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例研修心得模板(10篇)

时间:2023-03-08 15:39:26

课例研修心得

课例研修心得例1

“课例研究”通常意义上是关于一节课的研究,即以一节课作为案例的全程或片段进行分析,找到成功之处或是不足之处,或者对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定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及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的过程。课例研究的精髓之处就是“磨课”,把一节课的内容经过三四节课的讲解之后不断地发现不足之处并改进的过程。例如:如何处理教材、怎样运用教学具等等。教师们以“课例”为载体,发现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借此引发更多的教师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反思、探讨与教育教学实践有关的问题,提升教师集体的实践智慧。通过有针对性的研究和实践,提高教育教学活动的质量,使教师成为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者,以促进教师的理性思考和实践。

课例研修的一般流程是“三课两反思”模式,即学习/设计/教学/反思——再学习/再设计/再教学/再反思——继续学习/继续设计/继续教学/继续反思,并在学习中总结、提炼、升华。它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具体任务是备课说课;第二阶段具体任务是上课观课;第三阶段具体任务是说课议课;课例研修不同于常规教研活动的听课评课活动,而是有比较系统的研修活动过程。

课例研修心得例2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2(c)-0177-01

自我院承办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以来,各位中小学骨干教师纷纷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交流互动,分享教学的成功经验,谈得最多的就是“课例研修”,在中小学教学中以“课例研修”为抓手,最终达到教师专业素质的提升,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由此,该研究者试图将“做中学”的方式引入到高等学校,以教研室为基本单位进行研修,以期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现将几点想法与大家进行探讨。

1 什么是课例研修

采用“做中学”的方式,帮助教师们学会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内容,帮助本教研室或者教研团队研修,以期提高教师专业水平为目的的研修过程就是课例研修。

“课例研修”源于课例研究,也称为“走进课堂的研究”,其兴起于日本,20世纪末以来在世界各国逐渐传开。20世纪末以来,课例研究先后被美英、瑞典、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引进和优化。在国内,课例研修已经成为北京、上海等教育发达地区教师培养和成长的重要形式,其在中小学教师中应用广泛,实践证明,课例研修是聚焦课堂的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培训模式,其在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新近教师的岗前培训、教研室活动中都起到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作用。它以学科或课程为基础、以问题为核心、以课例本身为载体、以实践为最终归宿,将教师专业学习的四种方式有机融为一体,是在先进思想和理念指导下开展的课堂实践教学,其基本步骤是备课―说课―上课―观课―议课几个环节,通过发挥培训团队的力量,给参加培训的老师提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师专业素质和水平的提高。

2 高校中如何开展课例研修

2.1 确定研究主题

以教研室为单位,分析整理学科或者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遇到难题与困惑,得出进行课例研修的主题,按照研究主题,明确各个主题的研究主持人,选择相应的课例,进行教学设计。

2.2 制定合理的教学观察量表

课堂教学观察前,开课前会议,根据研究需要,设计出课堂教学观察量表,进行分工。教研室成员要根据学科特点开发研究课堂教学观察量表,并不断进行修改完善。

2.3 做好整个教学过程的记录

课例研修的整个过程要做到全程记录,有条件的地区要做到有全面教学录像,课后认真组织观察,填写好观察量表。

2.4 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的分析与评价

课例研修结束后,要及时进行课堂教学观察量表的统计分析,及时召开课后分析会议,对被观察的课例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研究的主持人要全面的说出教学流程,做到自我反思。每一位参与研究的教师必须有主题、有理念、有根据对教学流程的做客观分析、谈自己的反思和收获,主持人对其进行细致的整理记录。

2.5 坚持行为跟进

在研究中发现的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要坚持行为跟进,并进行持续有效的观察研究,从而实现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的目的。在日常教学实践中要坚持“每一堂课既是研究的起点,又是研究的终点”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研究主题展开观察与反思,拓展研究信息收集渠道,丰富研究信息来源。

2.6 按期形成课例研究报告

课例研究主持人要及时整理提炼研究结果,包括教学的效果,学生的评价和教师的观察与反思,结果的启示,以及今后要进行的对策研究等,及时撰写出课例研究报告。

3 高校中开展课例研修的几种模式

现今中小学使用较多的是“三阶段两反思”和“同课异构”两种模式。

3.1 “三阶段两反思”模式

“三阶段两反思”模式是顾泠沅教授在其“行动研究”理论中提出的一种以教师为研究对象的教师教育新模式。其三个阶段分别为: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新设计理念支持下的新设计阶段、及关注学生获得的行为调整的新行为阶段。三个行为阶段中伴随着两轮合作反思:一是反思自身已有的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看到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差距,实现理念的更新;二是反思自身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得出自身设计与学生现实的差距,实现行为改善。

“三阶段两反思”模式实现了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研修团队的团队互助,整个研修团队的专业促进。这其中的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而是反省、思考、探求教学过程中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通过反思,使得研修主持人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消化吸收等。同时体现了教师教研团队的团结互助精神,使自身对教学方法和问题有独立的思考和创造性的思维与见解。通过三个阶段的行为和两轮的反思,实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研修团队成员间通过交流互助,实现彼此不同思想、观念和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学习与分享,使得校本研究可持续发展。

3.2 “同课异构”模式

“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型的教研模式,采用比较式研讨。“同课”指同样的教学内容,“异构”指用采用不同的教学结构如设计不同的教学环节、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及选用和组织不同的教学资源等。同一教学内容,课堂组织结构和内容的呈现方式因人而异,各具特色,观摩每位教师的课堂后,大家对所听课的有效性问题进行集中讨论,进而形成较为成熟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这种“同课异课”教研模式可以在高校教学中推广使用,但是大学教学特点是同头课老师少,讲授同一课程的老师较少,具体实施环节还需考虑到各校实际情况。“同课异构”模式有助于教师的课堂反思,促进教师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实现高效教学。

4 结语

“课例研修”在高校教学中处于摸索阶段,在高校教研活动、新教师培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中均可安排课例研修,相信它在高校教师发展和教学水平提高方面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健,李秀伟.教师课例研修的理论视野与实践要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77-80.

