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记叙文写作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5:29

记叙文写作论文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1

读和写是语言文学教学工作的两个方面,它们二者是合二为一的整体,任何一个具体文本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为学生的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做基础的。

一、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教学工作中,作文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占到高达40%的比例,也是对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行界定的一种重要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没有统一的教材规范,教师逐渐形成这样一种共识,语言运用能力是在对基础知识把握之上的一种能力提升,因而,在作文课的教学中主要是通过一些范文的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实践能力。由于各地区的情况不一样,因而在作文教学中也就无法可依,教学工作的开展显得混乱。但是,总的来说都重视对学生作文写作形式的培养,重视批改式教育,而没有去对学生的作文内容进行指导,没有在作文课上给予学生一定的信息反馈。

作为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对这种情况,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提出自己关于作文教学的一些尝试。

二、作文课程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校都将作文课程单独列出来,采用单独式教学法,笔者认为这样的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因为阅读和写作是一个相反的教学过程,因此,将这二者结合起来教学,其效果会远远大于单独式教学模式成果。

在阅读课程中有意识地将相关的写作知识传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分析懂得如何去遣词造句,如何去构架问政,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方法,如何使自己的文章更加充满人文关怀。

笔者在此以《外国小说欣赏》阅读教材为例,探讨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开展记叙文教学活动,如何将各个单独的作文技巧贯穿于文本教学中,让学生在经典文本的阅读中学会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

三、《外国小说欣赏》与记叙文写作教学互渗模式

1.正确的教学定位

在文学世界里,外国小说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外国小说欣赏》课程的开设为学生认识世界打开了新的窗口。作为教师应该认真地贯彻《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外国小说欣赏》课程进行正确定位。

第一,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是为了了解更加丰富的世界。第二,这门课程主要是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第三,让学生在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对原有基础知识形成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领悟能力。第四,对学生的写作技能进行熏染培训。

之所以将这门课最后定位到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训上是因为《外国小说欣赏》的编排理念正好与作文教学的思路不谋而合。教材是按照小说的构成要素来编排的,其中分为“叙述”、“场景”、“主题”等八个单元,而在每一个章节单元中又将其分为了四个板块。

例如,在“场景”这一单元中,就在“话题”这一板块中先为学生介绍了什么叫做“场景”描写,然后又介绍了场景描写的五大功能。学生通过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学到的是关于记叙文要素的特点,这样学生在无形中就获得了关于作文的写作技巧。作为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将作品细化,例如,对《桥边的来人》的语言描写、《牲畜林》的故事结构,《墙上斑点》修辞手法的运用等等进行分类讲述。对这些作品文本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记叙文如何写作的教学过程,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中,无形地使记叙文的相关知识得到运用。

2.实施过程要点

首先,应该将记叙文的各种要求细化,并分步骤实施。教育心理学家曾说,有效的教育开始于期望能够达到的目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教学任务细化,确定每一小步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对所学文本进行研读后对某一个句子进行仿写,通过这种简单地训练让学生印象深刻。这样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第二,选择摹句,注意难度适中。教师在选择学生需要仿写的句子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度,因为过难会让学生失去信心。例如,《老人与海》这篇文章,本身是寓意较强的文章,读起来需要很多的解读,因而在仿写的时候就应该摘取一两句,或是修辞手法运用出神之处,或是语言简洁之处,而不是要求学生做整体文本的模仿,这样容易让学生失去信心。

第三,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教材能够让学生打开视野,然而教师的正确引导才是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选取与生活实际,与教材本身相贴切的题目,让学生将文本、实践与自身结合,写出优秀的记叙文,而不是空谈理论,这样学生的作文才会有感情。

四、结语

教学具有灵活性,就《外国小说欣赏》这门课程来说,应该让每一个板块单元发挥其指导学生作文创作的目的。让“情感”专题指导学生创作的真实性;让“情节”专题指导学生的生动表达;让“场景”专题指导学生作文的丰富性。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2

一、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为突出其培养“议论体式”写作的“共能”观,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排除在“共能”之外,并对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作了“伪文体”定性:“学生按部就班学的这些‘文体’还不是‘真文体’,非但不是‘共能’,而且还是‘伪能’。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相沿成习专用于教学、考试的虚拟文体,是一些‘四不像’文体——‘伪文体’。……在真实写作中,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小说等特点不一的叙事体式,记叙文与其中的哪一种都不靠谱。……说明文、议论文也是如此,与真实写作的哪一种体式都不同:说明文不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中的某一种,议论文也不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论文(按:“论文”与“思想评论”等是属种关系,似不能并列)中的某一种。这就使学生学了12年的语文、写作,绕了一大圈,到头来什么实际的写作体式也没学会。……显然,‘伪能’是严重违背教学规律的。”潘文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定性为“伪文体”的理由分别是: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记叙文,只有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说明文,只有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没有哪一种文章体式称为议论文,只有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我觉得,这些理由不成立,因为:相对于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记叙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文是上位概念;相对于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文是上位概念。上位概念各包含若干下位概念,这正如“马”包含“白马”“黑马”等,我们不能据此认定“白马非马”抑或“黑马非马”。

“叙事体式”及“议论体式”是潘文使用的术语,“说明体式”是笔者依据潘文用法仿拟的术语;既然“叙事体式”、“议论体式”的说法成立,那么,“说明体式”的说法也成立。这三种说法成立,毫无疑问,它们使用的依据是表达方式:叙事体式文章主要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说明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议论体式的文章主要用了议论的表达方式。既然可按表达方式将文体分为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那么,将文体按表达方式分为表达简洁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有何不可?想必,表达方式的说法还成立吧。而如果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也就成立;而如果不成立,按表达方式划分出来的叙事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也不成立。在笔者看来,所谓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与记叙体式、说明体式、议论体式以及记叙类文章、说明类文章、议论类文章的内涵外延差不多,而使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比另外的叫法更简洁方便。何况,这样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再则,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科书等也都使用这些术语来指称和区分文体。记叙文是新闻、通讯、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叙事散文等叙事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说明文是说明书、介绍信、解说词、科普小品等说明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议论文是随笔、杂文、思想评论、文艺评论、社会评论等议论体式的概括指称,是其上位概念。总之,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

