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2-11 21:24:44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1

首先,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教给幼儿促进和保持健康的方法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习惯。可以用丰富的知识、动作和行为练习、讲解示范、体育游戏,训练行为,培养习惯等方式进行。

其次,在幼儿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发挥健康教育的各种功能。例如:结合日常生活进行并与其他学科结合进行

最后,在培养幼儿健康行为过程中,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先针对群体进行教育,改变整个群体的行为卫生习惯,来影响个体行为的形成,“大家都这样,我也要这样”。再针对个别特殊幼儿多提醒、多关心、多指导,使整体幼儿获得较全面的健康教育。

本年度,在老师不断地提醒下, (工作总结 ) 幼儿大致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在身体发展方面:

通过户外体育区域活动、远足活动、户外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大肌肉发展达到肌体的有效锻炼:幼儿能较协调地走,跑、跳,属于中等水平的约有70%,学会了一个跟着一个走成圆圈,学会了做模仿操等。小肌肉动作方面,多数幼儿小肌肉发展不够灵活,表现为有的幼儿不会系纽扣,还有的幼儿串珠、撕纸等不够灵活自如等。

在自我保健方面:

通过成人对幼儿的精心保育和向幼儿进行自我保健教育,提高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从而使幼儿适应外界变化和抵御疾病能力的增强。但游戏中,自我保护意识不强;季节变化,不懂得自行增减衣。

在生活能力方面: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普遍较低。穿衣、整理床上用品较为困难,饭后漱口、擦嘴的常规有时仍需老师不断地提醒。

在心理健康方面: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2

1、生活常规培养在健康教育中的首要位置:幼儿的健康教育是指保持和促进幼儿健康发展,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求而进行的系统性教育活动,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良好的生活常规是保证幼儿在园一日生活规律、有序,健康发展均衡、稳定的基础。所以,全面的健康教育中,对幼儿生活常规的培养必不可少。

2、洗手环节中的问题呈现:

2.1家长对洗手习惯培养的忽视。在幼儿晨间入园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手,很多家长对晨间幼儿入园洗手这项常规保育工作不支持。据调查,62%的家长不会关注幼儿在家洗手的习惯和过程。

2.2幼儿在园洗手环节中呈现的问题。根据前期的现状调查,我们发现幼儿在洗手环节中呈现的主要问题如下:(1)洗手时喜欢拖拉、嬉闹;(2) 象征性地洗手,马虎了事;(3)洗手时袖管淋湿;(4)洗手时衣服前面弄湿;(5)洗手池、地面水迹多;(6)残留洗手液。

3、洗手环节教育策略发掘对师生双向发展的推动:我们以洗手环节这一小点为切入口,发现生活常规培养中的问题、分析幼儿在生活常规中典型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培养幼儿生活常规主动学习中策略方法不足,以此过程来提升教师对一日保教工作中细节策略的制定和运用的能力,也全面提高幼儿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能力发展。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在幼教机构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的培养在学前保教工作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是贯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中,但是幼儿大多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主动思考如何构建健康生活品质。以此为基础,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出一套适合构建幼儿主动学习的内驱力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中主要概念界定

1、洗手环节:幼儿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在幼儿运动、游戏后、饮水前、餐前进行此环节。

2、健康生活常规:对幼儿身体和精神状态有益的、文明的生活习惯。

三、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研究目标:通过对幼儿园洗手环节各种问题的解决和策略研究,提高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内驱动力。

2、研究内容:洗手环节中,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策略及方法的研究

四、课题研究方法和措施

1、课题研究方法主要包括:(1)文献研究法;(2)调查研究法;(3)行动研究法;(4)案例研究法;(5)经验总结法。

2、研究措施:

(1)洗手环节中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研究与实施;(2)洗手环节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在园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3)洗手环节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家庭培养计划制定与实施。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1、课题准备阶段(2012年2月至2012年4月)

制定实施方案;完成问卷调查的设计;建立课题研究制度。

2、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12月)

开题实施;改进课题的研究方案;围绕课题方案进行细化研究;积累相关数据及资料;进行研究结果的检验及反馈分析。

(1)数据收集及分析 (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2)课题具体实施方案及研究方向分配 (2012年5月至2012年7月);(3)各研究方向的负责人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以经验文章和案例形式在课题组内进行交流,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

3、课题总结阶段(2012年9月至2012年12月)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

1、调查研究:为了让课题研究具有实际操作性和确保对教育教学的有效性,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抽样调查、现场模拟实验等方法,了解幼儿在洗手环节主要表现的问题和一些实际情况做了详细地了解。

调查结果显示,幼儿在洗手环节中呈现出生活习惯现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健康意识淡薄、生活能力薄弱、对健康理解度不够等,他们对一些生活活动比较马虎。幼儿对自我良好习惯养成的需求不强烈,对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动力不够。

幼儿在洗手环节中呈现出生活能力现状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幼儿对成人的依赖心理较严重,主动尝试的积极品质不够。幼儿健康生活常规的学习缺乏主动性,他们依赖于被动学习,也就是老师怎么说,他们怎么做。

