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0:52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1

比如在进行安装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这一实训过程中,笔者首先告诉学生实训的目标:能正确地安装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理解线路的自锁作用以及欠压和失压保护的作用。这样,学生心中有数,学习起来有的放矢。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操作过程,准确地完成实训任务,并养成精益求精的良好工作习惯,笔者把这一实训过程拍成视频,让他们观摩总结。首先给他们播放3次视频。第一次播放,给学生的任务是观察归纳这一过程都使用到了哪些安装工具?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在这一过程中,操作人员使用到了测电笔、螺钉旋具、尖嘴钳、斜口钳、剥线钳、电工刀等电动常用工具。笔者借此机会给学生讲解了各种工具的作用和使用的要领,他们很快掌握了这些基本知识。第二次播放,给学生的任务是看清楚这一过程中使用过那些仪表?各种仪表在安装过程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学生很快总结出来:ZC25-3型兆欧表、MG3-1型钳形电流表、MF47型万用表,以及在哪个环节使用哪种仪表,测量什么数据,起到什么作用。第三次播放,给学生的任务是看看这一操作过程中使用了哪些器材,以及它们的型号、规格、数量等?

通过三次各有侧重点的观察活动,学生都已心中有数,很快做好实训前的准备工作,顺利进入实际训练过程中来,比较圆满地完成了初步的训练任务。

为了更好地牢固掌握知识要点,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依据本堂课的学习要点和难点设计思考题:接触器KM的自锁触头应并接在启动按钮SB1的何处?热继电器KH的热元件应串接在哪里?电源线进线应接在螺旋式熔断器的哪个部位?接按钮内接线,如果用力过猛,会出现什么问题?启动电动机时,在按下启动按钮SB1的同时,手为什么还必须要按在停止按钮SB2上?学生在研究回答这些问题的同时,也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

2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易形成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学习模式

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学习模式,可以使《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教材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电力拖动系统的4个子系统及组成,理解4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及工作原理,笔者一改过去照本宣科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模拟拆装系统,让学生通过多媒体模拟系统拆装一台台式钻床,一边拆装一边总结思考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工作关系与原理。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很快就总结出来:这台台式钻床由4个子系统组成,一是电源,它是电动机和控制设备的能源,分为交流电源和直流电源;二是控制设备,它用来控制电动机的运转,由各种控制电动机、电器、自动化元件及工业控制计算机组成;三是电动机,它是生产机械的原动机,它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分为交流电动机和直流电动机;四是传动机构,它是在电动机和工作机构之间传递动力的装置,如减速箱、联轴器、传动带等。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很轻松地了解了电力拖动系统一般子系统的组成结构,而且明白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及工作原理,加上由于是自己在实践环节中总结出来的知识,所以理解更加透彻,记忆十分牢固,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

3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环境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尽可能地使用图片、实物照片或表格形式将各个知识点展示出来,力求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直观的认识环境。同时,针对相关知识点,设计很多贴近生活的导入和互动训练,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来。

比如,开课之初,为了让学生更便捷地认识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的课程性质,激发他们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好该课程的必胜信心,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大家展示几幅图片(略),他们很快就看出来第一幅是车床操作工正在车削工件,第二幅是磨床操作工正在磨削工件,第三幅是钻床操作工正在钻削工件。于是笔者发问:看了这几幅图片之后,你知道这些机床工作机构的运转是由什么来带动的吗?学生带着非常渴望的表情聚精会神地等待着老师的讲解。

于是,笔者趁热打铁地告诉他们:像车床、磨床、钻床等多种机床上工作机构的运转几乎都是由电动机来带动的,这就是本学期将要重点研究和学习的电力拖动。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电力拖动技术的应用效果和其在现实生产与生活中的作用,笔者引导学生利用互联网搜集汇总有关的知识信息,并进行信息交流。通过这一过程,学生认识到: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电风扇、洗衣机等多种家用电器,和在社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各种生产机械,都采用的是电力拖动。由此看来,目前在当代社会由于电力在生产、传输、分配、使用和控制等方面的优越性,使得电力拖动具有方便、经济、效率高、调节性能好、易于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等优点,所以电力拖动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这样,学生对这一课程有了比较感性的了解,明白了这一课程的作用,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 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开发多媒体教学光盘、创建电工专业模拟实训操作系统成为现实

为了提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的教学质量和现代化水平,立足于课程实际和中职学生的接受能力与学习特点,研制开发该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并把这套教学光盘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实践之中,收到很好的效果。

本教学方法的应用是通过现场和模拟演示,以直观、形象的教学片段、个案,剖析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的各种示例,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间题的能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感和积极的学习兴趣。学生观看光盘演示的专题内容,包括概要说明、人工控制进程(可反复观看某一片段相对独立的内容)、交互改变参数(以静止、慢进、快进等状态演示)。再加上教师因势利导,针对普遍存在的间题,进一步进行理论诱导,使学生在亲身体验的基础上对教学要素有理性的认识。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2

电力拖动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类专业的一门集理论与技能训练为一体的专业课程,是讲述满足生产机械运动要求的电动机控制线路工作原理及其安装检修的一门学科。传统的电力拖动采用继电器、接触器控制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可编程序控制器即PLC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成为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编程序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现代企业对电气专业的学生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已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PLC课要以电力拖动课为基础,因此,对于电气专业的学生,学好这两门课都非常重要。

现在中职学校电力拖动与PLC是两门课,每门课有些学校还把理论与技能分开来教。中职学生文化基础偏弱,对专业课的学习,特别是理论部分的学习困难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将理论与技能结合,将电力拖动与PLC相关内容有机结合,将两门课放到一起进行教学,可以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一、电力拖动、PLC课程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电力拖动的教学中学生会有以下困难:电气识图困难、控制原理的理解困难、技能训练时线路图与实际元件对应不准确、不能独立安装检修控制线路。造成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职学生基础差,学习能力弱;还是教学方法不当,有些学校理论与技能还在分开教学,理论与技能由不同的教师担任,在不同的时间上课。理论讲解与技能训练脱节,理论不能很好地指导实践,实践不能很好促进对理论的理解,使学生学习遇到困难。

PLC的学习,因为不是实际的继电器,看不到触头与导线连接方式,学生同样遇到学习困难,对PLC的内含理解不透、编程语言与编程方法不熟练、不会画I/O图、接线不准确等。

如何化难为易,帮助学生理解两门课的理论内容,理解PLC的内含,同时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安装检修,掌握PLC编程方法、I/O图的画法、接线的连接、程序写入与运行等,教师应勇于探索,尝试更加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中具体的措施

