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3 11:27:13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1

一、点明诗意之美

诗词名句,常常以意境美、意象美给人艺术上的美感享受。从古到今,很多古诗文从不同的侧面展现了祖国河山的壮丽。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时,老师可应用生动的语言勾勒文中绝妙的图景,让学生脑海中有鲜明可感的景象,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常言道“诗如画”,这是确定无疑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一幅多么清幽静谧、令人遐想的美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又如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气势又是何等壮阔!他的《静野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朝辞白帝彩云间”、“孤帆远影碧空尽”、“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名句,意境意象多姿多色,更是流传千古而不衰。根据古诗词的这一大特点,我在教学中也常让学生画画,让他们根据理解,发挥想象,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图景用他们的笔表现出来。此时,学生们都会异常地兴奋、异常地投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出自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此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一切都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又真切感人。这首诗描写一个泉眼、一道细流、一池树阴、几支小小的荷叶、一只小小的蜻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小池风物图,表现了大自然中万物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泉眼悄无声是珍惜细细的水流,树阴映水面是它喜欢晴日的温柔;小小的嫩荷刚露出紧裹的叶尖,早飞来可爱的蜻蜓站立在上头。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热爱生活之情,通过对小池中的泉水、树阴、小荷、蜻蜓的描写,给我们描绘出一种具有无限生命力的朴素、自然,而又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

二、点明诗意之情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2

薛涛与元稹皆为才情出众、感情细腻的人,加上都是幼年丧父,自然有许多共同语言。因为志趣相投,二人很快坠入爱河。薛涛《池上双凫》前两句诗“双栖绿池上,朝去暮飞还”,对池上双凫的生活形态进行描绘:两只凫鸟悠游自在地游弋在绿波荡漾的池水上,早上双双对对一起离开,晚上成双成对地一起回来。后两句诗“更忆将雏日,同心莲叶间”,表达诗人对池上双凫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这是一首浅显易懂的爱情诗,应该是薛涛与元稹热恋时期的作品。诗人通过对池上双凫如胶似漆、缠绵婵媛的爱情的展现,表达出女诗人薛涛沉溺于醉人爱情生活的幸福,和对与元稹爱情修成正果的殷切期盼。

因惧怕爱情不能长久,薛涛作《鸳鸯草》表达自己不安的心绪。《鸳鸯草》前两句诗“绿英满香砌,两两鸳鸯小”,形容鸳鸯草翠绿的色泽、成双成对的形状和铺满台阶的样子;后两句诗“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是诗人由鸳鸯草引发的感叹:鸳鸯草啊,你们只管在春季欢乐地生活,不管秋风会不会早早来到。这个时候,薛涛似乎因为元稹的多情和自己曾经身为乐伎的身份,而对自己与元稹的爱情是否能长久产生了疑虑。唐律认为,“人各有偶,色类须同,良贱既殊,何以配合”(《唐律疏议・户婚下》)。根据唐代律法,“乐属太常”,乐户是属于太常寺的贱民。按照唐律的规定,贱民只能“当色为婚”,不得与良人通婚。薛涛如果要正式婚嫁,无疑会因为自己曾经身为乐籍女子而为人所辖制拿捏。因此,薛涛在与元稹热恋之时,也隐隐约约透露出些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心态。虽然不安,但是薛涛却无可奈何,因而只能发出“但娱春日长,不管秋风早”的感叹。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3

【中图分类号】:I【文献标识码】:A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著名的小说家、戏剧家、诗人,同时在历史、哲学、政治、文学、宗教以及语言等方面也颇有建树,为近代印度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飞鸟集》是泰戈尔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诗句的形式较自由,笔法清秀朴素、语言精湛,诗句像珍珠般闪耀着哲学及人文光芒,唤醒世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及追求,引领人们探索真理,追求梦想。

一、充满着乐趣,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夏天的飞鸟,飞到我的窗前唱歌,又飞去了。秋天的黄叶,它们没有什么可唱,只叹息一声,飞落在那里。”诗集的开篇就以一种轻快的节奏把我们带进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似乎要把读者带进那个没有纷争,没有烦恼的快乐世界。这里的语词轻巧,洋溢着青春的气息。难怪郑振铎在翻译完《飞鸟集》这部诗集之后,曾深情地声称其“包涵着深邃的大道理”,并且形象地指出其诗句“像山坡草地上的一丛丛的野花,在早晨的太阳光下,纷纷地伸出头来。随你喜爱什么吧,那颜色和香味是多种多样的”,说明了泰戈尔诗句中充满着青春魅力的语词很丰富,同时也暗示了泰戈尔在创作《飞鸟集》过程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泰戈尔的诗句中主要抒发的是对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间所有美好事物的歌颂、赞美,在其世界里,并不仅仅只有人类可以说话、相互交流,自然界中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有各自的生命和性格。诗中说“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地道谢,浮华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它道谢的”,这些简单的诗句或运用拟人的手法,或运用比喻的手法,或运用象征的手法为我们展示着这大千世界的美好,这些充满着乐趣的语句启示世人对生活点点滴滴的感受,同时带给了人们更多的青春感召。难怪20世纪的冰心拜读了泰戈尔的诗词时这样说道,“泰戈尔!谢谢你以快美的诗情,救治我天赋的悲感”,“快”轻快的呼声,“美”审美的视野,这就是这样一位蜚声世界的印度诗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二、深刻的哲理,充满着对人间万物的智慧思辨

