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12-18 13:50:30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1

在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张广良就“国际贸易中知识产权保护最新动向”做演讲。他提出,中国作为制造大国,制造业涵盖领域之广,企业之多让我们必须对国际贸易中法规的变化保持高度的灵敏,以减少因为缺乏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知识而带来的贸易争端。

2011年,《销售产品——窃取或盗用信息技术法》(简称新《反不正当竞争新法案》)在美国华盛顿州和路易斯安娜州通过。根据该法案,只要制造商出口到上述两个州的产品在生产、经营、运输、推广等任一过程中使用了假冒盗版的IT产品,就有可能构成不正当竞争,从而受到。该法案虽然只在以上两个州通过,但是已经得到了联邦层面的支持,那些没有具体制定此法案的州或地区也有相应的法律条款管辖类似的行为。

由于该法案针对所有国家,拥有众多制造企业的中国当重视并避免遭到。本次美国法律的修改把视角放在了信息技术产品之上,是对全球制造业企业发出的一个信号:尊重信息技术知识产权,使用正版IT产品。

面对新法案的这项突出变化,张广良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包括提高知识产权和软件正版化意识,使用合法软件等IT产品;提高知识产权应用能力,做好软件资产管理,以及提高应对知识产权国际纠纷的能力,妥善处理纠纷。

张广良特别指出,企业应该避免使用盗版产品能够节约成本这种“省钱”思维,而正确应对这一变化的方法就是对企业IT使用情况进行排查,确保所使用产品均合法,这样既能避免纠纷,还可以反向使用此类新法案,对使用不规范软件的竞争对手进行遏制,扩大自身市场份额和竞争实力。

加强软件资产管理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2

出人意料的是,微软于2001年宣布收购Great Plain这家ERP公司,显露出微软进军ERP等高端企业应用市场的目标。2002年,微软进一步收购在欧洲享有不少市场份额的ERP公司Navision,在2003年正式推出了MBS部门,位列微软当初七大产品部门之一,拥有一系列完整的多功能而灵活的ERP产品,并同时推出了Microsoft CRM产品。

数千家以微软为技术平台的应用软件企业陷入了两难境地:基于微软技术架构的应用软件受到了微软自身ERP/CRM产品的直接竞争,放弃这样的战略决策无意于另起炉灶,非同小可;而只担当微软的垂直解决方案供应商又显得心有不甘。

继续追随微软或者远离?已成为一个需要明确的问题。

平台优势延伸服务范围

微软早已不是只有Windows和Office产品这么简单的公司了,从微软的几大产品方向来看,可以明显看到其利用自身的技术平台优势,把服务领域逐渐从个人到群体,再到企业级应用的轨迹。

无论是原来的七大业务部门,还是2005年9月20日改组的三个事业部都反映出了这样的延伸趋势。新成立的“平台产品和服务部”下辖微软的核心产品Windows操作系统、服务器和各类工具软件以及与Google“正面交锋”的MSN在线产品,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是对PC个人业务的服务为主;“商业应用部”将涵盖Office系列产品以及企业商业软件业务;“娱乐和设备部”将包括Xbox游戏机、电脑游戏、手机和其他手持设备的软件开发等,这一部分可以看作是对“群体”的服务。

MBS(Microsoft Business Solutions,微软企业解决方案)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微软不是一个普通的竞争者,而是一个拥有海量客户群的软件巨人。它给客户提供的几乎是必不可少的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现在又要提供企业级应用软件了。

因此,把微软服务领域的延伸看成是拥有充沛现金的这家世界首富公司“花钱玩票”的说法至少是比较肤浅的看法。而MBS在整个微软管理架构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MBS是我们发展战略中的重中之重。”微软全球副总裁、大中国区CEO陈永正在三亚的MBS合作伙伴大会上明确表示。

“一套MBS产品能带来其它相关产品数倍销售额的诞生。”一位微软销售总监这样评价MBS给自己带来的实惠,不过要掌握好如何销售ERP这样复杂的系统,并非如Windows、Office这么简单。

平台和各个产品间的关联应用是微软多年来取得成功的法宝。无论对手如何处心积虑,只要在Windows平台上展开的竞争几乎都遭到微软的致命打击,因为只有微软掌握着这场游戏的命脉。

Windows和Office的大量用户在其用户习惯的驱使下当然非常乐意接受在此平台上的任何应用产品,无论是企业门户还是SQL数据库、BI、Biztalk等等都会得到“自然延伸”。MBS部门的产品优势就在这里,如果这些用户真正接受了数据移植等重大课题,把企业级的管理系统也转移到微软平台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情,更何况有多少应用软件本身就是标榜以微软为技术平台的。这才是让其它管理软件厂商们感觉背上“凉嗖嗖”的原因。

“MBS不是SAP。”微软大中国区MBS总经理郭秀闲女士意思非常明确,MBS不是一家纯粹的ERP厂商可以比拟的,它所能提供的服务是从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数据库到ERP、CRM等真正意义上的全面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提供ERP软件和服务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很多客户对微软产品的期待正是出于类似的考虑。

软件巨人启用江湖老将

一方面是最广大的用户群体对MBS的解决方案有着无限的期待;另一方面,已经在这个领域里耕耘多年的“老江湖”们几乎都转过身来,看看微软究竟将如何从他们手里争取客户。这当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即便是身为软件巨人的微软也不能一蹴而就。

