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课例分析模板(10篇)

时间:2022-02-04 20:54:16

课例分析

课例分析例1

作者简介:江耘(1970-),女,江西婺源人,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规划。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36-0074-02

电子商务是管理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应用,具有实践性强且不断发展创新的特点。随着电子商务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也需要适应电子商务发展形势的变化,不断改革与创新。《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是整个电子商务专业体系中的一个核心课程,属于综合性的应用课程,它通过阅读、观察、讨论和思考来揭示电子商务活动的内在规律,培养学生利用理论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应该选择哪些案例,从哪个角度入手分析电子商务案例,又怎样对案例进行深层次的剖析成为一个教学的难点。如只是简单地将案例的背景内容进行介绍显然没有意义,而东拼西凑地堆积一些内容也缺乏条理性,不利于学生对案例的真正理解[1]。因此,怎么组织电子商务案例的课堂教学也成为一个难点。要改变老师按照书本内容满堂灌而学生难以对案例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与掌握的状况,就要对《电子商务案例分析》教学方法进行改革。

一、案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学习自主性增强

传统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强调老师知识的灌输,主角是老师,而案例教学会改变这种状况,将学生变成学习的主角。

首先,可自主的选择案例分析内容。电子商务发展迅速,每年都会有新的技术、商业模式涌现,所以,案例分析内容要紧扣现实发展的脉络。在老师给出大的前提框架下(如B2C,B2B等)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要分析的案例,自己查资料,组织材料,利用分析工具将材料进行组合;从零散性、个案性、非结构性材料出发,从真实的情境中学习到商务、管理知识,体会到技术创新、商务模式创新对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它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带动理论教学。案例教学能摆脱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和被动地接受老师的观点,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知识。持续的学习能力是经营管理者的重要能力之一。学生在做案例分析时,会在课下查找很多资料,自学很多知识甚至包括老师从未提及的知识,互联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当前,各地高校为了适应“宽口径、厚基础”的改革要求,纷纷实行“多课少时”的做法,如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讲快了学生跟不上,讲慢了时间不够,而案例教学可解决这一矛盾。它通过学生课堂下面的自学来带动课堂的理论教学,任课教师可在开课之前针对课程的全部知识体系进行案例分析“布点”,借以实施以点带面的教学安排。

(二)可增强学生互动性和参与性

案例教学的实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按照案例教学的规则,每个案例小组分析完案例后,别的小组一定要就案例内容进行提问,而且提的问题的深度、广度是关系到自己小组提问环节的得分,这样就避免了学生提些肤浅的问题而将讨论流于形式。同时,案例分析小组和提问小组需要对问题展开争辩,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营造讨论气氛、引领讨论话题、进行必要点拨。这样可增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并保证学生全程的参与性,达到通过一个案例内容的分析、学习,让大家相互启迪,共同思考,分享体会。

二、《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教学模式优化

(一)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在开学之初就在班级上划分案例分析小组,学生可自由组合。如果专业班级总人数小于25人,则每个人就是一个案例小组;如果专业班级人多,则每个小组3人左右,是比较合适的。要特别注意避免规模过大造成有的学生“撘便车”。老师则需要结合教学内容给每个小组布置案例分析内容框架,但不指定具体的题目,如老师可指定某小组分析“旅游电子商务”,但不指定选用哪个具体的网站。老师在开学之初需用大约6个学时的时间讲解案例分析方法、分析工具和分析架构;讲解如何收集素材、整理材料、处理数据并制作PPT演示文档。老师指定的案例分析内容有:门户类模式案例分析、网上商家模式案例分析、内容提供商模式案例分析、交易中介商模式案例分析、市场创造商模式案例分析、服务提供商模式案例分析、社区提供商模式案例分析等,其中门户类模式又可细分为水平门户、垂直门户和搜索门户;网上商家模式则包括网上虚拟商家、传统商家的网上商城模式、生产商的网上商城模式等三类。学生可自主选择典型案例做分析。

其次,在剩余的学时内安排学生做案例分析。案例分析组需要制作案例的PPT演示文档,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讲解。每次案例分析通常是两组上场,一组为报告组、另一组为提问组。提问组最少需要提2个问题,以所提问题质量给成绩;案例分析组当堂回答问题,并就问题同提问组展开辩论,按答辩结果给成绩。课堂分析结束后,要求每个学生撰写案例分析报告,组长需要对每位成员的参与情况作出详细说明(查找资料、汇总答案还是制作PPT)。最后,学期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提交案例分析体会报告,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这些做法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一次走上前台的机会。

这种课堂教学方法,首先是对班级结构进行解构,将对某些领域有共同兴趣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变个体分散学习的“乌合之众”为由学习小组联结起来的“目标群体”,将“行政班级”真正改造成为“教学班级”,这是将案例教学引向深入的“组织保证”[2]。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课堂由单向被动接受信息的场所变成群体性的感悟知识和分享体会的场所。其次,实现案例教学与理论教学、与其他实践教学模式的有效整合,整合的基础是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验”中发现和感悟知识。在《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程中就是践行这一做法,将搜集材料、撰写报告、制作PPT等行为成为每个学生的自觉行动。

这门功课的学习计划中还安排了16个学时的实验,这样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完成B2B、B2C和C2C三个实验。学校的实验室有“电子商务应用”模拟软件,可模拟现实中的B2B、B2C和C2C环境,学生在这三个实验中需要同进扮演平台服务商、银行、消费者、卖家,支付担保等多种角色,在不同的角色中来回跳转,从而能够深刻的理解电子商务实际的运作方法。

