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模板(10篇)

时间:2022-06-26 01:55:54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1

1移动通信实验教学现状

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复杂,除了要求学生要学会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通信系统的组成原理、应用原理之外,还要求学生要有实践操作能力,也就是能将掌握的原理应用到通信课程实验中[1]。在我国移动通信技术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职业院校的学生更要提高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主动学习并掌握新的知识,并将知识可以应用到实践中。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实验教学就是重要的方式。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创新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思维和高技术水平的专业移动通信人才[2]。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教学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首先,课程的教学重点多集中在理论知识的教学上,忽视了实验教学的作用。实验教学作为检验学生是否充分理解并掌握理论知识的方式,应该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其次,有些职业院校缺乏新型的实验设备以及最新的移动通信器件和装置,这导致不能满足学生开展实验的需要;再次,学校开展的实验教学采取的多数是验证性实验,学生只需要根据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模仿训练即可,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3]。

2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的效果

2.1方便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在以前的移动通信课程理论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对通信课程中某种技术或者算法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逐步了解并能够掌握调制解调器的相关原理以及无线电波是通过何种方式进行变换[4]。学生在了解这些知识点之后,再学习后面课程中的信源编码、无线电波发射等知识点时会更加容易接受。教师在以往的实验课上,一般会选择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方式对实验原理进行说明,多数情况下会采用传统板书的形式,这样的教学方法虽然有利于教师方便快捷地完成知识点的讲解,但却不容易让学生直观清楚地理解教学内容。而且实验课的内容中会有很多波形分析的知识点,教师仅仅凭借板书的形式,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5]。而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之后,有利于学生对枯燥的技术、信号原理有更为直观的认识,也更容易让学生牢牢把握相关的知识点。教师在移动通信实验课程的教学准备过程中,应该从高职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出发,为学生构建更便于理解教学内容的情境,这样有利于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进行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的过程中,通过使用SystemView软件,可以为学生创设清晰明确、一目了然的可视化平台,并根据实验需求构造相应系统,然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验过程中,通过调整不同的参数,观察波形、功率谱的变化,并由此得出相应结果。在这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就切实体验到真实电路工作的流程,更有助于学生理解课堂知识,并将课堂上掌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6]。2.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以往职业院校组织学生进行的多数是验证性实验,这种实验方式会让学生根据固定的实验设备和步骤来完成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只能按照既定的实验思路进行实验,不能将自己的一些想法运用到实验中去,这样不但使学生对参与实验的兴趣不高,而且在电路调试过程中也非常容易损坏元器件及实验设备,实验效果必然不理想。所以,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具有非常强大的功能,如数据的收集、分析及传输等。学生通过进行虚拟仿真实验,可以更多参与到实验过程中,比如可以通过改变实验参数来观察电路的不同,并通过总结分析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经过推理、论证,最后设计出较好的电路;或者学生可通过观测输出电路的波形变化,通过记录分析,对如何进行真实电路调试有更为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可以实现以往一些课堂上无法实现的创新性实验,大大增加了实验教学的广度[7]。由此可见,通过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不仅能够扩展学生对原理知识的理解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对实际电路的运行情况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同时,将移动通信领域的新技术引入到课堂中来,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推动学生更积极地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以后更加灵活地调试电路奠定良好基础。

3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例分析

本文以正交相移键控(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QPSK)调制为例,展开移动通信虚拟仿真教学实验。QPSK的特点是频谱利用率较高,而且有不错的抗干扰性能。3.1理论分析。QPSK通过分别对2个相互正交的同频载波进行PSK调制,并将调制完成后所得到的两路信号进行叠加,生成QPSK信号。在这个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就是要将需要进行传输的二进制序列,进行串/并转化,并获得两路并行的双极性码元数据。然后,在依据相应要求,细化电路。3.2绘制仿真模型。利用SystemView进行仿真实验。在QPSK调制仿真电路图中的各个图符模块都被设定了编号,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在进行实验教学时,方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并进行操作[8]。原始输入的信号属于低频数字信号(500Hz),首先需要对数字信号进行取样,然后在取样结束后要对信号保持一定时间,最后对数字信号做延迟处理,通过这3个步骤之后,可以获得两路并行数据,然后分别与两个相正交的高频载波(1000Hz)作QSK调制,最后经过相加器叠加输出QPSK信号。3.3结果观测。在通过QPSK调制之后,将仿真电路运行之后,我们可以在不同的观察窗口对电路的不同情况进行分析,比传统的实验更具有可视性和多角度观察。通过实验发现,当二位码元随机产生不同状态时,电路输出也会随之改变,QPSK信号也会出现相位跳变点,这符合仿真实验的定义。而电路输出信号的功率在1000Hz左右。由此可见,本次实验中的大部分电路功率主要可以应用于信号传输。在实验完成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对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的系统参数进行一定的改动,那会取得何种结果?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可以继续通过实验来探索电路的频率范围。引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激发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热情。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把仿真软件安装到学生的电脑中,打破学习的空间时间限制,提高学习的灵活性。

4结语

本文从传统移动通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限制因素出发,分析了将虚拟仿真软件引入课程的必要之处,并将虚拟仿真实验引入到移动通信课程的实验教学之中,使得此课程的实验方式突破了传统的验证试验,而且使学生进行综合创新性实验,将课程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及动手操作能力。将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验引入教学之中,使枯燥的通信原理知识更加形象,既利于教师进行课堂内容展示,也便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提高移动通信课程的教学效果。

作者:周晓红 单位: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孙爱晶,卢光跃,刘毓.通信专业核心实践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5):91-93.

[2]李新春.移动通信实习实验教学系统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6):33-34.

[3]谭平.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93-95.

[4]周霞,陈奎庆.工科院校学生创新思维培养[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4):92-95.

[5]戴翠琴,由海霞,鲍宁海.移动通信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平台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144-147.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2

1.2虚拟实验关注学生全面和谐发展通过引入仿真实验,学生消除了畏惧心理,大胆的进行各种实验模型的测试,开拓了视野,从而学生学习更加主动,学生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学生在模拟的世界中得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疑问中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记住重要的概念和定律应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合作,和谐互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教学活动,在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培养了主动探索、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旨在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交互进行,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在学练中理解理论知识、掌握技能。虚拟实验教学的引入,恰是帮助了学生更好得在学中做、更好的在做中学,虚拟实验的无危险性、易操作性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虚拟实验的逼真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边学边练边积极总结,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通过引入虚拟实验,拓展实验教学的时空性

通过引入虚拟实验教学,打破传统实验教学的局限,优化了教学资源,拓展了实验教学的时空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验平台,使学生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2.1虚拟实验拓宽了实验室的空间虚拟实验以计算机仿真技术为核心,融合了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手段,具有建设速度快、成本低、易于管理的特点。传统的实验教学常常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实验设备紧缺且落伍,学生招收人数多引起设备数量、实验场地的不足等等,这些因素都限制实验室的发展。虚拟实验作为现有实验室功能的一个重要补充,它以自身独有的计算机仿真技术优势,以及虚拟实验室中实验仪器可复原、无限次使用的特点,大大降低了实验成本,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真实实验场地、设备数量的限制和资金的不足,拓宽了实验室的建设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身临其境的实验环境的同时,优化了实验教学资源。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09)12―0115―04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时代的学习、生活方式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有着先天优势的实验教学是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我国传统实验教学环节不足、实验资源不均衡,学生创新能力不足,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研究与建设有利于解决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从整体上把握虚拟实验教学环境发展脉络,拟重点从研究内容入手,探悉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是指开展虚拟实验教学所需要的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环境两部分。硬件环境包括计算机终端、计算机网络、服务器等,软件环境包括基础软件、虚拟实验教学系统软件、实验教学资源及理论指导等。本文所研究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是指为开展虚拟实验所搭建的教与学环境,主要指软件方面的环境建设及其应用研究。

一 研究设计与思路

1 研究资料

研究材料来源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以“虚拟实验”为关键字进行检索,时间从2005年至2009年1月公开发表的主题中含有“虚拟实验”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及学位论文,共437篇,以下从发表时间、研究内容两个维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

2 研究方法与工具

研究材料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进行研究。内容分析法是对明显的传播内容作客观而又系统的量化,并对量化结果加以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1]它是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一种,通常是先抽取有代表性的资料样本,然后将资料内容分解为一系列的分析单元,并按预先制定好的分析类别和纬度系统进行评判记录,最终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内容分析法实施步骤包括提出研究问题或假设、抽取样本、选择分析单位、建立分析类目、进行评判记录、定量处理与计算以及解释与检验等几部分。本研究资料采用数据统计工具进行数据管理、统计分析、统计绘图和统计报表。

二 研究结果(即研究现状)分析

1 从时间上看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研究受到的关注程度及其原因

以“虚拟实验”为关键词,时间段分别从1979年到1999年、2000年到2004年、2005年到2009年1月进行检索,题名中包含“虚拟实验”的期刊论文和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如表1所示。从三个时间段检索的论文数量来看,近几年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已经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可见,对于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一个新热点,分析其原因是主要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已经使部分虚拟实验环境的设计与开发成为现实,并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应用于实践,使各类虚拟实验室建设成为可能。而且,虚拟实验环境的研究与实现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室建设成本,缓解了由于财政压力给实验实训教学环节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利于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也就具有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引起了更多学者、专家的关注。

