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工商企业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6 17:32:28

工商企业论文

工商企业论文例1

二、工商管理的改进措施

1.培养合格的管理人才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工商管理人才会对企业长远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们能帮助企业进行人员管理和产品的营销,当企业需要进行重大的抉择时能帮助企业选择最为有利的一方,并且在企业遭遇困难时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下一阶段应该要做的事。如今的企业不仅需要技术和经济方面的硬实力,还需要像工商管理方面的人才来加强自身的软实力,只有合理使用人才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2.加强监管制度我们知道良好的监管制度对于企业的运作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企业的工商管理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为企业制定合适自身的监管机制,对于企业的领导来说员工才是最为重要的,企业能否成功就看这个企业是够拥有优秀的员工来为其工作。管理制度中交织着责任、权力、利益等各个方面,企业的奖励和惩罚机制也是根据此项制度来制定的。所以正确的管理机制需要专业人才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科学的态度来制定,要让员工信服企业的管理机制,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长远的发展和进步。3.企业国际化趋势如今我国要承担起大国的责任就需要融入国际社会,国内的企业也有机会接触到国外的知名企业。为什么说企业不单单是做产品还要做品牌?这是因为企业将品牌做出来后就能提高自身的知名度,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得到提高,这实际上也是在宣传自身的企业文化。企业工商管理就需要企业开放自己的眼界,在国际上寻求合作机会,这样企业就不是在运用自己掌握的一些资源了而是利用国际社会资源来壮大自身。

三、工商管理未来方向分析

1.知识管理成为企业核心内容工商管理在进行企业管理时实际上运用的是专业的管理知识。企业文化的形成实质上就是管理者将所了解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管理工作中来。这样的企业文化可以加强企业的凝聚力,让员工形成责任意识并且还能为企业建立一个数据库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2.组织结构的变革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企业要想长远的发展,就要优化产品的升级换代,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企业管理的组织结构包括了企业中各个组织部门和管理层次的划分以及联结方式和结构。建立明确具体的管理层次,对于一些冗杂的部门可以适当削减,将原来的阶梯型管理结构转变为矩形管理结构。3.企业价值多样化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利润的最大化,还需要将企业品牌等一系列的东西推销出去,这实际上就是在宣传企业自身的文化,这就需要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一个成功的企业不仅对员工负责还要对社会负责。

工商企业论文例2

上篇金牛区工商企业面对的问题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章金牛区工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解决外部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第一节金牛区工商企业发展的一般环境存在诸多不利因素

第二节金牛区工商企业的特殊环境不利企业形成持久的竞争力

第二章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是企业自身管理和改革的需要

第一节十大骨干企业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第二节国有,城镇集体企业改革任务十分艰巨

第三节一些私营企业管理落后,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下篇金牛区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三章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

第一节营造具有激励效应的政策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鼓劲助力

第二节构建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舞台

第三节培育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营造氛围

第四节打造安定有序的法制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章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建造金牛工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区位优势

第一节采取强有力措施,提升金牛区工业企业的竞争能力

第二节努力为商贸企业可持续发展开辟道路

第五章运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适应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工商企业论文例3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标准来源于院校和企业两个层面。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方式和培养途径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院校不断根据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将企业的用人标准通过一系列设计融入院校的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诸多环节;企业为院校教学提供实验实训场所,反馈用人意见,不断为院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现实依据。双方共同努力,提高社会对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认可度。

(二)是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

高等职业教育应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或技术应用型人才。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使得高职院校获得了优质、稳固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准职业人”的身份真实体验企业实际岗位的工作内容,体会工作岗位对人才的要求,经过在企业具体岗位的实践,明确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与社会要求的差距,从而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方法。学校也通过搜集实践期间企业和学生两方面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这样,学生、企业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不断完善校企合作内容、校企合作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能力。

(三)是为企业孕育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

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需要让企业全程参与院校对在校学生的教育过程。企业通过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院校一起建立校内外生产实训基地;选派企业高技能员工或者管理人员担任学校相关课程的技术指导老师;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举办企业产品技术及信息专题讲座;根据企业生产周期和教学规律,工学交替式安排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等,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校企深度合作培育出来的学生既拥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能紧跟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四)是促进校企双方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

企业是现代社会分工体系中专门从事生产与服务的经济主体,其作为社会经济的基本单位,应该成为相应的社会责任主体。企业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主体,在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工作表现为:与高职院校深度合作,建立长效机制,互利共赢,积极承担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责任。同时,高职院校也应加强最基本的两项社会服务能力:一是培养社会认可的高技能人才的能力,二是为企业解决技术和管理难题的能力。

二、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思路

分析现状,创新模式。通过各种方式的调研,对比省内外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校企合作的依存关系和社会功能,总结校企合作的规律和特点,创新思路,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寻找合适的企业进行合作,从而探索出一种适合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创造条件。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建立,需要以企业提供的融实践教学和企业经营于一体的实战性实训基地和学校拥有的“双师型”师资力量为基础。校企双方整合资源,聘请有工作经验的企业员工或有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主讲,同时也从企业中聘请若干兼职教师,负责承担课程嵌入式教学任务和对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指导。探索路径,创造效益。学校与企业一起探索校企合作的有效的评价体系与标准,建立适合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增强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同时,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达到社会认可、企业满意、学生受益的共赢的目标。

三、建立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策略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研究的总体目标是:融教学、实训、生产、培训、职业技能提高于一体,探索具有仿真教学环境、体现工学结合特点、拥有先进教学条件,并对职业院校同类专业具有共享和示范作用的校企深度融合机制。

(一)联合建立实践性实训中心,创新教学环境,变零星式实训为系统式实训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属商科类,不同于工科类的人才培养模式,故该专业实践性教学成为很多高职院校目前办学中难以落实和实施的教学环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自身的经营规律与学校教育教学规律不一定能很好地吻合,同时,企业的职能部门有限,难以同时接纳大批量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实训,导致学校在安排学生实训时,一个班级的学生可能被分散到多家企业,学校集中管理和指导的难度加大。校企联合建立实践性实训中心,既能满足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结合学校教育教学规律,还能一次性接纳大量学生,便于学校开展实训教学与管理。同时,学生在实践性实训中心工作时,受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和企业文化熏陶,能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今后顺利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进行课程嵌入式生产实训,体现工学结合,变学生为“准职业人”

企业在学生实训过程中,会对学生进行岗位知识培训、企业文化培训、企业管理大纲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一方面,企业需要耗费财力、物力、人力专门安排人员对学生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学生在校期间亦有可能已经对相关内容进行过学习,但与具体企业的结合度不够。另外,学生在企业实训期间,作息时间安排一般都会以企业生产需要为主,比如会安排“三班倒”等。为了让受训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辅导员和指导教师要进行悉心的指导,校企之间要有更多的沟通,才能最终达到学校实训教学和企业人才培养的共同目标。校方可以利用优质的师资力量与企业深度合作,将相关课程嵌入生产实训,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培训合二为一,既满足企业培训需要,又满足学校教学需要。学生在边学习、边实践的情景下,既充当学生的角色,又充当企业工作人员的角色;既有企业工作人员的现场指导,又有学校老师的理论补充。

