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模板(10篇)

时间:2022-11-10 22:03:10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1

一、精品课程网站需求分析

1.1总体需求分析

构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符合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申报要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实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共享,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途径,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减轻教师压力为根本目的。那么依据教育部提出的计算机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要实现几个方面的需求,分别是:(1)计算机网课程教学目标(2)在线学习功能(3)师生互动交流功能(4)教学评估(6)课程教学资源共享。

1.2系统功能分析

根据前面对系统的需求分析并结合系统业务流程,可以得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应该具备下述几个功能模块:课程信息浏览及管理功能、在线学习功能、在线考试功能、课程讨论功能、实时咨询功能、用户留言模块、教学资源下载上传功能、在线疑难解答功能、系统管理功能等功能模块。其中,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的管理权限,并负责整个系统维护和管理;二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是精品课程网的前端用户,系统管理员用户是系统后台的用户,学生用户是网站的主体用户。

二、精品课程网站总体设计

2.1系统设计原则

(1)整体开发原则:系统各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是由多个相互作用元素组成的系统。

(2)分解及协调的原则:这就需要把复杂的问题分解为一些独立简单的问题有利于求解。

(3)求解最有方案:在处理实际的问题的时候,在此基础上需要根据实际问题具体分析,从而确定求解的方案。

2.2系统结构设计

本系统主要采取B/S架构模式,这种B/S体系结构的处理过程是:当前端的WEB页面发出对WEB服务器的访问请求,WEB服务器接收接来自客户端的系统请求并进行命令解析,然后把解析后的SQL语法命令提交到系统后台的数据库服务器,由数据库系统进行数据分析、处理。然后中间服务器接收来自数据库服务器的请求应答以后,把请求的处理结果通过WEB页面的形式返回到客户机端,然后前端将数据信息通过用户界面UI展示出来。

2.3系统功能设计

通过对需求分析阶段的成果进行总结和概括,可以进一步得到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的主要功能模块,主要概括为几个部分:精品课程管理、在线学习互动管理、资讯信息管理、用户管理、系统管理等。

三、精品课程网站详细设计

3.1系统数据库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而言,需要对精品课程网站教学系统进行日常管理。通常,高校精品课程网站系统数据流包括下面的元素:

(1)学生信息:学号、名称、性别、所在专业编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

(2)教师信息:名称、性别、编号、出生日期、联系方式

(3)系统用户信息:栏目编号、用户名称、用户密码、用户权限

(4)课程栏目信息:课程编号、栏目名称、课程编号

(5)课程信息:编号、栏目编号、课程介绍、授课教师编号、课程编号

(6)系统留言信息:留言编号、用户编号、留言内容、留言时间

(7)实时咨询信息:咨询编号、咨询用户编号、咨询课程编号、咨询主题、咨询内容、咨询时间、教师回复

(8)课程讨论信息:课程编号、讨论主题、发起讨论用户编号、发起讨论时间

(9)权限信息:权限编号、权限描述、权限等级

(10)资讯信息:资讯编号、资讯主题、咨询内容、时间

3.2系统功能详细设计

(1)精品课程管理

课程管理功能主要包括:课程栏目管理、课程信息管理。其中课程栏目管理功能主要是对精品课程栏目主题进行管理,包括课程和对应的章节下面的增加、删除、查询、修改操作,主要是以树形菜单的形式来展示精品课程栏目主题;课程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精品课程相关信息的管理。

(2)在线学习互动管理

课程学习互动管理功能细分为:系统留言模块、论坛留言模块、实时咨询模块、课程讨论模块等。系统提供了系统留言板,以供系统用户发表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意见和想法。论坛留言功能,主要提供给广大的学生用户和教师用户自由交流的平台,用户可以发帖的形式来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用户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实时咨询老师,通过向教师用户提交疑难问题,然后等待教师回复。

(3)资讯信息管理

资讯信息管理功能细分为:咨询信息管理、网站新闻管理、网站公告信息管理等,可以进行进加、删除、修改、查询操作。

(4)用户管理

用户管理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管理、用户权限管理。

(5)系统管理

系统维护功能可以对精品课程网站系统进行各项管理操作。系统维护管理功能主要实现用户管理、系统参数设置、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日志管理、数据字典操作等功能。

四、结语

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多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也带来了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格局,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数字化是实现教育强国梦想的关键。构建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有利于普及推广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张程.平面广告设计精品课程网站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1.

[2]陈劲新.我国国家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微观建设之研究——美国MITOCW项目建设的启示[J].成才之路. 2008(28).

[3]李志先.基于J2EE体系结构的精品课程开发平台的研究与设计[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5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2

0 引言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很多职业院校的必修课,但因该课程的许多章节需要借助于计算机,才可进行实践操作的现象。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我参与制作了我校研发的《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课件,本文将简要介绍该课件的相关方面。

1 课程概述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校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际能力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学习专业课程和从事IT行业的基础,一般在一年级的第一学期开设,共100学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是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且依附性强;对于课上没有及时解决问题的学生来说,课下描述问题困难的现象,我校开发设计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它不但包含教师的讲课课件,还设计了在线答疑、在线测试2个模块,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网络课程的设计

2.1 媒体选择 针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特点,设计和开发了大量的图形、动画与视频,保存为适合于网络传输的格式。

2.2 教学内容编排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的框架样式为左上右。左边的网页空间用来置放网络课程的基本模块,右侧上方显示所有分类,右侧下方显示详细内容。通过设置的热区或热字,直接跳转到相应的媒体。

2.3 导航策略的运用

2.3.1 网络课程的基本模块,在网页的左侧导航栏中永久性保留,方便跳转。

2.3.2 网页右侧上方,体现当前所在模块包含的分类,点击可以进行跳转。

2.3.3 网页右侧下方,体现当前所在模块所在分类的详细内容。

3 网络课程的基本结构

规定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网络课程的构成模块和具体的内容。本课程包括了12个模块,其中的在线答疑与在线测试模块,需要基于Web支持;课程简介模块包括了历史沿革和课程特色,详细讲述了我校作为技工学校,结合当今社会所需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要求,不断地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历史;教学文件模块包括了教学大纲和体系分解,学生可以通过这两个模块的介绍,对本课程有详细的了解。

