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5:20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1

1.1 选题 医学文献综述并不是文献的简单罗列和组合,而是一个全新的创作。综述的选题必须建立在客观需要、自我优势的基础上来选定题名。选题要新颖,要选择进展较快、知识尚未普及、原始报道积累较多、意见不一致而存在争论的新课题,一般是自己熟悉的专业课题。另外,综述的题名要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要恰如其分地反映学科研究范围和学术深度。

1.2 收集资料 主要通过平时积累和突击收集这两种方法。平时积累也就是人们平日阅读文献时的随手而记,比较广泛、分散而零碎,但有"汇流成河"的意义;突击收集是在选定题目后,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突击查找资料,比较专一,针对性强。搜集资料总的要求是齐全、规范、可靠(最好是知名杂志的第一手资料),并严格挑选、不断更新。

2、资料整理和组成文稿

2.1 资料整理 运用逻辑和统计方法对广泛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筛选、鉴别、分类、归纳等处理。通过阅读题录、文摘,浏览标题、作者、出版单位、附录文献来识别文献资料与本综述选题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以确定具有实用意义的资料。分类的目的是使资料内容单元化,可从大到小逐层逐级地划分。归纳的意义是使资料内容系统化并产生初步的判断,可依时间顺序、价值属性等不同情况分别进行统计。科学合理的文献检索、有序的整理好资料,就等于完成了编写任务的一半。

2.2 组成文稿 这是撰写综述的中心环节,是运用技巧把经过处理的资料编撰成文的过程。一般从历史背景、目前状况、发展趋势3个方面加以叙述。通常分为两步走,第1步是撰写提纲,第2步是按编写提纲将素材成文。如何把素材有机的组织起来,是写好综述的关键,有3种素材的撰写方法可供参考:①以时间顺序为经,以个例事实为纬,由远而近概括介绍课题研究的发展经过和概况,条理十分清楚;②以学科领域为纲,以研究成果为目的的方法适宜于撰写交叉学科、专业技术应用等方面的课题;③以不同研究方向或不同层次为线,以研究单位(国家、机构或个人)、方法、结果及结论为珠,由浅入深,纵横汇合,串成一体,要注意整篇文章的完整连贯,事实之间的过渡要确保自然,语意流畅,使全文富有生气。

3、参考文献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2

1文字表述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主要包括文言文、现代白话文及外文翻译资料等。

例1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

思路与技巧:依据材料,判断是非的价值标准应由天子一人的是非观转变为学校公论。黄宗羲“公其非是于学校”的思想,一定程度上与“天下为公”的理念相契合。题干文字与正确选项中均有一个“公”字,这也可以看做一种微妙的联系。正确答案为C项。

易错点分析:答题时,如果将“学校”与“民”混为一谈,就会误入歧途。其实题干所引材料并不涉及君民关系,因而B、D两个干扰项应予排除。

归类链接:福建文综卷第15题引用《汉书•食货志》的材料,要求提炼出“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的结论。福建文综卷第16题节录《唐律疏议》的内容“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要求从中得出“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这一选项。广东文综卷第12题要求概括孟子言论的核心思想,即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海南历史卷第4题将《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的“契丹省”与“辽阳行省”相对应。海南历史卷第5题所引用的《农政全书》中的材料“今北土之吉贝(棉花)贱而布贵,南方反是:吉贝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说明当时南方经济比北方更有优势。

例2 (新课标全国文综卷第27题)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思路与技巧:从材料中“唤醒”、“说服”、“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等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强调人的思想自由,重视个性。正确答案是B项。

易错点分析:苏格拉底实际上已经放弃“维护公民生存权利”而慷慨赴死,所以A项可以先排除;当时的雅典实行民主政治而不是贵族专权,所以可以排除C、D两项。

归类链接:北京文综卷第20题考查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全国文综卷第14题引用《瀛环志略》中评述美国及华盛顿的旧材料,要求得出徐继“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这一结论。海南历史卷第9题要求概括梭伦抒情诗中表达的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及政府兼顾平民和贵族利益的方针。海南历史卷第11题引录英国文学家菲尔丁所述的商人们“挤入乡绅空出的行列”这一社会现象,探求“商业资本发展迅速”的原因。海南历史卷第14题以魏源《海国图志》为材料考查美国的制度。海南历史卷第20题提供列宁“利用资本主义”的言论,判断相应的时间“新经济政策时期”。海南历史卷第25题提供了《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评论“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要求根据“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判断,提出的外交方针是“求同存异”。

例3 (天津文综卷第2题)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彭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

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

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

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

思路与技巧:诗中的关键句是“卖丝籴新谷”,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已经有了较大发展。正确答案为A项。

易错点分析:将文学作品中的“东家”、“西家”理解为农业、手工业家庭,就会误选C或D项。

归类链接:北京文综卷第16题引录张维屏的诗句“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披图当泛槎(木筏)”,考查《海国图志》。天津文综卷第6题引用“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考查这些现象发生的时代(1912~1927年)。重庆文综卷第14题引用周《逢邻女》中的诗句“慢束罗裙半露胸”、“参差羞杀白芙蓉”,考查这种具有开放性的女装样式流行的时代(唐朝)。

例4 (海南历史卷第3题)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十家

思路与技巧:A项出自《长安志》,描述的是唐代长安崇仁坊街市景象;B项出自《隋书•食货志》,反映东晋、南朝时期建康的赋税繁重;C项出自《都城纪胜》,反映南宋临安商业繁荣;D项出自《南齐书•魏虏传》,体现北魏旧都平城的布局规划。对考生而言,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宋代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正确答案为C项。

易错点分析:忽略“一街辐辏”、“备置官司”、“坊”等关键词均容易导致误选。A项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B项中的商业贸易活动主要由官府掌控,繁重的赋税导致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D项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

归类链接:安徽文综卷第14题从几则言论中选择属于维新派的一项(“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重庆文综卷第18题要求选出体现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的论述“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例5 (浙江文综卷第14题)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

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

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

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

思路与技巧:按照辩论的逻辑,同为汴都,既然“无一家燃薪者”,那么赐“柴”何用?合理说法是B项。

易错点分析:不是任何结论都需要考古学证明,考古学主要适用于远古时期没有文献资料的情况,先排除C项。A、D两项对解题仍构成较大干扰。以片面、偏颇的思维,容易错选A项。材料虽然矛盾,但未必不能得出题中所述结论。因为相互矛盾的其中一方可能是正确的,那样仍能得出此结论。不仔细研读材料,容易错选D项。材料一中的“数百万家”既可以包括民众,也可以包括官员。

