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1:19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1

本课程的重点是电路设计,内容侧重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制作较为复杂的功能电路或小型电子系统。一般给出实验任务和设计要求,通过电路方案设计、电路设计、电路安装调试和指标测试、撰写实验报告等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电路设计水平和实验技能。在实践中着重培养学生系统设计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实践的能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一般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等,独立完成方案设计、元器件选择、电路设计、仿真分析、电路的安装调试及指标测试,并独立写出严谨的、文理通顺的实验报告。

具体地说,学生通过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建立电子系统的概念,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完成一个电子系统的设计;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电子系统设计中的关键技术;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掌握合理选用器件的原则;掌握查阅有关资料和使用器件手册的基本方法;掌握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设计与仿真电路系统的基本方法;进一步熟悉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培养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2.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课题,达到对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训练,要求本课程设计涵盖模拟电路知识和数字电路知识,因此课程设计的选题要求包含数字电子技术和模拟电子技术。教学环节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2.1课堂讲授。

课程设计开始前,需要确定指导老师。由指导老师通过两学时的教学,明确课程设计的要求,主要内容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安排、成绩评定方法等。在课堂教学环节中,指导老师介绍课题的基本情况与要求,要求学生从多个课题中选择一个。

2.2设计与调试环节。

2.2.1前期准备、方案及电路设计。

前期准备包括选择题目、查找资料、确定方案、电路设计、电路仿真等。在确定方案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根据技术指标,进行方案分析、论证和计算,独立完成设计。设计工作内容如下:题目分析、系统结构设计、具体电路设计。学生根据所选课题的任务、要求和条件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通过论证与选择,确定总体方案。此后是对方案中单元电路进行选择和设计计算,称为预设计阶段,包括元器件的选用和电路参数的计算。最后画出总体电路图(原理图和布线图),此阶段约占课程设计总学时的30%。

2.2.2在实验室进行电路安装、调试,指标测试等。

在安装与调试这个阶段,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安装和调试,达到任务书的各项技术指标。预设计经指导教师审查通过后,学生即可购买所需元器件等材料,并在实验箱上或试验板上组装电路。运用测试仪表调试电路、排除电路故障、调整元器件、修改电路(并制作相应电路板),使之达到设计指标要求。此阶段往往是课程设计的重点与难点,所需时间约占总学时的50%。

2.3撰写总结报告,总结交流与讨论。

撰写课程设计的总结报告是对学生写科学论文和科研总结报告能力的训练。学生写报告,不仅要对设计、组装、调试的内容进行全面总结,而且要把实践内容上升到理论高度。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方面:系统任务与分析、方案选择与可行性论证、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计算及元器件选择、元件清单和参考资料目录。除此之外,还应对以下几部分进行说明:设计进程记录,设计方案说明、比较,实际电路图,功能与指标测试结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等等。总结报告具体内容如下:课题名称、内容摘要、设计内容及要求、比较和选择设计的系统方案、画出系统框图、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画出完整的电路图,并说明电路的工作原理。组装调试的内容,包括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并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总结设计电路的特点和方案的优缺点,指出课题的核心及实用价值,列出系统需要的元器件清单,列出参考文献,收获、体会,并对本次设计提出建议。

2.4成绩评定。

课程的实践性不仅体现实际操作能力,而且体现独立完成设计和分析的能力。因此,课程设计的考核分为以下部分: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设计成品:观察实验现象,是否达到技术要求。(安装工艺水平、调试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应具有设计题目、技术指标、实现方案、测试数据、出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收获体会等。课程设计答辩:考查学生实际掌握的能力和表达能力,设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工作作风和科学精神及创新精神,等等。

3.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步骤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2

1.前言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以学生取得必要的最低学分为标准,衡量学生完成学业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起源于选课制,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趋向于“大众教育”,高等教育领域也存在着争夺生源的问题。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通过对学生选课满意度的分析,可以找出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并为教育管理部门提供有效建议。

2.调查背景及样本构成

问卷调查时间为2010年,对象为东北财经大学在校本科生,调查内容主要涉及课程设置满意程度、课程内容分项构成的满意程度、授课教师的满意程度、教务管理制度的满意程度等,还包括学生对学分制制度的看法与改进建议。

2.1问卷设计

为保证问卷的可信度和有效度,主要从三方面设计问卷:(1)年级构成。考虑到每个年级选课量不同分别确定不同样本量,抽样人数按“大一∶大二∶大三=2∶3∶5”进行配额抽样。(2)性别构成。根据该类学校总体学生人数性别比例,院系内部按照“男:女=1∶2”进行配额抽样。(3)成绩构成。为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将学生的学习成绩大体分为高、中、低三类,各成绩等级按1∶1∶1进行配额抽样。

2.2问卷实施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452份,有效回收率9826%。其中男生为148人,女生为304人,男生数与女生数之比大约为1∶2。年级构成为大一同学为89人,大二同学为132人,大三同学为231人,三个年级的样本量比例大致为2∶3∶5。学习成绩较高的同学占352%,成绩中等的占372%,成绩较低的占277%,基本满足1∶1∶1的比例。问卷实施情况与问卷设计基本一致,具有良好的代表性。

3.调查结果满意度分析

3.1指标说明

此次调查采用李克特量表进行,满意率是指在一定数量的服务对象中表示满意的对象所占的百分比,是用来测评满意广度的一种方法。

满意度是通过评价分值的加权计算,按百分制计算,将各得分分别赋值为:非常满意对应100分、比较满意对应80分、一般对应60分、比较不满意对应30分、非常不满意对应0分。满意度的具体计算方法为:

B=n1×100+n2×80+n3×60+n4×30+n5×0n

3.2课程总体设计的满意度

在被调查的452名同学中,表示对学校课程设置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同学占总体的6062%,表明大多数同学对学校选课制度比较满意。此外,有3581%持有一般态度,表明选课制度还没有做到非常完善,仍有改进之处。只有421%的同学持有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态度。