根据这个数据我们分析出了幼儿洗手环节中,种种问题呈现的原因。由此,为我们的研究明确了方向。

2、教育实践:

(1)教育策略与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提高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从对幼儿洗手习惯培养的策略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来发现提升和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方法,发现一系列有效措施,以此全面辐射到幼儿在园各个环节中健康生活常规的培养过程中。运用实践研究,全面提高本园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能力。

与此相辅,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能力的提升过程中,教师逐渐发现切实有效的策略与方法,逐步理清在幼儿健康生活常规培养方面的研究思路,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洗手环节中促进幼儿健康生活常规主动学习的策略与方法有效性的实践。在发现幼儿洗手环节中的问题之后,全园教师根据研究计划,拟定了一系列研究策略和跟进措施。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教师以试点实验的方法,并在洗手环节中反复验证提高幼儿健康生活喜欢主动学习的策略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实践的过程中,并不断调整跟进措施,总结和梳理经验,最终以教师的“小妙招合集”汇总出一套适合幼儿园各个年龄段幼儿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3、经验总结

3.1在课题研究中针对教师发展的经验总结

(1)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相互沟通交流互相分享智慧的互推作用。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采取了较多“妙招分享”、“经验交流”、“分组教研”、“bbs网上互动教研”等不同形式的互助交流研究形式,以更有效地提升教师的研究能力。

(2)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健康教育理念不断完善、革新。教师对幼儿常规培养的主要方法重点转移,不再是仅仅教会幼儿怎么做,而是要寻找能鼓励幼儿积极学的方法。

(3)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对幼儿健康发展的持续关注。在幼儿生活常规的教育中,我们不再只是关注其中一个点。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选择持续关注可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因素,如洗手中的社会情感发展:幼儿之间的交往互助,洗手过程中的愉悦体验等;对待洗手环节的态度:正确认识洗手作用,积极对待洗手过程等;主动学习的过程:主动学习生活自理方法等。

3.2在课题研究中针对幼儿发展的经验总结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3

每学年全园要制定一份总的健康教育计划,各班再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年初制定学期计划、养成计划,并有条不稳地落实到月计划、周计划、日工作计划表中。为了体现我们计划的周详性,各班可根据季节、疫情的变化,随时调整。做到计划在心中,皆以健康为本。 二、责任落实到人

幼儿园的健康工作可以说事无巨细,为了更好地执行计划,达到预期效果,必须责任到人。幼儿健康教育分成幼儿身体保健与身体锻炼两大部分。身体保健除了安排合适的保健人员,还专门成立了伙委会,全面保障幼儿的营养摄取,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身体的生长发育,为孩子们的成长补充足够的营养。

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合理卫生的膳食条件,还必须要丰富幼儿的健康知识,改善幼儿对增进健康的态度,教给幼儿出金健康的方法,训练幼儿保持健康的行为,从而使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的习惯,而这些必须依仗于教师的知识素质和传授知识的态度。我园不因为孩子们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鼓励全体教师参加大专进修,定期开展园本培训。

幼儿健康教育在幼儿园涉及的范围较广,有时教师虽然三番五次地说教,但幼儿由于其他原因还是不能很好地执行。若针对不同幼儿的个别问题逐一进行集体教育,未免浪费时间,故必须教师在进行集体健康行为指导的同时对幼儿进行有的放矢的健康行为的个别指导。 如对某个常常尿湿裤子的孩子多谢关心和爱护,多提醒他及时入厕:对喜欢用衣袖擦鼻涕的或者强调要用手帕等等。因此,幼儿健康教育要勤抓勤管,持之以恒。 四、家园共育

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与家庭教育的内容密切相关,幼儿园中有个人与公共卫生问题、饮食问题、安全问题,这些问题在家庭中同样存在。因此,我园积极通过家长学校定期地向家长宣讲健康常识,并通过各班班主任与家长的口头与书面交流、家长园地等多种形式与家长取得一致。所以我园的健康教育已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以后我们会在今后的各种中,汲取教训,不断进步。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及总结二】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4

自古以来,“健康第一”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全的身体是一个人做人、做事、做学问的基础。“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必先注意幼年的儿童”。 健康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健康是幼儿的幸福之源,离开健康,幼儿就不可能近尽情游戏,也不能专心学习,甚至无法正常生活;幼儿时代的健康不仅能够提供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

一、创造一个能激发积极社会情感的充满爱心和关切的环境

教师的爱心应当是理智的爱,能理解、接纳第个幼儿的特点,在一个班上,由于先天素质和家庭环境的具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有着不同的智能和性格,有的热情大方,善于言辞,有的孤僻沉默,整天不语,有的活泼敏捷,喜欢歌舞,教师应了解其产生的根源,一视同仁地对他们亲切、关怀,并提出严格的要求。例如,要从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幼儿传递爱的信息,要给安全感受到威胁的幼儿以特殊的关怀,要以冷静、宽容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挑衅和不服从行为等等。实践证明,在师生之间,只有建立了和谐、亲切、友好尊重、充满社会情感的关系,才能使幼儿乐意接受教师的要求和指导,敞开心扉地自然表达心理动态和全部智能,并且扩展为良好的同伴关系。

