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虚拟经济的特征模板(10篇)

时间:2023-07-25 16:32:56

虚拟经济的特征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1

虚拟经济的信用性根源于虚拟资本的信用特征。首先是货币的信用特征。从货币的演变看,最初的商品货币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信用特征,因为它本身具有实际价值,就几乎不需要事先的承诺,商品货币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纸币出现后,由于其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就要完全依赖于一种相互承诺和信任或者国家的法定。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接踵而至,各主要经济国家先后被迫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所发行的纸币不能再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于是应运而生。信用货币是一种金融索取权,它构成了所有发行存款机构的总负债。这些金融索取权并没有商品货币或纸币的流动性特点,它并不代表即时的购买力,也不是完全可接受,它有信用风险,要支付利息。也就是说,无论是商品货币、纸币还是纯粹的信用货币,都要以信用为基础。其区别在于:货币本身越是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它所需的信用方面的要求就越弱;而货币本身越是没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它就越需要凭借人们的信任,凭借制度的规定,即信用方面的支持(如纸币,电子货币)。随着经济发展,就其形态讲,货币的虚拟化色彩越来越浓重,就其本质讲,货币的信用特征越来越显著。其次,各种虚拟资本体现着不同形式的信用关系。几乎所有的虚拟资本都体现不同形式的信用关系。比如,纸币(或信用货币)体现着政府信用,银行券是银行信用的表现形式,商业票据体现着企业信用。由于同一笔货币资本可以反复使用而产生虚拟资本,可以认为这些虚拟资本实际上是货币虚拟化,是在信用流通替代货币流通意义上的虚拟资本。虽然这些虚拟资本通过金融创新又以新的形式出现,但各种金融衍生产品本质上都体现着信用关系。当前迅速发展的信用衍生产品本身就是“信用”的一种衍生形式。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整个虚拟经济体系就是靠一种信用而存在。虚拟资本虽然没有实际价值,但人们还是接受它,还会参与虚拟经济活动;这完全出于人们的信任,即相信这些符号背后的支撑因素,相信虚拟资本只是实物的代表,而虚拟资本与实物之间的转换又是完全有制度保障的。因此,虚拟经济具有强烈的信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将虚拟经济体系看作信用制度。基于此认识,可以认为,虚拟经济的信用特征决定了它的存在和发展要受两类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其一,人们对虚拟经济体系的信任程度影响着虚拟经济的发展。这种信任度由于是基于心理预期,对虚拟经济就没有特别强的约束,虚拟经济的扩展就具有较大的自由空间。考虑到这种信任本身“只可以成长,却无法构造”,虚所经济也会担心失去信任从而感到一种压力,但这种“软约束”毕竟不足以使虚拟经济的扩展维持在实体经济可以支持的限度内,因而还是可能出现信用的崩溃。其二,具有信用特征的虚拟经济归根到底要由实体经济来支持,信用不过是一种权宜的手段,“它不能无中生有,信用只是对于使用别人资本的许可,人们不能由以增加,而只能由以转移生产手段”。客观因素(如实际资源)是虚拟经济扩展的硬约束,不过,这种约束常常在虚拟经济的膨胀超过了实体经济可以支持的限度时才以危机的形式体现出来。

二、高流动性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存量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只是价值符号的转移,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其流动性很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股票、有价证券等虚拟资本存量无纸化、电子化,其交易过程在瞬间即刻完成,更加突出了虚拟经济的流动性特征。

虚拟经济的流动性要比实体经济强,虚拟经济的调整速度也必然快。虚拟经济的这一特性使它对外部的冲击反应迅速;而一旦偏离均衡状态,要恢复到均衡也很快,并在恢复过程中有越过均衡水平再返回来的特点。虚拟经济的这种性质已被应用到经济分析中,如多恩布什提出的关于外汇的矫枉过正模型就是利用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流动性之不同的特点,而弗兰科鉴于基本商品与制造品流动性之不同也做出了关于基本商品的矫枉过正的模型。

三、高投机性

投机是指根据虚拟资本价格的预期,买卖虚拟资本以赚取价差为目的的一种行为。这种行为虽然在形式上与投资并没有什么两样,在操作上也难以区分,但在本质上却根本不同。投资是投资者为获取股息、红利等以使资本增殖而买卖证券的行为,具有与实体经济同步成长性;投机则更多地依赖于对虚拟资本价格的预期,与实体经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相对而言,投资具有长期性和稳定性,投机则具有短期性和不确定性。随着电子技术和网络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巨额资金划转、清算和虚拟资本存量交易均可在瞬间完成,这为虚拟资本存量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技术条件,提供了技术支持。越是在新兴和不完善、市场监管理能力越差、防范和应对高度投机行为的措施越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更高的投机性,投机性游资也越容易光顾这样的市场,达到通过短期投机、赚取暴利的目的。

虚拟资本的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由于客观世界的不确定性,人们无法完全了解未来实际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基本面的变化,因而缺乏对虚拟资产价格的完全了解,这种不确定性本身就孕育着风险。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增大和交易品种增多,又使虚拟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人们极易出现决策失误,因而使虚拟经济演变为一种投机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

四、脆弱性

虚拟经济的脆弱性表现为:虚拟经济固有的虚拟特征和固有的经济周期波动使虚拟经济易受到冲击导致虚拟经济系统的不稳定性。这里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是虚拟经济的脆弱性是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的,正足由于虚拟经济系统容易出现问题,所以人们广泛关注的是“虚拟经济的脆弱性”,而不是“实体经济脆弱性”。二是理解金融脆弱性的关键在于价格。据此,我们可给出金融脆弱性的明确定义;虚拟经济的脆弱性可以理解为虚拟资本(或资产)的价格过于敏感,很小的冲击就可能把虚拟经济系统推向危机的边缘。

虚拟经济的脆弱性来自三个方面:货币的虚拟化、虚拟资本的“虚拟性”以及正反馈机制。

首先,货币表现出显著的虚拟化特征。货币与金本位和金汇兑本位脱钩之后,货币的内涵与外延更加广泛,各种新型的支付结算形式、各种创新的金融工具与传统的货币一起发挥货币信用的作用。虽然货币具有支付手段的使用价值,但已经不再具有真正能以某种实物来衡量的价值了,货币纯粹只是一种价值符号,体现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关系的价值符号。货币虽然作为其他价值的表现形式,但本身没有任何价值。这时货币的价值只能用其购买力来衡量,而货币的购买力又要受货币发行量、利率、汇率、人们消费行为等因素影响。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制度的发展,货币的表现形式发生着重要的变化。宏观经济中 M1和M2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二者之间的转化越来越频繁,导致社会总的货币供应量已很难控制。同进,电子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也改变着“货币”的存在形式,货币更加抽象化、社会化。因此,货币的虚拟化就会增强虚拟经济的不稳定性。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2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2)03―0078―05

一、引言

人才是人力资源中最优秀的部分,随着人才的流动,往往会在某一地区或某一行业形成人才聚集的现象,人才聚集现象又会产生相应的人才聚集效应。虚拟经济的出现是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广义虚拟经济研究的关键不在于领域的划分,而在于视角的建立以及思维方式的改变。

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最先提出了虚拟价值,此后,西方学者在这个领域相继做出研究,并提出广义虚拟经济。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也做出了相应研究。刘骏民教授在《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一书中认,“虚拟经济”的概念可分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虚拟经济是指物质生产活动和其有关的一切劳务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例如房地产(除去建筑业创造的产值)、教育、广告业等。成思危教授在《虚拟经济与金融危机》一文中,对虚拟经济定义了三种范畴:第一,是指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活动;第二是指以信息技术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也称数字经济或信息经济;第三是指用计算机模拟的可视化经济活动。林左鸣在《广义虚拟经济》一书中曾指出:传统的实体经济主要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纯粹的虚拟经济只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同时满足人们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只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经济统称广义虚拟经济。

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才聚集的理论研究较深入。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提出人才集聚是一个点的问题而不是一个面的问题,认产业空间的聚集,人才的集聚以及城市化,本身就存在着关系。牛冲槐教授已经从区域要素的视角给出了科技型人才聚集的定义,所谓的科技型人才聚集现象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科技人才的流动,大量同类型或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联系,在某一地区(物理空间)或者某一行业(虚拟空间)所形成的聚类现象。

从上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众多学者对广义虚拟经济和人才聚集分别进行了研究,而关于广义虚拟经济与人才聚集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较缺乏。因此,本文从广义虚拟经济角度对人才聚集现象及效应进行深入的探讨。

二、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与基本特征

(一)广义虚拟经济的内涵

对于虚拟经济,自20世纪末以来,国内学者就开始了对其的研究,这里的“虚拟经济”主要是指由实体经济衍生而成的各种金融活动,实一种狭义的虚拟经济。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广义虚拟经济已经蔓延到人们经济活动中的各个角落,广义虚拟经济是一种基于“生活价值论”的人本经济,其基本特征表现二元价值容介态。广义虚拟经济着重考虑的是满足人的心理需求,其灵魂是信息。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其特点逐渐的显现出来:从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角度看,他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主导的,从所生产的商品来看,其价值是以非物质形态主要形式的。

(二)广义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

根据其内涵,我们归纳其特征如下:

1 人本经济。广义虚拟经济时代更加注重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精神需求,它是一种人本经济,强调以人本。对于财富的本质,在一定意义上讲,满足心理需求比满足生理需求更重要。

2 信心。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虚拟经济带来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信心争夺战,虚拟经济时代最大的经济危机,不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而是信心不足和破灭带来的金融危机。

3 人气的聚集。人气就是吸引人心和满足人的心理需求的程度。人气的聚集实际上就是社会群体的信心集合,取其共同认可的心理感受标准。它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指人才聚集。人气,是广义虚拟经济的重要标志。

4 知识和信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信息成首要的资源,以信息技术工具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是必不可少的,以知识和信息特征的广义虚拟经济时代已经到来。

5 服务。“服务”在经济活动中所体现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单纯销售商品的情况已经慢慢消退,如今的商品销售往往要伴随着服务。所以,企业内部生产流程的专业分工必须要附上与之相当的服务,以此来提高效率。

6 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下颇引人瞩目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它强调的是基于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经济活动,它超越一般物质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它能够给客户提供超值享受,以满足其心理需求。

7 人力资本。在创造企业价值方面,人力资本往往比传统的资本更加发挥着决定性的关键作用。当企业要创造大量满足客户心理需求的虚拟价值时,仅靠资本的投入是不够的。人力资本,是广义虚拟经济时代企业发展的新特点,它对生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的人才聚集现象

下面,在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下,对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及内涵进行重新的界定与诠释。

(一)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

我们已经知道,人才在区域要素边际收益差异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因素的影响下,会从边际收益较低的地区流向边际收益较高的地区。而从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来看,人才聚集现象可以定义:在一定的时间内,随着人才的流动,大量人才了满足其心理需求、实现自我价值,在虚拟经济发达、信息高效流通、市场信心足的地区集聚所形成的聚类现象。这样的人才聚集现象可以促使人力资源更快地转变人力资本,从而创造价值。

