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模板(10篇)

时间:2022-03-11 11:40:48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1

在第一阶段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广大干部党员继续深入学习、深入讨论,进一步研读两个读本、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入学习xx关于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坚持以“新视野、新作风、新措施”为载体,以“四四排查法”为原则,通过召开座谈会、讨论会,更广泛地调动了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掀起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新高潮。为了进一步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找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在第一阶段调研的基础上,谢世成主任亲自对政府采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剖析了政府采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和实际困难,寻找政府采购业务发展的政策瓶颈和解决对策。同时全体采购办工作人员加强交流,进行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为找准制约政府采购工作发展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做好充分准备。

为了对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紧密联系政府采购工作发展实际,认真查找存在的突出问题,采购办按照“四对照、四查找”的要求,在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提高工作效率、强化服务态度、规范政府采购行为等方面通过召开会议进一步征求意见。通过征求意见,获取了大量的信息,为下一步剖析问题、查找差距、明确目标、制定措施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材料。

三、精心组织会议,深入开展批评,互相帮助提高。

为了确保民主生活会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会议效率,在召开民主生活会前,认真撰写了《政府采购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分析检查报告》,报告中包含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今后的努力方向和具体措施四个部分。下发到各科室,广泛征求全体工作人员的意见,并对各科室所提意见和建议进行汇总和梳理,提交民主生活会时使用。12月下旬,采购办多次召开了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总结了2019年度政府采购工作开展和学习科学实践发展观的情况,深入查找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开展相互批评和自我批评。与会人员积极发言、畅所欲言,真正达到了敢说真话、直言不讳的效果。会议根据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加强全体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力度、关心了解职工疾苦、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等下一步整改措施。达到增进团结、相互交流、沟通思想、解决问题、理请思路的目的。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2

按照集中统一的管理思想,以采购方与使用方相分离为原则,建立“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统一结算”的采购管理体制。归口管理,实现使用方与采购管理分离。将直属企业分散在管理部门和使用部门的采购管理职能,全部归口到采购部门。打破企业原有多位领导分管、多个部门管理的采购管理格局,从总部到各直属企业均由一位领导分管、一个部门归口负责物资采购工作,实施物资采购专业化管理。集中采购,实现使用方与采购操作分离。将分别由生产部门负责的原辅料采购、工程部门负责的项目设备采购、机动部门负责的备品备件采购集中到采购部门。将分散在二级厂、车间的采购权上收到采购部门,实现直属企业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研开发等所需物资统一对外采购。

大宗通用重要物资由总部物资装备部牵头统一对外实施集团化采购,其他物资由各直属企业采购部门集中采购。统一储备,实现使用方与储备分离。全面清理整顿企业内部库房,先撤销车间小库(三级库),归并到分厂仓库(二级库);再撤销分厂仓库(二级库),将库存物资归并集中到总厂仓库(一级库)储备。建立总部统一储备和各直属企业集中储备相结合的储备体制,实现储备资源共享。总部物资装备部对集团化采购物资牵头组织统一储备和统一配送,直属企业采购部门对本单位所需物资实施集中储备和统一配送,其他单位不得另行设库储备。统一结算,实现使用方与采购资金支付分离。采购资金由采购部门统一制订付款计划和办理采购付款申请,财务部门依据采购付款申请办理结算,中国石化内部实行转账统一结算。既保证使用方与采购资金支付分离,又彻底消除采购资金分散使用现象,提高采购资金使用效率。

2.改革采购管理体制

全面推进直属企业层面的归口管理、集中采购、统一储备,解决多头领导、分散采购、重复储备问题。上市和非上市并存的直属企业,物资采购全部归口到上市部分的一个采购部门。大力推进总部层面的归口管理、集中采购和统一储备。明确授权物资装备部对上市和非上市采购工作实施归口管理,对各直属企业生产建设所需大宗、通用、重要物资实施集团化采购。将物资装备公司整体并入物资装备部,强化总部端采购归口管理。推进国内国外采购一体化,对物资装备部和国际事业公司进行重组整合,实行“一套机构、两块牌子”,增强统筹平衡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整合总部层面原分散在物资装备部、国际事业公司、物资装备公司3个机构的采购职能和管理职能,形成物资装备部统一归口管理和对外采购格局。

中国石化总部和直属企业层面形成物归一家、对内统一管理、对外集中采购、上下分工协作的采购管理体制。总部物资装备部负责集团公司物资采购管理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对集团公司物资计划、供应商、价格、储备等实施归口管理,组织实施生产建设所需大宗、通用、重要物资集团化采购,管理、指导和监督各直属企业物资采购工作。各直属企业采购部门负责对本企业物资计划、供应商、价格、质量、储备等供应工作实行归口管理,对生产建设所需物资实施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备,并接受物资装备部的管理和监督。总部和直属企业按照集团化采购目录进行分工,目录内的物资由总部物资装备部组织实施集团化采购,目录外的物资由各直属企业采购部门按照统一的管理制度、在统一的供应商网络内选择供应商、在统一的业务操作平台上对外实施自行采购。

二、改造传统采购业务流程,打造科学高效的采购运行机制

中国石化建立以流程化、数据化、集约化为主要特征的采购运行机制。

1.打破“一竿子插到底”的采购分工方式,构建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运行机制

一是从流程上分置采购权力,强化监督制衡。根据市场经济下买方对卖方的采购权力,明确采购对供应商的三项核心权力,即供应商选择权、价格确定权和货款支付权。过去,这些权力集中于一个科室(或岗位),采购工作质量和水平依赖于个体觉悟和能力高低,采购管理注重审批,采取“人盯人”式的监督,难以解决权力失衡问题。为此,进行全新流程设计。调整采购部门内部科室(或岗位)职能,将采购业务按照计划、采购、执行三段式(或者采购、执行二段式)流程分段,将供应商选择、价格确定和货款支付三项采购核心权力进行分置。将上一个环节的“权力使用”情况暴露在下一个环节面前,“私权”变为“公权”;下一个环节的“权力”必须在上一个环节的基础上、范围内使用,形成权力之间的相互监督制衡。二是调整工作重心,强化管理控制。传统采购全过程由一个科室或一个岗位负责到底,采购人员忙于询价、招标、谈判、签合同、付款等具体业务,低水平重复操作。为此,调整工作重心,主动研究需求规律,利用供应市场分析结果指导采购,全面强化采购质量控制、进度控制、物流控制,增强物资需求、供应市场和过程控制把控能力。三是典型引路,强力推进。通过召开现场启动会、方案审查会、经验交流会和工作对接会,总结推广先进单位典型经验,组织专项大检查,加强督导,引导企业对采购部门内设机构、岗位、流程和制度进行调整,编制工作职责、岗位说明书、工作标准和考核标准,建立相互配合、相互制衡并具有系统自动纠偏功能的专业化分工、流程化操作运行机制。

2.改变传统采购“一单一操办”,实现集约化的框架协议采购

为了有效整合需求批量,提高采购效率,在集团化采购和直属企业集中采购两个层面推进框架协议采购。通过对历年物资消耗数据进行分析,预测物资需求,集合各个直属企业不同时间、不同空间的需求批量,以集中招标或联合谈判方式,确定供应商和采购价格(或定价机制),签订一定时期的一揽子采购协议,并在协议项下执行订单操作,实行集约化的高效采购。为避免框架协议演变成供应商“垄断协议”,对框架协议供应商和价格确定实施集中招标、多部门集中会审。对实力较强、业绩优良、履约良好的框架协议供应商,框架协议采购期限从3-6个月适度延长至1年及以上。框架协议执行完毕后,对操作程序、渠道选择、价格确定及执行情况进行后评价,作为新一轮框架协议采购的依据。到2011年,集团化采购绝大部分物资和直属企业集中采购大部分物资,都实行框架协议采购。

3.改变供应商选择办法,建立以成本构成、业绩考核等为主要依据的采购决策方式

一是开展供应商动态量化考核,建立业绩引导订货机制。在电子商务和ERP系统中增加供应商考核评价功能,根据考核结果对供应商实行分级管理。在框架协议供应商选定、供货份额分配、货款支付等方面,向历史表现好、业绩优秀、排名靠前供应商实施订货倾斜。二是加强物资成本构成分析,建立量化定价机制。研究物资制造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合理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及其变动规律,建立定价机制、定价模型。同时,综合考虑物流成本、使用维护成本等,合理确定采购价格,防止采购价格畸高或虚低,实现全生命周期总成本最低。物资采购从主要靠经验定性决策转向主要靠数据定量决策。

4.改变采购部门“包打天下”的传统做法,实行多部门协同工作、专家主导决策的开门采购

在集团化采购中,聘请专业技术水平高、在业界有较大影响的专家,按专业、分品种建立集团化采购专家组,参与重要设备材料选型、技术谈判、技术协议评审和质量异议处理。在直属企业中,引入计划、生产、技术、机动等部门和使用单位专家,共同研究物资需求规律、供应市场及供应商,制订采购策略,形成多部门协同、专家主导决策的采购格局。

三、推进集团化采购,整合和优化配置物资采购资源

为了整合资源、集合批量,中国石化实行以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总部授权集中采购等多种形式并存,总部、直属企业两个积极性并举,以战略合作为主要特征的集团化采购。

