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软件技能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4:50

软件技能论文

软件技能论文例1

对于复杂的软件应用课程,教师在讲授软件操作时,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进行课程备课工作。由于这门课程需要在机房进行,一个教师进行讲授的同时,最好再有一名教师进行辅助指导,这样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的具体问题,也更容易知道学生在哪些方面不理解,以后讲课中需要注意什么。不然,很容易造成学生听课质量低,一名教师也无暇顾及众多学生的问题,学生跟不上教师的讲课节奏等,给教师授课带来不小的压力。因此采用集体备课,辅助教学的方法就可以解决授课效果不够理想等实际问题。教师在教课的同时不仅为学生传达了知识,自己也在共同备课的过程中渐渐地丰富了知识。这种教师集体备课,共同讨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相互提出建议,总结经验,也能够不断地完善师资队伍素质和提高教师梯队建设的目标。

2结合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工具,改善教学效果

软件技术应用课程讲授起来是很枯燥、乏味的,其结果必然影响到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在讲课时能够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将枯燥的操作理论与油田实际相结合,配合一些实例来讲解操作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教学效果。软件技术应用课程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和现代多媒体技术,实时展现目前油田系统成熟的软件信息系统,如采油工程信息系统、勘探信息系统、开发信息系统,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视野更加开阔,思路更加清晰,以弥补本科阶段学习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他们后续的工作和学习做准备。

3带学生参加比赛,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软件技能论文例2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作为一门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在农业领域科学研究和实践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现在已成为高等农业院校本科生的选修课。课程主要通过对数据分析、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学习和训练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针对本科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普遍认为,通过理论学习《农业科技论文写作》难以提高写作水平。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使得课堂枯燥无味,加之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理论课与最终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不合理,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均不高,造成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通过改进本科生《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上课方式来提高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的写作能力显得很有必要。

近年来,多种办公软件的出现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传统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大量作图、分析、文本软件的出现使数据的分析工作变得相对简单,论文的呈现及写作更加方便,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实践证明,这一教学模式能够更加具体地将科技写作中图表制作和文字描述的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实际写作能力,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提供参考。

一、《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教学形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效率较低

传统的教学方式效果差,课堂讲授不够生动,学生缺乏兴趣;虽然现在大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仍是以传统教学为主,教师是主讲者,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这样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性强、结构固定,而图表的样式却各不相同,描述方式也各不相同,整个课程侧重于实践训练。因此,纯理论的讲述,学生很难全面理解,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写作实践与理论课结合不够紧密

首先是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写作机会较少,且本身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并不丰富;其次是毕业论文写作时间与课程结合不紧密,往往在毕业论文写作前的两到三个学期已经完成这门课程理论学习,不能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最终使得课程失去了原本的意义。

(三)理论教学与写作训练缺乏紧密联系

目前关于学生对《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学习效果,主要取决于对农业科技的写作训练,单纯进行理论学习,很难使学生掌握真正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和技巧的练成更多地依赖于写作训练。因此,通过课堂的实际写作训练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显得非常重要。

二、结合Office软件及写作训练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运用Office软件在多媒体课堂进行辅助教学

由于科技论文固定的结构和抽象的写作方法,在规定的学时内很难完成培养目标所需的教学任务。往往在堂课上,一开始需要先介绍论文各部分的结构和内容,这部分耗时的讲解会使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使得接下来精心安排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导致老师感觉非常疲惫,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理想,教学任务和目的难以完成。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简单讲授写作的理论知识和论文的基本框架,在学生掌握了论文结构的基础上,再利用Office工具中不同软件来现场演示图表制作、文字描述的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到图表制作的过程和要求,以及文字描述图表的方法和技巧,然后重点进行逻辑框架的讲解,从而实现教学内容与写作训练的有机融合,改单纯的理论课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课程。这样既能节省时间,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大多数学生对Office软件界面都比较熟悉,且Office中的软件具有较多的数据分析和绘制图表的功能。因此在理论课结束以后,要求学生独自运用Office硗瓿煽魏笞饕担经使用这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提高《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的授课效果。

(二)Office软件在写作训练中的应用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涉及大量的数据分析、图表制作和语言描述等内容。为更好更深入地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必要将理论课程与课堂写作训练相互结合。然而大量的数据分析和图表制作以及烦琐的细节使得学生在平时理论课学习中很难真正理解。在课堂上通过运用Office软件进行现场演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例如,Excel软件可以使学生掌握图表制作和数据分析的细节,而Word软件可以更好地呈现出文字描述的过程,以及论文的框架构成及整体逻辑。所以,在写作训练过程中充分运用Office软件的功能,可以更加醒目地教授论文写作的过程,提高学生对写作细节的认识。实践证明,将《农业科技论文写作》理论教学与Office软件在课堂上实践操作有效结合起来,可显著提高本科生制作图表分析数据、文字描述的能力。

(三)扩展视野,提高学生独立写作的能力

《农业科技论文写作》是农业类本科生必学的一门课程,因此,写作训练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所学的东西,应扩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学习科技前沿知识,扩宽学生的视野。以往在学生进行写作训练的时候,多半数据和图表来自课堂上的示例和老师布置的作业。这些练习内容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实际上在真正面对科研数据的时候,从实验设计、资料搜集、数据整理分析到最终的结果、结论的描述,往往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例如,数据的理解不够透彻、结果和结论的区别等。因此,可以在学生掌握好课堂写作内容后,加大课后的阅读量,抓住前沿知识,最终让学生根据真实的实验结果,利用Office软件自己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图表,运用Word进行具体的文字描述,最终完成论文的撰写。

三、结语

将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实践有效结合后,能够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学生理论学习的效果,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Office软件来完成论文的写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应在继续加强Office软件及课堂写作训练与《农业科技论文写作》课程教学紧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将更多的软件也引入农业科技写作教学实践中,以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和写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朱永兴,李素芳.学术论文撰写与发

表[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

[2]江明生,黎彤.生物统计学课程采用

多媒体与启发式教学探讨[J].高教论坛,2011,(2):62-66.

