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科学课堂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7 18:12:49

科学课堂论文

科学课堂论文例1

二、如何实现小学科学有效教学

科学课堂论文例2

人的一生是从摇篮到坟墓,因此拥有生命是人的前提,发展生命是人的根本,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今教学目标重要趋向。然而,由于科学理性主义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今的语文教育观重外物而轻视生命本体,生命意义的丧失和缺乏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一种训练活动,成为一种知识中心主义的课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吸收知识,开启智力,陶冶性情。同时教育情境的创设要求生命化语文课堂传统打破语文课堂时间的封闭模式,教学活动应灵活掌握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步骤,调整节奏;并且努力作到课堂内的时间与课堂外的时间自然衔接,让课堂外的时间在课堂内自由流淌,从而在相对的意义上延长活动时间,促进个体生命主动发展。

(三)生命课堂的对话教育构建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广阔神奇的语言天地里,我们可以与古人、今人、伟人、巨人,与自然、社会、人生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通过“对话”交流活动,读者才能悟得文章的真义,内化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主体的自我建构和生命成长的目的[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对话教育首先需要教师鼓励学生,让学生来探讨文章的真谛,教师主要起引导的作用。必要的知识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新审视教学的本质、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以及学习方式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在语文教育中建构生命课堂,使学生读到过让他激动不已、欲罢不能的教材,感受过心灵与情境的自由交往与融合,走进过无拘无束的想象空间,从而引发过探究未知的冲动和欲望,产生过令他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品味过审美过程所产生的悦心悦意,最终实现语文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邬志辉.关于减轻学生负担的深层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1998年.

2、曹明海、宫梅娟.理解与建构—语文阅读活动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永昊、周均平.感应与塑造—语文审美教育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省略。。。。。。。。。。。。。。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科学课堂论文例3

在笔者看来,具有学科特点是评判语文课堂教学延伸有无价值的首要标准。语文学科教学的延伸不能离开语文课程的性质,不能背离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不能远离语文课程的基本要素,不能抛弃听、说、读、写中的任何一项。记得有一位老师在执教《月亮湾》一课时,在学生初步读懂课文,简单地回答了老师的几个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问题之后,就让学生闭眼想象月亮湾的美丽,紧接着又请学生把月亮湾的美丽景象摹画出来。伴随着优美的旋律,同学们专心致志地“作画”,然后就是“展画”,最后进行“评画”。虽然同学们参与的热情高涨,课堂氛围也非常活跃,但在这种热闹的背后却是语文教学本质的背离,是语文学科延伸本末的倒置!

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固然有必要,能够拓展文本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但并不是所有的延伸都是必要的。我们的延伸必须建立在对课程内容的准确理解、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准确把握之上,这样的延伸才是必要的,才是有价值的!记得一位老师在介绍自己的课堂延伸经验时,曾列举其执教的《詹天佑》一文,大体的执教步骤为: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字铁路设计是否科学?你有什么别的方法让火车爬上山坡?”等两个问题;然后又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解决“开凿八达岭隧道时,到底找几口直井才能既增加工作面又缩短工期”的问题。据该老师讲,学生讨论的气氛非常热烈。但我想追问的是:这是一节语文课,还是一节工程学课?如果是语文课,那这样的延伸至少荒废了学生习得语言的最佳时期,文中那么准确描写建铁路全过程的词语,学生掌握了吗?詹天佑在建成举世震惊的“之”字形铁路时的民族自豪感,学生领悟到了吗?在遇到困难时不畏艰难的勇气与善于克服困难的智慧,学生体会到了吗?詹天佑那种“各出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辱,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的爱国情怀,学生感受到了吗?恐怕都没有达成吧!这岂不是“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这样的延伸有必要吗?

此外,课堂的延伸一定要在执教者的控制之中,可控制的课堂延伸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我们有些老师可能尝试过“意外”的延伸所带来 的精彩与难忘,但千万不要忘记,一切看似“意外”的延伸既“出人意外”,又“入人意中”。没有对文本的充分挖掘,没有对学生的准确把握,一切“意外”都是不可能产生的。这样的延伸就毫无价值可言了!因此,我们的延伸一定要在执教者的控制之中,以执教者有效的引导去唤起、去预约延伸中的精彩! 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是否具备语文学科的特点,才是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所必要的,才是学生形成语文素养所必须的,这样的延伸才是构建在我们老师可控制、可引导的平台上,才会具备无可比拟的课程价值,才是我们课程改革引领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所期待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自己的学科精神。有了学科精神,教学就有了共同追寻的目标,有利于形成学科的“风骨”与特质。语文教学的学科精神应该是人文精神、审美精神与研究精神的综合。

人文精神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艺术。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属性。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写道:“没有人,一切创造只是荒芜、徒然,没有终极目的。”自然的最高目的是文化的人。中国文化灿烂古老,博大精深,语文教师作为传承祖国文化的人,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质的人。怎样履行这一神圣职责呢?