(二)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内涵

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内涵分三个部分。首先,对于任何一类人才来讲,经济的发达及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完全的吸引人才的聚集。人才的聚集,必然是向历史潮流的“潮头”聚集。比如,在一些IT人才的眼中,硅谷、深圳、中关村,就是他们心中向往的圣地;而对于一些服装设计师来讲,法国巴黎则是他们的圣地;对于建筑师来说,意大利、德国则是他们的梦想。他们渴望去这些地方发展,不仅仅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更多的是了满足心理需求,是一种精神向往。其次,广义虚拟经济发展可以带来人气的聚集。广义虚拟经济系数是恩格尔系数的反函数,广义虚拟经济系数越高,恩格尔系数越低,该地区越富裕,服务行业、体验经济相对更发达,知识和信息传播迅速。这样,就能消费者提供超值的享受,达到满足其心理需求的效果,这种靠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来实现的经济增长,是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广义虚拟经济下,自我价值的实现推动着人才的聚集。每个人都希望能实现自己的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对于科技人才来讲,更重要。有数据显示,微软有30%的俄罗斯工程师;在硅谷,华人和印度人工程师的数量占到了2/3以上。这样的现象表明,工程师会觉得在微软、在硅谷,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体现自我价值,实现人生意义,人才的聚集也就由此而产生了。

(三)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特征

根据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现象的定义及内涵,文章进一步分析得出此现象的特征。

1 空间性。人才在广义虚拟经济的影响下,聚集在某一地区,会引起该地区人力资源的重新配置,这些人才或集中在人才市场中等待重新配置,或聚集在专业性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只有在特定的空间内才能完成上述人才资源配置过程,所以,它具有显著的空间性。

2 聚类性。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聚集现象主要表现某一行业(虚拟空间)中集中了大量相关或同类型的科技人才,这种现象体现出了按类聚集的聚类特征,所以具有聚类性。

3 动态性。人才个体结构分布与构成是不断变化的,如知识、技能、年龄等,而且,人的个人偏好,精神追求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是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所以人才聚集是一种动态过程,这种动态性有利于组织与外部资源的交换,提高组织知识的动态竞争力。

4 网络性。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的聚集,必然会伴随着知识与信息的流动,人与人之间相互的沟通也会变得非常频繁,因此,各人才聚集组织之间在长期正式和非正式的合作与交流中会形成以知识、信息纽带的经济网络,同时也会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网络,使得人才聚集呈现网络性特征。

5 共享性。广义虚拟经济是以信息和知识的高效流通标志的,所以,广义虚拟经济下人才的聚集,会迅速地将个体分散知识转化整体共享的群体知识、组织知识形成知识共享系统。人才个体与知识共享系统相互丰富,扩大了知识共享量,提高了人才群体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四、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

人才聚集现象与其他经济现象一样,也会产生两种效应,即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和不经济性效应。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在和谐的环境下,相关人才按照一定的相互联系相对集中在一起所产生的超过各自独立作用的效用。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性效应,是指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人才,聚集后的作用低于不聚集时的作用。了研究方便,本文将人才聚集的不经济效应归人才聚集现象,不做深入讨论,本文中提到的人才聚集效应均人才聚集的经济性效应。下面,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探讨人才聚集的效应。

(一)知识溢出效应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人才掌握的知识一般都是以隐性知识主的,是以非编码形式存在的,这种知识很难用间接的形式传递。人才的聚集增加彼此问交流的机会,可以使人才在接触中互相学习,使得隐性知识显性化,并得以广泛传播。

(二)信息共享效应

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知识和信息成首要资源。人才了追求知识和信息的高效流通,而聚集在信息经济发达的地区,由此,该区域的信息传播将会更加迅速,且传播成本降低,经济活动中会出现免费、及时的信息供群体共享。

(三)激励效应

人才作一种特殊的商品,因互相聚集而产生竞争,竞争会对失败者产生激励作用,聚集竞争不会是个体性竞争,必然是群体性竞争。对于失败群体,在竞争过程中能够以隐性知识溢出方式,发现自身人力资本的缺陷,失败的刺激会激励其努力提高自身的人力资本水平。对于胜利群体而言,了维持竞争优势,也会产生激励,进一步提高其人力资本水平。群体性竞争的结果会提升聚集区人才群体的能力水平,提高人才资源的性价比,在人才聚集群体中产生“激励效应”。

(四)集体学习效应

当人才聚集达到一定规模时,人才聚集效应会产生信息共享效应,了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人才更愿意创造一种集体学习的机会,如研讨会、沙龙等,并以此来获得更大程度的开放和交换力度。

(五)人气效应

随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财富的标志,不单单需要稀缺贵重的物质作载体了,而是要有一种可靠有效的信用制度来维系,因此,“人气”变得至关重要,要想积累人气,积累信心,就要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人才的聚集与人气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六)品牌效应

在广义虚拟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品牌商誉,逐渐体现出了一种无形的、巨大的价值。消费者追求高档品牌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体现虚拟价值的过程,高档的产品更多的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主。人才的聚集,会加快市场信息的流通,迅速地增大产品的需求,产生人气的积累,能够促使一个品牌持续下去,并不断的发展壮大。事实上,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品牌,它的价值是无可比拟的。

(七)组织效应

人才的聚集容易出现扎堆的现象,任何一类人才的聚集,都应有“帅”、“将”、“兵”的分类。组织中应由能力较强、民众信服度高的人才来担任领导,而组员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以及共同的追求。人才的聚集应向着群体合理配置的方向流动,从而使组织能够良好发展。

(八)商业模式效应

以大批量、标准化生产标志的经济时代已慢慢衰退,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原有的只是完成商品的使用价值的商业模式,逐渐转变服务同步的商业模式,强调注重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某地区人才的聚集,能够使当地企业快速的接受新鲜事物,从而推动其商业模式的转变。

(九)体验营销效应

顾客心理需求的满足主要取决于产品虚拟价值的发挥,而体验营销则是发挥产品虚拟价值的主要途径。如今,很多著名品牌的营销手段都转向了体验营销。随着广义虚拟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才的聚集,体验经济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人才聚集起来,是了追求更大的心理需求及精神需求,从而将体验营销融入到各个行业,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十)创意经济效应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3

虚拟经济的概念与特征

虚拟经济是指以虚拟资本的运作为中心、脱离实体经济的价值形态、按照特定的规律独立运动以获取价值增值所形成的经济活动或经济领域,虚拟资本是在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市场经济中信用制度和货币资本的产物,它包括银行的借贷信用(期票、汇票)、有价证券(股票、债券)、不动产抵押单及各种金融衍生品种等。从虚拟经济的领域来看,无论是发展股票、期货、期权等金融工具,还是发展网络市场,首先都必须深刻认识虚拟经济的基本特征。概括而言,虚拟经济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高度流动性与虚拟性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其活动过程只是数字符号的转移,随着虚拟资本无纸化、电子化的发展,虚拟资本的交易可以在瞬间时刻完成,同时,通过证券发行标准和证券价格的变化,引导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解决了生产要素在部门间的转移和重组问题以及社会个别资本直接进入产业部门的问题,表现出虚拟经济的高度流动性。然而,虚拟经济领域中虚拟资本的不断交易、交易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实际财富的增长,只是交易双方对未来虚拟资本所代表的权益的主观预期的增长,而这种增长预期又受到国家宏观经济环境、公司效益等许多因素的制约,是一博弈行为,形成了虚拟经济的虚拟性。

虚拟经济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虚拟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形态的虚拟性。虚拟经济建立在虚拟资本基础上,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虚拟经济又对实体经济产生巨大的反作用,相对于实体经济而言,虚拟经济形态的虚拟性表现为经济活动的虚拟实现、经济工具的虚拟运作等。虚拟资本价格的虚拟性。与实体资产的价格相比,虚拟资本的价格具有明显的虚拟特征。从定价方式上说,它是一种心理预期定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受到投资者信念、心理及所带来的行为方式的影响。从形式上看,其存在形式日益虚拟化,这反映了金融产品价值的虚拟特征,决定了虚拟资本价格的内在虚拟性。经营形式的虚拟性。虚拟经营是虚拟经济的实现方式,一方面,通过人员虚拟,可以借助外部的人力资源,来弥补自身智力的不足。另一方面,通过功能虚拟,可以借用外部的物力资源,减少庞大的资金和精力的开支,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附加值高的功能上,而将附加值低的功能虚拟化,由于内部的精简和外部的强化,而且企业掌握了关键业务和高附加值部分,保证了企业较高的投入产出比,实现了企业功能扩张,优势互补,资源节约。过程控制的虚拟性。虚拟经济是心理预期支撑的价格系统,虚拟资本在完全虚拟的市场上进行巨额交易,其价格的波动几乎脱离了价值规律中供求关系的约束,波动性大周期短,稳定性弱破坏性强,虚拟经济对经济活动的过程控制往往通过虚拟手段进行。

复杂性与规范性

虚拟经济是宏观经济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是由政府、投资者、中介机构和资本市场所构成,具有比其它经济系统更强的复杂性,主要表现为:交易主体的复杂性。虚拟经济领域参与交易的主体很多,有金融证券机构、中外基金、风险投资企业、实体企业、个人投资者等,各参与主体的背景、实力、文化的不同,直接影响到虚拟经济的复杂性。交易载体的复杂性。与实体经济不同,虚拟经济各主体经营的是金融产品,如股票、债券及其衍生品等各种形式的权益凭证。这些金融产品具有一般商品所没有的非物质化、同质性等特性,使金融资产及其市场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使投资者识别和运用各种金融产品越来越难,虚拟经济的复杂性突显。交易方式的复杂性。虚拟资本主要通过金融业的操作来实现交易,金融产品都是虚拟的价值符号,具有极强的互相替代性,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可变能力,其价格的波动具有很强的传导性,加剧了虚拟经济领域的动荡和风险,信息技术发展及金融全球化使虚拟经济运行超越了国界并进一步复杂化,人们对虚拟经济的驾驭越来越难。交易环境的复杂性。虚拟经济虽然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但离不开我国市场经济这个大环境,由于我国相关政策、制度不完善,导致影响虚拟经济的因素很复杂,有来自国家政策变化因素的影响,也有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行为因素的影响。虚拟资本价值决定的复杂性。虚拟资本只是权益凭证,其内在价值是由其将来的现金收入流决定的,是未来全部现金收入的贴现值。由于金融资产价值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所以金融资产价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大起大落是金融资产价格运行的常态。信用交易中的保证金交易和抛空机制又加剧了这种波动,投机力量的存在加重了金融市场的投机气氛,使虚拟资本价值的决定比一般产品市场有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加剧了虚拟经济的不稳定。

我国虚拟经济更应该具有规范性,更应该具有规范性的条件,其经济行为要受到严格的规范,这种规范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虚拟经济交易的资源形式的规范化。股权是虚拟经济交易的核心资源之一,股权的分割、设置、交易是虚拟经济的重要交易范畴。公司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合理设置股权,改制成为股份公司,就必须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的机制运作,使公司的组织体制走上了规范化动作的轨道。二是交易条件、程序、场所等运用方式的规范化,信息披露、中介服务等管理的规范化。虚拟资本来自于社会投资者,具有流通性和风险性,时时处在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和影响之中,促使虚拟资本的发行主体必须树立经济金融意识、风险意识、理性投资意识、法律意识,推动企业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信息公开披露制度,建立起多层次的监督体系。

高风险性与高投机性

首先,虚拟资本的内在不稳定性导致其价格变化无常,人们对市场及环境变化的预测能力又有限,尤其是随着各种风险投资基金、对冲基金等大量投机资本的冲击,虚拟资本价格经常不符合常规地大起大落,使得虚拟经济成为了一种高动荡、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加剧了虚拟经济的高风险性;其次,虚拟经济中有价证券、期货、期权等虚拟资本的交易带有虚拟性,其交易价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心理预期及其博弈行为。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增大和交易品种增多,又使虚拟经济活动变得更加复杂,使虚拟经济演变为一种投机性很高的经济活动。