课例研修心得例3

[作者简介]赵富学(1982- ),男,甘肃庆阳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甘肃 合作747000)张学忠(1956- ),男,甘肃临夏人,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体育课程与教学论。(甘肃 兰州 730070)杨爱民(1970- ),男,甘肃天水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理论。(甘肃 合作 747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院长基金项目“民族院校体育课程整合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0-2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3-0186-02

为了进一步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于2009年启动了“中小学教师部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是“国培计划”体育学科的新兴研修项目,对于一线体育教师的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但同时也要求体育教师教学行为逐步适应这种新兴的课程研修方式,并在适应的过程中去寻求和整理方法与经验。

一、教学行为适应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的重要性

课例研修以聚焦教学行为的改进为其主要特征。强调教学行为的改进,也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需要。体育教师在日常业务学习中,可能听过不少讲座或报告,也接受过不少培训,但往往听时心潮澎湃,事后过眼烟云;可能读过一些书籍或论文,但往往读时击掌共鸣,事后了无痕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表明,从理论到实践,从他人经验到自我经验,有一个转化的过程。在这其中,一些默会的体育教学知识极其重要,但难以言传,在备课或听讲时往往体会不到。如果没有相关教学行为的改进,就无法掌握这些默会知识。

基于以上认识,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要特别强调教学行为的改进,因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不仅是文献研究,还是体育教师自己的行动研究。行动研究进行特点是为行动而研究,对行动的研究,由行动者研究,在行动中进行研究。经过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方面要充分适应“课例研修”对常规体育课堂的种种变革,扎扎实实服务于体育课堂教学。这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根本宗旨,也是体育教师教学行为要适应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方式的重要性之所在。

二、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的教学行为改进

1.基于自然体育教学情境中的教学行为改进。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模式主张在真实自然的体育教学情境中观察和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无须研究者通过人为控制教学环境来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原行为阶段,体育教师不受他人意志的干扰,自主备课,从而在授课中自然呈现出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技术技能水平。按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这是体育教师教育与成长的最佳时机;按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这就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最近区域。

2.基于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行为改进。教师关注课堂,因为在课堂中才能实现生命的价值。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关注体育课堂,因为只有在课堂才能有效改进教学行为。与一般的科学研究不同,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主要是在体育课堂中进行,从体育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出发,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学行为改进去研究和寻找体育课堂教学关键事件,追求体育课堂教学中行为的改进。

3.基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反思的教学行为改进。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提供了体育教师有效进行反思的模式。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体育教师在同伴与专家的帮助下,以课堂观察为工具,设计、反思,再设计、再反思。在反思的过程中,体育教师要关注自身与他人的差距、理念与现实的差距。与一般的反思相比,这就将他人的经验也扩充进体育教师的经验范围,并且注重理论与现实的契合,避免了狭隘的经验主义。例如我们在“国培计划”培训项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提出的“三课两反思”模式,如果单纯从该理论的书面理解出发,我们得到的只能是一些文本化的经验而已,这对于以教授技术技能为重点的体育教学来说,其效果是滞后的。比如“三课两反思”模式常用的方式是一位教师就同一课题上三轮课,实现教学行为在同一主线上不断改进。但由于研究者目的不同,条件各异,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过程中,教师可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进行适当的变更。

三、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教学行为适应的阶段

1.原行为阶段。顾名思义,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师根据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独立地进行体育教学设计。这个阶段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原行为来充分表现出教师教学思想的原生态,以便在下一阶段(即第一轮反思)发现教师的真实问题,为教学行为的改进找准起点。

为了避免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走弯路,保证研修的质量,有三点值得注意:第一,授课体育教师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自己对研究主题的理解。比如高中体育教研组将研究主题定为《什么是有效的体育情境教学——以高三年级女生的篮球运球为例》,那么,在教学设计中,授课体育教师一定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创设有效的和篮球运球有关的教学情境。第二,研究共同体应就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达成共识。比如说,大家共同商定,在进行高二年级男生的跨栏跑教学设计时,设计者应该思考这样几个问题:这节课学生的成长点是什么,这节课所体现的技术点是什么,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设计者在事先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上再进行教学设计。第三,授课体育教师要完整、规范地进行教学设计。比如说,要有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学习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研修主题分析、教学过程设计、学业评价方式设计。第二轮课、第三轮课也要这样做,三轮课结束后进行比较,这样就可以清晰地发现教师在课例研修过程中所发生的变化,从而提炼出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适合体育教师成长的规律。

2.第一轮反思阶段。在第一轮课结束后,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所有成员应该根据课堂观察记录(有条件的学校可进行录像),进行第一轮反思。在集体反思的过程中,成员间应该有分工,如主持者、记录者。主持者应该让每位成员都有发言的机会,针对体育教学具有较强直观性的特点,记录的方式应以录像为主,记录要求完整、原始。

3.新设计阶段。授课教师参与集体反思后,还要撰写日志,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小组的成员要进行充分的集体讨论,对教学设计进行修改。如果在新设计中体现出来的理念较之以前有比较大的变化,那么体育课程“课例研修”就进入到了“新设计”阶段。授课教师结合自身情况,对研究成员提出的问题与建议进行认真的反思,从而建构出新的认识。例如将小学四年级的快速跑教学作为研修内容,如果授课老师借助原行为阶段的反思结果来修改教学设计,逐一考虑快速跑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分别制订解决方案,然后提交课例研修团队成员讨论审议通过,这份教学设计就是“新设计”。

另外,我们要从“学”的角度来设计研修活动,使研修活动能明确指向学员的学习。我们通过设计情景、故事以及直接展现培训目标等多种活动导入,在理解与记忆阶段更要设计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参训学员更好地对研修知识进行理解、巩固。所有的这些过程都离不开新设计阶段对参训学员的有效训练,训练阶段是对学员研修能力培养的关键。我们还可以设计情感体验、参观访问、互动交流、资料调查、观看影视等活动对学生进行情感价值目标的培养。围绕培训目标组织培训活动是新设计阶段的根本。教师在培训中精心组织培训活动对于我们完成新设计阶段的目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新设计”是一个相对概念,既相对于原行为,又因人而异。比如说,同样一个经过修改关于快速跑教学的设计,如果是年轻教师我们可能加以肯定,如果是骨干教师则难以令人满意。如果我们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教师,将会导致迟迟难以进入新设计阶段,最终令教师丧失研究的兴趣。