表1 三个时间段检索的论文数量

2 从内容上看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研究的现状及其分析

通过对2005年以来检索的437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及学位论文进行研究内容分析可以发现,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虚拟实验平台与系统的设计与开发、虚拟实验的设计、虚拟实验的教学研究及虚拟实验相关开发技术研究等,在检索的论文中各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所占比例情况如图1所示。

(1)虚拟实验平台与系统的研究

从图1可以看出,虚拟实验平台与系统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论文较多,其数量达175篇。可见,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实验平台和系统的搭建提供了技术支持,虚拟实验的实践研究首先引起了广泛关注。这方面的论文主要是探讨某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平台、系统设计或开发过程,如顾九春等[2]在论文中论述了基于matlab提供的函数和控制系统分析工具箱开发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虚拟实验平台系统,对课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比较简单,论文中没有进行应用效果的分析。关于虚拟实验平台设计或设计与开发方面的研究论文有66篇。周冬婉[3]在论文中论述了实验系统平台的设计,并实现了简单开发,论文中无应用方面的论述。关于虚拟实验系统的研究论文有109篇。虚拟实验平台、系统研究的论文中进行设计并实现的比较多,在实验中应用的不多,对应用效果分析的就更少了。设计与开发具有开放性、自主性、协作性、交互性以及可扩展性的虚拟实验平台和系统有利于虚拟实验的开展和实施,有利于虚拟实验的共建共享。通过分析以上175篇关于虚拟实验平台和系统研究论文发现,目前虚拟实验平台和系统的开发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很难实现平台和资源的共享。虚拟实验平台和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研究大都是基于某一门课程实现,开发的技术种类繁多。

图1 虚拟实验研究内容情况

(2)虚拟实验教学研究

虚拟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有利于指导虚拟实验教学实践,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有93篇。教学研究方面的研究内容情况如图2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虚拟实验理论层次的应用研究,如黄凯旋[4]论述了如何更好地发展实验教学,提出了建立开放式实验与虚拟实验结合的完全开放式实验室,田静[5]在论文中浅谈了虚拟实验在理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等;教学模式与方法研究,如朱乾[6]通过“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系统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对利用虚拟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究,吴伟雄[7]探讨了在电工学教学中采用虚拟实验手段的意义和课堂教学方法等;教学效果分析,如于洪涛等[8]探讨了桌面虚拟实验对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动作技能学习的作用,最后通过调查问卷法和实验法来验证桌面虚拟实验对言语信息和智慧技能学习的作用,陈柳君[9]探讨了虚拟实验的理论意义,没有具体讨论虚拟实验的应用效果等;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虚拟实验的作用、虚实结合的理论探讨与教学改革研究等。关于虚拟实验教学方面的研究,从理论层面探讨的较多,对实际应用效果的研究比较少,这对虚拟实验教学实践而言显然是不够的。

图2 虚拟实验教学研究情况

(3)虚拟实验设计与开发研究

虚拟实验设计的开发是虚拟实验教学开展和实施的前提,这方面的研究论文有74篇。虚拟实验指所有实验过程均在虚拟环境中以虚拟的形式完成,不涉及真实的实验仪器设备的实验,目前虚拟实验的主要形式有实验演示、仿真实验、虚拟仪器三种。[10]其中实验演示主要演示实验的详细操作步骤和实验结果,供学生用于观察实验的实际执行过程,主要是基于某一种或几种技术或工具开发某一门课程或课程一部分虚拟实验,如刘英杰等[11]基于3ds Max和Virtools技术对大学物理实验功能进行了简易设计并对开发流程进行了阐述。仿真实验是利用计算机软件仿真实验环境。学生可以按实验要求组装实验系统,通过改变实验模型的参数进行各种模拟实验,观察其实验显示结果,孙俊峰等[12]在论文中以心理学实验为例,提出了虚拟实验展开的方式,将虚拟实验分为实验准备、交互实验和结果反馈三个阶段。虚拟仪器是在计算机上配置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结合高效灵活的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如张子刚[13]的硕士论文《基于LabVIEW的虚拟实验仪器设计研究》,该论文以PC-DAQ/PCI插卡式结构的硬件平台,采用数据采集板,实现AD7202在Labview中的数据采集。论文重点讲述了虚拟数字存储示波器各个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在虚拟实验设计与实现方面的研究中,虚拟实验被教师上课演示的多,被学生实际操作的少;虚拟实验中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少;虚拟实验以作业方式应用的多,单独开设实验课程的很少。[14]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虚拟实验设计与开发应用的相关技术研究

计算机技术以及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为虚拟实验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工具,各种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虚拟实验的开发。关于虚拟实验设计与开发应用的相关技术研究,主要是把互联网技术、动画技术以及虚拟现实等相关技术(如Java、VRML、Flash、3D等)引入到虚拟实验设计中,从技术的角度深入探讨虚拟实验建设的可行性,主要集中在3D、VRML、Flash等技术在虚拟实验系统构建中的应用,或者此技术在某个实验环节中的应用,或者侧重于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支持系统的设计开发,论文数量有38篇,各种技术使用与研究情况如图3所示。

图3 开发技术研究情况

(5)虚拟实验环境相关标准、规范、管理与评价方面的研究

虚拟实验环境相关标准、规范、管理与评价的研究可以为建立统一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依据和保障。然而,在检索的论文中只有2篇论文对标准化问题进行了简单的阐述。范新伟等[15]的《虚拟实验标准化的研究和解决方案》,在论文中提出了一个虚拟实验标准化信息模型,并提出了信息模型的xml绑定和用Web Service实现的解决方案,作者对虚拟实验的标准化提出了一些见解,并对实践结果进行了初步的阐述,进一步的工作还有待于大量的实践来进行验证和不断的修改完善。李小燕[16]的《虚拟实验中仪器通信的标准化研究》,该论文针对虚拟实验重复开发,复用性差以及互操作困难等问题,提出了一个虚拟仪器间通信的标准化解决方案,建立了仪器间通信的信息模型。在当前的研究中只有2篇此方面的相关论文对虚拟实验的研究是不够的,而且虚拟实验环境的评价和虚拟实验管理方面的研究也是空白。

随着虚拟实验教学研究的发展,各种技术被引入进来,这些技术、协议或标准之间的兼容性,以及虚拟教学平台、系统和已有平台、系统的互操作都需要深入研究。此外,虚拟实验平台和系统的开发也需要一个规范,因此对虚拟实验环境相关标准与管理的研究极为迫切。

3 其他需要阐明的现象

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虚拟实验研究得到了众多学者的极大关注,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与教育技术界研究的方向与热点,特别是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建构及应用更应引起教育技术领域的关注。但是,就国内目前的研究来看,教育技术领域还没有给予较多的关注,从2005年以来的研究论文结果看,在虚拟实验方面的研究《中国电化教育》有3篇文章、《电化教育研究》上有2篇文章、《现代教育技术》有8篇文章、《中国远程教育》有3篇文章,这对于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热点而言是不够的。再者,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领域的杂志或学位论文中,其的期刊方面,一般期刊的论文较多,核心期刊论文不多,在学位论文中硕士论文较多,博士论文不多,这说明对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三 研究趋势分析

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时间很短,研究中还存在很多不足,但是虚拟实验作为当前教育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解决我国教育面临的规模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克服实验资源不均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通过以上分析,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 开展评价、测试、管理等标准和规范的研究

制定虚拟实验平台和系统的评价、测试、管理等标准和规范,为建立统一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依据和保障。针对我国虚拟实验教学的发展现状,研究制定基于统一支撑平台的虚拟实验开发标准,制定虚拟实验的评价、指导、管理和基础软件跨平台规范,实现平台和资源的高度共享,通过多种标准与规范的有机结合,解决分布式的实验教学与现有的教学系统协同工作的问题,从而实现协同工作,提高其共享性和复用性。

2 虚拟实验平台的统一开发

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开发集实物演示、实物仿真、创新设计、智能指导和管理于一体,具有良好交互性和可扩展性的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是当前和未来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突破目前的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标准、没有协同性平台开发的局面。

3 虚拟实验的多方面设计与开发

在统一标准与规范的指导下的适合教学需要的更多的虚拟实验设计与开发是当前虚拟实验教学研究的内容之一,这有利于为教育提供丰富的虚拟实验资源,从而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优质的虚拟实验服务,也能够产生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4 加强虚拟实验的指导与管理研究

虚拟实验缺乏有效的教学管理、过程指导和效果评价,导致虚拟实验的优越性在实践教学中难以发挥。因此,应开展虚拟实验过程的智能指导和实验结果自动批改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虚拟实验指导与管理系统,包括实验知识辅助学习、实验智能指导、实验结果自动批改、实验答疑、实验教学效果评估等功能;开发跨平台的虚拟实验管理系统,为虚拟实验教学环境提供服务并开展应用,并展开视角对使用虚拟实验进行实验学习进行评价的研究。

5 开展虚拟实验应用研究

虚拟实验只有在不断的完善、经过实践检验后,能够取得良好效果才能应用于实验教学和推广,因此,虚拟实验的应用研究对此研究课题具有重要价值。然而,目前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理论探讨、系统设计与开发、虚拟实验教学平台的开发,未来应加大虚拟实验系统应用于教学的模式与效果分析、虚拟实验系统开发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尤其从学生视角对使用虚拟实验平台和系统进行实验学习的评价研究需加强。

四 结语

虚拟实验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在教育、科研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是当前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在构建现代教育创新体系、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大教育背景下,融合现代教育理念的虚拟实验教学环境的研究必将促进教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28.