(二)评价模式

与《电子商务案例分析》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相配套的是要建立和完善适合案例教学的评估标准和教学评价体系,创新相关课程的考试考核办法。这门功课不再采用传统的标准题型卷面考试办法,以平时的案例分析情况作为评定课程成绩的主要依据。

将目标评价转变为过程评价,平时上课出勤占10分;每小组的PPT演示文档制作10分(小组成员共享相同的分数,因此可激励小组成员共同将文档制作好。);讲解表达10分;回答问题10分;给别的小组同学提问10分(分数依据问题的质量给出);实验(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的使用)20分;案例分析体会报告30分。

这种评价模式将期终考试转变为过程评价,要求学生认真对待每件事情,按时出勤;认真搜集资料并制作PPT文档;勤于思考并提出有质量的问题;动脑筋回答问题;概括总结并写出案例分析报告。

结语

学生在分析案例问题时,会在课下查找许多资料、自学很多知识甚至包括尚未讲到的章节,对有关知识理解会更深、掌握更牢。整个教学过程的完成有助于学生牢固地掌握前期学习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注重将理论联系实际,对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等能力有极大的帮助。因此,该课程的改革很受学生欢迎。

课例分析例2

一、教材版本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五章第四节《植物茎的输导功能》。

二、目标确立

本节内容是有关植物茎的功能的,这是结论性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导管结构微观,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纯理论的内容很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兴趣满满地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

三、一般教学流程

教师预先布置学生“将黄杨枝条浸泡在红墨水中一昼夜”,上课时用于观察。但事实上学生预习实验的情况参差不齐,而且在冬天很难实现“叶脉染红”的效果。如果教师忽略了这些问题,实验教学的效果势必难以保证。

四、改进

教师要准备染色的黄杨枝条若干(多些)和已染红叶脉的天竺葵枝条(或者凤仙花枝条)。

五、创新之处

1.教师多准备些黄杨枝条,提供给没做预习实验或实验效果不佳的同学,否则会有一部分学生课堂无事可做,影响整体学习效果,同时带来了不安定的因素。这样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展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关心。

2.用黄杨和凤仙花两种实验材料,实现了优势互补。黄杨枝条易获得,茎比较粗易于观察,但不易着色;凤仙花在初冬比较少见,但茎几乎透明,着色容易,观察清楚。以黄杨做分组实验的材料,而凤仙花做演示实验的材料,用实物投影展示,一目了然。二者互为替代,教学效果显著。

“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探究性实验。

一、教材版本

苏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五章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二、目标确立

本节实验不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性实验,他们初步了解了探究的一般过程,但是控制变量和独立设计对照实验对于七年级学生而言还是有难度的。如何既降低难度又不影响学生对探究性实验的过程参与,是该节课的难点。

三、一般教学流程

“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重点就是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按照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按部就班仅仅是“带”着学生走形式,更有甚者从头到尾教师包讲包说,这样的探究实验就失去了意义。

四、改进

1.设置情境,形成假设。教师可提出:种子可以随时随地萌发吗?一般我们这里什么季节播种?说明种子的萌发需要什么外界条件?学生由此联想到:春季温暖、潮湿,翻土可以使土壤疏松透气。

2.引导点拨,设计方案。探究实验的方案设计这一环节是难点。将学生分成三大组:“空气”组、“水”组以及“温度”组,每组承担不同的因素进行探究。如果学生基础不好,教师以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为例,让他们在模仿的基础上完成方案设计。“空气”组的对照实验设置难度大,教师可以结合语言、小实验等方式引导,如“用什么把空气挤出来”,为学生拓展思维。在科学的、确定的实验设计方案指导下开展实验,水到渠成。

3.实施实验,及时记录。科学实验不仅仅是“做实验”,也需要对实验现象、数据进行有效分析,以此为依据得出实验结论。为此,我设计了《实验记录》,学生在观察与交流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养成学生科学严谨的实验方法与态度,避免实验课流于形式,确保实验教学的实效性。

五、创新之处

1.针对初一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较弱,将所探究的多种因素分解成多个单一因素,让学生通过单个因素考虑与种子萌发的关系,符合认知规律,可操作性强。

2.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作出假设。结合对照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取证、逻辑思维判断、汇报交流、归纳总结等步骤,旨在让学生体验一个探究知识的完整过程,培养探究学习能力。

课例分析例3

准备活动做完以后,我开始讲解动作要领和示范动作。接着。在做好安全保护措施的情况下练习两人一组的全蹲、半蹲和两腿直立、手握脚踝的模拟跳马练习。通过由易到难的练习让学生初步体会跳马的感觉,增强跳马的自信心。当进行完整的跳马练习时,我先让动作做得好和勇敢的学生先做,同学们的掌声一阵阵响起。这时气氛高涨,同学们的练习比较积极。但是通过我的观察有几个女生躲躲闪闪尽可能逃避练习,也有几个女生以充足的信心去助跑、试跳,跑到马前时却用双手推马,坐在马上或绕过跳马。经过我的判断,她们几个出现这种情况是没有自信心和恐惧心理的表现。随后,我对这几位学生进行了正确的诱导和鼓励,其实你可以的,你质疑自己是因为恐惧。怕疼也好,怕摔也好,无形中成为你面对挑战阻碍你成功的绊脚石,大胆的尝试,勇敢地去面对,成功离你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老师在你身边进行保护与帮助,是很安全的,你要相信自己,同时也要相信老师,你可以做到。听了我的这番话后,这几位同学在全班同学热切的目光中和阵阵掌声中终于鼓足勇气跳过去了。