工商企业论文例4

二、员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烟草商业企业实行专卖专营,政企不分的运行机制,这使企业没有在员工管理方面投入太多的关注,员工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企业员工管理意识薄弱企业员工管理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企业日常经营能否顺畅运行,同时也影响企业能否健康快速发展。曾湘泉在《中国企业的薪酬问题与薪酬设计》一文中指出,目前中国国有企业存在突出的用人问题,薪酬多以品位分类而非职位分类,人们的工资是身份工资而非职位工资。烟草商业企业普遍存在的员工管理意识薄弱的情况,由于烟草商业企业半官半商的垄断经营体制,一直以来实行的指令性、命令性管理,已经不再适应新经济形式下管理要求。

2.员工招聘退出机制不合理一方面,烟草商业企业在招聘员工方面普遍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企业经过法人改革后,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没有独立的用人权,人事权由省级公司统一管理,虽然这样增强了招聘的公开公平性,但是由于体制机制运行的不顺畅,企业急需的人才往往招聘不到。另一方面,企业员工退出不畅,由于员工亲属关系及考核评价体系相关因素,目前多数企业一般采用自然减员的方式,或者退休,或者员工主动辞职,企业本身没有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需要对员工进行增减,在员工流动方面缺乏一定的主动性,人员出口不畅。

3.人才储备不足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烟草商业企业必须进行转型,由资金、劳动密集型企业转为资金、技术密集型企业,这就需要大量专业人才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企业中熟悉现代企业管理、法律和计算机知识的少,员工队伍中熟悉单一业务的多,复合型的人才少,特别是懂生产、会经营、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缺乏,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4.员工决策参与度较低员工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员工感觉到成为企业的主人公,员工乐于参与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企业要成就员工的主人公地位,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平等的沟通交流,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但是烟草商业企业由于体制性原因,带有较重的行政级别色彩,在员工决策,听取员工意见方面做的不够,员工参与决策的权利没有充分保障。

三、企业做好员工管理的方法策略

1.建设先进、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是凝聚向心力的关键。企业文化是企业一种精神,企业文化如果得到了企业成员的广泛认同,便成为一种真正的、得以传承的员工精神。在企业文化的感召下,企业员工具有了高度的责任感和统一性,也就有了较强的执行力,这样就保障了企业的高速、高效运转。先进、和谐的企业文化能帮助和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先进的文化能引导人、教育人、塑造人,培育员工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增强员工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创新意识,培训造就具有职业化素养的高效团队。

2.注重管理者意识的培养烟草商业企业很多核心管理人员大多数都是技术出身,由于表现出色逐步得到晋升,他们以前或者是专卖人员,或者是营销人员,但是在转型的过程中,意识上并没有转变成为管理者的意识。作为专卖人员或营销人员,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能够取得更高级别的资格证书或技能证书,他们就是一位好员工。但是作为企业的管理人员,更应注重的是同普通员工的平等沟通与交流,更应当注重员工的感觉,因此在平时要加强管理者意识的培养,提高他们与员工的平等交流及关爱程度。

3.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建立合理的用人机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招聘新员工要民主、公开,在招聘新员工时,要坚持岗位需要、专业对口,逢进必考、择优聘用原则,根据企业需求,严格按照接收计划和聘用程序,坚持用制度选人、按程序办事,确保招聘员工确实为工作所需,确保招聘工作的公开和公平。二是员工晋升要竞争、择优。积极引入合理、适度的人才竞争机制,在系统内开展竞争上岗机制。研究制定公开选拔工作人员工作方案,根据机关人员编制及用人需求情况,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员工到机关工作,激发基层员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三是真正实现员工退出机制。建立健全末位淘汰机制,通过科学的评价手段,对员工进行合理排序,对排名在后的员工,按一定的比例或数量进行调岗、降职,以增强员工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4.进一步完善评价奖励机制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任何企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合理运用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点和员工需求的激励方法。要从工作薪酬福利、工作环境是否公平等方面出发,制定科学的、公正的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制定激励制度时要体现科学性,烟草商业企业必须系统地搜集、分析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根据个人及部门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工商企业论文例5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出现变革,市场经济也开始好转起来,且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经常涉及到的模式。但在发展中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制度的创建极为繁琐,历时较长,要现代化的企业的配合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企业会计和工商制度体现的原则

1.稳健性原则

企业经营管理进程中,《企业会计制度》正在进行创建,基于此,需分析会计工程环境,要求现代会计明确工商审核原则。当前阶段,比较突出的问题是企业会计和工商管理中存在信息缺失的情况,这是经营建设的主要限制因素。如,部分企业的会计信息出现很多虚假状况,对市场的运行产生较大的制约。出现上述原因是会计制度的合理性不够,因而缺失监管会出现坏账的情况,阻碍企业的资金运行效率。因而定制《企业会计制度》时,最好要明确会计信息的影响因素,以期让企业的会计制度偏向与合理化。

2.一致性原则

当前阶段,我国企业还没形成良好的会计准则制度,因而企业中的会计还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的行为,也不能按照会计行规从事会计工作。所以要求企业在开展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为会计部门提供规范性的《企业会计制度》,要求企业内的会计从业人员具有良好的举止和行为,且要规范会计的各项工作,要求会计人员不仅需熟悉企业的工作性质,更应了解企业中完整的会计工作流程,各类提交的报告都要做好项目提交,努力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更要在这个过程中履行好监督的责任,会计制度不慎一纸空文摆在那,是要运用和约束企业行为的文件。

3.统一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与工商管理的过程中,制定的管理制度需要与企业的会计审核向契合,由于工商管理是要结合企业的管理标准推行的管理,更需明确的将会计审核的各项评定标准标注出来,比如审核过冲需要进行的阶段审核步骤,审核的科目和审核的主要内容,完善细节,最终弥补管理会计存有缺陷的最佳途径,打破组织形式的限制,也能有效克服行业原有的审核工作推行的限制因素。

4.可操作性原则

企业在现代化的建设发展中制定《企业会计制度》,主要是为了让企业在运行中具有可操作性,该项制度的建立不仅是要突破原有的会计管理弊端,更好开拓新的会计观模式,进而有助于解决会计管理的瓶颈问题,制定的《企业会计制度》要结合实际的经营管理状况。其中《企业会计制度》的内容需要涉及到企业管理的每一个小的细节,操作中也要注意规范化,其中比较常见的操作原则是,会计要素、计量标准、报告编制等内容,这些内容不但能完善会计信息的实际应用,也能让会计工作有更好的可操作性。

