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3-02-28 16:00:34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1

XX市XX公司成立于XXXX年XX月XX日,位于XX市XXXXXX,注册资金XX亿元,主营业务是XX、XX、XX、XX、XX、XX等XX。占地XXX亩,建筑面积XX万平方米。现有职工XXX人,入驻商户XXXX户,从业人员XXXX多人。XXXX年销售量达到XXX万吨,营业额达到XXX亿元。是XX地区最大的XX交易中心,是XXXXX之一,是XXXX,是XXX信赖的企业。

二、扶贫情况

2016年以来,根据市、县统一部署,按照“企业带动、金融扶持”的要求,采取资金支持、提供就业岗位带贫等方式,XXXX共与XXX等X个乡镇XXXX户脱贫户结对帮扶,按照每年每户XXXX元的标准,2017年共支持贫困户XXX万元,带动XXX户贫困户脱贫。

乡镇名称

带贫户数

脱贫户数

受益金额(万元)

三、主要做法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2

**县将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主阵地,投入**多万元信贷扶贫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安排了**元财政扶贫资金开发优势农业产业。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扶贫机制。**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使该县树莓生产规模达到**亩。近年来,**县将社会扶贫作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主要做法是:

(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县是农业大县,以农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扶贫投入,但由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仅靠政府投入和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探入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愿参与”的原则,于2008年初出台了《关于在**部分党政机关(企业)开展定点包扶贫困村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的通知》,全面启动了贫困村结对帮扶工程。

(二)规范管理,精心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结对帮扶工程的协调管理,扶贫办负责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扶贫办根据自身职能,负责结对帮扶项目的勘测设计和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本乡镇结对帮扶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本工作总结来源于kxren.com)规范项目管理。在结对帮扶形式上,尊重企业家的意愿的基础上,协助农民培植致富产业,招收当地农民到企业上班。贴息贷款企业还拿出扶贫贷款贴息的**%用于结对帮扶重点村的建设。近三年来,共争取上级扶贫贴息资金**万元,用于帮扶重点村建设**万元。

(三)加强引导,注重实效。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利用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愿望和服务家乡的热情,做了大量工作,帮助企业家选项目、定规划,动员和引导企业家投资扶贫开发项目。经过精心组织实施,**的结对结对帮扶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9年**月底,全县**个企业参与结对结对帮扶。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3

**县将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主阵地,投入**多万元信贷扶贫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建设,安排了**元财政扶贫资金开发优势农业产业。同时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产业扶贫机制。**有限公司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农户签订了最低保护价收购合同,使该县树莓生产规模达到**亩。近年来,**县将社会扶贫作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实现农民脱贫致富,加快农村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广泛动员民营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二、主要做法是:

(一)审时度势,科学决策。**县是农业大县,以农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较快,但随着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近年来,虽然**的整体经济实力有了很大提高,政府也在不断加大扶贫投入,但由于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仅靠政府投入和扶贫专项资金投入只是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为探入推进全县扶贫开发工作,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政府积极引导,企业自愿参与”的原则,于2008年初出台了《关于在**部分党政机关(企业)开展定点包扶贫困村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的通知》,全面启动了贫困村结对帮扶工程。

(二)规范管理,精心实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县上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结对帮扶工程的协调管理,扶贫办负责项目实施的督促检查,扶贫办根据自身职能,负责结对帮扶项目的勘测设计和技术指导等服务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机构,具体负责本乡镇结对帮扶的组织实施工作。二是(本工作总结来源于)规范项目管理。在结对帮扶形式上,尊重企业家的意愿的基础上,协助农民培植致富产业,招收当地农民到企业上班。贴息贷款企业还拿出扶贫贷款贴息的**%用于结对帮扶重点村的建设。近三年来,共争取上级扶贫贴息资金**万元,用于帮扶重点村建设**万元。

(三)加强引导,注重实效。在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利用民营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愿望和服务家乡的热情,做了大量工作,帮助企业家选项目、定规划,动员和引导企业家投资扶贫开发项目。经过精心组织实施,**的结对结对帮扶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到2009年**月底,全县**个企业参与结对结对帮扶。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4

陈兰芳工作的秀水民族风情一条街,在安顺远近闻名。陈兰芳和丈夫、儿子都是秀水旅游资源开发公司的员工,按月领工资,吃上员工餐,年终还要分红,一家人感到安逸和满足。“变化实在太快了!”陈兰芳告诉记者,现在村庄变美了,村民变富了。

这样的变化源于贵州兴伟集团的倾力帮扶。

2015年,贵州在全国率先启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全省大扶贫战略行动。省委书记陈敏尔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大力支持配合,形成强大合力,努力把“千企帮千村”打造成为参与大扶贫战略行动的重要品牌。省委副书记、省长孙志刚在“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大会上指出,开展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贵州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希望民营企业家带领贫困群众一起奋斗,告别贫困、实现小康、走向富裕。

两年来,“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在全省各地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已有1393家民营企业(商协会组织)参与行动,共结对帮扶1702个贫困村,实施帮扶项目2736个,投入资金约110亿元,直接帮扶贫困人口38.86万人。

率先决策

2015年9月22日,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和中国光彩会共同印发《“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力争用3到5年时间,动员全国一万家以上民营企业参与,帮助一万个以上贫困村加快脱贫进程。

同月,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全国工商联“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部署,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深入全省九个市州和直属商会开展走访调研,通过召开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座谈会、省商协会会长(秘书长)座谈会,认真听取相关意见建议,出台《贵州省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以民营企业为主体,以贫困村为帮扶对象,以签约结对、村企共建、互利合作为主要形式,以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为主要帮扶模式,计划在一年内,动员全省1000家以上民营企业结对帮扶1000个以上贫困村。

同年12月9日,贵州在全国率先召开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大会,倡议全省民营企业积极行动起来,做扶贫事业的参与者、推动者、践行者。当天,结对签约民营企业代表、商会组织与结对贫困村负责人现场签约,签约涉及107个村,拉开了贵州“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战略行动序幕。

创先实施

“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全面启动后,我省民营企业纷纷走进帮扶村,以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智力扶贫、捐赠扶贫为主要帮扶形式,结对到村、链接到组、精准到户,采用一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或多企帮一村方式参与帮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民营企业家担任“荣誉村主任”“百企帮百村”“千凤还巢”等帮扶形式,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因户施法。

贵州兴伟集团把安顺市普定县龙场乡秀水村作为扶贫点,两年来,共投资3.77亿元建设多个扶贫项目,实施“五股”(即人头股、土地股、效益股、孝亲股、发展股)模式,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扶贫之路。

贵州玉屏温氏畜牧有限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的合作模式,在全县贫困村中带动发展了12个养殖小区和400多合作家庭农场,实现5440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拓宽渠道。