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从小接触的宗教思想就是印度古代哲学婆罗门教的教义。其中包括《吠陀》与《奥义书》,《吠陀》的主要思想是对神的赞美和对宇宙及人的本质的一种研究,而《奥义书》则思考的是宇宙的来源并且形成了一种新的概念“我”和“梵”的关系。泰戈尔认为人具有无限和有限的双重性质,无限是指人的精神本质,而有限是指人的肉体受限,人们的实现自我“有限”和“无限”的过程也是自我升华的过程,每个人都不能过分沉溺于自我的世界里,应该努力追求和自然、宇宙的和谐、统一,毁灭那些与自然相违背的行为,追求精神的无限与真实,才是自我价值的真正实现。同时在泰戈尔的《飞鸟集》中更多表达的是,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现实生活是泰戈尔创作的主要灵感来源,但他的思想及哲学光芒远远高于现实生活,他巧妙地抹去了生活中的一切苦难、黑暗,将缝隙中的光明不断折射,用微笑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其次,是他对爱的思索具有别具一格的思考,包括母亲对孩子无私的母爱,人与自然间微妙的爱,青年男女间甜蜜的爱情……特别是对于爱情,他认为对待爱情必须忠贞,美丽的爱情会给人生增添无限乐趣。泰戈尔说:“我相信你的爱,就让这作为我最后的话吧。”每一个都需要爱,世界也需要爱,对于别人的爱一定是无私的,全部的,我们应该乐于奉献,才能得到快乐。

三、从容的心态,应对世间悲喜祸福

泰戈尔曾在诗句中告诉人们应如何正确地对待人生,对那些无名小卒不要轻视,对于名利不要过分的追逐,他曾说过“枯竭的河床,并不感谢它的过去”,这句话启示我们不管过去条件多么的富裕,环境多么的优越,我们不应该过分计较前后的得失。那些无名的花朵和萧萧的树叶,都是为人类和自然默默的奉献,以它们质朴沉默装点大千世界,给人们带来芬芳,我们也可以做到淡泊名利,不要过分追求表面的华丽,不惧怕外在的平凡和普通,人的内在价值永远显示出人生的光辉。“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时刻警醒着世人正确地应对世间悲喜祸福。

《飞鸟集》是泰戈尔用来描述其自身南来北往的长途跋涉的漂泊之旅,记录自己的人生旅程,他善于捕捉生活及自然中的每一个美的瞬间,将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白昼和黑夜双方之间合二为一,将自己的人生感悟蕴藏在这些短小精湛的诗句中,为世人开启美妙生活的大门,积极探寻真理和智慧的最高境界。

【参考文献】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4

爱国主义凝聚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民族团结,维系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经久不衰的繁荣。中华古诗词中的爱国情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主要也最为浓郁强烈的情感。利用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长期以来都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旺,匹夫有责。”国家之兴衰败亡,牵动着每一个有爱国心的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历代文人墨客虽身处江湖,仍不忘爱国忧国,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也正是这些爱国诗篇,敲打和震撼着每一个炎黄子孙的爱国情结,激励他们去为家国抛头颅洒热血。南宋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爱国忧民,写下了大量的爱国诗篇。“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表达了诗人吞声失路、壮志难酬的无限憾恨;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殷殷爱国之情从字里行间的进涌而出,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抗金名将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阙。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词句,激励着无数华夏儿女的爱国情结,感召着无数胸怀家国的爱国赤子前赴后继。教学时,我们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意和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的爱国情怀,教育学生从小积淀强烈的爱国情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贡献毕生心血。

