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ppt德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5:59

ppt德育论文

ppt德育论文例1

如今,学生通过PPT展现其学习成果的教学模式在高校教学中已非常盛行,此种方法使学生在展现其学习成果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因此对于学生PPT展示教学模式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此种教学模式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如何提高学生PPT展示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

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包涵四方面内涵:首先,哈贝马斯建构了生活世界。“一个共同体所共有的文化传统对于生活世界具有构成意义,而单个成员可以从这个生活世界找到解释的内涵。这种主体间共有的生活世界构成了交往行为的背景。”其次,他明确了交往行为模式,它是主体之间通过语言符号相互协调的互动。再次,他提出了语言交往的有效性要求。最后,哈贝马斯建立了主体间性。他认为,““主体间性”是自我主体与对象主体间的对话、交流,它意味着主体间的权利与地位的平等、尊重、互善和多元价值的依存。”

二、学生ppt展示的教学模式所存在的问题

(一)ppt展示的目的行为模式,而不是交往行为模式

有一部分同学单纯为了完成展示的任务,对老师完成的教学内容敷衍了事,难以吸引听讲的同学们的注意力,导致宝贵的上课时间浪费。这种只为了完成老师交予任务的工具理性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很大一部分学生按照工具理性去认知世界,往往忽略和漠视自我的内心本真世界的想法,个体的言语和行动开始走向功利,过分注重言行交往的目的性、行为方式的有效性和结果利益的务实性。

(二)ppt展示的真诚性和有效性的缺失

很多学生忽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只是单纯的把书本上的内容做成ppt,导致展示缺乏真诚性,这样的展示就会空洞、生涩、难懂,进而缺乏有效性。这样学生使自己变成了既定秩序和权威的遵守者,而缺乏对自己个性精神的尊重和培养。ppt展示的人文精神的放逐,教材本真意义探索的缺失使得学生ppt展示失去了活力。另外老师过度注重学生ppt展示的作用,忽视了自己在教学中应有的作用,使学生产生一种逆反和无助迷茫之感。

(三)ppt展示的非主体间性

学生ppt展示更加倾向于“主体-客体”模式。“主体-客体”模式不是以受教育者为主体,更不是主体间性。ppt展示的学生与老师之间缺乏互动,与听课的学生之间更加缺乏互动,施教者与受教对象不再是具有自觉意识的主体,这样严重阻碍师生间、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学生ppt展示更多是主体对客体的信息传输,客体的感受被忽略,沟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交往行为理论带给学生ppt展示教学模式的启示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强调的是一种双主体即主体间性理论。它以主体性为基础,讲究主体与主体之间关系的相互规定、关联、统一、协调。将这一理论贯彻到学生ppt展示教学模式中,探寻当今增强学生ppt展示的有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新途径。

(一)加强对话

哈贝马斯认为,在交往行为的各种方式中,对话是最具有普遍性和经常性的人际交往方式。对话交流是借助语言符号在主体间进行的话语交流、心灵沟通和视界融合。“说话者向听者的他人视野中深入,在他人的疆界里、在听者听觉背景上来建立自己的话语。”

1、加强ppt展示的学生与教师间的对话

展示提倡主体间的对话,是平等间关系的对话。第一,要求教师在学生展示完ppt后,对学生ppt的内容进行总结,这样听课的学生可以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更深的理解,讲课的学生也能更加深入的思考自己的问题;第二,要求教师在学生ppt展示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有助于ppt展示学生的反思和听课学生的思考,即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加强ppt展示的学生与听课学生的对话

增强讲课学生与听课学生的互动,防止听课学生认为所讲内容与自己无关。哈贝马斯认为,两个交往过程的参与者能对世界上的某种东西达成理解,并且彼此能使自己的意向为对方所理解。也只有互相理解,交往活动才能得以持续,人才能存在,因为人类的存在是以双向理解的交往作为起点的。

(二)学生ppt展示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交往行为模式

学生ppt展示单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行为模式应该杜绝,应该把ppt展示作为一种交往的途径,积极与老师同学沟通,在交往中收获知识。因为交往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交往存在于人的一切社会活动之中。只有以交往行为模式进行教育,才能消除目的行为模式的弊端,去除讲课学生的完成任务的心理,使ppt展示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学生ppt展示应具有真诚性和有效性

有效性包括命题的真实性、规范的适当性和主体的真实性。针对学生ppt展示中语言交往真诚性和有效性的缺失,高校教育者必须注意在展示的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真诚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性,尽量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看法,提高ppt展示的真诚性和有效性。

通过对交往行为理论的分析,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ppt展示的教学模式中的问题。交往行为理论是一种社会视角,也是我们理解社会和理解彼此的手段。当然交往行为理论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但是它现有的理论足以解决学生ppt展示教学模式中的某些问题。

参考文献:

[1]尤尔根.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行为合理性与社会合理性[M].曹卫东,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81.

[2]周娟娟.论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对高校政治教育的启示[J].伦理与道德.2008,12.

[3] 畅丽萍.交往行为理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德州学院学报,2012,7.

ppt德育论文例2

传统的德育授课形式着重在课堂教学,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性与布置相关作业,缺乏有效手段的支持。和同龄的高中生相比,大部分中职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并不强,对于课后作业也往往是应付了事,落实课前、课后教学往往成为空谈。如何引导中职学生在课外自觉学习,巩固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已经成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从实际情况分析,由于中职学生的学习任务相对高中生较轻,课余时间普遍使用社交网络,热衷通过移动设备了解和分享各类资讯。德育教师可以以此为突破口,通过社交网络结合云储存技术,吸引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自觉观看、学习和分享教学内容知识,营造没有门槛、随时可学的学习氛围,尝试解决上述问题。

当前中职学生常用的、有助于在课前与分享教学内容的社交网络平台主要包括QQ平台(空间、群)、微信平台(微信公众平台、群)和微博平台(账号、群)。德育教师在上课前,将精心提炼的教学课程的内容、重点和难点,以任务的形式在社交网络上,供学生自习。部分数据量较大的内容,如图片、音像、微课教学、视频等,先上传到云储存空间(常见的有百度云、360云盘),再共享网址。学生通过直接点击云空间的共享网址或者用移动设备扫描二维码进入,立即观看、学习和下载相关内容。

课堂授课结束后,同样可以使用社交网络有效便捷地延续课后教学过程。例如,在线上传课后作业,给授课教师点赞,在朋友圈发表对课堂教学的评论与思考,在群内向授课教师提意见和建议,等等。授课教师也可以对学生的课后反馈即时给予各类虚拟表扬和奖励,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教与学之间新形态的良性循环。

在移动互联时代,通过社交网络中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每个人只需要在自己的移动设备上动动手指,就可以获得大量信息。面对海量资讯内容,德育教师应当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测试和考证,将其中的有益信息转发分享给学生,从而达到保持学习新鲜感,潜移默化引导学生德育发展的目的。

二、精确利用互联网准备教学案例

中职学生普遍感性思维丰富而理性思维不足,对于表达童话化、形式低龄化、结果理想化的案例缺乏兴趣。教材中的重点案例往往局限于文字介绍加上一张简单的图片,展开讲解时学生会感到不解渴。部分案例还存在时效性不强,远离社会实际与学生生活的问题,讲解案例时会让学生产生摸不着头脑、隔靴搔痒的感觉。中职德育课程教材要使用全国统一标准,当中的教学案例不可能完全适应不同地区的中职学生的学习要求,这就需要德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自行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教学案例。