1.电力拖动课理论与技能的有机结合,即进行一体化教学

理论与技能训练由同一教师担任,采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劳动版第四版)一体化教材进行教学。方法是教师讲中练,练中讲。如,“低压电器”这一单元的教学,教师用实际的元器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讲解各电器的结构、原理、参数、安装注意事项等,之后马上让学生分组拆装电器元件。学生通过动手拆装,直接观察,可以很好地理解元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又如,基本控制线路的教学,教师借助多媒体讲解线路控制原理,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效果,帮助学生理解原理。讲解原理后,马上结合实际的控制盘讲解布线方法,布线工艺要求,学生进行配盘技能训练。这其中要求每个学生要复述控制线路的原理,之后再在纸上结合接线图设计合理布线通道与各接点的连接方式,然后按工艺要求进行实际布线,完成后检查接线正确即可通电试车。这样学生通过理论、技能一体化的学习实践,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同时用理论指导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识图能力与正确接线的能力。

2.电力拖动与PLC有机结合

电力拖动主要讲解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和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它的控制依赖于继电器和接触器来完成。技术的发展,PLC的控制取代了传统的控制方式,它是利用存储程序来控制各种类型机械或生产过程。虽然控制方式不同,但两者控制思路相似,PLC 本身是从早期的继电器逻辑控制系统发展而来的,梯形图是PLC使用得最多的编程语言,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系统的电路图很相似,所以将电动机控制线路转换为PLC控制是电力拖动课的合理延伸。两门课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组合,即以电力拖动教学为主线,把PLC的一些内容结合进电力拖动教学中,将每一个电力拖动基本控制线路与对应的PLC控制作为一个课题进行一体化教学。

具体教学过程的实施,以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这一课题为例说明。首先电力拖动进行原理的讲解与技能的训练一体化教学,之后延伸到PLC的教学,也实行一体化教学。PLC一体化教学具体为:(1)讲解所需PLC相关知识,如,输入、输出继电器,编程指令,梯形图编程方法等。(2)项目实施,第一步是分析控制要求,分配输入点和输出点,写出I/O通道地址分配表;第二步是画出PLC接线图,即I/O接线图;第三步是程序设计;第四步是在计算机上进行程序输入及仿真运行;第五部是程序下载到PLC;第六步是线路安装;第七部是通电调试。其他课题以此为例进行。

3.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与PLC控制系统比较

学生观察PLC控制效果与电力拖动控制效果一样。采用电力拖动与PLC组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对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与PLC控制系统进行比较,看到它们的不同点有:(1)组成器件不同。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是由许多硬件继电器和接触器组成,而PLC则是由许多“软继电器”组成。传统的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机械触点,使系统可靠性大大降低。而PLC采用无机械触点的逻辑运算微电子技术,复杂的控制由PLC内部运算器完成,故寿命长,可靠性高。(2)触点的数量不同,继电器和接触器的触点少,而PLC内部的“软继电器”可供编程的触点数是无限的。(3)控制方式不同,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是通过原件之间的硬件接线来实现,而PLC控制系统是通过软件编程实现控制功能的。(4)工作方式不同,继电器―接触器逻辑控制系统中,当电源接通时,各继电器都处于受制约状态。在PLC中,各“软继电器”都处于周期性循环扫描接通中,每个“软继电器”受制约接通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

采用电力拖动与PLC的组合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理解了PLC控制的内含,使学生从电力拖动学习自然地过渡到PLC的学习,降低了PLC的教学难度。

三、采用电力拖动与PLC组合教学模式的效果

1.优化课程结构

将电力拖动与PLC有机结合,进行统一规划,形成课程体系,既加强了两门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又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使课程设置更加精练。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降低了PLC的入门难度,学生很好地掌握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转换为PLC控制的方法,提高PLC编程与接线的能力,为复杂的PLC控制的设计、编程、实施控制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3.强化实践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推动课程体系整体优化有利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

总之,电力拖动与PLC的结合的教学是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有效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加以探索,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培养更多的优秀的职专生。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电工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核心专业课。本教材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新教材采用专业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模式,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教材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了职业教育的特色。但是就教材内容的安排及教法本人根据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认识。

1 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握学科特点

要教好一门课,首先要领会教学大纲精神、把握学科特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一门什么性质的课程呢?其教学目的又是什么呢?《电工类专业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明确给本课程作了界定,即本课程是职业学校电气维修专业的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于一体的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与电力拖动有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分析解决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中级维修电工技术等级标准的要求。根据电力拖动课的性质和教学任务,我们就可以了解它的学科特点,即本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中,教师只要紧紧围绕学科特点和培养目标,通过一些能够引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教学过程中突出“职业行动导向”的理念,如加强直观教学、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等实践性教学环节、密切联系生产实际、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逐步把教学引向深入。

2 整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课本在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和编写体例上与其它课本大同小异。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第三单元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第四单元电动机的自动调速系统。特点是先部分后整体,先基础后应用,符合教学常规。但长时间学习某一单元的内容,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从而产生厌学情绪,效率较低,效果不明显。等到学习下一单元内容的时候上一单元学过的内容又会遗忘。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在不降低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对教材内容进行了合理的组织优化,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与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内容的学习穿行,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需要第一单元的哪些电器知识,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例如,学习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先学刀开关、铁壳开关和熔断器,接着就是学习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紧接着就是安装与检修。而在学完按钮、接触器后,就可以紧接着实施点动正转控制线路的安装,所有课题的学习训练都诸如此类。

其实,当第二单元的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这个课题结束以后,学生就有能力学习第三单元的部分内容了,这时候我们又可以把第二单元与第三单元的内容穿行。在教学过程中我将第三单元的一些生产机械电路图分析给学生,向学生介绍各种图纸的特点和画法、使学生明白凡是比较复杂的机床或成套的生产机械的控制线路总是由一些基本控制线路组成的。因此掌握好基本控制线路、对掌握各种机床及机械设备的电气控制线路的运行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如C5225车床控制电路图虽然复杂,但它也是由基本的控制线路组成的,例如它包含有自锁连续起动、正反转和Y-降压启动等控制线路。学生看到自己目前学习的知识都在实际中用得着,学习兴趣高,主动性强,接受知识效果好。同时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奠定了基础。

教学实践表明,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基础内容与应用内容穿行,对理论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加明显,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训练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

3 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职业行动导向”,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都是从理论到实践,理论课结束以后再安排实训,但往往理论课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效果不是很好,其主要原因是,这些学生一上理论课就头痛、乏味、听不进去,讲也是白讲。现实的情况是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读职校,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一门集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一体化的课程,理论联系实践非常紧密,克服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弊端。

由于是“职业行动导向”的一体化的教学,理论教学也在实习场地进行,根据这个特点,我实施了如下的教学方法,首先简单介绍基本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这部分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进行小组实训,待小组实训一结束,再详细地讲解在小组实训过程中需要的理论知识或问题,最后每个人独立完成项目任务。

4 重视课堂组织和当堂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教学中要重视课堂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是非常好的课堂组织形式,采取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方式。运用“任务驱动、问题引导”模式使学生学起来,课堂活起来。当堂练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同一问题尽量使学生多种解答,使学生从单一的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例如,在讲解两台电动机顺序启动时,启发学生可以在主线路中进行顺序控制也可以在控制线路中实现顺序控制。分别叫几个学生把自己的电路图画到黑板上来,全班同学分析补充,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正确到正确,学生设计电路图的能力不知不觉中得到了提高。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上讲台展示、引导他们成功,尤其是当学生对教师原来设想或所讲的内容提出异议而又十分有道理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创新能力应给予高度评价,使他们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