二、工商管理模式下的企业会计研究

1.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特点的财务会计和工商管理体制

(1)强化财务监督管理企业管理进程中比较核心的内容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企业管理部门需重视财务管理,由于传统的财务工作是计算数字和数据累加,但财务管理则比较综合,需要将统计数据、分析数据、理解数据、得出结论、上交报告,且要求财务管理工作要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财务监督部门为让企业运行机制更健全,就要完善现有财务监督制度,让财务监督与管理一致,因而要求监督人员在管理中要本着公平工作的原则,落实好财务监督工作,让财务管理工作向着良性方向运行。(2)集中财权管理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需要集中好财务职权,然后财务总管机构将各类细节工作内容下放到各个部门,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完成资金调度、资产处置等权益集中类工作。企业在参与管理时不要过多限制财务管理的限制范围,可以控制财权管理,最好将其下放到分公司,减免财务管理中出鲜明的管理层面,造成管理断层,部分管理流程不清楚隶属于哪一个管理层面。企业管理中最好适度的集中财权管理,目的是最大限度的监控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信息真实性。

2.会计和工商管理模式的探析

探析会计与工商管模式,创建工商管理准则是前提。制定过程中,最好要体现出现代化经营管理的合理性和全面性,体现会计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企业会计可以被详细的划分为二部分,第一,分散会计管理,即会计领导人员管理企业的会计;第二,交叉管理,工作中由基层会计管理人与常规管理管理管理负责人共同管理。

三、工商管理模式下会计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1)重视成本会计的内在管控企业处于会计制度和工商管理双重管制下,管理进程中创建现代化的企业制度是管理的一个层面,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大企业内部整体管理状况。企业在发展,成本会计是企业管理,内控的基础,通过对成本会计的应用能不断的探索企业未来发展之路,但成本会计的应用要经过多方部署,多次试验才能在各个企业中获取大的应用。其实成本会计的应用多集中在制造行业和煤炭行业,国有企业煤炭行业要想长足发展,要求通过成本核算发挥其指导作用,转变煤炭行业的操作模式,让企业的经营管理与成本核算统一发展。(2)会计管理中重视人本化管理市场化经济体制的运行,我国的经营格局也产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企业中市场化和经营化的建设管理也愈加激烈,当前竞争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进而演化为综合实力的竞争,但归根到底一起竞争的核心都是人才。因而,企业需将人才看成管理的重点。一方面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的发展培养后备军,另外一方面要让会计人员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最大限度的提升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现代化企业建设中,要求需要在会计和工商管理中建设统一性管理,由于这种管理模式与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吻合。本文分析工商管模式的现状,并提出两者结合的有效措施,目的是提升工商管理和企业会计水平。

工商企业论文例6

利害关系者(Stakeholder)是一个与股东(Shareholde)相关的概念。在进行定量分析时,通常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假设前提,有时在定性分析中,也主要考虑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即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随着人们认识不断地深入与发展,企业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受到了巨大的挑战。

引入这一词语的目的,是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着眼点不能仅仅停留在股东身上,还应关注利害关系者的利益。这些利害关系者对企业的经营与营利、生存与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忽视任何一种利害关系者的存在,都可能对企业产生严重的后果。利害关系者除了股东之外,还包括:

(1)经营者与企业员工。经营者也就是高层管理人员,他们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权,能够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经营活动。同时,企业很重视招募与培养高素质的员工,从这一点可以反映出员工对企业经营与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者与员工在企业中工作,主要关心的是企业未来的前途、提供个人的发展机会及福利待遇等,企业应尽可能满足他们在这些方面合理的要求,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2)用户。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用户扮深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用户的需求,离开了用户,企业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更不用说企业的发展了。可以说用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从产品的研究开发至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都要对用户的需求、偏好、购买动机等进行分析。

(3)供应商。企业作为原材料、设备等的买主,需要与供应商讨价还价。购入的价格较高,会使企业的生产成本上升,影响产品的竞争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因此,加强同供应商的合作,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关系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方案。

(4)债权人。负债是企业一项重要的资金来源,增强债权人对企业的信心,是获得借款的必要条件。如果企业不能获得债权人的信任或不能通过债权人的风险评估,就难以筹措到所需的资金,至少R能以合理的成本筹措到必要的资金,这会增加企业的筹资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债权人将资金交给企业,其目的是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润收入。然而,当企业无法按时归还利息与本金时,债权人有权向法院申请宣告企业破产。这对于希望长期经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5)竞争者。竞争者也是企业的一类不容忽视的利害关系者。因为企业在市场上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会对竞争对手产生影响,有时影响可能十分巨大。因此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要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并做出相应的预测;同样,企业对竞争对手的行动也要有所估计有所反应。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要消灭行业中所有的竞争对手几乎是不可能的。竞争与合作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永恒主题。就9们有些企业家已经认识到的那样,竞争的终极不在于获得一整块蛋糕,而应在于如何做出更大的蛋糕共同分享。这一方面的典型案例就是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公司在软饮料上的激烈竞争,公众在关注这一商业热点,希望“坐收渔翁之利”的同时,无意中也被卷了进来;其结果使这一市场不断扩大,两家公司都获得了更大的一杯羹。

(6)政府。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企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但它却能直接作用于企业。例如提高利率,企业就会发现资本成本有所上升;提高所得税率,企业的税后利润会马上下降。另外,作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政府制定的各种立法,如经济法、环保法等等,都对企业产生约束力,企业必须遵照执行。

(7)其他利害关系者。除了以上列举的利害关系者之外,还有包括工会、营销中介、公众与社区、合作院校及科研机构、媒体等在内的其他利害关系者,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也不能忽视他们的存在。

二、利害关系音与企业战略的类系

在了解了企业的各种利害关系者之后,可以发现引入“利害关系者”这一概念的目的是要求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能只关注某些人的利益,还必须看到企业与各种力量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多地关心企业的社会责任,更多地考虑企业的各种利害关系者。可以看到,利害关系者的分析与企业战略管理中的环境分析,是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述。

战略管理理论指出,企业在了解自身的内部实力的同时,还要对各种外部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根据企业内部的优势与劣势,外部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制定企业的发展战略,指导企业的长期发展。

企业的外部环境可以分为一般环境与直接环境,即影响企业发展的宏观环境与微观环境。企业的一般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社会、政治和技术四个方面,它们对干企业来说是不可控的。

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有关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政府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可以使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如果不考虑国内外对经济产生影响的不确定、不可控的因素,可以认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受到政府监控的。与一般环境中的社会因素相对应的利害关系者是公众与社区;与政治因素相对应的是政府;决定技术发展的主导力量,是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更多的企业参与到市场竞争之中,可以预见企业对技术发展的贡献度将不断加大,同时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也对技术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企业的直接环境也就是企业所面临的微观环境。与一般环境不同,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其施加影响。直接环境因素包括,企业的同行竞争者、买主的状况、生产资料的供应者、外部资金的供应者以及劳动力来源。可以看出,上述这些因素都是与企业相关的利害关系者。