二、利用古诗词加强情谊教育

情谊教育是德育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情谊教育包括亲情教育和友情教育两方面。亲情是人之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亲情教育自然也是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重点。“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对手足亲情的无限牵挂与思念,溢于言表,透于纸背,让人感动至极;“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无私伟大母爱的讴歌与赞美;“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更生,相煎何太急。”则从反面教育我们:亲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手足相怜,不应互相迫害、泯灭人伦。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因诗施教,引导启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真切感知亲人对自己的款款深情和殷殷关爱,身体力行的去回报亲情,努力培养学生尊老爱幼的良好品质,帮助学生维系良好稳定的亲情关系。

友情是人际伦理道德的又一组成部分。自然,情谊教育同样离不开对学生进行友情教育。古人向来重视友情,珍惜友情,讴歌深厚真挚的友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赞颂了诗人与汪伦之间真挚深厚的友情。“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则在表明自己冰清玉洁心志的同时,更多的表达了与友人难分难舍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千古名句,则是诗人对友人远离的依依惜别之情的传唱。想到友人此去,西出阳关,路途遥远,边关荒凉,人地生疏,相见何期?离愁徒增,别恨陡涨。诗人没有更多言语表白,惜别之情于频频劝酒的细微举动中自然流泻而出。教学时,我们可引导学生感知诗句大意,体会诗句所蕴含的情感,教育他们要与人真情相见、坦诚相待,结为志同道合的学友,珍惜朋友间真挚的友情。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5

唐朝:元稹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6

在大力提倡国学学习的今天,人们对古典文学的钟爱更为强烈,在各个类别的学校教育中,都选编了大量的古诗词作为学生了解古典文学的窗口,丰富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文学积淀。古诗词精练是语言运用的特点,同时诗人都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情感饱满而真挚,朗朗上口,真正是我国优秀文化的经典和宝库。遣词造句功力非凡,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道不能磨灭的风景线。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应该承担着传承优秀文化使命,在教学中使学生充分领悟古诗词的深刻而优美的意境,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初中古诗词的教学效果呢?下面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反复朗读强化记忆和积累

古诗词具有意境优美适宜朗诵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和领悟,在读中积累和积淀。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于古诗词也一样,多读就是正确理解的基础。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由于中考的因素,课堂上给学生的朗读时间不多,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有,朗读的时间没有。所以古诗词教学中,应该将朗诵作为教学的重点来对待。在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诵过程中,使古典文化内化为学生的文学积累,并影响学生一生的进步和成长。学生今天的记忆可以成为他们明天反刍式消化理解的有力基础,也许他们对朗诵和背诵还不太理解,但是在此后的学习生活中,这种积累会成为一种反刍式的消化吸收,影响学生的文学和积累。

二、以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诗文的作者都是在政治和文学上具有一定建树的人,因而他们的生平也是波澜壮阔富有色彩的,这样的生活也是他们写作的动力,可以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所以面对着初中生学习需要兴趣激发的事实,教师要充分利用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历史故事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喜欢并掌握古诗词。学习古诗词首先应该树立欣赏的理念,欣赏作者的才华,欣赏诗词的意境,欣赏作者的情怀,欣赏诗词中蕴含的美好情感。比如,《武陵春》的作者李清照,她是一名满怀爱国激情的女诗人,理解她的作品,应该从她所处的时代背景方面着手,理解她诗词中所表现的大情怀,抛开一个小女子的小情怀,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她文笔背后的情感,了解她所处的社会历史。因此,学生如果了解了她的情况,那么就会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作品,用另种高度理解作品。诗词中写的愁,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也不是一个小女子的私人情怀,那是一个心胸宽广的爱国人士的情怀,是忧国忧民的有识之士的情怀。所以在课前,我布置学生自己寻找资料,充分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历史,了解当时社会上发生的一切。李清照生活的北宋时期,由于之前生活的安逸,李清照的诗词多数是风花雪月的内容,和丈夫恩爱有加,经常游历名山大川,写出很多优美的诗词。后来,国破,丈夫去世,她的生活再次发生了根本的改变,思国、思夫,情感抑郁,更加上搜藏的书籍和金石作品都给毁掉,她万念俱灰,陷于绝望之境。当学生了解了这些之后,再去读李清照的作品,那么理解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也会更加深刻一些。会把诗词中蕴含的情感进行升华,从中感悟作者的伟怀。

三、抓住重点词句深刻理解

诗词中的重点词句是理解和掌握的重点,每一首诗词都有一些经典名句,这也是千古传诵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抓住重点词句,深入挖掘,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这些名句、重点词句在诗词中的作用,同时也学习古人写诗的功力,每一个字都认真推敲,才成就了高度凝练的状态。每一句古诗就是一个故事,就是一幅画,只有真正理解了,才能领悟其中的美。