发展虚拟经济的对策及建议

要用全新的观念看待社会主义虚拟经济,创造条件,因势利导,推动虚拟经济的发展。对待社会主义虚拟经济,首先是了解它、认识它,然后利用它、完善它。随着我国法律体系的逐渐完善,虚拟经济的发展将会有一个广阔的前景,以虚拟经济的运作进行国有实体经济的调整与改组,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吸收更多的资金,构建战略性产业,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机遇。而网络经济在全球的发展已经越来越成熟,正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广泛地应用在各个经济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如何把网络经济与资本市场结合在一起,都要求首先从观念上对虚拟经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战略的高度看待与管理虚拟经济,制定正确的政策,唯有如此,虚拟经济才能在我国健康、稳健地得到发展。

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从理论上讲,由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所以我们完全有可能更好地利用虚拟经济的积极作用,而限制其消极作用。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可阻挡的,经济越是虚拟化,就越需要有效的宏观经济管理和适度的政府干预,不仅需要有长期性的制度性建设,也应该注意短期对经济的调控。一是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实现依法监管。二是扩张虚拟经济,培养和发展民间资本。银行储蓄的持续增长,反映了需求的疲软和资源的闲置,通过虚拟经济的扩张来发育民间资本、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构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虚拟经济的发展必然产生新的交易技术、新的金融品种,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新的竞争和替代,唯有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产业,加快培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有可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4

在市场经济中,房地产有三个基本功能:一是为消费者提供居住和工作场所;二是为个人和企业提供投资或投机机会;三是为整个信用制度提供最基本的抵押资产(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银行抵押资产的90%是房地产)。前者是房地产的自然属性,与是否市场经济无关,后两者则是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没有市场经济就没有这两个功能。房地产在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基本功能引发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基本作用:其正面的基本作用在于房地产可以迅速通过房地产信贷的杠杆撬动大量资金流向房地产发达地区,导致该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在中国这总是为地方政府带来巨大的土地出让和税收收入);而基本的负面作用就是它可能带来泡沫经济的风险。可见,房地产在现代经济运行中具有很强的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把房地产作为虚拟经济的部门之一来进行研究更能体现房地产在市场经济中的特性。

然而,在传统经济理论中,房地产(realestate)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最重要的实物资产(realassets),属于实体经济的研究范畴,房地产的变动应该与经济基本面相吻合。但是,现实经济中的“房经背离”和“房地产泡沫”等种种“异象”又说明了仅把房地产作为一种实物资产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从当今经济虚拟化的现实出发,运用虚拟经济理论对之进行合理的解释。

一、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

在现代经济中,资本化定价方式越来越普遍,整个经济系统中虚拟经济部分的影响日益增强,相应地,虚拟经济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国内外学者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称呼有很多种,但是它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而存在的看法却是共同的。虚拟经济概念的本质意在概括一种不同于以往的经济运行方式,其基础就是资本化的定价方式。它是观念支撑或心理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而实体经济是成本支撑的价格形成系统。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房地产的价格形成无疑属于虚拟经济系统。

可见,虚拟经济理论重视预期和心理活动、不确定等因素的作用,它把整个经济系统划分为由成本支撑的实体经济系统和由心理支撑的虚拟经济系统。虚拟经济是一种以资本化定价方式为其行为基础的特殊的经济运行关系,一种资产,不论其有形还是无形,也不论其是金融资产还是房地产,一旦以资本化定价方式来定价,它就具有虚拟资产的运行特征,就应该纳入虚拟经济的研究框架。虚拟经济中的所有运行特征、运行规律和所发生的重大事件无不与资产的这种特殊定价方式有关。对房地产虚拟性的研究也是从资本化定价方式入手的。有关的研究如下:

1.关于房地产定价方式的研究。刘骏民(1998)指出:如果从定价方式的角度来看,即使是狭义的虚拟经济的定义也要包括房地产。随后,南开大学虚拟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课题组“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报告”指出房地产虚拟性是介于一般商品和金融资产之间的,房地产虚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具体包括:房地产存量与市场、经济发展与经济虚拟化的程度以及制度因素(包括土地制度、法律制度和市场结构等影响房地产虚拟性质的主要制度因素)。

2.关于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经济稳定的关系研究。郭金兴(2005)指出: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并不必然导致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房地产具有稳定经济的内在机理。房地产价格的长期增长趋势可以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增长中的货币需求相适应,而房地产价值的相对稳定性对稳定货币发行,从而稳定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王国忠(2005)通过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发现:房地产价格波动对整个经济价值系统的影响是直接而显性的。房地产价格与货币供应在整个区间内存在双向的影响机制,房地产价格对股票价格与实体经济的价格指标都有着单向的传导机制,房地产的价格波动会影响股票市场的价格及实物生产价格的波动。这说明作为虚拟经济的子集,房地产在国民经济运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如果把房地产部门看成是虚拟经济的一部分,然后再来考察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就会发现,房地产价格的变动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但没有减弱,反而出现了增强的趋势。鞠方(2005)基于对现代经济和房地产市场特殊性的分析,提出了一个基于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二元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房地产市场货币积聚假说,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进行新的解释。进而把房地产泡沫放在协调处理好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角度进行研究,重点剖析房地产泡沫、经济增长和金融发展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为三者的互动协调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指出: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具有鲜明的虚拟经济特征和实体经济特征的特殊市场,正是由于这种“虚实两重性”,决定了房地产“异象”成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二、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基本思路

在认识到房地产的虚拟性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按照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刘骏民,2003),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这种重构包括以下几个有机的组成部分:①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研究。这是从虚拟经济的行为基础——资本化定价方式的角度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的研究。②对房地产自身的稳定性的研究。首先,从虚拟经济的运行特征——强波动性入手,然后,对房地产这种虚拟经济成分自身的稳定性进行研究。③从价格的角度来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说明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关系——房地产如何影响宏观经济以及宏观经济对房地产市场产生什么影响。④从资金流的角度阐述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这种资金流包括货币资金流和信贷资金流。分析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波动)之间的关系构成了新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核心部分。⑤指出在虚拟经济条件下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干预,以促进经济稳定。⑥案例研究。研究美国、英国、日本、中国等国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

由此,从虚拟经济的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分析框架图大致如下:

三、从虚拟经济角度来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的意义

在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研究房地产虚拟性质与宏观经济稳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大体而言,从虚拟经济的角度重构房地产经济理论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强调房地产的投资和投机功能,从而将股市、债市、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等看作一个整体来考察房地产,考察资金在这些领域中转移流动的规律及其影响;第二,强调房地产作为资产的虚拟性质和可能的房地产引发的泡沫经济的风险。这种从市场经济功能视角的研究将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有利于正确解释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房地产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传统经济理论难以有效解释房地产市场运行中的“异象”,只有在对房地产虚拟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才会对虚拟经济的定义和研究领域有更深刻的了解;才会对虚拟经济的理论出发点是把整个经济看作一个价值系统而非物质系统有更深刻的理解;这种研究必将极大地丰富虚拟经济的理论。

有利于提高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研究房地产虚拟性与宏观经济稳定的关系,指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维护整个社会的公平、稳定和协调发展,这在客观上为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并有利于提高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

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房地产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增长至关重要,研究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有利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和实体经济部门的协调发展,从而为经济增长服务。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事关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房地产泡沫引发的财富分配效应可能加剧收入分配差距,造成社会利益主体的矛盾激化。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的房地产市场发展迅速,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也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房地产业也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国的GDP增长对房地产业的依赖性较强。在此情形下,如果房地产业出现不正常的发展,不仅会导致房地产业衰退,还会对金融体系甚至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带来不良影响。因此,认识房地产虚拟性并在此基础上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中的问题,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金融安全、投资决策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AlanGreenspan.Newchallengesformonetarypolicy.beforeasymposiumsponsoredbytheFederalReserveBankofKansasCityinJacksonHole[R].Wyoming,August27,1999.

[2]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39~42.

[3]刘骏民.虚拟经济的理论框架及其命题[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4]王千.房地产虚拟资产特性与宏观经济稳定[D].南开大学2006年博士学位论文.

[5]王国忠.虚拟经济稳定性研究[D].南开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5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首次肯定了虚拟经济的客观存在,肯定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一样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目前,虚拟经济研究主要集中在虚拟经济自身运行特点和运行规律以及虚拟经济与其他经济理论的关系等方面,关于虚拟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分析与所需的客观条件等研究则比较少。其实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研究虚拟经济的运行基础,以期正确面对虚拟经济,确定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规模,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促进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一、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运行的现实基础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逐步产生的。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的良性运转产生了适度的虚拟经济,当保持合理的发展速度与规模时,二者相辅相成。

1、实体经济的发展为虚拟经济提供历史基础

从历史角度看,虚拟经济并非伴随实体经济活动同步产生,它只是在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为适应实体经济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经济活动。在商品货币经济条件下,货币财富分布的不均衡性客观上产生了货币资金调剂的必要,而私有制的存在则决定了这种货币余缺的调剂只能采取借贷形式,即由借方在不放弃所有权的条件下将暂时不用的货币资金转借给需要补充资金的贷方使用。在这种借贷行为中,借方为保证自己的权益,往往要求掌握一种书面的债权、债务凭证,即借据,这种凭证或借据便成为虚拟资本的最早形式,借方据此获得利息收益的借贷活动也随之演变为最初的虚拟经济活动。

2、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规模扩张的基础

实体经济规模扩大而引起融资需求的增加,促进了银行集中和银行体系存款规模的急剧扩张;构成实体经济活动主体的各种企业对直接融资需求的增加,导致了作为虚拟资本重要形式的有价证券的大规模发行和交易;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促进了外汇市场规模的膨胀。

3、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范围扩充的基础

在实体经济中,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对资本的强大需求,使得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广泛渗透。

4、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工具创新的基础

在实体经济活动中,各种因素的不确定性往往会使经济主体面临较大的市场风险,客观上要求必须拥有相应的避险手段。因此,各种金融衍生工具应运而生,以适应规避实体经济活动风险的需要。

二、信用制度是虚拟经济运行的前提

在一定意义上讲,“整个虚拟经济体系就是靠一种信任而存在”(戴辉,2004),虚拟经济的信用性根源于虚拟资本的信用特征。

首先,从货币的演变看,无论是商品货币、纸币还是纯粹的信用货币,都要以信用为基础。其内在规律表现为,货币本身越是具有实际的使用价值,它所需的信用要求就越弱;而货币本身越是没有实际的实用价值,它就越需要人们的信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货币的虚拟化色彩越来越浓,货币的信用特征也越来越显著。

其次,各种虚拟资本体现着不同形式的信用关系。虚拟资本没有实际价值,但人们还是接受它,还会参与虚拟经济活动,这完全出于人们的信任。人们相信虚拟资本只是实物的代表,而虚拟资本与实物之间的转换又是完全有制度保障的。人们对虚拟经济体系的信任程度影响着虚拟经济的发展,同时,这种信任度是基于心理预期的。虚拟经济若缺乏强有力的约束,则可能出现信用崩溃,难以维持虚拟经济的运行。因此,虚拟经济具有强烈的信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将虚拟经济体系看作信用制度。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稳定可靠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虚拟经济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条件。良好的社会信用制度可以使虚拟经济参与主体方便,快捷地获取对方真实的信息,降低交易费用,减少风险,避免引起经济震荡。虚拟经济的发展对信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但我国现行的信用制度和信用管理体系却远远落后于这种要求,进而大大加剧了虚拟经济发展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艰巨庞大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要围绕政府行政方式改革、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企业和个人信用等核心问题建立有效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虚拟经济的有效运行。