4 网络课程的主要特点

4.1 在内容体系方面 根据我校学生的需求,提供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资料,其中的实验案例,扩大了我校学生计算机知识掌握的范围。

4.2 在网络课程制作方面

4.2.1 完整的网络化示范课程 在网络上将课程内容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网络课程包含有教学目标、教学案例、教学评价等,实现课程教学的网络化。

4.2.2 在线交流功能 通过在线答疑及在线测试模块,我校学生在家或在网吧都可以进行自主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课下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很有帮助。

4.3 在计算机辅助教育研究功能方面

提供了基于Web的协作学习平台,通过这一平台,教师可以开展各种基于Web学习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协作学习等课题研究。

5 结束语

网络课程作为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远程教育发展和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网络课程就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本文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对于从事多媒体系统开发的朋友们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3

关键词:CAI;积件;积件系统结构;网络课件

1、积件思想的基本特点

1.1注重人的主体性。积件将教学信息资源与教学思想、教法、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主动权交给了师生,将过去课件设计者从事的教学设计回归到教师学生自己的手中,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活动的工具,因而适应任何类型的教师与学生,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重组性,充分体现了面向21世纪尊重人、以人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教学设计和学习理论的运用,不是在课件开发之初,而是由师生在教学活动中进行,真正做到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计算机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工具,成为教师和学生个性与创造性充分发挥的技术保障。

1.2积件与教材版本无关性。积件是以知识点为分类线索,这样,无论教材课件体系如何变化,教材版本如何变化,积件都可被师生应用于当前教学活动中。

1.3基元性与可积性。教学资源素材愈是基本的,附加的边界约束条件愈少,其重组的可能性就愈大。以往的CAI课件总是有启承转收,有头有尾,自成整体,断了哪一个环节都不行,这种看似完美的软件固化了知识的联系,模式化了思维过程,机械化了教学程序,很不适应于千变万化的课堂信息交流;它排斥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创造性、学生的主体性和差异性,忽视了教学环境,并在原来的水平上,发展学生的多变性。积件则并非如此。积件中的积件基元就是一个基本知识点,它不局限于特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并不仅限于可见系统和教科书出版,其对附加条件的约束能力,因而可积性(可重组性)就较大。值得强调的是:不排斥积件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相反,它将许许多多良好的教育思想与教学方法,积累到一个库中的原始形式教学的基本策略,就像一组杰出的教育家的智慧溶于一炉,火花可以燎原,燎原在思想上有杰出成绩的学生。

1.4开放性,自繁殖性。物质资源和教学策略资源的积件储存教师的的教学策略资源以基元方式入库供教师重组使用,因而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教师(学生)都可以将最新的信息和自己的作品添加入库,只要确立了积件的信息标准,规范的教学和学习活动的自然开房。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工作人员和学生的参与,几件的快速发展将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像今天的互联网和网络上的信息爆炸。

1.5继承性与发展性。

机件系统和临时的特定于应用程序的课堂教学可以成为一个临时的课件和教学课件,相当于“微教学单位”,机件系统,从而机件和教学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课件是适用于特定的教学情境机件,适用于任何变化的教学情况,机件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交换为基础的课堂教学情景。经过适当的处理课件(去除冗余部分,规范接口标准),可纳入综合微教学单元库,供其他教师从组。机件成为一名教师教学现状组合,也构成了一个临时课件(准确地说,是“堂件”)。零件集成零件库(甚至是一个组合平台)运营商的网络磁盘,CD-ROM的发展,情节的想法,专注于全球化,虚拟化,社会的发展,那将是比今天所有的经验,关于课件和理论课题等让我们去探索更多的更新。

1.6技术标准,以绘制作品在学校,地区,国家和全球的各种信息西苑的可重构情节必须遵守的标准和规范,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例如文本的格式,图形的格式,声音的格式,动画的格式,互联网网络接口格式等都必须与世界主流应用软件一致,否则是不可能的组合来实现的重大信息。教学信息分类和编码,应该是相似的“中图法”的图书分类方法,此外,你还应该考虑广电阅读,条码扫描系统,CD-ROM,VCD格式,以及许多其他因素,此外,这需要在国家一级层次上确立法规性的标准。

1.7易用性、通用性、灵活性、实用性。机件集中的当代应用软件设计的精髓,它具有丰富的教学材料,易于使用,直观的界面,直观的理解,人性化的设计,完整的教学使用与全体所有的教师和学生的应用,适合于不同的教学情境,成为一个使用的工具课堂教学。

2、“积件”系统的基本结构

“积件”系统的组成根据教学需要由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软件系统的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利用。“积件”库是教学资料和表达方式的集合,而大量的知识和信息材料可以免费提供给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使用。

微教学单元库:以帮助教师讲授的某个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为目的,或为学生探索的认知和创造的学习环境,“课件”和“微世界”,它的设计和开发方法类似原来的课件,微教学单位的教学改组,并准备为教师和学生的资源,所以它一般不需要封面设计,也不需要额外的北京解释,多余的解释配音等,短小精悍,机件和剧情片相结合的平台界面的格式要求,方便的检索与组链接到教室和学生的使用的教学现状。

虚拟机件库:将网络上的资源变成巨大的类似于图书馆一样的资源库。学生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检索,重组,这种教学的灵活性结合在网络上的资源,需要建立教学资源库,包括教学内容,信息和材料方面的政治思想,教学管理,部分已安装在教室的计算机和网络学校模拟可以直接调用网上的教学资源材料组织课堂教学。

3、结论

一个功能强大的网络课件是随着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但功能强大,人性化和智能化的网络课件的实现依赖于一个纯粹的技术水平是不够的,还需要现金的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思想的不断进步,实现了高层次的信息和课件集成。使用极端机辅助教学在课内和课外更广泛,更深的方向向信息技术月科学的整合。(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4

0引言

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也有了新的变化,对学生的自学方法的培养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个重点内容。在校园网的发展基础上为师生提供了丰富文化资源以及创造空间,在教学时空层面也得到了有效拓延。在此发展背景下,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设计就有着其重要性,这也是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的良好学习环境。