【反思和分析】

从本案例可以反映出跳马这项技术在部分女生中形成恐惧感,其主要原因是:(1)由于女生身体素质较男生弱,助跑速度过慢,起跳无力,双手不能及时推离跳马,落地不稳定。(2)农村学生的心理素质比市区学生稍差,遇到困难往往容易表现信心不足,有畏惧感,缺乏决断性和自信心。(3)个别学生由于在过去的练习中失败过,摔倒甚至于受伤,在心理上留下了阴影,再次练习产生惧怕的心理。

本案例经过我的总结和分析,消除恐惧心理有以下措施:

1.加强思想教育

要经常对学生思想进行教育和开导,使其意识到只有学好本领,才能在今后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只要有坚定的信心,通过努力自己一定能够成功。

遇到困难要想法克服,不要气馁,要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2.提高讲解、示范的质量

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既要正确使用专业术语,又要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突出重点和难点,揭示动作结构——时间与空间的内在关系;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有不同的目的和针对性。教师示范应舒展大方,动作优美、到位,能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技术表象,有助于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取而代之的是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积极模仿。

3.正确引导和帮助

当学生在练习跳马的过程中失败或受挫后,教师应立即给予安慰,正确引导他们利用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节法,尽快从失败中摆脱出来;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基本技能和专项身体素质训练,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地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

4.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

保护与帮助是体操的特点之一。正确运用保护与帮助,既有利于防止运动创伤,也有助于减轻练习者的心理紧张,便于尽快建立正确的技术动作概念。在教学初期,教师应亲自进行保护与帮助,给学生以安全感,同时应教会学生保护与帮助的手法、部位与站位,以及如何自我保护。

5.注重教师的自身表率作用

一个好的教师对学生有着较大的影响,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以积极健康的情绪上好体育课,增强自信心。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并积极参与到学生中去和学生一起练习、一起比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选择适宜的教学手段

课例分析例4

二、适用阶段:初中

三、适用年级:初四中考。

四、教学总时间:共45分钟

五、设计理念:

(1)通过课本和《快乐阅读》原汁原味的句子提炼和综合,提供有意义的模拟练习,以利学生由大量练习中熟悉初中部分的句子成分划分。

(2)通过区分词性、分析关系、明确标志等方法,立体直观的正确分析成分中易混部分。

(3)运用小组讨论、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

六、教材及学情分析:

通过半年多的大量讲解、练习及各方面有机整合,学生对课本中和《快乐阅读》中的有代表性的句子已经有一定的了解,本节复习课是一个综合性的提炼过程。

七、教学资源:

(1)课本和《快乐阅读》中及有代表性的句子综合。

(2)上网、上图书馆查询相关语法资料。

(3)多媒体教学资源光碟。

(4)电脑、数位电视、数位相机教师、数位投影机。

八、教学活动步骤:

1. Warm-up:Talking about(3分钟)

四人一组,讨论单句句子成分的含义,并试着罗列出能够充当各成分的词汇词性。

(意图: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浅加工。)

2. 句子主要成分(主语、谓语)的复习 (7分钟)

(1)和学生一起复习主语、谓语的含义。

(2)举例与学生一起领会、过滤知识要点。

(3)Pair-work practice (小组练习)

(意图:教师只是充当辅助、提醒的角色,主要靠学生思考或讨论来进行复习,可以充分发挥生命化大课堂的精髓。)

3.句子次要部分(宾语、表语、定语、补语、状语)的复习(8分钟)

(1)和学生一起复习宾语、表语、定语、补语、状语的含义。

(2)举例与学生一起领会、过滤知识要点。

(3)Pair-work practice (小组练习)

适当采用其他活动, 如问答游戏等。

(意图:语法课上适当添加有趣的游戏环节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的情绪和枯燥的感觉,毕竟有兴趣才会学得好。)

4.句子基本结构:主谓宾结构 主系表结构的复习(7分钟)

(意图:只有灵活地运用这两个结构,才能更好地分析)

5.复合宾语和双宾语的辨析(5分钟)

辨析二者含义,并辅助于大量的例句、练习让学生强化记忆,并形成自己的思维。

(意图:双宾语及复合宾语之间的辨别历来是令学生头疼的一大问题,也是本节课重难点之一)

6.练习及检测(15分钟)

(1)利用巩固提高环节进行练习。

(2)设计学习小考卷,进行检测。

课例分析例5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4-0165-02

一、引言

机械工程是我校传统特色优势学科,以培养从事物流装备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应用研究的复合型、高层次港航工程技术人才为目标。《结构高等分析》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程,以港口物流装备结构研究为工程背景,要求学生掌握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材料疲劳断裂力学理论、结构稳定性分析原理等,从而为结构设计及安全评估等提供理论依据和手段。

在实际教学中,发现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椎恪

1.本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多。例如在结构动力学方面,不仅涉及一般的弦、杆、梁的动力学特性分析,也需要掌握板壳等结构的响应分析方法。如果单纯理论讲解,学生普遍感觉压力较大,不易掌握,应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2.研究生学科背景不同,应体现专业特色。研究生大部分来源于外校,对于起重机械不熟悉。如果能在课程讲授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与研究生课题研究相结合介绍专业特色的案例教学,将会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3.教师积累一定数量的工程案例,具备实行案例教学的条件。课程授课教师具有多年与行业企业的丰富经验,这为系统性地引入案例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具有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经历,对于他们毕业后进入相关企业可以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结构高等分析》课程进行实际案例教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也具备案例库教学的基础。