比如《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在这里,教师要抓住此汇总的最后两句,体会作者的襟怀,这一千古名句是本首诗的点睛之处,也是古今一直流传下来的经典名句。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真理,但是要学生体会这个“高和远”不是一般的物理概念,不是惯常的长度单位,这是一种境界和襟怀,从而体会爱国诗人杜甫的伟大精神。

再比如《游山西村》(陆游)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也是经典之句,作者当时写的是田园景色,曲径通幽的意境,但是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不再去单纯理解为景色描写,而是去形容一种人生境遇,一种生活处境。所以要引导学生体会诗词句子的深意,形成深刻的印象。

初中语文教材中搜集了大量的古诗词内容,这是对学生进行古典文化教育和古代文化积淀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特点、内涵、意境、美感,领悟其中的情怀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典文化的热情。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7

试一试:我已经掌握得怎样了?

一、 直接默写型

1. (2011・江苏省徐州市) , , ,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 (2011・江苏省苏州市)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 。(《鱼我所欲也》)

3. (2011・江苏省南京市)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2011・北京市)孤山寺北贾亭西,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 理解默写型

5. (2011・江苏省南通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 , ”两句表现了诗人豁达、乐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6. (2011・江苏省泰州市)《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植物的变化描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 , 。

三、 迁移默写型

7. (2011・湖北省孝感市)古代文人墨客出行渡水,自然少不了舟,请写出含有“舟”字的一联诗句: 。

8. (2011・山东省莱芜市)我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请再写出一个抒发思乡情怀的诗句: , 。

四、 运用默写型

9. (2011・江苏省常州市)面对艰辛与压力,不少古诗词告诉我们要学会做一个坚强的人。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 。

10. (2011・云南省玉溪市)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人们更加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请用相连的两句古诗描绘出你向往的生态环境(课内外均可): , 。

听一听:我一定会深受启发!

直接默写型试题涉及古诗词、古文中的名句和重点句,以及对短小的诗词进行全文默写,比较容易。但有些同学会出现一些错别字。所以,同学们平时就要按照要求认真背诵,认真默写,对写错的字结合句意加以理解记忆,或把易错的句子加以整理,以免再犯。

理解默写型试题要比直接默写型难度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同学们不仅要准确、熟练地掌握原文,还要对诗词中的每句话加以正确理解,尤其要把名句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联系全文主旨来理解记忆,同时将所学的诗词紧密联系生活,学会拓展运用。

迁移、运用默写型试题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注重考查综合掌握能力、同类归纳能力,同学们只有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时,才能从容不迫。对待这类题目,我们可以按照种类进行一定的梳理归纳,如按照“风”“花”“雪”“月”等自然类,按照“酒”“舟”等物件类,按照“送别”“思乡”等情感类,加以分类整理、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练一练:只要努力就会成功!

1. ,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周敦颐《爱莲说》)

3. 醉翁之意不在酒, 。(欧阳修《醉翁亭记》)

(1~3选自2011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卷)

4. 蒹葭苍苍, 。(《诗经・蒹葭》)

5.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6. ,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6选自2011年江苏省无锡市中考卷)

7. (2011・江苏省连云港市)生活中总会遭遇困境,只要你不气馁,不懈地走下去,就会峰回路转,绝处逢生,达到一个美好的境界,这正如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所说:“ , ”。

8. (2011・广东省深圳市)乐器常常在古诗词中或传情达意,或渲染气氛,如《诗经・关雎》中的“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传达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的“ ”引发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里的“ ”烘托了边地送别友人的氛围。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8

题目是爱国诗的眼睛,常常是思想内容和情感态度的集中体现。高度关注题目,把握住题眼、作者和题注,有效解读其中所暗示的有用信息,非常有利于我们快速而准确地了解爱国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情感态度。

1.把握题眼。题眼,即题目中能揭示景物特征,或能透露出作者内在情感的字眼。比如丘逢甲的《春愁》,题眼就是“愁”字,直观地表达了诗人听闻宝岛台湾被日本割占后的愁闷心情。

2.了解作者。因为“文如其人”,一个爱国诗人的生活经历、主导思想和艺术追求常常体现在其作品中,掌握这些常识,有助于我们知人论世地鉴赏爱国诗。比如两宋时期的岳飞、陆游、辛弃疾等爱国诗人的诗作,常常表达故土难收、壮志难酬的悲愤,多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这些常识,对我们快捷地了解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有很大的帮助。

3.关照题目注释。爱国诗的题注往往补充说明诗人写作的时代背景及其他相关情况,绝不是画蛇添足之举。有效地利用它们,综合辩证地分析诗歌,会大大提高我们鉴赏时结论的合理性、准确性。

二、分析意象,抓住“关键”

