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6:23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1

2线损管理

2.1所谓的线损的管理就是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对于传输线部分以及各个传送变压装置以及在该过程中总的电能损失之和。电力企业所售商品的主要的形式就是电能,电能的损失直接关乎到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也就是说电力企业的线损和电力企业经济损失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电力负荷管理的过程中,通过有关数据加强对于线损的管理,减少线损是电力企业应该着手要解决的问题。

2.2线损的类型有很多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很多的类型,包括由于技术原因造成的线损和管理原因所造成的线损。所谓的电力线损就是电力系统中各个元器件所造成的线损,除了上述所讲的两种线损之外还包括计算线损。在对线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从理论上来讲线损都能够通过相应的计算来得到并且能够进行避免。由于管理问题所造成的线损称为管理线损,比如由于抄表的失误或者是用户的窃电都属于管理线损的范畴。从上述两种情况来进行划分的话管理线损还可以分为有意的线损和无意的线损。供电企业给用户所供给的电能和用户所使用的电能的差值就是统计电能,为了更加方便的管理线损,一般在计算线损的过程中要考虑到高压线损和配网线损。

2.3对于电力企业来讲线损管理的常用方法在电力企业线损管理中占据着统治地位,其对于线损的管理地位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对于电网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要再利用常规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可能产生线损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包括配送线路上的线损,变压过程中的线损等。然后在进行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加强对于我国电网的改造对于电网的结构进行改造和管理,形成较为电网网络。其次是计算理论上的线损。在进行理论线损计算的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电网输电过程中的各个可能造成线损的各个环节,特别是电网的负荷情况以及相应的网络参数等。将理论计算值和实际的估算值进行比较,通过计算来发现发生线损的主要的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对电网负荷进行相应的改进。传统的从线损的管理方式还能够对于用户的用电量用电功率进行检查。对于用户使用的较大功率的设备进行验证,然后进行相应的查表作业,通过上述方式来对用户的用电量进行核算,使得整个电网系统始终运行在较为合理的状态上。这种线损计算和管理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户的窃电行为最大限度的减少电力企业的经济损失。采用传统的线损的管理的方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线损。在线损的管理工作中可以结合电网实际线损的情形指定为较为合理的线损管理方案,规划好输电的线路、供电所的相应的线损,大力推行线损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制度来有效做好线损的管理工作。在线损管理的过程中还应不失时机的加强电力企业对于电力的调度。在对电力系统进行线损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工作的重点放到节能上来,在可以对电网系统进行优化的过程中,还能够实现远距离的输电,使得电网的运作效率大大提高。通过有效的管理和调度能够大大减少电网上所产生的线损。

3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在降低线损管理中的应用

3.1变电所始端的线损管理

在对线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变电所有效的采用了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采用电力负荷管理的系统能够对用户用电进行监测还可以实现远程的抄表作业。能够实现抄表作业的自动化,使得相关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了。在这种情况下抄表的时间以及抄表的精确性都避免了人工的误差使得抄表的精度增加。通过这种管理系统的自动化实现可以更好地对于线损的管理,并且能够使得上述线损降低到很低的程度。

3.2末端电力用户的线损管理

在电力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末端的电表也是非常总要的一个环节,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工作,可以是的整个系统连接在一起避免了数据不一致的现象。以此为基础可以较为方便的对线损量进行计算。针对不同用户电力使用不同的实际情况,对线损进行管理尽量保证所采集数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3配电网络的线损管理

在配电网络中一般都要相对应的配电网络管理系统,通过无限的方式实现对于配电网络系统的集成和管理,对于运行状态进行远程的监测,采用这种方式能够在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上实现对于配电网络的线损的管理。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可以对较为典型的配电网络安装相应的终端来实现对于线损的管理使得线损降到最低。

3.4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对公用变压器的监测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还能够对于公用变压器相关的数据进行采集、监测和管理,各种电表以及其他种类的终端数据都可以进行集成然后进行综合分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通过采集到的实时数据还能够对于变压器进行状态以及线损的监测,通过对于变压器中的电压以及电流等参数的监测实现对于线损的监测。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2

关键词:可中断负荷;成本构成;成本计算;效益分析;中断补偿电价

Key words: interruptible load;cost structure;cost calculation;benefit analysis;compensation price

中D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4-0005-03

0 引言

可中断负荷作为需求侧响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能效电厂可以实时调度的一种重要的调峰能力。用户需要根据自身的负荷特性、生产计划、中断效益等与电力公司签订相应的合同,就可中断负荷的响应方式达成一致。大工业用户由于负荷容量大、计划性强等原因,是需求侧可中断负荷管理的主要承载者,在需求侧管理的实施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由于不同行业的负荷特性、生产内容与生产结构等有较大差别,因此不同类型的用电行业可中断能力并不相同[1-4]。

本文根据对单个工业用电户的可中断负荷中断成本的构成和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在成本计算的基础上,进行了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效益的分析;最后结合实例分析对工业用户中断策略的选择提出了指导性的意见,并为供电企业在制定可中断负荷补偿费用提供了参考。

1 可中断负荷成本构成与计算模型

对于一个具备可中断能力[5]的工厂来说,可中断负荷成本就是负荷中断带来的经济损失,与工厂生产系统的结构、生产运行的方式、生产管理的方式以及生产内容都有关系。可中断负荷成本一方面包括中断导致的失去价值的生产成本(废品价值的浪费、设备折旧的增加等);另一方面包括为了恢复生产或弥补损失而额外增加的生产成本(劳动成本、原材料成本、能耗费用、设备的额外维护成本等)。

综上所述,单个工业用电户的可中断负荷成本构成如下[6]:①废品损失;②生产成本;③启停成本;④节约成本;⑤其他成本。

1.1 废品损失

废品包括可修复废品与不可修复废品。

3 实例分析

广州市某集装箱制造企业生产用电设备超过500台,总负荷31278kW,在提前4h通知的情况下,可中断负荷占总负荷的64%。根据上文提出方法对该厂的可中断成本进行计算,电能成本CE(t)以当地大工业分时电价为准,其他相关数据均由财务部门和生产设备管理部门提供,假设当天14:00-16:00需要中断2h,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

4 结论

详细论述了单个工业用电户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构成以及计算方法,从企业的角度对可中断负荷的成本效益进行了分析;从充分性和必要性两个角度论证了企业通过可中断负荷的响应获益的条件;为企业可中断负荷的响应策略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最后进行了实例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成本计算及效益分析方法,可以为企业可中断负荷的响应策略的制订提供一定的指导,并对电网公司中断补偿电价的确定提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

参考文献:

[1]Ziaee O, Rahimikian A, Parsamoghadam M. An Optimal Pricing Policy for Interruptible Load Contracts in Power Markets: A Case Study for Iran[J]. Energy & Power, 2011, 1(1):14-20.

