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4 15:20:44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1

1、结合主题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本学期,我们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静与动”的结合。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各片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找资料、齐动手,在午睡间开辟了娃娃家、建筑工地;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宝宝书屋、电话超市、自然角、益智区;还利用室外一角,布置成“巧手屋”把孩子们和家人一起制作的手工作品陈列出来,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种子贴画”、橘子皮作画和蟹壳制作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吃好了饭,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围在一起在研究折纸,有的在比赛自己折的飞机。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2、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然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值日生轮换制”,让做值日生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3、做到保教并重,促进家园互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尽心尽力为幼儿服务,从每个细节上去切实照顾好他们,天气好的时候,带他们散散步,下雪的时候,带他们去看雪花飘……虽说中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了,但冬天的衣裤太多,检查并帮助幼儿塞衣裤则成了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为了力求让每个幼儿都能穿戴整齐地回家,我们两个老师手上都磨出了肉刺。为了预防口足手病的发生,我们在那个时期每天都把幼儿的用具放到紫外线灯下消毒,每周还进行玩具的消毒工作,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我们毫无怨言,班内没有一人生此病。在老师的督促下,我们的孩子还养成了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每次的手工活动和剪贴作业后,也提醒幼儿尽量保持教室的整洁,并及时清理干净,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2

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增强教工师德素养。

几年来,我园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政治思想教育专题学习,每学期举办一次党风廉政专题报告,每年举行一次以师德为重点的集中整训,临时工教工一律参加整训。此外还开展政治理论讲座、专题报告、论坛、师德演讲、英模事迹报告等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育、廉政教育、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工政治思想觉悟,增强师德修养。

二、 加大“园本培训”力度,提高队伍专业素养

我园将教工政治素养、师德素养与专业素养统一起来,着力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工队伍。既关注教师成长又关注保育员成长,既重视保教队伍专业素质培养又关注后勤队伍专业技能提高。几年来,坚持把“园本培训”作为推动教工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具体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点:

一是举办专家讲坛。我们每期都要聘请各方面的专家给教师进行专业讲座,培训专业理论和指导实践。双语教学是我园的实验课程,旨在培养孩子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语感,感受英语的学习氛围。我们聘请了英语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周期性地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教师英语口语能力和英语教学能力;为了进一步树立良好的教师职业形象,规范教师的语言和行为,我们特地请来了部级普通话测试员师范讲师吕泽文为全体教师进行了“教师职业形象和职业语言”专题讲座;“帮我早读书”是我们的“园本特色课程”,一直以来深受幼儿和家长的喜爱。为此,我们特地邀请北京的专家来我园作专题讲座,大大提高了全体教师驾驭“早阅”教材的能力,及时推广应用了早期阅读科研新成果。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3

组织教师学习并反复领会“纲要”与“行动计划”精神,提高认识:

1.1开展教育科研是当务之急。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质是幼教规律的探索与发展,而规律的探索发展是依赖于幼教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推行。

1.2幼儿园教育现实是幼教科研的实践。科学研究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答案的。幼儿园的实践是切实的客观存在,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

1.3幼儿教师是幼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师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拥有研究对象(幼儿及教育过程)和纷繁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研究将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距离,而源于实践的应用研究。

1.4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本园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寻找有效的解决手段与途径。

2.组织实施

2.1建立科研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的科普知识,鼓励大胆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

2.2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结合。常规教研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探讨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育过程。如社会教育领域“西安古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教学实验中,展开师幼、家园,同伴之间广泛互动,社会资源与自设自制教具互相结合,幼儿不仅感受古迹文化热爱西安,而且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专题研究一般是针对临时出现又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班上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早晨来园时精力不足,据说离园后和节假日都要去上辅导班(英语、艺术、智力等),于是设计"幼儿家长期望调查"专题,结果发现691名3~6岁幼儿家长中给孩子课外时间请家教或上辅导班有116名占被查总数16.8%;培养孩子有一门专长的575名占总数83.2%,及时就如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一些家长认同。版权所有

3.体会

3.1幼教科研的园本化、个别化是重要发展方向,但要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各具风格。

3.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严密的学科体系,是从事科研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的;再者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有相关的儿童心理,生理科学知识支撑与铺垫。培训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如请专家讲课或课题指导,和参加当地学术活动等。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4

组织教师学习并反复领会“纲要”与“行动计划”精神,提高认识:

1.1开展教育科研是当务之急。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质是幼教规律的探索与发展,而规律的探索发展是依赖于幼教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推行。

1.2幼儿园教育现实是幼教科研的实践。科学研究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答案的。幼儿园的实践是切实的客观存在,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

1.3幼儿教师是幼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师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拥有研究对象(幼儿及教育过程)和纷繁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研究将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距离,而源于实践的应用研究。

1.4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本园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寻找有效的解决手段与途径。

2.组织实施

2.1建立科研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的科普知识,鼓励大胆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

2.2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结合。常规教研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探讨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育过程。如社会教育领域“西安古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教学实验中,展开师幼、家园,同伴之间广泛互动,社会资源与自设自制教具互相结合,而且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专题研究一般是针对临时出现又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班上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早晨来园时精力不足,据说离园后和节假日都要去上辅导班(英语、艺术、智力等),于是设计"幼儿家长期望调查"专题,结果发现691名3~6岁幼儿家长中给孩子课外时间请家教或上辅导班有116名占被查总数16.8%;培养孩子有一门专长的575名占总数83.2%,及时就如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一些家长认同。版权所有