3.2.1课程设置各分项的满意度

(1)培养方案及课程分设置较为科学合理,同学普遍持满意态度

据调查在课程设置中,学生对培养方案所涵盖的课程种类的科学性、毕业前应修学分总数的合理性和选修课与必修课学分比例的科学性三项最满意,满意度均在70分以上。

(2)授课教师的可选择性较差,学生普遍持不满意的态度

学生对于必修课老师的可选择性满意度最低,只有5637分。分析表明,由于必修课的开课教师对教师的要求较高,高能力教师数量有限,使得学生对教师的可选择性降低。

3.3课程内容分项构成的满意度

除创业教育模块外,其他各课程内容的满意度均达到65分以上,总体满意度较高。其中专业必修课、人文素质模块课、校际交流课的课程内容满意度均超过75分以上,表明该校本科生对总体课程内容安排较为满意。

(1)专业课满意度高于基础课,必修课满意度高于选修课

该校专业课和必修课的设置必须经过仔细研究和规划,课程内容设置较科学,且授课教师传授能力和专业知识基础都很强,所以满意度较高。

(2)模块课整体满意度较高,唯创业教育模块课满意度严重偏低

创业教育模块课满意度最低,满意度为6040分。分析表明,该校创业教育模块课是从2009年开设,尚未形成体系,且学生众多导致授课质量不高。

(3)校际交流课满意度较高,辅修、双学位课程内容设定满意度较低

校际交流课通常都是非财经类的课程,如心理学、生物进化与遗传等,学生可以在这些课程中学到更多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所以满意度较高。

3.4教师总体满意程度

分析结果表明,该校本科生对授课教师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7801分,说明大多数学生对授课教师评价较高。在被调查的452位在校本科生中,只有5人认为非常不满意或比较不满意,只占总人数的1%,其他人均认为满意(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

3.41授课教师各个分项的满意度

除课堂气氛、课外辅导、与实践相结合三项在60分上下外,该校教师其余各项满意度都在70以上,其中人品师德满意度最高,另外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满意度也很高。分析表明,大学期间安排的课程难度较大,通常以授课老师讲述为主。与实践相结合是对广大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学生渴望能在课堂上也能了解或掌握实用的技术。

4.结论与建议

本文主要研究财经类大学本科生对选课制的满意情况,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课程设置普遍满意度较高,授课教师的可选择性有待加强。(2)课程内容设置合理,创业模块课程继续完善,注重辅修双学位教师的授课质量。(3)授课教师素质较高,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内容应增多。对此提出以下建议:

4.1加强与高校间的合作,增大选修课的广度。针对选修课老师可选择性较少,选修课广度不够问题,可以尝试与当地其他高校合作。如果能加强文科强与理科强高校间合作交流,两校教师资源优势互补,双方的选修课质量必然大大提高。

4.2完善创业模块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明确定位。课程总体内容的满意度较高,但创业模块满意度较低。创业模块设置也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定位,以快速适应社会要求,学校应当努力为学生做好引导工作。

4.3尽量增开有实践机会的课程。现代教育对理论联系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加,学生渴望有实践机会。授课老师可以讲述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案例,为学生提供有关的实践信息,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

4.4建议实行导师制,强化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导师制的推行是一种很好的尝试,可以缩短新生对学分制的适应期,保证学生选课和学习的质量。导师制的实施可以更大限度的发挥学生潜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大连;116023)

参考文献:

[1] 石军霞.高校学生满意度调查研究―以苏州大学本科生为例[D].苏州大学硕士生学位论文,2008.

[2] 王俊生.高校学分制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2008(10)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3

Reform on experiment teaching in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Wu Shilin, Zhang Qi, Xiong Jiulo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s and the experiment items of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are introduced, and several problems that appear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课内实验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并改进教学。因此,课内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融合了光电、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多学科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理解的问题也多。因此,其实践教学的意义更为突出,合理设置课内实验尤为重要。

1 精密仪器设计教学内容

精密仪器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所学的测控、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四大系列基础课程的知识。课程重点讲授以下内容:

(1)精密仪器的总体设计。内容包括设计任务分析、工作原理选择、结构参数和技术指标的确定、造型设计以及总体设计中要遵守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原理。

(2)精密仪器各分系统设计。内容包括光电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电路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四大部分。具体涉及各分系统组成、作用、设计要求、设计准则及设计要点等。

(3)精密仪器精度理论。仪器设计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精度是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指标。精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仪器误差来源、仪器误差的分析、仪器误差的综合、仪器精度设计等。

(4)精密仪器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仪器可靠性建模、可靠性预测、可靠性分配、提高仪器可靠性的技术措施等。

2 精密仪器设计课内实验设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精密仪器设计课内实验设置情况

2.1.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精密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和设计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教学要求

(1)了解精密仪器中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

(2)掌握低噪声电路设计方法,完成一种低噪声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3)掌握仪器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单片机系统实现步进电动机的运动控制。

(4)掌握仪器软件系统设计方法,实现步进电动机运动参数采集系统处理算法。

(5)掌握光机电一体化的精密仪器的设计方法,完成精密仪器的总体设计。

2.1.3 教学内容

实验1:精密仪器系统总体设计(必做)

内容提要:完成一种仪器总体设计。题目任选,例如:

(1)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总体设计

(2)便携式波形发生器总体设计

(3)体温及心率动态监护仪总体设计

(4)电子秤总体设计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地点:教室或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4~6学时完成设计,课上进行总体方案论证答辩

实验2:低噪声电路设计(必做)

内容提要:任选其一

(1)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及评价

(2)低噪声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及评价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具有噪声测量功能的锁相放大器、晶体管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

实验地点: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2~4学时完成设计,课上焊接电路、调试

实验3: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选作)

内容提要:实现步进电动机转角、速度、方向、定位的控制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单片机开发系统、步进电动机

