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7:02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1

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推动了网络经济的迅猛发展。国家信息中心乌家培研究员认为,从理论上说,网络经济就是通过网络进行的经济活动,是经济网络化的必然结果;从经济形式上看,它是有别于游牧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的信息经济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形态,带来了企业组织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组织不得不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这种变化,而在这其中,组织结构的变革最为明显。

1.网络经济对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要求

在传统的经济环境下,实物资本、货币资本以及技术是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传统的企业内与企业间组织形式正是着眼于实现资本与技术等要素的有效配置而设计的。而在网络经济下,人力资本以及由此产生的知识积累则成为经济增长和企业竞争优势的主要源泉,自然需要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来保证新的核心要素的有效配置。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信息的指数化增长也使得传统的组织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适应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和进行有效的内部沟通。这就需要新的组织形式来与组织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总的来说,网络经济要求组织结构具有以下特征:

1.1扁平化

扁平化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变革最显著的特征。适合工业革命需要的组织结构都是一种金字塔式的层级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优点是分工明确、等级森严、便于控制,但是,这种组织结构在网络经济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例如:由于管理层次多导致机构臃肿、人员冗余,进而造成管理成本居高不下;不同机构之间互相推诿责任,管理效率低下;组织内部信息传递不畅等。为了克服传统组织的这些缺点,组织开始出现扁平化的趋势。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改变了传统命令链的多层级和复杂性,精简了结构层次,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有效和不失真,大大提高了组织效率。

1.2网络化

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形式集团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企业集团、企业战略合作伙伴、企业联盟大量涌现,这使得众多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起来,构成了企业组织形式的网络化。二是企业经营方式连锁化。很多企业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和商务等业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使得企业的营销组成网络化。三是企业内部组织网状化。由于企业组织架构日趋扁平,管理层次减少,跨度加大,组织内的横向联络不断增多,内部组织机构网络化正在形成。四是信息传递网络化。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企业信息传递和人际沟通已经逐渐数字化、网络化。不同部门、员工之间通过先进的通讯技术进行信息沟通和及时有效的交流,可增进员工之间的了解,提高其学习能力,并增强部门之间的协同能力,有利于企业处理复杂的项目,形成竞争优势。

1.3虚拟化

传统组织结构的设计总是力求职能部门的“全面化”,企业组织也总是力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模式。不管是职能制、事业部制,还是矩阵制组织结构,也不管规模大小和在某项功能上的优势如何,企业组织内的各种具体执行功能,诸如研究开发、设计、生产、销售等都是以实体部门而存在的。这些实体组织部门作为企业组织系统中相对独立的单元,往往难以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而有效的反应。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要想具备竞争力,必须要有快速而强大的研发能力,有随市场变化而变化的生产和制造能力,有广泛而完善的销售网络,有庞大的资金力量,有能够生产出满足顾客需求的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和管理能力等,只有集上述各种功能优势于一体的组织才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组织只有其中某一项或少数几项比较突出、具有竞争优势,而其他功能则并不具备竞争优势。为此,企业组织在有限资源条件下,为了取得最大的竞争优势,可仅保留企业组织中最关键、最具竞争优势的功能,而将其他功能虚拟化。虚拟化了的功能可通过借助各种外力进行弥补,并迅速实现资源重组,以便在竞争中最有效地对市场变化作出快速反应。

1.4组织决策的分散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组织高层几乎拥有所有的决策权。在这种单一的决策模式下容易产生、低效率、结构僵化、沟通壁垒等问题。网络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组织由过去高度集中的决策中心模式改变为分散的多中心决策模式,组织的决策由基于流程的工作团队来制定。决策的分散化能够增强组织员工的参与感和责任感,从而大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网络组织

网络组织这种新型组织形式不仅满足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和虚拟化的要求,而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它既适合于总组织,比如一个拥有众多子公司和自负盈亏组织的康采恩,也适合于拥有现在流行的项目组织,独立的生产组织、部分自治小组等形式的小型的企业组织。

2.1网络组织的涵义

虽然众多学者认为网络组织是网络经济下企业组织的发展方向,但是由于网络组织是一个前瞻性概念,企业在实践中也有多种具体的形式,因此关于网络组织目前还有一些不同的认识。但我们可以给出Achrol关于网络组织的一个被较为普遍接受的定义:网络组织是由多个独立的个人、部门和企业为了共同的任务而组成的联合体,它的运行不是靠传统的层级控制,而是在定义成员角色和各自任务的基础上通过密集的多边联系、互利和交互式的合作来完成共同追求的目标。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是众多的节点和节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在网络组织中,节点可以由个人、企业内的部门、企业或是它们的混合组成,每个节点之间都以平等身份保持着互动式联系。如果某一项使命需要若干个节点的共同参与,那么它们之间的联系会有针对性地加强。密集的多边联系和充分的合作是网络组织最主要的特点,而这正是其与传统企业组织形式的最大区别所在。从Achrol给出的有关网络组织的定义,可以看出,网络组织不仅是企业组织内部的一种组织形式,同时也是企业组织之间的一种联系方式。对网络组织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a.网络组织是由节点及节点之间的联系方式与沟通方式构成的具有网络结构的整体系统。每个节点都具有相应的决策能力,能对流经它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b.网络组织有着共同的目标,网络中的节点围绕着共同目标进行运转,并实现信息共享和沟通。c.网络组织各节点共同遵守网络组织协议。网络组织依靠网络组织协议运行,在遵守协议的前提下可自愿进入、退出,表现出网络组织的柔性与边界模糊性。d.网络组织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也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而是为了特定的目标,由人、团队和企业构成超越节点的组织,组织节点的构成会随着网络组织运作进程、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增减、调整。网络组织边界超越一般组织边界,具有可渗透性和模糊性。网络组织根据组织目标选择构成节点、节点的核心能力、互补优势及整合程度。

2.2网络组织的类型

一般网络组织框架允许它有不同类型和级别。从不同的角度也可以将网络组织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米鲁斯等人将网络组织划分为三类:内部网络组织、稳定的网络组织和动态的网络组织。

a.内部网络组织。内部网络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面是通过减少管理层级,使得信息在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更加快捷地流动;二是通过打破部门间的界限,使得信息和知识在水平方向上更快地传播。这样做的结果,就使企业成为一个扁平的、由多个部门界限不明显的员工组成的网状联合体,信息流动更快,部门间摩擦更少。在网络经济的市场环境下,生产已经不是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何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做出及时的反应并让顾客充分满意才是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与此相适应,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应该由以生产为中心转变为以顾客为中心。在企业内部构建网络组织,有助于企业及时准确地识别顾客的需求特征,围绕特定顾客或顾客群配置资源,组建由设计、生产、营销、财务、服务等多方面专业人员组成的团队,为顾客提供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务,让顾客完全满意。

b.稳定的网络组织。稳定的网络组织是指一种以长期合作关系为基础的网络组织,其中每一个企业组织都是独立的,它们通过契约与核心企业相联结。其典型代表是企业战略联盟。

c.动态的网络组织。动态的网络组织是许多企业的临时联盟,他们具有自己的关键技术,通常围绕某个领导企业或中间企业组织的关键技能联成临时网络组织,以达到共享技术、分摊费用以及满足市场需求的目的。这种动态联盟表现出短暂和临时的特点,某个目标一旦完成就会宣告解散,而为了新的机会又会重新组建新的联盟,其典型代表是虚拟企业。

