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双语教学模式模板(10篇)

时间:2023-03-10 15:06:17

双语教学模式

双语教学模式例1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8-0020-02

根据我国高校本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教育部于2001年制定并颁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1号文件)。[1]意见要求各高校应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各高校的“双语教学”热潮继而由此形成。双语教学是指在教材使用、课堂讲授、期末考试等教学环节同时使用汉语和外语的教学活动。[2]我国实施双语教学最直接、最主要的出发点是提高英语水平,满足国家、地方和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双语教学要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在教学理念、方式、教材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和实践。

一、我国双语教学教材使用现状

在我国,双语教学教材的使用主要有三种:引进的国外英文原版教材、自编教材以及原版教材的改编版教材。[3]这三种教材的选用各有利弊。

国外英文原版教材是主要的双语教学使用教材。比如,清华大学开设的1440门课程中,有500门左右的核心课程采用国外著名高校的优秀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原版教材主要集中于经济、管理、医学、计算机、化学、数学、机械工程等学科。[4]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于直接选用国际通行的先进教材,可以避免低等水平教材的重复,跨越式地完成教材改革,直接站到国际先进教材最前沿,[5]也能让学生接触到最地道的英文表达,培养他们使用地道英语进行思考、写作和交流的能力。此外,国外相当多的大学教材都是一流学者撰写的,他们也具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所编教材在内容上整合了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最新信息,浅显易懂、更新及时,学生易于理解、接受。[6]

自编教材分两种,一种是出版社组织专家学者编写出版的教材,另一种是双语教师编写的教学资料,用于课堂上讲授。自编教材的知识体系可与中文教材完全一致,但无法保证英语使用的地道性和表达的原汁原味,许多表述不可避免地会带有中国式英语的痕迹,这对于学生学习地道的英语表达和培养用英语思考的技能不利。

原版教材的改编版教材指的是结合国内教学特点,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改编国外教材。主要形式有:在国外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请海外作者编写适合国内需求的英文版教材;请国内作者联合国外作者共同编写;选择多套原版教材为蓝本,本着规范表达、内容相对完整的原则进行节选和整合。此种教材既能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又能促进外语学习技能、思维技能的形成与提高,[6]而且,经过重新组编的教材,在教学体系、教学习惯上都符合我国国情,在价格上也与国内教材价格相当,比较适合国内院校使用。除此之外,还有将中文教材翻译成英语或把原版英语教材翻译成中文教材的翻译教材。

二、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

所谓“无教材”双语教学,并非真正不要教材,而是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抓住重点和难点,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和相关性,打破教材的原有次序,突出知识的系统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系统性要求任课教师对课程内容了如指掌,在撇开教材的情况下,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文献资料,促使他们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和钻研。先进性要求任课教师不断关注本学科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发展动向,引导学生从图书馆中学习,从网络资源中学习,不断吐故纳新。实用性要求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实用型人才。

现代外语教学理念对于教材的编写及其作用有了新的认识。尽管选择教材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是教师对所选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才是最重要的。大学教育是知识教育,不能让学生仅限于书本知识,应想方设法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获取知识的能力。如果大学教学仍沿袭中学阶段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培养出来的往往是缺乏独立思考、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是我国中小学基础教育水平世界领先,但大学教育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原因。实施无教材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将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甚至教师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目的。

三、“无教材”双语教学实践

“园艺学概论”作为2007年度贵州大学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之一,自立项以来,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对照阶段性建设目标,项目组开展了原版英文教材的引进、教学大纲的修订、授课教案的编写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工作。2008~2011三个学年已为2005级植保专业、农学专业、2007级植保专业、农安专业等班级学生开设了本课程的双语教学。授课教师使用的原版英文教材《Introduction to Horticultural Science》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Arteca教授编著并用于该校的本科生教学,于2006年出版。这本教材为精装本,共536页,虽然内容系统、全面、信息量大、语言地道,但价格相对于中国学生而言比较昂贵,学生无法承受。同时由于授课班级学生容量大,一个班平均40人左右,也没有条件批量购进该教材供学生借阅。且课程为专业选修课程,授课时数仅36学时,其中还包括8个学时的实验,在规定的理论教学课时内根本无法让学生掌握教材中那么多的知识内容,教学实际与原版教材内容体系存在很大差异,这使得原版教材的使用价值大打折扣。鉴于此,本着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该课程尝试采用“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即在每一章节讲授前给学生发放英文讲课提纲,使学生初步了解讲授梗概和讲课中所涉及的专业词汇与内容。虽然学生手里没有教材,但三个学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对于双语教学活动本身的影响并不大,学生也可以接受。

四、实行“无教材”双语教学的有利途径

今后“园艺学概论”课程实行“无教材”双语教学的有利途径有以下方面:一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教学平台,不断加大网络教学的力度,引导学生以自学学科知识为主、课堂语言技能强化为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二是尽可能多地提供教学资源,如课程核心词汇双语注解,学科前沿知识导读,列出本学科、本专业的相关文献,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文献检索平台查找相关文献,激发他们获取新知识的兴趣;三是采用互动式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试讲和点评,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交流学习成果,及时总结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引导学生自己解决,使双语教学活动本身充满活力和生动有趣。四是考试重在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少考或不考死记硬背的题目。

双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而教材的使用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在进行双语教学时应根据各个阶段的目标,从实际出发,尝试使用不同类型的教材和教学模式。只要能达到双语教学的目标和效果,“无教材”双语教学模式又未尝不可呢?

参考文献

1 王 梅、高占先、姜文凤.编写有机化学双语教学教材的思考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9(3):94~95

2 曾剑平、曾 翔.双语教材研究[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87~90

3 卢 燕.《国际商务谈判》双语教学教材选用与建设研究――以洛阳理工学院双语教学实践为例[J].中国校外教育,2009(11)

双语教学模式例2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2-02

1 双语教学有个成熟过程

长期以来,我们受自身条件和学校对双语教学认定标 准的局限,对双语教学心存敬畏,裹足不前,期望着自己达 到双语教学的严格要求再行组织实践双语教学。现在发现 这个思维是个很大的错误,其结果是让我们不敢放开手脚 大胆实践。“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首先看其它学校如何规 划、开展双语教学。

李建中、陈渊、张品(2004,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 规划课题成果)指出,目前世界上普遍采用的双语教学模式 有:浸没式(immersion model)、过渡式(transitional bilingual model)和维持式(maintenance bilingual model)三种。其中 浸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让学生完全沉浸在第二语言(或外 语)的习得环境之中,这种教学模式的成功率很高,但需要 特定语言环境和条件;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是一种将第二 语言(或外语)作为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的模式;维 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则是指在将第二语言(或外语)作为教学 语言的同时,继续用母语来维持学生理解的一种教学模式。 而在我国,小学和初中还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浸润式。 浸润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按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循序渐 进、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双语教学能够向液体一样渐渐渗 入教学领域的全过程。这四种教学模式各有特色,各适于 不同形式的双语教学。在实施时我们要根据主讲教师的英 语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教材的难易程度,以及各学校、各 专业的具体情况,分专业、分课程、分层次、分阶段、循序渐 进地开展。具体可归纳为五种方法;

(1)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

(2)中文教材、中文授课、穿插英文专业词汇和分析讲 解英文专业资料。

(3)中文教材、中文授课、部分章节使用英文教材。

(4)英文教材、中英文授课。

(5)英文教材、英文授课。

以上的五种教学模式及五种教学方法在双语教学的开 展过程中,可以根据学生、师资、教材的实际,采取灵活多样 的方式加以选择,条件好的可以直接采用难度大的教学模 式,条件差的可以先采用难度小的教学模式,亦可以采用循 序渐进的方式,或将几种教学模式交叉使用。

付筱娜(2002)认为,根据师资和学生的外语水平与专 业知识的实际,在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模式大致存在三种 类型:

(1)全外型。

即所开设的课程采用外文教材直接用外文讲授。学生 以外文形式接受所学知识这是属于高层次的双语教学模 式。师生应分别具备教与学的条件。

(2)混合型。

这种双语教学模式是采用外文教材,教师采用外文与 汉语交错进行讲授。这种模式与全外型比较属于较低一个 层次,但对于学生来讲易于对知识的接受。这种模式对于 初开设或开新课的双语教学以及广大教师宜广泛采用,也 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要求。