科学课堂论文例4

二、如何实施高效课堂策略

(一)提出问题,引导预习,为高效课堂做准备

带着问题进行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最有效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预习,可以了解新知识的大致轮廓内容,对知识点有一个宏观的视野,对所提出的问题有一个事先的思考,这样在课堂的学习、探究以及思考过程中才能表现的游刃有余,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教师所提的问题要贴近生活,要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刘良华教授的“校本教学研究”一书中说,在学生学习中真正建构和生成的角度谈到的关于有效教学的三个关键词就可以很好的说明预习以及提问角度的重要性,三个关键词为:1.主动探究:强调了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以及结论,强调让学生在发现与探究过程中领会学习的方法并体验到探索的快乐。2.情感的意志:强调“热切求知”———作为“学习兴趣”的情感意志,强调“先立其大者”———标识“人生幸福”的情感意志。3.生活实践:强调学生学习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背景与积累;强调将所学新知识引向生活实践,所谓“沟通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让教学充满活性特质”。

(二)精心准备,合理引导,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也曾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我想这种方法就是:主动探究、自主学习。教师通过课前的精心准备,合理引导,就是为了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促使学生不断发现新问题,勇于质疑,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探索,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另外,要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如果学生不能亲自操作只是单凭教师的讲解,获得的知识会比较肤浅,只有不断地参加实践操作,并运用多种感官来参加学习活动,学生才能获得比较充分的感知。由此可见,关于在学习中通过具体的动手操作,主动探究问题,充分调动脑、手、眼、口等多感官表征对于高效学习的重要性,并可以针对不同智力的学生对学习方式的不同需求,将学生所擅长的智力都能充分的运用到学习中,从而获得最佳学习效果。

(三)注意衔接,巧用方法,让学生自己构建知识体系

在高效课堂中,知识连续性的建构尤为重要,因为任何的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散落在庞大的知识体系中,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有逻辑性地进行记忆和学习。呈现逻辑与认知规律的脑科学研究表明,那些生动有意义的和体验相结合的信息先被大脑记忆,没有价值和意义的信息,大脑找不到任何宏观世界的理由就会抛弃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更倾向学习有趣或是和自己有紧密相联的知识。除此之外,科学的思维方法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发展。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形式化的逻辑规则,在观察、思考、理解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比较、抽象、分析、分类、综合、演绎、归纳、联想等几种思维方法和流程。在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必须重视科学的思维能力,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和获取能力、并具备完善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做到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并且可以让学生自己构建适合自己的知识体系,全面的掌握知识脉络,做到活学活用。

科学课堂论文例5

(二)主动地进行深度备课由于高年级的课程多为一些专业课程,不像基础课那样有非常丰富的教材、课程资源可供选择,这就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要将知识点深谙于心;另一方面,要合理地安排好讲授结构,并做好课程内容的更新。

(三)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例如,如果要求学生遵守课堂纪律,那么教师就应该坚决杜绝上课期间接打手机、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等现象。总之,学生在看到教师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以后,也会用相似的勤奋和努力来对待课程,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良性循环。