二、创造一个能调动和发挥幼儿潜能的尊重和期望的环境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教育的第一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要在不背离点的教育目的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分寸,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和举动要能恰当地顾及行为的环境条件和社会后果,教师的所有目的,不是简单的限制、管理孩子,而是有助于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明确自身的责任,愉快的给自已发出命令,自觉地给自己提出要求。能激发幼儿潜能的环境,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1、教师经常使用协商、启发、建议的口吻说话,教师的语言、表情、姿态、动作无不包含着尊重和信任的信息。2、教师能为每一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活动能力的机会和条件。3、尊重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优势和创造力。4、能注意发挥期望效应的积极功能。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就是相信每个幼儿都有发展潜能,能根据各人的兴趣、爱好和长处,从原有的起点出发,鼓励启发幼儿,就越能得到最优化的发展结果。

三、创造一个能发展幼儿自尊、自信的信任和接纳的环境

自尊感是自我评价引起自我肯定和希望得到他人或集体尊重的情感,自信心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能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情感和决心。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存在着很大差异,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在遵守《纲要》精神的前提下,注意避免用单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幼儿,在幼儿面前慎用?向比较。如果成人经常公开议论孩子是笨蛋、小傻瓜、多动症、没出息,是“一分钟也不能安静”、“什么也学不会”的人,孩子就会失去自尊和自信,就会惶惑,不听话和自暴自弃。因此,在教育工作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多适用积极的评价,这是发展自尊感、自信心的重要手段。2、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配合,改善幼儿处境。3、支持幼儿。

四、创造一个能引起幼儿自由操作探索的观察和有趣的环境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人的行为常常由三种内驱力引起动机:一是好奇的内驱力――求知欲望;二是好胜的内驱力――成就欲望;三是合群的内驱力――交往欲望。教师在准备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时,要按照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有新颖性、启发性和引导性的设备、材料、玩具、物品等,在调整环境时,也要经常丰富,补充和更替交换设备、材料、玩具、物品以激发幼儿求知好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满足幼儿操作、探索的心理需要,促进幼儿与物质环境之间有益的相应作用,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材料灵活地运用。

五、创造一个能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环境

1.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游戏活动中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中,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我们归纳为三个原则:游戏的功能性原则;儿童需要原则;针对性原则。我们依据三大原则灵活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

2.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活动中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而不是就事论事,“阳春面浇头”外在式的;也不是对原有材料中内含的心理因素视而不见,不考虑儿童的心理反应,一味地灌输渗透或是把各类教学活动互相割裂开来。我们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实现“跑班制”,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

3.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中

大量的日常生活是儿童人际交往相对频繁和心理品质自然显露的时刻。生活需要合群,合群性可以在生活中培养。我们利用幼儿研的生活活动进行随机教育。设立生活角,开展编织、绣花、擦皮鞋等活动,使儿童在共同合作中锻炼能力,感受一种群体感。

总之,幼儿园的环境是为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服务的,应该使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每个幼儿感到安全,感到欢乐,感到被尊重,感到为集体所接纳,感到自尊、自信,感到获得成功,这就是幼儿所需要的心理环境也是我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建设心理环境的目标。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

幼儿教育作为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教育方式,是孩子一生中最早接受的教育形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保育和教育的双重特点,将幼儿教育融入到实际生活之中,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今的幼儿教育里已经比较常见,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存在无疑有它存在的价值和理由,幼儿心理教育是幼儿园规范幼儿的相关行为、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和方式,同时也是幼儿园培养儿童规则、制度观念的萌芽方式。与此同时,幼儿心理教育也存在忽视幼儿心理健康引导、培养幼儿良好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过于程式化,忽视结合实际生活情境进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幼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态度生硬、缺乏耐心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新的心理问题。如何合理地利用幼儿心理教育,达到促进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康。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与成人不同,因此不应当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应当用儿童的眼光和喜好去设计幼儿心理健康的教育方式。例如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将心理健康教学融入到游戏中,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获得欢乐,也能够在游戏中获得心理健康教育,可谓一举两得。通过游戏活动提升儿童心理教学效果,教师应当在游戏策划时注重游戏的角色性和趣味性,设计游戏时必须考虑到孩子们的兴趣所在,只有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足够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游戏活动。其次,在游戏活动中融入语言教学应当将游戏内容与孩子们的世界紧密联系起来。例如在进行《四个好朋友》的故事教学时,让幼儿分别扮演成小白兔、小公鸡、小黄狗、小花猫分别演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礼貌用语,如果扮演者回答不正确则游戏出局,余下的继续游戏。小朋友们在游戏中进行礼貌用语交流,不仅具有趣味性而且现实教育意义较强。通过游戏与故事的有机结合,不仅借鉴了游戏的趣味性,还通过故事对语言的锻炼,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语言交流、沟通能力,更重要地是促进了幼儿之间的沟通教育,对一些思想比较自闭的幼儿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3 结语

