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幼儿教育教案模板(10篇)

时间:2022-01-28 20:04:22

幼儿教育教案

幼儿教育教案例1

一、指导思想

以市幼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进一步优化我乡幼儿教育结构、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切实提高办学质量为目的,由政府牵头,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确保今年全乡的幼儿教育布局调整实施到位。

二、工作任务

根据国务院《幼儿园管理条例》的规定,以及文件精神,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经乡党委、政府研究决定:全乡“十一五”期间总体规划设两所幼儿园,即根思中心幼儿园和老叶第一幼儿园。其中根思中心幼儿园在东升小学设一个幼儿班,老叶第一幼儿园分别在原周里小学、邵荡小学内各设一个幼儿班。撤销的幼儿园(班)有:南森幼儿园、河南幼儿班、复杨幼儿班、张许幼儿班、小百灵幼儿班、大新幼儿班、李秀河幼儿班、北湖幼儿班、老叶幼儿班、鞠庄幼儿班、鞠顾幼儿班、马北幼儿班、卢荡幼儿班。上述撤销的幼儿园(班)必须立即停止招生,否则造成的责任与后果自负。所撤销的幼儿园(班)今后不再注册。南森幼儿园撤销后,在原址暂保留幼儿班。保留时间为一学年,即二OO七年九月一日至二OO八年六月三十日,在此期间,南森幼儿班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服从根思中心小学管理,但在其保留期内不予注册。

三、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5月15日—8月20日)

摸清全乡幼儿园的现状及地理条件,为布局调整提供最佳依据;摸清全乡每个幼儿园教师的基本情况,为幼儿教育聘用工作做好前期准备。

2、宣传发动阶段(8月20日—8月24日)

政府开好各村支部书记及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会议,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召开幼儿教师会议,统一思想、明确要求,提高认识,严肃纪律,使广大幼儿代课教师积极支持和参与调整工作。

3、组织实施阶段(8月24日—8月25日)

按方案组织实施,做好人员的辞退、聘用及清退等工作。

4、建章立制,规范管理(8月26日—8月31日)

布局调整后,配合市局进行规范化管理。

四、具体措施

幼儿教育教案例2

众所周知,数学跟其他的学科不一样,它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还带有些抽象的概念,不易被学生理解,很多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都会感到有些枯燥、无聊、乏味,那么,如何让枯燥的数学教学课堂变得生动、充满活力,让学生都喜爱数学这门最基础的学科,下面,本文对幼儿数学教学进行简单的研究叙述。

一、案例教学的叙述

1.案例教学含义

所谓“案例教学”,其实就是一种开放性、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并不是教师在课堂中为说明讲解一定的理论或概念进行的举例分析,而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特点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以往的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只告诉学生如何去做,这样显得乏味无趣,而案例教学法则是让学生主动去思考、去想象和创造,使乏味的教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并且还培养了学生对知识的转化能力和在教学中更加重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方向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所以,可以得出案例教学具有以下三点特点: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加强学生对知识转化能力的提升。

(3)锻炼学生双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的方法

1.精心选择案例,提高教学时效性

在“幼儿数学教育”课程中,其主要涉及的内容就是向幼儿讲授一些有关数、量、时间、空间等内容的学习和指导,其内容、基本概念繁多,所以,教师在幼儿数学教学中要学会取舍,并且对选择的案例进行深度的分析,使其在课堂教学中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例如,在讲幼儿数学10以内加、减法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与生活中可以用数量概念表达的物体结合。比如,苹果、橘子、荔枝、鸭梨等,这样可以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知道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让学生知道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和数学相关的知识,并且学生在以后学习10以内加、减法时,可以联想起原来学习时的案例,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并且还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2.实施幽默教学,增强课堂感染力

作为教师,尤其是幼儿数学教师,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数学知识和一些其他学科的基本知识,这样就能够在课堂教学中熟练运用,并且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还可以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幽默、有趣,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堂变得具有感染力。例如,在讲幼儿对图形的认识时,比如,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教师适当地运用一些幽默的语言给幼儿进行讲解,比如,把圆形比作大饼或太阳或者锅;把椭圆形比作鸭蛋、鹅蛋等,这样用幽默的教学语言来对数学知识进行表示,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印象更加深刻,课堂氛围更加轻松、融洽,幽默的语言还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激情,同时,使课堂更富有感染力。