传统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的手段早已经被互联网取代。利用互联网获得各种信息和知识,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每一个人必做的事情。但是,互联网的资源内容海量、种类繁多,如何根据教学内容对互联网资源精确的定位和查找,是很多德育教师的一个难题。笔者认为,在熟练掌握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德育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长时间、有目的、有条件地进行资源的收集工作。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重新收集案例,也可以对教材中的案例进行延伸讲解。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感到,案例运用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气氛,是德育课能否达到教学效果的重中之重。

例如《哲学与人生》第六课《矛盾观点与人生动力》,教材根据“各种新兴行业包含各类差异性极大的矛盾”的案例,说明矛盾的“特殊性”。由于大部分学生对于社会分工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缺乏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因此较难理解该案例的实际含义。笔者在讲解矛盾的特殊性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收集整理了一个案例: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学说诞生了太极形象,太极的理论进化成为现代数学的二进制,二进制是所有计算机语言的本源。为了解决人类对信息和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矛盾,现代计算机工业演化成了各种各样的计算机设备,包括个人计算机、通讯工具、个人便携移动设备、数字娱乐工具等。通过对计算机技术起源、发展和演变娓娓道来,学生在充满兴趣的学习中感知了矛盾的“特殊性”的哲学理论。

中职德育几门必修课程,在中国各大门户和新闻网站都有不少可供参考的现实案例,大致可作如下分类:

(1)社会时事可用于《道德与法律》《心理健康》;

(2)人物采访、传记可用于《职业规划》《哲学与人生》;

(3)历史回顾可用于《哲学与人生》;

(4)科技科普可用于《职业规划》;

(5)政策法规可用于《道德与法律》。

上述案例资源,尤其是部分有深度报道的网站内容,德育教师可以定期收集整理,运用到授课当中,对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学会使用新型课件制作软件

现在德育教学的授课形式已经从传统的黑板、粉笔转换成现代化的电教设备,播放课件成了每一位德育教师授课的必备手段。现在的中职学生属于从小接触动漫、影视、网络的年轻人,对课件的视觉效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由于当前制作课件的软件数量极少,大部分教师主要使用的就是微软的PowerPoint(以下简称PPT)。本文毋庸赘述PPT的众多优点,仅阐述PPT的几点不足:

(1)PPT以页为设计单位,样式统一但单调,播放时缺少丰富的视觉变化;

(2)PPT对文字和图案的支持较好,但对视频的支持较为复杂。除了要设定播放器,还要将视频内容放入同一个文件夹,稍有变动就会出现播放错误;

(3)PPT易学难精,大量的动画效果需要精心安排素材、设定播放动作和时间,对于课件制作者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4)不少德育教师的PPT仅仅是简单堆砌文字与图片,学生很快就失去了观看的兴趣,没有发挥出课件应有的作用;

ppt德育论文例3

在信息技术中,信息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活动影像等,这些表现形式叫做“媒体”,即信息的载体,而多媒体是指多种媒体的综合。而PPT(演示文稿)作为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的多媒体技术,一般所采用的素材有:文字、图片、图表、动画、声音、影片等。

一、利用PPT课件使教学内容更为直观、具体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让技术老师最为头疼的莫过于讲理论课,总给人一种照本宣科、言之无物的感觉,生硬的文字、口语往往让学生头脑发胀、昏昏欲睡,教师讲的辛苦,学生听的煎熬,有了PPT课件的教学,便可以很方便的把那些东西镶入课堂,图文并茂、视频展示,让教学更为丰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技术的魅力。

尤其在讲解一些类似于技术试验、结构设计、流程、加工工艺等实践性和操作性强的课程,如果一味的讲解,学生完全属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所以,我在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关于生产中的流程讲解的时候就采用了在PPT中插入几段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有一种亲身经历汽车加工、洗洁精装配等工作的感受。作为老师,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讲清楚,说明白工业生产中的加工到底是个什么情况,与其冒讲错的风险,不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在网络上下载相关的视频进行讲解,这样便将一个难点瞬间转变为亮点,也让学生易于接收。

二、利用PPT课件解决课时紧张的限制

自2003年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作为“技术课程”被列为国家课程中的课程之一,充分肯定了通用技术课程的重要地位,同时也给予了技术类课程前所未有的重视和肯定。2008年秋季,新疆全面推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始实行普通高中新课程,通用技术课程在全疆上线。然则,通用技术教师多为物理、信息技术、美术等课程老师转科过来,同时,各地各校重视程度的不同,课时量不能得到保障,多为一周一节,两周一节,更甚的只在学考前进行突击训练。针对课时量严重不足的问题,PPT课件容量大的特点便起到了想当大的作用。

就拿必修一第三章中设计的一般原则为例。首先,对课程进行“瘦身”,归纳本节的主要内容,原则的重要性、七个基本原则(创新、实用、美观、经济、道德、技术规范和可持续发展)、各原则之间的相互作用;其次,明确重点为七个基本原则的理解和分析具体的问题;之后分配好三个内容的时间。以电话(通讯工具)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分析设计中七个基本原则的体现,每一个原则一个图片配文字进行说明。创新――电话的发展变化;实用――电话的主要功能,及其衍生的新功能;美观――外观,材料材质的选择;经济――老人机;道德――知识产权,手机作弊;技术规范――充电插口、耳机插口等;可持续发展――讨论手机的回收利用方案。讲解过程中利用黑板书写七个原则的实现,引出各原则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同时引导学生评价设计方案的标准。这样,原本2-3节的课程一节课就能完成,这就是充分利用PPT课件容量大的特点实现的。

三、利用PPT课件是通用技术教师的基本功

作为一名技术老师,如果不会制作PPT课件,不会用多媒体设备,学生怎么会喜欢你的课,“信”其师“从”其道?

比如,你至少会在PPT课件里插入个声音、视频。最不济,插入图片的时候别人要进“插入”工具,你直接把图片拖入到演示区来完成;别人就会点一下换一张,你能不能让它主动播放,或者跳转(超链接);超链接的时候,别人都得先插一个链接用的图标,你能不能直接用文本框作为触发器。

在这里我就简单的说一种插入视频的方法,用该法插入的视频,在演示界面中仅显示视频画面,和插入图片十分类似。可以说,这是一种无缝插入,效果相当不错,但同时局限性也很大,这种方法仅支持插入AVI、MPEG和WMV等Windows Media格式视频(可用格式工厂、狸窝等视频转换器更改格式)。

方法:在PowerPoint中单击“插入”标签,点“影片/文件中的影片”,打开“插入影片对话框”,选择影片文件,点“确定”按钮,插入影片的第一帧出现在幻灯片中,选中该视频,你可对播放画面大小自由缩放。PowerPoint提供了两种播放方式,一种是放映时自动播放,一种是放映时单击播放,选用哪一种,就根据你自己的需要了。

总之,在通用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PPT课件是我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但是也不能盲目的滥用PPT课件,要让它实现自身的价值,真正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ppt德育论文例4

