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3:16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1

园林是一门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艺术和科学,是社会、自然环境和人文艺术的结合体。主要涉及园林的规划、设计和工程施工管理等几个方面。是建筑学、城市规划、树木学、花卉学、植物生理学、生态学、测量学、工程学和美学等多方面的综合体系。园林专业课程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综合确定、安排园林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主要内容、基础设施、空间综合布局、建设分期和投资估算的活动[1]。园林规划设计包括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和公园规划设计等。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则是园林规划设计的成果体现,通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施工材料与施工艺术将图纸上的内容付诸与实践。目前,各大院校开设的园林专业都把园林规划设计和施工技术作为教学中的重点。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和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园林专业的发展和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这就对高校的园林学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出体现在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等方面。

一.园林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

园林专业课程培养需要从具象的感知到抽象的思维再到具象的实施。查看很多设置有园林专业的高校,他们的专业培养目标大多为:具备园林规划设计、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名胜区和各类城市绿地的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知识,能在城市建设、园林等管理部门或企事业单位从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从培养目标上看,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施工和管理是培养学生的主要目标,培养的人才主要是工程设计和施工的应用性人才,这也是学校在制定该专业培养目标时,为学生制定的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2]。

二.目前园林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

培养模式是在培养目标的指导下,以相对应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3]。因此大部分设置园林专业的高校,主干课程为园林制图、园林艺术、园林建筑、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园林工程等。当前,以空间规划设计作为主导是国际上园林盛行的教学方式,而我国大部分开设园林专业的院校也都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主,而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也被列入主干课程,这些专业的主干课程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培养模式大都是为理论加实践,有的课程例如园林制图、园林规划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都是以实践为主。

三.园林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

在现在的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培养目标大都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师是教育中的首要角色,教师的类型及教育方向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就业方向。目前,园林专业的毕业生毕业时大致有三种途径,一种是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一种是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而绝大多数都进入企业,这些企业里面包括规划设计公司、房地产公司、园林工程公司和工程咨询公司等。从目前职业收入状况来看,从事规划设计、工程施工、工程咨询(工程预算)等行业收入水平最高,甚至有些毕业生考上公务员之后又辞职从事本专业工作。由于就业状况良好,近些年来园林专业招生生源充足甚至竞争非常激烈,在社会上取得了良好的信誉和美誉,园林景观专业已变成设置该专业的高校的热门专业。

虽然园林专业现在招生和就业状况良好,但是也应该看到,很多毕业生刚开始就业时的困难和艰辛。目前查看各大网站的招聘情况,无论是景观设计师还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人员,大都要求三年以上工作经验。这对于应届毕业生来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是对于园林景观相关公司而言,则是保护企业的一种方式。因为作为招聘企业来说,他们深知刚毕业的大学生基本上用不上,无论是CAD、Photoshop亦或是3DMax、Sketchup等作图软件基本上没有一样精通,把他们招聘进公司,公司做了大学老师们应该做的事,教他们把这些常用的软件从会用到熟练。而这个专业跳槽的频率也很高,他们一旦学成,就会跳槽到待遇等各方面更优厚的单位去了。真正一毕业就能派上用场的学生很少,要么是在校期间自学的结果要么是花钱上培训班接受了外界的专业培训。所以很多园林专业的毕业生都感慨,上大学所学的知识能很快变成生产力的很少。

四.双师型教师在园林专业教学中的必要性

目前,高校引进人才一般都是博士,园林专业也不能例外。进入高校的园林专业老师大都是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生阶段都以科学研究为主,虽也能接触一些横向课题,但大都以规划设计类为主,很少能参与工程施工与管理等具体的事项,由高校毕业之后再进高校,进而由学生身份转变成教师身份。这种培养模式在传统研究性学科非常适宜,但是在园林专业这样一个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就显得有些被动和不合时宜。很多园林专业的老师,上课多以讲授理论教学为主,当涉及到实践部分的时候,仅仅照本宣科,因为很多实践知识他们也没有经历过。这样不仅耽误了学生,更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不负责任的结果。亦或是一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老师上课仅讲授基本命令的操作,而能把几门专业课程综合起来,在风景园林美学、设计指导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性的园林景观设计设计平面图、效果图、施工图等的操作几乎没有。情况更糟糕的是,十年前上课的内容,到现在还在用,基本上没有更新,这无论是对学校的长远教育还是学生的长远发展,都是不利的。

学生就业是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要能使毕业生良好就业,就应该在师资结构方面进行适当调整[4]。“双师型”教师是对职业院校教师提出的一种专业发展要求,以能力和技能为职业教育理念,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5]。师资队伍建设是高等院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专业教育中,师资配备是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师要求教师既要很强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过硬的实践经验,教师可以参加两个职称系列的评审,即高等学校教师系列和其所学专业对应的专业职称。园林专业的教师除了可以评讲师、副教授和教授,也可以参加工程技术系列职称的评审,即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和教授级工程师。园林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从现场调查、设计构思到最后的建设施工每一个过程都需要积累丰富的经验。所以笔者认为,高等院校(不仅仅是职业院校)设置园林专业的老师也都应该是“双师型”的,对教师有一个基本要求之后,才能鼓励更多的老师去参加工程系列的评审。目前园林专业的教师大都只参加教师系列评审,而很少有老师去参加工程系列的评审,因为工程系列的评审尤其是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的评审非常难,除了有发表的文章之外,更需要实践项目的支撑。目前,由于高校园林专业的部分老师参加了园林景观的规划设计工作,所以园林规划设计的相关课程可以在课堂上结合所参与的实际案列来讲授,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告诉学生,会让学生更加投入和生动的学习,但是园林工程施工与管理、园林工程概预算等这些与施工工地实践经验紧密相关的课程就很少有老师能够拿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讲授,学生上课也仅仅停留在理论阶段,跟时间脱节,学习效果也不佳。

五.园林专业“双师型”教师解决途径

目前,在我国还没有专门的针对风景园林专业的职业注册制度,而美国有47个州都实行了风景园林设计师考试注册制度,相关人员只有通过了由美国风景园林设计师注册管理委员会举行的注册考试才能执业[6]。所以要想推行“双师型”的园林专业教师,首先应在在职业制度上完善。其次就是要求园林专业老师有条件的都实行“双证”上岗,既要有教师系列支撑,更要求工程系列支撑。同时针对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要是企业里面进行专业的实践、挂职锻炼和现场考察,要多渠道的从社会上聘请园林专业技术人员、工程师进行兼职任教,充实“双师型”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结构,使园林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更加完善,推进制度创新。

参考文献

[1]宋建军.邓健剑.甘德欣.园林学科研究方向及人才培养工作调适――基于园林升格为一级学科后的思考[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2]刘滨谊.园林学科发展坐标系初探[J].中国园林.2011.06.