三、金融监管是虚拟经济运行的保障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存量的持有与交易活动。虚拟经济中商品的购买已经不是为了消费,而是一种投资,这时该商品的定价不再是由这种商品的成本来支撑的,而是用预期收益折现的方式定价。这也就是资本化定价方法,它是以心理为支撑的。但是,由于人们的理性有限,人们无法完全了解未来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真实变化,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对虚拟资产价格缺乏了解,为虚拟资本存量的高度投机创造了条件。这种定价方式同时确定了虚拟经济的研究范畴,是虚拟经济运行基础分析的重要内容。

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市场的发展,虚拟经济的交易规模增大,交易品种增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人们极易出现决策失误,因而虚拟经济演变为一种投机风险很高的经济活动。越是在新兴和不完善、市场监管力差、防范和应对投机行为的措施差的市场,虚拟经济越具有高投机风险性。

许多专家认为,大量带有明显投机性和虚拟性的虚拟资本过度的交易和发展是造成现代市场经济出现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是导致诸多金融危机爆发的重要根源。虚拟经济大幅波动已是当代国际金融危机的一个显著特征,它造成的金融系统性风险会破坏市场信用体系,会破坏实体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金配置渠道的畅通,并降低资金配置效率,对实体经济产生实际影响。当今世界经济运行的最大危机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而是虚拟资本过剩引发的金融危机。因此,对虚拟经济过度波动造成的金融系统性风险进行干预是必要的。

我们要转变观念,逐步取消金融管制,建立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管,增强透明度,确保虚拟经济健康运行。在加强金融风险管理中,我们不仅要适当限制虚拟经济中存在风险投机交易行为以及虚拟经济的风险重组,加强虚拟经济的风险性管理,而且加强防范风险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转移,并实现技术上的保证。

就金融监管而言,当前世界主要有两种监管模式值得我们借鉴。一是统一或准统一监管模式,代表国家包括英国、日本等。二是多元、分散监管模式,代表国家有美国。

四、政府干预是虚拟经济运行的必然

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虚拟经济的经验教训表明,在虚拟经济较弱、尚未形成一定规模时,政府起到了领导、扶持、导向、组织的作用。随着虚拟经济发展规模的壮大,政府在逐渐变为引导和支持(郑克岭,2007)。虚拟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政府强有力的宏观管理与调控,政府应当为虚拟经济的良性运行当好“守夜人”与“掌舵者”。

1、虚拟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制定战略规划

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政府应充分认识虚拟经济在经济发展,特别是新经济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正确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虚拟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确立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总体框架,明确发展虚拟经济的总方针、长远目标、阶段目标、监督引导机制及其他配套机制等宏观问题。

2、虚拟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参与者建立一个以可承受虚拟程度系数为主要标准的虚拟经济预警系统

虚拟经济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其高度预期性,所以要想调控好虚拟经济,关键在于如何调控好参与者的心理预期,在经济发展过缓时可以出台一些利好政策,或者在相关媒体一些利好消息,并采取相应的较为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使参与者预感到政府会加大经济建设力度,增强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从而提升权益性资本观念价值,促进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增长;如果经济发展过热则可以采用相反的措施。另外,由于虚拟资产高度的投机性、风险性、流动性和替代性,使得对于虚拟经济的调控十分困难,因此,政府必须建立系统的虚拟经济预警指标进行监控。

3、虚拟经济的运行需要政府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

风险投资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但暂时缺乏资金,不具备上市资格或其他融资渠道的新兴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做长期股权投资,其目的不是通过投资从事实体经济活动的盈利中取得回报,而是通过资本增值来实现回报的投资行为。风险投资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是虚拟经济研究的范畴。建立良好的风险投资环境对促进虚拟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主要是发挥政府对风险投资的主导作用,营造宽松、优惠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法规建设,为风险投资提供稳定的法律环境;建立风险资本自由进出的金融环境;建立规范的风险投资中介机构,营造良好的风险投资服务环境。

虚拟经济既是世界经济的演化进程和发展趋势,又是已经形成的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状态,它的发展引发了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革命。我们必须正确面对虚拟经济,分析虚拟经济运行的行为基础,澄清虚拟经济良性运行的内在规律与所需的客观条件,为我国虚拟经济的良性发展做出探索。

【参考文献】

[1] 戴辉、刘新梅:论虚拟经济的特征[J].经济纵横,2004(6).

[2] 赵锦辉:虚拟经济理论论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6).

[3] 段进朋:虚拟经济的作用及影响[J].生产力研究,2006(11).

[4] 向勤:虚拟经济特性及其经济效应分析[J].消费导刊,2006(12).

[5] 李宝伟:虚拟经济管理初探[J].中国行政管理,2007(8).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6

【中图分类号】 F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7-373-1

虚拟技术最早于出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虚拟技术的独特特征表现在虚拟技术具有非实体性、信息性和价值性,这些特征集中表现了“虚拟性”。

一、虚拟技术的非实体性

我们知道物质实体的体积和质料会因为外界环境的变化影响而改变。当存储虚拟技术的存储设备被破坏时,支持技术运行的程序代码还会完好的保存在存储系统中,虚拟技术的内容是程序和代码,不能够被触摸的到,虚拟技术的永恒性和无形性共同构成了非实体性的特征。

永恒性。物质实体一般具有物理特性,能够独立存在。虚拟技术显然不属于物质实体,虚拟技术一般是以文字、图片、信息、代码为内容,依靠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软件为载体,离开了内容和载体虚拟技术只是一连串数字代码,不具有任何技术意义,虚拟技术不能够“自己存在”;虚拟技术的本质是由代码组成的符号,但就技术本身来讲其是无形性的。虚拟技术在存储系统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保存下来,当存储虚拟技术的存储设备被破坏时,支持技术运行的程序代码还会完好的保存在存储系统中。而书本知识却会因为载体纸张的被破坏,造成书本知识的流失,虚拟技术与书本知识同为知识的表现形式,却会因为不同的载体而使知识的存储形式有所不同,才会使知识的永恒性有所区别。从理论上来看,虚拟技术一旦被创造出来,就可以永远不会失传。

无形性。物质实体都有一定的形态,占有一定的体积并且一般可以被度量。虚拟技术作为一种信息代码的组合,对其可采用现代计算机使用的二进制度量单位进行度量。对物质实体进行度量的度量工具一般也是物质实体,如度量尺及经纬仪等工具;而对信息代码的度量却是代码数字,是无形的。在对物质实体的认识上,洛克把物质实体看成是各种可感性质和心理活动的基质或支撑。他认为“我们通过经验感觉到的感性性质是不能独立存在的,它们只有依附在一定的基质之上…至于事物的实在本质即内部构造,以及这种内部构造和可感性质的关系都是经验不到的,是不可知的”。我们认为虚拟技术的存在的确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虚拟技术的存在必须借助软件和硬件才能表达出来。所以对于“实在本质”人们是可以感知到的,从这点来看虚拟技术不符合洛克所说的物质实体的本质,虚拟技术也就不具有物质实体的特征和本质了。虚拟技术是由一连串数字代码组成的无形的经验产品,无法观察和触摸,不具有可触摸性,无形性也就是虚拟技术的“虚拟性”,也是虚拟技术区别于其他技术的重要特性。

二、虚拟技术的信息性

虚拟技术的信息性主要包括内容共享性和延续性两个方面,其中共享性表现在可以实现对系统内容的全面化分享,这种公开分享的方式可以不受信息载体的变化传播信息内容;延续性表现在面对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时,将专业信息转换为不同的信息形态,从而有利于信息的传播和延续。

共享性。根据虚拟技术的本质我们可知虚拟技术是由人脑创造出来的一种符号代码,这种符号代码的载体是软件系统和各种硬件设备。我们知道一般的文字、音乐以及图画等也可以属于信息体,这些信息体的存在也都依靠一定的载体。其中文字载体可以是纸张也可以是计算机显示器,音乐的载体通常是音乐刻录器或者音乐播放器。但是文字、音乐等信息的载体一般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纸张会因为书籍受到破坏而丢失文字信息,音乐刻录器会因为损坏而无法播放音乐信息,图纸会因为被破坏而失去图画信息,可以说这些信息的载体都是不稳定的,都是容易丢失信息的。延续性。我们知道知识和科学技术都是信息,都是用符号表达的社会信息,而社会信息却是永不消失的,这种亘古不变的信息正是由于可延续性才做到的。信息不仅在时间上能无限延续,而且在空间上也能无限扩散。信息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可以同时供许多人使用。它不像其他资源那样,在交换过程中遵循等价交换原则,失去一物才能得到另一物。在信息的延续方式方面可以采用语言、书籍、广播、电视等人类常用的信息传递方式。人们在借助虚拟技术方便生产和生活的同时,却在这项技术的延续发展方面缺乏考虑。在传播技术使用的同时我们有必要对技术延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这是科学文明传播中必经的环节。

三、虚拟技术的价值性

虚拟技术可以帮助人们实现很多生产和生活方面的需求,正是因为社会的需求虚拟技术才得以体现其使用价值。社会的需求促进了技术商品化的发展,实现了技术的经济价值。

使用价值。虚拟技术的使用价值表现为其可以作为一项工具或手段,借助于虚拟技术人们可以实现对现实环境的模拟、对现实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虚拟以及对现实环境中不存在的创新。借助于虚拟技术人们创造了一定的财富,正如马克思所说“不论财富的社会形式如何,使用价值总是构成财富的内容,而这个内容最初同这种形式无关”。使用价值是一切商品的共有属性,商品正是因为具有使用价值才会被社会需求,才有交易流通的可能性。只是作为技术的商品同一般的物质商品有所不同,物质商品作为出售品是有形的,而技术商品是无形的。因此,可以说虚拟技术的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经济价值。虚拟技术的价值性主要是通过虚拟技术产品体现出来的,我们知道虚拟技术产品以计算机硬件和操作系统设为载体。一旦离开了载体,虚拟技术产品就没法体现出其在网络交互平台中具有的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一个使用价值究竟表现为原料、劳动资料还是产品,完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起的特定的作用,取决于它在劳动过程中所处的地位,随着地位的改变,这些规定也就改变”。也就是说对于虚拟技术的价值性也要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研究,离开了特定的环境,虚拟技术产品也就很难体现其应有的经济价值。利益的趋势推进了更多技术产品的研究和开发,虚拟技术的可交易性才使得它能够流通和体现出一定的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2007:164.

