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ppt设计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21 17:13:47

ppt设计论文

ppt设计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G434

信息时代PPT让我们摆脱了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的传统教学,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的课堂:信息量增加,节省了大量的书写时间,也大大减少了教师的工作量;内容形象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效突出学习的重难点等等。但是与此同时,PPT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媒体,一种新的授课方式辅助课堂教学,在设计上存在一些问题会影响教学效果的发挥。

1 PPT设计中衍生出的问题

1.1 文字量的控制

教师在使用PPT授课时因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常常出现懒惰的现象,如把书本文字搬家到屏幕上,导致时而出现满屏密密麻麻文字的现象,加上没有足够的时间阅读使学生失去了解新事物的兴趣。或者图表过多却没有相应的文字匹配注释,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没有捕捉到有效信息。

1.2 内容结构不合理缺乏层次感

许多PPT内容丰富全面,呈现的信息详细具体,但是整个内容体系缺少层次逻辑性,导航的使用缺少灵活性,这样的PPT虽内容含量足但也称不上理想教学产品,一堂课下来学生脑海里缺乏知识的整体结构,对内容的记忆产生严重影响。

1.3 无关装饰较多分散注意力

有些教师为了体现PPT制作得精美技巧的高超,会在页面角落处添加一些小动画或是学生喜欢的图片,以期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无关的装饰信息会分散学生的注意思维,甚至会颠覆信息呈现内容的主次。

1.4 模板不统一让人眼花缭乱

许多PPT为了注重视觉的美观常常使用多个背景图,多种边框,而且字体的大小,颜色或是字体都没有统一的标准,有时文字和背景图的颜色融为一体分辨不清,或是一页PPT上出现了五六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文字,学生很难分清主次内容。

1.5 自定义动画切换方式太复杂

PPT自定义动画的切换方式有很多种,而且出现的速度也可控制。如果常常使用复杂的切换方式,时间又控制不好的话,往往播放效果不是很好,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

综上述PPT设计方面出现的问题,笔者找到了一个比较系统的理论――认知负荷理论,来提出一些解决策略。

2 基于认知负荷理论对PPT设计提出的建议

认知负荷理论(The Cognitive Load Theory)是由澳大利亚心理学家John Sweller等人提出的,其中,认知负荷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在工作记忆中进行信息存储、信息提取和信息加工处理等一系列活动付出的“心理能量”[1]。认知负荷可分为三类: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为了让PPT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设计原则应该遵循控制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和提高相关认知负荷[2]。

2.1 控制内在认知负荷

内在认知负荷是在学习材料的内在性质与学习者的专业技能之间的相互作用中产生的。简而言之负荷的大小取决于:一是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图式,二是所要学习的知识的难易程度。这两者显然是不可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对它进行控制,在设计PPT时可以做到:

2.1.1 呈现储备知识

呈现储备知识也就是课前的预习准备,可以给学生呈现已学过的知识框架或是一些复习题,让学生可以迅速提取出已有图式中的有效信息,为本课时内容的学习进行铺垫,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学生中的已有知识差别所在,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教学。

2.1.2 多元转化呈现信息

虽然所学知识的难度系数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它的呈现形式。大段文字描述的内容教师可以加工成图形图表;图形图表需要记住的可以用文字加以诠释;文字图片配合描述的内容可以制作简单动画等等,这样改变呈现方式虽没降低知识本身的难度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理解信息内容控制了内在认知负荷。

2.2 降低外在认知负荷

外在认知负荷与学习过程不直接相关但可通过教学设计来调整。降低外在认知负荷要比内在负荷容易得多。

2.2.1 减少冗余信息

设计PPT时为了简单明了要做到:(1)删除一切与主要内容无关的图片、动画声音等装饰性信息;(2)当声音和文字表达同一信息时删除一种媒体;(3)当图片可以表述清楚时一定不要用文字描述;(4)PPT页面转换时的动作不能太复杂,时间不宜过长。

2.2.2 风格设计统一

设计PPT时要有统一的模板,背景图要能突出文字,文字的颜色不宜过多,导航图标含义明确有固定的位置,让学生在浏览信息时感到风格熟悉减少阅读时间从而降低了外在认知负荷[3]。

2.3 提高相关认知负荷

相关认知负荷是由学习过程中用于建构图式或图式自动化活动引起的,它不仅不阻碍学习反而促进学习。为了提高相关认知负荷,设计PPT时应做到:

2.3.1 样例与实际联系

教师在PPT上呈现样例会让学习者对样例形成自我解释和理解活动,促使学习者把有限的认知资源分配到有效的学习活动中[4],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是有实际用途的,从而增加学习者积极建构的兴趣,对增加相关认知负荷有促进作用。

2.3.2 导航归航

导航归航也就是说教师设计PPT的总结部分,让学生了解本堂课所学的重点框架是什么,这样学生头脑中一个个零星分散的知识就可以各归各位,清晰地呈现出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也可以找到自己学不会的是哪个分支体系,一些零散的内容是属于哪个分支体系,同时对于章节复习奠定基础,对提高相关认知负荷有很大帮助。

2.3.3 设计思维导图作业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大纲设计不同形状的思维导图,每个节点都留给学生自己去完成,这样一来学生在作业时不仅要回忆课堂所讲授的知识体系,还要从中加以整理找出之中的联系才能完成整个思维导图,这为知识的梳理和再建构提供帮助,从而提高了相关认知负荷。

3 结束语

用认知负荷理论来指导PPT的设计,让信息内容呈现的更简洁,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个研究人员应该努力的方向。本文以认知负荷理论来指导PPT设计,分别从调整内在认知负荷、降低外在认知负荷和提高相关认知负荷三个方面提出设计建议,希望对优化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吴先强,韦斯林.国外认知负荷理论与有效教学的研究进展及启示[J].全球教育展望,2009(2).

ppt设计论文例2

有很多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如Authorware、flash、director、powerpoint等,功能各有千秋,如果真要对比起来以竞赛评比角度来论,powerpoint可能是“最不起眼”的课件制作软件了,但笔者却对它情有独钟。其实,选择一个课件制作软件,达到“三用”标准足矣:好用、适用、够用。PPT简单易学,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老师来说容易掌握,便于修改;最适合日常教学使用,随时根据教学流程可调整幻灯片内容和顺序,开发周期短;它功能强大,可整合多媒体流行的媒体素材,再结合VBA和触发器、超链接、动作设置,完成可以设计出交互性强悍的课件作品。从这几方面来论,PPT课件完全满足辅助教学应用,是首选的第一个课件开发工具软件。如果在掌握PPT课件的基础上,再计划提高课件制作技术,建议学习矢量动画课件制作软件flash,这可以有效弥补PPT自身动画功能薄弱这一功能。

因此,笔者提倡选择相关课件制作软件时,首选powerpoint软件――PPT课件技术相对于微机操作基础薄弱的教师来说,是最适合高效学习,并有效应用的选择,足以“应付”日常多媒体辅助教学。

二、掌握PPT课件设计流程,流水化开发课件

PPT课件设计开发是一个严格的“流水线式”的开发流程。基本上,笔者一个人“单打独斗”完成PPT课件设计、开发、测试、应用流程。以初中语文《乡愁》为例:

(1)分析《乡愁》课件辅助目标。所设计的PPT课件要根据人教版教材特点和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以及《乡愁》教学内容和教学重难点,初步确定PPT课件框架和技术表现方法、技术实现难度,形成设计草案。

(2)撰写《乡愁》课件脚本。这个PPT课件脚本设计没有统一格式,只是笔者按着PPT幻灯片页数顺序写的一个具体内容列表和实现细节,只要是表述出PPT课件的设计蓝图,必要时画出PPT课件相关框架图,可细化到课件某个环节的具体表现方法和内容。

(3)整理《乡愁》课件相关媒体素材。本节《乡愁》PPT课件,需要一些图片、欣赏视频和朗读视频,还有相关文字材料等,前期的音视频媒体素材收集、整理、分类、加工处理是一项繁杂工作,有时,图片素材也要加工处理,多网上下载的不一定能完全适用。

(4)整合PPT功能设计《乡愁》课件。根据PPT课件框架,结合课件脚本设计的引导,充分整合PPT各种功能,融合各种媒体素材,灵活设计出符合最终目标的多媒体《乡愁》课件,这个环节是最考验教师PPT功力时期,如果操作能力强,开发周期少效果好,否则就是头脑想法美好,鼠标却不知道如何操作……

(5)反复测试PPT《乡愁》课件。PPT课件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音视频播放、插入flash、VBA编程、超链接等,所以一定经过严格的测试修改,才能交付使用。尤其是换台“纯净”的电脑进行测试,按设计脚本和功能目标进行查错、纠错,并实时试运行检验,记录修改细节。另外,还要在《乡愁》教学实践中,验证这个课件是否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实现应用的最优化。