二、案例教学的教学思路与方案

在《结构高等分析》课程案例建设过程中,将依照以下思路。

1.目的性。围绕教学大纲,以解决工程结构问题为主线,结合教学内容,体现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2.典型性。所选案例要能够体现物流起重运输行业特色,并能作为同类问题的代表,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3.难度适宜性。选择案例选择采取由易到难、逐渐深入的顺序。基础知识点的案例以解决教学难点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后期可以引入较复杂的实际案例,要求学生运用多个知识点来分析解决问题。

4.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既要有定性的分析,操作性较强的案例,也要有一定的定量分析。从而使得客观描述的事件过程、数据及相关资料清晰明了。

根据以上教学思路,在具体案例设计过程中采取以下方案。

1.明确的案例教学目标。每个案例都明确对应的知识点,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了解什么、掌握哪些能力等。

2.设计启发思考题。围绕该案例的教学目标,教师应设计一系列渐进的启发思考题,引导学生找准案例分析的切入点,启发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3.案例的实效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案例取得了新的发展或产生了新的变化,要对相关内容作出修正,以保证案例的有效性。每隔一学期补充一定数量新案例入库,剔除价值不大的老案例,以体现案例的新鲜度。

4.教学过程设计。课前应先告诉学生前应该掌握哪些知识或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案例,实现掌握知识点、解决问题的目的;课后则要求学生以分析计算报告等形式进一步给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5.案例教学考核方式。结合具体案例,采用计算书、讨论报告、文献综述等形式,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经过搜集整理材料,组织了30个案例,可以保证每个研究专题约3―5个案例。具体案例如表1所示。

例如在讲到疲劳裂纹扩展时,就通过起重机平衡梁出现裂纹的案例来讲授。首先提供实际应力测试数据和相关标准,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结构确定疲劳寿命计算模型各项参数,编写计算程序,计算疲劳寿命,并与实际结构疲劳循环次数对比。整个过程设计数据处理、资料查阅、编程计算、结果分析等过程,学生可以体会实际结构寿命分析的整个过程,更扎实的掌握了理论知识,充分体现了学以致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小结

《结构高等分析》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研究生专业基础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模式,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体现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习积极性。通过这些鲜活的工程案例,培养这些未来工程师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解决问题,为他们终生学习和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达到了大学素质教育的目的。

另外,也显著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通过工程案例的搜集整理,拓宽知识领域,增强了教师自身的知识积累,对学科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教师也能从学生提问和讨论中得到启发,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在实际教学中,案例搜集要注意丰富典型,与时俱进。例如,可选取近期发生的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工程案例。

参考文献:

[1]R.克拉夫,J.彭津.结构动力学(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程靳,赵树山.断裂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课例分析例6

这个新颖独特的解读依据上文来判断,是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意的,是依据文本本身按照知人论世传统解读方式完成的。韩军老师分析如下:

接到父亲的信:“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朱自清泪流满面,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灵魂受到震撼,“死亡”的讯号推动其提笔写《背影》。此为第一处。

朱父写这封信时,只有56岁,之后还活了20年。还原此前父子之间的矛盾,可以分析出朱父采用的是哀兵之计,主动示好,希望儿子原谅自己当年的过错。此为第二处。

联系到朱自清刹那主义的人生观念:人生短暂,稍纵即逝,人世间一切都是如此。文中朱自清的四次洒泪流露出他“刹那主义”的人生观念。此为第三处。

很显然,韩军老师通过在鉴赏过程中采用知人论世的传统手段带领学生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为便于整体感知韩军老师的创意风格,现将韩军老师《生之背,死之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这篇长文的内容概述如下:

一、《背影》是中国的一个神奇文本

主要论述《背影》影响力巨大。

二、生命之坚韧:命命勾联,生生不息――忽略86载的“祖、孙”

《背影》不仅写了“我”和“父亲”,还写了“祖母”、“朱子”,祖母、朱父亲、朱自清、朱子四个人物串起一根完整的链条,叫“生命”。这条“生命”既坚韧,又脆弱。

这是个“无限传承的生命故事”,《背影》只选取了这个无限传承链条上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环儿”而已。但读者完全可以以小见大,见微知著,“以一环儿想象全链”。奶奶的背影是已逝的,父亲的背影是将逝的,作者的人生是壮年的,儿子的生命是未来。

三、生命的脆弱:唇亡齿寒、风烛残年――被忽略了86载的“死亡”

《背影》一文三次写到“死亡“,四次洒泪均关乎“死亡”或由“死亡”引发。

父亲形象的风烛残年:这位年迈的父亲,风烛残年,老态龙钟,步履蹒跚,执意地攀爬月台,以衰命给儿子买橘子。

文中四次洒泪体现了朱自清对生命脆弱的感受。

第一次流泪――祖母死了

第二次流泪――父亲老了

第三次流泪――父亲别了

第四次流泪――父亲大去

四、生之“背”,死之“影”――被忽略了86载的“背”和“影”

“背”与“影”两个字值得玩味,隐含着丰富的信息。

五、刹那主义:颓废的唯美――“背影”遮蔽了86载的人生观念

朱自清为祖母去世洒泪,是感叹生命的脆弱;看到父亲老去的“背影”洒泪,是想到父亲匆匆老去,必将“大去”,是在感喟生命无常无恒,遽然飘零,虚幻与短暂!有叹,有哀,有痛,有惜!流露的正是朱自清刹那主义的人生观念。

小结:《背影》的主旨是感叹生命的脆弱、短暂,感叹一切生命终将化成远去的“背影”。

上述庞大的文字信息量足以说明,韩军老师力求依据文本原貌,还原作者生活背景,挖掘文本本身蕴含的生命意识和作者对待生死的态度,用凝练的语句创造性地表达出来,一下子站在了文本解读的新高地。特别是其中关于“背”和“影”的拆字解读更具有创意,将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现象栩栩如生地移植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利用汉字的会意特点解说了生之“背”、死之“影”的沉重负荷。鉴赏如下:

“背”,谓实在之景,“影”,乃虚幻之景。

说起“背”,首先想到什么?男人。

1.男人的“背”是力量的象征。

2.男人的“背”又是雄性的象征,是女人依恋的对象。

3.儿女对母亲,印象最深的是(前胸),儿女对父亲,印象最深的是肩背(后背)。

4.艺术家,刻画雄性、阳刚的特征,往往突出男人的轮廓分明、有棱有角、肌肉厚实的“背”之影像,对人均造成强烈冲击力。

5.汉语中,形容一个强壮、雄武的男人,莫过于“虎背熊腰”这个成语。

6.“背”的同义词是“负”。

7.“背”让我们想起“别”。

8.“背”又让人想起“背井离乡”这个成语,想起奔波、劳碌。

9.“背”“悲”音近,在本文中似乎义也近。

10.“背”也是“走背字”“背时”之意。

11.“背”有“死去”意,如“慈父见背”,扣住“大去”。

12.“背”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背弃”“背信弃义”。

“影”,是美妙而虚幻之景。

……(历数朱自清作品中的“影”略)

1.历览朱自清笔下的“影”,美丽如画,摇曳多姿,妙不可言,动人心魂。

2.“影”,虽美,但消失太快,一闪而过,稍纵即逝。

3.“影”,看得见,却抓不住,如肥皂泡一般。

4.“影”,也是一种意境,对人没有实体威胁,无噪无扰,正是独立自由知识分子的个体心灵安托、安适、伸展之地。

5.所有实在、厚重的“背”,最终都将会变成虚幻、轻飘的“影”。

6.“背的影”是生命的虚幻,“由背到影”,是生命的过程!所有的“背”,厚实也罢,孱弱也罢,最终都必成“影”。

这哪里是玩拆字游戏,分明就是对中国文字这一文化现象的重度解读,是研究性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体现,是教师引导学生在进行一场对中国汉字全方位认知的盛宴。此时此刻,学生感受到的就是一场文化大餐,“背”的12点解读、“影”的6点解读,融汇了文字学、哲学、伦理学、文学、佛学、艺术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使学生感悟到生命来之不易、生命值得珍惜的哲理,完成了一次生命教育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成功、愉悦、享受。

然而,韩军老师并没有完全停留在对文本解读的独特视角和分析指向上,始终牢记这是一节语文课,而非滑入美学课、哲学课、生命教育课的模糊边际。《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语知、语用的学习与训练则贯穿于本节课堂教学的始终。

1.授课开始,生字词的朗读、辨形完全交给了学生,这本就是学生自主完成的预习内容。课堂上重现则是为了强调。

2.关于“朱家人”

在韩老师的循循诱导下,初中生们理清了文中究竟写了朱家几口人,并明确了“朱红”“茶房”不是朱家人。为下文阐述“生命的链条”埋下了伏笔。

3.关于“四世同文”

韩老师指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了朱家四口人的伦理关系图,辨析了“四世同堂”“四世同文”的区别,强调了“四条鲜活的生命”。“鲜活”一词富有深意,为下面探讨珍惜生命奠定基础。这里属于深悟人物角色和关系训练。“两个祖辈、两个父亲、三个儿子、两个孙子、四条生命”,是通过训练来深化理解。

4.关于“感悟生死”

进入了本节课揭示主旨、步入高潮阶段,也是韩老师创意解读本课之处。韩老师引导学生反复比对“已逝的”、“将逝的”、“壮年的”、“未来的”几个词的区别,目的在于通过比对激发学生的生命意识,认识到生命的可贵,思考生命的价值,完成生命教育的熏陶。

5.关于“泪水”细节和“买橘子”细节

课例分析例7

关键词:案例教学;财务分析;教学质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Q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财务分析是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将大量的财务报表数据转化为特定决策有用的信息,减少决策的不确定性,是连接财务报告的使用者的桥梁和纽带,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很强的一门应用性学科。这就决定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借助典型案例的讨论、讲解,让学生真正体会运用财务分析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因此,《财务分析》课程运用案例教学法是把学到的理论转化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为有效的方法。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

(一)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财务分析这门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课,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分析技术进行实际操作的能力,课程结束学生能针对不同公司的财务报告和案例写出财务分析报告,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本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运用主要的财务指标进行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创造现金流量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分析,如果仅通过教师的课堂传授,会使学生很难把复杂的理论、公式以及分析方法和上市公司的具体情况联系起来,陷入“为了计算而计算”的误区。

(二)财务分析课程教学目标

财务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管理学科,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需要学生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财务分析课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特点,以及案例教学本身的特征,决定了案例教学能够成为培养财务会计人才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基于以上理念,本门课程立足于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以案例教学为主,理论学习和分析为辅,将理论和案例高度融合起来,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的财务管理人才。

二、财务分析案例教学现存的问题

(一)案例本身方面,质量不高。

案例教学的核心在于案例资料的质量,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分析案例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第一,理论阐述内容多,实际分析内容少,操作性不强。很多案例直接采用报纸、杂志等刊物上的内容,没有根据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特点,进行整理、加工,不利于学生分析探究。第二,案例内容过多,重点不好把握,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综合性案例较多,针对课程知识点,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某一侧面的案例较少。综合案例,内容庞杂,存在多个知识点的交叉,一个案例篇幅长达几十页,学生看后,不知所云,教师用几周课才能讲完。第三,案例内容形式单一,缺乏应用性。现有财务报告分析案例以反面案例居多,正面案例较少,实际上反面案例都是企业在极其特殊情况下的一个个案,不具有普遍性。