实验地点: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2~4学时完成设计,课上焊接电路、调试系统

实验4:步进电动机运动参数采集系统处理算法设计(必做)

内容提要:实现数据采集系统对步进电动机转角、速度、方向、定位等参数的数据处理算法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地点: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2~4学时完成设计,课上完成软件调试

2.2 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课内实验设置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时紧张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精密仪器设计课内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设计,而学生进行课内实验时正处在紧张的考研复习阶段,能保证课上认真实验已是不错了,课外准备时间根本无法保证,因此,所设实验均不能按大纲规定保质保量完成,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缺乏具体应用背景导致实验特色不突出

由实验内容可以看出,实验2~4均是相对单一的、针对某一知识点设立的,实验未结合具体的仪器进行,总体上感觉与精密仪器设计关系不密切,实验2更像是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实验,实验3和4更像是机械工程类课程的实验,没有鲜明的仪器特色。

(3)实验内容要求与课程内涵结合不紧密

除实验1涉及仪器总体设计的知识点外,实验2~4的要求不能明确反映课程内涵要求,精密仪器设计的精华内容,主要是总体设计、精度理论及可靠性设计。精度理论和可靠性设计如何落实,应该在各分系统设计中予以考虑。实验2~4是对仪器电路系统、机械系统及软件系统知识点的落实,但并未从精密仪器的角度予以强调,未突出精密仪器设计中的精度问题及可靠性问题,而仅仅从仪器基本功能实现的角度设立,因此与课程的内涵结合不紧密。

(4)系统性不强,实践验证欠缺

实验1涉及仪器总体设计内容,但仅要求学生完成总体设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总体方案的论证答辩。学生仅从理论上对总体方案进行了探索,并未进行实践操作与验证,理论脱离实际,该实验的设置违背了课内实验的初衷。

此外,4个实验间关联不强,互相脱节,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精密仪器设计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

3 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路与拟设实验项目

3.1 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路

课内实验主要针对课程内容中抽象、艰深而适合通过实验解释的部分开设,一般穿插在理论教学期间,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其他实践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课内实验的开设面临两个主要难点:一是实验点设置较难,如何合理选择实验知识点,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突出课程特色、紧扣学科内涵至关重要;二是实验点设置之后,实验的具体实施较难,包括实验设备配置、实验难易程度的把控及实验过程的辅导等。

根据目前所开设实验现状及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笔者对实验项目设置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利用8学时的课内实验课时,仅开设1个实验项目:从精密仪器总体设计的角度,对某一具体的精密仪器进行分析,重点是其各分系统的组成,各分系统是如何保证仪器精度的,仪器的误差源,仪器的数据处理,仪器的可靠性设计等。这样,用一个实验从不同角度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检验,不但不用课外附加学时,而且能保证学生理解精密仪器设计所有知识,且能满足课程内涵的要求。

3.2 拟设实验项目(任选其一)

(1)立式光学计结构原理与调试

实验内容如下:

①拆分立式光学计,了解其机械分系统、光学分系统、电路分系统及软件分系统的作用与组成,对立式光学计工作原理进行分析;②根据其光学结构分析其放大倍数;③分析立式光学计原理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整光学计结构参数,对立式光学计进行原理误差补偿;④用立式光学计测量某物体高度,正确进行测量标定和数据处理;⑤分析如何提高测量精度,保证仪器系统的可靠性。

(2)测量显微镜结构原理与调试

实验内容如下:

①用测量显微镜测量电路板过孔的直径尺寸,并给出测量结果(D±D);②分析测量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给出该仪器的性能指标,画出系统的结构布局图;③分析测量显微镜的误差来源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④设计一个针对小孔直径尺寸自动测量的测量显微镜的结构,画出系统框图、结构布局图;⑤分析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保证仪器系统可靠性。

(3)自选实验项目

由学生自己选择某综合性精密仪器进行分析,重点了解其各分系统的组成,各分系统是如何保证仪器精度的,仪器的误差源,仪器的数据处理,仪器的可靠性设计等。

要求所选仪器是教学实验室或科研课题组现有的,以便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4 结束语

实验教学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践能力训练的重要环节。笔者分析了精密仪器设计课程现设课内实验存在的不足,对课内实验教学改革提出了初步设想,希望能为提高精密仪器设计课程实验教学效果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4

本文作者:焦咏梅高艳玲徐红作者单位: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课程设计内容的改革

首先,探索全系专业课程体系框架,将内容紧密联系,增强内在逻辑性。把同一个培养能力范畴的同一类课程作为一个课程群,形成目标明确的课程群层次,把围绕一个技能培养目标的、含有若干课程的知识点抽象出来,在更高层次上连贯起来,使该技能的培养随课程设计的推进而不断递进、加深和拓展。如自动化专业的课程群层次结构。在课程群的建设基础上,我们的课程设计题目既要考虑前后课程纵向的贯通与衔接,又要充分考虑课程横向间的相互融合,实现整体优化。如把模拟电子、单片机、传感器课程设计内容纵向联系,递进升级,模拟电子课程设计题目应做到熟练掌握器件特性及参数计算,理解电路原理,并仿真出结果,使学生通过课程设计过“三关”,即“器件关”、“分析关”和“动手关”,此阶段培养了学生具备一定的硬件设计能力。在此阶段基础上进入下梯级,即单片机课程设计阶段。让学生在具备一定硬件设计能力的基础上学习系统软件设计,并且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电子电路和单片机课程设计进行横向优化组合。单片机题目要求学生应用电子电路的手段,即Protel原理图设计PCB设计并制版,做出实物,完成程序烧录,最终完成系统调试。结束时,学生亲身经历了硬件、软件的每一阶段,锻炼了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此阶段学生已具备了软、硬结合的能力,为进入下一个梯级做了充足的准备。课程设计的最高梯级传感器课程设计,即题目应综合模电、电子电路、单片机、传感器四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在具备软、硬件结合的能力的基础上,应用各类传感器采集数据,应用单片机、电路模块等手段完成一个应用系统的综合设计并做出实物,例如红外报警系统、温度检测系统设计、光敏元件控制系统等。培养学生结合实际应用的综合设计能力,做到环环相扣,相辅相成,为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