(3)半外型。

这种模式属于双语教学模式的一种较初级形式。即采 用外文教材,用汉语讲授。采取这种模式的主要原因是学 生外语基础知识和接受能力薄弱所致。学生需要占用一定 的时间攻读教材。既需弄懂外文的语言知识,又需学好专 业知识。上述三种模式,开设双语教学的课程和教材的选 择,一般是由主讲教师确定,因而存在着较大的灵活性和变 动性,不够规范。这个问题在开展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应逐 步得到解决,使其严格按教学计划课程设置的规定步入规 范化的轨道。教材选择的原则是在国际上某一领域优秀 的、先进的、当代的教材。对于混合型、半外型的教学模式 应采取措施,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全外型。

李家龙(2004)认为,双语教学难度很大,要循序渐进。 并进一步指出可以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专业术语后注外文式。这需要教师首先学 会这些外文单词,然后在课堂上传授中文知识的同时,将对 应的外文词汇讲授给学生。这一阶段适应于外语水平有限 的教师。教师在授课前,需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在备课 时需要花更多的时间作准备(这种模式虽然对外语水平有 限的教师较适应,但是,由于外文专业术语的补充和插入, 往往影响授课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在教学效果上多少有些 影响)。

第二阶段,外文术语导人中文讲课式。这种方法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较高,教师不仅要熟记有关的外文术语, 而且能正确地发音并讲授出来,同时还需要用外文术语组 织教学内容。由于欠缺外语的交流和互动,这还属于双语 教学的过渡阶段。

第三阶段,外文直接导人双语讲解式。这种模式对教 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更高,教师不仅要掌握丰富的外文术语 和词汇,有正确的发音,还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和表达能 力,在教学中能用外语与学生交流和互动这种模式可兼顾 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使教学内容的组织更为合理。但是, 由于教材的不适应性和课堂上外语互动交流的程度还有 限,还未达到自然的双语教学境界,不过已为真正意义的双 语教学做了必要的准备。

第四阶段,外文授课,中文补充和外语互动交流式。这 方面,香港高等教育的发展很成功,在香港高校教学语言基 本上是英语,课堂上的交流语言也主要是英语,在这种环境 下,师生的英语应用能力普遍较高,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 也很自然,在我国国内要达到这种真正自然的双语教学模 式,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这种模式对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 很高。他需要有较强的外语交际能力,对外文和教材内容有 准确的把握,还需要熟悉学生的理解力,有一定的双语教学 经验并以师生间外语互动为补充。

这些实践或研究结果,给我们上管理统计学双语课,指 出了方向,回答了在实践中的什么是双语教学的问题。双 语教学不再高不可攀,虽然开展双语教学有难度,师资、学 生、教材以及教学方法条件可能都不成熟,但是我们可以积 极寻找突破口,找准切入点,在双语教学的实践中学习、借 鉴和创新。只要我们长期坚持,结合我们的实际,积极探索 学习,逐步提高,就能达到较高水平。

2 我院《管理统计学》开展双语教学的审视

2.1 条件审视

从师资的角度看,我们有主讲教师5人。年龄结构上, 4人年龄均在35岁以下;学历结构上,一名博士,4名硕士, 其中3人是在读博士研究生;职称结构上,1名教授,4名讲 师。英语水平上,教授已经完成出国留学英语培训,其他人 英语达到6级水平,也有老师参加过公共英语培训和双语 教学研讨班。因此我院管理统计学开设双语教学的师资条 件已具备。

从学生的角度看。我院工商管理专业有普通班和国际 工商试点班(IBA)。管理统计学通常在第5学期进行,即面 向我院大三学生开设此课程。以2005级学生为例,80%以 上的学生通过国家英语4级,30%左右的学生通过国家英 语6级。IBA的学生们在选拔的时候英语基础就好一些,因 此国家英语四、六级通过率更高一些。学生对管理统计学 开展双语教学有一定的接受能力。

从教学资源上看。具备如下条件:多媒体教室,已经制 作完成全英文的PPT课件,全英文练习,有经典英文参考教 材。

综合来看,我们这个教学团队已经具备在一定层次进 行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条件。

2.2 定位审视

理解和定位双语教学,对我们来说,有过误区,我们曾 经对双语教学的理解是熟练地运用英语进行教学。我校对 双语课程的认定中就有一条,英语表达占到50%以上。这 种理解让我们忽略双语教学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强行往双 语教学的高级层次上靠,只会欲速而不达。在我们双语教 学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教师的自信心不够,自我 否定,将双语教学视为难以为继;学生们在期待中发现双语 只是多了一项新任务,只有负担,没有乐趣,兴味索然。如 果教师的课堂掌控能力好一些,上课经验丰富一些,更能调 动气氛,情况会好点。从往年上课学生们评教打分中可以 看出端倪:同一个老师上课,双语课程的得分明显少于非双 语课程得分。

2.3 授课审视

正是将双语教学定位到其高级层次上,教师们双语授 课的模式也是勉为其难地“硬着陆”。上课内容按照中文版 的书(将其作为参考)结构来,给学生提供对应的全英文复 印资料当作教材。授课时用全英文的PPT课件,力图用英 文表达。结果授课表述时,内容上或者变成了复述PPT,或 者变成了中文解释。英语用得生硬,更不用说要达到单语 授课时的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这样远远达不到高级层次的 要求。学生们的情况也不乐观,虽然他们可以提前拿到英 文资料,但是对厚厚的英文资料认真预习,费时费力,多有 逃避,就指望着老师上课讲解,特别是原理与方法的演绎 时,更是希望获得中文讲解,等到要考试时,就希望老师们 出的全英文试题不要太难。事实上,考试也不可能难:平时 少了英文的训练和积累,仅仅是看懂试卷的题目就要大量 的时间。慢慢地,学生们变成“等、靠、要”的消极接受者。 造成这种双语教学的不好效果,主要原因是教师和学生们 都没有准备好。教师要讲好双语课程需要时间学习积累, 学生们要学好双语课程,也要循序渐进。我们的教学模式 违背了这个原则。

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的模式选择

3.1 《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定位

短期来看,基于目前的水平和经验,我们能够选择的模 式是维持式,或者说是半外型,处在上述四个阶段的第二和 第三个阶段之间。具体来看,我们用中文和英文两种参考 教材,讲解上我们中英文结合,具备上述第3和第4种方法 的特征。

长期来看,希望通过3年的建设提高,能够达到过渡式 层次和混合型层次以上,到第三个阶段以上的水平。

3.2 模式的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模式,取决于我们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我们着力于条件建设,然后在模式上进阶。在短期(建设 期),我们主要是立足于维持式,通过专业词汇的渗透,局部 知识点的英语表达突破,由单词、短语、句子、段落等方式拓 展,提高教师们的英语表达的能力,建立和巩固教师们的自 信心。这种方法本身也是双语教学的手段。是对双语教学 方法单词短语式(Word and Phrase Mode)、整句式(Sen- tenee Mode)和复合式(Word and Sentence Mode)的具体演 绎。即分别使用英文单词短语、整句以及两者并用来配合 汉语讲授。

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过去我们的双语课堂忽略了不 同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双语教学的初衷。双 语教学也可分为单向式(Unilateral Mode)、交互式(Bidirec- tional Mode)和多边式(Multilateral Mode)3种。单向式也 称灌输式,是指在课堂上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让教师最大限度地向学生灌输信息,并与我 国外语教育“会听不会说”的特点相吻合,对学生而言可能 更乐意接受(逃避说),但同时会由于缺乏及时沟通,默许甚 或助长部分同学的学习惰性,造成对该课程失去兴趣;交互 式又称对话式,是指教师用两种语言讲授,并适时地提问, 要求学生兼用两种语言回答的教学模式(不能纯用中文), 这种模式可能会影响课堂讲授信息量,但由于能达到师生 教与学同步,反而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边式亦称讨论 式,是指在案例讨论时允许学生自愿发言的模式,这种模式 对不善言谈的内向型学生来说,有充足的发言准备时间,对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大有裨益。

