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美容师工作计划模板(10篇)

时间:2022-12-30 07:28:38

美容师工作计划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1

美容9月份的计划

 

1 本月目标业绩:达成方案:促销方案:“同一样的价格,另一样的感受”反馈活动促销方案:中医手诊,来店坐诊

 

2 老板工作:

 

【1】通过此活动检查服务质量月的培训效果和员工接受程度

 

【2】因为这个活动对美容院服务要求严格,所以也给美容师压力,相对应有处罚

 

【3】九、十月店庆终端会方案策划,可考虑请香港明星来做终端会

 

3 活动企划

 

【1】同一样的价格,另一样的感受:老顾客挑毛病,挑到十个问题,送单品一个,挑到二十个问题,送套盒一个。老顾客带新顾客,由新顾客挑毛病,挑到十个问题,送每人单品一个,挑到二十个问题,送每人套盒一个。

 

【2】明星终端会的策划。

 

【3】给全体员工安排体检,聚餐,唱K之团队活动。

 

4 培训

 

学习服务基本功:微笑,赞美,拥抱,鼓掌,简单的事重复做

 

【1】学习中医手诊

 

【2】每天常规学习与培训

 

5 广告与宣传

 

【1】一经与厂家经销商落实,可以重金广告

 

【2】动用所有手段来宣传,拉赞助,搞联动销售

 

6 其他同时考虑参加厂家品牌全国会

 

美容9月份的计划

 

从过去出发,立足现在,展望未来。

 

从过去出发是指,从美容师的工作职责和工作内容着手,将这段时间来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全面总结成绩:根据美容项目、身体项目、足疗项目等分类来写,其中各项计划完成了多少、接待了多少位顾客、服务态度如何、顾客的满意度、客户的忠诚度是否得到提升,技术手法是否有进一步提升……以上几点一定要逻辑性叙述出来,且要注意客观。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2

信息技术在学校中的装备,信息技术服务于学校教学活动,在南京的教育技术装备发展过程中,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投入与装备,已经普及到了每所学校。通过不断地投入与更新完善,今天的教育技术装备,尤其是信息技术类教育装备,在常态化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网络机房的建设,在满足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活动的同时,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语音教学、英语听力的训练与考试、数据采集、学科教学活动的开展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给教学活动带来的种种便利。如何让信息技术、网络机房更好地为学科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服务,提升信息技术装备的使用效率与使用空间,让我们的教育与学生的学习得到更大的发展与成功,这是我们教育部门所需要思考与研究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方向。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性服务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3

数字技术在美术课标教学的目标实现与要求,可以围绕美术课程总目标,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定,分目标从“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四个学习领域设定具体要求,结合课标中所涉及的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软件运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运用传统媒介或新媒体来创造作品,发展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等表现形式所要求的思考与运用,通过两者的结合来进行学科问的试验与尝试。

南京市教育装备在服务教学、服务学校的同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中,就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如何结合网络机房的特于美术教学活动做了这个项目的整合计划,在该学科的拓展与实践方面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与设计,并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使整个项目从项目的论证,政府采购到装备、验收,再到培训、竞赛以及课题的研究与总结,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装备理念创新的尝试,为探索和诠释新课改过程中教育技术装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做一些实践。

通过实践,明确目标:在数字化环境下数字美术画板与美术学科的整合与应用。体现教育活动中技术装备的新理念与管理模式上的探索。

围绕这个目标的实现,我们通过加强与教学课标、教学研究、技术应用、科技研发等领域专业人员的共同研究与探索,积极寻找一条适合新课改要求的装备与研究、管理与培训的模式与方法,体现教育技术装备管理中的建设、配备、管理、应用、研究、培训、竞赛等内容的具体体现。

二、研究方法与方式

(1)座谈与研讨。通过与课程编委、学科教研、教学一线教师、进修学校培训教师、产品研发等专业人员座谈、研讨,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撰写文章等形式收集意见与建议,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框架研究与素材构思。

(2)对数字美术产品的了解与实验。针对教学要求,通过与产品研发人员的沟通,引进、推荐不同产品进行对应功能的了解与认识,在向使用产品的学校教师深入了解情况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的内容进行调研与产品性能试验,收集整理出适合教学需求的功能与要求。

(3)策划培训计划与量化培训内容,明确教师在网络环境下,应用数字美术画板的教学要求与技能要求的掌握程度及实现目标。

(4)组织竞赛活动与作品(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

(5)课题的研究。新技术应用与学科整合的意义与价值的研究,为形成新的装备理念的研究提供基础材料。

三、项目的实践

1.认识阶段

2009年度至2010年度初期,我们在主任室领导下,根据教学的需求与目标实现,在美术教学课标的研究与学习过程中,注意到未来美术课标中的教学内容所涉及的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与要求,为能够准确地达到这个环节的要求,主动与课标组人员进行沟通,了解其教学课标的要求以及目标的实现,并结合对数字技术产品的研究与了解,针对数字美术画板系列产品,加大了研究力度,通过不断深入研究与研讨,对数字美术教学活动的情况及目标有了一定的了解,结合信息技术的特性与产品本身所特有的优势,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活动,并通过专家、教师的一些前期试验结果的分析与验证,得出了充分的论断,明确了数字美术画板这个新项目装备对美术教学所产生的意义与价值,为后期的试验项目装备、项目研究提供了较为充分的依据。具体内容参见参考文文献[1][2][3]。

2.筹划与启动阶段

2010年度,为了让学校教学人员更好地了解与使用该系列产品,使其更好地服务教学、融入教学,在主任室的领导下,我们在进行装备计划编排的同时,针对这个新项目的特点,做了全面推进的思考,并使该项目的建设与研究完整地呈现出技术装备与管理应用的体系特色。具体做法为:项目的标准制定工作、项目的装备过程管理工作、项目的教师培训计划工作、项目的应用拓展与作品竞赛等实践工作、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内涵形式整体提出并分阶段地进行,最终将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系列,为后期工作开展提供依据。

根据项目设计与布置,在完成数字美术画板装备启动的同时,安排了一系列的培训与活动:

(1)下发《宁教备通知[2011]14号》。

(2)汇总并落实区县学校申报教师培训名单。

(3)培训计划的实施。

(4)培训人员情况:分别组织了3个班(A,B,C),安排了近10位优秀教师、专家讲座,其中计划培训人数为126人,A班每人分别达20课时;B,C班每人12课时。

(5)落实数字美术画板教师技能培训课程。

(6)“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开题、结题会议。

3.计划实施与过程管理阶段

第一阶段:

装备先行。在将此系列工作计划做了充分准备后,2011年下半年启动了10所试点项目学校的装备工作,并根据装备计划采取了1+1模式f即每所学校1套网络版数字美术画板+1套单机版,含软件),并通过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从项目招标公示、产品展示推荐、政府采购、装备事实与验收等),完成了该项目的调试、验收等装备工作。同期,召开“数字绘画技术在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课题的开题会议,启动工作正式开始。