3.体会

3.1幼教科研的园本化、个别化是重要发展方向,但要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各具风格。

3.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严密的学科体系,是从事科研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的;再者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有相关的儿童心理,生理科学知识支撑与铺垫。培训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如请专家讲课或课题指导,和参加当地学术活动等。

3.3重视成果管理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5

2 材料哪里来? 游戏材料到底是买还是自制?我认为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基础性游戏材料幼儿园必须为班级配备好,如工具类(剪刀、订书机等)、家具类(区域的隔断、橱柜等)、材料类(纸张、粘合剂等)、共性的成品材料(娃娃、图书、积木、筐、碟等)。这些材料或者在新建幼儿园时就配齐,或者在新学年初配齐。另一类为个性化材料,是随着游戏主题的变化而不断需要充实的。这类材料一般在幼儿园的资源室中配备。如海绵、绳子、盒子、瓶子等。对于资源室也无法找到的材料,建议把自交到班级老师的手中。如我园每学期给每个班级100元的游戏材料购买指标,老师们可以根据班级游戏的需要购买原材料或半成品,从材料上为各个班级的游戏体现个性化风格奠定了基础。以上两类游戏材料收集好之后,老师就可以将材料对号入座。并根据游戏的内容需要和孩子的发展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形成自制的游戏玩具。

3 孩子怎么玩? 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老师们常有这样的茫然:指导吧说预了。不指导吧说我忽略了,我到底应该怎么做?其实这个问题在所有的幼儿园都普遍存在,建议幼儿园的园长采用业务学习、实地观摩、问题辩论等方式,帮助大家解决困惑。因为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富有个性的、不断变化的人。相同的策略对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要对症下药。就要了解孩子。在游戏的组织中,要避免“管得过细”或“放任自流”两极化的现象,前者会违反游戏自主、自愿的原则,后者会衰减游戏的教育作用。我们幼儿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专门成立过游戏研究小组,每学期对某个困惑的话题重点研究,如自制游戏材料的选材、孩子什么时候需要我们帮助、相同游戏如何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等,这些研究成果为我园园本课程的建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附1:游戏组织参考要项

游戏目标

符合本年龄段幼儿的年龄特点,能针对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提出适合幼儿最近发展的有关社会性的大目标和各活动区域的小目标(根据各区域的教育功能自定)。

游戏内容

1 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经验水平,能充分体现目标的要求。

2 具有时代特点,能充分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本地社会、文化和突发事件开展游戏。

3 有丰富多样的利于幼儿全面发展的各种区域供幼儿选择,如角色区、建筑区、表演区、语言区、数学区、认知区、美术区、沙水区、自然角等。其中,晨间的游戏以认知区、语言区、数学区为主,上午的游戏内容以角色区、表演区、建筑区、美术区、沙水区等为主,下午的游戏可任意选择。

4 注重游戏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利于幼儿游戏中的流动、交往。

时间、环境与材料提供

1 每天有两小时以上的幼儿自主游戏时间,其中,晨间智力游戏20分钟。课后创造性游戏50分钟以上。下午区域游戏一小时以上。

2 充分利用班级活动室和周边现有条件,为幼儿提供较大范围的活动空间。

3 活动区的布置做到不相互干扰,既利于幼儿的交往流动,又利于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各区域的图文标记明显,暗示性强。

4 区域的布置充满童趣,利于幼儿在舒适、方便的环境中学习、游戏。

5 材料提供符合本班幼儿发展水平,具有以下特点:

①操作性、可变性高:自制材料占游戏材料的三分之二以上,以物代物的象征强;成品材料与半成品材料各占材料总数的二分之一;有方便幼儿制作、替代游戏材料的百宝箱。

②种类丰富、数量充足:语言区、数学区、认知区、美术区等区域三分之二的游戏内容有层次性材料的提供,五分之四的游戏内容有3套以上的材料供幼儿平行游戏使用(分层次材料一个层次可算一套)。

③安全卫生、宜重复使用:提供的材料无毒、无害,利于幼儿游戏和重复使用。

④摆放位置合理:每一类材料均有固定的摆放位置,并有图画标记,方便幼儿取用和收拾。

游戏指导

1 在规则保障的前提下,提供幼儿自主活动的条件和机会。

2 能充分满足幼儿选择游戏的意愿。游戏中应允许幼儿自由流动和更换新的游戏内容。

3 正确处理好显性指导和隐性指导的关系,不随意干扰幼儿正常的游戏。

4 以角色的身份指导幼儿游戏。能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做相应的语言、动作指导。

5 注重发展幼儿的有益兴趣、基本能力及学习方法,注重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及个性心理品质。

幼儿行为

1 游戏过程中愉悦、轻松、满足、愉快、稳定,无焦虑、紧张、压抑等消极情绪。

2 信任教师,接纳、亲近同伴,自尊、自信。

3 班级气氛轻松、和谐,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频率多。幼儿主动接触多,教师积极性评价多。

进入10月,孩子们将迎来最惬意的运动时期,幼儿园也通常将体育活动常规检查放在此阶段。在多年的检查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如场地安排不合理、材料的利用率不足导致浪费现象严重、活动时间自由