选择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教师,不同的章节,可以灵 活。虽然强调循序渐进,但是也能根据内容的熟悉程度进 行选择。另外条件不同时,也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 我院和美国华盛顿大学商学院交流越来越频繁,他们有派 老师在我院授课,这时,可以考虑直接进入浸没式教学,全 英文授课的方式。为了保障教学的效果,可以提供一名中 方教师做助教。

3.3 我院《管理统计学》双语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牢记原则。

开展双语教学,不是要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的内容。 要“营造氛围,注重实效”。经验告诉我们不可贪多求快,否 则只会欲速而不达。要重视一个术语和一个术语的积累, 一个专业词汇和一个专业词汇的掌握和应用。通过渗透法 创造机会和条件让教师和学生提高英语水平。

(2)加强教学资源的建设。

目前,没有很合适的英文教材,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 我们暂时还没有能力编写英文教材,但是可以努力编写或 组织汇编合适的英文讲义,这样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将学生 们从厚厚的英文原著中解放出来,更有效率地学习管理统 计学的知识,而不至于湮没在英文材料的阅读理解上,同时 也能够训练学生们的英语学习与思维,提高英语水平。另 外,就是编写合适的英文题库,以及生动的例子。

(3)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

《管理统计学》是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课程,许多国 外最近发生的例子都可以拿到课程中来,这样可以极大地 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对时事的关注),容易使他们上课兴奋。 多媒体可以尽可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和训练听力,甚至积 极思维。

4 结论

双语教学的成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努力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双语教学应该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不 同的模式。关注双语教学的目的比双语教学的形式更重 要,因此要注重实效,在这个前提下,充分利用并创造资源 在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提高应用英语的能力。

化学课堂评价途径探讨

张华芬

摘要:课堂评价是对教学过程生动可变性的概括,是对以往强调过程的预设性、计划性、规定性的一个重要补充和修正。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物质性质学习的阶段性和理论理解的有限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空前活跃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的重要性。讨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现课堂评价的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课堂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09-0194-02

1 注重课堂评价的语言运用,顺应学生个性心理体验

课堂上如何评价,学生就会有积极的表现、就会有愉快的情绪体验呢?我认为,教师应紧紧抓住课堂评价语言这一法宝,让课堂评价语言这个最直接、最有效的评价方式真正发挥其独有的魅力。以往在课堂上经常会听到“不错”、“很好”、“再想想”、“你能比她还好”等等这样的评价语言。的确,这些语言有一定的激励性,但久而用之,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认为课堂上的评价语言不应拘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教师要有创造性的对学生进行评价,使被评价的学生都能得到学习成功的满足,都能提高学习的兴趣,都能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真正让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应有的魅力。

(1)评价语言要准确、得体。

评价语言应根据学生的回答客观、准确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不足,既对学生表现出色之处给予肯定,同时又有针对性地给学生提醒与纠正。“你回答得很好,如果思维在活跃一点就更好了”,“你做得很对,如果能够把化学方程式用关系式表示就更能体现你的水平了”,“你这个方法很好,你再想想能不能用其他方法做”,“你很了不起这么难的题都做对了,但你有没有想过会不会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正是这些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知道了学习化学不仅要掌握好基础知识还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同时也明白了只有多练习,思路开阔学习才会提高。也正是准确得体的评价语言使学生对自己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在一次一次练习中扬长避短,所以很快就有了进步。

(2)评价语言要生动、巧妙。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会使学生兴奋不已,情绪高涨,同时课堂气氛也会异常活跃。即使学生的回答出现问题,只要教师运用巧妙的评价语言加以引导、帮助,不但避免了学生的尴尬,还维护了他们的自尊,学生在纠正了学习中错误的同时,还会更有信心地投入学习。

2 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要善于用激励性的语言外,还应经常用无声鼓励,即用表示赞许、喜欢的体态语言进行评价。例如,学生积极思考时摸一摸他的头,学生有独特见解时教师传递给他一个赞赏的眼神等。当学生很准确快捷的回答出题目的时候,我会情不自禁地为他鼓掌;当学生拿来书写规范、正确的作业本让我批阅时,我会为他写上“GOOD”,让全班传阅;当听到学生精彩的发言,我会快步上前握手祝贺;当学生没思考周全,还不知如何回答时。我会送上期待、信任的眼神……另外,根据学生具象思维突出的特点,还可以巧用有形鼓励,即用象征物对学生作鼓励性评价,以激励学生的上进心和荣誉感。例如,本学期我将学校开展的“争章活动”与课堂评价紧密结合起来,我与学生一起制定了许多根据课堂表现来评定的“子章”,诸如“好问章”、“合作章”、“进步章”等,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时,我就会及时在他的“争章本”上盖一枚“好问章”,从而鼓舞同学们向他学习;当学习小组合作探讨时,全组同学合理分工、共同研究,表现较好时,我就会给这个小组同学发一枚“合作章”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激发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学生们从老师这亲切多样的体态语言中感受到了关爱,感受到了赞赏,更感受到了那无声的动力,这一切会推动学生永远向前、向前。

3 运用恰当的评价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性学习

以往的课堂评价只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教师主要看学生学习的结果是否与课本知识或自己心目中的想法一致,如果一致就是好的,否则不然。动态生成式的课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且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策略和智力表现。教师评价时要指出学生回答中所包含的智力价值。以及采取了何种学习方法,这样的评价。能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特别是创造性学习。

4 师生的心灵对话是课堂评价的重要基础

课堂是动态的,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对学生来说,这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教师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要实施课堂评价那么教学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的支持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上的积极的互相推动。学生是现实的、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生命体,主动、健康发展是他们的权利,更是他们的内在需求。学生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教学,试想如果没有主体的参与,没有师生的相互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作用于课堂教学,怎能会有动态生成?因此,课堂评价得以表征和达成的最基本的形式和途径便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真正做到:了解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习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学生,友爱每一位学生,教好每一位学生,并努力将它贯彻到自己每一天的教学实践中,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形成就不只是一个美丽的童话,具有生命色彩的动态生成一定能得以表征并活跃在活动过程中和活动结果上。

双语教学模式例3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双语教学模式设计

双语教学过程中,其模式主要分为三块:情境模式,方法模式,考核模式。而这三块均要根据工作实际来设计,配合双语教学,这样才能真正促使学生对工作实际的把握,克服一些实际问题。

(一)情境模式设计

情境模式也可认为是内容模式。将不同的工作内容设计成教学中的不同教学情境。所谓以工作项目和任务为中心的内容模式设计,即在编排教学内容时将原有的教材内容顺序打破,重新编排。按照工作项目和任务的要求,将各项目和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柔和在一起。即不是为了学理论知识而学理论知识,而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而学所需的理论知识。这样很多知识点在传统的双语教学模式中不会安排在一起,但在这种新的模式中就安排在了一起。这种变动可以提高学生对工作任务和能力的把握,而非对理论知识点的把握。以“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课程为例。在设计课程内容时以国际贸易的完整流程为工作项目主线,以工作任务为平台,进行章节情境设计。在每一个工作项目中融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从而形成一个以国际贸易流程为主线,以国际贸易实务知识为节点的知识网络体系,使零散的理论知识根据工作指导而结合在一起。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都成为贸易流程中模块的工作指导。使学生不仅能够管中窥豹,而且能够一览众山晓。整个国际贸易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大工作项目:交易前的准备工作,磋商过程,合同的执行(出口)及合同的执行(进口)。首先,交易前准备工作。将此项目的两个任务设计为两个情境讲解:情境一(工作任务一)为寻找客户,情境二(工作任务二)为资信调查。在情境一中着重介绍寻找客户的途经,情境二重点讲解资信调查的通用方法。其次,工作项目之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中的一个重点,任务从磋商开始到签订合同结束共有八项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分别据此设计情境:情境一询还盘磋商、情境二讨论商品相关条款、情境三价格谈判、情境四运输事宜、情境五保险事宜、情境六支付方式、情境七一般条款、情境八合同签订。磋商过程是国际贸易工作的重点项目,因此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应将其设计为课程内容重点章程,充分体现以项目任务为中心来进行情境设计的理念。在该项目的实现中,情境设计以“合同”为载体,按照从最初询还盘到合同签字生效的完整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的学习。以上情境和实际业务操作完全一致。工作项目三为出口商的合同的执行,在这个项目中出口商主要要完成从准备单据、发货、取得货款、退税等十项工作任务。因此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十大情境模式:情境一申请产地证;情境二租船订舱;情境三商检;情境四保险;情境五报关;情境六装船;情境七交单;情境八核销;情境九结汇;情境十退税。工作项目四为进口商执行合同,在该工作项目中主要有四项工作任务,据此设计四个工作情境:情境一支付货款;情境二进口报检;情境三进口报关;情境四索赔和仲裁。参考哈弗MBA课程的案例导向教学,为各个工作项目设计真实的案例来进行教学预演,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以上设计的内容主要是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的内容情境模式设计。然而仅仅有内容上的改变还是不够的。理论教学要通过实践来巩固,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即还应配合双语设计的方法模式。

