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59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1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在我国现行金融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调整主要金融产品价格,如存贷款利率、金融服务收费标准等,各商业银行作为产品既定价格的接受者,缺乏产品定价自。因此,根据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原理,在价格既定的情况下实现利润最大化的财务目标,银行需要在产品数量、产品成本和产品结构方面做出努力。只有了解和掌握产品成本的详细资料,银行才能有的放矢地控制和降低成本,合理调整产品结构,准确进行产品定位。

(二)金融体制改革的趋势要求银行决策者掌握产品成本信息

虽然我国目前金融产品价格仍由央行制定,但近年来有所放松,如浮动利率贷款的范围和利率浮动的区间都有所扩大。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金融市场的成熟,利率市场化是大势所趋,各商业银行将面临自行确定存贷款利率的问题——即产品定价。虽然银行经营管理理论提供了完备的产品定价模型,但在实践操作中,及时、准确、完整的产品成本信息是合理定价产品的重要保证。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各银行应从现在着手开展产品成本核算,为迎接未来挑战做好基础工作。

(三)现行会计核算体系无法提品成本信息资料《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在第八章《成本》中规定银行成本是指“在业务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与业务经营有关的支出”,具体包括利息支出、金融企业往来支出、固定资产折旧费、手续费支出、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外汇、金银和证券买卖损失、各种准备金和业务管理费等。从理论上讲,成本和费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费用是企业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耗费;成本则是对象化的费用。因此,财务制度中对成本的定义更适合于费用概念。鉴于银行依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组织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目前所实施的成本管理实质是费用管理,尚未建立以产品为对象的成本核算系统,无法提供成本信息。

二、产品成本核算的理论和实践

根据成本会计理论,产品成本由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组成。在传统工业企业中,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占产品成本较大比例,制造费用比重较小,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程度对产品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影响不大。但是银行业不同于传统工业企业,具有产品种类多、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在成本中所占比重相对较低、制造费用所占比重相对较高的特点,制造费用分配的准确性直接关系着产品成本的准确程度。若采用传统方法分配制造费用,会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和产品决策失误。因此,银行业在建立产品成本核算系统时,不应沿袭传统会计政策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应引入工序成本法。

(一)工序成本法

1987年哈佛大学RobinCooper教授和RobertS.Kaplan教授提出工序成本法Activitybasedcosting,简称ABC.

他们认为,在销售多种产品的公司里,决策层进行产品定价、产品组合决策时所依据的成本信息已经严重失真,根本原因是适应十几年前业务核算的会计政策一直沿用至今,没有发生任何变化。更为糟糕的是,没有可以替换的信息警告决策层他们使用的产品成本信息是扭曲的。十几年前,大多数公司产品种类少,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构成,能够轻易地追溯到各个产品,按直接人工分配制造费用不会使成本信息发生较大的扭曲。目前产品种类和市场渠道大量增加,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逐渐下降,而以市场营销、推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大量增加。但是大多数公司还是按照传统会计政策的方法,以不断减少的直接人工成本为标准分配不断增长的制造和管理费用,导致产品成本信息扭曲。他们认为,工序成本法能够成功替代传统成本会计系统。主要理由是,任何公司在生产产品时都有工序,在各个工序上所有的制造和管理费用都是可分的和独立的,容易追溯到单一的产品或产品组合中,所以应按工序确定产品成本。他们以一个水利阀门制造商的例子证明了工序成本法的作用。水利阀门制造厂是一个多产品公司,大约门销售产生了80%的收入。更有趣的是,60%的产品产生了99%的收入,而花费管理者大量精力的另外40%的产品却只产生了1%的收入。显然正确计算产品成本对于该制造商的决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提出,设计产品成本系统一是要准确收集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的精确资料;二是分析各个产品使用非直接资源的原因。在设计过程中需要遵守三条重要原则:1.应向昂贵的资源集中;2.重点放在不同产品或产品类型中存在重大差异的资源;3.应特别重视需求类型与传统分配标准完全不相关的资源。原则1要求进行资源分类,保证新的成本系统可能使产品成本存在重大差异;原则2和原则3则最大可能地辨别被传统系统扭曲的资源。对于工序成本法而言,以劳动工时、材料数量或机器工时作为分配标准己不能满足需要,追溯产品成本应遵循从资源到工序、再从工序到产品的过程。

(二)国外银行业的实践

就目前国外银行业的实践来看,一些国外银行已经开始利用工序成本法进行产品成本核算,如汇丰银行、新加坡发展银行、新加坡华侨银行等。据了解,新加坡华侨银行从1997年开始推行工序成本法,其做法是先从电脑部门做起,成功一个部门再向下一个部门推进,逐步推广到全行,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三、我国银行业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设想

国内部分银行也着手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工作,其产品成本分配基本沿袭了传统会计政策分配方案,核算较为粗糙,处于起步阶段。为得出正确的产品成本资料,笔者认为,银行业应采取“拿来主义”,充分借鉴国际同业的做法,采用工序成本法作为成本核算的理论依据。鉴于各银行己按照财政部以及央行的有关规定建立了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能够准确核算和提供各类费用支出资料,为开展产品成本核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设计产品成本核算系统时,应充分利用现有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必要脱离现有核算体系开发设计一套全新的:工序成本法核算系统。

开发设计成本核算系统应包括以下工作:首先,制定符合本行实际的产品分类标准。目前对银行产品定义较多,如将产品定义为“银行向金融市场提供的、可以为客户带来收益或客户可以用于消费的一切产品和服务”,“银行直接提供给客户的赚取实际的、名义的、潜在收入的服务”等。对银行产品的分类也存在较大差异,如美国的银行管理学院和生产力中心确认了31种产品,而《银行世界》杂志认为有250种产品。因此各行应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和实际情况定义产品并进行分类。各业务部门负责直接经办各类产品,应承担提供本部门产品类别和细分的工作。开发小组在汇总业务部门提供的产品类别后,确定产品分类表,如可以将产品粗略地分为存款、贷款和中间业务三大类,每一大类再根据要求进一步细分,如存款可以按照期限、款对象等进行细分。银行产品分类越细,产品信息就越详尽,但会相应加大工作量和投入,因此产品分类并非越细越好,应以满足决策层对信息的需要设定划分标准。

其次,明确产品业务流程和定义工序。业务部门应按照规范化、统一化和标准化的原则,制定各项产品业务流程。组成业务流程各个工作环节可以被视为工序。将某产品的业务流程划分为多少道工序取决于决策层对产品成本准确度的要求。产品成本准确度要求越高,业务流程就划分得越细,工序就越多。相应地,分配标准就越多,工作量和投入也会增加。因此根据决策层的要求合理划分工序时,应充分考虑成本效益原则。需要说明的是,构成某一产品的工序并不局限于一个部门,往往会涉及到若干个不同部门,如发放贷款就会涉及到信贷、风险管理、财会、电脑等部门。

针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多、人员多的现实情况,建议由总行建立统一的产品分类、业务流程和工序构成标准,避免各分支行自行投入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资料缺乏可比性,以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第三,设计产品成本归集标准。这是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难点和重点。银行产品成本分为能够直接追溯到产品的直接成本和不能直接追溯到产品的间接成本,需要建立统一的分配标准分配产品间接成本。由于不同的分配标准会对产品成本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以各产品使用资源的程度作为标准。例如,电脑部门向各个部门提供电脑维修服务,服务费用支出追溯到各工序时应以提供服务的时间或日常维修的次数作为标准。由于不同的分摊标准往往会直接影响到各部门利益,建议由各部门充分讨论达成一致后确定。

第四,按照工序归集产品成本。将各道工序上的成本汇总归集,得出产品成本资料。由于产品成本核算涉及到大量数据和不同分配标准,仅靠手工进行数据处理无法满足核算需求,需要良好的信息系统支持。该系统不仅要拥有处理现有产品成本信息的能力,而且应能应付不断出现的新产品成本核算问题。一般来说,开发、设计一套工序成本核算系统需要9到36个月的时间。

