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粉丝经济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5:16

粉丝经济论文

粉丝经济论文例1

一、引言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粉丝经济”中所蕴含的“粉丝文化”不仅仅是单一的文化叠加,更是一种复杂、多层次的文化耦合。在文化产业领域,粉丝市场独占一隅。忠实的粉丝不仅毫不吝惜地购买偶像效应的衍生产品,同时还免费为有头脑的商家提供了很多独一无二的消费趋势,包括一些消费习惯,对特定产品的消费喜好以及相关隐性数据。消费者的购买动力和欲望构成了“粉丝经济”的核心――情绪资本,“粉丝经济”泛指以情绪资本为纽带,建构在消费者与被投资者(偶像、明星)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粉丝越多,购买力越强,收益越大。如今,“粉丝经济”的规模不断扩大,“粉丝经济”一词再度让业界趋之若鹜,但总体上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其中隐藏的问题不断被暴露出来,如何有效地运用好“粉丝经济”的战略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企业能否在粉丝市场上夺得一席之地。

二、现状

从王源成为首位登上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的00后,到韩国首尔的地铁站灯牌、咖啡厅震铃,从王源粉丝参加国务院的公益论坛,到被邀请参与音悦台高峰论坛,从王源的公益“源泉”参与鲁迅与泰戈尔中印文化交流论坛,到华策上海电视节论坛以王源15岁生日应援为案例主讲粉丝经济,王源效应让人目瞪口呆。2016年4月20日,知名品牌士力架考试版正式在天猫官方旗舰店开团,最终王源个人及组合中个人累计销量超过13000份,销售额近110万元,成为组合里的销量冠军。王源的粉丝在112小时内就创造了占比0.065%的日收益,不仅如此,他们还想出了各种将该巧克力跨界销售的方法。紧接着在5月13日上午10点,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王源网络专属个人封面(预售)就售罄下架,产生48秒售出71319本奇迹般的销量,最终打破了鹿晗作为某时尚杂志开刊封面明星所创造的预售纪录。“粉丝经济”的效应之大令人瞠目结舌。但同时在光辉的背后可以发现,大部分营利性娱乐公司和电视台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发展目标,这就导致粉丝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问题

(一)恶意的粉丝竞争机制

一般如时代俊峰等注重商业代言商演的公司,秉着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运用成熟的经营模式,为偶像进行精心包装。我们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这种娱乐营销背后的实质其实都带着有意而为的意味。其实大多数“理性”公司为了能获取最大的利润,不排除挑起低端圈内额恶斗的行为,这是对偶像的过度消费,也是对粉丝的不负责任。

(二)泡沫人气

泡沫人气一直是偶像和公司不可避免要面对的困境,当然也不乏一些忠诚度极高和市场号召力很强的粉丝。但如果粉丝的忠诚度相对较弱,强烈的情感只爆发于一时,那么粉丝和产品间仅仅以“审美”这根纽带维系就会产生岌岌可危的情况。有些公司如果不能以平常心对待,就极有可能被如今的“快餐”时代所淘汰。

(三)“洗脑经济”

“粉丝经济”最直接的产物是偶像的衍生产品,其本质是将粉丝与偶像的情感通过产品转化为经济利益与社会效应,如果不能准确适度把握“粉丝经济”,将有可能转化为另一种“亚文化”的代表――“洗脑经济”。“洗脑经济”的本质是让粉丝丧失自我,疯狂而盲目地消费,毫无原则。这种恶性的经济模式无异于精神压榨。

四、措施

(一)精准定位目标受众

众多“粉丝经济”成功的案例都表明具备一个庞大而稳定的粉丝群是打造最具潜力粉丝市场的关键。数据显示,如果能把粉丝群定位在80后和90后就有可能实现这一目标,因为80后和90后大都具有较强的购买力。另一方面,明确目标受众有利于剔除人气泡沫,排除其他负面冲击的影响,由此获取产品的巨大销量,缔造商业神话。

(二)注重粉丝趣味

“粉丝经济”中蕴含的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并重,如果要产生集群消费效应,就应尊重粉丝的消费爱好和习惯,从粉丝的趣味出发,密切与粉丝的交流互动,增强粉丝与偶像的凝聚力,构建粉丝与偶像之间坚实的情感纽带,达到精神一致,将兴趣上升为情结,从而达到粉丝宣传互惠互利的双赢局面。

(三)提升产品质量

尽管“粉丝经济”的核心是情感资本,但产品的质量和体验感仍然是产品销量的保证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提高自身产品的质量,也是将粉丝建立在偶像身上的情感形象化、定量化、定性化,让粉丝在情感延展的同时能够与偶像进行精神交流,这样有利于粉丝的情感能更多地渗透到品牌建设中来,从而将粉丝和品牌深度捆绑。

参考文献:

[1]徐颖.年轻派当道 用娱乐营销撬动粉丝经济[J].声屏世界・广告人,2015(09).

粉丝经济论文例2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04-0066-02

一、粉丝经济

1.粉丝经济的含义及其演变

“粉丝”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末期,来自于“Fans”一词的英译。随着社会的发展,“粉丝”成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经济成为一种普遍的消费模式。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与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1]。简而言之,可以理解用信任兑换商业价值的行为。

国内“粉丝经济”是从2005年湖南卫视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开始出现的。在该节目进行中逐渐形成了“玉米”、“凉粉”等粉丝群体,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当李宇春等人获胜是建立在粉丝强力支持之上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经济越来越显示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从小米的品牌营销成功到最世文化的大获全胜,无一不是建立在粉丝经济的巨大经济效益之上的。

2.粉丝经济的三个核心要素

“粉丝经济”运行模式包括三个关键词:“圈粉”、“用户黏度”、“口碑营销”。所谓“圈粉”是“粉丝经济”得以实现的第一部也是关键的一步。“粉丝经济”发挥作用的基础是牢固且庞大的用户。没有足够的粉丝群体的话,那么所谓的“粉丝经济”也就无从谈起。“增加用户黏度”是指在拥有一定粉丝基础之后,即要企业或个人通过增加用户和企业双方之间的使用频率或者是使用数量,来搞好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用户黏度是指粉丝忠诚度,即粉丝愿意与品牌或主体保持密切联系的意愿。通常来说,粉丝黏度越高品牌的价值也会越大。口碑是指消费者对于企业的评价与看法,所谓“口碑营销”即是利用口碑为手段来进行营销。在粉丝经济模式里,这种口口相传的营销方式很重要。

简而言之,粉丝经济的运行模式如图1所示:

二、个人微信公众号的圈粉模式

粉z经济的运作模式首先有赖于要吸引大量的粉丝,这个模式称为“圈粉”。某领域名人或权威媒体推荐、售卖商品都有一定的粉丝数量。“有人将当下的粉丝经济的发展分为两方面:一是因人而粉物,带动了产品经济发展;另一种是因物而粉人,进而步入了因人而粉物的循环经济发展。而在社交媒体中,其最主要的发展方式就是因人而粉物。[2]”某领域名人或权威媒体推荐、售卖商品以及在社群中具有影响力的个人的商业经营,都是人们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此类社交媒体参与粉丝经济的方式。具体来说,微信公众平台的圈粉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以优质内容获取关注

在微信公众平台,一些公众号是通过稀缺的、高质量的原创性内容获得关注和转达,粉丝数量不断攀升。这种“圈粉”方式难度较大,但如果能在文章质量不下降的情况下,可以与粉丝保持较为长久的关系。这种情况如:

知名时尚公众账号“gogoboi”,gogoboi是最近几年崛起的微信公众账号,其公众号文章主要是以时尚潮流、娱乐新闻为主。文章基本为原创文章,观点在时尚领域独树一帜,具有很强的阅读性。该账号即具备时尚杂志的深度,也具备网络论坛话题更新速度,因此其文章的阅读量能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阅读量突破100000+。总的来说,“圈粉”模式主要体现在原创性强、专业程度的公众号。

2.平台互推获取关注

平台互推是指微信公众账号之间利用各自的现有资源进行相互推广,共享彼此用户群体。一般来说,进行互推的微信公众平台之间一般所处领域不存在竞争关系,同时平台之间的知名度相差不能太大,否则易出现一方平台光芒过亮完全遮掩另一方平台。

微信公众账号发展至今,平台互推模式也更加完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文末互推。这是平台互推当中较为常见的互推方式之一,实现方式主要是在彼此推送的公众账号文章文末互相推荐平台。好处在于受众在看完文章的内容之后,随之就会关注到文末的推荐,直接点击就可以进入关注,并且也不会影响公众账号本身的文章质量,不易引起粉丝反感。但是这种互推方式的数量不应太多,最好控制在五个左右,否则会影响到互推效果;(2)图文合作互推。图文合作互推是指在互推过程中以加入合作对象的图文的方式进行相互推荐,可以将形象直接的呈现在用户的眼前,视觉冲击力较强。这种方式的缺陷在于对于自身的粉丝影响较大。粉丝关注某个平台主要是出于对于对该平台的兴趣。吸引他的是你的内容,偶尔进行内容互推或许会为双方都获得一定的粉丝,但若长时间的在文中加入互推内容甚至推送量超过自身内容,极有可能造成粉丝排斥,从而导致自身的粉丝减少,最终得不偿失;(3)阅读原文互推。阅读原文互推是指在对文章内容进行编写时,利用文末的“阅读原文”按钮,将此点击此按钮粉丝可以直接跳转到另一个平台的页面。这种互推方式成本较低,操作方式简单易行,粉丝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是否点击,不易造成反感。但是毕竟链接是在文章最不起眼的地方,难以吸引粉丝的眼球,因此点击率也较低。