在民营企业创新开展帮扶的同时,贵州各地商会针对劳动力资源丰富的贫困村,根据商会及下属企业用工需求,免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签订就业协议,让贫困村民通过劳动脱贫。此外,除广泛动员本省商会及企业参与“千企帮千村”行动外,贵州创新思路引入省外商会、企业参与贵州大扶贫工作。2016年,省工商联先后组团赴京、津、沪开展精准扶贫项目推介,仅10天时间,全国工商联就组织近80位民营企业家到织金考察,共签订27个帮扶协议,捐赠总额4000万元,帮扶30个贫困村。省工商联还通过“贵商发展大会”“天下贵州人”“贵洽会”等大型活动平台,广泛动员、引导省外商会、企业参与贵州大扶贫工作。目前,贵州重庆商会、北京贵州企业商会、上海贵州商会、广东贵商联盟等异地商会纷纷参与贵州的脱贫攻坚工作。福建省贵州商会、贵州省福建总商会共同发起“万人就业脱贫行动”,帮助农村贫困人口就业,并计划用一年时间,吸纳赫章县、威宁自治县、织金县、正安县、习水县5个县1万名以上贫困劳动力,到福建省贵州商会、贵州省福建总商会会员企业和福建省有关企业就业。

“贫困劳动力在各地商会及企业的帮助下,真正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肖向阳说。

共享发展

提及盘县普古乡娘娘山的惊人变化,一组数据最有说服力:辖区内8个村减少贫困人口245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3000元增加到12200元,村集体经济积累平均达22万元。娘娘山的蜕变源于贵州兴宇煤业的帮扶。“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启动后,贵州兴宇煤业从“能源型向生态型”,相继成立盘县普古银湖合作社和贵州娘娘山旅游开发公司,本着让“娘娘山8875个村民一个不漏脱贫奔小康”的目的,着力打造娘娘山高原湿地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园项目,并以“村村联建、村企联建”等方式,创新发展“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模式,带领村民们走出一条同进共赢的新路子。

“村民鼓了钱袋子,实现脱贫增收,我们企业也在帮扶中实现转型升级,走出了一条发展新路,达到了共赢目的。”娘娘山园区联村党委书记、普古银湖合作社理事长陶正学说。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5

一、发挥非公经济人士力量,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万企帮万村”、省“千企帮千村”、市“百企帮百村”工作部署,动员全县广大民营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目前为止,我县共有40家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共计帮扶542个村、23331人。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技能帮扶等多种形式,打造出1008个扶贫项目,合计帮扶金额152.58万元,参与帮扶的企业数量、帮扶总金额均位居全市前列。为更好地发挥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力量,为脱贫摘帽再助力、脱贫成效再巩固,县委统战部和县工商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从帮扶范围、帮扶力度、帮扶措施等方面对“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进一步细化,明确最低帮扶金额200元以上即可纳入省帮扶台账,作为将来企业评选推优的重要依据,为尚未加入“百企帮百村”行动中的企业明确目标,消除存疑。

二、深挖民主党派人士潜力,鼓励投身扶贫事业,为脱贫攻坚出计献力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民主党派人士从未缺席。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民建党成员xxx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自负责xx县社会扶贫工作以来,xxx同志始终将“实”字作为工作守则。一是“干实事”。积极协调动员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认真推动全县扶贫微工厂的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的262家扶贫微工厂共计带动从业人员25000多人,带动贫困户3100多户,实现年均增收20000余元。二是“抓落实”。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培训干部、致富能手、贫困劳动力等6500余人。极大的激发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xx县脱贫摘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讲实效”。扶贫工作既要久久为功,更要讲究实效。xxx积极协商企业,按时督促完成贫困户资产收益工作,督促企业及时为贫困户分红,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已为贫困户追缴分红资金270万元,取消两家效益差的扶贫龙头企业,使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见真章、见效果。像xxx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他们借助自身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投身扶贫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扶贫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凝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慧,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拔掉贫穷的病根。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精英骨干,xxx县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汇聚到一起,成立新联会,积极鼓励新联会成员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力量。新联会成员xxx是一名自媒体行业从事者,他创办的“xxx信息港”公众号将扶贫作为己任,及时传达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扶贫政策信息,同时他本人还积极筹办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行动,为贫困学生资助学习用品,为孤寡老人发放过冬装备,为深度贫困村提供资金、技术等帮扶措施。

新联会副会长xxx自加入新联会以来,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组织贫困户进行培训,目前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脱贫先立志,治穷先治愚。xxx积极关注教育扶贫事业,2016-2018年先后出资2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2017年出资3.7万元帮助东关小学建设电教室,带领企业中层干部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难题。通过他们的带头作用,新联会成员踊跃参与扶贫,110名成员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41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帮助254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四、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以“泛海助学”为桥梁,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中国泛海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委统战部联合发起的河北省统一战线泛海助学行动已在我县实施两年,中国泛海集团出资2亿元,从2017年-2020年,每年资助1万名参加当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并被录取的贫困家庭本专科考生。两年以来,我县共资助贫困大学生275名,资助总金额达137.5万元,为众多贫困家庭学子圆了大学梦。泛海助学行动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资助对象主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等。通过泛海助学行动,全县因学致贫这一难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资助不是根本目的,为xx县发展留住人才才是应有之义。县委统战部通过泛海助学行动,将新联会成员企业与受助学生有机结合,建立长久联系、打造合作关系,学生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在上学期间,将学校优秀科研成果项目,创新技术引进到xxx来,企业为这些科研成果提供孵化转化基地。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毕业后的就业提供岗位和机会,积极吸纳本县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双赢”,为大名脱贫攻坚,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输入更多新鲜血液。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6

一、发挥非公经济人士力量,开展“百企帮百村”行动,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xx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万企帮万村”、省“千企帮千村”、市“百企帮百村”工作部署,动员全县广大民营企业家,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目前为止,我县共有40家企业参与“百企帮百村”行动,共计帮扶542个村、23331人。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帮扶、技能帮扶等多种形式,打造出1008个扶贫项目,合计帮扶金额152.58万元,参与帮扶的企业数量、帮扶总金额均位居全市前列。为更好地发挥全县非公经济人士力量,为脱贫摘帽再助力、脱贫成效再巩固,县委统战部和县工商联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方案》从帮扶范围、帮扶力度、帮扶措施等方面对“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行动进一步细化,明确最低帮扶金额200元以上即可纳入省帮扶台账,作为将来企业评选推优的重要依据,为尚未加入“百企帮百村”行动中的企业明确目标,消除存疑。