软件技能论文例3

一、引言

软件工程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的核心专业课之一,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程。研究的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技术方法、工具和管理等许多方面。近些年来,软件工程发展迅速,新的技术方法和工具不断涌现。是一门集理论、应用与实践为一体的学科。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软件项目从定义、开发到维护的一般过程,掌握指导软件开发的各种方法,能够利用工程化的原理、技术和方法进行软件项目的分析、设计、实现和维护,为今后从事实际的软件开发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

与计算机科学中的其它专业课程相比较,软件工程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一)软件工程发展迅速

为了摆脱“软件危机”的困扰,软件危机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迅速发展,现在已经成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是随着全球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软件工程已经成为一门异常活跃的研究学科。在过去十几年中,软件开发方法百家争鸣,除了传统软件工程和面向对象软件工程外,还出现了面向构件软件工程和形式化软件工程等,软件辅助工具也层出不穷。

(二)文理综合类学科

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学科,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导软件的开发和维护。主要讲述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同时也涉及工程方法,管理,经济等文科类学科,与理工类的其它学科相比,可以说软件工程是理工类中的综合文科类知识的学科。

(三)工程性要求高

软件工程课程讲述的软件开发和维护的原理和方法,很多都是启发性规则,即专家和学者在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实际工程中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仅在课堂上讲授理论就像纸上谈兵,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将理论应用到实践工程中去,才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才能更快的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

针对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传统的只强调理论学习的教学方法很难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软件工程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一)案例驱动的理论教学方式

理论教学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首先要加强学生理论基础知识的掌握。软件工程讲述的原理,技术和方法都是抽象的,为了让抽象的理论教学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按照如下步骤逐步展开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学习。

1、软件工程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它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2、软件生存周期,以及各个阶段的任务、过程、使用的工具和具体方法;3、软件工程的管理技术。

在理论讲解的过程中,讲解重要理论的同时,要结合案例进行分析,这样一方面减少理论学习的枯燥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所学理论,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在理论教学上可以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

(1)多媒体教学。理论课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制作大量课件。这些课件可以形象化地讲授软件工程基本原理,并且在同样的一节课内能比以前传授更多的知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我们将部分内容制作成课件供学生自学,以便于学生课外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2)双语教学。软件工程尝试实施双语教学。采用国外优秀的原版教材,课件和作业大部分采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并鼓励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同时,给学生提供英文的课外阅读资料,以使他们及时了解国际最新发展。  (3)研讨式教学。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也要求师生互动,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有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用理论和经验去引导和启发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发表意见特别是提出新见解。讨论之后,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了课程内容的方法和步骤,这个过程让学生觉得感受很深、收获颇大,通过课堂讨论和分析实验,使理论有实践做支撑,抽象的知识变得看得见,用得着,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4)远程教学。在软件工程的教学中,通过建立软件工程学习论坛网站,为学生更好学习提供了一个平台。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下载相关业界信息;了解软件工程发展动态。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在线、离线的交流;同时,网站也经常开展课程的专题讨论和专家在线讲座。

(二)案例分析应用的实践教学方式

1、各生命周期实践分析。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入上机实验环节,对于软件工程的每个生命周期,计划适合的小规模案例,学生通过对每个生命周期案例的分析和设计,掌握每个生命周期重点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具体的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每个生命周期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完整案例设计打下基础。

2、综合知识运用的完整案例设计。在这一过程中,主要通过小学期的课程设计来完成,是软件工程实践的集中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对一个完整系统的研发,理解软件开发的流程和方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软件工程思想。要选择具有目的性、典型性、完整性、真实性、易于理解的软件案例。这一过程主要步骤如下:

(1)选定一个规模适中的软件系统。

(2)对指定软件系统做可行性研究,在系统可行性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需求分析,根据需要选择画出数据流图、数据字典和实体联系图,状态转换图等,写出需求分析说明。

(3)对该系统进行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画出软件结构图,判定树等。

(4)编码实现该系统,并使用白盒测试技术或黑盒测试技术等对系统进行测试。

(5)验收所作软件系统,进行答辩。

另外,除了上述步骤提到的各种图形工具之外,也可以借助其他辅助开发工具。

(三)结合实践的综合能力测评

软件技能论文例4

软件工程是一门交叉性的工程学科,它将计算机科学、数学、工程学和管理学等基本原理应用于软件的开发与维护中,研究重点是大型软件系统的分析与评价、规格说明、设计和演化,同时也涉及管理、质量、创新、标准、个人技能、团队协作和专业实践等方面的内容。然而,软件工程开展近30年后,人们才对软件工程核心的知识体系达成共识。在国际上,ieee-cs和acm联合组建的软件工程协调委员会(swecc)了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和推荐实践swebok2004[1],为软件工程职业实践建立了合适的准则和规范集,以作为产业决策、职业认证、课程教育的依据。基于swebok,swecc进一步定义了其中可以纳入教育程序的知识体系,包括本科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se2004中的seek、研究生软件工程教育计划gswe2009[2]中的cbok、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实践。