在“职业行动导向”的理念和机制下,通过对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程特点分析,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编排,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平时不爱学习的学生变得爱学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互相讨论的同学多了,请教老师的学生也多了。总之在教学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新的教学方法,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只有这样不断加强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才能稳步提高。为职业学校的内涵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6)34-0038-03

【作者简介】1.朱方新,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工程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机械的应用、农业机械的构造与维修、农业机械技能培训等;2.武德庆,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工电子;3.王国贵,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教学科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汽车检测与维修;4.乐伟伟,江苏盐城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盐城,224051)汽车电子系教师,助理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械电子工程。

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是农业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智能化,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不仅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提高农业生产力,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农机保有量大幅增加,农机种类繁多,各种机型的性能及参数都有较大差异。但农机经营者及农民缺乏有效获得农机信息的渠道,对农机具了解甚少,在机器使用中也没有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造成了现有资源与资金的严重浪费。由此可见,要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就必须加强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知识、技能的普及。

一、专业目标与课程设置[1]

(一)专业目标

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培养的学生主要面向农业机械行业企业,从事农业机械使用、维护、营销、技术服务、装配、检测、管理和推广等工作,是具有基本公民素养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该专业主要对应拖拉机驾驶员、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农机修理工、装配钳工、营销员等岗位。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各职业学校相关专业可依据自身原有优势,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方向。如一些地区收割机械保有量大,跨区作业成熟,就可以围绕农机社会化服务实际,充实农机经营管理课程内容,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选修课程,满足本地农业机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课程设置

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两类,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综合实训等。建议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程为: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等。建议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为:机械识图与公差、机械基础、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金属加工与实训、种植基础、农业机械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等。综合实训可集中或分散到各学期进行,也可将课程教学与实训整合在一起,采用“理实一体”教学,积极探索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议开设的综合训练课程为:金属加工实训、农业机械驾驶实训、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实训、拖拉机汽车底盘实训、拖拉机汽车电器实训、农机修理工技能实训、中级工训练与考级等。专业(技能)方向课至少确定3~4门突出体现技术应用能力、岗位工作技能以及职业资格考核所需要的课程。选修部分允许学校自主开发和选择,以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多种需要。

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和提高专业核心竞争力起决定性作用,它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技能结构和综合素质水平。专业核心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居于核心位置,对实现该专业培养目标有重大影响。本专业核心课程为电工电子技术与技能、机械基础、拖拉机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本文着重对这五门课程标准进行详细解读。

二、课程标准解读

(一)课程共性

1.课程设计

这五门课程都是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目标

让学生掌握基础专业知识,为后续其他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并规范操作设备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

3.课程设计思路

五门课程体现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按照立德树人的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且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设计思路为:

(1)依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要求,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围绕农业机械的运用、农业机械的操作与维护、农业机械管理、农业机械销售服务等工作岗位要求,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高职分段培养等需要,确定课程目标。

(2)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岗位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岗位需求,对接职业标准,体现行业发展的新知识、新技术,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和终身教育需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二)课程特点(以“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为例)

1.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2-4]

(1)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化教学,采用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先理论后实践,对拖拉机及汽车底盘进行了详细介绍,主要内容如下:底盘总体构造认知、传动系构造认知和检修、行驶系构造认知和检修、转向系构造认知和检修、制动系构造认知和检修、拖拉机工作装置构造认知和检修。该课程适合高职高专院校农机类专业及汽修与农机专业从业人员学习参考。

底盘为汽车与拖拉机的核心零部件,内容围绕底盘的四大组成部分“传动系、转向系、行驶系、制动系”而组织,基本涵盖了该系统的主要知识点;在内容的编排顺序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由浅入深进行指导性教学,同时遵循先理论后实践的原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实践验证理论”。

(2)课程目标

掌握拖拉机汽车底盘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主要总成部件的检修方法;具备查阅拖拉机汽车的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对底盘主要总成部件进行拆装、检测、鉴定的能力;能合理地使用拖拉机汽车维修中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机械设备;能完成拖拉机汽车底盘常规维护和修理工作;具有自我学习、团队合作、获取资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规范操作、安全环保、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上述课程目标编制依据两方面原则:根据学生实际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制定;针对学生日后工作所要掌握的技能及职业素养制定。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设计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拖拉机汽车底盘各系统维修的典型工作活动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课程紧扣学生需要掌握的几项基本技能,以任务驱动的形式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团队形式完成任务。课程任务的设计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最后以故障综合类问题检验学生整门课的学习情况。

2.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5-8]

(1)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在“机械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学生具备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维护、修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为后续“拖拉机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该课程内容分为8个项目:发动机总体构造的认知;曲柄连杆机构的构造认知和检修;配气机构的构造认知和检修;汽油机燃料供给系构造认知和检修;柴油机燃油供给系构造认知和检修;系统构造认知和检修;冷却系构造认知和检修;发动机的使用及常见故障诊断排除。

本课程在内容安排上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把学习内容分为7个较为实用的检修项目,这些项目基本涵盖了发动机可能涉及的实际问题。因此,学生只要认真完成这些项目课题,就能对发动机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诊断排除。

(2)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拖拉机汽车发动机的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对拖拉机汽车发动机进行常规维护和修理的能力。学生掌握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如下:掌握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各机构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结构和工作过程,主要总成部件的检修方法;具备查阅拖拉机汽车的说明书、技术手册等相关技术资料的能力和对发动机进行拆装、检测、鉴定的能力;能合理地使用拖拉机汽车维修中常用的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机械设备;能完成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常规维护和修理;具有自主学习、获取资源、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规范操作、安全环保、严谨求实的职业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

课程目标的设置遵循如下原则: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重点突出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

(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项目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以拖拉机汽车发动机各系统维修的典型工作活动设计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本课程的知识点融入7个较为实用的项目课题中,让学生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生在各个模块的学习中可以有针对性地找出自身不足,及时弥补。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正。课程的模块化处理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课程标准在实践中的注意事项

(1)理论讲解尽量图文并茂,尤其是专业实物的介绍,须结合现场实物图进行理论教学。如“拖拉机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中的配气相位概念、小型化油器的工作原理等内容,如果没有图示乃至动画来配合文字和实物,单纯依靠文字叙述,老师很难讲清,学生更是无法理解。课程教学环节应多与学生沟通,及时调整课程难度,应尽量做到贴近学生实际。

(2)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量多用辅助设计软件或仿真教学软件指导课堂教学。例如制图中的CAD、电工电子中的PRO/E、汽车仿真软件等,可以通过这些软件的三维成像技术有效辅助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软件也是学生今后走上职业岗位必须熟悉的软件。

(3)教学过程中须合理安排实训课程。如诊断和排除电控汽油喷射系统的故障、诊断排除柴油机燃油供给系常见故障等内容,无论是纯理论讲述还是纯实践都很难达到学习效果,必须坚持做到“理论结合实际、理论指导实践、实践中复习理论”。实践教学环节应尽量把时间交给学生,多让实践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再让这部分学生帮助动手能力较弱的学生。指导老师多观察走动,及时纠正学生操作问题,最好能用手机进行拍照记录(在保证学生安全情况下),并相机进行展示总结。

【参考文献】

[1]段红.安徽省中职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建设探析[J].教学新探,2016(2).