二、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铺设好

单一的文字教材或零散的网上课程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作为中央电大精品课程,在其资源建设过程中根据顶层设计之架构,在许多环节中铺设好课程实践教学之基石,便于真正落实。一是专设临床案例栏目。该栏目呈现32个与医药道德有关的临床案例,涉及到药品科研、生产、营销、医院药学、药品监督及药学人员间关系等领域的伦理道德问题,通过案例呈现、专家解析、学习体会交流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理解在药学领域中的道德要求与基本规范,从案例中可以分析其透射出的理论是什么,学生学习体会交流中可以看到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二是视频教材讲授中分析药学领域中的热点伦理道德案例。由于文字教材课时与字数的比例要求不能呈现大量的临床案例(该课程2学分,文字教材36万字),因此视频教材不能是文字教材的照搬,而是与文字教材互补,用生动的图文并茂和热点案例引入的形式讲授理论知识,打破课程实践环节中“到一个实践场地,找一个案例,然后进行分析,最后完成任务”这种既耗时、又难以控制落实的“形式上”的课程实践教学,以这种形式达到“润物细无声”,真正落实课程实践教学,让学生有所获得。三是面授教学的PPT以案例导入形式开展教学。网络课程中的教学辅导栏目中有每一章节的教学PPT,便于教学点辅导教师或者学生下载使用,每一章节的PPT中都以案例导入形式来引导该章节的学习,并且在知识点中有临床案例的举例。这种方式旨在统一PPT的基础上,引导教学点辅导教师落实好课程实践教学环节,防止随意教学。四是试题库建设中融入较多临床案例,实质上为侧面评价课程实践教学。由于系统办学,教学点辅导教师对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落实如何,作为省校教师无法得知,但可以在学生的学习评价上进行设计,因此在课程的试题库建设中就有很多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试题。例如判断题:“反应停”事件警示我们医药人员在工作中一定要严肃认真遵守行为的准则。例如单选题:李时珍用了27年才写成《本草纲目》,最能体现其哪项道德品质?因为在视频教材中老师讲解过这些案例,在试题库中设计这样的题目就是用来评价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检测课程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否达到。

三、在各种形式的教学中落实好

开放教育教学是基于网络并适应成人特点开展的教学,包括面授辅导(不超过课时的1/3)、实时交互与非实时交互的网上教学、小组讨论等。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课程的面授辅导因为有统一的PPT,对临床案例搜集和教学就能保证和落实。非实时交互教学一般在一个时间段按照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一个主题,如学习第4、5、6章时讨论主题为“安乐死药物研究中的道德”,学习第7、8、9章时讨论主题为“病人合法用药应该享受哪些权利”,并且在临床案例栏目中学生可以交流学习体会。每学期省校平台组织1次网上实时交互专题教学,用案例形式来组织教学,落实课程实践教学。

四、课程实践教学探索的实效与几点体会

(一)实践教学的实际效果

职业道德与药学伦理的教学内容理论性强,六个药学领域的职业规范、道德伦理内容难以记忆且容易混淆,通过课程实践教学以临床案例导入、投射理论、分析案例,在各个环节都这样设计并应用,教学内容变得简单明了,面授辅导教师能讲深讲透重难点,不用费神如何设计教学内容、找案例、找实践基地。同时学生对临床案例非常亲切,工作中常发生的案例能够用理论的知识得到解答,能够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且巩固了理论知识。湖南电大从2012年春开始实施以来,经过几年的完善和实践,反馈非常好。分校和教学点老师不用为“如何教学、备课、找案例、找实践基地”而发愁;学生学习兴趣空前高涨,长沙电大、药学分校、卫生分校反馈学生到课率明显高于其他课程,并且对面授课中的案例非常感兴趣。在省校开展的网上实时交互中,学生还分享工作中发生的案例供大家分析,在交流中学生明显感觉到要警醒自己在工作中违反这样那样的操作规范、政策法规及道德伦理。从近几年的学生成绩分析也可以看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方面有所提高。

ppt德育论文例5

0.前言

作为受邀至德国访问学习而又教授过多门德国职教课程的培训师,深刻体会到一个完善的教学平台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意义。以下通过对德国职教技术教育教学平台的介绍,给国内的同行提供参考。

1.教学平台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意义

所谓教学平台,是指开展教学实践所使用的一系列软、硬件设施的统称[1]。

教学平台的硬件包括面积足够的教学场所,并配置跟得上时代步伐的实训器材设备,配套与本专业一线生产相一致的情景现场;软件包括紧跟时代的专业教材及学习拓展资料,可操作性强的统一的教学课件资源,网络远程学习的网站等。此外,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人,还必须具备本专业一线技术水平,并且能不断吸收新技术工艺、新教学法,了解技术新趋势的教学人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员的专业技能。

2.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平台

2.1平台的内容

平台的建设是为了保证教学活动实施的统一便利,教学效果的一致,以及教学人员水平的平齐。只要拿着平台提供的课件及教材,由达到资质的人员在平台规定的场所开展教学,无论是谁开展课程,教学效果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保证。

图1是某一门德国课程教学平台课件文件夹的截图,是教学平台课件的标准架构。也就是无论哪一门专业课,基本都按照这些文件夹进行编写填充。具体内容如下:

图1 德国专业课程教学平台的文件目录架构

1-Pre-preparation/ Curriculum check list:该文件清单详细列出课程开始前需预备的各项软件、硬件,里面包括Training room Equipment List/ 教室设备清单,Workshop Equipments & Special Tools/车间设备/ 专用工具清单,Attachment/ 耗材清单。

课程的实施者需提前到教学场所按清单检查各项内容是否齐备。包括教室的桌椅、投影机、音响设备、安装了学习程序的学生电脑;开展互动教学的翻纸板、喷胶贴板、各种彩色空白卡片及相关道具;实训工位的车间器材设备、车辆及部件总成等是否到位及正常,数量是否足够,所需耗材是否充足等,都在文件夹里详细列出。也相当于是课程场地建设的配置清单,并配备相关管理人员提供现场支持,以充分保证课程开展的硬件条件。在各个培训点开业前,管理部门会确保其场地面积、工位数量、教学设备配置及相关的管理人员必须符合德国联邦法规的师资、师生比例要求。

正是这样的做法,保障了课程开展的客观条件。教学平台的场地建设就是严格按照清单的要求进行教学场所配置。

2-Trainer Guide :文件包括培训师手册及课程大纲,是教学活动的指导文件。

培训师手册首先指出课程针对的目标人群,目标人群需具备的基础认证及通过测试的网络课程的学习,保证学员学习起来不至跟不上教学进度而影响教学效果。手册中也明确提出学习目标,指出本专业各种岗位能力中本课程重点掌握哪些方面的能力,完成本课程后,学员能够掌握的技能及水平,里面带有“能够对××进行××”,“熟悉××”等技能水平的具体描述。

手册中列出课程开展所需的课程纸质材料及设备清单等。课程纸质材料,包括产品信息、学员工作手册、讲师手册、课前测试题、课后测试题等。设备清单便于培训师查看可用哪些硬件开展哪些小组活动及分组数。

手册的具体内容部分则详细列出每一章节的学习目标,每一课程内容开展的方法及所需时间,各个知识点对培训师的重点提示,实践内容的操作规范,课程开展的小组活动以及要得出的结论,注意事项,课堂练习题的答案等。为便于授课者查看,同时给出从培训师手册文件中提炼的课程大纲文件,便于课程开展过程中参照。大纲中列出了课程每一个章节里的内容及知识点,每个内容的教学开展方法,所需的材料媒介、开展时间、进度控制等。