二、注重授业与传道、解惑相结合

韩愈的《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言简意赅地指出了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教师的职责包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即传道),传授学业技能(即授业)和帮助学生解开迷惑、为学生指点迷津(即解惑)。这三个方面并列而行,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前述的课堂教学即属于其中的授业范畴。要达到良好的授业效果,就需要其他两个方面的密切配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由于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更侧重于科研成果的产出、教师的教学收获与付出不成比例、学校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监督缺位等原因,部分教师不愿意将很多精力放在课堂教学上,更不用说对学生进行传道和解惑了。尽管如此,笔者在教授“航空测试系统”课程时的一个案例仍然使笔者坚信: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对学生进行传道和解惑必不可少!笔者在课堂上发现这样一个学生,他特立独行,表情冷漠,作业应付,成绩中等偏下。但通过课堂上的几次提问后,笔者发现该生具有优秀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笔者断定,该生可能在思想上出了一点问题。因而,在一次课后,笔者主动邀请该生共进午餐,并分享了自己的大学经历。该生在吃午餐的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然而两天后,笔者收到了该生发来的一封长信。他在信中吐露:自己对社会及校园中一些不良的现象不满(如就业中存在“拼爹”现象,平常努力比不过考前突击等),并因此产生了消极的情绪,于是开始应付所有的事情,包括上课、作业、考试甚至就业。笔者针对这一情况与该生进行了多次当面的交流。一方面,劝告他不能以偏概全,不能过分地关注社会的阴暗面;另一方面,鼓励其多付诸行动,养成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抛弃,不放弃”的习惯。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引导,该生不仅在学习成绩上有了较大提高,整个人的精神状态也有了明显的改善。

三、善于利用行业专家的优势

授课教师是课堂讲授的主体,但并非课堂内容唯一的提供者。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通过讲座的形式进行授课,并且参与作业的判定,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以笔者讲授“航空测试系统”课程中的“姿态测量”为例:在该章节中,陀螺仪的原理及相关应用是重点,同时也是本课程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然而,由于陀螺仪在科学、技术、军事等领域特别是武器装备领域的特殊作用,导致能够公开参考的内容比较有限。为了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笔者邀请了研究陀螺仪的同事进行授课。该同事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在不涉及机密的前提下向学生深入浅出地介绍了陀螺仪的原理、历史和现状、应用及发展趋势等相关知识,使得学生对此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同时,笔者还邀请该同事审阅了几份与陀螺仪相关的调研报告,对学生的调研结果进行了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四、充分利用网络媒介,加强与学生课下的沟通和交流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到网络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QQ、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SocialNetworking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网站)社交网站以及以微博为代表的广播式社交网络平台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学生是新式沟通媒介的追捧者与庞大的使用群体。相比于传统的沟通方式,网络沟通媒介具有突破时空限制、海量信息资源传播迅速、沟通氛围轻松等特点。因而,如果教师在课外能够利用好这些新兴的网络沟通媒介,则可以将对课堂知识及其他内容的讨论延展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同时提高沟通效率。比如,可以建立课程教学的QQ群,所有学生都可以在群里提问;同时,QQ群也使得问题的讨论结果可以呈现在所有成员面前,从而对一些共性问题起到高效、快速解答的效果。

科学课堂论文例6

日本著名教育家斋藤喜博认为:教师的提问是“教学的生命”。有经验的教师也感觉到:提问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因为提问是组织教学的开端,是教学过程转换的“关节”,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重要“激活”因素。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和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都曾成功地使用调M来引导学生学习,并被发展成为今天启发创造原则的典范。1912年,美国学者史蒂文斯(R.Stevensa)第一次对教师提问做了系统的研究,他发现教师提问和学生回答大约占去普通学日的50%的时间。至此,美国的教育研究者对这一课题进行了诸多实验,提出许多行之有效的建议。国内较少有对这一问题的系统探讨,而在现行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几乎所有的学科都有提问,有些课甚至是“满堂问”。但是提问并非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提问的质量和水平是其教学理念和素质的体现,也是影响教学效果和学生素质发展的关键因素。而这一问题的核心是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本文力图对教师设问的一些技术模式等问题作些探讨。

一、关于设问的功能

德加默(C.Deganno)主张,“提问得好即教得好”(toques-tionwelisteachwel)。因为交流与对话是教学过程的本质,而提问又是教学交流与对话的必要的组成部分。其功能与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何谓提问,即是引发学生产生心智活动并作回答反应的信号刺激,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教师在课堂引起学生回答反应的主要是“语言刺激”,当然“语言”不是唯一的刺激,还有其他的发问信号,如手势、面部表情等,其主要的目的则是激发学生进行较高水平的思维。同时,提问还有其他功能,主要表现为:

(一)引起学习动机。提问不仅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智力调控行为,而且是启动非智力因素的一个重要手段,如通过提问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等等。