(6)成品《乡愁》课件“打包”。PPT课件终于制作完成,根据不同应用环境,进行生成“打包”,生成一个安全稳定使用的独立课件。当然,还要求教师要掌握PPT课件操作技巧,备课的同时,还要备课件内容、备课件操作。

三、掌握PPT课件设计框架,课件开发不是难题

只有掌握了PPT课件设计框架,才能有效地完成PPT课件开发,提高设计效率。

PPT就是所谓的幻灯片,以页为单位,把一节课所要呈现信息展示出来,主要以一种线性结构为主,一页页的课件内容进行鼠标点击控制播放。这其中个别的素材有不同展示效果和控制选项,以及通过幻灯片自定义动画选项和切换效果等丰富PPT课件展示效果。

严格地规范PPT设计框架,可包括:片头、片尾、封面、导航结构、内容页、控制按钮组等框架结构。

例如,笔者在设计初中语文《乡愁》课件时,总共设计了45页幻灯片。可根据需要利用自定义动画设计一个简单片头,这节课笔者没有设计片头。第一张是标题页所谓的封面:精美的背景上显示教材的版本信息、课程标题、相关动态教程内容、单位作者信息等。可通过封面了解《乡愁》课件内容和课程的概要信息。从第二张开始一直到43页都是内容页,这其中设计了导航结构,按着导入、新授、小结等教学流程把总共42张幻灯片分六部分:一是猜想乡愁、二是走近乡愁、三是倾听乡愁、四是品味乡愁、五是感悟乡愁、六是回顾乡愁。每一部分都通过超链接联结,可灵活地控制跳转和返回。具体的每一页内容都结合呈现的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不同类型素材,处理好颜色、位置、控制、搭配、深度叠加等问题,让教学内容有效地展现出来,摒弃无用信息,不炫耀技术,真正辅助教学,为本节课《乡愁》教学目标服务。最后一页幻灯片,我只显示了再见字样,当然也可在PPT课件播放结束时,表达谢意,或显示版权信息,或显示一段有意义的话语,或直接显示课件结束字样。

笔者建议PPT课件设计可利用WORD组织结构图的功能画出一个框架结构图,以此为参考规划整体PPT幻灯片页的关系,以此为清晰框架参考,PPT课件开发就不至于多页面管理混乱,设计就不在是难题了。

四、灵活各种素材处理软件,为PPT课件增添色彩

经过多年PPT课件制作开发实践,笔者逐渐认识到:PPT只是一个整合加工厂,其相关素材还需要配套的第三方软件来加工处理。例如,图形图像处理,尤其是需要一个透明背景的素材,如果使用PPT的透明色工具,不能完全实现背景透明化,因此,就得使用photoshop软件来加工编辑。因此,笔者这几年利用业余时间掌握一些素材相关处理软件操作,虽谈不上精通,但足够为制作PPT课件提供有效多媒体素材了。如二维矢量动画软件:flash;各种多媒体素材转换软件:格式工厂;可实现屏幕缩放、自由板演的小软件:ZOOM IT;编辑处理音视频软件:绘声绘影;下载FLV视频软件:维棠、硕鼠等等,还有一些功能单一却实用性强的小工具软件,在此就不一一列举了。建议大家针对某种需求时,百度一下,下载相关软件,好好研究掌握,借此机会,提高一下相关课件辅助软件的设计能力水平。

ppt设计论文例3

教材与课程的进度是制作PPT的参考和依托,内容的选择本来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部分,但实际上一些教师常常走进一个误区,即简单地将要讲授的书本内容搬到PPT中,以课件制作代替了备课,把精力都投在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把所有的知识点都堆砌在PPT上,而忽视了对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制作成了“书本搬家”式的课件。到了课堂,PPT成了教材的简单再现,框架、文字、图片均是照搬、图片少、文字多,密密麻麻一整版;教学则变成了照本宣科,以“读”“念”的形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毫无吸引力和艺术美感。客观上,艺术课程教学对PPT的艺术美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种“书本搬家”式的PPT,对于学生缺乏新鲜的视觉刺激和精神享受,不仅不能起到多媒体课件所承担的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更是将传统的课堂教学拖入一个僵化的境地。

(二)图片选择不贴切

图片是艺术设计课程的基本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一门课程的PPT制作完成后往往会用上好几年,很少进行更新,存在图片过时老套、与课程内容不吻合、缺乏时尚元素、不符合设计趋势等。比如,当前包装设计提倡绿色环保的创意理念,在示例图片的选择上应紧跟国际趋势,选择近年内世界顶级优秀设计作品;图片来源若为翻拍教材或其他设计类图书,则会出现像素不高、色彩偏差、图片模糊,等等。此外,图片选择不准确也是PPT制作中易出现的问题。若图片对概念或理论点的展示不够明显、明确甚至是错误,势必造成学生理解困难。如平面构成课程中的矛盾空间是真实世界中不可能形成的空间,但在二维平面中看上去却是真实合理的存在,选择的示例图片就应准确地展现出这种虚与实的矛盾存在。若选择了如埃舍尔、马格利特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画作,可能会误导学生对矛盾空间的理解错误,进而在创作矛盾空间的过程中产生疑惑。

(三)版式设计混乱

版式实际就是框架,是对课程的整体架构,体现教学内容逻辑关系和层次,版式设计的水平往往是教师把握课程内容整体性和逻辑性的反映。在实际教学中,有的PPT存在板式设计混乱的问题。例如:一、二级标题不区分,观点不清晰、主次不明显,该强调的内容没有体现出来,使学生分不清主次,掌握不了课程的进度;有的字体种类繁多,颜色花哨、冷暖色对比不够强烈,易使学生视觉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还有的背景图案花哨、颜色过于鲜艳,造成画面效果混乱,干扰了前景中的教学内容。

(四)动画效果简单机械

动画效果可以丰富PPT的视觉层次,起到承上启下、带出问题,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引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PPT的动画效果过于简单机械,往往仅限定于文字或图片的淡进淡出、跳跃等方式,这当然也是好的,但在课堂中过多使用,就容易造成学生视觉疲劳,缺乏新鲜感,留下拖沓的印象,干扰了课程主线。此外,部分背景音乐及声效的使用有时也存在与课程内容不符、突兀、冗长等情况。

二、提高艺术设计课程教学PPT的艺术表现力的思考

因材施教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保证。艺术设计课程首先是艺术课,课程本身强调的艺术水准、学生的艺术素养普遍较高,对教学PPT的艺术表现力有更高层次的要求。笔者就教学PPT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调研,感到学生们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总体简单明了、整洁大方;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图文配合好,图片丰富、质量高、时代性强,文字简洁,避免过多彩色字体;减少复杂的动画效果、声效与背景。总的要求就是一目了然,富有艺术表现力。

(一)正确认识PPT的功能和作用

对于艺术设计课来说,教学的目的是要传授知识、讲授技巧、启发设计灵感。教材作为知识、情感、情趣的载体,是教学的主要课程资源。PPT只是教学内容的一种载体,目的是使教学内容更加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在整个教学系统中,它只是一个教学手段,并不能改变教学本身的含义。但是在实践中,部分教师认为只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的课就是具有新理念的新课。还有的认为,艺术设计课就是要强调推陈出新,因而在教学设计时,不断的追求手段地创新,将大量的图片、资料、录像引入课堂。然而,透过这些浮华看真实,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并未得到真正提高。

(二)正确理解与把握设计理念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提高教学质量,最根本的是要加强对教材内容和设计理念的理解与把握。教师对教材内容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将直接决定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这是有效进行多媒体教学的基础。教师理解得越透,想得越深,感悟自然就越丰富。在处理教学内容时,才可以准确地找出内容之间隐藏的对比、并列、递进等关系,选择学生最喜欢的方法和最适合学生的内容去完成教学目标。有了这个基础,教师就能以教材为依据,从具体学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条理性和结构性俱佳的教学PPT。具体在设计制作PPT教学课件过程中,还要有三个“看一看”:一是看看要进行课件设计的内容是否用常规教学手段不能表达或难以表达,不能只考虑改善教学手段的问题,而缺乏对教学内容的系统分析;二是看看采用课件组织教学是否达到了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不能只注重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学媒体多样化,一味求新;三是看看是否制作了“书本搬家”式的课件,艺术设计类课程PPT不应是摆脱板书、堆砌文字的场所,而应是帮助理解抽象模糊设计理论的媒介,升华设计理念的感悟。