3.企业组织结构变革中的几点措施

正如前文所述,网络组织是一个前瞻性的概念,是未来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的方向,但是,希望企业从传统组织结构直接转变为网络组织是不现实的,新的组织结构毕竟要以过去的组织结构为基础,而不可能凭空创造出来。不过,既然我们说网络组织是网络经济下组织结构变革的方向,企业组织必然要采取一些措施在结构上向网络组织过渡,或者说建立具备网络组织的某些特征的新的组织结构。

3.1组织层级的减少

与国外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型,企业不论大小自上而下自成体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属于典型的层级组织。这种组织的主要特征有:垂直一体化程度相当高,所有权集中,并因此可能导致最低的产品差异性以致形成商品同构;在发生冲突时,较多采用行政命令来解决冲突;组织边界层次分明、固定、刚性,典型的静态连接或联合。应该说,我国企业的传统组织模式,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过贡献的,但在网络经济时代,其弊端愈来愈明显。我们不能希望企业组织结构从传统的直线职能制直接变革为网络组织结构,但是,减少组织层次,是我国企业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从联想集团组织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企业组织层级减少的趋势。联想集团于2004年调整了企业战略,并作了相应的组织结构变革。首先是统一了中央市场部,在这个平台上进一步研究识别细分客户的需求,同时指导整体市场的工作。与此同时把原来的华南、华中、华东、西南、西北、东北和华北七个销售大区进一步分成了18个销售大区。如把以前属于华中销售大区所辖的湖北、河南和江西三个销售分区重新划分为湖北销售大区、河南销售大区,江西销售分区则和湖南销售分区一起组成湘赣销售大区。结果减少了销售过程中的层次,使得营销更加贴近用户,便于深耕习作区域市场。

3.2以流程为导向的工作团队的建立

在流程变革的基础上,组织需要建立工作团队,也就是将过去以功能分工的组织方式改变为以“流程”、“网络”为导向的工作小组。过去分散于各职能部门的工作由一个小组结合起来,承担起满足社会需要的所有工作,各组成小组构成了一个非中心化的联合体网络,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传统企业内部广泛存在的“”所导致的管理低效率,而且也使各组成小组的界限不再严格地局限于功能和层次。

当组织职务是围绕小组而不是个人来进行设计时,结果就组成了任务团队。“团队”一词有着特定的含义,主要包括能够自我优化、自我设计、自我创造和自我组织。按照德鲁克教授的分类,团队只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网球双打型的。在这种团队里,它必须是小型的,每一个成员必须使自己适应队友的个性、技能、长处和弱点。第二种是足球队型的。每一个队员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但整个队伍是整体移动的(除了守门员),同时,队员们又保持各自的相对位置。第三种是棒球队型的或者是乐队型。每个成员都有固定的位置。网络经济下的企业组织将越来越多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跨职能的任务团队,人们必须学会在没有固定职务、没有命令权威、既不是被控制也不是控制他人的情况下去进行管理,去完成任务,去实现目标。

3.3内部市场化

从传统组织到网络组织的另一个途径是内部市场化,即在企业网络化的基础上,让组织内部的各个单元(节点)形成自己的利润中心,这些单元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市场环境选择与组织内部或者外部的其他企业进行交易。如购买原材料、产品或服务以及对外部单位进行投资,以便更好地根据市场条件确定业务。这样,企业组织内部不存在垄断,利润中心有从组织内部和外部各单位购买产品或服务的自由,同时,这些利润中心也必须把他们的产品或服务以竞争性的方式销售给内部或外部的单位。但是,组织内部单元的这种市场化行为必须与组织的发展目标相适应。在这些内部市场组织形式中,各个单元都需要建立自己的财务报告,以便组织对各个单元的情况进行了解和协调。

在企业组织进行内部市场化过程中,往往会碰到的一个难题就是各个利润中心或各个单元难以确定互相提品或服务的价格。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从海尔建立的内部价格体系来得到一些启示。海尔的内部市场化是伴随着流程再造建立的。海尔集团产品事业部与商流推进部之间的价格体系是根据整合前产品事业部的销售费用占销售额的比率作为基数(以后根据上年度的销售费用作为基数),以此为标准,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新的折扣比例,核算出商流推进部从事业部的采购价,即采购价=产品市场价×(1-折扣比例)。产品事业部与物流推进部的价格体系是根据整合前产品事业部每批次采购物品所需的采购费用作为基数(以后根据上年度的采购费用作为基数),以此为标准,双方通过协商确定新的折扣比例,核算出事业部从物流推进部的采购价,即采购价=物流采购价×(1折扣比例)。设备公司和产品事业部的内部价格体系是根据整合前,产品事业部采购设备、维修设备所消耗的费用作为基数(以后根据上年度的采购、维修费用作为基数),然后双方协商确定一个比例和基数相乘得出的数额,作为设备公司应得的报酬,其它各部门之间的价格体系的建立与此类似。正是由于内部价格体系的确立,保证了海尔内部市场化的目标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乌家培.网络经济及其多经济理论的影响.学术研究,2000;(1)

2RaviS.AchrolandPhilipKotler.MarketingintheNetworkEconomy.JournalofMarketing,1999

3李维安等.网络组织-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R.E.Milesetal.,“CauseofFailureinNetworkOrganizatioin”,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Summer1992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2

物流组织一般是指以物流经营和管理活动为核心内容的实体璎组织。从广义上讲,它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物流管理、企业间的物流联盟组织.也可以是从事物流及其中介服务的部门、企眦以及政府物流管理机构,企业组织实质上是管理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的分配以及管理形式的确定,它体现着企业的管理思想:每一次企业组织变革都体现了某种管理思想的变革,每一次管理思想的变茚必将带来企业组织的变革。

1企业物流组织结构的发展历史

1.1传统物流管理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即是按职能专门部门分工的组织形式,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物流部门这时物流话动分散在财务、制造和市场营销等职能部门:订单处理不是在市场营销部而是在财务部,与市场脱节;运输被分配在制造管理部门.加重制造部的凋度负担,不能集中精力于构成其核心竞争力的产品的研发制造: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财务部门.只有少量大型企业制定了物料需求计划总之,这一阶段的企业物流活动主要集中在产成品运输和仓储的管理,除这两个活动的协调外.整个物流作业定位为可操作性此外.物流的分散性及物流业务的从属地位也造成了部门之间协调的困难.物流效率低下。

l.2简单功能集合的物流组织结构随着制造业的发展,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很多企业扦始寻求可以“长生”的秘淡.关注起顾客需求与客户服务,市场营销部门成了、一个重要机构.几乎可以决定企业的生死。这时,物流的某屿功能也从财务、制造部门转移到了市场营销部,如订单处理与运输。但这种功能集合只集中在少量核心业务上,物流其他业务如仓储、存货还分散在财务部门,而采购仍然归属于制造管理,组织结构没有发生大的变化,其整合的有效性也极其有限。

1.3物流功能独立的组织形式。物流受企业重视的一个重要标志是物流功能从各职能部门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部门。80年代,企业为了以较低的成本而又更好地满足顾客需求,纷纷建立面向零售业的物流配送中心,促进了物流组织模式的变革,企业开始试图在一个高层经理的领导下统一所有的物流功能和运作。这一阶段组织结构层次是清楚的,它将实际上可操作的许多物流计划和运作功能归类于一个权力和责任下,其目的是对所有原料和制成产品的运输和储存进行战略管理,从而使企业产生最大的效益。这是物流地位的飞跃阶段,但是由于缺少跨功能的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还没有完全的一体化物流单位的概念,一体化仅集中于物资配送或物料管理。