(二)方法模式设计

所谓方法即在内容确定的前提下,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来进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中,应考虑两个层面的方法:一是理论教学中的方法模式;二是理论教学后的方法模式。

1.案例引入与导出

在理论教学中,要充分采用案例教学法。由教师虚拟一个以实际贸易为基础的国际贸易案例情境。教师在该案例中担任编剧和导演的角色。将学生分成贸易的甲方和乙方。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虚拟的环境中,和学生一起为双方设计相应的组织机构,搭建仿真的贸易平台。作为编剧和导演的教师,负责编写“剧本”。而学生按照“剧本”,找出本幕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预习的工作要求由学生在课下协同完成。教师编写的“剧本”给学生一个抛砖引玉的参考,学生可以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对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表演”。教师在课程前,将本幕所设计的知识点和考查点,列一个Checklist(检查表格)并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仔细记录学生对知识点和考查点的掌握情况,并对双方的表现进行打分。学生“表演”结束后,由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评讲和总结,对所涉及的外贸知识进行回顾和梳理,并评出“最佳表现奖”等奖项,既是对学生的鼓励,又可以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2.实践与理论高度融合

理论教学后,存在教学效果巩固的问题。这对于学生而言是非常关键的。单纯的理论教学,其巩固效果很差。在传统的外贸教学中,通常是将理论教学和实训分开,学期的大半时间讲授理论,学期末进行实训。这样的弊端是:在学理论时,由于比较抽象,很难真正全面地理解。而实训课时,平时教授的理论知识由于掌握不牢固,已经大部分忘记了。这样一来,变成了“夹生饭”,“回锅肉”。教学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高度融合的实践与理论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不二法则。在教学中,将只是在学期末进行的实训分成章节实训和汇报实训。章节实训与章节理论教学紧密相连,学完了理论知识,立即去实训,使抽象的理论得以在实际应用中消化理解,成为技能。而汇报实训,是将所学的分散的知识和技能条理化,是实际工作情形的真实预演。

(三)考核模式设计

由于前面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变化,以提高学生毕业后工作能力为目标的课程,其考核模式就不能再采用传统的书面百分制考试了,否则会使前面的改革前功尽弃。前面教学内容突出工作重心,后面方法的案例教学与理论实践高度融合也突出工作实际,因此考核再以理论为中心就非常不协调,甚至会影响前面两项成果。因为当学生得知考试仍以传统理论考试为主,其学习目标就会发生变化,认为学习工作实践与考试不相干,会挫伤学生学习工作实践的积极性。因此,考核模式的改变是非常必要的。以工作项目为导向的双语教学课程,其考核应采用多种形式并举的方法,注重形式的多样化,尤其要突出工作实践能力。具体可设计为:书面考试(占20%),平时作业以及平时表现(20%),工作情境考核(30%),口试(面试)考核(30%)。

三、基于工作过程双语教学模式面临的难题及解决方法

双语教学模式例4

开课前我们对学生的原有化学与英语水平进行了测试,测试形式为闭卷考试,卷面满分均为100分。测试结果显示,化学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55%,英语学科60分以上人数占49%,可见学生的整体基础比较薄弱。为了开展好双语教学,我们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学生能够学好双语化学课程为目的,探索出递进式化学双语教学模式。所谓递进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在双语课堂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实施不同的双语课程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活动形式和教学实践方案,从而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该教学模式由三个实施阶段组成:渗透阶段、过渡阶段和沉浸阶段。

一、渗透阶段

渗透阶段在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双语化学课程初期实施。大部分学生对双语教学还要有一个适应、接受的过程,由于在该阶段学生的化学与英文水平较低,所以采用10%20%的英语进行双语授课,双语板书、双语作业和双语试卷相结合。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双语学习的兴趣直接影响双语教学的效果。所以,教师要充分起到激趣者的作用,在激趣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目标与信心,明确双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多开口,多交流,并且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引入课堂教学,比如化学发展史、化学家的生平介绍等。我们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关于给定论题的探讨,学生可在因特网上搜集英文化学信息从而相互交流研究成果;也可通过科学读物、最新的科技动态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同升湖实验学校国际部的学生将来多数都要出国留学,有了这种内驱力,再加上教师的经常引导,他们多数很快培养了对化学双语学习的兴趣,从而也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极大的主动性。

第二,渗透词汇。在该阶段,要有计划地渗透化学英语专业词汇,并让学生通过联想法、复习法等逐步扩大词汇量。使他们掌握简单的英语化学表述,能够对英文版化学教材进行阅读,但不讲语法,避免翻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用中英文板书,学生课后的作业题目和考试语言也是中英文结合。

下面以Oxide(《氧化物》)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渗透阶段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确定课题、学生面临问题。教师根据词汇特点确定渗透内容,给出课题和联想点,并且进行双语板书。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此类问题若用中文回答非常简单,可让学生认真回忆所学过的知识并进行举例。

第二环节,多元化渗透,学生对问题做出试探性反应并获取新信息。教师请三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相关化学式及中英文名称,学生针对联想点进行回忆并联想,其他同学可对前面同学所写内容进行补充。

第三环节,激发学习兴趣、扩展知识,学生进行知识理解与融合。教师引导学生根据以上规律进行联想,回忆以前所掌握的词汇,同时学生联想并讨论。比如学生可以归纳出如下知识点:金属的元素名称常用后缀-ium,卤素的后缀为-ine,稀有气体元素的后缀为-on(helium 除外),sulf-代表硫,oxy-代表氧,氢氧根的后缀为 -ide等。

第四环节,双语作业及试卷相结合,学生巩固知识并记忆。我们让学生在作业中尽可能运用英语进行表达,并且单词oxide(氧化物)等又出现在了期末考试中。

我们把渗透阶段在高一第一学期的前两个月进行,并且通过测试和问卷来检验实施效果。测试结果显示:70%的学生对知识掌握良好,但30%的学生对知识掌握不牢,90%的学生喜欢上了双语教学。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我们把该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分层整合。整合后有两种班级,适应能力强、双语化学基础好的划入A班,进入到过渡阶段的学习;双语化学能力较弱的同学划为B班,所在的班级仍然进行渗透阶段的教学。

二、过渡阶段

在过渡阶段中,教学语言的英语比例适当增加,逐步由双语板书、作业、试卷过渡到完全英文板书、作业、试卷。让学生感到既提高了学习层次,又无难度和挫折感。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逐步实行全英板书、试卷与作业。板书要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若部分内容存在抽象不易懂的客观因素,可辅之以双语课件教学的方法。这样不仅通过多媒体把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更可以在扩展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也提高了课堂效率。全英作业可使学生依据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时地找出薄弱环节,全英试卷有助于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英文化学试题的理解情况。

第二,创设双语氛围。教室内粘贴英文版元素周期表,双语的宣传牌和警句,双语板报等,使学生在视觉冲击中充分感受双语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引导学生课上尽量用英语讨论,课下尽量用英语进行交流。

下面以Sodium Peroxide(《过氧化钠》)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过渡阶段的教学环节。(转下页图表)

在三个月的过渡阶段教学中,通过对三次月考成绩的分析与统计,85%的学生化学成绩良好以上,70%的学生英语成绩显著提高。这充分说明了过渡阶段达到了预期效果。

三、沉浸阶段

沉浸阶段的授课语言英语比例大于汉语,具体课堂用语英文比例约占60%80%。我们认为对于中学生来说,在化学课堂上100%的英文授课不宜操之过急,化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每节课都需要有部分知识点用中文进行形象通俗地讲解。在沉浸阶段,我们提倡并组织学生进行以英语为交流媒介的自主研究学习和合作式学习,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该阶段需要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思维与交流,这无疑对学生提出了较高要求。

该阶段的教学策略如下。

第一,做好预习。学生预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课堂效果。一年来,我让合作小组积极参与课前预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调动了学生预习的积极性。

第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科知识与探究能力的增长过程,同时也是英语口语与英语思维能力的提高过程。小组内讨论时,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表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这样促进学生互动。小组同学遇到争论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请教,这样可以建立师生互动。在别的小组发言后,如有补充或不同的意见,小组任何同学可以代表小组发言,这样有利于形成群体之间的互动等等。适时表扬他们,使他们体会合作成功的快乐。最后,以小组为单位用英文写出学结。

下面以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一课为例来具体说明过渡阶段的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教师可用如下导语引入新课:“当今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人类的健康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威胁,关心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那么,环境污染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哪些因素或情况会造成环境的污染?”

