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家庭教育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36

家庭教育论文

家庭教育论文例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尊重人才,重视教育已也生入人心。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增长,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也得到提高,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要求也更为迫切。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最好的教育而不至于落在起跑线上,这个也是早期教育受到广泛关注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这也是新时期新社会对学前教育的要求。

随着政府对早期教育关注程度的提高以及教育资金的投入,学前教育来到了生机勃勃的春天。这不仅仅是对学校老师的挑战同时也是对家庭教育的挑战。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这是在我见习的期间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见习,我所在的班级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明明想借圆圆的玩具,明明不肯,圆圆就动手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两人就了打起来。

我和带班老师钟老师聊到这一现象时深有感触: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深受老人的宠爱,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人幼儿教育论文,这种现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骄纵和自私。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有什么好吃的也让着孩子,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筱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筱筱,筱筱没天都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玩具娃娃。。在学校筱筱也不爱说话,和小朋友们的关系也很差,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我想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甚至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种永恒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起点中国论文网。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家长的期望,爱抚,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改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1、家园合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如请家长来园参观了解幼儿的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园表现,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学校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举办亲子游戏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单一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重视对现有阶段的教育,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导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幼儿潜在的天赋信号就能发现幼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2、提升父母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义务,只负责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人。

3、理智地对待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父母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要想妥善的处理并解决这些问题幼儿教育论文,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父母心情不好,有事在忙或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启齿时父母往往会说:去去去小孩子家的问那么多干嘛或者是没看见我在忙吗等等,诸如此类的回答只会挫伤幼儿的好奇心和自信心。再比如当父母对幼儿提出的问题难以做出回答时父母往往会做出模棱两可或者错误的回答,这不仅仅使幼儿失去一个观察事物的好机会也可能会让孩子形成错误的认知,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直接说出妈妈不会,但是我们可以一起查查书本或者电脑,不仅仅满足幼儿的好奇心还可以促进父母与幼儿之间的感情,这又有什么不可为的呢。

4、让孩子学会爱。在当今社会,大多数的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故而孩子受到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等等学许许多多亲人得爱,幼儿无时无刻不被爱所包围,可是他们却不懂得用爱来回报他人,认为爱自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并不会感到珍惜,这是十分可悲的事。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用故事,儿歌等一些幼儿喜欢的形式或言传身教的方法让幼儿学会关爱他人,帮助他们形成真、善、美的概念,培养幼儿的美好情操。

幼儿时期的孩子,成长更多的是一种健康心智的发展,所以家庭教育一定得使用正确得当的方法为孩子打造一个良好的能激发幼儿的兴趣的环境

09学前

39号

家庭教育论文例2

这是在我见习的期间看到的,去年冬天我在一所公立幼儿园见习,我所在的班级是大四班,有一天早上我发现有两个孩子在争吵甚至还动手打人,我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明明想借圆圆的玩具,明明不肯,圆圆就动手抢了他的玩具,所以两人就了打起来。

我和带班老师钟老师聊到这一现象时深有感触: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深受老人的宠爱,有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原因不得不把孩子交给老一辈的人幼儿教育论文,这种现象使孩子身上或多或少的带着一丝骄纵和自私。爸爸妈妈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宠有什么好吃的也让着孩子,仅孩子吃,孩子根本不懂的什么叫做分享。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的事,筱筱的爸爸妈妈每天都忙与做生意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她。筱筱和外婆住在一起,外公早已去世,而外婆自己开了一个小店,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筱筱,筱筱没天都一个人呆在家里,没有人和她说话,陪伴她的就只有一个玩具娃娃。。在学校筱筱也不爱说话,和小朋友们的关系也很差,从不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总是独来独往。

我想这和家庭的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有些家长甚至存在着这样的教育误区: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教不好就是老师的责任。

熟不知家庭教育是早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父母必不可少的一种永恒的责任与义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庭是幼儿进入社会的桥梁,是儿童进入社会的起点中国论文网。父母的爱好、言行、行为习惯对幼儿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样家长的期望,爱抚,教育态度对幼儿的行为,性格的养成也是至关重要的。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改善家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改善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改善家庭教育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学校方面

1、家园合作。促进老师和家长之间的交流纠正家长的教育误区,形成正确的、科学的教育观,如请家长来园参观了解幼儿的这一天的学习生活,在园表现,让家长观看幼儿在学校的游戏、活动,了解幼儿学到的知识和经验。

2、举办亲子游戏促进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流。

二、家庭方面

1、尊重幼儿。幼儿是有意识的、有思想的,独立、单一的个体,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更不是父母的附属品应该得到尊重。父母应重视对现有阶段的教育,即促进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而不是只注重智力的发展。以幼儿的兴趣为第一导向,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父母通过仔细观察幼儿潜在的天赋信号就能发现幼儿的天赋,并进行开发使其得到发展。

2、提升父母的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少父母认为自己的知识水平差,就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对幼儿的家庭教育把自己作为父母的职责仅仅等同于“保姆”的看附义务,只负责幼儿的衣食起居。而不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最了解孩子的人也是接触孩子最多的人。

家庭教育论文例3

1.提高教师工资及福利待遇

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福利是指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基本工资和学校发的各种福利津贴及由于从事教育教学工作而获得的额外利益。[3]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问题,影响着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情绪,与其他行业人员工资收入的反差致使教师职业缺乏吸引力,许多优秀人才不愿意从事教育工作。足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与其教学质量存在正相关性。目前我国实施绩效工资政策以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但由于政府教育投资限额,学校可灵活支配的教育事业费不足,使得教师工资相对而言仍比较低,于此需要拓宽学校教育经费的来源渠道来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家庭教育投入作为教育投资的主体之一,在缓解学校经费不足方面有助于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和教师教学积极性的提高,进而有利于义务教育质量的提升。

2.满足不同受教育者的差异化需求

教育投资的客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不同个体的兴趣爱好亦千差万别,于此其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需要家庭教育投入来满足,比如选择重点校需要缴纳较多的择校费以及参加各式各样的兴趣班等。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学校的角度出发,学校教育自身的局限性使得家庭需要对子女受教育进行额外的投资。另一方面,从受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每一个个体的天赋秉性都是不一样的,接受教育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别,此时家庭对接受能力较弱的小孩进行额外的投资,有助于其跟上学校教学的进度,从而对义务教育质量整体的提升产生积极的影响;另外,每个孩子都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学校不可能为了少数孩子某些方面的爱好进行单独教育,这样家庭通过投资可以弥补学校这方面的不足,从而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

二、家庭教育投入偏差对义务教育质量的消极影响

伴随着教育扩招出现的“学历热”现象,驱使家庭对子女教育过度投资,使得家庭教育投入已经偏离了正常的轨道。不同收入家庭之间教育投入的差距拉大、家庭教育投入结构失衡以及不同收入家庭之间的盲目攀比等等,使得教育不公平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等问题更加突出。

1.不同收入家庭教育投入的不平衡加剧了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平等性

现阶段,我国居民家庭总体义务教育投入水平是偏高的。通过观察发现,低收入家庭的教育支出与高收入家庭旗鼓相当,甚至略高于高收入家庭。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低收入家庭对教育资源占有不足导致教育质量水平的低下;外加教育补偿功能的诱导,使得这些家庭为了子女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不断增加教育投入比例,甚至出现与高收入家庭之间攀比的现象。越来越高的家庭教育支出以及较低的社会资本使其无法承担,最终其子女仍将丧失接受更高层次教育的机会。“马太效应”的恶性循环加剧了不同收入家庭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不公平性。

2.家庭对子女的学校外教育投入远远超过学校内教育投入

我国义务教育虽然实行免费政策,但是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对教育需求程度是不一样的。家庭教育投入在满足不同家庭子女多样性的教育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支出,主要分为学校内教育支出和学校外教育支出。学校内教育支出又被分为一般支出和特殊支出,一般支出主要是指家庭缴纳给学校的学杂费和其他费用这两项支出;[4]特殊支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以中小学的择校费为主体。学校外教育支出,主要包括家庭给子女报的培训班、补习班、家教等直接支出;当然还包括一些校区房租费等间接支出(见表1,表2,表3)[4]。通过对有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家庭的教育投入结构研究发现,学校外支出已经超越了学校内支出,尤其在课外培训班、特长班和家教这三个项目的支出上(见图1)[4]。家庭这种过度的学校外教育投入加重了子女的学习负担,而且容易使受教育者对学校教育形成抵触心理。