工序成本法的应用可能会带来全新的概念。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从直观概念分析,活期存款利率要明显低于定期存款,往往认为活期存款成本比较低,如当前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1.26个百分点。但利用工序成本法归集成本后,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主要原因是:虽然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的业务流程基本一致,即工序构成是一致的,但是营业部门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应付经常发生的活期存款存取款业务。若以营业人员花费在两种产品上的时间为分配标准,活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明显要高于定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例如,营业人员一天工作7小时,可能有5小时花费在活期存款业务上,而只有2小时花费在定期存款业务上,那么,活期存款的非利息成本将是定期存款的2.5倍。

四、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产品成本核算涉及到银行内部所有部门,大量工作需要各个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如业务部门制定产品分类和业务流程、各部门参与讨论成本分摊标准、电脑部门开发系统等。因此,决策者的支持和协调、各部门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是实施产品成本核算的保证。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2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

(2)在产品成本按年初数固定计算。

(3)在产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费用计算。

(4)约当产量法。

所谓“约当产量法”,是指将在产品按其完工程度折合成完工产品产量,生产成本按完工产品数量和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的一种方法。

约当产量法的计算公式如下: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产成品成本一单位成本×产成品数量

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成本

在计算在产品约当产量时,原材料成本项目和其他成本项目是有区别的。在计算原材料成本项目的约当产量时,应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不论产品完工与否,每一在产品数量应负担的原材料费用与完工产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陆续投入的,则需要计算在产品的约当产量。换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随着生产过程逐步投料的,那么,各成本项目都按完工程度计算出相同的约当产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的,则原材料项目不需要计算约当产量(或约当产量就等于在产品数量),其他成本项目要按完工程度计算约当产量。

采用约当产量法,要求科学地确定在产品的完工程度,而这又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企业可以根据月末在产品数量,采用技术或其他方法测算出完工程度。产品工时定额工作做得好的企业,可按每道工序累计单位工时定额除以单位产品工时定额计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产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于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产开始时一次投入,则原材料项目视为全部完工)。

[例]甲产品的单位工时定额为100工时,经过两道工序制成。各工序的单位工时定额是:第一道工序30工时,第二道工序70工时。则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计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

在产品成本按定额成本计算是指先对在产品确定一个定额单位成本,月末根据在产品数量乘以各项定额单位成本,计算出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并进而计算完工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下,月初在产品成本加上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减去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即为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计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本月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的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

定额成本法适用于定额管理基础较好、各月在产品数量变动不大,实际成本脱离定额成本的差异可以相互抵销的企业。

(6)定额比例法。

定额比例法是指按定额(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比例分配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

与定额成本法相比,定额比例法要求为完工产品和在产品制定比较准确的消耗定额,因此,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实际成本可以根据定额消耗量、定额费用或定额工时作比例分配。通常情况下,材料项目按定额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项目则按定额工时比例分配。

在定额比例法下,相关的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100%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资(或其他费用)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或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工资(其他费用)=完工产品定额工时×工资(其他费用)分配率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3

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经营决策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产品成本核算是成本信息形成的主要方法,因此产品成本核算方法一直受到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会计准则对于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经过多年的发展于2006年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2006)》体系,从而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其对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在可计入产品成本的内容方面较以前准则有了一定的变化且吸收了一些国际经验与做法。这促进了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发展和实务水平的提高。但从近年的情况来看,中国与其他国家依然存在着一定的贸易冲突,中国制造产品依然面对着反倾销诉讼的困扰。而改进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可能会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一、 文献综述

对于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研究一直受到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的重视。中国的会计主管部门于2010年开始调研并准备建立《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制度,有学者认为是必要的,但需要分行业进行规范,并引入环境成本、人力成本等,同时需要建立成本报表制度。有学者认为,企业产品核算制度应当考虑对外贸易中解决反倾销诉讼的需求。(袁唐梅,2009)反倾销诉讼是中国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一个难题,但是在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会计信息,尤其是企业产品成本信息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产品成本是确认倾销的关键性因素,在反倾销应诉中具有维权作用,完整翔实的成本信息在应对反倾销会计举证中可以发挥关键作用。(陈志友,2003等)关于产品成本核算如何应对反倾销诉讼,有学者认为应当建立专门的反倾销产品成本核算办法,乃至理论体系(陈志友,2003等);而同样有学者认为只需将已有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既可(孙铮、刘浩,2005)。企业会计准则中未对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做出明确的规定,但会影响到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企业会计准则(2006)》的实施对于中国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首先,该准则体系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实质性趋同,为中国的会计信息得到国际认可提供了保证,其中包括产品成本信息;此外在成本核算范围,如: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方面较以前发生了变化,可以纳入成本核算范围的项目增加了,这更适应中国国情和有利于应对反倾销诉讼。但依然存在这一定的不足,如未考虑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等(袁唐梅,2009)。

企业环境成本核算问题是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一部分。一般的研究将环境会计核算体系分为宏观和微观两部分。宏观环境会计核算是基于社会的角度来分析资源环境与生态环境的价值平衡问题。微观环境核算则为宏观环境核算提供支持,企业作为社会的微观主体应当承担由于其活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责任与保护环境的义务。从而在微观领域建立反映企业环境活动的核算体系成为一种必须的措施,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采用恰当的方法,真实、公允的对企业的环境支出和收益进行确认和计量,将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进行披露,从而为相关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满足社会对企业承担环境保护义务的要求。对于企业环境成本的核算,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环境成本核算理论框架的研究和部分重污染行业①的环境成本核算方面。中国环境成本核算研究主要受到国际研究的影响与推动,但在实务中较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较大的差距。目前对于企业环境成本核算的研究,仍集中在对于企业整体环境成本、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的核算中,缺乏将与环境相关的经济事项在目前会计框架内进行解决的具体措施。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主要集中在企业整体在环境治理、必要的环境保护支出等方面发生成本的核算。在环境成本核算方面主要的研究观点认为应当采用作业成本法对内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与分配,采用生命周期成本法将外部环境成本内部化进而进行归集与分配。

二、 中国企业现行成本核算方法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存在不足

中国的制造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遭遇贸易冲突受到反倾销调查甚至面对反倾销诉讼严重影响到了这部分企业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在中国制造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过程中,理论界与实务界从国际贸易、法学等方面提出了应对措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亦有会计学理论界与实务界的人员从会计学,尤其是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方面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从产品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制造企业所使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1. 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过小。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成本核算中目前使用的主流方法对成本范围的界定与国际通用的反倾销法中的成本确认有着较大差别。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生产成本的核算中一般主要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三项内容,与应对国际反倾销中所需的成本信息相比较过于笼统,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过小,需要更加明细的产品成本核算信息。按国际惯例,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需要进一步的细化,除上述三项内容之外还需要每单位产品所消耗的研发费、包装费、广告费、运费、保险费等。国际惯例中应对反倾销调查或诉讼中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一般费用和利润组成。具体而言,国际惯例中的生产成本和中国的概念不完全相同,其包括原材料(直接原材料和制造费用中的原材料)、人工(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人工)、固定成本(折旧、摊销和其他固定费用)。

中国制造企业在出口产品制造过程中将部分成本以过低的价格计入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或者完全未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中国的经济虽然在改革开放之后进行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强调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主要作用,但是政府的调控仍然会影响到一些生产要素的市场配置。中国的部分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其所拥有的土地使用权由于种种原因仅支付了较少的费用甚至是无偿划拨获得的,与此相关的摊销可能低于市场正常水平,因而该类企业的产品成本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较要低。类似的情况还有,某些企业能够以低于市场评价水平的成本获得银行贷款或者其他资金,从而其财务成本较市场平均水平低,这样很容易遇到反倾销调查。且增加了中国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中的困难。