第二环节,学生预习。让学生查询资料,自主研究学习,通过在互联网、图书馆、阅览室等查询搜集汉语资料和外语原版资料,得到更新、更广阔的信息并进行信息融合和信息处理。

第三环节,英语交流。小组进行学习交流与总结,多元融合。如学生做的交流有Air pollution(空气污染)、Water pollution(水污染)、Solid wastes(固体废弃物)、Radioactivity wastes (放射性废弃物)等。

双语教学模式例5

双语教学的含义主要是通过外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得到同步的提高,而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沉浸式”“浸润式”“过渡式”和“维持式”。其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处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不单单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英语知识点讲授,并且还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他学科课程的讲授,也就是说,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不单单是将英语作为学习的内容,更是将英语作为了学习的工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能够极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融入到第二语言环境中,提升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现今酒店管理专业“沉浸式”双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内诸多高校已经相继开展双语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1.师资力量不足。现今各大高校层出不穷,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很多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来到高校任课,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经验,而有很多英语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英语口语方面并没有达到专业要求,也有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却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因此,提高高校师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一点。2.课程设置不合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双语课程主要是针对于前台、餐饮以及客房等相关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环节并没有严格按照双语教学的标准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高效培养出的酒店专业人才其实并不专业,在全面性上有所欠缺。3.教学方法不够规范。我国国内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的体制和模式,教育者也没有对双语教学模式做出硬性的规定,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无法合理的把握外语所占的比例,不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定制双语教学的强度。因为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模式例6

双语教学的含义主要是通过外语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都得到同步的提高,而双语教学的模式主要分为“沉浸式”“浸润式”“过渡式”和“维持式”。其中,“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半以上的时间都处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教师不单单使用第二语言进行英语知识点讲授,并且还使用第二语言进行其他学科课程的讲授,也就是说,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不单单是将英语作为学习的内容,更是将英语作为了学习的工具,在学生的日常学习过程中,就使用英语进行学习。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能够极为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掌握水平,让学生可以快速的融入到第二语言环境中,提升英语水平和专业水平,成为社会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二、现今酒店管理专业“沉浸式”双语教学的现状

虽然国内诸多高校已经相继开展双语教学,但是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如下:

1.师资力量不足。现今各大高校层出不穷,很多高校的师资力量并不雄厚,很多刚毕业的硕士生博士生都来到高校任课,缺乏专业的知识与经验,而有很多英语基本功扎实的教师虽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是英语口语方面并没有达到专业要求,也有英语水平高的教师,却缺少相关的专业知识,无法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因此,提高高校师资力量是最为关键的一点。

2.课程设置不合理。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双语课程主要是针对于前台、餐饮以及客房等相关方面,除此之外,其他环节并没有严格按照双语教学的标准来进行教学,这样一来,高效培养出的酒店专业人才其实并不专业,在全面性上有所欠缺。

3.教学方法不够规范。我国国内的双语教学模式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规范的体制和模式,教育者也没有对双语教学模式做出硬性的规定,教师在教育过程当中,无法合理的把握外语所占的比例,不能够有效的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定制双语教学的强度。因为没有规范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的制约了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

三、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化人才的方法

1.合理选择师资,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从上述的“沉浸式”双语教学定义可以看出,想要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实施“沉浸式”双语教学,授课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英语水平,同时,因为是酒店管理专业,该专业的操作性极强,更大程度上的增加了任课难度。所以,合理选择师资十分重要,高校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的方式来增强本校教师的综合能力水平,培训工作是保证师资水平的先决条件,通过学校对教师的培训,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师资力量,从而加强双语教学的建设,通过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国际化人才。

2.合理选择教材,广泛开展“沉浸式”双语教学。教材作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媒介,在“沉浸式”双语教学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选用教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现今各大高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所使用的双语教学教材大多是由英文教材翻译而来或者是自编教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在进行教材翻译和编写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差错,很容易造成学生理解的偏差,并且使用这种教材,学生无法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体会到外语的真实作用。所以,高校应当合理选择教材,可以选择原版的英文版本酒店管理教材供学生使用,突出教材的“原汁原味”,同时,使用原版的英文教材还有助于营造“沉浸式”双语教学的教学环境,促使学生使用英语去与同学和老师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双语教学模式例7

双语教学一般是指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专业课的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而异。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教学[1]。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能够系统地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将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外语的应用水平,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但是,双语教学在我国开展时间不长,采用什么教学模式提高双语教学效果值得探讨。

一、《生态学》双语教学的意义

生态学是当今世界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也是农、林、牧、生物技术和环境学科等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在人们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的情况下,生态学的基础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为满足生态学双语教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等单位从国外引进越来越多的原版教材,对促进我国生态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促进我国生态学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提高,从采用单一的母语教学逐渐演变成英语和汉语的双语教育,对跟踪国际生态学发展前沿、生态学教学内容与水平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目前双语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高校和教育部的重视,成为我国本科教育评估的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学生基础英语的知识,强化了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有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

(一)国外双语教学模式[3]

1 沉浸式双语教学模式

沉浸式双语教学指的是学校完全采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方式。该种模式首推加拿大。这种教学模式是学生依靠教师完全用外语上课来学会这门语言,达到语言教学目的。

2 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

保持型双语教学,即学生刚进学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教学方式。

3 过渡型双语模式

过渡型双语教学是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采用母语然后逐渐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

(二)我国双语教学的基本模式[3]

1 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

渗透型双语教学是指在正常的教学中适当穿插使用英语。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局限于低年级使用,作为双语教学的过渡,教师在讲授中使用一些常规的课堂用语和专业词汇,并辅以中文解说。

2 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

穿插型双语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交替使用中英文两种语言。因教材知识点而异,在学生理解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适当采用英语作为补充解释;对于比较容易接受的内容,主要以英语讲授为主,适当加以汉语解释和说明。

3 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

示范型双语教学是在某个学科中,选择某门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

4 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

选修课型双语教学即开设某个学科的选修课,用纯英语教学,或将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设置新的课程,用纯英语进行教学,这样既让学生了解本学科发展的前沿,又有助于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三、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在生态学双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

作者在2006年和2007年对四个班的生态学课程进行不同模式的双语教学。对2006年的一个班生态学教学采用选修课型双语教学模式,2007年的3个班分别采用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示范型双语教学模式和渗透型双语教学模式,进行比较,四个班学生成绩如表1。

不同双语教学模式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比较分析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前两种教学模式的平均成绩分别是84.56和86.53,后两者的平均成绩分别是78.35和74.36,变异系数也是依次递增的。渗透型教学模式和穿插型教学模式比示范型教学模式和选修课型教学模式效果好。因此,在我校生态学教学过程中,以渗透型和穿插型双语教学教学模式为佳,从学生平均成绩来看,以穿插型双语教学模式最佳。

(二)不同双语教学模式效果差异的分析

1 因模式不同,导致课堂上教师教学时使用英语份量有异

从四种教学模式的内涵上看,渗透型、穿插型、示范型和选修课型双语模式中,教师授课过程中英语份量逐渐增加,在我校《生态学》教学中,英语所占份量分别为50%左右、80%左右和100%。因此,不同的模式对学生英语综合素质要求有较大的差异,后两种教学模式要远远高于前两种教学模式,因此导致学生接受知识能力也就不同,最终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的了解和掌握有差异,造成学生成绩的差异。此外,从不及格人数上看,前两种教学模式没有不及格的,而后两种都有一个不及格的学生。由于双语教学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全面创新,因此,英语授课的比重要因学校实际情况来确定,不能将英语授课的比重作为衡量双语教学实施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