3.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投入偏好导致稀缺教育资源的浪费

家庭对教育的投入是希望子女接受高质量的教育即优质教育,以期获得较高的预期收益。然而绝大多数家庭对优质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主要聚焦在资源的扩张和提升上,缺少对教育价值观的根本思考[5],即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并不一定能确保产生优质的教育。如今许多学校,经过政府主导的资源配置,在办学硬件设施上已经具有相当高的现代化水平,但是相应的教学质量却并没有得到提升。家庭教育投入过度倾向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反而会使得原本就稀缺的优质资源更加紧张,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优质资源本身的最佳配置,影响其效用的发挥。另外,这种投入取向还会使部分“薄弱”的教育资源过于闲置,达不到应有的利用程度,造成资源浪费,如乡村学校的衰败与希望学校的空置,是与家庭教育投入取向的变化分不开的。

三、积极引导家庭教育投入

在推进教育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的进程中,家庭教育投入存在过高或者过度现象,引发了择校热、教育机会不平等以及稀缺教育资源配置效率低等诸多问题。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家庭教育投入,使其效用得到最大化发挥。

1.科学制定家庭教育投资目标

我国目前家庭教育投入整体上已经达到一个较高水平。然而由于不合理的教育投资行为,大多数家庭承受着严重的经济负担,尤其是低收入家庭。处于这一层次的家庭虽然收入不高,但是家庭教育投入的水平与高收入家庭相当甚至更高。首先,不同收入的家庭应该根据家庭收入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家庭教育投资目标,盲目攀比不仅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会降低家庭教育投资的回报率;其次,家庭还应该根据子女的具体情况对其接受教育进行投资。每个孩子的天性禀赋是不同的,因而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是有差别的,家庭要正视孩子间的差异,对自己孩子的能力有一个正确的定位,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家庭教育投资的目标,以避免不必要的投资和教育资源的浪费。

2.合理分配家庭教育投资结构

通过上面对家庭教育投入结构的分析,我们看到家庭用于学校外的教育支出比重要高于学校内教育支出,而学校外教育支出主要用于培训班、补习班以及聘用家教等项目上。可见,目前家庭的教育投资主要是智力投资,对非智力层面如德育、文化兴趣等方面的经费投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例很低。这一投资行为一方面使受教育者容易被培养成一台考试机器,缺乏活力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对投资者即家庭而言,其教育投资的回报率,从长远来看将会低于其预期的收益。因此,家庭应该转变以往重智轻德的思想,树立全方位发展的人才培养观。在家庭教育投入时,要全面考虑及合理分配德、智、体等各方面的投资比例。

家庭教育论文例4

颜之推,我国著名教育家。南北朝至隋朝初年的世家大族,官至黄门侍郎。在诗歌创作以及散文创作上均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此人字子介,家世显赫,自幼便有机会接受当时最为严格、正统的入学教育,这为其在成年后拥有优秀的文学修养奠定了十分坚实的思想基础,并为其一生倾心于儒学精神传递打好了早期良好的教育基础。在思想取向上,颜之推与普通士大夫出身者并没有明显的不同,他们都是深受儒家思想:忠孝仁义的熏陶,天下大同是所有孔孟学派沿袭者所追求的终极目标。然而现实却并不像儒家所宣扬的那样美好、和谐,在颜之推生活的历史时期,封建社会的主要力量门阀士族正处于整体实力逐步下降的阶段,再加上军阀割据、长期混战,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也一步步地采取相关政策打击其他影响皇帝权威的政治力量。在各方势力不断博弈下,南北两方长期分裂已经逐步走向了尽头,统一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潮流。在这种政治环境的直接影响下,社会上拥有较大影响力的显贵门阀、世族的优势正一点点地被剥离,他们只能够凭借着昔日显贵的门第、婚媾在社会上装点出令人仰望的虚荣。皇家天子为了制约世族力量,越来越倾向于联合新崛起的寒门势力将政权牢牢地把控在自己手中,士族门阀以前可以和天子共同掌握最高统治权的优势不复存在之外,还面临着无处不在的危机。例如,在最高统治者将统治方针确定为消除门阀势力之后,先后有数家世家大族仅仅因为一点点小事情就被皇帝毫不留情面地灭门,广大世族人心惶惶,往日的辉煌再难重现,颜之推有一次曾经亲眼看到自己的好友王氏因为说错一句话,就落得满门抄斩,这使得他不愿再在官场上“混迹”,产生了隐退之心。

2.消极世风下颜之推专注于家教的钻研。

外部环境不安定,人心惶惶怎样才能够找到内心的救赎之路?中国人向来讲究修身养性,在颜之推的生活年代,同样不免这样的避世思想。佛、道二教在南北朝时期成为众人膜拜、忠心信奉的精神依托,士族为了为自己找到一个可以让灵魂得以安稳的信仰,也纷纷将佛教、道教作为自己的精神归宿。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士族出身的颜之推不可避免地将避世“、独善其身”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导致颜之推不热衷于政治,只寄希望于人品修养、学术研究的因素还有很多,最直接的便是他坎坷的人生经历,作为一名历经梁、周、齐、隋四朝的知识分子,他先后成为了三朝的亡国之人,这让他感受到世人看他眼光异样的同时,充分认识到了世事无常,要想在乱世中求得一席生存之地,最应当做得就是少一些欲望,待人要谦逊、要知足。因此,尽管历史资料记载颜之推本人天赋极高、拥有善辩的才能,然而在严峻客观环境影响下,颜之推最终收敛了其直接、坚硬的处世态度,而是变得圆滑、思想缜密。这是其在历经劫数之后,经过不断反思,为保证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迁,最终能使家门不至于灰飞烟灭的深刻体验。他有责任将自己的认知与感悟以文字的形式保存下来,让子孙后代能够深刻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基于这种认知,他正式决定撰写《颜氏家训》。

二、《颜氏家训》中的家庭教育观

1《.颜氏家训》中早教观念的确定。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了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幼儿时期就需要重视的教育观念,他坚信,幼儿时期的教育情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人最终能否成才。纵观一个人接受不同时期教育的成效,婴幼儿时期的教育效果是最好的,因此家长以及教师等其他进行教育的人都应当充分认识到该阶段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早教的意识,越早越好,最晚不应当超越儿童可以感悟到现实世界的婴幼儿阶段。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发现两岁对儿子进行启蒙,效果远比三岁半要好,因此在他所创作的《教子》一章中就明确的提及“: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由此可见,他对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此外,在《勉学》一章中,颜之推还进一步解释了为什么要大力推广婴幼儿时期的教育,他解释道:人在年龄尚小的阶段,对于事情考虑的并不多,这样的优势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更加专心致志地进行知识研读,一旦年纪不断增长,那么他们的精神便十分容易分散、考虑的事情就会多很多,学生的学习效率就会相应降低,因此必须注重早教,切勿“失机”。作为我国教育的先行者,他还十分赞同胎教的重要性,在教学重要性总结中,他曾经说道:“古者,圣王有胎教之法”,贤明的君主让妃子怀孕三个月后就要“出居别宫”,对于任何可能干扰孩子健康成长的因素都会一一避让,以免孩子受到不健康的因素干扰。

2《.颜氏家训》中父母行为对子女会产生直接影响的教育观念分析。

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中,承担着最初启蒙者的重要角色,这一点,颜之推很早就意识到了:有一次,家中幼子不小心将颜之推收藏的一幅画给弄破了,他本来可以趁颜之推没发现这件事就偷偷隐瞒过去,但是小儿子还是十分坦然地承认了这件事,颜之推在批评完儿子后,说你为什么没有瞒下来呢,幼子回答“:父亲您曾经告诉过我们,要勇于承担责任。”颜之推深深受到启发,在他的作品《颜氏家训》中的《教子》一章中,就有专门论述家长在教育中所承担相应责任的部分,他将家长在教育中的作用进行了充分的肯定,认为“素为整密”的家庭教育下,子孙后代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广大群众的赞扬。他认为家长要能够保证孩子可以收到高质量的教育,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第一,父母应当对孩子平等看待,不应当重此薄彼。颜之推认为人们爱子之心是都有的,然而家长在教育中并不是平等地看待孩子,大都会偏重个别孩子“,自古及今,此弊多矣。”第二,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当对孩子严加要求,不应该过分宠爱孩子。在孩子小的时候严加要求,能够保障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与生活习惯,一旦要求放松孩子到了成年,为祸更加严重,到时候想要管理也来不及了。第三,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家长应当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最为恰当的教学方法,不应当脱离实际进行教育,他在《序致》一章中就强调自己的父母在教育自己时,就“问所好向,励短引长”,认为这种教育模式可以让自己最大限度地发扬长处,对于自己的缺点可以有效地避免,促进自己全面发展。