3.建立和谐课堂,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

所谓的“和谐课堂”,简单地说,就是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对教师的配合程度和对教师的接纳态度,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只有师生关系处理好了,才能使幼儿数学课堂充满活力,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要互相尊重,相互信任,真正地做到信任、接纳、理解对方,只有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才能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尤其是在幼儿数学教学中,幼儿本来就有些调皮、淘气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好师生关系,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所提升。例如,在讲幼儿数学教学20以内加、减法时,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重新叙述一遍,要达到脱口而出的效果,并且让学生懂得加法和减法是一个互补的关系,一定要在10以内加、减法中讲解清楚,这样能提高教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信任程度,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彼此都对对方产生了信任与理解,学生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时就变得更加轻松,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程度,使原本枯燥、乏味、紧张的数学课堂,由于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变得更加充满活力,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升。总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提出了案例教学的重要性,并且本文通过对案例教学在幼儿数学教育中的应用,同时也证明了构建和谐课堂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时效性,增强了课堂感染力,更进一步促进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了活力,为学生今后其他学科的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幼儿教育教案例3

一、活动时间: 2017年3月29日——4月3日

二、活动主题: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

三、活动要求:

1、加强领导,完善各项安全条例,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全体教师密切配合,努力将活动落到实处。

2、加强对幼儿的安全教育,通过丰富多彩的安全教育活动和防范训练活动,不断提高师生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3、幼儿园结合安全教育周活动,加强自查自纠,再次对本园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预防校园安全事故,做到有检查、有记录、有落实整改的措施。

4、各班将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的情况做好小结。

四、安全教育活动内容:

1、加强组织宣传工作,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为切实做好今年学校安全教育日活动,制定好活动实施方案,落实保障措施,周密组织实施,确保活动安全顺利的进行。为加大宣传力度,幼儿园将通过宣传栏、安康网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把幼儿园安全工作的要求,告知幼儿及家长,努力让家长明白、让社会放心,营造平安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2、各班于3月29日当天开展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防震、防火、防拥挤踩踏等安全知识及预防自然灾害的主题教育。

3、制定详实的疏散演练方案,于活动日期间择机举行师生逃生疏散演

练,并将安全演练做到经常化、制度化,最终使幼儿园安全演练随时随地地组织开展。

4、本周组织进行一次全园性的安全专项大检查,将对教室、食堂、玩具设施、办公室等进行全面细致地检查,不留“死角”,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整改,一时不能整改的要上报备案处理。

幼儿教育教案例4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 2020 年春季开学专项督导和“三服务”工作的通知 》、《市教育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做好开学返校准备工作的通知》精神,为科学有序推进 2020 年春季开学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和返校开学后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我园特制定本方案。

一、成立教学领导小组

组  长:

副组长:

组  员:

二、具体工作措施

(一)开学前——“云”工作,实现停课不停学

1. 教师“云”教研

⑴共学习共成长——每周选定同一文章,以教研组为单位共同学习,发表感悟,相互交流,共同成长。

⑵主题重审议——每周一次针对“疫情”为题材的重新主题审议,教学内容分线上、线下两个方面。

⑶教师工作坊——生活、游戏、课堂、科研、环境各工作室制定学期工作计划并组织2次以上组内研讨。

2.幼儿“云”课堂——成立“水悦线上课堂”小组,每日一更,为幼儿、家长提供居家童谣故事、亲子游戏、一起运动、巧手美工、品赏音乐等学习素材。

3.家园“云”沟通——家长沙龙,由各班家委组织家长每周进行一次线上沙龙,主题自拟,注重心与心的真诚沟通;线上家访,每周6位幼儿或以上。

(二)开学后——强抓手,无缝“疫”衔接

1.保教“疫”常规——抓细节

⑴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与幼儿共同制定合理的生活流程,保证一天两小时户外锻炼时间,劳逸结合,增强幼儿抵抗力。

⑵开学安全第一课,就根据当下疫情上一节预防病毒感染的课《鼠年“疫”事》。

⑶晨间锻炼从混龄混区开展模式更改为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器材分班进行。

⑷加强“七步”洗手法的推广,带领幼儿共同巩固方法。

⑸午睡管理中,确保午睡室内空气流通。

⑹每日午间体温监测,录入表格,实时把关,有情况及时上报幼儿园。

⑺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暂停如升旗、跑操等大型聚集性活动,坚持以一个班级及以下为单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⑻返校初期,尽量采用网上办公等非接触方式,确需集中开会的,要尽可能减少参会人员,同时佩戴口罩。不组织开展聚集性教学和教研活动,倡导网络教研,可通过电话、视频、微信等方式开展校本和园际间教研活动。

2. 课程“疫”创生——抓落实

⑴线上课程的回顾梳理:小班段结合植树节的“为地球妈妈添绿”、中班段结合三八妇女节的“期待春天 也期待你”、大班段结合植树节的“小芽芽看世界”。

⑵两个园区共同进入园本课程【疫情中的我们】线下实施阶段:在线上工作阶段,我们针对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基于儿童视角,从“身心健康、社会情感、科学认知”等方面链接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真实经验和发展需要,预设可能生发的主题并开展了审议。线上的前期调查、线上互动课程、活动素材搜集工作基本完成,“返校”之后,马上与幼儿一起开展线下的主题活动。