4.第二轮反思。第二轮反思的程序和内容与第一轮反思基本相似。有所差别的是,第二轮反思侧重制定合理的评价方案和科学的标准,运用一切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新设计阶段教学设计方案进行反思。在反思成果推广使用之前,先在小范围内试用,以测定它的可行性、实用性和有效性及其他情况,如有缺陷,则予以修正,然后再试用、再修正,直至满意为止。第二轮反思为体育教师教学行为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反馈信息,是提高教学设计质量、获得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保障。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该课例研修的设计者和相关专家对体育教学方案本身进行评价。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流程,对各个体育教学要素的分析和设计结果进行检查和评价,以达到完善体育教学行为的目的。二是把完善后的体育教学方案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评价要求,确定收集资料的类型、制定评价标准、选择被试,然后运用评价工具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最后归纳和分析回收的资料,并出具评价结果报告,为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修改提供反馈信息,以便继续调整体育教师教学行为。

5.新行为阶段。授课教师根据第二次上课的情况和反思的建议,重新进行设计。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新行为阶段的体育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关系到能否促使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的有效实现,能否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爱好,能否培养学生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根据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目标、教学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特点对现有的、反思修改过的体育教学方法,按照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要求进行精心的设计,以发挥教师教学行为适应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作用。

在寻求教学行为适应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过程中,通过三次教学设计的改善和教学实施,授课教师与研究者要共同梳理出一条逐渐清晰的教学行为的实施技术路线,并且需要加深和提升对教学行为适应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体育教师课例研修共同体的学科理论素养,加深对体育课程“课例研修”的实践思考与理性认识。这是体育课程“课例研修”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表现。作为从事体育课程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研究工作者,我们从走近 “课例研修”到走进“课例研修”,我们在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中学做体育课程“课例研修”,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集体备课选择主题,实践探索课堂观察,评课分析不断深化,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不断促进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适应新兴的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能力。我们期待有一天体育课程“课例研修”也会产生“蝴蝶效应”,能将这种教研方式推广、深入,成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常态,促使学校体育课例研修组织成为学习型组织,那将会极大地促进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极大地丰富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内涵。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第2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课例研修心得例4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每学期以组为单位,由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长负责,针对学校研修主题,从学情出发,结合本学科实际,诊断提炼、研修论证、准确表述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4.开展多渠道的学习活动。可以将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相结合,通过手册的引领,依照自主探索之页进行“点穴式”学习,自主学习之页进行“健身式”学习,帮扶之页的“对接式”学习,微信群的“交流式”学习,上网、图书室的“寻策式”学习等进行多渠道的学习,得到解决问题的预想策略。

5.开展“我的主题我的课”探索公开课(评比课)活动。每学期按照预想策略要进行不少于三次的课堂实践探索,要求每位教师在自己的探索课中选上一节公开课。这次探索要经过至少两次基于主题的“研磨”,一次是教学设计和课堂实践的研磨,一次是听课议课的修改设计和公开课的研磨。这次探索公开课的成效作为各年段推选学校优质课的主要依据。

为了推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和开展,进一步落实大安市教育局主题研修工作的要求,促进教学研究向着科学、有序、实效的方向发展,充分发挥校际间的交流合作,实现互动、互促、互补,全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以“为了教师,基于教学、在学校中”为研修理念,结合安广、乐胜、月亮泡、红岗子、烧锅镇、丰收六所中学校情,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1、结合市教育局今年的工作重点,以研究、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指向,促进教师专业素养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研修活动为载体,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校本研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足教研,探索课改,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研修机制,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业务素质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努力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安广片主题研修核心理念: 沟通协调,创造机会;求同存异,追求卓越;凝神聚力,扎实研修;涵养师德,锻造师能;聚焦课堂,主动发展。

二.存在的现状与发展契机。

我们六校共有200余名教师,而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仅有10人,学科带头人仅有5人,名师少,无法打造精英团队;晋升高级职称的多是老龄教师,存在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心理;新教师虽有热情,但是经验不足,专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差,专业发展步伐缓慢。加上我们片区都属乡镇学校,家庭教育缺失,生源质量不高,习惯养成不好,升学率较低,缺乏社会声望,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教师们也就不思发展,不善发展,不爱学习,不喜研究,不求进取,茫然无绪了。

大安四中主题研修现场会的召开,打开了我们的视野,激活了我们的思路。李元昌老师的“问题—学习—探索—问题”这个循环往复的研修系统,恰好可以解决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有利于提升教师核心素养,打造精英团队,发挥辐射作用,引领共同成长。我们可以借助教师手册、教研组手册和学校管理手册,来激活教师内在的动力,让教师自己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三、主题研修的策略、内容和形式

1、策略

引入“问题—学习—探索—问题”研修系统,全方位开展主题研修。各学校联合起来,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校内校外研修资源,并将其合理整合,发挥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培育名优教师,提升广大教师素质。我们还将聘请区域外专家,寻求专业发展的理论支持,逐步构建开放的、可持续发展的研修网络。

2、内容和形式

我们的主题研修框架主要由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定方向)---各学校校本培训(定内容)---研修组集思(定问题)---教师自主研修(定主题)四个层面构成。具体包括:

(1)各校领导层定期研讨交流。每学期初六个学校的领导层召开一次碰头会,确定各校主题研修工作的大方向。主要是总结上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查找不足,明确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提供典型课例,商榷片区大型教学活动,为教师构建交流平台,创造学习机会。

(2)各学校校本培训。各校要充分利用每周的例会时间,对教师进行师德、心理、新课改理念、实践操作技能等培训或请外校课改专家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

(3)研修组集思。研修组活动是主题研修的主阵地。各校研修组要从主题研修的基本理念出发,充分发挥学科骨干的带动作用,立足日常教学实际问题,按各学校主题研修领导小组的安排,展开研讨,相互启发,共同分享经验和体会,让教研组活动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载体。即对学对研,对教对帮,群学群研,合作探究。

(4)教师自主研修。这是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具体包括:

自我规划:每个教师都要制定年度个人主题研修计划。缺乏专业发展的自我规划和自我设计是导致教师成长滞缓的主要原因,制定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并按照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向前走,是专业快速发展的良策。

自主研修: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成长而学习,为教学实践而学习,为自身发展而学习的理念,我们提倡立足于课堂实践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把“读书、思考、实践”作为学习的主线,经常开展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相互激励,在读、写、做中共同进步。