我国2002年启动了软件工程硕士培养程序。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技术、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诸多学科,软件工程已由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的一个学科方向,发展为一个独立的新兴交叉一级学科。但由于我国传统的高等教育注重科学研究能力培养,工程化人才教育开展时间较短,培养体系尚在不断改革完善,因此在很多院校中软件工程学科还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范围,所培养的软件工程人才与工业界的要求尚有一定距离,整个硕士培养过程中,课程体系的设置是影响研究生业务能力和素质的重要因素,因此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核心,以训练实践能力的为目标的层次化软件工程课程体系改革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特别是在硕士生的培养上,对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的要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求一般是同等并重,合理的课程体系是高等院校保证培养目标和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软件工程硕士的定位和其他学生不同,这为我们的课程设置、建设与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通过对国内众多高校的软件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将其分为以下四种主要类型[3]:

(1)完全独立型:将软件工程彻底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一级学科,课程设置上综合计算机、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学科,偏重于数学基础,但实践能力较缺乏。

(2)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体课程为基础,以软件工程理论课程为核心,加强实践教学型。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课程体系为主体,教学中突出软件工程的知识体系,加强实践教学,根据企业需求或者人才市场需要,按照工程思想进行实践教学,同时校企结合,试图在实践中摸索和学习软件工程的工程理念,但在进行实践之前的软件工程理论基础不牢固。

(3)实践加强型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在这个模式下,课程体系基本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同,只是加强了实践环节,学生在学习和就业方面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工作中所学的工程理念需要自己去学习。

(4)其他类型,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软件大赛,推荐学生参加各种证书的考试,获取各种软件企业证书。这种类型中,学生所学内容较多,但是正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基础不扎实,同时真正的工程实践能力不够。

因此我们认为,目前的软件工程还没有脱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范围,无论是从传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与软件工程专业的区别,还是本科生与研究生的区别来看,针对软件工程硕士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改革研究都是十分有必要的,同时也是迫切的。

二、生源基础分析

gswe2009对给出了软件工程硕士的三种主要生源:

(1)在职程序员,由于没有受到过正规研究生教育,有些企业的在职人员对理论知识匮乏,因此具有系统学习的愿望;

(2)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由于软件工程职业的兴起,以及目前人才市场对该专业的需求,使得其他领域的专业人员想要加入软件工程的队伍;

(3)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在当前就业压力下,许多本科毕业生毕业后选择继续深造。

在我国,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多是没有工作经验的本科毕业生,正式由于这些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基础专业各不相同,使得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更加复杂和重要。

三、知识体系分析

2004年8月,有全世界五百多位专家教授推出的软件工程知识体(swebok)和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seek)两个文件的最终版本,包含了软件工程核心类的知识领域、基础类或前导类的知识领域以及其他相关领域的知识。2009年, gswe2009中的教育知识体系cbok主要来源于swebok,同时也参考了seek2004、incose2003和haskins2007。与swebok2010同步,gswe2009包含了一个新的知识领域ka(职业实践)和四个关于教育的ka(工程经济学基础、计算基础、数学基础和工程基础),同时两个在swebok中没有出现的ka(系统工程基础和职业操守指导)被加入了cbok。此外,cbok还调整了一些知识单元和知识点[4]。gswe2009由准备知识、核心知识、大学特有知识、选择性知识和顶点经验所构成。其中的大学特有知识有学生的入学基础决定,在整个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主要为学生设置学习专业核心知识之前的准备知识以及在学生职业实践课程中所需要的选择性知识,而顶点经验需要学生在学习专业核心知识和进行职业实践的过程中积累,因此,课程设置中准备知识和专业核心知识的设置以及学习方式尤为重要。

四、课程设置分析

通过对软件工程知识体系进行分析,软件工程硕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主要能力有: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技能、发现并解决问题技能、系统建模技能、文档撰写技能。我们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阶段分为:理论知识学习、职业实践、论文撰写三个阶段。在前两个阶段中,我们给出了三单元课程、两步实践的方式,三单元课程分别是:必选课单元、必修课单元、自选课单元,两步实践有:模拟职业实践、实际职业实践。传统的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通常是完全分开的两个阶段,但在软件工程这个特殊的学科,我们将理论学习和职业实践结合起来,在进入理论学习第二单元的同时进入模拟职业实践阶段。理论学习三个单元具体设置如下:

(1)必选课:选择工程经济学基础(例如知识产权与法律、企业管理与文化、领导学、信息经济学 、市场营销学等)、计算基础(例如算法设计与分析、高级软件工程、高级数据库、高级操作系统、高级网络技术)、数学基础(离散数学 、组合数学、 工程数学、数值分析)等准备知识中的专业主干课程按学科分类作为新生入学的必选课,取代以往将某些固定课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基础课的方式,方便根据学生大学所学专业来选择自己所欠缺的准备知识进行学习,是知识的储备阶段,在本单元根据学生所选课程的成绩作为给定学分的依据。

(2)必修课:将软件工程基础中的核心知识(例如软件体系结构、软件项目管理、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技术、软件系统建模原理和方法、基于cmm 的软件过程改进、软件开发方法、软件需求工程)作为所有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了解软件工程的概念,旨在学生具有扎实的软件工程及相关专业基础理论,熟练掌握软件工程知识和技能,并且具备作为软件工程师从事工程实践所需的专业能力。在学知识的同时,适当加入模拟职业实践的训练,根据学生的学习方向,将学生进行分组,进行模拟题目的训练,题目可以是各类大赛的题目、教师的科研课题以及学生自己选题,这是学生职业实践的第一步,培养学生基础开发技能、团队合作技能、系统建模以及独立创新技能,之所以称之为模拟职业实践,是因为这一步的实践题目并不是真正的软件工程课题,而是采用软件工程思想的实际课题,为下一步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第二步的实际职业实践奠定基础,在本单元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及最后考核给出一部分成绩,另一部分成绩给出的依据是学生实践课题的完成情况以及在小组中的贡献程度,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认识自我、团结合作的能力。