(二)帮助学生学习。提问不能当做教师对学生的考问,而应该能帮助学生学习。如通过提问可以给学生提示重点内容,哪些知识是重要的,怎样掌握知识等;还可以通过提问促进学生记忆品质的增长,同时通过提问还可以诊断学生学习的障碍以及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调整教学。

(三)提问能提供给学生参与的机会,锻炼学生敢于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能力及品质。提问应能唤起每个学生的潜能,给每个学生提供愿意表现自己的机会,为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创造良好的机会。

(四)提问有组织管理功能。通过提问可以组织课堂教学的秩序,使教学顺利进行。如教师在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往往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

(五)可以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学生的探究欲望是从问题开始的,问题可以把学生带人探索未知的境地,能够激励学生去发现和捕捉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这也是现代人所必备的素质。

(六)提问能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提问意味着教学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解脱出来,使教学从知识的传授走向知识的建构;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对话与合作中促使了知识的生成。因此,教学中设问的意义在于追求学生的创造品质的养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七)提问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关于提问的功能很多,但最为重要的功能还在于它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设问的水平模式及设问的技术作进一步的探讨。

二、关于教师设问模式的构建

笔者通过对部分课堂调查和分析可见,教师在设问时,往往重知识型、检查型、封闭型的问题,忽视思考型、鼓励启发型和开放型的问题。教师的设问往往要求学生在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单向思考,较少关注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更少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反应。因此,我们应该构建一种较为科学的设问模式,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较高的发展。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曾对教育目标作过较系统的分类,特别是他在认知领域的分类对世界有着广泛的影响,他按照从低级水平到高级水平的顺序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为6类:知识、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与其相适应,也可以将教师的课堂设问分为6种水平,使每个水平的设问都与学生不同类型的思维活动相适应。

(一)知识水平的设问即对事实性问题的设问,这类知识的设问是指要求学生对所学习过的知识的记忆,包括具体事实、概念、方法、过程以及原理等,其目的是检查学生是否记住了先前学过的知识。这种设问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具体,二是答案是惟一的。对于这类问题的设问教师最常用的关键词是“什么是,··…”、“谁·,·…”、“是什么”、“有什么”、“什么时候”、“哪里”、“写出”、“说出”等。知识水平的设问是最低层次、最低水平的,老师好问好评,学生好答,它所涉及的心理过程主要是回忆。在教学中教师往往较多地使用这一水平的设问。教学中过多地使用这一水平的设问不但不会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而且会阻碍学生思维水平的发展。如前不久上海静安区有一项有关调查,在一个初中二年级的一堂语文课上,教师共提了98个问题,其中关于个别生词的解释就问了20多个问题:某个词在哪儿,念什么,第二个词在哪儿,念什么,你们还有没有不识的字,能看懂吗,此类问题占了整堂课的三分之一以上时间。

(二)理解水平的设问即是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分析、比较、归纳所学的知识,从而把握知识的意义、本质和规律。能比较和对照知识的异同,将知识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弄清知识的含义。教学中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有“比较”、“说明”、“用自己的话叙述……”、“解释”等等。现实的课堂教学中这种水平的设问也较多。如:用自己的话叙述质量守恒定律或勾股定律;试比较many和much两词的不同用法等都属于这一水平的设问,这类问题的答案是考查学生能否真正掌握概念或定理的内涵。这一水平的设问考查的仍然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情况。

(三)应用水平的设问是要求学生把自己已经习得的知识应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即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和回忆过去所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可以得到充实、丰富和检验,同时也可以训练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概念教学、方法、原理教学等常用这一水平的设问。它常常要求学生正确分辨事实或物质结构的不同类型等。如物理或化学中的一些简单的计算等就属于这一水平的设问。这一水平的设问教师常用的关键词有:“运用……”、“应用……”、“举例……”、“分类”、“选择”等。如运用所学过的知识计算一堆粮食的重量就属于这一水平的设问。这一级认知提问较前两种水平的设问而言,有一定的进步,但仍然属于低级水平的设问,其答案仍然是固定的或者说是“惟一的”。

(四)分析水平的设问即要求学生能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没有现成答案,属于较高级水平的设问。学生仅靠课本或记住教师所提供的材料是无法完成回答的。这就要求学生能自己组织自己的思想,找出依据进行解释。这一级水平的设问要求学生进行的是较高级的思维活动,需要学生分析知识的结构,弄清事物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于年龄较小的学生作出回答较为困难,必要时教师可以提示和鼓励学生作出回答。这一级水平常用的关键词有:“为什么”、“什么因素”、“证明”、“分析”等。如影响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因素有哪些,这一问题需要学生对当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前因后果有较清楚地了解。现实课堂教学中,这一水平的设问教师较少涉及到。