成绩评定体系改革

建立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是保证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注重结论正确的同时,应强调整个设计方案实施的全过程。1.撰写总结报告。总结报告是学生对课程设计全过程的总结,不能等同于平时的实验报告,因此内容要完善,格式要规范。此环节占总成绩的30%。2.实验动手能力。包括器件选择、仿真设计制版焊接、仪器使用、调试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精神。此环节占总成绩的30%。3.学生实行全员答辩制。为避免学生互相抄袭或找人代做,我系自2009年开始施行课程设计全员答辩制度,每生5分钟自述,10分钟答辩,通过答辩情况给出答辩成绩。此环节占总成绩的40%。这样一种相对完善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在课程设计的任何一个环节都能认真对待,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了课程设计的质量。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5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act: The contents and the experiment items of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are introduced, and several problems that appear in the experiment teaching process are analyzed. Teaching reform measure is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ect.

Key words: design of precision instruments; experiment; teaching reform

课内实验作为实践教学的一部分,不但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对症下药”并改进教学。因此,课内实验对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融合了光电、机械、电工电子、计算机多学科知识,涉及的知识点多,难理解的问题也多。因此,其实践教学的意义更为突出,合理设置课内实验尤为重要。

1 精密仪器设计教学内容

精密仪器设计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所学的测控、机械、电工电子和计算机四大系列基础课程的知识。课程重点讲授以下内容:

(1)精密仪器的总体设计。内容包括设计任务分析、工作原理选择、结构参数和技术指标的确定、造型设计以及总体设计中要遵守的设计原则和设计原理。

(2)精密仪器各分系统设计。内容包括光电系统设计、机械系统设计、电路系统设计、软件系统设计四大部分。具体涉及各分系统组成、作用、设计要求、设计准则及设计要点等。

(3)精密仪器精度理论。仪器设计需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指标要求,精度是其中最关键的技术指标。精度理论主要内容包括仪器误差来源、仪器误差的分析、仪器误差的综合、仪器精度设计等。

(4)精密仪器可靠性设计。可靠性,是指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可靠性设计主要内容包括仪器可靠性建模、可靠性预测、可靠性分配、提高仪器可靠性的技术措施等。

2 精密仪器设计课内实验设置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精密仪器设计课内实验设置情况

2.1.1 教学目的

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精密仪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技术和设计方法,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2 教学要求

(1)了解精密仪器中机械系统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结构。

(2)掌握低噪声电路设计方法,完成一种低噪声电路的设计与制作。

(3)掌握仪器电路系统的设计方法,采用单片机系统实现步进电动机的运动控制。

(4)掌握仪器软件系统设计方法,实现步进电动机运动参数采集系统处理算法。

(5)掌握光机电一体化的精密仪器的设计方法,完成精密仪器的总体设计。

2.1.3 教学内容

实验1:精密仪器系统总体设计(必做)

内容提要:完成一种仪器总体设计。题目任选,例如:

(1)便携式近红外光谱仪器总体设计

(2)便携式波形发生器总体设计

(3)体温及心率动态监护仪总体设计

(4)电子秤总体设计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投影仪

实验地点:教室或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4~6学时完成设计,课上进行总体方案论证答辩

实验2:低噪声电路设计(必做)

内容提要:任选其一

(1)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及评价

(2)低噪声差动放大电路的设计、制作及评价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具有噪声测量功能的锁相放大器、晶体管交流毫伏表、示波器、信号源

实验地点: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2~4学时完成设计,课上焊接电路、调试

实验3:步进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选作)

内容提要:实现步进电动机转角、速度、方向、定位的控制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单片机开发系统、步进电动机

实验地点: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2~4学时完成设计,课上焊接电路、调试系统

实验4:步进电动机运动参数采集系统处理算法设计(必做)

内容提要:实现数据采集系统对步进电动机转角、速度、方向、定位等参数的数据处理算法

实验类型:设计

学时分配:2

主要仪器设备:计算机

实验地点:实验室

备注:课外利用2~4学时完成设计,课上完成软件调试

2.2 存在的问题分析

教学实践证明,以上课内实验设置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时紧张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

精密仪器设计课内实验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完成设计,而学生进行课内实验时正处在紧张的考研复习阶段,能保证课上认真实验已是不错了,课外准备时间根本无法保证,因此,所设实验均不能按大纲规定保质保量完成,从而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缺乏具体应用背景导致实验特色不突出

由实验内容可以看出,实验2~4均是相对单一的、针对某一知识点设立的,实验未结合具体的仪器进行,总体上感觉与精密仪器设计关系不密切,实验2更像是电子技术相关课程的实验,实验3和4更像是机械工程类课程的实验,没有鲜明的仪器特色。

(3)实验内容要求与课程内涵结合不紧密

除实验1涉及仪器总体设计的知识点外,实验2~4的要求不能明确反映课程内涵要求,精密仪器设计的精华内容,主要是总体设计、精度理论及可靠性设计。精度理论和可靠性设计如何落实,应该在各分系统设计中予以考虑。实验2~4是对仪器电路系统、机械系统及软件系统知识点的落实,但并未从精密仪器的角度予以强调,未突出精密仪器设计中的精度问题及可靠性问题,而仅仅从仪器基本功能实现的角度设立,因此与课程的内涵结合不紧密。

(4)系统性不强,实践验证欠缺

实验1涉及仪器总体设计内容,但仅要求学生完成总体设计,然后在课堂上进行总体方案的论证答辩。学生仅从理论上对总体方案进行了探索,并未进行实践操作与验证,理论脱离实际,该实验的设置违背了课内实验的初衷。