三、个人微信公众账号增加用户黏性的方式

1.既得利益。这是增加用户黏性最直观也最速效的方式,通常通过抽奖或发放奖品福利的方式,增强与平台之间的联系。此种方式一般能够引起粉丝的自主转发,在参加活动的同时达到为平台宣传、增加粉丝的效果,运作比较简单,被大多数公众平台广泛使用。

2.内容众包。内容众包即UGC(用户自生成内容),结合用户所发表的观点及评论,相比于原创微信文章,此类文章与粉丝的联系更加密切,文章内容均来源于粉丝,相比互动留言的内容生成方式来说,内容众包更容易引起粉丝的关注,获取粉丝认可,以个人微信公众账号“我要WhatYouNeed”为例,在2016年年底即将到来之际,平台推出了“晚安日历”。该平台收集了5188个来自粉丝的故事,并从中选出365个故事,代表2017年的365天,每天一个故事,这个活动既激发了用户的兴趣(希望入选),同时也完成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内容合成,并且获得了一定的收获。

3.互动留言。一些微信公众平台文章末未保留粉丝留言区域,微信平台文章的留言经过运营者的筛选最终在文章下方展现出来。如果粉z的留言被选中,粉丝本人会产生极大的荣幸感,大大增强粉丝与平台之间的黏性。

四、微信公众账号的利益变现模式

1.衍生品售卖。这是微信公众平台最为常见和直接的利益变现方式,即在拥有一定粉丝的基础上直接售卖商品,换取利益。这种模式以最直接的商品销售为手段,产品销售较为稳定,变现方式也适用于大多数微信公众平台。

例如,知名的考研辅导公众号“朱伟老师”采取的就是这类方式。“朱伟老师”在考研备考期间会定期推送与考研软文或者是单词短语的速记背诵内容,在此基础上推荐自己编撰出版的书籍。同时,该公众账号定期推送双语阅读文章及外国原著,并提供刊物购买。为了方便读者在阅读完文章能够及时购买到商品,在每篇文章的“阅读原文”即可链接到微店。在公众账号界面方面,其导航键分为了三个部分:“恋练卫衣”、“伟哥荐书”、“伟哥荐课”。点击这三个按钮依次会链接到微店的相关商品部分。

2.奖励制度。随着微信功能不断升级改造,近年微信公众账号推出了文章打赏功能,即微信用户在阅读微信公众账号的文章时如果对文章的内容非常的认同或者喜爱,可以随即通过文章下方的打赏按键进行随意的金额打赏。尽管这样的变现方式所得到的资金并不是很多,但如果结合一定的营销手段所吸纳资金或许不容小觑。例如,在“罗尔事件”中,罗尔的文章在短时间内获得了32800元赞赏金,这充分说明了如果这种功能运用得当,一样能带来经济利益。

3.社会融资。社会融资现在已经成为众多微信公众平台大号获取大量资金的主要途径,而粉丝基础是投资者评判是否给予资金支持的指标。以在2016年3月获得1200万融资支持的papi酱为例,在获得资金支持以前papi酱已经拥有了超过1000万的粉丝基础,而投资者正是看重papi酱所拥有的庞大粉丝群体,并且其形象已经深入人心这一特点,将庞大的资金注入用于切入papi酱的原生广告、构建粉丝群、IP孵化。除此以外,指标还包括粉丝与微信公众账号之间的粉丝黏度、创作团队是否具有强大的原创能力、团队成员是否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等。

五、结 语

由于微信公众账号的申请门槛较低,众多微信公众平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但是随着受众对于信息内容的要求越来越高和行业的竞争淘汰,这样的状态并不会持续太久,弱肉强食的市场定律将同样在这一市场上适用,最终的微信公众平台市场将由少数发展成熟的平台大号所占据。笔者预测,由于受众细分也将越来越明显,各个领域都将出现一到两个此领域的终极大号,并占据这一领域的大量粉丝,因此粉丝所带来的资金也将越来越趋于集中。在未来完全的web3.0,粉丝经济也必将与自媒体的联系越来越密切,O2O等线上与线下互动方式将成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届时粉丝经济的运作模式会有新的变化。本文主要讨论了个人为主体的公众账号,并没有企业、媒体公众号纳入到研究之中,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将会持续关注企业、媒体的公众号纳入其中。在未来的研究中还将持续关注这类公众账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粉丝经济论文例3

20世纪90年代,粉丝经济就在西方国家初显端倪。詹金斯在《融合文化》一书中将其定义为情感经济:“营销理论的一种新构型”,“它试图将消费者决策的情感基础理解为观看和购买决定的推动力”。邱晓东(2008)的《我是你的粉丝》和郑欣(2008)的《平民偶像崇拜》分析了明星/名人粉丝的社会心理成因和行为特征,张嫱(2010)在《粉丝力量大》中对粉丝经济进行定义,系统详细的总结了粉丝各种现象,并认为“以人的风格为基础的社会成型”粉丝经济具有巨大的商业潜力。杨玲(2015)在借鉴了相关西方研究的理论和本土粉丝文化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的梳理了粉丝经济的深层次含义。

随着数字技术发展,世界进入数字化时代,互联网、移动通讯设备、电子传媒等也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各个产业的结构和模式。动漫产业也是如此,然而,作为动漫产业主要带来商业盈利的动漫衍生品行业还是发展不足,甚至在今年出现了滞胀。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动漫衍生品市场的低迷将持续下去,反之,近几年中国粉丝经济商业化发展的日益提升实际上已经开始通过数字化技术提供的各个平台悄然影响着动漫衍生品行业,刺激本产业的商业潜力和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一、粉丝经济与动漫衍生品产业的概述与关联

1.粉丝经济的定义与发展

张嫱在《粉丝力量大》中对粉丝经济的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詹金斯(2007)提出:在当下媒介环境中,每个媒介消费者在某种程度上都可以算作是粉丝。例如电视观众中一部分只是单纯的看电视,但是总有一部分观众会去浏览“指摘电视”(Televitionwithoutpity)网站,看到犀利有趣的帖子也会参与讨论甚至发帖发起讨论。这个时候很确定他是否是电视迷,粉丝的界定越来越模糊,就如张嫱所提“粉丝年代,谁能自外?”。

我国的粉丝经济最早源于21世纪初的空前红火的选秀节目。2006年,当各类选秀节目落下帷幕后,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对四档真人秀的各环节进行的调研报告显示,其价值超过38亿元,对社会经济的总贡献达到76.89亿元。随着数字化传媒工具与平台的多样化,粉丝规模的日益增加,粉丝的“商业色彩”越来越浓,随之而来的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粉丝经济。粉丝从原先分散的普通粉丝到分为蓝领、白领和金领的职业粉丝,并形成了专业粉丝公司、投票公司、粉丝网站甚至属官方旗下的“正牌”粉丝俱乐部等相关新兴行业;并且同时带动了通讯营运、周边产品、旅游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2.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与意义

所谓动漫衍生品,指的是从漫画、动画、游戏、电影等动漫相关作品产业中衍生出来的产品。包括音像品、图书、玩具、服饰、食品、文具等多方面内容,能以形象授权方式衍生到主题餐饮、漫画咖啡馆、主题公园等旅游产业及服务行业等多个领域。《中国动漫产业蓝皮书》中将我国动漫产业被细化分为动画产业、电影产业、漫画产业、新媒体动漫产业以及玩具市场产业等多个分支进行每年的产业情况报告,其中并没有专门的动漫衍生品产业,这主要因为我国衍生品市场主要集中于幼龄儿童的玩具市场,市场商品形式与品种单一;加之动漫产业中漫画、游戏、电影动画等上游产业与玩具、音响、服饰、主题餐厅等衍生品下游产业的联系不紧密,甚至有产业链断裂“各自为政”的情况出现,使得我国动漫衍生品市场组织较为混乱,规模也只是初具雏形。

从2011年~2013年动漫产业细分行业产值规模来看,我们将动漫衍生品、动漫主题公园、动漫授权收入、动漫舞台剧视作广义上的动漫衍生品,2013年它们的产值和占总产值的百分比为67.36%,大约是整个动漫总产值的2/3。可见,动漫衍生品产业在动漫产业中有着毋庸置疑的重要地位,况且本产业在我国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互联网进步提供多项平台,市场潜力巨大,大力发展动漫衍生品产业势必会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