1.调整集团化采购思路

取消盈利性指标,将集团化采购目标定位在单个直属企业无法或无力做好的重要物资品种上。从单一的总部直接集中采购,发展到总部直接集中采购、总部组织集中采购、总部授权集中采购等多种形式,由总部与直属企业合理分工、集中决策、统一对外开展集团化采购。建立若干个集团化采购小组或联合谈判小组,让直属企业广泛参与集团化采购决策。压缩总部直接操作比例,由直属企业承担更多具体操作,担当集团化采购的主角。

2.推进总部直接集中采购

优选物资品种和供应商,确定总部直接集中采购的切入点。从对安全稳定生产、工程建设质量和生产运营成本有重大影响的物资入手,选择石油地质专用管、煤炭等特别大宗通用物资和大型压缩机组、反应器等特别重要物资,由总部直接与少数实力雄厚、质量过硬、价格竞争力强、行业领先的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框架协议),再与各直属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充分发挥集团整体采购批量大、需求连续、品种范围广的优势。全面推进战略采购。为增强战略资源获取能力,与国内外行业领先的矿业、钢铁、制造企业展开战略合作,提高资源获取能力、市场议价能力和采购风险控制能力。同时,对战略供应商实行“年度协议、季度合同、月度结算”的商务流程,与直属企业建立“年度供应协议、按订单采购、内部统一调拨”的操作流程,集团公司与直属企业不再对每一笔总部直接集中采购业务签订购销合同,提高采购效率。

3.推进总部组织集中采购

发挥统一对外、集中决策、合理分工优势,对直属企业生产建设所需的大宗通用重要物资,成立由总部和直属企业专业人员参加的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管理小组和联合谈判专家组,形成专业化采购团队,全面参与供应商推荐、现场考察,共同组织集中招标或联合谈判,筛选确定供应商短名单,确定采购价格优惠幅度,参考价或执行价。2009年以来,总部组织集中采购已成为集团化采购的主导实现形式。由总部牵头组织各直属企业,以集中招标或联合谈判的方式共同优选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或定价机制),签订一揽子框架协议。各直属企业在框架协议项下实施具体采购操作,并负责过程控制、催交催运、接货验收、仓储配送和结算付款。将单纯分品种的总部组织集中采购改为分区域、分项目、分用途与分品种相结合的框架协议采购,解决针对性、时效性和区域性不强的问题,化解供应商短名单不断拉长的压力,降低总部组织集中采购的工作量和采购成本。

4.推进总部授权集中采购

划分华北、华南、华中、西北等8个区域,建立由各直属企业供应处长参加的区域季度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协同采购、联合储备策略,共享供应商、价格和库存等信息,处理区域联合过程中的日常问题。针对一般通用物资,成立分物资品种的区域协同采购小组,在总部组织指导下,集合区域内直属企业物资需求批量,采取集中招标或联合谈判的方式,确定区域协同采购供应商短名单、区域协同采购价格(或定价机制)。区域内各直属企业分别与供应商签订区域协同采购框架协议,实施具体采购操作,降低一般通用物资采购成本。选择在专业技术能力、管理水平和人力资源具有优势的直属企业,成立总部授权集中采购中心,牵头组织相关直属企业形成专业采购团队,共同优选确定主力供应商名单,通过集中招标或联合谈判确定采购价格(或定价机制),签订一揽子采购框架协议。各直属企业在框架协议项下执行订单采购,并负责过程控制、催交催运、接货验收、仓储配送和结算付款,改变各自为战、分散对外的局面。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3

[关键词]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集中采购;分散采购

1引言

随着竞争不断加剧,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开始重视采购管理。中国石油、国家电网、中国石化等一批国企相继在采购管理领域进行了实践性的探索。其中,如何选择合适的采购管理模式,成为国有企业管理变革的热点问题。

2采购管理模式界定

近年来,采购管理变革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整个采购过程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制定采购决策、编制采购计划、供应商选择与管理、对采购活动和人员的管理、对采购资金和库存的管理、采购绩效评价,也包括建立采购管理组织、机制以及采购基础建设等。采购管理模式是采购管理中的重要议题。模式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管理模式是在管理过程中固化下来的一套操作系统,由管理理念、系统结构和操作方法构成,是一系列客观规律在企业运作过程中的反映。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就是指在采购管理理念指导下构建起来的,由采购管理方法、采购组织结构、采购管理制度、采购管理流程等一系列影响采购活动的元素组成的采购管理行为体系结构。采购管理模式随着社会发展和管理变革不断推陈出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以及供应链思想的不断深化,相继出现了战略采购、集中采购、双赢采购、电子采购以及环保采购等新的采购管理模式。这些采购管理模式不仅关注采购管理方法和流程,同时也将组织结构、管理制度、技术平台等要素考虑在内,具有更强的适用性。

3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的关注点

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变革过程中,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关注的焦点有其倾向性。通过对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中国建筑等多家国企采购管理变革的研究,发现采购管理模式变革主要聚焦于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管办合一与管办分离等方面。

3.1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

近几年,在国资委的号召下,国有企业不断探索采购管理模式方面的变革,尤其将重点放在推行集中采购上。如国家电网公司实施“物资集约化”管理、中石化借助电子商务打造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集中采购管理模式、神华集团推行“大物流”经营理念等,都重点关注了集中采购方面的改革。集中采购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早已被人们所接受,作为一种采购模式也已得到实际运用。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集团总部建立专门机构,统一协调、组织实施其分布于全球各地分支机构采购业务的批量采购方式。与集中采购相对应,分散采购是由企业下属各单位(如子公司、分厂、车间或分店)实施的满足自身生产经营需要的采购。出于规模经济优势的考虑,相关政策偏向集中采购,也有很多国有企业试图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集中采购模式应用探索,部分企业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也有企业面临重重阻力导致进程缓慢。客观的讲,集中与分散采购各有优缺点,大多企业要考虑集中与分散的均衡点。

3.2管办合一与管办分离

管办合一和管办分离最早是中国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过程中产生的两种职能划分机制,是中国特有的产物。其中,所谓的“管”有管理、监督的含义,“办”则主要是指执行、运作,从概念上分析,事业单位所称的管办分离是指,作为公益服务供给者、事业单位举办者的政府,将其监管者与举办者职能相互分离。管办合一则是指两种职能归属同一主体,管办分离即分而治之。这种思想也对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有所影响。采购管理与业务的职能如图1所示。管办合一意味着采购管理职能和采购执行职能由同一主体完成,管办分离意味着采购管理职能和采购执行职能由两个主体完成。目前,关于采购组织管办合一与管办分离的不同选择是国有企业采购管理变革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适用与选择。

4新视角下的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分散采购模式和管办合一/分离模式在企业中存在交叉,通过集成互动的视角,提出国有企业采购管理的新模式,即集中分离型、高度集中型、集中管理型和完全分散型,如图2所示。基于这种视角进行划分的合理性在于,第一,采购管理模式不仅涉及到采购管理方式的选择,要保证一种模式能够达到预想的效果,同时必须考虑与之相适应的采购组织设计和采购权限分配;第二,集中/分散采购模式涉及的是总部与下属单位关于采购权限的纵向划分,管办合一/分离采购组织设置方式涉及的是同一层面上不同部门对于采购职能的横向划分,将二者进行组合是从横纵两个维度把握采购权限合理分配,也是组织横向分工与纵向分工在采购组织内的应用。

4.1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

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是指在总部设立唯一的采购部门,负责整个集团及其所属企业绝大部门的采购工作,该部门不仅负责采购规章制度制定、采购计划汇总、采购绩效考核等采购“管”的工作,同时具体执行采购谈判、合同签订与执行、物流与库存管理等与采购活动相关的“办”的工作,集“管”“办”于一体。对总部控制的采购权力而言,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是集中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下,集团总部纵向上将分散于下属单位的采购权力收归至总部,集合整个集团内部的采购市场和资源应对外部供应商以实现规模效益。横向上将所有与采购相关的管理与执行活动归于一个部门,建立统一的采购平台、统一的采购管理制度、统一的采购标准和统一的供应商管理,并统一执行采购活动。这种模式下的采购组织设置一般是总部设立采购部门,属于高层,在整个行政范围上能与财务、生产运营、战略管理部等总部重要部门处于同样位置,可以直接向董事长或相当职位管理者汇报工作,是集团中比较重要或受重视的组织之一。而采购部门内部按照集团经营特点、地域特点等的不同来设置。总部采购部完成收至集团总部的所有采购工作,而下属单位负责的内容一般为总部控制的采购范围之外的工作。

4.2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集团负责集中采购,但采购职能实现管办分离的采购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集团总部设立采购部,负责整个集团采购管理的指导性工作,包括制定采购管理规章制度、审批采购需求计划、批准供应商进入、考核采购绩效等“管”的方面。同时,设立专门的物资采购公司,具体执行采购谈判、采购合同签订及跟踪、物流运输及库存管理等“办”的采购活动,从而实现管和办相分离。该模式是纵向集中、横向分离的一种集团化采购管理模式,从纵向上看,下属公司拥有的采购权力是有限的,整个集团的采购主要还是集中在总部进行。但从集团总部的横向职能划分上看,整个采购管理活动被分置在两个独立部门完成,相互之间形成制约。这种模式下采购组织设置最大的特色就是总部设立采购部的同时设立平级的直属物资采购公司,从部门领导的级别上看,两个部门在总部都具有较高的地位。设置的物资公司一般是总部直属法人企业,从级别上看与总部采购部门并不是直接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具有独立从事专业采购活动的业务能力。一般而言,主管集团企业采购“管”的工作的采购部内部结构设置是按照采购业务划分,设立管理部、计划部、审计部、绩效考核部等,而物资采购公司的内部设置比较多元化,既可以按照采购执行流程划分,又可以按照业务地区划分,还可以按照物资采购类别划分。