1.4一体化物流组织形式。20世纪90年代以前,企业没有对物流作业中的信息给予足够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产生所需信息的适当技术;二是由于管理部门对快速、准确的信息如何提高物流绩效缺乏足够的认识。物流发展到今天,绝大多数所需信息可凭借足够的技术而轻松获取。信息技术的可用性与获取的简易性,使信息在部门间得以快速、准确的传递,企业物流也由一位高层领导专门负责,这些都促进了物流的一体化。在这种一体化结构中,物流经理直接对物流支持功能、物流资源计划功能和物流运作功能负责。物流支持部门为物流运作提供必要的支持,这块功能的独立有利于企业灵活机动地统筹企业物流;集中的物流资源计划,有利于提高市场预测的精确度,从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与能力计划;物流运作是物流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物流支持部门的协调沟通,加上精细的物流资源计划,使物流运作得以顺利进行。

2四种组织结构比较分析

物流组织结构的变革与物流的发展阶段是相对应的,但相对于物流的发展,物流组织的变革有某种程度上的滞后性,这与企业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信息技术的发展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表1对四种组织结构在出现时间、信息技术应用状况及适用企业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前三个阶段,物流组织对应的企业组织都是职能型,物流属于众多职能部门的一个;第四阶段,根据企业采取的不同事业部型及物流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其形式有两种:一种是物流分布在每一事业部内部,专门负责本事业部的物流活动,另一种是集团层面的物流功能整合,管辖范围为整个企业物流。

从以上物流组织发展历程可以看到,物流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从物流活动分散于企业各职能部门内到少量功能的集成,又由功能集成到物流部门的独立及物流的一体化,从被企业忽略提升到了战略位置。但是,企业物流决不能就此为止,企业在物流中的地位也不应拘泥于此。21世纪产生了很多新的物流理念与物流方法,如精益物流、6希格玛物流、闭环物流与逆向物流、精细供应链。随着这些先进物流思想的出现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为了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企业应该时刻保持警惕状态,优化企业流程,同时设计适合该流程的组织结构,尽量使组织结构扁平化,并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虚拟化组织。

3信息技术驱动的组织结构再造

跨功能、信息综合的物流信息系统使得物流一体化成为了可能,但信息只能在某一个战略单位内实现共享。现在已经到了网络经济时代,局域网在企业各部门、各战略单位的独立信息系统之间设置了接口,很大程度地减轻了为避免信息失真和延迟而必须将功能集聚到一个无所不包的组织单元中去的压力;广域网乃至国际互联网,最终为虚拟与网络化物流组织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特别是供应链管理中,物流从单个企业扩展到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这些关键队伍用电子网络连接,用不固定和灵活的方式整合来完成物流活动嘲。信息拉动,需要时联盟,不需要时即解散,这就是信息驱动的物流组织结构。

3.1职能型组织向流程型组织的转变。物流组织发展前三个阶段都是以职能型为主,流程分布在各个部门中,以部门为界限分割开来,这也是企业绩效产生问题的根源所在。随着企业纷纷进行流程再造,为了适应变化了的流程,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也必须以流程、顾客需求为导向,将垂直命令型的层级组织结构转化为顾客驱动的以企业流程为核心的扁平化流程型组织结构(图1)。

所谓流程型组织即打破职能部门之间的隔阂、促成信息流和物流等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顺畅流通。该流程型组织结构以顾客需求为流程的驱动源,各流程操作者之间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互通有余,及时了解当前其所处环节。每一小流程都是总体流程中的一个环节,其中每一下级流程操作者又都是上级操作者的顾客,构成一条环环相扣的价值链,即由小流程变成大流程,并由流程管理者专门负责。物流贯穿于组织中的所有流程,无论是直接接触顾客的配送活动,还是与供应商有联系的采购活动,物流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主导作用。该流程型组织结构较传统组织结构有着很多的优越性:

(1)扁平化,即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增大。塑造流程型组织的核心思想就是把原来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扁平化。现代企业员工的素质较以前有明显的提高,他们渴望做一些挑战性的工作,扁平化造成的权力下放无形中激励了员工士气,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

(2)弹性化,即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置固定的和正式的单位,而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以任务为导向的团队式组织,其目的是使一个组织的资源得到充分运用,增强组织对环境动态变化的适应能力。流程型组织以流程为中心,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强调响应速度、把核算单位划小,让基层组织有更大的自和主动性,将僵化、反应迟缓金字塔结构,变成富有弹性和适应能力的组织结构。这种方式,既能保持大型企业的规模,又具有小企业的创业活力及应对外部环境的灵活性。

(3)顾客化,即以顾客需求作为流程的驱动力量。它将顾客分为两种,即内部顾客与外部顾客。外部顾客是企业流程的外部推动者,而内部顾客则是流程的直接推动者。外部顾客订单驱动法则使企业生产不脱离市场需求,减弱牛鞭效应;内部员工顾客化使每一流程均有责任人,员工既是供应者也是客户,作为供应者要保证不向下一流程员工提供不合格产品或服务,作为客户若发现不合格产品或服务可向供应者提出索赔。海尔集团员工之间就实施SST,即索赔、索酬、跳闸。如果上道工序提供的服务好,下道工序应该给予报酬;不好的话,下道工序就有权向上道工序索赔。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3

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经营的关键要素,其设置的科学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形式,它既涉及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涉及企业内部的决策和控制系统。

1煤炭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煤炭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和我国大多数企业一样,大体为直线职能制。总部设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如财务、计划、科技等,下属的二级单位成为企业的直线职能管理单元,这些二级单位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煤炭集团企业体现的组织结构上的矛盾有很多,其中主要为:一般规模比较庞大、业务种类繁多,但大部分还是以直线单元直接经营管理,不利于决策者集中全部精力用于考虑长远战略;管理僵化,各业务单元缺乏足够的决定权和反应能力,经营局面难以打开;各职能部门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容易重复,效率不高;部分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比较迟钝;管理费用较高,成本居高不下等。

因此,煤炭集团企业必须对过去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高度来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战略需要。

2煤炭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目标统一性原则

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求在组织设计中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职务,做到人与事高度配合。

2.2统一指挥原则

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集中精力,信息畅通、有效控制。

2.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要促使企业内部权力划分更加合理,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使企业各个单元协同作战,发挥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积极性。

2.4集权分权原则

涉及到企业最高发展事项的管理权力,应该归到企业最高领导者;一般性权力应该尽量下放,授予各下级部门,提倡他们创造性地参与企业各级管理。

2.5控制幅度原则

管理者的管理范围要适当,不能过于宽泛,并尽量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6财务与结果控制原则

煤炭企业集团总部的控制应该通过设置回报率目标和对产出进行监督来实施,也就是说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业绩。在各下级单位运营过程中,应该尽量少地干预。

3煤炭企业集团适宜选择的组织结构类型

当前形势下,为了增强煤炭企业集团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采用既能调动经营管理者积极性,又能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笔者认为,事业部制既有分权,又有集权,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3.1事业部制的特点

3.1.1优点

(1)事业部制有利于摆脱企业发展战略的盲目性。既可以使企业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和经营方针,又能充分发挥各事业部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2)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形成经济规模,大大提高效率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3)有利于绩效评定管理。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既便于衡量事业部及其领导者的工作,也使得企业决策者易于评价每种产品对企业总利润的贡献,用以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