此外,4个实验间关联不强,互相脱节,缺乏系统性,不利于学生对精密仪器设计知识体系的系统学习。

3 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路与拟设实验项目

3.1 实验教学改革的初步思路

课内实验主要针对课程内容中抽象、艰深而适合通过实验解释的部分开设,一般穿插在理论教学期间,对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起着重要作用,这也是其他实践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精密仪器设计课程课内实验的开设面临两个主要难点:一是实验点设置较难,如何合理选择实验知识点,对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突出课程特色、紧扣学科内涵至关重要;二是实验点设置之后,实验的具体实施较难,包括实验设备配置、实验难易程度的把控及实验过程的辅导等。

根据目前所开设实验现状及实验教学实施过程中发现的实际问题,笔者对实验项目设置进行了大幅度改革。利用8学时的课内实验课时,仅开设1个实验项目:从精密仪器总体设计的角度,对某一具体的精密仪器进行分析,重点是其各分系统的组成,各分系统是如何保证仪器精度的,仪器的误差源,仪器的数据处理,仪器的可靠性设计等。这样,用一个实验从不同角度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检验,不但不用课外附加学时,而且能保证学生理解精密仪器设计所有知识,且能满足课程内涵的要求。

3.2 拟设实验项目(任选其一)

(1)立式光学计结构原理与调试

实验内容如下:

①拆分立式光学计,了解其机械分系统、光学分系统、电路分系统及软件分系统的作用与组成,对立式光学计工作原理进行分析;②根据其光学结构分析其放大倍数;③分析立式光学计原理误差产生的原因,通过调整光学计结构参数,对立式光学计进行原理误差补偿;④用立式光学计测量某物体高度,正确进行测量标定和数据处理;⑤分析如何提高测量精度,保证仪器系统的可靠性。

(2)测量显微镜结构原理与调试

实验内容如下:

①用测量显微镜测量电路板过孔的直径尺寸,并给出测量结果(D±D);②分析测量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给出该仪器的性能指标,画出系统的结构布局图;③分析测量显微镜的误差来源及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④设计一个针对小孔直径尺寸自动测量的测量显微镜的结构,画出系统框图、结构布局图;⑤分析提高测量精度的措施,保证仪器系统可靠性。

(3)自选实验项目

由学生自己选择某综合性精密仪器进行分析,重点了解其各分系统的组成,各分系统是如何保证仪器精度的,仪器的误差源,仪器的数据处理,仪器的可靠性设计等。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6

1课程基本信息

单周6学时,双周4学时,16周,总计80学时,5学分。本课程主要以实际景观设计的各类别项目为导向,在实践过程中加以培训和引导,强调各种软件绘图的动手能力。从而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并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与学生的顶岗实习做前期准备。

2课改前课程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定位问题——过于强调知识的全面性与系统性而疏忽专业的创新应用。(2)课程内容问题——教学内容没有及时更新,未与目前最新实际项目接轨。(3)课程教法问题——师徒制虽提出由来已久,但由于缺少项目支撑,执行力度不够。课程效果问题——学生技能掌握不牢,知识也不够全面,甚至对自身专业岗位的参与度不高。

3课程改革思路

该课程对接的职业任务可以描述为“组织景观项目的设计工作,控制工期和景观实施效果”,需要在就业能力上培养学生具备设计、施工、管理等多重能力,因此,在进行教学计划的改革研究时,将熟悉设计成果的制作流程,并能利用做作业提交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作业进度,对后续实施效果做简单的预估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方面;将知识目标定位具备支撑园林设计岗位执行任务的技能与知识广度,了解当前园林设计的基本理念与方法;在素质培养上注重时间管理意识,善于支配利用好既定计划,并按步实施,有团队合作意识,善于沟通协调。因此,整体上是“以职业岗位为目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企业实际项目为载体,以项目团队为组织形式”为改革导向。本课程以园林设计师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根据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来组织课程内容,即课程内容模块化。本课程由四个模块组成,具体安排如下:模块一园林要素及设计(10学时)、模块二园林规划布局分析(以东湖三角池公园为例)(10学时)、模块三别墅庭院园林规划设计实践(16学时)、模块四校园小游园景观设计(以校图书馆前中心绿地为例)(38学时)。

4全课实施过程——项目情境设计

本课程主要培养的是园林景观设计师,本学期具体学习需要完成的作业任务如下。任务一:小组完成一份公园规划设计的调研报告。①工作描述:对海口新建成的东湖三角池公园进行考察学习,分析公园的规划设计要素与空间布局特点,选取一处景观节点绘制分析图、总平面图、景观细部做法、手绘效果图等,以小组为单位做成PPT,并完成5min~10min的调研成果汇报。②基本要求:有认真进行调研并做记录,描述条理清晰,辅助配图表现精炼。任务二:小组完成别墅庭院设计方案。①工作描述: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一个别墅庭院的设计,查找案例资料,收集各式庭院设计风格的设计元素,完成草图方案的手绘,并上机用CAD描图,Photoshop渲出总平面。①基本要求:设计方案应满足地块功能要求,考虑问题较全面。任务三:小组完成校园景观改造某个节点的创意方案。①工作描述:调研分析以人工湖为核心的校园绿地的景观现状,手绘表达出地块形状,四周道路的走向、宽度、路名,相邻地块的建筑性质,地块内的园路走向、园林建筑及设施的布局、现状的植被群落等。以小组为单位选取地块内的一处场地做景观改造,列出改造的缘由及思路,绘出节点方案,写出设计说明。②基本要求:现状调研系列分析图及改造后的意向图及设计说明表达清晰。

5实施过程与评价

(1)基础理论梳理——以具体项目为导向,将园林景观设计中最通俗易懂、也是应用最为广泛的理论进行归纳整理,通过PPT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解,两周课时。(2)具体任务解读——将设计任务书分解成若干具体信息,例如总体指标以及风格要求、成果要求等。并选取自己做过的项目来做案例分析讲解。(3)实践模拟绘图——设计步骤讲解、角色模拟、传统设计表现与现主流绘图软件的结合。该阶段主要引导学生多动手,激发他们的创作。(4)阶段性汇报——将整个作业完成的阶段设置若干个时间节点,并设定每个阶段的考核重难点,需要解决的问题等。每个节点汇报小组进度与成果。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7