二、深挖民主党派人士潜力,鼓励投身扶贫事业,为脱贫攻坚出计献力

在助力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民主党派人士从未缺席。xx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民建党成员xxx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自负责xx县社会扶贫工作以来,xxx同志始终将“实”字作为工作守则。一是“干实事”。积极协调动员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及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工作,认真推动全县扶贫微工厂的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分布在全县20个乡镇的262家扶贫微工厂共计带动从业人员25000多人,带动贫困户3100多户,实现年均增收20000余元。二是“抓落实”。大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工作,全年累计培训干部、致富能手、贫困劳动力等6500余人。极大的激发了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为xx县脱贫摘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讲实效”。扶贫工作既要久久为功,更要讲究实效。xxx积极协商企业,按时督促完成贫困户资产收益工作,督促企业及时为贫困户分红,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已为贫困户追缴分红资金270万元,取消两家效益差的扶贫龙头企业,使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见真章、见效果。像xxx这样的事迹还有很多,他们借助自身的优势,积极建言献策,投身扶贫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在扶贫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三、凝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智慧,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拔掉贫穷的病根。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涉及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他们都是所在行业的精英骨干,xxx县将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汇聚到一起,成立新联会,积极鼓励新联会成员集思广益,各尽所能,为全县脱贫攻坚注入力量。新联会成员xxx是一名自媒体行业从事者,他创办的“xxx信息港”公众号将扶贫作为己任,及时传达我县扶贫工作成效、扶贫政策信息,同时他本人还积极筹办各种公益活动、志愿行动,为贫困学生资助学习用品,为孤寡老人发放过冬装备,为深度贫困村提供资金、技术等帮扶措施。

新联会副会长xxx自加入新联会以来,利用自身优势,主动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组织贫困户进行培训,目前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300多个。脱贫先立志,治穷先治愚。xxx积极关注教育扶贫事业,2016-2018年先后出资20余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上学,2017年出资3.7万元帮助东关小学建设电教室,带领企业中层干部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帮助解决生活上的难题。通过他们的带头作用,新联会成员踊跃参与扶贫,110名成员企业通过各种途径累计投入帮扶资金3418万元,提供就业岗位800多个,帮助2548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四、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以“泛海助学”为桥梁,为脱贫攻坚注入新动力。

中国泛海集团有限公司与河北省委统战部联合发起的河北省统一战线泛海助学行动已在我县实施两年,中国泛海集团出资2亿元,从2017年-2020年,每年资助1万名参加当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并被录取的贫困家庭本专科考生。两年以来,我县共资助贫困大学生275名,资助总金额达137.5万元,为众多贫困家庭学子圆了大学梦。泛海助学行动与全县脱贫攻坚工作紧密结合,资助对象主要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家庭、残疾家庭等。通过泛海助学行动,全县因学致贫这一难题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资助不是根本目的,为xx县发展留住人才才是应有之义。县委统战部通过泛海助学行动,将新联会成员企业与受助学生有机结合,建立长久联系、打造合作关系,学生与企业签订合作意向书,在上学期间,将学校优秀科研成果项目,创新技术引进到xxx来,企业为这些科研成果提供孵化转化基地。另一方面,企业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实习,毕业后的就业提供岗位和机会,积极吸纳本县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双赢”,为大名脱贫攻坚,全面发展提供新的动力,输入更多新鲜血液。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7

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关于报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总结的通知》文件要求,市委统战部认真梳理了近年来开展“千企帮千村”“万凤还巢”“荣誉村主任”三项重点工作助力脱贫攻坚情况、振兴乡村经济工作情况,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15年10月,**市积极响应全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和省“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的号召,结合实际制定《**市“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方案》,并以市委办、市政府办名义印发,同时创建“1+3”工作模式创造性开展工作,即:在我市贫困村中优选1000个贫困村作为联企帮村重点;联引“千家企业”帮扶1000个贫困村——“千企帮千村”,感召我市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带富——“万凤还巢”,聘请非公经济人士担任荣誉村主任实施“六个一工程”——“荣誉村主任”。通过在全市开展“千企帮千村”“万凤还巢”“荣誉村主任”三项重点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大力促进了乡村经济振兴、推动绿色发展,给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劲动力。“千企帮千村”:全市已联引790家企业结对帮扶941个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688个,有贫困户的非贫困村253个,贫困人口受行动帮扶总数227835人。共计实施帮扶项目1564个,目前已累计投入资金59.08亿元,其中产业帮扶项目投资267889.53万元、就业帮扶发放工资21564万元、公益帮扶捐款捐物301047.64万元、技能帮扶企业投入312.05万元。“万凤还巢”:目前已有2713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兴办小微企业859个、组建专业合作社475个。“荣誉村主任”:全市已聘2934名非公经济人士担任荣誉村主任,其中:529个深度贫困村实现全覆盖,通过开展春晖助力“六个一工程”(即:帮助任职村作好一个规划,培育一个产业,争取一个项目,开拓一个市场,搞好一次培训,办好一件实事)工程,切实推动民营企业精准助力脱贫攻坚,实现带富脱贫。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精心谋划联引企业思路。“千企帮千村”脱贫攻坚行动启动之初,结合我市市内企业资源和统一战线对口帮扶优势,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按照“23311”的目标(即:发动市内企业200家、商会联引企业(春晖行动)300家、民主党派帮助联引东部企业300家、联引深圳企业100家、联引重庆企业100家)。在1981个贫困村中优选1000个作为联企帮村重点以“1000个贫困村”为载体,推进联企帮村工作。

(二)积极为企业帮村创造条件。结合我市精准扶精识别工作,由县区统战部牵头,扶贫办、工商联、光促会具体负责,乡镇组织贫困村谋划了“千企帮千村”宜帮宜扶项目库项目1032个,编制产业扶贫项目推介手册,宣传市内扶农惠农政策,扶持帮扶企业转型发展,提升企业可持续帮扶能力。自2016年以来,全市向12.22万户贫困户发放“特惠贷”57.6亿元。贫困户通过专业合作社将“特惠贷”注入帮扶企业,规避风险,参与企业分红,实现稳定脱贫。七星关区撒拉溪镇兴隆村张永健,按照“政府引导、村委主导、群众参与、利益共享、贫困户按股分红”的利益联结机制,投资3000万元的年存栏78万羽的兴联蛋鸡养殖场,101户农户、25户贫困户货款入股600万元,除300余人就业人均月收入3000元外,入股农户年分红3万元以上,直接解决和带动90户贫困户脱贫。

(三)搭建平台推进“万风还巢”工程。**有200多万人在外就业、创业,仅深圳就有30多万**创业人员,实施“万凤还巢”引导农村在外务工人员及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工程大有作为,为此我们着力搭建平台推进“万凤还巢”工程助力试验区脱贫攻坚,具体工作中积极推进北京、广东、深圳、宁波、昆明等异地**商会、上海、苏州、成都、重庆等异地**商会筹备组组建毕商联络站,搭建“万凤还巢”平合,并建立“天南地北**人”信息库,依托在外务工、经商办企业的200多万**人,利用节假日组织召开返乡成功人士座谈会,把在外的优秀人才“统”回来,实现创业带富,成为了我市农村脱贫一线的一道靓丽风景,被全国工商联领导誉为“小企业发挥大作用”。截止目前全市共联引返乡创业人员2713名,创办合作经济组织859个,累计带动投资15.58亿元,带动就业人数2156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820户,6630人。如:七星关区亮岩镇太极村张万登是昆明**商会副会长,2016年成立专业合作社,将外出经商的收入2000多万元投入七星古茶项目和农业观光园建设,流转土地3000余亩,建茶叶加工厂一座,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就近就业100余人,带动80多户贫困户脱贫。