即使是有微软强大的品牌号召力,但在已经充分竞争的市场要想获得成功也绝非易事,这是对其领军人物的一大考验。如果把微软的平台优势利用好了,自然可以更大的发挥应用产品的优势;但如果应用不好,可能会陷入竞争对手的围追堵截。

2005年10月,Microsoft Dynamic作为产品技术平台品牌的推出被认为是强化微软企业应用的举措,MBS只作为内部部门的名称存在。尽管这一名称的改变的确为很多内部员工和合作伙伴不解,“好不容易让不少人知道了MBS的品牌,现在又出来了新的名称,在推广上给自己增添了压力”。

“这是比尔・盖茨等高层的意见,是公司整体战略上的决策。”MBS大中国区掌门人郭秀闲在回答媒体对此的疑问时明确表态。“让部门名称与产品名称分开,对品牌集中度集中和推广是有好处的。这并不是什么冒险行为,而恰好可以说明公司高层对这块产品寄予的厚望。”

尽管郭秀闲加入微软的时间不长(2004年10月),但作为首任统管微软在大中华区MBS业务和制造业业务的负责人,郭女士负责微软整个大中华区这两项业务的整体战略和业务运作,在短短的几个月中就快速制定出MBS与制造行业在大中华区的战略战术、建立起一支精锐的团队,以及发展了既广泛而又颇具专业性的合作伙伴渠道,并与政府及行业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为开展这一新业务打好了坚实的基础。

建立合作伙伴生态系统

只要合作一定是双赢的局面才行,否则难以为继。因此,所谓追随与否绝对要看获得的回报是否与预期的一致。

“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这是很多公司宣称的经营之道,尽管事实如何,道理没错。对微软来说,强大的合作伙伴队伍是保证其多年成功的法宝。“合作伙伴的成功就是微软的成功”不是一句空话。对MBS来说,合作伙伴策略当然会不折不扣地去完成。

“在中国本土我们客户已超过200家,拥有超过40家的合作伙伴。主要客户分布在制造业、高科技、汽车、工业等行业,也涉及零售消费品业、医药业以及广告业等。”郭秀闲介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众多合作伙伴的支持。

除了国际性的合作伙伴以外,培养本土的合作伙伴也是MBS的重要工作。郭秀闲并不满足已有的20多家合作伙伴的成绩,“2006年要完成60多家合作伙伴的招募工作。”负责合作伙伴招募的陈丁鸿女士透露了她的工作计划。

中国本土软件在经历了一番快速发展后也处在寻找又一次腾飞的机会,如何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自己的目标成为部分中国软件商的新选择。

陈永正在MBS合作伙伴大会上所做的表示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他心中的真实牵挂。“每推广一套Dynamic方案,会给微软带来数倍相关产品的销售额。”一位微软中国的销售总监算的是这笔账。尽管有如此高的积极性,但企业管理应用本身具备的推广难度和对管理知识的掌握并非一日之功所能完成。所应有的心理准备必不可少。

自从陈永正到任以后,微软中国的面貌的确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微软在中国市场的企业形象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在很多公开的场合经常可以看到陈永正的笑容,而在为中国软件行业的投资也有了非常实质性的行动,成为中国软件行业的一员的目标目前看来效果不错。

与微软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仅在业务层面得到了长远发展的目标,在资本层面的回报也相当可观。与微软合作的消息刚一公布,作为上市公司的浪潮股票立刻得到了投资者的追捧,连续几个涨停板反映出了务实的投资者对微软品牌影响力的进一步认同。

“哪怕我只从微软拿到了一块钱的投资,那也是在说明我们与国际软件巨头达成的战略合作关系。”一位国内软件公司的老板私下说。这也道出了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本地公司要与微软达成合作关系的根本原因。

行事低调的葡萄城(Grapecity)公司虽仅为业内人士所熟知,却是微软在中国最具实力的CRM合作伙伴。CRM产品的推出给众多微软老用户提供了一个整体解决售前销售信息、售后服务等以客户为中心理顺业务流程的机会。

“申请成为微软合作伙伴的企业的确很多,但我们更看中的是他们提供行业解决方案的能力。”郭秀闲表示,提供一个技术平台给微软的合作伙伴是微软不可比拟的竞争优势,合作伙伴可以在这上面作增值开发。“全球每年大约有2000多个MBS的行业解决方案诞生,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软件提供的适合本地客户需要的行业解决方案。”

竞争对手的心思

微软进入企业管理应用市场的坚定脚步让这个领域众多传统的厂商们感觉到了压力。

“微软将在中型软件市场上成为我们的竞争对手。”SAP高层已经明确表示这样的未来竞争格局。甲骨文对Siebel的收购让全球最大的专业CRM公司纳入到了一个更加集成的解决方案系统里面,甲骨文公司作为应用软件公司的又一巨人的形象已经打造完成。

现在的局面可以说是“SAP一马当先,甲骨文、微软紧随其后、众多厂商争先恐后”的局面,未来若干年的局面将更加混乱复杂。

中国的本地软件厂商们的日子的确有些为难了。一方面,中国市场早已经是群雄逐鹿,国际化得厉害;另一方面,依靠财务软件的特殊政策形成的行业壁垒已经不再存在,企业客户深层的需求一时也满足不了,要想真正树立行业领导形象,稳住原有的客户群体变成了当务之急。