如果将上述的分析用一个表格的形式,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各种利害关系者与外部环境的各因素之间有着对应的关系(见表1)。

因此,对企业利害关系者的分析与企业的战略环境分析几乎是一致的。当然,外部环境分析与利害关系者的分析其内容不可能没有一点的差别,两种分析在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

三、企业战略的隐性机制与显性机制

1.隐性机制的作用

既然考虑企业的利害关系者或外部环境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那么又如何解释没有考虑利害关系者、没有制定战略的企业仍能良好经营的原因呢?其实,存在着一种隐性机制,在企业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时,部分实现了利害关系者的利益。分析一下利润表可以较为清晰地反映出这一隐性机制(见表2)。

由上表可以看到,企业制造用于销售的产品所需的直接材料,在没有关联交易的情况下,企业不可能大幅压低供应商的报价,而必须以市场价格向供应商购买,从而满足了供应商的利益。同样,在竞争的市场经济下,企业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经营者的薪金、债权人的利息,都以符合员工、经营者及债权人的利益为前提,否则员工与高层管理人员可以跳槽,债权人可以收回资金。另外,政府通过法律规定了企业需要交纳的各种税费,不满足政府的利益,企业也是无法生存的。

另外,虽然在利润表中没有明显地反映,其实消费者的利益也得到了满足。经济学理论指出,消费者或用户购买某种产品,肯定认为自己在以一定价格购买之后,处境有所改善,否则理性的消费者不会进行购买。换句话说,消费者在购买之后,认为自己得到的收益高于付出的成本,至少收益与成本相同。

由上可见,在股东获得净利润268万元之前(其中150万元留在企业中),已经满足了消费者、供应商、员工、政府、经营者及债权人的利益,因此即使企业没有直接考虑这些利害关系者的利益,这些人的利益实际上已经得到了满足,从利润表的分析中已显示得较为明了,这就是存在于企业经营过程中的隐性机制。

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亚当·斯密(AdamSmith),在其经典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观点。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下,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尽可能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只要保证政府行使基本的维持法律和秩序的功能,许多不相关的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事实上也满足了他人的利益。企业是市场经济的细胞,本文所提出的隐性机制,从企业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市场经济中“看不见的手”的内在实质。

2.显性机制的作用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隐性机制中并没有覆盖所有的利害关系者,如公众、媒介、工会等利害关系者并没有包括在内。在所包含的范围内,只反映了这些利害关系者的经济利益,其他方面的利益也没有得到反映。因此,一旦利害关系者的状况发生较大改变,或者说企业的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企业的隐性机制可能会失去作用,导致企业陷入危机。这时,就需要显性机制来发挥作用了。

显性机制就是由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或聘请的咨询人员,对与企业相关的利害关系者、企业所处的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同时,结合企业的内部实际情况制定出企业的发展战略,以适应企业长期发展的需要。

可以说,显性机制是战略管理的动态过程。企业的战略环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体系,其中的每一个构成要素都是一个变量,需要用利害关系者的分析或战略环境分析来把握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石油燃料制品的价格大涨,消费者不得不考虑购买和使用轻型节油的汽车。由于准备不足,这一变化使惯于生产大马力、大排量汽车的美国制造商受到了沉重打击。如果在危机之前能够从用户、竞争者等方面仔细分析的话,应该可以掌握燃料价格的变化对汽车需求和使用的敏感程度,从而能够早做准备,及时对变化作出反应。虽然这有些事后诸葛亮的味道,但还是能反映显性机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工商企业论文例7

以阶段式学习为基础,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构建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综合的教学模块,并安排在不同的阶段开展相应的模块教学。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构建了由通识能力培养阶段、管理能力培养阶段和实践能力培养阶段组成的课程体系。其中,通识能力培养阶段针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等方面的教育以及校园文化体验。管理能力培养阶段开设有管理能力基础、基础会计、统计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和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和企业经营实务等七门专业核心课程,这也是整个课程体系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管理的技能。实践能力培养阶段安排学生进行校内综合实训、创业竞赛以及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阶段的学习,让学生在前面两个阶段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实践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新的教学组织模式

要求在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学习一门课程。教学内容既要符合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符合企业的生产实践,需要重新规划课程教学内容。专业教学团队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全部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和精减,避免内容的重复,设计了全部课程的能力训练项目和工作任务。

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具体实施

1.教学资源的分配与利用

高职院校的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上课的时间不同,开设的课程也不一样。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一般又分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还有校企合作的多家企业以不同的形式参与教学。因此,“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需要解决班级、时间、教师、企业等资源的分配和利用问题,以保障教学的顺利实施并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下面以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2013级大二两个班的学生为例。

(1)课程及时间安排2013级大二时,学生处于管理能力培养的阶段,有四个学期,主要学习7门核心课程。前三学期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采购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6门核心课程,培养学生专项管理技能。第四学期学习企业经营实务,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

(2)师资安排鄂州职业大学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每门课程都组建了由2至3名校内专任教师和多名校外兼职教师即企业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校内专任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既分工又协作。比如教学信息共享,共同制定项目任务书,设计项目任务情景,共同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质量进行评价等。校内专任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和实训工作,校外兼职教师主要负责学生在企业的实训、顶岗实习等工作。另外也根据课程需要,组织校外兼职教师到学校授课或者举办专题讲座。

(3)企业资源利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的关系,共建有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3家,基本满足了课程实践教学的需要。以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为例,有湖北同方泵业有限公司、顾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钢鄂州钢铁公司和武钢华重机械有限公司等4家实习、实训基地。学生在学校学习结束后,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到以上4家企业进行实训和顶岗实习。

2.教学过程的组织与实施

教学过程分为校内教学和校外实训两个部分。校内教学过程分为准备、实施和评价等3个阶段。在准备阶段,教学团队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安排,精心设计项目任务情景,拟定项目任务书。项目任务书由任务情景、目标、要求、实施步骤、考评方式等内容组成,是学习任务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在实施阶段,学生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以团队合作的方式,查找资料,学习讨论,撰写文稿,完成任务。成果一般为计划书、方案、问卷、研究报告等形式。在评价阶段,小组推荐学生演讲,由学生和教师组成的评委会现场打分,或者由校内或校外教师在网上审阅相关成果并评价。评价完毕,学生根据所提意见进行修改完善,形成最终任务成果。每完成一个任务或一个项目,学生就掌握了一项技能。接下来是在企业里进行为期一周的实训,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到的技能运用到企业实践中去,使技能得以巩固、提高,形成最终的职业技能。这段时间里,在企业提供的真实的工作场景中,兼职教师给学生安排实训任务,这些任务要求学生针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实际问题,拿出解决方案。学生通过实训提高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技能。

三、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的优势

采用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是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与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相比,有以下优势:

1.减轻学生学习压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要同时学习几门课程。改革后的高职教学,课程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模式进行,每门课程的授课教师都会要求学生在课外来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任务多而时间有限,学生出现疲于应付的现象,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现在,采用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只需学习1到2门课程,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工作任务,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真正的培养和提高,职业教育改革的初衷得以实现。

2.企业愿意配合

目前开展的高职教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离不开企业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企业要在场地、岗位、设备器材、指导教师上有一定的投入。我们也应该清醒认识到,去企业实训的学生并不能给企业真正解决实际问题或者带来直接效益,学生到企业实训一定程度上还会给企业增加负担,这也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的瓶颈。而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一年可以安排3个、4个甚至更多的学期,有利于根据教学需要并结合企业的生产作业情况灵活安排教学进程,比如课程的安排可以与企业生产运营流程同步,在企业生产旺季时,安排在校内课堂学习,而在企业生产淡季时,安排在企业内实训。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让企业乐意配合。

3.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多学期、分段式”的教学组织模式

有两个特点。一是分段式,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将学生职业能力分为几个能力逐步递进的阶段来培养,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二是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学生结束一门课程的校内学习后,就被安排到企业开展实训,实训结束后开始另一门课程的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训,如此交替。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是逐步递进提高的,另一方面,课堂学习的知识又能通过实践得到锻炼和巩固。这种教学组织模式无疑更有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工商企业论文例8

1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经济的新经济形态的出现,社会经济领域正在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趋势,迎接新经济时代带来的挑战,美国兴起了企业家精神教育,这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努力尝试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产物,实践证明,这也是一种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高等教育大众化既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也是中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国内工商管理类本科生规模(指毕业生规模、在校生规模和招生规模)在近些年一直处于迅速增长的态势,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总体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已经开始出现下滑的趋势,对毕业生及其家长、高等学校和政府都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是影响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的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模式给传统的工商管理教育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研究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教学目标、方法和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工商管理创新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有利于提高国内工商管理教育质量,为人才培养、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与社会和谐贡献一份力量。

2美国企业家精神教育评介

美国的企业家精神教育(或称创业教育)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947-1970年;起步阶段,1970-1990年;发展阶段,1990-2000年;成熟阶段,2000年至今。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的社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中小企业创造了美国经济的大部分财富,在这种经济结构转型的过程中,硅谷的发展和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掀起的“创业革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一些著名高校如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纷纷设置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以适应社会经济的变革。美国考夫曼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心将企业家精神教育定义为向个体教授理念和技能以使其能识别被他人所忽略的机会、勇于做他人所犹豫的事情,包括机会感知、风险性的资源整合、开创新企业和新创企业管理等内容。企业家精神教育突出管理教育的创新与整合特征,强调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整合课程设置模式,强调环境互动和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以期望学员从基于现实模拟的教学方法中逐步锻炼其企业家能力。

企业家精神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的创业素质为核心,以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为基础,是培养和提高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育活动。企业家精神教育也是在世界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劳动者面临就业、再就业巨大压力的背景下,提倡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模式。企业家精神教育具有终身教育的特征,在于通过这种教育过程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等综合素质,为准备将来进行创业打下一定的基础。

3国内工商管理教育的现状与困境

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导向和人才培养质量观上存在误区。大部分重点高校的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以学科和科研为导向,而且一部分高素质本科毕业生继续直接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博士学位研究生;而很多一般性地方高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令人担忧,相当一部分本科毕业生存在较大的素质缺陷,无法较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这样一来,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背景下,国内高校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一方面不能提供很多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即高素质人才有效供给不足;另一方面,很多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甚至无法就业,即一般性人才供给相对过剩。此外,还有一部分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有创业的打算,但缺乏创业能力和创业基本素养,不得不放弃或以失败告终。

国内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体制主要还是基于职能构建,难以突出各学科知识的融合,难以培养富于创新的新型人力资本,甚至是对个体创新精神的扼杀。国内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最突出的一个缺陷是实践教育的缺失,学生普遍只是对书本知识“死记硬背”,而不能真正领悟其中的真谛,无法将理论与实践有效互动,这样影响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的认识,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最终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国内高等教育界甚至出现了关于是否应该取消普通全日制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争论,这说明国内现行工商管理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然而取消普通全日制工商管理本科教育在现实上是不可行的,国内工商管理教育要走出困境,必由之路是进行改革和创新。

4嵌入企业家精神教育,构建工商管理创新教育模式

企业家精神教育体系在通过系统性的课程体系、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富于创新的人力资本的同时,能大力促进现行工商管理教育体制的创新性变革,使中国管理教育的整体水平大幅提高,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①企业家精神教育跨学科整合资源的课程设置模式有利于促进学科间交流和资源共享,从而推动管理教育的整体发展;②企业家精神教育所强调的紧密型产学研互动能带动现行管理教育向实践靠拢,并有利于从中发掘理论研究的实践立足点;③企业家精神的本质是创新精神,推行企业家精神教育的过程必然是将创新因素渗透进现行管理教育体制运行的过程中,改进现行工商管理教育体制的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方法。

因此,可以尝试将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精髓嵌入现行的工商管理教育体系中,构建工商管理创新教育模式。下面从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讨工商管理创新教育模式的构建策略。

4.1把握企业家精神教育目标,创新教育理念

企业家精神教育既要在机会识别、整合资源、创建企业方面给学员以理念和决策逻辑方面的指导,同时要在新创建企业管理方面提供学员必要的技能知识,如商业计划书的撰写、资本运作、营销和现金流分析等。企业家精神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增加学生对新创事业创始与管理过程的认知与了解。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核心目标在于企业家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精神的培养包括创业意识培养和创业心理品质培养两个方面。

工商管理教育只有在真正把握企业家精神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才能形成真正有利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教育理念,才能形成正确的人才培养质量观与人才培养目标导向,才能保证人才培养根本目标的实现。在工商管理教育的各个方面,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与策略、实践教育、教学过程管理与教学业绩考核以及教学主体的选择应该以企业家精神教育目标指引的创新教育理念为指南,进行全面的适应性改革和系统性创新,突出对学生的企业家精神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培养。

4.2参照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模式,优化课程体系

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核心在于培育学员在识别和把握机会、承担风险、迅速整合资源等方面的隐性知识,并且外化为培训学员与新创企业管理、公司型创业相关的一系列技能,这决定了企业家精神教育在课程设置模式、课程侧重点及课程体系三个方面的特征。从课程设置模式看,企业家精神教育更加突出管理教育的创新性与整合性特征,强调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整合课程设置模式,强调环境互动和应对不确定性环境的能力。图1是企业家精神教育的圆形课程模式。

根据工商管理本科教育的特点,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和课外活动过程中全面融合创业教育元素,嵌入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精髓,努力开发有效的载体,使大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引导大学生挖掘心理潜能,形成良好的自我心理特质,以适应开放、竞争的国际大市场的需要:敢想、敢做、敢闯、敢冒险,不墨守成规,大胆展示自我、凸现自我、发展自我,胜不骄、败不馁。