课例研修:主题研修直接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的需要,课例研修就是围绕高效课堂而展开的研修形式,贯穿在备课、设计、上课、评课等教学环节之中,采取说课、听课、评课三种活动形式,同伴间的对话、交流、讨论、分享贯穿始终,其成果呈现形式是文本的教学案例,包括教学设计、说课、课堂实录、教学评价材料等。课例研修可以在备课组内进行,如开展一课多说、一课多讲、同课异构、互助式观课、邀请式观课、反思式观课等活动。教师间要互相听课、评课,共同分享经验教训,达到互相借鉴,实现个体实践反思与同伴互相互动的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小课题教研:问题即课题,课题研究应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只有养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善于询问、发问与追问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才能不断提出有意义的值得研究的校本课题,体现“教学即研究”、“研究即成长”的理念。

四、工作设想与展望

1.完善研修系统。

(1)各校成立研修领导小组并明确分工。由校长担任组长,监督指导并全力支持研修工作。主管副校长任副组长,带领中层领导开展研修活动。中层领导负责各自年段(或学科组)的研修活动。

(2)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教育局制定)

研修领导小组研究制定领导责任制度、领导自主研修制度,根据制度制定各项评估细则。领导职责明确后,各年段主任组织各研修组组长结合本年段特点,互通有无,制定科学合理的研修组制度,进一步合理分配组员的分工,通过明确分工形成组员各司其职、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研修氛围,充分调动全组成员的积极性。

2.制定切实可行的主题研修计划。

各学校根据校情,从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本学校的研修方案并做出研修活动计划。各校研修组依据学情,从本学科教学实际问题出发,制定出研修组的研修方案和研修计划。认真策划好组内常规研修活动和特色研修活动,做到活动安排科学合理,过程精细,具有实效性。制定的计划要经过年段主任的审核,通过后认真书写在研修组研修手册上,作为学期末检查评比工作的重要依据。

3.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

课例研修心得例5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03(2015)01/03-0106-02

在网络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的学习方式正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发生变化。远程教育服务、博客交流都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网络研修的丰富资源。为了提高网络研修的有效性,学校要紧紧抓住网络学习“教育资源丰富、学习时间灵活、距离课堂教学近、教师直接受益快”等优势,借助课题研究和网络信息的力量,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以“博客主题研修――提高学习有效性”为切入点,开展同伴博客研修活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主题研修,充分发挥网络学习的引领作用,深入创建“四有”特色教师,学习研修管理文化,即:让教师的心中有规则、让教师的研究有方向、让教师的工作有思考、让教师的努力有成果。管理中,学校要积极开展教师博客主题研修,做到三个有效。

一、贵在整合:了解需求――抓准博客研修主题,让学习更有目的

结合工作实际,要想让每位教师都参与到网络学习中来,学校要借助网络研修的力量,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交流等方式,发现教师在网络学习中的需求,并加以概括分析。

(1)绝大多数教师能从专业发展的角度认识网络学习培训的意义,希望得到更多的学习机会。

(2)强烈关注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希望学习培训内容贴近自己的教育实际。

(3)希望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并给予有效的具体的问题解决策略。

(4)希望个人的能力和经验在学习中得到充分展示。

(5)网络学习与日常工作之间存在冲突,希望能化解两者在时间和经历上的矛盾。

基于以上问题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明确网络学习与教研整合的思路,采取 “博客主题研修”的策略。管理上,可将网络研修与学校教研工作融为一体 。每个学年组都可以确立自己的研究专题,进而确立网络研修的主题。教学领导就研究的专题,帮助教师设定网络研修主题。实践中可以采用 “申报课题――主题学习――学习反思――互动交流”的管理策略,具体指导教师开展学习和教研活动,并进行跟踪指导。学习指导上,学校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培训,例如:可以进行电子博客的培训指导,引领教师开展网上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开放轻松的学习心态,借助网络研修的资源优势,建立自己的博客,记录自己的教研感想、教学案例和学习体会。尤其要调动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行动起来,建立自己的博客空间,及时地将学习、反思、案例记录下来,并主动和同伴交流。例如:就小学数学学科“统计与概率”这一内容,学校可以开展主题研修。教学领导可以跟踪并深入年段,不仅指导小课题的确立及备课、上课等研究活动,还应结合网络研修提供理论学习的材料和教育名家的课例。实践证明,只有抓准了博客研修的主题,让教研与学习有机结合,让反思与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得以延伸,有效地解决学习与日常工作的冲突,节约时间,让教师有时间思考,有时间交流,才能做到有目的地学习。

二、巧在设计:团队研修――抓实博客研修过程,让学习更有实效

为了使博客研修为载体的学习和主题教研活动得到科学深入地开展,我们可以在培训研修方式上进行大胆的尝试。组织策略上,我们可以将参加博客研修的教师依据学科和年龄分成几个小团队,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指导他们借助团队的力量,互助合作,共同进步。学习策略上,我们可以采用三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确立研究专题和学习领域。教学领导指导共同体的组长依据专题,推荐网络学习中的优秀课例和学习文章。

第二步,实施带题授课,主题反思。共同体的教师组织研究活动,进行带题授课的交流活动。每位成员都会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反思,并对照理论学习交流学习心得。

第三步,组织专题归纳,互动交流。成员采用网上沙龙的方式积极互动,既能分析教学案例,反思教学行为,又能解读教学原理,进行专题归纳,有效地缓解了教师的工作压力,让网络学习走进教师的职业生活,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剂。

精心的学习研修设计,扎实的研修历程,就会让博客成为教师学习和实践的有效载体,让教师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更主要的是让教师个人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师群体的专业知识资源,可以说学习共同体的大胆尝试,会让学校的网络学习更具实效,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专业能力得以提高。

课例研修心得例6

依据天津理工大学中环信息学院“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立足天津,辐射环渤海区域,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笔者就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目标设计和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做了初步探索。

一、改革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的综合教学改革目标是:由传统的“标准化”人才培养模式,转变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创业者和未来的经理人。工商管理专业综合教学改革争取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管理及教学手段上实现大突破,逐步构建起与应用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相应的配套措施。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侧重于“素质”,包括综合素质和专业素质,强调领导力、创造力和执行力的训练。上述目标,将成为培养方案以及授课模式改革的中心出发点。