潘文关于用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伪文体”不能培养写作能力的说法也不符合客观事实。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这些术语长期使用,大纲及教科书非但未将其看作“伪文体”,而且还长时间将这些文体安排为写作训练的内容。试想:我们国家现在还算有一批一般意义上的人才或者写作人才吧,而他们不正是用这些“伪文体”、按这样的训练培养出来的吗?因为,据笔者所知,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并未抛弃这些文体训练而另搞一套。虽然不排除这些人才出学校后会自己进修提高,但恐怕不能认定他们全都将学校所学抛弃不用而另起炉灶,相反可以肯定,正是学校所学为他们进修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二、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

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不是伪文体而是化繁为简的真文体,既然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是培养中小学生的最为基本的、比较全面的写作能力有作用且舍此别无它途,那么,这些文体必然是构成“共能”的不可或缺的要素,进行这些文体的写作训练必然是培养“共能”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因为中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是需要打下这些写作基础的。潘新和教授认为,“一个人可以拙于叙事,但不能不精于议论”“(《写作教学应以议论文为重点——试论写作教学的文体次序》,《语文学习》2010年第10期。注意:潘教授在这里使用的术语是“议论文”),因而主张中学生作文最应该进行议论文的写作训练。潘教授加强议论文写作训练的理论与主张自有其合理性,因为学生能写好议论文的确是件大好事。但笔者认为,“精于议论”还不够,“拙于叙事”更不行,中学生作文最好是“各体都会”,实用类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能比较熟练地写作,文艺类的散文、诗歌、小说、戏剧(指剧本)等也能略会一二,因为中学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而打基础的阶段是需要打下各种基础的。如果中小学只将议论文写作作为“共能”训练,他们也就没有练习记叙文、说明文的机会,也就缺少写作记叙文、说明文的能力,也就缺少构成“共能”的基本要素。况且,三种能力互相促进,如记叙中要议论、说明,议论中要记叙、说明,说明中要记叙、议论,而只练一种,效果未必会好。再说,“共能”是“异能”的基础,“异能”以“共能”为前提,不具备记叙、说明、议论的基本能力,就不能培养和发展更高档次的展现特长的“异能”。

三、作文教学要由易到难、由简而繁有序进行

作文训练是否有序?如果有序,是怎样的序?对这些问题,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在笔者的印象中,长时间以来,大纲及教材的要求及安排是:小学高年级进行简单的看图写话(说明性质)及记人记事(记叙性质)练习,初一着重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初二着重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练习,初三着重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练习,高一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如人物通讯、报告文学)写作练习,高二着重进新比较复杂的说明文写作练习(如科普小品、试验报告),高三着重进行比较复杂的议论文(如思想评论、社会评论)写作练习。从这些安排可以看出,大纲及教材是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作为“共能”要求的,也大致体现了由叙到议、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序”。大纲及教材经专家编写而成,其要求及安排想必不是轻率之举,肯定有其充分依据。现在的课程标准及各种教材与先前的要求和做法有所不同,但大体上还是有序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浅易到繁难、由记叙到议论,要求是全面的而不是单一的——都要求培养记叙、说明、议论等能力,有的还要求写简单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并非只将议论文体作“共能”写作训练。当然,大纲拟定及教材编写是科学,而科学没有穷尽,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或许都做得不够科学。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写作教学同其他教学一样,必须由简到繁,先易后难。简单的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都不能写,肯定不能写这些文体类别下的复杂的东西。比如:简单的记人记事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调查报告、人物通讯、人物传记;简单的看图写话都不会,肯定不能写说明书、实验报考、科普小品;简单的一事一议都不会,肯定不能写思想评论、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你说记叙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人物通讯,学生肯定不知道人物通讯为何物;同理,如果你说议论文不是真文体,而要求学生写“真文体”思想评论,学生肯定不知道思想评论为何物。能写人物通讯、科普小品、思想评论等那是“异能”,而“异能”的写作及培养要以“共能”为基础为前提。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作文教学不仅要由简到繁,而且要化繁为简,而使用化繁为简的术语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十分必要。

四、在疯狂应试的氛围中不应只重议论文体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3

记叙和记叙文的起源在没有文字之前,从我们的祖先结绳记事、图画记事、刻契记事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可以说记叙文在我们的生活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人们早有定论,文学作品的创作都应遵循形象思维的原则,高中阶段是学生形象思维既丰富又成熟的阶段,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形象思维的很好的手段。同时现在的课改又把记叙文放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学得更投入更轻松,更能把握课文内容,领略范文的精妙,从而达到提升高中语文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记叙文定义及其突出特点

1.记叙文定义

所谓记叙文,是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记人记事、日记、游记、人物传记、传说、新闻、通讯、小说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2.记叙文突出特点

首先,记叙文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作者歌颂什么,批评什么,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都包含在中心思想里。中心思想有时是直接表达,有时是含蓄间接地表露出来。

其次,记叙文有独特清晰的思路。围绕中心思想,安排材料,依据一定线索设计文章脉络,排列段落顺序。记叙文思路分为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纵向思路的记叙文是以时间先后的顺序和事件发展的过程为线索安排材料。

最后,记叙文的语言比较自由,不像诗歌讲韵律,但比较形象、生动。另外,记叙文反映的内容还要求真人真事,不像小说那样可以虚构。

二、新形势下高中语文记叙文教学的体会

1.加强记叙文训练提升现代文阅读能力

记叙文教学这一概念,主要指的是一种训练文体。这种文体以写人、记事、描景、状物为其内容特征,以叙述、描写为其表达特征,我们可以把它和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阅读教学中记叙文教学历来占有很大比重,非记叙类文章中也有记叙成分,鉴赏、评价、感悟是现代文阅读的一项重要内容,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对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教给记叙文文体知识――记叙、议论、抒情、描写,并指导学生进行这方面的片断训练或作文训练,对学生帮助很大,尤其是描法。按内容主要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等等。从另一个角度还可分为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等。有了对这些手法技巧的熟练运用,再读记叙类的现代文阅读学生就有了理论支持。如果不对学生进行记叙文训练,这些技巧就只能靠老师的灌输学生的死记硬背,同时学生平时阅读的文章多以记叙类为主,有了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也能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特点,进行记叙文写作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的积累,提高学生理解与运用文字的水平。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尤其是以下几类现代文阅读:(1)对人物未知命运的推测,对故事情节的推测和想象等;(2)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和段落的含义及作用;(3)鉴赏、感悟文学作品能力;(4)推断、联想、想象等创造能力等题型帮助很大。