[3]林广思.关于规划设计主导的园林教学评述[J].中国园林,2009.11.59~62.

[4]郑秀英.周志刚.“双师型”教师:职教教师专业化的发展目标[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27.

[5]张宝强.高校职业发展教育课程“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探析[J].继续教育研.2010.10.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2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一、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二、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三、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四、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5-0049-02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在剖析园林行业岗位工作任务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职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的基本特点,重构“基于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探索与实践园林类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模式创新,通过不断的努力,基本形成了自身办学特色的雏形。

一、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依托后勤工程学院环境工程系师资力量和实训场地,长期以来为社会培养具有“四个一”并用能力的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高职毕业生。具体如下:“一颗心”是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爱岗敬业之心,具备从事园林行业的基本素质;“一张图”是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规划设计能力,能将一块地变成一张规划设计图的能力;“一个景”是要求学生具备施工管理能力,能将施工图纸所指定的地域进行施工管理,最终形成景观的能力;“一把种子”是指具有植物栽培管理能力,能进行植物的栽培、养护、修剪等操作技能。

二、园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模式与措施

从2009年学校开办以来,学院结合高职园林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一直不断探索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过程:

1.双证化模式的设置。该阶段课程设置的特色:主要结合“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双证毕业制度的实施,加强相关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三年不断线;“理论够用,专业实用”为能力培养主线,强调以“职业资格证书”为专业课程达标指标,注重专业基本技能的训练和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

2.模块化模式的设置。(1)实施两个无缝对接工程。两个无缝对接即为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接。其中第一个无缝对接措施是一年级增设“专业认知”课程,学生进入企业,开展简单的观摩实习课程,增强学生对专业的基本认知。第二个无缝对接措施是实施学年学分制改革,进行第二课堂选修课程设置,拓展学生多方面才能,拓宽学生就业面。(2)设置模块化课程。根据就业岗位群划分,把专业核心课程划分为三个模块:一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模块:培养学生进行小型景观的规划、设计的专业核心能力;二是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模块:培养学生进行植物栽培、修剪、维护的专业核心能力;三是园林工程与施工管理模块:培养学生进行园林土方工程、假山工程、水景工程等主要施工技术的专业核心能力。(3)培养多种技能。按照模块化培养模式实施后,学生必须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大学英语等级证书、钢筋工、园林施工员这四个证书才能毕业。除此以外,学生在校期间仍可参加CAD制图员、材料员、预算员、安全员等十三种技能培训。(4)提升实践能力。根据实训课程改革具体方案,学院加大实训基地建设投入,修建园林情景教室一间,园林工程实训中心一个,园林花卉种植基地400平方米,园林制图室一间,园林计算机辅助设计室一间。

3.工学交替化模式的设置。(1)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突出专业技能培训。在总结模块化模式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体系,一年级开设“认知实习”课程,二年级开设“专业实习”,三年级开设“顶岗实习”,从而使得实践教学三年不断线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一年级开设“认知实习”课程,要求教师联系校企合作单位派遣企业相关工程师共同授课。二年级开设“专业实习”课程,要求学生在实训教师的带领下完成课程实训,如园林规划设计课程要求学生完成小型绿地的设计和施工等。三年级开设“顶岗实习”课程,要求学生进驻企业进行6个月的实训课程,并由企业工程师和学院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完成实训报告。(2)精选教材、整合资源、压缩课时。选用“部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推荐”教材,将施工员、花卉园艺工、CAD制图员和园林景观设计员的培训内容整合到专业核心课程中,压缩基础理论课时,增大实践课时,使实践课时由原来的33.22%增至50.90%。(3)突出实践课程技能训练。考核方式改革,突出实践课程技能考核。将理论考试和实践考试分开,两项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分,如植物基础与分类课程考核,分为植物基础卷面考核与实训考核两种方式。卷面考核占50%,实训考核50%。其中,实训考核要求学生当场进行40种校园植物鲜标本科属种分类、性状描述、栽培要点阐述。(4)工学交替,增强就业竞争力。该培养模式下,学生在第三年入驻相关校企合作单位进行长达4个月顶岗实习,实习结束后分析企业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专业上薄弱环节进行强化训练。

4.工作过程化模式的设置。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重置课程体系。明确培养目标与要求后,依据“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新设置课程,理论知识“必需、够用”即可,实践课程则“减少验证性、演示性实验项目,增加综合性、应用性项目”。在工学交替化模式的基础上,对实训课程进行工作化过程具体设计,采用项目向导、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适应职业岗位的工作能力。在真实或者模拟的环境下完成工作任务,实现与工作岗位对接。另外,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学生与后勤管理部门共同参与新校区校园植物的养护管理,同时建立了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单位,形成了3个园林实训基地,用以满足学生的实训要求。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针砭时事,引入最新的科技成果和理论教学,并鼓励教师自编教材。

三、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成效

园林工程技术专业遵循高职教学一般规律,以就业岗位以及典型工作任务为依据,初步形成了“基于工作过程”为行动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学、做一体的实践教学摸索。该专业学生通过在校三年的学习,具备一般性园林工程的施工能力;具备园林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能力;具备园林测绘与设计能力;具备园林植物栽培、养护及应用能力;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施工员或CAD制图员等多项技能证书;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能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进行角色转化实用性强专业技能扎实。

通过对园林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断改革与探索,该专业的教学模式和内容更加充实,实际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学院的办学水平、办学效益也得到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毛燕.园高职林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8,(6):29-30.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4