2 教材选取和教学方法的差异

科学地选取合适的双语教材直接影响到双语教学效果。教材的选用必须遵循着“内容第一,语言第二”的原则。目前国内出版的国外《生态学》教材主要有以下几种(表3)。

为此,在生态学讲授过程中,主要选取了Molles M.C.编著的《Ecology:Concept and Application》,然后参考了其他三种教材,对相关内容做了一些删节,然后编成讲义,以解决目前原版教材品种少、在某些规范上差异大、难以组织教学的问题,增强内容的可理解性、背景知识可利用性和系统性。同时,在具体教学中,首先用中文或英语对本章节的内容简要介绍,然后将涉及到本章节内容的关键词用中英文拼写、讲解,最后进行正文的讲解。在讲授过程中,不断利用多媒体,而且更多地使用图表和图片。一方面借助于图表或图片作为参照,而英语语言表达更加流利;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眼睛、耳朵和嘴的互动;另一方面,生态学内容繁多,涉及面广,利用图片和多媒体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使教师有充裕的时间和学生交流,加速学生对双语课的适应过程,同时,多媒体把声音、图片、文字等形象融为一体,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在每堂课结束前,用中英课堂总结,然后介绍下次课的内容,增加学生预习和准备的针对性。

在不同教学模式中,由于渗透型和穿插型模式英语占的份量相对小一些,因此,有比较多的时间来解释和阐述重点和难点内容,这样有助于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

3 创建运用英语的良好环境,营造学生双语学习氛围的差异

为了提高学生参与双语教学的兴趣,在每次上课时经常抽出15―20分钟的时间由学生自己介绍内容或回答问题,营造讲英语、说英语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不敢说的胆怯心理。每次上完课用英语给学生布置作业,并用英语完成作业,既可以提高学生英语写作水平,增强记忆,又可以为用英文考试奠定基础。

在四种双语教学模式中,示范型教学模式和选修课型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完全用英语完成作业,而在渗透型和穿插型模式中,要求相对低一些。从平时学生回答问题表现看,要求的多,学生运用英语水平就高一些,说的也比较流畅。

总之,采用双语教学使学生有机会尝试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新的教材体系使学生的知识视野得到拓展,能够系统地接触到学科发展的前沿,能够将外语学习和专业学习结合起来,提高了外语的应用水平,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教学模式[2]。但是就双语教学模式而言,一定要根据教师自身条件,学生情况和学校实际而定,采取合适的方式,最终实现双语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模式例8

【关键词】法医病理学;双语教学;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0.09.311文章编号:1006-1959(2010)-09-2554-02

Tentative Discussion on Bilingual Teaching in the Forensic Pathology TeachingXU Guo-hui,QIN Hao-jie,PAN Xin-min,LI Fan,MO Yao-nan

【Abstract】Objective:To detective the effect of bilingual teaching of forensic pathology and different model.Methods:Bilingual teaching of forensic pathology was taught in the fifth-grade students and different models were used.Results:The level of reading English article and medical English was improved greatly.Conclusion:The teaching effects have got wide recognition by the teaching consultants and students,and different model of bilingual teaching should be used basing on situation.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Teaching reform;Forensic medicine

双语教学是指在学校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活动。根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母语和外语(主要为英语)的不同程度和形式,双语教学可分为三种模式:①浸身模式:即全部教学活动用英语进行,让学生沉浸于英语氛围之中(俗称全浸模式)。②过渡模式:课程的主要概念、定义、法则等尽量用英语讲授,而其他内容可用中文讲授。中文与英语互为教学主体语言(俗称半浸模式)。③渗透模式:用中文组织教学,渗透学科英语词汇,由于教学过程中大量使用学生自身的母语,故也称之为保持模式[1]。

对双语教学概念和模式的理解,直接决定了双语教学的方式、方法和教学效果。目前,国内院校及教师对双语教学模式的理解具有随意性和多元化倾向,没有统一认识,因而往往不能够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双语教学模式。我系采用3种双语模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推广双语教学的同时,通过对比探索不同模式间的教学效果差异。

1.法医病理学双语教学的背景和必要性

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期刊、文献都使用英语作为首选语言。我们要想与世界接轨,参加国际会议,与国外学者交流,查阅相关期刊文献,必须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特别是专业外语。随着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我国法医(包括基层法医)提出了更高的语言要求。然而,由于专业英语相对缺乏,使得我国法医(尤其基层法医)知识更新慢,不能及时把握国际先进的法医学新知识、新技术,同时也不能把自己的新发现及时推向国际。因此,为了适应现代法医学高等教育的要求,在大学本科专业课学习阶段我们必须推动双语教学的开展[2]。

我们选择了法医病理学死后变化、死亡时间推断、机械性损伤概论这三章作为双语教学切入点。这三章内容在法医病理学中共计16学时,占法医病理学理论课总学时的17%。其中,死后变化共8学时,采用渗透模式教学;死亡时间推断共4学时,采用过渡模式教学;机械性损伤概论共4学时,采用浸身式教学。所选的3章课程内容易于理解和掌握,而且按照渗透模式、过渡模式、浸身模式顺序排列,难度逐渐增加,有利于学生逐步适应双语教学。

另外,这3章内容在法医病理学课程中是较靠近前面的内容,在整本法医病理学教材中起到了统领全书作用,便于在后面章节的学习中不断重复、巩固前面所学的双语部分的专业英文知识。死亡时间推断、死后变化2个章节不但内容互相联系,同时也是法医学实践中应用广泛、不断在探索的重点内容。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鼓励课堂互动,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和使用专业英语的自信心;对于浸身式模式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尽力使用简单英语词汇和语句进行重复讲解。

2.双语教学的实践

2.1教学准备:选择教研室英语水平高、表达能力强的教师担任双语教学任务,其中选拔对象以年轻教师为主,选拔的方式是组织专业外语教师及教研室资深老教师作为评委,对试讲的教师进行综合评定选拔。选择青年教师作为双语教学的主力,主要是考虑年轻教师毕业时间较短,口语较好,并且可以通过邀请教研室资深教师参与集体备课过程,进行现场指导等,来弥补年轻教师专业知识方面的不足。采用中文教材和外文原版教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备课,撰写双语教案,制作双语多媒体课件,并进行试讲,邀请专业外语教师试听,对教师存在的语法、发音等问题以及表达不清楚之处提出意见加以改进。教师集体备课每周1次,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交流,指出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组织观看其它院校的双语教学视频,在讲课与听课的循环中不断进步。此外,将专业英语词汇归纳总结,编辑成册,并将原版教材上的相关内容复印出来,提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做好预习。授课教师留一套原版教材给学生,便于随时参阅,以帮助学生课堂理解及准备课堂英文交流[3]。

2.2学生的准备:目前,各院校法医病理学教学开展都是在大学五年级开始的,这个阶段的学生多数已经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部分学生通过了英语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扎实,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因此对于专业英语学习的难度就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心理。开课前让学生充分了解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克服思想压力和害羞心理,并告知学生双语教学是为了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小学生的心理压力。其次,通过预先发放教师编辑的专业英语词汇册,督促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排除词汇障碍会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推荐与所学内容相关的英文期刊文献,既能学习专业英语词汇,又了解了学科技术的最新进展,开阔视野,为课堂讨论提供素材。

2.3双语教学过程:授课过程中教师注意把握三种教学模式中专业英语使用的范围和讲解的深度。使用渗透模式讲解时,教师围绕所学章节的重要专业词汇组织课堂,但仅对重要概念使用专业英语讲解,如皮革样化(parchment-like transformation),我们仅把概念的英文及英文释义用英文体现和讲解,而其发生机制、法医学意义等用汉语讲解。在过渡模式中,教师尽力用英文讲解专业知识,遇学生难于理解或教师难于讲解的内容则使用汉语讲解,如尸体直肠下降曲线,这部分内容即使用汉语讲解,学生仍需一定时间消化,使用英语则很难达到学习效果。通过前面两种模式的过渡,在浸身模式中教师则使用全英讲解,教师对于重点难点知识在备课时要注意多使用图片及尽力使用简单的英文词汇表达,并及时观察学生课堂学习反馈的信息,随时进一步讲解或重复讲解。