总之,要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提高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高幼儿心理素质、塑造良好的幼儿品格,除应当在幼儿日常教育中观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外,还必须加强幼儿教师的自身教学水平,用耐心和关心去影响孩子,通过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引导幼儿。其次应当关注幼儿的负面情绪反应,发现幼儿的不良情绪及时疏导。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健康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健康知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待个人健康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培养幼儿的各种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健康行为与习惯。

一、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承担着启蒙教育的重任,虽然已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大部分的老师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必须加强学习。在理论上要系统地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特点、原则、途径和方法等,把握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增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自觉性,从而提高所需知识和能力,要翻阅大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料,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科学化。

2、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心理健康教育是虽然一个新课题,但这种现象却由来已久,只是以前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而已。随着社会的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信息技术的高度发达,带动了整个社会的不断进步。但同时,很多不良现象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扑面而来,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时,它的负面影响已让我们措手不及。青少年犯罪率的大幅度逐年提高,向我们敲响了警钟: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刻不容缓!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如果能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把它和保教工作联系起来,与自身的保教实践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研究。如:语言活动中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表述能力,让幼儿能在老师和小朋友面前表达、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群性;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交往、合作能力等,将教科研和心理健康教育融合起来。这样,将会给中小学教育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3.心理健康教育与一日活动相融合。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孤立的教育活动,应该融入幼儿一日活动之中:首先,游戏是幼儿的生命,一日活动中游戏是贯穿于始终的活动。除了游戏本身的教育作用外,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就能发挥增效作用。游戏是合群性的养成、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对游戏主题的确立、角色的选择、情节的发展等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这对自我意识的良好发展、合群情感的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的协调发展,无疑是有意义的。在实践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的游戏对心理健康教育都是行之有效的,有意义的。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游戏应该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地选择游戏,通过游戏,让儿童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机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教学活动中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在一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以幼儿为中心,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这就对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幼儿心理学的研究,在教学中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法

1、情境教育。让幼儿以表演的形式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中做出有效的行为对策。这种方式能帮助幼儿认识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做出合乎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提高幼儿判别是非的能力、经受挫折的能力,增强社会适应性。

2、家园同步教育。幼儿家庭与托幼机构密切配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实施同步的教育,但具体方法可有所不同。如在幼儿园某周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题是“分享与合作”,教育的方法可能是通过游戏进行,那么,在家里也应同时进行这一主题的教育,但方法可以是与父母分享食物,与邻居的小朋友合作游戏等。家园同步教育,往往比单方面实施教育的效果更好。

3、典型教育。通过给幼儿一个典型的形象,让他们模仿,从无意到有意,从自发到自觉地去学习典型的行为,久而久之,就会养成与典型一致的行为习惯。幼儿多直观思维,模仿力强,这种教育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4、行为练习。让幼儿对已学习过的行为及技能进行反复的练习,加深幼儿对这些行为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形成稳定的行为习惯。

5、讲授教育。具体而形象地向幼儿讲解有关心理健康的一些粗浅知识,提高幼儿对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幼儿对心理健康的态度。但这样做,要注意形式多样、生动、内容贴切、适宜。

此外,尝试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母爱教育等均可有选择性地加以采用。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5

【中国分类法】:G479

1 幼儿健康和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因此,关于幼儿健康,也应从身体、心理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全面地去理解,幼儿健康不仅包括幼儿身体各个器官、各个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没有身体缺陷,而且包括开朗、乐观等健康的心理品质以及对环境的较快的适应能力。

健康教育是以促进健康为目标,以卫生科学为内容的教育。健康教育帮助人们增强达到健康状态的愿望,诱导人们养成并保持有益于健康的生活习惯。鼓励人们在必要时利用已有的保健措施寻求适当的帮助。幼儿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基础,它帮助幼儿提高对健康的认识水平,改善对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态度,形成自己也有责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卫生习惯和体育锻炼获取健康的这种初步意识,因此,幼儿健康鼓育不仅能为培养幼儿强健的体魄打下基础,而且还有利于培养幼儿乐观向上、自信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幼儿教育内容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健康教育、自然与科学教育、社会教育、语言教育、艺术教育。可见关于人类自身认识与保护的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个体的发展历程中,生命的健康存在是保证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幼儿身体各个器官的生理机能尚未发育成熟,各个组织比较柔嫩,其物质基础相当薄弱;同时,幼儿期又是人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新陈代谢极为旺盛的时期,又有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物质基础,若成人能够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健康教育,则有利于他们形成有益终身的健康行为方式与习惯。保护幼儿身心健康是进行其它密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可以说,幼儿健康教育在整个幼儿教育体系中具有其它教育活动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2 幼儿健康教育和健康行为培养的策略

幼儿健康行为的养成被视为幼儿健康教育的核心目标。探讨幼儿健康行为的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幼儿知识经验较少,对自己的身体缺乏认识,独立生活能力、自我保护能力都比较差,若我们能根据幼儿的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则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行为模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

2 . 1 通过感知讨论有关健康的知识, 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知水平

提高幼儿对健康的认识水平不仅有利于他们形成对健康的积极态度,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健康行为。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与幼儿健康教育相关的信息,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在El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善于运用周围环境中各种有教育意义、有价值的信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将与健康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感知、关注的范围,在幼儿感知后鼓励幼儿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讨论、交流,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认知,提高对健康的认知水平。如:在午餐后引导幼儿照镜子发现口腔中的食物残渣,通过观察讨论,了解漱口的意义。