第二阶段:

整体推进。在2011年度,依据工作整体计划,我们通过联合市教研室、电教馆、小教培训中心和白下区进修学校、区装备办和南京茂立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技术与专业人员,组织专家与学科人员集体讨论研究,在做好常规技术应用培训的基础上,提供了一份相对完整的《2011年南京市中小学美术教师数字化美术教育培训计划》。在培训计划与项目中,针对已装备项目的学校以及没有装备该项目的学校教师,分别组织了不同课时、不同要求的技术培训计划。并分别在玄武区南师附小启动了一期基础培训,组织在白下区教师进修学校进行后五期系统性和三期基础性的技能培训班的计划落实工作。

第三阶段:

成果展示。在执行的计划中,根据培训内容的进展情况再结合项目的验证工作,在培训计划完成的同时,我

们还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提交、评比等工作。2011年9月,组织专家、评委,分别就教师的论文、课件、作品和学生作品进行了收集整理,通过评选推荐出一批教师与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于2011年10月10日在鼓楼区芳草园小学,举办了南京市中小学数字美术作品颁奖活动,为该系列活动的圆满结束奠定了基础。

第四阶段:

课题开题。课题开题是伴随着项目的启动,同时结合整个项目的一系列活动的开展、计划的执行同步进行的,在执行项目开展与活动落实中结合着课题内容。体现在课题实施计划、课题研究内容等项目上,明确课题目录、名称等,确定任务与要求。

4.成果展示与展望

通过这次活动,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计划和落实中注意收集整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在此与大家一起分享。

收获一:各类作品

(1)作品上缴情况

根据装备计划的落实情况,要求10所试点学校及前期参与过装备的学校,在对该项目的试验装备与管理应用培训的同时,对教师、学生进行论文、课件、作品的收集与上交,作为培训与学习考核的成果。共收到258份作品(经过筛选后的),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2)作品获奖情况

通过专家评选,分别优选出:

①教师论文: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2名。

②教师课件:二等奖2名。

③教师作品:一等奖8名,二等奖15名。

④学生作品:一等奖24名,二等奖34名,三等奖48名。

收获二:资料与队伍建设

(1)资料的收集

①教学光盘。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在做好计划的同时,同步收集相关教学活动的录像,将每节课程都做了高清录制,并分别整理,形成了一个系列的教学模板,为后期教师的进修与学习、观摩与赛课等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案例与样板,为今后数字美术学科的交流互动与推广提供了基础数据与资料。

②课件、论文、作品。通过对课件、论文、作品的收集,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学习与体验新技术的应用,通过不同形式的阐述,分别对信息技术产品与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有了一个全新的了解,让教学理念在新的技术载体中能充分展现出来,让教学活动的开展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③艺术鉴赏与学习途径的拓展。通过网络技术环境的搭建与应用,增加了对艺术鉴赏条件的改观。通过网络进行资料、作品的收集与整理,扩充了教学鉴赏途径,给教学活动带来了更便捷的鉴赏环境与学习条件,让更多的名家与作品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让视野更加宽阔。

(2)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一线教师重视新技术在教学中的学习与应用,为师资队伍的建设及技能掌握和学生的培养提供了条件。数字美术画板培训计划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的实践中启动,只是该项目在装备过程的一个阶段,就组织培训情况而言,有几点体会与感受。

①区县装备部门在配合报名上积极性很高,报名人员踊跃,体现了学校教师对该项目的重视与关注,也体现了对新技术与学科整合及应用方面的关注。

②教师冒着酷暑积极参与这个培训活动,让人感动,尤其是高淳、溧水、六合等路远区县的教师,体现了教师队伍自身对业务知识提升的愿望。

③培训中,教师态度认真,求知欲强。表现在有一定美术功底的教师身上,他们在掌握基本要领后,能很快地运用新技术手段达到培训与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达到了培训的目的,为学科之间的整合与应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期的学科发展与推广提供了借鉴。

④通过此次培训与活动的开展,让一部分教师在得到基础知识学习与掌握的同时,也让一批孩子得到了对该项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后期新课程的学习、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收获三:课题成果

课题的成果是在结合装备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各个项目成果,也是这次数字美术画板项目装备管理过程中的一部分,与课题的研究成一个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①经教学实践检验,教学效果良好的教学案例及其配套使用的教学课件;

②理论与教学实践研究论文;

③数字绘画课程产生的美术创作作品;

④数字绘画课程教学教程录像;

⑤课题组在综合实践课程与课外活动方面的经验总结;

⑥数字绘画课程公开教学、实验教学的教学录像;

⑦数字绘画教程发表。

收获四: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实践

教育技术装备在教学活动中的研究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互动)与成效。加强课标学习,加强与教研、教学一线教育专家、教师的联系与沟通,加强同技术研发与应用技术人员的交流与合作,做好新技术在数字校园环境下的学科整合与应用的整体项目策划与方案实施。为使学校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在提供技术装备硬件的同时,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多部门联合做好指导、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效率。

5.感悟

数字美术画板的装备工作,是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2010年度工作计划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服务学科教学活动中的一项尝试性建设工作。在通过科学合理的标准研究与方案论证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后,组织并形成了采购计划与标书。通过政府采购,分别在南京市的10所不同学校(高中、初中、小学)进行了装备,加上此前一些已经试验过学校,通过数字美术画板在学校装备建设与学科整合应用实践计划的实施与应用研究,整理并总结出了一些装备管理工作中的探索与体会。在得到区县、学校装备与教学人员一致好评的同时,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即在应对未来新课改要求与装备过程中,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研究与项目建设,应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牵头的形式下,以信息技术装备为龙头,由各有关教育理论研究部门、教育教学管理部门、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教学一线的专业人士和科技研究、产品研发企业等部门、人员共同组建一支队伍,通过对技术装备的研究,形成指导、利用技术装备服务于教育教学的全新现代教育模式。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通过此次对数字美术项目的装备管理与应用方面的研究、实践,收集并获得了一些信息技术与美术学科整合方面的资料与体会。希望这次的实践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信息技术服务学科方面走得更远,使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知识的学习能更加紧密地融合在一起。我们作为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一员,有信心、有能力使技术装备服务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为教育技术装备的现代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实现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4

二月份:

通知小朋友开学,制定班级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接待好新入园的小朋友。

三月份:

训练好常规,做好开学准备计划,发放新书,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认真填写三检记录,三八妇女节制定贺卡,庆祝妈妈的节日,制定出版面,如:花,贺卡等,二十八号制定出家长开放日计划,31号家长开放(家长会计划要求:有讲稿,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这月所学内容展示给家长)迎接每月的语言考核(4号)

四月份:

在班级设立种植区,如:小草、菊花、滴水观音等,让幼儿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观察植物生长状况,组织幼儿春游,让幼儿体会春天的快乐,开展春季运动会,让家长报名参加让幼儿体会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的快乐,二十八号制定出家长开放日计划,,29号家长开放(家长会计划要求:有讲稿,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这月所学内容展示给家长)迎接每月的美术考核(4号)

