是否满足顾客要求,即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是否贯彻了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和规定;设计是否满足地方主管部门的控制要求;设计是否满足上级批复和指示的要求。技术协调和优化性评审重心包括:设计是否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设计的内容与深度是否符合行业、地方规定要求;是否有可以优化提升的地方,是否有需要专业间技术协调的问题。评审需对评审中发现的跨专业的技术问题提出处理指导意见。设计评审主持人负责对项目设计从总体上进行综合全面的评审评价。设计评审是在本专业内进行,参加人员交流畅通,可以根据需要在项目设计阶段进行多次设计评审,评审的重心需根据项目设计进展情况进行区分。项目前期,即民用项目的方案阶段、工业项目的项目建议书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评审应关注设计依据的有效性及适用性是否正确,评审重心以开拓设计视野为宜,围绕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帮助设计师寻找更多可行的设计方案。项目中期,即民用项目的总体设计阶段、工业项目的初步设计阶段,评审以讨论各方案的优劣势比较,帮助设计师尽可能挖掘方案中的优势,减少劣势,经过比较选择推荐方案,并对推荐方案进行方案深化讨论,为后续设计提供指导。项目后期,即施工图设计阶段,评审以讨论方案细节,确保方案能有效实施,此时评审的重心是专业设计是否贯彻了国家和当地政府颁布的法令、法规和规定;设计是否满足地方主管部门的控制要求及相关规范强制性条文的规定;设计是否满足纲领产品的使用要求;设计是否满足建设单位的技术及使用要求;设计的内容与深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是否有需要专业间技术协调的问题。专业设计评审需对评审中发现的重要问题提出指导、处理意见。专业设计评审主持人对设计的先进性、合理性、实用性、经济性做出综合评价。

论文评审意见例9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2-0176-03

学位论文盲审,就是在论文通篇中隐去学校名称、导师姓名及研究生姓名,并将论文送往相同专业高校的同行专家评阅,并就论文是否达到答辩要求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在返回给学生的评阅意见中,将专家的相关信息隐去。目前,专家普遍认为学位论文“盲审”有助于排除人情因素的干扰,有利于客观公正的评阅,评阅成绩相对比较客观、公正、真实。

一、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实施

我院自2010年开始从各专业毕业研究生学位论文中抽取部分学位论文进行盲审。为了体现公平、公正,学院根据校学位办论文盲审实施办法制定了《合肥工业大学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实施办法》。

1.论文送审要求。送审的硕士学位论文封面及扉页需隐去作者姓名、导师姓名等个人信息。由学院研究生办公室送2位校外具有相应硕士点单位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评阅。为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盲审效果,学院在统一收取参加盲审的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后,报院学术委员会,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对论文的格式和内容是否涉及作者个人信息等进行形式审查,形式审查合格,且通过“学术不端行为系统检测”,检测结果在30%以内的论文方可送审。

2.合理选择盲审学校和盲审专家。由于我校的工科背景较强,我院硕士毕业论文的领域既有化工理论基础研究,也有化工应用研究,所以在硕士毕业论文送审的学校和送审专家的选择上充分考虑学校层次的一致性、学科专业的相近性和研究领域的相关性。

3.合理利用评阅结果,形成激励机制。对于评阅结果,导师和学生往往只重视评价不合格的论文。一旦评审专家认为论文已达到要求,同意答辩,往往学院、导师和研究生本人不再重视评阅专家的其他意见和建议,只有没通过的论文,导师和学生才会认真修改。

为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经学院学术委员会讨论,对盲审评阅意见中的评分和评语做进一步的细化分类处理,以促进硕士学位论文质量的不断提高,形成了补充意见《关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盲审结果处理办法的补充说明》。在《补充说明》中规定:“毕业论文经由两位盲审专家进行评阅,结果均为合格但论文评分都低于65分,该论文必须在3个月内修改完成,并经院学术委员会增聘同行专家复审,根据复审结果决定是否受理其答辩申请,未通过复审者应当延期一年答辩。”