(二)学生参与方面,积极性不高。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角,要求学生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观察与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鉴于目前财务报告分析质量不高,案例是过去例题的变形,或者案例内容多且陈旧和专业结合不紧密,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另一方面,如果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缺乏实践,就无法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不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不能够从大量的资料运用相关的知识选择出恰当的案例用于实际教学,从而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效果。

(三)不能跟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有效的结合。

财务分析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课程,上市公司的年报资料可以通过财经类网站查阅到,学生可以根据数据进行财务分析,但是,企业对外公开的年报资料是有限的,学生不能深入到企业的内部进行调研分析,这样就会导致分析的结果可能浮于表面,不能发现企业存在的真正问题,提出的建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值得商榷。

三、财务分析案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组织恰当的案例,精心做好案例准备工作。

财务报表分析是对企业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活动的分析,财务报告分析案例是会计实践活动的真实再现,绝不可虚构。因此,财务报分析案例首先要具有真实性,只有案例具有真实性,学生才能够以案例中的“身份”去思考问题,有身临其境的切身感受,更好地理解案例。在教学中,一般应选择我国上市公司实际发生的案例,同时要求案例要多样性,既有反映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等经济活动某一方面单项的案例,又要有反映企业全面活动的综合案例,通过单项案例使学生掌握相关分析技能的同时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综合案例使学生系统掌握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技巧,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其次是可读性。再次,对于每个案例的设计,应该附有针对性的练习题,使学生容易把握重点,利于对案例的消化、吸收,使案例教学取得实效。

(二)积极引导,巧妙控制,组织案例实施。

学生的积极参与是案例教学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教师在组织案例教学时,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案例教学当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财务报告分析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知识,还需要学生了解国家的宏观政策、行业背景对企业的影响。其次组织案例讨论,对于单项案例,采用教师提问与学生自由发言相结合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综合案例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讨论,并要求学生从多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讨论、分析解答问题。同时,在案例讨论中,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启发、提示,准确把握整体脉络和方向,克服冷场、离题和无谓争论,针对不同结论给予准确点评,避免学生因案例讨论的不同结论得出错误的判断以致对问题的分析陷入歧途。

(三)将学生进行分组,对某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分析。

学生的参与程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上,采用理论教学和学生课内实践结合起来,理论教学部分,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把每部分教学进行任务分解,带领学生完成分组讨论,课内实践方面,带领学生进入机房,以小组分组方式引导学生利用EXCEL工具,对某一个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财务分析,把平时的课堂讨论、发言情况与上机操作的撰写相结合,要求学生的分析报告,要将文字与图表相结合,图文并茂,以加深对财务报告分析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两者结合,可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完成好课堂教学的任务。

参考文献:

[1]于楣,白琳.案例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1~84.

课例分析例8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溯源至1870年哈佛大学法学院兰代尔教授的判例教学法教学改革,首次在教学中使用判例集代替了过去的教本。判例教学法以法院判例为教学内容,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参与讨论,迎合了英美法系国家以判例为法律渊源的特点。因此,判例教学法逐渐确立了其在英美法系国家的法学教育中的主导地位,并被美国法学教育的精华[1]。判例教学法于20世纪80年代末引入中国,借鉴此种教学法科学合理的部分,结合我国的法学教育背景和成文法法律体系,形成了适合我国法学教育环境的案例教学法。

一、案例教学的概述及在经济法教学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是指在法学教学中,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研究现有案例解释成文法内容以及利用法律分析研究案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行动为导向的“互动式”教学方法。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实践性更强的课程,它的表现形式以抽象的概念、制度、规范等为主,对于实践经验的在校生来说要理解其中的理论知识比较困难。而案例分析法恰恰是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把课堂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以生动的案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让抽象枯燥的经济法知识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有趣。所以,如果可以成功地将案例分析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就能够培养学生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达到培养能力型、素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二、案例教学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

(一)案例引入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案例最好是贴近学生生活或者最近发生的现实案例,并在课前把案例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启发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来思考分析案例的观点。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图文并茂、视听结合的多媒体形式难学生展示相关案例。因为多媒体教学具体形象生动、信息量多、故事情节有趣等特点,将案例相关法律知识通过故事情节充分展现出来,很受学生欢迎。案例可以从《经济与法》、《今日说法》、《焦点访谈》等普法节目和中国法律信息网、中国民商法律网等网站中精选出来。

(二)学生讨论

学生根据教师选取的案例通过思考后相互之间分组进行讨论。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此外,教师还要灵活运用提示、设问、强调、举例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营造轻松愉快的讨论气氛,吸引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总结结果

经过热烈讨论后,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阐述本小组对于案例讨论的观点,教师根据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进行全面的点评。教师点评过程中,一方面,要给出正确的案例分析答案,强调学生应掌握的案例分析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明确指出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点及案例分析的重点和难点,在分析评讲案例的基础上深入剖析相关法律理论知识,加深和巩固学生对相关法律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此外,教师还可以针对学生讨论的焦点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四)撰写分析报告

经过思考讨论、总结分析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后完成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通过撰写分析报告,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拓展其思维空间;另一方面,教师在分析过程中发现案例中有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研究的问题,为自己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提供思路和启发,而此类课题研究应用性很强,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反过来可以更好地促进案例教学法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是一个双赢的过程。