2. 中国企业成本核算中忽视环境成本。传统的成本理论与核算方法只关注那些在生产中直接消耗的,且能以货币计量的耗费。但从环境成本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传统成本理论与核算方法不能准确反映企业产品的真实成本,传统的产品成本信息是不全面的,在产品成本信息中应该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成本,以使产品的成本信息包含其在生产等环节所造成的环境方面的代价,可以促使企业重视环保,使有限的环境资源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中国整个社会对于环境保护的忽视使得中国的环境资源在经济活动中被低估,例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的定价明显低于其成本,甚至对于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造成的环境污染、“三废”排放等环境成本未纳入产品成本核算的范围,这都低估了中国制造企业产品成本,使得中国的环境资源在经济活动中处于一种超额使用的状态不能得到很好的补偿。这一方面造成了中国环境问题的恶化,同时也造成中国制造企业的产品成本被低估在国际贸易中很容易遭受反倾销调查面临较严重的贸易冲突。将中国制造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之内,将会同时促进环境问题与国际贸易冲突问题的缓解。

进行环境成本核算的必要性随着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而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同,尤其是近年来大型的环境事件发生之后。企业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和管理等问题日趋受到重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研究应用亦不断增加。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有利于保护环境。传统的成本理论仅仅计算微观的经济成本,没有把资源环境的消耗计入企业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忽视环境保护,甚至鼓励企业牺牲环境,透支环境以换取经济增长的做法。企业进行环境成本核算能够促进经济与资源的和谐发展,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环境基础,而资源环境的有效利用与保护亦能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多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一种粗放式增长,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粗放式开发已经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企业环境成本理论试图从有偿使用自然资源这一前提出发,把企业对环境保护的义务纳入企业内部经济核算以期促进企业的持久发展和环境问题的缓解。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往往会忽视社会利益,破坏环境。将环境成本纳入企业的产品成本核实范围,将对企业的污染环境的行为产生一定的约束效果,重视环保并采取措施降低环境成本的企业将会获得较高利润,而污染企业将会受到环境成本的约束收益水平下降甚至出现最终倒闭的情况。这有利于整个社会淘汰落后产能,协调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随着技术进步、人口增加、社会生产规模的无限制扩大,人类对环境的索取和破坏问题日益严重。如荒漠化、全球变暖、资源枯竭等在一定区域内已经影响到了人类的正常生产与生活。全球范围内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达到了从所未有的一种程度,从各个角度出发努力控制环境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将环境问题纳入企业核算的内容,将环境污染、环境治理这一公共领域的问题进行“内部化”成为会计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在1998 年于瑞士日内瓦召开的第十五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关于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系统、完整的国际指南——《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在这之后,为解决环境会计核算问题,许多专家学者提出了建立环境会计核算体系的观点。而这不可避免的影响到制造企业产品成本的核算理论与实务的发展。

三、 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措施

应对国际贸易冲突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法学、国际贸易学和会计学等的配合,但出口产品的成本核算在这个过程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前文所述,中国制造企业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时存在一定的不足,故需要在以下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

1. 对产品成本的构成项目进行调整。如前所述,在国际反倾销法中产品成本的构成范围要较中国目前的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要广,包括了“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两部分,即反倾销调查中所指的产品成本除包括生产成本外,还包括“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这与中国目前的习惯性做法是不同的,中国一般的产品成本只包括生产成本,而产品为了设计、销售、运输以及财务费用等按照中国的习惯性做法是计入期间费用,不计入产品成本。这样使得中国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时候,单就产品成本信息的形成上就陷入了比较被动的局面。为此,中国在产品成本核算范围方面为了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需要应当学习国际反倾销法中的常用做法,将目前的产品成本构成范围进行调整。但这是一项业务量比较大的工作,因为牵扯到对目前会计要素确认、计量的修改。在产品未被销售的情况下,原先计入期间费用的设计、销售、运输以及财务费用等将形成存货,增加企业的资产数量,其费用将下降而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将会影响净利润、所得税等。

2. 细化成本核算工作。成本资料的收集保存更加符合国际反倾销法的要求,成本核算中确定了成本构成的内容,另一个方面就是成本费用的分配,这部分已在上文有所论述,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应当注意成本核算工作的一些细节性、技术性工作的改进,例如在成本构成项目上,目前中国企业常用的做法是将成本划分为直接人工、直接材料和制造费用,在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前提下,成本项目可以进一步的划分,如直接人工可以划分为熟练工、实习工等,对于产品成本信息的构成尽可能的提供详细的信息,除提供货币计量的会计信息之外,还可以提供比较详实的物理指标等,以满足反倾销调查中对于成本信息的需要。

3. 提高对直接生产制造成本相关的一些经营活动成本的核算水平。这些相关成本包括了产品销售、研发、存货管理及质量保证等经营环节的成本,中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中规定这些成本中的部分可以通过有关的方法能被资本化或分配计入产品成本之中。但国际反倾销法中承认的产品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管理和一般费用”。按照国际惯例计入入成本的经济资源消耗即包括生产成本还包括单位产品所含的其他一些经济资源的消耗。总体来讲,涉及反倾销涉诉的产品其成本信息的要求较之一般产品其信息含量高,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企业不仅需要调整成本核算方法扩大成本核算范围、改变成本分配方法;同时还需要结合反倾销调查的需要做好有关资料的收集,以提高应对国际贸易冲突的能力。

4. 应对环境成本信息需求的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核算的措施。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在当前条件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企业在产品成本中能够实现对环境成本的核算却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仅仅依靠企业的努力是实现不了的。

首先,需要政府的支持。目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于环境成本的核算仅仅就固定资产、矿产资源等核算中包含了恢复费用的确认和计量,其他与环境相关的成本均未涉及,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若企业单独将其相关的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的核算范围,其会计信息与其他未纳入核算的企业相比其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受到影响,而且环境成本纳入核算之后其产品成本增加会计利润会下降会影响到其经营业绩评价。此外,环境成本纳入核算范围之后若税法没有相关的规定,其纳税调整的工作也增加了。因此,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体系需要政府的推动。环境成本中的恢复成本、环境质量成本、排污费的定价等可以看做是一种公共产品,这些信息需要政府来提供,企业根据政府提供的信息来进行相关会计要素的计量。

其次,企业将环境成本纳入产品成本核算范围之后,现行的成本核算体系与方法将发生一定的变化。在核算体系中将增加与环境成本相关的科目、账户及相关的会计信息,其次各种环境成本要进行具体的细化,部分可以直接计入产品成本,部分要经过分配之后进入产品成本,还有部分不能计入产品成本需要计入期间费用等。环境成本的核算是一个系统性的,要在当前成本核算体系之内实现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

最后,环境成本计入产品成本之后亦需要进行成本控制。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状况、政府管理法规的要求制定环境成本的预算指标,在生产过程中根据与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实际指标进行比较、评价,从而对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进行评价,并对生产过程中对环境资源的耗费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将来的生产活动中的环境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有利于企业降低环境成本,促进环境保护。

注释:

①如化工、冶炼、采矿等行业。

参考文献:

1. 陈冬生. 论企业成本公开的途径. 会计研究, 1996, (5).

2. 丁学东,李国中. 1978—1994年中国企业财务改革论评. 会计研究, 1996, (5) .

3. 冯巧根. 成本会计创新与资源消耗会计. 会计研究, 2006, (12) .

4. 郝俊英,黄桐城. 环境资源产权理论综述.经济问题, 2004, (6) .

5. 孙铮,刘浩,李琳.贸易救济会计——理论与实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6. 汪炎汝. 企业环境成本计量的投入产出模型.上海经济研究, 2008, (1) .

7. 王仲兵.论应诉反倾销会计的理论框架.中国注册会计师,2007,(5).

8. 吴文莉,蔡令柱. 浅谈产品成本核算. 商业文化(学术版), 2010,(1) .

9. 鄢惠. 浅析产品成本核算方法. 魅力中国, 2007,(2) .