因培训师手册已将课程具体内容的授课方法、知识技能的关键点、各种操作规范、习题答案等作了明确规定,在保证教学效果的一致性上,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3-Backup:文件夹里是课程的背景信息资料,相当于一个小型资料库。与课程有关的重要背景信息都会尽量备齐,或者提供某个概念某个事件的历史典故与历史渊源,便于授课者对课程知识点与关键技能的查阅、理解与再学习。

譬如,发动机课程的背景信息文件夹里,可以查看到该品牌所有在用发动机以至历史上具有代表性的发动机的详细资料。资料里可以查到某款发动机使用什么材料的缸套,缸套的成形工艺,与之相配的活塞的涂层材料,所使用的燃油含硫量的要求等详细信息。也提供维修案例及处理措施,便于了解生产一线的情况。

有了这些背景信息,在课程准备或授课过程中有疑问,可以马上查阅相关资料,得到需要的信息,解答学员提出的生产中的问题。这些资料都是电子格式,存储空间不大,如果打印成纸质手册,则一个电子文件就是一本书。背景信息里也有一些重要的视频或动画用于课程开展,便于直观展示一些复杂或动态的结构功能。

所以,Backup里的文件就像该课程的电子资料库,能给授课者开展课程及自身的学习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

4-PPT:文件夹里的PPT课件就是开展课堂活动的幻灯片文件。

在国内的课堂里,常看到得到好评的制作精美、内容详实、眼花缭乱的PPT页面。在德国的职业培训中,这样的PPT并无可取之处。不管是图片还是文字,PPT信息量过大的特点使得学员根本无法来得及消化。在讲解时,学员易产生看电影般的惰性,不主动参与课堂的逻辑思考,被动地接受知识。德国的教育研究表明,动手或通过自己的行动参与学习的效率与效果才是最好,知识也掌握得牢固。PPT在课堂上一闪而过,学员事后要翻看或记录都极不方便。

所以德国职教课堂中所用的PPT以展示作用为主。画面简洁是最基本的要求,也切忌堆砌大量的文字。PPT画面背后的意义应该由授课者通过不同的方式给出。可以在小组活动或讲解后让学员总结并展示,或由授课者边讲解边把预先准备好的知识点或技能规范展示出来。区别于传统课堂的黑板板书,重点内容要通过翻纸板或喷胶贴板用各种方式展示并保留,便于学员拍成照片保存,课后翻看及讨论,或学习结束后的消化体会和复习。

所以,PPT仅起展示作用,授课者要以展示的画面所提供的信息设计合适有效的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以强调互动、以学员为中心作为原则。总之,PPT绝不能成为授课者在课堂上不想板书或学员不进行课堂思考的理由。

5-Poster:为便于课堂展示,课程中用到的重要图片就放在Poster这个文件夹里。

受课本页面尺寸及印刷质量的限制,图片的清晰度会受影响,需要准备专门的高清晰度电子图片,用于课堂上展示海报的打印。也可通过投影机进行放大,展示或讲述局部细微之处,也便于打印分发给学员作为小组活动的素材。

6-Participant book/ Participant worksheet:这个文件夹里放的是学员用书及学员工作手册,也就是课本教材与学习工作页的电子版,主要起到便于查阅的作用。

课本教材一般每一年小改一次,2~3年大改一次,以便紧跟时代步伐,及时添加新产品信息,不至于和现实脱节。学员工作手册则是相配套的工作任务、小组活动、工作页、练习题、记录表格等。

7-Test:文件夹里包括课前与课后测试题及答案。课前测试是为了检查学员参加课程前预先进行网络远程学习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及具备的基础知识,而课后测试是为了课后检查学员的学习成果及学员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2.2网络远程教学平台WBT(Web Based Training)

网络远程教育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通过网络能把学校扩展到办公室、车间、家庭甚至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让想学习的人,可以享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对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实现教育的公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且,网络远程教育可以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质量,降低教学成本[2]。在德国,网络远程教育非常发达,几乎所有的课程都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应的网络远程教育资源,爱学习,终身学习已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学员正式报名参与课程面授前,必须先开通网络学习的账号,通过网络进行课程相关内容的预先学习。只有按所需的学时学习完各章节并通过网络测试,才能获得参与面授的资格。学习的内容与课程的面授内容息息相关,有面授内容的基础知识,或者最新产品的相关信息等。

WBT里的内容可以让学员反复地学习,也可以反复地进行评估测试。通过WBT的学习,充分发挥了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学员在面授前已掌握了课程的基础知识,对面授内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便于面授的开展,为关键技能的操练腾出了充足的时间,在面授时能向老师提出有分量的技术问题,保证了教学效果。

2.3授课人才的培养储备

课程的实施离不开人,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学质量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学人员的现场操作。所以,教学平台的建设应该把授课人员的培养包括在内[3]。

在德国,授课者必须取得作为教师的基本相应资格,包括语言表达是否流畅,体态形象是否适合,性格特点是否耐心细致有服务精神等。除此之外,在讲授某门专业课程前,授课者必须接受相关的培训及测试。包括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对课程传递有重要影响的授课方式与技巧。授课技巧测试可以是选择自己熟悉的议题,预先设计好相应的授课环节并展示,也会临时指定某一你并未准备的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临场发挥,以测试应变能力,能否根据授课内容运用合适的方法技巧。课程专业部分的测试除了理论和操作,还包括与课程相关的专业问题的辩论环节。

此外,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掌握一线的技能,授课者必须定期到相应生产岗位进行实习,并且接受不定期的通过面授或WBT进行的再培训,内容包括新知识、授课技巧、教材改版研讨等。

为监督授课质量,在每次授课后,每个学员都要填写匿名反馈报告,接受第三方调查公司的电话或邮件回访,对授课作出评价。授课者还必须每年参加年度评估,对其进行专业评定。如果不胜任又不整改的,将被剔出专业教师队伍。

3.结语:德国的职业技术教学平台给我们的启示

如前述,一门课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的保障离不开以下几点:

①建设符合课程软、硬件设施要求的办学场所;

②详细的教师手册及课程大纲,明确统一规定各个内容的传递方法、技能的关键点、操作的规范、习题的答案等;

③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充足的背景信息资料,便于授课者对课程知识点与关键技能的理解与再学习;

④制作提供必要信息展示画面的PPT,便于设计开展合适有效的教学活动;

⑤拍摄或绘制相关的高清晰度图片,用于课堂上展示海报的投影放大或打印,便于展示局部细节,也便于课堂小组活动的开展;

⑥编写紧跟时代潮流,及时添加新产品、新趋势、新工艺信息,和生产现实不脱节的常年改版的课本教材。同时编写相配套的,带工作任务、工作页、练习题的,便于记录分析结果与相关结论的工作手册;

⑦设置课前测试题,了解学员参加课程前通过网络远程学习对课程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设置课后测试题,检查学员学习成果及对课程的掌握程度;

⑧发挥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开发与课程紧密配套,图、文、声、视并茂的多媒体网络远程教学平台WBT;

ppt德育论文例6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上午好!大家辛苦了。经过四年课堂教学的洗礼、社会媒体实习单位的风雨检验,以及四处奔波找工作、谋生活的艰难艰辛,我们终于盼到了今天——毕业论文答辩。大家都知道,毕业论文撰写是大学学习的最后一个环节。过了今天,就意味着你们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一个完满的句号。请允许我代表新闻专业全体教师祝贺你们,祝贺你们羽翼丰满、学有所成!