4.3集中管理型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型采购管理模式是指在总部设立的采购部门仅对整个集团的采购工作作出指导,并不从事具体的采购活动,下属公司根据总部的指导自行进行采购实施。具体表现为集团总部与所属企业均设立采购管理部门,集团采购管理部门不开展具体的采购业务,而是通过制定统一的采购标准、采购制度、采购流程、供应商管理规则以及搭建统一的采购交易平台等对采购“管”的工作进行指导,由所属企业具体执行采购操作的“办”的工作。这种模式下的采购权力集中程度较前两种弱,总部采购管理部门仅履行管理职能,制定整体采购战略及体系框架,并不执行具体的采购活动,下属企业在供应商选择、采购价格决策、合同管理、物流运输与库存管理等方面有很大的自。这种模式相当于采购“管”的部分职能在总部,而“办”的职能完全下放到直属企业。这种模式虽然看似采购活动分散,但因都在总部的采购管理框架下进行,有形散而神不散之理念。该模式下的采购组织结构由总部采购部和下属单位采购部共同组成,总部采购部门或者采购管理中心的定位是采购管理集中而不是采购行为集中,因此这一层的内部设置包括标准化部、信息化部、供应商管理部等。对于很多集团企业来说,下属企业也是包含很多孙公司的集团企业,所以下属单位采购部内部机构设置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可按照区域、采购业务流程、物资分类等标准进行,需要说明的是,该模式下下属企业根据总部管理框架自行组织采购,所以采购职能的设置比较齐全,需能够满足企业采购需求。

4.4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集团总部不设立采购部门,不参与下属单位任何与采购相关的工作,所有的采购活动包括采购制度、供应商选择、采购谈判、价格决策、合同实施、库存与运输管理以及绩效考核等都由下属企业自行组织完成,甚至由各个需求使用单位直接进行。对于集团总部而言,这是最分权的一种采购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集团不参与下属企业的采购工作,也就不在总部设立采购部门。下属企业的采购部门设置可以按照所处行业的特性或者业务地域分布进行选择。

5新型采购管理模式的特点与适用范围

5.1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

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优点包括:有利于实现资源集中,发挥规模优势,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提高总部层面采购管理效率,减少内耗;有利于实现集团内统一采购管理,降低采购质量、交期等带来的风险;有利于提高采购专业化水平,降低机构和人员重复设置频率。该模式的缺点包括:权力过于集中,不利于相互监督与制约;采购流程相对较长,不利于及时满足下属单位的需求,尤其是紧急需求;对市场的敏感性较低,对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较慢。高度集中型采购管理模式对于集团内业务经营相关程度高、集团对下属企业管控能力强的商业性集团企业来说是合适的选择。

5.2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优点包括:有利于整合资源统一对外,降低采购成本;有利于总部层面采购工作实现异体监督,提高采购透明度,减少采购腐败;统一管理,分工负责,有利于实现专业化采购;专业采购公司对外部市场的敏感度高,能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积极响应,提高反应速度。该种模式的主要缺点包括:总部采购部与采购公司之间、采购部与下属企业之间、采购公司与下属企业之间沟通协调难度大,采购环节增加,容易产生摩擦,内部采购效率有所耗损;采购公司自主性较低,对外部供应商的控制力较弱。集中分离型采购管理模式主要适用于那些经营业务相关性大、对下属企业管控能力较强,同时专业化运作水平高、对监管要求高的企业集团。

5.3集中管理型采购管理模式

集中管理型模式的优点包括:分工具体,权责明确,发挥两级采购组织的作用,有利于生产保障;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统一,既有利于实现集团内统一采购管理,又有利于保证基层工作富有弹性和成效,及时满足下属单位采购需求;两级单位参与采购工作,有利于互相监督,防治采购腐败;建立统一平台有利于降低与外部供应商的交易成本,提高企业采购效率。该模式主要缺点包括:沟通环节多,容易出现上下政令不一的现象;组织机构设置复杂,采购组织人员较多,增加管理成本;采购执行分散,不容易形成整体规模优势。集中管理型模式适用于集团经营业务多元化且下属单位地域分布广、经营情形较为复杂,市场竞争程度较高,同时集团对下属单位的管控以财务和战略管控为主,管控能力一般偏下的集团企业。

5.4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

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主要优点包括:下属单位能够及时满足采购需求,尤其是紧急性和个性化需求;沟通环节少,采购效率高;下属单位仅对本单位成本负责,承担的风险相对较小。该种模式的主要缺点包括:采购行为分散,不能形成规模优势,采购成本较高;各企业之间标准、流程不一,从集团层面看管理混乱;采购机构重复设置,导致整个集团采购组织冗杂,管理成本较高;各二级单位对供应商的控制力弱,容易遭受质量不合格、不按时到货以及价格不稳定等方面的风险。完全分散型采购管理模式适用于那些集团内的经营单元行业跨度大且相关性低、经营地域较为分散、管控能力弱的集团企业。

6结语

本文通过对传统的集中分散采购与管办合理分离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新型的采购管理模式,即集中分离型、高度集中型、集中管理型以及完全分散型,探讨了它们的特点与适用范围,为国有企业采购管理模式变革从而提升采购竞争力提供了参考。

作者:宋玉卿 郭娇 单位:北京物资学院

[参考文献]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4

目前石油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而且取得了理想的应用效果,所以诸多石油企业为了有效满足市场对于石油资源的巨大需求,采购了大量的物资大力进行了石油资源开采及营销等工作,使得企业盈利大幅度提高,企业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但是在生产作业期间,过高的物资成本导致石油企业发展严重受影响,需要企业对于物资采购工作进行重点分析研究,利用有效办法对于造成物资成本高的因素加以控制,大批量采购物美价廉的物资,有效降低企业生产作业成本,获得理想的企业经营发展成果。

1.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问题概述

对于石油企业的物资采购成本问题进行总结分析,主要包括:首先缺乏物资采购成本管控意识,即目前很多石油企业在运营发展期间积极进行了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但是对于该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仅在物资采购时对于单价较高的采购项目进行了重新采购,并且在采购物资时未做好统一的采购计划制定,仅在有需要时直接采购,导致物资在分散采购之下出现了成本偏高的情况。其次不重视物资采购全程成本降低控制,即一些石油企业在采购物资期间多在采购工作结束后才发现成本高的情况,此时再对成本进行降低控制效果不理想,忽略了物资采购前、过程中进行的成本控制。再次对于采购物资市场价格了解不多,即现阶段部分石油企业工作人员采购物资时基本是在对相关物资的市场价格进行初步了解过后直接进行的采购,没有对物资一个阶段及历史价格进行全面的分析,导致实际进行物资采购时的价格较高,不利于企业后续生产作业期间的成本降低控制。最后物资采购人员业务素养较低,即当前石油企业内部的一些物资采购人员缺乏采购物资成本降低控制工作经验,或者部分采购人员为其他岗位转岗、采购人员工作职业道德素养低且和不法商家之间存在着物资采购不当交易,以此使得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影响企业经营发展的效益;因此上述问题的长时间存在对于石油企业现在及未来发展盈利不利,急需要企业关注物资采购工作,深入分析各项物资采购成本高的表现与引发高成本的原因,而后利用针对性的成本降低手段,促使石油企业可以低成本运作,后续通过开发销售的石油资源获得大量的盈利[1]。

2.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对策分析

本文研究期间选择某石油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于该公司2018年度进行的物资采购工作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对该公司出现的物资采购成本较之于前一年大幅度上升的问题作以了详细分析,找出了有效降成本的措施,最终该公司在应用相关的措施后在2019年度成本控制中取得了非常好的结果。该公司在2018年度采购物资时主要进行了催化剂(丙烯腈)的采购,以往该材料采购成本控制较好,但是从2018年开始此种催化剂生产制造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了较快且较高的增长,和往年采购同样数量的催化剂成本相比,该公司需要支付非常高的资金,导致该公司当年经营成本受影响,所以需要利用下列四个方面的措施进行后续经营发展期间成本的合理化管控,有效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做好各个环节的生产工作,实现企业经营发展目标。

2.1提升物资采购成本管控意识

首先石油企业管理层需要认识到物资采购成本管控意义,积极向一些成功进行物资采购成本管控的同行企业学习经验,以此使得自身的物资采购成本管控意识得以提升,可以在后续本公司内部进行的物资采购成本管控期间,高度重视物资采购成本降低控制工作,给予管控部门更多的支持。其次待石油企业管理层的物资采购成本管控意识提升后,需要采购部门负责人及工作人员也需要加强本企业采购物资成本管理控制重要性、方法等内容的学习,促使自身的成本管控意识得到显著提高,可以从各个方面做好公司成本管理控制工作,依托全新的采购物资成本管理理念,对于物资成本进行科学合理的降低控制,避免再次发生成本超支情况,使得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风险大大降低,后续依托采购回来的低价优质物资可以高质量、高效率的开展生产工作,有效增加盈利[2]。