一、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

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

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

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FrederickLaw,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Andrew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

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1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

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其次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

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倍,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我们应该对于一个学校是否具备设立园林专业做出严格审查和认证。主要应该包括四个方面的审查。

第一,园林专业基本课程的设置,由园林、土建、美学、文学、环保五部分构成。园林部分占比较大比例,主要让学生掌握园林的历史、理论、设计方法、元素特征等基本素质如:园林树木学、园林花卉学、中外园林史、园林工程学、假山、中国古典园林、园林水景、园林理论发展等等;土建部分主要让学生掌握基本建筑材料的特性等知识,如:材料力学、地质与地貌学、基本建筑学、给排水等等;美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如:素描、水彩、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国画等等;文学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表达能力,如:园林文学、散文诗词欣赏、中外名著欣赏、游记欣赏等等;环保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对于气候、生态的素质,如:气候分区特征、园林生态学、土壤与肥料学、病虫害学等等。

第二,每一位专业课教师与所教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比例。不然的话,我们培养的园林师就会成为“环境杀手”。

第三,教师任教资格的认定。

鉴于园林专业理论与实践的综合性,合理配置理论教师与实践教师的比例,降低留校任教、工作经验少的教师数量。可以适当外聘有一定工作年限、水平比较高的一线设计是作为兼职教师。这样对于案例教学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些教师本身就是一个案例库。可以有效地保证学生与外界近距离接触,及时接受最新的信息,了解行业现状,改变课内与课外、毕业前后的专业知识割裂的情况。学生可以更好的更新知识、适应社会的变化。

第四,园林案例资料和图书资料的数量、质量的审查。

三、注册园林师执业制度

目前我国实行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制度已经不能够适应园林设计行业的特点。依据从业时间来认定设计师是工程师还是高级工程师并不能反映和保证设计师的能力。另一方面随着人才的流动,自由园林设计师增多,资质的高低已不能反映设计公司的能力。执业制度对个人信用具有很强的制约效果。如果在执业期间出现信用污点,会遭受严厉的处罚,直至取消执业资格。而要重新取得执业资格的难度很大,有的甚至终身不能再从事相关的工作。实行执业资格的行业一般都比较规范,在社会上也具有较高的信誉度。注册园林师和园林师事务所的实行已是非常必要的了。

3.1注册园林师的认证

建议分为助理园林师和注册园林师两级。助理园林师必须是经过认可的园林专业合格毕业的学生,选择一家园林师事务所实习,协助注册园林师工作,不得单独从事园林设计事务。注册园林师是在助理园林师实习期满后(建议2~3年),由领导其工作的注册园林师推荐,经过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的批准后成为注册园林师,可以单独执业,接受CFLA的监督和管理。

3.2园林师事务所

由一名或多名注册园林师主持的设计单位。注册园林师负责景观项目的实施,业主只要找到园林师事务所,与设计师确定好方案后签订合同就可以了,而方案的具体实施,包括材料的选择、施工单位的选择、现场的管理、进度的控制以及质量的监测等,都由签约的设计师负责。工程完工后,所有的质量问题也都由设计师负责。这种全权负责的方式,迫使设计师对劣质材料、不规范的施工企业避之惟恐不远,从而保证整个行业的规范度。

一个设计师事务所要营业,必须有一定数量具备执业资格的设计师,事务所聘用设计师时不但要审核执业资格,还会查询设计师的诚信记录,诚信记录由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负责,保证了对执业设计师的有效管理。

四、园林师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目前我国还没有管理园林设计师的专门组织,或者说功能不够完善。中国风景园林学会(1978成立)是全国风景园林工作者自愿结成的依法登记成立的学术性、科普性、非盈利性的全国性法人社会团体,主要从事国内外风景园林学术交流活动,举办规划设计、论文等竞赛活动,推动学术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人事厅或建设厅主要对于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管理面比较广,并不能对园林师进行跟踪管理。

因此设立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ChineseFederationofLandscapeArchitecture)这一专业组织就成为必要,中国园林师协会(CFLA)进行自律管理。主要职能为园林师注册资格的认定,园林师事务所资格的认定,园林师执业业绩和诚信的纪录,园林师执业执照的发放与吊销,设计事故责任的判定,接受业主投诉,行业规范的制定等方面。这些信息对社会公开,以便业主了解设计师,为选择设计师提供帮助。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5

0 引言

高水平的教学团队不仅是专业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核心指标,一直以来人们都比较关注。2007年教育部制定并实施了“质量工程”,提出了“加强本科教学团队建设,重点遴选和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建立高效的团队合作机制,推动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和研究,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开发教学资源,推动教学工作中的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的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这表明教育部现在非常的关注高校教学团队建设,并且还制定了可行的基本要求和工作目标。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园林专业特色突出的教学团队之一。团队创建于2004年,由创建初的人员少、层次低、学科杂乱到2008年被评为校级优秀教学团队;以团队为核心的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2011年,以团队为主要特色的园林专业被评为校级特色建设专业。目前,团队依托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重点学科及园林特色专业优势,以特色专业、重点学科、特色建材、精品课程、教学新秀等一系列重大质量工程建设为契机,经过几年精心建设,已形成了一支业务精湛、老中青结合、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创新型教学队伍。

1 教研室建设是保障

教研室不仅是教师们办公集中的场地,更是教师开展教研教改的前沿阵地,教研室建设的科学合理关系到教学团队的建设成败。

1.1 紧靠学科专业设置教研室

学院依据学科在园林专业开办之日起就设置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教研室,将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学科无缝对接教研室,集中人力物力,重点建设园林植物系列教学团队。“教研室-学科-教学团队”三位一体的合理设置促进了学科专业和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1.2 积极开展教研教改活动

教研室成员紧紧围绕园林植物系列课程积极开展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如听评课、精品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及教改项目申报等,通过具体的教研教改活动发挥了教研室的先锋堡垒作用,不仅培养了一批年轻教师,年富力强的教学骨干们也干劲十足,团队意识明显增强,学科归队效果显著。近年来,团队成员发表教研教改论文30余篇,完成省、校级教改课题8项。