2.通过记叙文教学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面临世界范围内“知识爆炸”、“知识经济”的新形势,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了许多教育科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联想与想象是创新的基石,而通过记叙文的写作练习,培养、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无疑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现在尽管作文体裁是多方面的,尽管高中作文是文体不限,但学生写都是以议论文为主,而把话题写成议论文的路子很窄,立意思路甚至语言往往大同小异,比如写和挫折、持之以恒等内容的作文,学生往往联想到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的故事及张海迪的故事,往往概括完故事加几句议论抒情。所以看学生作文总易给人以似曾相识之感。因为以议论为主要表现方法,对社会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分析评论的文章称为议论文。议论文与学生的思维判断分析能力关系密切,议论文虽也需联想和想象,但联想很多都停留在由此及彼的浅层次上。而记叙文则与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关系密切。记叙文的联想更丰富多样,而且记叙文的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不管是写人记叙文还是记事写景记叙文都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情节曲折,语言生动形象。联想和想象都是由此到彼的心理过程。由一点出发,多角度想象,这个“彼”可以是具象直观的画面,也可以是抽象的人生哲理。我们在记叙文写作中经常需要的是由抽象到具体再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每一次专项片断训练或整篇作文训练都是对学生想象力的发掘和提高。

3.寻找审美光点诱发学生审美体验

审美体验的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应该是客观的对象,而应该是自我的情感。记叙文教学中应诱导激发学生对记叙文作品的审美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产生深刻的审美体验。为达到这个目的,在教学中可采取设计审美议题和寻找审美光点的方式。

设计审美议题就是指在教学中根据课文的审美特点,从不同的角度确定几个审美题目,让学生鉴赏评析时自由选择。寻找审美光点,美存在于记叙文的构思、情节、故事、景物、人物、技巧之中,如果不善于或者不能寻找出审美光点,就不能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要对美的媒介有美的体验,必须具有美的审视力。施教者只有重视知识的多层面指导、多角度引导,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巴金的散文《灯》,从“我半夜从噩梦中惊醒”起笔,就以灯为线索,由眼前的“几点灯光”引起追忆和联想,写了一个又一个关于灯的故事。这一个个的故事都离不开黑夜与昏黄色的灯光。这夜是无边无际的漆黑一片,它是全文的主色,而这主色,也正是对当时国统区的黑暗的真实写照;昏黄色的灯光虽然朦胧,但在无边无际的黑色的衬托下,却又显得那样明亮,它无疑给身处黑暗中的人以光明和希望。作者正是运用了黑色和昏黄色所形成的色彩反差,使作品中所写到的每一个关于灯的故事都得到了升华。在教学中应以这种色彩的描绘作为审美光点,不仅要启迪学生深入体验审美创造的流程思路,而且要引导他们深入文章深层的美学世界,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写作技法和艺术真谛。

“文无体不立”,学生不了解文体的知识,就等于没有掌握阅读和写作各类文章的技巧。记叙类文章在学生阅读生活中占很大比重,甚至在人一生的阅读中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现实的教改背景下,我们必须从新的方位、新的视角来研究记叙文的教学,实践记叙文教学。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4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写作动机尚不明确,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指导之前,必须对学生加强写作动机教育。强化写作动机,是写作教学事半功倍的首要手段。

第一,变革记叙文写作教学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为了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师要不断变革写作教学组织形式。要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就必须采用多种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写作的魅力。以写人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更容易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在指导时应该唤起学生对自己某种生活的回忆,激起相应的情感体验,使之产生表达的欲望。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活动加以引导。如以“挫折”为话题的作文,可以先让学生讲讲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或是困惑。学生可能会提到来自家庭的烦恼,来自学习方面的困惑。接着教师就学生提出的困难和困惑组织大家讨论,让大家畅所欲言,然后讨论如何解决这些困难,争取让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阐明自己的理由。还可以就学生关注的或是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讨论或辩论,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通过文章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理由,让他们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让他们有话可写。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因素激发学生写作动机,学生自然能产生强烈的写作欲望。

第二,减少记叙文写作内容限制,营造宽松写作环境。传统的写作教学常常是教师给学生布置一个命题作文,这种方式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形式上对学生的写作内容都加以了限制,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抑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如果教师在布置作文时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生生活实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事先在学生中征集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加以挑选,甚至让学生一起参与命题,重视学生的内在情感需求,针对学生的情感特点进行命题,就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每次布置作文时,尝试减少对作文命题的限制,多采用半命题、话题作文形式,或出几个题目让学生自主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学生才会有话可写。

第三,转变记叙文写作评价观念,建立写作激励机制。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给学生的写作评价不够及时。个别教师过了至少一个星期才将作文的意见反馈给学生,而这时学生对上次写作的期待心理已经消失,印象淡漠,反馈意见作用并不大。教师应转变写作评价观念,在写作评价时除了要给予鼓励外,还应让学生及时地知道自己作文中的问题。评语应有针对性,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凸显记叙文文体特征

第一,充分体现记叙文的“六要素”。完整的叙事是记叙文文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要交代清楚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哪个人或哪些人发生了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缘于什么、经过了什么过程、取得了什么结果。这样写出的文章记叙的文体就比较明显。

第二,要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无论是写人、写事还是写景,既要写成记叙文,就得有个故事情节。或一人一事,或一人多事,或多人多事等。

第三,要巧妙体现出记叙文的顺序。初中阶段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插叙、补叙、倒叙四种。写记叙文这种文体,就要在写作时充分体现这些写作顺序。

三、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

要使记叙文写作教学真正成为帮助学生发展的重要阵地,就必须建立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的梯度训练应该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文体目标要求记叙“六要素”,认知目标要求“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结合实践经验,我初步构想初中三年的记叙文写作教学梯度训练如下:

七年级:能将记叙“六要素”记叙清楚;作文中心明确,能围绕中心选材;能通过语言、动作的描写塑造人物形象;通过神态、心理的描写展现人物神韵;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描写景物,能确定观察的立足点;能用修辞手法写出景物特点;结构方面开门见山,直接点题;注重培养仔细观察的习惯,多读多写,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记录在素材本上。