(3)自选课:学生根据自己对软件工程的理解以及通过对上一个单元所做题目的分析,选择自己所需要补充的基础专业知识,自行选择和学习,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以及自觉学习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导师根据学生所选专业知识的准确性以及学习之后对该软件工程专业的认识给出学生的成绩。

传统的课程设置一般都是先学习再实践,或者是边学习边实践的过程,前者学生在学习理论的同时没有实践练习,导致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得不好,后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实践,锻炼了动手能力,但是学生往往不知所以然,只是按照老师的讲解去实践,对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解不够,而我们通过上面学习-实践-学习的过程,学生不但对软件工程相关知识有所掌握,也具备了一定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具有不断补充知识、总结自己、提高自己的意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会到理论知识的作用,从而能够主动学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软件工程核心知识的同时进入了职业实践的第一步模拟职业实践,将理论和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理论的学习过程不再枯燥。

软件技能论文例5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是因为市场不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相反,市场对于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日文软件人才需求的现状

软件外包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国家的软件公司开发,其目的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目前,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9%的速度增长,在目前全球的软件产值中,三分之一都需要通过软件外包来完成。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近年来,

“六双”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施

在“六双”教学模式下,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优化软件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采取“双师”配置,由学校的教授、讲师主讲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理论课程,聘请企业具有丰富日文软件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讲授技能训练的课程并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双师”的教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软件理论和编程技巧。

将日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为了满足日文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语言教学的设置上,软件工程专业在外语教学上将日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英语为学生的第二外语,跟踪学生语言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进行调整。WWw.133229.COM毕业生的日语水平应达到日语二级水平,训练有素且深谙日本企业文化,能胜任日文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完成各层次技术课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日本语言、日文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日文软件项目管理与企业文化、项目实战等针对日文软件设计开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学校“双证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专项的技能训练取得劳动部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从而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实行互助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上,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采取“主讲教师+助讲教师”的互助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学生又可掌握助讲教师熟练的编程技巧。

为技能训练创造优异的教学条件虽然国内外提出了不同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如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没有实际项目做支撑都是纸上谈兵。要想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在技能训练上创造条件。可是,使所有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又是不现实的。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引进工程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以培养软件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程项目实训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了软件技术实训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理论知识学习、协作交流、软考训练及工程实践等模块,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实时在线的服务,最终达到增加学生软件项目实际设计经验,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的目标。日文软件人才培养在技能训练上实行机房教学模拟训练与企业项目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方面,利用软件人才工程项目训练教学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较为严格的软件项目的训练环境,培养学生掌握与企业项目开发接近的技能水平;在学生具备了相当的技能水平后,安排学生到企业完成企业项目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软件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面向学校和社会承揽一些软件开发项目,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际软件开发能力;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级专业竞赛,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学生实行“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的培养模式:先完成“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然后进行“专业案例教学”、“对日软件开发专业教育”的学习。从教育模式上,先主要完成基础语言教学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接受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语言(日语和开发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案例教学”又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但是这两个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交叉和重叠。第一个阶段主要进行“软件案例教学”,第二个阶段主要进行“工程实践教育”,通过让学生在校进行相关的专业课程设计以及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工作等方式锻炼工程实践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师范能力和实践水平在教材建设方面,学习国外教材的设计理念,配合案例式教学思想,编写符合本专业教学需求的教材。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能够服务于滨海新区的对日软件外包。采用“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培养模式,专业基础教学与案例及工程实验教育并重,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切实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效果。为了使该专业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体现我们的办学特色,也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成为既掌握良好理论知识,又具备突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与社会接轨,能被企业所用;同时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日本市场,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从学生发展方面,强化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素质,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在侧重于培养符合日文软件外包服务行业要求的同时,增设师范选修模块以保证学生的师范能力,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打造实用人才,拓宽学生就业和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软件技能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软件测试人才严重匮乏,人才缺口达到30万,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国内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相对滞后。但实际上,很多学习了软件测试课程的学生却找不到工作,业内专家称之为人才的“结构性过剩”[1],因此,滞后的原因不仅仅是教育机构开设软件测试课程时间的滞后,主要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与实际需要的差距产生的滞后。随着外包开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人才在代码和文档方面的规范性、技能和工具的熟练程度要求越来越高,而这些要求正是软件测试人才教育的薄弱环节。如何顺应市场需求,培养出企业所需的软件测试人员,成为《软件测试》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软件测试》课程存在的问题

随着软件测试人员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各大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及IT培训机构纷纷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各种软件测试的教材也相继出版发行,但教材中技术实现的内容较多,对常用的软件测试文档书写介绍很少,对自动化测试工具基本也是简略介绍其功能。在实验教材方面,目前还没有配套的软件测试实验教材问世,在教学过程中基本是任课教师自行设计实验教学内容。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果没有大量的项目开发经验和完整的系统案例作为支撑,就难于用恰当的实例来解释相关理论,更难设计出实用有效的实验内容,导致在校学习的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的现象。

二、《软件测试》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案例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一直被广泛地应用于商业、法律、医学领域培训中,随着案例教学法的推广、成熟,案例教学法受到其他专业领域的重视。案例教学法是根据教学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学生带入到特定的事件情景中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与知识为导向的讲授式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法更注重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以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为最终教学目的。

“软件测试”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软件测试思想和基本理论,熟悉多种软件的测试方法、相关技术和系统的软件测试过程,学会编写测试规格说明书,测试报告,并学会使用几种流行的自动化测试工具,从工程化角度提高和培养学生从事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和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用系统的工程化的案例作为理论课教学载体和实验课教学的实施对象,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基本理论,并通过实验掌握测试的技能和技巧。