(4)有利于企业后备干部的培养。由于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所以,其经理有机会经受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各种考验,易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干部。

(5)有利于组织的稳定。事业部制结构中企业高层和事业部内部,一般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这样就在它灵活性的基础上吸收了职能制组织稳定的优点。

3.1.2缺点

(1)结构重叠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齐备的职能机构,因而人力成本较高,尤其是一些小的事业部,相比较而言人力成本会更高。

(2)因为独立核算,各事业部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规模,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在业务和产品上彼此渗透,总体上有损干总公司,因此总公司的协调任务繁重。

(3)事业部制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适合知识经济时代战略性的技术开发。限于利润中心的定位和资源支配权的限制,事业部在研发投人上会倾向于应用性的、短期见效的项目,研发投入的力度会缺少战略的举措,继续发展会缺少后劲。

(4)难以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对事业部分权过多会削弱总部整体领导能力,如何适度合理安排集权与分权,是一个难题。

3.2煤炭企业集团导入事业部需要注意的问题

事业部制虽然在西方国家已经过了80年的时间,但是对煤炭企业集团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模式,导入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制度,不能削足适履,而应该因势利导,取长补短。在导入事业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事业部的规模要适中,不宜过大和过小。过大则失去事业部灵活、有效的机理,过小就不能克服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的问题。煤炭企业集团一般都横跨地区、跨行业两大门类,下属企业众多,事业部的成立也要以企业产品或区域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不能盲目地“拉郎配”,把事业部变成了收容所。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4

一、前言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以及企业文化的形成,都对企业管理组织绩效起到了深刻影响与作用,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之间动态联系,其相互制约性的平衡关系,影响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并能够有效地作用于企业的管理组织绩效。

二、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定义概述

企业组织结构指的是企业内部各个组织结构之间关系的组合,是企业在实现战略目标过程中连接成员的方式以及此种方式所存在的形态。企业文化又称组织文化,是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并具备自身特色的精神财富。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源泉,其中价值观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

三、企业组织结构形式与其所对应的企业文化

(1)职能制组织结构。职能制组织结构是以职务分工来设置管理部门,然后根据职务分工进行规章制度制定,从而就形成了以各部门领导集权的企业管理指挥链,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正常运转。职能组织结构强化了各部门领导的权利,从而使其在自身管理业务范围内有直接决定权,这样不仅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浪费,还使企业在中低层领导人员上节约了成本。[1]因此,职能制组织结构符合当前技术密集型企业的要求,从而完善了企业的管理分工,在减轻企业领导管理负担的同时,进一步深化了企业员工的凝聚力。职能制组织结构改变了企业领导结构,形成多头领导管理模式。因此,通常此类型企业文化的核心倾向于团结合作。

(2)事业部制组织结构。针对企业经营管理问题中所存在的复杂性,提出了事业部制组织结构,其实质是分权式结构。一般情况下,总公司会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状况来划分事业部,从而形成由总公司掌权的利润链条。事业部制的分权管理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将企业的领导层从繁复工作中抽离开来,从而将精力致力于企业的宏观经营管理上,而各事业部以独立形式进行经营管理,能够充分地调动管理部门的积极性,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与此同时,事业部之间的竞争不仅能够大大地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还能够为企业在创新中求发展。因此,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企业文化,所体现出的不仅是团结协作,还包括创新,从而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以创新能力脱颖而出。

(3)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主要是由横纵两项系统组成,横向为专业分工管理系统,纵向为指挥系统。直线职能制管理需要对自身所负责的管理工作负全部责任,其所负责的间接指挥工作,特点如下:责任划分明显,权力集中,从而确保了企业各项业务顺利且高效的进行,这不仅使企业组织形成了统一,还为企业实现专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因此,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企业文化特点为统一协调,有效避免了“各自为政”管理现象的发生。[2]

(4)矩形制组织结构。在直线制组织结构的基础上,为了某项项目的完成临时设定的临时机构,其综合形式便是矩形制组织结构。矩形制组织结构通常较为适用于技术创新型企业,或者经营管理环境相对较为复杂的企业,从而使项目成员能够同时接受企业领导部门的管理,又能够服从于平等地位部门的领导。在双重指挥模式的作用下,能够使复杂工作得到有效的协调,与此同时,由于此临时机构是临时组建的,其机构的组成成员都是各自业务部门中的精英,这就有利于其在团结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高专业技术水准。通常此类型企业文化的特点为协作与创新。

四、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的动态联系

(1)企业创业期二者之间的动态联系。企业创业时期是企业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形成时期,企业文化在企业创业期也逐渐形成。这一时期,企业组织结构相对较为松散,企业管理者会直接参与到企业的各项生产活动中,并提供必要的引导。在企业逐渐步入正轨时,逐渐形成与企业当前发展相适应的组织机构与职能部门,但是,由于企业正处于起步时期,受其当前创业环境等方面因素的限制,企业的组织结构相对较为松散并呈现出扁平化特征。[3]创业期间,创业团队与企业人员是一同工作的,为了打造和谐的创业环境,并强化企业员工的奋斗激情,在此期间,企业文化价值的取向偏向于“齐心协力、共创佳绩”。因此,创业期间基于企业简单组织结构下的企业价值核心体现在合作上,这就为企业文化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企业发展期二者之间的动态联系。基于创业期间企业组织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文化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初步形成了自身的组织结构以及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企业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态势,就需要与时俱进地调整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因此,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四大基本组织制度体系形成,并得到广泛应用,而企业文化也在此过程中得到了进一步地完善与发展,并且逐渐向整体性拓展。所以,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组织结构与企业文化属于磨合、协调期。根据企业类型以及企业发展需求,其组织结构相继得到调整,并逐一形成与其相对应的企业文化特点,并使二者通过协调实现其作用的发挥,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并促进企业的发展。

(3)企业改革期二者之间的联系。企业组织结构需要与企业的发展相适应,而企业的发展又需要立足于市场经济发展的态势,并需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从而才能使企业通过内部组织结构的调整来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企业的组织结构是不断变化的。当企业进入改革时期,其内部结构的调整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过程中,企业文化同样发生了改变。企业文化的开放性以及企业管理的柔性,促使企业的组织变革顺利完成,而通过企业文化的不断深入,企业员工逐渐形成以企业文化为基础的思想意识,进而能够充分激发企业员工的斗志,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最终使企业员工的个人目标与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在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过程中,企业整体需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这在某种程度上就推进了企业变革的步伐,而企业文化在变革的过程中,又进一步深化了变革,在企业组织结构与其商业文化的协调作用下,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五、总结

面对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发展背景,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就需要不断地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并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通过企业组织形式与企业文化二者之间的发展,能够确保企业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增强自身的凝聚力,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实力。

(作者单位为西华大学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 夏绪梅.论企业文化和战略对组织结构的辩证关系[J].商业时代,2013,11

(36):133-134.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5

论文关键词:邮政人力资源现状改革

一、邮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中,表面似乎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但本质上却是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如何发展现代化的邮政,满足社会需求,实现邮政新世纪的宏伟蓝图,人才是根本的决定因素。当前邮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如果不能加以正确认识,将不利于我国邮政企业的发展。

(一)部分管理者的人力资源观念存在误区

在邮政企业中,有些人特别是部分企业管理干部,对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还存在误区,主要表现在:强调职工的职前学历,忽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终身教育;强调职工的团队价值,忽视人力资源开发的个体需求;强调职工的存量稳定,忽视人力资源开发的合理流动;强调职工的一般使用,忽视人力资源开发的系统管理等。目前,以人为本的理念虽然被企业普遍强调,但一些管理者以人为本的思维仍停留在形式、口号层面上,突出表现多在强调理念,而少有具体措施,尤其是没有将此在实践中发展化为企业特质。这些不正确的认识,严重阻碍了邮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发工作。