(三)PPT制作要着重解决的问题

1.层次清晰

PPT的结构大多按照教材的结构来安排,也有打乱教材的结构自行安排的,但一定要与教师的教学思路相吻合。确定哪些内容进课件,用何种方式表达,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艺术设计是实效性比较强的课程,设计的风格受流行元素影响大,因而在教学中,教材设计的知识点常常都是基本理论,迫切需要教师引入新的时尚元素,增加新的知识点。这些内容往往又通过图形、图片等视觉形态作示例展示,极易造成逻辑混乱,让学生搞不清到底在讲什么内容。因此,PPT的排列分布上要讲技巧,弄清内容中带有时间、流程、趋势、并列等顺序关系,并选定一至两种顺序排版,同时,在每一张PPT边角上都显示知识点,使知识点形象化,一目了然。

2.图片准确

艺术设计是一门视觉艺术,图片传达的信息速度更快,对理论知识进行解释说明尤为重要。教学中,示例图片的选择必须慎重,反复斟酌。要侧重选取那些符合教学知识点需求,富有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艺术水平高的名家经典作品和时代气息浓厚、设计元素鲜明的现代作品。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知识背景上选取图片,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和时间理解新知识点。坚持由简到繁,首先选用那些简洁明确的图形或图片,再逐渐增加有难度、深度的图片进行示例,并注意与理论点相吻合,简单明确地表达出理论点的内容。“示例图片的选取在精不在多,一般控制在3-4张即可,重点难点可适当增加数量,如果能用相同的图片,从不同角度讲解不同的知识点,给人留下的印象无疑更为深刻”。同一个知识点的图片尽量在一张PPT中完成。某些理论点上,也可制作较短的GIF格式图片,用简单的小动画来阐释理论点。另外,图片的选择要尽量使用高分辨率或矢量素材,即使是翻拍的图片也应由电脑处理去除畸变并尽量恢复原色彩后再使用。

3.文字精炼

艺术设计课PPT一般能用图的不用表格,能用表格不用文字,即使必须使用文字,也要精练简洁。若出现大段落的文字,学生往往觉得枯燥,没有耐心全部阅读完,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因此,在PPT的设计上,文字的使用务必简洁概括,只列标题和理论点起到提示作用,或作为图片说明使用,说明性的文字尽量由教师口述解释。减少过度使用多种字体和颜色的情况,一级标题只用一种字体和颜色,同时注重同图片的协调搭配问题,既利于区分层次,也是艺术性的要求。

4.背景干净

对于主要用于传达知识点的教学PPT,背景的设计及图案的选择应尽量简洁单纯,可以尝试使用较单纯的背景,如浅色、纯色或白色背景,不使用任何图案。若使用图案,图案的选用也不宜过于抢眼,不宜选用完整的照片或图片,可尝试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图案或图形。在视觉强度的安排上应处于最弱的地位,可以降低它的纯度,以浅色在背景出现,或安排在处于远离画面中心的边缘位置上,仅仅起到丰富画面层次,呼应主题的作用。如讲授《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这个知识点时,选择的辅助图形就可以分别使用点、线、面等元素作为背景元素出现,呼应主题,并安排合理颜色、形态、位置大小等,保持与整体版式的统一,视觉强度安排到最弱的强度,以免对前景主要内容和图片产生干扰。

5.运用视频媒体

制作艺术设计类教学PPT,其本身就是版式设计、动画制作的艺术设计过程,也是增强激发学生设计灵感的载体。艺术设计课着重强调了设计平面媒体的动手能力,但也是容易被忽视、且较难在实际应用中使用动画等视频媒体。随着技术的发展,动画等视频媒体成为艺术设计的时尚宠儿,大大丰富了艺术设计的视野。作为艺术设计课程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这种新媒体,传达新理念。特别是在讲解抽象概念时,若能通过制作相应的动画短片,用生动的画面、演示过程、比较不同位置变化后的画面效果及优劣等,则能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地传授给学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样,在讲授《平面构成》中点线面的构成原理时,由于概念抽象,以往一般都靠老师讲解和用大量时间完成多次作业,通过不断比较调整才能初步掌握理论,教学效果不佳。但若在课程一开始就用一段卡通动画短片来介绍点线面三个基本元素的特征和相互关系,显示点、线、面这些基本元素的大小、位置、形态发生变化时视觉效果的变化及区别,对于帮助学生们掌握知识点,启迪形成自发性的思考效果明显。

ppt设计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08-0078-04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发展,无论在课堂教学中,还是目前流行的微课录制中,PPT课件都是一种重要的演示工具。本文从视觉化角度出发,分析课件设计的常见问题,分别从信息的形象化表达、文本的简洁化处理、结构的逻辑化呈现、版面的节奏化处理等几个方面提出具体可行的设计策略,希望能够给PPT课件设计人员提出一些指导性建议,真正发挥出PPT课件的优势,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

一、视觉化相关理论

视觉化也称为可视化,主要指运用各种视觉化元素把抽象信息直观化,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使其头脑里呈现出视觉化的图像,从而达到提升传播效果的目的[1]。

研究表明,70%的人是视觉型思维。人们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视觉化”了的事物能够增强人们对表象、记忆、思维的反应强度,激活受众的形象思维,调动多感官参与接收信息。而人们的视觉感知是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的,如视觉感知的高度选择性、视觉感知依靠差异、视觉感知的简化倾向、视觉浏览的方向性等。因此,信息的呈现不仅需要视觉化,还要严格遵循人们的视觉感知规律。

理查德.E.迈耶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也指出:多媒体呈现中的有意义学习不仅仅依赖于必要的信息呈现,而且依赖于必要信息呈现对学习者如何在心理加工上引导[2],强调了信息呈现对人们心理加工的影响。

PPT课件是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信息载体,为实现促进学习,优化教学的效果,课件设计者就需要从学习者的视觉心理出发,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对抽象的数据、信息、知识进行恰当的视觉化表达,吸引学生注意,引发想象联想,帮助学生快速、高效的记忆、理解、建构知识意义,提升传播效果。

二、PPT课件视觉化设计常见问题分析

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速发展,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得到了普遍提高,然而教学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学习者视知觉感知规律和特点的关注,PPT课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影响着教育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分析以下几方面。

1.文本繁多,重点不突出

如图1所示,整个页面充斥着大量密密麻麻的文字,缺乏必要的视觉呈现,学习者从中难以快速抓住重点。这种课本搬家式的PPT课件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视力检测表。不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帮助理解、建构知识意义,而且易导致视觉疲劳,引起学生对PPT的反感和抗拒。

究其原因如下:首先,未能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视觉感知规律,忽视了视觉感知具有简化倾向的特性,缺乏对信息内容进行必要的简化处理。其次,对PPT缺乏正确的认识,PowerPiont意指“重点、要点”,设计者却将之视为课本的电子化呈现工具,直接将课本内容搬到大屏幕上,缺乏对信息M行必要的提炼和节奏化处理。再次,没有关注到视觉的高度选择性,未能将视觉喜新颖独特、变化醒目、生动有趣的特性和PPT的图文并茂、声形结合、动静变换特性进行有机结合。因此,既没有遵循视觉感知规律,又没有发挥出PPT的优势,难以提高传播效果。

2.版式编排不当,逻辑混乱

逻辑是PPT课件的灵魂,PPT课件逻辑一般包括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整个PPT课件结构上的逻辑,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该包括封皮、封底、目录页及内容页,方便学习者从整体上把握PPT课件或者学习内容的结构。页面逻辑是页面中学习内容的内在逻辑,或并列、或因果、或总分、或转折,设计者需要对内容深入理解,理清内在关系,选择相应的图形、图示进行合理的呈现。如图2所示,矩形、圆形的混合使用,杂乱的编排,没有呈现清楚内容的逻辑关系,容易增加学习者的认知负担,影响学习者认知结构的形成。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对内容进行简洁化倾向处理,另一方面是忽视了视觉对结构化呈现的需求,版面设计也不符合人们视觉浏览习惯。

3.色彩搭配不合理,视觉疲劳

PPT 课件设计中,色彩,字体、字号的设计不仅为了使画面更美观,吸引眼球,使学习者愿意看,更重要的是为了突出主体,强调重点,使主要的信息一目了然。具体呈现是需要考虑视觉感知依靠差异的特性。色彩诱目性高,前景与背景色彩明度差大的视觉形象,容易引人注目。而如图3所示,杂乱的背景和颜色使人眼花缭乱,降低了文本的可读性,学习者看不清,导致视觉疲劳,增加认知负担,久而久之对PPT产生抵触和排斥。

三、PPT课件的视觉化设计技巧

相关视知觉理论研究表明,大脑偏爱形象化表达,偏爱结构化呈现,偏爱简洁的画面,偏爱有节奏的排版。本文将分别从形象化、简洁化、结构化、节奏化等方面提出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看法。