三、案例教学法在《软件测试》课程中的实施

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市场需求,结合实际工作中企业对“新人”的培养模式及实际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若干系统案例对学生进行测试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以“经验者”的身份进入人才市场参与竞争。

(一)根据学生特点规划教学内容

由于学生缺乏整体项目开发经验,我们主要针对初、中级测试工程师设计教学内容。而针对高级测试工程师和测试管理者担当的工作,比如测试计划的制作、各种设计的验证、测试评估和总结,需要经历初中级测试工程师的实战,积累大量经验才能承担。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只在理论教学中简单讲述,不在实验教学中安排实验内容。

(二)根据教学阶段选择案例素材

根据教学进度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方式选择如下三个案例进行教学:

(1)选择经典案例设计的“被测软件系统”作为软件测试基本技术的案例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

(2)选择以C/S模式实现的“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软件测试过程、测试用例设计、测试文档书写相关内容的案例。

(3)选择以B/S模式实现的“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面向对象测试、网站测试的案例。

在理论课教学中主要以“被测软件系统”、“小区物业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与网站测试和面向对象测试相关的内容以“图书馆管理系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样,进行完理论教学,学生对案例系统的功能基本了解。在实验教学中,我们提供给学生在测试中需要的代码、开发规范、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书、概要设计书、详细设计书,具备了以上资料,便可模拟实际工作模式,将理论教学中讲述的测试技术和测试文档的书写方法运用到案例的测试实验中。

(三)模拟实际项目完善案例系统

现有的软件测试教材,通常会在最后章节给出一个案例,对该案例利用教材上介绍的各种测试方法针对性地进行测试用例设计。但是,教材对案例的描述基本只限于项目背景介绍、子系统介绍、子系统性能及可用性要求方面的内容,基本没有提供可运行案例系统的代码,同时也缺乏必要的供测试使用的文档。大量的案例参考书中,有可运行的系统代码却没有测试必须的较完备的文档。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过程与软件设计周期有相互对应的关系,软件测试过程中的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分别对应软件设计中的详细设计、概要设计、系统设计和需求分析。因此,要完成一个系统的较完整的测试过程,不仅要提供被测系统的完整代码及数据,还必须提供全套的设计文档。

针对以上三个案例系统,我们首先补充完成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书、部分模块(单元)的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书,力争陆续完成整个系统的完整设计资料,以供学生测试使用。

(四)针对测试技能训练设计缺陷案例

为了检验学生的测试技能,在不同的实验中,人为地在案例中设计针对性的缺陷,锻炼学生检测故障的能力、故障描述能力以及跟踪定位缺陷的能力。在测试技术实验中我们人为制造各种缺陷,让学生通过白盒及黑盒测试技术去发现缺陷,并学会根据不同的软件设计选择最佳的测试技术进行有效、高效的测试。在软件测试过程实验中,人为拆散系统,让学生自行设计桩模块及驱动模块,搭建单元测试环境;提供给学生零散的单元模块及概要设计书,让学生利用集成测试策略实施集成测试。

(五)选择适当测试工具进行案例测试

教材上简略介绍了十几种测试工具的功能,但实际使用方法缺乏资料。在教学中,我们选择代表性的CodeReview、Nunit、QTP三种工具进行代码检查、面向对象测试、录制测试过程及编写测试脚本,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工具使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测试工具的实现原理,启发学生从不同的侧重点去思考测试自动化工具的设计及实现方法。

四、后续教学改革构想

(一)教学进度的调整

计算机课程的实验教学,通常和理论课同步或迟后几周进行。对于“软件测试”这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如果与理论课同步进行,前期的实验内容安排就缺乏理论支持,如果比理论课迟后几次,即在讲述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后开始实验教学,就可以将各种测试方法融入实验中进行。但由于软件测试过程及技术、测试文档书写相关内容还未讲述,实验内容的安排显得孤立,没有整体感。为了让学生体验软件测试在实际工作环境中的实施过程,将理论课讲述的知识有机地融入到完整的案例中进行实验,就需要系统地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再结合实际案例系统地进行实验。

以后的教学中,拟打破传统的周4学时,即理论2+实验2的排课模式,将一个学期分为理论上半学期,实验下半学期,上半学期周4学时用于结合案例进行理论教学,下半学期周4学时针对理论课讲述的案例进行实验教学,以便学生能够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系统的软件测试实验。

(二)相关课程连贯教学

软件测试课程是伴随软件行业的迅猛发展而诞生的,在此之前,软件测试隶属于软件工程课程进行教学。由于软件测试伴随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因此,软件测试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必须贯穿于软件开发的全过程。在以后的教学中,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拟采用课程连贯教学法,通过编程语言课程、软件工程、编程实训课程、软件测试课程相结合的方式,采用同案例、跨学期的方法进行连贯教学,即在某一编程语言教学中引入案例,进行案例片段程序的讲解,在软件工程课程中进行系统设计,在实训课程中实现案例,在软件测试课程中进行测试的一系列训练。这样,便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关联起来,了解课程之间的联系和软件项目开发的流程,让学生通过两至三学期的时间去消化几门课程的同时,体会一个项目开发的全过程。

五、结束语

各高校、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都相继开设了软件测试课程,在这门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也给软件的测试带来了挑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关注行业发展的前沿,提出软件测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启发学生去思考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同时,教师应尽可能参与实际项目开发,为理论及实验教学积累实用真实的案例资源。