3.粉丝经济与动漫衍生品行业的相互关联

动漫衍生品市场毫无疑问的是一个明显体现粉丝经济的板块,除了普通消费者以外,长期关注并进行持续性消费的消费者都属于本产业中某一动漫品牌的粉丝。从产业关联理论来讲,动漫产业为粉丝创作同人作品提供素材,同人作品问世并且具有商业价值从而产生新的衍生品进一部充实动漫衍生品市场,形成了循环互利的顺、逆向的直接联系。因而,从这一点上来看,联系粉丝产业与动漫衍生品产业的纽带,不但有最基本的产品和劳务,还有生产技术、价格联系、劳动就业等更深层次的关联(图)

二、粉丝经济通过数字技术对动漫衍生品产业的影响

1.数字技术带来的影响

数字化时代对我们整个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各个行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商业模式被颠覆,变得更加快捷简便。就数字化时代对动漫衍生品行业的影响而言,笔者将其归纳为融资渠道、营销模式和销售平台这三方面(见表),而粉丝也正是接着这三个变化,巩固加强了自身在动漫衍生品行业中的地位而得以影响动漫衍生品行业的发展。

首先,动漫粉丝热衷于通过众筹平台对喜爱的动漫衍生品开发进行投资,也让商家对市场认可程度有了一定的了解;其次,他们大部分人更习惯于网络消费,对自己热衷的动漫衍生品也更挑剔,使得商家的营销模式也渐渐发生改变;最后由于数字化时代销售平台的多样化,使得商品的买卖流通渠道多样化,粉丝之间可以自由、快捷、简便的交易动漫衍生品,使得新的衍生品市场的经济更加复杂化。

2.模糊动漫衍生品产业供需双方的角色

(1)需求方:粉丝渐具有商业功能

2015年暑期上映的电影《大圣归来》在几乎零宣传的背景下迎来了中国动画电影上的票房奇迹,上映被要求延迟一月并收获近10亿的票房,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一举超越了《功夫熊猫2》所创下的6.17亿元中国内地动画电影票房榜首纪录。然而,就是这样一部大热的动画电影在衍生品开发方面却一波三折。承接商开发的衍生品的失败引发了一次直接对动漫衍生品的众筹项目,在《大圣归来》的品牌号召力下,一天众筹到1181.6万元,粉丝的投资力量不容小觑。

众筹的出现使他们既是消费者也是投资者,而自发的制作动漫衍生品,也是他们变成了制造方。再者,从需求价格弹性理论来看,一个动漫品牌的衍生品对粉丝来讲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也就是说其需求价格弹性Ep

(2)供给方:通过互联网社交平台展“去商品化”诚意

在产品日益丰富、竞争日趋激烈、消费日渐走向定制化和私人化的后福特生产时代,生产者再也无法像过去那样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是必须放低身段,聆听消费者的声音,拉近与消费者的距离,时刻保持与消费者的互动,并努力吸引消费者的参与。类似于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衍生品制作官方可以直接与其粉丝进行交流互动,增进官方与粉丝的感情,有效的了解受众群体并对其偏好进行把控,大大降低了市场风险。

“少数伟大的品牌已经超越了普通的品牌而成为‘爱的标记’。爱标不仅像品牌一样受人尊敬,它同时还赢得了消费者的挚爱,与消费者建立起了至关重要的情感联系。而品牌的未来就取决于是否能在尊敬的基础上进一步获得消费者持久的热爱,激发出超越理智的忠诚。”罗伯茨(2004)提出了“爱标”的概念。因此,目光长远的公司都会为了能使自己的品牌上升为“爱标”,而努力的为其生产的媒介产品“去商品化”,表明自己致力于打造良好国产品牌、精良制作衍生品与传承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决心与诚意,让消费者甘愿继续支持其品牌,从中获得稳定的消费群体和情感资本。

一方面商家站在抵制文化工业产品化的粉丝立场维系品牌的价值,另一方面粉丝积极参与类似于众筹、cosplay绘画比赛、开发方案投票等活动,承担起了类似生产者的商业功能。这样的供需双方角色职能的互相渗透,无疑对动漫衍生品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3.粉丝年龄结构引起动漫衍生品营销模式的变化

受计划生育影响,我国儿童比重逐年下降,加之在我国网民的年龄结构中,10岁~3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77.8%,这样的年龄结构变动对我国动漫衍生产业的影响不可小觑,低龄化的衍生品再也满足不了当下的市场要求。

同时,传统的衍生品开发商营销方式分为顺产业链的正向开发和逆产业链反向试水两种。前者是指先通过动画的播出,再开发各种衍生品;后者则是先制作出玩具或角色形象进行市场试水,再进行动画的制作延伸产业链。前者开发厂商为了规避风险交于其他企业开发衍生品,导致衍生品质量低劣影响其品牌价值;后者的衍生品缺乏内在价值,可替代性强且品牌价值低而无法实现向上游链条的延伸,出现产业链缺乏联系甚至断裂的现象。

商家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动画游戏运作,线下衍生品开发逐步替代原先在学校附近设立实体店,电视动画播出的传统营销方式。原创动漫企业和衍生品承接商也越来越关注版权和市场渠道,重视动漫内容与商业产品开发的一体化,借助O2O模式改进动漫衍生品的营销策略和方式。这样不仅完整了产业链的链接,也努力迎合了中青年对于动漫衍生品独特个性的追求和网上获取信息进行交流和交易的消费习惯。

4.同人衍生品促成混杂经济并刺激官方衍生品开发

行为经济学指出,人还有利他、互惠等动因,他的行为受到公平、正义等社会规范的影响,受到非物质鼓励的驱动。从粉丝经济中产生的同人衍生品就是基于这样的心理机理产生的,这些资源一般被在社群论坛里免费分享,分享者获得精神上的成就与分享的乐趣,并不作为商用,因而不会与官方发生版权纠纷。但事实情况是,在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粉丝可以独立制作出精美的动漫衍生品在“淘宝”“微博”等线上社交平台出售,也可以在线下的动漫展上售卖。即使制作者的初衷的确是分享,但一旦由于各种原因售卖出去,此时原本的礼物经济与商业经济间的界限就模糊了,变成了混杂经济。在当前动漫衍生品市场上,即就是同人衍生品市场与官方衍生品市场并存的状态。

而同人衍生品市场发展将会刺激官方衍生品市场的开发。从消费者选择理论来看,为了补偿消费者因为减少一单位官方衍生品的消费,得多给他多一些同人衍生品。可见同人衍生品对官方衍生品是有替代作用的,且根据最优消费下满足MRS=PX/PY可得出两个市场中商品边际效用之比就是其价格之比。由此看来,对于尚未形成成熟产业链的中国动漫衍生品产业而言,开发商的一大部分利润流落“民间”。这样由粉丝经济产生出的两个衍生品市场同时运行的特殊局面,将进一步刺激官方对于自身品牌授权和衍生品开发环节的重视,还有利于完善整个产业的管理体系。

三、在粉丝经济背景下发展我国动漫衍生品产业的相关建议

1.不断提升动漫品牌价值维系粉丝经济

粉丝基于“情怀消费”而对某一动漫品牌产生热情,但如果品牌商不注重自身品牌内容的深化,继续为本动漫品牌增值,一味消耗粉丝们的情怀赚取眼前利益,那便会失去其品牌价值。这样不仅会大量损失忠诚的消费者,甚至被舆论压得再无出头之日。

另外只是原地踏步,或者不能推陈出新同样会被粉丝的冷待和遗弃,中国大宇的《仙剑奇侠传》系列、日本SQUARE的《最终幻想》系列、美国Maxic的《模拟人生》系列等大牌游戏动漫作品就曾经或者正在因为没能创新或者无法超越前一作,而恶评如潮。如果说粉丝经济给动漫衍生品产业注入了大量情感资本,那么商家们也多了一项满足粉丝愈来愈高要求的“期望成本”。

2.理性对待互联网营销,准确把握粉丝规模

由于互联网上青年人活跃度较高,网络上放映的国产优秀动漫作品,被大量网友转发。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认为互联网上粉丝的活跃度等同于高的票房转换率和相应动漫衍生品受众规模。如2014年暑期上映的《秦时明月》,上映前官方认为其有3亿的票房潜力,但实际只是收获票房6000万。其原因是他缺少潜在的粉丝群体;而《十万个冷笑话》更符合其消费群体快餐式文化的消费倾向,潜在粉丝可以在很短时间内了解这个动漫品牌并进行消费。

因而对粉丝规模的准确把握和逐步积累,理性对待互联网上的粉丝的点击率回复率,真正深入对比分析各项数据指标从而做出正确的营销策略,也是在粉丝经济下各个动漫商家和其动漫衍生品部门需要注意的问题。