三、案例教学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应注意的问题

(一)精选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选择的教学案例应该是紧扣教学内容、针对性强、真实典型的、新颖,案例选择不仅仅限于教材、网站、电视的间接材料,最好能通过深入司法系统实践锻炼而总结归纳出直接的案例,使所选案例更具有说服力,理论联系实际,学生对理论知识更易于理解、掌握和运用。案例分析问题要向学生给出明确的法律依据,做到所有案例分析有法可依。总而言之,案例筛选应遵循以下原则:1.案例要具有现实意义;2.案例的难度应该适中;3.案例具有教学价值。

(二)合理安排案例

教学时间案例教学的特点之一是占用时间比较多,而经济法课程内容复杂、课时量较少,学生很难掌握案例中的核心知识点,因此,在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合理科学地安排案例教学的每个环节,注意控制时间,教师进行案例分析时应围绕案例相关的法律知识,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以便学生有更宽裕的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交流,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案例演示法教学可以利用丰富的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地演示案例,刺激学生的视觉,将案例与课程的基本理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达到信息双向沟通的效果。目前,高校广泛采用这种方法,其表现形式或者以讲授理论为主,案例教学只是例证作用;或者以案例为主进行课程理论的讲解分析。

2.案例讨论法

案例讨论法应该是在教师的主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而进行的讨论分析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组织案例讨论时可以采用引导、指导分析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来扩展学生思路和启发学生的思考;也可以采用提问、设问、反问、提示等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分析,鼓励学生大胆根据自己的观点归纳总结。在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学应主导讨论的方向和节奏:学生讨论过于激烈兴奋时,教师要及时调整;学生讨论过于沉闷,思维停滞不前的情况下,教师则要通过引导、启发来拓展学生思维,引领学生展开讨论,调整课堂气氛;学生讨论内容偏离主题,教师应及时纠正并帮其理顺。实践证明,通过课堂的案例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表达技巧和实际操作能力,能达到较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

3.案例模拟法

案例模拟法是指由学生通过饰演案例中的角色充分体会法律在现实生生活中的运用,加深对法律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取此种方法要求教师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选好案例剧本、道具、布置简单的模拟场景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其体会法律在生活的魅力和意义,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法

与讲授法要有机结合传统的理论教学法是一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它充分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整体组织和掌控,能较好地解释分析法学概念、原理和法律条文,它最大的优势是保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而案例教学法则是一种启发、引导性的教学方法,它从生活实际入手,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只有更好地把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法有机结合,把法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巧妙地渗透到案例教学当中的同时,又把典型的现实案例融入到法律理论知识中,真正做到以例激趣、以例明理、以理析例、以理证例,两者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基于上述分析,特设计以下经济法案例教学模式,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案例教学中,可在课堂上引用导入案例,即启发性案例,通过案例情陈述提出相关法律问题,学生可带着问题边听取教师讲授法律知识,边结合案例思考问题,法律知识点学习完毕后再回过头来分析案例。比如,在讲合同法关于“违约责任”内容时,学习相关法律知识前可导入如下案例:果农张飞与水果批发市场的个体商户王刚签订了一份蕃茄购销合同。合同规定7月底以前交货,张飞因家中有事不能如期交货,决定8月3日办完事后交货,不料8月2日天降冰雹,蕃茄被毁,故不能交货。这种情况下张飞要不要承担违约责任呢(提出问题)?案情陈述完后向学生讲解违约责任的有关法律规定,当学生学习掌握相关法律知识后,导入案例中的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教师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进一步分析,学生便可以轻松掌握课堂教学内容了。

四、结论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一种比较适合当今教学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在经济法课程教学中也体现了诸多的优势,但对教师在案例选择、课堂组织和掌控、多媒体的运用等综合素质要求很高,教师必须不断深入调研、参与实践才能筛选更多有代表性的案例素材讲解,弥补课堂教学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才能为学生提供更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成伟,法学教育的现状与未来[M].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2000:156.

[2]舒胜.高职经济法课程案例教学实践与探索[J].高职论丛,2011(9).

课例分析例9

1 课程现状及案例教学的特点

1.1 教学现状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建设已引起我国教育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践,并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

随着高校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电路分析基础在高校教育环节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门以电路模型和非实际电路为研究对象,以求解电路的状态,系统中电量的变化为课程研究内容的课程,电路分析基础重在分析。电路分析基础课程要求学生必需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电路分析的方法,并能预测实际电路的特性,从而改进实际电路的电气特性,从而设计出新的电路。

但目前来看,虽然教学方式不断创新,新型教学手段不断引入,但电路分析分析基础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无法做到学以致用。

1.2 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案例教学法的基础和核心是“案例”,它的本质是设置一种教育的两难情境,通过教师在教学环节中的设计和激励,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提高授课质量。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当时采取的案例都来自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通过这种方式,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而国内教育界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则始于1990年。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理论联系实际性的特点。能有效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目的及案例设计原则

2.1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目的

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列举案例,并进行分析,从而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双向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变以往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为今后的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2 案例设计原则

在设计案例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必须严加选择,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则:

2.2.1 真实可信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必须来源于实践,而不是由教师主观臆测和虚构出来的。在案例设计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细节,模拟实际,引导学生认真地对待,深入分析各数据和案情,训练他们的分析能力,并鼓励他们找出最终答案。

2.2.2 客观生动 在设计案例时,教师除了要保证案例真实,还要摆脱以往传统的编写方式,变枯燥乏味为客观生动,如采用一些文学手法,来加重气氛,提示细节。但一定要注意的是,案例的生动性必须是在客观真实的基础上,服从于教学目的。

2.2.3 多样化 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应该只设计出情况,保留结果;设计激烈的矛盾冲突,保留处理办法和结论。未完成的部分,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引导和鼓励他们进行决策和处理,尽量保证解决方法的多样性。设计的案例结果越复杂,越多样,就越有价值。