3《.颜氏家训》中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观点分析。

在对子女的教育中,颜之推认为引导子女学习最重要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习到的知识最终能够找到用武之地,而不应当空谈,脱离实际让孩子成为口头上的巨人。为了证实他这种思想的重要性,他选择了许多口若悬河却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处理事务能力的“空谈家”,认为这是教育的失败。在《颜氏家训》的“涉务”一章中,颜之推明确地说道“: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他坚信在某一方面有一技之长,是教育成功的必要支撑。世事变幻无常,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可以在任何的环境下获得生存的机会。

家庭教育论文例5

二、广州市现代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广州是我国近现代革命的重要策源地,是上个世纪8”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作为我国南方最重要的大都市,广州是我国现代家庭教育事业起步最早的城市之一,1981年3月成立的家庭教育研究促进会是继北京市之后的第二个大城市的家庭教育学会(促进会),1983年9月成立的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家长学校是全国最早举办的家长学校之一,上个世纪8”年代广州创造了许多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但是,像全国其他许多城市的家庭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一样,进人90年代以后受到管理体制不健全、专项经费缺乏、错误思潮泛滥等因素制约,家庭教育事业多年徘徊不前,甚至逐渐萎缩,令人痛心。侧2倪吟年中央[8]号文件,明确了家庭教育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全国和广东省普遍加强了家庭教育工作,广州市的家庭教育事业进人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最近四五年市委领导将家庭教育工作纳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大局,有力地推进了全市家庭教育事业的新发展。近年广州市家庭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改进家庭教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在继续发挥妇联、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的积极性的同时,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的整合作用日渐突出。第二,划拨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2008年市委宣传部专门划拨了12”万元用于家长学校示范点的创建,2009年8月市财政安排210万元用于扶持考核达到优秀标准的家长学校,201(}一2”H年都保持了200多万元的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第三,加强和改进家长学校工作,2008年广州市首批评选43间示范家长学校,2009年、2010年和2011年有分别评选出1””间优秀家长学校,提出了创建优秀家长学校工作要遵循“阵地共用、资源共享、因地制宜、节俭办学”原则,要求优秀家长学校按照“七有”(有挂牌标识、有师资队伍、有固定场地、有教学计划、有材、有活动开展、有教学效果)的标准进行规范化建设。映,在积极评价广州市家庭教育事业新发展的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广州市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笔者的调查,目前广州市家庭教育事业发展中的问题主要有:第一,家庭教育工作的管理体制没有理顺,目前广州市的家庭教育管理体制是在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领导下进行的,妇儿工委由市属33个局委办等成员单位组成,实际由市妇联牵头,文明办、教育局、关工委等部门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第二,家庭教育工作经费短缺和不均,2008年以来得到市委宣传部和文明办的支持,从财政拿争取到了数百万元家庭教育管理工作经费,这些都属于创建文明城市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项目经费,广州市2011年已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今后能不能继续获得家庭教育专项经费还是未知数。第三,缺乏数量适宜和质量过硬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目前专职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机关干部和教学研究人员稀少,不足以完成家庭教育工作的基本任务,而兼职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加培训和考核也很难发挥骨干作用。第四,家长学校的办学效益与教学质量水平偏低,多数家长学校都存在着教学目标不科学,教学内容陈旧和零碎,课程缺乏针对性、时代性、实效性,师资力量薄弱,致使家长学校教学质量水平偏低,家长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2””7年市关工委调查指出85%的家长学校有名无实或以家长会代家长学校[5l,现在情况有所改进,但仍有大量家长学校不达标。

三、促进广州市家庭教育事业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人不断增长,成为全国经济实力最强的三大城市之一,现在广州市完全有力量增加家庭教育事业的经费投人和社会保障,率先在全国建成家庭教育现代化示范区。为此,笔者在深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树立“建设幸福广州从家庭教育抓起”的观念。在2”11年12月广州市第十次党代会上,代表们一致认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这个细胞幸福了,广州才能幸福,所以建设幸福广州必须从家庭抓起。”l6]这种观念既符合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也是广州市数十年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表明了当今广州执政阶层对于家庭功能的清醒认识。家庭教育具有促进家庭和睦,保障家庭幸福的功能,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幸福与子女的幸福是互为条件的,教育子女需要父母花费大量的心血,付出艰苦的劳动;而同时也可能使父母品德更高尚、知识更丰富、生活更充实,给父母带来无限的乐趣。因此,建设幸福广州,必须重视家庭教育工作,努力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准,把家庭教育工作作为建设幸福广州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使建设幸福家庭和家庭教育工作密切结合,必须注意两点:第一,把“为了两代人的成长与幸福”确定为广州市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多年来有关部门曾大力提倡“为国教子”,笔者认为“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应当是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标,但不够全面;显然,家庭教育工作的直接目标是提高家长素质,家长素质提高又有利于科学育JL、两代人健康成长、促进了家庭幸福与社会文明,所以提“为了两代人的成长与幸福”比较恰当。第二,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式方法上应当“注重长期效应”。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宏大的社会事业,千头万绪,需要做的工作非常多,应该分清轻重缓急、有步骤地推进。现在我们需要的不是表面热闹、服务于各种创优达标活动的家庭教育工作,而是真正能够促进家长和孩子两代人的健康成长、进而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家庭教育事业。

(二)大胆改进家庭教育事业的管理体制。从全国和各地家庭教育工作管理的情况来看,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都是家庭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或者指导机构。笔者认为,为了保持广州市家庭教育管理工作同全国和广东省的对应关系,仍然需要保留广州市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的设置,不过最好将其组成单位控制在8个以内,目前中央承担家庭教育事业管理和指导的单位已经从上世纪9”年代的2”多个减少到了7个,参加的单位应当同家庭教育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切实能够承担一定的家庭教育指导和管理工作。各级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其工作职责范围就有家庭教育指导的任务,应当充分发挥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及其办公室的作用。建议建立广州市和辖区(县级市)两级家庭教育工作管理系统,从权威性来看广州市级的家庭教育管理工作最好由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牵头,包括教育局、文化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和妇联、工会、关工委等社会团体参加。其职责是制定全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协调有关家庭教育工作单位的关系,组建市级示范性家长学校、培训家庭教育工作人员。区(县级市)一级的家庭教育管理工作,同样应当包括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教育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政府机构和妇联、工会、关工委等社会团体参加,但在由谁牵头问题上应当从实际出发,谁有把握做好这项工作就由谁来牵头,而不是一刀切地指定某个部门牵头,可以是区县的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也可以是教育局或者妇联、关工委等组织,不必像过去那样统统由某个组织来管。

(三)努力扩大家庭教育事业的经费来源。既然家庭教育工作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情,是有利于子女成长、家庭和谐、社区和谐、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公共事业,政府就应当在经费上有所投人,家庭教育工作者也应当理直气壮地争取政府的费用支持。现在中央财政中尚没有家庭教育事业项目费用,广州市已经先走一步在市级财政中拨出数百万元专款用于发展家庭教育事业的专项开支,今后应当不断增加家庭教育工作专项经费额度。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事业费用的数额可以参照未成年人口数量,比如每人每年平均几元到几十元不等,也可以按照基础教育经费的百分之一到百分之几来计算。在市级财政中,应当为每个未成年人或者每所家长学校提供最基本的经费保障,比如每所家长学校每年2一3万元,还要包括制定有关家庭教育政策法规和发展规划的调研一论证费用、培训家庭教育骨干人员的费用、评比家庭教育先进个人与单位的费用等。区级财政则要承担建立本区优质家长学校的所有经费支出,区里各项家庭教育工作的经费支出等。从更深远的层面来看,要大力发展家庭教育事业,还必须促进家庭教育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独立的家庭教育研发机构、制造专门的家庭教育产品、推广优质的家庭教育产品,提供各种类型的家庭教育服务,包括家庭教育的个案跟踪指导与系列服务。2”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已经具有了育婴指导师、家庭教育指导师两个相近的职业类别,负责向家长提供子女成长与家庭教育指导方面的知识、技能、策略,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每3””人就拥有l名家庭教育指导师,全美国拥有家庭教育指导师8”万人。2””7年经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批准,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开始举办5中国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培训班6,现已举办了12届培训班曰。广州市也应当考虑举办这类培训班,培养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