[2]高峰.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3]李晓庆.拖拉机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

[4]高连兴,吴明.拖拉机汽车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关文达.汽车构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5

一、汇报内容

(一)开展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的措施和效果

1、市、县(区)农机部门是否分别被当地道路交通联席会议纳入成员单位,如何配合联席会议开展工作;农机部门是否制定有创建“平安畅通县区”活动实施方案。

2、按照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桂政办发〔20**〕4号文件要求,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农机安全工作制度情况。

3、如何按照桂政办发〔20**〕4号文件的要求,以推行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为切入点,以创建平安畅通县(区)为载体,结合农机安全生产实际,全面落实预防道路交通事故“五整顿”、“三加强”工作措施:

(1)加强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情况。如开展拖拉机驾驶人集中教育整顿活动工作情况;充分发挥“农机安全村”的农机安全基层管理网络作用,通过持续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活动,扎实推进“保护生命,平安出行”农机安产教育工程等情况。

(2)加强拖拉机驾驶培训单位的管理,督促培训单位抓好培训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工作情况。

(3)从严把好拖拉机及其驾驶人检审验、考试、发牌发证关情况。

(4)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农机)事故的拖拉机按规定倒查其在注册登记和驾驶员培训、考试、发证中是否有弄虚作假、买卖驾驶证的行为,是否存在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现象的情况。

(5)开展拖拉机专项整治工作。如:开展整治拖拉机违法搭人和“两无”(即无牌无证)活动,各级农机部门在重点时期重点路段如何进行防控,特别是在传统节日、圩日,对易发群死群伤性重特大农机事故的重点区域、危险路段开展检查、监控、整治,查处拖拉机违法搭人和“两无”等违法行为情况;结合开展拖拉机年检和换发新牌证工作,清理报废拖拉机、超标拖拉机特别是多功能拖拉机的工作情况。

(6)整顿区内农机生产企业。会同工商、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对当地农机生产企业进行监督和管理,查处违法行为情况。

(7)整顿拖拉机改装点。对违法改装拖拉机的改装点,依法查处情况。

(8)其他措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二、材料的报送时间和方式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6

1.明确电力拖动的概念、特点和主要应用范围

电力拖动是指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的工作机构使之运转的一种方法。电力拖动系统由电源、控制设备、电动机和传动机构四个子系统组成。电力拖动系统主要应用于社会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车床、钻床、铣床、磨床和其他各种行业企业生产设备等各种各样的生产机械中。电力拖动具有方便经济、效率高、应用范围广、调节性能好和易于生产过程自动化的特点。

2.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1夯实理论基础、规范基本操作

良好的基本功是学好电力拖动课程的前提,规范基本操作是学习、掌握实践操作技能的先决条件。每个课题都有它的规范性,正如小学生入学时,老师先对学生进行笔姿、坐姿的训练,只有先握好笔,规范写字姿势,才能写得好字,并提高写字的速度。在教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前,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常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要实现其功能都需要哪些必要的电器。如“低压开关、熔断器、接触器、继电器”等低压电器。不但要明白这些电器的工作原理、功能,还要知道其在电路图中所使用的代表符号。其次,要能看懂电路图、接线图和布置图。尤其是在设计低压电器布置图时,要充分考虑布线需要,尽量避免导线交叉,不好走线,同时要照顾低压电器整体布置效果是否美观紧凑。再次,熟悉电力拖动控制线路安装步骤和基本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2.2理论联系实际,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

专业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教学融为一体,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保证电力拖动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专业理论教学是技能训练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专业理论教学要为技能训练教学服务。在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保证二者的有序、紧密衔接。在进行技能训练教学之前要将技能训练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要让学生知道我们即将进行的技能训练教学需要这些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学好、学懂,否则将直接影响下一步的技能训练效果。两者的教学地点最好选择在同一地点进行,最好放置在实训车间、实训设备周边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做好两个教学过程的有效衔接,充分保证教学效果。

采用一体化的教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形象与抽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使学生能够从形象事物中感受抽象理论,用较短的时间理解理论知识,并用以指导实际操作,让理论知识渗透实践中,并在实践中验证理论的正确性,教学容易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讲授“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时,首先,要让学生知道正反转控制线路主要用途是什么?最好让学生亲眼目睹机床正转、反转的情形。其次,讲解正反转控制线路图,通过线路图的讲解让学生知道电动机正传和反转是怎么实现的。再次,根据电路图亲自动手接好电路。最后,接好电路后与真实的电动机连接,通过按钮控制电动机正传和反转。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亲自动手,亲眼目睹自己的劳动成果等一系列的教学过程,充分保证了教学效果。

2.3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抓好“两头”,促“中间”

在电力拖动技能训练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教学的优势,在小组之间制造“比、赶、超”的教学氛围。要根据全班学生的理论成绩和实际操作能力,把全班学生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一头)是组织纪律性强、学习态度认真、操作技能掌握得较好的学生。第二部分(另一头)是纪律性较差、怕苦怕累、操作技能掌握得也较差的学生。剩余部分(中间)是各方面表现得一般的学生。在训练中,认真抓好“第一部分”学生,使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对“第二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很好地向“第一部分”学生学习外,更要耐心帮助他们真正掌握各项操作技能。抓好了“两头”,使得中间部分的同学前有学习的榜样,后有被“第二部分”同学赶上、超过的危机感,他们在训练中必然会认真起来,这样就形成一个你追我赶、共同提高的局面。

2.4充分发挥产教结合优势,增强学习效果

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为生产服务的技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要充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人才。职业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一般都有自己的实习工厂,都具备一定的实践条件。职业院校要根据学校的专业特点开发自己的定型产品,也可与工业企业合作加工定型产品。在加工定型产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各种不同类型的产品,从而锻炼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如在生产钢筋调直切断机时,学校实习工厂可根据学校专业对产品各个部分进行分解。变速箱部分交给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完成;电气控制线路部分交给维修电工专业学生完成;最后,整体组装任务交给机械维修专业学生完成。一件定型产品可以同时让三个专业的学生参与进来,这是非产教结合教学模式无法实现的。另外,产教结合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弥补二产专业办学成本高的问题。

3.加大电力拖动教学软硬件投入,创造一流的教学实习条件。

3.1硬件投入

良好的硬件设备是保证良好的学习效果的必要条件。职业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职业教育是紧密联系企业生产实际的特长教育。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就是说,教师的水平再高,如果没有实习设备也难以实现应有的教学效果。电力拖动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电”本身就是一个抽象的东西。如果没有真实的实物很难想象“电”到底能干什么?只有借助一些实物,才能让人知道它到底有多大能力。如“电”可以让电动机旋转,通过电动机旋转带动生产机械运转,从而实现生产的目的。另外,在硬件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调整电力拖动教学的教学计划,组织学生到相关专业企业进行现场实践训练,将部分无法在校内完成的课程搬到企业进行。这样不但解决了实训设备不足、办学成本高的问题,还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7