[2] 顾九春,王品,宋进桂 等.《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虚拟实验平台的设计[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50-53.

[3] 周冬婉.电路理论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集体经济,2008,(1):160-161.

[4] 黄凯旋.开放与虚拟的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9):1119-1121.

[5] 田静.浅谈虚拟实验在理科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仪器与实验,2006,(9):11.

[6] 朱乾.基于虚拟实验系统的教学模式[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6):84-86.

[7] 吴伟雄,褚莲娣.基于虚拟实验的教学方法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5,(6):105-107.

[8] 于洪涛,杨雪,孙艳丽.桌面虚拟实验的教学效应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1):115-118.

[9][10]陈柳君.实验教学中虚拟实验的有效性探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7,(12):203-205.

[11] 刘英杰,杨雪,阚宝朋.基于3dsMax和Virtools的大学物理虚拟实验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08,(6):88-92.

[12] 孙俊峰,游运华,卢洁 等.基于VRML的心理学虚拟实验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仿真,2006,(4):283-286.

[13] 张子刚.基于LabVIEW的虚拟实验仪器设计研究[D].长春:长春理工大学,2007.

[14] 李凌云,王海军.网络虚拟实验系统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教育技术,2008,(4):111-114.

[15] 范新伟,申瑞民,申丽萍.虚拟实验标准化的研究和解决方案[J].计算机仿真,2005,(1):175-179.

[16] 李小燕.虚拟实验中仪器通信的标准化研究[J].计算机仿真,2006,(6):205-208.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4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教育”深度融合的产物,其推广顺应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要,推动了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创新。教育部自2013年提出建设部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来,连续三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原则的通知,教育部对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和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迫切需求有目共睹。2017年7月教育部的开展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的通知中,提出经济管理类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规划要在2019年和2020年共达到80项之多。由此可见,教育部对推进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力度之大。目前来看,全国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少数财经院校已建立,并初步建立其适用的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大部分院校特别是多科性大学还没有启动建设,更没有对其实验教学进行系统的实践和研究。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并不仅仅是将虚拟仿真技术引入到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中,更强调的是将虚拟仿真思想融入其中,搭建虚拟真实场景、开发虚拟真实企业实践平台及后台数据库、模拟社会经济管理的现实问题作为实验项目,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亲身经历,乐于实践,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有效地弥补了实验过程不可逆和实验项目不可及的缺陷。由于各高校学生的特点、课程体系、传统实验开设的情况等等不尽相同,结合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中心建设和使用进行系统研究。

一、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目标

多科性大学不同于财经类大学和综合性大学,它是以一个或两个学科为支撑、其他多个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西北政法大学就是一所以法学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通过对山西财经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南京财经大学、南京审计大学四所财经类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两所综合性大学的实地考察、调研,发现如西北政法大学这样的地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相对落后,实践教学体系不完整、不系统,实验室建设滞后等问题。为适应当下对应用型经管类本科人才的迫切要求,经过一年多的考察、调研、可行性报告和建设方案的撰写、施工建设、后期调试,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仿真实验中心”)落成运行。

1.仿真实验中心基本情况仿真实验中心总面积约1000平方米、含三个全封闭实验室、五个半开放仿真实验室(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项目可跨实验室进行),其中,全封闭实验室有经济&管理基础实验室-A型实验室、统计调查与数据分析实验室-B型、审计财务管理专业实验室。五个半开放的实验区分别是金融保险仿真区、企业模拟仿真区,跨境全流程仿真区、跨境分销实战区和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区。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区模拟银行、税务、工商、社保公积金实际工作场景,可组合其他四个半开放实验区根据课程需要进行授课。企业模拟仿真区、跨境全流程仿真区和跨境分销实战区可组合为跨境综合实验室。跨境全流程仿真区、金融、保险仿真区、企业模拟仿真区可组合为企业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室。金融保险仿真区、企业模拟仿真区、综合模拟仿真实验区、跨境全流程仿真区可组合为虚拟商业社会环境跨专业综合模拟仿真区。组合后的实验室可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跨专业综合实验项目、学年论文项目和毕业论文项目的实践基地。仿真实验中心采用云桌面管理,安装软件总计36个,包括基础审计、金融类实验软件;跨专业综合实践软件;财会与审计专业综合教学实践软件;电子商务基础实验软件;国际贸易和跨境电商综合仿真实训软件;人力资源管理实训软件;社会保障学相关实训软件。仿真实验中心可用于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相关学科十三个本科专业的课程实验、专业实验和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2.仿真实验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1)面向新时期实验教学的最新趋势和要求,达到或引领多科性大学经管类实验教学的最新探索水平,牢牢把握当下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高水平、高层次人才的能力要求,注重大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升。(2)面向经济管理类专业和课程,将学生置于虚拟仿真环境中,模拟现实操作过程,实现全流程实践和核心业务的实践,切实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3)实验教学中心可达到各专业课程实验和跨专业综合实验的紧密衔接、资源共享的目的,进一步促进多科性大学各学科的协调发展。实验中心的建设无疑为经管类实验教学改革和研究实践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但虚拟仿真实验在经管类实验教学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系统地对实验教学体系和将来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

二、构建多科性大学经管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体系

围绕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体系,突出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原则,完善教学实验模式,创新实验方法,扩展实验层次,构建能力培养为导向、跨专业、虚实结合的多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

1.教学模式由以课程或专业设置实验室的传统实验教学组织模式,逐渐转变为由学科群组建基础实验以及项目为主导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模式。开发以问题为导向、以自身专业为主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比如,将大三第一学期的学年论文的撰写改革为两个星期的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实习加论文的形式,这是学生由专业基础提升到跨专业综合的一次重要节点,为大三和大四学年的专业学习、毕业实习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和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方法由教师演示、学生自主学习的传统方式,逐渐转变为任务驱动、团队作战、仿真模拟、岗位实战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管理意识,促进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应用能力协调发展。

3.实验层次实验教学新体系由基础课程的验证性实验、专业课程的熟练性实验、专业综合课程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就业前的综合素养提升实验构成,达到实验教学内容衔接、教学要求匹配、教学效果阶梯化形成的目的,最终实现训练基本技能、培养创新意识、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等三个层次的目标。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创新,构建“能力培养为导向、跨专业、虚实结合、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具体内容如下图所示。第一个层次适用于大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课程以基础课程为主,包括专业基础课程,创新创业课程以及各类专业竞赛,实践课程是以配合课程为主的验证性实验和体验感知性实验,通过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竞赛,增加对项目的认知。这个阶段由传统教师演示、学生自主的教学方法和任务驱动、团队合作、小组讨论的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创新意识为主要目标。第二个层次适用于大学二、三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的课程以专业课程为主,主要的专业课程都已经接触到,学生对其专业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实践课程也应由验证性实验和体验感知性实验转变为专业课程的熟练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开设一些从业资格考试相关的实践课程,学年论文的综合虚拟仿真实践课程,这个阶段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团队作战、仿真模拟、岗位实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专业应用能力。第三个层次适用于大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这个阶段所有课程的讲授基本结束,学生对其专业进行了全面的认识,也有了一定的专业技能,进行毕业前实习,马上走上工作岗位,实践课程也应随之变化。校内的实践课程主要是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弥补在校外实习单位接触不到的核心业务和全流程业务,这个阶段主要采用项目驱动、团队作战、仿真模拟、岗位实战的方法,训练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社会适应和创新能力。构建的“能力培养为导向、跨专业、虚实结合、多层次”的实验教学新体系遵从了学生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学科基础,循序渐进,逐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和使用思考

鉴于对西北政法大学经济管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建设实践和研究,对多科性大学经济管理类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和管理机制进行了如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1.仿真实验中心教师队伍建设高效、专业的实验室教师团队是开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必不可少的。将整个实验室队伍分为下面三个组成部分建设完善,以提高实验室教师团队的整体水平,组建一支实践能力强、善于合作、多学科融合的实验室专业教师团队。(1)专职实验教师。引进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师作为专职实验教师,薪酬待遇、职称评定与专业教师同等对待。负责系统维护、技术支持和通用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教学,负责与各软件厂商协同合作来保证设备和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并定期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平台使用培训。(2)专业教师。采取课时激励的方法鼓励专业教师承担实验课程(课程实验环节)。实验室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可以在相对具备专业技能及实践教学经验的经管专业教师的带动下,引导各学科的专业教师加入到实验室教师团队中来,促进教学改革,调整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3)实验室管理人员。鼓励学生助教从事于实验室管理工作,通过短期培训即可对云桌面综合管理集成平台进行熟练操作。鼓励专职实验教师和专业教师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协同发展,相互促进。校企协同开发实验平台和实验项目,申报各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促进教学改革,出版相关实践实验教材,逐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不管是专职实验教师还是专业教师都可以在实验室教学过程中获得科研成果,使教学科研能力、职称评审、薪酬待遇均可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仿真实验中心管理制度的完善仿真实验中心采用开放式管理。学生可以预约时间使用仿真实验中心,也可以在任意的终端设备上随时随地访问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的实验教学资源及个人的实验数据进行查看和练习,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同时为教师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更充分的条件。