(四)造就结构合理和质量优良的家庭教育工作队伍。为了加强家庭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首先应当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管理人员的家庭教育专业素质,目前广州市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管理的人员中很少有专业的家教工作者,而今天的家庭教育事业已经发展到了相当复杂的程度,需要确实懂得家庭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实践的专业人员来策划、管理和评价。为此,从事家庭教育工作管理的教育局、妇联、关工委、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等单位的相关人员一定要重视学习和更新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在职学习与脱产学习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工作水平。在基层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中,家长学校管理人员和教师是数量最多的,而这些人基本上是从教育行政部门或者中小学直接转岗过来的,他们对于青少年成长和家庭教育有一定感性认识,多数还有一些学校教育工作或者家庭教育工作经验。但是他们也容易忽视家庭教育工作的特殊性,习惯用学校教育工作的经验做家庭教育工作。为此,应当引导他们学习家庭教育理论知识,了解外地家庭教育先进经验,在家庭教育工作实践中注意思考和交流,使他们随着理论学习和实践机会的增多不断提高自己的家庭教育理论素养。

家庭教育论文例6

1、家长教育理念与学历、职业类型的关系。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内容也是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情商、财商等作为其延伸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是,在安置区家庭教育中,素质教育不容乐观,对其理解和实施是片面和缓慢的。调研结果显示:安置区81%的家长侧重于孩子文化知识学习,仅有19%的家长认为孩子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66%的家长认为孩子综合素质开发包括:智力、情商、心理、体能,仅有8%的家长认为还包括审美;86%的家长鼓励孩子的方式是言语鼓励和奖励,14%的家长持不在意态度;81%的家长批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打骂、体罚,19%的家长采取言语教育、换位思考、创设情境等方式;对于教育孩子的困惑问题,56%的家长认为是孩子接受方式、自己普通话和外语发音不标准、孩子逆反心理,18%的家长认为是多动、调皮、上网、打架等不良嗜好,5%认为是早恋;71%学历为初高中的家长未给孩子制定详细科学的成长计划,27%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家长采取放养式的教育观念,仅有2%学历为大学及以上的家长为孩子实施过相应的成长计划。例如,访谈四年级D学生的家长,了解到她的教育程度为小学,平时管教孩子的方式多为打骂、体罚,很少也无力辅导孩子的家庭作业。她的教育观念是只要考试成绩好,孩子提的要求都会尽力满足;学习好书本知识就足够了,其他方面了解就行,甚至孩子酷爱的排球运动也被家长看做丧志。总的来说,回迁居民教育背景多为中学程度,大多为再就业人员和工厂职工,受职业类型和收入的影响,教育投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不大于10%。他们的教育理念较为传统、落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足,没有意识到综合素质的完整内容,因此家庭教育实际中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处于较为片面的状态。2、亲子教育的广度、频度与深度。回迁户多为失地农民,远离之前赖以为生的土地,适应全新的城镇化生活对他们技能、心理上都是不小的挑战。为了扎根新环境,大多数失地农民选择技能培训,往往夫妻二人共同再就业活跃于夜市,或是成为附近工厂的职工,另外一部分选择背井离乡外出务工。这样导致严峻的留守、半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双职工家庭、失地农民再就业家庭、外出务工人员基本忙于生计,很少有时间和精力与孩子互动,亲子教育状况堪忧。广度上,79%的家长坦诚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亲子互动,15%的家长认为亲子教育是辅导作业和旅游,仅有6%认为亲子活动应该全面,包括:角色互换、作业互动、做家务、户外活动、游戏、田园体验等。亲子活动一般选择游乐场、动植物园、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尚缺少美术馆、职业体验场所,出现这种情况除了部分家长意识不足外,很大程度上因为相关配套设施欠完善。家庭藏书按比重依次分为作业辅导类、科学探险类、文体类、艺术类,从家长为孩子挑选的书籍来看,多数家长观念还属于传统型教育,往往造成孩子文艺失衡、审美能力较弱、情商较低等问题。访谈一至六年级学生家庭藏书来看,科技类、作业辅导类图书占家庭藏书总数的76%,体育、艺术类图书不到3%,其他21%为报纸和杂志。从频度上看,多数家长忙于生计,无暇辅导孩子的学习,更不用说详细的教育计划。家长平均每天指导孩子学习的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为13%,1-3小时的为77%,3小时以上的仅为10%,数据显示亲子教育频度与家长职业类型、学历紧密相关。从深度上看,多数家长直接告诉答案,缺乏鼓励孩子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方法单一,系统性欠缺。以上从广度、频度、深度三个维度分别探讨了安置区家庭亲子教育状况,表明亲子教育不容乐观,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总体水平。3、家庭和谐程度。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中占整个安置区家庭户数的24%。这类家庭的孩子往往学习状况较差、心理较敏感、情感较脆弱,更容易出现暴戾、冲动、等情绪管理能力较差的表现,这些问题在其他家庭中出现的几率要小得多。孩子的性格缺点一方面来自遗传,多半原因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孩子出现问题,父母有无法推卸的责任。调查走访发现,安置区的留守儿童不完全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留守儿童,他们与祖辈生活在一起,父母一般两三个月回家一次,相对于大山里的留守儿童一年见不上父母一次的痛楚,他们显然是幸福的。可是这种幸福局限在物质上,父爱母爱的呵护却显得弥足珍贵。这部分孩子很多不理解父母,有些甚至怨恨,他们的孤独和思念压抑着,总要找到方式发泄出去。在缺少父母监管、自身自控能力不强和朋辈的鼓动下,他们往往禁不住诱惑,最终导致不好的后果。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目睹父母离婚前整日无休止的争吵,极度缺乏安全感,心灵已经受到伤害,留下阴影。他们可能无法完全理解父母为什么分开,但他们心底默认自己是被“抛弃”的,因此出现抵触、反抗、叛逆的几率比一般家庭的孩子高出很多。可见,家庭的和谐完整是良好家庭教育的坚实基础,在父母的悉心照料和教育下,孩子学业成绩、身心发展、道德情操、审美能力才会全面均衡。相反,留守儿童家庭、单亲家庭的家庭教育状况相对较差。

(二)学校方面

所调查的安置区内共有6所小学,4所初级中学,3所完全中学。对学校教师教学能力满意度调查上,70%的家长选择基本满意,22%的家长选择满意,4%的家长选择不满意,4%的家长认为教师有失偏颇,影响孩子平等意识的形成;对学校基础教学设施满意度调查上,77%的家长选择基本满意,19%的家长选择满意,4%的家长选择不满意;87%的家长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班级名次,13%的家长关心孩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培养;78%的家长认为学校老师除了关心孩子学习方面,还应该加强孩子身心健康和道德品质方面的培养,10%的家长认为学校对艺术学科重视不够,课时不能保证,并且没有专业教师、专业教室,12%的家长认为学校在孩子情商、财商等方面投入较少;在评价方面,(下转第92页)(上接第87页)77%的老师按照学习成绩作为评价标准,13%的老师所能及的工作岗位,满足他们发挥余热的需求。3、推动服务工作上台阶。各类为老服务商是一个企业法人或民非法人,无营业执照的小商小贩不能成为为老人提供服务的主体。为老服务工作要再上台阶:(1)各类为老服务商为老服务的价格要低于市场,低于其他群体;(2)要能够给老年人提供更多的附加服务,如能把货物、服务送上门,让老年人得到更多更放心的服务;(3)能提供给老年人的产品或服务是老年人特别需要的,而市场上这类服务很少,且无法提供的。(四)发挥家庭核心作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社会化居家养老从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家庭的养老压力,但并没有减轻家庭的养老责任。以血缘为基础的养老关系必将长期成为整个社会化居家养老体系的核心,只有发挥了家庭的核心作用,这个体系才可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对开展的“爱老敬老家庭表彰和奖励”的活动还要深化,可在全市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社会化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应通过媒体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2、提供政策援助,为社会化居家养老创造条件。对赡养老人的子女,每年增加一定的休假;在房屋建筑设计上,提供适合“两代居”的住房,或两代相邻而居的住房;对与老人同住的家庭买房提供方便,并给予政策优惠;对将要退休的老人的住宅各单位要协助进行适老化改造,以达到通行、操作、信息感知无障碍。3、更新养老观念,培养兴趣爱好。在全社会通力合作的情况下,老年人也需要更新养老观念,多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积极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避免让自己的精神生活过于空虚。有条件也可以到子女所在的城市去生活,变子女“常回家看看”为老年人“常出去看看”,既不耽误子女工作,又可让子女近距离尽孝,还可以开阔老年人视野,与子孙共享天伦之乐,岂不一举多得。参考文献:[1]钟桂华,郭宝平.社会化养老“辽宁模式”探析[J].社会主义论坛,2009,(7).[2]章晓懿].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基于与民间组织合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2(12)[3]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1983(3)[4]宁玉梅.农村家庭养老方式面临的现实问题探究[J].理论观察,2013(9)[5]2013年宣城市统计年鉴,宣城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编辑:崔月华也把班干部的工作能力考虑在内,仅有10%的老师全面评价学生;在孩子天赋的发掘方面,61%的老师坦诚没有意识到这方面,30%的老师不知道该怎么发掘,仅有9%的老师与家长沟通过孩子身上的闪光点。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知,仅有少数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家长的教育观念更符合现代教育的理念。绝大多数家长仅仅关系孩子的文化学习成绩,忽视了德育和美育以及它们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这一模型恰恰与安置区家长的教育程度的“纺锤形”模型相似。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素质教育理念还有待提高和完善,学科结构需完善,基础教学设施需加大投入,促使教学仪器更新换代。