二、改革内容

(一)构建并完善应用型“精细化”

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工商管理专业,我们计划采取分方向建班方式,主要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和市场营销两个具体方向,固定教室,采取小班型研讨式、案例型授课模式,探索应用型“精细化”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培养目标分模块设计课程体系,主要有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必修课、专业精选必修课、特色组合选修课、模拟实验(实训)课和自主实践课等。在课程设计及安排上,突出几个重点应用方向:一是外语的总体水平及听说训练;二是计算机实用技能训练;三是管理研究方法的训练;四是管理案例分析能力训练;五是毕业设计和创业计划能力。

(二)实施课程体系配套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拟在课程体系上做如下配套改革:1.选修课程设计体现研究型和应用型两种导向。课程设计既要体现人才培养的需要,也要满足学生出口的需要。为满足一部分学生的考研或后续学习需要,人力资源管理与市场营销各方向至少要开设一门采用研讨式或双师制授课的研究导向的选修课程。学生选择研究导向选修课程,可以规划未来考研专业或者辅助教师进行科学研究,如有(独立或与教师联名,参照学院的科研期刊奖励划分),可给予学生相应的学分奖励。2.推进研讨式和案例式教学实验。在课程属性上,除了必修和选修之外,还要体现研究型和应用型的多种需求,并相机采用研讨式和案例式主导授课。研讨式和案例式主导授课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侧重于研究型,一个侧重于应用型。拟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案设计中实施本科生研究型(考研生)和就业型两个导向,全方位开展上述教学改革与实验。同时,我们也将就考评方式进行相应创新和改革,争取实现平时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的有机结合(如平时和期末各占50%),也将通过实验室建设来支撑考试条件和考试手段。3.增加专业涵养类课程。增设一些能够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选修课程,进一步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目标。如心理学、文学欣赏、国学修养、孙子兵法等,增厚学科底蕴和涵养。这些课程应该尽可能往前面学期安排,避免和专业课选修冲突。此外,心理素质是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素质构成,目前在我系是缺项。可在教学方案调整中增设心理学此类课程,依托人力资源专业方向,发展心理学相关实验与测评课程,或与校外心理咨询机构联合,或者成立专门机构,开辟面向本科生的心理测评、辅导和咨询体系。4.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有机结合。实践课程是与理论课程相对应的,包含实验课程但不局限于此。在新的方案设计中,尝试将课外活动和课程结合起来,作为“弹性学分”设置。如把《招聘也测评》课程与学生模拟招聘大赛结合起来,把《创业管理》课程与学生参与创业大赛结合起来,并取得相应晋级成绩可以免修此课,并获得此课程学分。同时,也可学习其他院校经验,开设横向或纵向课题的自主实践课程选修,将课程与老师的科研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并对此种课程预留弹性学分。如工商管理的创业课程主线(创业管理课程-创业方案大赛-经营决策模拟);人力资源的就业训练主线(就业指导(测评)课程-模拟招聘大赛-就业模拟实验)这样的课程安排和弹性学分设计,有利于学生更加自主和有效的安排学习计划,整合校内和校外两种资源,将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学习、社会实践和就业招聘、社会服务等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也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差异化需求。

(三)实施教学管理配套改革

1.加强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研讨式与案例的有效保障。一些课程平时成绩占60-70%,进行过程考核的实验。2.创新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可扩大比例至50-70%,期末采取题库式计算机随机抽题考试。专业选修课程,在平时过程考核的基础上,期末可以采取课程论文答辩、口试等多种考核方式。3.推动专业主导的产学研结合机制生成。由各专业汇同学院发展本科生实习基地,打造多种产学研结合模式。

课例研修心得例7

在2011年4月,山东省教育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孙建业关于课程视频的案例介绍给了我们解除困惑的启发。我校从2011年5月起开始了对“视频案例”项目的开发和研究,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实践和总结,初步形成了视频案例研究的校本研修新模式,打破了教师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提升缓慢的僵局,对于教师专业素养缺失和教学能力不足的校本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两课”视频工程,完善“六环节”研究模式

在视频案例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走过了“常规课”视频案例研究、“引领课”视频研究和“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模式的三个形成阶段。

1.“常规展示课”视频

随着教育技术装备的快速发展,自2011年上半年,学校借助“教师人手一机”和“班班通”硬件配备的东风,开展了“看自己展示课教学研究”的活动。把数码摄像机应用于课堂录像,实现了由“听自己课”到“看自己课”的转变。“常规展示课”视频工程的实施,使“自主研修”意识悄无声息地浸润到了教师心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师主动研修、自我研修的积极性。

2.“名师引领课”视频

在“看自己课”的基础上,我们把“学校名师”评选活动和“名师课堂开放日”活动与视频案例研究相结合,录制“学校名课”。 “引领课”视频工程的实施既给骨干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让教师产生成就感、幸福感,挖掘了专业发展潜力,也使观课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受到启发,开拓了教学思路,积累了成功经验,在全校范围内营建起“比”“学”“赶”“超”的教师专业发展浓厚氛围。

3.“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新模式

我们将“案例课教学研究”与山东省远程研修模式接轨整合,构建了以团队合作为基础,以视频案例为载体,以课堂教学遇到的各种具体事件为研究对象,形成将教师的学习、工作、研究、发展融为一体的“六环节”案例课教学研究新模式:(1)确定课题,执教人备课;(2)执教人说课,同伴研讨并改课;(3)试讲,观课并录像;(4)评课议课(录像),再改课;(5)第二次讲课,观课并录像;(6)再次评课议课(录像),整理资料,并将教学案例、案例纪实、案例资源整合成案例打包。这是一个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自主发展、全员提高的研究过程,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开始向教研员的角色转变。

三、践行视频案例研究,注入教师专业发展活力

“视频案例”校本研修模式,教给了教师教学研究的方法,唤醒了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赋予了教师研究与成功的快乐,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为学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1.以视频案例研究为契机,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传统课堂教学的校本研修以听听课、看看录像、评评课为主要形式,对实践层面关注较多,对理论层面的思考较少,难以深层次提升研修活动的质量,视频案例研究使这一现象得到了有效改观。首先,通过反复观看视频,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立竿见影的改变,教学基本功得到了快速夯实。其次,视频案例可以使教师在学科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上有新的发展,通过研究专题的确立、教学设计的修改、相关理论的学习、专家及同行的剖析、案例问题的思考等,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思想,提高了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2.以视频案例研究为基点,丰富了资源库建设