(四)域内发动激发“荣誉村主任”活力。通过动员引导非公经济人士担任“荣誉村主任”,在任职村实施春晖助力“六个一工程”,促进创业带富,实现村企共赢,“荣誉村主任”被评为全国统战工作实践创新成果奖。截止目前全市已聘2934名非公经济人士担任“荣誉村主任”,帮村指导规划1120个,培育产业525个,争取项目357个,对接市场1636次,培训农民工1461次59132人,帮村办理实事1556件,累计带动投资19.92亿元,带动就业人数28203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275户,12305人。游建华是金沙县木孔镇湾子社区“荣誉村主任”,在他看来,村主任的首要使命就是带动村里的产业发展,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近年来,投入8000余万元,建湾子辣椒加工厂一座,建设辣椒基地近2万亩,较早推进产业革命,直接解决任职村贫困户120余人就业,带动当地及周边100多户贫困户脱贫。同时,还积极帮助湾子村改善建设基础设施条件,带领公司投资350万元修建了6000平方米的湾子广场,安装了近100盏路灯,丰富群众生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乡镇认识不够、重视不够。一些地方没有认识到“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性,特别是通过企业带动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土地向适度规划集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稳定增加贫困户收入认识不够,导致对“三项重点工作”助力脱贫攻坚重视不够,调研不多、缺乏联引措施,存在被动应付的思想。

(二)“民村企利益联结”不精准,引导服务不够。有些乡镇引进了企业帮村,但引导帮扶企业与贫困户、村集体之间的利益精准联结机制不健全,没有引导将企业盈利与群众持续增收结合起来,有的一个帮扶企业仅解决少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劳动就业,重引进、轻引导、轻服务。

(三)部门联动还不够,上下联动“走出去、走上去”有待加强。企业结对帮扶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需要各有关部门联动在基础设施和其他政策上给予倾斜,扶持企业等于扶持产业发展壮大。实际工作中还存在部门联动缺乏精准,如:帮扶企业在产业基地上建机耕道、水利设施 、电力设施、通讯网络等方面缺乏配套扶持,致使企业发展困难。市县联动运用我市统战优势“走出去、走上去”还没有形成工作机制,导致对口帮扶的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广州市等优势资源联引力度不够,联企引资帮扶工作还有待加强。

(四)宣传激励工作有待加强。“千企帮千村”“万凤还巢”“荣誉村主任”三项重点工作在助力**试验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方面作出突出贡献,但宣传不够,评先选优项目少,企业负责人参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统筹不够,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四、意见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产业导向促进企业帮村。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是中难度最大,也是持续性最强、最根本、最主要的扶贫方式,要依托“三项重点工作”推进帮扶项目向农业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劳动力向帮扶企业集中,为贫困群众脱贫提供可持续收入支撑。市、县二级要对“三项重点工作”助力脱贫攻坚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机制,找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工作建议供决策参考。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8

以深度贫困乡镇为重点,以持续增加贫困群众收入,提升脱贫质量为核心,强化工作推进措施,加大倾斜支持力度,确保在2020年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村的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和215个行政村电子商务功能实现全覆盖。依托镇原与天津静海区结对帮扶,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深入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的实施,年内争取孵化网货品牌1个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均增长20%以上,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销售金额超过2100万元。

二、工作任务

(一)全力推进电商扶贫

1.扎实推进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围绕目标任务,强化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作用发挥,为深度贫因村网店开设和运营提供策划、培训、it外包、美工、客服、代运营等专业服务,不断健全上下游服务链。二是支持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扩大服务范围,实现一网多用,逐步叠加手机充值、票务代购、水电气费缴纳、养老保险代缴、农资下乡等功能,培养农村居民网上购物习惯,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服务水平。

2.精心实施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继续加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实施,围绕健全农村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体系、扩大农村电子商务应用领域、提高农村电子商务应用能力和改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四项重点任务开展项目后续工作,进一步打牢农产品上行基础,培育农村电商内生动力,努力构建农村现代市场体系,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在便利群众生产生活、助力扶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3.着力扩大深度贫困乡村特色产品网销规模。一是按照“多平台入驻、全渠道销售”的思路,进一步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苏宁等全国知名电商平台合作,不断扩大贫困村特色产品网销规模。二是策划开展线上推广、推介及促销活动,提升县域电商公共品牌“潜夫臻品”的影响力及市场占有率。三是组织特色农产品申请“三品一标”认证,加大本地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高点击率及购买转化率。四是着力促进“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的在电商扶贫中的应用,拓宽销售渠道,扩大网销规模。

4.持续强化深度贫困村电商人才培训。一是按照省市相关培训要求,进一步加强对80个深度贫困村电商运营人员的电商培训,重点提升参训人员移动端电商基础运营的实操能力,解决深度贫困村电商入才匮乏的问题。二是加强对乡镇电商分管领导及业务人员趋势把握及工作能力提升培训,开展以电商扶贫优秀企业、优秀网店负责人为主体的电商扶贫领军人物高层次培训,发挥好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作用,持续开展远程(网络)电商培训。

(二)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

一是遴选责任心强、信誉好、带贫户数多、覆盖面广、农产品销售量大的企业或合作社,作为东西部协作消费扶贫重点供货单位,加大与静海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农产品销售对接。二是对所有销往静海区的农产品进行检验检测,由县市场监管局牵头,按批次对农产品进行抽检,出具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报告,落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或登记,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不断提高静海区消费者对镇原农产品的安全感和信任度。三是进一步明确工作责任主体,针对购买贫困村农产品的各合作社(企业),需要提供产品销售增值税票和包含收益贫困户姓名、身份证号、电话号码等内容的产品来源统计表,由村委会、乡镇审核后分别签章。县商务局负责汇总供货企业销售资料,经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或副组长审签,东部挂职副县长审核后录入全国信息系统。

(三)积极开展产销对接扶贫

一是积极促进农业扶贫产业产销协会、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产销大户与外地市场及企业间全面精准对接,支持有意愿的企业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型超市设立销售中心。二是组织开展生鲜产品进超市、苹果等大宗农产品集中上市季产销对接活动,鼓励企业参加2020年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扶贫(甘肃行)活动,持续扩大我县产品和服务销售规模。三是大力健全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建设大型冷库和彩钢板轻型钢结构大棚,不断强化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设施建设,补齐冷链物流短板,提高错峰销售能力。

(四)探索推进家政扶贫

积极配合县发改、人社、妇联等部门家政服务提质扩容工作,与大中型城市家政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并探索建立家政企业信用档案,鼓励贫困户优先选择诚信家政企业,提高群众满意度,增强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五)扎实开展精准帮扶