(二)岗位用工不合理,缺乏有效的薪酬激励因素

企业编制内在岗职工、聘用工、劳务工、混岗作业人员并存,同工不同酬的现象突出,绩效考核不到位,未能有效满足关于组织对个人绩效认可、综合素质提升和工作内容优化等方面的需求,致使部分员工在缺乏有效激励的环境下工作。虽然邮政企业已经注意到人力资源绩效考核的重要性,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流于形式。对员工的绩效评价并没有按岗位目标体系和完成执行情况逐项评价,领导的主观看法受职工个人身份、资历、地位、人际关系影响较大,容易脱离工作实际,对员工的岗位职责和职位设计等带来冲击,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员工的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

二、关于邮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改革的策略

中国加入WTO以后,属于服务贸易范畴的邮政,也将面临着国内邮政市场的对外开放,外国邮政特别是发达国家的邮政和跨国速递公司将进入中国邮政市场,中国也可以进入其它国家的邮政市场。这对中国邮政来说,既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要想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赢得机会,必须要革除邮政企业现行人力资源管理的弊端,为企业实现良性发展做好支撑,解放思想,大胆探索,采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完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行为

当前的邮政企业,要通过规章制度的建立,进一步优化结构、增强功能,规范员工和管理人员的行为,努力营造公平公正的用工氛围,提高广大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统一的行为规范,对内有利于强化管理,对外有助于提升形象,从而促进邮政企业的健康发展。

(二)创造更多发挥机会,充分挖掘员工潜能

每一个人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潜能,人力资源管理者必须努力营造好的环境从而使员工发挥出较大水平,如教育培训、工资、晋升的公正性、受尊重、团队精神、福利等,“把平凡的人造就成非凡的人”。因此,邮政企业在设置机构定岗定位时,要科学合理,使企业的每一个员工都有较饱满的工作量,使不同类型的员工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其自我价值,并为企业创造财富。①

(三)完善内部竞争机制,提高员工工作效益

现阶段邮政企业要从内部管理体制入手,完善企业内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录用适量的聘用工,改变企业员工的“一体化”结构,形成效率优先,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合理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科学的工作分析和合理的职位评价制度,使更多的人才脱颖而出。②

(四)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提高人员综合素质

邮政企业各种经营活动都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如果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不进行技术、知识更新,不接受新技术培训,就很难保证邮政服务的质量,就会在竞争中失掉市场占有率。高度的重视和完善的制度,才能有效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五)健全管理信息平台,创新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部门为了适应管理变革的要求,必须自觉增加管理的科技含量,着手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平台,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向信息化转变。调动各方面力量,采取积极措施,促进邮政信息化的发展。一是继续采取资金倾斜政策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注重效益,适度超前”的原则,优先安排信息技术建设项目投资;二是采取收入分配倾斜政策,对信息技术部门的工资总额,按高于企业平均工资水平拨付工资计划,主要用于对技术骨干的工资倾斜和自主开发项目人员的奖励;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医疗补充保险等保障制度;三是采取人才引进倾斜政策,对信息技术部门急需的工程技术人员,可不受系统、地区和编制限制,优先解决。

不仅降低人力资源成本而且有助于职工把人力资源部门看成是一个积极的部门,也为职工在个人职业发展方面承担起更大责任提供了方便。

总之,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及市场竞争的强大压力下,邮政的企业化转型,是步入良性发展的关键时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邮政企业转型后的首要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邮政企业应坚持“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把人力资源管理与邮政公司改革配套推进、紧密衔接成为一项紧迫任务。不断对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走出传统的人才管理误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与制定激励机制,采用科学的、适应企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人才管理模式来适应已发生变化的外部环境,才能使邮政企业在未来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得到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昆,浅谈如何评价和提高邮政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山东省邮政局山东济南250011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6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 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 et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 et 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 et 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 ei 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 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 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 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 et 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 et 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 et 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 et 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 et 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 et 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 et 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 et 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7

组织结构是一个企业经营的关键要素,其设置的科学与否关系到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为实现其经营战略目标而确定的内部权力、责任、控制和协调关系形式,它既涉及企业内部部门之间、岗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联系,也涉及企业内部的决策和控制系统。

一、煤炭企业组织结构的现状与问题

煤炭集团企业的组织结构也和我国大多数企业一样,大体为直线职能制。总部设有相应的职能部门如财务、计划、科技等,下属的二级单位成为企业的直线职能管理单元,这些二级单位不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不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煤炭集团企业体现的组织结构上的矛盾有很多,其中主要为:一般规模比较庞大、业务种类繁多,但大部分还是以直线单元直接经营管理,不利于决策者集中全部精力用于考虑长远战略;管理僵化,各业务单元缺乏足够的决定权和反应能力,经营局面难以打开;各职能部门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工作容易重复,效率不高;部分授权职能部门权力过大,容易干扰直线指挥命令系统;职能部门缺乏弹性,对环境变化的反应比较迟钝;管理费用较高,成本居高不下等。

因此,煤炭集团企业必须对过去的组织结构进行重新审视,从新的高度来调整组织结构,以适应新形势下的战略需要。

二、煤炭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2.1目标统一性原则

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组织形式的选择必须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要求在组织设计中要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职务,做到人与事高度配合。

2.2统一指挥原则

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保证集中精力,信息畅通、有效控制。

2.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要促使企业内部权力划分更加合理,建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使企业各个单元协同作战,发挥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积极性。

2.4集权分权原则

涉及到企业最高发展事项的管理权力,应该归到企业最高领导者;一般性权力应该尽量下放,授予各下级部门,提倡他们创造性地参与企业各级管理。

2.5控制幅度原则

管理者的管理范围要适当,不能过于宽泛,并尽量减少管理层级,提高企业运营效率。

2.6财务与结果控制原则

煤炭企业集团总部的控制应该通过设置回报率目标和对产出进行监督来实施,也就是说通过财务指标来衡量业绩。在各下级单位运营过程中,应该尽量少地干预。

三、煤炭企业集团适宜选择的组织结构类型

当前形势下,为了增强煤炭企业集团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必须采用既能调动经营管理者积极性,又能对企业实施有效控制的管理组织结构模式。笔者认为,事业部制既有分权,又有集权,无疑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3.1事业部制的特点

3.1.1优点

(1)事业部制有利于摆脱企业发展战略的盲目性。既可以使企业最高领导层摆脱日常行政事务,集中力量研究和制定企业发展的长远战略和经营方针,又能充分发挥各事业部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2)有利于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形成经济规模,大大提高效率和企业整体经济效益。

(3)有利于绩效评定管理。事业部是一个利润中心,既便于衡量事业部及其领导者的工作,也使得企业决策者易于评价每种产品对企业总利润的贡献,用以指导企业的战略决策。

(4)有利于企业后备干部的培养。由于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所以,其经理有机会经受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各种考验,易为企业的发展储备干部。

(5)有利于组织的稳定。事业部制结构中企业高层和事业部内部,一般仍然按照职能制结构进行组织设计,这样就在它灵活性的基础上吸收了职能制组织稳定的优点。

3.1.2缺点

(1)结构重叠会导致管理成本增加。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齐备的职能机构,因而人力成本较高,尤其是一些小的事业部,相比较而言人力成本会更高。