选课制是指在实施学分制的基础上,允许学生对所开课程有一定的选择自由,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和能力选择希望学习的课程。包括选择课程、任课教师和上课时间,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量和学习进程[1]。目前,与学分制相配套的选课制在我国高校已得到广泛普及。

1.研究方法

为了解选课制在高校实施现状,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湖北省武汉市三所“211工程”大学为调查对象。这三所大学分别为华中师范大学,文中用“I”表示;华中科技大学,文中用“II”表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中用“III”表示。三所大学中华中科技大学既是“211工程”大学也是“985工程”大学。调查问卷采用里克特量表,围绕选课制实施现状,总共设计38个问题。,本次问卷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05份,回收率为90.50%,其中有效问卷为829份,有效率为89.39%。

这三所学校的有效问卷分别是:华中师范大学302份,华中科技大学320份,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7份。本研究通过SPSS等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通过分析得出选课制在高校实施的现状与问题。

2.研究结果

2.1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

课程结构设置是指学校开设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数量及其比例。合理的课程结构既能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智力等各方面的差异又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本研究从“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程度”对课程结构设置加以分析。

笔者对这三所高校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程度进行调查。总共有33.2%认为目前学校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比例最高,有36.2%认为目前学校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其次,华中师范大学有31.4%认为目前学校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比例最低,仅有21.2%认为目前学校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认为目前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合理的人数总共有33.2%。其中华中师范大学比例最高,共有33.4%认为目前学校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合理;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有33.7%认为目前学校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合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比例最低,有66人认为目前学校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不合理。总的来说,本科生对于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程度看法并不一致,三所学校之间也存在差异,这与每个学校每个专业对学分的要求不同有关,但认为必修课与选修课比例合理的人数仅占到总人数的33.2%,这说明高校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2选课方式不完善

选课方式是选课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选课方式有手工选课与网上选课两种形式。网上选课是利用网上选课系统,计算机自行处理的新型选课方式。目前,我国高校普遍使用网上选课方式,因此本研究从“高校网上选课系统”这一方面对选课方式加以分析。

笔者对这三所高校网上选课系统方便程度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得出,学生对网上选课系统总体满意度高,但各校系统优劣不齐。共有占43.5%认为网上选课系统方便,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比例最高,有1占50.9%;其次是华中师范大学有占46.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最低,只有占27.5%。认为网上选课系统不方便的占23.6%,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比例最高,有占31.4%;华中科技大学比例最低,仅有占16.6%。总的来看,接近43.5%人认为网上选课系统方便,说明网上选课这一方式基本上得到了本科生的肯定。然而,三所学校之间存在差异,中南财经大学仅有27.5%的学生认为该校的网上选课系统方便,而华中科技大学网上选课系统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可,华中师范大学网上选课系统也有接近半数的学生认可,这与各学校网上选课系统设计是否合理、方便有关。

2.3选课指导体系不健全

“选课指南”,又叫选课需知,主要包括如何操作网上选课系统和网上选课的各种注意事项等内容。旨在减轻学生选课时遇到的困难与阻碍,是提高网上选课效率的必要前提,是选课指导的纲领性文件。

笔者对三所高校本科生对选课指南的满意程度进行调查。总共占33.9%满意学校《选课指南》。其中,华中师范大学人数最多,占37.7%。不满意学校《选课指南》的共有占24.3%。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人数最多,占48.5%;其次是华中科技大学,占18.2%;华中师范大学人数最少,占其总人数的14.5%。其余41.9%的人认为《选课指南》一般。其中,华中科技大学有47.5%;华中师范大学有46.7%;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有26.8%。总的来说,学校的《选课指南》还不能令学生完全满意,总共只有33.9%的本科生满意《选课指南》。其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满意度与其它两所高校相比最低,只有26.0%表示满意,这与学校《选课指南》的设计是否清晰、明确有关。

3.改善选课制的对策建议

3.1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既是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选课方案的指导性文件。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保证选课制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然而,根据调查可知,大部分本科生都认为学校目前开设的选修课数量太少,且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不合理。高校的课程设置受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约。因此,合理设置课程体系的首要前提是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高校应根据各专业特点,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规定必选和选修课程,使人才培养方案具有弹性。具体来看,必须减少必修课的数量,扩大选修课的比例。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比例一般为 5:3:2,必修课、限定性选修课、任意选修课的比一般为6:2:2[2]。

3.2完善网上选课方式

目前,我国各高校普遍使用网上选课方式。然而网上选课系统瘫痪的现象严重,这不仅降低选课效率而且影响学生的选课情绪。因此,加大硬件设施建设,完善网上选课系统是学生顺利选课的基本保证。首先,学校在设计选课系统时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考虑到系统最大同一时间可以容纳的人数,使设计更为合理和人性化。其次,学校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在系统出现故障后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并不断完善和改进网上选课系统。

3.3健全选课指导体系

选课指导是保证学生选课质量的基石。然而,根据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学生都不满意学校的《选课指南》且认为导师指导选课有效程度低。健全选课指导体系应从完善《选课指南》和加强导师指导出发。《选课指南》的设计要以学生的需求为根据,尽可能明晰、完善。除了对选课流程的介绍外还应包括对各门课程的详细介绍,包括需要用到哪些知识,具体将会涉及到哪门课程,以便让学生更能全方位的了解课程内容,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选择。