1.优化扶贫工作举措。一是进一步细化完善2020年精准帮扶、巩固提高方案,列出未脱贫户帮扶清单,对已脱贫户加强跟踪指导,防止出现返贫现象。二是持续组织帮扶干部按照“四个不摘”要求,详细了解贫困户生产生活情况,重点对安全饮水、教育助学、危房改造、异地搬迁、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经常性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提出切实可行的帮扶举措。三是积极探索将精准帮扶与商务工作相结合的有效方式方法,充分发挥业务优势,鼓励贫困户通过生产优质农产品参与消费扶贫、通过开设网店参与电商扶贫实现脱贫致富。

2.强化驻村帮扶成效。一是持续选派政治过硬、作风优良、身体健康的年轻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督促指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及时掌握贫困村户基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巩固提升计划,积极协调扶贫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着力提升脱贫质量。二是依托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导贫困群众积极发展产业,争取年内中药材种植规模达到500亩以上,肉牛、肉羊、兔存栏分别达到200头、150只、5000只以上。三是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年内邀请县农技专家围绕群众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一次技术培训,不断提高种养殖发展质量和水平。

三、保障措施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9

(一)整村推动发展型

如宜陵镇大陈村庄大清早年在广州创业,现拥有几千万元资产。2011年响应区委号召,回乡当了村总支书,在村里办起了华厦电力有限公司,生产电力金具产品,产值过双亿。十年来,庄大清共资助家乡约767万元,将一个贫困村建成了小康村。庄大清先后获得了“江都区劳动模范”、“全国杰出民营企业家”等荣誉称号,并被选为江都区、扬州市人大代表和江都区老促会、扶贫协会副理事长。

(二)结对帮扶造血型

江苏江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座落在江都区邵伯镇,全国劳模、公司董事长严盛喜自1995年起,先后结对帮扶了邵伯镇孙桥、马荡、高篷、公路、谢楼、路筋、昭关、许庄等8个村,安排了18个电子产品项目给村企业生产,并资助资金60多万元,设备近百台套。至2009年,这8个村逐步实现了村强民富,全部达到了小康标准。严盛喜被选为江都区老促会和扶贫协会副理事长。

(三)定点帮村长效型

江都区扬州建工建设集团公司定点挂钩帮扶大桥镇三义村,在帮扶期间,公司领导吴国平非常重视扶贫工作,亲自到村调研,指导经济发展,并先后捐资24万元。挂钩三年期满后,为增加村集体经济稳定的收入来源,他了解到村里有一位建筑老板在湖北省境内承包工程,使用当地资质造成资金外流,在他的倡导下,经区协会协调,由公司、村和建筑老板三方签订协议,将老板的建筑单位吸收为公司成员,使用公司资质承包工程,管理费优于当地,而且安排一定比例交付给村委会,实现三方共赢,预计今年返村收入在20万元左右。此举不但为村里建了一座无烟工厂,长年受益,而且这种模式已在全区推广。

(四)产业带动致富型

江都邵伯镇渔业村吴德本是养鱼出身,早在1997年他就创立了邵伯水禽养殖合作社,实行鱼鸭混养。十多年来,合作社成员从8名发展到163名,养鸭从数万只发展到2011年的115万只,产值从几百万元上升到2亿元,获利1250万元,使会员家家养鸭致富,还带动了20多户贫困户养鸭增收,建起了楼房,生活步入了小康。吴德本被群众誉为“鸭王”,先后被评为江都区、扬州市、江苏省劳动模范,并选为江都区邵伯镇扶贫协会理事。

(五)回报家乡资助型

张玉松原是江都区武坚镇人,自1971年开始从事建筑行业,从施工班长到小企业经理,再到现在的江都区建设集团董事长。2011年企业总产值突破208亿元,入选(建筑)全国民企500强,他本人也被评为扬州市、江苏省劳动模范,并入选为武坚镇扶贫协会副会长。为回报家乡,十多年来,他先后为家乡科教文化、建筑造桥、扶贫济困等社会事业无偿捐赠2000多万元。

(六)乐善好施综合型

小纪镇鹏宇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正阳,20多年来,将一个小作坊发展成2亿多元的化工企业。他乐善好施,为镇域交通捐资100多万元,结对帮扶两个贫困村,投入40万元,为丰富镇上的文化生活,赞助20多万元,还主动帮扶10个贫困学生,数年投入20多万元。2011年,当选为江都区劳动模范和小纪镇扶贫协会副会长。

(七)治病助学合力型

向正明原是江都一家微型企业的经理,他企业虽小,但扶贫意识较高。十年前他挂钩一户贫困户,户主施亚山,一家3口,妻子患精神分裂症,儿子失学在家,自己体力单薄,家境十分困难。在区镇扶贫协会的合力推动下,向经理将施亚山安排到企业工作,将其子送到“天海”职校读书,并出钱为其妻治病。二年后其子获得了中专文凭,由于成绩优良,被昆山机械学院录取读大专。数年后妻子病基本治愈,亚山在企业工作有正常收入,家里还种了几亩农田,粮食自给有余。去年在村委和企业帮扶下又修建了住房,还添置了一些家具,生活逐步迈进了小康。亚山逢人就说:翻身不忘向老板,不忘扶贫协会。

二、体会与建议

几点体会:

1、党政领导重视是民企帮扶的前提。多年来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对民企帮扶都很重视,除成立专门班子,分工农村领导侧重抓以外,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都亲自动员部署,亲自检查督促,亲自表彰奖励,使扶贫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2、企业老板素质是民企扶贫的基础。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全区大部分民营企业老板政治素质较好,他们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不忘家乡,不忘社会,不忘贫困群众。他们说:帮别人就是帮自己,只有共同富裕了,企业才能有很好的发展环境。

3、搞好服务是民企扶贫工作的关键。江都区扶贫协会针对民企扶贫不断总结经验,并提出具体建议供领导决策,同时对好的民营企业多方面宣传鼓励,对有发展困难的企业,搞好协调服务,破解难题。

4、健全机制是民企扶贫的重要环节。为了民企帮扶工作正常开展,区镇年初有目标,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并建立长效机制,对优秀的帮扶民企在年终或换届时,经组织部门同意,推荐吸收他们为区镇扶贫协会领导班子成员。

两点建议:

1.继续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民企老板对参与社会帮扶的认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江都区大部分民企老板对扶贫工作认识较高,行动自觉,但也有部分民企奉献精神较差,行动不够自觉。要加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提高对扶贫工作的思想觉悟,使他们自觉地走到扶贫济困的行列中来。

企业扶贫工作总结例10

一、“”扶贫开发工作回顾

年,我省实施扶贫开发“”规划以来,全省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扶贫开发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开拓创新,强化举措,狠抓扶贫开发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促进了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发挥了重要保障和促进作用。按照2000年的扶贫标准,全省贫困人口(包括返贫人口)从年的119.3万人减少到年的50.62万人,年均净减少贫困人口13.74万人。年,25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90元,比年底的1990元增加1500元。