10. 颜延.会计标准与反倾销.财会学习,2006,(3).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4

成本核算在企业管理和财务决策中具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特别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企业要想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并获得发展,必须要努力的做好成本核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水平。但由于各企业生产经营性质、以及管理要求的不同,对成本核素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如何选择适合本企业的产品核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对当前几种常见的成本核素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以希为核算方法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常见的成本核算方法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在成本核算方面才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包括以下四种:

品种法:指在进行成本核算时,一产品的品种作为计算的对象,来进行归集生产费用、计算成本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该方法时,及不需要考虑产品的生产步骤,也不需要考虑产别的生产批次,是最今本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整个过程只需要按照产品的品种进行核算即可。

分批法:也被称为订单法,在进行成本的核算时是以产品的批号或者订单号作为核算的对象来进行归集费用并进行产品成本核算的一种方法。在组织批别生产时,计划生产部在对车间下达生产通知单的同时,也同时通知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根据生产产品批号来设立产品的成本明细账。

分布法核算:是指以产品品种以及该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来作为产品成本计算的对象,进行生产费用的归集、计算的一种方法。该种核算方法大多用于大量大批生产的企业,通常其生产过程有多个在技术上可以间断生产的步骤组成,而且这些半成品既可以作为成品出售,也可以进入下一阶段进行再加工。

二、特点及优势分析

面对各种成本核算方法,选择出一种与企业的发展实际相符的核算方法是直观重要的。因此,在选择前首先要对它们各自的特点及其优势要有一个具体的了解。

对于品种法来说:只需要设置产品成本明细账或者成本计算单,来归集生产费用,并且只需要以月为单位进行定期核算。同时,在核算的过程中,也是相当简便:在进行核算时,如果产品已经完工或者还有极少部分就可以完工了,那么就不在考虑在产产品的成本,则可以直接将成本明细账和计算单上的所有登记的费用当成该产品的完工产品总成本;当然,如果在产的产品数量较多的话,则应该对成品明细账和计算单上的费用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分配,从而计算出完工产品和在产产品的成本。从而可以看出采用该方法进行核算,得出的数字相对来说就显得不够精确。

对于分批法来说:一般都是产品不会重复生产,即使出现重复生产也是不定期的。所以在进行分批法核算时,具有比较明显的特点:成本的核算对象转换成了产品的批号或者是工作令号,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理论上来说,在采用分批法核算时,多采用按月汇总的方式,但在实际生产中,各个批次的产品生产周期是不确定的,而每批的实际成本,则必须要等到该批次的产品完全完工后才可能得到准确的确定,因此,分批法核算成本的计算时间也具有极强的不确定性。当然,在进行成本核算算也没有必要进行完工成品和在产产品之间的分配。

对于分布法来说:核算的对象是产品品种以及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步骤。如果只是生产一种产品,其核算的对象就是该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对应的每一生产步骤,其明细账也应该对应其生产步骤进行开立,如果是多种产品,在应按照每种产品的各个步骤进行开立。在进行定期核算时,费用应在完工产品和在产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为了计算每一种产品的成品成本,还应该按照产品的品种结转各步骤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周期应与会计的报告周期相一致。

三、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

上面我们对每种成本核算方法的特点进行系统的分析,从中可以看出对于每种方法其所适应的企业范围。

品种法要适用于大量大批的但步骤生产的企业。当然如果企业的生产规模较小,并且在成本的管理上对每个生产步骤的具体资料要求也不是特别严格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品种法来核算产品的成本。同时,对于企业的辅助生产车间一般也多采用该方法进行成本的核算。分批法适合于小批生产和单件生产,对于企业来说,主要包括:依据客户订单进行生产的企业、产品种类经常变动的小规模企业、经常进行修理业务的工厂、新产品试制车间。分布法主要使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骤的生产。采用分布法核算加强了成本管理,能够更好的反应出各种产品以及生产的各个步骤的计划执行情况。

本文对当前我国几种产品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了它们的内涵,在使用中的优缺点,以及使用的适合范围。在实际选择时,只要选择了适合本企业的成本核算方式,才能得出最最准确的结论,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5

【关键词】

军工企业;成本会计;问题与对策

一、引言

目前,在我国军工企业内部的产品成本核算方法采取的是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的全部成本计算方法,也就是说,无需将产品的成本进一步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它是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所有成本都计入到产品的成本当中,只有在产品销售以及毁损时才将其扣除。随着军工企业业务规模和生产内容的日益扩大,其业务范围涉及到军工科研、民品科研以及型号批次生产等,传统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其需要,为了实现对产品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以及对员工绩效的考核等,军工企业应当重视对成本会计核算问题的研究,只有不断加强对成本的管理才能实现高效益的目标,这样才能够满足国家改革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军工企业长远发展。军工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探析

(一)成本管理理论与观念滞后、对成本工作不重视

相比较我国成本会计之前的发展状况,成本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一个较大幅度的提升,但是相比较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成本管理发展步伐较慢,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实际发展的需要。由于成本管理理论系统的缺乏,在实际中,军工企业对于成本管理的观念便没有预期的那么强烈,因此在实际的成本管理过程当中,就会忽略运用一些有效的成本管理方法来加强对所生产产品的管理和规划,相反,一味去追求高收益,这便使得军工企业在使自身收益增加的同时,成本也随之呈现加速上升的趋势。在成本管理观念并没有深入军工生产企业当中的同时,他们对成本管理工作就不会予以重视。在日常中不重视成本管理,极端地去追求效益最大化,这会使得在整个军工企业内部形成成本管理慵懒的局面。实际工作中,成本管理不仅仅是军工企业内部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它涉及到其他部门,需要它们的配合才能加以完成。往往在现实中,当财务会计部门开展成本核算工作,需要确定成本核算的对象,以便于划分成本核算的单位和费用,这时候,会由于在军工企业内部对成本核算工作没有给予重视,其他部门就不会通力配合财会部门,这便给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了不便。这种局面的出现会从根本上影响军工企业效益的状况,更为甚者给国家的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核算账簿以及分类情况混乱

核算分类以及分类的准确性是成本会计核算的基础,这样才能正确划分不同产品的成本数额,才能更好地核算不同型号产品的成本,并对其进行更加精确的规划。但是,在我国军工企业内部,核算账簿以及分类情况的混乱情况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首先:账目类别的划分标准在不同的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划分标准,这样不固定的情况,使得成本费用核算的整体情况会出现问题,并且这样不一样的标准会让成本会计核算人员觉得企业并不重视对成本的管理,造成他们对工作的懈怠。其次,军工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对象较为混乱,并且对于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正确的做法是应当采取不同的成本核算标准,但是有些军工企业为了图一时之便,对不同的成本核算对象采取同一种核算标准,这便会造成成本信息的不真实,并不能够为成本核算工作带来便利。最后,账簿和成本核算的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军工企业对账簿和成本核算的制度管理并不规范,这一方面是由于内部的重视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够严格,执行力度不强;另一方面是由于一些财务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跟不上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的要求。

(三)成本费用划分界限不明确,成本信息失真

产品的生产成本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以及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是指企业日常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它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财务费用,这种成本费用划分的正确与否是成本费用核算工作的前提。在有些军工企业内部,对于直接归属于产品的成本的费用能够按照标准进行准确的划分,但是对于间接费用,需要按照固定标准进行分配的费用往往缺乏固定的分配标准,有些军工企业内部存在一定的分配标准,这些标准也是不准确的,并不能够真实地反映产品成本的实际状况。由此可见,成本费用标准的不明确性,会导致成本核算信息的失真情况,使得成本核算工作出现不完善的情况。

二、提升军工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途径

(一)加强成本会计理论研究、强化成本管理理念

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前提是丰富的理论内含,只有完善的成本会计理论基础,成本会计的核算工作才能够有章可循。因此在理论上,国家应当重视对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工作,每年应当发出更多的成本核算的理论研究课题,选择那些较为优秀的研究成果与理论界和实务界共享。并且可以基于这些优秀的研究成果来丰富现有的研究成果,这样就可以以此来引导成本会计核算的实务工作。理论工作的完善并不代表成本会计核算工作在军工企业中运用妥当,要想在军工企业中彻底贯彻成本会计核算的理论,就应当在企业中强化成本管理的观念。成本管理观念的深入贯彻需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方式,首先在上层的管理者之间应当强化对成本的核算理念,由此向部门内部深入。另外,还应当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定的成文规定,这样成本会计核算工作才能够按照计划执行下来。再者,应当要求除了财务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的配合,应为成本的核算涉及到很多部门,只有充分了解各个部门的实际情况才能准确把握成本信息,才能更好地控制投入和产出的关系。