1.信息的形象化表达

文字、图形、图像、图表作为PPT课件中的基本视觉表现元素,其信息传播效果往往表现为文不如字,字不如表,表不如图。图的恰当使用不仅能够吸引学习者眼球,而且易于激发联想,增强记忆,帮助学习者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在PPT课件中,对信息内容进行形象化表达的主要方式为图像的使用、图示转换、图表归纳、图标运用。

俗话说:“一副好图胜千言”。文字的抽象性特征,使其意义会因人、因环境而有所不同。人的大脑偏爱图形,对图的理解速度远远快于对文字的理解速度。因此,在文字和图传播效果的较量中,图占据着先天优势。抽象的文本以恰当的图表现出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不仅吸引学生眼球,抓住注意力,而且有助于学生更快、更好的理解信息意义。如图4所示,右图将“与众不同”的意义更为直观的表达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在形象化过程中,图的选择使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注意图与文本内容的相关性,图像传达的一定是文本的关键核心意义;其次,保证图像传达信息意义的科学性,避免对学生产生误导;再次,选择高质量的图像,避免图像模糊失真不清晰。

2.文本的简洁化处理

简洁即美,人们的视觉具有简化倾向。在浏览幻灯片时,人们的视线会快速扫过页面,搜寻重点的词语和句子。演示型PPT课件是教学的辅助工具,教师才是课堂的主角。因此,应避免将所有的学习内容都搬到PPT上,这就需要对文本进行简洁化处理,以突出重点。简洁化处理应遵循减法原则,主要操作表现为提炼关键信息和删除无关信息。

关键词可以帮助学习者迅速抓住主题的同时,专心听教师讲解,而不会出现一边读PPT文字一边听讲的两难局面。如图5所示,把长达四行的文本内容简化为大大的一个数字,一目了然,再配以教师的解说,让学习者迅速把握内容要点,而且留下深刻的印象。删除无关信息是指为使画面简洁、重点突出而删除多余的文字、色、效果。大胆删繁就简,保证要点清晰,既是一种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3.逻辑的结构化呈现

大脑偏爱结构化的呈现,恰当的结构化呈现有助于学习者快速把握PPT的整体架构及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逻辑。如图6所示,PPT课件的逻辑主要表现为篇章逻辑和页面逻辑。篇章逻辑是指整个PPT课件的整体架构,一个完整的PPT课件应包括封面、封底、目录页、内容页,学习者可以从中了解课件的主题、目录及各模块的内容。目录页主要表现课件内容框架,为了更清晰的表达,可以采用概念图、思维导图等方式进行直观呈现,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有个整体把握。页面逻辑指一个页面内内容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常见的逻辑有并列、因果、总分、转折、包含等,这些复杂逻辑关系采用恰当的概念图、组织结构图等图示的方式来呈现,直观形象,一目了然。SmartArt是PPT软件自带的一种视觉化工具,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几乎囊括了所有常见的逻辑关系。

在结构化呈现过程中,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内容意义,厘清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图示表达。不同的图示表达不同的逻辑关系,切不可随意乱用。在设计逻辑时,需先定大逻辑,即PPT的篇章逻辑,再考虑每个版块的小逻辑。金字塔原理为文本逻辑结构化提供了一种主要方式,即先从结论说起(即中心思想),要点再一一呈现,结构化思考,图示化表达。应用金字塔原理能够降低文字密度,增加内容的条理性,使页面逻辑清晰,让人一目了然,清晰地把握重、难点,有助于保持记忆。

4.版面的节奏化处理

当一个页面信息内容较多时,版面的节奏化便显得尤为重要。设计不当的页面,难以突出重点主次。学习者需要耗费过多的认知资源去探寻关键信息以及信息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合理组织内容,精心设计版面,使画面具有节奏感。

文字的字体、大小、排列都直接影响着PPT的版面构成。一般来说,版面的节奏化的具体操作如下:

首先,聚拢分块。深入理解文本意义,将大篇幅的文本内容按照内部逻辑关系,把内容相关度高的内容进行汇聚。再通过加大段落间距、留白、加辅助线的方式进行段落层次的分隔,经过聚拢后的页面清晰、简洁、舒服。

其次,提炼关键词。提取关键词,并通过加粗字体、加大字号、改变颜色等方式来突出强调,让关键词与正文内容形成强烈的差异对比,以实现突出和强化的目的,最后再配以相关的图像。色彩选择需考虑对比色和邻近色的使用范围,如对比色表现反差、矛盾、对比、冲突,邻近色表现和谐、统一、近似、流畅,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恰当使用。

再次,对齐。通过对各元素的上下左右对齐处理,使凌乱无序的画面变得整齐有序,主次分明。

如图7所示,经节奏化处理后,画面赏心悦目,主次分明,能够吸引注意力,有助于学习者对内容的理解和加工。

四、结束语

在基于PPT课件的多媒体教学中,如何合理的设计、使用课件,以实现优化教学、促进学习的目的,是每个课件设计者需要关注和努力的方向。本文针对课件设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视觉化设计的一些策略,希望对PPT课件的质量改善,以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天敏,杨凤梅.PPT课件视觉化设计研究――基于职业院校学生对PPT课件满意度的调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2]严谨,郭涛,米文丽.大学课堂教学PPT课件设计与使用研究[J].软件导刊,2015(3).

[3]安璐,李子运.教学PPT背景颜色的眼动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1).

[4]张萍.多媒体CAI视听表达心理策略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1999(2).

[5]孙小小.PPT演示之道:写给非设计人员的幻灯片指南[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6]史忠植.知识发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7]周宁,张玉峰,张李义.信息可视化与知识检索[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8]理查德.E.迈耶.多媒体学习[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9]芭芭拉.明托著,汪洱、高榆译.金字塔原理[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ppt设计论文例5

一、广告学课件PPT建设的原则

(1)严格按照广告学教学大纲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来制作建设,并在学时允许的条件下适度拓展一些广告新理论与新实践知识。

(2)严格按照《工作计划》的质量、数量、格式、时限要求来制作建设。

(3)根据本人多年次广告学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知识学习情况的了解来制作建设。

(4)总体上,新制作的广告学PPT课件较之以往的版本,其内容与形式应更加完善与统一,更加起到辅助教学成效的作用。内容上应全部包含大纲上所有知识点,而且还应有一些新理论新实务之拓展,知识之间的逻辑条理更清楚,应能比教材的章节安排顺序更合理、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形式上,背景应简洁大方,标题与主体之字体、字号、颜色的选择应有美感。

二、广告学课件PPT制作的资料来源

表一广告学课件PPT各章的标题及其包含的幻灯片张数

(1)本人多年次、多版本广告学课件PPT的积累。

(2)教材附带光盘中有部分电子文档,减少了本课件制作一些文字的录入。

(3)网上能找到一些免费的广告学各知识点的课件,为本次广告学课件的制作与完善提供了大量合理的内核。

(4)大纲中的一些知识点实在找不到电子文档支撑的,本人就老老实实按自己的授课逻辑、有选择的录入教材上的文档内容并按自我的统一风格制作相应的PPT。

三、广告学课件PPT的制作概况

严格包含大纲的教学内容并进行适度的拓展,本次广告学课件PPT的制作以章的形式体现为23章,各章的标题名称及各章包含幻灯片张数的详情如表一所示。

四、广告学课件PPT建设的认识与感受

(1)课件PPT建设很重要

就我院营销专业的实情而言,广告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程,而指定由本人负责的广告学课程系列建设之广告学课件PPT的建设,也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一,是提高我院广告学教学成效的需要,为我专业学生在广告学理论、知识能力的提高方面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必要前提;其二,丰富了我专业省级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内容;其三,于本人而言,本课件PPT的建设工作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学习过程,至少提高了我课件PPT制作的技巧、再次凝练我授课的逻辑思路、形成并巩固自己特有的一些好的授课风格;其四,建好的本课件PPT一定时间内,能为我的其他广告学教学同事作为重要的参考,能很好地节省其广告学教学研究拓展升级的时间;其五,目前我专业的广告学教学大纲指定的教材没有配套的必要PPT,这也使得本次的广告学课件PPT制作建设与完善更为迫切。

(2)课件PPT建设是一个艰辛、长期的系统工程

ppt设计论文例6

教师、演讲者和推销者常常用PPT展示主题,PPT制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受众的观感,影响到宣传效果。好的PPT作品能调动受众的视觉,使主题突出鲜明,令人印象深刻;而一个制作低劣的PPT,却容易使受众无所适从,或产生劣质的印象,使宣传工作失败。因此,PPT制作是推广者极为重要的工具,不可不认真琢磨。