3.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建设虚拟仿真实验课程体系构建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相对完善的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体系需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在实践过程中反复研究、反复实践、反复改革,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在之后的实验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应鼓励相关教师协同合作开设以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目标的跨专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也可以依托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成果撰写,将很大程度上提高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的质量。

4.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探索优质实验资源的开放共享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的重中之重,从对各个高校实验中心的调研情况来看,资源的开放共享仍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包括技术方面和运行机制方面。仿真实验中心的开放共享主要是以实现校内实验项目和授课内容打通、校内毕业论文和校内创新项目打通、校内课程实验数据与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数据打通、校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协同创新、校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为目标展开。无论是校内资源还是校间资源的开放共享,都需要与企业、高校之间协同合作,共同研发核心技术,建立开放共享的协同机制,比如激励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等,防范开放共享产生的风险。

5.与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深度融合仿真实验中心为创新创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项目提供校内实践基地,为这两个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仿真实验中心将促进校内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的研究和探索。2015年,西北政法大学被认定为陕西省省属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实验中心无疑为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为校内所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与实践活动提供了充分的硬、软件环境。探索虚拟仿真实验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体系,更好地开展双创教育。将仿真实验中心作为学校、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的校内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实验中心的综合虚拟仿真实验区构建真实场景的实习环境。拥有优质的实验教学资源的跨专业综合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对校企协同具有重要的深化作用。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5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 Virtual Reality) 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 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 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 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 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 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 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 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 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 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 还是一个应用系统, 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 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 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 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 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 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 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 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 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 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 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 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 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 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 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 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 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 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 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 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 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 实验内容) 建设, 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 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 形同虚设。同时, 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 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 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 1) 实验管理模块, 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 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 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 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 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 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 进行问题讨论, 进行实验登记, 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 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 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 批改实验报告, 填写评语和成绩, 提交批改结果, 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 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 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 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 给出成绩, 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 2) 仪器展示模块, 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 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 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 3) 实验指导模块, 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 4) 实验报告模块, 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 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 供学生下载, 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 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 由教师进行批阅, 并进行记载。

( 5) 实验答疑模块, 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 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 6) 论坛交流模块, 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 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 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 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 以便整改。

( 7) 虚拟实验模块, 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 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 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 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 容易实现, 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 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 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 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 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 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 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 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 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 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 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学生容易接受, 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 系统性不够, 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 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 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 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 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 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 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 做好实验, 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 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动手完成实验, 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 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 参与论坛讨论交流, 及时批改实验报告, 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 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 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 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 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 反馈给学生, 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 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 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 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 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 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 要“虚实”结合, 既相互补充, 又各有侧重, 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 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 1] 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5( 4) .

[ 2] 蒋光明.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虚拟实验模型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2( 3) .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6

一、引言

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学生的动手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对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知识。

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不是抽象的,是很具体形象的,它注重机构的运动及动作,在理论教学中由于缺乏真实感受,学生听课时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内容很难理解;机械类课程中的实验设备大多很昂贵,有些情况下,不能完全满足相应的实验要求,尤其是对每个学生而言,学生实验通常是分组,对有些实验,实验设备很少时,分组的人数会很多,这样学生在做实验时会没有很多机会熟练掌握;因此,如果能在教学中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实验资源的匮乏,而且可以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求达到掌握一门专业技术技能。

二、虚拟仿真实验应用于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学校的制图教学还是采用传统方式,即老师讲解、演示,再由学生自己动手。而国外的一些高校已经从传统实验转为实物实验与虚拟实验相结合,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设备进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虚拟仿真实验突破了传统教学手段上的局限。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参与整个实验过程的操作,通过将实际生产的工艺过程以影像、动画等生动的形式表示,从而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使其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归纳能力等都得到很好的锻炼。虚拟实验技术创设了一个人性化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自然、互动的气氛中进行学习。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尝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应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三、虚拟仿真实验设计目标

虚拟实验的开发工具主要是网络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和三维建模软件。VRML是一种用于建立真实世界的场景模型或人们虚构三维世界的场景建模语言。VRML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因特网上的交互式虚拟对象、场景、三维模型,基本特征包括分布式、三维、交互性、多媒体集成、境界逼真性等,是目前Intenet上基于“WWW”的三维互动网站制作的主流语言。

虚拟现实系统的设计要达到以下目标:

第一、要使参与者有“真实”的体验。这种体验就是“沉浸”或“投入”,即全心地进入,简单地说就是产生在虚拟世界中的幻觉。理想的虚拟环境应达到用户难以分辩真假的程度,甚至比真的还“真”。这种沉浸感的意义在于可以使用户集中注意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具有多感知的能力,理想的虚拟现实系统应具备人类所具有的一切感知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甚至味觉和嗅觉。

第二、系统要能提供方便的、丰富的、主要是基于自然技能的人机交互手段。这些手段使得参与者能够对虚拟环境进行实时的操纵,能从虚拟环境中得到反馈信息,也能便系统了解参与者的关键部位的位置、状态、变形等各种系统需要知道的数据。实时性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交互时存在较大的延迟,与人的心理经验不一致,就谈不上以自然技能的交互,也很难获得沉浸感。

四、零、部件测绘实践虚拟辅助教学

《机械制图》课程为机械类专业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因此实验教学环节对学好这门课程至关重要。通过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该学科的理论知识。本项目的实施内容主要是采用inventor 2008、3D max 、AutoCAD及vrml软件系统设计虚拟实验系统,使之能够对齿轮油泵、减速器、虎钳的装配进行动态模拟,通过影像、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对装配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进一步提出问题与寻求解决问题的兴趣,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效地支持理论学习。

零、部件测绘实践虚拟辅助教学技术的做法是,以实物模型为基本要素、以实物模型测绘为主线,用计算机虚拟现实的方法,制作图画和动画形式为主的直观形象,去解析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和测绘过程。

将虚拟辅助教学融于测绘实践教学的过程是:布置测绘任务;观测分析实物模型;教师依据实物模型通过虚拟辅助教学课件集中指导;学生依据实物模型,参照虚拟辅助教学课件自主测绘;教师集中讲评。

虚拟辅助教学主要构件是以虚拟图象为主,配有少量文字说明的电子文档。分别是:以动画为主去表达零、部件形状结构的图画集,以对零、部件形状结构分析和视图分析为主的图画集,以对零、部件测绘方法和过程指导为主的图画集,以对尺寸、技术要求、图样、作业要求指导为主的图画集。

五、零、部件测绘实践虚拟辅助教学技术的特点

1.基于实体的虚拟。计算机虚拟现实、虚拟三维图与构形思维和视觉及视觉心理密切相关。实践表明:没有实体模型做基准,没有构形思维和视觉及视觉心理的支持,计算机虚拟现实、虚拟三维图就会成为没有意义的作品;另一方面,没有构形思维和视觉及视觉心理知识去指导计算机虚拟现实、虚拟三维图的创作,也不能获得效果良好的作品。

2.基于教学要求对测绘对象(零、部件)的选择。选择好测绘对象是保障零、部件测绘实践教学效果的首要条件。简单化和过度复杂化都不可取,都可能给技师学院的总体教学效果带来损害。选择测绘对象(零、部件)的第一因素是考虑对学生图学素质培养的要求,其次是考虑后续课的需求。阀类、泵类、夹具类(虎钳)、减速器类是常选测绘对象,其主要原因是便于教学。按图学素质培养的要求考虑,所选零、部件的测绘内容应当尽量多的涵盖图学主要的核心内容。例如,表达方法典型、全面,结构具有代表性。按后续课的需求考虑,所选零、部件的测绘内容要含有后续课的主要要素。

六、结束语

开发零、部件虚拟测绘装配实验是为了拓宽实验教学平台,改进测绘方法,提高测绘效率和质量,减轻教学负担。这一教学技术的核心涉及到传统测绘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层理论和技术问题。当然虚拟仿真实验不能完全替代实物实验,但可以探索将其作为实物实验及课堂理论教学的补充。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7

1.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R(VirtualReality)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产物,毕业论文是一门在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仿真技术、人机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传感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其基本方法和目标是集成并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软硬件及各类传感器创建一个使参与者处于身临其境的、具有完善的交互能力、能帮助和启发构思的信息环境,即让用户在人工合成的环境里获得角色的体验。