工商管理教育课程设置要围绕大学生企业家精神培养、创业能力培养来进行,企业家精神教育课程不是孤立的课程,而要同现存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设置的相关专业课程发生联系,从而优化工商管理类本科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做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企业家精神教育的一体化和相互促进。超级秘书网

4.3引入企业家精神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

企业家精神教育的目标决定了蕴涵在其教学方法中的资源整合性与创新性,其教学形式以灵活多样的现实模拟为主要形式。与一般管理教育相比,企业家精神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其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如下:组织学员团队设计并推荐商业计划书,进行商业模拟练习;邀请成功创业者向学员讲授现实创业的经验,以加深学员对创业过程的感性认识;组织学员进行个案分析,以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鼓励学员演讲,以锻炼学员的表达能力与沟通能力,并逐步培养说服他人的谈判技巧;组织学员完成现实中的企业课题,使学员了解企业的运作与经营;定期举行课程研讨会和文献探讨活动,以促进学员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等。

企业家精神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较强的对知识的重组、创新、整合与运用的能力,因此,根据工商管理的学科专业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环节,比如引导课后自学、课堂开放式启发式讨论、布置大型案例性作业、课堂教学与课外“创业计划竞赛”活动相结合等,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活化,让学生在自主性学习过程中感受有关知识的价值并对其产生兴趣;以“讲一、教二、考三”的做法打破传统教学“讲三、教二、考一”的做法,真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够终身学习。同时,应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参与,不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人士、投资专家、管理专家到学校演讲,介绍各种类型创业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更重要的是,教师,作为教学方法创新的执行者,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此,需要一支既有创业理论知识,又有创业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跨学科综合知识和创业实践技能。因此,应加强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开展各种形式的继续教育,让教师特别是专业教师能够“走出去”,有组织地加强专业教师与一些企业的联系。

5结语

中国目前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这些都给高等教育的改革既提供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对于高等教育中的工商管理教育领域,必然要融合时代的变化,实施创新型教育模式,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更是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借鉴美国企业家精神教育的模式,并结合中国国情,是工商管理教育发展与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需要引起多方面的关注和参与,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工商企业论文例9

物流管理息化低,甚至还停留在原始的手工操作的阶段;对物资供应商联合体的构件缺乏科学管理,短期竞争多于合作;物资采购是一个信息不对称的博弈过程,非集约化,采购成本高;物资采购没有与预算部、技术部、施工部紧密联系,缺少必要的信息支持,与工程实际严重脱节;物资库存、现场管理混乱,造成资源的浪费,建筑成本的增加。

因此,打破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方式至关重要。随着管理和技术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效方式不断涌现。本文提出了“建筑材料精准物流管理”模式,能够解决传统建筑企业物流管理的缺陷,并防范新的问题的出现。

2.精准物流管理的基础

2.1技术支持——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技术支持,必须辅助企业各管理层次,其核心是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应用。工程项目管理软件一般包括合同管理、进度管理、预算管理、物资管理、人劳管理、机械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理等八个基本的模块,能够辅助各层次的管理:对企业物资统一分类、统一编号,编制物资数据库;从进度管理模块导出阶段性计划工程量;根据计划工程量预算管理模块计算出物资计划;依据物资计划,物资管理模块实施物资采购管理。

以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为技术基础,对物流进行精准控制,实现物资料采购渠道多元化和透明化,物资库存管理、现场管理的实时化和精准性,最终达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浪费小,保证建筑施工企业顺利建造。

2.2组织环境基础——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是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共享数据库、EDI、WEB等信息技术,将策划单位、业主、勘测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机的连接起来,对整个建筑产品供应链实行有效的管理,实现精准物流管理,缩短建造周期,减少非生产性无价值的工序、简化工作流程,实现企业内外部组合的一些列活动的总称。

基于精准建造的建筑施工企业流程重组打破了原有部门界限,加快了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流通和反馈速度,节省了潜在的时间、节约了潜在的成本、为建筑施工企业精准物流管理提供了组织环境基础。

2.3组织文化基础——精准建造思想

精准建造(LeanConstruction)是一种基于建筑产品管理,通过精确的建筑产品定义、合理有效的建造单元的分解、精准产品策划、精准设计,在物资的精准供应、全过程的产品控制、及时的信息流通和反馈、全体人员早期介入下实现建筑产品的成功交付、资源浪费的最小化、价值创造的最大化的建造管理方法,以提高建筑产品的价值、优化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流、构建合理有效的产品流、降低资源浪费、合理控制工期、整个项目达到最佳效能为目标的管理活动的总称。精准建造的根本目的是使整个建造过程持续时间缩短、精准物流管理、建造成本最小、整个建造价值链创造价值最大、客户满意度最高。

因此,将精准建造作为组织文化的基础,指导组织的建造生产,其目标是实现建造过程的“零浪费”,其中包含了物资的“零库存”,即将工程建造过程与物资供应相连接流水化,最大化地减少中间库存、消除中间搬运、等待的时间浪费,达到精准物流管理。

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3.2精准物流管理的目标

在建筑产品的整个建造过程中,工程项目是一个临时的产品系统而独立的存在,紧密的与物流联系在一起。加强物流管理是工程项目精准建造的资源保证。精准物流管理的基本目标是: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改变传统的竞争和短期合作为长期有效合作;规范物资采购机制,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物资采购电子商务化和批量化,缩短物资采购周期,降低采购成本,简化采购程序;加强物资入库、出库、调拨、报损管理,使库存最小化;加强物资入场、加工建造、退场、损耗管理,降低物资浪费,减少物资的二次搬运;物流信息及时、准确,便于物流的有效控制。精准物流管理的终极目标是物资的“零库存”和“零浪费”,从而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加整个建造过程的价值、最大化的满足客户满意度。

3.3精准物流管理模式

精准物流管理是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现物资库存状况监控和物资现场管理监控,精准预测和计划物资,选择最佳供应商和租赁公司,实现物资的精准、均衡供应。精准物流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一系列活动。精准物流管理包括四个方面的工作:(1)预测物资用量、编制物资供应计划;(2)组织、采购或者调剂物资;(3)物资的验收、储备、领用和配送;(4)物资的统计、核算和盘点。

3.3实施的关键

3.3.1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

工程项目物资现场动态平衡是物资优化配置和优化组合的手段和保证,是优化企业资源的一种有效方式。动态平衡是按照项目内在规律,有效地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各施工阶段的物资投入,并对物资按时间节奏进行动态优化,以保证整个建造过程的均衡性、实现物资供应的动态配置、平衡协调和均衡投入的过程。因此,在工程项目中,有机、紧密地结合物资投入数量、结构、时间、范围的计划与工程项目进度计划,使物资、人员均衡地投入到工程项目中,实现物资综合控制、工程项目均衡节奏性地建造,达到预期进度目标,实现精准物流管理,减少物资浪费,降低建造成本。