五月份:

把世界节日介绍给小朋友五月一日劳动节,五月八号母亲节制作和绘画,跟老师一起庆祝妈妈的节日,准备六一编排节目,迎接每月的舞蹈考核(5号)

六月份:

准备父亲节,制作贺卡和绘画,让幼儿跟老师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并跟老师一起拍班级合影,各班准备公开课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二十八号制定出家长开放日计划,30号家长开会(家长会计划要求:有讲稿,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这月所学内容展示给家长)迎接每月的钢琴考核(3号)

七月份:

庆祝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唱歌,舞蹈,游戏等)跟孩子一起开毕业典礼,(朗诵,唱歌等)重新制定计划,迎接每月的公开课考核(4号)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5

一、新时代教师计划的背景

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满足了培养高素质教师的需要,它使教师教育出现了高学历化的历史趋势,像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小学教师现在都是由本科院校培养,美国大学的教育学院、日本的教育大学开始培养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的中小学教师。西欧各国和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也早已结束了小学教师由中师培养的历史。

尽管以大学为本的教师教育空间模式仍然是各国教师教育的主要模式,但8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荷兰等国家掀起的教师教育模式改革逐渐成为完善原有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形式的一条有效途径。就美国而言,教师教育改革的背景较为复杂,既存在着社会因素,同时也附加着政治群体、利益冲突等重大问题。在学者许明的题为《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尝试――“新时代教师计划”述评》一文中,他将改革的背景原因从微观层面分为以下两方面:第一,职前教师教育质量低下,美国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是美国社会各界的基本判断;第二,中小学教育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中小学的教育质量能否提高,关键还是教师。这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各界的共识。①

二、新时代教师计划的主要内容

(一)计划概述及原则

2001年,卡内基基金会(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发起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教师教育改革计划,即“新时代教师计划”(Teachers for a NewEra,简称TNE),通过选择若干所教师教育院校进行教师教育改革试点,以推进美国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最初它只打算资助6至8所院校,后安南伯格基金会(Annenberg Foundation)和福特基金会(Ford Foundation)加入其中,使得资助的院校范围有所扩大。2002年4月,首批改革资助的4所院校确定,包括纽约市的班克街教育学院、位于北岭的加州州立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和弗吉尼亚大学。次年夏天,获得立项资助的第二批7所院校名单确定,包括波士顿学院等。这样,五年内,各院校用于TNE改革的资金将高达1000万美元。除了资金支持外,各院校也将获得其他支持。②

“新时代教师计划”所倡导的新的“大学本位”的教师教育的设计理念或原则包括以下3个方面:首先,教师教育的培养应建立在“以证据为基础”这一原则之上;其次,加强教育学院与文理学院的合作,通力培养新时代教师;再次,教学应被理解为是具有学术内涵的临床实践专业。

(二)共同特征

1、调整传统的是师范课程,加强临床教学实践,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

在本文上一部分的关于新时代教师计划原则内容的论述中已经明显可以看出,这一计划调整的一大重点就在于重视临床的教学实践。这不仅表现在教学实习的时间提前和延长方面,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临床教学实践的质量提升方面,包括教学实习的地点选择、师范生角色的界定、对师范生的监督和指导、教育学院教师和行政管理者参与临床实践效度等。③以印第安纳州立大学(ISU)的小学教师培养临床教学实践试行方案――明天促进学习的教师(Teachers of Tomorrow Advancing Learning,简称TOTAL)为例,该方案不仅重视师范生的教学实习,而且还要求师范生在正规教学实习之前就要参与教学实践,同时进行教学理论的学习。

2、联合教育学院与文理学院共同培养,增强教师职前专业技能培训。

在美国,教育学院的学生文理科知识的匮乏是公众普遍认可的教师教育重大问题之一。在他们看来,学生学科基础掌握的不牢固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专业知识的不牢固,在教师入职前的学院学习过程中,未能充分地掌握学科专业内容,导致入职后教育水准的低下,因此,让教师在大学中充分学习到本专业的基本内容成为新时代教师计划的又一项重要内容。这无疑便要求广大文理学院广泛地参与到教师教育的学科教学中来,将师范教育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切实地进行充实和提高。例如,蒙特克莱州立大学教学法中心(Center of Pedagogy,简称CoP)成立于1995年,该机构负责管理大学的教师教育方案。作为该大学教师教育的协调和监督机构,CoP就是由教育学院、文理学院以及公立中小学校的教师和行政管理者组成的联盟。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公立中小学校三方平等参与教师教育工作,来自三方的代表组成合作小组,共同制定相关政策,并付诸实践。CoP还负责协调教师教育政策委员会的工作,监督管理与本科生和研究生认证方案相关的政策和课程。④

三、关于新时代的教师计划的简评及小结

这一计划是几年来美国针对国内“大学本位”问题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在强调重视传统的理论课程教授的同时,突出了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它加强了美国文理学院与教育学院之间的联系,使得教育学院的学生能够在在校期间学习到更系统更完善的专业知识,同时也令综合大学内的学院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此外,新时代教师计划还密切了中小学与大学学院之间的关系,一方面使得大学学生能够有足够的实习机会,加强职前培训;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小学教师参与学院临床教学实践这一新教学形式的发展。改革计划尊重教师教育的多样性,不寻求统一的模式,主张多样化,鼓励各高校在传统的办学经验基础上尝试新的改革。它所强调的是通过对符合这些原则的教师教育改革进行资助,进而提高教师教育的质量。

美国教师教育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反对传统教师教育和支持现有教师教育体制的两种观点泾渭分明,互不妥协。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近年来美国教师教育处在十分活跃的改革过程之中,各种改革计划纷纷出台,在此基础之上,美国教育领域采取新时代教师计划的种种措施也是随着时代的潮流而不断的改善和发展,到目前为止,这一计划已经初现成效,无论是它的改革内容还是接下来的改革进展,都值得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关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许明:《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尝试――“新时代教师计划”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76-81。

[2] Carnegie Corporation of New York,About Teachers for a New Era[EB/OL].http:///index.cfm fuseaction=home.about TNE,2011-04-05.