(五)综合水平的设问是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以一种新的或创造性的方法组合起来,从而产生一种新的模式结构或是一种新的整体。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水平的设问能够刺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适合讨论课教学或书面作业。一般而言综合水平设问的答案不止一个,可能有若干个,这也是它与应用水平的区别所在,应用水平的设问答案通常只有一个,往往弄清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就能推导出答案,而综合水平设问的答案是不确定的,而且答案之间可能有很大的出人。其常用的关键词有:“如果……”、“假如··,一”、“根据”、“预测”等。如假如红军不进行两万五千里长征,你推测会出现些什么情况,根据……你能想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吗等,都属于综合水平的设问。

(六)评价水平的设问这类水平的设问在于帮助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来判断材料的价值。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对评价水平设问的回答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教师在设问前,必须先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判断评价的原则等。这一级水平的设问常用的关键词有:“判断”、“评价”、“证明”、“你认为……为什么,”、“你同意……为什么”、“你对·一有什么看法”等等。如你对实验室用启普发生器制取二氧化碳有何看法,这一水平的设问要求学生对一些问题有独特判断和选择的能力,要求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属于一种较高级的设问。

一般地,高级水平认知的设问更能激起学生的高级思维活动,易于教师多用,但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却恰恰偏爱低级水平的设问。设问中过多地关注学生记忆水平的思维活动,从理论上讲,这不利于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应习惯于提出高水平的问题。

三、关于设问的技术

了解了课堂设问的模式和各级水平的问题对学生智力水平的影响,是不是高水平的问题就一定有高质量的教学,这还有一个设问技术的问题。

关于设问的技术性问题,国外早就有人作过研究,如古德(T.L.Good)、布罗斐(J.E.Brophy)和韦伦(W.W.wilen)都对“设问的技术”作过研究,其中金滋莱特(R.Kinstratter)和韦伦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专为教师编制了一套实际有效的ICI方案,即改进课堂教学方案。这种方案注意到了各种教学技巧领域,包括设问的认知水平和表述,通过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人对现有课堂教学的观察,我认为掌握设问技术有助于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一)教师要了解设问的不同认知水平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如前所述,当前我国中小学课堂提问内容一般是较重视前两类,即回忆描述性问题的设问,后几类设问较少。据调查百分之八十的教师在提问时最关心的是对事实的记忆,而对创造性问题,需学生运用自己的信息去创造的提问较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因为认知水平较低的问题好提好答,答案是教材里现成的知识;同时对于创造性问题的准备、设计等要花大量的精力,且不易把握,不易考核。加上教师不能很好地理解设问的模式,往往提问一些认知水平较低的知识。

(二)教师设问时应能清楚地、准确地表述问题,避免含糊不清的问题。比如“中国与美国的区别何在,”“森林里有什么”等,使学生无从回答而受到不必要的挫折。

(三)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了解,善于把教学目标通过一个个具体问题体现出来,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情境,通过学生自己的智力活动达到教学目标。避免缺乏明确目的的随便设问,才能达到训练学生思维的效果。

(四)教师设问时应注意设计各种认知水平的问题,即问题要有层次性。各种水平的问题能够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能够为学生高水平的思维提供较好的训练机会。

科学课堂论文例7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2007年山东省开始考“基本能力”,其中信息技术首次纳入高考科目。这需要我们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更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般为:“创设情境----展示目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反馈纠正-----教师总结”六个环节,这一教学模式与赫尔巴特的理论相一致的,但仍然无法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只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

这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相当于齐步走,教学任务落实得比较好,但学生只是模仿,动脑的地方少,不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很难实现分层教学,这样导致基础差的有点累,基础好的吃不饱,而且学的东西有点死。

由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

二、概念的界定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一切与信息的获取、加工、表达、交流、管理和评价等有关的技术都可以称之为信息技术。[1]

网络课堂,从教学实践的视角来看,定义网络课堂要从学习方式入手,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环境的有机因素,以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模式可以定义为:从教学的整体出发,根据教学的规律原则而归纳提炼出的包括教学形式和方法在内的具有典型性、稳定性、易学性的教学样式。