[2]孙钱章.实用领导科学大辞典[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892.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7

“新经济”一词由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曼德尔(Michael J.Mandel)于1996年12月30日在《商业周刊》上发表的题为《新经济的胜利:全球化和信息革命》一文中首先提出,后来又进一步给出定义:“新经济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构筑的经济。”理论界对于新经济的涵义争论颇多,主要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理解认为新经济是指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持续经济增长,广义的理解是指兴起于美国、扩展于世界的新技术革命引起的经济增长方式、经济结构以及经济运行规则等的变化。本文将新经济理解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以高新技术及现代金融为支撑的新经济范式。新经济之“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技术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创新蜂聚;第二,市场运作层面的空前激烈竞争;第三,资金层面的融资方式创新;第四,政府层面的政策与制度创新;第五,宏观经济层面的经济周期波动微波化。

新经济周期理论。新经济形态的出现及其与新型周期之间的关联催生了新经济周期理论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新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周期主要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周期消失论”,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多恩布什于1998年提出,认为只要宏观经济政策得当,经济就可以摆脱商业周期。然而2000年美国网络泡沫的破灭以及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已经证明经济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周期并未消失,只是在新经济条件下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变化本身并没有质的不同。另一种是“周期减幅论”,代表性学者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副教授斯蒂芬・韦伯,他认为经济周期波动将变得轻微,更像是一种“涟漪”。新经济条件下经济周期性特点仍然存在,其标志是经济本身的波动性越来越平缓,周期峰谷之间的距离和落差以及峰谷转换的频率呈现相对温和的形态,即经济周期的波长变大,扩张期延长,收缩期减小,同时衰退幅度变小,经济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波动更为平稳,但经济增长率趋缓可能更多地源于经济体的基数作用。

虚拟经济是新经济的重要延伸及核心标志。虚拟经济,是指银行信贷信用、有价证券、产权物权及金融衍生产品等虚拟资本以金融系统为主要依托的循环运动有关的经济活动。近年来,在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基础上,金融结构及金融体系的变革促使金融工具、金融市场及金融交易技术加速创新。经济的结构化特征越发明显,即产业分类由实体经济占绝对主导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并行转化,进而虚拟经济占比逐步增强。

虚拟经济发展对新经济周期理论悖理的原因

一般意义上,随着新经济过程深入并且进入信息时代,经济波动性应该趋缓,经济周期波幅应该收窄,而以股票市场指数的波动率反映出的经济波动性与新经济的周期特征从存在不一致,到越发表现出回归到“丛林规则”下的高竞争和高波动的状态。那么,什么因素导致经济波动性不降反升而使新经济的含量没有质的提升呢?以下从宏观、中观及微观三个层面给出原因分析。

在宏观经济方面,随着虚拟资本持续增长并深化,虚拟经济越发呈现出脱离实体经济而独立运行的经济形态。尽管虚拟经济以服务于实体经济为最终目的,但相比实体经济的确具有不可替代的特征,即虚拟资本的持有与交易活动表现为价值符号的转移,能够扩大经济体系流动性,提高社会资源配置和再配置效率,这就使得虚拟经济规模远远超过实体经济。金融产品和金融技术的多样性提供了虚拟资本进入新市场的途径和规避风险的方法,从总体上降低了融资成本,也为社会游资提供了新的投资渠道。

在中观经济方面,金融市场的重心逐步转向衍生品市场,尤其是在杠杆式交易模式的助推下,衍生品市场规模迅速扩大。随着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等规模持续扩大,金融期货、期权等在内的金融衍生工具层出不穷。金融市场的衍生化使得衍生工具与原生工具的天然联系被割裂,衍生工具的规模严重偏离原生需求,而衍生工具的波动也放大且影响到整个金融市场。

在微观市场方面,金融衍生工具作为虚拟化具体而微的体现,其虚拟性决定了定价机制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基础产品价格决定过程中理应遵循的价值规律,而是取决于衍生产品持有者和交易者的主观预期、宏观经济环境以及政治等众多非经济因素,并且这些因素自身变化频繁,不遵循一定的规律,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对我国的启示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8

中图分类号:Fo3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9448(2011)02--0005--15

《广义虚拟经济 二元价值容介态的经济导论》讲述了一个老张家卖挂面的故事。这个故事通过一个典型的微观经营者的成长路径揭示了两个重要规律:一是论证了人类社会从实体经济到狭义虚拟经济,再到广义虚拟经济的自然进化的内在逻辑;二是说明了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资本循环是如何发生、演进和完成的,

一、不同经济形态下的资本循环理论

对应于老张家卖挂面的故事,我们可以将资本循环分成几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实体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

老张家最初经营挂面就是由几个股东投入原始资本,购置工具、面粉等生产资料,然后雇人劳动,生产出挂面,在产品市场变现后返还股东利润。这个循环过程,马克思早在《资本论》中对产业资本循环的论述中就描述得很清楚(见图1)。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产业资本相继表现为三种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从全社会来看,产业资本循环的前提条件就是三种资本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马克思所定义的产业资本显然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并且是以机器大生产为特征的实体经济形态,因为只有在机器大生产的条件下才能够满足产业资本循环的两个前提条件。

随着老张家挂面厂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工厂将面临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他们通过向银行或其他债主借债解决了这一问题。图2显示挂面厂和银行之间又形成了一个循环,这个循环意味着生息资本的诞生。

马克思对生息资本的循环及其性质同样作了详细的分析。在马克思看来,生息资本“是一种特别的商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货币一旦转化为资本,它就取得作为资本执行职能的使用价值。货币资本家把他的货币按一定期限贷给职能资本家,实际上就是把货币这种作为资本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职能资本家。一旦货币作为生息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这时的货币资本就变成了商品,即作为商品的资本或称资本商品。货币资本家将生息资本的使用价值让渡给职能资本家,职能资本家为此必须支付一定的利息,这样利息就成了资本商品使用价值的购买价格。这样看来,利息只是平均利润的一部分,只不过职能资本家把它交给了货币资本家。从以上分析来看,生息资本的主要功能在于为产业资本的循环提供支持,尽管经济体系中形成了双线的资本循环,但仍然属于实体经济的范畴。

第二阶段:狭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

当老张家挂面生意发展到一定程度,开始在股票市场上市之后,资本循环的运动就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实体经济范畴的双线循环之外,还要增加一条来源于资本市场上的资本循环。因为经济体系的价值增值渠道除了产品市场之外,还多了一条资本市场的渠道,而且资本市场发挥的价值倍增器的作用要远高于产品市场。股东除了卖产品获取利润之外,还可以通过资本市场上的市值增值,获得资产增值的收益。同时,在股市上广大的中小股东,通过二级市场投资也要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资产增值收益(见图3)。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将证券、期货、期权这类资本称为虚拟资本。但是由于时代所限,马克思本人并没有对虚拟资本的循环过程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后来,希法亨将这一概念扩展为金融资本,并对各类金融资本的循环过程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刘骏民等国内研究学者将所有的金融活动称为狭义虚拟经济。之所以将这类资本与产业资本区分开来,是因为其循环规律有着根本的不同。比如,金融活动中并不存在产业资本的三种不同形式,而且金融活动中的价值增值与产业资本完全不同,并不是依靠劳动力创造的剩余价值,而是更加依靠预期、信心等心理要素的变化。尽管狭义虚拟经济范畴的金融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态已取得了很多人的共识,但是这些人也大都认为实体经济范畴的产业资本的循环仍然是经济体系中的核心活动。无论虚拟经济发展多快、规模多大,其根本是为实体经济服务,为了提高产业资本的配置效率,实体经济仍然是狭义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阶段: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

老张家挂面持续发展的高级形态是形成了品牌和连锁,这一切以标准的工艺流程、悠久的历史声誉和独有的知识产权作为基础。品牌和连锁的价值增值作用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会进一步得到放大。在这一过程中,品牌相当于一个由多种信息凝聚而成的过程抽象体,它的价值体现在了解和使用过这一品牌的人们的心中。因此,品牌资本的循环过程已经无法在物理时空下完成,它只能在人的心理时空下完成。而连锁体现了生产过程从线性结构发展成为网络式结构,即从用生产线来制造产品,发展为用管理网络来组装创造价值。上述变化使得资本循环在实体经济范畴和狭义虚拟经济范畴内得不到有效的解释,而这些正属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范畴。

广义虚拟经济的资本循环是一种更为复杂的经济过程(见图4)。首先,对传统的生产环节应该有新的认识,并非所有的生产商都是从事同质的加工生产。一件商品或一个企业价值增值的最大部分并非来源于直接的生产,而是来源于商品或企业的历史文化价值、品牌价值或者商业模式等,这些要素使得商品和企业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的价值能够实现几何基数的增长,而非简单的线性增长,我们把创造这些要素的企业称为规则设计商(Designer)。因为只要掌握了这些要素,就能够站在产业链的制高端,设计整个产业的标准和运行规则。规则设计商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在于创造产品品牌和创新商业模式。规则设计商独立出来之后,使得商品的价值细分具有了基础,我们能够在同一类产品中创造出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元和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所以说,规则设计商更多的工作是在相同的事物中寻找差异。其次,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商品的组装过程都会形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和若干子系统,所以在传统的生产环节,会增加一个系统集成商(Integrator)的角色,它使得生产从用生产线来制造产品,发展为用管理网络来组装创造价值。再次,传统的生产供应商在这一体系中,更多地应该将精力聚焦于生产效率,因为关注客户和市场的目标更多地是靠规则设计商和系统集成商来实现。从效率的目标出发,通常会根据资源的相似性、技术的通用性以及流程的一致性形成若干模块,这些企业被称为模块制造商(Moduler)。模块制造商更多的工作是在不同的事物中寻找相似性。

在这个体系中的资本循环具有广义虚拟经济 的二元容介态的特征。第一,从资本形式来看,它既有凝聚了各种信息态(或称为生活对象化)的品牌资本或商业模式资本,也有以物质态形式出现的产业资本,而且通过品牌资本或商业模式资本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更多地满足的是人的心理需求,而通过产业资本所创造的产品和服务更多地满足的是人的生理需求。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资本形式虽然不具有时问上的继起性和空间上的并存性,但是它将物理时空和人的心理时空有机地容介起来,从而形成了一套新的循环系统。第二,从价值传递的形态来看,产业资本循环中的价值传递主要依靠的是实物流的传递,而其他资本循环中的价值传递更多地依靠信息流的传递。比如横向来看,规则设计商将历史文化、品牌价值、商业模式等无形资产的价值传递到资本市场和产品市场,更多地是通过广告媒体、信息披露等手段;纵向来看,规则设计商将产业的运行规则传递给系统集成商,以及系统集成商将生产任务布置给模块供应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IT手段建立起来的供应商管理系统等,本质上是信息流的传递。第三,从经济形态来看,这一体系不但容纳了实体经济和狭义虚拟经济,而且容纳了更多满足心理需求的虚拟经济形态以及同时满足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的跨界经济形态,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不同形式资本循环的中介系统使这些经济形态有机地合成为一个整体。

二、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的复杂性特征分析

上述分析揭示了从物本经济时代到广义虚拟经济时代资本循环不断变化的现象。按照认识的逻辑,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是,如何进一步认识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的本质特征?以及我们应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论来分析这一问题?