【参考文献】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8

1.农林高职院校农业推广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师生共同设计任务。

(1)教师设计部分。综合考虑农业推广学科性质、高等职业院校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学生所在专业、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特点及教学任务设计的原则,笔者在农业推广课程授课过程中采取了师生共同对教学任务进行设计的方法。即,老师将整门课程的知识点设计为一个符合课程需求的、规定了教学范围但不指定具体名称的综合性较强的教学任务(×××地×××项目的推广),这一综合任务又下设若干子任务:①农业推广人员角色认识;②×××地农业推广项目的选择与确定;③×××农业推广项目的实施;④×××农业推广项目的总结评价;⑤×××农业推广项目成果报奖。整个学科的知识点分别穿插于若干个子任务中。

(2)学生具体设计任务及实施。不同专业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明确农业推广人员角色扮演的身份及工作性质与程序;然后结合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爱好、农业专业知识掌握情况、本课程知识点、当地自然与社会条件等综合分析选择确定农业推广项目,并撰写推广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确定了具体推广项目后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学生需要结合自选项目的复杂程度、当地农民素质条件,以及硬件设施等选择确定项目的推广模式与方法,并撰写推广项目实施方案,模拟推广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农民的采纳情况随时应变使用多种方法,并锻炼学习人际交往及演讲的沟通、交流、语言技巧;项目推广演练结束后,学生需要进行双重总结与评价,一重总结为对自身所选项目及推广情况进行专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综合总结评价,并撰写总结报告,二重总结为学生之间相互对课堂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总结在评价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最后,学生们需要撰写推广项目成果请奖申请书,学习推广项目的报奖流程。

2.农业气象课上的任务驱动教学。

(1)教师单独设计任务。教师将学生所学专业目标与农业气象课程目标充分结合,以学生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水平为基础,对整门课程设置了总体目标任务“×××省农业种植业区域规划”,课程总任务下设支撑典型任务共7个:①×××省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搜集;②光照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③温度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④水分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⑤风对农作物生产的作用及影响;⑥×××各地农业气候资料及代表性农作物种类资料分析;⑦观测不同作物的农田小气候特征。

(2)任务实施过程。教师在第一次课上对任务的实施过程、学习过程中使用的参考资料、学习提示等简要向学生进行说明,学生课下个人完成并小组汇总分析,第二次课上时间一分为二,前半部分时间为学生对课下学习结果进行展示,老师随时点评指导,后半部分时间由教师下达下一个任务,依次类推,直到学期结束,完成全部的典型学习任务。最后,师生共同汇总各典型任务结果并分析,完成课程总任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本研究通过中国期刊网、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文库、高校图书馆期刊资料室资料进行检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两门课程在学期结束后都对该班36名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表,两次共收回问卷调查表72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

3.数理统计法。采用Excel统计软件进行图表制作和统计。

三、教学效果对比分析

农林高职院校两门课程结束后,都对该班学生进行了课程学习效果问卷调查,发放问卷调查表内容完全一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资料查阅能力、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等方面入手调查。详细数据如下。

1.学习兴趣有无对比。农业推广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36份,比例100%;无学习兴趣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学生有学习兴趣问卷28份,比例77.8%;无学习兴趣问卷8份,比例22.2%。

2.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学习积极性与自觉性问卷26份,比例77.8%;没提高问卷8份,比例22.2%。

3.资料查阅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了资料查阅能力问卷34份,比例94.4%;没提高问卷2份,比例5.6%。

4.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

5.人际交往能力提高对比。农业推广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人际交往能力问卷24份,比例66.7%;没提高问卷12份,比例33.3%。

6.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农业推广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问卷30份,比例83.3%;没提高问卷6份,比例16.7%。

7.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对比。农业推广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6份,比例100%;不全面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专业知识掌握全面问卷30份,比例83.3%;不全面问卷6份,比例16.7%。

8.综合素质提高程度。农业推广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36份,比例100%;没提高问卷0份,比例0。农业气象课程:提高综合素质问卷29份,比例80.6%;没提高问卷7份,比例19.4%。由上图可以看出,农业推广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与自觉性、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掌握全面程度、综合素质提高程度明显优越于农业气象课程;查阅资料能力与自我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相差不明显。可见,虽然任务驱动教学的优越于传统填鸭式教学,但应用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根据课程需要、专业需求、社会岗位需要、个人兴趣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又比单纯由教师根据课程目标设计任务的教学效果优越。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9

一、调查准备

1、问卷基本设计

根据查阅的相关满意度调查研究的文献和具体实例,针对医学类成人教育的特殊性并结合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满意度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设计。

问卷共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问卷说明;第二部分为个人基本信息,主要了解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学历、专业、区域、单位性质、参加目的等信息;第三部分为问卷调查问题,主要对医学类成人教育培训的课程设置、需求、时间安排、授课方式、课程实用性、授课效果、服务支持和继续深造意愿等情况进行调查。

2、各个潜在因素的问题评价指标

(1)认知需求

Q1、您倾向于需要哪类课程的培训教育?

A.专业技术类 B.医院管理类 C.人文社科类

Q2、您倾向于哪种授课方式?

A.集中班级授课 B.网络自学 C.专题讲座 D.课程进修班

(2)满意评价

Q3、您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

Q4、您对授课时间安排的满意程度;

Q5、您对任课教师授课效果的满意程度;

Q6、您对授课方式适应成人特点的满意程度;

Q7、您对学院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料的满意程度;

Q8、您对课程辅导答疑的满意程度;

Q9、您对使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的满意程度;

Q10、您对教学实习计划安排的满意程度;

Q11、您对专业课程对您的理论知识水平提升的满意程度;

Q12、您对专业课程对您的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满意程度;

Q13、您对学院提供的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满意程度;

Q14、您对学院设施整体情况的满意程度;

Q15、您对工作单位关于成人教育培训要求的满意程度。

(3)学生忠诚。

Q16、您是否会继续报读本院更高层次的成人教育进行学习?

Q17、您是否会推荐身边的亲友报读本院成人教育?