2 . 2 通过实际操作练习, 帮助幼儿获得健康的行为方式

幼儿通过感知讨论知道了为什么做、应怎样做,还要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获得相应的行为方式。教师要在生活中为幼儿创设和提供练习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反复练习,在愉快的体验中形成良好的习惯。

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幼儿的操作练习不应是机械的、枯燥的,而应是有趣的、游戏化的。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将幼儿的兴趣与正确的规则相结合,才能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形成正确的健康态度,进而转化为自觉的健康行为。在这一阶段,我们要注重幼儿主动的活动和他们对过程的体验,促使幼儿将知识经验同化到他们的认识结构中去,掌握健康的行为方式.并且在克服困难的同时产生新的认知动力。如当幼儿了解了简单的预防感冒的知识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小医生”的游戏。提供自制的针筒、药瓶等,让幼儿将自己生病的体验通过游戏反映出来,懂得要经常锻炼身体,天气变化要增减衣服,感冒了要按时吃药,多喝开水,注意休息等。操作练习的方法也有很多,如利用显微镜帮助幼儿做简单的实验,比较洗手与不洗手的区别,从而鼓励幼儿认真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2 . 3 通过有效的强化方式。巩固幼儿的健康行为

巩固和强化良好的健康行为是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的关键环节。幼儿通过感知和练习可以掌握一定的健康知识,提高对健康的认识,并产生一些与教育要求相符的健康行为,然而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他们的这些行为和认识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对于良好的健康行为应该及时给予肯定,加以强化,否则这些良好的行为就难以得到巩固。如:在幼儿初学漱口时,能根据要求认真进行,而在一段时间后漱口就流于形式;体育活动的一些规则在起初建立时幼儿能认真执行,渐渐地就会淡忘,所以,有必要为幼儿提供和创设更多的机会,让他们在反复练习中巩固良好的习惯。

强化、巩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包括表扬、鼓励、赞赏或微笑等,进行精神的强化。如给予认真漱口的幼儿以赞许,为大家树立榜样;也可以用物品和标记进行物质强化,如以记录表的方式评选健康娃娃,用好孩子标记强化幼儿的健康行为等。

在选择强化方式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个体差异做出选择。如年龄小的幼儿对物质强化的反应比对精神强化的反应更为强烈,那么教师就应当多选用物质的强化方式,奖励给幼儿喜爱的玩具、红花、五角星等。而大孩子更看重教师的肯定、同伴的赞许,那么就应多选择精神强化。还有一些强化可以用暗示、语言、动作来进行。如将正确的持筷动作画出来,贴在活动室内,以便幼儿随时对照检查。此外,教师还应对各种强化的方式以及幼儿的反应加以观察、评估,以便总结、归纳出能够有效巩固幼儿健康行为的强化方式。

总之,健康教育的内容是广泛而丰富的,培养幼儿健康行为的策略是多种多样的,幼儿也是不断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会不断出现新问题,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多观察,多思考,在不断的探索过程中改进教育策略与教育方法。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6

健康是人们最基本的要求,它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现在人们普遍存在片面的身体健康观,忽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特别在幼儿健康教育中,这种现象尤其普遍。由于广大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很缺乏,并且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因此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看成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加以有效关注。我现结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出现的问题谈谈认识与体会。

一、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健康是指人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的综合状态,并且应把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两个方面作为健康的主要要素。但是很多幼儿园对健康的认识依然只停留在生物医学的维度上,没有实现向心理医学维度的转变。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存在重身体保健轻心理辅导的现象。这种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忽视,最主要原因是幼儿教师普遍缺乏幼儿心理健康知识,对幼儿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投入不够,很多幼儿教师将幼儿心理的一些异常,看成幼儿成长过程中的自然现象,并没有加以有效关注。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缺乏系统性

目前,我国除了很少的幼儿心理卫生、行为和情绪方面的书籍外,还没有见到一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著。在我国数量不多开设有学前教育专业的高校中,很少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在全国幼儿师范学校中,没有一套全国通用的幼儿心理健康教材。尽管我国幼儿教育教学纲要明确提出我们要对幼儿心理健康进行必要的教育和辅导,但内容分散、繁琐,很多体现在其他教学之中。同时这些内容之间缺乏必要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还有很多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没有纳入日常幼儿教育之中,没有引起广大幼儿教师的重视。这就导致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只能借鉴与其相关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和经验,并且融合还不够。

三、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近年来,幼儿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他们在幼儿教育教学中积累了很多好的经验,并且很多高校开始加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学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随之也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理论和幼儿教学实践的严重脱节。一方面,高校中从事幼儿健康教育的科研人员很少深入幼儿园进行调研,更少建立长期调研基地。另一方面,幼儿园在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只停留在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象认识,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认识。因此,很多时候,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一种经验总结,很难使其得到更深的发展和提高。