同学们,在多次场合我强调过,咱们新闻专业建设方针是:尊重个性、尊重创造;自我挖潜,借风行船。四年来,你们亲身参与、见证了新闻专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省级新办专业a级达标,凝聚着我们师生共同的心血。优良的学风需要继承,未来的业绩需要你们开创!同学们,你们是继XX级之后最优秀的新闻梯队。今天,就是你们全面展示你们四年所学的一个平台。希望同学们在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张扬个性,大胆发挥。

预祝同学们答辩顺利!

答辩会主持词二:

老师、同学,

大家中午好,今天我们迎着温暖和煦的春风,怀着澎湃激动的心情迎来了“育德育才,规划未来”20**年**班德育开题个人报告及主题PPT展示班会。

德育答辩是我校坚持“以智养德、以德养才、育德为首、全面发展”的育人方针,适应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势与新任务,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创的一项特色工作,历经7年实践,现已形成了由新生入学时的德育开题、三年级的德育中期检查和毕业时的德育答辩组成的完整的大学德育体系。

今天大家迎来了第一个环节——德育开题,在这里我们回味过去、立足现在、展望未来,对大学四年做出规划,理性认识自我并深度剖析自身优劣,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老师莅临指导,欢迎他们为我们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现在我宣布20**年**班德育开题正式开始。

首先让我们先看看大家对自己大学的期望,一起回顾我们共同走过的8个月的时光。

岁月不居,时光荏苒,转眼间我们已经从丹桂飘香的九月走到了灿烂缤纷的四月,相信大家对大学已经有了几多收获,几许思考,那么就让我们来展示一下我们的思想的落穗吧。不过也许大家还不知道,班会之前,几个班委同学不辞辛苦地给我们每一位家长通了电话,留下了他们对我们殷切的期望。在这里,也提醒大家没事的时候多往家里打打电话,家人挺想你的,也挺关心你的。

下面我们将以分组的形式进行展示,每个小组先集体表演一个节目,然后我们会随机播放一段家长给我们的大学寄语,再有请相应的同学做ppt展示。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他们的小品和ppt。

下面友情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第六组**,**,**,**。

第七组**,**,**,**,**。

短短的四个小时的展示,看得出有大家的思想的火花在闪烁,有理性的光芒在熠熠生辉。“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愿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豪情万丈踏上征途,在科学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愿我们在大学里放飞梦想,走向成功!

下面让我们有请**老师为我们做班会总结。

ppt德育论文例7

一、网络环境下班主任开展多样化德育活动的意义

随着网络的深入发展和普及,利用网络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更加凸显,在这方面做些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理论意义。

网络时代,人们提出网络德育这一概念,就是指在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上开展的一系列德育活动,其内容包括德育信息、网络德育课、虚拟空间、网上咨询答疑、专家在线指导、网上德育学校等。在网络环境下班级德育教育内容逐渐呈现出以现代化、个性化、生活化、多样化需求等发展趋势。

(二)现实意义。

网络给道德教育提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科学地把握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趋势,更有效地做好德育工作?面对这个挑战,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探索、行动。

二、学校网络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和个人研究的范围

笔者在网上了解到,国内的一些大中小学及一线教师,对该方面课题都有一定的尝试。主要有:广东省进行了积极探索,建立了中小学德育网络平台,努力创建了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拓展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阵地、新途径和新手段。他们认为,中小学建设德育网络既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传播先进文化,又要贴近师生的学习和生活,还要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吸引学生。上海市引导中小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学会自主发展、自我教育,努力做网上文明人,体验做道德人的快乐和幸福。其他省市也在尝试,但大多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层面开展。我进一步缩小范围,主要探索和实践以互联网、校园网等为辅助工具,把学生手机、教室内交互式一体机、家用电脑作为主阵地,拓展以班级为单位,班主任开展德育活动的新途径、新策略,提高班级德育的趣味性、针对性、实效性。

三、班级德育工作的新阵地、新途径和新对策,

(一)依托网络,构建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模式。

针对德育教育面临的挑战,网络德育的优势及网络给带来的观念上的转变、很有必要借助微信、班级网站、班级QQ群、班主任与家长交流QQ群,构建学校―班主任―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德育教育模式、提高德育实效。例如,在班级管理中,我借助微信、班级网站、班级QQ群、班主任与家长交流QQ群、电子信箱等开展网上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可以向我倾诉自己真实的想法,也可以就班级管理和教师教学坦率地对我提出意见;学生心中一些敏感的话题或存在的困惑,可以在微信、QQ上及时与我交流,避免面对面的尴尬。这样既解决了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又使师生间加深了了解和信任。针对共性问题,我在网上公开与学生一起讨论,然后适当引导。在节假日师生之间,可以群发邮件、电子贺卡,互送祝福,增进师生情感,感受班集体的温暖,找到班级归属感。另外,我与家长就学生在校、在家学习、思想表现、生活等方面的问题及时沟通,既减少家长到校的麻烦,又达到家校共同育人的目的,有效地预防一些突发事件。

(二)利用网上德育资源,学生自己设计、主持主题班会。

在每周的班会时间,我改变过去的单纯的班主任说教教育形式,依据班级工作计划,开展10+20分钟时限的(本周班务活动安排处理10分钟+主题班会20分钟),以励志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挫折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系列主题班会。每周确定一主题,提前安排学生在网上搜集相关材料,制作PPT课件和视频剪辑,同时让学生独立主持班会,确保人人参与。学期结束时,评选出最佳主持人进行奖励。这样的班会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使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了教育。形式多样化的班会,激发了学生参与的兴趣,改变了学生不爱上班会课导致的被动接受教育的现状。

(三)搜集网络德育素材,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除举办主题班会之外,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德育视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孝道教育等。例如,观看大阅兵、孝心少年事迹、道德模范颁奖仪式、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仪式等,并写好观后感进行反思,达到提高个人认识的目的。

(四)巧用多媒体,利用PPT、影视剪辑、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学校,大多数老师既是任课教师又承担班主任工作,因此,在学科课堂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较好的德育方式。以英语教学为例,在高二英语必修四UNIT2 WORK THE LAND的教学设计中,依据课文特点,我在warming up教学环节,用幻灯片展示农事活动的艰辛,教育学生要爱劳动、学会感恩;在lead-in环节,用图片表现美国人的狂妄和袁隆平博士拼搏奉献和敢于担当的精神,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在consolidation环节,通过锄禾诗诵读,就一棵树与根的关系简图,用PPT表现袁隆平博士的梦想,让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品质决定了个人的成就;每个中国人的梦想组成中国梦。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得到教育,达到新课改提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由此可见,其他科目教学时也可进行德育渗透,增强结育效果。

(五)登录信息化平台,以完成网络作业和参赛的形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

自2015年暑假开始,甘肃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平安暑假安全教育专项活动,我通过“信息化平台”上提供的课程、PPT、技能训练短片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反、禁毒、法制等课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通过平台进行学习、测试和技能训练,学校考核班主任,班主任督促学生完成相关作业,进一步拓展了学习的内容和形式。此外,我还引导学生在清明节网上祭先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环保意识教育。近期,在教育部举办的首届“全国青少年学生法治知识网络大赛”(初赛)中,我校有1054名同学成绩优秀,获得优胜奖,荣获“普法小先锋”光荣称号,并入选“普法人才成长营”,我班多人取得复赛资格。

(六)利用校园网的学生心理辅导工作室,聆听专家专题辅导。

充分利用校园网开设的学生心理工作室,聆听专家的专题辅导,及时化解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并通过谈心、虚拟交流、开展多样化的疏导、辅导、引导方式,有效地解决了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困惑,拓宽了视野,让学生学到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

总之,网络是没有围墙的大课堂,它所提供的教育资源是丰富的,不断更新的。网络是新形势下德育的新领域,新机遇。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面对网络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必须有创新意识,不断学习,知难而进,充分利用网络这个阵地,使自己知网络、用网络,使网络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以上是我在德育工作中的实践体会,但如何把网络德育的方式和充实班级德育工作内容与形式更好地结合,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赵树洪,李铭芳.浅谈网络环境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网络科技时代,2007(16) .