1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及关键技术分析

1.1网络教学平台的特征分析

从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来看,其有着较为鲜明的特征体现,网络教学平台主要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行促进的,其在教学的内容上多面向全体性的,在实际教学的时间延续性以及空间无限性的特征上体现的较为明显。网络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平台的使用能够多种形式进行并不会受到时间和场所的限制,这就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了打破。另外就是网络教学平台的平等性特征,在这一平台的应用下能够进行个别教学方式的应用,可在线对学生实施教学,在网络双向传播及学习交互性基础上让师生平等的参与到教学当中,从而构建出一个平等化关系[1]。再有就是差异性特征,主要是根据学生的智力水平进行的差异性应用,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标。

1.2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关键技术层面,其主要是采用了J2EE技术,在MVC模式下能够对系统数据组织实施了优化处理,在功能上就相对比较合理化。另外在XML文件功能数据的描述下使得系统功能组织也就更加合理化,并且在维护以及扩充方面也能够更为方便,尤其是对实际教学的大纲以及教学设计等都能够系统化的结合,所以在数据的描述上就能达到一致性。WEB应用程序对信息形式要求是多样的,在内容上以及功能上都比较优良,需要数据的表示以及结构组织能找到更有利的方法,而在XML功能下就能进行简单标注文字图像以及二进制的文件,这样在数据的读取上也就更为方便[2]。另外,能够对功能结构容易组织,在WEB应用软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通过XML设计的系统能够将着眼点放在组成要素上,对文档处理也比较多,这样在树形结构的各种导航也比较容易生成。

2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及设计

2.1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分析

对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结构而言还比较复杂化,其中在C/S结构方面这是20世纪80年代后形的系统结构,并在诸多信息管理系统当中得到了应用。在这一系统中的客户机能在微机的作用下进行实现,并能作为是服务器资源,在用户要求上客户端能满足就会有结果,不然就要服务器的参与。不过这一系统结构还有着一些弊端,主要就是在开发的成本上相对较高,不利于推广,在移植方面也较为困难,对于系统的安装以及维护升级等都比较困难,这一系统的结构图如下所示[3]。图1再有就是B/S结构,这是特殊的C/S结构,其有着三层结构,在表现层方面主要就是来为用户提供直观可视化的图形界面的。而在服务器应用层是对用户请求进行相应的,然后再提供给用户请求所需要的数据信息和相应操作,数据层则主要就是大型关系数据库,主要是存储相关的信息,例如教学以及管理和资源信息等,这也是整个系统数据的保障。三层B/S模式主要是通过单独一层对任务工作加以完成的,其中在二层模式中的事务处理模块从客户机任务当中分离出来对客户机的负担就有着减轻。这一结构在系统升级层面相对比较简单化,维护也就相应比较容易,其结构图如下所示。图2通过这一系统架构的跨平台和易维护等特征优势,将其作为是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平台的架构就有着实质性作用,根据当前我国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在校园网基础上构建这一架构的网络平台,从成本上来说也能得到相应程度降低,可多人员及多地点和多方式的对数据库进行访问。从而对教学资源的应用共享等就比较方便[4]。

2.2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系统设计

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在模式上主要有完全网络教学以及课外辅助网络教学和作为教学内容组成部分的网络辅助教学这几种。其中的完全网络教学在教学和答疑辅导以及考试都基本是在网络上进行的,是通过远程教育的模式。再者就是课外辅导网络教学是不对正常课时占据基础上进行的网络辅导,也是在网络基础上进行的,最后就是教学内容为组成部分的教学,是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得到结合,一方面是老师进行讲解内容,然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作为辅助工具进行问题的解决。对计算机网络教学平台设计过程中要能遵循相应的原则,主要就是要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在操作以及维护上也要能方便化实现。对系统的设计要能够按照总体的目标进行,将系统主要功能模块分成登录模块及上传下载模块和网上课堂模块等几个重要模块内容。其中在登录模块主要有注册、身份验证登录等子系统,用户注册是对学生而言的,教师以及管理员进行手工分配,学生加入到教学平台之后再进行登录只需要输入账号和密码即可。在教学资源的模块,也就是为学生提供的资源收集以及浏览、编辑的功能,在这一系统作用下学生也能对学习资源加以完善化。对于教学资源模块能够分成三层结构设计,主要有底层搜集制作基础素材以及中层集成模块和上层整合资源,对于网络教学的资源库是相对独立的,并能为教师提供多方位以及不同网络教学环节所使用的素材[5]。另外,在上传下载的模块层面其主要是对一些需要的资源进行上传下载,从类型上主要能够分为几种类型,体现在营造工作情境所需要的文字图片以及动画课件等文件资料,再有就是课堂教学所需要的资源以及课外参考资料,还有就是学生的作业任务。在这一系统设计过程中主要的作用就是通过老师或者学生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上传,对教学资库就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丰富,还有就是老师和管理员进行资料的上传为其它用户提供帮助,对网络教学平台的共享作用也能够得到充分体现。然后还需要对资料进行审核,在合理性标准层面不仅要能有主观评价因素,还要根据系统类型标准作为重要依据,并按照相应的流程加以审核。对于网上课堂模块主要是为教学的内容进行提供的平台,实施有效的课程管理,学生在这一模块系统下能够进行在线学习。

3结语

总而言之,对于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也比较重要,在这一系统平台下能够加强学生和老师间的交流,在教学的融洽性方面将得到良好的呈现。教学过程中的时间以及空间限制也能得到有效打破,在今后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将会有进一步的水平提升。由于本文篇幅限制不能进一步深化探究,希望此次理论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作者:闫 涛 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胡晶.浅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教学方式革新[J].福建电脑,2013(08).