[2]Yoo T H, Park H, Lyu J K, et al. Determining the interruptible load with strategic behavior in a competitive electricity market[J]. Energies, 2015, 8(1):257-277.

[3]黄海涛,胡学英,李翔,等.实用化的激励性可中断负荷最优补偿定价模型[J].电网技术,2014,38(08):2149-2154.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3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ic power load forecasting began in the 1980 s. The earliest power load forecasting work depend entirely on the forecasters operation experience, no scientific theories do guidance, prediction error often larger.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electric power system is complicated, simply rely on artificial prediction has been far from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forecast. Therefore, request power load forecasting more scientific and more accurate, greatly contributed to the electric power load forecasting theory research development.

Keywords: load, load forecasting

中图分类号:C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力负荷将不断增长,正确的预测电力负荷是保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及人们生活的电力需要,是电力工业自身建行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作为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负荷预测成为地区和电网的电力发展速度、电力建设规模、电力工业布局、能源资源平衡以地区或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和平衡提供可靠的依据,它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建行发展,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电力企业走向市场化对电力负荷预测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充分引用最先进的科学预测理论,做出符合市场需求的科学预测,是预测手段及预测结果满足市场经济化的电力发展。

负荷预测的概念、特点及分类

负荷指电力需求量或者用电量,而需求量是指能量的时间变化率,即功率。也可以说,负荷指发电厂、供电地区或电网在某一瞬间所承担的工作负荷。对用户来说,用电负荷是指连接在电网的用户所有用电设备在某一瞬间所消耗的功率之和。电力系统负荷预测是指从已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电力系统需求情况出发,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调查研究掌握大量翔实的历史数据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可靠的方法与手段,探索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以未来年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结果为依据,对电力负荷的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估计与预测。因此,电力系统负荷预测实际上是对电力市场需求的预测,核心是根据预测对象的历史资料,建立数学模型来表述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得到合理的预测结果,为电力系统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提供依据和保证。

负荷预测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作以下几种不同的划分。按时间划分负荷预测可以分为长期、中期、短期、超短期以及节日预测。负荷的长期预测一般指10年以上并以年为单位的预测,中期预测指5年左右并以年为单位的预测,它们的意义在于帮助决定电网的规划、增容和改建,是电力规划部门的重要工作之一。按预测内容分类,负荷预测可以分为城市民用负荷、商业负荷、农村负荷、工业负荷以及其它负荷的预测。按特性分类根据负荷预测表示的不同特性,常常又分为最高负荷、最低负荷、平均负荷、负荷峰谷差、高峰负荷平均、低谷负荷平均、平段负荷平均、全网负荷、母线负荷、负荷率等类型的负荷预测,以满足供电、用电部门管理工作的需要。

负荷预测的意义

电力用户是电力工业的服务对象,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负荷将不断增长。中长期负荷预测主要用于新的发电机组的安装与电网的增容和改建。正确地预测电力负荷是保证国民经济各部门及人民生活的电力需要,是电力工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电力规划的基础。作为电力规划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负荷预测为地区或电网的电力发展速度、电力建设规模、电力工业布局、能源资源平衡,地区或电网间的电力余缺调剂,以及地区或电网资金和人力资源的需求与平衡提供可靠的依据,它对于保证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乃至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影响电力负荷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存在一些难以量化的因素,如政策、经济等

影响,这些因素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因此,需要用复杂度更高的参数组

来表述电力负荷在这些因素影响下的变化趋势,如何分析参数间的联系就成了研究

重点。

因此需要引入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探求用电量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的预测方法能够得到更为准确的预测结果,能够为电力规划提供更可靠的依据。电力负荷预测是计划用电管理、合理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和制定机组检修计划的前提,是对发电、输电和电能分配等工作进行合理安排的必要前提。它对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电网营销决策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它的重要性表现在几个方面:(1)负荷预测工作是电力系统增容规划的基础。(2)准确的负荷预测有利于进行市场营销分析,采取适合的营销策略组合。(3)准确的负荷预测有利于电网采取正确的运行方式。

负荷预测的方法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很多种,用的比较多的有回归分析法、趋势预测方法、时间序列预测法,常用的还有概率预测法、弹性系数法、产值单耗法、专家系统预测法等。随着负荷预测技术的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人工神经网络方法、模糊聚类法、小波分析、优选组合预测等。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在预测中要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预测方法。

1.电力弹性预测法:电力弹性系数是电量平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结合电力弹性系数得到规划期的总用电量。同时由于弹性系数值受到预测期的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科技及工艺水平、生活水平、电价水平及节电政策和措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如何确定预测期的电力弹性系数成为这种方法的关键。电力弹性系数法的优点是能较好地把握电力负荷增长的趋势及范围,但是由于近年来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得弹性系数意义在淡化,具体地区弹性系数波动太大,因此目前更倾向于以弹性系数法作为中长期负荷预测结果校核的一种手段。

2.灰色预测法:灰色系统理论自80年代由我国学者提出以来,已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电力负荷预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它是自动控制科学和运筹数学方法相结合的一门新理论,它为系统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方法和数学手段。部分信息已知、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统称为灰色系统。它把一切随机过程看作是在一定范围内变化的、与时间有关的灰色过程。对灰色量不是从统计规律的角度应用大样本进行研究,而是采用数据生成的方法,将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整理成规律性强的生成序列再作研究。灰色预测技术的优点是要求数据少,不考虑分布规律、不考虑变化趋势、运算方便、短期预测精度高、易于检验等。缺点是当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即数据灰度越大,则预测精度越差,不适合电力系统的长期若干年的预测。

3.趋势外推法:当电力负荷依时间变化呈现某种上升或下降的趋势,并且无明显的季节波动,又能找到一条合适的函数曲线反映这种变化趋势时,就可以用时间t为自变量,时序数值y为因变量,建立趋势模型y=f(t)。当有理由相信这种趋势能够延伸到未来时,赋予变量t所需要的值,可以得到相应时刻的时间序列未来值。这就是趋势外推法。

4.弹性系数法:弹性系数是电量平均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之间的比值,根据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结合弹性系数得到规划期末的总用电量。弹性系数法是从宏观上确定电力发展同国民经济发展的相对速度,它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和用电需求的重要参数。该方法的优点是:方法简单,易于计算。缺点是:需做大量细致的调研工作。

5.回归分析法:回归预测是根据负荷过去的历史资料,建立可以进行数学分析的数学模型。用数理统计中的回归分析方法对变量的观测数据统计分析,从而实现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回归模型有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非线性回归等回归预测模型。其中,线性回归用于中期负荷预测。