刘曙光在《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中指出,广义虚拟经济时代的思维方式应当是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的唯物辩证法的当代形态,即复杂性思维或复杂性方法。这一论断一语道破了广义虚拟经济理论和传统经济理论在思维方式上的根本差异。运用复杂性思维来分析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会发现资本循环体系具有复杂系统的关键特征。

(一)具有整体性的特征

系统具有一种只有整体才具有,而孤立的部分及其总和不具备的特性,称为整体涌现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这已经完全超越了“整体等于部分之和”的线性思维模式,而采用了更接近实际经济生活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不同的结构方式,即组分之间不同的相互激发、相互制约方式产生不同的整体涌现性。合理的结构方式产生正的结构效应,整体将大于部分之和。不合理的结构方式产生负的结构效应,整体将大于部分之和。

在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中,品牌价值、商业模式和集成网络等概念就表现出了资本循环体系的涌现性特征。比如,单纯地讲商品的质量、功能、特性以及组织的价值观都无法代表某一商品的品牌,品牌价值就是这些要素凝聚为一个系统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涌现性。同理,商业模式和集成网络,是将企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乃至内部的管理等各种要素融合成系统之后的综合反映。

事实上,在实体经济和狭义虚拟经济范畴内的资本循环也会产生涌现性的概念,比如:商品价格、利息、股价等,这些都不是单一要素或局部变量所能表达的特征。但是,总体而言,在实体经济和狭义虚拟经济范畴内,涌现性的问题并没有成为理论关注的重点,因为在传统经济学范围内由于产品同质和价格接收者等假设条件的约束,对经济整体的认识实际上仍然是所有微观个体的加总。在广义虚拟经济范畴内,由于将经济研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中,考虑了更多元的社会主体、更多维的发展目标和变量,甚至将整个人类生活都对象化,变为经济分析的范畴,这就使得对系统涌现性的分析变得更为重要了。因此,广义虚拟经济必须建立一种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分析视角来认识涌现性,而对每一类局部领域特征的认识,仍然可以在各自专业领域内完成。

(二)具有层次性的特征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部分组成,系统的整体性的维持和发展,有赖于一个连续的等级结构,即层次性。系统的层次性主要是指任何复杂系统都可以从纵向上可以分为若干等级,其中低一级系统就是高一级系统的若干组成部分,不同的层次之间存在隶属关系。系统层次性是系统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系统的层次与层次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相互联系和作用,系统的层次性突出了部分与整体之间的质的差异,强调高层次向低层次的不可还原性。

从实体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到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这一认识的转变本身就体现了对系统层次性认识的不断深化。比如,从企业内部而言,之前一直将企业抽象为一个整体作为从货币资本到生产资本再到商品资本转换的系统;而在广义虚拟经济范畴,企业被分为更多的层次,底层是模块供应商,中间层是系统集成商,顶层是规则设计商。从涌现性的角度来看,这种区分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以往经济系统较为简单的时候,无需划分层次就可以把它的各部分有效地组织起来。而复杂的经济系统,必须按层次方式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进行整合,由元素、子系统到系统整体进行整合。在这种系统中,层次提供了一个参照系,讨论问题首先要明确是在哪个层次上,混淆层次必将导致概念混乱。

当然,从更大的系统来看,广义虚拟经济以生活价值论为基础,将人的全部交往活动都对象化为一个社会经济系统,而传统经济学建立在仅仅以交换为基础的经济系统之上。这就使得传统经济学对社会经济的认识必然是一个更低层次的系统,从而无法把握真实经济系统的本质。

(三)具有开放性的特征

系统能够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称为开放性,系统阻止自身同环境进行交换的属性称为封闭性。开放性是实现系统和谐有序的前提。系统只有开放,才有可能从外界环境不断地引入负熵流,把自身的熵排入到外界中,从而实现系统的有序,推动系统发展。系统的孤立或封闭只能导致系统的死亡或使系统处于紊乱无序状态。

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其开放性体现在两个层面。

首先,在经济系统内部,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由大股东、中小股东、银行、规则设计商、系统集成商、模块供应商等不同的子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是相互开放的,它们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以及集成网络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其次,从更大的人类生产生活系统来看,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还体现在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文化系统的开放性。资本循环体系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资源最终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传统经济所形成的是一个孤立的、封闭的系统,因为它只强调吸收而不关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交换和循环。而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由于关注生活对象化,必然把人类生活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追求的基本方向之一。同时,从社会文化系统来看,在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中,由于将制文化权、 品牌价值等融合了政治、文化与其他社会因素的概念作为基本分析要素,因此,它一开始就不是封闭的经济系统,而是一个不断与整体的社会文化系统融合发展的开放系统。

(四)具有非线性的特征

非线性是指变量与变量之间没有正比例那样的直线关系,在非线性系统中,凡是非线性都可以找到一条直线和它至少有两个以上的交点,这就引起多值性,叠加原理失效,不具有加和性和可分性。在非线性系统中,系统一个变量的微小变化,可能导致系统其他变量产生不成比例的甚至灾难性的变化,从而导致“蝴蝶效应”。

从实体经济到狭义虚拟经济,再到广义虚拟经济,资本循环的非线性特征在逐步增强。在传统的实体经济范畴内,企业价值要经过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这一顺序转换之后才能获得利润,中间的转换过程遵循线性规律;到狭义虚拟范畴,从资本市场上获取的价值增值,已经脱离了线性规律,具有很大的高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到广义虚拟范畴,除了资本市场之外,再加上品牌价值、商业模式和集成网络等因素,资本可以在瞬间跨越不同地域实现快速增值,“蝴蝶效应”随时随地都会发生。老张家挂面的故事中,也能看出这一变化。一开始,工厂的发展还遵循线性发展的规律,到真正从资本市场融资乃至品牌和连锁的阶段,工厂马上就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时期,其短期内积累的财富甚至会超过线性发展时期的财富的总合。

三、应对复杂性特征的方法论基石出

既然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符合复杂系统的特征,那么我们就应该用复杂科学的方法论来进行理论的建构和分析。成思危在《复杂科学、系统工程与管理》一文中,提出了研究复杂系统的四种基本方法,包括: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微观分析与宏观综合相结合、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科学推理与哲学思辨相结合。本文在借鉴上述方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广义虚拟经济自身的特点,提出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研究的四种基本方法。

(一)还原论与整体论相结合

系统科学就是通过揭露和克服还原论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而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表明,随着科学越来越深入到更小尺度的微观层次,我们对物质系统的认识越来越精细,但对整体的认识反而越来越模糊。现代科学表明,许多宇宙奥秘来源于整体的涌现性。还原论无法揭示这类奥秘,因为真正的整体涌现性在整体被分解为部分时已不复存在。对于复杂系统而言,两种分析方法缺一不可。只要整体论,不还原到元素层次,不了解局部的精细结构,我们对系统整体的认识只能是直观的、猜测性的、笼统的,缺乏科学性。没有整体观点,我们就无法把握系统的涌现性,对事物的认识只能是零碎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社会科学也同样如此。还原论强调从局部机制和微观结构中寻求对宏观现象的说明,例如微观经济学就是以经济个体为分析对象,通过对个体行为的研究,推导整个经济的一般均衡。而整体论则强调系统内各部分之问的相互联系和作用决定着系统的宏观性质,例如宏观经济学就是以经济总量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总量系统中不同变量的研究,推导整个经济的宏观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社会实践活动越来越大型化、复杂化,特别是一系列跨越时空的历史问题和全球问题的形成,而我们应对这类问题的方法还停留在还原论的层面,致使反映社会经济系统涌现性的特征被忽略掉了,从而在应对和处理复杂问题时总会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广义虚拟经济强调经济系统是政治和经济的二元容介态,它一开始就关注整体的涌现性,从而具有一种和传统经济学截然相反的分析视角。

对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资本循环体系而言,就是要在深入了解系统个体元素的性质和行为的基础上,从元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作用中发现系统的整体性质和行为规律。具体而言,首先,要深入分析构成资本循环体系的各子系统及其细分的元素,包括:股东、银行、规则设计商(Designer)、系统集成商(Integrator)、模块制造商(Moduler)等子系统,对每个子系统内部的物质态和信息态的构成元素可以再细分进行分析。然后,在理解每个子系统的基础上,分析使这些子系统相互交换和相互联系的中介系统,比如:资本市场、产品市场、集成网络,再深入分析其背后的机理,如何形成物质态与信息态的容介均衡,这就为揭示资本循环体系的涌现性奠定了基础。从上述过程来看,对资本循环体系中每一子系统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依赖于传统经济学的各专业领域以及管理学、社会学等专业领域。而对资本循环整体系统的分析,则能够突显广义虚拟经济对涌现性分析的贡献。因此,后者更应该成为广义虚拟经济学科建设的重点。

(二)分析思考与系统思考相结合

描述系统包括描述整体和描述局部两方面,需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在系统的整体观下建立对局部的描述,综合所有局部描述以建立关于系统整体的描述,是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突变论的创立者托姆认为,用动力学方法研究系统,既要从局部走向整体,又要从整体走向局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将系统思考与分析思考结合起来。

从科学研究的范式来看,系统思考是一种和分析思考相对立的思维模式。分析思考是一个三步思想的过程:首先,分成部分,寻找对其理解;第二,试图解释被分开部分的行为;最后,试图用对各部分的理解的总合去解释整体。与之对应的,系统思考的三个过程:首先是识别当前系统所属的上一级系统或者是更大的整体;第二,解释上级系统的行为和性质;最后,用上级系统的作用和功能来解释当前系统的行为和性质。(见图5)

对于广义虚拟经济的资本循环体系而言,我们可以先用系统思考的方法,首先是识别资本循环的上级系统 社会经济系统,然后对广义虚拟经济范畴中的社会经济系统进行分析,应该认识到整个社会经济系统不仅仅表现为物质态,而是以质能态和信息态所构成的二元价值容介态为基础的经济形态。对这一经济形态中的资本循环进行审视,更多富含信息态的要素,如:品牌价值、商业模式、集成网络等表现出愈来愈强的价值创造能力,从而有可能形成独立的经济主体。

接着,运用分析思考的方法,对资本循环体系进行解构。基于对整体经济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原来的企业系统进一步分解成规则设计商(Designer)、系统集成商(Integrator)、模块制造商(Moduler)等子系统,这种解构显然是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上。然后,借用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各专业领域的知识,打开每个子系统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在充分理解各子系统的基础上,将各子系统和各要素融合到一起,建立对资本循环体系的整体认识。当然,对于简单资本循环体系而言,就可以进行直接综合,而对于复杂资本循环体系而言,则可能用到统计综合、多层迭代甚至模糊分析等方法。

(三)确定性描述与不确定性描述相结合

从牛顿以来,科学逐步发展了两种并行的描 述框架。一种是以牛顿力学为代表的确定论描述,另一种是由统计力学和量子力学发展起来的概率论描述。两种方法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得到了大量的应用,比如采用确定论描述的一般系统论,又如香农的信息论实际上是建立在概率论描述框架上的典范。但是,两种方法总是在某一领域中单独使用,很少有将两者结合起来的分析方法。比如,在控制理论、运筹学等学科中,两种描述都使用,但通过划分不同分支来分别使用它们,仍然没有实现有机结合。

从现代科学的总体发展来看,是要把这两种描述框架结合起来,形成统一的新框架。一种观点认为,如果把有限性作为认识自然的基本出发点,承认自然的有限性,我们就有可能从这两种描述体系根深蒂固的人为对立中解脱出来。从这一意义上看,混沌学、自组织理论等新学科的发展使大家初步看到了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希望。

宋可为在《二元价值容介态与经济波动》一文中,曾运用自组织临界模型(又称“沙堆模型”),对广义虚拟经济形态下的经济波动机理进行分析。事实上,这一模型也同样适用于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如图6所示,这是一组由产品各级生产商和最终销售者构成的网络。正如沙堆模型中所描述的,随着沙堆的逐渐增大,一粒下降的沙粒会触发一次沙崩,沙崩使沙堆重新构成了一个新的自组织临界状态。当沙的下降模式是随机的或是正常分布时,沙崩的分布通常会表现出更大的变化。在经济系统中,终端产品的购买者会随时到来,具有随机性,并且通过这种网络结构启动反应链,这些反应链通常会触发大于终端购买者变化的“沙崩”。