参考文献

[1]刘德宝.软件测试工程师培训教材[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软件技能论文例7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不理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这并不是因为市场不再需要这方面的人才。相反,市场对于软件开发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

日文软件人才需求的现状

软件外包是一些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软件项目通过外包的形式交给人力资源成本相对较低国家的软件公司开发,其目的是降低软件开发成本。目前,全球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美元,并以平均每年29%的速度增长,在目前全球的软件产值中,三分之一都需要通过软件外包来完成。软件外包已经成为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近年来,

“六双”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施

在“六双”教学模式下,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具体采取了如下措施。

优化软件工程专业的任课教师采取“双师”配置,由学校的教授、讲师主讲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相关的理论课程,聘请企业具有丰富日文软件项目开发经验的工程师讲授技能训练的课程并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双师”的教学,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软件理论和编程技巧。

将日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为了满足日文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需要,在语言教学的设置上,软件工程专业在外语教学上将日语作为学生的第一外语,英语为学生的第二外语,跟踪学生语言的学习效果并适时进行调整。WWw.133229.COM毕业生的日语水平应达到日语二级水平,训练有素且深谙日本企业文化,能胜任日文软件开发和应用工作。根据不同的需要,在完成各层次技术课的基础上,还应加强日本语言、日文软件开发流程与规范、日文软件项目管理与企业文化、项目实战等针对日文软件设计开发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培养。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在学校“双证书一体化”培养模式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通过专项的技能训练取得劳动部门认证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参加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的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从而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实行互助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上,为了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采取“主讲教师+助讲教师”的互助教学模式,既充分发挥主讲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学生又可掌握助讲教师熟练的编程技巧。

为技能训练创造优异的教学条件虽然国内外提出了不同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但是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培养人才,如果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没有实际项目做支撑都是纸上谈兵。要想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就必须在技能训练上创造条件。可是,使所有学生深入企业实习又是不现实的。我们结合软件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引进工程教育的理念。为此,我们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建设,以培养软件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实际工程项目实训为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了软件技术实训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平台包括用户信息管理模块、理论知识学习、协作交流、软考训练及工程实践等模块,为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提供实时在线的服务,最终达到增加学生软件项目实际设计经验,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培养对接的目标。日文软件人才培养在技能训练上实行机房教学模拟训练与企业项目实际训练相结合的方法;在实验实训环境建设方面,利用软件人才工程项目训练教学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较为严格的软件项目的训练环境,培养学生掌握与企业项目开发接近的技能水平;在学生具备了相当的技能水平后,安排学生到企业完成企业项目实际训练,使学生能够近距离地接触软件企业的项目开发过程。此外,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还面向学校和社会承揽一些软件开发项目,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锻炼学生实际软件开发能力;还可以通过参加各级专业竞赛,在竞赛中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学生实行“基础理论+工程实践”的培养模式:先完成“公共基础和专业基础教育”;然后进行“专业案例教学”、“对日软件开发专业教育”的学习。从教育模式上,先主要完成基础语言教学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让学生系统地接受软件开发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语言(日语和开发语言)基础、数据库基础、网络基础等方面的教育,从而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案例教学”又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但是这两个阶段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相互交叉和重叠。第一个阶段主要进行“软件案例教学”,第二个阶段主要进行“工程实践教育”,通过让学生在校进行相关的专业课程设计以及在企业进行生产实习、综合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工作等方式锻炼工程实践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校教学基地和企业实践基地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的师范能力和实践水平在教材建设方面,学习国外教材的设计理念,配合案例式教学思想,编写符合本专业教学需求的教材。日文软件人才的培养目标是既能动脑、又能动手,具有较高知识层次、较强创新能力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能够服务于滨海新区的对日软件外包。采用“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培养模式,专业基础教学与案例及工程实验教育并重,通过校企合作等途径切实保证学生的实训实习效果。为了使该专业发展更加符合社会人才需求,体现我们的办学特色,也为学生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一方面,使学生在学习结束之后成为既掌握良好理论知识,又具备突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与社会接轨,能被企业所用;同时面向企事业单位和日本市场,成为具有创新意识的软件工程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从学生发展方面,强化学生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素质,依据学生不同的需求,在侧重于培养符合日文软件外包服务行业要求的同时,增设师范选修模块以保证学生的师范能力,从学生自身的特点和社会需求出发,打造实用人才,拓宽学生就业和发展渠道。

参考文献:

软件技能论文例8

传统软件工程教学比较注重理论教学、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把统一、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理论、方法及技术教授给学生,力求让学生形成良好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思想与习惯。在此情况下,学生可能对整个软件设计及开发流程有了“理性”认识,但却缺乏真实软件系统实践开发的“感性”认识。实际上,理论指导下的具体的软件系统开发案例及经验介绍更为重要。

1.2教学内容

国内一些学校的软件工程教学仍然是以传统的软件工程理论及技术作为重点,教学中讲解的内容以“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及实现—测试维护”这种从顶向下、逐步细化的思路为教学线索。在实践中,主要以开发图书馆管理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MIS系统作为课程的实践内容。实际上,软件设计及开发技术发展迅猛,特别是近年来的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及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涌现,必然要求在软件工程教学中注入新的知识元素。教师必须对教学内容及时更新与补充,否则学生所学知识将严重滞后于技术的发展。

1.3教学方法

软件工程课程的理论性与综合性强,必须具备许多的先导课程知识(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与算法等),一般是在大学四年级才开设。在教学中,如果只采用单一教学方法或者过于注重理论教学而轻视实践教学,时间一长,学生(尤其是大四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影响教学效果。此外,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如能运用一些实际的软件开发系统或启发式案例进行教学,讲透系统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核心算法以及关键技术,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多种教学方法的交叉优势,更能够对学生毕业设计以及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1.4课程考核