一、提出“分层教学”的原因

近几年我校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基础、自身素质不一在学习兴趣、行为习惯、个性心理等方面出现相当大的的差别,虽然同一个班,却有不同层次的学生,电力拖动在传统教学过程采用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优秀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差生“吃不了”。最终,导致部分学生由此失去学习自信心和动手操作的兴趣。

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电力拖动实训教学对现有的“一刀切”的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程度,进行电力拖动实训课“分层教学”研究与应用。

二、“分层教学”理论依据

分层教学,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智力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本人在电力拖动实训教学的改革和探索中,主要从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辅导、分层考核四个方面对电力拖动实训课进行分层教学研究与应用,力求较大程度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力营造学习氛围,有效改变两极分化,促进学生均衡发展。首先自己在教学中尝试“分层教学”,并展开对封层教学的讨论和经验总结,结然后增加试点的班级数,在取得了成功经验后再推广到为电气技术应用专业其他课程实训课提供可借鉴的有效教学方法。

三、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

1、学生分层

我们制定了《电力拖动实训课学生分层实施办法》即:在第一学期先按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将班级学生平均分组,选出组长,负责本组学生在实训中的操作技能、纪律及职业素养等管理。

教师负责对学生所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学习态度、职业素养、操作技能、完成质量做出评议。

学生在完成第一学期的3―4个任务后(扣:点动、自锁、混合、正反转等控制线路),教师即可根据任务书中考核值结合学情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A层(目标较高学生):要求具有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创新能力;B层(正常教学要求):基本能满足正常教学进度;C层(低于正常教学要求):学目主动性差,针对几乎是零起点的学生。(层次间量化分值由老师确定)

在后面的任务中,将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不同任务的实训,便于教师开展教学和指导,做到有的放矢,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根据每一次任务中学生积极性、能力及成绩变化,对A、B、C层次学生进行动态调整。以激励学生好学上进,刻苦攻读、不断提高、学有所得。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实行末尾淘汰制,进入下一层次。

2、教学目标分层

对学生分好层次后,老师应紧扣实习教学大纲和教材,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把教材的实训训目标分解成有梯次的、连贯的几个分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即:

A层次学生:熟悉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掌握线路分析方法、掌握线路的排故方法,A层次学生可提前进入“四合一”机床实训间、机床仿真室学习,这些实习场室技术含量高、要求非常严格。日后参加技能竞赛的同学就从他们中挑选,同时他们可以充当老师的助手,辅导C层次的学生;

B层次的学生:熟练看图接线、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线路分析方法、学会线路的排故方法;

C层扶的学生:学会看图接线、学会基本线路的分析方法及简单故障分析。

拟订各层次教学目标既不能太高,使学生觉得够不着、“吃不了”,挫伤学生积般性,也不能太低,导致“吃不饱”,完不成实习任务。

3、教学过程分层

在分层教学研究基础上,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组织课堂教学,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改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每个层次的学生对每次任务完成的时间、次数是不一样的,我们的做法是对A层次学生实训巡视可减少次数,发挥学生自觉性、互,鼓励其独立思考。在完成所布置的任务后,就安排其负责C层次的学生的接线辅导;对B层次学生,鼓励独立,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允许讨论,能够按图进行自检。允许其进行两次到三次同一任务的训练,每一次完成的要求不同 (接线――分析――排故):对C层次学生,一般一个任务进行三次以上的训练。首先让他们达到能够看图接线,再通过通电试车的现象,学会对线路进行分析。巡视频次增加,加强个别辅导甚至“开小灶”,增强其信心和学习动力。

实训前统一说明注意事项、实训的要点,开展结对子等活动,有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

三个层次学生每次任务的要求、实训步骤要求及任务考核都以任务书体现,每次实训课结束后,老师对学生进行任务评价。三个层次为动态管理。

4、分层考核评价

分层考核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更好地发挥评价在学生全方面发展的职能与效能。制定了《电力拖动实训课分层评价标准》明确考核评价内容、标准及所占的分值比例。

考核内容方面:我们根据各层次不同的教学要求并结合职业等级考核标准,分层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技能水平、职业素养,在任务书中体现。

评价标准方面:我们主要从学生的上课表现、任务考核成绩、任务书完成情况等打面进行每次任务综合评价。学生成绩平时占学期总评的70%,学期结束期末考试占总评30%。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实施“分层教学”的成效

通过一个学期的应用,我们结实验班学生发放了调查表,反馈过来的结果及每次任务评价,我们发现通过分层教学有以下几点效果:

1、增强了各层次学生自信心

实施分层教学后,在教学过程中较好地矫正了学生的自卑或自满心理,潜移默化地培养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学生愿意学、乐于学,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也有所增强。尤其是对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培养他够得着的目标,他才会去努力。

2、使不同层次学生各有所获

由于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使得不同层面的学生各有所获。在时间上,允许学生达标有先后;允许学生水平有高低。这样,有效地解决了有人“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3、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分层教学促进了教师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的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不断吸收新知识心思想,充分调动了教师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4、更加融洽了师生关系

实施分层教学后,老师为了能切实帮助各个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就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这样促使教师更加关心学生、认真工作,也就进一步融洽了师生关系,使教学进入良性循环、教学相长。

五、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虽然我们通过分层教学,注重了各层次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学生的合理分层、不同层次间动态管理及评价分值如何合理量化能易于操作等问题。

2、实施分层次教学后,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任务书。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6-0034-0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维修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等方面的能力。它是以研究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生产机械上的应用为主的一门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以操作技能为主线,注重利用电拖实验室、实训场所和生产车间的实物、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和设备,增加感性认识,增强学习的直观性和兴趣。该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常用低压电器及其安装、检测与维修,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常用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线路及其安装、调试与维修,变频调速系统,以及与理论知识相配套的实践技能训练项目。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电气运行控制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联系生产实际,在教师的指导下勤学苦练,不断积累经验,总结规律,逐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爱护工具和设备,节约原材料,严格执行电工安全操作规程。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先阐述知识,再讲解例题,导致知识衔接不够紧密,学习目的性不强,学生无主动参与意识,学完之后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难做到综合应用。为此,对《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课程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一、课程目标设计

1. 知识与能力目标。①熟悉典型生产机械,如车床、磨床、钻床、铣床、起重机等电力拖动的特点及电气控制要求;②能正确选用、安装、检测和使用生产机械中常用的低压电器,如低压熔断器、低压开关、主令电器、接触器、继电器等;③能根据电气图如电路图、接线图、布置图等正确分析、识读、安装、调试和检修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线路;④熟知电动机的控制、保护、选择原则及电动机各种基本电气控制线路的构成和原理,能正确设计绘制简单电气控制线路。