(一)抢抓发展机遇,积极衔接协调,中央扶贫资金大幅增加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作为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保障紧抓不放,充分利用中央召开第五次工作会议,国家加大支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力度的契机,积极向国务院扶贫办汇报协调,充分反映我省扶贫开发的特殊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恳请加大对我省的投资力度,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五年共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28.3亿元,年均增长1.16亿元。特别是年,争取中央财政扶贫资金7.93亿元,比上年增加1.77亿元,增幅高达28.8%,创历史新高。

(二)实施整村推进,整合资源攻坚,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变

我们坚持把整村推进作为扶贫开发的主要抓手,整合各类资源合力攻坚,基本实现了项目村有基础产业、户有增收项目,水、电、路三通和学校、卫生室、广播电视三有目标,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五年来,共投入资金24.32亿元,完成了1679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扶持贫困人口29.43万户、135.3万人。其中年安排资金6.34亿元,完成了350个贫困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扶持贫困人口6.7万户、29.5万人。按照国务院扶贫办要求,年至年共投入中央财政扶贫资金4786.3万元,提前一年完成了人口较少民族(撒拉族)聚居区68个村的整村推进任务,扶持撒拉族贫困人口9819户、4.7万人。

(三)瞄准贫困群体,实施易地搬迁,生存发展环境显著改善

按照“搬得出、有产业、快发展、能致富”的思路,采取集中搬迁、就近搬迁、插花搬迁、自主搬迁等多种形式,对无生存发展条件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搬迁扶贫,发展项目村特色优势产业,切实改善了搬迁群众的生存发展环境。五年来,我省共投入资金2.2亿元,实施易地扶贫项目135个,搬迁安置贫困人口1.09万户、5.07万人。其中年投入国家易地扶贫和财政扶贫资金5302万元,实施易地扶贫项目30个,搬迁安置贫困人口2427户、1.05万人。项目村基本实现了有住房、有产业、有饮用水、有照明电、有硬化道路、有学校、有卫生室、有广播电视的“八有”目标。

(四)强化利益联结,推进产业扶贫,贫困群众收入较快增长

我们坚持把实现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扶贫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作为产业化扶贫的目标,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植产业基地,扶持龙头企业,培育合作经济组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了企业发展、农牧户增收的双赢。五年来,安排贴息资金4035万元,重点扶持了国家和省级扶贫龙头企业88家,引导贴息贷款10.45亿元,缓解了企业发展资金不足的压力。龙头企业直接间接辐射带动21.13万户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1780.5元。其中年认定了47家第三批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安排贴息资金640万元,对国务院扶贫办和我省认定的73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进行了贷款贴息扶持,直接拉动银行贷款2.13亿元,间接拉动银行贷款9.77亿元,增强了企业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实力。

(五)立足治本目标,强化技能培训,转移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我们坚持以培训促进就业,以就业促进增收为目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和学历培训,基本达到了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五年来,累计投入培训资金2442万元,实施“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2.3万人。结合整村推进项目,强化实用科技培训和推广,培训项目干部和农牧民21.5万人。其中年安排资金553万元,转移培训贫困劳动力6826人;安排资金500万元,结合整村推进、异地搬迁等项目的实施,完成贫困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3.8万人(次);安排资金100万元,培训扶贫开发干部和项目村干部745人(次)。

(六)广泛宣传动员,调动社会力量,大扶贫格局基本形成

我们不断健全完善对口帮扶机制,创新社会帮扶形式,丰富帮扶内容,形成了全社会广泛参与扶贫的基本格局。五年来,落实辽援资金1.76亿元;争取中央国家机关投入帮扶项目资金2854万元,引进资金1485万元,引进项目1485项,资助学生5416人,培训人员6616人(次)。动员省直机关投入帮扶项目资金8617.54万元,引进资金3.83亿元,实施项目395个。广泛开展了“村企共建”活动,全省共有276家企业与361个村建立了共建关系,累计投入资金8750.7万元,扶持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项目96个,实施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213个,资助贫困学生1692人,培训农牧民1.7万人,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2.86万人。年全国东西协作会议交流推广了我省“村企共建”的做法和经验。年,深入开展了“户帮户、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40位省级领导率先与43户贫困户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全省共有3.61万名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结对帮扶活动,累计投入帮扶资金(含物资折价)1566.7万元,帮扶贫困户2.56万户。在全国扶贫会议上交流了经验,国务院扶贫办给予了充分肯定。

(七)紧扣各地实情,大胆实践探索,扶贫开发创新成效显著

近年来,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安排部署,大胆实践探索,认真开展了扶贫开发创新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综合扶贫试点。年,投入各类资金1.14亿元,在、、、等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59个贫困村开展了试点工作,扶持贫困人口1.02万户、4.05万人。二是“为单位、整合资金、整村推进、连片开发”试点。年至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9450万元,分别在、等开展了试点工作,培育特色种植、牛羊繁育、物流市场建设等产业项目,取得了显著效果。三是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年至年,安排中央财政扶贫试点资金2585万元,省级财政扶贫试点资金500万元,在8个州(地、市)16个206个贫困村中开展了试点工作,发放借款3008.63万元,1.06万户农牧户得到互助资金支持,到期还款率达92.94%。四是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扩大试点。年,在泽库开展了农村低保和扶贫开发政策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年,扩大到了全省14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投入资金1932.93万元,在15个的21个村,实施了两项制度有效衔接试点项目,扶持贫困人口2216户、9076人。五是“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年,在泽库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经过审查、核实、筛选,使500名已经在中高职技校就读的贫困家庭子女享受到了每学期500元的补助政策。六是藏区集中连片产业扶贫项目。年,投入各类资金1.23亿元,在6州藏区和地区、市18个藏族乡(镇)的78个村,启动实施了集中连片产业扶贫项目,扶持藏区贫困户1.1万户、4.65万人。七是异地育人预防大骨节病综合扶贫试点。年,投入各类资金819.4万元,在贵德实施了以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和改善大骨节病区基础设施及公益事业为主的异地育人预防大骨节病综合扶贫试点项目,使大骨节病区217户、1118名贫困人口直接受益。

(八)积极协调衔接,加大落实力度,灾后重建工作扎实推进

地震发生后,我局迅速组织力量编制了地震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规划,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灾后农牧民恢复生产的扶贫开发政策措施的报告》、《关于协调将因灾返贫致贫农牧民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的意见》和《关于对受灾贫困户住房重建给予再补助政策的意见》。全面启动了灾后贫困村扶贫开发重建项目,为州安排财政扶贫资金1.05亿元,为历年最高。中国扶贫基金会投资9000万元,为结古镇贫困村建设农副产品、小商品批发市场和建材市场,两个市场建设用地已经落实,全部纳入市场建设整体规划;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投资700万元,捐赠禅古村年产石料60万立方米的成套石料生产线一条、10辆运输车,并培训特种机械驾驶员32名;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员企业与州政府签订协议,投资近1亿元援建结古镇主要街道和社区LED路灯。经过积极协调争取,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项目资金已近4亿元,为灾后贫困村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的新亮点、新经验