⑶班级开展适合本班孩子特色的“班级微活动”:《不放弃》手语视频慰问战“疫”一线工作的同伴的爸爸妈妈;《我的偶像钟南山爷爷》故事分享;《非常速度——火神山医院》视频观赏等。让孩子们在班级活动中感受疫情期间的中国力量。

⑷做好幼儿“情绪安抚”工作,根据各段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开展幼儿活动:大班——“温暖的人们”幼儿画展;中班——“我们都是小勇士”歌唱音乐汇;小班——“怪兽来了我不怕”班级观影萃;分园——“不一样的鼠年”巧手制作口罩。

3.家长“疫”协同——抓配合

⑴做好“返校”幼儿家长的思想工作,请其配合幼儿园的相关要求。

⑵配合幼儿园入园体温监测,做好幼儿心理疏导。

幼儿教育教案例5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09)01/02-0004-07

改革开放30年(1978~2008年)来,我国内地在政经文教等各方面都经历了剧变,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我国幼教事业就是这样在风雨中前进的。在改革过程中,大批公办园被关、停、并、转、包、卖,民办园则迅速发展,从而初步形成了目前事实上的“民办园为主,公办园为辅”多渠道、多形式发展幼儿教育的格局,出现了事实上的“国退民进”发展战略变化。〔1,2〕但是,在改革中由于理论上准备不足,政府的政策难以及时调整,制度重建难以及时跟进,社会参与不够,因此我国幼教体制改革历经艰难,“九五”以来整个幼教事业出现大规模连续性滑坡。〔3〕2006年深圳市人民政府对公办园强行改制,从而触发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学术讨论。曾晓东(2006)张国霖(2006)和蔡迎旗(2006)等人分别从财政投入体制改革教育立法和教育公平等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三个方向性建议:设计科学合理的幼教财政投入体制,加快学前教育立法,加大财政投入促进幼教公平。〔4-6〕近年来,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一直致力于推动我国的学前教育立法工作(详见2008年第10期《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专访”)。由于我国对于幼教财政投入体制问题的研究尚不多尚未形成共识,所以对于用立法手段来保护一种什么样的幼教体制这个根本问题尚无完整答案。而如果在幼教财政投入及分配制度上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幼教公平问题就无从谈起。简言之,我国幼教体制改革到了最后的攻坚阶段,它的核心问题是,急需找到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幼教财政投入及分配制度。本文试从当前我国幼教体制改革面临的七大基本矛盾分析入手,论证用幼儿教育券制度彻底解决我国幼教财政投入与分配问题的适宜性和可行性。

一深圳公办园改制,闯入最后一片“雷区”

深圳公办园改制事件之所以引发大规模的讨论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就是因为它触及了我国幼教体制改革的敏感话题,也即这场改革的最后一场攻坚战:幼教财政投入与分配问题。〔7〕自1949年以来,我国中央政府曾以四种不同的方式分配幼儿教育经费:(1)政府和事业单位所属幼儿园:按计划在对应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经费中列支。(2)企业所属幼儿园:用给企业“合理留利”的方式预留经费开支。(3)街道所属幼儿园:通常通过民政渠道加以投入。(4)农村幼儿园:采取集体兴办方式,政府未将其纳入国家投入体系。而此次深圳公办园改制就是打破了上述第一种财政投入方式:在2006年将市属22所公办园改为国有企业性质的单位,在2008年3月更是试图将这22所公办园改制为民办园,政府不再投入财政经费,幼儿园需像企业一样自筹经费,自谋生存和发展。显然,这一改革触及了深层次的利益分配问题,改革闯入最后一片“雷区”。

曾晓东(2006)认为,我国现有幼教财政投入体制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它存在几个明显的制度缺陷:一是财政投入缺乏公平设计。现有体制人为地将我国公民分为四个等级,并据此分配不等的幼教资源,这是明显的分配制度不公。国家只承担政府和事业单位的幼教经费而置农村幼教于不顾,这是明显的政府失职行为。二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有兴办幼儿园的强烈动机(因为可以“合理留利”),而经济体制改革后因为办园要花企业自己的钱了,于是,企业的态度马上逆转,对原属幼儿园实施关停并转卖。三是社会体制改革使城市街道和农村乡(镇)、村作为社会管理基层组织的功能逐渐弱化,而新的社会体制下的社区服务职能尚未充分体现,新农村建设的制度安排也尚未形成,于是,街道办园和农村乡(镇)、村办园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了。〔8〕笔者非常赞同曾晓东的观点,当前最急迫的问题是对我国幼教财政投入及分配体制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重构我国幼儿教育供给体系,探索新的社会福利制度。而新的体制必须有助于解决下述幼教体制改革面临的七大基本矛盾。