2. 综合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学风;②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③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④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意识及团队协作精神;⑤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并能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二、课程模块、项目及内容

1. 课时安排。本课程内容按照电气维修类专业的职业岗位需求及课程能力目标来制定,并注重与前、后课程的合理衔接,把握教材各部分知识的联系及其整体结构,使教学内容更系统连贯。课程总课时为240学时,理实一体化课程和独立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为2.5∶1,课时统计如表1。

表1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各模块课时统计表

2. 课程教学模块。

(1)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块。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内容,既要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力求体现本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教学内容要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规范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教学实际,尽可能降低理论深度和难度。通过具体的应用实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教材中的《思考》小栏目启发学生,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通过教材中的《例题》小栏目,在课堂上以实践操作促进理论知识的掌握。本课程的教学为240学时,各章参考教学课时如表2。

表2 课时分配表

(2)实践教学模块。

第一,实践教学的设计思路。实践教学环节应依照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目标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使学生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同时,应使学生掌握电机及常用的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和设计的一般规律,获得电气设备维护和电气运行控制设计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的训练。在技能训练中,应改变以往验证性实验为主的教学模式,加强安装控制电路等工程应用的实训内容,转向完成工作任务及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的技能训练,精心设计每个实践项目,将关键知识点融合在完成任务的工作中。每次技能训练都要有严格的评分标准对学生的实训过程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以适应现代企业需求。

第二,课程实践教学的内容和方法。①在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以具体的实践项目或任务驱动的方法,以实物为基础充分利用现有实物、投影仪、模型进行现场教学。对于工作原理或较抽象的电路原理,可以利用课件在大屏幕上作动态演示,充分利用声光电效果加强直观感受。同时,要在讲中练、练中讲,注重讲练结合;②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求知。如随时进行动手比赛,让学得好的学生进行课堂演示,让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去辅导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也可拟定课题让学生讲解,学生在备课过程中通过反复阅读、查资料,能够更充分地理解知识;③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设计某个实验,教师指导其修改方案。若方案可行,则将知识点嵌入案例,教师主案电路以放元件,让学生自己动手连接电路。这样,学生在实际设计时,就已经对理论知识有深入了解,实验时更加深印象。若操作过程中出现问题,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学生往往会进一步思考、研究,培养科学钻研的精神。

三、课程考核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设计理论和操作方法,并使他们初步具备安装、检修、设计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实践性较强,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如果仍然采用单一的闭卷考试,很难全面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不符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针对传统考核方式的不足,在考核中应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为此,采用以下6个方面相结合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①技能模块的组合考试和操作技能的综合鉴定相结合;②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③理论考试与实际操作相结合;④基础能力与创新能力相结合;⑤评分则学生自评、同学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⑥实训评分采用实训评价、技能鉴定、获奖加分相结合。将考核分为理论与实践两大模块,每个模块各占50%。理论及实践考核的评定标准如表3、表4。学生最终成绩由理论与实践合成得到:课程成绩=理论成绩×50%+实训成绩×50%。

表3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理论成绩综合评定标准

表4 《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实训成绩评定标准

四、教学环境要求

理实一体化教学需要专业教室,以便完成实践教学和实训教学,具体配置如下:

1. 多媒体教学设备1套。

2. 学生用工作台、教师演示用工作台共11个,每个工作台配1套电气设备:异步电动机1台、三相空气开关1个、KM 4个、KA 6个、KS 1个、通电延时KT 2个、断电延时KT 1个、管式保险6个,接线板2个、行程开关4个、热继电器2个、常开常闭单按钮各6个、复合按钮各2个、组合开关2个、转换开关2个、导线若干、接线板一块。教师工作台另配双速电机1台、变频器1台。

3. 拆卸用电器(可用损坏的,但结构要完整):交流电机、KM、KA、KS、通电延时KT、断电延时KT、管式保险、行程开关、热继电器、常开常闭单按钮,复合按钮、组合开关、转换开关各11个。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徐国庆.论职教课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结合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4,25(13).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9

从蒸汽机发明到电机学应用,电机的基础理论、形式设计、制造和运行均已相当成熟;而相应的电机拖动课程在成为一门历史悠久、理论和实践均甚为完整的学科同时,也在不断吸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补充与完善。由于电机拖动课程涉及到电、磁、力、机等多方面的理论和相关知识,学生首次面对许多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总少不了提出各式各样的疑问。而职业教育旨在培养“实践型人才”,要培养学生在掌握电机拖动专业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既具有横向渗透联系的实际动手能力,能成为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现场工程师和现场管理人才。因此,如何搞好电机拖动课程的教学,并使其适用于现代的职业教育,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尝试探讨电机拖动课程如何适用于职业教育的问题。

一、电机拖动的教学应紧扣培养目标

1、课程突出技术性、实用性

电机拖动课程是技术基础课,由于它本身的实用性,也可成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就职的看家本领,因此这门课程教学内容除要体现基础性外,更要体现其技术性和应用性。从这个角度出发,就要以工程实践为基础,以实践作为立足之本,在制定的教学大纲中对学生提出“应知”、“应会”、“素质能力”的具体要求。

2、课程内容与科技发展水平相适应

新技术革命推动着电机拖动技术的飞速发展,同时也对电机拖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课程教学内容应与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如我国华为公司的TD2100;施耐德公司的Altivar58泵切换卡;SANKEN公司的SAMCO-Ⅰ系列;ABB公司的ACS600系列;富士公司的G11S/P11S系列电机拖动产品等。这些产品将PID调节器以及简易可编程控制器(PLC)的功能都综合到电机拖动控制线路内,形成了带有各种应用型的新型电机拖动控制线路。由于PID运算在电机拖动控制线路内部,省去了对PLC存贮容量的要求和对PID算法的编程,而且PID参数的在线调试非常容易,使电机拖动控制系统的调试非常简单方便。加之电机拖动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如电动汽车应用领域),所以,电机拖动课程的改革和发展是时代的要求,是电机拖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3、教学内容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考虑到《电机与拖动》的性质,有它学科本身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调整某些教学内容只能在原课程中适度引入一些新技术。为了不使课程内容过于膨胀,又能补充现代科技发展的新情况、新知识,另外可开设 “电机拖动与PLC电路”课程、“微控电机应用”及“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作为选修课,介绍电机拖动技术发展中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新方法,工程性、实用性和灵活性更强,使这些课程相辅相成,教学内容既统一又多样。“电机拖动与PLC电路”课程反映当前电机拖动学发展的趋势,“微控电机”则代表了先进电机的热点。这样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引导他们的工程意识。

4、教材建设适应结构调整需求

传统的电机拖动教材,在课程体系和内容上,均有不适应当前形势之处,学生在电机拖动控制课程学习中,所接触到的内容大部分还是接触器、继电器控制电路,而现实工程实践中,PLC控制电机运行和微控电机应用已相当普遍。要改变教材的不适应现象,只有使电机拖动教材在结构上加以补充调整。