我们将“学校名师”的教学经验分学科进行了整理,每学期都评选出优秀视频案例,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建立并不断完善了学校的资源库,为教师留下专业成长的足迹,也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3.以视频案例研究为载体,加强了“草根课题”的研究

教师根据自身教学实际,捕捉课堂实践中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确立了自己的草根课题,正是这些草根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加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与成长。

4.以视频案例研究为抓手,加快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在制作视频案例的过程中,学校从帮助老师总结教学经验入手,积极挖掘教师的优秀教学成果,通过课堂教学实录、个人教学经验介绍和教师点评等程序,把教师的优秀教学经验录制下来,作为成果在各教研组之间观摩、交流,让所有教师学习别人优秀的教学方法,反思自己的教学。教师进行视频案例研究与制作的过程,就是一个主动学习、全面提高的过程,有效加快了所有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我校依托“视频案例研究”,创新校本研修模式,为教师专业发展注入了活力,促进了教师队伍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课例研修心得例8

学校文化是教师发展的土壤和根基。近年来,六中以“融合、和谐、合作”为核心价值取向,致力于“和合共进”(崇尚和谐、合作,携手奋进)的学校文化建设,并物化于校园环境之中,浸润于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研修行为之中。在教师的专业学习方面,学校着力于推进教师从“群体”走向“团队”。学校创建了以教研组、“影子导师”跟踪对子、校内“青蓝对子”、课题组和“骨干教师工作室”等为基础的正式团队和以教师社团、文化沙龙、学术沙龙等组织形式为载体的非正式团队,并通过“形成——改进与规范——稳固”三个阶段进行团队心理氛围和成员行为的强化、优化、固化。教师们在学校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互信、共识、分享”的氛围,在个人成长中“和合共进”。

二、推行基于统整的有效研修方式

总的来说,教师专业发展最终落脚于学校,植根于课堂,但又不能囿于课堂。学校更应该基于统整,推进有效研修,搭建教师自我更新的平台,促进教师全面成长。学校要从更广阔的视野去引领教师的发展,为教师专业发展铺就路径。

第一,全面推行基于信息技术的网上研修。时间是教师最匮乏的资源,为此,六中自主创建了基于网络的“六中校本研修网”,让校本研修更趋便捷、高效,实现“人人、时时、处处”有效研修。比如,六中“教学评估中心”持续推行的网上观课和后续倡导的网上评课及专题研讨,使得“人人、时时”参与对话,及时反馈、交流、研讨,教师的参与率很高。“校本研修网”的有效使用促进了教师的自我更新和专业发展,促使教师由“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转变。

第二,将学校龙头课题统整为校本研修课程。学校将课题的实施与教师的研修统整起来,将课题变成研修的课程。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研修,在“做中学”,在研究中成长。“课堂如何转型?”“我们到底该如何有效地教?”是目前教师最需要直面和解决的问题。目前六中实施的“‘以学施教’四环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以学设教、以教导学、分层练习、有效反馈)龙头课题,成了全体教师研修课程的主题和主要内容。教师们全员参与,积极互动,有效对话,并以学科组(教研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课程班开展研修。研修的重心从专家式的讲堂和论坛移到教师自己的课堂,教师们在学校“以学施教”四环节教学策略的施行过程中,学会了课堂观察与课后研究。这些研修活动贴近教师的需求,使其在基于课堂实践的“微格研究”和“课例研究”中逐步提高实施有效教学的能力。为了促进每一个教师和教研组的积极参与,学校将重心下移至教研组(备课组),实施“组本研修”。在学校的推动下,广大教师以组为单位进行“网上研修”,如及时进行“网上评课”、“专题研讨”、“课例研究”、教学专题调查分析、视频课例分析、经验分享等集体互动性研修活动。研修活动中体现出了平等参与、共同合作;尊重多元、形式多样;总结经验、建构知识;重视过程、促成变化;依据理论、反思实践的行动原则。全面推行“课例研究”,让教师像优秀的医生成长于“病例分析”中一样,成长于“课例研究”中,并形成一个个基于课堂的“学习共同体”,不让一个教师掉队。其中,学校借助于专家和专家型教师力量,大力推行“同课异构”和“多轮磨课”等方式,加强课前、课后的互助、切磋,有效促进教师在课堂中成长。

第三,推行“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方式。如何能解决教育教学中的新问题、新困惑对一线教师来说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教师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教师“始于问题,终于问题”的研究品质,促进教师间多元思维的碰撞与互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学校实施“教学问题会诊”实践体验研修课程。该研修在一定范围的“教师团队”(如“教研组”、“备课组”、同年级不同学科的“年级组”)中展开,让所有在场的教师都投入到“教学问题会诊”之中,引导教师把问题看作学习的资源,把解决问题作为专业发展的契机。在对问题进行合作互动式“会诊”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表达和交流的机会,并能够在对话中产生新的思想和认识,丰富个人体验,参与团队对解决问题的决策。“以问题为中心”的研修方式引导教师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在解决“共性问题”的同时也提高自己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和改变现状的信心。

第四,推行“漂流瓶”式专业分享方式。教育智慧的分享是教师发展的重要源泉,也是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专业知识漂流”在六中已经成为一种专业生活方式,如教学日志漂流、教育教学故事漂流、教学反思记漂流、“我最爱读的书”及读书笔记漂流等。教师们通过“漂流”分享了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智慧,加快了成长。

第五,建立“影子导师”制,强化专业引领。教师最需要的研修方式还包括与专家共同携手,前行在实践的地面上。近年来,学校主动与外部专业力量合作,实现院校际教师教育资源(包括外省市名校及市、区级专家)联盟,实行“友情结对,跟踪指导”的教师培养方式,并逐步将“重点跟踪,全体跟进”的“影子导师”策略在全校推进。目前,六中除了实行走进课堂的“影子导师”制,还有活跃于六中校本研修网的“影子导师”制。导师的专业引领,实现了时时、处处“形影不离”。