2 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

是不是能够保证更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其中两个最关键性的因素就是师资队伍的建设。近几年,我国的教学队伍已近发生了一些不小的变化,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结构更加合理,教师团队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2.1 职称、年龄、学历结构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中包括15名教师:2位教授,7位副教授;2位具有博士学位,12位具有硕士学位;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1人,40-49岁4人,30-39岁8人,30岁以下2人。团队成员中有校级教学能手2人,教学新秀4人,校级优秀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老师5人,“三育人”先进个人2人。师资队伍中,各年龄阶段的老师分配的比较合理,团队中有不少学术造诣较高,并具备较好的创新思维的教师,他们治学严谨,关心学生,工作积极性非常大。

2.2 青年教师培养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团队现在非常重视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在合理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教师间交流与合作。在教学中做到老中青的结合,通过以老带新的措施,培养更多更优秀的青年教师。我们可以按时召开教研会,让那些教学经验较多的老师进行示范;如果是新开课教师,要让她们先进行试讲,然后再做课后评议;在校、院两级督导下,严格的指导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实力;按时开展一些关于教师教学的比赛等,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目前,团队教师有1人被评为校级重点学科带头人,2人获得博士学位,在读博士3人;新晋升教授1人,副教授3人。

3 教学改革是核心

3.1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

在教学内容中不仅要反映现代教育理念,符合时展的要求,而且还要反映本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要使教学内容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先进性。

3.1.1 构建“五核心”课程体系。构建以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插花艺术5门课为核心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及相关理论,同时还能够增强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逐步完善教学大纲,以此来保证教师更顺利的进行教学;指导书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相匹配,这样才能让学生更积极的去学习;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教会他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能力,让他们呢具备更高的素质。

3.1.2 优化、更新教学内容。在充分研究五大基础后,将其与研究应用课程紧密联系,将二者很好的结合在一起。选择一些质量高的教学内容,基础知识要夯实,要注意与一些前沿接轨,综合运用相关基本理论,以此来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并且在教学中慢慢渗透各学科最新研究状况,这样理论重复的地方就会更少,学时也就减少了,而且理论处理的系统性也越来越显著,培养学生具备更高的科学素养。

3.1.3 构建“厚基础、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重组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插花艺术等实验内容,尽量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设计性实验,通过开设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3门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开设植物造景、插花艺术等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各种相关的知识,同时让她们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开展课外创新实践活动(如举办一年一度的校园“插花艺术节”,参加省级、部级“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申报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科技项目,让部分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加强烈,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在精炼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并对课程体系作出合理的调整,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提高,这样他们的动手能力就变得更强了,也能够更好的解决实际中的问题,这样就实现了充实他们基础知识、培养他们各方面能力,提高他们综合素质的目的。2007年我院2004级学生《张家界植物游》作品获得了全国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一等奖,充分说明了“厚基础、分层次、模块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是行之有效的。

3.2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教师深入学习和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改革传统教学中理论教学灌输式、实验教学验证性的教学方法,从而让学生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

3.2.1 师生互动,实行研究性教学。从教学内容出发,使教学情境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大家一起讨论和辩论,这样让大家对学习保持一种高度的热情。这种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学习方法,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所学知识,而且还能让他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高。

3.2.2 采取教学与科研、教书与育人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发挥团队的科研优势,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做好科研工作,将教学与科研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更多的科研成果运用到教学中去,推动教学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学习,寓思想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做到教书与育人的有机结合,实行大学生全程培养“导师制”。

3.2.3 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从专业课程教学特点出发,自2001年开始,开发并使用多媒体课件,当前很多学校的教学工作中都已经使用了多媒体。借助多媒体课件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课程知识,这样他们就能够更加直观的来理解抽象模糊的概念。不仅使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变多了,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将那些知识深刻的记在脑海里,给学生一个最好的学习环境,也让教学工作收到一个更好的效果。

3.2.4 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方法。改变以往的考核方法,在对理论课进行考核的时候,将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结合起来,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三七分;关于实验课,主要是对他们的平时实验综合能力进行考核,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综合实验能力,这样才能够不断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让他们具备更高的创新能力。通过考核和成绩评定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让他们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4 教材与课程建设是重点

4.1 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能推动教学团队的科学研究水平与协作精神。园林植物系列课程团队成员近年来共同编著出版了张家界植物游、室内植物装饰设计、园林设计初步、园林假山与水体景观小品施工细节、园林景观铺地与园桥工程施工细节、城市绿地规划设计、园林工程招标投标与预决算、园林工程管理等8部教材,另有观赏植物学、旅游植物赏析等著作即将出版。通过系列专业教材的编著,不仅提高了团队的科研与教学水平,而且扩大了团队在行业中的影响。

4.2 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水平关系到授课质量,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一贯来非常重视课程建设。团队承担的课程包括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花卉学、植物造景和插花艺术等,对于园林专业来说,这些课程都是比较重要的基础课程,研究生入学考试都需要考这些。在团队教师共同努力的基础上团结合作,课程建设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园林植物学、观赏树木学两门课程于2006和2007年先后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园林植物系列课程百分之百地完成了试题库建设和考核体系建设。

5 结语

西部高校大多为教学型院校,本科教学质量的高低关系到西部高校的办学声誉与发展前途,而本科教学质量归根到底取决于其学科专业的教学团队。园林植物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所取得的点滴成绩贯穿于教研室建设、教学队伍建设、教学改革、教材与课程建设之中。通过扎实的长期的点滴积累,团队队伍不断扩大,教研教改意识不断增强,教研教改水平不断提高,教研教改成果不断增多。我们相信,团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必定促进西部高校专业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西部高校专业办学能力,扩大办学影响。因此,基础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意义重大,值得重视与付诸实际行动。

参考文献:

[1]刘风春,陈希有,王林登.高校教学团队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33(1):5~8.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66-0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园林绿化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乐观。对于中职园林绿化专业来说,应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社会实践与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必须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即活跃在一线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为达到这一目标,中职园林绿化专业需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改进,而团队式教学模式有利于上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试探讨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一、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模式简介