3.粉丝社群组织全面完善内部管理进行持续经营

作为消费者本身,应该遵循规范粉丝组织内部思想、衍生品开发、粉丝相关活动等各方面管理,各粉丝论坛分享的各类免费资源应打有相关的水印,标注“禁止转载、禁止一切商用活动”等话语,并在版规中对同人衍生品的进行商业交易的相关事项做出明确规定。

各版主对本区内的各个同人作品进行收集整理,在符合各项法律法规和征得官方品牌同意后,以粉丝社群为单位,通过合法途径对外售卖,以用于论坛运营补贴和同人作者的酬劳。这样原本完全自费型的论坛就可以持续运营下去,并提高高质量的粉丝在内部活跃的积极性,避免“伸手党”的大量涌入导致大的论坛入不敷出最后倒闭使得粉丝们交流的平台和富有创意的潜在衍生品“商家”消失。

4.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各个粉丝社群

由粉丝经济衍生出的动漫同人衍生品市场无论有多么活跃,终归是依托于原创动漫背景下的衍生市场,它的运行与市场规范也应在整个动漫衍生品市场的控制之下。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文件,划分清楚官方衍生品与民间衍生品进行商业活动的界限;对于侵权的与否进行界定;规范动漫同人衍生商品定价;同人创作者通过对于原作的改编而对此品牌产生的附加价值或者抵损应该如何处理等等问题进行翔实的规定。

这样,做好对原作者的知识产权维护工作,保护原创人的权益,尽量将粉丝社群的同人作者与原创官方(个人)的矛盾化解到最小,不让同人衍生品喧宾夺主,使两者互利共赢才能使中国的动漫衍生品市场更加快速健康稳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Jenkins H.Convergence Culture: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e[M].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2006.61-62,79,72.

[2]张嫱.粉丝力量大[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8.

[3]杨玲.粉丝经济:何以可能?--《粉丝力量大》阅读记[J].中国图书评论,2011.01.

[4]余丽.中国电影衍生品:未来的商机与挑战,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说开去[J].长短辑,2015(5).

[5]杨玲.粉丝经济三重面[J].中国青年研究,2015.11.

[6]FutureBeyondBrands[EB/OL].http:///lovemarks/future-beyond-brands/.

[7]卢斌,郑玉明,牛兴侦.2014年中国动漫产业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1-38.

[8]李娜.微观经济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13-120).

粉丝经济论文例4

关键词 粉丝经济 明星经济 IP经济 资本运作 娱乐宝

现今社会,绝大多数人都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粉丝”。“粉丝”们面对其崇拜的明星或者事物,通常会进行巨大的投入,这种投入不仅表现在精神和心理层面,更多的表现在消费层面,例如支持电影电视剧的放映,购买相关的商品,参与相关的网络游戏等等。粉丝这样庞大的消费集体,如此持久不衰的消费热情,使粉丝经济迅速兴起。

一、粉丝经济分类

在粉丝经济大范围下,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偶像明星为核心的明星经济模式,由明星个人发展至“明星品牌”,并在大众媒介与娱乐工业的联合作用下,再加之其粉丝群体的强劲支持,便衍生出了一条可以无限延伸的明星经济产业链。另一类是媒介文本,如小说、动漫、电视剧等等,而这些同样能够吸引粉丝的文化产品,我们通常称之为IP。IP即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是“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财产权利”。而我们现在谈论的IP产品,是指可以多个维度进行开发的文化产品,而IP经济模式,则是围绕这个人气高的作品(或形象、角色、概念等)开发网络文学、游戏、电影、电视节目等其他多元的文化产品。

重c地铁车身广告、十一块时代广场LED大屏广告、水立方主题灯光展,独立直升飞机环城飞行、豪华邮轮终身VIP、在冰岛韩国等海外媒体投放等等,这是粉丝们为TF boys的队长王俊凯准备的千万级“海陆空”生日礼物,粉丝们通过网络聚集,从而建立全国性分工明确的粉丝组织,在每一场关于偶像的活动中声势浩大地投入巨额财力、物力;电视剧网络播放量80亿,电影票房2.69亿,同名手游一开服下载量便跃居全网第二,顾漫在2008年8月连载于晋江文学城的小说《微微一笑很倾城》这一超级IP在今年大放异彩,其他知名IP也进行了影游联动,如《诛仙》、《幻城》、《老九门》的手游产品纷纷面世;知名的自媒体公共号罗辑思维,通过打造 “身边的读书人”优质IP,不断地拓展商业模式。从2012年末推出知识型视频脱口秀,2013年两期会员招募入账960万,通过群内互动信息共享增加粉丝身份的认同感,对建立的粉丝社区进行精准营销,2016年新年罗胖的跨年演讲2天入账4500万,2015年末B轮投资估值达到13.2亿,2016年推出收费阅读APP“得到”三个月内获得42万用户且付费率高达20%。这些现象级的事件让我们看到了粉丝经济的潜力和实力。当红明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无论对代言的产品的销量推动,还是对参与的各大真人秀、电视剧收视率及电影票房的带动,都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优质的IP,能够脱离单一平台的束缚,依靠自身吸引力,向多种媒介蓬勃拓展,通过跨界融合,创造了极大的商业价值。通过观察这些社会现象,我们发现,粉丝经济的核心主体(明星抑或IP)的基础有三点。一是产品具有个性和特色,能够精准地定位到目标人群;二是与粉丝进行互动联系,例如建立粉丝社群、与粉丝在微博等平台互动;三则是能有持续优质内容的输出。

二、典型资本运作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粉丝组织日益兴起并且向规模化的方向发展,粉丝在团体中进行情感交流,增加了粉丝粘性。各大金融机构也看中了粉丝经济的力量,纷纷推出很多创新型金融产品。其中,一个典型的产品是阿里巴巴推出了“娱乐宝”。其交易结构如图一所示。娱乐宝的第一期产品主要投资于《小时代》《狼图腾》等4部知名IP改编的电影和范冰冰代言的网游魔法学院,刚一推出,4天内成功募集了7300万元。从本质上来说,娱乐宝是保险产品销售平台,用户购买的产品实质是国华华瑞1号终身寿险(投资联结型)。投资型联结险可以将募集资金进行投资,为了保障资金的安全,它将资金委托给信托公司,由信托公司对投资的资金分级,投资型联结险获取优先级受益。最后,由信托公司募集的资金投入到娱乐项目中。投资型联结险也具有保险功能,若被保人身故,国华人寿公司会按照保单账户价值的120%付身故保险金,若于保险期满时生存,则按满期时合同的保单账户价值付满期保险金。同时,参与的用户有可能获得现场探班、明星合照、获得明星签名照这些难以量化价值的权益。通过这样的产品设计,不但保障了粉丝们的权益,降低了电影的融资成本,同时,粉丝们获得更大的满足感和参与感,对票房等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又如,借助高质量的IP,导演们获得了更大的经济效益。《泰濉吩经创下的华语电影票房纪录,成为首个突破10亿的电影,而作为导演徐铮的处女座,拍摄前寻找投资者多次被拒绝,虽然票房大卖,但徐铮的收益只有投资方光线传媒利润分成的10%,即4000万。在拍摄《港濉肥保不仅与投资人谈判保证拿到47.5%的票房净收入,而且在电影上映前,他将收益权以1.5亿元的价格卖给了香港上市公司21控股,快速进行资金回款,能够迅速推进下一个项目。未来在商业模式上,会有更多人看到并利用粉丝经济的力量进行模式的创新,在资本领域获取更高的收益回报。

图一:娱乐宝的商业模式

三、未来的发展趋势

未来,粉丝经济的发展不仅会促进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在推动很多传统行业的变革,如过去中国的动漫产业的发展一直萎靡不振,通过当今粉丝经济效应,围绕电影、漫画、游戏及玩具等多领域打造强IP,在满足原有粉丝需求的基础上,打造多个产业链,产生协同效应;电影制作中获得粉丝们的反馈,与粉丝一起创造,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如《小时代3》的成功是由于粉丝们对前两部电影作品的问题反馈;传统的企业不再斥巨资进行广泛地宣传,而是通过大数据分析粉丝特点,通过明星或IP所在的多种平台针对性地营销;许多专职粉丝们纷纷转型网络营销员,粉丝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粉丝们对网络营销的热爱,通过积累丰富的经验,能够更好地契合这些新型岗位。

结束语

粉丝经济的价值正在不断地突显,它仿佛如催化剂,催化新的商业机遇和社会变革。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不断挖掘粉丝经济的价值,金融服务机构也应当勇于创新,通过设计新型的金融产品帮助促进粉丝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粉丝经济论文例5

BAT入局搅动文化跨界

无论是罗辑思维还是papi酱,这些文化跨界的成功案例背后都有粉丝经济的影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个可以向四周发散的自媒体。那些能够引起足够多粉丝注意的自媒体便成为了我们口中所说的“网红”,而对于这些“网红”的追捧者便成就了这些媒体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正是因为粉丝群体的存在最终才成就了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的出现。

由粉丝衍生而来的粉丝经济无疑成了推动文化跨界加速发展的主要力量,而“互联网+文化”则为这种速度又增加了另外一种加速度。以网络大电影、网络游戏等互联网产品为主要载体的产品形式开始出现,并逐步走入了人们的生活。以现在较为热门的众筹为例,项目在开始之前便在众筹平台上进行预热积累粉丝,然后再借助粉丝对于这个项目的支持获得初期急需资金的同时积累人气已经成为“互联网+”时代诸多项目的首要选择。

阿里、百度和京东等互联网巨头便已经开始利用粉丝经济的理念开始将项目进行众筹,以项目当中的故事或者创作人员在粉丝当中的号召力来获得项目发展前期的关注和资金。这种利用粉丝经济促进项目有序推进的全新模式无疑极大地促进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

不同的是,罗辑思维、papi酱和二更食堂只是以公司的形式出现而已,而之前提到的在阿里、苏宁众筹、聚米金融、京东众筹平台上众筹成功案例却是以项目的形式出现而已;相同的是,他们都在利用不断形成规模的粉丝经济实现最为直接的资本转化。无论是原生于粉丝经济本身还是觊觎粉丝经济的资本力量都已经成为促使文化跨界的关键性因素。

B2B、B2C、O2O,何种力量造就行业发展?