古典诗歌的意象常常有特殊内涵:比如,以冰雪喻心志高尚,以折柳表无限惜别,以蝉喻品格高洁,以草木繁盛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以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以梅花代表傲霜斗雪、百折不挠、纯净洁白的形象……爱国诗也重视意象的选择和意境的构建,通过景色的变化、氛围的渲染,或正衬或反衬来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

分析爱国诗,关键是要抓三个方面:

1.抓典故。基于现实压力和讲究学养、含蓄的诗歌传统,爱国诗人常常借助典故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比如,“黄金台”可以表达受到君王赏识的渴望;“燕赵悲歌”可以表示壮士复仇之意;“破壁”可以表达一展雄才为国效力之愿……认真分析典故的来源和含义,可以比较准确地理解诗人的写作意图。

2.抓诗眼。诗眼,即诗句中最能揭示景物特征或表示作者感情判断的字眼。如李益的《汴河曲》中“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这一句,诗眼分别为“春”和“尘”,不仅写出了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和隋家宫阙的破落衰败,而且在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中,对亡国暴君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批判,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国事的忧虑。

3.抓诗骨。诗骨,即爱国诗中带有直接议论或抒情成分的句子,它们是诗歌思想内容和诗人认识态度最直接、最真实的表现。

三、利用题材,妙悟情感、艺术技巧

由于民族文化和心理的影响,对自然风物、生活现象,民众均会产生许多相似的认识和情感;而这些思想情感,也习惯于通过具有共同文化色彩的素材、行为方式表达出来。比如,爱国者可以借助十五望月,自然产生怀亲思乡之情,家国破碎之痛,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也可以利用典故,借古讽今,自我比况,抒发激情壮怀,倾诉抑郁块垒。因此,从爱国诗的题材类型入手,就很容易把握其常见的情感世界和惯用的艺术技巧,以便全面、准确、深刻、到位地鉴赏爱国诗。

重点注意以下几类:

1.羁旅诗:感情上,在真挚思念家乡、亲人的同时,表达为忧国忧民、为国效力的渴望;常用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衬托、虚实结合等手法。如杜甫的《旅夜书怀》。

2.咏物诗:表面写物,实际写人,以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托物言志,比况诗人自己的遭遇和高尚的精神追求。如李贺的《马诗》。

3.咏史怀古诗:通过凭吊古迹,吟咏古人古事,借古讽今,表现自己的遭遇和抱负;常用对比、衬托等手法。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边塞诗:往往通过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的征战生活的描写,表现誓死报国之情和对遭受苦难人民的深深同情;常用的手法有触景生情、借景抒情、对比、衬托、用典、虚实结合等。如李白的《塞下曲》。

5.伤时诗:多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的疾苦,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和报国无门的悲伤。

阅读训练一

倦夜[注]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鸟相呼。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此诗为广德二年(764)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刚平息,西北吐蕃又骚扰中原,并于广德元年(763)十月,直捣长安,逼得唐代宗一度逃往陕州避难。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的题眼是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受?

2.本诗诗人表达了怎样的爱国情怀?

阅读训练二

少年行(其一)

令狐楚

弓背霞明剑照霜,秋风走马出咸阳。

未收天子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前两句描写了什么画面?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少年形象?

2.后两句有什么作用?表现了诗人的什么情怀?

阅读训练三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谁同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事,梦中行采薇。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颔联运用设问句式,一问一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情感?

2.尾联使用《诗经・采薇》里的典故,有什么目的?

3.颈联来源于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试比较二者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的异同。

阅读训练四

望阙台[注]

戚继光

十载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木叶丹。

[注]望阙台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一座山顶。作者常在此处远眺京师,因而命名其为望阙台。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前两句的“寒”字和“望”字富有什么内涵?

2.后两句采用什么艺术手法?流露了诗人怎样的爱国之情?

阅读训练五

渡易水

陈子龙①

并刀昨夜匣中鸣②,燕赵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云草碧,可怜无处送荆卿。

[注]①陈子龙(1608-1647),崇祯进士,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②并刀:并州产的刀,以锋利闻名。匣中鸣:古人形容壮士复仇心切,常说刀剑在匣子里也会发出叫声。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主要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认为这首诗体现了什么艺术风格?

阅读训练六

出师讨满夷自瓜州至金陵

郑成功

缟素①临江誓灭胡,雄师十万气吞吴。

试看天堑投鞭断②,不信中原不姓朱!

[注]①缟素,缟是一种白色的丝织品,缟素即丧服。②投鞭断,即投鞭断流,喻军队之多。前秦苻坚将攻晋,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宜出师,坚曰:“以我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诗人宏伟抱负的?