团队教学源于团队合作理论。团队是指一定的有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而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它以任务为导向,拥有共同的行为目标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它与群体有着本质的区别,团队属于群体,但群体不一定是团队。有效的团队具有七个关键特征:方向明确、目标明确、责任明确、成员胜任、关系和谐、激励有力、程序高效。

课程团队式教学是指整合同一门课程的多名教师,组成课程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科研方向设计课程教学专题,面向同一个教学班级,团队教师共同参与,发挥团队优势和集体智慧协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

专业团队式教学是指在某一个专业内,由专业带头人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各学科的教师组成专业团队,以相对固定的形式,设置相对固定的任务,利用集体的智慧,共同参与完成本专业的各项教学、科研、生产、学生管理任务的一种教学管理模式。专业团队式教学是课程团队式教学模式的拓展。

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就是要在教学管理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教师团队,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机制。通过建立专业教学团队,有利于形成和发挥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利于进一步激发骨干教师的积极性,发挥传、帮、带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交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团队建设既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学改革的广阔平台和凝聚教师向心力的良好载体。

团队式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上注重突出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在实施过程中大量引进新型的教学手段,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真正实现学生与教师的团队式协作,使中职教育真正落到实处,提高中职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人才的能力。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实施团队式教学模式,目的是培养一批面向城镇园林建设的一线人员,从事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与养护、园林环境设计为一体的活动,以提高园林绿化的专业化水平。

二、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模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团队式管理松散,教学缺乏体制保证。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领导的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出现管理松散的状况。专业理论教师、实行指导的老师以及班主任不能很好地结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多元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水平无法得到提升。教学缺乏体制保障,多元、开放、系统的课程结构和课程体系无法构建,多层次的人才培养结构无法形成。在此基础上,团队式教学就是要突出改变现有体制,在原有的体制上创新,并形成新型的教学方法,完善F队式教学体制,包括讨论型、研究型等教学方法体制,观摩型、交流型等学习方法体制以及团队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原则体制。此外,要构建校本课程体系,使显性课程与隐形课程并行。同时,完善教学评价体系,采用开放的、多元的评价体系,使中职园林绿化专业的学生得到全面、客观的评价。

(二)团队式课程形式单一,轻视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中职园林绿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实践恰恰又是创新人才成长的最关键环节。因此,团队式教学模式必须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提高质量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学生实习实践的相关制度政策,增加实践教学比重,确保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学时学分,避免课程形式的单一。课程形式不能以传统的讲授法为主,应该注重提高学生合作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目前,中职园林绿化专业教学模式单一,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际操作内容单薄,形式简单。在此形势下,要想真正做到课程形式多元化、课堂教学生动化,就必须实现教师团队的整合。教师应分工协作,各司其职,比如,在团队分工中,可以设置教师主讲制,通过指定几名教师对园林绿化专业课程进行讲解与指导;在实训方面,实现教师辅助训练的目标。这就要求团队式分工过程中,教师是指导与启示的主体,所分配到的学生能够在实训教师的指引下,提高自身投入绿化实践的能力。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以及教师团队协作模式教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课程教学多样化,加快构建新型团队式教学课堂。

(三)教师个人能力有限,团队教学任务巨大。园林绿化专业是一门融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工程技术于一体的学科,其涉及经济、政治、艺术、建筑、历史、心理等领域,对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要求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但是,在短时期内,要组建一批样样通、样样精的教师团队无疑是不现实的。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中出现了部分专职教师教学任务过于繁重、团队其他成员则没有固定教学任务而过于清闲的现象。这就要求园林绿化专业教学团队能够将教师资源进行优化组合、合理配置,加强合作。教师个体能够扬长避短,团队合作能够集长弃短,从而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专业团队的潜力,以适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四)团队式教学模式仍为传统型,背离新课标。园林绿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能在园林绿化相关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苗木生产与销售、绿化工程施工、绿地养护管理、绿化工程施工预算和资料管理等相关工作,达到相关中级水平的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创业意识的生产与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实用型技术操作人才。但目前团队式教学模式仍为传统型,背离了新课标,不注重以上的培养目标,只注重学生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思维的发掘。

(五)团队式教学过程缺乏德育培养,滞后于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知识方面的教育,德育同样非常重要。但是,现阶段的团队式教学缺乏德育培养,同时滞后于教学目标。在现代社会,德育是重中之重,很多人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所冲击,渐渐淡忘了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美德,这样学校的德育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在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中,必须重视德育培养,从团队上开展德育。

三、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模式的改进

(一)加强教学管理,实现团队高质量备课。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性格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加强教学管理,实现严明的体制教育。对于知识结构不全面的学生,教师应多加引导,不能放弃;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教师应更加严格要求。改革考试制度,使学生重视考试,真正在考试中学到一些必备的技能。

在团队备课上,实行三级负责制。第一个层级,主管教学的主任对园林绿化专业团队的备课提供宏观指А5诙个层级,根据各班的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中心备课组,每个中心备课组都由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牵头,负责对本班的备课做具体说明与辅导。第三个层级,以年级组为单位确立备课组,在备课组中,分单元按教师的能力和风格分别承担备课任务,研究课标、学生、教材,查找资料,定量主备并要求高质量地完成备课的基础工作。团队备课模式下,势必会大大提高备课质量,加快团队式教学模式改进。

(二)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加快团队式教学改革。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模式中也适用。理论的学习就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实际应用,如果理论知识离开了实际应用,就变成了空中楼阁,没有实用价值。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突出生产适用性、直观性、操作性、创造性,这些都体现了实践性的重要。这就要求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在实际操作中,要根据园林生产的季节性特点调整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根据各个教师具体知识与技能特点采用先生产实践、后再进行课堂教学,或采用项目式教学为主。符合实际需要才能加快团队式教学模式的改革。

(三)加快团队式教学书物引进,加强知识培养。目前中职园林绿化专业的教材内容陈旧,缺乏新知识、新技术。有些专业教材仍是 10-20 年前出版的,有些新版书也只是换汤不换药。而近几年园林绿化专业在快速发展,设备技术与品种在不断更新,专业教材却变化很少。同时,缺乏实践指导书,教材的操作性不强,仍强调理论体系。因此,学校要注意引进团队式教学方面的书籍,加强知识培养,提高学生的素质。