(四)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相结合

任何系统都有定性特性和定量特性两方面。自牛顿成功地用数学公式描述物体运动规律以来,定量化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获得极大发展。定性方法往往被当作科学性较差的、在未找到定量方法之前的一种权益方法。但是,随着系统研究的对象越来越复杂,人们发现定量化的描述越来越困难了。在社会科学领域,很多人发现任何可统计的指标和数值都很难真实地反映社会经济系统的涌现性。这就要求我们要重新评价定性方法,避免在系统研究中片面地追求精确化、数量化。特别是那种不能反映对象真实特性的定量描述不是科学的描述,必须抛弃。

在经济学领域,伴随着自然科学定量工具的发展,现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学者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对经济系统的分析必须通过定量描述才能深刻和准确,以至于时至今日,不含定量分析的经济研究,往往登不上大雅之堂。但是,我们也发现,很多驾驭数量工具的强者,过多地陷入了数量分析构造的模型中,对问题的定性判断却显得过于粗糙。而定性认识不正确,不论定量描述多么精确漂亮都是徒劳的,甚至会把认识引向歧途。关于这一点,凯恩斯早有论述。他指出:“目前过多的数理经济学不过是一种大杂烩,它和它所依赖的初始假设一样不紧缺精确。这种假设使得作者陷入了矫揉造作的、毫无意义的教学符号的迷宫之中,他们对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依存性却视而不见。”

对于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体系,应该将定性判断与定量计算结合起来。首先,通过定性判断建立经济系统总体及各子系统得概念模型。然后,尽可能的将这些概念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经求解或模拟后得出定量的结论。最后,对这些结论再进行定性归纳,以取得认识上的飞跃,形成解决问题的建议。

四、结论与展望

总结上述分析,本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结论:

1.资本循环从实体经济到狭义虚拟经济,再到广义虚拟经济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向高级的进化过程。相比以往,广义虚拟经济范畴的资本循环,最大的变化在于生产系统由抽象的整体进化为D-I-M结构,整个体系的结构、功能和过程都以二元价值容介态为基础。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9

"virtual economy", and hopes to start a discussion on the understanding and crack of virtual economy problem.

关键词: 虚拟经济;符号财富

Key words: virtual economy;symbol wealth

中图分类号:F0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1-0170-02

0 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也正步入新阶段,“虚拟经济”也成了一个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熟悉的词。以下笔者就“虚拟经济”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1 虚拟经济的含义

“虚拟经济”是目前学界、经济界及新闻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一词,大致有三种用法:第一种指资本市场。第二种是基于网络世界的虚拟性,而把网络公司、网络商店等的经营叫虚拟经济,其实网络上经营的公司尽管叫“虚拟公司”,但其经营都是实实在在的,只不过借助了网络进行经营管理,故用“网络经济”来称谓更合适。第三种是用来指代知识经济,而知识经济,根据OECD的定义是指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存储、使用和传播基础之上的经济。既然已有明确的界定,我认为还是遵照使用为好,不要随意用“虚拟经济”替代之,以免混淆。

在第一种用法中的“虚拟经济”一词,目前国内也尚无一个统一严格的定义,我认为由于虚拟经济(fictitious economy)和实际经济或实体经济(real economy)是二分法思考的结果,故理解了实体经济或实际经济也就同时认识了虚拟经济(或称非实际经济)。所谓实际经济指一个社会中的各种经济主体为获得实际财富而进行的生产、交换等所形成的整体社会经济生活过程,从产出上看包括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劳务(它们形成实际财富),既其内容和范围大致与GDP的相同,而实际GDP也正是我们衡量实体经济运行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此相应,虚拟经济就是指符号财富的生产和交换的过程,其中符号财富包括有:①各种原生金融工具,如货币、外汇、票据、存单、股票、债券等;②各种衍生金融工具,如外汇期权、利率互换、股票期权等等。另外随着网络的发展,出现了网络虚拟财富。而计算机及其网络对人类社会所发生的巨大影响目前只是初见端倪,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本文所指的虚拟经济必将获得新的发展形式和内容。

2 虚拟经济的出现条件与发展动因

虚拟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货币的出现是它产生的历史前提之一,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科学的揭示了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也相应不断发展,经历了从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式、再到一般价值形式最后到达价值的货币形式,而虚拟经济也就开始萌芽。随着现代纸币的出现并与货币商品——黄金割断了联系(黄金的非货币化),货币的金属载体被最后否定,货币成为了单纯的价值符号,则虚拟经济也开始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大约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和发展,虚拟经济的相对独立性更显加强,衍生金融工具(它是对股票、债券、外汇等虚拟资产的又一次抽象)的交易基本上脱离了实物,它的交易物实际上是一种主观预期和相关风险,交易的结果是根据金融资产的价格涨落来支付其差额。

虚拟经济出现并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条件是“过剩经济”的出现,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生产力水平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创造并积累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工业化+市场化=过剩”成了困扰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大问题,包括“剩余的产品”、“剩余的服务”在内的“剩余价值”如何由经济体系合理有效的消化和利用的问题激发着人类在经济方面的创造力,催生并推动着虚拟经济的发展。

科学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虚拟经济出现并发展又一重要的动因。科技的进步使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全球化的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度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感觉和认识,货币和资本等符号财富以光速在全球范围内流动、整合,金融创新的步伐不断加快,使虚拟经济在范围、内容和表现形式上得到了极大拓展和提升。

3 虚拟经济的本质

从历史哲学角度看,虚拟经济实质上是人类或人类文化的符号性在经济领域的体现,是人类文化创造力的体现,虚拟经济也体现着人类对已有的经济成果的评价和对经济未来的预期。在传统社会里,由于人们的绝大部分精力和体力必须用于物质生产,所以对人类的符号性的感触并不明显,而随着工业社会尤其是信息社会的到来,我们发觉我们的生存空间正在成为一个符号空间或意义空间,我们和实体世界的接触中正被我们自己打入一个虚拟世界或称符号化世界的“楔子”,从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军事领域和社会生活领域无不充满了新的象征符号和新的象征意义。虚拟经济的符号象征性也正源于此。它标志着人类的经济活动进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级也更复杂、更不确定的时代。

4 虚拟经济的特征

①与实际经济比较,规模巨大。从货币来看,德国法兰克福大学的教授汉克尔在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当今世界货币总量要超出货物总量的60倍,在如此巨大的货币总量中,实际上只要3%—4%的钱就足够应付实体经济的需要”。②与实体经济日趋分离,有自己的运行规律。虚拟经济在实体经济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而其发展越来越远离实体经济,在衍生金融工具出现后,基本上就已脱离了实体经济。如货币最初是随着实体经济的需要而出现并发展,以后就逐渐融入了虚拟经济,存款货币创造机制只能从银行体系中求得解释;到了股票、债券、外汇等也能找到与实体经济的联系,但其交易价格的波动轨迹已很难直接从实体经济得到满意的解释。③与实体经济相比具有更大的不确定性、易变动性,不论是价格的涨落还是交易额的增减,都具有实体经济所难以具有的极大波动幅度和振荡频率。④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乘数效应。整个虚拟经济及其各个子系统均存在乘数效应,且大大超过实体经济中的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等的效应之和,这也是虚拟经济变动幅度大且频繁的重要原因。⑤与实体经济相比,虚拟经济全球一体化、集成化的趋势更明显,发展速度更快。根据有关研究,目前资本跨国流动的规模年平均增长率大约是25%,而世界实体经济年平均增长率约为3%,世界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约为5%。

5 虚拟经济的作用

①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剂和推进器。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推进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虚拟经济的繁荣有助于增加各经济主体的信心和良好预期,从而带动实体经济发展;二是虚拟经济的运作也是促使实体经济资源合理高效配置和结构调整重要手段。当然虚拟经济的急剧萎缩也会给实体经济以巨大的打击,严重时也可能导致实体经济的负增长。②分配方面的作用。虚拟经济使社会的富裕阶层尤其是超级富豪们因大量、持久地占有符号财富而减少或放弃了对实际财富的过度拥有,这样使广大平民阶层尤其是穷人能以较低的代价去享用一些实际财富。

参考文献:

虚拟经济的特征例10

abstract:with the marxist economics concept of fictitious capital,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ket economy,the paper generalizes the forms of fictitious capital,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 and physical capital movement. it also discusses fictitious capital in china's market economy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 and the physical capital movement as well as their economic influence.

key words:fictitious capital;physical capital;fictitious capital movement;actual capital movement;transition

一、虚拟资本研究的定位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的虚拟资本理论则更多地从实际经济运行的角度,研究了虚拟资本运动的形式、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国内外研究最多的是关于发达市场经济背景下的虚拟资本运动等规律。这种研究本质上还是延续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框架,只是强调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新特征,如强调市场经济中由于金融创新形成的虚拟资本形式和性质的变化。就目前来看,虚拟资本研究存在一定误区,如有些研究将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分析与现代金融理论分析混同。实际上,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新条件的虚拟资本运动分析,是服从于马克思经济学范畴,不是实际经济具体规律的总结,尽管两者之间存在着十分紧密的关系,然而在研究过程中也不能将概念互换。笔者认为,虚拟资本理论存在一般意义上的理论内涵,又存在特定背景下的特殊内涵。而虚拟资本研究应包括两类:一类是沿着马克思经济的原有研究思路,主要是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一思路的研究突出性质层次上的研究;另一类是从实际经济环境的角度,突出虚拟资本运行的具体特点。具体特点的研究拓展了经济运行研究的视野,为揭示经济运行中的矛盾提供了一个有益的视角。

二、市场经济中的虚拟资本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

最初,马克思在揭示资本主义的银行资本结构时,使用了虚拟资本这个概念。马克思认为,“银行家资本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是由债券(汇票)、国家证券(代表过去的资本)和股票(对未来收益的支取凭证)构成。在这里,不要忘记,银行家保险箱内的这些证券,即使是对收益的可靠支取凭证(例如国家证券),或者是现实资本的所有权证书(例如股票),他们所代表的资本的货币价值也完全是虚拟的,是不以他们至少部分地代表的现实资本的价值为转移的;既然他们只是代表取得收益的权利,并不是代表资本,那么,取得同一的权利就表现在不断变动的虚拟货币资本上。”根据马克思的分析,虚拟资本的虚拟性是指资本的双重存在性,而与实际资本相脱离的“存在性”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因为其价值基础与实际市场活动无关。实际上马克思的虚拟资本内涵可以体现两个层次上:一是指证券与实际资本分离,证券只是实际资本的代表,本身没有价值,却被当作有价值的“买卖”;二是指证券是凭空创造出来的,它不代表任何有价值的东西。第一种情况是指一笔资本(包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和生产资本)的双重存在;第二种情况则是指一笔资本的双重以上的存在。这样,人们将虚拟资本定为,具有资本的形式,而没有资本的内容,并在运动中不断增值的资本形态。

(二)虚拟资本的两种基本形态

市场经济中存在复杂的金融体系,而金融体系中广泛地分布着不同形式的虚拟资本。从范围上看,各类股票、债券、商业票据和其他可转让的金融工具等都是虚拟资本的表现形式。但从虚拟资本对经济的影响角度可将虚拟资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商业票据等存在实物对应的虚拟资本形态;另一类是与实际资本相离较远的投机性强的虚拟资本形态。

1. 形态的虚拟资本对实际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该类型的虚拟资本的出现与实际经济活动直接相关,即对应于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第一种类型的虚拟资本(如商业票据)市场,一方面服务于企业经营的短期资本需求,另一方面这类型的虚拟资本成为人们投资的形式之一。显然,这类型的虚拟资本形式的存在和发展,对企业的实际经济活动具有明显的正面影响作用。同时,通过人们的投资活动,虚拟资本市场具有吸纳社会过剩货币资本的作用,尤其在较高级层次的虚拟资本形式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条件下,虚拟资本市场对整体经济风险释放作用更大。(2)该类型的虚拟资本投机性不强。主要原因在于其价格相对稳定,而且价格变动(往往只与货币市场利率有关)也具有可预见的特点。