[2]卜秀丽.浅谈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

[3]陈艳.浅析中学班主任如何开展德育工作..

ppt德育论文例8

曾几何时,笔者养成了在阅读过程中抄写文摘卡的习惯,日久天长竟然积满了两大抽屉。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这一习惯逐渐被边缘化,网络中俯拾即是的海量资源让我渐渐成了一个懒人。笔者通过调查发现,今天的大学生除了做些课堂笔记之外,没有谁喜欢蚂蚁搬家似地制作传统的文摘卡。可是,丢弃这一良好习惯的确可惜,难道就不能换一种形式让它发扬光大吗?故而笔者在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学生创建电子文摘卡,并申请了一个研究性课题,带着几位学生边阅读,边积累,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将结合该课题把自己的教实践情况简介如下:

一.课题背景及目标

众所周知,外国文学经典作品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美悦作用。但由于我校师范类语文教育专业外国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诸多窘境,诸如课时压缩(由112课时压缩为80课时)、课程专业级别降低、“图像快餐”逆袭 “文本正餐”等原因,学生阅读的外国文学经典着实有限,积累明显不足。基于此背景,课题设定了以下目标:1、培养学生潜心阅读、踏实积累、勤于笔耕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搜集材料、分类整理材料,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3、培养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态度。4、培养学生严谨求实、“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独立判断能力;5、培养学生撰写研究报告、将平时积累转化成具体思想成果的能力。

二.成果的特征及用途

应该说,传统阅读有效而且必要,因为那是进入文本世界、理解作品精髓的不二法门,而电子文摘卡(其形式可以是PPT或者是普通WORD文件,保存在统一的文件包中) 吸收、利用互联网上的有关资料,及时将阅读体会与有关信息进行归纳与整合,在传统阅读与互联网海量信息之间寻找到一个契合点,这无疑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系统、连贯的电子文摘卡便成为学生随意调取的的学习资源。其高效率是手抄文摘卡难以企及的。

三.实施过程

由于参与者的认真与努力,课题进行得相当顺利,甚至超出了笔者的预期。这表现为下几点:

1.三位同学基本上完成了分配书目的阅读。李玲同学主要阅读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其中主要有《古希腊神话故事》、《荷马史诗》、《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神曲》、《唐吉诃德》以及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李亚娟同学主要阅读十七、十八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失乐园》、《复乐园》、《力士参孙》、《悭吝人》、《伪君子》、《新爱洛伊丝》、《老实人》、《拉摩的侄子》、《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等;徐露露同学主要阅读19世纪的文学作品,其中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简爱》、《呼啸山庄》、《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教师鼓励学生在阅读体验的基础之上,既做精彩、优美段落的摘抄与赏析,也能独立思考,提出各种问题尤其是对当代生活有指导启发意义的问题。这其实是相当不容易的,有些作品内容艰深,存在一定的阅读障碍;有些作品卷帙浩繁,情节复杂,除了花费时间之外没有捷径可走。但她们都按照计划顺利完成了。而且,每位成员选择一两部作品进行深度剖析,并撰写了研究性报告。

2.制作了精美的PPT书摘卡。几位同学的PPT文摘卡,内容丰富,重点突出。既有国内不同译本与版本的书影,也有作家、作品的介绍,自然也有精彩段落的摘抄与评析。笔者以《堂吉诃德》这部作品的阅读文摘为例具体说明之。学生的PPT既介绍作者塞万提斯的生平,比如他的好学,由于家庭贫困,他只上过中学,而且常常辍学。但他勤奋上进,连街上的烂字纸也要捡起来读,凭借这种精神他读了许多经典名作。比如他的勇敢,24岁时,塞万提斯参加了迎战奥斯曼土耳其舰队的勒班多战役。当时他发着高烧,“轻伤”可以不上火线,但他主动请战,宁愿为王上作战而死,也不愿躲在船舱里偷生。在此战中塞万提斯左臂受重伤,被迫截去左手,但他无怨无悔,认为这是他一生中最值得纪念最光荣的事情。再比如他的坚韧。他带着推荐书光荣返国之时,孰料想却遭海盗绑架,因家人无力筹措巨额赎金,他在海盗窝里一呆就是五年。他倍受海盗的折磨,同时他也以其坚韧和勇敢“折磨”着海盗。他五次组织囚徒出逃,锲而不舍,海盗们对他伤透脑筋。有一次他和十几名伙伴藏在一个山洞里,半年后事情败露他挺身而出,主动承担全责。还有一次他有机会出逃,可他不愿抛下伙伴独自求生。该同学把塞万提斯的生平与堂吉诃德的言行对照分析,在此基础之上理解维・什克洛夫斯基关于“杜尔西内娅,她既不是妻子,也不是情人,而是幻想和良心。”以及米兰・昆德拉“我什么也不信赖,只信赖塞万提斯那份受到诋毁的遗产”论断的深刻含义。

3.带动班级同学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要求全班同学参照几位参与者的方式,每位同学阅读一本外国文学作品(书目由老师分配,互不重复),如法制作PPT书摘卡,结果全班同学保质保量完成,笔者经过勘误、校对之后将全班同学的PPT打包发送给每一位同学,以便大家互相参考,共享资源。大家看到本班同学的文摘卡欣喜不已,进而产生了阅读与讨论的兴趣。

四.结语

对外国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研究是一种体验、感受、积累、提炼的综合性过程。通过创建电子文摘卡,学生们充分享受了这一过程。现在看来,收获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

1.学生能够潜心阅读便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何谓“文摘”?乃是学生用自己的眼光、鉴赏力对经典作品进行的精华选萃。不建立在一定数量经典阅读的外国文学教学,其教学效果是值得怀疑的。

2.系统的电子文摘卡堪称学生的一棵“知识树”,枝杈与树干互相勾连与链接,利于学生融汇贯通,准确把握外国文学发展的总体趋势与成就。同时,电子文摘卡具有开放性,有日后不断补充与更新的巨大空间。

3.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成为学生的精神“导师”,他们理解了其超越时空的意义。

古人云: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离不开扎实、有效地长期积累。无论科技手段多么发达,都无法代替个人的修炼与成长。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电子文摘卡的创建,关键在于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期待有更多同学从良好的阅读习惯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外国文学教学参考资料(第一册)[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0.

[2]米兰・昆德拉.小说的艺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3.