四、幼儿教师缺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

教育活动的开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本身素质和专业知识水平。然而,在传统幼儿师范教育体系中,知识更新不能有效跟上时代的发展,这直接导致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匮乏。与此同时,如何处理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和幼儿科学教学的关系,注意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将影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现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出现的很多问题都与此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五、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具体工作中的不科学性

1.违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原则的问题。比如:有些孩子出现攻击,这应该属于品行障碍,对于孩子们的这种行为的矫正与教育应当采取正面手段,树立学习榜样,或及时隔离,降低刺激。但有些幼儿教师在处理这一类问题时,只采用指责或体罚的方法加以矫正。研究表明,孩子们在受到老师指责和体罚后,可产生更强的叛逆倾向,更会强化幼儿的攻击。因此,指责和体罚的方法违背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是不科学的。

2.家庭和幼儿园教育不同步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对孩子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来是一件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好事,但在实施中如果没有注意和家长的有效配合,那么幼儿园的努力就会付之东流。如某幼儿园几年来一直坚持对孩子们进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目的在于让他们学会和他人交往,提高他们的社会交往能力。但在具体实施中,幼儿园忽略了和家庭的联系与合作,而有些家长对子女采取溺爱与放任的教育方式,结果导致孩子们在幼儿园中所学的和家庭教导发生冲突,以致幼儿园教育教学未能收到实效。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7

在幼儿园接受保育的幼儿都是3~6岁范围内的,他们刚刚获得一定的学习和认知能力,一些行为习惯还没有形成,自我保护的意识差。因此,他们具有极强的可塑造性,非常需要接受相关的健康教育,对于这些幼儿来说,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合理的健康教育将对他们产生久远的影响。因此,幼儿园的健康教育不仅是完成幼儿根本任务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对下一代人对健康知识认知的启蒙,健康行为形成的开端,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

二、幼儿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健康教育应重点抓好以下三方面内容,即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这三方面的内容非常关键,对于幼儿健康教育起到不可分割的作用。如果只对某一方面重视,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就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幼儿健康教育,不仅要做到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方面有客观的初步了解,还要培养和锻炼幼儿良好的情操,塑造坚韧的品格和良好向上的人格,规范好幼儿的行为,让他们能适应好家庭、集体以及社会等方面的生活。对于幼儿健康教育的性质来说,则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对于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来说,必须从学龄前抓起,这是关键时期。在这个的阶段的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一定要跟住,每一个细节都要重视,教授孩子保持个人的基本卫生知识,让他们保持个人清洁卫生习惯,要勤洗手、勤换衣服等;对于饮食卫生习惯来说,教育他们要饭前洗手,不能用手抓饭菜等。除此之外,学习卫生习惯也必须进行养成教育。

2.安全教育

安全和健康是有内在的联系的。安全教育也是为了保障孩子健康为出发点的,是让孩子初步掌握基本的安全常识和一些保护自身健康的基本能力。包括防火和防水,防烫伤、防电、防意外伤害等,这些都是要进行重点教育的知识和自我保护措施。

3.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进行幼儿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方面,这个方面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如果做不好,甚至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因此,家长和老师应特别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的心理问题,不断地进行疏导,总结经验,在教育中按照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促进他们心理健康发展。

健康教育,尤其是幼儿健康教育其起点是消除观念误区,从影响人与健康的各个层面、各个领域,从影响人生存和发展的高度上,帮助受教育者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战胜自我,控制自我,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三、借鉴与对策

1.提高幼儿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幼儿期是幼儿身体和心理都在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此阶段,幼儿非常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作为一个与幼儿教育工作者,会和幼儿朝夕相处,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的优劣,会直接影响幼儿的健康水平,而且这种影响相当的深刻。对于目前的相关报道,出现了很多幼儿教师“虐童”的事件,这些都反映了幼儿教师不健康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幼儿的成长也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必须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坚决禁止“虐童”行为的发生,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对于教师来说,对其自身健康水平的提高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培养高素质的幼儿健康教育人才

幼儿健康教育需要耐心工作,细致认真,有高素质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一般人员是不可能完成好这项工作的。因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制度,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幼儿健康教育专业人才,同时还要对这些人员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使得这些人员既要懂如何做好幼儿的健康教育工作,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创新思路,使得这些人的才能发挥好,在幼儿健康教育方面做到善待幼儿,培养好幼儿,做好幼儿健康教育工作。

3.利用群体作用进行健康教育

对幼儿实施健康教育,要充分发挥群体的作用。幼儿这个阶段,孩子们愿意一起活动,也很容易产生模仿等行为。幼儿在集体健康的氛围中活动,这就很容易使情感与认识进行相互的协调,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再进行幼儿的教育、启发、帮助和良好的示范以及同伴之间的接触、交流和相互作用,可以促进幼儿个体在群体的影响下树立科学的健康信念和态度,进而形成更稳固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如对幼儿开展“三浴”锻炼的教育活动时,要使幼儿不怕苦、不怕难,喜欢“三浴”锻炼,并激发幼儿自身的积极性,就要发挥儿童集体的作用,在群体中营造一种愉快向上的氛围,使个体在这种氛围中受到感染、鼓舞,从而自觉地投入活动。