6.时间序列法:就是根据负荷的历史资料,设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用这个数学模型一方面来描述电力负荷这个随机变量变化过程的统计规律性;另一方面在该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再确立负荷预测的数学表达式,对未来的负荷进行预测。

7.专家系统法:专家系统预测法是对数据库里存放的过去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每小时的负荷和天气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汇集有经验的负荷预测人员的知识,提取有关规则,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负荷预测。实践证明,精确的负荷预测不仅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同时也需要融合人类自身的经验和智慧。因此,就会需要专家系统这样的技术。专家系统法,是对人类的不可量化的经验进行转化的一种较好的方法。但专家系统分析本身就是一个耗时的过程,并且某些复杂的因素(如天气因素),即使知道其对负荷的影响,但要准确定量地确定他们对负荷地区的影响也是很难的。专家系统预测法适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

8.神经网络法:神经网络预测技术,可以模仿人脑做智能化处理,对大量非结构性、非确定性规律具有自适应功能。ANN应用于短期负荷预测比应用于中长期负荷预测更为适宜。因为,短期负荷变化可以认为是一个平稳随机过程。而长期负荷预测可能会因政治、经济等大的转折导致其模型的数学基础的破坏

9.小波分析预测技术:小波分析是一种时域-频域分析法,它在时域和频域上同时具有良好的局部化性质,并且能根据信号频率高低自动调节采样的疏密,它容易捕捉和分析微弱信号以及信号、图像的任意细小部分。

结论

负荷预测的方法很多,一些在很多领域运用很成功的预测方法如回归预测等方法同样在电力负荷预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这些方法本身总的来说是很有效的,也积累了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是这些方法的使用过程同时存在着一些需要深入探讨和挖掘的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能源供给出现短缺,在电能方如何实现削峰填谷,降低电力高峰负荷,提高负荷率,成为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首任务。本文拟通过对电力负荷特性分析预测方法进行研究,探索变负荷特性,提高电力负荷率,以达到电力能源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负荷特性分析和预测是负荷管理的基础,只有认识和分析电力负荷的现状,测未来负荷趋势,才能找到负荷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寻找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

参 考 文 献

[1]牛东晓,曹树华,赵磊,等.电力负荷预测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128~133

[2]韦钢,贺静,张一尘.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的盲数回归方法.高电压技术

2005,31(2):73-75.

[3]蒋惠凤,何有世,杨伟雄.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电

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07,19(5):110-113.

[4]孙辉,姜梅,陈继侠.灰色理论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东北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TM7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5-0033-01

一、电力网线管理存在的问题

1.技术方面的线损问题

技术方面的线损问题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电网结构不合理。电源与配网不协调发展,老旧及高耗损设备未能及时更新。②负荷中心偏离电源,长距离输电增加损耗。③电网负荷分布不均。变压器偏离经济运行区间,以致增加电能损耗。④无功补偿缺失或补偿过度。用户设备电容的实际使用不足,导致电损运行调节能力下降,增加损耗,降低电能质量。⑤变压器容量与负荷不相符,容量与负荷出现较大差距,引起损耗增加。⑥不均衡的三相低压线路负荷,导致中性线电流增加,加大损耗。

2.管理方面的线损问题

在电网管理方面的线损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在供电企业内部,一些员工缺少对线损的正确认识,未将线损管理作为重点工作,以致线损分析例会流于形式,相关负责人不能准确分析线损原因,以致不能有效地采取降损措施;②电费抄核收工作存在疏漏,例如电表漏抄、错抄行为屡屡发生,没有注意对台区考核表与用户计表同时抄录抄表,只注意表码,而不了解用户实际用电,未及时发现电表故障和窃电行为;③中小型供电所未配置专业用检员,通常只有普通员工兼职,以致员工工作较忙,责任心差,用电检查仅走形式。

二、电力网现阶段技术降损要点

改善电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从降损节能的角度考虑电网布局,关键是合理选择供电半径和控制最长电气距离,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分布并按电压降进行选择,以损耗校核。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一般压降不应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每回出线输送功率一般不应超过2000kVA。若过大,则应考虑增加出线回数或新增电源布点。作为配电线路其电能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降低干线段上的电能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减少干线段的电压降还能提高全线路的电压质量。

变压器经济合理的运行: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农电网络季节性强,负荷波动大的特点,35kV变电所应两台主变并列运行,两台主变的投切根据临界负荷确定,主变应强调经济运行以减少主变损耗。当变化的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主变运行为经济,而大于临界负荷时则两台主变运行较为经济。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占配电网损很大的比例,配电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变容量的选择不尽合理,安装位置又不恰当,尤其是农村用电负荷存在季节性强、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时低,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间长,加之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农网损耗过高。

因此合理选型和调整配变容量,提高配变平均负载率,是农电网络降损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配电变压器其运行的实际铜损等于铁损时,工作效率最高,负载率为最佳负载率。排灌等季节性负荷专用配变,在不用时要退出运行,对照明动力混合负荷最好采用“母子”变方式运行。

改善供电电压水平:“改善电压水平”就是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值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在忙季、高峰负荷和可变损占线损比重大时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在闲季、低谷负荷和固定损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可以通过无功补偿或在变电所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合理配置电力网络的无功补偿:在有功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农电网络的电能质量有好处,而且对降低线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功率因数,首要的办法是合理调整负荷和设备容量,使用电设备在最佳负载率下运行,以提高线路的自然功率因数,其次针对农电网络功率因数较低的特点,开展家电网络无功补偿工作十分必要。10kV线路一般,可采取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经济技术的最佳综合效果。

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母线上时,仅能减少35kV级线损,而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线路上时,则可以同时减少35kV和10kV两级线损。为了提高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电容器组应尽可能地装在配电线路上是合理的,但在变电所10kV母线集中装设部分电容器组亦是必需的,只有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综合效果。

三、电力网管理降损的实施原则

经常进行用电普查:用电普查以营业普查为重点,查偷漏、查电度表接线和准确度以及查私增用电容量。对大用户户口表,配备和改进用专用计量箱,合理匹配电流互感器变比,设二次压降补偿器和断相监视装置,提高计量准确度。增强检查力度,利用举报、频繁性突击检查等各种方式来杜绝违章用电。

加强线损管理: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度,将线损指标分解到线路、配电变压器台区和管理人员,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用经济手段来保证降损工作的落实。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开展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以便找出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开展理论计算,明确降损方向:根据现有电网接线方式及负荷水平,对各元件电能损耗进行计算,以便为农网改造和考核线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不断收集整理理论线损计算资料,经常分析线损变化情况及原因,为制定降损方案和年、季度线损计划指标提供依据。