八年级: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一个人;可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塑造人物;根据中心安排详略;能够调动人体的感官描写景物;使用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学写环境描写,烘托主题或衬托人物心情;结尾点题,深化主旨;学会写提纲、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九年级: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衔接过渡,巧妙无痕;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来文章的色彩;让文章的形式与众不同(参考:小标题、并列结构);让叙述的事件既生动又深刻;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5

不规范的记叙文的具体表现是:

(一)借用议论文的框架

用议论进行开头和结尾,中间叙议结合是议论文的框架。记叙文借用议论文框架的典型特点是开头和结尾的议论,而致命的是开头的议论,让文章首先摆出“议论”的架势。如有的记叙文用这样的开头:

1.古今中外,唯有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你才会知道你会不会成功。

2.有时候,跨越雷池,就会实现质的飞跃。当成绩止步不前了,当生活感到无聊了,你有没有想过去跨越雷池?

这两段议论是很好的议论文的开头,都能提出中心论点,如第1句的中心论点是“正确认识自己,相信自己”,第2句的中心论点是“跨越雷池”,阅卷老师已经做好了阅读议论文的心理准备了,接下来却是记叙某人或某事以及结尾的再次议论,实际上已经导致记叙文的不规范。

(二)兼用读者的身份

读者在阅读过后会对文中人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如孔乙己的自命不凡,孤芳自赏、讲信誉、看不起劳动者、以读书自傲、质朴、善良等议论性的文字。但是文章中却丝毫没有这些抽象的字眼,而是用具体形象的文字进行表现,因为总结是读者的事,不是作者的事。兼用读者的身份进行记叙文的写作,就会弱化记叙文的文体特征。如:

1.我的性格一般比较外向,和熟人玩熟了也就会打得火热,但是我的缺点就是遇到人多了就会不知所措,而且还很不自信,总认为自己不行,只会气馁。

2.我接受了他们的教育方式,我做了个乖乖女,做了一个邻居称道的女孩,可我并不快乐,我的心在躁动,是那么地强烈。

这样的语言应该是读者通过作者具体形象的记叙对“我”进行的评价,讲笑话似的“自讲自笑”剥夺了读者的评价资格倒是次要的,主要的是使记叙文具备了议论文的特征。

技法讲解

把记叙文的开头进行记叙的纯化,就能避免“瓜田李下”之嫌。小说是最纯的记叙文,如果考场上记叙文的开头能“小说化”,就能纯化记叙文的开头,规范记叙文的文体。鲁迅的小说就是最规范的记叙文,我们可以学习鲁迅小说的开头。

(一)叙述开头

在叙述中交代记叙的某些要素,如时间、地点、人物等。这种交代很巧妙,因为 “交代”二字,给人以循规蹈矩的呆板感觉,但是用叙述的方式,就能自然地体现出记叙要素,而且使记叙文的文体纯粹,内容引人入胜。

《狂人日记》的开头:某君昆仲,今隐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学校时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渐阙。日前偶闻其一大病;适归故乡,迂道往访……

《孔乙己》的开头:鲁镇酒店的格局,是和别处不同的:……只有穿长衫的,才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

《头发的故事》的开头:星期日的早晨,我揭去一张隔夜的日历,向着新的那一张上看了又看的说:……

《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白光》的开头:陈士成看过县城的榜,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

《兔和猫》的开头:住在门后进院子里的三太太,在夏间买了一对白兔,是给伊的孩子们看的。

《鸭的喜剧》的开头:俄国的盲诗人爱罗先珂君带了他那六弦琴到北京之后不多久,就向我诉苦说:……

以“叙述”的方式开头,多是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起因。

(二)描写开头

表达方式的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中,议论和说明是两种文体,记叙是过程的表达,抒情在开头是无本之木,只有描写最适合作记叙文的开头。在小说的开头的描写中,主要是景物描写,其次是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

1.景物描写

《药》的开头: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

《祝福》的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现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风波》的开头:临河的土场上,太阳渐渐的收了他通黄的光线了。场边靠河的乌桕树叶,干巴巴的才喘过气来,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面河的农家的烟突里,逐渐减少了炊烟,女人孩子们都在自己门口的土场上泼些水,放下小桌子和矮凳;人知道,这已经是晚饭的时候了。

用景物描写开头,除了巧妙地交代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等,还有着画面感,起到了渲染烘托的作用。

2.语言描写

《明天》的开头:“没有声音――小东西怎么了?”

《离婚》的开头:“啊啊,木叔,新年恭喜,发财,发财!”

“你好,八三,恭喜恭喜……”

“唉唉,恭喜!爱姑也在这里……”

“啊啊,木公公!”

用语言描写开头,有一种“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先声夺人的效果,且留下悬念。

3.心理描写

《幸福的家庭》的开头:“……做不做全由自己的便;那作品,像太阳的光一样,从无量的光源中涌出来,不像石头,用铁和石敲出来,这才是真的艺术。那作者,也才是真的艺术家。――而我,……这算是什么?……”他想到这里,忽然从床上跳起来了。

心理描写开头,细致地描绘出人物的内心感受,烘托了现实。

鲁迅小说的开头,是例子,也是典型,可以窥一斑见全豹。即使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开头也是声音描摹:“汤姆,你在哪里?汤姆,你在哪里?”

牛刀小试

1.请以“橡皮泥”为题,用“叙述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2.请以“问路”为题,用景物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3.请以“妈妈生我的时候”为题,用“语言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4.请以“我看你时你看我”为题,用“心理描写法”写出记叙文的前两节。

示例:

橡皮泥

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淘气,所以老师总是批评他。

“妈妈,老师为什么总是批评我呢?”小男孩问他的妈妈,“是不是老师不喜欢我啊?”

问路

小路,是坎坷不平的石路,蜿蜒没有方向。牛车,是旧的牛车,车身泛着长年磨损后的淡淡的光泽,有一种软而清疏的声音。牛已经很老了,一步一停,喘息着,车上载着酒缸,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

车里的人倚在酒缸上,浅灰的布袍浸透了那芳香的液体。人无声,雾迷蒙了脸庞。车停了,车歪了,酒缸碎了。人站起来,眼前是河水汤汤,寒波涌涌。

妈妈生我的时候

“你就从来没把我的事情放在心上!”