2.2加强物资采购全过程成本控制管理

首先采购之前,编制物资采购计划,石油企业采购部门工作人员在进行具体的物资采购工作时,需要提前对于采购的物资品种、数量、单价、运输费用等进行整理计算,并且对公司拥有的物资库存量及定期使用量进行总结分析,之后参考本公司当前的产品生产计划进行物资采购计划的合理化制定,确保此次进行物资采购工作时的采购数量趋于合理,预估的采购成本合理,处于本公司可承受的物资采购成本范围之内,然后公司需要邀请资深石油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人员进行本公司物资采购成本计划可行性的研究分析,如果存在部分物资采购计划内容制定不合理问题,及时将意见反馈给采购部门重新进行采购计划的科学制定,从源头进行公司物资采购成本的管控,防止在该环节出现成本管控不良所致的实际物资采购成本偏高问题;多进行物资价格市场调研,公司物资采购部门工作人员需要参考本年度的物资采购计划,深入到市场中对于所要采购的物资价格进行调查,把握好每一种物资的采购价格,之后采取招投标的形式选择符合此次公司物资采购要求的供应商进行物资的大量采购,有效降低物资成本,确保物资质量高,并且在此次采购结束后,石油企业还需要与一些物资物美价廉、运输快捷且成本低、供应及时的物资生产企业构建长期且稳健的合作关系,以期在未来的石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以从这些合作商手中再次采购到大批量价格低廉且优质的物资产品[3]。其次采购期间,在物资采购数量方面,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人员要注意参考通过可行性验证的采购计划上的数量进行采购,不可再次出现凭借以往的物资采购经验过多、过少采购物资的情况,也要规避重复采购的情况,促使公司采购而来的全部物资在本年度的经营发展之中可以得到有效的利用,物资浪费问题得到极大的改善;在物资采购运输方面,要求物资运输较为迅速,路上花费的时间较短,所需的运输费用较少,如果确定的运输方式在时间、成本等方面不具备优势,需要公司采购部门员工与供应商之间进行及时的沟通交流,最终选择最佳运输方式来运输采购的物资,合理控制降低物资运输成本;在物资采购存储方面,由于石油企业生产作业期间利用的相关物资具有危险性高、数量多等特点,采购回来放置保存不当易导致材料失效情况发生,极大的增加了公司物资采购成本,因此需要石油企业结合本企业需要采购的物资类型在相应地方进行条件达标的物资存储仓库的施工建设,之后将运输到企业的物资直接放置在其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物资入库、出库及定期检查,一旦检查出问题第一时间处理,确保采购物资能够应用到实处,避免再次发生存储问题引发的物资采购成本高问题[4]。

2.3构建采购物资成本价格数据库

石油企业将生产需要的物资采购回来之后,需要对近几年每季度、每个月的物资价格变化情况进行整理分析,重点对物资制造成本、物资价格、基于物资产品价格的变化规律进行总结,构建专门的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价格模型及数据库,之后公司采购人员进行采购工作时可以结合数据库得出最佳的采购价格,避免物资采购期间支出成本较高的情况发生;同时在采购结束后,需要采购人员可以将当期物资采购价格全部录入到数据库中,丰富数据库内容,之后再次进行物资采购时工作人员可继续应用数据库对于本公司的物资采购价格进行合理化管控,防止发生价格超标的问题,以确定的物资采购价格为标准从所有参与石油企业物资采购供应商招投标的参与者中选择最佳的供应商来提供物资,避免再次发生不正当竞争或者部分采购人员私自制定物资采购价格、确定供应商的情况[5]。

2.4组建一支专业的物资采购团队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5

二、PDCA循环法在采购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一)Plan———计划阶段

1.中小制造企业采购质量控制现状分析

大部分中小制造企业受资金短缺的限制,一般经营规模不大。在进入成长期之后,自身管理中会暴露出许多缺陷,运营机制也不再适应企业的发展。其中,物资采购的监管控制不到位就是其管理上的众多缺陷之一,这就使得中小制造企业的采购质量难以保障。中小制造企业造成采购质量问题的原因,主要有这几种情况:

(1)采购人员素质较低。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不仅包括与采购相关的商务谈判能力,也包括对企业所在行业基础知识、相关技术的熟悉。由于采购工作较为敏感,采购人员的工作与资金、物资相关,而这两者对经常面临融资困难的中小制造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任人唯亲是许多中小制造企业的普遍选择,或企业过分重视采购人员的道德品质,而忽视对他们专业素质的要求。采购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供应商,而如果采购人员对行业知识和技术了解为零,在其选择供应商时,就难以用价格以外的其他标准衡量,直接加大了采购质量的风险。又由于有些采购人员缺乏行业知识,不能准确解读采购信息,所以当物料品种、规格变化或设计文档变更时,常常会不知所措,甚至向供应商传递错误的采购信息,使采购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

(2)信息化基础薄弱。良好的采购质量与准确的采购信息密不可分。然而,由于中小制造企业资金匮乏、技术有限,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并未引进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即使少数引进信息管理系统的企业其应用水平也较低。虽然多数中小制造企业都会配置计算机和局域网,但是能真正利用网络进行采购信息沟通和传递的却为数不多。许多采购人员在合同谈判、订单签发、订单跟踪等环节仍依靠于传真、电话等通讯工具。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采购信息共享,对于企业内部,各部门也无法快速进行物资信息的沟通。例如,质量部无法及时向采购部反应物料质量的检验情况、研发部无法及时有效传递物料变更数据等,这些都会加大采购质量控制的难度;对外部供应商的信息交流更加有限,不能准确获取企业的采购需求信息,造成信息不对称现象,从而影响其供应的准确性,造成企业采购质量的隐患。另外,基础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完善,使得必要的文字、流程记录缺失,一旦发生质量问题,更加难以调查,阻碍了采购质量管理工作。

(3)供应商选择随意。研究表明,30%的产品质量问题是由供应商引起的。供应商的选择合理与否,一方面与采购人员的专业素质息息相关,另一方面缺乏对供应商考核记录和质量统计记录。由于中小制造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较低,对供应商更是缺乏评估和监督,所以采购人员一般是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供应商选择,缺乏基于数据的事实依据,也没有规范的供应商认证流程,增加了出现采购质量不符合要求的可能。

(4)进货作业流程不规范。进货验收是企业采购质量控制的一大关口,严格把握好进货检验是采购质量的有效保障。目前,大多数中小制造企业在物料进库时都会安排人员抽检,但是其中许多企业由于缺乏质量评定规程,常出现这些情况:一是取样比较随意,不能保证样本的代表性。二是对物料检验时没有细致、明确的相关指标,过多依赖检验人员的经验。三是验收时没有物料质量相关统计和档案记录,事后也无法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因为随着供应商自身的发展,其物资的质量也相应会有所变化,进货的检验标准应与其发展相适应。四是对于不合格品的控制仅限于处理阶段,反馈供应商进行处置,没有对其质量问题进行跟踪分析并查明原因,从而进行品质问题的预防。这些不规范的工作流程都大大增加了采购质量管理的难度。

2.确定采购质量控制的方针、目标

(1)加强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加强采购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包括:基础数据准确化、制度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基础数据是采购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准确的采购信息,是采购质量的保证;建立完善、精准的物料基础数据,是开展采购质量控制工作必要的开端。准确的基础数据要能够精确地描述任一物资的特性,确保其唯一性,包括件号、尺寸规格、材质、可允许误差等,若物料过于复杂应备份图纸等档案。标准的制度、规范的流程,是有条不紊开展采购质量工作的保障,也是企业各部门分工明确,清楚岗位职责所在。良好的制度、流程应具备可操作性和指导性,既不太过精细而导致手续繁琐,造成执行困难,也不过于简单而导致形同虚设,使采购监控无法到位。

(2)提升采购人员素质。中小制造企业应转变任人唯亲的旧观念,选择德才兼备的员工担任采购岗位的工作任务。除了具备良好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之外,采购人员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不仅要具备专业的商务谈判技能,能维护与供应商良好的关系,还需具备企业所在行业的相关技术、相关法规的基础知识。企业也应当适时提供相应的平台,给采购人员提供学习的机会。

(3)建设采购信息化平台。采购质量控制工作大部分内容是保障采购信息的有效、准确传递。因此,应加快企业采购信息化建设,建立必要的信息化平台,集成、共享企业资源信息。不仅对企业内各部门,也包括外部供应商,通过信息化平台,及时下达和获取采购需求的信息并保证其准确性。在出现采购质量突发问题时,也能及时沟通,根据传递的信息及时查明原因,解决问题、分清责任。

(二)Do———执行阶段

根据上述影响采购质量控制的各方面因素,拟定相应的改进目标后,便进入执行阶段,即以一定的措施和方法来执行计划,保障落实制定的目标。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执行:

1.供应商管理

(1)建立供应商分类。根据采购的80/20规则可知,20%的供应商需要80%的管理精力。说明在供应商管理中,并不是每个供应商都需要同等的管理关注。因此,中小制造企业可根据企业不同物资的重要性,将供应商进行分类管理。分类管理可用帕雷托分析法,按照采购品的重要性将供应商分为A、B、C三类。关键资源占企业采购品价值的70%左右,对企业生产制造至关重要,可将其供应商分为A类。A类供应商的比例控制在总供应商的10%左右,进行重点管理;主要资源占企业采购品价值的20%左右,可将其供应商分为B类。B类供应商的比例控制在20%左右,可适当减少管理投入;一般资源约占企业采购品价值的10%,属于企业的低值易耗品,可将其供应商分为C类。C类供应商的比例大约控制在70%。

(2)建立供应商选择标准和流程。采购资源的质量直接决定企业最终产品的质量,而采购资源的质量又由供应商决定,因此,供应商的选择十分关键。企业必须将“下达采购订单”和“选择供应商”两个概念从制度上进行分离。中小制造企业受资金限制等原因,可能无法建立专业的供应商管理部门。因此,可组建一支供应商管理团队,负责供应商评选、考核、淘汰,队员应包括来自质量部、生产部、工艺部、财务部和采购部的相关工作人员。一是团队可根据价格、质量、交期、地域、生产能力、工艺技术、售后服务等供应商选择影响因素,通过综合评分法,合理规定相关因素的权重,制定不同采购品的供应商选择标准;二是团队可根据各个供应商提供的文件进行统计审核,在初步确定准供应商后,对准供应商进行样品测试,或者直接到供应商现场进行考察;三是根据实际情况的考察,确定最终供应商。

(3)加强供应商品质控制。进货验收是对供应商品质控制的主要内容,严格把关进货检验环节是对采购品质量的重要保证。质量部应当对不同类别的物料制定采购标准、检验方法和质量评定指标,使得进货验收有章可循,实现过程科学合理化;质检人员进货验收时,必须根据检验方法取样,保障样本有代表性。还须按照质量评定指标进行相关测试,作出品质结果判定,并填写质检报告和合格、不合格报告,以便后续采购质量的跟踪。然而,仅仅完善进货验收对做好采购质量控制工作依然远远不够,中小制造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生产质量的关注,把质量控制工作提前到供应商的生产线上。企业可要求供应商提供其过程质量检验文件和出货检验文件等,监督供应商生产过程的质量。如果供应商允许,还可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到供应商现场进行考察,监督供应商是否按照标准规范施工,抽检供应商在制品的品质情况,并作好相关记录。

(4)建立供应商评价指标和指标统计文档。供应商的评价工作是企业持有良好供应商的保证,间接决定了采购品的质量。对中小制造企业而言,交货质量和交期的及时性是衡量供应商最重要的两大指标。供应商质量指标主要包括,来料批次合格率、来料抽检缺陷率、来料在线报废率、来料免检率等。其中,以来料批次合格率最为常用,其公式为:来料批次合格率=(合格来料批次÷来料总批次)×100%。采购部在收到质量部的质检报告后,应统计以上指标,并编写成报告作为后续评判依据;交期的主要两大指标为准时交货率和交货周期,采购部也应当对这两大指标进行统计备案,作为衡量供应商交货管理水平的标准;此外,产品质量与生产现场管理水平息息相关,如果企业有能力,可定期抽查供应商的现场管理情况,对其“5S”管理进行考核,作为后续供应商评价的依据。

2.员工技能素质

员工的技能素质与企业对员工的管理制度、培养的重视程度息息相关。

(1)选择德才兼备的采购人员,做到人岗匹配。

(2)为采购人员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以提高采购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采购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开展每周部门例会,采购工作人员可分享工作中学习到的新技能或心得体会;定期适时提供培训课程以及学习采购工作中所需的各种理念、知识和方法等。

(3)加强采购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及时沟通掌握其他部门的更新数据,保障采购的准确性。例如,设立跨部门学习小组,定期召开例会,沟通企业产品的新知识、新标准、新技术等。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及时分享数据,使各种信息有效传递,减少采购过程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采购质量。

3.信息化平台的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以集成、配置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不仅能提高采购过程的效率和质量,还能使企业整个运营管理更加科学、规范化,是中小制造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中小制造企业在建设信息化平台的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和需求,选择适合企业实际的管理系统平台。

(1)可选择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其优点是,能够降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初始投资,企业不必再购买大型软硬件设备,同时还能解决企业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的问题。其可能存在的主要弊端是,服务的安全、质量、成本存在问题。

(2)建立ERP系统。ERP系统的优点是,企业整体集成性较高,能将企业管理从内部延伸至外部。缺点是,对企业的基础条件要求较高,且其效能会受到易用性、实施周期和企业现状融合程度的影响。初具规模、资金充裕、管理基础良好的中小制造企业,可学型企业的经验,并根据自身情况分析所需管理模块,构建ERP系统。

(三)Check———检查阶段

在检查阶段,就是将执行阶段的结果和计划阶段的目标进行对比,分析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是否达到所预期的目标,这是PDCA循环中检验质量水平是否提高的重要环节。通过检查阶段,确定哪些目标已落实,哪些工作还有待改进。其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流程执行情况

检查各项工作是否规范地按照流程执行。例如,供应商是否符合规定标准,是否按照流程规范选择供应商;进货时是否检验要求指标,验收、测试报告是否真实、完善。

2.订单信息情况

检查订单信息对采购品质量的描述,是否与采购标准文档相符。

3.过程质量检验情况

检查过程质量检验是否到位。例如,供应商过程检验文件是否明确、完善,在制品抽查记录是否客观、真实。

4.供应商评价情况

检查供应商评价项目是否符合规划指标,评价证据是否明确、充分。

5.采购总结情况

检查采购总结工作是否落实到位。例如,每批采购品质量统计文档是否完善,不合格的质量情况原因是否查明,预防措施是否切实执行。

(四)Action———处理阶段

处理阶段要对检查阶段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和处理,它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却最易被忽视环节,是采购质量工作向前推进、保持持续改进的动力。其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总结经验

将采购质量改进中已落实的目标和成功实施的结果加以分析、总结,将其中良好的方法、措施标准化、制度化,以便今后采购质量控制工作执行到位,也可作为解决其他管理问题的参考、借鉴。对失败的结果,要吸取教训,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防止此类问题再次发生。

2.分析未解决的问题的原因

归纳此次改进采购质量尚未解决的问题,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作为下一次改进采购质量的参考。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6

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国际化发展,国内企业不仅仅面临国内行业的市场竞争,更要时刻准备着应对国际行业的竞争压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对外开放地市场竞争环境中占得先机。目前,国内知名的食品加工企业都意识到采购环节产品成本控制的重要性,比如河南大程粮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自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在保证生产品质不变的情况下,不断的降低采购成本,用总成本领先战略,成就了资产高达14.3亿元的“伟迹”,成为国内同类粮食加工企业中的佼佼者,有效提升了国内外市场企业的竞争力。由此可见,降低采购成本在提高粮食加工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中占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2.降低粮食加工企业总成本的关键是降低采购成本

就世界范围的企业而言,企业的采购成本在经营成本中占据着重大的比例,有的甚至高达总成本的60%。而就国内粮食加工企业而言,这一比值要高很多,有资料统计显示,国内粮食加工企业的采购成本占总成本的70%左右。单从这个关系的比例,可以清楚的看到粮食加工企业成本中采购成本占据主体和核心地位,采购成为粮食加工企业降低成本的主要途径。由此可见,降低粮食加工企业总成本的关键是降低采购成本。

二、粮食加工企业采购成本控制管理不善的问题

1.不规范的采购制度

虽然企业中有相关采购制度的制定,但是与完善的程度还有很大的距离。如此不规范的采购制度,一定程度上导致无章可依的采购活动,出现采购不及时或是采购质量不稳定等情况,也让采购工作有进行暗箱操作的机会,增加不必要的浪费和采购成本,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2.供应商管理不到位

控制采购成本的关键之一就是优选供应商,但是,在选择供应商方面很多粮食加工企业处于被动地位,导致不少选择的供应商并非最优,无形中增加了采购成本。另一方面,由于缺乏长期合作意向,不少供应商与生产企业多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货款两清后走人,从而会影响到采购成本。

3.库存量管理不合理

在粮食加工生产过程中,有时会遇到生产部急需某种原材料而库存不够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采购部门就不得不忙于采购,知道行情的供货商,肯定会瞬时提升采购价格,导致采购成本增加。当然,也有库存水平过高、过多,占有生产成本太多的采购资金,导致成本浪费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平时不做好库存管理,缺乏对采购需求的分析而造成的。

4.采购人员管理不善

要想使企业的采购成本降低,必须有一批高素质、懂业务的采购人员,做好采购工作。有一些企业不注重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各种采购问题,增加了采购成本,影响企业效益。

三、探究粮食加工企业产品成本控制的策略,优化采购成本管理

针对目前成本控制方面出现的问题,本文认为应采取如下策略对采购进行优化管理,实现产品成本的控制。

1.规范和完善原料采购制度,严格控制采购成本

制度能约束人的行为,也能激励人的潜能。不规范的采购制度,使着采购工作无章可循,为采购工作的暗箱操作提供了可能。规范和完善原材料的采购制度:第一,对采购产品的流程、商品采购的申请进行严格规定;对相关部门的责任、关系和各种商品采购的规定;对方式、报价和价格的审批等。第二,对于与本企业建立良性供货关系的供应商应该重点标示,将其详细的联系方式、厂家厂址、交付款条例、供货品质、汇款账号、交货信誉等等一一做详细记录,成立专门的专属档案,便于今后归类管理。第三,建立价格档案、价格评价体系以及商品采购的标准价格。企业的采购部门对每一批采购商品的报价与归档的材料价格进行比较,对价格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建立一个所有采购商品价格的档案。财务部对材料的重点监控应该根据定期制定采购价格标准的产品标准成本和市场的变化,针对重点材料的价格建立价格评价体系。