提高农网售电准确性:严格抄、核、收制度,加强对抄表员、检定员、用电监查员的管理,防止错抄、漏抄、少抄、估抄等现象的发生,对用电量大的用户要求在每月最后一天的24点、变电所与用户端同时抄录用电量,对其它一般用户分别在逐月的固定日期进行抄录。

科学的降损措施应从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两个方面进行,其中,技术降损是基础,管理线损是核心。本文通过这两个方面对供电所线损管理进行论述,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

四、小结

综上所述,供电所线损管理问题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线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保持高度的重视。为了做好降损工作,相关人员应掌握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个方面,并不断研究,利用先进技术和设备,克服电网结构和用电环境等增加线损的因素,致力于实现线损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保证电网的正常运行,响应我国节能环保的政策。

总之电力网降损节能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既有技术因素,又有管理因素,因此,农网降损节能既要抓硬件投入(电网建设、改造线路、增加无功等),又要抓软件(管理)投入,只有二者密切配合整体联动,才能取得最佳成效。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5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力系统也在不断地走向智能化发展的道路,智能的变电站、智能的电表,以及实时性的电力监测系统都在不断地涌现,共同组成了一个智能配电网的大数据应用时代。智能配电网融合了大量数据信息,使电力系统能够自动化、智能化发展,根据数据信息的来源情况的不同,能够将智能配电网中的大数据分成电力系统发电数据、电力系统运行的数据和电力系统外界的数据,所有数据共同作用,保证了智能配电网的正常运行。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有数据的来源非常广的特点,而且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数据间的结构多样变化,而且数据生产的速度非常快,这些都是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特点。根据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特点,使得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体积十分庞大,信息量十分丰富,不过智能配电网中大数据的处理过程变得十分困难,智能配电网中的数据主要来自各相关配电的设备、智能的电表,或者说是机动汽车内的GPS系统[1]。不同数据之间的生产方式也不尽相同,随着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系统的不断发展与应用,许多的数据还可以由图像、视频和语音等不是文本型的数据构成,所以需要寻找适合各种数据管理的大数据应用技术。 

2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分析 

在我国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整体应用需求分析中,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工作、用电策略的营销工作,以及社会互联网信息的数据管理,都可以产生许多的应用需求,从而促进新技术手段的产生,还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方式,进而降低了电力系统管理的成本,对提升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还能够有效地提高电力系统的综合服务性水平。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中主要包括了配电网的运营以及整体规划服务,并且对客户的用电进行了相应的服务和管理,这些对大数据的应用需求必须要涵盖各电力系统运营环节中的信息数据,还有客户的用电数据以及电力营销数据的信息等,综合管理智能配电网中供电环节的所有数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大数据的价值[2]。电力系统和用电用户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内部要不断地提高综合管理水平,加强对用电客户的服务性水平,通过对用电数据的总结可以让政府了解到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从而为电力系统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扶持,对电力系统进行合理的规划发展,加强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对充电设备进行合理的布局规划等[3]。 

3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场景分析 

3.1 用电行为分析 

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场景之一是针对客户的用电行为进行分析,了解客户的用电模式,深层次地了解到客户的用电行为产生的具体原因。首先要对收集到的用电数据进行聚合管理,使用数据收集、储存以及大数据处理技术,整合客户的用电数据,还要考虑到客户的服务性数据等,综合考虑当地的人口、地理、以及天气环境数据的收集,将所有的数据统一地综合为一体,思考各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下一步对客户用电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总结出客户的用电规律,对客户的用电负荷、用电电量、电费情况,以及当地的电价价格数据建立一个综合性的用电行为系统模型,在不一样的专业视角上面,整体而又全面性地刻画出客户的用电行为模式,综合利用各数据信息技术论文,将用电行为相类似的客户综合起来,加强了对客户用电行为模式的理解[4]。 

3.2 用电行为理解 

正因为影响客户用电行为的原因有很多,需要综合考虑时间上、空间上以及客户的用电类型上的区别,因此可以深度讨论各数据因素与客户用电行为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深刻地了解客户的用电行为后,可以科学地掌握客户的用电规律,进而对客户的用电需求进行管理,下一步可以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对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客户的用电需求,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好的配电服务。 

3.3 用电负荷预测 

对用电负荷进行预测在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应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负荷预测是整个智能配电网用电调度计划、配电市场交易、智能配电网规划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负荷预测为智能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和智能配电网的整体规划等提供了数据依据,可以说,负荷预测直接关系着智能配电网的安全运行,负荷预测可以影响到智能配电网规划当中所有的配电电源的安全布置点,还可以对配电目标网架的整体结构和规模进行调整。因此,在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的场景分析中,有关专家和学者还可以建立一个新型的负荷预测模型,从而提高负荷预测的精度。用电负荷的变化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的,但是这种周期性又受到其他数据的影响制约,而且用电负荷本身也有着不断变化的特点,从而使得负荷预测的精确性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差,在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的环境背景下,配电电源的形式变得更加多样化,电力系统和用电客户之间可以互相控制并且进行互动管理,提高了负荷预测的可能性[5]。

负荷变化规律是提高负荷预测的主要手段,而负荷数据是基础,负荷数据主要分为实时性的负荷数据和历史性的负荷数据,而实时性的负荷数据是当时电力系统电量负荷的实际值,而历史性的负荷数据则是指电力系统负荷中的历史数据值,通过对历史性的负荷数据来研究负荷的变化趋势,对于客户的负荷数据,可以分别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对负荷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掌握负荷的需求量以及负荷的变化特点。 

而天气变化的数据也可以影响到客户的用电行为,在负荷预测管理中,还要综合考虑天气变化的数据,天气数据通常包括当地的气压、湿度、温度、风力以及降雨量,将天气数据与负荷预测结果进行分析,而除了天气数据外,人口数据以及市场经济的变化数据都可能会对负荷预测的结果产生数据影响。根据负荷数据预测的对象不同,可以分为系统负荷预测、母线负荷预测以及空间负荷预测等,而按照预测时间长度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短期、中期和长期负荷预测。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的场景分析中为负荷数据、气象数据以及地理信息各数据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模型,通常采用大数据分析和预测的方法,进而对智能配电网大数据负荷进行预算管理,将负荷预算的结果应用到智能配电网的规划当中。 