[2]刘萍.试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分级教学[J].考试周刊,2014(28).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5

一、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性质与课程任务

 

这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网络管理员岗位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是一个专业后的专业基础课程。要跟进网络工程调试及相关课程,为他们做好前期的初步指导和铺垫。本课程任务就是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有一个完整的学习和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培养学生的技能作为网络管理者的网络形成、网络管理、网络应用及相关综合性能。

 

二、项目引领任务驱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多种教学方法互补

 

1.应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实施项目教学。课程包括基本的计算机双机互联对等网组建、星型网络的组建等项目组成,在网络建设过程中学到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形成,这样就使的学生实现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解释基本的网络的形成过程和网络的一般知识,教师的讲解与示范的方法,把相应的网络形成过程呈现给学生,学生听后,知道网络的构建过程。运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使项目进行顺利的生产,实现专业技能的积累。

 

2.课堂教学以引导法、演示法、和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引导法:从实际问题出发,介绍课程内容,激发学生思维,以教学为重心转移到以学习为重心,使“主导”与“主体”有机结合,以知识为重心转移到重心,培养能力。演示方法:所有的计算机网络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直观、易于理解和大量信息的效果。通过展示如CSMA,CD的原理,令牌环和FDDl的工作过程和不同,以太网交换机的MAC学习过程等FLASH,真实的让原本很抽象的知识展现出很容易理解和掌握的态势。

 

3.采用现场教学法。通过访问校园网络和网络机房,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学生首先就会有了自身的感性认识,使学生从学习知识网络和原则的开始,从实际网络的侧面,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利用网络实训室,课余时间延长开放时间,开展各种课外辅导班,举办各种网络技能大赛,加大培养学生动手的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本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实验课、撰写学习报告等。通过实践训l练,使学生加深对网络原理的认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识,初步掌握了本地区网络建设的主要技术环节和操作方法。实验过程以小组形式进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为后续课程的实践教学奠定基础。课程结构项目化,理论与实践的整合。本课程由多个项目组成,网络技术的发展从浅到深,并且逐步扩大。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学生在教师的解释和实际网络的示范下组建实际的网络,通过建立各种计算机网络,学生在网络社会建设的同时,逐步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程内容根据网络技术发展不断更新。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能全面了解掌握网络知识和基本组网技能,到达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计算机网络的维护分类

 

1.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维护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及时、有效的维护,可以保证网络的运行状态,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目前,有四种常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手段:第一,统一安装和管理软件。统一安装和管理系统是计算机网络安全维护的基础,可以防止其他网络计算机用户使用不正当手段攻击网络,已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第二,安装杀毒软件、定期电脑病毒等。计算机网络数据、含有多个文件、多种服务、开放性强,这就要求每个用户安装杀毒软件,及时更新病毒数据库,提高计算机网络病毒防御能力,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第三,定期积极的开展专业培训,养成良好习惯。经过调查,计算机网络的安全问题并不是由硬件和软件故障造成的,而是由网络管理员对管理不善和用户错误造成的。

 

2.计算机网络的硬件和软件维护

 

计算机网络硬件维护主要是对主机、网络设备和计算机设备进行监控和保护,以消除网络硬件故障。主机是计算机网络和主机故障核心将导致系统的正常运行,维护主机的内容主要包括管理硬件的主板、网卡、硬盘、显卡、声卡等等,网络管理员应对计算机常见故障的外在表现非常熟悉,并准确及时消除网络故障;网络设备的维护主要包括维护交换机、服务器和通信线路。服务器和交换机,维护兼容系统维护,网络线路是维护的主要更换由于时间过长和衰减的信号端口或差的接触电缆,确保网络畅通;电脑设备的维护主要是输入和输出设备的监测,虽然设备故障不影响整个网络的正常运行,但会给用户带来不便,因此必须定期维护和管理。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6

1前言

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计算机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社会呈现了需要大量的网络方向的人才进行“组网”、“用网”、“管网”的现象。虽然各高校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招生的人数也逐年在增长,但仍然出现能够适应网络发展需要的高端应用型网络人才非常紧缺的现象。为此,高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需要变革迫在眉睫。而人才培养中课程设置是人才培养成果的关键和直接体现,所以人才培养的改革要重点抓课程设置。本文结合北部湾经济发展现状,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简单的探讨。

2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现状及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需求

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之后,广西的北部湾区域的经济就如火如荼进行着,方方面面的经济领域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些同时对人才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长。据统计北部湾经济区重点产业领域专业人才里2010年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就达到3万多,到2015年增长到4.5万左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需要占到了三分之一,在这面临着机遇和挑战的时候,高职学院应该各方面联动起来,加快改革,培养出能适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人才。

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

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每年也都有大量的毕业生,但很多毕业生毕业后就业困难的同时企业又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究其原因,有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但主要是部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学生特色不突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致使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得有的学生与社会脱节,到单位就业基本上是无从适应,无法胜任工作。目前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现状如下:(1)课程设置雷同较多,特色不彰显。几乎所有高职院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里的课程设置上雷同率较高,各校的特色不突出,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差异不大,出现了有些岗位竞争大,有些岗位招不到人的现象。(2)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网络技术是日新月异,很多时候课程的设置总是在出现新的技术而相应开设,并没有做到有前瞻性,导致跟不上发展的步伐。(3)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果不显著。网络技术的发展是飞速更新的,但都是万变不离其中。在课程设置中要合理把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例,使之培养出来的人才既要能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原理和具有较强的操作技能。更要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方法以应对时代的发展。(4)校企合作得不到很好落实。很多企业并没有按照预约给学生提供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岗位,而是把顶岗实习生当作其廉价的劳动力,把他们安排到单调并没有技术要求的流水线上,从而并没有达到实习为了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目的。(5)校本教材开发的力度不够。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生源多元化,学生基础差异较大。如果没有开发适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就做不到因生施教,教学成果就不显著。