2.试分析最后一句诗在表达上的特点和作用。

阅读训练七

漫感[注]

龚自珍

绝域从军计惘然,东南幽恨满词笺。

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

[注]本诗写于道光三年(1823)。当时西北边疆动乱,东南沿海一带英、美等国已开始进行经济掠夺。

阅读上文,回答下列各题。

1.箫、剑是诗人诗词创作中蕴涵深厚内涵的意象。本诗中的“箫”是指_________,照应本诗的第_________句诗;“剑”是指_________,照应本诗的第_________句诗。它们分别从_________两个方面诠释了作者“平生意”的深刻内涵。

2.有人评价:“本诗之妙尤在以显豁磊落之笔,出深曲沈至之情。”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诗歌类阅读之爱国诗》

阅读训练一:

1.题眼为“倦”字,十分鲜明地揭示了诗人忧国忧民、彻夜难眠的疲倦感受。2.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不息、国家多难的时刻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和报国无门的感慨。

阅读训练二:

1.少年出征图:弓背如彩霞明亮,宝剑磨得像霜雪一样闪亮,迎着秋风,少年跨上战马,奔驰出咸阳。诗的前两句刻画了武艺高超、精神饱满、慷慨报国的少年形象。

2.后两句是诗骨,既是少年的心理活动,又是诗人的坚强决心。全诗基调高昂,表现了诗人收复故土、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

阅读训练三:

1.抗元失败后诗人对未能战死沙场的悲伤和对民族危亡的深沉忧虑。

2.借典故委婉而又坚定地表达了诗人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生不做元人,死做庐陵鬼的强烈爱国感情。

3.这两句话都表现了山河依旧,人事已非,国家衰亡之悲。不同点是:杜甫的诗通过客观的景物描写,侧重表达感伤情怀;文天祥的诗还表达了元人一时取胜难以改变历史,中华江山千年永固的坚定信念。

阅读训练四:

1.一个“寒”字,不仅写出了海的清冷,而且写出了诗人在苍茫海域内东征西讨的抗倭生活的困苦艰难,以及得不到朝廷理解的苦闷感情。一个“望”字,表达了诗人摆脱孤立无援处境,期盼抗倭斗争得到朝廷充分支持的强烈愿望。

2.诗的后两句,运用联想、想象、比喻等艺术手法,用繁霜染红的满山秋叶来比喻自己抗倭报国的一腔热血,借景抒情,表达忠于国家,愿意为抗倭事业而献身的高尚品质。

阅读训练五:

1.对比、用典。通过古今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现实风雨飘摇而慷慨报国壮士难觅的深深慨叹。

2.悲壮苍凉。诗人途经易水,感受燕赵悲歌,感叹时世艰难,壮士无多,怀古伤今,悲壮激昂之情溢于言表。

阅读训练六:

1.诗人开头就描写了十万将士为南明皇帝服丧,发誓复仇的悲壮场面,显示了哀师必胜的信心。接着使用“投鞭断流”的典故,进一步突出抗清雄师的浩荡气势。最后,直抒胸臆,表现了“誓灭胡人”、匡复明室的雄心壮志。

2.使用了双重否定句式。结句用两个“不”,否定加否定,更加强了肯定语气,有力地表现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坚定的信心和英雄气概。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9

1.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蒹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材语文第一册诗歌单元的第一首诗,是《诗经・秦风》中的名篇。诗中主人公执著的追求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本文的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蒹葭》这首诗的学习奠定学生鉴赏诗歌和领略美的能力。诗的语言最凝练,最具音韵美,欣赏诗歌佳作能使我们感受诗人各具特色的情思和文采,同时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增加文化底蕴,提高语文素养。

1.2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

了解《诗经》的内容及表现手法。

1.2.2能力目标

(1)理解“兴”这种表现手法在诗中的运用以及重章叠句、反复咏叹的作用。

(2)理解“在水一方”这一意象,从而体会诗歌朦胧凄清的意境。

1.2.3情感目标

感受中国诗歌含蓄的表达方式,培养审美情趣。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3.1重点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源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相关的《诗经》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蒹葭》是《诗经》中的名篇,无论是其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还是托物起兴的表现手法,在《诗经》中极具代表性,对后世的诗歌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兴”“重章叠句”也是教学的重点。

1.3.2难点

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要借助它来表情达意的载体,引导学生去分析,去体味意象,最终感悟诗人所营造的意境。

2.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刚从初中进入中专,对于语文学习还比较重视,但是由于时展的因素,普遍的学生对于古代文学兴趣不高,想通过本次课引起学生读诗、读古文的兴趣。