3.4 智能配电网运行情况的评估 

以大数据技术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为基础,可以对智能配电网进行安全性的评估,对发电的频率、各环节点的电压水平以及主要线路的负荷水平进行评估管理,考虑智能配电网供电的容载比,从而提高各线路间负荷的转移能力,当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时,要根据负荷的能力来改变电压负荷,进行甩负荷管理。在对智能配电网的可靠性管理评估过程中,可以对配电网各方面的综合因素进行考虑,改进了负荷点的故障率,减少了电力系统停电的频率,并对电压的波动以及闪变等情况进行了调整,实现了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应用场景中的探索工作。 

4 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的应用前景 

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的应用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用电预测以及协同调度方面都可以影响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前景,精确的用电负荷预测对智能配电网的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要在未来的发展规划里,进一步完善并规划智能配电网的数据管理体系,完善数据一体化应用系统,并且要加快提高智能配电网大数据的数据质量以及各数据之间的融合程度,从而扩大各数据之间的融合范围,在智能配电网的在其他方面共同开展大数据应用[6]。 

综合智能配电网各方面大数据的应用需求,构建适合智能配电网的大数据应用框架,结合电力系统内部和外部的所有信息数据,建立智能配电网数据系统, 在大数据处理中,整合数据的储存、整体和分析工作,使得大数据系统中的数据保存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使大数据支持智能配电网中的各项应用。 

5 结语 

智能配电网是大数据应用的重要场景,随着智能配电网的不断发展,有大量数据需要监测管理,尤其是客户的用电行为分析和理解以及负荷预测的数据监控,如何处理这些监测到的数据已经成为了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管理的主要内容,科学采用大数据应用技术,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发展水平,进而提升整个电力系统的经营效益,针对大数据在智能配电网中的应用需求,设计合理的应用场景,使智能配电网的发展前景变得更加广阔。 

参考文献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6

一、电力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配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供电线路多,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分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

(二)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早期农村架设的10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农村中小型电灌站和排涝站则表现的尤为突出。

(三)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配电变压器的固定损耗大。农闲季节时,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晚间则负荷较大;农忙季节时,白天负荷大,晚间经常轻载或空载。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大马拉小车”的现象。

(四)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户表由于设备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

(五)管理上的损耗: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表核收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临时性季节用电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二、电力网现阶段技术降损要点

(一)改善电网络的布局和结构:从降损节能的角度考虑电网布局,关键是合理选择供电半径和控制最长电气距离,供电半径应根据负荷分布并按电压降进行选择,以损耗校核。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一般压降不应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每回出线输送功率一般不应超过2000kVA。若过大,则应考虑增加出线回数或新增电源布点。作为配电线路其电能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降低干线段上的电能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减少干线段的电压降还能提高全线路的电压质量。

(二)变压器经济合理的运行: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农电网络季节性强,负荷波动大的特点,35kV变电所应两台主变并列运行,两台主变的投切根据临界负荷确定,主变应强调经济运行以减少主变损耗。当变化的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主变运行为经济,而大于临界负荷时则两台主变运行较为经济。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占配电网损很大的比例,配电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变容量的选择不尽合理,安装位置又不恰当,尤其是农村用电负荷存在季节性强、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时低,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间长,加之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农网损耗过高。因此合理选型和调整配变容量,提高配变平均负载率,是农电网络降损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配电变压器其运行的实际铜损等于铁损时,工作效率最高,负载率为最佳负载率。排灌等季节性负荷专用配变,在不用时要退出运行,对照明动力混合负荷最好采用“母子”变方式运行。

(三)改善供电电压水平:“改善电压水平”就是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值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在忙季、高峰负荷和可变损占线损比重大时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在闲季、低谷负荷和固定损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可以通过无功补偿或在变电所调节变压器分接头等手段来实现这一目标。

(四)合理配置电力网络的无功补偿:在有功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农电网络的电能质量有好处,而且对降低线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功率因数,首要的办法是合理调整负荷和设备容量,使用电设备在最佳负载率下运行,以提高线路的自然功率因数,其次针对农电网络功率因数较低的特点,开展家电网络无功补偿工作十分必要。10kV线路一般,可采取分散补偿和集中补偿相结合的技术措施以便获得经济技术的最佳综合效果。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母线上时,仅能减少35kV级线损,而当电容器组装于变电所的10kV线路上时,则可以同时减少35kV和10kV两级线损。为了提高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电容器组应尽可能地装在配电线路上是合理的,但在变电所10kV母线集中装设部分电容器组亦是必需的,只有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综合效果。

三、电力网管理降损的实施原则

(一)经常进行用电普查:用电普查以营业普查为重点,查偷漏、查电度表接线和准确度以及查私增用电容量。对大用户户口表,配备和改进用专用计量箱,合理匹配电流互感器变比,设二次压降补偿器和断相监视装置,提高计量准确度。增强检查力度,利用举报、频繁性突击检查等各种方式来杜绝违章用电。

(二)加强线损管理:建立健全线损管理工作的目标管理制度,将线损指标分解到线路、配电变压器台区和管理人员,严格考核,奖惩兑现,用经济手段来保证降损工作的落实。建立线损分析例会制度,定期开展理论线损的计算工作,以便找出线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B

1 管理体系的建立

1.1 建立层层管理的组织结构,做到全员参与管理

利用降损管理成功模式的经验,将新建10kV配电网与旧有的合理结合,有效的利用资源。建立降损管理小组,积极协调各个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保证部门之间信息交流的实时性,比如调度部门与检修部门之间的联系。同时改进降损管理网络系统,做到对10kV配电网降损的系统化管理。

1.2 定期进行线路理论计算及分析

通过对10kV配电网线损的计算和分析,得出固定损耗与可变损耗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及线路运行时是否达到经济要求。分析过程中,不能局限于一个变电站内的情况,应充分考虑邻近变电站线路损耗;分析线路的总功率、各个相关设备的功率以及无功补偿装置的运行情况等。通过以上分析,找出10kV配电网中的漏洞,合理制定降损指标,做到动态管理。

1.3 科学核算降损指标

降损管理工作的绩效重点在于降损指标,它能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管理,为实现降损指标而努力,实现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可从两方着手:一、确定各部门的责任,出具相关的奖惩标准,做到该奖则奖、该罚就罚;二,对降损指标进行核算时,依据相关电力计划,利用线损理论和原来保存的用电量统计值,对未来用电量进行准确预测,编制具有实际操作性的指标计划。

1.4 加强计量管理

为做到对电量计量的准确性,实现配电网回路的独立计量。计量柜的安装要符合相关规范安装要求。健全计量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到位,定期检修电能计量装置,强化日常巡视工作,提高计量的经济效益。

1.5 强化监管力度,有效控制线损

避免抄表信息的异常,比如少抄,使得线损核算的不正确。因此,必须加强监督,实行“抄”与“管”的分离,管理工作由相关管理部门进行,而抄表工作相关公司负责。制定详细的抄表计划,比如定期抄表、选择最优的抄表路线等,减小因抄表带来的线损振动。