[3] 高展鹏,洪明:《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的新近变革――“新时代教师计划”(TNE)在大学教育学院的推进》,《外国教育研究》,2012年第9期,59-66。

[4] 张济洲:《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危机及其改革走向》,《课程・教材・教法》,第31卷第9期,94-98。

注解:

① 许明:《美国“大学本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尝试――“新时代教师计划”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第4期,76-81。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6

(2)研究地点:湖南省长沙市两所普通学校:高新博才学校和砂子塘学校。

(3)课题名称:“改革工艺美术教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下简称甲课题);“设计性绘画教学研究”(以下简称乙课题)。

(4)研究方式与过程。

①方式:参观访谈、课堂观察、阅读材料。②获取的材料:甲课题给我们呈现的材料:学生作品(布艺、综合材料、泥工、纸艺、印染、平面作业等);多媒体课题简介;文本展示(实验计划、总结、课题任务书、主件材料、学生获奖情况、老师获奖情况、美术教材、补充课目15本、会议记录、审美前期检测、思维前期检测、审美后期检测、实验教案等)。乙课题呈现的材料:学生设计性绘画作品(以平面作业为主);公开课《设计邮票》两课时。(见图1、图2)

多媒体课题详细介绍老师设计的单元课《面包》《色彩》《设计》、“色彩赏评”,开展的活动“毕业画展”“小石子工作室”等。

二、研究的内容

⒈关于研究的方向

两个课题研究的方向具有一致性,都属于教学的范畴,能针对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研究的最终目标一是促进学生的发展,二是促进教师的成长,具有针对性、可行性,同时作为研究者的自主、自发性都较强。但甲课题重点在于教材研究,以课题组集体形式进行,乙课题重点在于教法研究,以主持人个人方式进行。

⒉关于研究的组织

甲课题是校级课题,以校本研究小组形式出现,适合开展“以校为本”的行动研究,既能体现研究集体的智慧,又能充分发挥研究个人的主体作用。但要注意充分发挥研究组长的统帅作用,加强研究的计划性和资料的及时收集和整理工作。

乙课题是区域性课题的子课题,完全以个人研究的形式出现,适合教师的个人行动研究,能充分发挥教师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但对教师个人的研究素质要求较高,要充分发挥课题组的作用,避免研究的随意性和偏差,加强研究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以及成果的物化工作。

⒊关于研究的结构

(1)问题的提出。甲课题问题的提出着眼于现有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生活经验缺乏直接联系而引起的矛盾。中小学美术教材中的工艺美术教学内容偏重于基础图案一类平面与传统的课业内容,而社会的发展又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得以接触和感知大量丰富的工艺美术作品,因此原有的教学计划与学习内容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心智发展的需求,其任务与生活的冲突导致儿童学习中的矛盾心态,从而对学生学习内驱力产生消极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该课题提出对工艺美术课业内容进行改良、补充和调整,并根据课题实验的新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从而达到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目的。显然甲课题能针对当前美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教材呈现、课时量、课程结构、培养目标等进行整体规划,合理调整,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前瞻性。

乙课题从自身发展的需要和时展的需要两个层面提出问题,认为学生在十岁以后进入“追求成人化样式的自律期”而产生眼高手低的矛盾心理和由此导致的兴趣下降的消极状态,如放弃画画,出现卡通漫画热,对“正规训练”的被动接受等,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创造型人才。为此,乙课题提出在小学中高年级美术教学中开展“设计性绘画”,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以及对“造型元素”的认识与掌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启迪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乙课题能针对教师个人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问题进行自发研究,是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形式,具有真实性和教学的情境性,有一定的研究价值。但笔者认为,“设计性绘画”这一概念比较模糊,且与问题的解决之间缺乏逻辑关系。

(2)理论假设。甲课题研究的方向是教材。其理论假设为:“通过对‘九年义务教育湘版美术教材’工艺美术部分课业内容的改革,并根据实验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达到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发展学生创造思维、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目的。”显然甲课题在理论假设方面自变量过大,因变量过泛,所以研究的保真度值得怀疑。

乙课题研究方向是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实用性美术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运用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能力,形成‘设计描绘’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和教学水平。”可以看出乙课题自变量不明,因变量不确定,研究的材料不能归类,研究成果不能归因。

虽然两个课题的研究方向有所不同,但最终目标都在学生身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一点两者都是相同的。

(3)研究的目标。甲课题是通过改革教材达到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甲课题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包括总目标和分目标,目标的制定分类合理,指向明确,如能进一步分层、分阶段就更好把握了;乙课题几乎没有目标,只有基本内容,而且指向不明,分类不清楚,主要是在实际实验中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单元课培养学生创意表现的能力,发展学生求异思维与想象能力,如在“大师画我也画·面包”(见图3、图4)中,有一位学生以此为题创作了十幅作品,表现得非常巧妙。虽说在实验过程中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但从实验的归因分析乙课题完全处于“无目标”状态,且设计的典型课例指向模糊,范围不清,实验者对于该实验应在内容、方法、课程、老师与学生表现方式哪方面突破自己也模棱两可,导致实验随意性太强,无法控制,实验信度下降,失去研究的意义。

(4)方法和措施。从计划的制定来看。两个课题都有计划,甲课题有具体实验计划,包括指导思想、实施内容、重点难点、实施目标和要求、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几个方面。甲课题研究的计划性较强,方法和措施较严密,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改进和重组吸收了当前新课程的理念,对实验的操作和管理及课程结构的调整比较合理,但不够具体,如在“实施步骤”中没有按时间段、分层次的安排,“实验阶段”也仅仅只有老师的分工安排,没有详细的实施计划,究竟是通过怎样的措施培养学生能力没有体现出来,且对学生知识技能部分完全忽视,缺少对自变量的操纵控制。乙课题没有专门实验计划,在方法和措施中没有内容,研究缺乏细节,缺少对自变量的操纵,缺乏必要的计划性,研究出现了随意和缺乏思考的倾向。但在实施方案中有具体实验步骤及时间安排。从计划的制定来看,两个计划都偏“大”偏“空”,没有落实在每一个操作的步骤上,操作指导性偏弱。

从操作水平上看。甲课题操作比较规范,按计划分阶段完成,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对实验班与对比班从思维与审美角度进行了前测和后测,有检测报告。检测过程科学、规范,有检测内容,学生受检作业,自制量表,实施质量分析等,保真度较高,但是作为工艺美术内容方面课题研究,缺少专业方面的检测,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另外从考察中我们还看到了大量的一手材料,有实验的跟踪记录,有典型课例的教案,有实验教材的样本,有补充课目的样本,有作业测评标准量表等。材料的收集整理规范,有专家的定期指导,操作水平较高,整个课题实验比较规范,实验内容反映了实验方案的假设,有较强的说服力。乙课题以单元研究的方式进行,设计了六个创意表现的单元:“大师画我也画·面包”“色彩”(见图5、图6)“设计”(见图7、图8)“色彩赏评”“毕业画展”“小石子工作室”,教师从学生在审美表现中自我体验和学生在审美追求中的个性体验两个角度出发,关注学生在欣赏名作、创意表现、分解迁移、感受体验、综合应用等审美体验过程中的细节与生成性表现。特别是在“毕业画展”和“小石子工作室”两个综合探索的单元中,学生的表现更是精彩,所有的学生一起动手把自己几年来的作品以展览的形式向家长、学校、社会汇报,有美术兴趣的同学聚集在一起设计、创作各种海报,展示了学生的智慧、个性和才华。在与乙课题授课老师的访谈中,我们深深感受到老师那种发自内心的快乐和幸福体验,实验研究工作的辛苦没有给她带来任何的疲惫和厌烦,她始终微笑着,乐此不疲地给我们展示她的课题研究成果,介绍她的学生,讲述她和学生之间的故事:有一次,学习了“设计”单元后,正逢下大雪,她和学生们一起用雪塑造文学社标志,从平面到立体,老师学生玩得很开心,还请摄影组同学照了像。她还给我们看了照片。我想她是在“用心、用情、用爱、用生命”做研究,这一点实属珍贵,也是成功的,而甲课题授课老师在“研究的伦理”方面稍稍欠缺,从访谈中我们得知甲课题老师在“合作”“分工”“荣誉”等方面有小小的矛盾,这无疑给课题研究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看,乙课题又存在明显的不足,实验内容与计划不符合,实验过程无控制,实验对象无检测,作业分析无科学的量化标准,只有研究结果的展示,因此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课题实验。但老师这种自发的研究、问题意识和投入的精神是我们每个想成为研究者的教师应学习的榜样。