(2)因为独立核算,各事业部为了扩大自身的市场规模,为了谋求自身的利益,可能会在业务和产品上彼此渗透,总体上有损干总公司,因此总公司的协调任务繁重。

(3)事业部制不利于集中力量进行适合知识经济时代战略性的技术开发。限于利润中心的定位和资源支配权的限制,事业部在研发投人上会倾向于应用性的、短期见效的项目,研发投入的力度会缺少战略的举措,继续发展会缺少后劲。

(4)难以把握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对事业部分权过多会削弱总部整体领导能力,如何适度合理安排集权与分权,是一个难题。:

3.2煤炭企业集团导入事业部需要注意的问题

事业部制虽然在西方国家已经过了80年的时间,但是对煤炭企业集团而言,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模式,导入一套适合企业自身的制度,不能削足适履,而应该因势利导,取长补短。在导入事业部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事业部的规模要适中,不宜过大和过小。过大则失去事业部灵活、有效的机理,过小就不能克服人力资源成本过高的问题。煤炭企业集团一般都横跨地区、跨行业两大门类,下属企业众多,事业部的成立也要以企业产品或区域的内在联系为纽带,不能盲目地“拉郎配”,把事业部变成了收容所。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8

现代工业企业产生于19世纪80年代的美国,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现代工业企业在发达国家的许多领域成为最强大的企业机构。伴随着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在此后近一个世纪的时期里,这种组织结构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工业企业普遍适用的组织惯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改变,“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显现出了诸多的不适应性,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并正在经历着新的发展演变。

一、“金字塔”式组织结构的历史功绩及局限

19世纪50年代以后,铁路、电报、电话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迅速、高效、安全和有保障的运输通讯服务,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国内、国际市场,机敏的企业家意识到市场扩大带来的商机,结合了大量生产与大量分配的现代工业企业由此而生。新的运输通讯工具保证了进出企业的原材料和成品的稳定性,新的能源提供了不受自然条件限制的动力来源,连续作业的机器设备代替了生产过程中的手工操作,企业成为大批量生产的企业。大批量生产的企业面临着新的销售问题,如高效的、遍布国内甚至国际的销售网络,独特的销售技术,特殊的销售服务——安装、消费信贷、操作示范、维修等。传统的批发商、自营商、人和零售商无法胜任这样的销售任务。大量生产的企业便向前结合进入销售领域,建立起自己的、遍布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销售分支机构。为了保证生产的稳定性,原材料的供应是关键,大量生产的企业向后结合进入采购领域,建立了自己的采购分支机构。大量生产的企业在19世纪80年代通过纵向结合的战略发展成为多功能、多单位的工业企业。一些由个人或家族控制的规模较小的企业,19世纪90年代在横向合并的基础上,实现了生产、财务、管理上的集中,并进一步通过纵向结合的战略,发展成为现代工业企业。

现代工业企业通过一体化的战略把生产一件产品所需要的采购、运输、生产、销售等活动集中于一个企业内,企业所包含的不同单位完成着空前繁杂的大量工作。欲使现代工业企业高效运转,需要有设计良好的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需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对不同单位进行协调和控制。在现代工业企业里,管理的任务落在了职业经理肩上,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配置资源,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监督、评估;中层管理人员在现代工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他们设计了协调流经企业不同单位之间高额物质流量的方法,改进了连续作业的机器设备。中层管理人员主要负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对高层管理人员负责,现代工业企业形成了一体化多层次等级制的“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

二、现代工业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

“金字塔”式的组织结构虽然被证明与管理实践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但是不可否认,事物的发展总是有其惯性,企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同样如此。尽管进入新世纪以来,有关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呼声和行为越来越强烈,但是传统组织结构的影响无所不在。现代工业企业寻求对于传统的“金字塔”式的企业组织结构的突破,总是要在后者的基础上,或者是在打破后者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种具有传承关系的继续,而不是彻头彻尾的革命。总体说来,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企业组织结构扁平化

企业结构的扁平化就是管理层次的减少和管理幅度的扩大,企业结构形态由标准的金字塔型向圆筒型转化。经过长期的演变过程,传统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之所以僵化失灵,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中层过于庞大。中层的膨胀部分是取决于在传统技术条件下企业规模扩大的相应举措,部分是由于企业各层次对增加下属、扩大管理控制权的自身需要。层次繁多、部门林立、机构臃肿、人浮于事,这已成为传统官僚组织普遍的弊病。20世纪90年代初期,出现了业务流程再造的潮流,其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要把原来的“金字塔型”式的组织结构扁平化,使企业的高层能够更接近生产和销售的现场,减少信息的失真,增加组织的灵活性。

(二)企业组织结构网络化

现代工业企业的组织结构由紧密型转向松散化,企业间网络成为新的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形成的企业集团化,通过组成一种新的利益共同体,使众多企业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二是以契约和资本为纽带形成的经营连锁化。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和商务等业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销售网络体系,使得企业的营销组织网络化;三是以契约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的企业内部组织网状化,内部网状化是实现企业组织彻底扁平化的根本途径;四是以因特网为纽带形成的信息传递网络化。全球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极大地降低了企业间网络的运作费用,推动了企业间网络的发展。

(三)企业组织结构无边界化

企业组织的无边界化是指在组织结构上不设固定和正式的组织机构,代之以一些临时性的任务为导向的柔性组织,如矩阵制、团队组织等。组织更多的不是表现为一种有形的障碍,其界限越来越趋向于无形。企业再也不会用许多界限将人员、任务、工艺及地点分开,而是将精力集中于如何影响这些界限,以尽快地将信息、人才、奖励及行动落实到最需要的地方。“无边界化”并不是说企业就不需要边界了,而是不需要僵硬的边界,为使企业具有可渗透性和灵活性的边界,以柔性组织结构模式替代刚性模式,以可持续变化的结构代替原先那种相对固定的组织结构。随着经济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日益发展,企业内外部信息共享、人才共用已成为主要特征。其优点是灵活机动、博采众长、集合优势,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成本,而且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并推动着企业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发展。

通用电气公司的韦尔奇较早地提出了“无边界企业”的概念,他认为一个无边界组织“可以使人们专注于发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思想,而无论其源头是某个同事、通用电气的另一个部门、街道那边的另一家公司抑或地球另一端的某个公司,他们都会与我们分享其最好的思想和实践。”韦尔奇在通用电气进行了企业无边界化的改革。

(四)企业组织结构精炼化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9

被称为“知识经济”的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将是世界各个国家未来的经济竞争主体,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将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力量,并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凸显极为重要的力量。当前我国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历史虽然还不到30年,但已有明显的发展潜力的趋势。尚还处于初阶段的以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核心的理论研究,对于高新技术的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理论研究就更匮乏。在设计实践中,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上面存在很明显的问题,这些问题将会阻碍了高新技术企业向前发展。

一、企业组织结构的概述

企业组织结构是企业得以实现目标的实体框架,是企业组织内部各有机要素相互协调作用的联系模式或方法形式。针对企业组织结构发展现状,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及定性分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设计和变革提供决策依据。

二、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一)核心能力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宏观上看,首先让企业发生变革需求的是企业组织的外界环境的改变,详细的是有政治、技术改革、经济的发展等因素,如果企业已然赶不上这些变化的节奏,那么这样的企业是存在不久的。要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企业都只有以自身的特色经验及手段来发展能够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特点的核心能力从而获取竞争优势最大化。如若不能适应需求,那企业必定会引起变革的需求。所以企业的外环境和企业的能力特别是管理能力的匹配是企业组织结构影响的决定性因素。