虚拟现实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沉浸性,是指观察者对虚拟世界的情感反映,这种感觉能使用户全方位地投入这个虚拟世界,这是虚拟现实的首要特征。交互性,是指虚拟现实是一个开放的环境,能对用户的输入作出响应,并能通过监控装置来影响用户和被用户影响。想象性,是指虚拟现实不仅是一个媒体、一个高级用户界面,还是一个应用系统,它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反映设计者的思想。虚拟现实的三个基本特征强调了人在这个系统中的主导作用。虚拟现实系统按其功能不同,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沉浸式虚拟现实系统、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和分布式虚拟现实系统。其中,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是运用软件编程方法在显示器上显示三维场景,用户通过键盘、鼠标等设备与虚拟场景交互,它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易于推广。

2.网络虚拟实验室

所谓网络虚拟实验室,是指利用区域网或互联网,由虚拟现实技术生成的一类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包括相应的实验室环境、有关的实验仪器设备、实验对象及实验信息资源等。虚拟实验室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实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的实验室,虚拟实验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在虚拟实验中,实验者有逼真的感觉,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好像是真正在现实实验室里近距离进行现场操作。在虚拟实验中,没有一个有形的实验室,也没有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实验工具与实验对象,实验过程主要是对虚拟物的操作。

3.计算机专业虚拟实验室的创建

构建专业虚拟实验室,其实就是搭建一个网络平台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及管理三个方面。在硬件上,

目前各校都建立了校园网络并接入了互联网,这些基础设施基本可以满足需求,不需要太多的投入。在软件方面,一个是实验室平台软件系统的开发,它与网站建设相联系;另一个是网站的内容(实验内容)建设,这是实验室建设的关键。虚拟实验室应有可以做的实验来支撑,不然软件平台就是一个空架子,形同虚设。同时,该平台上还应有实验管理的支持,对实验仪器、实验报告、实验指导、实验成绩及网上答疑等进行有效管理,并对虚拟实验室进行监控,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各模块的主要功能如下。

(1)实验管理模块,由学生管理、教师管理、仪器管理和学生成绩管理等组成。硕士论文在学生管理方面,学生通过浏览器进行注册登录,登陆成功后可浏览实验项目,查看实验的详细资料,预约实验项目及做实验的时间,在线发送和接受消息,进行问题讨论,进行实验登记,实验完成后可通过网络写实验报告并提交报告。教师管理方面,可对实验内容添加、修改、整理、删除,对学生提交的实验报告列表,批改实验报告,填写评语和成绩,提交批改结果,与学生进行讨论。仪器管理方面,对新设计开发的虚拟仪器上传并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实验使用。成绩管理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情况(实验次数、实验报告及完成情况)给出成绩,并进行统计分析及提供查询等。

(2)仪器展示模块,对虚拟实验室可用虚拟元器件、虚拟仪器设备分门别类地进行管理,以图形的方式直观呈现出来,供学生在实验时进行选择。

(3)实验指导模块,包括实验介绍、实验方法、实验项目的重点及难点、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准备、实验任务、实验过程、实验报告的要求及实验应注意的事项等。

(4)实验报告模块,主要对学生完成实验后,提供相关的实验报告模板,供学生下载,由学生填写相关内容以及实验的结果,完成后上传电子版实验报告,由教师进行批阅,并进行记载。

(5)实验答疑模块,由专业教师对学生实验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帮助学生顺利通过实验。同时了解学生对实验的掌握程度,并及时反馈、调整教学。

(6)论坛交流模块,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论坛进行充分的交流,学生可以将实验中的收获、经验和体会及问题到论坛上,教师可以将一些典型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探讨。学生在这样宽松的环境下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从中可以得到及时的实验教学反馈信息,以便整改7)虚拟实验模块,是虚拟实验室建设的重要部分。学生通过该模块进行虚拟实验,医学论文以达到巩固强化知识的目的。该模块内容根据专业学习的具体情况及实验建设条件,可不断增加。计算机专业网络虚拟实验室系统的建设,可以引入其他学校的虚拟实验室中。这种方式比较简单,容易实现,见效较快。但需要投入较多的软件购置费用,同时也需要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调整,有一个磨合期。另一种是因地制宜,自主开发。根据本校的实际教学和实验情况,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由任课教师或聘请部分专家组成开发小组,进行一系列的虚拟实验项目的开发研究,并将研究的成果连接到虚拟实验室中,逐渐扩充直至完善。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能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开发,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学生容易接受,并且经费投入较少。缺点是开发周期较长,系统性不够,水平有限。也可以将上述两种方式结合起来,一是引入、购置部分自己不宜开发的实验项目,二是结合自身的优势和长处开发一些实验项目,如非交互性的、演示性的虚拟实验项目等。

二、加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管理

1.加强用户管理,为每个学生分配账号。对学生进入虚拟实验室,使用实验室做虚拟实验等进行登记保存。鼓励学生经常访问虚拟实验室,在上面提出问题、发表见解,做好实验,努力提高虚拟实验室的人气。

2.全天候开放虚拟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虚拟实验实自己动手组织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完成实验,整理和总结实验数据,职称论文提交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逐步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个性发展模式转变。

3.组织专业教师网上指导与答疑,参与论坛讨论交流,及时批改实验报告,为学生顺利完成实验提供服务。在虚拟实验室中,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尽快给出帮助和解答,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实验室论坛上发表观点,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使师生在虚拟实验室中有较强的互动性,教师应充当好学生实验的合作者和知识的建构者的角色。

4.对学生在虚拟实验室的表现及实验效果进行

评价。针对学生每一门课程的虚拟实验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网上提问、论坛发帖的情况,给学生一个成绩和评价,反馈给学生,英语论文并与该课程的正常实物实验一起记入实验总分。教师也要在对学生评价的同时,征求学生对虚拟实验室的意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整改。

计算机网络虚拟实验室的建立,可以很好地解决目前硬件设备跟不上实验的要求、学生实验时间不够用等问题,对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具体应用中还要注意处理好“虚拟实验”和“实物实验”的关系,不能一味地强调虚拟实验,要“虚实”结合,既相互补充,又各有侧重,这样才能取得很好的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在虚拟实验中要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一丝不苟的科学实验作风。

参考文献

[1]王嗣源.虚拟实验室建设的初步探讨.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5(4).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1—0109—06

一 引言

虚拟实验注重的是实验操作的交互性和实验结果的仿真性,主要是借助于图像/图形、仿真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在计算机上所营造的可辅助、部分替代甚至全部替代传统实验各操作环节的相关软硬件操作环节。通过研究发现,现在的虚拟实验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虚拟实验缺乏趣味性,枯燥乏味,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很难主动投入学习并维持学习兴趣。第二,虚拟实验缺乏与学生的互动,基本上虚拟实验是由教师控制界面,学生处于聆听模式。第三,教学理论陈旧无力,学习者缺少自主探宄,合作分享的机会。以上这些问题容易导致学习者对虚拟实验缺乏兴趣,产生厌烦、急躁甚至排斥的情绪,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归根到底,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与现代教育理念相悖,现代教育理论倡导教师应由处于中心位置的知识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合作伙伴、设计者、教育的研究者,学生应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只是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学习环境应由简单的背景化信息转变为具有吸引力和复杂情境的功能性教学载体。由此可见,虚拟实验的设计面临着改进需求。

按照2002年麻省理工学院和微软公司提出“现代教学法+艺术化游戏环境=下一代教育媒体”的观点,虚拟实验要实现吸引、促进学习者沉浸其中,使学习者深度体验实验过程,探究实验结果,那么有先进并恰当的教学理论为设计依据,加上具有强烈感官刺激、心理挑战的游戏化环境设计,实现教学、心理、艺术效果的完美结合。据此,我们认为虚拟实验应创设为能吸引并使学习者沉浸其中的虚拟学习环境,这个虚拟环境具有较强的现实感、交互性、艺术性、娱乐性等特点。基于以上考虑,此本文提出创设整合情境,将“轻游戏”元素增设到虚拟实验中,设计了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模式,并将此设计模式应用到开发的虚拟实验案例中。

二 整合情境及沉浸理论概述

1 整合情境

(1)整合情境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比利时、瑞士、法国等欧洲国家提出整合教学法(Integrative Pedagogy),该教学法是训练学生联合调动若干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复杂的情境。开始时整合教学法被应用在大学教育、职业培训中,逐渐应用到中小学教育。整合情境(Situation Integration)是整合教学法的核心,学者有些称之为靶向情境(SituationCible)或重新投入的情境(Situation Reinvestissement)。德·克特勒等认为,整合情境是“一个包括主要信息、干扰信息,并运用先前学习的一个复杂情境”,它有三个构成要素:物质支持工具、若干任务和若干命令。在物质支持工具中呈现出来的实物、背景、信息、功能等都可能是复杂、凌乱无序的。