一、制作PPT的目的

制作PPT的首要目标是凸显主题,让受众的注意力集中在主题上,并产生明示、暗示、形象化表示等作用,使受众一看就懂,且留下深刻印象。第二个目标是提示自己,避免遗忘,以备脱稿。

PPT制作得好不好,关键看能否达到这两个目标。

二、PPT制作容易陷入的误区

制作PPT时,常常陷入两个误区:

第一,认识不足,以为无关紧要,因此随意应付,在画面上呈现大片文字和表格,或杂乱无章,或单调无味,无法达到突出和升华主题的作用。

第二,与前述恰恰相反,一味追求华丽,画面眩人耳目,主题被隐藏在无数个颜色鲜艳、动感十足的元素中,同样不能凸显出来。

第三,刻意追求技术感,在同一画面上使用过多的技术,表达过多的意项,舍本逐末,需知PPT是为展示主题服务的,而不是为展示技术服务的。

三、如何制作PPT

(一)草稿

制作PPT之前,一般应先写好PPT草稿。请注意,PPT草稿不是一大篇文章,而是专门为制作PPT和演练准备的。因此对它有以下要求:

1.分解成10~20段,最终每段对应一页PPT

2.精短

一段最好只有一个中心句。绝不能长篇大论,每段一般20~50字,限制在100字以内。

3.不求全面,突出要点(说太多受众也记不住,反而印象不深)

4.口语化,尽可能少用书面语,以便演练

(二)画面

1.封面

风格要与主题一致。风格体现在颜色、背景图、文字等多个方面,要注意严肃的主题与活泼的主题,在这些方面的要求是不同的。

2.模板

一般制作PPT没必要每件事都自己做,网络上有许多PPT模板,选择一个好的模板,可以节省许多制作时间。选择模板,要注意风格和主色调与主题一致,严肃、理性的主题,一般以冷色调为主,如蓝色、深蓝色、淡绿色等等,代表理性;而活泼、感性的主题,则以暖色调为主,当然这并非一概而论。如果制作PPT的目的是通过投影仪来展示,那么建议中心大片区域采取白色,经验表明,白底黑字常常是最清晰的。

3.单页画面

每个单页画面都是为某主旨设计的,因此必须从内容、背景、图片、文字、动画等多个方面考虑,突出主旨。

(1)对应草稿上的一段进行设计,与草稿主旨一致。(2)一页一般只有一个主旨,如果有两个以上,用颜色块区隔。(3)绝不能有大片文字、表格。(4)以图为主,文字为辅。(5)有照片最好用照片。没有照片,设计一种直观图形来代替。(6)绝对不要花哨。与主题无关的图片文字,无论多么漂亮,一律不要。(7)只突出1个主要元素,避免杂乱。如果元素很多,对不重要的元素要做虚化处理(减淡、灰度、虚线等)。(8)对主要元素进行美化处理。立体、加边、阴影等,但要符合主题。(9)整齐。各元素大小、便条要左右对齐、上下对正。否则会很难看。(10)留有空间,不要塞满。

4.动画

(1)除非主题需要,否则不要设计画面进入方式,如切入、飞入、淡入淡出等等,要直接切换,否则会扰乱思路。(2)画面上的元素一般随画面一起呈现。除非主题需要,否则不要为元素设计进入方式,会扰乱思路。(3)除非主题需要,否则不要设计超链接,会扰乱思路。(4)画面出现要快。慢的原因是图片字节数太大,应该先用Photoshop变成小图,然后再使用。另外,图片过多也会导致入画慢。

5.文字

(1)字体。尽可能只用黑体、宋体字,偶尔可用楷体字。仿宋太细,有时不清晰。其他字体,如果实在必要(比如封面上用),可以做成图片。这是防止在别的计算机上缺字体。(2)字号。字号只应确定几种,不要随意调节大大小小,显得不规矩。(3)颜色。正文一般用黑色,清晰。色块上一般用反色,比如蓝底黄字、黑底白字等。颜色也只能确定几种,分别代表不同的含义,不能随便调节,不规矩。(4)文字应精短,概括性极强。(5)对齐。上下左右,与其他元素对齐,整齐好看。

四、如何进行演练

1.先看草稿,然后点击PPT脱稿演练

2.说一页研究一页,画面不好应调节,草稿不好应调整

3.达到看见画面自然而然就能说出的程度

4.对实在记不住的,标示在PPT上,不要多,点到即止

总之,在现代商务推广、课程演示诸多活动中,PPT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大,在制作中不可不精益求精,而其中最关键的经验是――只要主题,不计其余。

ppt设计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 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8-0030-03

一、引言

自从Power Point(PPT)软件被引入多媒体教学实践以来,很快就在我国的高校和中小学教学中得到广泛使用。现在只要一提起“课件”,人们往往会自然地联想到使用PPT软件制作的演示文档,可见其普及程度之高。自普及以来,广大师生对于采用PPT辅助教学的评价就褒贬不一。尽管在采用PPT后的利弊得失上有分歧,但众多教育工作者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仍有相对的一致性,那就是:人始终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应发挥主导作用;PPT只是教学辅助工具。意见的分歧主要集中在如何应用PPT以及实际的收效究竟如何等方面。

纵观近年来发表的各类与PPT应用有关的教学论文,绝大多数的应用背景局限于传统的课程教学任务中。许多文献对此要么语焉不详,或者就是对PPT制作的目的性缺乏考虑。对于当下日益兴盛的专题教学模式,如何制作PPT课件并有效地辅助教学,却鲜有论文进行专题讨论。本文就此结合专题教学的经历与体会,对专题教学中PPT制作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二、传统课程教学

在讨论专题教学之前,本文首先就传统的课程教学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所谓的课程教学是指教师按照教材和教学大纲要求,根据学时计划安排好每次的课堂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系统讲授的教学实践活动。这种课程教学模式由来已久,被普遍应用于各类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具有课程本身自成体系、教学内容结构层次分明、各阶段教学任务明确、历时周期长等特点。课程教学的重点是在教学过程对课程知识点进行系统教授、联系和运用,虽然在课程起始阶段也有课程介绍和课程总结等教学计划,但不构成教学活动的主体。课程教学的效果一般需要通过考试进行检验,考查学生是否系统、全面地掌握了该课程所含的专业知识。

三、专题教学的特点

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和观念的更新,我国的教学模式日益多元化,各类非学历目的的教育教学机构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专题教学作为一种更为灵活的教学模式越来越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笔者对于专题教学特点的理解是,专题教学一般仅针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展开,其中即使存在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仅是起到辅助理解的作用。专题教学中的知识点一般不是系统介绍的。虽然通过多次专题教学可以构建起一个课程体系,但各个子专题之间仍然保持着相当大的独立性。专题教学的一些典型方式有:各类学术讲座、研讨课程、公开课等。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形式,如中央电视台推出的《百家讲坛》、教育部目前正在推广的各类视频公开课等。依托电视、网络等传媒的各类视频课程,目前以专题教学为主要模式,其原因与时间限制、服务对象及教学目的等因素紧密相关。考虑到受众的专业素养参差不齐,学习目的、时间和兴趣迥异,所以网络资源上的课程一般都或多或少地呈现出专题教学的特点,便于大众有选择性地听取。

四、如何制作某个专题的PPT

对专题教学的特点及动态进行了简要讨论之后,下面对在专题教学中如何制作PPT的问题展开深入讨论。笔者认为,不同于传统的课程教学,在制作专题教学PPT之前就必须明确教学环境。具体来说,就是弄清楚专题教学的实践环境:是在课堂上、学术报告厅中,还是通过后期制作变成视频资源。展示环境的不同,PPT的用途和作用也将不同。

以教学比赛的公开课为例,展示环境一般是多媒体教室,下面有充当听众的少量学生。而观赛评委的视野十分开阔,不仅包含教师、黑板、投影屏,还有学生及整个课堂。例如,一些“原生态”的教学录像,展示的视野随时发生变化,这就与传统的公开课、观摩课的展示环境非常类似。在上述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PPT只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众多信息源之一,可以看做是电子化的板书工具。但是一些依靠电视或网络传播媒体的专题教学资源,虽然也有学生充当听众的镜头,甚至设计有学生提问等参与环节,但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大部分时间镜头主要是对准教师,有时则对准展示屏幕。这时候PPT就不能看做是充当固定板书的工具,仅起到展示关键知识点和一些图像及动画的作用。

明确了专题教学的活动环境之后,就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来设计PPT。用于专题教学的PPT存在一些共性的地方,下面简要列出并加以讨论。