(二)规范账簿以及分类账户的管理工作

理论和观念的管理是基础,有了基础不能加以严格的运用,对于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言也无济于事。因此,军工企业应当根据内部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对账簿和账户情况进行分类整理以及相关标准的制定。对于不同的产品应当结合成本管理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成本核算的标准,这种标准一旦制定出来,应当在不同的时期加以执行,这样同一产品在不同的时间段才具有可比性,才能对产品的优化工作起到一定的作用。对于不同的产品应当根据该产品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成本核算标准,不能图得一时之快而采取并不合适的成本核算标准,从而将成本核算工作给白白浪费。关于账簿的管理,军工企业应当制定符合自身生产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和设置,并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来执行。例如,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是一家特大型的军工企业,它对于下属子公司的成本会计核算工作的管理都有固定的标准,集团公司除了有特别的需要之外都需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执行。

(三)明确成本费用的划分界限,提升成本信息真实性

对于成本费用额划分界限,应当固定一种最适合产品实际情况的成本费用核算的方式,有些成本费用能够很明确地划分到一定的产品身上,但是有些成本费用并不能够明确地加以分配。对于不能够明确划分的成本费用类别,军工企业在结合企业会计准则相关规定的同时,也应当充分结合企业内部的实际生产情况,这样的划分界限才能够更加符合产品的实际生产状况,才能够以此提供更加精确的成品成本信息。

三、结论

军工企业尤其是特大型的军工企业的产品生产对于国家而言是极其重要的,军工企业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应当充分注意到产品成本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有在追求产出并且同时兼顾成本时,才能够使得收益最大化。虽然军工企业的成本核算工作较以往有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但是问题依旧存在,需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6

一、成本会计的课程特点

1.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如在成本会计的学习中,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业务涉及各式凭证的编制和有关账簿的登记,这些需要比较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才有利学习。另外,成本会计学科中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等有关知识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基于社会企业岗位导向而设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费用的分配方法及计算公式多。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分配方法和计算公式众多,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虽然不同的费用分配方法适用不同的情况,但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容易被众多的分配方法、计算公式混乱思维,难以把握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特点和应用技巧。另外,在学习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后,学生还要学习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不一样,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步骤也千差万别,学生不容易掌握相关成本核算方法的操作技能。

3.分配表格及成本计算单繁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分配是结合编制费用分配表进行的,费用的分配方法多,据以编制的费用分配表格式也繁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主要是通过编制成本计算单进行的,品种繁多,则成本计算单也繁多。和财务会计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不一样,成本会计在讲学过程中经常以表代账,表格与表格之间联系紧密,错综复杂,给讲和学带来一定难度。

二、成本会计教学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1.教育界对成本会计重视不足。虽然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同属专业主干课程,但教育界一直存在着重财务会计,轻成本会计的现象,成本会计是作为财务会计的附属教程存在。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情况的有关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成本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运作,注重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致力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对企业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财务会计教程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体系,而成本会计在教育体系所占比重比较轻。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滞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主要通过表格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由于计算量大,表格繁多,使得师生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强,从而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虽然有些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对公式和方法的呈现,仍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表格之间的结转关系无法形象的展示出来。另外,成本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划分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并且不同的生产工艺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会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这些都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目前大部分成本会计教材是依据制造业的生产特点来编制,在授课过程中,从生产费用的分配到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利用黑板、多媒体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有关方法的核算原理,或者以实务题的形式给学生演示计算过程,缺乏逼真的实践教学。另外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一个机密部门,很多单位拒绝安排学生前来实习,即便有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也很难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整个会计系统,更难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机制。而目前的校内会计实训,和真实的业务还是有一定差距,学生对企业的真实业务往来缺乏感性认识。

4.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参与经营与生产管理,已成为制造企业的一致选择。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重视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轻视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新型的企业,如IT行业、软件生产企业等高科技术企业,其经营成本中间接生产费用占大部分,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小,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显然不适合其生产特点。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直接人工成本支出越来越小,而管理成本、设备折旧等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要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出相应改变。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1.构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从整体上来策划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设置离不开成本核算的特点。产品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从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到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都离不开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账簿的登记,整个核算流程,要求的都是实实在在的准确的数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平行进行,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度高、综合性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经历这种实践环节的培训,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实践环节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校内模拟实训室,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出具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系统的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模拟训练。另外,大力寻求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时间组织学生亲临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流程,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

2.完善教学方法与手段。(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把案例引入课堂,通过身临其境的案例分析,组织学生参与讨论,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和成本核算方法结合起来,作为一个案例进行讲解,后面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也可以围绕该案例来进行,这样容易把前后知识连贯起来,从整体把握成本核算的具体方法与成本报表编制与分析。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教师应该控制好课堂进度,讲述和案例有关的理论知识,简要介绍案例的背景、内容、性质,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自主思考,展开讨论。学生针对案例提出的问题,查阅资料、文献,从自身的角度对案例进行剖析,阐述自身见解,对于不同的观点可以展开辩论。案例结束,教师应指导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和结论。(2)图示教学法。运用图示教学法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使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直观化。如正确划分费用界限,是成本核算中的重要问题,包括正确划分生产费用与非生产费用、正确划分当期与非当期的生产费用、正确将划分不同产品的生产费用以及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这些看似相互独立的理论,其实相互间联系非常紧密,如果单依靠文字讲述会非常吃力,但如果通过图示讲授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又如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先是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再到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最后是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上述核算流程可以通过丁字账来演示各账户之间的结转关系,通过丁字账图示来讲授费用之间的分配结转流程,可以更直观系统,便于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点联系起来。(3)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指的是将学生在校期间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划分为若干任务项目,围绕各任务项目来设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和学时。项目教学法是以社会企业岗位工作任务为导向的实践性教学方法,应注重学生实操技能的训练。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把成本会计教材的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如要素费用的核算、辅助生产费用的核算、制造费用的核算、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核算、成本核算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按以上内容划分项目,明确每个项目要求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分组,并分配相应的工作任务,结合案例根据品种法的核算原理和核算步骤,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明细账,直到计算出各种产品的完工产品成本与在成品成本,最后编制成本报表。在工作过程中,要求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对发现的信息要在小组内共享,共同讨论,小组之间相互竞争。项目结束,教师应该对每个小组的工作成果进行评价,并针对项目进行过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给学生重新温习相关知识,巩固有关理论知识。

3.构建合理的教学内容。成本会计虽然是专业必修课,但是其设置似乎是为了弥补财务会计的不足,缺乏自身的体系设计。从内容结构上看,一方面没有工业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的模拟案例,因而学生对以生产企业为背景的成本会计核算流程、计算方法等无法形成形象思维。另一方面,没有将成本会计工作组织、成本核算方法和成本报表编制分析联系在一起的整体应用性教学内容,不利于学生将碎片化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到企业的具体实践。教材是师生交流的纽带,首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革,一方面要强化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要强化应用技能的培训,教材内容应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内容,另一部分是实训内容,各占50%的课时。促进成本会计教学内容的创新。在新的制造环境下,产品的成本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间接生产费用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费用构成也越来越多样化、复杂化,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成本核算的重心应该有所转移。对于国外的一些前沿的成本核算方法,虽然一般成本会计教材都做了初步介绍,但是长期以来只注重传统成本计算原理和方法,忽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管理有机结合,使得成本会计教学难以适应目前的企业管理要求。应适当加大前沿的成本核算方法教学内容,如目前应用越来越广泛的作业成本法、责任成本法,其不但克服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只注重直接生产费用核算的缺陷,而且更多的关注成本会计的管理本质,更符合现代企业管理需求,提高成本会计管理质量。

总而言之,高职高专院校要达到其目标,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必须与时俱进。重视教学质量,培养社会高技能人才,是高职专院校的使命,也是其实现长远发展的基石。