3.教学过程

3.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引出话题,让学生回忆所知古典诗词中关于爱情的经典名句,并由诗引到歌,播放一首关于爱情的歌曲,让学生来品味是何种情感。一曲结束后,告诉学生如此动听的歌曲它的歌词就来源于接下来将要学习的课文《蒹葭》。情感表述是可望而不可即的相思。创设情境是为了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入本课的学习。

3.2了解“六义”,初识经典

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自主搜集相关资料,课上交流。教师小结。确定重点诗经“六义”。

3.3朗诵全诗,感受韵律

(1)教师播放示范配音朗读。意在疏通字音,并加强情感的

渲染。

(2)学生朗读,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用心体会诗中的感情基调。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朗读也能使学生理解课文大意,并为感受诗歌意境打下基础。

3.4感悟经典,畅谈影响

设置问题:“经典体现在哪些方面?至今仍有哪些因素影响我们?”分小组讨论,教师进行小结。设置这样一个问题,旨在让学生自主研读课文。而此题答案的设置涵盖了我所要展开的所有内容。学生不一定能全答出来,但也不是全然不会说。经由刚才对《诗经》的介绍,相信她们能说到“兴”,从书中的注解还能提到“在水一方”这一意象,还能讲到重复,反复,对于“重章叠句”这一说法不中亦不远矣。在教师小结的环节中,先肯定大家的表现,再把我后面要展开的内容PPT出示。

(1)兴

(2)重章叠句

(3)审美观念――含蓄美

(4)揭示一个哲理

3.5走近经典,历久弥新

这一环节,是对上面学生讨论的强调与补充。重点讲述“兴”和“重章叠句”。

(1)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结合课文:他物,自然景物。

诗中的景:季节(时间):秋 清晨 微凉

色调:冷色调

朦胧、凄迷

景中的情:求而不得,淡淡的惆怅(重章,焦灼,执着),清冷,寂寞

情与景:借景抒情、景中藏情,环境渲染、情景交融。

对后世的影响:

①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②在后世散文中的运用

③金秋九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即将迎来。

(2)重章叠句

因“兴”详细讲述了第一章节,余下两节,学生自读,通过讨论得出余下两小节同第一小节之间的相同点及不同点。从不同中看出时间的推移,作者情感的变化及情感的加深。

也由此对“重章叠句”做出解释。

对后世的影响:歌曲的反复咏叹,副歌重章。

(3)审美观念――含蓄美

这点学生并不能提到,由老师展开。

①朦胧的意境和情绪:朦胧美,中国第一首朦胧诗。

“伊人”作为中心意象,朦胧不清,飘忽不定。根据练习册上的题目,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心中的“伊人”形象,最后教师总结历来对于“伊人”内涵的多种理解。即对诗歌主题的概括。最后引申到“在水一方”这个意境,结构是“追求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③对后来文化和中国主流价值、审美观的影响――言有尽而意无穷,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4)揭示一个哲理

人人追求目标,但失败是一种人生常态,成功者凤毛麟角,要享受过程与追寻的痛苦。

3.6布置作业

布置课的相关作业。

4.创新与特色

4.1切入点新颖

《蒹葭》传统的切入点是以“三美”为主,本堂课的设计从经典二字切入,探究经典的传承和历久弥新。《诗经》原名《诗》,因被儒家奉为经典而称为《诗经》,风是《诗经》的经典,而《蒹葭》最得风人深致。因而从经典中的经典中的经典切入更有新意,更能引起学生兴趣。

4.2更注重探究手法的一脉相承

4.2.1在探究兴的表现手法时,从三个层面展开。

(1)“兴”在古诗中的表现通过交流“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

……以葵起兴,最终表达“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的情感。

(2)在后世的许多散文作品中景物描写也都映衬着人物的心理(一切景语皆情语)。

(3)当下开学典礼上领导的演讲中,经常会说道:“金秋九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即将迎来……”

4.2.2在理解重章叠句这一表现手法时,联系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加强对重章叠句表达效果的体会。

比如:歌曲的反复咏叹,副歌的重章。

紧密联系下的语言状况阐述,诸如:“爱你,我爱你,真的爱你,我是真的爱你,我是真的真的很爱你。”相比较之下《蒹葭》“溯洄从之”“溯游从之”更显得含蓄雅致。

诗经中的爱情名句例10

我们辑录了几道有特色的试题,这种考查于2007年首次亮相中考试卷,相信它们会引起更多命题者的青睐。一起来了解一下其特色所在,看看我们复习备考中还需要找到哪些“发力点”。