4.合理运用直观媒体,优化幼儿健康教育

电教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健康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运用多媒体手段,可打破时空对人的限制,使幼儿获得自己不易亲自感知或接触的经验,并将其中不能感知的事物放大、再现、模拟、演示,大大激发了幼儿的探索兴趣。如在“食物的旅行”活动中,为了让幼儿了解食物在身体里经过的器官,用投影片制成各器官的示意图,用波纹片移动,展现食物在各器官中的流动过程。这样,对幼儿很难讲解的知识,通过电教媒体清晰明了地再现,并被幼儿轻而易举地理解。

5.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教育经验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8

1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 忽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教育经过长期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教学制度。然而由于在实际幼儿教育中,多数幼儿园重视对幼儿知识、认知的教育,而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许多幼儿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也局限于他们认为学生出现了心理健康或性格比较内向,行为存在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疏导。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被认知,心理健康不仅适用于中小学生、成人,同样对于幼儿适用。幼儿由于个体差异,其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承受能力都不尽相同。因此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不仅仅应当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通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开发幼儿的潜力、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或行为问题[1]。

1.2 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与生活实际不符

许多幼儿园开设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科目,但在实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没有真正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与实际生活脱钩,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上,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单一,大多数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局限在有限的心理健康课程上,而在日常生活的教育情境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则往往被忽略。

1.3 忽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教学

游戏活动是幼儿们最喜欢的教学形式之一,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则常常被幼儿教师认为与游戏活动不搭边,因此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往往忽略了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趣味性。幼儿教育需要引导,需要循序渐进,以游戏活动为主的趣味性教学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能够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而这种好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呈现,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之一。

2 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2.1 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不应仅仅对心理健康存在问题、行为存在问题的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还应当对所有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健康的必须,只有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才能保证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能满足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需要,而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更加长效和高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创造故事情景可以激发心理健康发展。教师在进行日常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表演游戏,创造故事情景,使幼儿进入情景角色,或分角色扮演故事中的人物,学生可以通过情境再现和故事表演,深刻体会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情景和精神世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幼儿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2]。例如在教学《小马过河》的故事使,引导幼儿扮演小马、松鼠、蚂蚁等,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加入自身的想法和感受,引导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更培养了幼儿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人格。

2.2 通过趣味性教学推进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9

引言:现阶段的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频繁发生,孤独、抑郁、自闭现象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幼儿自杀现象,学前儿童心理健康不容忽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成为时代的呼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学前教育的目标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我国学前教育总目标为“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都突出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一、幼儿园组织活动中应用学前心理学的必要性

1.学前心理学的应用价值

学前心理学是论述入小学前的儿童(0~6、7岁)身心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其中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及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及自我意识的发展特点,特别是学前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发展特点为幼儿园教师了解学前儿童打开了一扇大门,为在幼儿园组织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根据学前儿童在成长前期、中期和晚期阶段的不同表现,从学前儿童语言活动、科学探究、社会交往、健康教育以及艺术活动入手,学前心理学为心理发展各异的幼儿认知、情感以及个性养成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引导方式,在结构上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作为导向,采用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实际的引导方式来促进其成长。学前期正处于向义务教育过渡时期,这个阶段的儿童内心世界多样化明显,学前心理学则对学前儿童成长中涉及的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语言、情绪控制与宣泄、意志行动、个性表达等进行系统性总结,为学前儿童的成长提供了科学的指导作用,在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2.学前心理学的应用意义

早在上世纪初期,儿童心理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便日渐普及,发展至今,已经成为学前领域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学科。学前心理学是学前儿童成长中的掌风舵,为家长更好地抚养学前儿童以及幼儿园教师更好地教育学前儿童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对现代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下,幼儿园老师有意识地结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关注并了解他们在幼儿园多样化活动中表现出的行为特征,以学前儿童为中心、从学前儿童兴趣出发是确保幼儿园组织活动稳步开展的前提。学前心理学还综合考虑了学前儿童成长的延续性特点,将服务教育对象拓展至0~3岁的婴儿,对学前儿童入园前后的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衔接作用。

再者,在学前教育中游戏活动是最主要的认知途径和学习方式,学前儿童在游戏活动中不知不觉接受了学前教育,在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下的多样化游戏活动为不同学前儿童个体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自由空间,从他们心理发展规律入手,探索其心理发展的内在优势,改善学前儿童接触新环境、新事物时的紧张和封闭状态,降低与父母等主要抚养人的分离焦虑,促使他们能够尽快融入幼儿园大集体,促进心理健康良好发展。

最后,学前心理学为学前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科学性的指导。在学前儿童成长的过渡时期,幼儿园教师对学前儿童观察能力、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等进行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指导,可以激发他们浓厚的求知欲,加速他们积极主动、乐观向上、乐于学习、文明道德等良好品质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这对学前儿童良好人格的形成以及未来成长起到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