二、我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成效

1.学位论文质量有较大提高。通过实施学位论文盲审制度,增强了研究生的“论文危机”意识。绝大部分研究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撰写学位论文,论文质量有了较大提高。2010年,我院首次进行学院盲审制度时,对25位参加盲审的学位论文进行了形式审查,发现90%以上的论文存在撰写格式、图表规范等问题。2011年和2012年学位论文盲审时,同样的格式和规范等写作问题则要少得多。表1所示为我院2010-2012年研究生盲审结果为优良的比例。如图所示,2010年参加学院盲审的研究生论文50份,其中30份结果为优良,优良率为60%;2011年参加学院盲审的研究生论文46份,其中31份结果为优良,优良率为67%;2012年参加学院盲审的研究生论文58份,其中51份结果为优良,优良率为87%。

2.研究生培养质量提高。近年来,受社会环境中“急功近利”风气的影响,一些研究生缺乏科研进取精神,不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地搞研究;部分研究生忙于考博、找工作,不愿承担导师的科研任务,忽视论文研究和综合科研能力的培养。实施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真正目的就是使导师和学生高度重视学位论文质量,从而加强过程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和学术水平,真正从源头上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最终达到学位论文盲审制度的真正成效。

表2所示为我院2010年-2012年参加盲审的学生发表学术论文的情况。由表2可知,我院自实施盲审制度以来,参加盲审的学生不仅人均数量逐年增加,论文质量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三、现行盲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1.评阅专家与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之间有误差。学院送审的学位论文都是通过相关院校的研究生管理部门选择专家,而不是导师选择,因此在评审专家的选择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尤其是涉及交叉学科的论文,在评阅专家的选择上更容易出现误差。

2.评阅专家工作量增加以及“手下留情”导致评审质量受考验,盲审成效打折扣。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各高校都在积极推行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制度,需要评审的论文数量逐年增加,而大部分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答辩都集中在同一时间段,所以增加了送审部门及评审专家的工作量,评审质量经受考验。另一方面盲审聘请的多为国内有关院校的同行专家,有些专家在打分时也会有意无意地就高不就低、“手下留情”,由此导致论文盲审制度的成效大打折扣。

3.学位论文传递过程资源浪费,经济成本增加。盲审的费用加上管理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纸本论文和评阅意见书的传递也是一种时间和经济资源的浪费,随着毕业生基数的递增,这一费用势必逐年加大。

四、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的探索性建议

1.扩展论文送审的学科领域。不同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已成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高校越来越提倡将学生的培养模式由单一学科转为在交叉学科的平台基地上加以培养。扩大论文送审的学科领域,增加相关学科和边缘学科的教师对学位论文进行评阅,听取他们的评阅意见,一方面有利于研究生和导师从不同的侧面获取更多有用信息和创新思路,有利于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情因素,提高评阅结果的客观性、公正性。

2.聘请国外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参与论文评阅。为促进学科发展和对外学术交流,近年来学院聘请了一批在化学化工领域有影响力的国外专家、学者担任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学院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将学位论文送予这些专家评阅,将有利于更好地与国际接轨,了解国内、外研究进展,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

3.建立论文免审制度,给予导师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一定的推荐免审的权利。为提高导师和研究生的积极性,可以建立论文免审制度。如对于在权威期刊或者影响因子大于一定数值的国际期刊上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数量达到一定要求之后,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请,经导师和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同意后,可以向学校学位部门提出该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免审的申请。

参考文献:

[1]马玲.博士学位论文同行评议的实证分析及探索性建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12(6):44-47.

[2]王健,张华.由盲审结果分析我校机械类各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差异[J].科技广场,2009,8:240-261.