(二)改革趋势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随着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组织结构呈现扁平、网络、无边界、多元化的变化趋势。使得社会各层活动的不断涌现,知识的扩大,时间及社会变革的压力使得组织结构极速反映决策来保障企业的竞争力度。企业的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的经济及企业内外的信息得以快速方便直接的发展。企业的管理层次少有助于加强企业组织结构的反应能力,高效的应对市场和竞争动态的变化。企业不再只有一项合适的组织结构形式,企业里的部门、地域的区分组织结构就不再是唯一统一的模式了,是依据具体的社会环境及组织的目的性来搭建不同的企业组织结构,先以目标确定战略,再以战略来确定组织结构。

(三)企业组织结构设计思考

知识流的经济时代下企业的能力展现的知识特性,知识型的企业组织结构要按知识流的网络化特性这样有助于知识流在企业的部门、员工之间流动。首先,业务流程的改造,传统的业务流程已然不适应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了。而新的流程,企业员工有自我决策权利,可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提供相应的变化服务,使知识的流失减小。在变革的过程中要将重点注意在核心的业务上面,企业的核心能力来确定企业的核心业务,从而优先的实现了技术、人与管理的整体结构集成。其次是企业组织结构学习,通过学习引发的新企业组织形态即学习型的企业组织结构形态,这样企业的组织结构的决策不再只集中在高层,和个人不再只是契约,企业的员工不再有“工具性”的工作观念,企业就不必再用制定规则来强制性管理员工。最后是企业组织结构的网络化,网络型的组织结构有利于减少结构的层次,粉碎金字塔式的结构模式,让企业的团队可以自由充分的进行知识的交流和自我管理完善,还可发挥企业内部的合作精神,以群体的协作力量a来获得竞争优势,简而言之,内部的网络化组织有利于保证了知识共享,企业经营决策的协调合作,减少中心、等级制度,发挥企业的网络化组织中每一个管理者的才能及优势。

三、结束语

本文目的是尝试建设起一个适应任何发展阶段高新技术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模型,要将价值工程相关的论理原理注入到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中,探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的模式,使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展组织结构设计中从理论和实践上提供指导。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增长主要的生产因素,当前,无论哪个企业生产经营都应有合理规范的组织结构做保障,所以,在知识时代要探讨企业组织结构设计如何建立并能和社会的变革相适应的新型组织结构,是具有重要的现实探讨意义。更多还原

参考文献:

企业组织结构论文例10

一、引言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有关企业文化的研究不断增加,,一般认为,20世纪60、70年代日本企业迅速崛起推动了企业文化研究的发展。基于质量、可靠性、价值观和服务的企业文化,为日本企业的成功构建了竞争优势“。企业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两大职能,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的企业将获得最佳的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Schein,1992)。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意义。一方面,在经济转型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日趋激烈,如何通过企业文化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而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个重要问题。另一方面,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企业内部结构也存在一定差异,如何理解、有效运用源于西方的企业文化方法对中国企业也存在极大挑战,,近年来,与中国企业文化有关的西方研究文献不断增加,早期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主要基于文化维度的视角,分析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价值观,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最近的研究则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视角更详细地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结构类型,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文化差异,并比较了西方和中国企业文化实践之间的异同。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的各个维度不是孤立存在的,企业文化是不同价值观的组合,不同价值观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导致了企业结果。基于企业结构理论视角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代表了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新方向,因此,有必要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评述,以为国内学者研究和企业实践提供有益借鉴。

二、企业文化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

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文献试图将企业文化归纳为不同的维度,并假定每一个维度是独立、附加地影响企业结果。Hofstede、Child以及Biggart&Hamilton等人的研究都讨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例如关系、面子和社会和谐。但是这种研究范式对于文化维度、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结果三者之间的关系缺乏足够的解释。具体来说,对于文化维度将以何种形式组合构成企业文化、文化维度将如何影响企业结果等问题缺乏进一步讨论.进而无法将文化维度与企业结果直接联系。实际上,企业是一个整体,对于任何企业要素的理解都应该在企业整体框架下进行。企业文化的不同维度之间存在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企业文化维度组合形式的不同将使得企业呈现出不同的整体文化特征。虽然基于文化维度的企业文化研究分析并归纳出诸多企业文化维度,但是由于此类研究范式缺乏对企业的整体性认识,因此,在对于企业问题的深入分析上尚缺乏足够的解释能力。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研究范式则采取了一种整体的观点,强调造成企业结果的多个原因之间的同时性和交互作用⑧。为了进一步理解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有必要对企业文化的涵义和组织结构理论进行简要阐述。

1企业文化涵义

Schein认为企业文化就是某一特定的人群,在学会如何应对外部适应和内部整合中遇到问题时,所发明、发现或发展出的一套基本假设的模式,这套模式一直运作良好而被视为有效,因而它被当作感知、思考和感觉那些问题的正确途径而传授给该人群的新成员。外部适应关注对外部支持者和环境关系的积极反应,内部整合关注建立一个共同的愿景、在员工和业务单元之间分享价值观,以及发展企业的特征,这些条件将促使员工对企业做出更高的承诺.做出承诺的员工进而将通过特殊表现对企业绩效作贡献。因此企业文化的日的在于创造和维持一个支持企业战略方向的“强”的企业文化,为“其成员提供可能方向”3V以获得“创造竞争优势的能力”。

2.组织结构理论

组织结构理论认为,社会进程和产出受到多维度、多样性的复合集合的影响,而非单个维度的孤立影响,因此,应该采取系统和整体的研究方法开展组织研究。结构化研究视角的基本假设是,不同的组织特征组合形成了不同的组织特征模式进而导致不同的组织结果,对于组织现象的理解应该强调识别组织差异以及组织内部的一致性集合而不是寻找组织间的联系∞。结构化研究的基本方法是基于类型法(Lypology)和分类法(tax"nomy)对组织进行分类研究,关注包括多个自变量的结构模式将如何影响因变量,而非单个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Weber的权力论是较早体现结构化思想的研究之一。在他看来,社会权力可以分为三种,包括传统、理性/法律和超凡的权力,每一种权力都对应着一个适当的行政结构.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40篇有关结构——绩效的文献进行研究发现,组织结构与组织绩效部分相关。结构化的组织研究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组织研究领域,而且无论在概念层次还是在实证层次上都增强了组织研究的科学性。

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的整体文化价值观结构,不同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有所差异,而且不同类型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现有实证研究一致地证明了企业文化类型与企业结果(包括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之间的密切联系,将企业文化分为四种类型,即团队型文化、活力型文化、层级型文化和市场型文化,其研究发现,企业文化类型能够较好地解释企业绩效@。

三、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研究的个案分析

Sackmann认为,研究企业文化的方法基本上遵循两种模式,一种是以“局外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演绎的模式:另一种以“局内人”立场进行调查、然后加以归纳的模式@。两种模式的差异在于对文化在企业中的预设不同。从外部进行调查,基础是实证主义,收集数据,意图建立普遍的法则。在这种研究中,文化被当作几个可控的组织变量之一来看待;相反,从内部的研究,强调所获知识的情境特殊性和形势的重要性,不能总结情境之外的知识,致力于对文化的完整认识。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也可以分为这两种模式。在现有的中国企业文化研究中,Tusiet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的立场,基于结构化方法研究了巾困企业文化,是两个经典的样本。