3.3.2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

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以共享工程项目数据库为基础,动态实时的获取物资现状、工程项目进度状况和阶段性计划,精准预测工程物资需求。在工程项目立项之后,工程管理子系统将总体进度计划录入到工程项目数据库中。在工程项目实施后,仓库管理子系统实时动态追踪物资库存状况,并及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物资现场管理子系统实时记载物资入场、物资损耗、物资生产、物资回收、物资退回仓库等详细内容,快捷的统计现场物资状况并反馈到工程项目数据库;工程管理子系统实时追踪工程项目进展状况,报告累计未完成工程以及变更工程,并依据约束限制条件,动态制定阶段性进度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依据实时更新的物资信息精准预测物资需求。

因此,现场物资的精准控制和物资需求精准预测是精准物流管理的关键要素之一,是达到精准建造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3.3.3供应渠道的选择

供应渠道的选择是精准物流管理的核心业务之一,在整个供应链管理中地位非常突出,是物资的源头。供应渠道的选择的目标是使物资从采购、租赁到材料入库的总成本达到最小,质量、交货期、服务水平达到顶期水平,尤其是物资供应商、租赁公司的选择。因此,可以得出以下线性规划模型。

设Q、L、S是企业对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D是需求总量。设阶段性一次需要采购m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可供选择的供应商(或者租赁公司)有n个,则xij表示第i种材料供应商j供应量,Di是第i种材料的总需求量,tij是材料xij的运输成本,pij.qij,lij,和sij分别是有关供应商价格、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水平的参数。可得到如下的线性规划模型:

物资采购、租赁总成本最小

利用上述模型计算时,需要将供货质量、交货提前期和服务的要求水平等进行量化,其量化的标准如图2所示,也需要事先确定,作为物资采购的标准。通过线性规划计算的结果说明了供应商供应的物资和租赁公司租赁的物资设备。

4.结论与建议

精准物流管理是精准建造过程中关键工作之一,一个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对各种物资的使用和消费过程的有效控制。因此,采用精准物流管理,协调建筑施工企业内外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从整个建造过程精准控制物流,实现物资供应好、周转快、消耗低、费用省,保证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生产,加速资金周转,降低建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因此,精准物流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物资管理的有效方式之一,实施中需要以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信息化、流程重组以及采用精准建造思想作为基础。因此在实践中,不应急于求成,要搭建好建筑施工企业的硬件基础后,再逐步实现。

参考文献:

「1姚建明、蒲云、周国华、赵正佳。多品种供应的多供应商选择模型及分解算法[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5.8vol(40)4:521-527

「2江伟、赵振宇、朱莹玮。我国建筑业物流供应链管理探究[J].建筑经济。

2003.5:23-25

「3叶少帅、杜静。建筑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关键因素[J].建筑管理现代化。

2003.8:5-8

「4李效廷。施工项目材料管理。山西水利科技[J].2005.8:89-90

「5GlennBallard.LeanProjectDeliverySystem.[J]LeanConstructionInstitute.2000.9

「6HermanGlennBallard.TheLastPlannerSystemofProductionControl.TheUniversityofBirmingham.2000.

Abstract:Thematerialcosttakesupagreaterproportionin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throughreducingthematerialcosttoreducethetotalcostofconstructionenterprise,andLeanSupplyManagementisoneeffectivematerialmanagementway.Thispaperfirstlyanalyzedthedisadvantageoftraditionalconstructionenterprisematerialmanagementpattern,basedonthisfoundationproposingmaterialleansupplychain;secondlyanalyzedthefoundationofmaterialleansupplychain:constructionenterpriseinformation,constructionprocessesreengineeringbasedonleanconstructionandleanconstruction;thirdlyanalyzedthemodelandkeyfactorsofLeanMaterialFlowManagement;finally,givesomeconstructiveadvicetoimplementthematerialleansupplychain.

Keywords:ConstructionEnterprise;LeanConstruction;LeanSupply

作者介绍:

工商企业论文例10

电子邮件具有电话通讯的速度与邮政通讯的直观性,同传统的通讯方式相比有着巨大优势。首先是其速度,电子邮件通常是在倾刻之间就送达至收件人的信箱之中。其次是它的方便性,与电话通讯不同,发送电子邮件时不会因“占线”而浪费时间,收件人也无需守候在线路的另一旁,从而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电子邮件最大的优点还在于其低廉的价格,用户可以低至几分钱的代价发送用其它通讯方式无法负担的信息。

Internet的电子邮件软件是高效的,可信赖的。通常一个电子邮件只需几秒钟就可到达目的地。如果目的地的计算机正好关机或暂时从Internet断开,电子邮件也会存放在提供邮件服务的服务商那里,用户再次开机上网便可自动获得邮件。在电子邮件体系中,也可以要求有邮件的回执,使发信人能确认邮件的送达。

电子邮件在高速传输的同时允许收信人自由决定在什么时候回复,将即时通信的优点和自由中断的优点组合在一起,使通讯双方能更方便地安排工作。电子邮件软件还能非常方便地按小组成员来发送邮件,电子邮件的这种列表服务,提供了一组成员进行互相讨论的方法。电子邮件的内容可以包括文字、图形和声音,大量的技术图纸、工艺资料都可以利用它来传递。电子邮件软件还能够自动回复电子邮件,可以为企业节省人力而不致影响企业形象。

对于很多Internet用户,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一种必需。确实,电子邮件取代了邮政通信而成为他们的主要通信机制。电子邮件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他们使用电子邮件与朋友、同事、雇员、顾客以及家庭成员进行通信。

电子邮件已经对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并且这种影响的人群正逐步扩散。一些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的研究报告表明,电子邮件是廉价高效的网络营销工具,在所有互联网提供的服务中,电子邮件一直占据第一位。由于电子邮件营销包含着巨大的商机,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以极低的成本向数以万计的用户发送信息,因而为无数直复营销商所憧憬。

实施E-mail营销的主要步骤

E-mail营销是指把文本、HTMI或多媒体信息发送到用户的电子邮箱,以达到营销目的。具体一点就是在电子邮件平台上电子信息,该平台专门用于:1、使用户认识某一品牌;2、使用户形成对某一产品或服务的兴趣或偏好;3、使用户能与广告方取得联系,获取信息或购买产品、服务;4、管理客户关系或实现其他相关的营销目标。

E-mail营销的最大优点在于企业可利用它与用户(不论是企业用户还是普通用户)建立更为紧密的在线关系。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企业可以通过收集用户需求信息,然后“投其所好”,向用户发送定制化邮件,向他们介绍企业的产品与服务。而且,电子邮件可以立即回复,费用也较低。由于这种颇有针对性的主动式营销迎合了用户需求,企业同用户之间的关系也就潜移默化地得到了改善。

与电话推销、邮寄推销信等传统的营销方法相比,E-mail营销已逐渐开始体现出其优势。由于其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特点,这种营销方式正开始像雨后春笋一般成长。在广告界,电子邮件被称为“杀手锏”,因为可以通过对它进行调整,使它适合收件人的兴趣爱好。实际上,电子邮件再加上个性化、数据库营销、促销以及创造性网上营销技巧,已经取代了横幅广告,成为更受欢迎的定向营销通讯工具。那么,企业应该如何实施E-mail营销呢?