4北部湾经济发展状态下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思考

北部湾经济如火中天地进行着,给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提供的岗位也越来越多,主要有计算机销售与技术支持、数据录入办公文秘、局域网维护与管理、多媒体制作、网站管理与维护、软件编程等。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对学生进行能力、技巧和操作方法上进行优化与整合,为学生能顺利走上工作岗位和服务北部湾经济发展打好基础。本文就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以下几点个人见解。(1)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用人单位的需要,并在课程中体现出来。课程设置之前,高校要到多家企业进行调研,意在了解用人单位提供给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的岗位都有哪些,这些岗位都需要的什么样能力和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要多听听就业指导中心的意见,动用所有有用资源来获得最有价值的参考,才能制定出最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2)课程涵盖面要广。既要包括基础的综合的基础素养能力,又要包括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企业现代文化的逐渐形成,社会对学生的要求是既要有综合基础素质能力又要有专业操作能力。综合基础素养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程、计算机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来培养,从而达到让学生获得较丰富的基础素质,以便应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网络发展需要。专业的“建网”、“用网”、“管网”在课程设置上最好开设网络编程、网络安全、系统集成、网络施工方面的课程,使得学生逐渐深入掌握网络知识,并具备网络各方面的应用能力。(3)加强校企合作开发适应经济发展专业教材。加强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时让企业人员参与其中并多参考业内主流企业的认证标准和培训资源。使得编写的教材既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这样课程设置就得到了很好的落到实处。(4)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设置的比例一定要合理。部分高职院校觉得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而忽略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高职院校也不能向本校及以上学校一样追求专业理论知识结构的完整性。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理论教学要适度、要精。使得学生既能懂得操作的依据和原理又能应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解决未来出现的未知知识和未知技术。高职院校的学生受企业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强,毕业就能走上工作岗位,节约了企业的岗前培训成本。因此实践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占的比重相对与理论课程要重些。(5)课程考核要参考计算机网络业内龙头企业(如CISCO、华为、SUN,CIW等)国际IT认证的中级考试标准。有些课程考核可以采取考证方式进行,教师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可以根据这些认证的考试大纲制定相应教学大纲,相应的知识内容渗透到平时教学中。

5结论

本文对广西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但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深思熟虑。因为它既关系着学生的前途,又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大计。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7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教育部部长周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改革创新,要牢牢把握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办学方向”。当前社会,就业岗位对学生的职业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课程设置必须以岗位的职业能力为主要依据。

1 我国中职教育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所突显,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大多还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课程模式,这种模式有着明显的不足,不能适应就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对发展学生职业能力极为不利。

1.1 追求专业设置的“热潮”带来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很多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一味的追求“潮流”,不考虑地方经济发展的长远需求和自身的办学条件,课程设置用同类高等专业院校的课程结构,过分重视学科体系,理论性的内容偏多偏深,并且实训条件根本无法保障,加上对大学生与中专生在认知能力、心智发展、培养目标上的差异欠考虑,培养出的学生自然缺乏中专生特色,人为造成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企业就业岗位的需求。

1.2 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

很多职业学校都在各自封闭的环境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课程设置不考虑企业对技能的要求,缺乏适应知识经济的特征,内容陈旧,新观念、新知识、新科技、新技能的补充较迟缓,针对性不强,完全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脱节,学生走出校门仍有“学了用不上,要用的没有学”的遗憾。这些弊端直接影响到中职计算机教育培养的人才的质量。

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分析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是计算机专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其就业前景很好,但是对就业者的能力要求比较高,特别是职业能力。所以对该专业所覆盖的职业岗位群或技术领域中相关层次人才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分析非常重要,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2.1 职业能力概述

所谓职业能力就是一个人在学习活动职业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职业活动得以顺利完成的个体素质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职业能力一般包含: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才能顺利地完成职业活动和履行好岗位职责。计算机网络专业是中职计算机发展的新型专业,那么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呢?

2.2 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分析

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论是在专业技能上,还是在工作环境中的各种事务处理,以及新知识的学习上对人的能力要求都很高。

2.2.1 社会能力分析

社会能力是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的能力。计算机网络专业的工作大多是集体协同工作,企业要求员工善于工作中的人际交流(伙伴式的交流方式、利益冲突的处理等)、公共关系(与同龄人相处的能力、在小组工作中的合作能力、交流与协商的能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能力)、劳动组织能力(企业机构组织和生产作业组织,劳动安全等)、群众意识和社会责任心。

2.2.2 方法能力分析

方法能力是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如在给定工作任务后,独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等。企业要求员工能够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自我控制和管理以及工作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2.2.3 专业能力分析

专业能力是职业业务范围内的能力,包括单项的技能与知识,综合的技能与知识。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培养的学生可在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工程的销售、建设及维护;中小型网络的管理、维护和桌面技术支持工作;中小网站的建设、、维护管理;从事IT产品的销售和技术服务工作。要适应上述岗位要求,该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专业职业能力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计算机设备采购、组装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软、硬件相关的内容,特别是计算机各种组成部件的型号、性能、市场行情等,熟悉计算机维修基础、计算机软件的安装和测试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能够识别并采购各种常见的计算机及其相关的设备,具有计算机及其设备连接能力,能够熟练的组装计算机并能够维护,能够进行软件安装、测试和故障排除。

(2)具有中小型计算机网络工程设计与实现的能力。

需要掌握计算机网络与应用知识,熟悉流行网络操作系统、网络工程、网络设备等相关的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等知识;在专业技能上根据项目主管的指导下对用户需求进行描述,依据工业标准和行业规范制作标书、施工图以及施工报告,能够对网络操作系统进行相关配置管理以及对常规问题排除,能够自行制作网线、进行连通性测试与故障点的查找,能力识别网络设备并对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进行正确的配置。

(3)具有网络管理与维护的能力。

要求学生理解TCP/IP等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掌握网络设备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和信息与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了解信息化法律、法规知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使用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网络监视与数据过滤,具有对网络设备进行基本配置与简单调试能力,具有备份各类数据能力以及当灾难发生时对具有初步恢复备份数据能力。

(4)具有小型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

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的程序设计理念,熟悉数据库基础知识和网站开发以及管理知识,了解简单的色彩搭配、美术欣赏等基本的美术常识;在专业技能上要求能够熟练的使用流行的软件进行静/动态网页的设计,具有网站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3 建立以职业能力分析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模式

根据对计算机网络专业的主干岗位群职业能力的分析,可以构建每一项核心专业技能培养的课程群,每个课程群的课程反映掌握相关技能从易到难的训练过程,也是理论知识学习的简到难的过程。在课程设置中可以把每个课程群看作一个大型工程项目,把每门课程(模块)看作整个项目的子项目,可以将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在分解成若干更小的项目或任务。使学生体验实际完成一个完整项目的过程。不同的课程群之间形成横向的课程之间的相关性,一般第一学期为相关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专业基本技能的掌握,第二、三学期要集中掌握关键性的专业技能及其相关理论知识,第四学期进行整个专业的综合性的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技术认证,第五、六学期在相关的企业进行专业岗位见习和专业岗位的实习(具体见下图示)。