度较大、与家长的交流干扰了教师的指导等。现将我们针对此类问题的管理心得略举几例,与大家分享。

1、保证各班场地面积。我园是一所老园,校园绿化很好。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体育锻炼的场地。如何在有效的面积中保证各班的体育活动场地,保证每个孩子有充分的活动空间,保障孩子活动中的安全呢?在分配场地时。我们探索出这样几种分配方式:共享场地(适用于两个班共用一块大场地)、轮换场地(适用于两个班共用一块小场地)、主场地+辅场地(适用于场地靠草坪、乔木区的班级)。这样尝试下来,不仅每天的户外体育活动时间能够得到保证,老师们还探索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体育锻炼的经验,如在樟树上悬挂吊饰开展“扑蝴蝶”纵跳触物锻炼、利用斜坡开展“赶小猪”平衡游戏、利用墙面开展“喂老虎”投掷游戏等。

2、班级轮换共享器械。为了体现活动的年龄特点,同时又富有个性,各班老师会制作一定数量的体育活动材料。如降落伞、舞龙、钻地龙、滚坦克、赶小猪,等等。如果平行班每个班都制作一套,费时、费力也费财。我们就在每学期初,请年级组集体备课时根据课程的需要和对现阶段孩子的发展分析,拟订出40余项适宜的运动项目,然后每个班级制作其中10项运动所需的材料,按照本园制定的《晨间体育活动组织参考要项》每两周更换三分之一锻炼内容的要求,选择性地替换。这样,上个月在一班使用的器械下个月就到了二班,再过一个月二班替换下来又可以供三班选择,自制的器械材料可以在四个班轮换使用,节约了成本,提高了使用效率。

3、保证锻炼的有效时间。因为园舍大、班级多,到了体育活动的时间,有的班级已经开始锻炼了,有的班级还在摆材料,有的班级正在下楼……各班级之间有效锻炼的时间就产生了差异,加上有些家远的孩子入园时间较迟,有效锻炼的时间更加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修改了人员分工的内容,将8:10分老师与孩子一起摆放运动器材改为8点钟保育员领着值日生一起摆放。因为保育老师这个时间段正好有个时间差,老师只要提前与其沟通,告知材料摆放的要求,保育老师完全能够胜任,等8:10分老师和孩子们出来,直接就可以活动了。

4、避免家长的交谈干扰。我们规定在户外体育锻炼时间,主班老师只能与家长简短式应答,不做交流。如果家长想交流,可以和主班老师另约时间,或与下午班老师、保育员交流。为了帮助家长了解这一时间段主班老师岗位的主要职责和重要性,我们在《家长手册》中专门告知,并在新生家长会上专门说明,求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还将家园沟通的渠道多元化,如《我的成长档案》《家长手册》、网络交流(详见以后的专题介绍)等,让老师在上午的晨间体育锻炼时间全身心地照顾、指导孩子。现在早上入园时,如果有必须交代的问题,家长能够与保育老师或下午班的老师沟通交流了,上网交流的频率也增加了。

附2:晨间体育活动组织参考要项

内容

1 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幼儿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锻炼活动。活动的内容与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相符。每两周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更换三分之一的内容。

2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充分考虑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需要(上肢、下肢、大肌肉、小肌肉)和身体素质的培养(爆发力、速度、耐力、灵敏、柔韧、平衡、协调),合理开展和综合组织走、跑、跳、平衡、投掷、钻爬、攀登等活动内容。

3 每天提供8种(大班)、6种(中班)、4种(小班)不同种类的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内容供幼儿选择。(注:循环游戏为一种)

4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编排模仿操(小班)、轻器械操(中班)、徒手操(大班),操节编排合理,音乐选择恰当。

时间

1 除准备、整理时间外,晨间保证25分钟以上的时间开展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保证10分钟(大班)、8分钟(中班)、6分钟(小班)的早操时间。

2 遇雨雪天,保证晨间10分钟以上的室内体育活动和5分钟以上的早操。

材料

1 活动器械安全、牢固,幼儿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损坏。

2 活动材料外型美观,能吸引幼儿活动的兴趣。摆放位置利于幼儿取放。

3 活动材料种类丰富,数量充足。充分利用废旧材料自制体育器械,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自制器械占当天提供器械的二分之一以上。

教师指导

1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特点,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自然环境开展活动。

2 注意幼儿正确动作姿态、规则意识、独立性、主动性的培养。

3 正确处理好集体指导和个别指导的关系。照顾有特殊需要(体弱儿、病儿)的幼儿,及时觉察身心和情绪反常的幼儿,给予必要的安慰和帮助。

4 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中提醒幼儿更换3种以上的活动内容与器械,做到张弛有度。注意活动的强度与密度,不松散,不拖拉。

5 示范动作正确,口令规范清楚、有力。服饰利于跑跳、伸展活动(不穿高跟和无后袢带鞋,不穿过短或过长的衣服)。

6 积极、主动地与每一位幼儿进行语言和非语言的交往,对幼儿发出的信息及时反馈。

幼儿行为

1 乐于参加体育锻炼,情绪愉快、稳定。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6

一、学前教育教材市场变化

近年来,中国学前教育市场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全国幼儿园(所)数量从2010年的15.04万所增长到2013年的19.86万所,增长4.82万所,增长率达32%。在园(所)儿童数量从2010年的2976.67万猛升至2013年的3894.69万,增长918万人,是2010年之前十年的增长总和。①从市场发展的惯性以及近年来国家生育政策的逐步放开等诸多因素分析,国内学前教育市场在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保持快速上升的趋势。