“微软一定是我们的潜在竞争对手,如果说现在还不能算完全的竞争对手的话。”一位国内软件领袖私下里表示。关注微软,研究微软成为了众多国内厂商的领导们的功课之一。“一方面我们是合作伙伴,一方面我们又是竞争对手。”国内厂商与微软的关系近似于国际政治中的大国关系一样复杂。朋友和敌人之间,合作联盟之间没有了原先那么明确的界限。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3

可以说,当前的统一通信是传统电信、软件和互联网三大领域的融合,因此,没有一家厂商能够提供整个统一通信产业链上的全部产品或解决方案,各厂商之间必须要彼此合作才能实现,甚至是以往的直接竞争对手也需要相互合作。以微软为例,它同北电和Avaya就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而北电和Avaya又同时和IBM有合作,与此同时,北电和Avaya、微软和IBM又都是直接竞争的关系。甚至在未来,微软的平台产品也打算与思科实现互联互通。

正是由于各大厂商之间的合作越来越密切,因此在统一通信领域各家所推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功能同质化严重,而个性化方面则显得不足。相信在未来,统一通信领域会呈现出以下五大发展趋势。

第一,软件平台化。虽然统一通信平台解决方案包含了传统电信和软件两大类,以思科为代表的传统电信厂商推出的平台解决方案最初是从硬件设备发展而来的,但出于长远发展的考虑,思科也正在把产品向软件平台转换,甚至其宣布在2008年将向软件转型,而其他软件厂商更是直接搭建自己的软件平台。因此,可以预见,未来统一通信领域软件平台化必然是一个最终的发展趋势。

第二,与用户业务的深度融合是吸引用户的关键。统一通信解决方案要想得到用户的认可,并被他们所采用,如果仅仅是对以往传统办公模式的改善,而没有真正应用在用户的核心业务系统中给他们带来业务流程的变革,并为他们带来更大利润的话,被用户接受的程度会很低。只有真正与用户的业务系统相结合,并提高其效率才是被用户广泛采用的关键。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4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变革,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至政治、经济、社会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科研工作中,使用计算机技术,以软件为载体将科研成果有形化是应用和推广科技成果的有效途径,但由于科研工作的固有特性,在软件开发中,对于用户体验、人机界面的投入较之软件功能、软件性能要少得多,这使得科研软件在开发完成后由于其较差的用户体验往往被束之高阁,本文探讨了科研项目中软件界面设计的常见问题,并对改善用户体验方面提出解决策略,从而达到更好地推广科研软件、应用新技术的目的。

2 界面设计概述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是指人(使用者、用户)通过敲击键盘、滑动鼠标、触摸屏幕等方式向计算机输入指令,而计算机通过声音、图像或震动反馈信息,这样一种人和计算机相互交互的系统即为UI[1]。

UI设计主要是指对软件的人机交互、操作逻辑、操作界面的整体设计。国际权威的人机交互专家Norman博士强调,一个完好开发的、有凝聚力的产品,应该看上去美观,用起来舒心,使用户能够愉悦的欣赏,快乐地使用,同时增强心灵和思想的感受[2],良好的用户体验是用户界面设计的最终目标。

2.1 UI设计与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是指人机交互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心理感受[2]。它要求以用户为中心进行组织设计和提供服务,通过创造性的工作来体现独特的个性和价值,是用户获得最大的成就和满足感。用户体验是艺术、交互和技术的统一[3]。

对于设计师而言,用户体验应该贯穿UI设计的整个流程,UI设计的最终目标就是良好的用户体验,虽然用户体验是纯主观性的感受,但是对于一个界定明确的用户群体,可以通过把握用户体验的共性达到设计良好的效果[4]。

2.2 UI设计流程

用户界面设计同时也遵循软件工程的基本思想,通过流程化、规范化实施将为软件界面的持续改进提供保障。用户界面设计主要分为以下步骤[5]:

(1)需求整理及分析。作为一项软件产品,需求整理及分析是设计师获得产品设计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需求分析确定软件界面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和必备元素,弄清楚用户人群特征、客户喜好、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

(2)方案制定及选型。在明确目标后,设计师着手设计几套不同风格的界面方案以供用户选择,可以通过目标人群的自然选择结果作为选型依据。然后收集用户反馈,比如对各设计方案的第一印象、综合印象等,对方案的结构、色彩搭配、文字排版、内容展示的满意程度等,选出用户认为最佳的排列。

设计师通过不断改进和反复推敲最终交由用户确认最优方案。

(3)产品开发及测试。方案选型结束后就进入产品开发阶段,软件界面设计是一个功能开发和测试交互的过程,通过不断调试和测试从而开发出功能完备的软件产品;

(4)产品交付及跟踪。软件产品的交付并不意味着软件生命周期的终结,对于软件而言进入另一个生命周期,在这个周期中,设计师仍然需要对软件的用户体验进行跟踪,收集信息,为后续的升级和改版做好准备,具体流程见图1。

3 UI设计常见问题

当前,以软件为载体将科研成果有形化已经成为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往往成为科研项目推广和新技术应用的关键手段。