我愤怒地喊出这句话,然后满意地看到它所引起的妈妈错愕的表情,愤怒又使我冷冷地抛出下一句:“我真怀疑我是不是你生的。”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6

1.所写内容与所选文体形式不符

有的考生在选择了写记叙文后,其文章内容与记叙文格式并不完全一致,导致出现了“四不像”的文章。

2.在对一件事进行叙述时,仅仅只是描述完整件事的过程而已

对于人物的刻画、动作的描写、心理的反映、环境描写等并没有很好地表达出来,且事件中的人物也不立体,只是一些干巴巴、生硬的文字。

3.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没有区分出高潮、低谷等情感区

对过程仅仅就是大白话的叙述,没有铺垫也没有前后照应,平淡无奇,让人没有读下去的欲望,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故事叙述得毫无张力。

二、问题背后的原因追寻

1.考生为追求稳定的分数

考试要求写出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一般学生只有50分钟左右用来对付。大多数学生会选择议论文体,因为这种文体有固定的套路可循,假如字数不够,还可以添加适当的素材,只要立意正确,再在结尾处回扣一下中心论点,应该会得到中上的分数。而对于记叙文来说,不仅要在整篇文章的结构上下功夫,还要把一个故事有序的描述出来,在紧迫的时间内相对来说是比较难的。所以大多数学生就直接忽略掉了对记叙文的学习,导致记叙文写作的水平低下,而且每况愈下。

2.记叙文自身的特点所致

将记叙文与议论文进行对比后不难发现,从表达主题上来说,记叙文若想表达清楚要比议论文更有难度,议论文可以直接用实际事例来进行论证,而记叙文需要在叙述的过程中包含进意义,通过各种技巧的描述和对人物的刻画来反映主题,而且教师在批阅考卷时,哪有大量的精力和闲情逸致去品味记叙文中所要表达的更深层的意思呢。

再从写作手法和技巧来说,议论文只要做到实例契合主题、结尾收得好即可,且看重的是论证的过程;而记叙文不同,一定要做到情节曲折、跌宕起伏,而且要充满感情,具有丰富的语言,还要运用各种叙述方式,这样一比就显得较为棘手。

3.日常的作文教学忽视对记叙文的训练与指导

大部分学校在对高中生的作文进行教学时,大多数教师都会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因为记叙文要想写好,是需要一定的文学基础的,结构、语言、详略处理等都是要兼顾的,假如一方面写得不够好,就有可能毁掉整篇文章。在这种压力下,学生们都将精力放在了议论文上,而且教师也提倡学生写议论文,就会给学生们灌输很多议论文所用到的资料。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在教学中缺乏对记叙文的关注,也会使得学生忽略对记叙文的训练。

三、如何提升记叙文水平

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中,记叙文写作是必不可少的,要想有效地提高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质量,就要丰富写作的内容,灌输进作者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文章有趣、生动起来,最后再将文章进行升A,达到另一种境界。

1.文章有趣还要有意义

有的学生在写与长辈给自己讲述以往的故事:虽然那时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好,但是他们都很幸福、快乐,可以去小河里抓鱼,可以在河边嬉戏打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学生现在身处的环境确是严重污染的环境,没有蓝蓝的天空,没有清澈的小河,这个故事其材料必定是真实的,叙事内容也是丰富的,但并没有趣味,也没有丰富的感情。

所以,要想把记叙文写的生动有趣,就一定要对生活持有一个积极的态度,要对生活充满兴趣和希望,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情趣,在生活中积累多样的素材;还要运用各种不同的写作技巧,针对上文中的题材就完全可以运用对比的手法,将以往的生活环境与现在的环境进行对比,不仅可以充分地表明以往的欢乐,还可以升华层次,突出对美好大自然的向往,并呼吁人们保护环境。

2.叙写中要加入“理”

通过一件小事看到了更大的问题,要合理地将叙述内容与哲理进行结合,由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哲理层面。比如说:石缝里的小草看似不起眼,但却拥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这就可以概括到人生中,当你遇到困难时千万不要放弃,要在挫折中爬起来继续奋斗,你就一定会看到希望。这样的立意也会给读者带来正能量,也让人有了继续努力下去的动力。而且读起来也并不是一味的在说教,而在在生动的叙述之上,从生活中见微知著,是发自内心真实的情感。

3.在结构上再做些文章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7

在阅读记叙文时,需抓住六要素,即人物、地点、时间、事情起因、事件经过及结果,以整体把握文章的大致结构与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而有的记叙文,其所记事情较为复杂,地点与时间也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比如《藤野先生》一文,鲁迅由东京写起,而后写了仙台,接着又写了北京的寓所,内容随地点与时间的转换而逐渐深化,逐步显现中心。在阅读的过程中,若没有把握地点、时间的变化及相关知识,那么学生就难以把握课文的脉络。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我们需要抓准记叙的要素。同时,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还需弄清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主次,避免孤立片面的分析。另外,在对记叙要素进行分析的过程中,还需将其与主题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分清记叙的顺序与作用

记叙的方法主要有顺叙、倒叙、插叙。其中,顺叙指依照事情发生、发展与结果的顺序进行描写。这一叙述方式使脉络更清楚,条理更清晰。

其次,倒序则是将重要的、突出的情节或结局提前写,而后依照事件发生与发展的顺序往下写,即主体部分还是以顺叙的方法展开。因此,倒叙是顺叙的局部变通形式。同时,顺叙环节的结尾处和开头先写的结尾应能够遥相呼应,这样写结构才是完整的。换时语句、段落是如何相连的。

另外,则是插叙,即因内容需要,在叙事时将对原情节的叙述中断,而插入相关的事件或情节,而后继续原先的叙述。这样,可交代有关背景,充实内容,为下文的叙述作铺垫。总之,在进行记叙文阅读教学时,我们可从如下方面切入,把握记叙顺序,提高阅读效果,如辨别顺序类型;思考为何文章采用这一顺序。

三、理解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在记叙文中,其表达方式主要是记叙,并辅之以议论、描写、说明、抒情等。因此,在阅读记叙文时,若想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需理解议论、描写、说明在文章中的作用。