(三)社会方面

五个安置区周边盈利性辅导机构林立,作业班、托管班、辅导班总数超过90家,其中80%为作业班。但通过走访调查得知,它们的办学执照不齐全,师资力量参差不齐,开设科目及课程安排没有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来执行,内容多科学知识,武术、跆拳道、舞蹈、美术相对较少。88%的家长为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目的还是复习巩固文化知识,8%的家长为培养孩子兴趣和人际交往能力,4%家长为从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家长向笔者坦言,由于知识能力有限,他们在辅导孩子作业方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只好求助于周边的辅导班。生产决定消费,但消费刺激生产有一定的时间差。这样的环境就强化了家长的选择,一定程度上反映学生需求和家庭教育的短板,也影响家长的家庭教育态度。

家庭教育论文例7

从古至今,家庭教育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邓小平曾说过;“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人才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家庭。中国是一个重视家庭教育的国家。中国深厚的教育文化传统中包含了优秀的家庭教育成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如今,家庭教育业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就目前来看,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态势良好。千百年来,在家庭教育领域中不少有识之士辛勤耕耘,积累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并且中国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的国家,它包括了许多传统的家庭教育成分。贯穿中国古代家庭教育领域历史的是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如:德教为先,尊老爱幼,修身为本,以身作则,立志自强,博学慎思等等。这些优秀的思想源远流长。

尽管如此,家庭教育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它依然是个薄弱环节。有关教育专家长期跟踪研究认为:三分之二的家庭教育不当。他们所有的分析得出这样一些结论:第一,许多恶性事件,暴力事件不断发生,这不仅表明家教问题的严重性,而且表明开展科学家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二,当前家庭教育的误区,可以概括为“三个过多”和“一个过高”:即有相当一些父母对孩子关爱照顾过多,干涉管束过多,唠叨指责过多,普遍存在对孩子的期望值过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第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念的多元化,独生子女群体增长以及离异家庭的增多等等,都给家庭教育带来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第四,农村人口占80%,农村居住分散,条件较差,家长的文化素质偏低,农村家教已成为开展家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与此同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针对目前我国家教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们有必要对中西传统家庭教育从各个方面作以比较。

不过在比较之前,我觉得我们应该了解一下中西方国家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中国是社会主义制度,而大多数西方国家是属于资本主义制度。并且,历史文化也是不同的,中国提倡儒家思想,西方国家提倡文艺复兴。但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对家庭教育地位的态度也是不同的。在中国的传统家庭里,家长的权威意识占主导地位,而西方文明则主要强调斗争,平等,民主及人权。

一、中西家庭教育还是有诸多共同之处

1、重视家庭教育。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都认为家庭是一个人的第一所学校,而家长是第一位老师。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无论是古代、近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始终是处于最基础的地位。

2、家教应从小做起,及时施教。《颜氏家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因为“人生幼小,精神专利,长成以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杜威也认为家庭教育应及早施行。

3、父母在教育角色上的分工。无论中西,在许多文化中母亲均被描绘成是主要抚养者,父亲则起有限的作用。父亲是孩子知性教育的主要承担者。母亲则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物质保障,情感满足等,是孩子情感培育的主要承担者。其结果是孩子对父爱敬畏有余,亲爱不足,使亲子关系偏差,影响孩子的健全发展。

4、重视培养孩子热爱求知的习惯,重视阅读。古代的中国父母,一向深知这个道理,他们引导幼儿从小习读四书五经,诸子百家,激发其求知欲望。西方的父母也非常重视家庭阅读,幼儿睡前必听一段故事诵读,这是西方家教的一项优良传统。

5、重视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模范,往往一个简单的动作要比上万句指令性的灌输有效的多。

二、由于中西方地域的差异和各自文化的不同,使得中西传统家教在更多的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色

1、教育倾向不同。

中国父母重社会教化,轻儿童成长。中国父母十分重视社会适应性的教化,但却常常忽视了从孩子达到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来促进其成长,他们往往按照既定的模式来培养子女,为他们的成长铺设康庄大道,外铄各种品行于子女。

西方父母更重视为子女提供一个可以与之抗争的成长环境,并养成他们坚韧的个性和良好的品行,根据社会的变化和子女身心的特征不断的调节、选择自己的培养观念和方式。

2、家庭教育价值观不同

中国家庭教育职能是为中国传统文化所强迫,传统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在此家国同构的思维定向中,家庭教育被赋以直接的社会意义。此外,中国传统的文化又将父母教育跟子女的个体成长与成就看作是直接相关的因果。中国父母十分看重人们对他们的教子方面作出的誉毁,认为教子成材是他们的成就,而教子不善则脸面无光。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谋生,为了脸面。

西方家庭教育则认为教育的目的不是准备谋生,而是准备生存。他们所强调的“博雅教育”是具有一种塑造心智的价值,一种与功利的或职业的考虑无关的价值。

也许许多中国家长会否认这一点,觉得我是在胡说八道,觉得我太不尊重长辈。但是事实却是如此。众所周知,家长常常在一起议论各自的孩子,并将他人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加以比较。而且,比较更多的是孩子的学习。我有一个邻居,孩子刚上小学,就天天背着个大书包到处补课。因为,我那个邻居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被刺激到了。那个人告诉他,他的孩子没上学就可以认识300个字了,还会念古诗词,并且让孩子当场表演。而我那个邻居的孩子与他的孩子同岁,他急得不得了,孩子实在不争气,他急得拿来一本书,照着里面的方法测量她的智商。谁家孩子考了第一,他晚上就作恶梦,因为他那孩子在小学总是排在班上的20名左右。

等孩子上了大学,家长们的比较就更加激烈了。“你的孩子在哪儿上大学?’清华北大的,重点大学,脸上有光,喜形于色,上没有名气大学的,没考上大学的,黯然失色,无以言对。我的一个美国朋友,他只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在他家附近的一个商店帮工,要让我看,他差不多处在人生的“安全线”以下,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本钱。可是他的父母对他却赞赏有加。为什么?因为他的孩子经常到社区演奏钢琴,并多次获得奖励。中国孩子上大学,往往冲着名牌,冲着重点,西方国家的孩子则往往按照对大学的喜爱程度来选择,并不是以“重点名牌”划界。

中国家庭的“比较”往往重学习,“比较”的方面较为单一,西方国家的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全面的素质,中国家庭的比较,常常爱拿自己孩子的优点与他人孩子的缺点比较,使家长得以;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能自省自己孩子的优点和成功之处,不习惯于争强好胜,论高低上下,中国的家庭在比较时往往想突出自己的形象,有意无意地贬低别人;西方家庭的比较往往注重自身的自尊、自重、自乐。

实际上西方家庭不刻意比较,中国家庭的比较则上演成一种十分严重的问题:攀比。

3、家庭主体观与教育的相互性不同

中国传统的家庭文化因袭着统治的模式,表现为家庭内部的权威意识。强调服从和尊重,重视外部控制。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庭的主要教育者是父母。中国父母的家长意识十分强烈。他们把孩子视为自己的独有私人财产,看作是他们的附属物。因此十分看重他们单方面的塑造,影响孩子的个性建构。他们注意到自身的形象,忽视了孩子与成人的相互作用,忽视了相互影响的过程和全面性,使幼儿处于被动地位,无视幼儿个体的存在。