(5)检测及归因:这一点两个课题都有明显的不足。甲课题按照教育统计方法从审美与思维两方面进行等数差异显著性的检测,无论从横向和纵向比较,实验班都有明显进步,但由于缺乏工艺方面的检测,使得实验的效度、信度降低。另外这些还只是科学的检测结果,没有上升到理论的层面,没有发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是因为改革了工艺美术教材中的哪些方面所引起的,没有对改革的课目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找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源,没有形成理论的总结。但甲课题有详尽的自制量表,每一个测量都真实可信,有研究价值,甲课题基本达到预期的效果,在研究过程中还有一些生成性的研究成果,而且这种质性研究成果的价值往往大于最终结题的影响;乙课题更多的是经验成分的积累,还是一般的材料收集,对材料没有理性的分析和整理,几乎没有对预期效果的检测,只有对行动结果的自然展示,自制量表几乎谈不上研究的信度和效度,没有找到学生之所以产生创意的作品与老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之间的必然联系,成果的理论含量可能下降,与预期的距离可能增大,理论假设可能站不住脚。但教师和学生能在研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的乐趣和幸福的感受,不排除有新的发现的可能,这种经验成分的积累对老师来说是一笔巨大而无形的财富,因为它是另一种研究方式“质的研究”的雏形。

三、研究的结论:

⒈两个课题研究的价值取向比较分析:

总的来说,甲课题比较科学规范、计划严密、操作严谨、控制较强、检测较完整,有一定成果,属于目标取向的研究,是一项比较规范的美术课改课题实验。在这里,预定目标是课题研究的唯一标准。这种价值取向是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兴起以后,在课程领域渐居支配地位的,代表人物为泰勒及其学生布卢姆。这种价值取向曾推进了课题研究科学化的进程,简便易行、好操作,缺陷在于“忽略了人的行为的主体性、创造性和不可预测性,忽略了过程本身的价值,对于人的高级心理过程而言作用非常有限”。但是,它把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考虑周全了,惟独忽略了人本身。因此,甲课题如果能继续探索新的经验,在计划的制定、无关变量的控制与归因的整理过程中不断完善和提高,有可能朝着有生命力的校本研究方向发展;乙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关注学生的需求、兴趣和创意与设计能力,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进步与喜悦,同时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成长,是一项“有血有肉”“有情有爱”的课题实验。在这里,研究者试图使课程价值走出预定目标的藩篱,强调把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开发、实施以及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全部情况都纳入研究的范围,强调研究者与研究情境的交互作用,主张凡是具有教育价值的结果,不论是否与预定目标相符合,都应当得到支持和肯定。这种研究的价值取向以美国的斯克里文(Scriven,M.)和英国的斯腾豪斯(Stenhouse,L.)等为代表,属于过程取向的研究。该取向的不足之处在于它并没有完全走出目标取向研究的藩篱,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不够彻底。因此,乙课题教师如果能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合作,将有现实意义的研究碎片加以整理和提升,并及时进行物化,将研究主题明确,并尝试在行动中做质的研究,有可能实现新的突破。

⒉美术新课程研究的价值取向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7

【作者简介】李敏,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 200234)

[中图分类号]G40-059.3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2-8064(2009)01-0087-05

美国教育存在着严重的教师问题,如教师学历低、教师培训缺斤短两、教师素质不合格、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工资低、教师缺乏自主管理的权力等。[1]时至今日,美国仍要面对由这些问题所引发的教师质量和数量上的严重问题,并被迫寻找有望解决这些问题的各种方法和途径,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便是其中之一。该制度的建立与实施无疑是一种有益的选择和尝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近年来美国日益增加的教师需求问题,尤其是数学、科学和特殊教育等紧缺学科的合格教师以及少数民族合格教师的需求。但自1983年试行该认证制度以来的20多年中,在众说纷纭、传统师范教育机构极力抵制的背景下实行的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真实情况如何?该制度是否真的可以选择优秀人才进入到教育领域完成教育使命?其培养出来的教师真的具有选择性吗?对于这些疑惑的客观真实的回答,无论是对于美国教师问题的解决,还是对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都是颇具参考价值的。

一、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初衷

应该说,任何一种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是有针对性的,美国教育制度的建设更是如此,其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设立及其制度的建立也不例外。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出现针对于解决美国教育当中的两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即教师的数量紧缺问题和质量低下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要解决这两个问题,需要克服传统教师的培养、选择和认证及留用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其一,在传统制度下,由于教师的选择认证和留用等仅限于师范类或者教育类专业的毕业生,来源单一,在面对20世纪70年代基础教育阶段出现的入学人数激增、退休教师增加两个高峰时,这些有限的教师资源无法从数量上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而同时又恰恰相反的是,适逢美国各界对教育纷纷给予指责,要求教育进行如为了提高教育质量而在各州试行小班化教学等的改革,对教师提出的专业素质要求反升不降,迫使各州更加严格地限制教职行业的入职和留用标准和要求,如课程时数和课程种类繁多、学科背景匹配严格、学历层次要求高等,致使一些愿意从教但却无学历也未曾接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士——即便是很优秀的人士——无法进入到教育行业;而另一方面,日益开放的劳动力市场也为原本有意从教的人员——尤其是妇女和少数民族人士提供了相当多的其他行业的就业机会,这就更进一步加重了教师数量短缺的问题(更是加重了少数民族教师的短缺问题)。

其二,在传统制度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通常只由高等教育机构承担,其它社会机构无权过问。由于缺乏竞争,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教师培养和培训缺斤短两、教师素质不合格的问题。美国教育统计中心曾就当时的情况做调查揭示:在对美国高校23个专业的学生进行的SAT测试中,教育专业学生的成绩排名仅在第21位;优秀高中毕业生从事教育行业的意愿也在不断地下降。[2]1984年《新闻周刊》也曾刊发论点认为:“教师培养也许是高等教育所开的最大的一个玩笑。”[3]