第一,描写包括人物描写与环境描写。人物描写又细分为心理、动作、语言等描写,可表现人物的性格与思想、揭示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等。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自然环境有着烘托人物心情、渲染氛围、推动情节发展、提示环境、季节与时间特征等作用。而社会环境描写,则交代社会背景与人物活动场所,并为下文作铺垫。

第二,抒情包括间接与直接抒情这两种形式。通过抒情可以引起情感共鸣,增强感染力。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既有叙述,也有描写,还有抒情,如:“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与依恋之情。

第三,议论包括夹叙夹议、先议后叙及先叙后议三种形式,有着升华主题、统领全文、承上启下等作用。此外,在记叙文中,还有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是说明事物的功能、性质与状态等特点。在记叙文中,说明服务于叙事写人。

四、指导阅读技巧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方法与技巧的指导,即如何概括文章的内容、明确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句子等。

第一,文章内容概括。如要素归纳法。首先找文中的主要人物。其次,了解人物怎么了或者做了什么。而后对地点、时间、事件的起因与结果加以补充。最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并通过反推内容法来验证是否正确。题目扩展法。有些课文,其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只要稍加充实拓展,就可以归纳文章大意。摘录句段法:在有些课文中,其重点段落、过渡句或总起句总结了文章的大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可稍加整理或直接引用,就可以把握文章大意。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8

高中记叙文的写作应该始终围绕着生活开展,以学生的心理活动为关键,紧密贴合记叙文的特征,让学生能够细心关注日常生活与学习,不断的提升观察与发现能力,从而同时改善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人格个性。在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相应的写作指导,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掌握写作技巧,将记叙文中的事物、人物都刻画的栩栩如生,真实再现,从而最终实现作文写作技巧与精神的共同成长。

一、 高中语文记叙文写作的要求

1. 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

高中记叙文写作必须从生活的历练中获取写作素材,仔细观察生活中的细节,累积丰富的生活素材,再通过选择恰当的文章立意与构思将其表现出来。高中记叙文不单单体现了学生在身体、心理发展过程中的形象,同时还能够引导学生养成较高水平的社会适应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健康的成长。因此可以看出,高中语文教学不单单要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同时还要满足学生的个体的发展需求。

2. 强调自主写作的进行

学生主动自觉的进行写作训练是完成记叙文写作的根本基础,在记叙文的写作训练中只有学生愿意自己去进行训练,才能够获得显著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强调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让学生从厌恶写记叙文转变为对写记叙文充满期待。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意识的时候,才能够实现有效教学的需求[1]。

二、 记叙文的类型与教学策略

1. 记叙文的类型

记叙文是众多文体中的一类,主要是描述生活中存在的人物、事物、景象等现象的作品,其是一种直接反映生活的形式,能够真实的告诉读者人物、事物、景象的原本形态,读者读到记叙文作品就犹如回到当时情景一般。根据记叙文的社会功能来进行分类,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为更加注重实用价值以及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两种形式。更加注重实用价值的形式包括传记、消息等;另外一种更加注重审美价值的形式包括小说、寓言等。根据记叙文的内容来进行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以人为主、以事为主以及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以人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人物的形象、行为、神态等进行刻画,从而传递人物形象,体现作品主题;以事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对事件进行叙述,涉及到时间、地点、人物等环节,着重描写事件的发生、经过与结果;以景为主的记叙文主要是通过描绘景物来寄托情怀与情感,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融入于景物之中,借物言志[2]。

2. 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1) 记事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记事类型的记叙文最为主要的就是完整、真实的还原事情,将所发生事情的缘由、情节与结果一一阐述出来。在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整个事情是文章的重点,事情中涉及到的人物、景物、环境等因素都只能围绕着事情的发展而变化[3]。很多高中生在进行记事类记叙文的写作过程中事情描述的没有连贯性与逻辑性,十分零散,时常呈现过于简略与嗦的情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怎样将完整的事情阐述出来,避免过于嗦,怎样完整的呈现事情的状态,进而组成规范的记叙文。

(2) 写人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人物类型的记叙文主要是针对人物进行深入的刻画,将人物丰满的形态充分的刻画出来,让人物能够有血有肉,并且富有鲜明的个性。要体现人物的特征与个性首先自然是要对人物的行为与活动进行刻画。因此,在进行人物类型的记叙文写作中除去必要的陈述交代外,还要让文章中的人物多一些活动,让其在行为中展示自己。将一些必要的交代与介绍,通过人物的行为来展示出来,例如可以从形象、行为、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刻画。例如,有一位学生在进行人物类型写作的时候,以他的同班同学小敏为例,其整篇文章材料薄弱,对人物的刻画较少,大多数都是用叙述的角度来进行写作,并且写的都是小敏平时在班级上的缺点,没有涉及到小敏的优点。教师可以以此篇文章为例,指导学生在写人物记叙文的过程中要全面的剖析人物,不能只单单写出人物的一面,而是要将人物的复杂性体现才出来;同时,避免使用过多的陈述型语句,而是更多的通过所刻画人物的形象、语言、行为等方式流露出来。教师选择该位学生的原稿进行修改,将指导学生的理论化为实践,让学生了解怎样才能够做到将人物写的丰满、形象。

(3) 写景状物类记叙文的教学策略

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主要就是针对景物在细节方面上着重笔墨,关注景物在不同时间段下,在作者不同的感情体验下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写景状物类的记叙文作者的最终目的并不是真实的描绘景色或物体,而是将情感与情怀与景色或物体融合,在借景抒情的手法上花功夫。在景物中需找寄托感情的店,将个人的情感与景物有机的融合起来。不同的作者有着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所寄托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描写的手法与重点上也明显不同。景色随着作者的心情变化,心情跟随着作者的个性摆动,人各有志,物各有性。教师可以在教材中选择典型的写景状物类文章来指导学生该类型记叙文的写作,例如宗璞所著的《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是典型的范文,作者借用紫藤萝即使历经挫折,依然生机勃勃的形态表达了不论是花还是人都会遭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是无止境的人生哲理。