但是由于科研项目的固有特性,在软件产品的UI设计中,经常出现以下共性问题,具体有:

(1)科研过程的严肃性和不确定性,往往导致软件开发人员重视软件基本功能实现,忽略软件UI设计这一重要环节,有的甚至认为科研项目软件产品的UI设计无足轻重。

(2)在软件产品UI上的投入远远小于软件功能实现方面,有的软件产品往往缺少UI设计师或专业设计人员,这就导致UI设计乏力,很难设计出具有专业水准的软件产品。

(3)缺乏美观、大方的用户界面,不注重UI结构设计,文字排版粗糙,即使软件功能再强大,但是界面呆板、颜色单调、输入困难等导致用户难以上手,对特定用户来说甚至形成使用障碍,这样的软件产品在短时间内难以吸引用户形成凝聚力,从而阻碍了软件产品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4)功能复杂,UI设计晦涩难懂,用户需要专业培训方能掌握使用技巧,此类软件产品可能在UI的界面设计方面具有特点,但往往由于复杂的操作方法导致软件推广困难,这也属于不注重用户体验的产品类型。

4 改进策略及应用实例

4.1 改进策略

针对以上常见问题,结合笔者所参与科研项目中软件开发的实际经验,提出以下解决办法,主要有:

(1)树立UI意识,重视用户体验对于软件产品的作用,对于科研类软件产品开发,除满足基本功能需求外,必须考虑到特定用户群体的使用喜好和体验感受,对UI设计进行整体规划,根据软件产品特点分析UI设计具体需求,并制定设计方案,以目标人群的选择结果作为改进的方向。

(2)加大UI设计的投入力度,通过配备专业设计师或者设计团队在软件产品开发初期通盘考虑UI设计,优秀的UI设计将为软件产品的推广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软件产品交付后,软件进入新的生命周期,这个阶段的主要工作就是密切跟踪用户反馈,收集用户使用信息,通过不断改版和升级完成软件产品的更新换代,从而保证软件的可持续发展和用户体验的不断提高。

4.2 实例分析

以下根据笔者所参与的“标准编写软件”开发项目进行实例分析。“标准编写软件”用于辅助标准起草人编写符合标准规范(标准化工作导则最新版)要求、结构要素完整的标准文档,主要包括:文档模块、要素编写模块、段落样式设置模块和综合应用模块。该软件化繁为简,通过减少重复编辑和繁琐的样式设置,提高标准编写的质量和效率。本项目在软件开发前对需求进行了分析,主要UI设计要点如下:

(1)目标群体及运行环境。软件的目标用户群体为标准起草和制修订人员,用户主要特征有:具备良好的标准制修订从业背景,具有一定的英语读写能力,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和常用的办公软件等,该软件运行于Windows Xp/Vista/7(32位、64位)等系统,使用MS Office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标准编写。

(2)软件风格。软件需要具备的基本风格要素有:简洁、工整、实用,具体就是用户界面简洁大方,结构排版工整规范,功能布局实用美观。

(3)配色方案。在UI设计中,颜色是最重要的设计元素,而配色方案的选取直接决定了软件风格和用户感受。目前,很多在线网站提供配色方案选型,主要方法有单色、类比、互补色、复合等色彩衍生方法,在本软件中采用Adobe公司的kuler网站实现以下颜色搭配方案,配色板见图2,配色板RGB值见表1。

该软件后,通过不断跟踪用户的使用反馈对相关功能进行了删减和重新排列,目前已经从V1.0发展到V2.3,并成为相关专业标准起草人员日常工作的必备软件。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5

计世资讯调查显示,2008年,中国统一通信市场仍然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虽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部分企业都在不断紧缩开支,企业信息化市场也出现萎缩,但2008年中国统一通信整体市场规模仍然超过了51亿元,同比增长62%。

从产品结构角度分析,虽然受硬件设备价格因素的影响,统一通信设备市场仍然是通信市场中最大份额的一部分,市场份额占到66.8%。而且随着企业用户对于统一通信理解能力的加深,统一通信软件产品与统一通信服务越来越受到更多企业的认同。与2007年相比,统一通信软件和服务产品市场份额有一定比例的增加。2008年,统一通信软件产品达到市场份额的25.7%,特别是统一通信服务产品,增长迅速,市场份额超过7.5%。

从当前国内统一通信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在综合技术实力方面,根据厂商所提供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中所能够提供的各种沟通方式融合的程度以及每个具体功能技术水平等综合因素考虑,处于前几位的分别是思科、微软、北电、IBM和Avaya,它们的产品线比较长,产品功能也相对比较全面。

从各厂商在国内的推广力度来看,微软、思科、IBM处于第一梯队,Avaya紧随其后。由于北电和微软结成战略联盟,在市场宣传上具有互相推动的优势。但总体来看,北电的宣传力度不是很强。西门子、阿尔卡特朗讯在推广工作中也投入很大的力度。其他厂商在市场推广中则略显羸弱。

从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来看,各厂商均在重点培养典型用户。思科是最早将统一通信引入中国的企业之一,在国内的知名度较高,市场占有率占据首位; 微软借助其桌面市场地位和强大的市场营销力量,也在市场上占据前列位置; 同样,IBM依靠其在企业级市场的影响力,在统一通信服务方面具有突出表现,通过与思科的密切合作,获得不错的市场份额,而Avaya与北电则依靠在传统电信领域模拟和数字语音方面的深厚积淀,获得较好的市场位置。