伴随着在园(所)适龄儿童数量的不断增长,儿童在幼儿园学习所需的配套教材出版市场亦水涨船高。目前,市场上的幼儿园教材品种多达数百种,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折扣呈现多样化态势。从内容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主科教材,通常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课,另一类是特色教材,主要有英语、拼音、识字等课程。

二、市场变化引发学前教育政策出台

学前教育市场的变化,已经引起政府层面的关注。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12月和2012年10月先后出台了《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 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教基二【2011】8号)以及《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二【2012】4号)两份政策性文件。

文件明确规定严禁教育行政部门推荐和组织征订各种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各种名义向幼儿园推销幼儿教材和教辅材料。幼儿园不得要求家长统一购买各种幼儿教材、读物和教辅材料。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幼儿园不得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和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提前学习和强化训练活动,不得给幼儿布置家庭作业。

除此之外,上述文件还规定:幼儿园(含学前班)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科学制定保教工作计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幼儿一日生活。要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灵活运用集体、小组和个别活动等多种形式,锻炼幼儿强健的体魄,激发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培养积极的交往和合作能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园要创设多种区域活动空间,配备丰富的玩具、游戏材料和幼儿读物,为幼儿自主游戏和学习探索提供机会和条件。

三、政策推动学前教育教材出版

新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推动了学前教育理念的变革。游戏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游戏为幼儿提供学习有关自我、别人和环境方面知识的机会,去感受自己的能力和验证已有的生活经验。美国后现代主义课程专家小威廉姆・E・多尔(William E. Doll)曾经指出:“为适应复杂多变的21世纪的需要,应构建一种具有开放性、整合性、变革性的新课程体系。该套课程体系不再只是特定知识体系的载体,而是成为一种师生共同探索新知的发展过程;课程发展的过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不再是完全预定的、不可更改的。”这为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幼儿课程的设置应追随幼儿的经验和生活,既可以由教师预设,也可以由师生共同引发或幼儿自发生成。

我国现阶段学前教育的教学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操作探究、自主建构。即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在对各种事物的探究中,自主地建构关于自然的经验;(2)对话协商,社会建构。即幼儿在与他人的互动与协作中,进一步深化自己关于自然经验的建构,同时也建构自己关于社会的经验;(3)了解体验,文化建构。即幼儿在对丰富、多元的社会文化的认识与体验中,建构自己关于文化的经验;(4)探索经历,自我建构。即幼儿在对自我与自我成长历程的探索中,建构关于自我的经验。除此之外,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将帮助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生活习惯及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幼儿的情感培养。

教育理念和课程内容的变革推进了配套教学产品的转型和升级。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材介质的改变。游戏活动将成为今后促进幼儿进行自主学习和认知的主要手段。“游戏材料资源包”应运而生,这种材料包借助不同主题的教学内容为幼儿提供物质的、情境的、认知的、情感的等多方面的帮助;实现幼儿在认知、情感、审美和社会等多领域的发展。适龄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各种类型的立体材料搭建多种学习情境,通过实验、独立探究、合作等方式在情境中进行多领域认知和情感表达学习。

另一方面是营销手段的改变。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除了优秀的产品之外,良好的营销服务是必不可少的。未来,学前教育教学产品的竞争将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展开:

首先,教学产品的配套资源。除了幼儿使用的各种手工材料以外,教师教学使用的教师指导用书、教学多媒体光盘、教学挂图、教学图卡以及网络配套资源都是必不可少的。教育资源供应商需要向幼儿园提供丰富的线上和线下资源,方便教师更灵活地教授课程。

其次,加大培训力度。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幼儿教师的培训。教育资源供应商与区域机构一起为幼儿教师提供教研、教学的培训支持,包括组织专家讲座、交流教学经验、开展技能比赛等等,使教师尽快掌握教学教法。另一方面是对家长的培训。通过幼儿园活动等不同的方式来组织,让家长更快、更好地接受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第三,品牌和产品的宣传工作。教育资源供应商要积极配合商和产品用户通过多种媒体渠道对品牌和产品进行整体宣传包装。在广大用户群体中建立良好的口碑和信誉度,制作宣传材料、传播学前教育教学产品的出版信息、学前教育发展动态和经验交流情况。

最后,在销售规模较大的地区建立教学指导中心,推动当地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建立全国性的学前教育教学产品和学前教育示范基地,向全国的幼教机构全面开放,使之成为产品开发和学前教育思想、观念、方法、实践等交流、碰撞、融合、发展的大平台。

综上所述,教育资源供应商要及时抓住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时刻关注教育政策的变化,学习新的教育理念,积极主动地与专家学者和广大一线教师密切接触、沟通交流,开发适销对路的优质教育教学产品。同时,用创新的教育服务理念为幼儿园的老师和家长做好培训服务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机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7

《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地将幼儿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了语言领域的目标体系中。3―6岁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早期阅读活动能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与家长、老师、同伴阅读,进而为幼儿创造了与人“对话”的社会交往机会。早期阅读能促进幼儿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幼儿通过对读物尤其是图画的观察和猜测,可以学习观察的技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对画面进行想象和推测。早期阅读还能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丰富幼儿的情感。因此,在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教师和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根据幼儿阅读能力发展的过程与规律,对幼儿进行正确和有效的引导。