二我国幼教体制改革面临七大基本矛盾

1.幼儿教育的基本性质:公益还是非公益

张国霖(2006)反对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发展幼儿教育,认为这最终必将损害幼儿教育的公益性。〔9〕不过,必须指出的是,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只有义务教育才具有纯公益性质,其他阶段教育都属于“准公益类事业”。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在接受《幼儿教育》杂志记者的专访时指出:“学前教育是以公益性为根本属性的准公共产品……尚未完全符合公共产品的标准……但公益性又是其根本属性。”〔10〕这就是我国幼教体制改革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幼儿教育究竟是公益性事业还是准公益性事业?如果是公益性事业,政府应该对幼儿教育承担什么责任?如果是准公益性事业,又如何协调政府供给和市场供给之间的关系?曾晓东(2006)认为,在这些问题没有形成明确答案的情况下,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方案是不改变政府、事业单位和教育部门办幼儿园的体制(即存量不变),增量部分则投入到政府责任应该到达的地方去。〔11〕

笔者认为,“学前教育是以公益性为根本属性的准公共产品”这一定位非常准确,它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下学前教育具有公益性和非义务性这一双重属性。

2.双轨办学体制的改革方向:公立还是私立

曾晓东(2006)认为,幼儿教育虽属于“准公共产品”,但属于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需要使用行政和市场两种手段来调配相关资源,由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两个体系来支撑。〔12〕这种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并存的“双轨办学体制”,客观上促使深圳市人民政府仓促作出公办园改制的决定。由于缺乏科学的论证和周密的计划,这种改制对公办园来说是一场灾难:计划经济的好处没有了,市场经济的好处还没显现,结果是两头到不了岸。〔13〕据了解,主持深圳市公办园体制改革的市政府官员曾考察过邻国的幼儿教育,他们得出的是这样一个结论:政府办园在世界范围内都属少见,国外幼儿园大多为私人所办;作为幼儿教育的管理督导和规则制定者,教育主管部门不应该“既当裁判,又做球员”,因为这对民办园不公平,所以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而且必须撤出幼教市场。这一结论看似客观,实则有“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首先,各国幼儿园儿童年龄阶段划分标准不同,难以简单类比。例如,在英、美等发达国家,5岁甚至4岁的幼儿就可以进公立学校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了。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些小学其实相当于我国的“公办园”,因为在我国五六岁的幼儿是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的。其次,虽然很多国家或地区的幼儿园大多由私人承办,但政府会部分甚至全部承担幼儿的入托费用。曾晓东(2006)指出:如果深圳市政府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同时明确自己对低收入人群、流动人口子女早期教育的责任,确定政府财政支出的边界;明确所有类型幼儿园教师的任职资格和工资待遇,以切实改变客观存在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过低、晋级无制度保障、流动过于频繁的现状,那么,也许深圳市的改革会有更积极的意义。〔14〕事实上,在笔者看来,公办园改制并非我国幼教体制改革的当务之急(详见下述),相反,现阶段我们需要尽量保存现有的公办幼教体系,同时切实以政策来兼顾非公办园的利益,从而促进幼教体系的多元化发展。

3.幼儿园改制的策略:逐渐转型还是急速民营化

蔡迎旗(2006)认为,后社会主义改革有两种基本策略:一种是有机发展策略,其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条件,使私有部门自下而上地发展起来,防止国有资产以任何形式被瓜分。另一种是加速私有化策略,例如苏联的“休克式改革”,强行将国有资产私有化,在短时间内尽快消除国家所有制,以私有化来促进高度市场化。〔15〕蔡迎旗(2006)建议,促进非公办园健康发展是当前我国幼教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即要盘活非公办园幼教资源,以此激活并带动公办园的改革。〔16〕笔者也认为,这种渐进式改革符合我国国情,与“创建和谐社会”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吻合。而类似苏联的“休克式改革”短期内很可能带来强大的冲击,长远看效果也未必好。

4.幼教体制改革的导向:计划取向还是市场取向

曾晓东(2006)认为,对公办园财政投入体制的改革应在公有制框架内进行。〔17〕即不改变其公办园的身份,但要淡化其作为公办园的特权,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其与非公办园的合作与交流。这种改革并不是要让幼儿园市场化和私有化,而是要将市场的竞争机制引入公办园,以增强公办园的活力。

不过,曾晓东(2006)也指出,要以政府为主导,双轨调控,宏观规范和引导我国的幼儿教育财政改革。我国将经历很长的、复杂的双轨期和过渡期。在这一时期,行政计划和市场手段并用。由于利益格局的重新调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引起社会动荡,幼儿教育财政投资的战略调整也容易引起事业发展的跌宕起伏,因此政府的主导和宏观调控极为重要。由于财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般会比行政命令的手段更为有效,因此政府对幼儿教育的财政投资不能削减,各项财政支持政策也必不可少。幼儿教育财政改革必须全面展开,重点突破,并与幼儿教育内外其他方面的改革整体配套地进行。〔18〕笔者认为,虽然财政手段比其他任何行政手段都更为有效是事实,但一个关键问题尚未得到解决:用什么样的财政投入机制调和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根本矛盾,从而有效地协调双轨体制的平稳运行,这正是本文拟重点讨论的问题。