2.4考试评估体系:考试内容采用双语组卷的方法,双语教学的章节专业词语使用英文,并要求学生使用英文对名词解释和填空题进行回答,为了便于统计考试成绩,组卷时对使用双语教学的3章的出题分数进行控制,使采用双语教学的3章内容的试题分数均为10分。

2.5教学效果评价:邀请教学督导组专家听课检查,听取专家对双语教学的评价意见。专家组与教研室全体教师对教学效果进行讨论,同时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表1法医病理学双语教学模式调查统计结果

3.双语教学实践效果

3.1问卷调查。全年级63名学生参与了法医病理学的双语教学,对不同模式双语教学效果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见表1)。

3.2考试成绩评价。对采用双语教学的3个章节的考试分数进行统计比较,采用t检验统计分析方法,结果显示采用过渡模式教学的章节平均得分最高,采用渗透模式教学的章节平均得分最低,但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2)。

表2三种模式平均得分比较

4.讨论

通过对考试成绩、问卷调查及教学效果的综合分析,表明法医病理学双语教学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从渗透模式、过渡模式到浸身模式的学习难度递增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逐渐消除学习双语教学的心理障碍,并能够适应和积极参与到双语教学的学习模式中。多数学生支持法医病理学采用双语教学及双语考试,同时感觉阅读专业英文文献水平有明显提高。我们认为成绩的取得还与授课教师集体备课、提前发放教师自己整理编辑的词汇册、采用原版英文教材、建立科学合理的考试评估体系有关。

此外,通过不同模式教学章节的得分情况分析,我们发现使用过渡模式教学的死亡时间推断章节得分最高,这与学生调查问卷中的对此种双语教学模式的高支持率相对应,提示我们应该采用适当的双语教学模式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双语教学模式例9

在全球一体化快速发展过程中,中国的高等教育也逐步与国际接轨。英语是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也是当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的主要载体。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已由过去的分散型研究向全球一体化研究转变,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更新,这要求医务工作者加强与国外学者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更新知识,才能站在生命科学的前沿。通过近些年的努力与奋斗,我国的医学研究领域取得许多重大的进展,但在世界一流杂志上发表的医学论文相当有限,因此医学院校在医学教育中应加强推行双语教学,以培养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高级医学人才。

一、双语教学的概念及目的

1.双语教学的定义:根据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

词典》所给的定义[1]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种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在我国,双语教学是指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绝大多数是用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语进行学科教学。

2.双语教学的目的:双语教学决不仅仅是指学生听教师用外语上课,更强调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通过学校教育中其它的科目教学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语言的目的。教师为了向学生提供较多的语言输入信息,逐步使用学生的目的语(英语),让他们有机会接触目的语,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无意识的情况下接触目的语。使用双语教学,不仅是我国高校走向国际化、增强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措施,而且是学生掌握最新知识的一条重要捷径。

二、医学双语教学的发展历程

我国双语教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的佛经译场、宋代的译馆、明代的通译习所和清代同文书馆。从历史观点看,洋务教育办的同文馆标志着双语教学模式在大学的发轫,同时也是双语教学模式首先在大学的发轫,它是我国近代第一所过渡性高等学校[2]。全国的双语教学已开展了一段时间,试验模式很多,但真正的双语型办学模式还不成熟,甚至有人对医学双语教学的前景产生了怀疑。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知道,医学双语教学已不是新鲜事,而且医学院由于生源广、录取要求高,多数学生已有扎实的英语基础,较高的英语读写能力,为医学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有力条件。早在解放前,当时的国立上海医学院就一直实行双语教学(全英语教学),造就了一大批海内外医学界著名的专家。解放后,在反帝反封建、奉扬本土文化的浪潮中,医学双语教学才停止了。改革开放后的80年代初上海医科大学开始招收英语成绩好的学生进入英语医学班学习,全校掀起了英语学习的热潮,创办了英语角,形成了较好的英语交流的氛围。但是英语医学班却因为绝大多数的毕业生均出国深造而于1987年停止招生。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更强调学生公共英语的学习,而对专业英语的学习不够重视。如何使21世纪的医学生获取生命科学领域的最新知识,从而具备国际交流能力,是医学双语教学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三、医学双语教学的模式

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该采用何种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分配使用两种语言的授课时间,从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医学院的历史及实际情况有较大不同,目前在中国,医学双语教学主要有以下三种模式:

1.简单渗透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中文、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但教师上课采用汉语讲解。在这个层面上,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一些课堂用语和简单的学科方面的英语词汇,以便让学生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该模式主要适用于教师的英文口语能力及学生的英语听说水平稍差的院校,在用中文讲授医学专业课时,仅加入少量的专业英语词汇。目前我国内地部分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促使学生掌握专业英语词汇、增加对专业英语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和教师无法真正置身于英语的学习环境,没有学习的动力,学生和教师进步均不大,这种模式并不属于真正要推广的双语教学的范畴,只是双语教学的初级阶段。

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中文和英文混合方式,运用两种语言的比例一般约为1:1。该层次为部分整合层次[3],教师在课堂上交替使用中英文,用双语对学科知识进行描述、讲解、评述,学生能够使用课堂用语并能够用英语说出一些医学术语及简单的描述。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较好的学校。目前我国台湾地区的医学院采用这种模式。该模式可以避免学生一开始因不适应直接用第二语言(英语)教学而产生许多困难,其目的是向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的过渡。目前我国内地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专业教师,虽然英文具有一定的水平,但英语表达能力不足,且学生之间英语水平差距较大,这时不能因为英语水平而限制专业知识的学习,故在条件不够成熟的学校可由过渡式教学模式逐渐转变为浸入式教学模式,目前中国内地采用这种模式较为可行。

3.浸入式双语教学模式:采用英文原版专业教材,课堂板书采用英文,学生的作业、考试采用英文,教师课堂讲解采用全英语。该层次为全面双语思维层次,教师和学生均能够用外语和母语来思考和解答问题。该模式适用于教师、学生英语水平非常好的学校,对教师英文口语表达的要求也较高。目前我国香港地区的医学院校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内地少数医学院校的外文班也采用这种模式。这种全英文的讲授模式是双语教学最终要实现的目标,但目前我国内地完全使用这种模式仍然有较大的困难。应注意不能将医学课上成外语教学的辅助课。在中国,专业教师用英语授课,其表达能力受到一定限制,遇到复杂的知识点,难免词不达意,授课难点可适当用中文加以说明,以帮助理解。医学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先进的医学知识,一味追求英语授课而忽视了医学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发展医学双语教学的策略与建议

1.使用多样化和双向性方法教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性,结合使用讨论式、练习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式和互相问答式的学习,加强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以促进和提高医学双语教学效果。教师应主动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用英文回答,鼓励学生用英文发言、提问,如果实在表达不清,才用中文进行表述,然后由教师用英总结。对于一些常用的专业术语和句子,课堂需适当复习。用英文完成作业,以训练其英语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样才能学以致用,既可以加强记忆,又可为英文考试奠定基础。医学双语教学难度大,只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意识,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应防止教师满堂灌的单向传输模式。

2.采用大量病例教学:结合教学内容和进度,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PBL)中的有关病例(黄疸、新生儿呼吸困难、呕吐、便血、青紫等),引出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英语结合专业知识对医学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尽量使用图表,让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眼、耳和口互动,使学生听课变得更加容易。