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既有各自的优势,同时又存在各自的不足,在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方面,需要家园之间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共同的目标。

一、家园配合,共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氛围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会给幼儿带来激情,激发幼儿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丰富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如教师可以在班里开辟“图书馆”,提供绘画精美的书籍,每周五为“借阅日”,让孩子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图书签字借阅,并在第二周提供机会请幼儿讲述自己书籍内容;在每月替换新书的时候给幼儿讲解新书的封面和基本内容。

在家庭中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和家庭阅读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如家长要养成经常购书的习惯,家长要养成经常看书、看报纸的习惯,这样长期坚持下来,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从而喜欢读书。同时,又为孩子营造了一个和谐舒适的阅读氛围。

另外,家长和老师们可经常带幼儿去图书馆,通过对幼儿在图书馆的一系列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对各类图书的喜好,如果发现幼儿对某类图书特别的爱不释手,那么幼儿一定特别的喜爱,不妨家长和老师可上书店为孩子买这类书籍。

二、家园共育,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阅读材料

为幼儿选择好的阅读材料是展开阅读活动的关键。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和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为幼儿提供大量的、形象的、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让幼儿自由地选择、自主地感知、体验、探索。

家长和教师首先要为幼儿选择的图书就要图画色彩鲜明,这样更容易吸引幼儿的有意注意;其次,图书内容简短明了、生动有趣、贴近社会,并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再次,书面配字要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子短而重复,容易让幼儿理解和接受。

幼儿园的图书资源有限,可以充分利用家园双方资源的优势互补,建立图书角,让幼儿将在家看过的书带到幼儿园与大家一起分享。幼儿也可将在幼儿园特别感兴趣的书拿到家中阅读,并及时归还,形成良好的阅读交流体系。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活动,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日常生活中是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最好时机。当幼儿对一些文字、图标、商品商标感兴趣时,家长和教师适时指导。如逛街时,路旁的广告牌、商店招牌、路标等家长可有意识的教幼儿认读,幼儿在幼儿园中看到的各种图标和文字,教师可教幼儿认读等。以此来激发幼儿对生活中的阅读材料的阅读兴趣和能力,丰富幼儿阅读经验。

在日常生活中与幼儿交往、交流中有意识的运用幼儿学会的新词和语句与幼儿交流。当幼儿就图书、文字对家长提问时,家长、教师应积极地和幼儿交流,对幼儿的问题可与幼儿一起找资料查答案解决问题,在一同解决问题中幼儿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

亲子共读。家长每天必须抽出一段时间与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因为孩子与家长是一对一的关系。在共同阅读的过程中,有利于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可以多与幼儿互动,可以采取提问、回忆阅读内容、续编阅读材料等。通过亲子阅读,孩子能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家长还可以教给孩子科学的阅读方法,有利于幼儿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强幼儿爱护图书的意识,让幼儿学会怎样翻书、怎样取放,在有条件的地方,家长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公共图书馆阅读,体验大阅读氛围、体验阅读环境的温馨、阅读氛围的浓郁,从而净化了孩子的心灵,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根基等等。有条件的家长还可以指导孩子进行网络阅读,让孩子感受阅读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提高幼儿的阅读兴趣。

师生共读。在幼儿园,为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让幼儿很快地融人到文学作品中。在组织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形象生动的教具,再配上优美、动听、富有想象的音乐、语言的抑扬顿挫,让幼儿处身于一种亲切、美好的语感环境中,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教师还可以与幼儿一起的阅读,帮助幼儿获得阅读经验,鼓励幼儿把自己听到或创编的故事画成一幅一幅画,装订成册,讲给老师、同伴听,或投放到图书角里。让幼儿在阅读活动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幼儿园还可以利用多媒体阅读活动让幼儿得到美的熏陶。

教师和家长可以将旧图书上的图片剪下来装订成册,也可用幼儿的照片装订成属于幼儿的书籍,记录幼儿生活的过程和生活趣事,鼓励幼儿运用书面语言表达图书的内容。还可把幼儿美术、手工课上的作品制作成书籍,让幼儿在制作图书的过程中了解制作图书的流程和体验到制作图书乐趣,增加幼儿的自豪感。

四、幼儿园为幼儿及家长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

教师适时组织丰富多彩的半日活动,请家长走进班级,和幼儿一起阅读书籍,并请家长相互交流。如 “小小故事会”,“亲子交流会”等活动,可让幼儿之间、幼儿与家长、幼儿与教师、家长与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分享自己的读书成果。家长通过长期的对幼儿进行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有许多好的经验,通过家长交流会的形式,实现家长与教师近距离的沟通与交流。

家园共育,真正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引导幼儿运用一定的阅读能力在生活中阅读,阅读丰富多彩的生活,让他们拥有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因此,幼儿园、家庭有责任有义务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发《3至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年

[2]教育部颁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4年.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8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指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不同的年龄阶段幼儿都需要教师同不同的方式对待。

益智区是幼儿园的常规区域,是指可供幼儿活动操作,着力于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开发智力的活动区角。其材料具有最大程度地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创造潜能的特点。着名的心里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益智区材料的投放是决定幼儿区域游戏能否正常开展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幼儿对区域游戏的兴趣,同时也影响到能否让每个幼儿在区域游戏中得到充分活动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性因素。