5.幼教财政投入主体:中央为主还是地方为主

在非义务教育阶段,根据“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所有受益者均应分担教育成本。政府、举办者、社会要提供部分经费,家长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事实上,我国的幼儿教育从整体上看一直是以家长自负为主的。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经济发展存在着不均衡现象,很多地方还在为落实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而奋斗,根本无暇顾及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幼儿教育。据报道,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过程中学校和基层政府欠下的债务总额已高达500多亿元。为此,2007年12月24日,中央政府首次确定为农村“普九债务”埋单,除了中央安排财政专项补助外,还通过六个途径偿还债务,一是从“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上级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中统筹安排;二是在城市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及其他基金中安排一定比例偿还;三是整合地方现有教育专项资金;四是盘活闲置校产筹集资金;五是统筹有关非税收入筹集资金;六是社会和民间自愿捐资赞助。这是一个“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的普及义务教育模式。笔者认为,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也可以照此办理,详见后述。

6.幼教发展的重点:城市还是农村

当前我国幼教改革面对的另一巨大挑战是:城市与农村二元分化问题。在大中城市已经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情况下,广大农村地区连学前一年都尚未落实。在经济欠发达的老少边穷地区还有大量的“留守儿童”,在大中城市则存在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些被现有的事实上普遍存在的“城市中心主义”幼教体制所遗忘的儿童,其早期教育问题也急需运用创新的幼教投入体制来解决。因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与前提,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更甚于社会财富和经济收入的不平等。不公平的教育体制会带来贫困的代际循环。〔19〕因此,有识之士纷纷呼吁要增加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以通过教育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但是,对幼儿教育而言,有两个问题是至关重要的:谁来投入农村幼教经费?谁来保证投入的经费能被有效利用?

7.幼教经费的分配问题:谁来分和怎样分

教育财政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不同阶层和社群之间按比例平等分配教育经费。这里产生了谁来分配、怎样分配两大问题。蔡迎旗(2006)提出,在分配过程中必须遵循以下五项原则:(1)资源均等分配原则。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在总量上占有公共资源的份额要相对均等。(2)财政中立原则。不同地区的学生享受公共教育资源的基本权利没有差别。(3)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原则。在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也要支付一定的费用。(4)积极歧视原则。对留守儿童、新移民儿童以及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等有特殊需要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财政支持。(5)公共资源从富裕流向贫困原则。这是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最根本的财政要求。〔20〕很遗憾,上述五项原则在我国幼教界没有得到体现,反而出现越来越明显的马太效应:富的越富,穷的越穷。一方面是农村幼教资源紧缺,另一方面是城市优质幼教资源浪费或被瓜分。因此,有学者认为,在缩小城乡幼教差距的问题上要实行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扩大对农村和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另一方面要允许农村和西部地区儿童流动到城市和东部地区来接受教育。但是,这里存在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它制约着幼教资源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配置和教育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的合理流动,即在当前“分级办学”的教育财政制度下,中央财政预算内的教育经费大多数投向了高等教育等其他教育,其中并没有幼教经费。地方财政又往往捉襟见肘,连“各人自扫门前雪”都难以做到,更遑论流动人口子女了。如果真要实现普遍的“国民待遇”,体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所规定的“受教育权是基本人权”的理念,就必须全面解决城乡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利用问题。笔者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尽快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

三幼儿教育券是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潮流

教育券(education voucher)或学券(school voucher),是指政府把教育经费折算成一定数额的有价证券交给受教育对象,让他们用来充抵学费。1955年,芝加哥自由经济学派领袖弗里曼(Milton Friedman)发表了《政府在教育中的作用》一文,首次提出了学券制理论,建议政府把本该投入到教育中的经费通过折算后发给每一名学生,学生凭券自行选择学校就读,学校凭券到政府兑换相应的教育经费。弗里曼认为教育券的好处有两个:一是能保持政府对于教育的投入,把看得见的福利发到受教育者手中,加强民众对政府教育经费投入和学校经费使用的监督;二是可以通过赋予学生对学校的选择权,促使学校在竞争中提高质量。上个世纪80年代,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抬头,加上经济普遍不景气,各国都希望在不增加公共财政投入的前提下维持和发展本国的教育事业。在此背景下,教育券的实践在世界范围内渐次展开,并逐渐成为世界学前教育发展潮流。

1.幼儿教育券制度在世界各地的实践

在北美,加拿大的幼儿教育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可作为非牟利幼儿园教师的补助工资,另一部分则是按入园人数兑现给幼儿园作为办园补助经费。幼儿教育券每三个月发放一次,每次给每名幼儿450加元,对超过入园年龄的幼儿不予补助。