归类链接:浙江文综卷第18题考查西北小山村的土坯墙上“欢迎一切抗日军队结成统一战线!”“中国红军万岁!”等标语最早出现的时间(九一八事变前后)。北京文综卷第17题漫画所示,义和团杀外国人为“野蛮”(BARBARIE),外国人杀义和团为“文明”(CIVILISATION),以中文和外文参照考查漫画作者抨击西方殖民侵略的意图。

2数据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主要包括数字表格、饼状图、柱状图、曲线图等。

例6 (江苏历史卷第2题)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

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

C.缩小了人才选拔的范围

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

思路与技巧:扇面图明确显示进士出身于士族、寒素及小姓,说明唐代科举制兼顾当时社会的三个主要阶层,而71%、16%、13%又说明比例悬殊。正确答案为D项。

易错点分析:怎样看待士族子弟占71%这一比例?依据士族子弟仍占多数这一事实否定科举制的出发点和目的是错误的,“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更是偏激之说。排除A、B、C项。

归类链接:全国文综卷第17题以柱状图形式显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要求分析其原因(经济政策的变化)。福建文综卷第24题提供1968~1999年黄金价格曲线图,要求判断20世纪70~90年代与经济相关的正确推论。

例7 (福建文综卷第20题)据下图判断中国进出口总额开始出现较快增长的年代,与此同步发生的重大事件是

1980~198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走势图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开发上海浦东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思路与技巧:从图表所示“较快增长的年代”对应20世纪80年代中期,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判定A项正确。

易错点分析:基础知识薄弱,对备选项所体现的时间记忆混乱,可能造成解答错误。

归类链接:山东文综卷第15题,要求从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曲线图中选择代表英国的曲线。

例8 (广东文综卷第17题)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下表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 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

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

2841342270,000

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

382,617284360245,500

A.南昌起义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

思路与技巧:表格中数据很多,读题后应筛选保留“20世纪20年代”的时间和会员人数大增的湖南、湖北、江西三地。这正是北伐战争所经历的时间和波及的主要地区,而北伐战争推动了工农运动。正确答案为C项。

易错点分析:如果不顾历史事件的时间,或者简单地将南昌、井冈山与江西对应,从表格和备选项中找到同一个省名“湖南”,答题时都会出现偏差。

归类链接:海南历史卷第22题以表格形式显示从1955年开始长期执政的日本自民党议席递减的趋势,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即以农村为主的社会基础被削弱。山东文综卷第11题设置简表,统计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参照矿冶业、机器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数据,推断纺织业企业的数量。北京文综卷第19题提供中国某一时期不同所有制企业总产值对比表,要求根据全民、集体、公私合营比重上升及私营、个体手工业比重下降的趋势,判断表中的开始年和结束年。

3图片材料型选择题,材料主要包括文物图片、漫画、地图、照片等。

例9 (四川文综卷第17题)下图为一幅驳斥清末“民智未开”观点的漫画,它试图传达的观念是

A.反清兴汉 B.

C.政治民主D.暴力革命

思路与技巧:此题要结合图文分析。“民智未开”观点来自清末新政和立宪期间,统治者以“民智未开”为借口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对此观点加以驳斥,自然主张政治民主。正确答案为C项。

易错点分析:有的考生提取漫画信息时不得要领,可能将“政府视百姓之程度低,百姓视政府之程度更低”曲解为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有的考生将漫画中的人物形象误解为“暴力革命”、“反清兴汉”、“”。

归类链接:广东文综卷第18题提供印有“卫星”、“1958”字样的杂志封面,要求从中获取浮夸现象十分盛行的历史信息。福建文综卷第22题要求考生解读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一组漫画,选出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一项。

例10 (安徽文综卷第13题)下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ú,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能体现其风格的是

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

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

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

思路与技巧:选A项。无论虬枝还是怪石,都表示苏轼将愤懑不平之气发诸毫端,借画以泄“胸中蟠郁”。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艰辛。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3

1.答非所问、分析不到位、要点不全——源于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缺乏灵活性

思维的目的性是指思考和解答问题具有明确而清晰的目标,能从全局考虑并作出明智的选择,有目的地去探求问题的答案。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的灵活程度,能围绕目标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分析问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目的不明确表现在:答题抓不住问题的中心,甚至答非所问。思维缺乏灵活性则表现在:在思维的起点上,不能将问题朝着自己熟悉的方向作相应的转换;在思维的过程上,不会从不同角度、方向、方面和多种方法来解决问题;在思维的方向上,答题不能在材料信息和教材基础知识之间自由链接和转换。

就本题而言,从思维的目的看,学生不明白题目的要求是对“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进行“正向的价值分析”,且“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这一整个模块的知识要求更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学生不可能在材料信息与对应的必修III知识间建立起正确的联系。从思维的灵活性看,在思维起点上,学生不能把设问中的“合理性”准确地转换为“为什么是正确的”的问题形式,也就答非所问。在思维的过程上,学生无法从正确性(勤俭节约内涵与时俱进,反映了时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重要性(“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必要性(“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符合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三个层面加以分析,答案要点不全势在必然。在思维的方向上,既要考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也要考生分析材料二,思维要在如下材料信息与其蕴含的文化生活观点之间进行多次的正确转换,这绝非易事。可见,学生思维目的不明确,缺乏灵活性,将自己的思维局限于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这一显性信息的本身,仅仅只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或“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本身的时代性文化意义展开论述,分析不到位、表述不全,只言其一,不及其它等,就无可厚非了。

2.表述零乱、教材观点简单罗列,理论与实际两张皮——源于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

思维的逻辑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推理准确,论证充分,论据确凿,有因有果,严格遵循逻辑规律。思维的广阔性是指思考问题时,既能对一个问题从多方面考虑、多角度观察、多主体寻找解决的思路,又能着眼于事物之间多方面的联系,并从中找出问题的本质。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表现在:一是答题层次不明,条理不清,推理不严,论证不充分,“有话说不好”,表述零乱。二是不能把问题放在教材知识和情景材料的背景下,从不同角度、不同主体、不同方面来加以分析。

就本题而言,首先,思维的逻辑性要求学生审题的层次分明,条理清楚。从“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的设问中,剖析出其中所包含的三个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的方面:一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是合理的;二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合理性应建立在分析材料二的基础上;三是“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合理性是要通过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材料二来论证。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是无法作出这样层层递进的剖析。其次,思维的逻辑性和广阔性要求学生在作答本题时,根据设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材料二中“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的形成过程作严谨的思维推理(如下图)和充分的论证。形成:①中国传统社会的节约观、近代以来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当代中国人的新节约观都是与当时的经济、政治相联系,由当时的经济政治所决定。②当代中国人对勤俭节约的新的认识是在对西方社会有人推崇消费主义和对中国传统节约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③坚持和弘扬“生态文明的视角下‘勤俭节约的时代内涵’”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培育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进而对应地联系、搜索《文化生活》整个模块的知识,以确定调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发展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关系”及坚持“尊重爱惜劳动成果,适度消费;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理念”的时代性文化意义三个层面的知识回答问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不强,缺乏广阔性,答题表述零乱,教材观点的简单罗列,理论与实际两张皮等在所难免。