(2)整合情境与问题情境。上述的整合情境与我们常提到教学论中的问题情境(Problem Situation)较为相似,为了更好地理解整合情境,在此有必要对两者做一个比较分析。学者对问题情境的界定不统一,布鲁纳认为“学习者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对学习材料的亲身体验和发展过程,才是学习者最有价值的东西。”他指的问题情境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学环境,既是教学背景,也可以是本学科的问题,还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等。埃纳尔和尤尼尔认为问题情境是“教育者为了以下目的所设计的情境:为学生们创造一个围绕某个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的空间;帮助学生们从这一“空间—问题”出发,对关于某个明确主题的新的表现加以概念化。”它包含三个因素:背景、信息和有待完成的任务。从上述概念来看,整合情境与问题情境确实有很大相似之处,都是为了教与学活动,完成某些教学任务的具象化背景,但两者的内涵和侧重点并不相同。两者的比较如表1所示。

从表1不难看出,整合情境和与我们一般所指的问题情境有很大区别,第一,功能性,整合情境更具明确的目标,教师应考虑如何利用支持工具,也就是情境的利用,而不像问题情境更重视的是情境本身。第二,情境的类型,整合情境倾向于自然情境,需要学习者在真实的环境中辨别、分析,适合学习者个体探究学习,而问题情境更多的是建构的情境,是教师为了教学目的而设计出来的情境,使学习者个体或小组获得知识和技能。第三,设计整合情境的初衷是为了整个学业的提升或学习评估,相对问题情境的目标要广泛和深远。按照达蒂夫¨2J的说法,问题情境是“任务来源”,而整合情境是“任务靶向”,可以理解为一个偏重于问题本身,一个偏重于通过问题来探究的目标。一言蔽之,整合情境是“被瞄准”的问题情境,为了更明确的方向和目的所设计的问题情境,整合情境相对于问题情境更具复杂性和真实性,更适合学习者探索和建构知识和技能。

2 沉浸理论

沉浸理论(Flow Theory)于1975年由Csikszentmihalyi首次提出,解释当人们在进行某些日常活动时为何会完全投入情境当中,集中注意力,并且过滤掉所有不相关的知觉,进入一种沉浸的状态,这种状态被描述为“流”(flow)。Wigand和Nilan将沉浸感分为三个阶段:沉浸的先前准备阶段、沉浸体验阶段、沉浸体验的结果。沉浸的先前准备阶段所考虑的要素包括注意力的集中、明确的目标、与玩家技能相平衡的挑战、活动的趣味性、简单快速的上手;沉浸体验阶段的体验包括行动与意识的统一、高度专注、对活动的控制感、时间感的变化、远程监控感;沉浸体验所带来的结果是促进学习、激发学习者的探索行为、信息技术的接受及使用、行为控制的认知。从文献可以看出,国内外游戏的设计和开发基本都与沉浸理论相关,游戏化的学习的设计和开发也当如此。有研究表明,“深度沉浸的学习相对于浅度沉浸的学生而言.在虚拟实验的环境中更容易获得满足”。据此我们认为追求流体验是游戏化虚拟实验设计的重要目标和依据。

三 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的设计

基于以上的理论讨论和实践研究,本文提出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模式,这种虚拟实验模式以创设整合情境为手段,以“轻游戏”元素为设计元素,目的在于增加学习者虚拟实验的沉浸感,激发学习动机,维持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虚拟实验学习的效果。

1 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的设计机理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要真正达到教学效果,必须从吸引学习者,维持学习者注意力着手,实现虚拟实验的沉浸体现。然而内部的心理活动是由外部的刺激,反复强化才能影响。所以外部的教学设计成为虚拟实验的关键,笔者认为可以从创设整合情境入手,给学习者营造一个逼真复杂的情境,这个情境即包括教学情境,还包括现场情境,避免枯燥无味又不具备现实意义的学习环境。本文提出,虚拟实验过程应是一个“三层”体系结构:教学层、行为层、心理层,实现一个由外至内的心理过程,由教学活动至实验过程,再到达到学习者沉浸体验的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者学习兴趣,维持注意力。具体见图1。

从图1可见,教学层、行为层和心理层都包括技术和学习两个方面,教学层处在基础的地位,也是最重要的层面,它是引领学习者进行虚拟实验的关键手段和方法,包括创设整合情境,设计实验界面,教学设计等;行为层是学习者完成虚拟实验的过程,探究实验结果;心理层是虚拟实验的最高层面,实现心理沉浸,保持学习注意力,从而完成虚拟实验的体验活动。这三层体系结构是一个从下到上,从外到内,从教学到心理一个完整的过程。

2 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设计模式

根据上述基于教学层、行为层、心理层的“三层”游戏化虚拟实验的设计机理来设计虚拟实验学习模式。虚拟实验主要分为:演示实验、验证试验和探索实验三种,它们一般的实验流程为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和经验、验证、应用和控制。为了体现实验的特点本文称实验操作为行为层,而每一个实验行为都对应着教学层的教学活动以及心理层的沉浸过程,它们的相互关系及内涵是学习模式的核心内容,见图2。

(1)教学层:创设整合情境、设计游戏化元素。为了能吸引学习者全身心地投入到虚拟实验中,首先可以从教学设计层面设计具有整合情境的虚拟实验环境,使学习者被生动、自然、复杂的情境所吸引,目标直指虚拟实验的核心知识:然后重点设计具有游戏化元素的虚拟实验,包括人物、场景、情节、任务和音效等,以声音、图形、视频等多媒体表现实验内容;最后通过设计的交互活动达到知识巩固、反思和激励的作用。

(2)行为层:操作游戏化虚拟实验。虚拟实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使学习者能按既定的设计步骤达到相应的实验目标,虚拟实验一般分为演示实验、验证试验和探究实验,一般都有以下几个步骤: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和经验、验证实验、实验的应用和控制等。实验过程是学习者在教学设计下完成的是可见、可控制的行为活动。

(3)心理层:实现沉浸体现。为了使学习者达到知识的内化,可以通过设计游戏化虚拟实验吸引并维持学习者达到长时间的心理沉浸感,可以分成沉浸准备阶段(吸引)、沉浸体验阶段(维持)、沉浸反馈阶段(迁移)三个过程,每个过程都需要和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实验操作阶段配合发生,整合情境的创设就是为了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达到学习者沉浸体验的准备阶段。游戏化虚拟实验的设计就是为了使学习者在实验过程中获取相应知识和经验,达到学习者沉浸体验阶段。而教学反思和巩固为的是使学习者很好的应用实验知识,达到沉浸反馈阶段,实现知识的迁移。

3 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的特征

(1)强调自然情境的学习意义。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情境”指一个人正在进行某种行为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社会行为产生的条件;从心理学的视角来看,“情境”指的是事物发生并对机体行为产生影响的环境条件;学习论的视角来看,“情境”则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产生某种学习行为的一种环境和背景。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所指的“情境”在学习环境中一般并不存在,它是被建构出来的,任务的结果也不是一目了然,信息复杂,表述曲折,难以理解,具有障碍和隐蔽性,更趋向于真实的自然情境,但它的功能明确,即为了服务教学目标。

(2)强调游戏对学习兴趣的激发。布鲁纳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动机驱动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尤为重要。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强调利用“轻游戏”的设计,给学习者创造“流体验”,使学习者更容易沉浸,达到深层次的参与。虚拟实验的激发兴趣、获取知识和经验、验证、应用和控制等一般步骤,都可以在游戏化虚拟环境中完成。我们认为,游戏不是虚拟实验的目的和重点,游戏化的环境设计是让学习者能沉浸虚拟实验学习的手段,完成心理层面的沉浸体验的三个阶段,最终实现虚拟实验的知识获得或迁移。

(3)强调教师对学习者或学习小组的支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教师的地位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灌输知识主导教学活动。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情境”的设计者一般是教师,当然也可以是其他成员,情境的发起者和解决者之间形成合约的关系,教师可以让学习者选择是否进入学习情境,学习者可以自由选择学习方式,教师可以提供帮助,督促学习者学习,直到评估合格。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十分重要,关系到整个学习过程的展开。学生或者学习小组成了主体,而教师的地位退居其后,成为中介者、支持者,负责情境的建议和发起,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4)强调探宄学习对虚拟实验的作用。虚拟实验可充分发挥其优点,根据实验的特点和学习者的特征,控制实验的条件,设计、开发具有较强交互的探究性虚拟实验。基十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由于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趣味性,更适合也更容易探究学习。学习者或学习小组从整合情境中的复杂信息或自身具体经验出发,通过观察和反思概念或认知,设计或验证试验方案,这样的学习过程往往不能一次性完美完成,学习者或学习小组得反复探宄,不断完善和修正。如此一来,可以发展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索精神。

综上,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实质上是创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为支持的整合学习环境,这个学习环境具有一般虚拟实验特点的同时还具有情境性、艺术性、娱乐性,吸引并使学习者沉浸其中,完成虚拟实验的演示、验证或探究活动。

四 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的应用案例设计

近年来食品卫生和安全成为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了加强青少年对食品添加剂方面的知识,提高选购安全食品的能力。本研究基于以上提出的基于整合情境的游戏化虚拟实验的设计理论,设计开发了能进行虚拟实验和检测的食品添加剂虚拟实验室。

1 教学设计。根据“食品安全学”教学大纲和实验要求,为了学习者能融入并沉浸到虚拟实验.达到主动探究学习,获取实验知识和经验的目的,本文设计并开发了“添U加C”游戏化虚拟实验,以下将介绍该虚拟实验的设计和实现研究。

(1)整合情境创设与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如表2。

(2)游戏化虚拟实验。根据以上游戏化学习活动设计,我们可以将游戏化虚拟游戏过程主要分为三个阶段:整合学习活动、轻游戏化探究学习、反思分享。

①整合学习活动阶段。依照整合教学法的理论,学习是一些展开局部学习2、使用整合情境和评估情境所构成的一个连续体。整合学习活动是本案例的设计重点,主要是从其三要素:物质支持工具、信息、命令来展开设计,该案例将物质支持工具和信息整合在资料中,即物体、背景、信息、功能、信息等。

虚拟实验教学目标:为了了解食品添加剂知识,学习者进入了一个三维虚拟的超市进行选购食品,学习者可以根据以下资料,了解食品中含有哪些添加剂?推断食品添加剂对人身体有哪些影响?以及计算出人一天食品添加剂最高剂量是多少?