目前,一些学校的软件工程课程采用的是传统的笔试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笔试主要考核学生对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比如瀑布模型、数据流图、耦合与内聚、详细设计工具(程序流程图、N-S图、PAD图)以及CMM等。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增进学生对软件工程概念性与原理性知识的记忆,却不能促进学生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提高。

2引入MOOC的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2012年以来,美国一些顶尖高校陆续开发了网络学习平台,如哈佛大学与麻省理工联合发起的edX、斯坦福大学创立的Udacity和Coursera,以及可汗学院(KhanAcademy)。这些MOOC学习平台能够提供免费网络课程,教学效果明显,热遍全球。我国的北大与清华于2013年5月加入了edX,并上线了多门课程;北大、上海交大与复旦加盟了Coursera。我国一些重点大学也正在利用MOOC方式进行教学方法改革。MOOC中很多课程始于计算机专业,MOOC对计算机及软件工程专业的影响也是最大的。在现行的各个MOOC平台中,计算机与软件工程课程的比例是最大的。例如,Coursera平台上现有计算机类课程94门(其中软件工程课程为55门);edX平台上现有计算机类课程21门(其中软件工程课程为10门);Udacity平台现有计算机类课程23门(其中软件工程课程为18门)。因此,在传统软件工程系列课程教学中引入MOOC进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1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在软件工程教学中,可将MOOC作为课堂教学的强化与补充,形成混合式课程,采取传统教师课堂讲授与学生MOOC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同时,应改变注重理论教学、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变换教师与学生角色,切实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新的教学理念。MOOC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可以重新构造软件工程个性化学习轨迹,实现师生及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与协作、即时的系统测试以及学习反馈与评价。

2.2设计“传统知识与新理论及新技术”相结合的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在传统课本知识基础上,需要引入一些新的软件设计、开发模型及技术。一方面,建议同学们参考新版书籍或MOOC上的电子资料;另一方面,及时补充当下流行的软件设计与开发方法及热门技术。例如,在云计算SaaS模式中,以Blog,SNS,RSS等为特征的Web2.0服务方式造就了数量众多的服务资源,包括WebServices、WebAPI等,使得没有或较少编程专业知识的终端用户能够实现面向服务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工作。像类似于SOA架构,WebServices与组合,RSS技术,企业Mashup技术等内容需要补充到课堂内容教学中。

2.3发展“以案例为驱动”的理论及实践教学方法

教师将MOOC作为软件工程教学线上环节,提供以案例为驱动的理论及实践教学微视频,让学生提前自主预习课程知识。教师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具体案例,梳理各个理论知识点以及核心的算法及关键技术。其中,案例的选择非常重要,可以选择教师自己科研工作中实际开发的软件服务系统或者开源的软件系统,制作成微视频,结合自己的切身实践经验,把宏观的理论知识以及微观的具体技术细节教授给学生。

2.4采用“引导和激励”的课程考核方式

MOOC支撑下的软件工程课程考核,应以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为目标,将课程考核分成平时考核、期中考核与期末考核3种方式。借助MOOC,根据学生的在线学习轨迹,汇总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加大平时成绩考核力度。在课堂教学中期,引入具体项目设计与开发任务,以项目开发的完成情况作为期中考核标准。期末考核采用课程论文形式,对给出项目要求书写需求文档、总体设计与详细设计方案,以及数据库设计说明。

3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

1)国际知名IT企业尤其注重扎实的数据结构、算法和代码以及软件设计能力;良好的英文读写以及听说能力。2)8家IT企业都要求熟练掌握一门或以上的程序设计语言,C\C++\JAVA仍然是主流的软件开发语言,而像python、.NET、PB、VS2008等也受欢迎。3)8家IT企业基本上都要求熟悉数据库理论及技术,尤其是MySQL、SQLServer以及Oracle数据库。4)一些流行新模型及新技术,比如Hadoop云模型、Android应用开发系列技术,也是目前企业所急需的。根据以上的总结,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符合市场需求、受欢迎的软件工程人才为目标,具体建议如下:1)必须加大与软件工程相关性非常强的先导课程的教学与实践能力培养。尤其需要投入大量时间与精力到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以及数据库理论与技术这3门课程的教学中,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软件设计与开发基础能力。2)务必培养学生精通至少1门程序设计语言,熟练使用至少1种开发工具,并在此前提下,以开发出一个在一定代码量(万级)以上的自己的“软件作品”为大学四年的实践目标。3)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软件新理论、新模型与新技术,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并邀请公司技术主管或教师以及高年级学生中的技术达人定期举行技术讲座。

软件技能论文例9

文科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课对于文科学生来说是有点枯燥的,因此,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是非常必要的。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可以让文科学生从枯燥的科目中找到兴趣点。信息技术在人们生产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所以,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具体的阐述一下计算机的重要性,以便让学生足够的重视这门科目。在此之后,教师可以利用音像、文献资料、掺杂学生喜欢的文学等向学生讲授计算机的软件理论知识。

1.2使用创新方法。

使用创新方法,增加文科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理论课的兴趣。传统的计算机软件理论课上,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了解均来自教师或课本。而学生在理解这些内容时,往往是随便应付的,并且很多时候并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缺乏自己独立的理解,也缺乏软件的意识,进而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学生也对这门课程无感。为了让文科学生加强对计算机的认识,在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课上,教师一定要适当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3创新实训。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消化掉理论知识课程,教师在进行计算机软件教学时,应当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便让学生懂得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计算机软件主要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者。其中办公软件有WPS、Word等,信息管理软件则主要有AutoCAD等软件。不过在生活中,教育和娱乐类的软件比较受学生喜欢,也很贴近学生的生活。不管怎么说,教师在实践课上,要充分为学生讲述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操作过程,并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操作和训练,给学生布置一些软件学习和创新应用的作业等等,以便能帮助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