3.应用现代化手段教学:通过运用计算机、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授课内容变得生动、丰富,增大了课堂信息量,帮助学生对英语口语的消化理解,非常形象的照片与模型,加上教师的肢体语言,学生基本上可以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4.加强教材建设:医学院校的课程较多,学制较长,所以在医学双语教学中选好英文版的教材非常重要,教材内容的确定是双语教学最核心的一环。有了好的教材,在上课前进行预习,了解上课的内容和主要词汇后,可以事半功倍。一般而言,双语教学应采用英文原版教材[4],这样可以避免我国教材内容滞后于国际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的弊端,也可以使学生学到“原汁原味”的国外先进医学知识。但目前引进原版医学英文教材费用巨大,且学生由于英文水平所限使用原版教材时学习难以顺利进行。因此,“复制”是不行的,“剪切”倒是可行的办法,结合我国国情,在吸收英文原版教材优点的基础上,编写适用于我国医学生的英语教材至关重要。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双语教学对医学专业授课教师的要求相当高,不仅要求他们精通医学专业知识,而且要能准确、流利地用英语讲解专业知识。平时在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同时,更要在医学专业的原版英语教材的消化吸收中多下功夫,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医学院校可邀请国外医学专家、学者承担部分课程教学,但要使医学院校的双语教学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系统培养本土教学人才,医学院校应该依靠自身力量培养医学专业与英语专业水平俱佳的双语教师[5]。既可以请外籍专家来校进行口语训练,也可以让教师参加函授、夜大、远程教育或者让教师脱产进修或出国培训。建立长期、统一、连贯的培训系统,才能保证教师素质得到真正提高。

6.创造良好的双语校园环境:仅在双语教学课中讲英语只是一种“孤岛”效应,在整个医学院出现浓厚的外语氛围,才能使医学双语教学“水涨船高”,如建立校园英语广播、校园英语简报、校园标志双语化等,开辟英语角、英语园地,进行医学英语演讲比赛等给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空间。不但从语言上,更是从思想品德上给予学生和教师无声的熏陶。

7.建立激励机制:医学院校应进一步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支持力度,在工作量、业绩考核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充分调动双语教学的积极性,并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多媒体英文课件的制作给予更多支持。

8.改革评价机制:应考虑设置与双语教学相统一的评价系统(评价标准、双语试题考试等),否则双语教学形同虚设。评价机制的改革是实施双语教学的保证,形成良好的评价机制和导向机制,鼓励医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同时,必须把现行的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重视医学生提高能力的过程和发展潜能,只有建立这样的发展性评价,医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所付出的努力才能得到科学公正的反映。

总之,医学双语教学是我国改革开放、与国际接轨、医学教育改革发展及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医学院校实行双语教学更是培养高级医学人才,使我国的生命科学尽快与国际接轨的需要。我们应有步骤地展开,并及时总结经验,把医学双语教学当作一个长远目标来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摸索和改良教学方法,总结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实用的医学双语教学模式,并使其不断完善,跟上现代医学前进的步伐,使医学教育改革取得预期的成果。

[参考文献]

[1]陈岱松,陈岱松,熊兰,等.对高校推进双语教学的几点认识.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4(5):26-27

[2]鲍依稀,谢友红,陶昆.对高等医学双语教学若干问题的探讨.医学教育探索,2008,7(4):423-425

[3]陈逢艳.高等医学院校双语教学质量评价综述.医学与社会,2009,22(11):68-70

双语教学模式例10

根据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的通知( 教高2001 年4 号) , 明确要求 “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技术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 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 更要先行一步, 力争三年内, 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 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 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 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成为了教育部本科专业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各个学校的双语教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教学效果却是千差万别、参差不齐。本文以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所开设的管理学课程为例,对管理学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

一、国际上几种主要的双语教学模式

《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对双语教育的定义是:“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学科的教学”。我们可以认为从广义上来讲“双语教学”是高等院校的部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同时采用两种语言( 母语和英语) 进行授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国际上普遍实施的双语教学模式主要有:(1)“浸入型”双语教学,或称为完全浸入型,即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所授课程全部采用外语进行教学,这以加拿大、美国为主要代表。(2)“过渡式”双语教学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学生进入学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以新加坡、香港等地的教学为主要代表。(3)“维持式”双语教学模式,即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该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目前,我们国家普遍实施的是“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在知识的介绍方面侧重英语的应用,但在和学生的交流时主要靠母语作为媒介。

二、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

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开设已经将近十年。从2006年起,笔者承担了商学院管理学双语教学的任务。此外,笔者长期以来还承担《国际贸易实务》的双语教学,和《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比较,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有其不同之处。

首先,管理学强调案例教学,对学生和教师的外语水平要求比较高。案例教学是管理学的重要教学方法。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特殊性的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分析,提出见解,做出判断和决策,借以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大量应用,就给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的英语水平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样,学生要求对所提供的英文案例进行分析,对学生的英语口语的要求也比较高。英语水平的高低成为能否成功开设管理学双语课程的关键性因素。

其次,管理学教学互动性强,双语教学的课前准备工作量大。管理学的教学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既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传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和学生的充分互动。对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该能及时地做出反馈。一堂精彩的管理学双语课,就需要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相对于中文教学,双语教学所做的准备工作应该更加充分:既要保证在课堂里将所传授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向学生传授,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又必须保证在课堂里创建双语教学良好的外语环境,促进学生良好的外语思维习惯的养成,外语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样,大量的课前准备工作就成为了必需。

再次,国内优秀管理学教学资源的缺乏使得管理学双语课教学难度增大。《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是介绍国际贸易国际上通用的贸易规则,是很多高校都开设的双语课程,国内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双语教材。而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要介绍西方国家经典的管理理论,同样需要对中国的实际加以分析。国外的管理学教材主要是针对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撰写的,其中的案例、相关的法规介绍都是基于西方国家,教学资源(包括案例库)的缺乏,使得管理学的双语教学难度大。

三、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教学模式的实践

基于管理学双语教学的特点,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教学团队对管理学的双语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形成了较有特色的双语教学模式。

首先,突破传统“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逐步向全英语教学靠拢。如前文中所介绍的,“维持式”的双语教学模式是我国双语课程中主要采用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在学习应用外语的同时,要以母语来维持课堂师生间的理解与交流。而管理学教学本身强调和学生的互动,如果在和学生的互动交流中过量地使用中文,从教学实践来看,往往会变成教师对课本内容的翻译,学生缺乏使用英语交流的欲望和动力。笔者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有比较深的感触。因此,上海师范大学管理学双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向全英文授课转变。管理学每周课时是3节,也就是120分钟,教师将上课时间合理分配:100分钟全英语课,让学生浸润在全英语的环境里,用英语去阅读、倾听和思考,用英语来表达,最后20分钟再使用中文对重要的概念和理论进行整理,以确保学生在理解上不存在偏差。英语的大量使用,对教师队伍和学生的英语水平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该课程的教学基本具备国外留学和进修的经历,有的教师本科读的是英语专业,因此问题不大。对学生而言,我们将学生分为若干的学习小组,将英语水平不同的学生分在同一个小组,通过相互帮助的形式,英文听说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能力较差的同学;同样在课堂上,教师对英语水平较差的同学予以重点照顾,课后帮助他们“拾遗补缺”。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的英文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其次,合理分工,“模块化”教学,注重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从事管理学双语教学的教师相对固定。其中既有多年从事该课程教学的中年教师,也有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优秀青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做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在课程教学中提供一些业务上的指导,年轻教师在外语方面具备优势。因此,在课程的整合和教学资源的收集和建设上,专业教师做到了资源共享、合理分工,避免了“单打独斗”、资源的浪费。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选用罗宾斯的最新版《管理学》原版教材。在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每位教师负责一个板块教材资源和案例资源的整合。在罗宾斯的教科书中,有相当部分的案例并不适合课堂教学,我们仅仅是把这些案例作为学生的阅读材料,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需要增加大量的课外案例,合理的分工,可以减少教师备课的压力,同样,可以促成教学团队的形成。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管理学课程获得上海师范大学全英语示范课程的项目立项。

再次,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在人力资源管理的这一章的教学中,我们采用情景模拟及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人员招聘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组事先准备企业简介、招聘广告、招聘计划、拟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招聘表格等;要求各人事先准备中英文简历等应聘资料。一部分扮演招聘人员,另一部分同学出去应聘,然后进行角色互换。这样,通过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及应聘实战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全面灵活地掌握招聘实务以及相关知识和技术,培养策划与组织协调能力、角色认知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受到学生的欢迎。

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样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课程教学,特别是双语教学,需要教师的极大地投入。通过几年的实践,上海师范大学商学院管理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本土化教材的建设和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的培养是该课程双语教学的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 Jack C. Richards. 朗文语言教学及应用语言学辞典[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