如果说粉丝经济助推了文化跨界的大发展,那么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则成为粉丝经济能够持续产生内生动力的关键。作为一种亚文化的形态,粉丝经济源自于文化本身,依托明星,借助明星的号召力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行为,并从中产生利润。如果少了情感驱动,那么粉丝经济就缺少了利润转化的动力,缺少了利润的驱动,就不能称之为粉丝经济。

以知乎、豆瓣和百度贴吧为例,尽管有些版面有很大的用户量,但是这些版面缺少对于粉丝的号召力和凝聚力,同样不能利用号召力和凝聚力进行利润转化,那么这种模式同样不能够称之为粉丝经济。而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正是弥补了知乎、豆瓣和贴吧的缺陷,将粉丝以明星平台的形式聚拢起来,再通过情感驱动来号召粉丝购买,实现变现,这种经济才能被称之为粉丝经济。

可见,一个平台或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情感驱动力是判断平台或项目是否为粉丝经济的关键指标。罗辑思维、papi酱、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融资,《灵魂罪男女》、《小主起来嗨之死亡直播》、《谋杀之彼岸荼蘼》等网络大电影陆续获得众筹成功都在表明情感驱动已经成为制约粉丝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的关键。

利用源自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借助互联网媒介,粉丝经济已经成为当下“互联网+”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B2B、B2C、O2O等互联网的经济形式不同,粉丝经济直接连接依托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这种经济形式与传统的经济形式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经济形式大多强调的是公司或者团体的作用,很多项目需要一个团队或公司的集体运作才能实现变现,而粉丝经济则强调的是一种以情感为纽带的粉丝自传播的力量,这种力量累积和发酵而成的长尾效应便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

作为粉丝经济最为直接的一种表现形式,众筹,特别是文化众筹将情感驱动的这种内生动力演绎得淋漓尽致。因为众筹本身就带有强烈的社交意味,这种感受能将以情感驱动为主的粉丝经济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因此,以影视众筹为代表的文化众筹一经出现便成为连接文化跨界的桥梁,更成为促使粉丝经济快速变现的渠道。

“桥梁”是表象,“渠道”才是本质

文化跨界作为一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它的出现让文化以一种互联网的形式进行“变现”,让广大用户能够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一种衍生于互联网本身的东西,这种东西较之前的文化产品新颖,更加容易让这个市场情势下的用户接受。

粉丝经济是一种发端于粉丝自身的经济形式,这种经济形式以文化跨界产生的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和二更食堂等新生形态为载体,借助源自于粉丝自身的情感驱动力形成能够进行迅速变现的一种经济形式。

如此看来,文化跨界与粉丝经济必须通过某个桥梁联系起来才能实现互联互通,而当下兴起的文化众筹恰恰扮演了这个“桥梁”的角色。众所周知,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用户都是一个都是一个传播体。传统行业环境下用户在整个过程中扮演的是被动接受的角色,而在“互联网+”时代,用户扮演的是主动传播的角色,而且用户在传播的过程中通常是多向互动的。

这种多向互动的信息流便是我们称之为的“社交”。而以“4I理论”为基础的文化众筹恰恰又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完全符合“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形式。因此,文化众筹自然而然地便成了链接文化跨界和粉丝经济的桥梁。

随着以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二更食堂等平台陆续获得资本的青睐,资本的介入迫切需要以粉丝经济为主要盈利点的平台迅速实现变现,papi酱近期召开的广告招投标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

虽然类似与papi酱的网红能够顺利实现变现,但是对于很多知名度并不是很高的网红来讲,依然在寻找着较为合适的变现渠道,而文化众筹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较为绝佳的平台和入口。将粉丝流量在文化众筹平台上实现过滤,获得粉丝当中的“真金白银”,再将这些粉丝进行“变现”和转化。

成功率是“杀手锏”,产品闭环是“终结者”

所有衍生于粉丝经济的项目都必须通过某种平台或某个形式才能实现变现。这个规律就连罗辑思维、papi酱、鹏飞姐这样的网红都无法回避。因此,对于一个基于粉丝经济的众筹项目来讲,选择一个好的平台对于一个项目众筹成功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随着国内众多众筹平台的出现,粉丝经济能够顺利转化的途径不断增加。众筹平台的不断涌现同样导致了当下众筹平台质量的良莠不齐,选择一个好的众筹平台已经成为决定众多项目能否顺利完成众筹的关键。那么,什么样的平台才能保证众筹成功,顺利实现粉丝经济的变现呢?

众筹成功率依然是杀手锏,谁保证了成功率谁就能获得项目和用户。对于每一个上线到众筹平台的项目来讲,它们之所以会进行众筹,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资金问题,如果众筹平台无法保证上线项目顺利实现众筹成功的话,那么这个项目势必会面临难以启动甚至搁浅的风险。

而对于用户来讲,只有众筹成功率较高的平台才能保证投资的高效率,这样才能确保每一次投资都能得到回报。因此,保证项目众筹成功率的平台才能获得项目和用户两方的青睐,并最终促进文化众筹的成功。

众观国内众筹市场,尽管各种类型的众筹平台不断涌现,但就众筹的成功率来讲,目前,国内众筹平台中只有京东众筹、聚米金融、苏宁众筹等平台的众筹成功率较高,这些平台除了在前期就对上线众筹项目进行严格把控之外,后期依靠平台良好的背景能够从用户、风控、资金、公关传播等方面对上线项目进行全方位的支持,同样也能够帮助项目在上线到平台之后便能够轻松实现众筹成功。

强化用户体验,才能形成“用户+平台+项目”的产品闭环。社交属性始终是众筹一个较为鲜明的特点,也是众筹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形式区别于其他P2P的显著特征。正是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就必须要求众筹的过程不断强化对用户体验的优化。文化类众筹项目本身又带有很多互动的属性,很多参与众筹的用户除了看重众筹的收益之外,还会掺杂进很多复杂的情感因素在里面,比如对某位明星的崇拜、对于某个项目故事的热衷、圆一个长期以来的梦想……这种带有情感的互动成为众筹区别于其他互联网金融形式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从这个角度来讲,用户体验的好坏成为判断一个众筹平台能否成功的关键。

尽管国内很多众筹平台都在尝试着优化用户的体验,但是依然还有需要亟待改进的地方。以京东众筹、聚米金融和苏宁众筹为例,这些平台之所以能够在众筹领域不断获得成功,其中一个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始终将用户体验放在相当要紧的位置。每一个上线到平台的项目都必须经过较为严格的风险把控,这无疑给用户吃了一颗“定心丸”,增加了用户的安全感,摒弃了一些P2P网站由于缺少严格的项目监管对投资者造成的负面影响,用户有关投资安全的体验得到了提升。

除了对上线项目进行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结合影视众筹的特点,组织参与投资项目的用户探班、观影会、明星见面会等活动,这种活动无疑在较为严格的风险控制之外,给上线项目涂上了更多的轻松互动的色彩,通过互动,用户不仅能够了解到所投项目的具体进度,而且能够真正满足用户投资这个项目的初衷。

“用户+平台+项目”这种三位一体的全天候的用户体验方式无疑更加能够促使用户进行投资,因为三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形成了完美的产品闭环,这种闭环能够带给用户一种优质的体验。这无疑将会使用户更加容易接受,在投资的过程中也就更加安心,上线到这些平台的项目亦可以顺利实现众筹成功。

打通全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让投资者与项目方实现双赢。随着项目运作进入到新阶段,全产业链运作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打造的拳头发展方向。因此,必须有横亘整个产业链的项目运作模式才能保证上线项目能够获得强有力的支持以确保项目能够顺利落地并成功回笼资金。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产业链延伸很长的行业,只有对这个行业每一个环节都非常了解,才能保证上线项目的安全,即使是在项目众筹成功之后,依然能够借助全产业链的优势对成功众筹项目进行全方位的运作。