资料1:选购商品情境,如图4。

资料2:介绍食品添加剂情境,如图5。

命令1:完成购物报告,如图6。

命令2:完成虚拟实验,如图7。

命令3:完成实验报告,如图8。

命令4:完成添加剂重新选购,如图9。

通过以上整合学习活动后,学习者将传统学习而来或自有的经验知识整合到复杂的情境中,进行自主学习,该虚拟实验提供了物质的支持工具和信息,教师处于支持或辅导的地位,学习者被生动、自然、复杂的情境所吸引,目标指向虚拟实验的核心知识,完成指定的命令任务。

②“轻游戏”化探究学习阶段

尚俊杰等【22】对“轻游戏”的界定为“轻游戏=教育软件+主流游戏”,认为它首先是一个教育软件,并追求主流游戏的内在特征,如挑战、好奇、控制、目标、竞争、合作等,以此平衡游戏的教育性和游戏性。本虚拟实验的设计遵循“轻游戏”的设计思想,将虚拟实验设计成模拟类游戏。第一,本游戏化虚拟实验具有模拟仿真性,学习者进入的“添u加C”食品超市,其中的人物、货物、货架、标签、背景、音效等完全仿真现实超市。第二,本游戏化虚拟实验具有“轻游戏”元素设计,如情境、系统帮助、导航、虚拟实验关卡逐级递增等。第三,本游戏化虚拟实验具有真实并可完成的任务,学习者在挑选自己喜欢食品时,会出现该商品包括添加剂的情况等信息,这时适时对学习者进行添加剂知识的介绍,而学习者在离开超市前得完成添加剂知识的实验报告和虚拟实验,之后会让学习者重新选择食品的数量和种类。这样的设计是让学习者在知道、了解、掌握、应用食品添加剂的学习过程中,完成探究学习活动,教师或本虚拟实验设计者自始至终处于整合情境的发起地位,学习者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探索食品添加剂知识成为本虚拟实验的重点。

③总结分享阶段

总结分享是一般虚拟实验的应用阶段,本虚拟实验要求学生在完成整合学习活动和“轻游戏”化探究学习后,完成食品添加剂的知识巩固练习,并在退出虚拟实验前在工艺宣传栏中填写自己对食品添加剂的宣传语,分享游戏化虚拟实验的学习心得体会,效果如图10、11所示。

2 模块设计与实现

本虚拟实验仿照了现代超市模式,按照功能进行区分,主要有购物中心、服务中心、支付中心、帮助中心。依次是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学习、反馈和巩固四个阶段。

(1)购物中心:是对食品添加剂的初步了解阶段。它模拟现代超市购物环境,通过键盘方向键来控制购物车的运动,按照食品的分类主要有五大区域:生鲜蔬果区、休闲食品区、粮油调味区、酒饮冲调区、营养健康区,选购时能显示食品名称、所含添加剂、原料、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购物中显示购物清单,结束购物时得出购物报告,告知是否购买的食品添加剂超出国家标准。

(2)服务中心:是以食品添加剂学习和实验阶段,主要分为添加剂原理实验、剂量对比实验、添加剂案例三个部分。通过这样的实验,一方面深刻理解添加剂的功能与副作用,另一方面加强青少年动手能力。离开服务中心时,得出实验报告,告知在该中心做了哪些实验,并得出实验结论。

(3)支付中心:是以对食晶添加剂学习的反馈和巩固阶段。由于之前在服务中心的学习,会对食品添加剂有了一些队识,因此在支付报告中,学习者可以再次决定哪些食品是否要购买,以及购买的数量,还包括有奖测验和公益宣传两个模块。

(4)帮助中心:主要包括课件导航地图和添加剂知以帮助,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了解该虚拟实验室的结构及操作及其对各种添加剂的认识。

本虚拟实验经过反复的调试,实现了在整个超市各个中心的数据传递,用Asp连接Access数据库,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完善地管理各种数据库对象.实现登录注册页而、购物清单和公益宣传等数据的传递。

五 结束语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9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信号处理在当今高科技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广泛的用途[1]。然而它的基础课程却处于教难、学更难的境况中,并且,学生即使掌握了理论知识,也很难灵活应用至实践中[2]。调研国内外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上述问题主要归因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传统的教学形式单一,仅依赖文字帮助理解基本理论[3-5];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基于“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式和推导较多的学科,理论性强,极具抽象性,有大量的算法和晦涩难懂的基本理论[6]。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仅采用Powerpoint软件编制的课件不够直观,许多内容学生很难透彻理解。其次,数字信号处理是适应高速数字集成电路的面市应运而生的,其大量的计算算法适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对于人来说则运算量大且烦琐,学生们难以亲手验证,因而经常得不到形象化的结果,使得对理论的理解难以透彻,实际应用中总有一层障碍。另一方面是受限于传统实验室的模式和格局,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实验教学环节严重缺失[7-9];信息类专业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其受众广,且信息量大,然而因实验场地、设备、资金等因素,目前单一的传统实验室已完全不能满足学校完成教学任务,很难开展实验教学,很多院校根本没有配套开设实验教学。然而,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等方面有着其他教学环节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作用。若学生们缺乏实验教学环节,在实际应用时则会显得有些束手无策,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亟待增强。若不能在教学中突破以上两个瓶颈问题――单一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及格局,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将大打折扣。

二、虚拟仪器技术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伴随着虚拟仪器技术的发展及其在国内的普及,它可为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巨大变化。突破传统教学手段,深入融合虚拟仪器技术,全面创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方法应运而生[10-11]。虚拟仪器是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和高性能模块化的硬件结合在一起而建立的功能强大又灵活易变的仪器,其强调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使用者可通过修改软件,方便地修改和增加仪器的功能和规模,性价比高[12]。模块化硬件体积小,便于携带,可“装入”计算机,即能与计算机互联互通。软件开发平台可选择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它具有功能强大的数据分析函数,可以非常灵活地为教学中的理论知识设计各种虚拟仪器。同时,它也将使用者从复杂的文本编程语言中解脱出来,将重心专注于软件的功能。这使得教师可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发出虚拟仪器课堂应用,把书本上理论性较强的知识转换成直观性很强的动态图形,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由于虚拟仪器使用的硬件大多是通用的,各种专业仪器的功能主要依靠软件实现,将虚拟仪器引入至实验教学中,必将大量减少设备经费的支出和节省实验场地的空间,学生们也能感受和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手段,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根据数字信号处理课程的特点,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虚拟辅助教学软件和构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全面创新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方法和体系。这对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基本技能,提高教学质量,巩固教学效果等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课程教学形式,开发虚拟辅助教学软件

虚拟辅助教学软件是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的教学演示子系统。针对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许多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与性质,对应每一章的内容相应制作多个精致的演示程序,用丰富而具有动感的彩色图形把课程中疑难之处用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加深理解。下面以“窗函数”为例,具体阐述虚拟辅助教学软件如何进行辅助教学。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为了减少频谱能量泄漏,可采用不同的截取函数对信号进行截短,截断函数称为窗函数,简称为窗。在教学演示子系统中,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出窗函数比较动态演示程序,其前面板和程序框图分别如图1和图2所示。针对同一个信号施加不同的窗函数,让学生观察频域波形的变化,从而体会窗函数的性质和特性。这样动态形象的演示让学生能感性地认识到窗函数之间的不同,加深对窗函数的理解。

从以上应用实例可发现,通过利用虚拟辅助教学软件,不仅能够采用文字和静态图形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还能通过动态图形生动形象地阐述教学内容,更易于学生理解所学内容。采用PPT课件和虚拟辅助教学软件结合授课,教学形式新颖,教学内容生动,教学效果更好。

四、完善课程教学体系,构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

虚拟仪器使用的硬件大都是通用的,各种专业仪器的差异主要靠软件实现。依托虚拟仪器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通信技术等,融合多种模块化硬件设备构建高校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图3为虚拟实验教学平台架构,由n台计算机及相关硬件如采集卡、信号调理箱、电工实验箱等组成,形成一个局域网,并与校园网连接,方便学生随时随地接入进行实验。