3.答题丢三拉四、抓不住问题的本质、照搬材料——源于学生思维的综合性不强,缺乏深刻性

思维的综合性是指学生全面、综合分析事物的各个部分、环节和要素及其联系的能力。思维的深刻性是指学生善于深入钻研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物间的关系和联系揭示规律,从而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的能力。就思想政治课而言,思维综合性不强表现为:纵向上把握不住自己思维的各个环节和过程,没有形成完整的思维流,横向上不能完整把握事物的各个部分、要素,特别是不能在自己的思维中构建符合自己学习实际的知识体系。思维缺乏深刻性则表现在:设问、材料分析不全面,断章取义,找不到、弄不清设问与材料间的正确联系,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透过事物联系找规律。

就本题而言,由于学生思维综合性不强,缺乏深刻性,对文化生活整个模块知识未能按考点和教材的逻辑结构扎实把握,更没能形成(如下图)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解题时,没能从整体上全面准确理解设问的要求,没能根据设问对材料二信息进行全面而有效的分析和提取;没能透过对材料二的正确分析准确地从上述文化生活知识结构中搜索到与之对应的知识观点;没能将所获得的材料信息与教材观点间建立起正确联系;没能就搜索到教材观点与材料二信息间的正确联系根据设问要求作出准确的解答,只能丢三拉四、抓不住问题的本质、教材观点大包抄、照搬材料、甚至用自己的口头语言表述。

二、学生答题失误的教与学矫正策略

1.实施自主学习“单元学案”导学教学。从深入课堂听课往往会发现,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新课程教学,还是有很多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复习课教学只是“新瓶装旧酒——教师满堂灌”,新课教学往往是将教材知识掰开、甚至揉碎了给学生,学生获得的大多是零碎、无序的知识,基本没有独立或在教师的帮助下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复习课教学往往是按考点顺次对教材知识的简单重复,学生缺乏应有的主动和创造性;绝大多数的主观题讲评,教师只是一味地展示正确答案,忽视学生在整个解题过程中的“潜意识”(人们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是人们已经发生但并未达到意识状态的心理活动过程)的暴露,特别是学生的“相异构想”(教育理论上把学生由感性认识得出的偏离科学现象本质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与想法)没有得到充分的显现和暴露,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学生思维的障碍没有得到有效的清除,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课堂的现状——教师“滔滔不绝”,学生“貌合神离”,学生不明白的教师没讲或没讲透,学生背起来“口若悬河”,遇到新情境,似曾相识,用起来则“茫然不知所措”。

叶圣陶说:“所谓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使学生自奋其力,自孜其如,非谓教师滔滔讲说,学生默默聆听。”可见,教师教学最终要落实在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实在学生知识、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能力与素养的提升上。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真正从传统的教学中摆脱出来,实施“示案自学——小组交流——全班分享——总结评价”的自主学习“单元学案”导学教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扎实学生的知识基础,提升思维能力和品质。在主观性试题指导上,要精选高考真题或创设有相当质量的试题,把问题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自主完成对问题的审题、解题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在主动交流与合作学习中主动思考,真正弄清题目在问什么?怎么问?怎么答?让学生的“潜意识”真正暴露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结构和能力的欠缺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让学生在对话与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构,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重热点主题性时政背景材料(也可以是学生自己搜集),让学生自主或组织学习小组成员尝试根据文综39题(福建省)的结构形式自主创设主观性试题,形成自主性参考答案,在课堂上将自己的思考与老师、同学交流并在分享中完善,让自己在主观性试题的创设、答案的组织中学会揣摩命题意图,提升自己的思维结构和思维能力,培养主观性试题的审题、答题能力。

2.实施结构性教学。解答以能力立意为根本特征的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学科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学科知识的基础,学科知识的积累所追求的更多的是知识之间的联系。结构就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或规律性。思想政治课实施结构化教学就是通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等具有普遍意义的主干知识建立相关知识间的联系,使零散的知识形成体系,在学生的思维中形成一张“知识网”——提纲挈领、纲举目张,让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综合复习将面广量大、繁琐冗杂的知识结构化、系统化而牢记于心;在知识结构化——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寻找联系的过程中培养、提升学生的分析与综合、筛选与解读等能力;在审题、做题中抓住题眼、拎关键词、分清材料层次、概括中心内容、建构材料与教材知识间的正确联系,提升多角度、全方位、逻辑思维和按序作答能力。学生知识结构体系、答题结构的不断优化有赖于教师平时扎扎实实的点滴强化。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4

例如文综第12题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有:土豆产量增大(即产品的供给量增大);但市场没有相应的扩充(即产品的需求量并没有变化);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即产品的价格降低)。考生只要抓住这三个方面,实际上立刻就能排除A项(A项表示产品供给量变小了),随后也能排除C和D两项(这两个选项都表示需求量发生了明显变化),最终就可以确定B项是正确答案了。

启示二:要做到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实际材料有机结合,有理有据。这就要求考生要把基本原理准确表述出来;要把基本理论和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用理论统帅材料,用材料说明理论;对材料的分析要把握本质;要注意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例如文综第38题第一问要求考生说出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过程中应该怎样发挥领导作用。考生必须把课本上关于党的领导方式、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与材料中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对于文化发展的意见有机结合。第二问让考生分析该演艺公司取得成功的原因,也必须把课本上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分配对生产的反作用与材料中的“股份制改革、市场化营销、新节目不断推出、演员收入大幅增长”紧密结合。只有这样方可取得高分。现在高考中完全脱离材料的空洞的纯知识点表述几乎没有,课本基本知识点是骨架,现实材料是血肉,二者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和活力。

启示三:并不是所有的题目的解答都可以从课本中找到知识依据。有些题在解答时考生只能从生活实践的经验层面去思考。

例如文综第39题第三问“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假如你是争论一方,在争论中应该怎样坚持这一原则”。该题立足于课本知识点设问,但是解答时却不局限于课本,还要回归于社会生活。参考答案是:实事求是;以理服人;尊重对方发表的权利;避免言语过激,行为粗鲁等。在这个地方答案要点是一种生活经验的体现,运用的是生活化的语言。

启示四:强化基础概念是取得高分的坚强支撑点。基础知识没有吃透,明辨是非的能力就低,错误的选项就排除不了。

例如文综第16题。考生只要清楚公民的权利是法律规定的,不是随便可以扩大和缩小,而依法行政的主体必须是政府,就可以轻易选出正确答案C。

又如文综第18题。考生如果清楚我国公民监督权中监督的对象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就可以判断题中公民对政协人员的建议并不是监督权的体现,从而马上排除③。