2008年国内统一通信市场呈现出以下几大特点:

1. 通过并购快速完善解决方案

最近几年,ICT业内各大厂商一致认为统一通信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因此都希望及早进入这个领域。由于统一通信代表着电信、软件和互联网三个不同领域的融合,因此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够提供统一通信的全部产品,并购成为最为快速有效的提升方式。从2007年起,统一通信市场出现了一系列的并购风潮。到目前为止,思科、IBM、微软等厂商通过并购使得自己的统一通信解决方案功能相对比较完善。随着更多厂商涉足统一通信领域,并购还会持续下去。

2. 打造竞合关系应对市场需求

在疯狂并购的同时,各厂商为弥补自身解决方案的不足,在无法以并购进行完善时也通过竞合策略来打造统一的产品联盟。因此,各企业为了真正为用户提供“统一”的完备通信系统,互相合作成为必然。从目前的形势分析,市场上已经形成了一种竞合的发展态势,各厂商之间或多或少都存在合作,特别是在一线厂商之间,形成“强强联合”的合作关系能够充分提高自身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以微软和北电、IBM和思科这两个联盟表现最为突出。

3. 统一通信产品功能趋同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6

[资讯中心]新款手机•游戏新闻•游戏攻略•游戏评测

[手机游戏]索爱游戏•诺基亚游戏•摩托罗拉游戏

[手机下载]手机小说•手机电影•手机软件•手机主题•手机图片

[手机音乐]手机铃声•轻音乐•华语音乐•欧美日韩•广播剧

[手机知识]软件使用•软件使用•手机维护

[手机论坛]

手机娱乐虽然只是一家中型手机网站,但我们不会放弃任何商业机会,在2008年我们重新启动对外合作工作,竭诚寻找商业合作机会,我们根据本站特点,制定以下合作建议案供意向合作人参考:

一、合作方案A:指定广告位包周

1、方案特点

可在欧迪网任意一个广告位投放您的广告图片、FLASH、文字链接,精准锁定与你产品定位相符的目标人群

2、广告投放时限

以一周为基数,俗称“包周广告”

3、计费模式

按广告投放周期计算,每周每个广告位约10-50元,具体广告位价格请咨询相关商务专员

二、合作方案B:站内推荐产品

1、方案特点

特别针对手机游戏等增值产品,广告商的产品可以上传至本站,混排在同类免费产品中,并重点在相关页面置顶或推荐

2、广告投放时限

以一个月为基数,俗称“包月推荐”

3、计费模式

按广告投放月期计算,每月每款产品推荐仅50-100元,具体合作广告请咨询相关商务专员

三、合作方案C:专区重点推荐套餐

1、方案特点

首页第一屏醒目广告位、独立专区宣传、软文推广、相关频道及栏目推荐链接。其广告在本站至少80%覆盖率,高频率展示产品,仅次于首页的最高点击率页面,在本站已有成功合作案例《失落时空》专区

2、广告投放时限

以一个周为基数,俗称“包周套餐”

3、计费模式

按广告投放周期计算,不包括独立专区制作,每周仅120元,具体合作请咨询相关商务专员

四、合作流程

联系本站商务专员确定的合作计划提供相关产品或广告资料产品上线前完成预付款转帐(也拍下本站在淘宝或阿里妈妈的广告位,由第三方代结算)产品上线正式开始计费每周最后一天由第三方给本站结算按你的投放计划自动续投广告或提前七天通知本站停止广告计划

五、交易模式

广告预付款接受网银付费、银行转帐。为表示本站诚意,预算合作至少500元者,采用第三方交易如支付宝预付费、阿里妈妈付费,可先上广告,一周后再支付上周广告费。例如你已经确定3月1日在本站投放五周共500元广告,仅需预付100元即可开通广告,余额每周结算一次

六、信用保证

如您不嫌麻烦,我们接受第三方交易系统(淘宝、阿里妈妈)监督我们的合作,我们先投放你的广告,如你确认合作正常,本站一周后才能收到第三方结算费用(当然,你首先要向第三方预付相关广告款),所产生的额外费用由委托方支付

七、优惠待遇

2008年5月1日前投放广告,合作费用超过500元一次性预付,将可获得9.5折优惠。

八、联系事项

广告咨询的QQ:***(注明广告投放咨询)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7

在细分产品市场中,ERP软件、财务管理软件、CRM软件保持了较为稳定的增长,SCM软件和EAM软件增速偏低。传统工业企业对信息化产品的需求及政府在此方面不遗余力的推动,使得ERP软件市场稳定增长,高端市场则由集团财务等关键应用成为拉动市场前行的动力,在管理软件整体市场中ERP软件销售额达18.83亿元,几乎占据了“半壁江山”;由于高端SCM软件应用不成熟,而低端物流软件市场日趋成熟,因此SCM软件市场增速一般;EAM软件目前主要应用在电力行业,市场日趋饱和;由于各行各业越来越意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高中低端的HRM软件及相应的服务市场都呈现了高增长势态。