论文评审意见例10

这类稿件一般主要是人情稿、权利稿,涉及的作者均与刊物有利益关系。比如期刊的编委、审稿人,上级主管单位相关领导等,因学生毕业或职称评定需求,难免会与编辑部交涉。一般碍于面子,更因为工作关系无法堵塞人情关系网,编辑在处理过程中会放宽录用标准,对此类稿件予以“照顾”,因主观意愿直接影响到对稿件的客观评价而有失公正。

1.2审稿人学术不端

同一学术圈的专家对其同行的研究成果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主观意念的干扰,在评审过程中受利益关系或朋友关系等牵制,“拉帮结伙”“弄虚作假”“打击异己”等现象频出。究其根源既取决于学术大环境,又取决于审稿人的个人学术作风。

1.3审稿人不认真

审稿人的工作态度也会直接影响稿件评审的公正性。一些审稿人往往会因为工作繁忙,对审稿任务敷衍了事,评审意见含糊其辞,既不表明态度,意见又给得简单。这种评审意见对编辑部的参考意义不大,更无法让作者信服和获益。长此以往,不仅影响编辑对稿件的评判,而且会使作者丧失对刊物的信任,导致优秀稿件流失。

1.4审稿评判意见有不确定性

公正性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审稿评判的不公正性也会由其自身的不确定性所引起。比如作者的稿件被送到不喜欢或不熟悉该研究方向的审稿人手里,他因个人专业偏好而给了差评,反之,也可能会有同样的机会落到偏好该方向的审稿人手里而得到好评。这主要是由于评审人认知的差异,虽具有随机性,但却应当尽力避免。

2力求评审公正的可行举措

2.1端正编辑、主编学术态度,把好诚信关

科技期刊编辑作为学术质量的守门人,在坚守学术道德、倡导严谨治学精神、抵制学术造假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4]。正所谓正人先正己,作为作者与审稿人沟通的桥梁,编辑在学术审查过程中必须先端正自身的学术态度———不能因人情关系而将审稿尺度放宽,如找审稿不严的审稿人、简化审稿流程等,更不能因为该课题组某位专家的学术威望高而轻率地让该课题组年轻学者的文章通过草率初审。对于这类稿件,编辑在处理时更应摸清第一作者的经验和学术成果积累,对于阶段性的实验报告论文应该严格审查其内容。作为一刊灵魂人物的主编,把握和引领着刊物的学术发展方向,其对论文质量的审查和裁决决定着刊物的学术水准,其学术态度的严谨与否必然直接影响着刊物未来的发展。以编辑部为工作主体的期刊,必须首先从源头上把好编辑、主编的诚信关,采取必要的措施,最大程度地杜绝关系稿和人情稿。例如,本刊定期召开编辑部组稿会,对拟刊发的每篇文章进行质量评议,把编辑部内部有争议的文章提交给主编复议,从而避免质量差的人情稿得以顺利通过,同时无形中起到了警戒和监督各专业责任编辑的作用。编辑部建立并完善了主编协同审稿制度,引入了回避、退出机制。由分管各专业的副主编协助主编完成稿件的终审,从而在学术审查环节避免了因主编一人独裁导致的稿件审查不公。同时,编辑部还会定期将征求意见函发给刊物的主编、副主编及骨干编委,对主编的学术态度、工作情况以及编辑部的运作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发现并纠正办刊中出现的问题。刊物的主编名声在外,其学术的权威性和治学的严谨性必然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审稿人。在繁杂的审稿过程中,外审专家与编辑们的书信和电话沟通在所难免,经过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编辑部严谨、认真的学术态度和办刊理念自然会得到专家的认同,从而使得审稿专家也会发自内心地以同样严谨、负责的态度对待编辑部委托的审稿任务,热心的专家还会积极主动地为刊物的发展出谋划策。

2.2采用技术手段做补充

1)采用在线稿件处理平台,让稿件处理全流程透明公开。从作者投稿开始,稿件处理的每个环节都在采编系统中显示,作者可以实时查询到稿件的处理状态,包括初审、专家评审等细节,审者的评审意见直接存档于采编系统中,供编辑部及编委查阅调用,这些都起到了对相关评审人员的监督作用。稿件在线平台的运用,既可督促编辑,又可防患于未然,在技术层面上进一步保证专家评审的公正与公平。2)引进等技术手段,来弥补编辑专业水平的不足。近年来,国内外学术刊物的激增给编辑的审稿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学术不端行为也屡见不鲜。本刊编辑部借助中国知网(CNKI)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Crosscheck/iThenticate论文防剽窃检测系统,在编辑部初审环节,通过与已发文章的比对,对疑似学术不端的高复制比文章进行重点审查,运用搜索引擎的学术搜索及国内外文献数据库的文献检索功能,客观评判课题研究的真实性和创新性,从而大大降低了主观性评判所占的比重。