1.4开展计算机软件比赛。

为了让学生有点竞争感,使学生对这门课程更加重视,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开展一系列计算机软件类比赛。教师不一定要拉动全院的人参加,在班上举行即可。比赛的内容可以是图像编辑大赛、影视海报制作大赛、明信片设计大赛、影像剪辑大赛等等。让学生在适当的压力下,将自己所学的计算机软件理论知识发挥出来,并从中得到更多的经验。

软件技能论文例10

1教学理念

随着互联网络和IT技术的快速发展,IT技术的服务无处不在,软件开发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掌握的必须技能,能够更好地运用当今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手段开发程序,已经成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能够获胜的关键。所以,在当今的IT技术时代,特别是大数据和云计算快速发展的时代,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来说,系统地掌握软件开发技术的各个环节并使其有机结合,同时运用软件工程开发过程的技术来组织软件开发过程的所有资源并综合地处理软件开发过程已经成为计算机行业的基础需求技能。所谓软件工程,是指系统地运用工程管理的知识来组织、运行、开发和维护有用的、高效的和高质量的软件学科。软件工程主要包括人员管理、项目管理、可行性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程序设计、测试和维护等过程。因此,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必要的软件开发过程,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建模和管理技术不仅能够使自己在未来可以更轻松地应付多种复合信息的工作需求,给自己带来更合理的处理方法,而且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软件开发效率。所以,对一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通过系统地学习掌握软件过程开发技术,特别是一些新的软件开发动向,如面向服务的软件开发和集中式计算架构开发等,是十分必要的一项教学内容。目前,软件工程课程是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一门必修课程。以作者所在的教学单位为例,软件工程是计算机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主要从软件工程基本理论出发,将软件开发技术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全面覆盖软件开发过程,注重培养学生软件开发中的综合职业技能。主要讲授的内容包括软件开发规律概述、软件开发方法、软件开发平台与工具、系统分析与建模、IT规划与咨询、软件开发项目管理、软件开发案例分析等。同时该课程引入云计算和大数据对软件开发的需求,重点分析实际软件开发案例,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基本规律与实际管理方法。因此,软件工程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程,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能够通过这门课程掌握软件过程的必要技能,如RUP模型和UML等,而且通过实践的项目分析与设计,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需求分析和软件设计的必要技术,如数据流图DFD如何使用等,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再停留在理论学习和应付考试上,为学生未来就业后进入企业快速融入开发团队提供了必需的知识基础。同时,该课程通过对一些热门开发技术的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加深学生对软件开发技术本质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其相关知识的洞察力与研究能力。[1]

2教学方法和手段

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是知识内容多、内容实践性强,没有实践难以掌握,例如软件过程中的用例模型是通过角色、行为和场景来描述和分析软件开发过程的模型,因此不仅要求学生在课堂上需要了解什么是用例,掌握用例设计的基本规则,而且也需要安排时间给学生对于复杂的场景使用用例模型进行设计分析,然后进行课堂讨论,讲解自己的设计思路如何满足用户的需求等。所以,根据软件工程课程的特点,作者认为在课堂上宜采用“知识细化”、“精讲讨论”、“详细分析”等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以作者所讲授的软件工程课程为例,本课程以计算机投影开展教学,配以适量的理论教学和知识点讨论,并以上机课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要求学生使用Powerdesinger软件进行需求建模。本课程其中投影、理论和讨论教学为24学时,上机实验课为8学时(不含课外上机)。在讲授过程中,考虑到该课程注重应用的特点,遵循深入浅出的原则,对概念、原理的解释和描述尽可能地以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案例和图示加以对比说明,引导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开发过程,建立概念之间和应用之间的联系。在讨论和上机过程中,以任务驱动方式要求学生完成讨论题目和上机实验,然后及时找出学生上机时遇到的问题,并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相应的能力(教学学时分配见表1)。另外,作者为了让学生更好熟练地掌握软件工程的相关知识,通过网络收集了一些教学视频和PPT课件,在完成每个学时教学任务的课后都拷贝给学生,让学生课后回去自学这些知识。

3教学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要求实践性较高的课程,对从实际的工程开发中掌握知识有较强的要求。因此,本课程主要介绍当前最流行的软件开发技术与环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软件开发过程与组织等技术,掌握当前流行的软件开发方法与环境。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地掌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如何去开发软件系统。使学生学会软件开发的原理、技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软件开发和软件工程管理能力:[2,3](1)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动手能力。软件工程课程包含大量的建模知识,同时提供了一些软件去实践这些知识,因此这要求学生不仅掌握建模的基本原则,同时对于实际的项目需求,能够运用建模知识去分析建模,然后运用相关软件进行建模概念的设计。(2)培养学生系统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软件工程课程是一门工程性的课程,它来源于实践,并用于实践。软件工程的复杂性在于它是涉及软件开发的各种环节和资源相互协调工作的知识。因此,培养学生掌握好软件工程的知识,对于学生今后职业规划有重要的帮助,能够为学生往高层次的IT人才发展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

4总结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际教学工作和在教学改革方面的分析与探索,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培养目标等方面,对计算机专业的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提出了以实际项目驱动和课堂知识点讨论作为课堂教学手段,把软件工程相关理论知识学习作为实践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为主、理论为辅的理念。目前,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软件工程课程的本科生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其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也应该要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

参考文献

[1]许波,陈晓龙.UML结合软件工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2):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