1.管理软件的应用水平逐步提升

在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稳步增长的同时,应用水平也在逐步提升,市场秩序逐渐形成。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某些关键应用具有稳定的实施成功率;二、厂商逐步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盈利模式;三、管理软件市场实施效率提升;四、逐渐涌现出一批较为成熟的用户,明确自身需求,对管理软件有较清晰的理解。这种应用水平的提升原因包括:一、政府、厂商、权威机构和用户逐渐规范市场环境,一些有实力、有特色的产品和厂商逐渐脱颖而出;二、厂商和用户多年实施和应用经验的积累;三、一些关键性应用或产品,如集团财务产品逐渐趋于成熟或实用;四、厂商明确高端市场分行业思路,重点行业需求明确。

2.国内外厂商展开全线竞争

2003年国际厂商向国内厂商发起了强劲冲击,相继推出面向中低端市场的产品,并着力建设相应的渠道体系和销售队伍。

包括用友、浪潮通软等由财务管理软件转型而来的国内厂商凭借在中国市场上积累的用户资源、应用经验、渠道体系,逐渐在高端市场上开创局面。在中国高端市场,如建筑、造纸、医药等行业高端市场,国内领导厂商的方案和技术已经具备了一定优势;在一些关键应用领域,一线国内厂商已具备和国际厂商相抗衡的实力。而在中端ERP软件市场,神州数码也有相当不错的市场表现。

3.管理软件渠道体系面临变革

随着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不断成熟,产品的升级使得管理软件对渠道的技术实力和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管理软件厂商渠道的变化,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国内厂商逐渐进军高端市场,渠道的增值能力和销售能力需要进一步提升。在过去两年中,包括用友、金蝶、神州数码、浪潮通软都对直接渠道进行了调整。二、国外厂商进军中低端市场,并相应地建构针对中低端市场的渠道体系。三、一些涉及其它领域(非管理软件领域)的IT企业逐渐转向管理软件市场。如清华紫光、东软、神州数码等,它们看重管理软件市场的高成长性,利用在IT领域的经验和某些方面的优势,一方面担任国外厂商的渠道商,另外一方面也试图拓展自有管理软件产品的销售。

4.行业解决方案成为竞争焦点

2003年,中国管理软件的销售不仅集中在制造业和流通业,随着集团性企业数据大集中的浪潮,银行、证券、建筑等行业对管理软件的需求亦在不断升温,如中国移动、东信、波导、浦发银行等。从财务管理软件发展起来的一大批管理软件厂商纷纷利用行业解决方案,突出行业化个性化,像用友、金蝶等国内主要靠通用化产品打天下的厂商都特别强调行业方案,用友NC大量采用组件化技术,明确了高端的电力、电子、钢铁、金融、传媒、建筑及房地产等重点行业解决方案;浪潮通软提出分行业策略,通过与行业龙头企业的合作,提炼出这个行业的普遍需求,推出通用型、标准化的产品,SAP在中高端各个行业都有明确的行业解决方案和相应的合作伙伴。

5.市场投入更趋理智和针对性

随着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环境向健康和良性方向发展,各大厂商也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的市场推广策略,相应地市场投入也更趋理智和富有针对性。

整个2003年,尽管用友、金蝶、SAP、浪潮通软等厂商加大了在产品、渠道和行业方面推广力度,但总体来看,管理软件厂商投放媒体硬性广告热度下降。一方面是受到“非典”等不利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是厂商的硬性广告投放更为谨慎和理智。而在网络广告、软性广告和路牌广告方面,厂商投入有所增加。

未来5年市场预测

赛迪顾问预测未来5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复合增长率为19.6%,其中2004年的增长速度最快,达到26.5%。

预计到2008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将达96.84亿元。在细分产品市场中,ERP软件市场保持着最高的复合增长率23.5%,预计到2008年将达54.18亿元;而财务管理软件市场复合增长率仅为-2.1%。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8

北京科银京成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副教授,计算机应用博士,研究方向为:普适计算,实时、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应用,嵌入式应用设计方法。

嵌入式软件是嵌入式产品的核心,如果说PC机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桌面软件的发展,那么嵌入式产品的广泛普及必将为嵌入式软件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无穷的推动力。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家用电子产品消费市场和移动通信市场,移动终端、彩电、VCD等拥有量都居世界第一。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多媒体、娱乐、通信等多功能、多用途的移动终端将成为今后个人数据通信、事务处理和娱乐的最佳选择。随着消费结构的改变,人们对家电的灵活性和可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只能通过家电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来实现。这些需求都将加快嵌入式软件技术的发展和产业化的进程。嵌入式软件已经成为嵌入式产品设计、创新和软件增值的关键因素,是未来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体现。由于嵌入式产品具备硬件平台多样性和应用个性化的特点,因此嵌入式软件呈现出一种高度细分的市场格局,国外产品进入也很难垄断整个市场,这为我国的软件产业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标准塑造未来

从软件种类来看,嵌入式软件可以分为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开发平台、嵌入式行业应用平台及嵌入式应用软件。由于不同的行业对嵌入式软件的要求不一,因此不会形成像PC一样一支独大的局面,但会吸取PC的成功经验,形成不同行业的标准。统一行业标准具有设计技术共享、软硬件重用、构件兼容、维护方便和合作生产的特点,能够极大地增强行业的产品竞争力。