1.6 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打击盗电行为

盗电行为不仅影响到10kV配电网的正常供电,而且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因此,需积极宣传相关法律,开展多样的反盗电活动。日常管理工作中,定期进行电力检查,积极开展反盗电工作,与此同时,与公安民警配合严厉打击盗电行为。

2 技术体系的建立

管理只是提高10kV配电网经济运行的一种手段,关键在于技术,只有加大技术投入,合理改造10kV配电网,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其经济运行的高效益。

2.1 对线路的改造

对线路的改造,主要在绝缘化、电缆化方面展开。线路的绝缘化能消除线路原先卡脖子的现象;线路的电缆能大大缓解树线之间的突出矛盾,减小线路故障发生的几率,同时还能增大供电量,保证配电网供电的稳定和安全。

2.2 对变压器的改造

提升变压器运行的经济效益,关键在于选择容量大小合适的配电变压器,如果选择的变压器容量太大,长时间在低负荷运行,将大大增加损耗,不经济,相反容量过小,变压器长期处在高负荷运行状态,会降低变压器的使用寿命,同样不经济。利用负荷监控系统,对变压器在用电高峰时和用电低谷时的负载进行分析,结合分析结果,及时合理调整变压器的容量大小,比如在变压器负载较低时,可通过更换等方式提升变压器的经济运行。

2.3 大力推行配电检测技术的使用

在配电变压器装设电力负荷的检测设备,做到对每台变压器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控,比如负荷、电压电流及功率等。相关工作人员根据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进行调整,是否需要进行无功补偿,实现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的高效。用户负荷终端检测装置还能实现抄表,提升抄表的实时性,为线损计算提供更科学、更准确的数据。

3 实现10kV配电网经济运行的几点建议

3.1 科学调整10kV配电线路的电压

依据线损理论计算及配电线路负荷分析结果,科学确定配电线路允许电压波动范围,可采取以下几点,通过合理调整线路电压保证配电网经济运行。

(1)在用电负荷处于高状态季节时,可通过变压器分接开关合理调整配电线路运行电压,保证用户电压处于额定值以内。

(2)夏季用电高峰,需要对昼夜负荷进行一定的调整,因此,根据投切变电站以及配电线路上的补偿电容装置的容量大小,进行合理的电压调整。

(3)可采取安装相关装置进行合理的电压调整,比如载调压主变压器。

(4)对配电线路电压的调整必须确保终端用户电压的稳定,同时保证供电质量。所以,配电线路终端的电压变化幅度不能过大,通常限制在额定电压的±7%以内。除了对配电线路电压进行调整,配电变压器电压也需要调整,根据不同季节、不同电力设施负荷的用电量,可将分接开关置于合理位置进行电压调整。因此,要保证配电线路终端的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不能因终端电压变化幅度过大,出发故障,影响10kV配电网的经济运行。

3.2 对用电负荷与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在线损理论计算及分析的结果,计算出每条线路的经济负荷值,之后根据这个值进行用电负荷的估计。当检测到用电负荷与经济负荷接近时,投入运行,准确记录下用户的用电负荷,以对接下来的负荷调整工作提供依据,避免配电线路长时间处于空载状态或者处于高负荷状态运行。可通过在一定时间内进行集中供电的方式,其它时间内则暂时停止供电,避免配电线路低负荷运行,提高线路运行的经济效率,同时轮流定时供电的方式采用也比较多。可将用户用电时间分开,避免配电线路长时间处于高负荷状态,编制合理用电计划,对高负荷线路进行及时调整,可通过暂停次要线路的供电,保证用电高峰线路运行的可靠稳定。

结语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 TM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671-(2012)092-0157-01

1 线损的概念

电能是通过各级升压变压器、各级输电线路、各级降压变压器来输送的。各级变压输送都是电能和磁能相互转化,转换效率虽然很高,但还存在着一定的电能损失。此外,还有电阻中的能损和供电企业因管理不善所造成的各种能量损失。综上所述,在输送和分配(变压)电能过程中,电力网中各个元件所产生的功率损失和电能损失以及其他损失,统称为线路损失(供电损失),简称线损。

2 线损要因分析

线损主要由技术线损和管理线损两部分组成。

2.1 从技术层面分析

由于统计线损存在抄表时间不同期、基础资料偏差等因素,因此网损技术分析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分析理论线损的计算值来进行。根据贵阳配电网2008年的理论线损计算结果,10 kV配线损耗约占总损耗的49%,配变损耗约占总线损的13%,低压线损约为总损耗的31%,表计损耗约占3%。由此可见,线路运行产生的损耗是贵阳配网损耗的主因。

10 kV中压线损要因分析:由于电网建设滞后于经济的发展,电源布点不够合理,线路线行难于解决等等原因,10 kV中压网长期受到变电站馈线柜数量不足、线路数量不足的限制,网架相对薄弱,部分线路供电半径过大,接入配变过多,而且无法根据负荷情况进行合理调整。这就导致线路负载率偏高,甚至长期满、超负荷运行。这些特点通过理论线损计算的结果也反映出来:10 kV配线损耗约占总损耗的49%,所占比重最大。通过对10 kV线路理论线损计算结果的进一步分析,超负荷10 kV线路的理论线损值相比平均值要高2%~3%。超负荷线路供电量大,因此其可变损耗大;而超负荷线路又都是供电半径大、首末端距离较长的线路,其固定损耗也较大;根据分线线损计算的结果,11回经常性满、超负荷运行线路的损耗合计起来占全网230回线路损耗总值的37%,所以超负荷10 kV线路的损耗是拉高10 kV全网线损率的主因。

0.4 kV低压线损要因分析:低压线损偏高的原因主要有3大类,线路过负荷引起的线损偏高;线路三相不平衡引起的线损偏高;线路带病运行引起的线损偏高。在实际运行中,低压线路三相电流不平衡的情况是大量存在的,低压三相不平衡对线损的影响是不能忽略的。如果中性线中有电流流过,则线损必然会增加。当一相负荷较重,两项负荷较轻时,线损比平衡时增大8%;当一相负荷较重,一相负荷较轻,一相为平均负荷时,当中性线与相线相同,线损比三相平衡时增大7%;当两相负荷较重,一相负荷较轻时,中性线与相线相同,线损比三相平衡时增加25%;当中性线为相线截面的一半,则线损将会以上的情况下增加一倍。通过以上理论线损计算结果分析,超负荷配变台的理论线损值比正常负荷配变的平均值偏高约5%~7%,而在计算期内超负荷运行的台区占台区总数的3%,超负荷台区的损耗就将是拉高