(一)页数宜精不宜多

专题教学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无论是观摩课,还是视频公开课,教师作为教学的主体始终掌握着专题内容的展开。如果PPT页数太多,学生就有可能将注意力集中在屏幕上忙于做笔记,从而忽略了教师的语言,出现“听而不闻”的现象,即仅仅记下几行文字,生动丰富的讲解反而没听仔细,“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二)提纲挈领而不是包罗万象

专题教学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应该跟随着教师的指挥而不断转移,且大部分时间是停留在教师身上,被教师的语言和个人魅力所吸引。在这种情况下,PPT所涵盖的内容就不应该像课程教学那样是整个课程知识点,而仅仅应该是需要学生看屏幕的知识点。与课程教学模式不同,专题教学中PPT可以适当降低对完整性的要求,因为专题教学自身对此的要求也有所降低。

(三)转换表现形式提起兴趣

虽然专题教学中以教师的生动讲述为主,但是时间长了难免会让人注意力下降。这时候适当地转向PPT,通过转化表现形式可以提起学生的兴趣。另外,有些知识点虽然很重要,但是如果用语言难以描述或是效果欠佳,那么也可以充分利用PPT在生动活泼方面的优势,以更直观的表现形式来展示知识点。

(四)图文并茂的隐性暗示

专题教学往往受限于时间限制,很难有专门的停顿供学生思考。这时候可以充分利用PPT图文并茂的展示特点,在讲课时将PPT停留在某个精心设计好的页面上,而该页面则充分利用背景图案、文字、图片等方式对专题或知识点进行隐性暗示,启发或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这时候的画面切忌过于靓丽花俏,或是播放对启发思考毫无帮助的动画(如一只奔跑的小兔子),否则将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反而违背了初衷。

(五)满屏彰显关键性话语

不管是课程教学还是专题教学,一般都会有对知识点进行精辟概括性的关键性话语。教师有时需要重复一次,以提醒学生注意。此时可以满屏章显这些关键性的话语,只要背景风格一致,就不要惧怕破坏了PPT的整体编号或模板风格。满屏彰显出来的关键性话语,感觉上虽然打断了PPT的播放进程,但实际上起到了突然吸引强调的目的,就如同电视节目中插入广告的效果。当然,这种方式的使用不能频繁,一次专题教学中最多出现几次。教师必须有所取舍,选取最为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重复讲述。

总的来说,专题教学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焦点,PPT制作的课件只是帮助其快速板书的工具。尽管如此,能够根据教学需要的设计工作仍然不可小觑。精心设计的PPT课件不仅可以展示出必要的图文信息,还能对专题教学的主题起到烘托作用。

五、经验与体会

作为年轻教师,笔者有幸参与某专题公共课程的视频资源建设工作,负责其中的PPT课件制作。经过几轮专题教学实践的探索之后,在PPT制作方面总结出以下几点切身体会供参考。

(一)控制章节标题层级数

课程教学由于体系结构完整、教学内容多、前后相关性紧密等原因,在课件制作时一般都编排层次结构非常详细的章节编号。但在专题教学中,一个课时只有30分钟(实践证明,一般情况下这是获取最佳授课效果的时长),授课内容十分有限,而每次课程又都有自己的子专题名称。这种情况下,每次专题教学的PPT课件最多只安排三级标题,多数情况下两级标题足够区分教学内容的层次结构。

(二)PPT课件只是列出简要的提纲

用提纲形式写出的PPT页面更有利于教师按照备课内容自然讲述。如果在每一页中都密密麻麻地写上完整的句子,不仅影响放映效果,还使得教师或多或少地去“照本宣科”,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注释是一本从不翻开的教案

专题教学本来就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进行备课,尤其是在录制后剪辑成视频资源的要求下。教师需要更加熟悉教案,甚至要做到像演员熟悉剧本那样,如此才能严格控制好教学时间。因此,教师可以有所发挥,但是又不能出现太多的临场发挥。我们尝试用利用PPT的注释功能添加类似“脚本”的教案,通过字数统计并预测授课时间。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非常熟悉他所要讲述的每一句话,目视课堂而不是紧张地盯着屏幕宣读。

(四)画面动静有序

整个专题的PPT课件如果从头到尾都是静态的文字和图片,不免让人感觉有些索然无味。因此,在页面切换以及展示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动画效果以凸现重点。但是动画效果过后,最终要将文字或图片停止下来,一方面便于教师做详细讲解,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录像的镜头大部分都是对准教师的,不停活动的动画效果并不会被一直收录。

(五)大字体展示重点内容

需要重复的关键知识点要敢于用大字体进行展示。有些老教师喜欢称PPT为“屏片”(初期投影仪的玻璃片),这种称谓正是看重了PPT可以方便地单片(满屏)展示大号字体,使得教师有充裕的时间来阐述简要文字背后所蕴涵的深刻内涵。具体的运用方式在前面讨论中已有提及。

(六)背景色彩素雅为主

色彩过分鲜明的背景不仅影响文字的观感,而且容易喧宾夺主,抢走学生对于教师语言、手势、姿态等教学活动的注意力。如果以流行的网络图片做背景,则容易引起学生在思想上“开小差”,甚至是私下议论,严重影响教学的严肃性。

六、结束语

专题教学是对传统课程教学的浓缩和提炼,也是未来教育资源共享的大趋势。PPT课件作为专题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工具,其制作经验和技巧有别于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笔者有感于目前针对专题教学的PPT制作探讨较少,结合自身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和体会进行了若干讨论和些许建议。希望本文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促进广大教师对此问题的研究与交流。

[ 参 考 文 献 ]

[1] 于忠海,赵丽娜.大学PPT教学的异化归因及其规范走向[J].江苏高教,2012,(1):85-87.

[2] 徐林强,肖庆国.大学PPT教学的调查与反思[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3] 谢同祥.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效能分析――以PPT在高校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2):38-41.

ppt设计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4-0005-02

PPT即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是微软公司设计的演示文稿软件。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做出来的东西叫演示文稿,它是一个文件,其格式后缀名为ppt;也可以保存为pdf、图片格式等类型。演示文稿中的每一页叫幻灯片,每张幻灯片都是演示文稿中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内容。

在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数字媒体专业本科《数字影像作品赏析》、全校公选课《影视作品赏析》和《动画作品赏析》等课程中使用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有些类似于“自主教育”的教学模式,但有所不同的是既要对“规定教材内容”的个性化理解,又要通过某一个“自主教学内容”的自主认识、组织、视觉传达设计和现场主持、推广、整体评价等全过程的自主学习体验。在这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价值体现在教育模式设计、教学过程宏观控制和整体评价等方面。

这样的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超出了我的预想,参与其中的每一位同学,无论是团队中的角色意识,还是对主体知识的认知、表达,都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积极性和智慧。其中,对基础教育阶段的老师值得推荐的是怎样理解和认识PPT的教育意义,以及怎样将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运用到现实的教育过程中。

一、充分认识和利用PPT的数字化特点

PPT文件不同于一般的幻灯片,它的所有内容都是通过数字性质呈现出来的,无论是影像、图形、图表和文字,都以计算机数据形式记录在存储器内,从而实现了PPT文件上的每一个表现要素的数字设计、生成、转换和链接等开放的立体结构的特点。PPT文件的这个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的表达能力和观点的表现形式和路径。例如,我曾经让一个班20位同学分成五个组,赏析同一部动画片,结果是有的团队将重点放在故事结构上,有的团队选择人物造型和场景设计,有的团队强调这部动画片与同时期其他作品的横向比较,有的团队则深入到具体的动画制作分析。学生团队表现出来的认识问题的特点和优势,以及研究的深度、表达的路径和形式让人吃惊。

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一般不具备这样的专业知识,但学生的兴趣点更多样化,在团队中的角色意识更强。教师在课程设计上一定要强调PPT文件纵向轴线知识或观点表达的逻辑性特点,同时,更要强调这条轴线上不同知识或观点的节点的横向或立体的表达。在评价学生作品时,教师要特别注意PPT文件数字科学特点,为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提供诸多科学的,便利的条件,对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宏观控制、细节表现和个性化呈现等要素一定要特别关注。

二、PPT文件制作课程教学的组织

对于一个四至五个人的制作团队来讲,制作一个由30张幻灯片构成的主题PPT文件,工作量是很大的,一般作为课外主题活动、假期作业等较为适宜。PPT文件制作课程的组织有三个关键环节。

第一是主题选择。主题不能选择纯知识性内容,尤其不能将课本中的数理化等知识内容拿来让学生做PPT文件,一来学生不具备准确表述此类理论知识的基本能力,二来容易产生挫败感。一般选择具备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与亲和性的主题比较容易将学生的热情和表现欲望激发出来。例如,我曾经给学生拟定《秋天的一片树叶》的题目来制作PPT文件,其科学性、文学性、艺术性;文字的、图片的、视频的、声音的;主讲人现场表现等都可以成为主题的表现要素。