第一、确定目标顾客群。首先考虑是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还是利用第三方提供的邮件列表服,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务。这两种方式都可以实现E-mail营销的目的,但各有优缺点。利用第三方提供的邮件列表服务,费用较高,很难了解潜在客户的资料,事先很难判断定位的程度如何,还可能受到发送时间、发送频率等因素的制约。由于用户资料是重要资产和营销资源,因而许多公司都希望拥有自己的用户资料,并将建立自己的邮件列表作为一项重要的网络营销策略。

第二、制定发送方案。应尽可能与专业人员一起确定目标市场,找出潜在的用户。确定发送的频率。发送E-mail联系的频率应该与顾客的预期和需要相结合,这种频率预期因时因地因产品而异,从每小时更新到每季度的促销诱导。千万不要认为发送频率越高,收件人的印象就越深。过于频繁的邮件“轰炸”,会让人厌烦。研究表明,同样内容的邮件,每个月至多以发送2-3次为宜。

电子邮件应该有明确的主题。邮件的主题是收件人最早看到的信息,邮件内容是否能引人注意,主题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邮件主题应言简意赅,以便收件人决定是否继续阅读。

l、内容要简洁。电子邮件宣传不同于报纸、杂志等印刷品广告,篇幅越大越能显示出企业的实力和气魄。电子邮件应力求用最简单的内容表达出你的诉求点,如果必要,可以给出一个关于详细内容的链接(URL),收件人如果有兴趣,会主动点击你链接的内容,否则,内容再多也没有价值,只能引起收件人的反感。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你的产品能为客户带来什么好处,特别是您的产品与您的竞争对手有什么不同,或许在功能上,或许是在服务上,必须与众不同。最忌夸夸其谈,丝毫不注意客户有什么感觉。内容一定以客户为中心,让人感到你在实实在在的为他着想。

2、邮件格式要清楚。虽然说电子邮件没有统一的格式,但它毕竟是封邮件,作为一封商业函件,应该参考普通商务信件的格式,包括对收件人的称呼、邮件正文、发件人签名等因素。邮件要能够方便顾客阅读。有些发件人为图省事,将一个甚至多个不同格式的文件作为附件插入邮件内容,给收件人带来很大麻烦,最好采用纯文本格式的文档,把内容尽量安排在邮件的正文部分,除非插入图片、声音等资料。

第三、发送E-mail,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回复。可以选定群发邮件,也可针对某些顾客进行单独发送。开展营销活动应该获得特定计划的总体反应率(例如点击率和转化率)并跟踪顾客的反应,从而根据顾客过去的反应行为作将来的细分依据。当你接到业务问询时,你应及时做出回复,最好在24小时以内。你拖的时间越长,对你的形象损害越大。注意养成一天查收信件数次的习惯,并做到及时回复。这样做,不仅表示你重视人家的问询,也显示出你的工作高效,显示出你对顾客服务的重视。在你对潜在顾客的问询做出及时回复之后,你还应该在两三天内,跟踪问询2-3次。要知道,很多人一天会收到大量的电子邮件,你的回复很有可能被忽略了,或者不小心被删掉了。跟踪联系意在确认人家确实收到了你的回复,同时也给对方受重视的感觉,还传达出你希望赢得这笔业务的诚意。

第四、更新邮件列表。根据从顾客那儿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更新邮件列表,创建一个与产品和服务相关的客户数据库,改善“信噪比”,增加回应率,同时了解许可的水平。客户许可的水平有一定的连续性,每封发送的邮件中都应该包含着允许加入或退出营销关系的信息,没有必要用某些条件限制顾客退出营销关系。通过这些信息,加深个性化服务,增强顾客的忠诚度。

第五、提供E-mail营销服务。1、在接到订单时要及时确认,明确发货时间。及时做出确认,是一项基本的商业礼节,顾客都有这样的需求。在你接到订单时,你应迅速予以确认,对人家表示感谢,明确订货详情和发货时间。2、提供个人信息保护。据调查,大约有77%的互联网用户为避免在一些网站登记个人信息而离开。除了因为登记过程占用时间和精力,更主要是因为牵涉到个人信息。3、开展提醒服务。据统计,半数以上营销人员已经进行过提醒服务和定制提醒计划的实验,包括时间提醒(如生日)、补充(如替换、升级)和服务备忘录(如预定维护)。提醒服务专注于现行顾客需求并塑造了将来顾客的购买行为。可以考虑发送其它各种免费信息,以增加顾客的认同感。4、对忠实顾客提供更多的优惠服务。获得一个新的顾客比留住一个现有顾客代价要大得多,这是基本常识。但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对忠诚顾客投入的服务越来越少,甚至收取更高的费用,特别促销优惠条款只针对新加入的顾客。

实施E-mail营销应注意的几个事项

现在传统营销正逐步向网络营销发展,而网络营销也日益与传统营销相结合,要想有效地发挥E-mail营销功能,也要将E-mail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企业要成功地进行E-mail营销,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应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进行许可E-mail营销。许可营销就是企业在推广其产品或服务时,事先征得顾客的许可,通过E-mail的方式向许可的潜在顾客发送产品或服务信息。许可营销的主要方法是通过邮件列表、新闻邮件、电子刊物等形式,在向用户提供有价值信息的同时附带一定数量的商业广告。许可营销比传统的推广方式或未经许可的E-mail营销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顾客在网上寻找产品,减少广告对用户的滋扰,增加潜在客户定位的准确度,增进与客户的关系、品牌忠诚度等。

2、制定系统的营销方案。目前,许多公司E-mail营销手段就是自行收集或者向第三方购买E-mail地址,大量发送未经许可的电子邮件,对自己网站的注册用户没有计划地频繁发送大量促销信息,又不明确给出退订方法。有的公司虽然根据基于许可的方式建立了邮件列表并拥有一定数量的用户,但邮件列表质量不高,订阅者的阅读率不高,大部分邮件列表订户数量很少。因此,不管是传统营销,还是网络营销,都应该有系统的营销方案,必须明确目标定位。如果企业得到用户资源后,也不管是不是自己的目标受众,不加区分地发送垃圾邮件,这样的营销肯定不会有效果。

3、对常问问题有统一的答复。不同的潜在顾客,通常会询问一些类似的问题。对此,通常有3种高效处理的方式:(1)在你的网站上,开辟一个“常问问题解答(FAQ)”区域;(2)利用大多数电子邮件软件设有的模块工具,创建一个这样的FAQ文件。在你收到有这些常问问题时,你只需将这个预设好的文件发出去即可;(3)设立一个自动回复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