启示五:答题要做到规范化。学生在答题规范性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对答案语言进行要点划分,一答就是一大片。殊不知高考阅卷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如果考生的答案不能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的话,就有可能使阅卷老师以为考生没有答这个知识点,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答案不完整。考生一定要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下,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表述答案要点。一旦有要点被遗漏,丢分是必然的。

例如文综第38题第二问,考生必须从公司经营成功的要素和分配制度对生产的反作用(即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两个方面去论述方可得高分,而这两个知识点又分布在经济生活的不同章节,这就需要考生有知识整合和迁移能力。

3.答题不使用专业术语。一个专业术语或者是一个关键词就可能体现出考生答题的方向,阅卷老师凭此就可以判断考生答题的正误。专业术语的来源:一是教材,二是时政。所以学生在学习中要记准政治课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政策等,同时要把专业术语活学活用,用得恰到好处,而这就需要勤学苦练。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5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中重要的专业基础必修课之一,由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等二级学科专业英语组成。它是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一种普遍使用与推广的英语文体,要求语言表述客观严谨、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及系统性,往往揭示材料的制备与合成、组织结构和使用性能等最新动态,以实现该领域前沿科技信息的及时交流与共享,故灵活运用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在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常,将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特点概括为语法特点和词汇特点。前者体现在材料工程技术领域中相关概念、原理的表达或翻译和写作等语言表述时,强调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语言叙述准确规范、逻辑性和规范性强、精炼流畅。如第三人称语气和被动语态,力求对研究对象和过程客观准确描述;非谓语动词短语和名词化结构,如分词、动名词及动词不定式等可代替从句,简化结构,避免复杂主从复合长句;省略句和惯用句型等用于句子的精炼表达、准确陈述和严密推理。后者体现在专业英语词汇的组成、构词法和各种词汇缩略等,专业词汇一般包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相关的专业技术词汇、学科通用的半专业词汇和书面非专业词汇。专业技术词汇意义狭窄单一、专业性强,只在本专业范围内使用。其中,绝大部分专业词汇按构词法由常用词汇转化、合成、派生出来,如词根或词缀构成的合成词;半专业词汇词义繁多、用法灵活、形式多样,需在“英译汉”时注意词义的正确选择;非专业词汇严格表现专业内容、避免歧义。

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为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本校为例,该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虽经多版次(2003、2006和2011版)修改仍存诸多问题:

1.专业英语课程设置时间不尽合理,与考研复习和求职面试有所冲突。学生在前期大学基础英语学习时,以CET-4或6为主要目标,少有专业英语相关知识积累,且课程一般设置在第六、七学期,总学时数相对较少(每学期16学时),学生对专业英语的重视程度较低,难以保证其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

2.教学内容枯燥、陈旧,难以及时捕捉科技前沿信息,对专业英语教师要求较高。教学参考书仅局限在少数国内高校出版的听说译写教材,其选择范围窄,教材内容多为单调叙述原理的表现形式且不易理解,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缺乏教学信息的适应性和实用性,同时专业教师需查阅大量SCI、EI和CPCI检索英文期刊来获取材料领域的前沿信息。

3.教学模式与教学手段单一,多采用翻译与阅读结合的教学方法。实际专业英语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或传统板书手段,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需突破单一翻译或阅读与翻译结合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听说读写综合实训环节,提高专业英语教学的趣味性。

4.课程考核环节不尽合理,缺乏对学习过程的全面监管。本校采用专业基础课“五级分制”的闭卷考核方式,主要以结课考试成绩来确定该课程的最终考核成绩,往往忽视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难达到客观反映专业英语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鉴于上述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故现阶段对专业英语教学方法或实践环节的改革就显得十分必要。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目的为指导学生阅读和撰写材料科学领域的英文文献和科技论文,并能通过学术交流走向国际舞台。因此,在专业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应针对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英语特点、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知识结构等特点,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并凭借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摆脱所选教材束缚和界限,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教学方法改革就是突破单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分组讨论、自主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并利用模拟国际会议的情境式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语言交流与表达能力。

1.分组讨论模式。该模式用于口语教学,以3~5人为一个Group,分派不同Topic(如:Progress in Carbon Nanotube),内部成员经英语交流与讨论后形成整理材料,进行Oral Presentation报告。

2.自主教学模式。该模式用于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外的专业英语教学环节,即适当安排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教学活动,其实施方法则按照课程教学计划将可控性强的学习内容指定给某位同学,准备一段时间后进行自主授课教学,课后教师给予评价与建议,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情境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前两种模式基础上的升级版教学模式,对学生素质和能力要求较高,全面展示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的基本流程和应该如何准备会议,且能通过模拟口头报告形式改善口语活动质量。

四、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实施策略的探讨

欲全面提高专业英语教学水平,在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同时,需采取如下策略:

1.明确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培养目标,教与学双方重视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教学培养目标即以材料专业知识的课堂教学为依托,培养学生使用英语工具学习专业知识,熟练阅读本专业的英语科技文献,并锻炼论文撰写及学术交流的能力。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在提高自身能力同时,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大量搜集该领域前沿信息,如综述文章、专著节选、期刊论文等。学生应正确认识学习专业英语的现实意义,充分利用英语角、模拟国际会议等“第二课堂”活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2.听、说、读、写、译等多方面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运用能力。合理安排听说读写各环节的教学进度和授课时间分配,结合单一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互动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听说能力,自主式教学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任务式教学来提高学生对科技文献的翻译能力,以上教学方式形成有机整体,在实际教学中穿插结合,达到良好教学效果。

3.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前沿课题信息捕获。以科研训练环节为契机,鼓励学生搜集并阅读毕业论文(设计)研究方向相关的英语论文,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利条件。

4.注重国际会议和日常口语交流训练。结合情境式教学方法和分组讨论,采用视频教学和模拟实践联合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口语训练,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五、结束语

上述为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英语教学现状进行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实施明确教学目标,灵活教学模式,重视科研实践,强化语言交流等策略,增强学生学习专业英语的积极性,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实效,满足现阶段材料工程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6

一、综述的作用

综述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

1.在科研伊始阶段,综述为科研人员提供研究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当前争论的焦点及发展趋势的情报资料,能够帮助科研人员用较少的时间和精力比较完整、系统地了解本领域的基本情况,从而选定有意义、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2.在文献检索方面,综述文后所附的参考篇目可为读者提供已确定课题的许多参考文献,成为一种独特的情报检索系统。利用参考篇目采用回溯检索和循环检索的方法,可获得成千上万篇文献资料,并可满足在检索工具缺乏情况下的族性检索。