随着电机拖动技术不断地向自动化程度和应用范围方向发展同时,强调教材的先进性和实用性,总是以一定的数量和篇幅作为前提,关键在于对教材内容的精选,要遵循“少而精”的原则,切忌贪多求全,教材的水平应保持与本学科在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学水平,以应用为主的职业教育方面,而不是把本学科最新的知识都编到教材中去,这是教材同专著不同的特点,强调教材是加强实践的应用,提出课程应兼顾理论和实际的要求,看准PLC技术和微控电机的发展趋势,反映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新概念电机拖动技术课程。

二、电机拖动的教学应以思维训练为核心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课堂教育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传统教学所关注的是单位时间内所规定教材讲授任务的完成,并不关心电机拖动课程在多方面因素制约影响下认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这不仅忽视了学生主体的情感、意志、兴趣等非理性因素,而且也忽视了基于教学实践活动基础上学生认识发展电机拖动课程内在的机制及外在影响因素。因此,在课堂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方面,要充分利用学生思维敏捷、思想活跃、善于思考的优势激发其思维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得到有益的启迪。

1、讲练结合,给学生留下思维空间

在电机拖动课程教学中,一堂课的讲课时间不宜超过30分钟,其余以讨论方式进行练习,力求将所讲主要内容在课内消化,并给学生留下思维的空间和余地。讲课主要讲方法、讲过程、讲思路,基本目的是让学生“理解”而不是“死记”教材内容。让学生“知晓”解决实际电机拖动控制工程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不要求熟记具体的计算公式。在整本电机拖动教材中公式不少,但教师只要求记住其中的主要公式,对于课程中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在具体讲解之前就向学生明确,并在讲授过程中突出重点,善解难点。

教师还可以结合课程内容讲述自己科研中的切身体会,把科研课题中的一些子项作为学生的课堂练习题,或布置学生课后研究,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假设”、“对比”、“联系”的方法,他们逐渐学会应用“假设”,再用“举反例”的排除法,剥掉假象,去伪存真,渐渐学会将电机拖动控制课程中的知识分层次地组织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对比,不仅便于记忆和便于应用,而且通过知识的新的组合,形成新的概念和方法,走向有序。

2、学思结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是思维的起点。没有问题的思维是肤浅的思维,被动的思维。发现问题是思维活动中解决问题的关键。所以,在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只有在他积极主动地参与和配合,才能真正实现。教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们带着富有趣味和价值的疑难问题去学习,就可以使他们启动思维,探求知识的奥秘从而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活动。培养对认识的怀疑过程和意识,当学生在学习中具有问题意识时,就不会迷信权威,书本和教师的绝对正确性,懂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道理。

3、师生互换角色,教学相融

在课程教学中提倡学生参与式,即教师与学生互换“角色”,鼓励学生在适当的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唱一下“主角”,以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例如,对学生编写的电机拖动控制 “设计性实验”的活动中,安排某些优秀的、典型性的、有代表性的作品和“设计性实验”的学生主讲,教师和其他学生质疑,教师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个人才智,展现个性。学生不再是被动的而是以主动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到自觉学习知识的行列中。

三、电机拖动应实践教学,注重实效

在电机拖动课程教学中,应强化实验教学环节,发展实践性课程,以充分利用课程计划中的实践活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它将课程与工程问题联系在一起,重视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对学生培养实践能力,进行一定的职业训练,并可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程的学习和理解。

1、实验独立设课,给学生提供掌握基本实验技能的机会

实验独立设课,有利于使学生初步掌握在电机拖动专业领域内进行实验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基础。实验教学不只是为了辅助理论而设,而是将它提高到理论教学同样高的地位。电机拖动实验设计课,不仅保持课程原有实验基本要求,并加强了课程内部相互渗透与内在联系。

2、开设“设计性实验”,给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及成功的机会

在实验项目中设置“设计性实验”,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设计任务书按技术指标,提出设计方案,确定电路参数,写出设计计算书,并安装调试,然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对此逐个考验验收,并组织学生小组评议、交流实验体会,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独立工作能力明显提高,也加深了对理论概念的理解,学生普遍反映通过训练,“厚厚的书变薄了”。毕业后,学生们还反映设计性实验对他们印象深,对实际工作帮助大。

3、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给学生合理表现个性的机会

任何类型的考试都是一定教育思想的体现和产物。传统的教育思想重于传统和知识而忽视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不善于实行启发式,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而不是要求学生主动地发挥他们的创造性。

在电机拖动课程教学上,要贯彻以自学为主的方针,须采取与之相适应的以培养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为目的的考试方法,合理地运用考试这一杠杆,去诱发和迫使学生通过自学获得知识。电机拖动课程的教学中,实行了多样化考核学生成绩的方法,即笔试和实验测试是一种直接考试形式,用它来检查学生是否弄懂和掌握教材中的各种知识和实验技能的熟练程度;然后通过实践与实训过程强化动手与实践能力。

四、电机拖动的教学应培养学生学会做人的基本能力

为使知识教育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如下意识:

1、在教学中充分挖掘电机拖动课程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辨证联系,对学生进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的教育。在课堂讲授中通过电路与磁路的关系、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过程等实例,来揭示自然界发展变化的规律,各类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联系,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抽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让学生用完整的知识去理解新认识、新概念,着重阐明电机拖动课程与其它有关课程之间、本课程内部各章节之间、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与转化。这不仅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从掌握学习方法到掌握发现、发明的技法。自觉地掌握系统知识和养成独立进修的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从中懂得整体和局部、个别与一般、现象和本质、分析与综合、目的与手段、精确与近似等辨证关系,培养运用唯物辨证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向学生进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教育的有效途径。

2、教师通过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实践第一”的观点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通过思维实现的,但只有在丰富的、典型的、正确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理解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做电机拖动实验或带领学生进行电机实训(绕制电机定子绕组)等教学环节,要自觉地运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让学生形成基本概念与掌握基本原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使学生懂得“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哲理,在掌握科学实验的一般方法的同时,提高对实践与理论关系的认识,树立辩证唯物的知行统一观。

3、教师要把热爱机电专业技术的教育融合到电机拖动专业教学中去

在专业教学中,必须重视导向性作用。提出电机学研究我国还处在世界同类研究与应用的比较低下的地位,在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准备献身事业的精神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既具有民族自信心,又具有民族危机感和急迫感,使学生对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产生理性的自觉,并在这理性自觉的基础上走上艰苦创业的道路。

4、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纪律是一个单位为统一大家的行动而制定的约束人们行动的规章制度、守则的总的体现。纪律的培养,要求在学生对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守则的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通过各个教学环节,利用各种和学生接触的机会进行组织纪律教育,要求学生遵守各项教学制度,对学生中的旷课、迟到、拖欠作业要提出批评教育。联系电机拖动课程专业教育,组织进行参观和到企业实习的机会,增强自信心,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电机及拖动》许晓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12月