2.3优化审稿环节,完善审稿制度,遏制评判不公

1)力争小同行评审,做到准确送审。评审稿件可谓是见仁见智,对这种由于随机性引起的不公平,作为期刊编辑应从源头抓起,做到“小同行”评审。要准确、快速地找到小同行专家,必须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有系统、深入的了解,根据送审论文的研究内容,准确找到相应的审稿人[5];因为只有认真负责的小同行才可以对选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给出有理有据的评审意见,况且,当前科技发展迅猛,学科分工越发精细,学科交叉程度高,更突显出小同行评审的重要性。2)严格“三审制”,优化审稿环节。期刊应规范学术审查流程,严格执行“三审制”,审稿流程通常包括编辑初审、专家复审及主编终审等环节[6]。编辑部将外审专家评审后的稿件提交给主编终审,在此环节中,评审人对主编来说是非匿名的,审稿人会充分考虑到刊物主编的学术权威性,认真负责地完成审稿任务,从而使得那些不负责任的评审行为,如流于形式的无效评审、个人偏好影响下的主观评审、因人而异的随机评审、党同伐异心理驱使下的恶意评审等得到遏制。广泛地实施公开同行评审和发表后评审可以达到更好的透明性和公正性[7]。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由原来的编辑办刊改变为专家型编辑办刊[8],并依靠编委协助编辑初审,实现对文稿质量的严格把关[9],进一步保证审稿的客观与公正。3)引入纠错、回避机制,拓展国际审稿。审稿专家学风端正与否会直接关系到评审的公正性。由学术不端引起的不公,如“拉帮结伙”“打击异己”等,期刊编辑也应有应对策略。为避免专家因考虑到个人利益或者朋友关系而对稿件评审不公正,期刊编辑部可适时引入纠错、回避机制。允许作者、读者合理申诉、举报,允许其他审稿专家对稿件的复审裁决,可合理规避审稿不公。充分考虑单位回避、学缘回避、作者要求的特殊回避等,确定审稿人选。同时,尝试邀请国际专家参评,可有效地回避与该文课题组利益相关方的参与。

2.4规范审稿人制度,明确“责、权、利”

1)明确审稿人选用及其审稿原则,健全评价体系。评审人队伍作为一个学术审查的团体,人数众多,为保证他们能够公正、公平地对所审论出客观评价,必须对其提出要求,并明确责权利。期刊在吸纳审稿人时,不仅要求学术上一流,更要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审稿认真、细致,热心为期刊服务。要求评审人在审查时应做到直言不讳,意见要尽量详细,不能含糊其辞,只是简单地下个结论。中肯、详尽的评审意见会让作者深刻体会到期刊的审稿人队伍学术水平高,提升刊物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即便是待退稿件的作者,看到评审意见时也不至于感觉被“枉杀”,真正做到退稿不退人。建立健全审稿人评价体系,将意见是否完整、准确列为评价的重要指标,能在更大程度上保证审稿的公正性。2)以多种形式提高审稿人待遇,引入审稿人激励机制。当前多数专家为期刊审稿收入甚微,义务审稿的背后让我们充分认识到,学者们已然将它视为个人的荣誉和学术地位的象征;因此,编辑部应激励专家热衷于为期刊评审稿件,除考虑向专家支付审稿费外,还应考虑其他非物质方式,如每年在刊物上刊登审稿人名单,为评审专家颁发聘书,定期评选优秀审稿人并予以公布,向审稿人免费推送学术动态、会议资讯,以及赠送样刊等。此外,审稿专家作为本学科知名学者,也是宝贵的作者资源;因此,编辑部可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约稿,并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做到及时审理、优先刊发,调动专家们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有助于提高专家审稿的积极性。

2.5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水平科技期刊的编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