2007年中考语文古诗文默写特色试题举例

古诗接力,趣味激活思维

1.(2007?吉林省)班级举行“诗林漫步??古诗接力”活动。请同学把主持人所给诗句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衔接句的第一个字,写出连续两句古诗(五言、七言均可)。根据示例,完成古诗接力。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

解题导航:这道试题的拟制以趣味活动的形式展开,贴近考生生活,为考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有趣的答题氛围。其理念开放,答案多元,能够增强考生的探究意识。从题型上看,融古诗默写考查与顶真辞格测试于一体,让考生在调动积累与联想的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解答过程中,你要锁定“海”字,走进你的“积累库”,调集符合要求的诗句。答案示例:①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③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符合要求的连续两句古诗均可。)

主题迁移,开辟新颖角度

2.(2007?山东临沂)古诗文默写。

去年,总理在全国文代会的报告中提到,他曾用六段诗章回答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问他经常读什么书、思考什么问题、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等方面的问题。以下是温总理所引用诗章的具体内容,请根据你的理解,任选其中五段诗章,各默写一句与其内容或思想情感相一致的古诗文名句。(课内外均可,不得重复使用同一诗文名句)

①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左宗棠新房门联)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③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郑板桥《竹》)

④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张载座右铭)

⑤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我爱这土地》)

⑥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德国哲学家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解题导航:这道试题融古诗文默写检测与时事热点体悟于一体,主要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与提取能力,充分体现了课标的相关理念:“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操”。答题过程中,你应该分三步走:一是理解诗章的内涵,二是分析各诗章的内容或立意角度,三是匹配符合诗章内涵的古诗句。此题无标准答案,答题要求与提示:答对五句得满分,多做不加分,错、漏、倒、添字均算错,有错则该句不得分。各段诗章的内容或立意角度分别为:①忧国忧民、修身养性(任选一角度均可);②忧国忧民;③关注民生;④责任、义务;⑤爱国;⑥道德、良知。

纵向深入,聚焦一位诗人

3.(2007?山东威海)根据提示,在画线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杜甫是唐代大诗人,他见证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青年时代,身处开元盛世的他有着“,”(《望岳》)的远大抱负;安史之乱时,他以博大的济世情怀体察人间冷暖,道出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理想;而面对朝廷昏庸、国家动荡的时局,晚年的他只能以“,”(《登楼》)来抒发个人感慨。

解题导航:多年来,中考语文默写类试题常常考查古代名家名篇名句,命题形式大体有两种:一是单一型,即填写一位名家的某一名句,或根据提示默写,或根据情境默写;二是综合型,大多以同一主题为考查范围,考查对不同名家的诗文积累,称之为归类性默写。而威海今年的这道试题,则有别于以上两种考查形式,创设了一种崭新的命题角度:对某一重要诗人予以集中关注,联系诗人生平,考查对其不同时期作品的识记与理解。这样既有益于考生全面了解作者不同时期作品的内容与风格演变,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诗人与作品,而且还有助于引导大家通过诗歌认识历史的变迁,实现语文与历史的特别对接。

此题的综合性虽然强,但是命题者为了降低难度,在题干中标示了诗题,所以,在填写过程中,你看到诗题,便可迅速得出答案。参考答案: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金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07?广东广州)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B.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C.昔人已乘黄鹤去,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一去不复返,此地空余黄鹤楼。

D.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奕者胜,觥畴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E.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F.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能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二)理解性默写

2.(2007?江苏镇江)

①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写开阔鲜明、气势雄浑的塞外景象的诗句是:,。

②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写了时序交替中的景物,并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

3.(2007?北京市)《论语》中论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两句话是:,。

(三)情境性运用

4.(2007?安徽省)初中校园生活即将结束,朝夕相处的同学将要分别,请你写出两句表达离别之情的古代诗歌名句:。

5.(2007?广东广州番禺区)平时留心生活,积累素材,写起作文来就会灵活自如,朱熹《观书有感》有两句作证:“,。”

(四)归类性积累

6.(2007?山东淄博)写出一个描写“云”的古诗文名句:。

7.(2007?安徽芜湖)请你从读过的古诗词中,写出描写乡村自然风光的连续的两句。(课内外均可)

8.(2007?江苏常州)按要求默写初中阶段学过的古诗文名句。描写自然美景的两句:富有哲理的两句:

(五)主题性梳理

9.(2007?吉林省)儒家思想中对“生死义利”的阐述,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就说过“”;南宋末年,文天祥抗元失败,面临生死抉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这一思想,在《过零丁洋》中留下千古名句:“,。”

10.(2007?太原市)运用积累在①~⑤句的横线上填空,并仿照画线句子补全第⑥句。

南方落雨,北方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