电机拖动实训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12-0120-02

技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所以,在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有较高要求的同时,操作技术也是他们学习中的重点。因此,必须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入手。下面就以《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这门课程为例,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职业课程设置中,《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是电工电子专业的专业课程,它的抽象性、专业性和实用性很强,对初学者来说几乎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因此,学生普遍缺乏学习兴趣。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本身由实训和理论两部分组成。这本教材与过去的旧教材相比最大的区别是理论与技能一体化,使教材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保证了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实训教师的主导地位,让实训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就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做导游,引导学生明确

实训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做导游,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指导学生明确实训目的,是让他们掌握技能的第一步,即弄清楚本节实训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目的或效果。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必然收获无几,只有明确了实训目的,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效果。企业电气控制的对象是什么呢?顾名思义就是生产机械,要实现生产机械自动化控制,就要求学生在学习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之前对生产机械的构造、运动形式、机械与电器的配合等方面有足够的认识,并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印象。为此,我们有必要作学生的导游。比如,在学习绪论时,为了提高兴趣,让学生明白所学知识的有用性,可组织学生参观教学。在参观教学中,教师先要充分熟悉生产机械和《电力拖动技能训练》教材,做到心中有数,然后讲清参观目的,把本学期所要用到的元器件名称告诉学生,对每一个元器件提出一些问题,让他们在参观过程中完成它,即带着问题参观。同时,参观时要分组进行,切不可全班学生一齐去参观,因为技校生自控能力差,达不到教学效果。每小组以6~8人为宜,轮流进行。在参观过程中教师主要讲解机械的构造、各部件的作用、各主要电器的作用;适当时候教师模拟操纵机器以作演示,指出各种运动形式和各部件的控制要求,让学生观察,然后提问检查,看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的,是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时上课时将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相联系,以保持兴趣。每次实训都要求学生必须通电,以便于发现电路故障现象,教师及时说明故障原因和维修要点,这样才能把训练内容与实际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譬如,笔者在讲接触器自锁正转控制线路时,先复习点动控制电路,然后问学生:“当按钮按下去时,电机转动,如果我有急事,需要很长时间走开,但电机又不能停时,怎么办?如何满足我的控制需要?”这时,可以因势利导,列举现实生活中刮大风,我要把门关上,怎么办?锁门!同样,我可不可以把电路也“锁”住呢?通过这些事例的分析,一步一步引入课题。等学生体会到学习乐趣,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学生的“导游”,既要告诉学生知识的要点,又要让学生有自我发现的乐趣,让学生自主学习与本实训有关的知识点。

做工程师,精心设计课题和

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

主要是对学生上课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帮助他们解决实训时遇到的问题。

要教好一门课,需要把握学科特点,结合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程讲授顺序。《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在教学内容顺序上都是先学第一单元《常用低压电器》,再学习第二单元《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然后是第三单元和第四单元教学。其特点是先基础、后应用,符合教学规律。根据大纲要求,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应具备绘制、识读电路图,按电气图安装布线的能力,以及会拆装与维修常用电器的能力。根据这一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对教材内容讲授顺序进行了修改。第一单元与第二单元内容的学习穿行,以第二单元内容的需求为基础,需要哪些电器元器件,我们就讲解哪些电器元器件。例如,讲解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前,先讲解刀开关、接触器、按钮和熔断器,再接着讲解如何识读绘制手动正转控制线路图和布线要求,之后就是安装与检修技能训练等内容。

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多层次练习,每次上课都准备两个实训课题:一个基本练习题,一个机动练习题。一般学生都要完成基本练习和机动练习题。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免做机动题。机动题则是一些超前性的题目,供有潜力的学生完成。在实训过程中,应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分层指导。对共同性问题,教师要作集体或小组指导;对个别性问题,教师要作个别指导。通过讲解、示范,使优生和差生都能按多层次的教学要求达到目标,使学习效果更加明显。比如,我们在安装点动正转控制电路时,对于已经完成基本练习的学生提出问题,如何让电动机连续工作?由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出现不连续的原因。关键在于没有给接触器线圈加以持续通电的机会。所以,解决的办法是在按钮常开触头两端并联接触器辅助常开触点克服点动控制,但是控制线路又能停车吗?所以,必须再加入停止按钮。控制功能是否满足了要求,让学生去思考并动手安装电路,直到问题解决好了为止。

经过实践证明,精心设计课题和多层次练习,进行多层次课堂学习指导,对优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学习效果都有明显的提高。

做主持,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就是主持人,采用适当的语言、教态,促进师生互动,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让学生的兴趣得到满足。

学生实训时,应创造一个开放的环境,对实训课题统一,但具体线路安装布局不作统一要求,让每个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否则,可能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此时的教师更应该像一个主持人,让每一位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同时,为这种思维碰撞推波助澜。

以笔者上的一节课《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为例。我给学生提出课题要求:三相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启动电流为额定电流的4~7倍,电流很大,特别是大容量的电动机,启动电流大的问题更突出。容易使电机绕组发热,损坏绕组。在传输电路上产生较大的压降,严重时会影响同电网其他用户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其他接触器控制电路的欠压保护,所以,很多情况下不允许电动机直接启动。这时我们要考虑降压启动,今天我们采用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我给出主电路,由学生自己设计控制电路,结合自习,自主探究规律,学习效果比平时要好得多。

设计安装好以后,笔者告诉学生如果自己设计的电路能够通电,再奖励5分(学生有平时分数),学生进行通电试车时,要求每个人记下自己设计的电路优缺点。然后,进行实训讨论。笔者作为“主持人”,让学生广开言路,每个人都发表观点。最后,叫几位学生上台展示结果。经统计,学生探究后,本节课共给出了很多定子绕组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方案。在这种环境中,学生情不自禁地探究课题,整个实训气氛非常活跃。

做导师,总结延伸,

提升操练,升华实训效果

实训后要及时进行总结,这一点至关重要。此时,也是导师发挥作用的时候。教师不失时机地点评实训的得与失,可加深学生对实训结果的理解和掌握。必要时,导师还应亲自操作模拟。

比如,学生上第一节实训课时,教师就应该亲自操作模拟。在给他们讲接线方法和工艺时,任凭你讲到嗓子冒烟,学生就是不理会。然后,等我把电路接好,通电时也不仔细观察,最终导致实训失败。学生的想法是只要把电路接出来就好了,管它工艺怎样。电路很快接好了。但故障也跟着来了。有时,检查学生接的电路,线都是随意拉的,等你总结时,学生还说:“老师,我是失误……”。有时,在实训过程中,发现问题时,就会说:“老师,我知道的,等下次就改……”。当然,如果哪个学生做得好,就要给他以鼓励,表扬。记得有一次,有个学生接错一根线,等我把故障分析给学生听时,学生大呼错得冤枉,却也承认没有理清电器元件的进线端和出线端。在实训过程中,多与学生沟通,及时点评他们的得与失,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能开阔创新意识,培养创造能力,使实训操作的效果得到升华。

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教师一直在促进、组织、指导着学生,和学生一起探索新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不仅学生的技能得到提升,也能为社会培养出实用型的专业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4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尚艳华.电力拖动(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