(一)“”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亮点

“”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强烈地震等复杂环境的重大挑战,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在挑战中抢抓机遇,扶贫开发工作在理念、机制、方式、机构建设等方面呈现新的亮点。

1、扶贫开发理念实现新开拓。年,我局在认真总结过去扶贫开发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阶段扶贫开发“六个转变”和“六个结合”的新理念。根据省局要求,各地因地制宜拓宽扶贫开发思路,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创造出很多扶贫开发的新模式和新经验,使全省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给予了充分肯定,分别作出了重要批示。

2、扶贫开发机制实现新创新。一是创新了资金投入机制。年以来,按照“统一规划、各司其职、捆绑使用、用途不变、各记其功”的原则,整合行业部门项目资金达5.42亿元,逐步建立了以政府投入为导向,农户投入为主体,信贷外资和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投入机制。二是创新了定点帮扶机制。把定点扶贫与干部挂职结合起来,与帮扶单位评选精神文明单位结合起来,使定点帮扶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调动了帮扶单位开展帮扶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三是创新了项目监管机制。健全完善了专业监督部门、贫困群众、新闻媒体、社会各界全方位监督体系,成立了项目监督处,加强了对扶贫开发项目选择、论证、审批、实施、验收、后续服务等各个环节的监督,为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证。

3、扶贫开发方式实现新转变。针对过去扶贫开发输血型项目多,造血型项目少的实际,年以来,我局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方式,精心指导各地从单村独户、分散单一实施项目的方式向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方式转变,摸索出了符合我省各地实际的连片开发、产业带动、规模经营、整体推进、长期效益的扶贫开发之路。年,全省集中连片产业带动整村推进项目村,在350个项目村中的比例达到了91%以上。在不具备连片开发的整村推进项目村,以贫困群众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特色优势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推进产业化扶贫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联户集约型、产业规模型、企业带动型、协会经营型、劳务输出型等多种扶贫开发模式,大力发展贫困村特色优势产业,以国务院扶贫办和我省认定的88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为主力,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参与扶贫开发项目,建成53个不同类型的特色产业基地,全力打造产业链条,引导贫困农牧民由一产向二、三产业延伸实现增收,加快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4、扶贫开发机构实现新加强。为加强扶贫开发机构和扶贫干部队伍建设,确保扶贫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在全省省级政府机构改革中,我们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呼吁加强扶贫机构建设。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扶贫开发局,列入了省政府直属机构。各级党委政府也对本级扶贫部门建设高度重视。目前,全省6州1地1市全部拟成立扶贫开发局。39个中有32个成立了扶贫开发局,为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回顾“”,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实现了“四个转变”:一是逐步实现了由扶贫部门专项扶贫向全社会合力扶贫转变;二是实现了由救助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转变;三是实现了由分散式扶贫向整体推进转变;四是实现了由只靠政府扶持向发动内力脱贫致富转变。

(二)“”扶贫开发工作基本经验

在实践中探索积累了推进扶贫开发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科学决策、落实政策、加大投入、完善措施,才能保证扶贫开发事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大胆尝试、总结经验、宣传典型、解决问题,才能探索出一条符合各地实际的扶贫开发成功之路。三是只有部门联动、整合资源、连片开发、合力攻坚、整体推进,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才能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四是只有加强教育培训,全面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五是只有动员和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才能构建齐抓共管的大扶贫格局。

三、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

“”扶贫开发规划圆满完成,全省贫困地区的经济实力和贫困群众的生活水平迈上了大台阶。但是,我们要清醒看到我省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牢牢抓住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面临的挑战

一是扶贫开发的范围更广。前十年扶贫开发规划扶持的范围是全省2453个贫困村,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后,扶持范围扩大到4146个行政村138.36万低收入贫困人口。贫困人口占全省农牧民总人口的37.6%,远远高于全国贫困发生率3.8%的平均水平。二是扶贫开发的任务更重。我省是全国最典型的特殊贫困地区,自然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滞后,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薄弱,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扶贫开发的难度增大。到2020年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扶贫开发任务更加艰巨。三是返贫率高。大部分贫困地区自然灾害频繁,因灾返贫率一般达13%,重灾年高达30%以上,地震灾害,导致返贫率高达71%。四是收入差距大。年,贫困村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5153元和全省3346元相差3858元和2051元,差距进一步扩大。

(二)面临的机遇

一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大幅度增加财政对“三农”的投入,扶贫开发力度将会加大。二是党中央、国务院全面贯彻落实加快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协调发达省市对我省藏区六州实施对口帮扶,必将加快推进我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国务院扶贫办关于对低收入人口全面实行扶持的政策,安排更多资金直接扶持到贫困户,必将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实惠。四是经过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深入推进,贫困地区广大群众的自强自立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五是经过实践探索,我省扶贫开发的思路更加清晰,模式更加多样,经验更加丰富,为今后扶贫开发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志们,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正确认识挑战,增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用足用好政策,推动政策的全面落实,促进扶贫开发科学发展。

四、“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工作

(一)“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20年)》为指南,以“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为依据,加快扶贫开发方式转变,着力贯彻落实“六个转变”和“六个结合”新理念,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以连片开发、产业带动为突破口,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改善贫困地区民生、加快贫困地区发展为目标,以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为支撑,统筹协调,分类指导,着力构建大扶贫开发格局,奋力开创一条具有特色的扶贫开发成功道路。

(二)“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目标任务是:力争全省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2015年实施项目的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年均减少贫困人口18万人,到2015年90万贫困人口脱贫。

(三)“十二五”扶贫开发重点工作

1、继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加强扶贫、改善民生、减少贫困为目的,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新理念,进一步创新完善扶贫对象识别、扶贫开发投入、绩效考评奖惩等扶贫开发体制机制,加大整合各类资金的力度,确保扶贫开发政策真正落实到贫困户。转变扶贫开发方式,创新模式,拓展渠道,加快发展。加大对贫困群众的思想教育引导力度,通过实施各类扶贫开发项目,使广大农牧民群众逐步破除三种观念,强化三种意识。即:破除自给自足的观念,强化市场经济意识;破除因循守旧观念,强化争先致富意识;破除温饱即安观念,强化长远发展意识。

2、继续抓好特色产业。按照“户有致富项目、村有增收产业、乡有特色产业、有支柱产业”的思路,根据贫困区域定位和省“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打破区域界限,下功夫打造各种形式的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的产业基地,有针对性地扶持贫困户发展符合区域定位和当地区位优势的特色农牧业、种养业、特色旅游业和服务、运输、劳务输出等二、三产业,确保贫困群众长期增收。