课例研修心得例9

新课改实施后,通用技术课程推进取得一定成绩,但通用技术师资队伍建设仍然不理想。目前,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式之一,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课例研究的前期准备

(一)开发课例研究平台

开发基于网络的课例研究平台,主要包括课例观摩、课例研讨、问题聚焦、课例研究报告几个模块。具体操作过程是:首先,执教者通过平台提交上课的视频、教案、课件,然后课例研究组成员登录平台观看教学视频, 接着在课例研讨区展开交流与讨论,执教者总结研讨的内容,在问题聚焦区归纳出课例的主要问题, 最后由执教者上传课例研究报告。

(二)成立课例研究小组

课例研究是一个团队的教师共同协作去计划、教授、观察和改进一个特殊课例的过程。常见的课例研究是基于校本的,通常情况下参加课例研究的教师是学校同一教研组的, 也可以邀请教研员、专家。组成一个课例研究小组,是课例研究之前必须要做的工作,课例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一位教师。如在通用技术课例研究中,首先应由市区通用技术教研员成立一个研究小组,研究小组的成员由几所学校的通用技术骨干教师组成,由教研员定期发通知,组织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在市展评课等活动中开展,其后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研讨。

二、如何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

课例研究的目的是有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课例开发首先要确定主题,这在整个课例研究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课例的主题直接决定课例研究的方向。实际上,课例研究的选题是动态的,在研究过程中也是不停地在“微调”,甚至还会重新概括主题。所以说,一个好的主题是通过课例研究最终确定的。

(一)从热难点问题中寻找主题

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因此,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目前, 课堂教学中不同程度地贯彻了新的课程理念,但认真调查也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启发式教学,存在“启而不发”的问题,问题教学存在“满堂问”的现象等。教师的课例研究可以从这些新课改的热点问题去寻找主题。

例如, 许多教师不让学生自主探究,为此,我们选择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计2》中的“影响静态结构稳定性的因素”作为课例进行开发,以“通用技术课堂学生自主探究试验”为主题。教师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制定试验方案、分工合作试验、研讨试验结论,展示实验成果等,实现了学生自主探究试验的目的。

(二)提炼教学中的问题为课例研究主题

教育教学现场是问题产生的发源地,可以滋生大量的课例研究主题。教师要对教学实践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提炼, 发现主要问题,从而形成课例的主题。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通用技术教材《技术与设1》第五章第一节“方案的构思”时,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兴趣不够浓,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发挥出来。于是,教师反思,得出结论: 可能是教材的案例不够吸引学生。所以,将“活用教材与学习效果”作为课例的主题进行研究,对教材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重组,巧妙地设计了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更乐于学习。

三、课例研究的操作

首先,设计实施课例。课例的设计与一般的教学设计不同, 它具有浓厚的研究意味, 要围绕核心问题去设计。可以个人备课,也可以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共同讨论教学策略,相互交流观点,设计出课例的实施方案。

其次,研讨打磨课例。组织研究成员现场听课, 或者在网络平台上观看教学视频、教案和课件,研究组成员作为课例研究者观察记录本节课。然后集中研讨,对整节课进行剖析,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改进,确定课例后续研究的重点。由执教者对原来的课例进行修改, 然后再进行下一轮的教学实践,并在网络平台上传新的教学片段, 再讨论、修改、实施。在反复循环的过程中完善教学方案,解决核心问题。

课例研修心得例10

一、互动交流模式:促进教师有效学习“核心经验”

教师互动交流是以参与式研修为主,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参研教师参与各项研修活动,发挥参研教师的主体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整合,从而形成属于教师自己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和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有效学习经验体系。基本思路为:思想引领———实践研修———形成教师个人有效学习经验。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专家讲座。由教育专家或学科专家结合新课程改革以及教育教学实际,选择一个教育教学主题,讲授有关的理论观点以及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帮助教师用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这是“互动交流”中的专业引领部分,侧重于课改中出现的热点、重点、难点、焦点问题,探索有效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把问题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寻找理论依据,用理论指导行动。

2.课例实践。根据专家专题讲座的主要思想和核心理论,组织课程培训团队,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并选拔一位优秀教师现场授课,通过授课把专家的专题讲座内化为实际操作层面的课堂教学。这一环节是利用课程培训团队的力量,围绕培训专题的理念,帮助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设计,为参研者提供可借鉴、可操作的和行之有效的教学行为。

3.辩课互动。参研教师围绕专家的讲座,结合授课教师的课例,正反双方各选数量相同的辩手(两位以上),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正反双方从不同角度探讨有效教学策略,寻找课堂教学的真谛,使教师对专家讲座的理念、怎样围绕主题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清晰的理解和深刻的把握。其目的在于让教师明晰不同教学策略的不同效果,厘清认识上的差异,改善教育行为,从而更有效指导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

4.点评提升。由名师现场对课堂教学行为与辩课情况进行归纳、评价、提升,进行适时的专业引领,提出方向性的意见和看法,形成正确的评价导向,使教师更好地领会理论的精髓,掌握课堂教学的艺术。目的是让参研教师进一步领会专家讲座精髓,有效吸取课堂教学所提供的可借鉴的好经验、好方法,有利于把研修中发现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进行更有意义的反思与建构。

5.研修反思。由参研教师结合现场学习,归纳收获和启发,反思自己日常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将研修中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活动体验模式:促进教师有效生长“我的经验”

所谓活动体验,是指在组织者引导和创设的各种专门活动中,参研者在民主宽松的气氛中,围绕特定目标,主动有效地亲身参与、操作活动,积极思考,互相交流,总结经验,最后通过反思与体验达到创造自己的经验,有效生长“我的经验”。活动体验模式按照“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活动流程,依次循环,从而形成体验学习圈。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情境体验。在研修模式的开始初期,通过教师亲身参与活动,在情境之中体验感悟研修过程、完成任务。

2.观点阐述。在面临任务和问题的情况下,注意发挥集体的智慧,激发每个人思考的欲望,畅所欲言,敞开心扉,采用头脑风暴、个人演讲等手段发表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3.即时评价。评价是修正个人观点、纠正自己偏见和接受别人思想的活动,更是有效提高思路的手段之一。在阐述分享之后,集体团队及时对各种思想进行客观、理性、科学的评价,可以更为有效地推动任务的完成。