有鉴于此,美国各州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们纷纷开始探寻放宽门路、吸引更多优秀教师的有效途径,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发放便应运而生。其实该证书发放的最原始的初衷是非常清楚的,即在于:第一,为那些具有良好教育背景且愿意从教的优秀人士敞开进入公共教育课堂的大门;第二,降低入职培训的时间和金钱成本,为那些愿意从教但又不愿或没有能力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接受专业教育课程培训的优秀人士打通人职教育的门路;第三,通过师徒带教和其它指导活动等强化对新教师的入职引导和支持。

二、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现状

可以说,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尝试是从1983年新泽西州制定并实施最初的“选择途径”开始的。该州通过“选择途径”,在降低或削减“理论”课程培训的基础上,选择并雇佣了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员直接担任教师,并在第一、二年任教期间为其配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其最终结果是,那些被选用的人员有的获得了本州的全职教师资格证书,有的则在其它州内获得了教师任职的工作。该模式被认为是有效的,福特汉姆2000年公布的一份报告结果就显示,“新泽西州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计划显著地提高了本州教师候选者的质量、规模与多样性。”其后很快,加勒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康涅狄格等更多州也纷纷采取了这样的尝试。二十多年来,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首先,从数量上来看,二十多年前,仅有4、5个州实施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由该制度培训和选拔出来的教师的数量更是少之又少,不值一提。但自21世纪以来,该制度的发展态势可谓迅速。据有关数据显示,美国目前的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培养计划有1/3是2000年以后发展起来的。至2006年底,美国有48个州和哥伦比亚地区至少都实施了一种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培养计划,此类计划的总数达到了124个之多。[4]另据2007年凯特·瓦什等人就全美范围内的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所做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美47个州——几乎是所有的州都已经在本州实行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平均每5名教师中就有一位是在这一制度下培养和选拔出来的。[5]

其次,从种类上而言,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培训的计划项目已经形成多种,根据美国教育信息中心的划分,可将其归纳为A-H类:[6]

A类:提供可获得专职教师证书的计划。有如下指标:(1)其设计有明确的目标,即为吸引有才能的公民接受培训,这些公民应具有教育专业之外的其他领域的学士学位,培训后从事中小学的教学工作;(2)其培训内容包括:在受过专门训练的辅导教师指导下的教学实习,在学年或暑假期间接受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正规教育。

B类:该类计划专为将工作能力强、具备学士学位的人员培训成为合格师资,其内容包括针对具体实践进行教学辅导和正规教育等,采用该类计划的州只在师资短缺的情况下针对中等年级或某一学科领域实施。

C类:此类计划要求申请者提交学术和职业背景的书面材料,培训内容包括针对个人情况而设计的教学实习、学习规定的课程以达到证书所要求的能力水平。项目主要由州和当地学区负责。

D类:此类计划的要求与C类相同,主要由高等院校负责。

E类:以高等院校为基地的学士后师资培训计划。

F类:主要属于临时性培训计划,但受训人员要学习专业证书所要求的传统教师教育课程,通常没有教学实习和教学指导,培训期满后发给临时证书。

C类:主要为需要补充某些方面培训的教师而设计,如,在某一州已通过考核鉴定而欲迁移至其他州的教师或者在某一学科已取得证书而欲任教于其他学科的教师等。

H类:针对具有某一“特殊资格”的人士,如著名作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等有些人士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而设。

等等,诸多种类的计划可以说是充分地表征了美国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的针对性、灵活性、实践性等特征。但是,这些表象后面又隐藏着一些问题,令人质疑:这些“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及其相应的选拔、留用制度是否真的具有“选择性”?

三、令人质疑的“选择性”

有很多美国学者认为,上述有关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蓬勃发展和为各州广泛采纳、执行的统计数字和信息是有误导的,现实情况并非如此乐观:目前实施的很多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通常只是具有“名副其实的选择性”而已。2007年上半年,瓦什及其同事对各州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的负责人进行了调研和访谈,他们以“学科的开放程度”、“学科内容扎实程度”、“培养和实践程序的改善程度”以及“对新教师指导的精深程度”等四个因素为维度,设计了“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调查量表,对11个州的49个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及其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访谈和调查研究,其结果[7]或许可以证实人们对这些繁荣表象后真实状况的质疑: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培养出来的教师真的具有“选择性”吗?

首先,就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设定之初衷之一:“选择性地吸纳优秀人士进入课堂”而言,现行的大部分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一方面是“广开门路”的,另一方面又是“缺乏选择性”的:

众所周知的TFA(Teach For America,简称TFA)行动计划,其录用比率仅为1/6。而很多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则几乎是全盘接受每一个填写了申请表格的人。

很多计划很少关注候选人背景的多样性,在选择上不够灵活。尽管选择性教师资格培训计划最初的目的是吸引那些具有非传统背景的教师,很多计划并没有落实这项工作。有一半的计划清楚地要求必须必修过某一任教的学科,仅有1/4的计划允许申请者可以通过一项科目考试来证实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不必再修习该课程。

其二,就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设定之初衷之二:解决传统教师入职培养当中存在如因限定的课程多、课时多、学历高、费用高等因素将社会优秀人员屏蔽在教职行业之外而导致的教师短缺问题而言,调查结果显示:持有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的绝大多数教师,同样不得不受锢于很多等同于传统教师培养的“紧箍咒”——他们必须得达到同样的“传统的”学术要求,必须得参加很多与传统的师范生教育相同的培训。大部分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已经成为传统教师培养计划的一面映照境,另有一些则与过去被称为“应急性”教师资格证书培养计划极为相似:

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培训计划最初是希望能够取消那些对于一位新教师而言并不重要的课程,但是现今却名不符实了。而且这种情况相当普遍,已经占到了整个被调查计划的3/4。有将近1/3的计划要求新教师必须完成30个小时的课程,这与取得硕士学位需完成的课程相当,另有1/3的计划也要求了同等数量的课程。

针对课程统合而做的工作相当之少,而且这些工作仅仅关注的是申获选择性资格证书的教师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在被调查的计划当中,要求的必修课程——如“教育基础”之类的课程——于新教师没有多少助益的大概有3/4。

被调查培养计划的课时没有减少,也没有录取标准的计划,与过去那些应急性教师的培训方案别无两样。

尽管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吸引那些原本并没有选择从教的优秀人士进入教职行业,但是大部分此类培养计划所要求的学科成绩与传统师范教育的学科成绩要求相同,亦即,师范教育体系之外毕业的人士进入教职行业也要达到与大学教育专科的平均水平2.5分。

现行诸多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费用差距巨大。有若干计划对新教师是不收任何费用的,但有一些则甚至非常昂贵,要收取费用高达3万美元。大部分被调查培养计划的费用限定在5千美元到1万美元之间。

其三,就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设定之初衷之三:打破传统教师培养由师范院校垄断的僵局,克服传统教师培养当中存在的培训内容缺斤短两的问题,如学科知识考评成绩低、缺乏教学实践、新教师入职指导等,就加强对新教师的引导和支持而言,现有诸多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也没有多少改善,为其申请者提供的指导和支持是远远不够的。