记叙文是一种既可以写人、写景,又可以写事的文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论是什么类型的记叙文都需要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经验,将其融入到记叙文的写作中去。要显著提升高中记叙文写作教学质量并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达成,其需要长时间的累积,需要对生活充满细心观察的热情,融入情感与理性,在技巧的贯彻下达到质的变化。

参考文献: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9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近代学者陶行知是探讨教育与生活关系的集大成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奠定了生活教育的理论基础。“生活即教育”这一理论直接且非常鲜明地回答了教育理论与实践中最核心的问题,即生活与教育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陶行知在揭示“生活即教育”内涵时,曾经这样说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1]这句话可以解读为两层含义:一方面是说教育来源于生活,教育是在社会之中的,另一方面是说教育和学校要为生活p社会服务,教育要满足人民的需要。教育的过程要与生活过程和社会过程联系起来,“生活教育”说到底就是和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有三点最基本的内涵,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指的是教育不能脱离社会实际生活,教育要为了改造社会生活而存在,两者密切相连,生活决定教育,只有当教育与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如果教育本身脱离了生活,那么就称不上是教育。教育任务是不断提高现实生活质量,使生活不断向前和向上发展。“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中的核心思想。“社会即学校”指的是学校必须与社会进行密切联系,从而扩大学校对社会的影响。这个主张有两个意思:首先,必须把社会与学校这两者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把学生从学校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中解放出来,使学校对学生教育的作用不再单一地局限在学校内;其次,要把学校办成更加贴近社会实际情况的,从而影响社会发展。“教学做合一”,实际上指的是知行合一,行,就是做,是实践;做是第一,知才是第二。这样就改变了旧的传统教学中脱离生活、社会和实际的弊端,把单纯以传授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转移到培养学生生活力及创造力的轨道上,做到学以致用。

陶行知认为,教育源自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应该为这个社会生活服务,在改造社会生活中发挥最大作用。

二、社会生活与作文教学的关系

语文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具有极强的社会生活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应该源自于生活,与生活同在。其中语文教学中占据“半壁江山”的写作教学更是如此:命题、写作、批改、讲评等各个环节,这几个环节都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就提出了相关的规定,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途径,运用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学生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越充实,作文内容越丰富。现代著名的语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作文原是生活的一部分,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行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2]。由此可,生活对于写作的重要性,初中生记叙文写作同样与生活息息相关。学生有了生活,才能有所思和有所感,才能更好地写作记叙文。

作文教学能帮助学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其实是用语音文字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思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现问题p分析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培养个性且完善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

三、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现状

记叙文是对生活中人、事、景和物的叙述及描写,是表现日常精彩生活的最好载体。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学生进行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初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生写作记叙文应具备的能力提出了以下要求: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3]。然而,我校初中生记叙文写作现状令人担忧,无论是教师的写作教学,还是学生的作文,都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

写作教学没有系统性,记叙文教学也是如此。写作能力的提高需要具备多方面条件,包括生活素材的积累、体验及感悟,从文章的构思、选材、立意、布局谋篇等方面进行培养。这是需要多方面进行训练和提升的,教学没有可操作的、指导性强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现今语文教学中出现“重阅读轻写作”的现象。写作教学应该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由于阅读教学篇目很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及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要求高等因素造成上述情况。在作文教学中,长期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个体的情感表达。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无论是作文的命题还是讲评,都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往往把作文写作视为任务,勉强应付,很难唤起写作激情,导致作文质量不高,作文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和僵化。

就学生作文而言,其中存在许多问题。按照常理,经过小学训练,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对记叙文写作和训练应该驾轻就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写作水平令人担忧。

第一,学生对写作缺乏兴趣,不愿写作,记叙文写作也是如此。一是学生视写作为任务,而不是出自内心情感的表达。二是一些学生不知道写什么内容,或确实不会写,也写不好。

第二,作文题目相对比较平淡p老套,学生所选材料范围比较狭窄。为鼓励同学们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老师往往会选择那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如“那一次,我 ?摇 ?摇”;“?摇 ?摇的滋味”;“我学会了?摇 ?摇”;“我不后悔?摇 ?摇”等。按照常理,如今学生都曾感受过童年的欢乐或成长中的一些小坎坷,都经历过一些成功的喜悦或者失败的痛苦,都在生活中遇到一些让人感动或让人愤慨的人和事,虽然平凡,但是印象深刻,能够畅所欲言……然而,一些学生所叙的事情或者胡编乱造、离奇虚假;或者是一些年旧旧事;或者套用一些范文,让人觉得似曾相识。写父母,就是我半夜发烧,父母送我去医院;下雨天爸妈给我送雨伞;晚上父母为我盖被子。写同学,不是大雨天同学不惜自己淋雨把伞借给我,就是和同学发生一些矛盾,当自己醒悟过来想重归于好时,发现同学已到异地求学……总之,学生不善于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当然就无法把生活素材灵活运用到作文当中。

第三,作文语言不够生动,描写十分苍白,缺少细致描写。记叙文是记事和写人的文章,通常用的是叙述型语言和描写型语言。记叙文语言既要求文字通顺、表达流畅,又要求语言具备一定的生动性和形象性。要求在叙述的基础上,将描写的人物和景物的存在及变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和如临其境。但是,我们从初中生的记叙文中可以发现,不少学生无法将一些细节描写出来。因此,刻画的人物比较单板干瘪,描写的场景不够生动。

第四,学生作文审题立意能力不强,立意较为肤浅。记叙文的立意是通过写人和记事表现作者中心思想,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同学们往往缺乏审题意识,不注意文章的立意,随意盲目地写作,以致偏题、离题,或者立意相对肤浅、幼稚,没有深度。