4 中职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考

面对种类繁多,不断升级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以及飞速发展网络技术,我们在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的探索中,对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以下几点思考:

4.1 课程设置必须符合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一线的熟练工人,课程设置必须和企业沟通,通过对企业就业岗位需求的职业能力深入的分析来决定开设怎样的课程框架体系,以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真正“学以所用”。

4.2 课程设置必须处理好“专业化”和“宽口径”的问题

由于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以极快速度的渗透,各种专业化、行业化的应用软件不断诞生和变化。过去大而泛的“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已经很难培养出合格的“中职人才”,毕业生大都是“样样都知道一点,样样都不会”状况,根本无法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已经失去计算机的“专业化”。计算机网络专业方向恰恰又是走计算机网络这个“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突出的就是“专业化”,使大多数学生在网络这一领域“学专、学强”。但问题又来了,专业化导致学生毕业以后就业面变窄、限制了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发展。所以课程设置过程中必须考虑设置丰富的选修课夯实课程体系。

4.3 课程设置必须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改革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单纯地进行口授,学生以被动听讲,记笔记的形式进行知识学习,教学内容表现为形式单一、不生动活泼,缺乏新颖性,很多学生一开始就失去了对课程的兴趣。而现代职业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能力本位”育人思想,所以中职学校在科学的课程设置的同时必须关注教学改革,教师要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面对课程设置,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为主体”,采用项目教学法等适合中职专业课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使课程设置的合理性真正体现出来。

总之,中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努力实现其培养目标。中职计算机网络专业依据一种新的课程设置原则设置的课程,不仅符合学生能力结构的要求,培养出的学生还具有相应就职业岗位需求的素质和技能。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

[2] 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3] 邹永忠,谢新明.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课程设置模式的探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6(34)

[4] 张克慧,李文英,袁胜昔.谈中职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 计算机教育 2004.1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1)08-0176-02

当前,工科类高等职业院校均开设有计算机网络类必修或选修课程,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过程中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示实践操作,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是高等职业院校按照社会和企业需要,培养既懂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操作技能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

一、从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出发,搞好课程内容及考核方式的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人才。辽源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不断加强同企业合作的力度,聘请企业专家,比如吉林麦达斯铝业有限公司高级网络工程师、沈阳东鹏网络公司高工等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的开发工作,通过积极调研分析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共同进行计算机网络课程的开发工作。

在制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大纲过程中,紧紧围绕“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基于工作任务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突出网络主流新技术,突出职业素质培养。同时结合人才培养规律以及前后续课程的衔接关系,对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进行了精密策划与设计。在教学与实训过程中,以“局域网组建、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为主线,将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应用能力相集成,设计了与该课程能力目标要求密切结合的工作任务模块,将理论讲解与实训操作密切结合。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策略,体验到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考核方式与方法上,我们围绕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从多种形式的考核方式上进行实践。这些考核方式有笔试、平时实验、平时和期末上机考试、期末和实习时边上机操作边进行答辩、提交报告(论文)等,并加大实验、上机考试、答辩在期末本课程考核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课程学习结束后的成绩由实践考核成绩和理论考核成绩组成,其中实践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理论考核成绩占总成绩40%。实践考核成绩主要采取平时实验课成绩考核和期末上机考核成绩两者相结合的方式。平时考核占实践考核成绩的60%,期末上机考核成绩占实践考核成绩的40%。平时实验课成绩考核主要考查每次实验的前期准备、出勤情况、实验过程中动手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验报告等方面。期末上机考核是在学院网络实训室内的真实网络环境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答题和操作,教师在学生做完后可进行答辩并即时评分。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改革中,我们改变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为学生自主老师为辅助的教学模式,教师对所讲内容精心组织,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并在讲授过程中穿插大量的实验和实训,强化师生互动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全方位立体式开展教学。

(一)在教学中以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

在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的需要,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要大量采用“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

1.“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方法的含义。针对学习的内容将班级学生分成多个团队,组成合作小组,针对某一问题老师先给出解决问题的实现方法、结果等资料,然后现按解决问题的步骤要求小组逐步实现问题的解决。在解决过程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为主,互动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相结合”方法运用中注意的问题:

(1)对教学内容有针对性使用,不适用于所有教学内容。(2)此方法运用过程中教师掌握好课堂节奏,不能让学生钻牛角尖。应突出重点,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讨论重点内容,攻破难点。(3)使用该教学方法的内容。网络设备管理:如交换机配置与应用知识,这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在网络实训室上课,边讲边实验的形式,使学生在边讨论、边实践中提高自身的学习效果和亲自动手操作的能力。

局域网组建:如:构建中小型企业网络,将班级学生四到五个人一组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要根据教师要求完成一个中小企业网络的组建,组内成员的分工由各个小组内部决定,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学的顺利进行,可在学生组建方案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方案提出若干问题,并对问题的解答采取奖励措施,团队成员对问题进行正确解答,或提出比较新颖的技术观点,或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都会给整个团队加奖励分,从而激励学生们的团队合作积极性。

(二)课后组建课程兴趣小组和技能大赛实验班,采用教师引导为辅,学生学习为主的方法研究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我们课题组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实际情况,就学生学习难点问题组建学习兴趣小组。近几年职业院校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纷纷举行,为了配和国家及省里的技能大赛,我院也在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上设置技能大赛。我们为大赛组建了实验班,并设有固定的指导教师进行辅导,先利用模拟软件进行训练,学生熟练之后再让学生在真实的设备上动手操作,效果非常好。

(三)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课题组建立计算机网络课程网站,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录像、实验指导、实验所需软件等放在网上,为了让学生在课下进行自主学习。课题组还制作了实验视频放在了课程网站上。同时利用网络论坛和在线答疑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讨论交流。

三、职业资格认证及计算机等级三级网络技术考试内容纳入教学计划

为了方便学生就业,我们调整了授课内容和实验实训计划,把职业资格认证纳入其中,并利用部分学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辅导。这样学生在学习完该门课程后,能够顺利参加网络管理员、高级网络操作工等职业资格认证的考试。这对于提高学生职业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贯彻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网络技术专业的学生参加三级网络技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学生在毕业时就可以拿到一个或两个与网络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四、与企业教师互动,开展网络技术讲座

信息工程系还聘请网络公司工程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工程项目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工程能力。信息工程系还多次从校外聘请行业专家,进行IT技术方面的培训和讲座,紧密了学院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到企业实际应用的主流技术,开阔眼界,从而较早地确立目标,更好地、有目的地选择自修内容。

以上内容已在07、08、09三届学生中进行试用,教学效果较好。在今后的教学与教研过程中,我们仍将继续探索,更好地完成教学与教研工作,使得学生更好地学习这门课程。

【参考文献】

[1]蔡久评,黄建华.高校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6).