粉丝经济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20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33-000-02

一、粉丝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粉丝经济泛指架构在粉丝和被关注者关系之上的经营性创收行为,被关注者多为明星、偶像和行业名人等。粉丝经济这一概念最初是源于直播平台,来自草根的主播在直播平台上进行表演,粉丝作为关注者对主播的表演通过送花等虚拟礼物的行为来表达对主播的喜爱,主播由此获取收益。此后,这一概念延用至音乐、影视、娱乐等行业,为营销方式提供新的思路。

“粉丝”这一群体主要是19世纪80年代以后出现的,这也是粉丝经济逐步兴起的时间段。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开始出现了广义上的粉丝,从邓丽君、四大天王、小虎队这些中青年音乐迷到日本、香港影片盛行之时的影视迷再到七龙珠等少年儿童动漫迷,粉丝经济有了起步,人们会为了喜欢的偶像去购买碟片、卡带,去收集漫画书、海报并由此兴起了娱乐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当时的商业化程度不高并没有形成粉丝经济。随着大众文化和商业化发展,明星产业化开始出现这也随之带来了粉丝产业的兴起,从快男超女到加油好男儿等等这些应运而生的选秀活动出现了一大批的狂热的粉丝,并且为这些选秀活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粉丝群体的出现带动了粉丝产业的发展,但是由于信息技术和商业水平发展不足,此时的粉丝产业还没有转化为粉丝经济,“粉丝”这一群体的购买力转化率还没能提升,直到互联网的普及。

二、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分析

1.营销方式一:情感营销

在《粉丝力量大》中张嫱把粉丝经济定义为:“粉丝经济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①由此,企业为了销售出更多的产品采取,1.拉近被关注者与粉丝之间的距离,2.提高粉丝的参与感,3.增加粉丝的代入感等方式对自身的产品进行粉丝经济的营销。

在老牌日化用品――汰渍的近期营销活动中采取品牌+明星+平台的模式,用见面会、直播、等方式使明星贴近粉丝,采用明星与现场粉丝洗衣服等互动游戏来增强粉丝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使产品成为促进明星与粉丝之间的互动的核心,以达到将粉丝对明星的情绪资本转化为购买力。在此次汰渍直播中直播播放次数达570万,店铺访问量24万,打破天猫直播纪录!在8月22当日,直播开始前,即收获近500万点赞量,截止到当日下午4点30分,共累积1690万点赞量。 而在巨大的流量之下汰渍当天爆款销量高达5778套,单日圈粉40736 ,直播间直接增加品牌关注数4724真正做到了流量转化为购买力!

2.营销方式二: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是企业整体营销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实现企业总体经营目标所进行的,以互联网为基本手段营造网上经营环境的各种活动。现在主流的网络营销有:(1)微博营销:微博营销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粉丝都是潜在的营销对象,被关注者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粉丝每天更新内容和大家交流互动,或者大家感兴趣的话题,这样来达到营销的目的。微博营销注重价值的传递、内容的互动、系统的布局、准确的定位,用互动性、实时性、低成本、传播快、开放性这些独特优势成为粉丝经济中的营销主战场。(2)视频营销: 视频营销指的是企业将各种视频短片以各种形式放到互联网上,达到一定宣传目的的营销手段。在传统营销之中,视频营销主要通过企业在电视上投放视频广告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而在现如今视频营销不再局限于电视广告的投放。企业使用网络视频、宣传片、微电影甚至是较新出现的自制视频短片的形式,通过和明星、网络红人、有名的创意视频工作室等有较多关注者的IP合作利用这些大IP的庞大粉丝群体来进行营销活动。视频营销通过生动的表达方式在现如今的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让观看者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在购买行为发生时具有偏向性。(3)直播营销:直播营销是指在现场随着事件的发生、发展进程同时制作和播出节目的播出方式,该营销活动以直播平台为载体,达到企业获得品牌的提升或是销量的增长的目的。直播营销有几个核心,一是揭开神秘的面纱。在现实生活中明星、企业、电视台、时尚秀场等这些都离我们非常遥远,通过直播这些能够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他们,以此增加对明星使用的物品、企业的产品和国际品牌的认同感,让观看直播的粉丝们觉得明星们“潮”“时尚”是因为产品从而引发购买欲。二是粉丝是上帝的满足感。直播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点赞、评论、送礼物,现如今无论是网红门直播还是企业会直播又或者是综艺活动直播都会让观看者参与弹幕讨论,如果直播的内容足够吸引观看者还可以送上虚拟礼物进行打赏这种提高粉丝们姿态的方式极大地满足了粉丝们的心理需求也增加了观看直播的粉丝们的产品好感度进而引发购买欲。

3.营销方式三: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也达到维护品牌形象、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目的。饥饿营销发生的基础是粉丝,在 饥饿营销在粉丝经济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苹果手机的营销事件,在建立起苹果这一庞大粉丝群中起到较为关键的作用。物以稀为贵从古至今都适用,通过数量少、限量、高端这些定位让消费者认为使用苹果手机是身份的象征且没办法在最快的时间内获取最新版的手机是没有财力的表现,通过这种营销手段来促进苹果手机的这一粉丝群体来竞相购买。

三、粉丝经济下新式营销与传统营销的对比分析

新式营销和传统营销从来都不是对立存在的,新式营销是基于传统营销上的一种创新模式,是一种全营销的姿态,是包含了线上线下的营销模式。具有:1.全媒(全网)性:人在哪里,传播就要到哪里。什么样的媒介能够覆盖目标受众,就使用什么样的媒介。2.内容性:一切皆内容;产品是内容,内容也是产品。3.传播性:分布式的,去中心化的,互联网在快速迭代,社交媒体、新媒体在不断演进,权威已经瓦解,中心已经不见。4.社交性:无社交无传播,社交成为传播的催化剂。社群、圈子等等将在传播中起到关键性作用。5.信任性:无信任无交易,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就是一个品牌与受众培养信任的体系。它的核心是内容为王,传播取胜。而在传统营销之中的核心是渠道为王,终端取胜。②传统营销的主要营销模式是:(1)商营销模式:企业营销主要依赖于商团队,企业在各个地区招聘区域或者独家,然后通过这些,再发展下线经销、分销、零售队伍;企业只需要负责对口联系这些商,其他工作都不需要介入。(2)经销商营销模式:是商营销模式的一种进化。因为企业发展壮大了,同时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压缩,为了更好的开拓市场,企业选择“淘汰商、重点扶持经销商” 的营销政策。(3)直营模式:企业自我经营,而不是依赖于商、经销商等渠道合作伙伴。传统营销通过构建自己的产品流加上大范围的统一的产品电视、报纸等广告和小范围的地方性店铺活动广告,这种营销模式影响力和效果都无法和新式营销相媲美但是传统营销模式在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时有着独特的优势。因为金额较大的产品销售,客户在没有见到厂商的员工时,一般都会非常谨慎,不会提前支付款项,这也是新式营销无法取代的。

四、结语

本文探讨了在粉丝经济下的新式营销方式。所有的营销方式包括新式和传统的各种方式都不是相互割裂的而是相互为前提互相为基础。粉丝经济在未来的定义绝对不会只是现在这种限于明星、偶像、行业名人。粉丝经济这一发展模式我相信也会是将来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如何发展中国本土企业的粉丝经济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粉丝经济的发展能够建立起企业和用户的联系,增强购买忠诚度。但是,无论企业采取何种营销模式,产品本身才是关键。只有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和产品创新才能够长远地发展。

粉丝经济论文例7

1互联网与社群经济

21世纪全面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社交媒体的崛起,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愈加频繁,以“人”为中心的思想占据了商业营销的核心。于是,在这样一个“1000个铁杆粉丝就能养家糊口的时代”,社群经济崛起,以其自身的优势侵入市场,对影视行业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那到底什么是社群经济呢?在《社群粉丝经济玩转法则》一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指互联网时代,一群有共同兴趣、认知、价值观的用户抱成团,发生群蜂效应,在一起互动、交流、协作、感染,对产品品牌本身产生反哺的价值关系,这种建立在产品与粉丝群体之间的情感信任+价值反哺,共同作用形成的自运转、自循环的范围经济系统。”[1]其中“互联网时代”“群峰效应”“产品品牌”“粉丝群体”“情感信任与价值反哺”等关键词正是对于社群经济的解密。互联网首先为社群提供了一个安全广袤的平台。它有以下几个特征。1)在线化。随着4G时代到来,Wi-Fi无处不在,给绝大多数手机客户提供了长期在线的可能,只要消费者愿意,他可以时时刻刻以另一重“第二个自我”的身份存在于网络当中,同其余人的“第二个自我”进行交流讨论。2)小众化。随着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大一统的市场格局开始分化,小众化消费的阶段来临,互联网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离散作用,不管你的需求多么特殊,不管你想要什么样的产品,在网上几乎都能得到满足——这犹如定制一般的操作,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心理功能的消费,满足精神要求。3)透明化。互联网的存在,使得买卖双方的信息变得对称,换句话说这在某一程度上,让买卖双方的交流成为可能,消费者与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也从单纯的熟人变成了对产品做出共同选择的所有人。4)故事化。这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过度竞争导致注意力分散,如何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就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要挑战。于是为了搏出位,企业或个人一定要有生动的故事,能激发大家的热情和好奇心。对于消费者来说,有了故事才会产生情感,有了情感的捆绑才会出现对品牌或者偶像的盲目信任,这样的信任显然给了商家营销灵感,商品的价值不再是商品本身的工具性和实用性,而变成了商品的意义内涵和心理寄托。5)平台化。互联网把大家聚合在一起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一定会形成各种各样的平台,利用这样的平台宣传、维系产生经济效益,是互联网时代的大势所趋。虚拟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更加有“安全感”,披着马甲的外衣,网友肆意展露自己的喜恶。有着相同爱好的人通过网络聚集到一起,无论年龄、无论地域,真正跨越了现实中空间和时间的障碍,在“虚假”中得到“真实”情感的反应,让情感的捆绑产生消费。尤其对于现在大热的影视行业来说,偶像的崇拜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由零散的粉丝向社群进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和文化效应。