(四)师生共同努力与配合,实现团队一体化教学。实现团队一体化教学,需要学生与老师的共同努力与配合。一方面,学生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与道德素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教师队伍也要不断强大,大力培养“双师型”教师,这样才能给予学生好的指导和熏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完美配合,是实现团队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条件。在教育模式改革上,真正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模式,实现团队一体化教学。

(五)着重在专业学习中加强德育,注意从团队上实现素质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德育在人的一生中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专业学习中要注重德育的培养。例如,在中职园林绿化专业团队式教学中,教师在选材、用材上要充分发挥道德约束的作用,不能出现铺张浪费等不良现象;要注意从团队上开展德育,整体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因此,德育是学生健康生长的条件和保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德育目标的基础和保障,是培养具有道德发展性的人的条件和保证。

【参考文献】

[1]李雅娜,朱永莉.应用型园林本科专业观赏植物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1(18)

[2]付晓云.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3)

[3]王胜永,伊宏伟.园林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C]//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4]王欢,朱敏,孙丽娟,等.当前园林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C]//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7

1、园林设计师资格证书,绿化方面:花卉园艺(初级,中级,高级);绿化(初级,中级,高级,技师,高级技师)每个阶段要有两年工作年限的限制,职称方面:园林绿化养护师,园林绿化设计师,园林绿化预算员,室内绿化装饰师;

2、高端方面:景观设计师,花艺环境设计师(新的职业标准),园林工程师(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3、设计方面,现在有注册景观设计师的职业资格证,是劳动厅的,一年考2次{5月和11月),考理论和手绘2项。

(来源:文章屋网 )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8

二、国内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办学现状据统计,2009年我国共有38个风景园林类学科博士培养点、88个学科硕士培养点,25个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培养点和184个本科专业培养点,覆盖全国175个学位授予单位,其中高校为172个。1998—2009年间,我国风景园林学科和专业培养点高速增长,学科博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学科硕士点年平均增长约20%、本科专业培养点年平均增长约14%。在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之前,这些专业培养点分设在工、农、理3个学科门类多个一级学科内,名称混杂重叠,即使是业内人士都很难说清楚。2012年,教育部对风景园林学进行了学科评估,参评高校共计38所,其中建筑背景类19所,农林背景类18所,艺术背景类1所,从评估结果来看,排在前5名的高校中(含并列),建筑背景类有7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农林背景类有7所: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就专业特色而言,建筑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侧重于空间形态塑造,农林背景类院校的风景园林专业的优势在于植物材料的应用。就应对中国当前日益复杂的户外环境问题而言,无论在专业知识结构方面,还是规划设计理论与方法等方面,各校均需要继续发展完善。从发展规模来看,参评的学校有些是一个学院,如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现有教职工约100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副教授30人,现有学生3145人,其中本科生2014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66人,全日制风景园林专业硕士研究生205人,博士研究生142人,在职研究生418人。有些则是一个系,如同济大学景观学系,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9人,博导13人,每年招收本科生60人、硕士生100人(其中普研40人、专硕60人)、博士15人、博士后1~2人。人数虽少,但无论是科研水平、教学质量,还是毕业生质量,都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二)存在问题多年来,针对风景园林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1.风景园林学的科学性问题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的风景园林专业培养点,一方面说明了本学科发展的强劲势头,另一方面也提出了一个问题,是不是任何学校都可以办风景园林专业?办学是否有专业门槛?风景园林的科学性如何考量?

2.专业教育的规范性与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强调规范办学,最直接的就是要确定专业核心课程,而发挥高校各自的优势,则可以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随着《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的出台,专业教育的规范性问题已经得到了根本的解决,然而各高校办学的独特性问题仍然悬而未决。3.高校与用人单位在培养目标上的错位问题设计单位希望学生毕业后便能独立工作,是成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设计院的实习生;希望学生在学校内通过系统的训练,掌握全过程的设计知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方案阶段。设计单位不希望学校通过设计院实习来弥补设计教学中的不足。高校则认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要求,认为学生在校读书是为了发展智力、学习理论、提高创造力和培养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就业和职场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4.教学方法问题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风景园林具有艺术和科学的双重属性,很多问题的答案都可以不止一个,因此,培养风景园林师应注重创造性,注重与实践对接。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风景园林教育》指出,在学习阶段,教师指导、师生互动及讨论式教学应占各课程体系的实质性内容的一半左右。目前,很多高校受到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教学模式影响,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另外,教学环节上还存在不完整的现象。以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为例,其非常注重对场地的观察分析,每个课程设计对场地的考查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国内高校对这一环节一般不太重视,有时甚至不会到现场去,很多课程设计所选的题目本身就是假题。

5.教学资源问题国外风景园林教育非常注重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学资源的整合。以美国佐治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其所在的环境设计学院拥有世界一流的教学团队,全院37名教师多数既是学者,又是注册风景园林师。学院注重与校内众多学院(如人文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社会科学学院、物理学院、艺术学院等)的交流、合作教学与科研。风景园林五年制本科教育要求学生每年必须选修2~3门其他院系的专业课程,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学院还不定期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及社会成功人士来系里参加教学、评图和讲座,开阔学生的视野。美国哈佛大学是全球第一个开设风景园林专业的大学,至今仍在美国处于领先地位。该学科的领军人物全都有在事务所从事规划设计的工作经历,高级选修规划设计课主讲教师全是风景园林大师级的教授。除了建设自己精干的师资队伍外,哈佛大学还从校外、国外以各种形式聘请著名教授、设计师来系里参加教学、讲座和评图工作,从而使师生时刻能接触到最新和最先进的知识。法国国立凡尔赛高等风景园林学院有广泛的社会资源,众多法国一线风景园林师都在此任教,其中不乏大师级人物。学院实行项目轮换制,根据不同的项目来安排导师。几乎所有的导师都拥有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学生四年学习期间可以直接接触到不少于20位活跃在风景园林界的设计师。相比之下,国内很少有高校能做到这一点。