参 考 文 献

[1]宋风长.高职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2(1)

[2]任丽.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浅议[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0,

6(1)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7

1.课程专业性强,实践性强。成本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也是该专业的核心课程,其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如在成本会计的学习中,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业务涉及各式凭证的编制和有关账簿的登记,这些需要比较扎实的会计专业基础知识才有利学习。另外,成本会计学科中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等有关知识直接来源于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基于社会企业岗位导向而设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2.费用的分配方法及计算公式多。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分配方法和计算公式众多,包括要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制造费用的分配以及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方法,虽然不同的费用分配方法适用不同的情况,但学习过程中学生还是容易被众多的分配方法、计算公式混乱思维,难以把握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特点和应用技巧。另外,在学习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后,学生还要学习成本计算的具体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不同方法的成本计算对象不一样,成本的核算方法和步骤也千差万别,学本文由收集整理生不容易掌握相关成本核算方法的操作技能。

3.分配表格及成本计算单繁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费用的分配是结合编制费用分配表进行的,费用的分配方法多,据以编制的费用分配表格式也繁多。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主要是通过编制成本计算单进行的,品种繁多,则成本计算单也繁多。和财务会计对有关业务进行账务处理不一样,成本会计在讲学过程中经常以表代账,表格与表格之间联系紧密,错综复杂,给讲和学带来一定难度。

二、成本会计教学目前存在问题分析

1.教育界对成本会计重视不足。虽然成本会计和财务会计同属专业主干课程,但教育界一直存在着重财务会计,轻成本会计的现象,成本会计是作为财务会计的附属教程存在。财务会计侧重于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及现金流情况的有关信息,为投资者、债权人等外部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提供依据。成本会计侧重于企业内部的经营运作,注重成本核算与成本管理,致力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财务会计与成本会计对企业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但财务会计教程从初级、中级到高级,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的教材体系,而成本会计在教育体系所占比重比较轻。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滞后。目前的成本会计教学主要通过表格数据的前后钩稽关系来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由于计算量大,表格繁多,使得师生对教材的依赖性很强,从而造成“照本宣科”的感觉,难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虽然有些学校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也只是对公式和方法的呈现,仍是对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讲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表格之间的结转关系无法形象的展示出来。另外,成本应该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划分不同的成本项目进行核算,并且不同的生产工艺特点要求采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对于毫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而言,会觉得很抽象,难以理解,这些都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偏重理论教学,缺乏实践教学。目前大部分成本会计教材是依据制造业的生产特点来编制,在授课过程中,从生产费用的分配到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主要利用黑板、多媒体在课堂上给学生进行理论的讲解,让学生掌握有关方法的核算原理,或者以实务题的形式给学生演示计算过程,缺乏逼真的实践教学。另外企业的财务部门通常是一个机密部门,很多单位拒绝安排学生前来实习,即便有的学生进入实习单位,也很难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整个会计系统,更难了解到一个企业的成本核算和管理机制。而目前的校内会计实训,和真实的业务还是有一定差距,学生对企业的真实业务往来缺乏感性认识。

4.教学内容与社会实践脱节。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参与经营与生产管理,已成为制造企业的一致选择。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重视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轻视间接生产费用的核算。新型的企业,如it行业、软件生产企业等高科技术企业,其经营成本中间接生产费用占大部分,直接材料成本所占比重小,采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显然不适合其生产特点。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直接人工成本支出越来越小,而管理成本、设备折旧等间接生产费用的分配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些要求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作出相应改变。

三、成本会计教学改革思考

1.构建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从整体上来策划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成本会计课程实践教学的设置离不开成本核算的特点。产品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计算出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在成本核算过程中,从各项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损失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到将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都离不开原始凭证的传递,记账凭证的填制以及账簿的登记,整个核算流程,要求的都是实

转贴于

实在在的准确的数据。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应该平行进行,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度高、综合性强的实践环境,让每个大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经历这种实践环节的培训,把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充分的运用实践环节中,对抽象的理论知识产生感性认识。成本会计的实践教学,可以借助校内模拟实训室,从填制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到出具成本报表和进行成本分析,系统的对各种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模拟训练。另外,大力寻求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时间组织学生亲临企业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流程,为学生创造真实的实践环境。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8

生物资产作为农产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但由于生物资产的自然增值的特性,在确认与计量上难度较大。现有的研究多数集中在生物资产的价值评估上,具体针对某类果树成本核算方面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涉及较少。以新疆乌市地区100亩桃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的数据为依据,采用定性与定量的分析方法,针对桃树这类生物资产进行讨论。对桃树各个生长阶段的费用支出进行归集与分配,进一步核算出桃的产品成本。桃树作为我国的主栽品种,种植面积较多,无论从实务还是理论层面都对涉农企业的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也为相关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提供切实有效的理论基础,推动生物资产准则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1桃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核算

1.1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概念生产性生物资产是指为产出农产品、提供劳务或出租等目的而持有的生物资产[1],主要包括果树、食用油料等在内的经济林、以生产薪炭材和提供燃料的薪炭林、成龄的能进行配种、繁殖、提供畜产品的产畜以及供人们在生产中使役的役畜等[2]。文章以生产性生物资产—桃树为例,进行折旧方法的分析和讨论。

1.2产品成本核算

1.2.1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与计算期成本核算对象就是分清楚对那些生物资产和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本文中的生物资产成本核算对象就是选取的案例——新疆A桃园内种植面积100亩的桃树,产品成本对象是桃树在达到预定生产经营目的后产出的农产品——桃。成本计算期是指明确对哪个时期的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进行核算。文中是对桃树费用的投入来作为成本核算期的,按照桃树生产周期来确定。1.2.2确定成本项目桃树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费用可以分为计入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经营管理费用。农产品生产成本项目一般包括以下几项:(l)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指计入农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包括直接物质费用、直接人工费用和间接费用。(2)期间费用。期间费用指与农产品生产过程没有直接关系或关系不密切的费用,包括土地承包费、管理费、销售费、财务费,属于多业或多品种共同发生的,应先按各业分摊,种植业分摊部分再按产值或种植面积在各农产品品种之间进行分摊[3]。

1.3桃生产经营过程中费用的归集与分摊

以选取的A果园为例,占地面积为100亩。园内主要以桃为主,品种包括水蜜桃、油桃、蟠桃等。主要以种植、批发和初加工为主。A桃园于2010年种植,2011—2013为生长期,主要以桃树的营养生长为主,一般不结果。费用的支出主要在桃数苗木费、种植挖坑费、防虫药费以及清理果园费等。从2014年开始,桃树进入盛产期,是桃树产量最高、收益多而稳定、投入较少的时期,持续年数因树木的品种和经营管理水平而不同。此后桃树随着树龄增加树冠持续的衰老,逐步进入衰退期。产果10年以后产量就会逐年下降,衰退期时桃树的经济收益较低,如果持续经营将出现高成本低回报的情形,甚至亏损。因此多数农户或企业会选择及时采伐、更新树种。预计桃树的折旧年限为13年。对每年所产生的所有相关费用支出凭证、账簿进行搜集与整理。

1.4正确划分收益与资本性支出

在桃树的生长阶段,所有费用的投入都用于桃树生物资产自身的营养物质需要,这一阶段桃树没有产出,因此应将费用资本化计入到生物资产中去。在桃树进入稳定高产的阶段,生物资产的外在形态基本不会再发生变化,企业的主要活动是对生物资产的日常管理,该支出不再增加生物资产自身价值,随之发生的费用不进行资本化处理,应当费用化计入当期的产品成本与当期损益。这就如同自建的固定资产,在竣工之前所发生的费用需要资本化,待其竣工后,与之相关的费用就费用化。