近几年,一些地区和国家的若干行业协会纷纷制定嵌入式软件行业标准,如欧共体汽车产业联盟规定以OSEK标准作为开发汽车嵌入式系统的公用平台和应用编程接口;在航空电子方面,航空电子工程协会(AEEC)制定了面向航空电子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应用编程接口ARINC653。我国各相关产业联盟也在制定本行业的开放式软件标准,提高中国数字产品的竞争能力。走行业开放系统道路、建立行业性的嵌入式软件平台是加快嵌入式软件技术发展的捷径之一。根据应用的不同要求,今后不同行业会定义其嵌入式操作系统、嵌入式开发平台、应用平台等行业标准。

市场决定一切

从国际市场上看,据VDC预测,嵌入式软件其GAGR的增长率为13.5%,到2006年将达到21亿美元的规模。其在各领域的市场份额为:消费电子占26.8%,通讯和通信占20.2%,军事/航空占18.6%,汽车电子占12.9%,工业控制占9.6%,医疗电子占3.1%,办公自动化占2.2%,零售自动化占1.0%,信息自动化、建筑/家庭自动化占0.4%,其他占4.6%。

在国内,消费电子、通信、汽车电子、军事、航空、工业控制也将是嵌入式软件的主要市场,其中操作系统、开发平台、行业应用平台和特色应用软件都将成为独立软件开发商的发展方向。与产业链互动既可形成符合国际/国内标准的产品,又具有中国的特色,从而确立同国外同类产品的竞争优势。

国产软件 大步前行

北京科银京成技术有限公司(科银京成)以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开发平台为基础,形成了嵌入式系统基础软件平台、行业软件平台和嵌入式软硬件解决方案等三个产品方向。

嵌入式系统基础软件平台包括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eltaOS、开发工具Lambda TOOL、测试工具Gamma RAY和性能分析工具Gamma PROFILLER等内容,工具既支持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Delta OS,也可支持第三方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嵌入式Linux等),为嵌入式应用提供基础性的系统软件平台;嵌入式系统行业软件平台密切同行业结合,为具有强大产业背景的行业提供符合行业产品特点需要的软件平台。

目前,科银京成已先后面向航空电子、飞行控制计算机、舰载计算机和税控POS等行业形成了基于嵌入式系统的软件平台,对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嵌入式软硬件解决方案则以完整产品为目标,形成包括软硬件内容在内的产品级解决方案,可由行业内相关厂商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科银京成已拥有嵌入式税控POS、MP3、M2M和面向教育应用的软硬件全面可靠的解决方案。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9

为什么联盟

软件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这些年来,我国软件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长期以来,我国软件企业的产品主要停留在应用软件产品的层次。而国际IT厂商如微软、IBM、Oracle的产品则致力于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并且深入到金融、电信、电子政务等领域。这种情况的存在,一方面说明国产软件和国产软件企业目前还比较弱小,实力还不够强,不能与国际巨头抗衡;另一方面说明,国产软件的知名度不高,用户对国产软件的发展水平不了解。

联盟的开放性激发了国内电子政务软件厂商的参与热情

以电子政务领域为例,长期以来,构建完全以国产软、硬件系统为基础的完整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根本解决我国在信息化过程中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是许多专家、学者长期以来大声呼吁的,也是政府主管部门一直大力推动和期望的。但是,由于应用案例少、产品知名度不高,无论是用户、还是产业主管部门,都对完全基于国产软硬件系统实现完整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能否真正满足政府业务的实际需要存在着疑问。

用户真正需要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解决特定问题的方案。就目前而言,我国还没有出现像微软、IBM这样可以横跨从系统软件、中间件、应用软件到解决方案的整个软件产业链的企业。所以,要推动国产软件企业的发展,促进国产软件产品的应用,必须将国产软件企业联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提高。

打造完整的国产软件产业链,联合发展,共推应用,成为一个务实之举。

呼唤第三方

目前国内有很多各种类型的联盟,纵观这些联盟,会发现其中绝大多联盟往往只是由产业内的同类厂商组成。这些厂商在最初是为了共同的目的走到一起,但由于每个厂商都有各自的利益,因此随着时间推移,很多问题就会暴露出来,如:联盟的利益谁来主导?如何保证联盟不是代表部分厂商的利益?等等。为了避免以上问题出现,引入权威、中立的第三方机构作为联盟的组织者,确保联盟的“长治久安”,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从技术这一公共资源使用上看,第三方服务是必须的。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认为,如果国内一些软件企业的产品不能达到一定的性能指标,企业和政府就不能大胆采用,这对市场影响非常大,而公共服务平台则可以集中解决这一问题。CSIP作为联盟的基础,能够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解决企业难以解决的问题。另外也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一个体现。联盟的建立将完善国产电子政务软件的产业链,并缩短各企业产品上市和商用的时间。

可以看到,作为第三方的CSIP在联盟中已经不是简单的组织者,而是联盟的支撑者和推进者。CSIP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国家主管部门很强调信息工程建设的监理,和建筑业一样,实际上这是个质量过程控制,而在结果质量控制和验收方面并没有第三方的机构来做。如果有解决方案测试的话,将给企业解决一个资源和公平问题,同时也健全了整个信息化的建设体系。目前,CSIP开始着手和微软、HP的合作,在合作中增进了解,并参照一些国外第三方相应的标准和指标,比如解决方案的可用性、可靠性、并发性等方面,通过整体测试保证解决方案性能。