虚拟实验教学论文例10

1.虚拟仪器

1986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ational Instruments Corporation,NI)研发推出了图形化编程环境的开发平台——LabVIEW软件,并首先提出了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s,VI)的概念。作为以计算机软件为核心的新型仪器系统,虚拟仪器具有功能强、测试精度高、测试速度快、自动化程度高、人机界面优异、灵活性强等优点,通常被认为是第三代自动测试系统的同义语[1]。使用虚拟仪器系统可以避免仪器编程过程中的大量重复性劳动,从而大大缩短复杂程序的开发时间,并且客户可以用不同的模块构造自己的虚拟仪器系统。虚拟仪器技术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正沿着总线与驱动程序标准化、硬/软件模块化、编程平台的图形化和硬件模块的即插即用方向发展。LabVIEW采用图形化编程方案,是非常实用的开发软件,它整合了诸如GPIB、VXI、PXI、RS232、RS485及数据采集卡等硬件通信的全部功能,而且具有很强的分析处理能力。虚拟仪器的开发厂家为了扩大虚拟仪器的功能,在测量结果的数据处理、表达模式及其变换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建立了数据处理的高级分析库和开发工具库,使虚拟仪器发展成为组建得极为复杂的自动测量系统[2]。

随着PC、半导体和软件功能的进一步更新,虚拟仪器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高,如今在许多应用中它已成为传统仪器的主要替代方式。虚拟仪器的各种优点让用户可以放心地舍弃旧的传统测量设备,接受更新型、以计算机为基础的虚拟仪器系统。由于计算机的性价比不断提高,虚拟仪器的价格更为大众化,用户不再受限于传统仪器的使用限制和昂贵价格,进一步降低了使用成本,减少了开发费用和系统的维护费用。此外,新型笔记本电脑把虚拟仪器的便携性和强大功能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所有这些必将加快虚拟仪器的发展,它的功能和应用领域将不断增强和扩大。

2.虚拟仪器在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虚拟仪器系统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教学部门开始用它建立教学系统,不仅大大节省开支,而且由于虚拟仪器系统具有灵活、可重用性强等优点,使得教学方法更灵活。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随着高校扩招及学生实践动手要求的提高,出现了一些新的实验教学问题:(1)基于传统仪器实验教学的不足。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教学仍然是基于传统仪器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阻碍了素质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实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学生需花费较多的时间组织、连接甚至搬动、更换仪器设备,一方面没有把实验课的时间完全用于实验能力的培养提高,另一方面增加了仪器设备的损坏机会;②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型实验,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少,需要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少;③由于实验设备的更新跟不上仪器工业的发展,实验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虚拟仪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2)虚拟仪器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虚拟仪器系统是测控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全新的仪器概念,打破了传统仪器的局限,在仪器的研究与制造中引起了一次重大的革新,是未来仪器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目前在测试、控制等领域已被广泛应用[3]-[5]。虚拟仪器的特点主要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与处理功能,并且,随着计算机硬件技术与接口技术的发展,虚拟仪器的实时数据采集与控制功能不断提升。一些高校对虚拟仪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开发,其中应用得较为广泛的有“ZK-3VIC型虚拟测试振动与控制多验装置”和“DRVI快速可重组虚拟仪器平台”等。不论哪种虚拟实验系统,归结起来,虚拟仪器应用于实验教学主要采用如下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纯软件的虚拟仪器实验,如图1所示,即从信号的产生到信号的分析、处理和存储全音都由虚拟仪器进行仿真模拟,这种方式主要应用于理论验证性实验。

图1 虚拟实验方式之一

另一种方式的实验系统由“虚拟仪器+数据牙集卡+实测信号”组成,如图2所示。这种方式适用于操作性实验,对实验设备要求较高,除了PC机之外,还必须具备数据采集卡、实际被测对象和传感锹等。学生利用虚拟仪器平台构建扫频信号发生器、数据采集记录分析仪等虚拟书器,通过数据采集卡控制激振器和采集传感器的辅出信号,经过记录、分析,得出结论,完成实验。

图2 虚拟实验方式之二

3.虚拟仪器的教学方法

“虚拟仪器”作为一门应用技术课,其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了解虚拟仪器技术及其在各领域的应用,掌握虚拟仪器系统的基本构成及设计思想,学会系统软件开发工具LabVIEW,掌握虚拟仪器在测量仪器、过程控制、信号分析、远程控制等方面的应用技能,具有利用硬件设备快速构建研究、开发工作中需要的测试、实验系统的能力。虚拟仪器具有软件开发与硬件设计结合紧密、应用性强、涉及专业知识广等特点,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是完成课程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6]-[8]。

3.1课程内容的模块化设置。教学方法是针对教学内容制定的,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课程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基础编程、应用开发、创新教学。基础编程模块:在介绍虚拟仪器的基本概念、构成和最新发展方向的基础上,把虚拟仪器前面板设计和程序框图设计、程序结构、图形显示、字符串与文件I/O、数据采集等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应用开发模块:课程的主要内容从理论讲述转变为应用,以操作性、应用性项目为主,设计出测试、应用等一系列实验模块。创新教学模块: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方式,[1]-[3]教学内容取材于实际工程项目,根据知识点将整个项目分解开来,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分立到综合。在整体结构上,将知识点与具体实例应用相融合,应用针对性更强。

3.2教学方法的选用。课程教学手段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鉴于“虚拟仪器”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把课程教学由课堂搬到实验室,把讲授与学生动手实践灵活地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提高技能技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根据课程内容的三个模块,以教、学、做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

3.2.1讲授模式:主要针对课程中的理论教学,包括虚拟仪器技术背景知识、图形化编程语言原理、数据采集原理、硬件配置、仪器控制及软件工程,其目的是讲明讲透虚拟仪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学生知其所以然。(1)讲练结合法,就是把教师讲授和学生练习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2)实例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强调学以致用,在应用中学习。[4]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多个精选实例,将所要学习的知识、操作、技能等融入实例中,通过对实例的分析、演示、讲解、讨论、学生练习及总结等环节,加深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

3.2.2实践实练:在课程教学中树立“理论重实践、实践重体验”的教育思想。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一系列使用性、操作性、应用性项目为主,设计出认知、使用、测试、集成、应用等一系列实验和练习模块,让学生自己完成编程,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在整个环节中,任务书是关键性开始,既要有明确的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又要给出各种规范要求、数字信号处理的新技术等。

3.2.3项目教学法: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内容要求有综合性、创新性和吸引力,因此,项目必须是精心设计和挑选的开放式课题,具有应用性或研究性,学生需要查阅资料、设计方案、软硬件设计、提交报告、演示汇报等完成本项任务。

4.虚拟仪器考试方式改革的探索

针对虚拟仪器课程的特点,结合本课程在我院几年来授课及考试方式的探索,通过对以往考试方式的改革,总结出以下几种考核方式,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选择。

4.1上机操作考试。针对虚拟仪器课程操作性强的特点,首选上机操作考试,既能测试学生对软件的掌握程度,又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体现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目的。如果班级比较多,而电脑台数不足,就可以分上下场考试,每场间隔10分钟,即第一个班级考完后,集体下课,第二个班级马上进入考场,使学生之间没有交流的可能性,保证考题的保密性。当一次上下场考试不能满足需求时,可出多套难度相当的考题解决漏题问题。

4.2半开卷考试形式。针对学生过多而机器过少的情况,在上机考试没有办法保证保密性时,可选择半开卷形式。可令学生在一页A4纸正反面上,以手抄写的形式记载自己不熟悉内容,可供答题参考,期间不再提供任何形式的参考资料,该方式能够杜绝学生为了一个公式而发生考试舞弊行为。在出题上,以机动灵活的题目为主,充分培养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既有严谨性又有机动灵活性。

4.3采用课程论文。这种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利用因特网、数据检索、处理资料及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课程论文以设计性题目为主,以解决实际工程中的案例为主,可以使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地对工程实际提出多种解决方案,发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足之处是学生相互抄袭现象严重,可通过答道形式进行区别及判定。

4.4闭卷考试形式。这种考试形式有利于考查考生的识记、理解和应用能力,也是对考生多方面基本能力素质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流畅性。闭卷考试侧重考查的识记、理解、理论应用诸方面的能力水平只能体现在书面表达和文字陈述之中,难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学习的知识容易造成书本化。

5.结语

《虚拟仪器》的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课程的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都需要具体分析,机器多学生少时宜采用以上机为主、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方式;机器少学生多时,宜采用以理论教学为主,上机操作相辅的方式。教学实践证明,考核成绩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平时成绩体现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态度和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实验成绩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设计能力;课程大作业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通过教学改革与尝试,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黄松岭,吴静.虚拟仪器设计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刘萍,曹慧,邱鹏.虚拟仪器的发展过程及应用.山东科学,2009,22(1):80-83.

[3]刘成文,肖兴明,刘初升.虚拟实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淮海工学院学报,2003,1(2):94-96.

[4]徐明.虚拟仪器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5.

[5]胡乾苗,励金祥,林剑辉.“虚拟仪器”课程“3P”教学方法探讨.中国电力教育,2012,(2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