西方文明是以儿童为主体的,更强调个人的奋斗,强调平等、民主并尊重个人权利。西方父母把孩子视为家庭中的平等成员,尊重孩子的人格和尊严,能让孩子独立思考,自由选择。他们尊重孩子的权利,不搞强迫教育。尊重孩子的自尊,主张孩子的天性发展,自然发展。父母的责任只在于发现并引导孩子的兴趣和潜能。为孩子创造有利的环境,重视与孩子的交流,重视教育的相互性。西方家庭教育中父母不是孩子的主宰,而是孩子的朋友。

4、教育的重心不同

中国传统文化所掌握的是生命与道德,所以十分重视生命、人伦。所以中国父母在教育上历来以道德作为最高价值取向。中国人心目中的“好孩子”首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孩子,是指向群体的,人见人爱的。所以家长培养孩子修身养性,自我收敛,讲求含蓄,强调等级观念。中国家教的主要内涵是“仁、义、礼、智、信、忠、恕”中国孩子从小得到的是历史故事、伦理道德、忠孝节义的教导。儿童自幼耳濡目染的是冰冷的道德律令与清规戒律。自幼习读的是《三字经》、《弟子规》。

西方文化所掌握的则是知识,家庭对儿童主要是启发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想象力。知识的创造来自好奇心。所以借由引发对大自然的兴趣,借由各种天马行空的童话故事,让孩子们具有广大的想象空间,以有利于对知识的创造,他们以儿童的心理发展作为最高指向,培养孩子的兴趣和创造力是西方家教的重心。

5、家庭本位与个人本位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家庭为本位的,注重个人的职责与义务。这在加以价值取向上呈现出如下特点:(1)家庭的教育功能强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肩负多种的社会职能。其具有家国同构的鲜明特性。而子女教育是家庭生命延续的一部分,因此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还在于达到“家教持久”的目的。它是维持发展家庭社会政治地位,保存弘扬家庭文化的重要工具。(2)教育以家庭利益为主要价值取向。“光宗耀祖”、“光耀门第”是读书人的追求与目标。个人利益与家庭利益是融为一体的。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永生观”紧密相关。

西方文化以个人为本位,注重个人的自由和权利。在教育上表现为将受教育者放在突出地位,强调个性的培养。个人本位与西方的家庭变革密切相关。这种教育传统历经14至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以及20世纪初的实用主义等思潮而确定下来。卢梭倡导自然和自由的教育。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个人是掌握自身经验建构的主体。但是个体本位并不等于个人主义,更不等同于以孩子为中心,家庭呼唤有丰富个性的个人,是能驾御自我,控制自我,超越自我的,拥有完美人格和健全个性的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现代个人,而不是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功利化的个人。

6、独立意识的培养

中国家长在教育上所持的价值是为升学而学习,他们只要求孩子用心学习,其余全不用过问。促进子女全面发展的意识淡漠,使孩子诸多方面品质的发展与提高都没有机会。中国父母完全百自己拴在孩子身上,教育责任心超重。家长角色不适当的延伸,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起居的安排,代替孩子规定学习内容,代替孩子定下发展方向。使孩子成为依赖的个人,独立性极差,使孩子除了知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他们在貌似无微不至的关怀下,使孩子从小养成依赖别人的习惯,在风浪面前,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就会怨天尤人。

西方父母注重从小就培养子女的独立意识,在西方家庭可以看到,孩子像大人一样,直呼来访亲朋好友的名字,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家庭的讨论。一些自己的事情不由父母包办,自行解决,自行处理。父母对孩子也不随便训斥。他们留给孩子一次次经受锻炼的机会,使孩子敢闯、敢干、敢冒险、敢表现自己。让孩子从小学会生存,具有强健的体魄,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泰然自若地走向人生。这样独立的个性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更注重个人的能力与奋斗。

7、情感教育与体罚

家庭教育不同于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爱的教育。然而也许是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含蓄的缘故,中国家庭不善于表达爱,情感教育很薄弱。中国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也是极富中国特色的。中国家庭中反复出现的一个字是“不”、“不能”、“不行”、“不要”,中国集体教育除了用否定词来指导孩子的行为外,还习惯于对孩子说“应该”。这都是家长权力色彩的体现。这样生冷的命令字眼使得情感教育受阻。而“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更使情感教育难以强化。

据调查,西方家庭中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表达父母对子女的赞赏。西方父母更注重个人素质与情感沟通。家庭主要围绕情感的构建与培育而展开。他们会挤出时间与子女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强调心灵的沟通。在西方国家,体罚也是触犯法律的。另外,西方父母很高兴在别人面前夸奖自己的孩子,他们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中国谦虚的作风使家长不乐于这样,他们认为会使孩子骄傲,他们更喜欢挑剔强化孩子的弱点。

8、教育方法的不同

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是照本宣科的灌输式教育,强调死记硬背。孩子们是接受学习。古谚之“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朱熹也说“读书记遍数,足而未诵再读,虚而已诵至满”。因此中国家长最喜欢看到孩子坐在书桌前,或摇头晃脑地背诵,或趴在书桌上演习。眼睛不离书本,手不离书本。“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把古人的知识,圣人的经验,一股脑的装进肚,而消化不消化则不闻不问。

西方更强调孩子的“悟”。他们喜欢让孩子亲身厉行,去大自然中,去生活中探求知识。他们寓学习于多种形式。西方家庭有专门的烹饪课、手工课和游戏室。他们不认为玩和学习是对立的,更鼓励孩子出去学习,更注重孩子会思考。家长会主动带孩子去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去认识社会,他们奉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们鼓励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并参加社会实践。

除此之外,在别的方面,中西方父母的教育方法也是截然不同的。就拿“打架”来说。

前不久,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播出的一期节目,邀请一位韩国青年和他的母亲到场,现身说法,谈他们的家庭教育。其间,这位申姓青年谈到了他父母把他送到了美国一所军校学习,那所学校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学生”。申先生说他刚到那里,美国的学生欺生,歧视他,经常无缘无故地打他。他和他的同学于是常常打架,最厉害的时候,他的鼻梁被打断了13次。在场的中国听众无不愕然,有人问他的母亲,“为什么把孩子送到这样的学校去读书?”他母亲说这是为了让孩子得到锻炼。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打架不可避免。中国和外国的家庭对待打架的态度截然不同。如果孩子打了架,中国的父母,首先会赶快制止,因为中国家庭和中国的教育认为“打架不是好孩子”。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被打,或是孩子被打伤,在打架现场,肇事孩子的双方父母就会身不由己地“参战”。因为,家长教育孩子的底线是“容忍是有限度的”,“挨打,打不过对方,有失尊严,是一种无能的表现,将来如何在社会立足?”事后,被打孩子的家长往往会找到学校,去评理,去要求老师严厉惩处打人的孩子。打人一方的家长,或者说打架占了便宜的一方,往往沾沾自喜,偷偷在家里表扬孩子,因为他的孩子没吃亏,有些家长就是这样公然教唆孩子的。中国的家长多数怕自己孩子吃亏,也有怕打坏别人的。像申先生的父母那样,明明知道那所学校是个“火坑”,反而偏偏把孩子往那里送,让孩子挨打受罪,这简直不可思议。

美国的家长看到孩子打架,会在一旁袖手旁观。我的朋友在美国工作,移居加拿大,他的孩子也曾挨了打,他对孩子说:“挨打了?打他!”我朋友回来探家,谈起孩子打架的事情,他说:“你应该这样教育孩子:谁打了你,你就打谁。”“这不成了打群架、教唆犯了吗?不行,绝对不行。”我表示了强烈的反对。西方国家的老师遇到孩子打架,也常常在一旁仔细观察,除了有危险,一般不加制止。事后,才找学生谈话,分析打架的得失利弊。如果孩子打了架,只要事后跟老师汇报了,就算完了。如果打架后没有汇报,即使挨了打,有理,也要受到老师的批评和惩罚。

对于孩子打架,中国的家长和老师认为打架是一场武力争斗,担心自己的孩子或是他人的孩子受到伤害,美国的家长和老师认为打架,打个痛快,只要不出事,它是锻炼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培养将来面对复杂社会事物能力的一种机会;中国的家长和老师是作为仲裁者、“法官”的姿态出现;美国的家长和教师则作为“导师”的姿态出现,中国家庭处理孩子打架的思想基于数千年来孔子的“和为贵”的儒家理念;美国家长或是袖手旁观,或是“教唆”孩子“返打”,是基于突出维护个人利益,争得和保障个人的权益不能受到任何伤害的观点;中国的家庭认为为求和,即使自己委曲也要求全,美国人认为只有个人的权益得到保护和尊重,社会才能和谐,人人才能平等。