[2]姚裕宝.高职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6).

[3]赵金萍,吴婷.独立学院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09(8).

[4]王东海,余秋明.基于计算机网络实验教学环节的改革与探索[J].福建电脑,2006,2.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Computer Network Courses Construction

Yang Zhu-jun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9

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是针对计算机网络教学而建立的。精品课程网站建成以后,将有效的促进网络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互动的交流平台。通过网站上“互动邮箱”与“留言板”,教师和学生可以彼此交流所教、所学的内容;通过“教学资料在线浏览与下载”模块,教师可以将该课程的多媒体资料等放到网上供学生学习,达到方便学生预习和复习的目的;此外还可以将相关的资源信息,教师信息,试验指导等信息,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

1、系统功能设计

本系统利用了C/S结构的特点,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系统移植到 Internet 上,极大地简化了教师以及管理员对于精品课程维护时的各项操作,降低操作难度,同时允许项目组多个成员同时进行系统的开发,大大提高了精品课程网站的开发效率。本系统主要包括用户登录模块、用户管理模块、在线编辑模块、师生交流、邮件发送、静态页面制作与美化几部分。

1.1 系统设计原则

精品课程网站是基于 Web 应用的系统, 采用 B/S模式和三层体系结构。系统设计是整个项目的关键环节,为了开发出一个稳定、适用的网站系统,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实用性原则。项目的开发必须结合学院的实际和专业特点,为了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我们认为在保证实用性的情况下采取”够用原则”,对系统进行开发。

2)适应性原则。Web 应用于各种不同的浏览器环境中, 为了使系统与各种主流的浏览器版本兼容, 使用户能够方便地实用本系统,系统的设计必须遵循适应性原则。

3)安全性原则。为了解决系统运行环境所面临的严峻的网络安全威胁,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着重考虑网络安全问题。

4)开放性原则。精品课程网站系统是一个追求高效共享的网络资源平台, 必须保证所有的互联网用户都尽可能能够访问。

1.2登录模块的设计

图1 登录模块的流程图

在本系统中,登录和身份验证功能相对简单。注册模块允许任何用户进行注册,注册之后可以登录。其中系统初始化时创建的系统管理员只有一个。系统管理员可以提升普通用户的权限,使其成为系统管理员。计算机网络精品课程网站根据系统功能和用户身份的不同,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登录用户具有浏览与下载权限,此外还具有邮件发送功能、留言功能;系统管理员具有浏览与下载权限,邮件发送功能、留言功能,项目管理权限。图1为登录模块的流程图。

用户登录之后信息保存在 session 中,当用户想退出系统时可以关闭所有浏览器窗口、注销、或者用户登录时间超过六小时也会自动退出登录状态。并且在登录的 session 中只保存了用户的登陆名、登陆标记和登录权限。这些工作的共同目的都是增加系统的安全性。

1.3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采用的是 MYSQL5。MySQL 是一个精巧的 SQL 数据库管理系统,虽然它不是开放源代码的产品,但在某些情况下你可以自由使用。由于它的强大功能、灵活性、丰富的应用编程接口(API)以及精巧的系统结构,受到了广大自由软件爱好者甚至是商业软件用户的青睐,特别是与 Apache 和 JSP/PHP/PERL结合,为建立基于数据库的动态网站提供了强大动力。在与 JSP 的配合使用中被Linux 下 WEB 开发者称为 JSP 的黄金搭档。图2为用户数据表。

表项名 类型 用途说明

Name Char(16) 用户名

Password Char(16) 密码

Email Char(150) 邮箱

Sex Char(4) 性别

Classes Char(150) 院系

LeaveWords Int 留言数

IsAdmin Boolean 管理员标记

IsOn Boolean 启用标记

图2用户数据表

2、系统登录模块的实现

登录页面中,要求用户将用户名和密码输入在两个文本框中,“提交”则用来响应表单的事件。在登录过程中,使用了一个系统用户信息表,其中的用户名和密码作为系统登录页面的引用,以及对用户名、密码字段来进行的用户身份鉴别。密码验证是将用 MD5 加密之后的密码,传递给 JavaBean 来验证。当用户通过身份验证时,系统登录页面将主动备份用户信息。用户登录的时候也要求输入验证码增加安全性、和系统的稳定性。用户登录之后,可以修改自己的个人资料与密码设置等信息。系统的登录界面如图3所示

图3 登录页面

精品课程网站是支撑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和网络互动教学的具有开放性的网络教学平台。 论文通过系统功能设计、网站实现等环节重现了一个精品课程网站的建设过程, 为高校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具体实施方案。

参考文献:

计算机网络课程设计例10

虽然我们一直强调网上教学资源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网上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却并不高,网上学习效果也难以保证。通过反思,我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教学资源整合与建设过于形式化。目前,我校对辅导教师整合以及自建的资源主要采用量化考核的方式进行评估。辅导教师往往仅就规定要求的必备项目进行资源的收集,并没有对这些资源做进一步的分析、整理与提升,而教师的自建资源又不能结合现有资源做有针对性的补充,导致教学平台只是资源堆积的场所,不能高效地发挥其远程学习指导功能。

2.网上教学资源形式单一、陈旧,更新不及时。现有的网上教学资源中大部分课程仍然是文本教学材料或是教师讲稿的简单再现。这种固化的教学资源很难为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