3、继续抓好专项扶贫。坚持把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易地搬迁扶贫、产业化扶贫、转移培训作为扶贫开发工作主要抓手,“十二五”期间,完成1662个重点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209个村1.2户6万人的易地扶贫搬迁任务,产业基地和扶贫龙头企业带动50万贫困农牧民增收,完成10000人的职业学历教育培训、20000人的短期技能培训任务。

4、继续协调好行业扶贫。按照“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渠道不乱、性质不变、相对集中、配套使用、确保效益、各记其功”的原则,明确各部门职责,继续加强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水务、电力、交通、社保、环保等部门的协调,以财政扶贫资金为“粘合剂”和“启动器”,引导各部门加大在特色产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生态环境等建设方面的投入力度,使整合攻坚的效益更加明显。

5、继续抓好社会扶贫。完善发达省份、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对口帮扶和辽青对口帮扶机制;加大协调和宣传力度,创新帮扶形式,拓宽帮扶渠道,丰富帮扶内容,增强省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支持和推进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进一步学习国内外减贫经验,加快脱贫步伐。

五、年扶贫开发重点工作

年是实施“十二五”扶贫开发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深入贯彻落实我省“四个发展”战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具有重要意义。今年全省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贫困地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减少贫困人口19万人。

围绕上述目标要求,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十项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整村推进、连片开发模式创新。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工作部署,编制我省《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规划(-2015年)》。继续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模式,完成35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任务。按照省委、省政府对各地区域发展定位和“四区两带一线”发展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生态畜牧业示范区,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等三江源地区建设部级生态保护综合实验区,积极参与园区规划建设,大力培育符合规划要求的特色产业,把整村推进与发展特色优势农牧业、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和新农村建设统一起来,采取多种形式,走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道路,建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对已完成整村推进任务、低收入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加大实施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的项目扶持力度,下功夫打造各种形式的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基地,着力构建政府引导、扶贫搭台、部门联动、企业参与、资源共享、连片开发、产业带动、整体推进、长期效益的扶贫开发新机制。

(二)进一步加大异地扶贫搬迁投入力度和模式创新。按照《省易地扶贫搬迁“十二五”规划》,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在40个村实施异地扶贫搬迁,力争搬迁安置贫困人口2400户、1.1万人。继续探索集中搬迁、就近搬迁、插花搬迁、自主搬迁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模式,紧紧抓住目前各地加快建设新农村新牧区、全面实施农村贫困家庭危房改造和牧区游牧民定居工程的机遇,积极与建设、民政、农牧等有关部门密切合作,按照新农村建设要求,把易地扶贫与新农村建设、城镇建设、农村危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工程、住房奖励补助政策、户籍制度改革和发展后续致富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引导搬迁群众向小城镇、工业园区和中心村集聚,以建设新农村为目标,加大项目捆绑和资金整合力度,发展项目村特色优势产业,形成合力,整体推进,确保搬得出、有产业、能致富。

(三)进一步转变贫困劳动力培训方式。力争完成职业学历教育培训1000人,短期技能培训3000人的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职业培训促进就业的意见》,以提高贫困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贫困家庭初、高中毕业后未就业的新生劳动力为主要培训对象,提高培训补助标准,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劳动技能培训力度。以学制一年以上的中长期职业学历教育为主,通过指定职业培训学校,有效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以省内国有和私营大中型企业为重点,采取定点培训、订单培训等形式,多渠道、多层次开展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对在职业技术学校学习的贫困学生,对其生活费给予一定的直接补助。着力抓好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工作,实施贫困劳动力就业保障计划,解决就业难问题,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四)进一步探索产业化扶贫新途径。力争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直接和间接带动10万人增收。按照“选好产业抓扶贫,搞好扶贫兴产业,振兴产业促致富”的思路,扶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扶贫产业规模化、基地化、标准化、专业化、品牌化的扶贫产业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农牧业增效、贫困农牧民增收、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实力增强三大目标。突出扶持参与省政府确定的十大农畜产品生产基地,通过土地草场入股、农牧民参股、承包经营、“一村一品”等多种方式,加快贫困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进程,引入生产技术和标准,实现种、养、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经营、标准化生产,建设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基地。增加产业扶贫项目贷款,财政贴息资金规模,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竞争淘汰机制,严格龙头企业申报程序,对挂牌扶贫龙头企业的带动效能实行年度考核,公示公告,动态管理,做到有进有出。积极鼓励和大力支持发展贫困村各种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中介组织、经纪人队伍等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从而形成“公司型的村班子、经理型的村干部、员工型的村民”。

(五)进一步拓展社会化扶贫领域。积极与国家机关企事业定点帮扶单位联系衔接,签订帮扶协议,落实帮扶项目。进一步完善辽宁省及其13个市1个企业结对帮扶我省东部干旱山区9个的工作机制,帮扶资金实行项目管理,争取辽青对口帮扶资金在年的基础上增加10%。加大在辽宁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力度,力争辽宁职高每年在青优先录取100名贫困学生,实行费用全免。做好县辽援扶贫高新农业技术示范园区项目的规划和落实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共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新一轮省直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意见》,加强对定点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定点扶贫措施,确保如期实现省委、省政府既定的定点扶贫村三年脱贫的目标。总结推广开展“村企共建”活动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扩大企业参与贫困村建设的规模,提高“村企共建”水平。深化“户帮户、一扶一”结对帮扶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推动活动深入开展。加强与派的衔接,全面落实《省扶贫开发局与各派关于进一步加强合作的意向书》。

(六)进一步扩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认真总结互助资金试点经验,进一步规范贫困村互助资金运行,全方位加强资金监管,充分发挥互助资金“短平快”的效益。继续扩大互助资金试点范围,努力实现特色产业发展、贫困群众增收、互助资金增效的三赢目标。

(七)进一步抓好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政策落实。狠抓年试点工作中扶贫开发政策和项目的落实,认真总结最低生活保障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试点工作经验,深入研究衔接的有效形式。对识别出的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专门安排资金,扶持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立救济靠低保,致富靠扶贫开发的机制。

(八)进一步协调落实灾后贫困村恢复重建项目。继续加大对地震灾区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对在地震中受损的历年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等项目进行“回头看”。进一步协调落实受灾贫困户住房重建给予再补助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资贫困村产业发展和灾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进一步落实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会员企业向地震灾区结古镇主要街道和社区捐赠LED路灯灯具项目。

(九)进一步抓好扶贫开发宣传。充分利用不同渠道,大力宣传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充分展示扶贫开发成就和经验,及时报道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情况,全面反映贫困地区群众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风貌,切实做到“电视有影、广播有声、报刊有文”。加强宣传队伍建设,明确宣传职责,指定具体工作人员。为宣传工作提供必要的设备和工作经费。加大对宣传工作考评力度,把扶贫开发宣传工作作为年终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指标,与扶贫开发项目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奖惩,充分调动各级扶贫开发部门开展宣传工作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