2.加强供应商管理,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粮食加工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物资供应链就必须要既稳定、又优质。换句话说,必须要对供应商加强管理。第一,对供应商的综合素质进行优选,与其建立长期固定的合作关系;第二,当目前供货商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时,必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第三,定期调查考核供货商的企业发展状况、信誉度、供货能力等等,并结合调查情况做综合性地评价;第四,优选优质企业,商讨长期合作意向,建立战略协作伙伴关系。通过这一系列的措施,既可保证采购物资质量过硬,又可在长期合作中谋求低廉的价格成本,从而达到降低采购成本的目的。

3.加强采购产品库存管理,维持合适的库存

提升库存管理效率,重要前提就是企业能够不间断地、有节奏地生产,这样可有效控制库存资金,降低采购成本。结合各粮食加工企业生产管理实践,建议采用零库存策略,有效完善库存管理。所谓的“零库存”对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来讲是一种全新的库存理念和重要分类概念。零库存的含义是仓库储存形式的某种或某些种物品的储存数量很低的一个概念,即不保持库存,甚至可以为“零”。一,对一些离公司比较近又不会立即危及生产的品种,由供应方按公司的要求保持成品库存的一定数量。二,对部分必须保持一定库存储各的零散用料及关键品种,由供应方在公司仓库存放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有权仍归供方。无论如何操作,零库存的重要前提就是保证企业生产加工的顺利进行,如果脱离这一实际,谈什么都是毫无意义的。

4.加强采购人员培训和管理,建立一支德才兼备的优秀采购队伍

采购是一项专业性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对人道德考验的活动,要求采购人员不仅能保证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所需的物料和服务,争取到最低的成本,使存货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产品质量和服务。对于在采购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目前,粮食加工企业中管理人员拿回扣、暗箱操作等问题甚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劣品高价商品屡见不鲜,一定程度上导致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因此,对采购工作人员要加强管理。首先,加强采购人员的职业培训,通过不断地学习,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其职业素养、增强其职业道德,强化主人翁意识。其次,建议落实轮岗制,对于同一采购管理岗位每年进行一次调换。最后,严格监督惩处力度,一经发现,立马辞退,提高其对此问题严重性的认识程度。通过培训和管理,建立一支优秀的采购队伍,使其不仅能保证为企业的生产提供所需的物料和服务,争取到最低的成本,使存货和损失降低到最低点,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自己产品质量和服务。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7

以CPR1000型核电机组常规岛安装工程为例,作为主承包商,主要负责管道、管件、支吊架、电缆桥架、仪表阀门等大宗材料采购,整个5年工期涉及金额在8000万到15000万之间。如此大额的采购金额,如果没有相关的制度进行监督与管理,很容易就导致采购过程中的暗箱操作,经办人员的中饱私囊。

1、物资采购监督与管理思路

1.1采购权的向上集中。

1.2健全制度。

1.3人员的培训与轮岗。

1.4强化市场价格调查

1.5从严治理,加强监督力度。

2、采购权的向上集中

目前很多电力基建企业都采用总部管理,项目部运作,专业化施工子公司支持的方式进行项目施工,以往很多企业都将采购权放在各项目部,这样有利于采购满足现场进度的需要,但同时由于项目部管理一般都不够规范,存在项目审批一只笔的情况,这也就给相关人员索要钱物有了可趁之机。对于企业来讲,实施一定程度的总部集中招标采购,一方面可以实现采购规模化,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通过总部的规范制度来预防采购过程中的不良现象。

3、健全制度

人无信则不立,国无法则难兴。对于企业来说也是同样道理,没有健全的采购制度,没有从规则上尽可能的避免出现采购黑洞,就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杜绝违法违纪的采购行为。作为电力基建企业,需要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招标采购法律法规的要求,在招标流程、资金使用、人员岗位职责、成本考核等方面制定详细、可行的实施细则,形成采购管理的组织领导体系、日常监控体系、招标实施程序体系等,这对于全面控制采购过程,提升计划采购人员业务水平以及增强监督约束力都起到良好效果。

4、人员的培训与轮岗

4.1人员的培训

对计划以及采购人员分层次和侧重点从业务知识、规章制度、反腐倡廉教育入手,进行有关法制法规的学习,加强员工的法制观念。定期邀请相关的公检法单位专家对企业采购人员进行震撼教育,同时建立企业采购人员自律承诺制度,由计划采购人员在承诺书上签字,使员工意识到违规采购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果,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自觉遵章守纪的氛围,为搞好后续的物资采购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2人员的轮岗

对采购工作的关键岗位,企业应该实施定期轮岗,一方面通过轮岗能够有效地锻炼员工在不同岗位的适应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另一方面避免了采购人员在同一岗位的长期对外联系,避免由于单一交往供应商导致的不良现象。当然在轮岗过程中也要注意到岗位轮换的公平、公开和公正性,做好员工的思想工作,理顺岗位交接手续,避免交接不清给企业带来潜在的损失。

5、强化市场价格调查

随着网络的发展,物资材料价格的透明度也在不断增强,企业能否做好物资采购的监督与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全面、及时地获取对市场信息资源。计划采购人员要具有熟练应用互联网、电子邮箱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和查阅工程造价刊物、实地考察调研等传统手段相结合的价格调查能力,及时获得国内外各地区同行业材料的价格信息资料,并定期将其整理和存档,以便实施采购时对供应商的报价进行合理性分析。计划采购人员只有勤于进行市场调查,了解市场行情及价格波动信息,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准确、可靠、及时的依据,使信息资源得充分利用,从而杜绝盲目采购的漏洞,起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6、加强监督力度

6.1对招标采购工作的监督

在物资采购方面尽可能采用招标制度,制定招标采购的程序文件,并加以严格执行。每一次招标前,实行招标信息与程序的公开,给予每一个潜在合格供方以公平竞标的机会。招标过程中,在物资部主管和分管领导、QA、QC、技术支持、审计、监察、使用部门有关人员的指导、监督下进行,当场开标、评标、定标、公布中标结果,充分体现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招标采购规范了采购行为,发挥约束机制的作用,体现了集体采购,民主决策的优势,避免了个别人员的工作失误,消除暗箱操作隐患。

6.2对物资采购实行全过程监督

从提交采购需求计划开始,到物资到货使用结束,包括计划、审批、制定标底、市场价格调查、招标、合同签订、到货验收、结算付款和物资发放等环节,每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监督。但监督的侧重点应该放在采购需求计划提交、合同签订、价格对比和市场价格调查、到货质量验收和结算付款等几方面。对计划的监督主要是保证计划的准确性、合理性、可行性;对价格对比的监督主要是看是否进行了货比三家,是否定期进行了市场调查,并且编制相关的价格走势表;对采购合同的监督主要是合同条款的严密性、合法性、权利义务的公平性;对验收质量监督主要是确保按相关技术标准、合同技术条款、设计要求和相关图纸等技术规范要求的技术指标进行验收;对结算付款监督主要是确保计划人员按规定支付材料款,避免凭个人意愿擅自进行支付。总之,将监督贯穿于整个采购过程,确保采购过程透明化、制度化、规范化,营造一道切实保证企业利益的防火墙。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8

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公路工程的特殊性,材料费占了整个公路建设项目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此外,公路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建设规模广,施工中工程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屡见不鲜[1]。物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因此项目成本管理无疑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关注热点。而进入工程项目的物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物资采购对成本管理及其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同时物资采购管理无疑是整个项目成本管理及物资管理的重要控制环节。

1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方式

1.1询价比较采购

展开对现有市场的调查,了解掌握当前市场行情,坚持货比三家,控制采购成本。1.2招标采购1)公开竞争性招标:招标方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等各项活动。2)邀请招标:招标方以投标邀请函或电话邀请的方式,邀请三个以上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参加投标报价,由招标方评标小组开标、评标、定标。3)比价招标:招标方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或符合合格供应条件的特点供应厂家中,参照法定的招标采购原则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以灵活性和多样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企业物资采购方式。

1.3竞争性谈判

采购方直接与三家以上的供货商或生产厂家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从中选出质量好、价格低的生产厂家或供货商。

1.4与建设单位协作采购

建设单位参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材料价格的谈判和否决,材料采购资金由建设单位在工程计量款中代扣支付。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供需衔接错位,但能有效地解决材料采购中的资金短缺,资源渠道不畅,采购力量不足或外汇支付困难等问题。

1.5联合开发获得资源

施工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特点走合资经营、联合生产、产销联合和技术协作等多种协作方式。