由此看来,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诸多问题。

四、初中记叙文“生活化”写作教学策略

生活教育理念主张教育与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与儿童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首先强调生活是写作的创作源泉,写作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阅历,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其次倡导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及套话。记叙文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通过对初中记叙文写作现状的分析,发现初中生普遍对记叙文写作不感兴趣,这是制约初中生记叙文写作能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教师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首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教师在命题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把生活作为背景进行作文命题。同时,教师应该注意到不同身心发展阶段的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是不同的,命题时应该注意这一点。叶圣陶先生说:“凡是贤明的国文教师,他的题目应当不超出学生的经验范围,他应当站在学生的立脚点上替学生设想,什么材料是学生经验范围内的,是学生所能写的、所要写的,经过选择才定下题目来。”[4]由此可见,教师所起的命题是要激发学生写作欲望的。其次,积极评价,进行多样化评价,从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教师在给学生作文写批语的时候,应该遵循一个原则――以鼓励为主。他们一次一次地写了那么多篇作文,总有几篇相对而言是写得较好的,教师应该适当地给予赞赏,多采用鼓励性评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教师也可以创办班级刊物展现班级优秀作品,甚至编写班或个人的优秀作文集。同样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向报纸、杂志投稿。这些方式方法可以极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二,充实学生的生活。《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充实的社会生活是记叙文写作的源头活水。在平时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活动。走出教室,走进校园,感受四季变化,从而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也可以把语文书中的一些篇目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融入其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从而了解内心变化。更可以从阅读中积累生活素材,现在很多中学生的课业任务十分重,平时过着学校p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直接经历的生活十分有限,此时则应该多阅读,通过阅读等间接方式体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总之,开展多种语文活动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和体验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给写作创造更多源泉,使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有东西写,有所发挥。

第三,在课堂上开展片段写作训练,从而提高学生整体记叙文写作能力。写整篇作文十分重要,从作文审题开始,可能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可以根据具体所学课文,结合写作训练重点,指导学生进行片断练习,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例如,我们在初中阶段学习了很多经典课文,可以当堂模仿并训练,也可以根据作文各个环节进行片段式训练。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布局谋篇到行文等各个方面加以指导,完善记叙文写作各个环节。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与生活有着密切关系,记叙文写作更是如此。然而,在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引导学生自觉关注社会生活,感悟社会生活。因此,同学们的记叙文写作往往脱离生活实际。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教育和社会生活紧密结合,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强调教育过程与生活过程要有一致性。因此,我们需要用这种生活教育理念指导初中记叙文写作教学,从而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1:694.

记叙文写作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117(2012)03-0249-01

专四阅读理解所考文章可分为四大体裁,即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描写文;所考文章题型可分为主旨题、态度题、语义题以及细节题(包括事实细节题和推理细节题)。能够熟悉了解各种体裁的结构、特点以及出题模式,对于迅速分类各种题型,定位正确,分析得出正确答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总揽历年专业四级考试试题,议论文和说明文出现频率较高,记叙文和说明文交替出现。有时四种体裁全部出现(比如2008年阅读试题)。本文将重点介绍四大体裁的结构特点和出题模式,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一、记叙文

记叙文就是叙述一件事情或者一些列事件,从广义上包括故事、小说、传记、新闻报道、历史等。记叙文一般都是按照时间顺序或者事件发生的前后来交代人物事件的。但是在专业四级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单纯的记叙文,大多是夹叙夹议的文章。这类记叙文的基本结构是:(一)用一段概括性的话引入要叙述的经历(话题);(二)叙述先前的经历(举例)及其感悟或议论;(三)继续叙述接下来的经历(再次举例)及其感悟;(四)做出总结或感慨。

根据记叙文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知道在记叙文中大多数题型为细节题和态度题,或者语义题。细节题应是对记叙文五大要素对who, where, what, why, how的基本考量。根据细节题的出题特点,找出关键词定位文章进而得出正确答案。对于记叙文中事件叙述之间的感悟和议论话题,多出一些态度题。那么考生利用事件和作者的语气,便可推断出作者对某个对象或事件的态度,或者其他描写对象的态度。在记叙文中,基本上是题文同序,即所问问题和文章的顺序是一致的。

二、议论文

议论文是作者针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议论文的目的就是阐明观点,许多议论文的阅读理解旨在提问作者对某一个文体的观点或态度,所以寻找、判断议论文的论点是阅读此类文章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在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模式是主张——反主张。在这一模式中,作者首先提出一种普遍认可的观点或者某些领域认可的观点,然后进行澄清,说明自己的主张或观点,或者提出反主张或观点。所以在议论文中,常见题型为主旨题,态度题以及基于不同观点的细节推理题。所以针对议论文,最重要的方法是略读。通过略读把握议论文的总体结构并且判断其论证方法和逻辑走向(归纳或演绎;主张或反主张),找到文章的论点,然后找到每一段落的主题句。细节判断推理题解答问题的主要任务就变成了到段落内找答案。

三、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说明文的种类很多,主要有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者主要的区别是前者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介绍一种事物、后者主要阐述作者的写作目的和观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特征,阐明事理的一种文体。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科学地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和叙述文的结构模式有相通之处即:提出问题(或以一个事例引出问题)——(专家)发现直接原因——分析深层原因——得出结论或找到出路。阅读说明文首先还是通过略读弄清文章说明的事物(事理)以及文章的脉络,然后通过查读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和细节。

四、描写文

描写文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物、景物的特征和性质活灵活现地刻画或描绘出来,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为了使人或事物的特征跃然纸上,但是描写文一般与记叙文结合起来。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场面描写。描写文中,又可分为客观描写和主观描写。所谓主观描写,就是描述人或者事物的特征或特性时,可以把自己对此人或此事物的看法表现出来;客观描写就是就事论事。在实际写作中通常是主观描写和客观描写相结合,这样既能描绘出事物本身的特性,又能表现出作者的态度和观点。

因而,在描写文中,相应会出现态度题和有关描写的细节判断题。针对这种题型,考生应该总体把握好作者描写的语态。而描写文的语言特征是大量使用动词和修饰语从而使得被描述的对象能够被具体形象的表达出来,所以利用大量的词汇,可以判断出作者的态度以及主旨。同时,可以通过细节描写,来推理作者思想。同时细节判断题(一般考查的是被描写对象的特点),则要求考生根据文中深刻形象的细节描写进行总结归纳。基本上,描写文的解题规律是先通过略读确定描写对象,再分析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对描写对象进行描述的。如果是夹叙夹议或者描写叙事的文章,则需要确定空间和事件的参照物,根据事件的事件先后。地点推移和因果关系等方面进一步分析。

在专四阅读理解中,了解四大体裁的结构特点,对于快速定位问题和答案有很大的帮助。针对不同体裁,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

作者简介:李慧(1985—),女,回族,河南商丘人,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硕士,英语语言文学。

参考文献:

[1]邹申主编.全新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指南(第二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