2镇魂女孩的社群打造

粉丝经济论文例8

跳水大打明星牌

明星跳水为何比歌手唱歌更吸引人?一个最简单的解释是,唱歌是歌手们的老本行,唱得不好才奇怪,而跳水这种高难度体育运动则是明星们从未涉及过的领域,跳得不好是正常,观众要看的正是明星们如何排除万难将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这种猎奇心理,才是明星跳水如此受到关注的根本原因。

在海外授权节目大行其道的当下,浙江卫视是这股风潮的引领者。《中国星跳跃》是浙江卫视继《中国梦想秀》《中国好声音》之后倾力打造的综艺“中国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与前两档节目相同,《中国星跳跃》也不是本土原创,它来源于荷兰原版节目Celebrity splash,当前已有超过十个国家和地区购买了这个节目的版权。当一个节目模式火了之后,免不了同行的觊觎,即使在国外也不能免俗。荷兰的Celebrity Splash也不是明星跳水模式的首创者,第一个让明星跳水的节目是德国的Stars in danger:High diving,江苏卫视的《星跳水立方》正是来自于这档节目。

韩庚挑战5米台当场昏厥,阿雅上5米台被吓哭,蔡卓妍伤脸又伤腰,牛群64岁高龄仍坚持挑战10米台……明星跳水,大打“催泪、苦情、励志”牌,每一下都打在明星粉丝的心尖上。无论是《我是歌手》,还是《中国星跳跃》《星跳水立方》,今年国内综艺节目的内容从草根选秀进化为了明星角力,这既满足了观众对于明星的窥探欲,又借助明星的人气让粉丝经济再火了一把,毕竟早已成名的明星的号召力远远不是那些初出茅庐的草根们可以比拟的。

粉丝经济向各个产业进军

作为明星们的忠实拥趸,粉丝消费在近年来被文化娱乐产业视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进而创造出了“粉丝经济”一词。在粉丝消费的推动下,各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俨然形成了一条粉丝产业链。

如果不算上唱片、歌星演唱会与选秀狂潮的话,粉丝电影可谓是粉丝经济较早进军的领域。2011年由杨幂主演的《孤岛惊魂》用400多万的小投资,一举换来9000万元的高票房,令人瞠目结舌。虽然这部影片被评论为披着惊悚外皮的无剧情奇葩,但仍然挡不住杨幂的粉丝们走进影院为其贡献票房。有了可以预期的商业回报,就会有投资。2013年开春,《孤岛惊魂2》上映,并且传出了第三部即将在明年上映的消息。

粉丝电影是近两年的现象级话题。由韩庚、吴尊主演的《大武生》,被定义为“粉丝电影”,也得到了韩庚、吴尊粉丝们空前的支持,他们不仅花钱买票捧角,更义务做起了媒体公关与票务监督。五月天主演的电影《追梦3DNA》,用亲情与爱情加工润色讲述了三段追星同时也追梦的故事,三段梦想之旅,与五月天的演唱会融为一体,让粉丝看电影就像在看演唱会。这样一部彻头彻尾的粉丝电影上映仅仅3天,内地票房就破了2000万。

有感于粉丝的巨大力量,微博干脆就成为了粉丝经济的前沿阵地。明星们开微博,而粉丝们从微博上了解明星的最新动态,至于粉丝之间的大打口水仗以及漫天的“黑话”,则早已被忽略了。“围脖女王”姚晨的微博粉丝数在2011年便已突破900万大关,2012年更是突破了2000万大关,在中国微博粉丝排行榜上高居榜首。虽然微博自身的盈利模式究竟是什么还不清晰,但这并不妨碍人气极盛的姚晨转眼从“围脖女王”变身为广告女王。

在影视之外,粉丝经济的硝烟弥漫到了文学界与整个文化娱乐产业。当韩寒的粉丝与郭敬明的粉丝、南派三叔的粉丝与唐家三少的粉丝们为了各自的偶像打得不可开交之时,偶像们的新书一本接着一本的畅销。如今,粉丝不仅仅是消费者,还是推动文化产品走向市场的重要力量,粉丝本身也成为了有商业组织的职业性群体。

明星不代表一切

粉丝经济论文例9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林左鸣提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称为广义虚拟经济”。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大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科技时代,虚拟经济带来的市场利润远远超过旧经济时期单单靠实体经济带来的财富。网红经济指网红以自身品味为主导宣传产品,通过网络互动了解消费者喜好,加强粉丝粘度,从而依托粉丝群体进行定向销售,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网红经济所具有的特点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本文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网红经济进行探讨。

1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

2015年双11,张大奕店铺成为网红店铺中唯一挤进全平台女装排行榜的C店;2016年双11,开场不到4分钟,张大奕带着400万粉丝冲进全平台女装类目第一,日销售额超过Zara、H&M等大型品牌。尽管现在网红的产业链完善度和变现能力都比较完善,但它也是经历了1.0-3.0的过渡时期。网红1.0———文字时代,网络小说盛行,主要以论坛和聊天室为传播载体;网红2.0———图片+段子时代,以图制胜,用图片吸引人们眼球,但商业价值不大;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实现了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和“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的网红3.0———品牌与互动时代,网红注重与粉丝的互动,进而通过贴片广告,淘宝捆绑销售等渠道营利。网红自带超级IP,实现流量变现,使网红经济成为当下中国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之一。

2网红经济的特征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市场的营销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由“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培养欲望,形成记忆,促成行动”的营销法则转向“产生兴趣、自主搜索、聆听口碑、促成行动、分享朋友圈”这样更为主动的营销模式。张大奕更是成功的运用这种反营销学,用粉丝的需求反推供应链,在线上征集粉丝意见,“条纹衬衫是要粗条还是细条”、“裤子为了保证垂度和舒适度,需要用棉+氨纶材料,成本会有点高,做还是不做”,根据评论内容,及时获得粉丝个人喜好以及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调整生产线。在互动中,粉丝参与到衣服设计中,加强了粉丝的参与度和粉丝粘度,同时使粉丝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私人化定制体验差异化产品,满足社会心态多样化。张大奕的产品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生理需求,还在产品上附加自己的情感,提高消费者对自创品牌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粉丝持续消费,使自己变成自带IP流量的不败网红。网红自带IP流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快速变现。

3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3.1广告收入

网红因其人气高、阅读量大,自带IP等性质,一些广告商将目光锁定到一些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网红身上,这些网红被视为意见领袖,其中Papi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其视频的搞笑和原创性,拥有2337万粉丝的Papi酱在首轮融资结束后,首条广告植入权拍卖到2200万的天价。这些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自带粉丝粘度,因此广告商希望借助她们吸引网红自带粉丝群体的关注度,粉丝再通过转发等途径将广告传播给更多受众,实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扩大商品广告的覆盖范围。通过网红打广告,不仅广告商可以提高自身产品的关注度,网红也从中获利,粉丝也感觉在网红的引领下走向潮流风向。

3.2电商盈利

福布斯报道2015年网红张大奕年赚3亿元人民币,合4300万美元,收入超过范冰冰,其电商店铺新品上线2秒钟,被粉丝全部秒光,月销售额达百万元超过一些线下店铺。张大奕将粉丝流量引入电商平台,再通多产品销售进行变现,实现了网红+电商的完美结合。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是它的精准销售,测款来源多数来自粉丝群体,满足粉丝的消费心理,并且构建互动化的购物场景以及趣味的视频制作给粉丝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使粉丝认同消费。张大奕以自身巨大的流量优势,配合背后的如涵科技完成流量的转化购买,运用微博+电商这种手段实现上游设计生产和下游推广销售的完美组合。