材料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媒介,是幼儿建构知识的依托。材料是否有趣、可变、可操作,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直接影响到幼儿能否主动参与的兴致。益智区凡是所提供的材料即是幼儿所不陌生,而且容易操作,也是幼儿百玩不厌的。为了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教育功能,我们在提供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材料投放前

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需要,是准备区域材料的前提条件。我们根据主题活动的延伸,根据孩子来自生活中的兴趣与需要,选择与之相关的材料。如,我们在主题活动“可爱家乡”中,快乐地学习。孩子们节日里外出去游玩了,他们会带来许多不同名胜地的风景照,以及不同景点的门票,孩子们会高兴的和大家一起分享,于是我就在区域活动中,把孩子们零星的知识内容进一步丰富、充实,收集家乡的土特产、家乡的名人、家乡之最、家乡历史等,让孩子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乡,了解祖国,了解世界,扩大眼界,热爱自然。

二、材料投放时应注意的原则

1.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首先,从幼儿的认知水平上看,幼儿认知事物具有直观形象特点,认识事物多信赖于感知觉,而幼儿周围的物质世界中物体的形、色、声、味等为幼儿感知觉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材料要体现所学概念的属性特征,能把幼儿所学的概念转化为直接操作材料的活动,使幼儿对概念属性获得的较为丰富感性经验。

其次,材料有时属于集体教学的继续、补充,教师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基本发展水平,阶段性的教育目标,并配合集中教育活动的进度拟定益智区的具体教育目标,安排活动内容,适时增加操作材料。

2.丰富性和层次性相结合性原则

在活动中,教师要保证幼儿在丰富的材料中去探索、去发现,因为在活动中提供数量充足的各自材料,可以给幼儿提供较多的选择机会,并有效地减少幼儿“无所事事”及相互争执等现象。在提供材料中要考虑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基础上,考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够选择到适合于自己的材料及方法进行操作、探索,有效地促进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3.趣味性和启发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天生好奇,在材料提供上尊重和支持幼儿自发地对材料产生兴趣,能使幼儿探索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在活动中配以设计新颖、有趣的材料,容易引起幼儿的注意,会使幼儿在愉快的状态下进行探索、操作活动,促进幼儿记忆性、观察力、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动手能力。

教师提供幼儿的活动材料应不断引发幼儿思考“为什么”“怎么样”,不断促进幼儿从多个角度,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这也为促进幼儿进行持续不断的探索活动,进而为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4.可操作性和经济性相结合的原则

幼儿对材料的操作方式是否理解,会影响他们对材料的最初探索。有的材料操作方式明显,幼儿能很快进入探索过程。也有些材料幼儿不知道怎样玩,就容易放弃或用做与探索活动无关的手法。通过材料,使幼儿在作作玩玩中学到了一些粗浅的科学知识,懂得了一些简单的科学道理。在材料提供上,也更注意经济性原则,以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5.摆放合理性和安全性相结合原则

利用把多样化的材料分类放在开放性的较矮的木柜的格子里,或者用透明的容器分类摆放,并用文字或图来表示物品摆放的位置,这样,既能帮助幼儿轻松顺利地联防材料,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也便于教师管理。

另外,材料在材质上应体现安全性原则,以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幼儿操作前,我们要详细的给幼儿讲述操作的规则,提醒幼儿注意操作安全等。在益智区的材料摆放上,我们除坚持材料投放的原则性外,还更注意材料摆放的艺术性。因为材料是区域活动灵魂,幼儿依靠材料为载体,在与材料相互中发展。在突出材料摆放的艺术性中,我们注意师幼互动、师生共同设计作品;注意家园互动,利用家长资源,参与材料收集;注意把道具的形象设计、美丽的色彩、有趣的名称和可操作性、可探索性融入到材料的艺术制作中。

三、活动中的规则

制定规则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们的游戏规则是和孩子们一起来制定的,这样符合孩子们活动的需要,也容易记住和自我约束。比如固定物品的取放规则,可以自由选择物品,但用完后,一定要整理好放回原处。为了控制人数,我们就用挂牌的方式,如果今天的牌子已经用完了,就不能再进去了。可以自由张贴自己的作品,和带来的资料,但不能破坏或者破坏别的小朋友已经贴在上面的内容。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9

幼儿年龄虽小,但求知欲强,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心,特别是对那些和生活经验有关的,周围经常看到的事物,幼儿可以说是百看不厌,百问不倦。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并不是教师强加给他们的,而是合适的环境,适度的、新鲜的刺激物潜移默化的结果。幼儿喜欢在宽松、平等的环境中大胆猜测、大胆想象、自由表达。幼儿的这些认知特点,为幼儿学习科学知识提供了前提条件。作为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参与者,教师首先要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造良好的环境。

1.创设适宜幼儿进行探索的物质环境。适宜的物质环境刺激,能激发幼儿积极的探索欲望。教师根据班级和园内的实际情况,布置活动室、植物角、动物角、科学发现室等可供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环境。在活动室内布置科学墙,墙饰内容根据主题不同及时更换,增减。如以《我爱我的小动物》为主题时,张贴各种各样的动物,使幼儿对周围环境给予更多关注。在“动物角”内饲养一些小动物如金鱼、泥鳅、蝌蚪等,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它们的生长过程及生活特征。