(4)意见建议

Q18、您对本院成人教育工作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

二、调查过程

调查过程主要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式,以教学点为单位,分别在A医学院本部及各校外教学点中随机选取部分在读医学类成人教育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三、数据统计汇总

全部问卷回收后,将整理好的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汇总。按照问卷编号顺序对应将问卷内的各项原始数据录入EXCEL数据汇总表中,最后将EXCEL数据汇总表导入SPSS软件进行信效度检验和结果分析研究。

四、调查结果分析

1、数据的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了Cronbach's Alpha系数对统计汇总的数据进行信度检验。通过SPSS 18.0软件将汇总的问卷统计数据(Q1―Q17)进行可靠性检验,得到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53,整体数据可信度较高,适合进行下一步的研究。

2、数据的效度分析

通过SPSS 18.0软件将汇总的问卷统计数据(Q1―Q17)进行“KMO and Bartlett's Test球形度检验(K)”,其中KMO值为0.97,显著性水平P(Sig值)为0,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极好,非常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通过对问卷中的“满意评价”(Q3―Q15)和“学生忠诚”(Q16―Q17)的统计数据进行一系列详细的因子分析,分别得出结果表1、表2、表3。

调查表中分别显示“满意评价”和“学生忠诚”各主成分解释原始变量总方差的情况,其中“满意评价”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两个因子维度,其特征值均大于0.5,总共集中了原始变量的77.974%;“学生忠诚”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了一个因子维度,其特征值大于1,总共集中了原始变量的82.909%。

3、统计结果分析

从上面的统计调查数据来看,参加医学类成人教育的学生中男女比例为27%:73%(由于护理专业学生占大部分且从事护理的女生较多,因此女生比例较大),大多数集中在16―36岁(工作年限在10年以下,尤其1―5年最多),且拥有初级职称和大专及以下的学历的层次。这部分人群属于社会新生代,处于刚毕业或工作几年急需借助成人教育培训来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和学历层次,以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因此医学类成人教育培训的主要对象正是该群体市场。

因此A医学院可通过从专业课程设置、授课时间安排、教师授课效果、授课方式特点、课程学习资料、课程辅导答疑、网络平台使用、实习计划安排、咨询服务支持等方面全方位着手加强其成人教育的教学工作及服务质量,进而提高市场满意度,争取做到规模和效益双赢。

由于调查对象都是在读成人教育的学生(首次参加成人教育培训培训),因此其忠诚度层次应基本无大偏差。“学生忠诚”所对应的问题Q16和Q17,大多数学生选择了“肯定会”(36.2%)和“可能会”(49.4%)继续报读A医学院更高层次的成人教育进行学习;而对于是否会推荐身边的亲友报读A医学院成人教育,大部分学生也选择了“肯定会”(44.4%)和“可能会”(44.6%)。两者均说明了学生对于A医学院成人教育的品牌教学和服务质量均相对满意且较有信心,忠诚度比较高。“认知需求”和“满意评价”是前提因素变量,“学生忠诚”是结果因素变量,前提因素变量综合影响着结果因素变量。从上述一系列分析中不难看出,本次A医学院成人教育培训市场满意度调查的“认知需求”和“满意评价”的情况较为理想,直接导致“学生忠诚”的情况也相对较好。

五、结论

调度课程设计总结例10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国内某省市内A、B、C、D、E、F、G、H等8所开设了轮滑运动课程的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本实验研究时主要采用五种方法,分别为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以及实验法。研究重点放在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两种方法上。下面对问卷调查法和实验法的操作步骤作简要论述。

(1)问卷调查法该实验中,实验人员针对教师和学生立场的不同,提前设计了三份问卷调查,其中一份是教师问卷,另外两份是学生问卷。设计教师问卷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某省市内轮滑运动课程的开设原因和开展状况,并对8所院校的师资力量、设备器材等情况进行统计;设计学生问卷的目的则是为了了解学生学习轮滑的原因,了解学生对轮滑运动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并统计学生对轮滑学习成果。本次实验中,8所院校内发放的教师问卷共150份,学生问卷(II)共320份,学生问卷(III)共75份。其中教师问卷回收了144份,问卷有效率达到了96%;而由于学生问卷分为两种:学生问卷(II)和学生问卷(III),所以发放与回收时应将两者分开统计。实验收回的学生问卷(II)有304份,问卷有效率保持在95%,左右,学生问卷(III)共回收了75份,有效率达到了100%。

(2)实验法应用实验法对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研究,实对象选择8所高职院校中其中1所XX年级XX专业的学生。该专业人数共39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12人。与之相对的对照专业人数共36人,男生25人,女生11人。实验法在应用时要做好严格的变量控制和条件控制,并明确好实验内容,准备好实验工具,如轮滑运动学习兴趣调查问卷、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表等。3、调查现状分析经过调查分析之后,发现某省市内8所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教学设计均出现一定问题,总体归纳为:院校轮滑运动课程的开设率低、专业教师缺乏、教学器材配置不全、轮滑场地不符要求等等。详细情况如下:

(1)课程开设情况实验调查了某省市内8所高职院校的轮滑运动课程开设情况,统计得出了以下结果。接受调查的8所院校,只有其中6所开设了速度轮滑课程,占了总比例的75%,开设休闲轮滑课程的院校有4所,占据总比例的50%;两种课程都开设的学校有2所,占总比例的25%;除了速度轮滑和休闲轮滑两项运动之外,8所学校均没有花样轮滑、极限轮滑和轮滑球三门课程。

(2)教学考核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的回收有效率对某省市8所高职院校教学情况进行考核,某省市高职院校轮滑运动成绩共分为四种,包括实践成绩、平时成绩、身体素质测试成绩以及理论成绩,其中,实践成绩所占比例较大(占总成绩的50%--60%),主要是以实践课为主,平时成绩和身体素质测试也占一定的比重(占总成绩的10%一30%),而进行理论课测试的只有两个学校(占总成绩的10%)。

(3)学生体育运动学习兴趣的特点根据“某省高职院校轮滑运动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验研究”学生问卷对所有调查的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内参与程度、课外参与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