在欧洲,英国从1996年开始试行幼儿教育券制度,实行的是“无排富性”普惠政策措施,即对所有4~5岁幼儿(5~7岁已属免费义务教育阶段)每人每年补助1000英镑。其目的在于减轻大多数幼儿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以此来促进国民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意大利则实行“排富性”幼儿教育券制度,即根据家庭收入分层补贴。月收入在200万里拉以下的家庭,每名幼儿每月获约22万里拉补助;月收入在200万至350万里拉之间的家庭,每名幼儿获约17.5万里拉补助;月收入350万至400万里拉的家庭,每名幼儿获约8万里拉补助;月收入400万以上的家庭每名幼儿则每月象征性地获得0.1万里拉固定补助。

在亚洲,日本从1997年开始实施《儿童福利法》,其中规定幼儿教育阶段的补助主要分为“机构补助”和“幼儿津贴”两部分。“机构补助”指保育所的设备及各种办学经费由国家负担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都道府县负担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幼儿津贴”则作为福利发放给幼儿家庭。因日本公、私立幼儿园每人每年所需缴纳的费用差距悬殊,为了减轻私立园幼儿的家庭负担和确保教育质量,日本的“幼儿津贴”制度采取“排富性”和“分层补助”方式。

2.幼儿教育券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我国台湾和香港地区已率先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从2000年开始,台湾地区全面实施教育券制度,对5岁以上的每名儿童每学期发给5000元台币的教育券。香港特区政府则从2007年起每年为每名3~6岁幼儿提供13000元港币的“学券”,其中10000元港币用来交学费,3000元港币用于教师在职进修。香港的幼儿教育券制度比较特别:一是不考虑幼儿家庭收入,无论贫富,只要就读于非牟利幼稚园且幼稚园收费在许可范围内(半日制每人每年24000元港币以下,全日制每人每年48000元港币以下)就可受惠,本质上与“非排富性”学券制相同;二是将所有牟利幼稚园排除在外,政府的本意是借助幼儿教育券政策将牟利幼稚园挤出幼教市场。这一政策引起了部分争议 。〔21〕但笔者认为,港式学券制规定只有非牟利(non-profit-making)幼稚园才能享受学券资助的政策可避免出现家境富裕的幼儿手持学券蜂拥至学费昂贵的牟利幼稚园的情况。〔22〕这样,政府就可以避免遭到有些人对学券制有劫贫济富之嫌的指责。港式学券制的高明之处在于充分利用了市场的力量,变更了教育资助的方式,由资助学校改为资助家长,以促使幼稚园通过合理的竞争提高教育质量。由此也可见,幼儿教育券是一种可以实现私有化与市场化并行、公立园与私立园共存的教育资助方式。

2004年10月山东省临淄区辛店街道办出台了《关于在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实行“教育券”的意见》,推出了我国内地首张幼儿教育券。教育券资金由街道办财政部门筹措,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以认购的形式捐资助学。发放范围则逐渐延伸到拥有辛店街道户籍的2岁以上幼儿,每人每年补助260元教育券,由居民持本辖区户口簿领取。教育券由财政和教育等部门统一盖章,通过居委会和村委会发到幼儿家长手中,幼儿园负责回收教育券,并到财政部门兑现。在工作过程中,街道办建立了严格的“公示制度”和“层层审核制度”,做到了“四公开”,即公开实施教育券的单位、公开享受补助的人员、公开享受补助标准、公开工作程序,从而保证了教育券发放过程的公开、公平、公正。辛店还创造性地将教育券制度与幼儿园教师工资制度改革结合起来,实现了多劳多得优教优酬,从而体现了这一制度的公平可行。

四、实行幼儿教育券制度是改革我国幼教财政投入体制的可能选择

笔者认为,上述有关当前我国幼教体制改革面临的七大基本矛盾都可以通过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来解决。我们可以通过充分吸收借鉴各国(地区)和我国内地推行幼儿教育券的经验,研究、设计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幼儿教育券制度。