3.3直播打赏

一些西方国家有给服务人员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也逐渐发展到自媒体平台上,一些网民会为自己认为好的网文、视频付费,其目的都是表达自己对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赞赏以及感谢。在OGC过渡到UGC+PGC时代,张大奕紧跟时代,通过小视频录制、视频直播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为粉丝排忧解难,充当知心大姐姐,加强粉丝对其的依赖度。并且通过直播展示自家店铺产品,从细节图到整体图,用亲切、幽默的表达在短时间内增加粉丝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使新品短时间内售罄。并且还有一些粉丝对其喜欢的“主播”进行打赏,甚至有的粉丝“一掷千金”只为博网红一笑,网红表示感谢与其互动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而后这些打赏的虚拟货币再由网红与平台协商分成。张大奕虽日进斗金,但也有一些网红只能靠刷流量过日子,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

4网红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4.1成立专业运营团队

网红虽然充当着意见领袖的角色,引导着消费者的审美与消费,但是只靠网红单打独斗是远远不够的,网红张大奕的成功与背后强大的运营团队———如涵科技是密不可分的,如涵科技是网红孵化器的第一批试水者,其独特的电商运营模式:KOL运营充当粉丝经纪人———网红进行粉丝导流———采购生产整合上下游资源———电商变现,使其成为网红背后的巨人。张大奕负责在网络平台吸引粉丝,汇总大众喜好,之后再由如涵科技管控供应链,并且如涵科技汇总旗下网红的数据,进行分批汇总,将每一个小订单变成集体批量生产,再将成品按比例分发给旗下网红,帮助网红实现快速变现。

4.2整合供应链上下游

即使现在虚拟经济拥有了一席之地,但是虚拟经济只是一种手段,它的目的是作为杠杆撬动实体经济,虚拟经济是不能脱离实体经济而单独存在的。网红要想通过电商获利,利用社交平台进行精准推销是远远不够的,网红还需要同时整合上下游。了解受众对材料、颜色、款式的喜好后,张大奕进行分门归类汇总后,再由如涵科技大批量采购原材料,形成小型规模经济,降低采购成本,并且选择可靠的生产商进行长期合作,把生产批量降到最少,加强信息化分析能力,使成品流动速度加快。

4.3具备产品创新能力

网红越来越多,网红商场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张大奕在网红经济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头部网红,是因为其产品具有特色,张大奕坚持亲自挑款,在一些大牌服饰流行元素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实现每一个平凡女生的奢侈公主梦。并且张大奕的电商店铺只有“吾欢喜的衣橱”一家,避免消费者掉入所谓的供货商与工厂拿货的陷阱,并且赋予店铺独特标签也方便消费者进行回购,并且张大奕还为自己的旺旺ID:裙子卖掉了演唱同名歌曲,通过宣传形式的不断创新,吸引粉丝注意力。网红特有的优质IP,成为消费者购物的一个新的风向标,流量变现形成了网红经济,网红经济是“一颗无形的心”满足消费者追求差异化服务的心理需求,在经济转型的今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以张大奕为例分析了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及特征,并结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理论,谈论张大奕战略布局的成功之处。我们可以看出,在现有的经济模式下,网红只有持续的生产原创内容形成IP,加深垂直领域的发展,紧跟科技发展的步伐,方能使网红经济顺利度过瓶颈期,从而促进国家经济。因此,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分析网红经济,具有时代的必然性和很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包晓洁.网红经济下传统服装制造业的供销方式革新[J].经济与管理,2016,(12).

[2]高飞,高美妮.移动互联网时代下网红经济的发展[J].科技展望,2016,(31).

[3]郭勇.自媒体时代下网红经济探析[J].市场研究,2017,(01).

[4]林左鸣.广义虚拟经济.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5]邵巧露,张淼.网红经济的营销建构[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4).

[6]唐齐昉.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看迪斯尼乐园的体验传播[J].广义虚拟经济研究,2010,(01).

[7]王玉.从网红到网红经济的跨越———以papi酱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6,(12).

[8]晓林,秀生.看不见的心[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赵华.对“网络红人”形成原因的伦理反思[J].道德与文明,2007,(05).

粉丝经济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2.0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虚拟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林左鸣提出“实体经济主要是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经济称为广义虚拟经济”。从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大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在这个科技时代,虚拟经济带来的市场利润远远超过旧经济时期单单靠实体经济带来的财富。网红经济指网红以自身品味为主导宣传产品,通过网络互动了解消费者喜好,加强粉丝粘度,从而依托粉丝群体进行定向销售,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网红经济所具有的特点符合广义虚拟经济的特征,本文在V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网红经济进行探讨。

1网红经济的发展历程

2015年双11,张大奕店铺成为网红店铺中唯一挤进全平台女装排行榜的C店;2016年双11,开场不到4分钟,张大奕带着400万粉丝冲进全平台女装类目第一,日销售额超过Zara、H&M等大型品牌。尽管现在网红的产业链完善度和变现能力都比较完善,但它也是经历了1.0-3.0的过渡时期。网红1.0――文字时代,网络小说盛行,主要以论坛和聊天室为传播载体;网红2.0――图片+段子时代,以图制胜,用图片吸引人们眼球,但商业价值不大;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一些短视频、直播平台也随之进入人们的视野,实现了安迪・沃霍尔的“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和“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的网红3.0――品牌与互动时代,网红注重与粉丝的互动,进而通过贴片广告,淘宝捆绑销售等渠道营利。网红自带超级IP,实现流量变现,使网红经济成为当下中国炙手可热的投资项目之一。

2网红经济的特征

在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消费市场的营销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消费者的消费行为由“引起注意,产生兴趣,培养欲望,形成记忆,促成行动”的营销法则转向“产生兴趣、自主搜索、聆听口碑、促成行动、分享朋友圈”这样更为主动的营销模式。张大奕更是成功的运用这种反营销学,用粉丝的需求反推供应链,在线上征集粉丝意见,“条纹衬衫是要粗条还是细条”、“裤子为了保证垂度和舒适度,需要用棉+氨纶材料,成本会有点高,做还是不做”,根据评论内容,及时获得粉丝个人喜好以及对价格的接受程度,从而调整生产线。在互动中,粉丝参与到衣服设计中,加强了粉丝的参与度和粉丝粘度,同时使粉丝通过移动终端实现私人化定制体验差异化产品,满足社会心态多样化。张大奕的产品不仅满足了顾客的生理需求,还在产品上附加自己的情感,提高消费者对自创品牌的信任度,从而促进粉丝持续消费,使自己变成自带IP流量的不败网红。网红自带IP流量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实现快速变现。

3网红经济的商业模式

3.1广告收入

网红因其人气高、阅读量大,自带IP等性质,一些广告商将目光锁定到一些传播力强、影响力大的网红身上,这些网红被视为意见领袖,其中Papi酱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因其视频的搞笑和原创性,拥有2337万粉丝的Papi酱在首轮融资结束后,首条广告植入权拍卖到2200万的天价。这些作为意见领袖的网红自带粉丝粘度,因此广告商希望借助她们吸引网红自带粉丝群体的关注度,粉丝再通过转发等途径将广告传播给更多受众,实现“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扩大商品广告的覆盖范围。通过网红打广告,不仅广告商可以提高自身产品的关注度,网红也从中获利,粉丝也感觉在网红的引领下走向潮流风向。

3.2电商盈利

福布斯报道2015年网红张大奕年赚3亿元人民币,合4300万美元,收入超过范冰冰,其电商店铺新品上线2秒钟,被粉丝全部秒光,月销售额达百万元超过一些线下店铺。张大奕将粉丝流量引入电商平台,再通多产品销售进行变现,实现了网红+电商的完美结合。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之处是它的精准销售,测款来源多数来自粉丝群体,满足粉丝的消费心理,并且构建互动化的购物场景以及趣味的视频制作给粉丝一种全新的用户体验,使粉丝认同消费。张大奕以自身巨大的流量优势,配合背后的如涵科技完成流量的转化购买,运用微博+电商这种手段实现上游设计生产和下游推广销售的完美组合。

3.3直播打赏

一些西方国家有给服务人员消费的习惯,这个习惯也逐渐发展到自媒体平台上,一些网民会为自己认为好的网文、视频付费,其目的都是表达自己对劳动者及其劳动成果的尊重、赞赏以及感谢。在OGC过渡到UGC+PGC时代,张大奕紧跟时代,通过小视频录制、视频直播等方式与粉丝互动,为粉丝排忧解难,充当知心大姐姐,加强粉丝对其的依赖度。并且通过直播展示自家店铺产品,从细节图到整体图,用亲切、幽默的表达在短时间内增加粉丝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使新品短时间内售罄。并且还有一些粉丝对其喜欢的“主播”进行打赏,甚至有的粉丝“一掷千金”只为博网红一笑,网红表示感谢与其互动时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满足感,而后这些打赏的虚拟货币再由网红与平台协商分成。张大奕虽日进斗金,但也有一些网红只能靠刷流量过日子,那么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