第二是搭建团队和制作过程。我在教学过程中一般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团队,这样比较容易形成团队特色。在基础教育阶段,可能在自由组合的基础上老师适当调配更好一些,因为通过团队的角色意识,可以适当改变或调整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学科兴趣。例如,让不太喜欢语文的学生负责PPT文件的文本工作;让不太善于组织和交流的同学负责导演工作等都会给学生的性格塑造和兴趣培养带来莫大的帮助。制作过程一定要严把文本的主题表述和整体结构,主题表述是团队在导演的领导下的团队表现主旨,其正确与否,水平高低、结构特点、表现形式等基本上都可以看出端倪,所以,这个环节我一般让学生在课堂上集体讨论,然后由负责文本工作的同学执笔完成,我们在文本上签字后方能进入制作环节。制作过程的其它环节尽量由学生自主完成。老师要经常询问学生的制作进度和具体难点,学生实在有困难时,也只是提供解决困难的思路和路径而不给具体的办法。

第三是评价学生作品环节。评价学生作品从整体要求上讲,除非有本质性错误,一般不把主题知识水平的高低作为品评标准。具体评价要注意以下环节:

主题表述逻辑是否合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基础教育最重要的教育价值之一,以往都是通过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培养学生的这种思考能力,计算机科学为数理逻辑的形象化表现提供了准确而完美的表现路径。虽然对于大多数处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很难理解计算机数字语言和应用程序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通过主题PPT文件的制作过程,他们可以很直观地体会到客观存在的因果关系与主观推理技能技巧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在多要素、复杂的、立体的事物认知体系中的逻辑思考能力,一直是中国式教育的短板,计算机科学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可能是我们弥补这一不足的最佳时机。

作品是否凝聚了团队每个成员的智慧和力量。这个评价环节非常重要,尤其是在中国现阶段独生子女政策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团队角色意识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义。所以,在评价学生主题PPT文件时,一定要对照职员表逐一评价每一个职员的基本业务水平和敬业精神,并分析成败的关键因素。

作品是否充分利用了PPT制作软件的功能。一般情况下,我对学生运用PPT制作软件的要求是:不要简单化,只是文字和图片的简单罗列;不要哗众取宠,表面看很热闹,实则空洞无物;要符合视觉传达的心理和美学规律,看不清楚,看着不舒服,看了不明白都不行。

ppt设计论文例9

摘要:在分析大学专业课教学中板书与PPT使用情况的基础上,以“水土保持工程学” 课程的教学为例,统计分析了7年221名大学生的课程成绩。结果显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板书与PPT的能力对学生的成绩有影响,且板书和PPT结合教学,相比过分依赖PPT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成绩。借此提出教师授课时不能过分依赖PPT课件,应注重两种教学手段优点的充分发挥,来激发大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板书;PPT;水土保持工程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390X (2015)04-0098-05

专业课是高等学校学生实现专业教育的载体,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的提高,而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学生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能力的高低。水土保持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水土保持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而“水土保持工程学”是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实践性很强的骨干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的优劣,不仅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同时也决定着他们毕业后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所以,专业课的教与学尤为重要。

一、大学专业课教学中板书与PPT的使用状况

(一)单纯板书教学

据调查,在大学专业课教学中还有少数教师坚持着传统板书的教学方式,传统板书的“传统”二字并不意味着落后,其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的要求比纯粹的多媒体教学更高更严格,布局与设计合理的板书能灵活方便地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能轻松及时地展示教学的重点、难点[1-4],同时还可以让老师在学生中树立起威信。(二)过分依赖PPT课件进行教学PPT课件以图片、文字、动画、声音、影像等的方式呈现出比板书信息容量更多的教学内容,通过视觉的增强来实现空间印象与理解,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4,6],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故在以往教学中,出现这样的现状:教师一堂课讲完,只是在黑板上零星地写上几个字,甚至有的老师一字不写[2,5],根本谈不上板书的布局与设计。而PPT课件具有课堂信息容量大,教师的讲解速度相对较快等特点,部分学生对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公式的推导、习题的计算等知识的理解容易出现困难;同时,不以教学内容、教学环节的改变而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是为了PPT课件的使用而使用,PPT课件独霸课堂,所有的教学内容,甚至是一个小小的提问环节,都使用PPT来完成;再加上有的老师PPT课件制作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只有文字信息,或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或是颜色过于鲜艳或文字和底色对比不明显,或是幻灯片版式和背景颜色搭配不合理,文字过小过密等等,这样的状况时间久了,有意无意地拉远了学生和知识的距离,削弱了教师和学生的交流,进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兴趣。

(三)板书和PPT结合[7-10]

PPT课件是提前设计制作的,相比板书来说,对课堂的教学内容缺乏预见性和灵活性,尤其在讨论式、问题式等教学活动中,应用效果欠佳。所以,老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各自专业课的特点,根据每堂课教学内容与形式的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手段,板书和PPT两者结合使用,各取其长[1],来提高教学质量。

二、案例分析

“水土保持工程学” 与气象学、水文学、地貌学、土壤学、林学、水力学、土力学、工程力学、农田水利学、泥沙动力学等课程密切相关,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的主干专业必修课。本文以云南农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专业2004、2005、2007~2011级221名学生作为样本,分析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板书和PPT课件的不同使用对这些学生课程成绩的影响。

笔者在“水土保持工程学” 的教学过程中,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一是以单纯的板书进行教学,样本为2004、2005和2007级共128名学生;二是过分依赖PPT课件,很少写板书,样本为2008级28名学生;三是结合课程特点,板书和PPT课件结合的探索阶段,样本为2009~2011级共65名学生。

(一)板书与PPT课件使用情况对“水土保持工程学”成绩影响统计[11]

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板书和PPT课件相结合,测试样本的学生学习成绩高分段(优等和良好)的人数较板书教学或过分依赖PPT课件教学时有增加,且过度依赖PPT课件教学时不及格学生人数较其他两种教学手段上升,不及格人数占比21?4%,而板书和PPT结合教学不及格人数较板书教学的不及格人数占比多1?3%,但是板书和PPT结合教学低分区(及格和不及格)的学生人数较板书教学减少13?8%。这一事实说明板书和PPT课件结合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是有提高的。

通过对板书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分依赖PPT课件教学时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板书和PPT课件结合后学生的学习成绩比较得出(见表2),使用板书教学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8分,过分依赖PPT课件教学时学生的平均成绩为64分,板书和PPT课件结合后学生的平均成绩为71分,比单纯板书教学的平均成绩高3分,比过分依赖PPT课件教学的平均成绩高7分。结果表明,板书和PPT课件结合教学可以提高“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的教学效果。

表3显示了板书教学、过分依赖PPT教学以及板书和PPT结合教学中两两教学手段之间对学生成绩均值的比较结果。由比较结果可以看出,过分依赖PPT教学与板书和PPT结合教学对学生成绩影响的概率P值(0?011) 小于显著水平,即这两种教学手段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板书教学与过分依赖PPT教学以及板书教学与板书和PPT结合教学之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

表4显示了三种教学手段(板书教学、过分依赖PPT教学以及板书和PPT结合教学) 对不同年级中两两年级学生成绩均值的比较结果。结果表明,2004级的板书教学与2008级的过分依赖PPT教学对学生成绩影响的概率P值(0?010)小于显著水平,即2004级的板书教学与2008级的过分依赖PPT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2008级的过分依赖PPT教学与2010级的板书和PPT结合教学对学生成绩影响的概率P值(0?013)小于显著水平,即2008级的过分依赖PPT教学与2010级的板书和PPT结合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三种教学手段在其余两两年级之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

(二)案例结果原因分析

以上的统计分析结果大致可以归于以下五点:(1)过分依赖PPT课件教学时平均分最低、不及格学生人数也最多,其原因是过多地依赖PPT,与下面的学生就不能进行很好的互动,以及PPT设计制作时存在无关信息过多,重点、难点不突出等问题。

(2)测试结果显示的板书和PPT结合教学不及格人数较板书教学不及格人数多,这可能与不及格学生的学习习惯、旷课多少等方面有关,对于这部分学生,只从改进教学手段,即板书和PPT课件结合来提高其学习成绩,效果并不理想,还得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采用提问式、讨论式等互动教学以及关爱教学(课外交谈、辅导等)来实现。