2桃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核算相关的会计处理

1.A桃园2010年种植当年支付桃树种苗费45000元,土地管理费每年12000元,定植当年抚育领用肥料、其他材料耗费10000元、农药5000元、水费10000元、平整土地所需要的机械作业费以及管理桃园所产生的人工费,应付人员工资35000元。(对桃树生物资产采用成本法进行计量。)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117000贷:原材料—树苗45000—化肥10000—农药5000银行存款22000应付职工薪酬350002.2011—2013年桃树的生长期,土地管理费每年12000元,补种新树苗、领用肥料、其他材料耗费20000元、农药10000元、水费18000元、平整土地所需要的机械作业费以及管理桃园所产生的人工费,应付人员工资30000元。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90000贷:原材料—树苗5000—化肥15000—农药10000银行存款30000应付职工薪酬300003.2014年桃树进入盛产期,开始稳定产果,按历史成本法进行计量,则前期的费用投入均资本化,计入到生物资产自然增值量上。此时,应将未成熟期的生物资产转入到生产性生物资产科目,累计额的生物资产账面价值367370元(117000+90000+90000+90000)。借:生产性生物资产—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387000贷:生产性生物资产—未成熟生产性生物资产3870004、从2014年起每年固定投入土地管理费12000元、水费18000元、化肥等其他材料耗费18000元、农药10000元、应付人员工资30000元。成熟期之后每年的费用投入是一样的。此时桃树的生物资产自然增值量不再增加,后期所投入的费用都应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借:生产成本—桃树88000贷:原材料—化肥18000—农药10000银行存款30000应付职工薪酬30000假设桃树预计折旧年限为13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折旧额为29769元(387000÷13)。会计处理如下:借:生产成本—桃树29769贷: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297693

小结

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的核算是生物资产发展中的重要部分也是难点之处,我国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在这一部分的核算只有简单指导性的政策,实际的可操作性较差。因此,本文对桃生产性生物资产与产品成本核算的研究,将生产支出进行归集与分摊,并进行资本化与费用化处理。为相关的经济林、林果业等生产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为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完善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志辉.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处理的探讨——以林木类资产为例[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3(1):36-39.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 F2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1-0026-06

稀土是关系到世界和平与国家安全的战略性金属,是重要的战略资源,稀土价格相对其他能源,一直处于比较高的价位。因此,稀土企业如果由于资源的物耗过大造成资源损失严重,会造成较大经济损失。通过核算资源损失,可以为企业管理者抓住管理核心提供数据依据,从而有针对性地控制资源损失的产生,提高材料的利用率,提升经营业绩。另一方面,稀土企业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气、废水以及废渣等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物。加强资源损失核算可以使企业定量化废弃物造成的资源损失、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成本,为提升环境业绩提供数据支持。

一、资源损失相关理论

(一)资源损失的界定

资源损失是资源在开发和利用过程中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一种表现,不仅表现为资源数量的损失,同时表现为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资源损失的论述最早出现在马克思早期的著作中,在物质资源转换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应该把这种通过生产排泄物的再利用而造成的节约和由于废料的减少而造成的节约区别开来,后一种节约是把生产排泄物减少到最低限度和把一切进入生产中去的原料和辅助材料的直接利用提高到最高限度”。因此,提出“资源损失”概念的最初落脚点是对资源的充分利用[1]。罗喜英[2]将企业范围内的资源损失界定为未形成最终产品的资源投入,包括废水、废气以及固体废弃物等;基于经济和环保角度将资源损失定量化分为资源损失的内部成本定量化和外部环境影响定量化。姚圣[3]、何思[4]等也对资源损失做出界定。以上研究对资源损失的概念虽然论述不同,但本质都归结为最终未形成产品的资源投入。

本研究对资源损失的界定是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稀土企业自身特点将资源损失定义为没有形成最终产品的资源投入,包括废渣、废水、废气以及在生产过程中损耗的资源。

(二)资源损失的核算――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

资源损失的定量化核算,使企业物质流转及成本核算透明化,使企业能找到资源利用的关键改善点,为提升企业经营业绩与环境业绩提供数据支持。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为资源损失从实物量到价值量的转化核算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

物质流成本会计(Material Flow Cost Accounting,MFCA)是一项新的环境管理会计技术,是对输入企业制造过程中的全部资源进行质量跟踪和控制。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由德国Bernd Wagner教授和德国奥格斯堡大学管理和环境研究所(IMU)最早开发的一种环境管理方法,之后理论上发展为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5]。MFCA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标准ISO14051,并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换届管理标准技术委员会于2011年正式。我国学者对于MFCA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引进以及理论研究阶段,最早是由谢琨和梁凤港[6]将物质流成本(MFA)引入我国。之后,甄国红[7]、郑玲和肖序[8]、罗喜英和肖序[9]等国内许多学者在引用国外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研究。

物质流成本会计(MFCA)是从实物和货币两个方面来说明物质流在生产中的某个环节产生的资源损失情况[10]。核算过程是基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材料和能源的投入,生产及最终转化为产品的过程,追踪资源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物数量变化,以此进行资源在物质流程中实物和货币信息的核算。MFCA核算基础是物质流平衡原理,即输入物质=输出物质,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物量中心,根据资源在不同的物量中心流转,进而分别核算各个物量中心正制品和负制品的数量,根据负制品的分配比例核算负制品的成本[11]。在MFCA理论中,输入物质即资源投入物质,包括原材料、辅助材料和能源等;输出物质分为正制品和负制品,正制品包括产成品和半成品,负制品是除正制品以外的部分[12]。MFCA基本原理如图1所示。

二、基于MFCA的稀土企业资源损失核算流程

(一)成本分类

为追求资源损失最小化的目标,对输入资源成本分类,再按照物质流转过程分别核算,使企业能够对资源损失情况进行监控。MFCA将成本分为三个部分,分别为:材料成本、能源成本、系统成本。其中,材料成本指原材料成本和其他辅助材料成本;能源成本指煤炭费和其他能源成本;系统成本指人工成本、动力费用和制造费用。成本分类如图2所示。

(二)划分物量中心

物量中心的划分一般是以同一性质的生产流程或是同一资源成本动因的生产流程为一个物量中心。划分物量中心的数量没有硬性的规定,在保证会计成本核算要求的前提下,选择单个或多个物量中心。MFCA对企业物量中心的划分,是对企业资源的流转环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资源在企业中的流转路线划分企业的物量中心。对于稀土企业,应按其生产工艺流程结合材料和能源流转,将同一性质的生产流程划分为一个物量中心。

(三)数据归集

将物量中心归集成本对象,根据从企业生产部门、财务部门等地收集的数据,进行分类归集。MFCA原理虽然简单,但对于稀土企业来说,生产中使用的原料及辅助材料的复杂多样给各物量中心成本的归集造成极大困难,这也是MFCA方法核心工作量所在。

(四)输出端制品分类

MFCA输出端的负制品是除正制品以外的部分,包括废水、废气、废渣等。这些负制品有些在经济或技术可行条件下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再循环或再利用,在下一过程中又形成正制品,这一过程中产生的费用由正制品承担;而有些负制品由于经济或技术某一方面不可行,不适合再循环利用,则形成最终废弃物,也就是最终的资源损失,核算过程如图3所示。

(五)计算资源损失

三、稀土企业资源损失核算实例分析

(一)案例企业JM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介绍

本文以内蒙古包头市JM稀土有限责任公司为研究对象。JM稀土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可年处理稀土精矿10 000吨,存取分离稀土10 000吨,氧化焙烧稀土氧化物4 500吨。产品包括稀土焙烧矿、碳酸盐、氧化物和稀土金属等二十多种。JM公司采用我国稀土企业中应用较广的先进的稀土精矿的硫酸强化焙烧分解工艺、P507体系连续分离单一稀土工艺。具体工艺流程为:将精矿投入一车间,通过酸法焙烧和水浸中和,产出硫酸稀土溶液;把硫酸稀土溶液投入二车间,通过P204转型,产生混合氯化稀土溶液,进入三车间通过P507Nd/Sm分组和P507Ce/Pr分组,产生碳酸稀土溶液,再通过加入碳酸氢钠进行沉淀结晶产生碳酸稀土产品;将碳酸稀土产品在四车间进行氧化焙烧和混料过筛包装,最终产生氧化稀土产品。