[3]维・什克洛夫斯基[M].天津: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ppt德育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14-0067-04

一、研究背景

目前,教学PPT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其中包含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视频等,与传统教学媒体相比,它具有一定的优势。通过文献整理发现,教学PPT设计后的教学效果并不明显。

在实际教学中,教学PPT的设计存在以下问题:①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密度较大。在整个教学PPT中,文本、图片、动画等都是信息,每个信息所包含的密度是不同的。但是,并不是信息的密度越大越好,而要将信息密度把握适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PPT中信息密度的多少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效果。②设计风格不统一。一些设计者设计教学PPT易轻视整体设计风格,使版面风格不统一,大大影响了教学内容传递的有效性和科学性。③缺乏亮点。在教学PPT中要体现出设计亮点,要利用视觉焦点法和对比法,考虑教学PPT颜色明暗、图形排列和动静结合。这样设计出的教学PPT才会吸引学习者去学习。④总结不完善。部分教学PPT在结束时只是简单的回顾所讲内容,并没有系统性的概括。所以,教学PPT要做到有逻辑性的概括:首先回顾内容,把前面所讲内容简单的梳理一遍,强调主要观点;然后,整理逻辑,梳理观点间的联系,将信息系统化;最后,提出结论,结论要明确。

教学PPT中呈现的内容杂、乱、繁、过,视觉效果没有达到清晰明了。因此,针对以上问题,设计教学PPT考虑一致性原则显得尤为重要。一致性原则的意义是减少不相关自由度的一个集体操作模式,与认知功能的知觉、注意、感觉运动整合、学习、记忆、意识、决策等有联系[1]。

二、相关理论

1.一致性原则

梅耶在《多媒体学习》一书中提出了七大原则,分别是认知原则、空间接近原则、时间接近原则、一致性原则、通道原则、冗余原则、个体差异原则。我们重点讨论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当多余的文字、 图片、资源或无关材料被排除而不是被包括时,学生的学习效果更好。[2]

梅耶通过对一致性原则的充分论证,得出结论:对于多媒体中增加不相关的词和图片、背景音乐和声音以及词与符号应遵循“少即是多”的原理。

2.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是指人类信息加工过程中能够加工的信息总量,主要包括工作记忆对信息进行存储和加工的总量,揭示出如果教学在单位时间内提供的信息超出了学习者短时记忆的容量,那么那些多余信息就是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它会造成学习者的认知出现过载,从而损害其认知加工过程,影响学习的结果。[3] 根据人类认知加工的过程,应考虑有效信息的容量,选择有效信息呈现给学习者,使学习者的学习容量保持有限性,进而促使学习者的记忆空间得到最大有效利用。

3.容量有限假设

基于工作记忆模型,梅耶为多媒体学习的科学研究建立了第二个假设――容量有限假设,即人在每个通道中一次加工的信息数量是有限的。[2] 认知神经科学研究表明:不同个体和群体的视觉记忆容量存在显著差异,这不仅表现在存储容量上,也表现在处理变化信息的能力上。视觉工作记忆容量是制约视觉注意力的关键因素,工作记忆编码及其注意力的有效维持对视觉对象的认知和行动具有重要影响。[2]人类把视觉和听觉接收到的信息进行选择、组织,在工作记忆中形成言语模型与图像模型,将人类长时记忆中的先前知识调用出来,与当前知识进行再度整合,进而存储在工作记忆中。而工作记忆的存储量就影响了人类大脑的记忆。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的方法及问题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选取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学生需要回答以下问题:所学专业,课堂使用PPT的频度,你认为课堂中使用的PPT存在哪些不一致的问题,如何才能使PPT更完善。

2.调查对象

本次研究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对30名学生进行访谈,涉及到的专业分别有汉语言、数学、历史、地理、化学、英语、政法、经管、体育、物理10个专业。如表1所示。

3.数据处理

访谈后,针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整理,将整理的内容导入到NVivo11中进行分析。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学PPT设计反馈

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看出,10个专业都会用到PPT进行教学,但使用的频度各不相同。汉语言、历史、地理、英语、政法和经管使用的频度较高,而数学、化学、体育、物理使用的频度较低。

教学PPT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果。通过对30名学生的访谈,我们将访谈内容绘制成学生对课堂使用PPT的看法表,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只有个别学生对教学PPT制作的效果满意,而大部分学生对内容、交互技术、文字、图片、动画等有不满意的看法。通过以上不同学科对设计教学PPT的不同看法,说明了教学PPT设计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2.影响教学PPT设计的因素

用PPT进行教学时,PPT中包含许多媒体信息,以不同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便于学习者更好地学习。因此,在使用PPT进行教学时,要考虑多种媒体不同组合方式的使用。为探寻哪些因素影响了教学PPT设计的一致性,我们利用NVivo11,将收集到的访谈内容经过整理之后导入此软件中,经过软件分析获得影响教学PPT设计因素的词语云,如图1所示。

(1)每页所呈现的内容

教学PPT中每页所呈现的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和针对性,要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制作过程不要将大段文字复制粘贴到PPT中,这种大段文字的出现会给学习者造成视觉疲劳,降低了学习者的注意力。部分学习者可能会放弃观看PPT,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可能会关注PPT上的内容,但由于教学PPT上的内容多而繁杂,造成学习者认知加工负荷,加大了学习者的学习负担。

设计教学PPT时,应把大段文字进行简短概括,把教学内容的重点以及难点清晰简练的呈现给学习者,使教学PPT的容量适度,做到合理取舍。每页所呈现内容的知识点不应过多,要做到“少即是多”。有些设计者可能会把收集到的所有信息都搬到教学PPT上,这种堆砌的做法大大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学PPT所选内容要真正做到“少即是多,少即是好”的原则。

(2)技术

教学PPT中还会渗入一些技术的运用,这些技术应具有易操作性、实用性、交互性。教学PPT设计要做到方便、简洁、灵活,易于操作者的使用。为方便学习者的学习,要合理设置好教学PPT界面上各部分技术的衔接,使这些技术更加实用。对于那些需要做出即时应答的教学内容,就需要设置交互性技术来帮助实现其功能。技术的使用要符合学习者的视觉效应,同一张幻灯片不要出现多种技术,避免杂乱无章,没有逻辑性,防止学习者只注重技术的使用而忽视了教学内容。

(3)设计

教学PPT的设计要突出重点,在同一PPT中出现的元素不应过多,减少学习者频繁关注无关信息的干扰。

①文本一致性。根据教学PPT版面大小,合理安排文本排放。字体的种类、大小以及字体色彩的运用会干扰学习者的学习。在整个教学PPT中,字体种类较少会给人一种文雅、精致的感觉,而字体种类较多会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通常以粗细一致的非艺术字为主,所选类型要依据不同学习者的学习爱好设计。在教学PPT中,对于题目、目录、标题等具有标志性的信息,他们字体的大小要根据不同页面布局的标准进行合理缩放,把标志性信息的字体与正文的字体区分开,使页面整体看起来更加醒目,方便学习者学习。

教学PPT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色彩的运用,如果色彩运用的好,给人的视觉效果就会眼前一亮。字体色彩要根据教学PPT整体背景进行合理搭配,将背景色彩作为标准色,选取一、两种色彩作为辅助色,但不要采用太花哨的色彩,因为这样会使学习者产生阅读困难,尽量色彩简单,避免学习者只关注色泽的转换,而忽视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不同颜色的搭配,给学习者造成的视觉效果和心理效应是不同的,尽量减少干扰学习者学习的影响因素,使PPT整体效果达到和谐统一。