2.虚拟资本是具有高投机性的资本

存在于虚拟资本市场中的证券,尤其是股票,期权,期货等是现代市场中经济条件下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虚拟资本形态。一般说来,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以及金融在经济生活中作用的加强,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金融工具的更加精巧与复杂,这部分虚拟资本会长足发展。一方面,这类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越来越远离具体的、单个的资本运动,与整个经济活动相关,但又有很强的独立化特征。另一方面,这类虚拟资本表现出很强的投机性特征。这部分虚拟资本往往由于受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和其较高的回报率,从而成为影响实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因素,这部分虚拟资本往往成为人们炒作和投机的对象。

三、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

(一)资本获取与实际资本运动

资本获取是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一个基本条件。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产业资本运动过程表现为:g-…p…w′-g,g:货币资本来源基本上有两个渠道,即自有资本和外部资本。外部资本获取本质是一种信用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自有资本被认为是低负债的资本获取方式,出于降低风险的考虑,往往成为企业首选的资本获取方式。这就是传统的业主制企业为什么是较为安全的资本获取方式的原因。这种资本获取方式对企业生产和投资行为的主要影响是:一方面,自有资本限制了企业的行为动机,尤其是企业的冒险动机,这就是说,这类型的资本获取形式使企业具有了硬的预算约束;另一方面,资本数量约束了企业扩张动机。在企业融资自主的假定前提下,一些理论分析表明,自有资本形式和外部获取资本形式存在某种替代关系,如果外部资本获取的成本较低时,可能促使企业使用外部获取。实际上,外部融资形式是通过所谓资本市场获取,而外部的资本获取通过资本市场——可以是长期的资本市场也可以是短期资本市场,而企业与资本提供者的关系可以是借贷关系也可以是所有权关系。从企业与外部资本市场的这种关系角度,一些理论认为,由于信息的原因和风险的考虑,企业获取外部资本形式并不是任意的。也就是说,企业在两种形式的资本获取形式上不存在单一的一致性的替代关系。因而简单地认为资本市场的资金价格影响企业的资本获取形式是不完全的。

股份制为企业创造了另一种资本获取方式。股份制条件下,企业的产权分为千千万万个股东,每个股东都是企业所有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资本获取由单个人或几个人扩展到全社会,这就为股份制企业创造了范围广泛的资本获取空间。但是,企业的发展必定受股票和其市场运动的影响:企业所需资本主要来自股份获取(包括初创和再发展);股票的“价值”(收益率)与企业的内在价值相互依赖;虚拟资本市场运动以企业或实际资本运动为基础;虚拟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信心对实际企业资本运动产生直接影响等。

企业实际资本运动主要受行业发展景况、企业本身的内在实力和商品活动的内在规律所制约。企业本身资本运动的目的是资本的增值,但所经过程必须是资本生产,不仅受时间的约束,而且要受空间和生产的自然过程的约束。企业实际资本的效率或效益,既受特定行业或产业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的影响,又受到企业实际资本之间相互配合的社会总资本的结构和水平的影响,企业的实际资本运动的另一特点是,一旦投资失败或污损、破产,企业整个资本运动就要受到影响甚至停止,而且有大量的资本损失。资本损失的不仅是资本所有者的损失(有时可能不是),而且是社会财富和福利的减少。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社会货币资本真实意义上的损失。从企业实际资本损失的影响上看,如果仅局限于特定企业内部,不通过资本关系或借贷关系向社会扩散,这种损失将不会对经济构成威胁。

(二)虚拟资本运动

企业的股票是所有者的代表凭证,以虚拟资本形式在虚拟资本市场运动。虚拟资本运动规律及其与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也从这里寻找。虚拟资本的运动形式像商品买卖一样,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但是,这种买卖关系与商品买卖不同。商品买卖的最终结果是商品要从流通中退出,而虚拟资本买卖原则上是无限的。与商品买卖中重视商品成本不同;虚拟资本买卖只注重价格,是受益凭证的买卖。

虚拟资本运动最主要的特点是价格运动和虚拟资本买卖投机性。在虚拟资本市场上,进入者都是货币所有者,以投资者身份出现。它们运用资本投资就像企业投资生产一样。这种投资要比真实投资方便,是现代经济生活中投资方式的巨大革新。就投资对经济稳定性而言,投资愈是不改变的,对社会经济稳定愈有意义;就个人而言,在股票市场上,越是流动越对自己有利。证券的巨大流动性使证券投资方式称为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投资方式。股票市场具有高投机性与股票价格变化巨大有关。股票价格变化大体上受两方面的因素制约:受利息率的制约,通常人们用利息率表示股票的价格;受企业发展的经营状况等不确定因素的作用。由于利息率的变化是可预见的,从而对所有投资者来说,没有信息上的差别,但企业利润水平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无法准确预见的。投资者与企业内部人对企业信息上的差别以及在投资者之间分布不均是虚拟投资市场高投机的重要原因,也是发生内幕交易等不规范交易的根源所在。

(三)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关系

两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1)虚拟资本运动具有独立化的特点。(2)虚拟资本运动是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资本获取条件。正是虚拟资本市场的不断运动为企业动员了源源不断的资本供给,因而,虚拟资本运动是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一个前提条件。(3)虚拟资本独立化运动并不能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对虚拟资本基础支配作用:一方面,企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左右着股票的水平;另一方面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而产生泡沫经济最终要回到企业的实际水平。在认识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关系时,企业实际资本的基础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上述分析的是虚拟资本运动与单个实际资本运动的关系,而虚拟资本与实际资本的另一方面是与整个社会总资本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虚拟资本运动与整个宏观意义上的实际资本运动更加密切。

四、转型期虚拟资本运动及其对经济运行的影响

与成熟的市场经济相比,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主要的特点是市场体制的非完整性。尽管如此,转型时期的经济环境中仍然存在虚拟资本,虚拟资本按照一定方式运动,并与实际资本运动相结合,推动经济的变化。

(一)虚拟资本的结构与规模

从发达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看,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对实际资本的运动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这种作用既有有利的促进作用,也有不利的影响。从有利方面,虚拟资本市场是市场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其成熟程度的一个标志,虚拟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壮大有利于实际资本的形成,有利于市场经济中的市场深化。处于转型时期的市场经济,市场发展相对不完善,其中包括资本市场在内的虚拟资本发展相对滞后。这种滞后不仅是规模上,而且表现在结构单一以及深度不够。如现阶段以股票市场为主要形式的资本市场,规模相对于整个经济中的虚拟经济而言,还是相对较小;股票之外的其他形式的资本如债券资本市场发展落后。虚拟资本的这一特点对实际资本的形成不利,加上政府对虚拟经济和虚拟资本市场管理经验欠缺,市场规制不完善,如以商业票据等形式存在的虚拟资本发展滞后,等等,已经成为实际资本发展的阻碍因素。

(二)虚拟资本运动表现出更为投机性的特点,并构成对整个经济稳定运行的负面影响

虚拟资本运动的基本特征是投机性,尤其是与实际资本相距较远的虚拟资本形式更是如此,这是市场经济的共同特征。而市场化过程中虚拟资本运动的投机性有自己的特点:(1)相对于大量虚拟资本需求而言,虚拟资本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供需矛盾促使虚拟资本市场的波动性加大。(2)虚拟资本的需求主体力量对比差异巨大,使部分需求主体更有可能对市场掌控,在信息非对称的条件下,市场的投机性增大,而投机性增大又反过来强化了大众需求主体的投机意识,市场的投机性进一步加强。(3)改革的非稳定预期也强化了广大居民的储蓄意识,风险意识提升也使企业经营行为谨慎了,因而企业层次上的实际资本运动显示出动力不足,加上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体制影响和经济态势的趋势变化,整个经济中出现过剩货币资本的局面,而过剩的货币资本又为虚拟资本运动的投机性加大创造了条件,如房地产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巨大波动现实。(4)体制和政策的过渡性或者阶段性对虚拟资本市场的投机性影响也比较大。

(三)实际资本自身运动以及与虚拟资本运动的关系

成熟市场经济中的实际资本运动与虚拟资本运动是相互影响和相互推动的,其中虚拟资本运动具有独立性,而实际资本运动受虚拟资本运动的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转型时期的体制和政策的特殊性、经济结构特征以及主体行为特征都将左右两者的相互关系。(1)从虚拟资本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的促进作用方面,由于虚拟资本规模有限,尤其是“投机性”较强的虚拟资本形式发展滞后,虚拟资本对实际的作用将大打折扣。但虚拟资本的购买者的投机性预期,使社会经济中过剩的货币资本由实际资本需求转移到虚拟资本上,从而通过迂回的形式使虚拟资本运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实际资本运动。(2)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一定时期内过剩的货币资本以银行储蓄存款形式存在,抑制了虚拟资本市场的规模的变化,抑制了实际资本运动。同时,由于虚拟资本市场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作用相对不足,则实际资本运动通过银行直接获取外部资本。这就是说,实际资本运动更多地是借助非虚拟资本市场的形式来实现。前面的分析表明,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对于股份制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市场是投资主体的投资选择实现的场所,投资者的套利行为将促使市场均衡的实现、货币资本的价格的实现、以及企业实际资本运动的货币资本获取。

转型时期的经济条件影响了投资者的投资选择行为。虚拟资本需求受多种因素作用,受人们多元的投资目标影响。不同的投资目标将改变整个经济中的虚拟资本的结构,而在虚拟资本规模(包括投机性较强的虚拟资本和投机性较低的虚拟资本)相对较小的情况下,过剩的货币资本既没有输送到实际资本形式中,也没有进入到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形式中,而是成为单纯的储蓄形式。这为经济未来非稳定预期创造了条件。过剩的货币资本不仅影响投机性虚拟资本的市场稳定,而且影响实际资本的运动和壮大。

处于转型时期的实际资本运动本身也有独立性。因为在市场发展的不同时期,由于市场发展欠缺包括虚拟资本市场发展不足,实际资本运动更多地是通过政府的自主行为推动的,或者说是通过非投机性的虚拟资本形式,借助政府干预使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相结合,如借助政府主导下的商业银行为企业融资。这样,实际资本运动一定程度上脱离虚拟资本的独立运动。独立化的实际资本运动在政府干预影响下,反过来也影响虚拟资本的运动以及虚拟资本运动对实际资本运动的积极促进。

以上从几个方面分析转型时期的虚拟资本运动的特点,以及虚拟资本运动与实际资本运动的相互关系,可以看出,与发达市场化国家相比,转型时期表现出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是认识处于转型时期中国经济的一把钥匙。

参考文献:

[1] 许均华,高翔.虚拟资本与实质经济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2000(3).

[2] 赵海宽.虚拟资本及其积极作用[j].金融研究,2000(3).

[3] 赵瑾璐,张小霞.论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3).

[4] 雷起荃.虚拟资本、虚拟企业与虚拟国家之解读[j].经济学家,2001(2).

[5] 白丽健.试析虚拟资本与证券市场的关系[j].当代财经,2000(4).

[6] 李恒光.虚拟资本的内涵、运行规律及经济影响探析[j].理论与改革,1998(1).

[7] 刘骏民.从虚拟资本到虚拟经济[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

[8] 刘骏民,伍超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模型——对我国当前股市与实体经济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