传统的师范院校由最初的“传统的捍卫者”和“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极力反对者”转变成为“鸡窝里的狐狸”,他们将“生存的危机转变成为发展的机遇”,并已获得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考核认定和证书发放的大部分管理权力,占到了此次调研的69%的比率。

各培养计划所确定的学科知识标准很低。著名的TFA行动计划对于选择性教师资格申请者的录用比率通常为1∶6,但在被调研的诸多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当中,有2/3的计划几乎等于是“凡申请便可被录用”的零拒录用,基本“忘却了”参考对学科知识的要求标准。

在暑期开学之前向其被培养者——即新教师提供实践教学机会的计划不足1/2。

声称要向新教师提供支持的计划有83%,但这些支持多大部分最多不过是“边缘化的”。仅有大约1/3的计划规定了每周必须有一名指导教师到新教师的课堂视察一次——即使是在新教师任教的第一个学期。

美国学者的这些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全美范围内,在47个州实施的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中,完全符合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最初理念的培养计划是没有的,美国的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及其选拔和培养出的教师的选择性是令人质疑的,其致力于解决由传统教师教育等诸多因素所造成美国教师质量和数量短缺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也是令人质疑的。

四、发展选择中的“选择”

出现目标与现实不符的原因很多,对于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实施当中出现的这种不符现象,笔者综合各家观点认为其原因有五:其一,传统师范院校对新生“选择性教师培养机制”的快速适应和“篡权”:他们由最初的“传统的捍卫者”和“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的极力反对者”迅速转变成为“鸡窝里的狐狸”,并借助原有各项优势,通过与政府、企业等部门、组织的合作,将生存的危机转变成为发展的机遇,篡夺了选择性教师资格考核认定和证书发放的大部分管理权力。而调查研究的结果也显示:那些由师范院校管理的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录用最缺乏选择性,必修课程要求最多,培养花费也最大。

其二,州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与选择性教师资格培养计划之间的关联多数情况下是“有助益的”,会支持和鼓励培养计划的实施,有的时候还会真正地参与进来。但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对这类培养计划和证书发放的权力和职责等,执行力度都尚欠缺:本州内实施的相关培养计划都有哪些?哪些人在负责这些计划?这些计划实施的成效如何?等等,对这些信息的了解和掌握,州教育部门存在明显的不足。

其三,尽管一些学区和私营部门也实施了选择性教师的培养计划,但遗憾的是,由于间或与高等院校之间的合作与沟通,由这些部门管理和实施的培养计划也都具有同于传统师范院校所实施培养计划的缺陷:选择性不显著,也未曾向新教师提供良好的引导和支持。

其四,尽管美国是一个讲求效率的国家,但在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他们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绩效监控制度:培养结果如何?培养后期教师流失率如何?被培养者对培养者的评价如何?等等这些评价信息的搜集和利用,在诸多培养计划当中还很不足。

其五,与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和培养计划相关的网络建设工作也相当缺乏。州教育网站没有相关信息的详细链接,很多情况下提供的只是点滴信息甚或无关信息;高校教育网站也没有相关权威人士和相关计划的介绍。但这些信息对于申请者、相关计划制定者、执行者、政府官员、社区成员、研究者等,都是很有参考价值的,也可以说是选择性教师认证制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各方研究的结果可以显见:为了确保选择性教师培养和选拔计划能够确实修正传统师范教育培养体制的缺陷、发挥真正的选择功能,州政府部门必须确立一定的权威并承担必要的职责,为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一些贡献,如确定一定的学术基准作为各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选择候选人的参照标准,设立定专项资助经费、降低候选人培养成本,搜集各种反馈信息、宏观监控各项计划实施情况等。就此,瓦什等美国学者就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政府工作改进建议,希望能够通过为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做出如下立法规定,以保障该制度建立和实施良好初衷的实现:[8]

1.限定选择性教师培养期间——尤其是第一年内新教师必须要修习的课程数量。

2.严格确定选择性教师的培训课程内容,并将培训内容与新教师的教学生活紧密联系起来。

3.要求选择性教师资格证书获取的时间不得超过2年,完成要求必修的课程之后可颁发标准的资格证书。

4.允许选择性教师资格的申请者不必接受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测试。

5.保证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要为新教师提供精准、到位的支持和指导。

6.严格限定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的选择范围,只选择具备牢固的学科背景的申请者。

7.允许各学科教师都能够通过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得到认证,不应再设年级、学科或地域等方面的限定条件。

8.允许各类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支持者实施选择性教师培训计划,不允许高等师范学院和大学等机构独享教师培养权力,但这些支持者实施的计划要符合州所立定的标准。

9.通过搜集和分析有关各培养计划及其被培养者毕业后工作绩效评价的客观、量化的数据等途径,监控选择性教师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

五、结语

毋庸置疑,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的初衷是良好的,20多年中由不值一提的星星之火迅速发展到目前的“全美每5个教师中就有一个由该制度选拔和培养而出”的燎原之势,辉煌的数据向人们昭示了该制度对缓解美国严重的教师质量低下和数量短缺问题的有效性,它是美国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个巨大成功。但现实的证据也向人们说明了另外一点:这些数据光环背后的真实性是令人质疑的,即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选择性是令人质疑的。

正如古老谚语所说:如果一件事好得令人难以置信的话,那么可能就会有假。教育改革应当具有良好的初衷,但在改革的执行与落实过程中,尚需明确规定各相关机构和部门的具体职责,必须对其进程和阶段性的实施情况进行适时监控,惟其如此,方能保障教育改革初衷的不被扭曲。可以说,美国学者的适时反思为其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继续良好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就我国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进一步完善而言,也不失为一种有价值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美]国家教育优异委员会.国家在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M].转引自马骥雄编.美国教育改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605.

[2]Fenstermscher Gary D. The Place of Alternative Certification in the Education of Teacher[J]. Peabody Journal of Education, 1990, (3):155-184.

[3]Scott W.. Why teachers fail[J]. Newsweek, 1984,104 (13), page64-70.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8

1游戏美术师应该具备的素质

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1)掌握美术设计的内容与意义;(2)绘画基础包括鉴赏能力、塑造能力、手绘能力等;(3)美术设计基础与美术设计基本原则;(4)程序基础包括程序语言基本原理、以程序员角度思考;(5)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基本常识与实现设计的优化。除此之外,还应该具备掌握特殊工具完成特殊功能应用,游戏概念设计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及平时所涉及到的游戏经验。

2游戏美术设计中设计师分工

2.1UI设计师早期,计算机游戏是在程序员的简单界面下诞生的,随着游戏的发展,美术设计越来越重要,一款好的游戏界面设计也影响着程序设计,操作方法等,也同样可以吸引玩家的眼球,构建起便捷的交互方式。目前很多国内的游戏市场大部分游戏界面设计都采取借用其他游戏的实例为参考,更改布局,规划整体安排,要想有所超越,只有在具体制作和视觉表达效果上下功夫。