2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中常见问题

物资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整个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活动进行的管理活动[3]。总结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路施工企业对市场经济规律和风险的认识不足,对市场法规、市场运行、市场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不够重视,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容易上当受骗[4]。二是公路施工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了解不深入,管理上存在漏洞,使得物资采购量超出合理物资使用量,导致库存积压,浪费资源,同时物资采购管理不严,采购环节多,增加了采购成本。三是公路施工企业在确定物资采购的时候,没有进行本量利分析,忽略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只考虑到了价格上的因素,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没达到最佳效果,导致整体采购费用增加。四是公路企业在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五是公路施工企业在发展战略中对长期物资采购方面的计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3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

3.1管理控制措施

加强对采购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6]。采购人员要熟悉业务流程,综合素质过关,满足物资采购工作的要求。公路施工企业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规范物资人员的行为,明确责任,要求其遵循企业内部采购制度,并严格的执行。要最大限度的调动物资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采购人员的潜力,选拔人才进行培养。要进行不同层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全面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物质储备,努力实现零库存物资管理。运用零库存控制论,推行ABC分类管理[7]。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物资采购前,首先为生产耗材制定相关的采购管理制度,建立采购流程,并将责任以及各个工作任务落实到各个负责人中,及时给予对材料相关岗位进行业务培训工作[9]。

3.2成本控制措施

对物资材料做市场调查及询价。按照需采购的材料了解资源情况,考察供应商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资质、供应能力、价格水平及售后服务业绩等。走访其他用户,了解对材料供货商的反应[1]。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平台,加强物资采购综合监管。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平台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综合招投标平台,各职能部门对综合招投标平台按照统一的监管制度进场监管,有效化解物资采购监管薄弱的局面。

4结语

公路工程项目中,合理的物资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成本、降低库存,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质量。做好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目前在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方式局限于少数几种,但已有不少学者对各种物资采购方式做出了大量研究,掌握了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就各种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我们也得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学习、总结,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更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寻求一种更好的公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龚兵,宋荣恒.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1.

[2]李俊勇,安邦泰.工程物资采购的制约条件及对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

[3]马俊涛.公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9.

[4]安顺华.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策略探析[C].经营管理者,2014.

[5]蔡超.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与成本控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

[6]蒙玉峰.铁路工程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研究[C].科技创新导报,2010.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9

EPC模式凭借集成化、信息化、专业化的优势成为工程总承包企业应用最为广泛的模式。然而在工程总承包企业应用EPC模式时,诸如进度拖延、设计变更等问题频繁出现,企业的声誉也因此受到影响[1]。为了提高竞争力水平,企业必须进行自我剖析,有针对性地培育核心竞争力[2]。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行科学的评价,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问题。

1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针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分别从设计、采购、施工三个阶段分析核心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1.1设计阶段影响因素

设计阶段是为项目成功实施打基础的阶段,贯穿EPC项目从开始策划到项目完成的全过程,对设计阶段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进行详细分析十分必要。(1)设计规范设计规范是行业内设计从业人员进行设计工作时必须遵守的规定。必须研究规范并严格按照规范进行设计,一方面是规范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各项规定在纳入规范前经过实践验证,可以确保设计成果的质量;另一方面是规范形成了设计的标准,可以使设计师们在发生分歧时有据可依,迅速地找到问题的答案,避免了对工程项目进度的耽误[3]。(2)设计资料首先要保证设计资料的正确性。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审慎严谨、一丝不苟,最大程度上避免设计出错。再有就是设计阶段相关资料的保存完善。此外,要确保设计图纸的质量。设计图纸规范详细,内容清晰易懂,不存在矛盾冲突,承包商在估算工程价款时才会更准确,采购和施工人员对照图纸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3)部门内部的沟通协调设计阶段涉及多个专业的共同配合。现阶段,由于智慧建造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广泛,市场上该类人才比较短缺,设计图纸中出现的错误以及各专业设计间出现的冲突需要设计师一一核验。如果设计师们沟通不及时,极易造成设计变更、拖延项目整体进度,损失不容忽视[4]。(4)设计进度设计进度对后续工作能否及时开展、整个项目能否按时完工有重要的影响。设计管理方应当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编制设计进度方案,按照设计节点严格落实阶段性工作,制定计划时优先考虑耗时长的关键性设计工作,及时监控设计工作是否有序开展。审批工作的及时性是影响设计进度的关键要素。担任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部门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召开设计工作协调会议,及时与业主和总承包企业管理者联系,保证审批工作的速度与质量。(5)设计人员的素质设计人员素质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EPC工程总承包企业设计方的高水平和强资质,而设计资质是很多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各项资质的核心。与设计人员高素质对应的是设计人员拥有建造师资格证书多、同类项目承接经验丰富、设计成果质量高、设计资料变更少等等。要重视加强对设计人员的专业培训,培养一支既懂技术又通管理的设计工程师队伍。(6)设计优化能力设计优化能力指的是在初步设计的基础上,结合现有的人员储备和技术条件,对设计进行进一步修改完善的能力。对于EPC工程总承包项目,设计师们需要结合采购流程、施工规范来进行方案设计,为不同类型工作的搭接创造条件,在力求达到相同效果的情形下尽最大可能减小成本,节省人力、物资和成本的消耗。

1.2采购阶段影响因素

总承包企业在应用EPC模式时,设计与施工工作需要采购阶段作为纽带连接,采购工作在此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总承包企业有效地对采购工作进行控制,对保证工程质量、控制项目成本具有重要意义[5]。(1)材料的价格与质量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在采购前要列好材料采购清单,利用现有的技术及经验估算采购成本,材料价格的稳定有利于总承包企业对采购工作的控制。材料质量过关是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实施项目的基础,是项目顺利竣工验收的保障。(2)采购工作准时性在实际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供货商订单量太大无法及时供应、材料运送途中发生意外情况无法及时运达、相关部门审批周期长、供应商以出现盈利负增长现象为由追加价款、产生纠纷等情况,这些都会影响采购工作的准时性,产生连锁性的不良影响。(3)材料供应充裕性在采购阶段应当确保供应商的设备及材料准备充分,并有一定的盈余,这样就不至于在发生意外情况需要临时增加订购量时,供应商措手不及。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还可以考虑将其他优质供应商列入备选名单。(4)供应商的管理供应商的管理是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外部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选择资质信誉良好的供应商是总承包企业采购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在材料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综合表现突出的供应商,总承包商应当将其列入优质供应商名单,建立优质供应商储备池。(5)采购流程标准化程度判断采购流程是否标准化要根据开展采购工作是否有章可循。行业内知名总承包企业一般都有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采购流程标准,通过对编制采购清单、签订采购合同、支付采购货款等工作的有效组织,使采购行为更加规范,减少了非必要时间成本的浪费。(6)采购成本由于总承包商之间激烈的降价竞争,项目的利润率通常被压缩到很低。采购阶段涉及整个工程设备材料的购置,所以该阶段成本占项目总成本比重较大,对工程项目影响很大,采购成本的降低可以大大改善企业的整体盈利能力,控制采购阶段资金成本也是提升企业利润的直接有效的办法。

1.3施工阶段影响因素

施工阶段是三个阶段中对项目质量产生直接影响最大的阶段,是最为复杂的阶段,从质量、成本、进度、安全、技术等方面加强对施工阶段的管控,才能保证工程质量[6]。(1)施工质量保证施工质量需要做好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控制,包括事前、事中、事后。项目开展前做好设计方案的准备、材料的采购等工作,项目实施过程中做好质量检验和现场安全管理,完工后及时收集整理工程资料,持续关注项目是否出现安全隐患、按时维护。(2)资金管理能力在应用EPC模式时,总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总价款多数在项目开始时就已经确定,风险大都由总承包商承担,总承包企业由于风险增加也在适当程度上提升了合同价款。对资金的掌控能力影响了总承包企业获取利润的大小。(3)施工组织能力总承包企业施工方在施工阶段要组织协调好不同部门之间的关系,安排妥当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班组的进场,这要求施工方在面对复杂事务、多方关系时依然能够思路清晰、做出正确的决策。良好的施工组织能力能够使施工工作有序进行,避免了工作纠纷与矛盾[7-8]。(4)成本控制能力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需要实时跟踪施工工作的开展,建立全面的监督预警机制,及时优化调整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的效果会影响总承包项目的经济效益,利用PDCA循环原理从规划、决策、检查、实施环节对成本进行动态控制,更好地实现成本控制的目标。(5)进度控制能力进度控制具体指在项目开始前事先编制施工进度计划,注意控制实际工作内容按计划进度开展,当偏差出现时,及时对原计划实施动态修正,不断重复纠偏过程,力求在保证项目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工期的控制行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应当采取技术、组织、合同等多种措施对工程进度进行管理,内部保持经常性沟通,健全进度记录,动态调整进度计划。(6)安全管理能力实现安全生产是每一个工程项目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重要工作内容。而施工现场往往作业人员众多、工艺流程复杂、不同工种作业面有一定的重合,安全隐患多,容易发生事故,因此企业更应当做好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7)技术创新能力随着工程行业的不断发展,承包的工程规模越来越大、项目结构及功能日益复杂,总承包方必须应用更先进的施工技术,才能迎接更大的挑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优化施工方案,减少误工、返工现象,提高总承包企业的管理水平。

2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从不同方面对核心竞争力的因素进行分析后,需要根据科学的原则,确定并筛选评价指标,创建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初步得到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对初步得到的评价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设计阶段,进度控制得好,方案准确性高,减少设计变更,设计质量也会随之提高;在采购阶段,流程的标准化程度高,采购工作的开展时效也随之提高。材料价格稳定性高,就能更好地控制采购成本;在施工阶段,施工组织能力提升,能更好地管控各项具体工作。根据上述分析,得到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