1.幼儿教育券可以化解七大基本矛盾、解决现有体制问题

实施幼儿教育券制度看似只是一个改变教育经费投入方法的问题,但深究起来我们发现,它有助于化解上述七大基本矛盾:(1)政府以幼儿教育券的形式投入幼教经费,既体现了对学前教育公益性的承担,又反映了学前教育作为非义务教育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特征。(2)幼儿教育券制度可以在不改变现有幼儿园所有制性质的前提下,促进公办园与非公办园的公平竞争,实现双轨并存多元发展的战略目标。(3)幼儿教育券制度并不触及私有化或国有化问题,不管公办还是非公办,只要办得好就会受到家长的青睐,拿到学券,得到财政经费支持。(4)用教育券来调节教育经费的投入既有助于形成市场竞争机制,又不会使教育经费被挪用。(5)幼儿教育券采用的是“中央为主,地方为辅,家长来补”的策略,即由国家教育部核算出全国幼儿园平均收费水平,以此作为幼儿教育券的基数,通过民政部或户籍管理部门向全国适龄儿童直接发放等值教育券。家长凭券为孩子择园,幼儿园凭券与地方政府结算,并按人头领取教育经费补助;地方政府则凭券与中央政府结算,按人头领取中央政府的教育补助。当然,全国幼儿园平均收费水平肯定低于绝大多数城市幼儿园的收费水平,这就需要地方政府根据自身财政状况及当地收费水平决定是否额外提供“幼教补贴”。(6)幼儿教育券可以直接发放给所有幼儿,至于孩子是在留守地入园还是跟随家长进城入园,则由家长决定,所有幼儿园均凭券录取,不问户籍情况。这样既可以有力促进农村幼儿教育的发展,也可以有效缓解城市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幼教服务的财政压力。(7)因为幼教经费的分配方式由传统的补贴给供方转为补贴给需方,由传统的暗补变成明补,由传统的实物加货币补贴变成纯货币补贴,由传统的“定向服务”(毋庸讳言,现阶段很多公办园实际上只为特定阶层的子女服务)改变为由家长自主选择,这样就实现了“教育券面前人人平等”的教育公平理想。

2.幼儿教育券是提高教育投入、降低收费标准的有效方法

幼儿入好园难、幼儿园收费乱等现象已成为当前影响我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因素之一,究其根源,还是在于各级政府对幼教投入的严重不足。实践证明,把政府应提供的幼教经费以幼儿教育券的形式发给家长,让幼儿持券入园,幼儿园凭券到政府兑换,这在事实上形成的是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幼儿园提供这种公共服务的市场买卖关系,避免了公用经费投向不均等问题,实质上可降低家庭支付的托幼费用,真正实现还富于民。假如能实施学前一年幼儿教育券制度,每人每年按券由中央财政补贴500元(每学年10个月,每月50元),若以全国1000万5~6岁适龄儿童来计,则需投入约50亿元幼教经费。笔者认为,这一点投入对坐拥2万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中央财政来说,只是九牛一毛,但对广大中小城镇及农村地区的家长来说,就是久旱甘霖了。要知道弹丸之地的香港每年适龄幼儿总数大约只在14万左右,但实施幼儿教育券以后每年特区政府投入的经费就高达33亿元港币了。

3.幼儿教育券是促进幼教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措施

教育机会均等、教育公平等民权思想当前已经深入人心。但是,传统社会里的公共资源都是由政府代百姓掌管的,长官意志往往成为分配公共资源的实质依据,教育公平缺乏制度性保障。而如何有效分配公共资源和提升教育质量是两个全球性的议题。幼儿教育券将这两个难题一并解决,用市场机制来代替长官意志,分配珍贵的公共资源,并赋予使用者选择的权利,从而实现了教育公平。台湾、香港和山东辛店的幼儿教育券制度实质上是增加政府对幼教的投入,提升幼儿教育质量,促进幼教均衡发展。在这三个地方,政府对幼教经费的投入公开了,幼教与义务教育的投入差距以及幼教的城乡差距缩小了,从而实现了幼儿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4.幼儿教育券是提高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园提高责任意识的有效手段

幼儿教育券这一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让幼儿园之间为家长手中的有价证券而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会优胜劣汰,促进园所保教质量的提高。山东辛店在全国率先将教育券与园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结合起来,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将教师的工资分为固定工资和绩效工资两部分。固定工资由中心幼儿园统一发放,月人均260元,约占工资总额的40%。绩效工资则主要来自各园收回的教育券到街道办兑换的经费,月人均450元,约占工资总额的60%。多收幼儿多兑多发,少收幼儿少兑少拿,从而真正体现了多劳多得优教优酬。辛店实施教育券制度以后,教师异常关心本园的入园率,关心幼儿的学习成长,努力让幼儿进得来、留得下、学得好,从而提高了园所的保教质量和幼儿园教师的责任意识。

5.幼儿教育券是在幼儿园导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幼儿园有序竞争的有效途径

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幼儿教育券的最终流向,若以此来促进公办与非公办幼儿教育机构的公平竞争,就可以实质性地鼓励和扶持非公办幼儿教育。一般认为,非公办园通常会采取更适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运行机制,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非公办园的教师一般实行公开招聘,能进能出能上能下;非公办园内部分配机制通常将工资与工作能力、工作实绩挂钩,等等。笔者相信,幼儿教育券不仅会促进非公办园的快速健康发展,客观上也会把公办园推上竞争平台,从而促进公办园的全面改革。幼儿教育券可以在不影响公办园现有支持的情况下,增强公办园的竞争力。