2.2游戏原画师与游戏概念设计师关于原画师这个概念,最早其实原画师这个职业和游戏行业不太相同,原画师属于动画行业,主要工作是为动画绘制关键帧。做游戏概念设定的人被称之为游戏原画师。专业一些的说法应该是“游戏概念设计师”或者“游戏2D美术师”。这项工作尤为重要,是后续工作的基础。根据项目的要求做出角色、场景、道具等的设计,让后续的3D或者2D人员能很容易的读懂所设计的东西,并需具体表现,标识清晰,便于制作。宣传画也有可能成为部分的工作内容。

2.3游戏三维美术设计师“游戏3D美术师”,工作内容包括:根据游戏概念设计图对角色,场景,道具等物件的三维模型创建,并对游戏引擎所需的多项贴图进行绘制和制作,根据具体的项目要求来完成三维美术制作流程中每个具体的工作环节目前市场上包括几种类型,普通游戏美术制作、次世代游戏美术制作、“伪3D”游戏美术制作等。这些游戏项目中难易复杂程度和制作流程都各有所不同,但设计制作工作都重要且繁琐,完成的物件直接影响到引擎中的显示和最后的效果,如在制作过程中遇到问题,需及时的与游戏概念设计师做好沟通。

2.4游戏动画与特效师游戏动画师在游戏开发中需要完成各物件的动画调节,如果运用了动作捕捉设备,动画师需要进行动作的整合和优化。在片头或者过场动画中,游戏动画师也需完成大量的动画调节工作。游戏特效设计在游戏开发中是比较特殊的一个环节,设计师除了担负特效设计与制作,还要对特效实现者进行监督,在特效动画的运动规律(例如速度感、撞击感、承重感、动力学模拟等)给予指导,甚至直接参与编写特效脚本,保证特效制作的质量。但在目前很多国内外初具规模的游戏公司中,游戏动画与游戏特效师都是同一职位。

2.5游戏关卡设计师关卡设计的重要性在于它是游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的节奏,难度阶梯等方面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关卡来控制。关卡设计的工具是什么?是引擎,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平台。游戏关卡设计师需与美工及程序员合作,根据游戏设计方案进行游戏关卡的设计和制作,包括但不局限于构建基础游戏关卡图,场景,集成游戏关卡,编写脚本并调整人物AI等。目前,游戏行业中很多商业游戏的都是用几款比较著名的游戏引擎,完全流程化、模块化控制。这些先进的游戏引擎也提供给关卡设计师人性化的界面操作,引擎本身自带强大的功能模块以及可自定义的扩展功能。

3美术设计师在游戏开发团队合作中发挥主动性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9

一、选课、备课、上课凸显创造性美术教育

(一)选课方案凸显美术新课程教育理念

新的美术课程标准和以往的课标有了非常大的变化,体现在各年级教学模块的设置及课本内容的编排上。根据国家课程标准中鉴于‘美术鉴赏’对高中学生形成美术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具有主导性和基础性作用,我校的教学计划中第一学分课程安排了美术鉴赏的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因为有了前面几年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经验,实施起来比较顺利,只在教学中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开学前,我们在已经制定的三年美术实施方案基础上,又制定了“美术学科选课方案”,对原计划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原来计划中安排的内容有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内容,内容可能过多,针对学生的需要及学校教室有限的实际情况精选了绘画、设计、工艺三个模块的部分课程内容作为选修。绘画主要开设素描与色彩的绘画基础班,设计主要是电脑平面设计和三维建模造型,工艺方面开设剪纸选修课程。我们就课程设置、选课分班方法、教学方法、评价方法、教学条件等方面做了细致的规划和调整,把新学期制定的方案向学校相关部门报告,开学后我们又把这一方案向全体学生公布。

(二)教师备课体现创新教学理念

每周二上午集中教研和备课,加强美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横向联系,并使其相互补充协同合作,进行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和研讨;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审美为核心,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独具特色的备课活动。

(三)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式

课程设置改变了,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也相应随之改变。首先,老师不再满堂灌,只讲基础知识;其次,引发的问题、有些技法问题,老师提出来让学生在实践中去研讨、探究,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我们的做法是:把每个教学班都分成若干学习小组,各小组带着问题讨论,合作探索,引导学生在课堂练习中解决问题。思路拓宽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有了提高,教学也有了新的意义。

除此之外,我们还努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来做小老师,展示自身自觉学习的能力及综合能力;运用收集整理资料的方法让同学们从报刊杂志搜集有关图片资料,并按类别、作者、创作年代、风格等整理出来,加以文字说明,拿到课堂上进行交流共享。

二、研讨、整合美术教学模块,推进创造性美术教育

(一)研讨美术模块教学

笔者进行了模块教学经验交流讲座和高中“美术鉴赏”“建筑”“电脑设计”三个模块的教学观摩、研讨活动。《高中美术欣赏方法与教法》讲座较为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美术欣赏模块内容的教学,使学生更大限度地陶冶审美情操,增强实践能力。另外,在学校教务处的大力配合下,我们美术教研组还进行了影视和工艺两个模块“同教材不同教法”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教材的把握,围绕三维目标,进行同教材同课题不同教法的教学研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拓展和提升。

(二)整合美术模块教学

整合重组教学内容,整合教学重点及其方法,实质上就是教师编制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侧重于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上。

美容师工作计划例10

通知小朋友开学,制定班级计划,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做好开学准备工作,接待好新入园的小朋友。

三月份:

训练好常规,做好开学准备计划,发放新书,制定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认真填写三检记录,三八妇女节制定贺卡,庆祝妈妈的节日,制定出版面,如:花,贺卡等,二十八号制定出家长开放日计划,31号家长开放(家长会计划要求:有讲稿,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这月所学内容展示给家长)迎接每月的语言考核(4号)

四月份:

在班级设立种植区,如:小草、菊花、滴水观音等,让幼儿每天给植物浇水施肥,让幼儿观察种子发芽观察植物生长状况,组织幼儿春游,让幼儿体会春天的快乐,开展春季运动会,让家长报名参加让幼儿体会跟爸爸妈妈在一起游戏的快乐,二十八号制定出家长开放日计划,,29号家长开放(家长会计划要求:有讲稿,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这月所学内容展示给家长)迎接每月的美术考核(4号)

五月份:

把世界节日介绍给小朋友五月一日劳动节,五月八号母亲节制作和绘画,跟老师一起庆祝妈妈的节日,准备六一编排节目,迎接每月的舞蹈考核(5号)

六月份:

准备父亲节,制作贺卡和绘画,让幼儿跟老师一起庆祝自己的节日,并跟老师一起拍班级合影,各班准备公开课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二十八号制定出家长开放日计划,30号家长开会(家长会计划要求:有讲稿,有过程,有总结,有反思。这月所学内容展示给家长)迎接每月的钢琴考核(3号)

七月份:

庆祝七月一日党的生日,(唱歌,舞蹈,游戏等)跟孩子一起开毕业典礼,(朗诵,唱歌等)重新制定计划,迎接每月的公开课考核(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