3.网上教学资源仍以课程为中心进行建设。教师在设计网上教学资源时,往往没有考虑学生的特征和学习需求,而是依据自身授课的习惯和思路进行建设,普遍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情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的问题。

4.教师对学生的网上学习引导不足。我们的学生大多数不具备适应远程教育所需求的自觉学习能力。因此远程教育中的学习引导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它成为影响远程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而教师在建设网络教学资源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理念等方面的引导,导致学生上网学习时感到盲目和无所适从,进而产生孤立无援的感觉。

5.网上教学资源质量监管体系不利。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的应用效果缺乏合理的评价机制。学校对教师整合的教学资源只是按照考核规定进行项目量化考核,却不能对资源内容本身的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二、网络课程的设计思路

针对以上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提出以开发设计网络课程的方式来整合建设网络教学资源。下面以开放教育计算机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提出计算机专业网络课程开发设计的几点思路。

下图是《C语言程序设计》网络课程开发的功能结构图。

1.教学内容设计

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需求是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的,是与其社会角色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学内容要密切联系实际,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信息很快转化为自我的实践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明确教学目标,科学合理选择教学内容。《C语言程序设计》的教材过于注重对语句语法的深入剖析,每讲一种规则,都安排一些简单的程序实例来讲解语法,很少有较复杂、较实用的程序,距离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度相差甚远。因此,“单元学习”模块主要对语句语法等理论知识进行“精讲”,然后配以“实训教学”环节,针对某个单元的知识结合实际问题对学生进行编程的技能训练。“教学反馈”是将单元的知识点列出,学生进行一个单元的学习之后,对这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进行自我评价,如“一般”“较好”“不好”,教师对学生反馈的结果进行分析,然后在面授课中或者是交互论坛中集中讲解普遍不好掌握的知识点。另外,这种反馈结果还可以促使教师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

(2)注重成人的经验,确定适用的教学策略。本课程采用“视频教学”演示策略,模仿教师课堂讲授与演示的教学方法,将教材内容呈现给学生;采用“个别辅导”个性化策略,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单元,自主学习;采用“交互讨论”的协作策略,让学生摆脱网络学习的孤立感;采用“测试练习”与“作品展示”评价策略,对学生进行学习效果的检验;采用“课程导航”的策略,减少网络学习中的迷航现象。

(3)注意“动”“静”配合,发挥多种媒体的优势。网络环境中的信息丰富多彩,根据教学目标的不同和教学内容自身的特点,可以将教学内容用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呈现,吸引学习者注意力,引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程序库”模块主要采用了Flas的形式对经典程序进行算法分析,并进行单步骤执行演示,以增强程序的直观性。

2.学习情境设计

(1)导航设计。在网络课程中,对学习者网络课程的导航设计尤为重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网站功能导航设计和教学内容导航设计。前者通过页面导航条把整个课程分为“教学文件”“课程学习”“资源库”“交互论坛”“评价监控”“系统帮助”等相对独立的模块,防止学生迷航。这些模块在网络课程的每一个页面上同一位置出现,学习者可以随时进入任意一个模块。后者在设计时采取树型结构,整个教学内容设置类似一棵树,从主干到树枝再到树叶,一级级地展开,通过链接使学生到达选定的内容部分,并记录每一名学生的学习历史记录,哪些章节学过了,哪些章节没学过,给学生最充分的导航和指导信息。

(2)界面设计。界面是网络课程与学习者进行交互的接口,友好的界面能够起到提高学习者的兴趣,减少学习过程中的紧张、疲劳现象作用。因此,应该强调界面的友好性,内容要清晰简洁、操作简便,布局合理,风格统一。对于内容较多的页面采用目录导航的方式或者翻页链接的形式方便学生浏览。

(3)教学活动设计。在“教学论坛”模块中分设“讨论答疑”“专题讨论”和“作品展示”三个版块。“讨论答疑”用作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之用,教师可将质量较高的帖子筛选出来加入精华区,避免由于“灌水”行为导致鱼目混珠而带来的浏览上的不便。“专题讨论”是由教师给出一些综合性较强、功能较为复杂的程序案例,由学生共同探讨解题算法、设计思路,并鼓励采用多种方法去解决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协作式学习。“作品展示”是学生用于展示自己设计开发的C语言程序作品的平台,学生之间可以相互进行评价,探讨程序的创新思路和改进之处,从而提高学生的编程兴趣。

3.资源库设计

本课程主要提供了常用C语言函数库、习题库、程序案例库、素材库、相关知识库等内容。其中C语言函数库介绍了常用函数的用法、功能和程序举例,并设计了查询功能,便于学生查找特定的函数;素材库为学习者提供知识的多重表征,将有关素材按类型进行管理,分为电子教案、图形图片资源、动画资源、视频资源;相关知识库为学生提供编程语言的发展历史以及一些流行语言的介绍,并提供相关网站的链接,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

4.评价监控设计

评价监控系统能够自动跟踪、诊断和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持的态度以及知识、能力发展水平做出价值判断。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效果进行记录和反馈,实现对学习过程的监控。

5.系统帮助设计

系统帮助模块包括:课程导航和辅助工具。辅助工具包括学生的笔记本、收藏夹、通讯录等。书签记录可以查看学习者学习过程中使用书签的情况,书签将自动记录下学习者学习网络课程的停止时间和地点,以便学习者在下次登录时可以直接进入添加书签的课程内容进行学习。笔记记录将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记录下来,以供定期查看。学生可以利用收藏夹的功能将平时常用的学习网站收藏进来,这样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登陆网络课程都可以浏览到收藏夹的内容。

三、网络课程的应用

网络课程建设完毕之后,关键性的问题是引导学生有效地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为使网络课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必须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首先,辅导教师要精心做好基于网络课程授课的教学设计,培养和鼓励学生使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其次,利用评价监控体系,把学生利用网络课程学习的积极程度作为学习评价的一个指标;再次,教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讨论交流,从而弥补远程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的不足;最后,就是要加强网络课程的建设,不断完善网络课程的教学功能,增强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进行自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网络教学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网络课程设计制作的研究也会更加深入。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地探索,将现代教育理论与先进科技相融合,逐步完善网络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钟绍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资源及软件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