三、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概况及办学特点

(一)风景园林专业发展概况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设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里,起始于艺术设计专业的环境艺术设计(后更名为公共艺术设计)方向和旅游管理专业,2012年新增景观学本科专业,2013年统一更名为风景园林专业,同年增设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至此,形成了从本科教育到硕士研究生教育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格局。

(二)风景园林专业办学特点1.原公共艺术设计方向植根于艺术学门类设计学一级学科之下,课程设置偏重于形态训练、设计中的创意构思、艺术处理,在工程技术方面较为欠缺,把握宏观尺度规划设计能力一般。再者,课程设置兼顾风景园林和室内设计两个方向。学生精力分散,受课时限制,两个方向授课内容都有待于深化。尽管如此,师生经过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在上海市城市规划学会组织的2013年城市袖珍广场大学生设计竞赛中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3项,在上海市风景园林学会组织的2013年现代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佳作奖2项,并获得优秀组织奖。2.风景园林专业教师由原旅游管理系的教师和公共艺术设计方向的教师整合构成,现有教授3名,客座教授3名,副教授8名,讲师及助教5名,个别教师专业上不对口,特别是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景观植物学、景观工程师资存在缺口。景观规划与设计硕士点为设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相交叉后产生,如何加强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发展方向

基于办学基础、国内外风景园林专业发展背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背景,我们对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教育发展方向探讨如下。

(一)学科交流与融合面对中国城市化进程和环境恶化现实,我们加强与校内其他学院如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生物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等相关学科的交流融合,发挥风景园林专业在改善生态环境方面的优势。加强量化研究,提高风景园林专业的科学技术含量。风景园林专业是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专业,那么科学与艺术各自比重是多少呢?有专家认为,科学技术应占到90%,当今的风景园林虽有艺术成分,但主要的理论实践都基于科学、工程、技术。1999年美国风景园林师协会(ASLA)百年庆典上对该专业的定义也再次体现了风景园林的科学性远大于艺术性,甚至其中都未提及“艺术”(Art)一词。对于当今风景园林专业人士,“需要一个全面的科学方面的培养,但同时也必须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与自然环境和谐,同时保护人类的生活质量,保存地球上丰富的文化遗产”。华东理工大学的风景园林专业应该依托相关优势学科,大力提升科学技术含量,以理性为基础,再谈感性浪漫,这是今后立足于国内风景园林教育界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落实。

(二)重点教学方向面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风景园林专业教育应走出城市。近期可以以新兴旅游游憩地为对象,探索规划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力求在专业教育及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出于三方面考虑,一是华理风景园林专业以旅游管理系为主体申办,在旅游游憩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二是在中国,优秀的自然风景资源基本都已经被开发,针对人们闲暇生活的需求,大量新建的或改造的旅游游憩地规划设计建设方兴未艾,亟需要理论与方法进行指导;三是中国传统风景园林擅长于小尺度的园林设计,对宏观、中观层面的规划设计,无论是理论还是方法都还处于探索之中,这是重塑中国作为世界园林之母形象、形成风景园林教育中国学派的重要契机,值得我们努力奋斗。另外,在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方面,部分教师也有较深厚的研究积累,这也成为另一个可以重点发展的研究方向。

(三)专业教育特色华理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不仅要依托学校理工科学科群优势,不断加强该专业的科学性、理性特色,而且面向日益提升的大众审美水平,我们也需要依托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在风景园林细部设计、景点设计上不断提升艺术设计水平。以风景园林专业为交叉点,可以实现多个专业的交融共生,如工业设计、产品设计、艺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充分发挥艺术设计学院的学科群优势。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9

Abstract: the status quo, mainly expounds the landscape design industry garden designer's cultivation, operation system and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ideas and Suggestions to perfect the five aspects of industry regulation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Garden industry system; review

中图分类号: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园林设计行业是我国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希望体现中国园林建筑的独树一帜,目前我国的园林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与缺点,只有不断完善才能使我国的园林行业得到长足发展。

行业现状

现代意义的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学科从19世纪50年展到今天已经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要求,是艺术和科学的综合体,涉及了建筑、植物、生态、艺术、旅游、环保、地质、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等等方面,需要设计者掌握和具有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园林设计是非常严肃的专业工作,一个不专业、不符合规范、不合理的设计方案足以造成重大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目前我国园林设计市场的不规范性导致了设计者、设计单位良莠不齐的现象。首先很多的非专业的、无经验的、职业素质不高的设计者充斥着设计队伍。其次我国实行设计单位资质分级制,不同资质单位的专业人员配置,场地、硬件设备要求,工作的范围都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市场经济体制下各种专业人员的流动性很大,资质的高低或有无资质都不能准确地反映设计单位的工作能力。由于这种不规范性导致设计市场的不平衡的竞争。设计单位之间经常以降低设计费率来拿到设计业务,本来设计费率已经取了国家规定费率的下限,这种不正常的竞争更使得设计单位雪上加霜,不堪重负。再加之业主经常要求设计任务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使得设计单位、设计师不能够投入精力进行设计项目前期的充分论证,后期的施工现场指导,最终导致项目进度缓慢甚至破坏自然环境。

不平衡的竞争直接的受害者是中型的设计单位特别是无资质的新兴设计单位。因为大型的设计单位都是改革开放之前已经成立的国有单位,拥有很高的资质,在业主动辄追求高资质、境外设计师的情况下,占尽优势。但是这些单位毕竟是少数,数量上完全不能满足现今我国日益扩大的园林设计市场的要求,以及设计理论的创新。由于园林设计规范、制度的不完善,使得设计单位在方案与业主单位发生分歧时,常为了单位的生存和设计资金按合同规定比较准时的回笼,难以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有时甚至变成了业主单位的制图员。同时由于设计单位不能有效的对施工材料、园林小品、灯具、苗木等园林产品的使用和项目竣工验收发表意见,常常使得很多不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进入施工中,影响了设计的最终效果。

在园林设计日益对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生态系统产生重大影响的今天,规范园林设计行业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规范园林设计行业笔者认为主要包括园林师的培育、执业认证、管理,设计法规完善等四个方面。