9、理财教育

中国人的君子作风是淡泊名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思维定式使中国父母根本没有理财教育的观念。在中国,挣钱养家和管理钱财是大人的事,孩子离这些还很远。他们没钱时便伸手向父母要。即使是成家立业后还是可以的。中国父母总是无偿的向子女提供钱财,一味无条件的满足子女的花钱要求,放纵孩子过分的消费欲望。

在西方,特别是美国,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因此对此十分重视。西方父母一般不会不正规、无计划的给孩子钱,而是定期发给孩子一份固定基金。并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理财意识,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还注重对金钱的基本品质的培养。西方父母教孩子制定预算计划,学会合理的花钱;鼓励孩子出外打工,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教育孩子储存钱财,不乱挥霍;帮助孩子学会捐赠,帮助他人;教育孩子在金钱面前应当诚实,金钱面前要有自尊;简朴节约是美德;正确决策把握理财机遇,乐于为别人服务。

10、宗教思想与科学教育

虽然中国文化也是以宗教为开端的,但是在教育上我们更强调科学性。《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西方的宗教传统直到近代乃至现代仍保留着强大的势力,它渗透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教育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更重要的是它赋予了西方教育以内在的精神价值。西方的教会学校因此而曾一度盛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很重视宗教这种精神信仰。例如在就餐前要感谢上帝,在做任何事情时,要从心中的上帝的标准去评判,周末家庭的全体成员要去教堂做弥撒,以永远保持心灵的净土。西方的这种强烈的宗教观念往往使一些教育家认为宗教和教育是可以调和的。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中西家庭教育传统各有千秋,他们都是扎根于各自的传统文化土壤中的。我们当前遇到的家庭教育中的不良现象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具体教法的不妥而造成的。

因此,我们要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另一方面汲取西方家教的精华,促进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的改革。在吸取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将现代科学育人知识和方法,大力普及到千家万户,转变家长的观念,提高家长的自身素质。

三、主要建议

(1)首先是家庭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摒弃陈旧教育观念,与时俱进,跟上时展步伐。现代家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科学化,以及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建立现代家庭教育的机制,实现家庭教育管理的规范化。建立家庭教育的服务体系,做到保障措施制度化。

(2)确立家长在教育行为中的法制观念,解决好家庭教育中依法治教的问题;增强家庭教育的民主意识,尊重孩子,平等沟通,改变简单粗暴、压制体罚等不良作风;

家庭教育论文例8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二者之间不能割裂开来,缺少那一个环节,都会对孩子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

我们想通过调查,研究有关家庭教育的一些问题,以便更有针对性指导家庭教育,使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

2、调查的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共发放调查问卷176份,回收有效问卷113份。调查对象中,离婚、丧偶、再婚及其他家庭占8.8%。被调查的家庭成员中,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有固定工作的约占62.83%,从事个体经营、务农及工人的约占69.91%。

3、调查的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采取封闭式问答方式。家长问卷以封闭式问答为主,在关于对学校教育有的意见建议方面,采用开放式征询。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家庭的一般情况:

1、从家庭的经济收入来看:

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家庭收入仍然不容乐观。以接受调查的105个核心家庭为例,家庭月每人平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者占其总数的0.8%;在1000~3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26.5%;在500~10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30.9%;在300~500元之间的占其总数的17.69%;在200~300元者占其总数的12.38%;在20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5%。

总的看,兵房镇地理位置相对比较偏僻,交通不那么发达,工业发展也较慢,经济发展受其制约,就业机会少。为此,绝大多数家长非常重视其子女的教育,以便将来能“飞上枝头”“鱼跃龙门”。而兵房镇在如东县属最差之列,兵小隶属于兵房镇,家庭的这种经济收入,加上99%的家长认为学校指导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为家长开展家教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从家长的学历及职业来看:

父母亲的文化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家庭教育的思想与方法。而父母亲的学历层次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文化水平的高低状况。调查表明,我校四年级学生父母亲的学历情况是:父母亲是大专文化以上学历的约占其总数28.31%;父母亲是初中以下文化学历的约占其总数45.13%。

父母亲的职业概况也是家庭环境的一个基本要素。结果表明,父母亲是工人、农民或个体劳动者的比例约占其学生父母亲总数的63.27%;其次是一般职员,是其父母亲总数的14.6%;而机关干部及企业管理人员占5.4%。这个比例大致同上述父母亲的学历层次一致,说明了父母亲的学历同其职业相对应。

由于家长一般都在本镇范围内上班,不用花费很多上下班的时间,且,有95.58%的孩子以单独居住和同父母居住为主,因此说:家长是有能力、有时间进行家庭教育的。

(二)家庭教育观念:

从现状调查中我们发现:

目前绝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值很高,“望子成龙”,希望孩子尽快成才仍然是当今家庭教育的主旋律。调查结果显示,希望子女将来做学有专长的知识分子的占48.67%,“当国家公务员”的占10.62%,“参军或当警察”的占9.7%,“当技术工人或做当代农民”的0%,“听其自然”的占22.12%。

以家庭智力投资为例,尽管多数的家庭经济收入并不十分富裕,但是对于智力投资并没有手软。调查表明,约8.1%左右的家庭每月为孩子进行有意识的智力投资500元以上,每月300~500元的占27.43%,每月200~300元的占20.35%,这些数字表明,家长们为了孩子的家庭教育,已经在尽自己的可能。家庭智力投资的主要内容是利用双休日对孩子进行辅导的各类兴趣班(包括语、数、英及绘画和乐器类)、还有购置书籍磁带,以及家庭电脑等等。

在家长对子女的学业期望上,绝大多数家长表示,管好孩子学习,是家庭教育的第一位职责,至于其他教育则是其次。这些家长认为,只有孩子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才能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利益。

在家庭教育内容上,71.68%的家长只重视智力教育,他们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子女的学习上,而只有6.6%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良好个性的培养,7.5%的家长认为应重视孩子的法制教育,也只有7.9%的家长平时能注意与孩子一起玩。有的家长溺爱孩子,把孩子当成小皇帝、小公主,孩子在家里47.8%的自我服务性劳动是被动的,有52.2%的家务劳动是被动的。

调查中发现,在家庭教育类型中,95.57%的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的好方法是“表扬鼓励、耐心说理”。在这些家庭中,家长虽然懂得教育子女的方法,但却有55.75%的家长认为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有效方法是“打一顿、全家人不理他、罚站、关在家里不许出去、增加作业量”等。这说明,有半数多的家长教育孩子的理论水平与实际操作不成正比。

此外,虽有99%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但是他们的表现却是:每天即使有一段相当长的业余时间,但把它用在孩子身上的很少,或者即使在一起也没有多加引导,家长平时大部分业余时间都用在了做家务、看电视报刊、参加文体娱乐等活动上,占95%,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

(三)母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角色:

我们已经知道,绝大多数的家长都十分重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然而,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妈妈,约占其家庭总数的61.43%,其次才是孩子的爸爸,约占30.97%。这可能与父母亲的工作和生活特点以及孩子的年龄有着直接的关系。由于生活的关系,孩子在家里与妈妈的关系较为亲密。调查表明,有56.63%的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有31.85%的孩子乐于接受父亲的教育。且,参加家长会或学校要求家长参加的活动,也都是母亲是主要参加者。这都说明家庭教育孩子目前主要还是依托于孩子的母亲。作为孩子母亲的教育方法和思想,更大程度影响了孩子的品质,决定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但是应该清楚的是,在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作用是任何人不能代替的,父亲对孩子的性别角色、性格的形成、智慧的培养、能力的形成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

(四)家庭业余生活内容有待丰富:

在紧张忙碌的节奏中,丰富活跃家庭业余文化生活,是提高家庭现代生活质量的必然要求,也是传播文明理念的有效途径。调查中,98.18%的家庭通过看书读报、看电视、做家务来打发业余生活,仅有11.06%的家庭选择参加文体、娱乐活动。调查结果还反映了家长投资让孩子课余时间学习的占绝大多数,且,一个孩子课余学三、四种的占相当高的比例。这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特长非常重视,但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被动学习的占大多数。

(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沟通有待进一步加增:

孩子除了与父母生活的时间最长外,与老师接触的时间最多,因此,老师也是比较了解孩子的人。但是,调查显示,有63.72%的父母亲是通过家长会了解孩子,有55.75%的父母亲是通过老师与家长的联系单进行了解,主动与老师联系交流孩子的教育问题的仅14.15%,有7.9%是通过老师家访了解孩子在校情况。