二、幼儿园活动组织中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問题现状分析

1.教育工作者教育理念过于落后

近年来,家长与幼儿园之间的家园纠纷问题不断出现,受此影响,许多学前教育工作者为了“免责”,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保护学前儿童安全、确保平安回家等方面,为了避免与家长产生纠纷,获得家长的“完全满意”,甚至纵容学前儿童在学校里的各种错误行为,在学前儿童出现错误时不及时指正,影响学前儿童辨别是非的能力,进而影响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其次,多数幼儿园对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不足,许多学前儿童教育工作者更是缺乏主观认知,片面认为保障身体成长比心理健康更重要,忽视了学前儿童心理问题的发掘和解决,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流于形式,并没有与儿童教育有机融合,更没有得到落地实施。

2.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有待提升

许多幼儿园老师在活动组织中仅仅起到“保姆”角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活动组织、饮食安排、上下学分配安排等各种教学任务方面,留给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时间和精力严重匮乏,而且在繁杂保育工作之余,也难以很好地开展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多数幼儿园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缺乏新鲜血液的补充,容易产生职业倦怠等心理问题,一些潜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得不到根本解决,出现了幼儿园教师责骂幼儿、体罚幼儿、掌掴幼儿甚至是针扎幼儿等极端现象;在心理健康整体水平不高的现状下,多数幼儿园也缺乏对幼儿园老师心理健康引导方式的培训,使得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较低水平,难以实现显著提升和改善,对学前儿童不可避免地造成心理伤害。

3.人际关系教育不够健全,学前儿童间关系和谐度有待提升

当代社会,教育领域对知识掌握的关注要高于心理健康教育,学前儿童活动组织过程中,多数老师重视活动形式,忽视了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也没有从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入手,导致许多活动尽管被机械化地开展,却没有实现心理健康元素的有效融入,这些片面性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是影响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学前期阶段又是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过渡初期,处于发展期的学前儿童缺乏社会交往技能,在新环境里会长期处于一种封闭的心理状态,难以敞开心扉与周围的伙伴友好相处,久而久之,会让学前儿童产生一定的冷落感和孤独感,在家里被父母当成“小皇帝”“小公主”集万爱千宠于一身,而在学校里却感觉不到关注,这种心理落差下,也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幼儿园园活动组织中灵活应用学前心理学的建议

1.加强教师培训,强化学前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

首先,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到学前心理学在学前儿童活动中的应用价值,及时转变过去忽视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的错误观念,将学前心理学相关理论普及应用到学前儿童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次,在大力对学前儿童群体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更不应忽视老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各个幼儿园应结合实际情况定期开展心理健康培训讲座,必要时还可以将幼儿园老师的心理健康培训纳入继续教育的范畴,鼓励老师在做好学前教育之余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并且广泛学习,并且立足学前儿童心理特点,认真分析学前儿童表现出的各种行为动作,积极主动地贴近学前儿童生活,分析学前儿童内心世界,让学前儿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与爱护,营造温馨和谐平等自由的师幼关系。总之,幼儿园老师应在长期的摸索和实践中,有意识应用学前心理学,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2.以学前心理学为指导,为学前儿童创设良好的心理健康环境

对学前儿童而言,幼儿园是学前儿童走出家庭后接触最多的社会环境,由此,学前教育应立足学前心理学理论指导,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参与中获得认知,提升交际水平。

首先,应定期开展分享活动为学前儿童提供自由表达和表述的机会;学前儿童与同伴交往、分享总结、合作交流是主要的认知方式;针对儿童内向和腼腆的特点,老师可以携带学前儿童感兴趣的玩具或者喜欢吃的零食一块进入课堂活动,当学前儿童在活动中表现出色时,便可以给予棒棒糖、小红花、贴纸、五角星及微笑、鼓拥抱等作为奖励,提升自尊和自信心。

其次,老师还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将自己携带的零食分享给小伙伴,在分享的过程中,学前儿童由最初的“拘束”和“不好意思”逐渐变得开朗和活泼,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变得自信和主动,而这些又会激发学前儿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过程,又是帮助学前儿童敞开心扉、进行交往的有效方式。

3.以学前儿童兴趣点入手,丰富活动形式

学前儿童对周围事物充满着各种懵懂和好奇,当遇到新鲜事物时,会产生感觉新奇而又会因胆怯不敢去接触和尝试而纠结,此时,老师应以学前儿童的兴趣点作为切入点,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学前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情景表演、角色扮演等,满足学前儿童好奇心和求知欲。学前儿童对节日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老师可以适时开展一些与节日相关的趣味性游戏活动,让学前儿童在多样化的游戏形式中,感知无拘无束且丰富有趣的春节氛围,让学前儿童在活动中健康快乐地成長。

幼儿健康教育总结例10

【关键词】 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第一,让幼儿在实践中习得更全面的健康知识。不少幼师对于幼儿的健康教育还是停留在语言层面,会在言语上对于幼儿展开要求,但是并没有深入监督幼儿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是否有效落实了这些具体要求。在展开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时,幼师要积极转变观念,要能够充分意识到实践对于幼儿习得这些健康知识,并且把这些良好的生活习惯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可以发挥的作用。只有不断将语言上的教育内容转换为对于幼儿生活实践的监督,这样才能够让幼儿更好地学到这些知识与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