②图片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教学PPT在呈现教学内容时除了文本需要保持一致性外,还需要将所选图片信息与教学内容保持一致性。根据认知负荷理论中的注意分离效应,当呈现图片和文本信息时,两者应该同时呈现,否则会造成注意分散,并且当学习者在头脑中将两者建立关联时需要占用额外的认知资源,会增加工作记忆负担。[4]当教学内容需要图片进行搭配时,要注意所选图片信息是否合适,只有图片与教学内容有联系时才可以将二者同时放在一起。如果二者没有必然的联系却把它们放在同一张教学PPT中,此时的图片会对文本信息造成干扰,学习者除了加工文本之外,还需加工图片,而这张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片就占用了大脑的记忆容量,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使大脑的有限记忆空间减少。

根据注意分离效应,图片与教学内容同时出现时,二者具有相互补充的关系,而不是重复表达同一内容,造成冗余效应。出现相同的内容,学习者在理解时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浪费精力。在包含文字和图片的同一张教学PPT中,学习者更倾向于观看图片信息。一方面这是因为图片具有把抽象转化为具体的特点,并且可视化较强,观看的瞬间就能完成知识的理解,与文字相比阅读速度更快。因此学习者对文本信息一瞥而过不进行深层阅读,忽视文本信息。另一方面,学习者认为只要简单了解图片就可以理解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图片呈现的信息固然重要,但文本信息我们也要认真阅读,有时文本信息包含了图片所不能表达的信息,这时就需要以某种强调的方式让学习者同时注意图片信息和文本信息。

③动画一致性。设计教学PPT时要注意动画的动静结合。通常在教学PPT中设置动画可以改变事物的呈现方式,能够有效的把学习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一起。但是,太多的动画并不能有效的提高学习者的学习。Lowe 的研究发现,对于新手学习者来说,他们更容易被动画中具有显著知觉特征的信息吸引,而难以关注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内容。Kettanurak 等人也证实,新手学习者缺少必要的知识来识别教学动画中最有用的信息,而且高速变化的动画也会对他们造成较高的认知负荷。[4]

将动态信息与静态信息进行比较,如果静态信息能够给学习者提供与动态信息同等的教学效果,就不要采用动画形式,避免动态对学习者的干扰。动画的设置是否合理、有效,不能简单的界定,而要因人而异。对于先前学习水平和年龄较低的学习者,他们的视觉会更多地集中在动画效果上,因为动画能够激起他们的好奇心,起到强调作用,迫使他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相反,对于已有一定知识结构的学习者来说,动画的设置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他们除了要把教学PPT中的信息与原有工作记忆中的知识进行整合之外,还需要应对各种动画连续性转变的方式,这样的认知加工过程反而需要占用学习者更多的工作记忆空间,加大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因此,如何设置动画,什么地方需要设置,需要进一步加深研究。

动画播放速度也是影响动画一致性的重要因素。动画速度的快慢极大的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如果动画的速度太慢容易使学习者失去耐心,造成学习者工作记忆暂停,阻断了认知加工过程;而动画速度太快会使大脑高度紧张,造成视觉疲劳,学习者不太容易对信息进行记忆,工作记忆区域还没来得及对信息进行选择,更谈不上之后的组织与整合。只有把动画的速度控制在合理的时间段内,动画的速度才不会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干扰因素,才能使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加深印象,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因此,设计教学PPT时,尽量合理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材料,把大量的文本进行简化,要将图片与教学内容进行互补,合理选择动画的使用,避免教学PPT中有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

3.教学PPT设计方案及流程

通过以上分析,为了将一致性原则更好地运用在教学PPT中,我们绘制了教学PPT设计方案鱼骨图,如图2所示。

(1)了解教学对象,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制作不同类型的教学PPT。通过学习要让学习者掌握某些知识或技能。设计者要对所收集的材料以及教学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整体把握。

(2)制作。所选材料要做到简单易懂;确保文字、图片、声音、动画以及交互有效结合。

(3)设计。内容结构条理清晰;视听元素及交互活动合理排放在教学PPT页面中。

(4)试演。将做好的教学PPT进行播放。

(5)评价。通过播放查看制作效果从而进行修改。

一个优秀的教学PPT并不是盲目做出来的,它需要一定的步骤,因此我们绘制了教学PPT设计流程,如图3所示。

流程图是制作教学PPT的首要工作,为了能够更好地做出优秀的作品,就需要对各个环节进行掌握,才能够有效地辅助设计者制定教学PPT。

五、教学成效及启示

1.教学成效

第一,教学PPT要合理选择材料,不仅要考虑学习者对所选材料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还要考虑教学PPT制作的效果是否与预期效果一致等一系列问题。为了减少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把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内容排除在外,合理考虑文字、图片、动画的组合方式。只有适当的把各种教学材料组合在一起才能呈现出最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不同的学习者具有不同的认知水平。对于认知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文字加图片的组合方式更有利于他们知识的获得。对于不同认知风格和空间能力的学习者而言,多媒体学习效果也不一致,也就是说,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应当多考虑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5]

第三,教学PPT要运用在合适的教学情境中。

2.启示

设计教学PPT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需要涉及到许多不同学科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能力。在设计前要有充分的准备,将文本、图片、动画等信息合理地安排在恰当的位置。因此,在今后的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删除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遵循梅耶等人提倡的“越少就是越多”的理念,从而确保知识的有效性。[6]

参考文献:

[1] Matej Plankar,Simon Bre zan,Igor Jerman.The principle of coherence in multi-level brain information processing[J].Information Sciencces,2013(111):8-29.

[2]郑旭东,吴秀圆,王美倩.多媒体学习研究的未来:基础、挑战与趋势[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6):17-22.

[3]王建中,曾娜,郑旭东.理查德・梅耶多媒体学习的理论基础[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2):15-24.

ppt德育论文例10

二、医学化学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研究的内容

我们课题组分别在贵阳医学院本科2012级、2013级卓越医师教学改革班,2012级预防医学班,2013级临床定向甲班,2013级护理丙班,还有三本的2013级医学检验的化学教学中进行了人文教育研究和初步实践。1.研究思路。2.具体内容。(1)组织课题组中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化学等多方面的专家,研究对医学生传授自然科学知识的同时进行医学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措施。(2)化学教学设计中渗透医学人文教育。要求教师除了讲授物质的化学结构、性质、作用外,还分析该化合物的合理使用、使用不当或滥用对医学、环境、食品卫生、人体健康的影响。明确化学物质既可以成为挽救生命的良药,也可以成为损害人类的利器。(3)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由教师提供或学生自主选择一些共同关注的人文社会现实问题,要求将所学的化学知识与人文社会现实问题结合起来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小组讨论、教师指导,咨询专家后进行总结,并制作PPT在班级汇报。(4)化学实验教学中增加化学实验室和化学药品安全使用的考核。把《贵阳医学院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及《贵阳医学院化学危险品管理办法》的学习和执行情况纳入学生实验考核中,监督学生做好危险化学药品的取用记录。教导学生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化学实验的每一个环节,指导学生精准、规范、合理、科学取用化学药品。(5)课题组的专家为任课教师和医学生提供德育学、心理学、医事法律等多方面人文知识的辅导和咨询服务。3.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教学学时有限,以我校的临床医学本科各专业《有机化学》教学为例:理论学时54,实验学时18。但教学研究开展的过程中,学生选题、资料查找、分析讨论,到制作PPT、班级汇报,很多工作需用课余时间来完成;由于采用导入式自主学习的方式,学生在选题初期无从下手,选题进行的过程中也会遇到许多困难和困惑。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加强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的学习,有能力和经验解答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难,同时还要抽出较多课外时间来指导,怀着平等、博爱的心去关注学生、感染学生、影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