1.Tsui的研究:局外人的视角

Tusietal.基于对中国不同地区的MBA、EMBA学员的问卷调查,通过三项研究分析了中国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维度、类型以及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之间的关系.,基于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功能的定义,Tsuietal.将企业文化分为与内部整合有关的文化以及与外部适应有关的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对企业文化维度进行进一步细分和精简。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和私有企业中都存在七个企业文化维度。其中,与内部整合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四个,包括员工发展、和谐、领导力和员工贡献。与外部适应有关的企业文化维度有三种,包括顾客导向、结果导向以及创新。

在此基础上,TsuieIal.进一步研究了企业文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并将五个企业文化维度归纳为四类企业文化,即高整合型文化、市场导向型文化、适度整合型文化以及层级型文化。研究发现,在国有企业、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中普遍存在这四类企业文化,但是这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在上述三类企业中的分布是不均的。外商投资/管理企业以及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高整合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价值观。而相对其它两类企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多属于层级型企业文化,既不强调内部整合价值观,也不强调外部适应价值观。而且,国有企业没有一个系统的企业文化类型模式,在被调查的国有企业中,四种类型的企业文化分布较为均衡。此外,随着文化整合水平的提高,被调查者感知的企业绩效相应提高。研究暗示,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对企业绩效的预测更显著。同时.Tsui,etal.发现,相对于所有权类型,企业文化类型与管理者态度更相关。在具有高整合型文化和适度整合型文化中,企业工作的管理者表现出了最高水平的组织支持,组织承诺以及最低水平的离职倾向。而相对于其它三类企业文化,属于具有层级型文化企业的管理者在组织支持、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表现最差。

2.Cooke的研究:局内人的视角

Cooke基于对中国学术和实践类期刊上发表的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研究,归纳了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维度,并分析不同所有权类型企业的企业文化特征,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和西方管理方法对中国企业文化的影响进行了讨论。Cooke通过案例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六个维度,即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程序、规则以及员工发展,在此基础上,Cooke研究了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研究发现,在特大型国有企业中,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对20世纪50、60年代传统企业价值观的重温和扩展。同时,此类企业内部存在党委和行政两套管理体系,而且前者对企业的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外部制度环境约束也对国有企业文化管理存在显著影响。在跨国公司、合资公司和高技术企业中,企业的经理人接受了更多的西方教育,而且他们没有国有企业的包袱和国有企业发展路径的约束,因此,企业的经理人更倾向于使用西方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在此类企业中,更关注生产率促进和公司程序等企业文化活动。Cooke将民营企业分为乡镇企业和私有化的国有企业,在此类企业中,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活动接近于国有企业,有些企业的企业文化接近于合资企业,例如,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明显带有国有企业的痕迹。此外.Cooke的研究表明,中国传统文化(例如儒家思想和家长制)以及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活动存在显著影响中国企业更大程度上将企业文化视为关系管理,企业文化活动是关系驱动的,既强调内部与与员工的关系,也强调外部与社会的关系。相反,外国企业更关注绩效促进活动,例如生产率提高、企业程序与规则。同时,西方管理方法、技术对中周企业的影响日益增强.

3.两种不同研究视角的比较

Tsuial.和CoOke分别基于“局外人”和“局内人”视角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是现有中国企业文化研究的经典文献,对这两篇文献的深入分析可以较为全面地认识中国企业文化的现状。而且由于研究方法的差异,这两项研究的结论也略有不同。

一是研究方法。按照Sackmann对于企业文化研究方法的分类,Tsuietal.对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采取了基于“局外人”立场对中国企业经理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据分析取得结论的方法。这种方法基于两方理论的假设和逻辑对中国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由外到内”的研究方法。例如.Tsuietal.对企业文化的分类就参照了Schein有关企业文化的定义;而Cooke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则是基于对现有在中国出版的期刊上有关企业文化的案例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内容分析,Cooke提出了中国企业文化的六个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里的差异。这种基于“局内人”立场进行分析的方法更接近于一种“由内到外”的研究方法。“由内到外”的方法强调了中国的具体情景。研究方法的不同必然会影响研究结果,但是,正是通过不同的研究方法,才能得到有关中国企业文化的真实情景。

二足研究内容。Tsuietal.和Cooke都分析了中国企业文化的维度以及企业文化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中的差异,在企业文化维度的分析方面.Tsuieta1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和谐和员工导向、顾客导向、系统管理控制、创新和结果导向(社会责任)五个维度: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包括员工福利、员工娱乐、生产率促进、企业外部关系/形象促进、企业程序和规则、员工发展六个维度。尽管两项研究对中国企业文化维度的分类略有不同,但是这两种分类实际上存在对应关系。例如,和谐和员工导向与员工福利、员工娱乐以及员工发展(员工意见/建议计划)维度存在对应,顾客关注、创新维度与生产率促进维度存在对应,系统管理和控制维度与企业程序和规则维度存在对应,社会责任维度与企业外部关系/形象提高维度存在对应。

在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分析方面,两项研究都认为,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异。但是,Tsuieta1.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同时强调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价值观,具有整合文化的企业伴随着更高水平的感知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是企业文化类型而不是所有权结构类型决定了企业绩效和员工态度。这暗示,相对于社会文化,企业文化对于企业的影响更大。而Cooke认为,中国企业文化主要关注内部整合,虽然企业文化中存在一些外部导向活动,但是这些活动很大程度上是表面性的(例如,形象建设),企业文化更接近于一种发展与员工和外部社区关系的关系管理活动,企业文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程度有限。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价值观对中国企业文化存在重要影响。总体来看,两项研究并没有对有效的中国企业文化模式达成一致。

同时.Tsuieta1.和Cooke还从不同的视角提出了各自未来的研究内容。Tsuietal.指出其研究使用的经理人对企业文化的主观描述以及相应的共同方法偏差和归因偏差,可能会降低对于企业文化以及企业文化感知的企业绩效与员工态度三者关系理解的准确性,而且现有研究难以排除企业绩效、员工态度与企业文化类型之间的逆向因果关系,冈此,纵向研究以及基于客观资料的研究(例如分析企业中的故事、惯例、口号等)将是今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方向。Cooke认为其研究所分析的企业文化活动主要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初,分析的企业也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或者私有化的国有企业,缺少对外资企业和真正私有化企业的分析,而后者与前者存在显著不同,其对中国管理活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值得进一步研究。此外.Cooke的研究主要使用了二手数据.缺乏对企业员工的直接调查,这样难以获知员工对企业所实施的企业文化活动的真实感受和反应,因此未来的研究应该直接调查企业文化活动对员工的影响,以及员工的感知和反应。

虽然Tsuietal.和Cooke基于各自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未来研究展望,但是两篇文献都暗示需要对中国企业文化进行更细致、更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企业员工处寻找问题的答案。

四、结论与启示

目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已经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普遍关注。基于组织结构理论视角的企业文化研究认为,企业文化是源自不同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价值观的组合,企业内部不同价值观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了企业整体的文化,不同的文化价值观结构对企业绩效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现有对于中国企业文化的研究表明,虽然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存在一些共同的维度,例如关注员工、重视外部关系构建以及逐渐强调创新、控制等,但是,不同所有权结构企业的企业文化类型仍然存在差异,而企业文化类型差异会进一步导致企业绩效和员工承诺的差异。基于组织结构理论的企业文化研究具有如下启示意义。超级秘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