(二)JM公司资源损失核算流程

1.事前准备

事前准备阶段是根据JM公司生产工艺流程确定核算的对象和核算的物量中心。根据工艺流程以及在JM公司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将JM公司整个生产流程分为三个物量中心,其中一车间划分为物量中心1,二、三车间划分为物量中心2,四车间划分为物量中心3,如图4所示。

2.数据收集

稀土企业的生产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差别,本文选取JM公司2013年10月份的生产数据以及财务数据。其中生产数据来源于JM生产部门的统计表,财务数据来源于财务部门的相关成本数据。稀土企业主要是以稀土氧化物(REO)的数据来进行原材料数量归集的,根据收集的数据编制JM公司各物量中心原材料数量表(见表1)。

根据JM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收集的数据编制能源成本表(见表2)。

根据JM生产部门和财务部门收集的数据编制成本数据表(见表3)。

根据JM财务部门收集的数据编制系统成本表(见表4)。

3.基于MFCA的JM公司资源损失的核算

4.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数据总结JM公司的资源损失成本(见表9)。

根据上述核算结果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分析。(1)按物量中心比较,物量中心1的资源损失成本为388 209.26元,物量中心2的资源损失成本为288 471.45元,物量中心3的资源损失成本为126 290.48元,三个物量中心中物量中心1的资源损失成本最多,主要是由材料成本的损失造成。物量中心1是JM企业的一车间,主要的生产工艺是酸法焙烧稀土精矿,使稀土矿物完全分解,而稀土精矿中脉石矿物较多,因此产生损失的数量比较大,分配的成本较多。(2)按成本类型比较,材料成本的资源损失为7 491 032.99元,能源成本的损失为4 812.82元,系统成本的损失为49 125.39元,材料成本在资源损失方面占了很大比例,这是由于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主要对原材料稀土精矿进行焙烧、分解、提取,由于原材料的质量因素以及生产技术因素等会产生废渣等废弃物,造成资源损失,同时稀土精矿的单价较高,因此造成资源损失较大。

四、结论

本文是在稀土企业中应用MFCA核算资源损失的研究,以JM公司一个月的数据为例,将MFCA核算资源损失的方法应用在稀土企业中,并建立核算流程来进行资源损失定量化核算。得出以下结论:(1)MFCA将资源损失的成本核算数据量化,揭示稀土生产流程中各车间资源损失的环节和金额,为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资源利用率、改善生产工艺等提供有用信息。(2)使用MFCA核算,资源损失成本结构清晰,使资源损失在材料成本、能源成本和制造成本中的损失成本全面系统地反映出来,为管理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重要判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姚圣,毛子涵. 生态权益、环境成本、资源损失:工业企业的环境控制体系[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6-53.

[2] 罗喜英. 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损失定量化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4.

[3] 姚圣. 环境会计控制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0.

[4] 何思. 驰铭玻璃厂资源价值流成本的应用研究[D]. 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5] 孔娟,敬采云. 基于建材企业的物料流量成本会计及应用研究[J]. 会计之友,2014(20):49-53.

[6] 谢琨,梁凤港. 关于环境净效益分析决策工具:物料流量会计[J]. 四川会计,2003(3):21-24.

[7] 甄国红. 基于材料流动成本核算的企业环境成本分析[J]. 财会月刊(理论版),2007(4):76-78.

[8] 郑玲,肖序. 资源流成本会计的演进和展望[J]. 会计之友,2009(6):12-14.

[9] 罗喜英,肖序. 基于MFCA的企业低碳经济发展路径选择[J].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 108-114.

产品成本核算论文例10

成本管理是以会计的核算作为基础,以货币作为计量的单位,将企业固定时期内生产与经营的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费用,按照发生地点与性质,进行核算与分类归集,并分别计算每种产品单位成本与总成本的一种管理活动。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成本核算的过程,其实是如实反映一个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耗费的一个过程,也是经过对于成本信息反馈,来实施成本管理的一个过程,所以,成本的核算在整体企业会计核算、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价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一、企业成本核算理论基本的内容

企业成本的核算时把企业一定时期生产经营之中发生所有的费用,按期地点、性质,进行核算、汇总、轨迹,从而计算在本时期内生产经营的费用发生总额与对每种产品单位成本以及实际成本计算的一种活动。它基本的任务是及时、正确的对产品单位成本与实际总称本进行核算,为企业提供一个正确成本的数据,为企业的决策与经营提供有效的科学根据,同时考核成本计划实行的情况,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水平综合的反映出来。企业成本核算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对企业成本数量进行有效核算。

2.核算企业的生产成本范围。在企业进行产品生产的过程之中,成本涉及到支出的范围与项目的分类是比较固定的,可以经过核算,弄清哪些成本应该属于正常的范围,有哪些支出不够合理,从而来进行有效的控制。

3.企业生产成本核算的构成。也就是说对于在生产的产品中发生各种的魏永在成本之中占的比重来进行有效分析。

二、企业成本核算的方法

1.将无形资产核算进行改进

目前我国的财务会计之中涉及到无形的资产只有商标、专利权、商誉、土地使用权、版权、专有技术以及特许经营权利,对于一些自创无形的资产一般很少会有单独的核算与计价。但是,对于当今知识经济的社会来说无形的资产内容与范围不断增加。这些无形的资产已经成为企业资产主体的一部分,也成为了企业经济增长决定的因素,所以必须运用有效的方法,改进无形资产的核算体系。

(1)将各种无形资产进行正确计量,并提供完整核算的资料

对于企业来说无形资产普遍由外购、接受和自制这三种投资组成。外购无形的资产应该用实际支付出的款价来计价入账;自制无形的资产需要将其研究开发的成本与未来收益现值进行计价入账;接受投资无形的资产应该用协议价值或者评估的价值进行入账。

(2)需将无形资产价值摊入到成品的成本中

当代知识经济的社会之中,有形资产地位逐渐下降,如果无形的资产还像现在财务会计那样进行核算的话,会导致产品成本严重的失真。所以对产品成本计算的时候,需要对四大生产要素消耗,尤其对于知识要素的消耗进行计算,对于一些无形的资产,如企业品牌、商誉以及管理方法等在进行摊销的时候,可将传统核算的方法有一定保留,并将它的价值摊入到管理的费用之中。对于长期客户、业务伙伴等无形资产,可以在摊销的时候计入到经营的费用之中。对于职工教育的情况等人力资源耗用应该记入到成本之中。对于产品有较大影响的无形资产,必须要在摊销的时候记入到产品成本之中,可以增设人力资源、专利以及技术等成本的项目来进行核算。

(3)将无形资产摊销的期限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于知识的资源来说,其一方面有着重复使用的性质,其二因为技术科学上日新月异,它更新换代比较频繁,所以需要对应其更新速度进行摊销调整的方法,可以类似于当前固定的资产加速则就方法那样应用快速摊销方法,同样也可以对无形资产摊销的期限进行适当缩短。这样不仅能够将无形资产核算准确表达,又能将其准确进行成本计算。

2.对于改进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

当代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不能够将各产品成本的水平真实准确的反映出来,所以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改进。改进的方法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对各种不同制造的费用进行有效区分,并采取不同分配标准。另一方面是从根本上将现行分配的方法进行改进,并引入作业进行成本的核算。作业成本的计算是以作业作为核算对象的,核算的各个作业耗费生产的资源,并算出每个作业成本,之后按照呵呵产品最终的消耗将每个作业平均分配到各个最终产品之中,来计算单位成本和总成本的成本核算方法。鸡蛋来说,就是作业成本计算基本原理是对于产品消耗作业以及消耗资源的作业。

三、结语

由此可见,为了确定资产安全完整及推动资产的合理配置以及节约使用等等,必须要对企业的资产进行科学管理。将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进行优化,规范资产的购买、预算、使用、分配、监督和处置等各个管理的环节,并有效建立资产的明细账目,将管理的制度进行严格规定,这样可以提高企业资产使用的效率,防止部分资产流失,对于企业的成本管理来说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兴锁:浅析企业成本核算的几个关键问题[J].新财经(理论版),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