2.2.4 相关性 在设计案例时,还要注意所选的案例必须紧扣教学内容。一旦脱离课程内容,所设计的案例就是无意义的。

2.2.5 典型性 即案例的内容一定要有代表性和普遍性,能起到具有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安排的案例一定要立足实践,具有典型特征,覆盖面广,有助于学生从多方面验证所学理论。

3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案例设计与实施

要想保证学生系统地掌握电路分析基础这门课程,授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除了传授必要的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大量的实战演练,通过演算习题把握电路知识,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及时进行知识小结。

3.1 电源

从定义来说,电源就是指将其它形式的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它来源于“磁生电”原理,其中水力、风力、海潮、水坝水压差、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及烧煤炭、油渣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产生电源。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电源是干电池。作为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第一章的重要知识点之一,电源的产生类型有很多,发电机能把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干电池能把化学能转换成电能。发电机、电池本身并不带电,它的两极分别有正负电荷,由正负电荷产生电压。教师在授课时,可以根据当前的电网并网和新能源的应用及未来的前景预测,帮助学生更加系统的了解电源知识,通过学科的前沿介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

3.2 电桥

电桥是用比较法测量各种量(如电阻、电感、电容等)的仪器。最简单的电桥装置仅由四个支路组成的电路,其中各支路被称为电桥的“臂”。在课堂环节,教师要通过具体案例,引入传感器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引导学生在掌握电桥平衡理论的基础上,在复杂电路中找出电桥,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3.3 串联谐振

在电阻、电感及电容所组成的串联电路内,当容抗XC与感抗XL相等时,电路呈现纯电阻性,这种现象即为串联谐振。串联谐振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电力、石油、化工等行业,适用于大容量,高电压的电容性试品的交接和预防性试验。串联谐振是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中正弦交流电路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列举收音机的使用原理,作为具体案例,拉近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发散性思维。

4 小结

在实际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使用案例教学法,模拟或者重现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引导学生深入案例场景,通过讨论或者研讨来进行学习,在此环节中,授课教师通过分析、比较,研究各种各样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案例,深入理解电路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视野,激发学习热情,掌握课程知识。

案例教学法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节引入实际案例,更新了以往的育人质量评价观念,并建立起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内部运作机制,因此,各高校为了确保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质量,协助授课教师做好学生的学习理念更新工作,正视学生的需求惯性和思维惯性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打破传统,积极创新,找出多种解决方案。教师要学会并善于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设施,图片、音响、动画、录像等手段,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科学的授课方法应当能鼓励学生见仁见智、集思广益、举一反三。授课教师在教课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增强其沟通能力和讨论技巧。同时高校还要做好教师团队建设,鼓励教师做好案例的收集和整理工作;要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场地安排和教学保障上做好服务工作;要逐步推广案例教学的范例,做好教师案例教学的培训工作。

参考文献:

[1]张钰玲.提高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质量的几点方法[J].企业科技与发展,2009(04).

[2]杨志清,肖洪祥.独立学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6).

[3]彭宏娟,李崇容.探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在教学改革中的创新[J].消费导刊,2010(05).

[4]韩冰,钟洪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实验教学的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S1).

[5]商敏红.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大众科技,2008(09).

课例分析例10

一、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含义和特点

所谓案例,指对真实而又典型且含有问题的事件的描述以此推之,教学案例就是教学过程中的对真实又具有典型的包含疑难问题的教学事例的描述教学中案例分析法的具体含义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不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分析,以学生分析为主、教师指引为辅的教学方式,是锻炼并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判断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案例分析法,以含有初中物理知识概念的典型疑难问题为描述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疑难问题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活动中进行讨论分析

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特点有三点其一,目的明确案例分析法是利用初中物理中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分析探索,以此提升学生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搜集相关资料或补充相关知识,为分析案例做准备这过程中,就体现了案例分析法的目的――学生相关物理知识的积累以及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以人为本在教学案例分析中,教师以辅导为主,真正的案例分析活动的主体是学生这体现了新课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其三,方式特殊案例分析法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研究,从中总结出规律得出结论于本质上说,这属于一种归纳式的学习方法

二、初中物理教学案例分析法的作用

[HTK]1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

如果一味地灌输理论知识,学生很有可能会觉得平淡枯燥只是被动接收信息,大脑缺失对信息处理的主动,学习效果也会降低案例分析法则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用疑难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教学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氛围

[HTK]2增强直观效果,便于学生理解

有些物理的知识概念比较抽象难懂教师教学时也难以用语言表述清楚,使之变得通俗易懂而案例分析法把抽象的知识概念引入具体的教学案例中,增强了抽象概念的直观效果,为学生的理解降低了难度

[HTK]3加深概念理解,强化理论掌握

物理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属于一个陌生领域很多学生不能很好的消化理解物理知识经过对物理知识板块中的疑难问题的深入分析,学生能加深对知识概念的理解,对知识理论的掌握进行强化巩固

三、当前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案例分析法自引进中国之后,无数的教育专家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并根据我国教育模式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国教育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如今,案例分析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已经成为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普遍应用于初中物理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配合教学目标,积极使用案例分析法,以此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点难点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积极参与教学案例分析,并在参与过程中锻炼自身,使得案例分析法的教学效果取得较大进展

需要注意的是,案例分析法的使用会由于各种因素而降低其教学效果比如选择教学案例环节,如果教师在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和难易程度上作出了不恰当的选择,致使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分析不到位,不能充分掌握到知识要点在用案例分析总结理论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的案例分析作出评价,指出其优点与不足

四、新课标下案例分析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