三、理论依据

杜威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做中学”为基础的实用主义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以往教学模式单一化的倾向论文服务,弥补了赫尔巴特教学模式的不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建构主义者指出,学习不是被动接受一定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在内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学生是积极主动的“学徒式学习者”。因此,教学不应“由外而内”的注入,而应是“由内而外”的主动吸收。

在当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越来越重视引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心理论、新成果。因此我校提出了“基于中学信息技术网站的网络课堂教学模式”,可概括为:“确定任务----网上学习(自主探究、组内合作交流)----展示与点拨----巩固练习”四个环节。

四、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

1.确定任务

任务导引是该方法的关键所在。在此阶段,教师要进行任务设计。一个好的任务设计至少要符合以下原则:任务大小要适当。一个问题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子任务,这些任务可能是在同一时间内由不同的角色去分别完成,因此,各个任务的大小要适当,不宜出现任务过大或者任务过小的情况。任务覆盖的知识点要适当。在设计任务时,不能孤立地去设计某一任务,而要考虑各个任务之间的有机联系,任务和任务之间应该呈现“正互赖性”的特点。任务表述要明确。任务的完成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可操作的层面上,任务完成要达到什么目标,符合什么标准,采用什么表现形式等等,都要作出详细说明。角色分配要合理。角色是与任务直接联系的。从合作小组的形成到组内各成员担任角色,都需要从任务出发,作出全面考虑。这种角色分配既可以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也可以由教师根据学生特征而替代学生去组合和选择。任务导引的目的在于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网上学习

已建成的信息技术学科网站,包括学习专题、网络课程、相关资源、在线测试、在线聊天室、作品展示、互动评价等。根据学习任务和老师的点拨,选择合适的课程,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由简到难,逐步提高,从而实现了分层教学的目标。网上学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自主探究

学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他们的知识经验是在与客观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为此,在教学中必须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提供给学生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最初教师的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让学生自己去探索。

考虑到学生的基础的差异性,我们注重分层教学。在网站设计和开发的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基础的层次选择自主学习,以突破信息技术的难关。我们按照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方法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的思路进行信息技术网站的设计开发和施教。[2]

(2)组内合作交流

合作学习是利用任务驱动学习,同一小组内各成员或者各小组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方面进行探索,担任不同角色,合作交流,最终完成任务,共同解决问题。教师将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为各个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一起进行学习,各自担当一定的角色,共同完成某一任务或解决某一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之间为了实现学习目标,个体之间可以采用直接对话或通过论坛、聊天室等形式进行讨论交流,对问题进行充分论证论文服务,从而达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效果,以期获得学习目标的最佳途径。

3.展示与点拨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了两种思想,甚至多于两种思想。”根据学习的具体摘要善于运用诱导的语言,紧扣目标,引导学生逐层深化,激活学生的思路。

4.巩固练习

要锻炼学生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必须进行一定量的练习。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一节课的最后至少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做练习(即平时所说的课后作业),题目不能偏、怪,要适度,同时题目分层次,即有必做题和选做题,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同时要求他们独立完成作业,绝对不能抄袭。

五、反思

教学模式即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框架和技术方法与范式,是长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实验研究的总结和概念化,也是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的技术保障。灵活运用和善于总结教学模式特别是课堂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工作,既是一个教师的成功保障,也是一个教师成熟的体现。在今后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优化我校提出的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模式,希望它能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李艺.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信息技术基础(必修).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科学课堂论文例8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第二课堂以其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和开放多样的教育形式越来越受到高校的重视,成为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工科院校中,第二课堂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政治素养、思想观念、情感意志、道德情操以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和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合都起着其独特的作用。

一、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

中西方古代教育都十分重视人的素质的培养。我国古代教育一直以人的培养为基本目标。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所谓“修身”,就是要培养自己的良好素质,为“齐家、治国、平天下”打下基础。孔子强调德、智、美等全面发展的教育,除“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之外还要学习御、射。[1]在西方,重视人的素质的培养也一直是教育的传统。亚里士多德提出了著名的自由教育的概念。他认为最高尚的教育应以发展人的个性为目标,使人的心灵得到解放与和谐发展,为享用德行善美的自由、闲暇生活,进行理智活动。这种观念对西方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中世纪欧洲的大学学习文法、修辞、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七个科目,称七艺,渗透着宗教的精神。[2]文艺复兴打破宗教的束缚,解放个性,教育目标被重新定为谋求个人身心的自由发展。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知识教育、技能教育、操作教育和具有开发性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意志道德教育、人的整体发展水准教育的结合,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3]高校第二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其活动广泛、形式多样,学生参与主动,是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它有益地补充了传统课堂教育的内容,为人才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由于第二课堂的开放性、兼容性特点,随着不同时代背景的变迁其内涵也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