3.通过综述的写作,不仅可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积累大量科研资料,了解有关专题的研究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开展课题研究做好准备;还能够培养锻炼提取信息、组织材料、综合分析和正确表达学术思想的能力,为撰写科研论文奠定基础。

二、综述的类型

根据写作目的和所用文献情况的不同,通常可分以下四种:

1. 简介式综述:就是按内容特点分别综合介绍原文献所论述的事实、数据、论点等,一般不加评述、这种类型综述适用于某些学术、技术问题的概要介绍,尤其适用于某些问题刚发现还尚无定论时,较宜使用这一种形式。

2. 动态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的发展动态,按照其自身的发展阶段,由远及近地介绍其主要进展,一直介绍到目前的发展程度、这种类型最适宜介绍学术、技术的进展。

3. 成就性综述:就是将有关文献汇集分类,把某一方面或某一项目有关的各种内容从原始文献中摘出,不管时序先后,分门别类地进行叙述、这种类型适用于介绍新方法、新技术、新论点和新成就。

4. 争鸣性综述:就是对某一领域或某一专题学术观点上存在的分歧,进行分类归纳和综合,按不同见解分别叙述。叙述中可表述作者倾向性的意见、这类综述,写作时要注意对所引用的原始论文的论据一定要抓住要害。

三、综述的特点

1. 论文篇幅较大,中文文章的字数通常在3000~6000之间,英文文章的字数在15000左右。

2. 引用文献数量较多,通常为15~100篇。

3. 内容丰富,涉及面较广,从纵向上来说,能够反映某一专题的研究历史;从横向上来讲,能够展现某个领域的研究现状。

4. 揭示文献信息的程度较深,综述不是对材料的简单罗列,而是对材料加以综合分析、消化鉴别,进而做出评论和估价,总结专题的发展演变规律,预测发展趋势。

5. 前沿性和时效性较强,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新动向、新成果和新发现。因此选题要力求新颖,要搜集最新资料,获取最新内容,将最新的信息和科研动向及时传递给读者。

四、撰写综述的步骤

撰写综述,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选题

 这是综述写作的关键环节,选题要突出一个“新”——就是选题新、资料新。综述只有选题新、资料新才具有参考价值,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一般综述的选题都是近年来发展较快,进展较大而又切合实际需要的课题。资料新是指引用的文献以近3~5年学术性期刊的论文为主,陈旧性的资料随时间的进展可能被新发表的资料所包含或超越、失去了被归纳综合的意义。

一般综述的定题有三种情况:

(1)为科研作准备,所选题目是与自己科研有关的内容,即与自己的科研方向一致、因此,这种情况常先有一个初步的题目,然后广泛查文献再确定;

(2)反映学科的新动态,结合自己较熟悉的专业,选择某一专题,收集最新研究文献进行综述,为人们提供新的知识;

(3)在日积月累阅读文献中,感到有些问题需要整理提高,这样在已掌握较多文献的前提下,从中选定题目。

2.搜集资料

选定题目后,就要围绕题目广泛搜集文献资料。关于搜集文献的方法,前面的专题已有介绍,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检索法。通过各种检索工具,如文献目录、索引、文摘进行检索,选择文献时,应由近及远,主要选择近3~5年内的文献,这样才能体现出文献综述的新观点、新水平。此外,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要养成收集和积累资料的习惯,这样写作综述时就会节省大量查阅资料的时间。

3.阅读、筛选、鉴别、归纳、整理资料

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文献资料后,就要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阅读、筛选、鉴别、归纳、整理,如何从数量巨大的文献资料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选择文献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4.拟定大纲、安排资料

综述涉及的内容多而广,所以在正式写作之前应拟定一个写作提纲,以便将主题与材料加以安排和组织,这是写作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这样可以使作者的逻辑思维更加趋于完善,既有利于成文,又便于修改,使文章层次清晰,前后照应。

拟定大纲时,首先要划分出文章的大体结构,即包含几个层次;然后列出每个层次的标题,明确每个层次所要撰写的大致内容;最后,要把可利用的材料安插进去,用简短的词语在各个层次标题之下标明材料出处和需要利用的部分。

5.撰写全文、引用文献

拟好大纲后,明确构思,材料齐全,就可以进一步组织材料、写成文章。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研究性论文注重研究的原理、方法、结果和结论,格式规范严谨,而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综述的格式相对灵活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三个部分:即前置部分、正文和参考文献。有关各个部分的写作方法,将在后面加以介绍。

6.修改定稿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内容和主题的修改:对综述撰写的目的、意义是否明确,选题是否恰当,信息是否全面、周密等方面再进行检验、查核、并作出必要的修改。

(2)材料的修改:包括对材料进行增、删或更换,突出新颖性,抓住研究热点,丰富综述的内容。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7-0086-01

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卷总体难度不大,知识点布局相对合理,尤其是对重要知识点考查比较到位,主观性试题涉及《经济生活》考点主要有:汇率变动及其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我国财政的作用,市场调节的作用等;涉及《政治生活》主要考查以下考点: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政府的工作原则、政府的职能、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等;《文化生活》主要涉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等;《生活与哲学》主要涉及:矛盾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等。虽然试题总体难度不大,但试题的灵活性很强,综合性很高,想得高分不很容易,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准确理解,灵活运用

高考政治主观题主要考查政治科的主干知识,尤其是与时事热点有密切联系的主干知识。这就要求考生全面把握主干知识,做到了然于胸。高考作为选拔性考试又特别强调能力考查,在答题时考生必须做到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才能扣准考题,高效作答。

先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4(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针对上述影响提出两类企业各自应采取的对策”。

首先,由于试题涉及的主体是“企业”,因此能够自然想到“企业经营成功的要素”这一知识点。但直接写出三大要素只能得到部分分数,必须结合材料细化知识、活用考点,才能分析到位。对于“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联系材料后可以将战略落实到企业的战略定位,将企业转型为“对外投资型企业”;对于“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要充分理解信誉和形象要通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来树立,便可写出“增强品牌意识”。

其次,对于“出口贸易型企业”,根据材料一的结论比较容易分析出对其影响的因素主要是价格上升,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从而不利于商品出口。其中,“价格上升”是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出这一点就可以基本确定所需运用的考点是“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但将“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的三点内容和盘托出很难得分,因为答题必须结合材料,这样就必然要求将所用知识点灵活处理。对于“调节生产”这点不能仅仅说出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这种措施只会减少影响,但取法避免人民币汇率变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如果结合材料,比较一下“出口贸易型企业”和“对外投资型企业”,就可以想到“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等形式,实施‘走出去’战略”,这一措施可以转化风险,帮助企业走出困境;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这点也不可泛泛而谈,要从管理和技术两个角度进行深层分析,便可得出结论如下:提升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对于“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这点,要着重在“高质量”三个字上下功夫,因为出口贸易已经堵了出路,只能通过提高质量解决问题,再联系第四单元“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措施”,于是便有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品牌意识,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二、注重方法,全面分析