0.4 kV网络损耗的主因。由此可以得出,我们可通过减少线路数与降低设备过负荷情况来降低0.4 kV低压网损。

增加电网安全性而造成线损分析:为满足社会对电网可靠性的要求,我地区采取高低压电磁环网运行,造成高低压电网间存在环流,增加了电能损耗;另一方面,电网为限制短路电流,采取环并、拉停线路等措施调整运行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潮流迂回,同样增大了电能损耗。此外,为确保用户供电安全性,各类重要负荷大都采取多电源双电源供电方式,这就使得某些重要负荷在负荷极轻的情况下,仍然需保持变压器并列运行,由此使变压器损耗显著上升。因为增加电网安全性而造成线损还有日益增加的趋势。

2 从管理层面分析

从管理层面分析,引起线损偏高的原因有:由于供电企业管理不够严格,线路、配变缺乏及时的维护和检修导致带病运行引起的线损偏高;用户违章用电或窃电,电网元件漏电、计量表计故障、计量表计准确度下降、和抄表人员工作失误等引起电能的管理损失。

3 降损的措施

降损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调整电网结构,电网规划中合理配置导线。优化电网结构,分区供电,调整不合理网架结构,减少电网输电损耗。对应措施可增建线路回路,更换大截面面积导线。根据最大负荷和相应的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与经济电流密度比较时,当负荷电流对于此导线的经济电流值,应采取增加导线截面积或增设回路。

2)合理配置变压器,不让变压器长期处于满载、超载、轻载状态运行。配电变压器应尽量安装于负荷中心,且其供电半径最大不宜超过500米。对于负荷受季节和时间性的影响较大,用电负荷波动大。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子母变供电,在负荷大时并联运行,一般负荷可采用小容量变压器供电,负荷较大时可用大容量变压器供电。

3)进行电网无功优化配置。功率因数的高低也直接影响损耗的大小。提高功率系数,就要进行无功补偿,无功补偿应按“分级补偿、就地平衡”的原则,采取集中、分散和随器补偿相结合的方案。根据变压器所带负荷情况合理选择无功补偿设备容量。无功补偿设备的容量选择还要综合考虑负荷的性质和补偿效果,以提高平均功率因数cosφ≥0.9为标准进行选择。

4)提升配网计量装备水平。表计升级更换计划的实施效果明显。通过测算表明,一些小型工业用户的用电量在表计更换前和更换后,抄见电量相差4%~6%,因而要加强定期轮换计量表计。在计量管理中严格按照有关规程和规定设置、安装电能计量表计,并且做好防窃电措施。根据用户用电设备容量、负荷性质和变化情况配置不同的计量装置,选择合适的计量方式。对于计量装置应采取统一管理,安装前必须经过计量管理部门的校验。随着运转年限的增长,电能计量表计及互感器等计量装置必然存在误差增大和精度下降等问题,必须严格按规定定期巡查、校验、修理、调校和轮换,保证计量装置的良好运行和准确度。特别要重视专用大用户的高压计量表计的定期校验工作。

参考文献

[1]余卫国,熊幼京,周新风等.电力网技术线损分析及降损对策[J].电网技术,2006,30(18):54-57.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V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1

一、近年来电网线损管理存在的问题

电网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超供电半径线路较多,线路的空间距离超长,迂回和“卡脖子”供电线路多,负荷点之间多数由线路“串接”,并且配电线路上负荷点多、分散,配变供电点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远,导线截面选择与载荷不匹配等。供电设备陈旧老化,损耗严重。高能耗配电变压器和用电设备仍在使用中,早期架设的10kV线路的线径较细,导线截面小,载流量大,线路损耗较为严重,一些中小型排灌用电的情况尤为突出。配电变压器的负荷轻、不平衡。配电变压器空载运行时间长,固定损耗大。白天用电负荷小,经常轻载或空载运行,晚间则负荷较大;夏天和春节期间负荷大,其他时间经常轻载。另外,还存在着配电变压器容量与实际用电负荷不匹配,“大马拉小车”或“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均有存在。电能计量装置造成的损耗。大用户由于负荷变动大,电流互感器变比偏大而实际负荷偏小。电压互感器二次压降过大造成的计量精度下降;大量的照明户表由于设备老化存在着计量精度不合格且偏慢的现象。管理上的损耗。部分地区存在用户违章用电和窃电损耗,抄核收的差错损失,用户表计使用和更换管理上的疏忽,容易造成电能损失,临时性用电报装管理不严,存在无表用电以及其他的不明损耗。

二、供电企业电网技术改造的基本要素

及时改善电网的整体布局和合理结构,使电网的布局逐步趋向于科学高效。关键是合理选择供电半径和控制最长电气距离。配电线路其电能损耗的绝大部分在主干线段,降低干线段上的电能损耗是线路降损节能的一个主攻方向,减少干线段的电压降还能提高全线路的电压质量。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远期负荷增长的需要,10kV线路一般压降不应超过线路额定电压的5%,每回出线输送功率不应超过2000kVA,若过大,则应考虑增加出线回数或新增电源布点。对于低压网应采取放射式布线,尽量避免长距离的线路“串接”。技术降损可采取多种方法,比如增大导线截面,提前分流,转移负荷等。但在实施时,要作经济核算,以免资金回收年限过长造成经济上的不合理。变压器经济合理的运行。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和适应农村电网季节性强,负荷波动大的特点,35kV变电站应考虑两台主变并列运行以减少主变损耗,主变的投切应根据临界负荷确定,当变化的负荷小于临界负荷时,切除一台主变运行较为经济,而大于临界负荷时则两台主变运行较为经济。10kV配电变压器的损耗占配电网损很大的比例,配电变压器运行不经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配变容量的选择不尽合理,安装位置又不恰当,尤其是用电负荷存在季节性强、峰谷差大,年利用小时低,全年轻载甚至空载时间长。因此合理选型和调整配变容量,提高配变平均负载率,是供电企业电网降损节能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些地区电网负荷率低,铁损在整个线损中的比重较大,配电变压器其运行的实际铜损等于铁损时或一般负荷在变压器容量65%-75% 时,工作效率最高,负载率为最佳负载率。排灌等季节性负荷专用配变,在不用时要退出运行,对照明动力混合负荷最好采用“母子”变方式运行。改善供电电压水平。“改善电压水平”就是根据负荷情况使运行电压始终处在一个经济合理的水平上。在电力系统中,电能损耗与运行电压的平方成反比,即电压越高损耗越小。通过无功补偿或调节变压器分接头,可使变压器出线电压提高以降低配网损失。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电设备电压水平控制在额定值允许的偏移范围内。在忙季,高峰负荷比重大和变损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提高电压使其接近上限运行;在闲季,低谷负荷比重大和固定损耗占线损比重大时可适当降低电压使其接近下限运行。合理配置农村电网的无功补偿。在有功负荷不变的条件下,提高负荷的功率因数,可减少负荷的无功功率在线路和变压器中引起的有功损耗。减少无功功率的输送不仅对提高电网的电能质量有好处,而且对降低线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高功率因数,首要的办法是合理调整负荷和设备容量,使用电设备在最佳负载率下运行,以提高线路的自然功率因数;其次是针对边远地区供电网络功率因数较低的特点,开展电网网络无功补偿工作十分必要。为了提高无功补偿的经济效益,电容器组应尽可能地装在配电线路上是合理的,但在变电站10kV 母线集中装设部分电容器组亦是必需的,只有采取分散补偿与集中补偿相结合的补偿方式,才能获得最佳综合效果。因此,自动调压器和自动无功补偿装置作为应用性产品应投入电网运行。