2.营造平等、接受、宽容的交流氛围。平等、接受、宽容的交流氛围是儿童大胆自由表达的基础。教师是营造这种互动氛围的主角。教师在儿童交流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向儿童传递温暖、支持、教育的信息,运用语言和非语言引导儿童自由表达。如教师在与幼儿交流中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包括摸摸孩子的头、背,更容易吸引和维护儿童的注意力;用轻柔的语气和语调;用鼓励的眼神注视孩子;对于孩子的观点给予积极的肯定,淡化他们在交流中的错误;允许发表不同的想法,肯定他们的求异思维。

3.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自然空间。教师应尽量利用园内的一切空间为幼儿营造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如可在大操场上种松树、柳树等,走廊上种植迎春花、紫藤等;在草坪与户外活动场地周围种植灌树当绿篱;这些植物既美化了幼儿园的环境,又具有遮荫隔离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为幼儿提供了认识自然植物的教材。除此之外,还可充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为中、大班的幼儿开辟小菜洼,并根据季节特点选择果实大、生长期短,适合幼儿种植的蔬菜,瓜果进行种植。另外,还可设置饲养角,养兔子、小鸡、鸽子等小动物,这些小动物能引起幼儿观察和饲养的兴趣,对培养幼儿爱护小动物的积极情感也有很重要的意义。

二、选择生活化的科学教育内容

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内容有自然现象、人类、动植物、物质世界的现象、现代科技等,内容涉及的面广而且量大。作为幼儿园的科学教育工作者,面对大千世界,如何选择适合幼儿的科学教育内容,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呢?

1.科学教育的内容应更多地为幼儿的生活服务。“教育是为了完满的生活”,教育的目的本是使人生活得更美好。教育应以帮助人们适应现实及将来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目的,幼儿科学启蒙教育也不例外。在以往的科学活动中,我们恰恰遗忘了这一点,往往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去传递知识,教授技能。至于“到底幼儿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处”“他们可以在生活的哪些方面运用到这些知识”等问题却极少思考。我们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

2.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结合家乡的本土资源。让科学回归幼儿的生活,让科学教育真正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就要让幼儿学会用粗浅知识解释周围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大自然充满了千奇百怪可供人们探求的问题,如高低不同的山峦、形状各异的山石、曲折迂回的溪流、各种各样的土壤等,都是很好的科学教育资源。

三、提供适宜的材料

幼儿认识事物的方式大多来自于他们的直接经验。幼儿对科学知识的认识更是如此,它是幼儿不断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主动探索、反复尝试操作而获得的。这也是幼儿获得的最感性、最直接的知识。要使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成为主动的探索者,主动获得更为广泛的经验,教师应精心地为幼儿选择操作材料。

1.材料应具有科学性、趣味性。科学活动有时很枯燥乏味,有趣的材料是对幼儿学习最好的刺激,教师在提供材料时一定要考虑材料是否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如果材料只具有科学因素,儿童不易进入其中,那就没有实际意义;如果材料只具有趣味性,那又失去了科学发现的真正作用。

2.材料应具有层次性。我们尊重幼儿的发展差异,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每一次的科学活动,幼儿不可能同时达到同一个目标,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认知倾向,有自己的学习方式,有自己整合经验的方式,我们所能做的是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在不同层次上的发展。幼儿的科学经验主要是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获得的,我们在为幼儿提供操作材料时,要考虑材料的层次性。如在让幼儿探索厨房小工具时,教师可以提供操作难易不同的小工具,鼓励幼儿自选。在此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操作技能选择自己有信心把握的材料。这样更容易让幼儿获得成功的体验;提供有层次性的操作材料,更要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和发展经验,在把握原有经验的基础上,尽量让幼儿“跳一跳”才能获得成功,促进幼儿认知结构的主动建构。

3.材料应具有挑战性。在材料提供时,我们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的原理,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从而为他们提供具有挑战性的材料。材料的难度既要高于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又能保持他们的探究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对材料有兴趣,才能产生探究的问题。幼儿是在发现中生成问题的,因此教师为幼儿提供的材料就不必是完美的,幼儿有时就是通过观察半成品材料而发现问题的。

四、引导幼儿主动探究

当幼儿有了探究的动机后,就将进入探究的过程。幼儿是科学探索活动的主体,教师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角色身份,平等地参与幼儿的活动,探讨问题,有效地引导科学探索活动。

1.提出探究问题,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幼儿的科学活动过程是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幼儿的科学探究活动是通过问题来展开的,有效的问题可以把幼儿引到问题的情境中,启发他们去观察、探索、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最好能引起幼儿的探索兴趣,激发幼儿探索欲望;问题要符合幼儿已有经验,使幼儿有能力进行探索;问题是幼儿未知的,或与幼儿已有的经验有冲突的,对幼儿的思维要具有挑战性,有一定的探索空间;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解决途径不是唯一的,它可以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教师有效的提问是引导幼儿积极猜想的动力。

2.关注活动进展,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反复验证。让幼儿亲历以探究为主的活动是幼儿学科学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要细心观察幼儿的神情、行为表现、讨论的问题等,注意幼儿有哪些困难和认知冲突,以便及时介入幼儿的活动,给予必要的引导。教师应鼓励幼儿按自己的想法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幼儿只有在尝试过程中才能获得主动学习和发展。

3.及时记录获得的信息。记录获得的信息,能使幼儿关注探究过程和事物的变化,把抽象的信息变成具体的图表;尽管幼儿的记录结果极为幼稚,他们只会用一些简图或符号,但是这些都是幼儿获取知识的过程,有助于幼儿原有认识与当前操作结果想比较,调整原有认识,主动建构新经验。教师应针对不同年龄的幼儿选择适当的记录方式,保证幼儿探索的积极性。