对于厂商来说,好消息不断传来。关于目前广为关注的电子政务的标准,CSIP起到了一个桥梁作用。一方面协调联盟成员按照该标准规划,把相关标准贯彻和传递给这些公司,一方面把标准中没有涉及的现实问题添加到标准的进一步讨论中去,并向标准组提出建议。无疑,联盟成员将率先获益。

倪光南认为,这个联盟与以往厂商间成立的联盟最大的区别在于第三方的参与,CSIP不但提供了厂商间交流的平台,而且直接提供了技术上支撑,甚至还提供市场推广方面的支持,因此这个联盟必将更为务实、更具前景。联盟厂商对这种由“公立第三方”组织的联盟方式表示赞赏并寄予厚望,认为此种联盟方式有可能突破电子政务产业链的瓶颈。

链接一

CSIP在联盟中的作用

CSIP建设电子政务支持中心,成为联结企业、用户、政府部门之间的桥梁,帮助社会各界能够迅速了解国产软件发展状况和最新成果,也帮助国产软件企业更好地把握用户的需求。

建设电子政务优秀解决方案演测中心,汇集电子政务优秀案例,通过模拟部署环境、模拟测试、模拟应用、现场体验等方式,为最终用户提供实际使用各种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机会。

帮助联盟成员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交流;开展人才培训服务,帮助联盟成员解决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需求。

即时反映联盟成员的意愿和要求,提出促进产业发展的建设性意见,为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提供依据。

配合政府部门信息化的需要,组织联盟成员共同开展重点项目攻关,帮助企业树立电子政务示范项目。

提供公共技术研发环境,帮助产业链上的联盟成员实现协作开发;提供测试服务,帮助联盟成员发现、分析和解决不同产品在集成中的问题。

链接二

联盟成员共同完成的任务

联盟将协调成员之间的关系,形成对基于国产软件的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共识,建立良性的行业竞争规则,共同创造良好的电子政务国产软件应用环境。

促进形成从操作系统软件、系统支撑软件、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到应用系统软件的完整的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产业链。

共同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新产品开发时,相互支持,相互依托。

联盟将组织成员积极开展基于国产软件的电子政务解决方案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为电子政务建设规划提供咨询和支持。

联盟成员将共同致力于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设计、开发和创新,共同提升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技术水平。

联盟成员积极支持和参与和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相关的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开展电子政务国产软件的市场推广活动。

记者手记

联盟的关键是模式

以往,国内的企业联盟大多效果不佳,而且似乎成员越多,效果越差。诸多关于企业间结盟大会,都有高层信誓旦旦,能让人听得热血澎湃,却又总在一年,甚至几个月后名存实亡。

软件产品推广方案例10

Jim Petrusich:对于食品行业而言,SPC软件可以给食品企业及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以及成本控制、效益提升等方面带来质的改变和实实在在的帮助。

SPC软件能够帮助企业及监管部门从抽检模式向过程控制模式转变,确保食品安全,同时改善企业运作流程。食品企业安全问题频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对产品的管理与监控,过度依赖抽检方式。SPC软件通过对CCP(关键控制点)的监控和分析,帮助用户将食品质量和安全管理提升到新高度。

SPC软件可以提升企业形象,帮助食品扩大出口。HACCP和ISO22000是国际通行的食品安全和质量管理标准和体系,二者无一例外地强调了过程控制对食品安全及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除了通过相关的认证,SPC软件的使用,可以从行动上告诉国际化客户,企业已经将过程控制落到了实处。

除了安全和质量之外,SPC软件还可以帮助用户实现持续改进策略,如实现企业设备使用效率的监控与分析(OEE);对企业能源实施监控与分析,优化能源配置;提升制程中关键点的控制能力,如采用填充头控制以减少超充量等。而且,将SPC软件成功地运用于供应链的监控和管理,不仅能够帮助企业确保原材料的产品质量,还能通过帮助供应链中的企业实施持续改进措施,建立优良的合作关系,实现企业间的共同成长,达成双赢或多赢的局面。

记者:SPC软件在我国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请您介绍一下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中,其在食品行业的应用情况如何?

Jim Petrusich:对于欧美发达的食品制造业而言,SPC软件使用已经非常广泛,从离线分析,到实时监控、报警;从单一的质量分析,到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从专业的团队使用,到将应用扩展到全企业各个层面,操作员-质量控制员-车间生产主管-工厂管理人员-集团管理人员等,每个企业都在通过使用SPC系列软件,提升自身的内部管理水平,为企业挖潜增效。SPC软件使用及未来的发展,无疑还会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从深度上来说,SPC分析将会与其他的分析手段及方法有效集成,形成智能化的分析方法,为企业提供制造智能分析与信息智能化管理系统。从广度上,NWA的软件将在保持质量分析和管理优势的同时,将应用推广到企业的设备管理、能源管理等各方面,真正帮助用户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记者:据您介绍,与欧美国家相比,SPC软件在中国的应用确实还有很大的差距,您认为SPC软件在我国发展滞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