人文素质教育最终追求的教育效果是使人类更具有适应社会发展、推动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第二课堂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学生对第二课堂各类人文活动的积极参与和建设来实现的,且以重“修身”、倡导 “身心自由发展”为主题。它与第一课堂教学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内容包括人文讲座、音乐舞蹈艺术、体育竞技、社会调查与实践、活动组织策划及其他校园文化活动。它偏重于实际操作,相对而言,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更具有实践意义。

二、人文素质教育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急于摆脱经济落后的面貌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国家急需大量的理工科技术人才,1952年我国高等教育开始全面学习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理工科专业教育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前所未有地被忽视,整个高等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4]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特点之一仍然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利于培养健全人才,不利于扩展培养人才的视野。现在的高等教育要重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而且特别要纠正“重理工轻人文”的错误倾向,切实有力地强化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许多人会选择学习工程技术,学习“正确地做事”,却有相当部分人没有学会“做正确的事”,因此,必须进行超越实用主义的博雅教育。1981年AT&T公司对毕业生作了一项研究,发现学习人文科学的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实践后,在管理头衔上会比学习商业或工程的人提升更快。还有一项调查显示:刚毕业的人希望学到更多技术方面的知识;具有十年左右工作经历的人后悔没有学到更多商业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而工作二十年以上的人则后悔没有更多地学习文学、哲学和历史。[5]由此可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理工科学生教育的需要,也是人类教育史发展的一个必然结果,是世界教育发展的一个普遍趋势。

三、第二课堂对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的作用

第一,第二课堂有助于提高理工科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以往的传统教育模式,其教学方式单一,方法也比较陈旧,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教育效果不理想,而第二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多彩、轻松活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会起到较好的作用。

第二,第二课堂有利于提升理工科学生人文素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就存在一些问题,对于理工科教育而言,大学在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相对比较薄弱。[6]针对这一情况,高校应加强对大学生文、史、哲、艺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第三,第二课堂能够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青年大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利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是他们的迫切需求。大学时期是学生社会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也是学生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他们要面对各种竞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心理上的波动。作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第二课堂应主动合理占领大学生课余生活,防止大学生在安排自己业余生活上出现偏差走上歧途。将大学生组织到丰富多彩有意义的第二课堂活动中来,对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第二课堂有助于理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相对而言,理工科课堂学习严谨而枯燥,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情绪。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强调的是“修身”和“身心自由发展”,其所倡导的人文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促使学生掌握新知识,提出新观点,探索新领域,发现新事物。

此外,丰富的第二课堂人文素质教育活动有利于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理工科高校可以通过以活动文化为载体,强化文化的渗透与延伸,对习惯于理工科专业学习的大学生而言,积极开展人文主题的第二课堂活动,能够为发展和培养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营造有利环境,形成重实践重创新的研究氛围。

第二课堂具有将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有机结合的独特优势,是第一课堂的重要补充。应当充分发挥其在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学生学习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素养提供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文剑锋.儒家乐论与生命教化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2011.

[2]潘福妮.中西方高校人文教育的比较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6.

[3]严军.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科学课堂论文例9

(1)广博性。进入大学后,大学生普遍觉得知识浩瀚如海,他们渴望在较短的时间内有效的获得各种知识和技能。(2)专精性。大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以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特征的社会活动,围绕着如何使大学生尽快成为高级专门人才而进行。(3)自主性。大学生的学习虽然按照老师的要求进行,但是不像中学生那样绝大部分时间是被动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而是有相当大的自主性。大学生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这就决定了大学生要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学习计划能力。(4)创新性。创新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钻研。大学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具备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 最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国际贸易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外贸业务能力与创新能力,毕业后能在外贸公司、跨国公司及各类企业的相关部门,从事进出口业务、外贸业务管理、市场推广和营销策划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学生今后的工作环境除了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