在解题过程中,很多考生容易出现简单作答,蜻蜓点水的情况。其实简答题不能顾名思义,以为就是“简单作答”,否则就会出现答题的片面性。认真结合材料分析,按照解题方法缜密思考,可以避免这样的失误。

再看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5(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如何用好微博”。本题的得分率可能不会很高,主要原因就是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正确方法,解题中分析不够全面。此题属于“措施”类设问,“措施”类设问能直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高考中最常用的一种设问方式。但此类设问又是灵活多样的,从设问的方式看,既可以是直接的,即让学生直接提出有关解决问题的措施或对策,也可以是间接的,即让学生给有关主体针对某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建议。

“措施”类设问的解答,可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以下四个角度是我们在答题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是审清设问,明确角度。二是联系课本寻答案。三是落实主体寻答案。四是联系材料寻答案。在解答本题时,审清设问,明确角度很容易做到,但从试题设问看,很难直接找到相应的课本知识,只有通过结合材料,审清题意,针对性地获取材料信息,弄清主体后才能落笔。再读材料发现,本题中使用微博的是政府和公民,于是围绕政府便可想到:宗旨和工作原则、职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自觉接受监督等;围绕公民可想到:有序参与政治生活、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三大原则等,至此答案全面得出。

三、注重综合,触类旁通

高考命题强调能力立意,体现了一定的灵活性,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检测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我们必须在复习中引导学生综合把握基础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而通过获取和解读信息对知识进行筛选,再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索问题。

最后主要以2012年江苏省高考政治试题T37、T35为例,说明知识的综合性。T35(1)“请选择一个最恰当的唯物辩证法原理,评析材料中网民的观点”。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考虑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等观点,评析观点时使用最多的是矛盾观,这样就要求再次缩小范围,重点对比“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三个原理或方法论。当试题涉及“解决问题”时一般使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本题设问是“评析”,于是舍去;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方法论的原理依据范畴更大,针对性不强,也可排除;恰好试题涉及的是“分析问题”,最后确定运用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上述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单元内部,这是一种范围较小的综合。

T37(3)“端午节即将到来,请你设计一个有助于吸引中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的主题活动,并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活动的意义”。此题主要涉及《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的文化与人的关系、文化与社会的关系,第二单元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等。上述内容显然体现了模块的内部综合,这对学生的要求极高。

还有一种最大的综合就是模块之间的综合,以T37(2)“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

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在练习中整合知识,形成知识锁链,达到触类旁通,增强解题的全面性,提高解题实效性。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8

所谓“思维力”,就是思维能力,一般是指通过多维和理性思考,获得事件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一种学习能力,主要包含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能力、比较和综合能力、概括和判断能力、推理和论证能力等,它是整个智慧结构的核心。赵恒烈先生认为:“所谓历史思维能力,是人们用以再认或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和理解历史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进程,分析和评价历史客体的一种素养。”在这里,赵先生将历史“思维力”的界定分为三个层次:“感知历史的能力”(接受和再现历史事实),“解释历史的能力”(对历史事件作出合乎逻辑的说明和阐发),“感悟历史的能力”(对历史事件的本质认识和论证)。这是三个递进的能力层次。从历史高考命题的能力层级来看,也体现着这样的要求。为此,对于教学目标而言,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某一历史事件“是什么”和“为什么”,更要让他们在此基础上知道“怎么看”。在思维方式上,不仅要考证出历史的“原本”和“缘由”,更要对历史的“原本”和“缘由”作出客观的考察和深度的理解。

在教学设计中,就要着力于达成这个高层次的思维目标。而对教学史料的有机择取和“问题”的有效设计则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就史料的有机择取来说,史料内容本身要富含思维因子,不仅要有丰富而多元化的信息,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发散思维角度,还要能够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失衡,创设出激促其深度思考的“愤悱”情境,而不是那些“线索在书外,答案在书内”的史料。就问题的有效设计来说,不仅要对史料信息作出描述和提取,也要对其进行多角度的阐释和思辨,更要设计出富有思维张力的“问题”,以此统领和激促学生通过对史料信息进行对比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深掘与运用等思维活动,做出本质上的分析和阐释,而不是那些落于俗套、平铺直叙和毫无波澜的题目。唯有富含思维因子的“史料”和富有思维张力的“问题”相辅相成,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力”。最近,笔者观摩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课题是《辛亥革命》。下面,就以其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为例,具体谈谈如何有效地择取和使用教学史料,提升学生“思维力”的问题。

片断1:关于清末新政的影响

授课过程中,两位老师都涉及了“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爆发的影响”这一内容。为了阐释这一观点,教师A选用的教学材料和“问题”如下(为论证需要,此处仅从教育和政体改革两个方面进行择取和说明):

材料1:科举制取消后,精英缺少了一个上升的渠道,这至少造成了两个不利的效果:一是很多读书人没有了出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二是官场上腐败更加严重,因为任命官员靠举荐,这就失掉了公平性,形成不同的圈子。精英阶层的分裂使改革难以贯彻下去,而不能进入权力场的精英则成为体制的反叛者。

――据《保路运动真相:

公司欠钱要政府补遭拒煽动舆论》整理

材料2:1911年5月8日,清廷成立“责任内阁”。在钦定的13名内阁成员中,9人为满人。……载沣推行由皇族独揽国家大权的政策,这种做法也只是形式上的加强,非但不能使自己强大起来,且这种做法只能激起汉人的排满情绪。此时,越发加深种族的反感……并认识到当此内忧外患时,为了保住国家,决不能把政权交给如此自私自利的满洲朝廷。

同时,立宪派对“皇族内阁”也极为愤慨,各省咨议局联合上书都察院,申明“君主不担负责任,皇族不组织内阁,为君主立宪国唯一之原则”。1910年,立宪派掀起了三次规模巨大的国会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和成立责任内阁。在各方舆论的谴责、声讨下,清政府在1911年不得不下谕实行责任内阁。

――据《论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等整理

材料3:

“问题”: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新政骗局对辛亥革命的爆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上述材料表明,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既断了读书人的生路和希望,也阻滞了精英阶层公平晋升的渠道,滋生出社会的不公和选官问题上的腐败,招致这些人的反抗,动摇了社会统治基础;“皇族内阁”加剧了汉族地主官僚的离心倾向,造成立宪派的政治分离运动,他们对清政府由失望转而怨恨和走向革命;立体“不伦不类”,意在维护皇权专制统治。从中可以得出结论:清末新政确实是一场骗局,不仅没有带来社会的进步,反而激化了各方的矛盾,最终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这是教材中的结论。这样,学生的思维就被不自觉地引向了预先设定好的“轨道”――教材中的结论。综合这几段史料的信息进行分析,其内容是统一而单调的,仅从属于“清末新政的反动性”这一特质;其功能是定向和聚合的,直接指向和佐证教材中的现成观点。学生阅读这些史料,就是在用另一种方式演绎和学习教材中的内容,他的思维就会被这些史料和教材内容所固化、钳制。上述史料既缺乏广博的“思考源”,无法发散学生广泛思维的角度和素材,所设计的“问题”也缺乏“愤悱”情境,无力激起学生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基本停留在描述史料的层面上,即对史料信息做出简单的提取,而没有凸显出高层次思维能力的要求。就上述史料来看,似乎清末新政造成了辛亥革命的总爆发。但是,这种理解合理吗?新政对于辛亥革命的发生到底带来了什么影响?难道清末新政仅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培植了一股社会力量吗?恐怕不是这么简单。

教师B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如下:

材料1:科举废除后,官员选拔渠道多样化、知识新颖化和人生价值多元化等因素使得新式学堂中出现了一大批读书不为做官而为追求真理的新式知识分子。清朝学部总务司编的教育统计图表显示,1902年在校学生数仅6912人,1909年达到1639641人,其中相当数量的学生投入到军校学习中,不少人还远涉重洋出国留学。新式教育使传统旧思想受到质疑的同时,也催生了各种新的思想观念。他们组成了各种学派和团体,许多人后来又进入了官界、工商界、出版界、军界等社会重要领域。

(清末新政中的)教育改革对辛亥革命及其以后的民国社会有重大影响。在新式学堂中,清政府仍把忠君、尊孔定为教育宗旨,读经仍列为基本课程。影响到辛亥革命后民国的教育宗旨中“注重道德教育”,在道德教育为主体的情况下,还有旧道德参与。同时,清末部分留学生中也存在盲目照搬外国经验和知识的现象,也被带到了民国社会。

1906年起,(清政府)中央官制改革开始实施,三权分立、分职专任、责任内阁等西方的行政体制初露端倪:实行内阁成员大臣制,做到“分之为各部,合之皆为政府,入则同参阁议,出则各治部务”;中央机构则通过留、改、并、增,使设置更合理;官员人数采取以事而定,以职而定的方式,提高了办事效率。

――《评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关系》

材料2:梁启超当时指出:“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革命论,诚不能自完其说;在今日之中国而持非革命论,其不能自完其说抑更甚。政府日日以制造革命党为事,日日供给革命党以发荣滋长之资料,则导全国人心理尽趋于革命亦宜。”

――转引自《丧失改革的社会基础是清末新政失败原因分析》

“问题”: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的发生产生了怎样的“双重影响”?

上述材料表明,清末新政既迟滞又促进着辛亥革命的发生。新政中的教育改革瓦解了封建文化道统,在保留儒学国粹的基础上,传播了新思想、新风气,培养了实用性的新式人才,提高了官员的素质;为了适应立体的需要,清政府对行政和司法机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行大理院、审计院和资政院之间的“三权分立”,实行权力部门之间分工配合的制度设计,提高了办事效率。这在不自觉地加速着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就其对辛亥革命的消极影响而言,一定程度上延缓了革命爆发及其发展进程,增加了革命的阻力,影响着民国初期的教育和意识形态走向,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但从另一面讲,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之间也有相辅相成的一面。革命是促进新政出台的重要因素,新政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抵制革命,维护帝制道统,但在一定意义上讲,满清王朝把刀斧交给了革命者,而自己则走上了断头台,新政的结果却为自己培植了“掘墓人”,促进了清王朝的覆亡,不自觉地迎合了辛亥革命的基本目标。清末新政与辛亥革命都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和社会转型,并从不同的角度促使封建帝制结束。与教师A提供的材料和“问题”相比,教师B提供的这两则材料和“问题”就有着较高的思维含量了。既体现了“感知历史”和“解释历史”的思维能力要求,也渗透了“感悟历史”的高层次思维能力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全面深刻地揭示出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爆发所产生的“双重影响”。这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才能得出的结论。同时,这些材料和“问题”之间不是单一定向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不确定指向和多元差异性的特征,既包含对清末新政进行客观和多维评价的信息,也有清末新政对辛亥革命的双重影响(促进与迟滞并存),这为学生的深度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视角。学生要在这种相互冲突的情境背景下,对材料信息做出辨别和发散思维,激促他们对材料做出“二度研读”,即深刻理解出材料中所蕴含的本质信息,并形成自己的认识。这些材料信息,无法从教材中获取对应的结论;解读这些材料,不仅需要学生直面材料本身的信息,更要发动思维机器,对“不对等”甚至是相互冲突的材料信息作出甄别、整合、判断、思辨,进而形成合理的认知。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视野从教材转到了材料,从描述材料信息转到了优化思维过程,从封闭和单调走向了开放和多元。这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力的过程。

片段2:关于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综述

授课过程中,教师B涉及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内容,提供的材料和“问题”如下:

对于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出版于20世纪20年代以前的各种文集、翰墨、资料、史籍谱传、回忆录之类,大多属于史事记述,粗疏浅薄。及至30年代,辛亥革命史基本上被纳入党史范畴,许多史书削足适履,掩饰涂改,以致往事面目全非。从1956年下半年到1957年上半年,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文章已发表200余篇之多。1958~1960年顿形冷落,发表的有关孙中山的应景文章不过十来篇。“”期间把辛亥革命的历史歪曲得面目全非。正常的学术研究被迫完全中断。1979年11月,在广州举办了“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学术讨论会”。到会代表145人,其中有美国、日本和香港地区学者,开中国大陆举办辛亥革命国际性学术会议之先声。人们深情地称之为“春天里的第一只燕子”。有关孙中山思想研究的专著多种,亦有作者各自的独到见解与体系。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深入探讨,丰富了辛亥革命史研究的内容。这以后,重要人物文集、重要档案文献、重要专题资料以及各省、市有关辛亥革命的文史资料也陆续印行。《日本外交文书选译――关于辛亥革命》《英国蓝皮书有关辛亥革命资料》等中译本也相继问世,我国辛亥革命史研究呈现空前的繁荣。

――据章开沅《50年来的辛亥革命史研究》

整理

“问题”:关于辛亥革命史的研究,呈现出不同的阶段特征,请分时段做出概述。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99-02

《土木工程材料》是土建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不同于数、理、化及力学等课程,具有内容庞杂,涉及面广,各章自成系统;公式的推导或定律的论证和分析少,定性的描述或经验规律的结论多;概念多、术语多、涉及学科较多等特点,内容平淡枯燥,其整体性、逻辑性、严密性以及各章节之间的连贯性均较差。因此教师难讲,学生厌学,教学效果较差[1]。为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课程的精髓,课程组经过长期、深入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出课程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主要有:

一、材料种类上抓大放小、有重有轻

根据工程应用型本科的人才培养目标,重点讲述工程中应用较多的核心重要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建筑钢材等,这些也正是课程的难点,复习考试也要重点加强,使学生切实掌握其精髓,突出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其它材料则略讲或让学生自学。

二、以材料性质为教学中心

以材料性质为教学中心,抓住一个中心、两条线索讲述。一个中心就是掌握材料性质,这是学好本课程的中心环节。各种材料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广,涉及原料、生产、材料组成与结构、性质、应用、检验、验收及储存等诸多方面,教学中应突出材料的性质,而一些次要内容则留给学生自学。掌握材料性质的两条线索是:注意了解材料性质与其组成、结构之间的关系,即决定材料性质的基本因素;注意了解材料受外界影响性质发生变化的规律,即影响材料性质的外界因素。

三、采用启发式、提问式教学法

本课程的特点是有大量的条文叙述,采用启发式教学尤为重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多提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而不做消极的听众,既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

本课程学起来比较抽象而且枯燥乏味。因此,在教学中除了采用启发式教学外,我们还注重现代教育技术与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如多媒体图片、动画、材料样品等,使材料教学具体化、形象化。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使单调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增加了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效果。

五、运用对比的方法

教学中运用对比的方法,善于归纳同类材料的共性与特性。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同类材料则存在着共性,由于品种的不同,又存在着各自的特性。教学中采用对比的方法,归纳介绍同类材料的共性,再对同类材料的不同品种总结它们的异同点,以便掌握其特性。这种方法在学习和掌握主要材料如水泥、混凝土、建筑砂浆等时尤为重要。

六、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

教学中要注重将建筑材料学科前沿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成果引入教学。十分注意给学生补充建材科技领域的新知识、新观点、新成果,使学生了解土木工程材料学科前沿的最新信息,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在讲授传统材料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新材料的优异性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这样,第一可以使学生们了解更新的材料信息,紧密跟踪学科前沿;第二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可以培养学生自我更新、终身获取知识的能力。课程组教师在教学之余长期坚持不懈地献身科研,时刻掌握学科前沿的研究动态,并十分注重将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用自己的科研心得现身说法,把最新的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中,以科研促进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七、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研究、创新能力,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常规实验主要突出水泥、混凝土等核心土木工程材料的检测实验;对实验内容进行精心设计与革新,突出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编写了《土木工程材料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指导书》,尽量多开出综合性、设计性与创新性实验项目。2008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段邦政、朱攀、肖枭、孙少君等申请并完成了襄樊学院2010年大学生科研项目(2010DXS030),在废渣利用类著名期刊《粉煤灰综合利用》2011年第3期公开《再生砂对砂浆的施工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初探》。

八、注重课程教学资料与实验室的建设

在本课程的建设中,我们十分注重教学资料、实验设备和多媒体教学建设以及双语教学的探索实践。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验教学所需的教学参考书、音像资料、材料样品,购置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以及科研实验仪器设备,搜集了大量课件、案例、习题和模拟试题集等,从而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这几年,我们改进了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式教学,增大了教学信息量,并使教学形式生动活泼,提高了教学效率与效果。另外,我们还采用了英文版《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英汉土木工程材料常用词汇》等作辅助教学资料,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九、强化做习题的教学环节

对于本课程来说,要巩固并深化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重视做习题的环节。针对该课程教材仅有思考题的特点,笔者广泛收集资料,编写了《土木工程材料习题与学习指导》一书,每章内容包括:内容提要、基本要求、重难点提示、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考核要点、典型试题解析及大量习题等,并附有十余套模拟试题。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学生再通过做习题及模拟试题,就能更好地理解并切实掌握课程核心内容,提高考试成绩,改变了过去对该课程“一看就懂,一考却不会”的状况。

十、改革考核内容与评价方法

以往本课程主要以期末考试确定成绩,实验成绩所占权重较小,考核方式不全面,学生的工程素养、科学素养与创新精神未得到培养。改革考核方式后,课程成绩由作业、实验成绩、课程小论文及期末考试综合评定,其中作业占10%、实验占30%、课程论文占10%、期末考试占50%。课程考核加大了实验成绩权重,加强了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并增设课程小论文,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方位考核学生的能力,初步探讨建立了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全方位能力发展的考核评价体系。

材料化学综述论文例10

乐清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5月26日下发《关于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情况的通报》,要求我公司于6月25日前完成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为按时按要求完成文明单位电子台账建设,并以此为契机,将集团公司以精神文明为主要内容的全面发展进行一次全面地集中地展示,以提升集团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并为进军省级文明单位创造良好的舆论基础,现就集团公司精神文明电子台账建设提出如下策划建议。一、电子台账内容(一)分为“荣誉篇”、“法人篇”、“发展篇”、“奉献篇”、“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 “创安篇”等八个部分。(二)每部分由“文字综述”和“档案陈列”组成。(三)内容提要荣誉篇文字综述——集团成长历程简介档案陈列——公司各类荣誉陈列法人篇文字综述——董事长主要成就介绍档案陈列——董事长个人荣誉陈列发展篇文字综述——集团公司发展历程(创新、管理、质量、诚信、多元化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含重要的媒体报道)奉献篇文字综述——集团在发展中对社会的贡献(捐赠、助学、纳税、安排就业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文化篇文字综述——反映集团企业文化建设档案陈列——相关材料(企业文化手册等)党群篇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介绍集团党建、思想道德建设、工青妇建设、构建和谐企业情况等档案陈列——相关材料创建篇文字综述——集团创建文明单位的历程(或情况汇报)档案陈列——创建规划、方案、总结、申报材料、荣誉等创安篇文字综述——

文字综述——集团综合治理工作综述(综治、安全、环境、卫生、计划生育、环/安体系建设等)档案陈列——

档案陈列——相关材料二、人员分工(一)电子台账的文字、图片材料等内容由公关部负责组织(1)八篇综述文章的写作分工是宣传处长邱××负责“文化篇”、“党群篇”、“创建篇”、“创安篇”四篇文章的撰写;

内刊主编宋××负责“荣誉篇”、“法人篇”、“发展篇”、“奉献篇”四篇文章的撰写。(2)档案陈列资料由宋××搜集整合。(3)公关部总经理张××栋负责组织、审核、统稿。(二)电子台账的网络技术由信息部负责。网页设计制作等由技术员夏××负责,信息部总经理罗×组织、协调。三、时间要求所有文字及档案材料于6月20日前完成;网页设计制作及其他网络数据等于6月24日前完成,并报请集团有关领导审核同意;6月25日前完成与乐清市文明办的联络并实现网络连接。(本策划供领导参考) 策划人:集团公关部 宋×× 2005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