二、园林设计师的培育

现在从事园林设计的设计师专业背景复杂,如:建筑、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艺术园林、园林建筑、园艺等等。在园林设计行业形成初期这样的现象比较合理。如:奥姆斯特德(Olmsted, Frederick Law, SR.)是作家、自然资源保护论者,安德鲁·杰克逊·唐宁(Downing, Andrew Jackson)是园艺师,哈兰·巴塞洛缪(Bartholomew, Harland)是规划师、市政工程师,西尔维斯特·巴克斯特(Baxter, Sylvester)是记者、活动家等等。但是在园林行业发展已经比较成熟的今天,我们更需要的是经过严格园林专业培育的职业园林师,我们的培育方式、内容等也亟需进行规范和改革。

2.1 学科的规范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在不同学校名称也不统一,有环境艺术、艺术园林、景观建筑、园艺、园林、风景园林、造园学、风景建筑、景园建筑、园林建筑等,甚至“造园林建筑艺术”等等,五花八门令人困惑。课程的设置也不相同,但毕业后都从事园林设计行业,这样不利于我国园林学科和环境建设的发展。其实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已经有明确的说明,园林(090401)属于环境生态类(0904),农学(09)学科门类。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5)林学名词审定委员会1989年颁布的《林学名词》(1989)的行业规范也有了园林这一明确的规定。我们的各个高等院校应该规范的使用本科专业名称。

但是在进一步的深化研究教育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1997)》上园林专业却不是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学科而存在的。在这份目录上与园林有关的仅有一个专业和一个方向,即: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090706)属于林学类(0907)农学学科门类(09),081303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这与园林在现代社会经济环境中起到的作用和需要是完全不对等的。对此我们应该及时转变观念,规范园林学科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与建筑学,城市规划形成三足鼎立,缺一不可,相互无法替代的学科专业。规划师过于注重系统和规限,建筑师又过于注重个人创造以及争取规限内的自由,园林师将以其全方位的理论与实践能力消除空间的假定和不确定因素,推动多领域的合作。虽然我们的现代园林行业起步比较晚,有着“国情”的限制因素,但这不应该成为改变的因素。我们的东方近邻已经做出榜样,走在了前列。日本在造园方面传承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但是自1964年开始,其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有了全面的发展。到985年已经一跃成为此项研究的东方强国,开始输出自己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建筑学、城市规划和园林设计专业事务所发展到150家,从业技术人员达两千多名(1985年统计)。

2.2 学制的完善

园林设计是专业性很强的综合体,需要经过严格的全面地专业学习。但是目前我国园林专业的学制和在校学习时间都不符合园林设计专业的要求。我国园林专业实行4年本科学制,一年级大概10月开学,四年级六月毕业,共计44月,期间约有5个月假期,理论上学生学习时间有39个月,约三年零三个月。但是实际上在我国是从二年级才真正开始专业课程的,四年级上半期结束课程,春节不到学生已经在为找工作而奔波了,实际上课时间只有23个月,不足两年。我们就不必说3年学制的园林大专生了,这么短的时间是根本不够的。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并且保证专业学习的实际时间,才能切实的培养出比较合格初级园林师。

2.3 教学方式的改革

目前我国的园林专业教学方式采用课堂的分科理论教育和实习的综合实践教育。由于资金的不足,一般只有2~3次实习,每次约半月时间,基本上是到一些风景区和环境比较好的城市如:上海、杭州、苏州、广州、深圳等去观摩,在教学体系中占比重较小。对于园林这样实践性和综合性都很强的专业,这不到10%实习时间实在是微不足道,并且效果也并不明显。另外到企业去实践也不太现实。首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能在企业中学到比较综合的、全面的知识,因为企业的业务不能够保证在这段时间内是综合的;很多企业只是让实习的学生进行初级的描图工作,很难了解和掌握设计的全过程。因此笔者建议采用5年学制,拿出30%~40%的时间进行大量的案例教学。这样才能让学生知道不同地形特点、不同气候区域、不同地域文化的园林项目方案的产生过程、实施效果、产生的社会影响等等。

2.4 专业设置的认证

以前基本上只有国家林业部部属的几所高校设立了园林专业,基本上是1~2班,每班30人左右。目前由于园林行业属于朝阳产业,毕业生很好找工作,园林专业也像雨后春笋似的,几乎每一个大一些的院校都设置了园林专业。每年的在校生和毕业生多了很多,但是教师的人数并没有随之增长,很多学校教师严重不足,很多毕业一二年的学生任教。这样的情况对于园林设计行业的素质是极大的考验。

针对以上现状,一定要有可行的措施,不断培养园林行业人才,才能是我国园林行业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鹭.城市居住区园林环境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6,(03)

[2] 李素英.城市带状公园绿地研究[D]. 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博士),2006,(03)

园林中级工程师论文例10

年在卢店苗圃工作期间,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将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克服种种困难,化不利条件为可用媒介,先后繁殖、培育了金叶女贞、瓜籽黄杨、大叶黄杨、百日红、丰花月季、红叶小檗等花灌木20多万株,繁育了一串红、矮牵牛、金盏菊、千日红、国庆菊、万寿菊、三色堇、羽衣甘蓝等草本花卉10多万盆,极大地补充了我市对绿化苗木的需求。

在全市开展的绿化资源普查和古树名木调查活动中,同同事们不辞劳苦,顶着烈日、冒着酷暑,穿梭于山岭河道之间,对全市的各种绿化资源和古树名木进行了彻底的摸底排查、收集、拍照,最后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归纳,对古树名木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拍照、挂牌,整理出了详实、完整的第一手资料,给全市的绿化建设和古树名木保护提供了详尽的数据,确保了全市绿化建设的扎实开展。

年是市城市绿化建设飞速发展的跨跃年。市委、市政府在巩固省级园林城市成果的基础上,为了改善人居环境实施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建设措施。其间,作为城市园林绿化的骨干力量,先后独立或参与主持完成了神泉广场、滨河公园、烟草宾馆绿化、迎宾公园、怡中园、园、少林寺入市口绿化、西入市口绿化等十几项规模较大的园林绿化工程的规划设计及施工,参与完成了少室游园、鸡鸣街游园等几个小游园以及少林路、禅武路、北环西路等二十多条道路的规划设计及绿化施工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园林工程施工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