二、生本教育的方法 鉴于传统教学方式存在弊端、大学生学习有其自身的特点及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应具备较强的与人沟通交往与合作的能力,我们提出了生本教育观。具体来说就是在课堂上运用各种方法,为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好具体环节,把教转化为学,以学定教,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一)先做后学,先学后教 此法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预学、尝试练习等途径,对研究对象的本质及内、外部联系产生直觉地、感性地、综合地认识或疑惑,在教师的启发和帮助下,达到对知识感悟深刻、易于内化、增强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如“国际商务英语口语”课的教学,在课前先给学生设置一些商务情景,学生在课下准备。在课堂上采取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交流讨论,通过学生讲解、角色表演、作业互改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口讲英语,提高英语会话水平[ 1 ] 。

为了避免学生准备不充分、课堂气氛不活跃,老师还可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讨论。例如,在《公司及产品介绍》一章中,教师先讲授一些常用句型、接待礼仪等理论,然后,通过幻灯片给出一条英语新闻———2008年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配额增加,并补充过去欧盟对中国贸易出口政策。学生通读后,给出讨论话题, Do the trade between EUand China’s Import & Export corporations have a p ros2perous future? (中国与欧盟外贸公司之间的贸易有好的前景吗?) ,用20min时间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根据老师讲授,结合课本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给出至少一个理由。教师应积极参与到各组中进行引导及答疑。最后每组找1~2位同学将各组观点陈述,教师对其发音、观点等给予纠正和点评。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陈述自己的观点,给学生做出示范。这样,在课堂上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多,学生是真正的学习的主人。其教学模式: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尝试解决—师生合作—引导学生小结。又如“外贸单证”课的教学,教师利用外贸单证系统,给学生在课堂上布置作业,让学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制作单证的理论知识在模拟机上检验。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单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老师当场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真正掌握了外贸制单的技能,为成功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 。

教研室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积极加强实践性教学,比如:在教授“报关实务”、“国际货运”课程时,授课教师与西安海关联系,安排学生去西安海关观摩,并邀请西安海关报关科科长就报关程序和海关法规等知识进行专题辅导。活动过后让学生对此次活动进行小结,并就学生认为的实践和理论脱节的部分进行讨论,以增学生生的操作能力。

(二)创设自主学习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讨论、小组竞赛等方式,各组之间互相提出问题,互相解决问题。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个人解决;学生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学生合作解决;学生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师生合作解决。教师起着启发、引导、帮助的作用,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思维互启,创新灵感增强。

(三)加强学习方法指导 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自学得到的知识是无限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因此,我们要加强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1)确定学习目标、科学安排时间。(2)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3)组织课外学生学习互助组, 如“一帮一”等。

三、结果分析 开展“生本教育下教学方式研究”1年余,体会如下:

(一)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实践表明:实施生本教育下的学生普遍要求老师继续举行生本教学,要求教师多布置任务。

科学课堂论文例10

二、做好深入的学情调查

一个科学的课堂常规可以保证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确保教师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学步骤得以顺利实施,但还不能说就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才是决定教学活动成败的关键。教师必须在课堂上营造出一种积极的课堂学习气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和学的双边活动中来,努力追求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尽力克服各种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只有学生具备了主人翁意识,教师的课堂教学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谓课堂气氛,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综合的心理状态。课堂气氛按照师生之间所表现出来的表现特征,大体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要建立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积极的课堂气氛,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了解学生的需求。教师一定要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地位,设身处地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及学业基础;平时应主动和学生交流、谈心,听取他们的各种想法和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态度和对学习的期望值。特别是在刚刚进入初中学习阶段,收集学生对老师的要求和对自我的学习目标,半期或期末考试后,可以布置学生写试卷分析和自我总结,从这些信息中可以客观的分析学生学习心理和学习态度,为教学设计提供有效的参考。在与学生有较多接触以后,还可以就“我心目中的数学老师”这个话题让学生写一个富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你会了解到学生普遍喜欢那些知识渊博,讲课生动形象,富有激情和幽默感,平易近人,能和学生交朋友的老师;而不喜欢那些衣着不整、无精打采,处事不公正,体罚学生的老师。不同层次的学生还会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对于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会可能会提出多讲学习方法,经典题型以及解题技巧等;而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会提出放慢讲课速度,多讲基础题目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学业基础的教学目标,分层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达到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充分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性,把他们融一个整体,营造一种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为有效的课堂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