由上面的结果分析表明: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主要是由学校,老师承担;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薄弱,只是处于被动的状态;而且现阶段的家校联系工作由于种种原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协调不够,效果还不够理想。

由此可见,加强家校联系,提高认识,增强家长主动参与的意识,赢得家长的配合,对于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提高育人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结论和建议:

(一)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

正确的教育观,是每个家长具有全面而长远的素质教育意识,特别注意孩子的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很多家庭充分认识到品德和能力的培养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性。然而,一旦当它与孩子的学业发生矛盾时,这个重心又发生了位移。

调查表明,每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但是这种成才观念经常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在许多家长看来,人才就是掌握高深学问的专家学者,从而忽视了在各行各业中数以亿计的有道德、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

许多家庭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还是忽视精神软件方面。一些家长舍得给孩子买钢琴和电脑,但却不愿花钱学习教育的方法和思想,以加强对孩子的素质教育。因为,家长必须先懂得教育孩子的基本原理,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才能教育好孩子。

如:要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目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许多是家长采取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致使孩子失去对家庭的信任感,流落社会,造成失足。因此,家长应通过学习,参加培训,了解少年儿童心理发育特点和教育规律,与孩子建立平等、和谐、民主的家庭关系,努力与孩子一起成长。

(二)家长尤其是母亲要不断充电:

周末、假日,街头经常能看到望子成龙的父母们不辞劳苦地伴送孩子去参加各种辅导班,使孩子们能够从校园之外多渠道获取知识,助他们一臂之力。但是,有的家长整天督促孩子念书答题,自己却不读书不看报;有的家长一边要求孩子努力学习,不断进步,自己却安于现状,不思进取,没有想到自己也需要进修、充电。事实上,家长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不仅要在为人处事方面给予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无止境的漫长道路上照样有为孩子传道、授业、解惑的义务,而且这种教育远比课堂教育来得重要。

家长自身不断加压充电是十分必要的。作为家长,学习的过程是再社会化的过程,是自我充实、完善的过程,是沟通、影响、感染孩子的过程。作为孩子,在家长的学习推动下,更加倍于自身的学习。母亲对家庭、对子女的影响尤为重要,但作为母亲在认识上往往只关注孩子的成长,忽视母亲自身的需要和发展,把孩子作为生活的全部或生命的延续,从而造成自身的发展和兴趣爱好受到制约,情感体验遭忽视,视野变狭窄。调查情况表明,在家庭中经常管教孩子的是孩子的母亲,且,孩子在家里与母亲的关系较为亲密,孩子乐意接受母亲的教育,因此,母亲要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三)给孩子成长的空间:

许多家长利用双休日为孩子请家教、报补习班,让孩子在这两天内大补特补功课,使孩子比平时更忙、更累。专家建议,每周为学习差的孩子补上两小时的功课,使其对薄弱的学科不致掉队是有必要的,但大部分时间还是要让孩子自行安排。如果家长自觉不自觉地将孩子禁锢于文化学习的小天地里,在一定程度上就抑制了孩子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

从学校教育看,其劣势一是时间、空间、内容、形式的限制,二是由于过分强调统一性与集体性,因而又导致了针对性差,不利个别教育;家庭教育的劣势是因家长的政治、文化、道德素质的差别和家庭经济状况、成员结构之不同,给家教的有效性造成了较大麻烦,这是近几年家教存在问题的主要方面,二是家教方法的相对简单化、单一化,直接影响了家教效果。

为此,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扬长补短,整体互补:

1、学校教育要通过参观访问、“榜样”报告、游览山河、实践操作等方式和充分联系实际,丰富学生社会知识。

家庭教育论文例9

1.学生自定制度

制度是在学校大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前提下制定的。制度可反映出班主任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思路。制度由班委会组织制定,学生可以广泛参与,讨论调查研究,班主任审核确认。制度要为班级服务,可执行,可操作,不偏激,不出原则。制度的执行一定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制度一定要细化,不能笼统、含糊不清。

2.制度应该有奖有惩

要做到奖大于惩。惩罚不是目的,要多些赞美给学生,在某些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小组评价的方法加以鼓励。制度应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有利于班级的管理,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班级文化和正确的舆论导向。制度最终应该让学生体会到是为了学生成长,为了班级发展。

3.制度应该体现班级文化

制定制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执行什么、不执行什么,而是让学生形成好的习惯、好的思想、好的方法,形成班级正确的舆论导向,形成班级的一种文化氛围。制度不是宣言,不是约束,不是口号。

二、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班主任一定要清楚自己做的是人的工作,自己的单位是学校而不是工厂,是教育而不是生产工具,自己时时在和灵魂对话,时刻都在进行思想的交流,自己是教育者。

1.作为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了解他们

遇到事不要轻易发火,要和学生多些耐心去沟通,不要让自己和学生有隔阂。其实在我工作的过程中与学生相处的许多不好的事情都是由于不了解真相造成的。许多事情可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可能结果会更好。要让学生感觉到你是真的关心他们,要让他们知道老师时刻都在他们身后关心着他们。但要把握尺度,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感。

2.与学生交流时要建立在平等信任的基础上

平等和信任是交流和对话的前提,这样学生才觉得公平,才愿意和你交流,愿意说真话,能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现在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家庭的教育基本上都是平等的。所以在学校也应该给予他平等。不对学生说伤自尊的话,说话要留有余地,自尊是人的底线,所以我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触碰,不然学生会恨你一辈子。如果事情严重,有可能的话,可以采取隔夜处理的方式,这样可以更好地处理问题。

3.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全面发展

不能以学习代替品行,要意识到学习不是生活的全部,要相信天赋,要发扬学生的长处,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给学生自由的发展空间,不要过于严格,过于对他们进行限制。要适当放松,调节学生的情绪。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能只看学习。处处开花,借机发芽。

4.在与学生交流时

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做到不讲大道理,就事论事。在注重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品行的教育,要让学生知道在遇到事的时候要敢于担当,要勇于承担责任,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家庭教育论文例10

家庭教育同其它工作一样,领导重视的程度决定着工作的力度。领导重视是搞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总开关,这个闸门不开启,要抓好家教工作,就是一句空话。在家教组织工作中我乡抓好以下几点:

1、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家教工作责任心。

我乡家教委一班人通过认真学习、研究,充分认识到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起点,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今后一生的成长。做好家教工作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是推进我乡教育整体水平的基础性工作。基于以上认识,我乡分管的党委副书记亲自抓。并定期向党政主要领导汇报工作,争取领导对家教工作的关心与支持。

2、建立健全机构,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教网络。我乡成立了家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分管的党委副书记担任,乡妇联、计生、工会、团委等部门负责人和中学、小学、幼儿园校长任组员,各学校、幼儿园分别成立了“一把手”任组长的家长学校工作班子,具体实施家教“十一五规划”,基本上形成了布局合理的家庭教育网络。

3、建立完善考核制度,形成了有效的激励体系。在工作中,我乡按照年初的家教计划,有针对性制定考评制度,如:家庭教育工作制度,检查汇报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监测评估制度等,基本做到年初有计划,季度有小结,年终有总结,家教工作列入妇联、计生等相关部门的月度、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直接与奖金挂钩。

二、广泛宣传,深度发动,营造出重视家教的社会氛围。

家庭教育是一项基础工作。必须加大宣传,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全社会都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家教工作的开展。我乡利用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1、运用各种宣传工具,广泛宣传家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大力普及优生、优育、优教的科学方法。村利用公开栏,学校利用橱窗,乡政府利用机关干部每月的学习日介绍家教的基础知识。乡妇联、工会、共青团还联合学校利用“三·八”“五·四”“六·一”节,印发宣传家教的材料。据初步统计几年来共印发材料1000多份。实验中学在开学时还向学生家长发放公开信,倡导家长重视家教、科学家教。

2、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家教工作的实效性。活动是开展工作的载体,没有活动就没有活力。近几年来,我乡共开展家长培训会38场,培训家长26600人次。

3、培养骨干,壮大队伍。培养一支观念新、知识新、有事业心、责任心的家教队伍,是做好家教工作的重要手段。我乡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的方法,在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本地与外地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更新观念,创新思维,不断提高家教队伍的水平。

三、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家庭教育与社会事业互动发展。

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面广量大的综合性工作,是分散性教育。我乡家教委只是起到牵头的作用,大量细致复杂的工作还需要上级的关心、下级的支持,才能有效地推进家教工作。几年的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必须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并结合其它工作一道做,才能取得实效。在工作中,我乡做到“二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