电力负荷管理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TM7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08-0162-01

供配电网线损管理一直是电力企业各项线损管理中的重难点,而其中10KV的供配电网线损占据主要部分,成为供配电网降损措施研究的重点难题。有效地降低供配电网电能损耗现已成为电力企业的工作目标,线损率代表着电力企业电力系统规划的完美程度、生产经营的合理性以及其经济效益水平,成为检验电力企业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线损的分类与构成

(一)按线损的特点分类

此方法能够将线损分为可变损耗、不变损耗和不明损耗三大类,可变损耗:导电线路的损耗、变压器铜损、其他电器设备铜损;不变损耗:变压器铁损、电抗器、互感器、消弧线圈等设备的铁损、电缆和电容器介质损失以及电晕损失;不明损耗:计量装置误差、电表的抄录错漏及时间误差、供用电过程中的跑电、漏电、违章用电(窃电)等。可变损耗为电流通过该电阻单元中引起(正比于电流二次方,损耗随电流增大而增大。不变损耗值的大小不与电流变化有关,只要设备带有电压就会有电能的消耗。一般工作在某一电压下,这个损失就固定了。

(二)按线损的性质分类

此方法能够将线损分为技术线损、统计线损和管理线损三大类:技术线损:不变线损与可变线损;统计线损:电能表指数计算、总供电量与总售电量之间的差值;管理线损:管理不善和失误等原因造成的线损、设备误差和抄表时间不一。

二、改进前推法

用实时数据计算,准确度高,以线路实际情况为基础条件,无假设条件。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方案根据配电网现有的数据采集条件,以各末端负荷节点实际负荷情况已知为前提,提出一种结合实测数据进行理论线损计算的方法。本方法计算条件为末端负荷点功率及电压已知,进一步对上一级节点进行计算。经过计算获得了与末端节点同类型的负荷数据,并且得出两点之间线路的电能损耗。按照相似的计算过程,依次前推对配电网各节段逐个求解。

(二)算法的基本原理

配电网线路的各节段中远离电源的一端,若该点的详细功率情况及电压为已知,并且有该节段的阻抗参数,则根据改进前推法可以精确计算出近电源端的负荷数据,同时得到该节段上的线损值。

(三)算法的理论基础

回代过程:起初时,整个配电网各段线路电压保持相等,忽略线路压降。由最末端负荷功率开始向线路始端计算,整个过程,只要求分别计算出各个节段的功率损耗与电流情况,最终获得母线出口处功率;

前推过程:以上一步计算结果为条件,结合母线始端电压,开始朝配网末端依次求出各个节点的电压。

将以上两步多次计算,以规定的各负荷点功率数值偏差为停止信号。用经典的前推回代法进行线损计算,有多次前推回代过程,计算量大而且必然要考虑收敛性问题,这给线损计算带来了不便。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对该方法进行改进。

我国配电网一般为闭环设计、开环运行结构,节点多、分支多、网络结构复杂。从电源点到各供电节点在拓扑结构上为辐射状结构。改进前推法针对这样的配电网结构,在已知最末端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电压有效值的前提下,由末端节点向上一层节点推算功率损耗和电压变化,以此向始端逐段计算。这样一次前推计算就可以得到各段线路的功率损耗和各节点电压,避免了重复计算。

(四)变压器损耗

配电变压器电能损耗由固定损耗和可变损耗两个计算部分组成。固定电能损耗的计算公式是:

其中:,第配电变压器额定空载损耗();运行时间(h);配电变压器台数。

可变电能损耗的计算公式是:

式中:、…分别为1、2、…n台配电变压器的额定短路损耗,KW。、、…分别为第1、2、…m台配电变压器的负荷率;T,运行时间(h)。

需要的数据:

线路阻抗参数,负荷节点的有功功率、无功、电压有效值,低压母线侧的电流实测值,变压器的参数。

三、10kV电网损耗分析

以某地10kV电网为例,由于10kV配电网节点、分支线和元件较多,并且一些元件不具备测录运行参数的条件,因此精确计算10kV电网线损困难,以满足实际计算精度为前提,该次理论计算10kV电网采用了改进前推法进行计算。该次线损理论计算中10kV电网线损率为3.01%,分压损失占比达到了34.12%,在各电压等级中最高,说明该电压等级是重损层。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较多,如高损耗设备多、供电半径大、线径小、无功补偿不足等,10kV是需要重点考虑降损的电压等级。对线路进行改造升级,优化电源布点是降低损耗的有效手段。

该次理论计算中,损失电量占比均随供电量占比变化,趋势相同。10kV供电量与同期相比下降了2.71%,各地区农网低压负荷主要为居民负荷、一般工商业负荷、农业排灌负荷等。居民负荷比重大的台区由于电量较小,表计损耗占比高,相对线损率偏高;一般工商业负荷比重大的台区由于电量大,配电变压器利用率高,所以线损率相对较低,但如果三相平衡调整不好,也会抬高台区线损率;农业排灌负荷比重大的台区,一般用户较少,台区的三相不平衡度低,台区线损率一般较低。

四、措施及建议

10kV电网为重损电压等级,10kV线路重损原因:一是线路投运时间长,出现老化现象,二是导线线径配合不合理,存在“卡脖子”现象,三是线路走径不合理,供电半径大,存在迂回供电情况。建议更换老旧设备,对重损线路升级改造,优化配电结构。

理论线损可以按照物理特性和逻辑关系分析一个电网的线损状况,可以分析电网线损的变化趋势和重损原因,通过应用改进前推法对某地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结果的分析,挖掘降损空间,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改造、升级建议,可以对电网的发展建设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参考文献

[1]孙博.配电网线损分析及其应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