(3)板书和PPT课件结合教学学生的平均成绩较板书教学以及过分依赖PPT课件教学时学生的平均成绩都有一定的提高,但提高的幅度并不大,原因在于影响教学效果或教学质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除了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与形式,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板书和PPT课件的使用情况)之外,还有如互动式等教学方法的运用、课上教学与课下教学的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以及以能力为导向考试方法的改革,等等。(4)过分依赖PPT教学与板书和PPT结合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板书教学与过分依赖PPT教学以及板书教学与板书和PPT结合教学之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这充分说明了PPT仅仅是教学中的一种辅助设备,过度使用会造成“过犹不及”的现象。要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应该将PPT和板书结合起来,扬长避短。(5)2004级的板书教学与2008级的过分依赖PPT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2008级的过分依赖PPT教学与2010级的板书和PPT结合教学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存在显著性差异。三种教学手段在其余两两年级之间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均没有显著差异。再次说明过度使用PPT进行教学会影响教学效果。这一影响没有在所有年级中显示出差异,原因可能与各年级学生的人数、学习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等不同有关。

三、结束语

笔者探索分析了板书与PPT课件使用情况对“水土保持工程学” 课程教学效果的影响,结果证明板书和PPT课件结合教学较过分依赖PPT课件教学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而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所以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学会集中运用PPT与板书的优点,选择合理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而要真正地实现板书与PPT的合理运用,全面可持续的提高教学效果[7-8],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努力: (1) 改进和提高板书水平(包括书写、布局与设计等);(2) 以教学内容最直观、最明了的方式来灵活的使用板书和PPT课件;(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学习;(4) 可借助校级一类课程建设以及相关的科研、教改课题,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探索成长。

参考文献]

[1]姜欣欣,金永镐.板书和多媒体结合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和分析[J].科技信息,2008(34):271.

[2]宋晓亮.板书对比多媒体的某些相对优势———信息时代板书于中学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必要性[J].教育教学研究,2014,28(2):104-108,111.

[3]郭晓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的再认识[J].中国教育学刊,2014(2):71-74.

[4]杨晓玲.板书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对学生注意影响的对比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27(8):140-141.

[5]黄贞保.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板书的运用[J].学苑教育,2015(6):53.

[6]张姝,支艳.“传热学” 课堂教学改革的探讨[J].大学教育,2015(3):118-119.

[7]董立军,辛雪,薛明明,等.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提高医学生理学教学质量[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4(36):762-763.

[8]肖琪聃,吴珊,刘林超.对高校《工程力学》课程教学的思考[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5(1):116-117.

ppt设计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7.021

1 问题的提出

现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经使教育思想、观念、模式、方法、手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多媒体教学有着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及视频剪辑制作于一体,这是一块黑板与一支粉笔所不能比拟的。目前,用PPT授课在大学课堂里已付诸实践近二十年,早已是普遍现象了。然而,近年来对多媒体教学方式的定位、关于PPT授课的教学效果引起了广大教师的不断反思,尤其是PPT授课效果与授课内容的相关性。由于授课内容的不同,PPT授课的教学效果区别很大。如,在工科专业中讲授机械的运动方式、设计原理时,通过PPT课件中声像、动画等方式创设情境,展示机械运动的细节,化抽象为具体,使得教学过程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样在工科专业中,当讲授理论公式的推导时,许多同学就反映课件翻页快,来不及消化信息,跟不上教师进度。而且,由于时间关系,学生无法跟着教师推导,其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对公式间的数学逻辑、物理意义领会不深。常此以往,学生的理论功底的掌握将会大大减弱。

于是,人们就提出,在讲授理论公式的推导时为何不用传统的板书呢?在谈到PPT授课和板书授课方式结合的问题时,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不能回避的,就是教室的布局。对于很多工科院校来说,基础力学课程都是大面积教学,教室往往安排的是大型阶梯教室。在当前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的灯光布局中,为了让学生更清楚地看清PPT课件,教师需要把讲台上的灯关掉;然而,当教师在黑板上奋笔疾书的时候,如果不打开讲台上的灯,学生们,尤其是坐在大型阶梯教室后面座位的同学们,将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因此,为了看清PPT课件和黑板,势必要在开灯关灯之间转换,导致教师像个穿花蝴蝶一般的忙活,这显然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教学效果不好,且与课堂的庄重气氛也不相符。那么,如何在这样的多媒体教室更好地进行PPT授课呢?本文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过程谈几点体会。

2 改进的途径

根据授课经验,我们认为可以借鉴传统板书授课的优点,结合PPT多媒体设计的优势,以提高PPT授课效果。

2.1 精心组织教学流程,强化内容设计

传统板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板书的过程中,教师根据自己思路,在黑板上展示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来说,他的板书排列整齐、逻辑顺序清晰,伴随着教学的过程自然而然地形成,不仅具有形式上的艺术美,还可给予学生视觉美的感官享受与科学美的精神享受。PPT课件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表演脚本,是课堂传递知识的载体、信使,对先讲什么后讲什么,什么时候穿某些特定知识点,什么时候需要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等等,都需要在课件中或明或暗地体现出来。因此,如同板书一样,PPT课件中每张片子的展开顺序也要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地形成。例如,笔者在讲授《理论力学》中的“力矩关系定理”推导的时候,首先利用一张PPT带领学生回顾了“力对点之矩”、“力对轴之矩”的基本概念,在第二张PPT上以动画的方式(飞入、出现、消失等动画设计)逐步展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在第三张PPT上以强调的方式给出结论(设置了放大、变色等动画设计)。

2.2 厘清课件结构,控制教学过程

课件结构清晰,逻辑感强,能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知识结构。显然,这个过程如何实现取决于教师对授课内容理解的深刻程度及对PPT课件制作方法的熟悉程度。例如,我们在讲授科氏加速度的解析推导时,就采用了这样的设计。首先,在第一张PPT的画面上只出现固定坐标系和动坐标系,引导学生分析动点的绝对坐标、相对坐标的时间变化特征,并按顺序缓慢地逐步展示在画面上。然后根据“牵连运动是相对于固定坐标系的定轴转动”这一运动特点分析得到相对导数与绝对导数,按顺序缓慢地逐步展示在第二张PPT的画面上。在第三张的PPT画面上,只保留绝对加速度的表达式,分析该表达式的每一项的意义,此时对每一项表达式的讲解分别采用了某一种特殊声音(从多媒体中声音的设置选项中进行设计)的强调。最后以动画方式在画面上展现出科氏加速度的解析式。整个过程中,对每一个自定义动画进行时间控制的设计,方便教师在有效控制教学内容的出现效果的同时有效控制教学进程。在这里,以教师的启发、讲解为主导,综合了视频、声频及动画的设计,逐步推进,以类似于传统板书的方式完整展现了科氏加速度的解析推导过程。

2.3 合理进行形式设计,优化幻灯片内容布局

具体到每一张PPT片子,在版面设计上要美观简洁,图文、公式布局合理,显得每一张片子的内容都清晰明了。这样利于学生进行信息采集,也留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我们依然以笔者讲授科氏加速度的解析推导为例。我们共采用了三张PPT来展示此处推导内容。故每一张片子所承载的内容都非常丰富。在第一张PPT的版面设计上,我们采用了这样的方式:在版面显著部位只出现一张表现动点在固定坐标系和动坐标系中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随后,采取一段动画介绍动系相对于定系的运动特征及其数学公式,设置为“单击鼠标后文字逐字进入”,并对文字进行变粗、变颜色的变化,施加声音,进一步强调其意义。为了版面上的简洁,接着选用了退出动画,让上述内容先行离开,留下的空间给第二段内容使用。在这里,我们借鉴了传统板书的推导思路,在PPT的设计中合理应用色彩、字体、字号等进行突出显示所强调的内容;利用图案、动画、声音的出现(或消失)的方式、播放顺序或播放速度的快慢,造成类似于传统板书展开过程的一个动画序列。诚然,在PPT课件制作中不必过分追求课件漂亮的外观,过多地使用动画效果,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形式设计也是必须认真考虑的。因此,我们要根据内容的编排设计来选择相应的形式设计,而并非简单地炫耀制作技巧。

3 总结

PPT授课和传统板书在教学实践中体现了各自的优缺点。根据当前很多学校的多媒体教室灯光布局的特点,通过合理借鉴传统板书授课的优点,强化内容设计,厘清课件结构,合理进行形式设计,制作出类似于传统板书展开过程的PPT课件,提高多媒体授课方式在理论推演方面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项国雄.多媒体课件设计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王艳.利用Powerpoint制作教学课件的原则与技巧[J].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2007,(9):51-53.

[3]娄延果,郑长龙.论教学设计对教学行为的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39-144.

[4]张伯邑.多媒体课件画面的认知通道效应分析[J].化教育研究,2011,(12):32-35.

[5]程超,王玉花,颜世娜.论传统教学模式在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J].时代教育,2013,(5):83-84.

作者简介:谭宁,女,副教授,从事基础力学教学及动力学与控制研究,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