4.抽象概括。概括是参研教师、各自团队,通过抽象、归纳、推理,在大量问题情境中发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概括出一般法则或形成相对完整理论体系的过程。

5.实证检验。在对观点与行为进行评价、概念抽象、建构体系之后进行的实际检验,通过具体的操作证明检验行为是否有效、概念是否准确、理论体系是否合理的活动。

6.系统反思。研修教师针对实际操作的检验结果及时进行自我反思和集体反思。不仅包括在逻辑层面的“检查错误”与“总结经验”,分正反两个方面的全面分析与反思,也包含时间层面的“行动中反思”与“行动后反思”,按任务行动的先后顺序思考,最终得到有效生长经验。

三、“三格”研修模式:促进教师积淀“有效经验”

所谓“三格”研修,就是把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研究和专业培训形式,突出以研代训,重心是研,目的是训,帮助教师积淀“有效经验”。通过入格培训转变观念,形成新课程理念,完善和提升教师判断自我教学行为的标尺,从而自觉地改善教学行为;通过升格培训,让教师掌握适应新课标需要的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课型的教学方法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通过风格培训,激发教师教学创新,把培训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入格”激活。这主要针对新教师和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运用通识性研修唤醒、激活和解放教师观念,通过新旧理念比较,让教师置身于鲜活的、动态的课程文化之中,受到精神上的熏陶与感染,从而激发起他们参与课程的热情度与责任感。在研修组织上区域集中研修、片区集体培训和校本研修相结合;在研修形式上专家讲座、骨干引导和集中研讨相结合,着重突出研修对象的全员性、研修内容的全面性和研修过程的全程性。

2.“升格”拓展。这里的对象主要是合格教师,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研修活动,诸如请教学专家、名优教师就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方面进行专题讲座和跟踪性指导,或集体同备一节和多人同上一节课,或就集体备课、听课议课、理论学习、课题实验、困惑研讨等方面同伴互助或相互帮扶,拓展研修渠道,有效促进资源共享,促进合格教师“升格”。

3.“风格”创新。成立名优教师团队,建立名优教师教学困惑上报制,通过电话、网络邮件等把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上报汇集后,由团队帮助解惑释疑;为初具风格的骨干教师提供机遇,让他们与名师和教研员“牵手”,达到开眼界、上台阶的目的;为他们搭建平台,让他们通过讲课、评课和讲座展示风格,尝试成功,促进创新,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教研共同体模式:促进教师有效鉴别“我的经验”,提炼“核心经验”

所谓“教研共同体”研修,就是具有共同目标和相同志向的教师主动参与和开展的互助的、自然的共同研讨、培训过程。共同体以课堂为场域开展共同研究,深度沟通,分享各种课堂资源,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经验,促进教师有效鉴别“我的经验”,提炼“核心经验”。这是一种横向的自主、合作、互助的教学研究形式。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课堂研讨。以校际教研为主题,以“科研与教研”相结合为方式,广泛开展校际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

(1)同校研讨。根据计划预定的研修学科,推荐出2~3堂练兵课,执教教师在活动前期进行校内和校际合作磨课,兼职教研员组织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课后开展合作反思与案例分析。

(2)异校研讨。推荐出2~3堂练兵课或展示课,然后请相关学科的专家或名师全程参与,课后点评,专题讲座。

(3)名师引领。推荐出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再邀请名师进行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示范、对比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专家点评并做相关课题讲座。

(4)争议观点。根据现阶段某学科的教学观点争议,结合争议观点推荐出的1~2堂练兵课或展示课进行教学研讨,课后进行争议观点案例研讨沙龙。

2.校际培训。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切入点,开展相关学科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教研业务培训,从中解决校际教师专业成长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快速同步发展。

(1)学习型培训。主要是各学科课改实施过程中出现前的前沿观点与理念解读培训,加快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专业角色意识的快速养成。

(2)实践型培训。主要有名师课堂教学范式,师徒结对对比教学,分年龄层赛课等实践类培训项目,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情意和技能。

(3)科研型培训。以新课程培训为切入点,以行动研究中的实践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反思为中介,以建立并研究子课题为形式,使“行动者与研究者”协作,完善校际教师发展的功能,让教师学会教学、学会研究。

(4)发展型培训。主要有案例、教例撰写,案例、教例剖析沙龙,管理层岗位培训等项目,努力提高教师教研中的典型案例的自我剖析和教研问题的反思能力等,逐步培训学科骨干与带头人。

3.技能比武。在校际“教研”与“培训”的共同促进下,通过教师间的技能比武活动,激发教师成长的热情,培训共同体自己的专业骨干和优秀,优化校际教研共同体的师资结构和内涵。

(1)赛课堂。按计划定期开展分层面的教师赛课堂活动。如,中年教师课堂常规比武,教坛新秀(骨干教师)课堂展示,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评比等。借此促进教师的教学设计和实战能力。

(2)赛文笔。按计划开展案例、教例、随笔、记事、教案、论文等多种文体的撰写评比活动。例如:教师可以把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处理问题的全部过程写成“教例”,通过分析、取得发现、教例归纳、新教例创设及专题研究五个环节开展研究活动,并形成理论。通过赛文笔活动促进教师掌握对教学进行分析和反思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五、虚拟网络模式:促进教师交流分享“核心经验”

所谓虚拟网络教研,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研究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交流研讨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研究活动。这种教研模式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动态、交互的网络教研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分享“核心经验”。该模式的基本运行结构为:

1.主题确定。主要由区域学科教研员收集教育教学过程反映比较集中,需要经过实践或讨论的教育热点、难点、盲点问题,并在小范围内经过讨论交流,寻求并确定问题初步的解决办法及形式。接下来就是选取或征集网络教研群体中某个个体或小团体承担问题解决所确定的实践内容。在这个环节,学科教研员在有必要时,与任务承担者进行交流、讨论并设计问题解决的方式与方法,形成一个比较成熟的研究案例或方案。然后通过网络教开平台相关信息。

2.个人学习。网络教研参与者根据活动主题,收集相关信息,发表个人观点。网络教研参与者要明白活动主题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阅读主题承担者提供的资料,梳理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是否能够较好地解决该问题。若能,其问题的解决方案是否最优,能否改进;若不能,确定需要努力学习的方向,收集相关的信息或进行实践,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