五、延伸活动

延伸活动可以使科学教育由封闭走向开放,让幼儿真切地感受、体验科学技术给人类生活带来的进步,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关心周围事物、关心生活。

六、随机教育

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和疑问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因此幼儿科学教育更多的应是随机教育,应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小朋友要喝止咳药水,盖子怎么也旋不开;鱼缸里的小螃蟹怎么会在水里死掉了;马路上的红绿灯总是会自动变化等等。我们应抓住这些幼儿碰到的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尝试解决。

七、挖掘家长资源,促进家园互动合作

幼儿园经验交流材料例10

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是指以集体活动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实施语言教育,帮助他们获得倾听、表述、欣赏、阅读等语言经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的能力,使他们的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得到发展。在组织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种状况:传统的语言活动在组织过程中都是孩子们在听故事时很认真,可是提问时却有很多孩子不感兴趣,以致影响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长期的“讲一遍故事——提一些问题——作一次小结”的教学模式单调乏味,虽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很顺利地控制教学纪律,幼儿不会过于兴奋,课堂气氛“安静”,但是单一、僵硬的教学模式,提问偏于故事重复内容,以致幼儿根本不感兴趣。新课程将语言教学活动渗透到了主题活动中,贴近了幼儿的生活,注重了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要让幼儿语言的发展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中,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幼儿的语言生活化,使“生活即教育”,使语言教学真正与幼儿的生活相融合,让幼儿的语言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与提高。

一、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语言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

第一,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第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第三,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第四,喜欢听故事、看图书;第五,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在这些活动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与幼儿的生活过程、生活经验相联系。而且在认识客观事物,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时,也都不可避免地与语言打交道。向幼儿进行初步的语言教育既是其生活的需要,又是其认识事物的需求。既然语言教学来自生活,自然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学要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从幼儿的学习心理来看,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动力,如果语言教学活动贴近幼儿的实际生活需要,则必将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因此,幼儿园在开展语言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创设一个与真实的生活情境相关联的语言学习环境。

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理念是以幼儿现实生活为轴心,以动态的、发展的方式组合课程,使课程内容由“书本世界”向现实世界回归。这就提出了幼儿语言教育创设生活化情境的要求。

二、幼儿语言教育生活化的途径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工具”。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用词,使幼儿的词语符合语法,能连贯地讲述故事,使幼儿说话自然大方,不做多余的动作,是我们进行语言教学所追求的。因此,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创设情境,教学活动,还要在游戏中提供适合幼儿语言发展的材料,让幼儿进行语言活动或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运用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语言的表述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对生活与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语言化解决。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家园互动的作用,使语言教学的开展得到家长的配合、支持与理解。

(一)创设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兴趣是幼儿活动的动力,要让幼儿开口讲,就要让幼儿愿意“讲”。

1.在语言教学过程中加入“玩”的环节,激发幼儿“讲”的兴趣。

在幼儿园中避免不了语言教学活动,孩子们在教师组织的语言活动中能得到语言的发展,但是在活动中部分孩子不喜欢,不参加。玩是每个孩子都喜欢,不会拒绝的。我们可以利用这点,在语言活动中加入“玩”环节,孩子都不会拒绝。

2.在主题活动的背景下,创设生活化情境,开展语言教学活动。

新教材的主题活动内容与幼儿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师可以将各个年龄幼儿语言发展的要求和主题活动开展有机地结合,创设与幼儿日常生活经验相联系的语言情境,寓语言教学于幼儿的活动之中。

总之,在主题背景下开展一系列语言活动,能使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创设的情境中学习语言,学会表达,大声地说。

3.在角色游戏情景中,利用材料开展语言活动。

新课程强调环境的创设。在角色游戏中,游戏情境应配合主题创设环境,为幼儿提供可开展“交流”的平台和材料,且材料的提供要体现层次性和阶段性,让幼儿通过摆弄材料,在说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小班角色游戏“娃娃家”,教师可以提供各种材料,创造“娃娃家”游戏环境,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分发碗筷,在整理物品等游戏情节中与游戏者交流,迁移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和表达。在大班的“理发店”中,教师提供各种游戏材料,如洗发、剪发、做头饰等游戏工具,让幼儿有材料摆弄,并在材料摆弄和幼儿游戏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游戏间的对话,给幼儿提供一个可对话的平台,让幼儿“讲”,这样幼儿的语言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能得到提高。

4.在区角游戏中创设表达的情境。

结合不同活动区的特点,指导幼儿学会恰当地表达。在区角活动中,幼儿不但与环境和材料互动,还与同伴互动,表达自己的愿望,学会与人合作,区角有利于幼儿学习常见的交往语言和交往技能。教师要充分利用不同活动区的优势和特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指导游戏。

(二)在生活环节中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生活环节是发展幼儿语言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通过一日生活,教师可以自然地渗透语言,创造幼儿学习、运用和构建语言的条件。在幼儿的一日生活环节中有来园和离园,如厕,喝水,起床,进餐等。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幼儿在园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渗透语言教育。如来园的时候,注重与幼儿个体交流,我们每周都会根据主题活动的内容,确定谈话内容,多运用引导性语言和激励性语言,激发幼儿表达的兴趣。

(三)提供“才艺展示会”环境,促进幼儿表达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