3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

3.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阐明系统的总体目标与评价指标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将研究问题的影响因素从上到下逐层分解。该模型通常包括三个级别:方案层、准则层和目标层。(2)构造判断矩阵不同的因素对实现总体目标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在同一层次上成对比较评价指标,以构造判断矩阵,从而确定每个要素在实现总目标中的相对重要性。对矩阵赋值使用萨蒂的1-9标度法。设在对评价指标进行互相比较时,指标的个数为n,指标Ai相对于Aj的标度为aij,判断矩阵A如公式(1)所示。其中,aij>0、aii=1、aij=1/aji,矩阵通过指标间n(n-1)/2次判断可得出。(3)层次单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在构造好判断矩阵后,需要利用判断矩阵中的数据,对层次结构模型中底层评价指标相对于准则层的重要性进行排序。一般而言,准则层的指标也会有相对应的影响因素,对该部分进行排序即为层次单排序。一致性矩阵的显著特点之一是满足aij*ajk=aik。在研究问题时,我们会发现多数判断矩阵并不能通过一致性检验,对这样的矩阵继续开展研究没有任何的意义,此时需要对矩阵中个别元素进行微调,使矩阵通过检验。通常情况下,计算矩阵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方法包括特征向量法、算术平均法、最小二乘法、几何平均法等。(4)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根据单排序的结果加权得到总排序,受各层次不一致累加的影响,总排序可能无法符合一致性的要求。故要求在进行指标权重总排序时也需检验一致性。以确定层次B上的因素对总目标的权重为例简介运算步骤。假设层次A为层次B的上一层次,A层次的n个因素对总目标的影响权重分别为w1、w2、…、wn,对于第j个因素其下一层次B有m个因素,B层次因素对于Aj的影响权重为w1j、w2j、…、wmj,加权可得wij(i=1,2,…,n)对总目标的权重。设层次B对于Aj满足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CI(j)、RI(j)分别为单层次平均一致性指标和单层次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其中j=1、2、…、n。利用公式(2)可计算层次B对总目标的随机一致性比率:

3.2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模糊综合评价

(1)评价因素集的确定准则层的评价因素集为:A=(A1,A2,A3)=(设计阶段,采购阶段,施工阶段)方案层的评价因素集为:A1=(A11,A12,A13,A14,A15,A16,A17)=(设计规范明确性,设计方案正确性,设计部门内部的沟通协调,设计进度,设计资料完整性,设计人员的素质,设计优化能力);A2=(A21,A22,A23,A24,A25)=(材料价格稳定性,材料质量,材料供应充裕性,供应商的管理,采购流程标准化程度);A3=(A31,A32,A33,A34,A35,A36)=(施工质量,资金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进度控制能力,安全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2)评价等级的确定建立评语集V=(V1,V2,V3,V4,V5),分别隶属于评价等级强、较强、中等、较弱、弱,对应分值为90、80、70、60、50。(3)模糊关系矩阵的建立根据隶属原则创建模糊关系矩阵,规定因素Ai对等级Vj(j=1,2,3,4,5)的隶属度表示为rij,矩阵形式如下:(3)设参与调查的人员共n人,认为因素Ai隶属于等级Vj的共m人,此时计算rij套用公式:(4)(4)模糊综合评价计算首先根据模糊关系矩阵R与层次总排序确定的权重矩阵W,可以得到模糊综合评价矩阵T,结合评语集分值矩阵V得到综合评价值S,从而判定评价等级的优劣。(5)评价结果分析根据最后得到的核心竞争力综合评价得分值,确定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等级,其中等级与对应的含义如表2所示。

4结语

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对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方法展开研究,能够帮助企业清楚地认识发展过程中的机遇与绊脚石,有效制定发展策略。本文基于EPC模式和核心竞争力理论,分析了EPC工程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影响因素,梳理因素间的关系并创建指标体系,借助AHP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希望对同类企业规划发展蓝图、制定发展计划有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韩杰.浅析EPC总承包模式的项目管理要点[J].项目管理技术,2014,12(1):20-24.

[2]赵艳阳.EPC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J].建筑发展,2019,2(3):158-159.

[3]胡纪锋.施工总承包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4]闫岩.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其提升[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7):32.

[5]叶恒俊.EPC工程总承包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素分析与评价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7.

[6]郝东东.建筑施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J].居业.2017,(2):179-180.

企业采购工作总结例10

如今,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公路工程建设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由于公路工程的特殊性,材料费占了整个公路建设项目总成本的一半以上。此外,公路工程点多、线长、面广,管理难度大,建设规模广,施工中工程材料的“跑、冒、滴、漏”现象屡见不鲜[1]。物资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项目的成本与效益。因此项目成本管理无疑是公路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关注热点。而进入工程项目的物资质量直接影响到了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因此物资采购对成本管理及其经济效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同时物资采购管理无疑是整个项目成本管理及物资管理的重要控制环节。

1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主要方式

1.1询价比较采购

展开对现有市场的调查,了解掌握当前市场行情,坚持货比三家,控制采购成本。

1.2招标采购

1)公开竞争性招标:招标方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招标、开标、评标和定标等各项活动。2)邀请招标:招标方以投标邀请函或电话邀请的方式,邀请三个以上生产厂家或供货商参加投标报价,由招标方评标小组开标、评标、定标。3)比价招标:招标方在合格供应商范围内或符合合格供应条件的特点供应厂家中,参照法定的招标采购原则精神,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以灵活性和多样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企业物资采购方式。

1.3竞争性谈判

采购方直接与三家以上的供货商或生产厂家就采购事宜进行谈判,从中选出质量好、价格低的生产厂家或供货商。

1.4与建设单位协作采购

建设单位参与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材料价格的谈判和否决,材料采购资金由建设单位在工程计量款中代扣支付。这种方式可能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供需衔接错位,但能有效地解决材料采购中的资金短缺,资源渠道不畅,采购力量不足或外汇支付困难等问题。

1.5联合开发获得资源

施工企业与材料生产企业按照不同的生产特点和产品特点走合资经营、联合生产、产销联合和技术协作等多种协作方式。

2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中常见问题

物资采购管理是指为保障整个企业物资供应而对企业采购进货活动进行的管理活动[3]。总结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中常见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公路施工企业对市场经济规律和风险的认识不足,对市场法规、市场运行、市场监督与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不够重视,在物资采购的过程中容易上当受骗[4]。二是公路施工企业对自身的发展状况了解不深入,管理上存在漏洞,使得物资采购量超出合理物资使用量,导致库存积压,浪费资源,同时物资采购管理不严,采购环节多,增加了采购成本。三是公路施工企业在确定物资采购的时候,没有进行本量利分析,忽略了三者之间的联系,只考虑到了价格上的因素,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没达到最佳效果,导致整体采购费用增加。四是公路企业在签订采购合同的时候,不符合相关法律的规定,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将会受到巨大的损失。五是公路施工企业在发展战略中对长期物资采购方面的计划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有效的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策略。

3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

3.1管理控制措施

加强对采购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综合素质[6]。采购人员要熟悉业务流程,综合素质过关,满足物资采购工作的要求。公路施工企业要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规范物资人员的行为,明确责任,要求其遵循企业内部采购制度,并严格的执行。要最大限度的调动物资采购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充分挖掘采购人员的潜力,选拔人才进行培养。要进行不同层次人员的业务能力培训,全面提高采购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立合理的物质储备,努力实现零库存物资管理。运用零库存控制论,推行ABC分类管理[7]。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进行物资采购前,首先为生产耗材制定相关的采购管理制度,建立采购流程,并将责任以及各个工作任务落实到各个负责人中,及时给予对材料相关岗位进行业务培训工作[9]。

3.2成本控制措施

对物资材料做市场调查及询价。按照需采购的材料了解资源情况,考察供应商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企业资质、供应能力、价格水平及售后服务业绩等。走访其他用户,了解对材料供货商的反应[1]。建立统一的招投标平台,加强物资采购综合监管。对工程招投标和政府采购平台进行整合,建立统一的综合招投标平台,各职能部门对综合招投标平台按照统一的监管制度进场监管,有效化解物资采购监管薄弱的局面。

4结语

公路工程项目中,合理的物资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能有效的降低工程项目造价成本、降低库存,缩短采购周期、提高采购质量。做好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是一项繁琐的工作,目前在工程项目物资采购方式局限于少数几种,但已有不少学者对各种物资采购方式做出了大量研究,掌握了工程项目物资采购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就各种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我们也得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学习、总结,不能只满足于现状,更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进行创新,在实践中发展,寻求一种更好的公路工程项目物资采购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龚兵,宋荣恒.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及成本控制措施[J].江西建材,2011.

[2]李俊勇,安邦泰.工程物资采购的制约条件及对策[J].铁路采购与物流,2011.

[3]马俊涛.公路工程项目物资管理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9.

[4]安顺华.公路施工企业物资采购成本控制策略探析[C].经营管理者,2014.

[5]蔡超.公路工程物资采购管理与成本控制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3.

[6]蒙玉峰.铁路工程物资采购供应管理研究[C].科技创新导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