综上所述,推行幼儿教育券制度实际上是彻底改革政府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和分配方式,从制度上保证教育经费的公平分配。它是一种比现行幼教财政投入机制更加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当然,这是一个复杂的改革工程,如真要付诸实施,需要有关部门进行系统、科学的研究和设计。例如,首先要研究合理的券值,制定有效的发放制度,还要相应地规范幼儿园的办园行为,订立质量底线。为此,教育部门要定期视学,消除资讯不对称现象,让家长和社会成为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评价者。说到底,让大众有效地参与分配社会公共资源,是幼儿教育券制度的真谛。

我国幼教改革正处于一个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重要的问题,笔者相信幼儿教育券是一个可行性很强的选择。愿各位同仁一起来思考、讨论和推动。

后记:本文完稿之时,北京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为积极应对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央政府将在两年内投资4万亿元人民币拉动内部需求,以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笔者衷心希望能从这4万亿中抽出少许钱(例如50至100亿元)用于幼儿教育券的伟大实验。笔者相信,对幼儿教育的投资也是拉动内需、刺激经济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法,而且,这更是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的“民心工程”。

参考文献:

〔1〕〔13〕李辉.深圳市公办园改制事件之网络民意调查及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13-21.

〔2〕李辉.展望内地幼教体制改革之路:从香港经验说起〔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7,355(1):1-7.

〔3〕姜瑾.新时期幼教管理工作:挑战与机遇同在〔J〕.幼儿教育,2005,293(1):4-8.

〔4〕〔8〕〔11〕〔12〕〔14〕〔17〕〔18〕曾晓东.幼儿教育的财政投入体制改革亟需理性设计〔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1-4.

〔5〕〔15〕〔16〕〔19〕〔20〕蔡迎旗.社会和谐与幼儿教育财政体制的宏观调整〔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5-9.

〔6〕〔9〕张国霖.从教育法治的角度看深圳幼教体制改革〔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6,346(10):10-12.

〔7〕LI H,C X WANG.Guest editor’s introduction〔J〕. 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2008,41(2):3-7.

〔10〕本刊记者.中国学前教育立法:思考与进程――对全国人大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庞丽娟教授的深度访谈〔J〕.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08,418(10):1-6.

〔21〕〔22〕LI H,WONG J W S,WANG X C.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voucher in Hong Kong:Perspectives from online communitie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2008,40(2):49-63.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Voucher: A Workable Solution to the Reform of China ECE System

Li Hui

幼儿教育教案例6

我们发现,档案袋评价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克服传统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单一化、偏重评价的鉴定功能、偏重量化评价、重幼儿认知发展评价轻幼儿情感和社会性评价等局限性。将它运用到幼儿音乐教育里,能让教师、家长和管理者看到幼儿在音乐方面的努力和进步,进而不断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

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优势

1、档案袋评价可以为幼儿园选择音乐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教育内容和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音乐活动中不是盲目的命令者、指挥者、监督者,仅仅是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引导者,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教师在选择教育教学的内容和形式方面不应局限于幼儿园所规定的“教材”,而应根据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选择合适的幼儿音乐教材,制定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计划。教师通过对幼儿进行持续的关注追踪及记录,描绘出每个幼儿的音乐发展情况,更好地拟定幼儿具体发展状况的教育计划,从而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成长。

2、档案袋评价可以提醒教师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幼儿音乐教育注重情感体验和个性特点,幼儿处于个性形成和发展的时期,由于年龄和智力发展等方面的差异,在音乐能力发展方面也存在着差异,从而造成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的不同。档案袋评价的研究是长期持续的,这样可以反映出不同幼儿在音乐方面各自的长处和不足之处,提醒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幼儿的音乐能力水平开展音乐活动。这样既能体现幼儿音乐能力发展的共同状况,又能不断促进个别幼儿的发展。

3、档案袋评价可以让教师了解和掌握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档案袋评价为教师提供了幼儿随着时间发生的发展变化的信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收集幼儿在音乐方面发展的各种资料和对幼儿个体进行的评价,可以明显的反映出幼儿的发展情况,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和掌握幼儿在不同时期音乐能力发展的状况。在创建和收集幼儿档案袋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到幼儿的个体特征、思维特点、所取得的成就、能力以及弱点,更重要的是,通过档案袋的整个创建过程和评价过程,能够熟知每一个孩子,认识到并培养起自己对他们的爱。

4、档案袋评价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发展、认识幼儿教育、建立经常性的家园联系。家庭是人生的起点,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甚至对人的一生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父母在家庭中的音乐教育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更好的促进幼儿特别是有音乐天赋的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家长需要了解幼儿音乐能力的发展状况。档案袋评价的出现解决了家长的需求,为家长如何更好的指导孩子提供了有效的参考。家长可以通过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并以此为依据对幼儿进行指导,努力为幼儿创造高质量的音乐环境,提供适合他们身心发展规律的音乐活动。

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实效性

1、选择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研究对象。档案袋评价需要一个长期且连贯的观察及追踪过程才能显现出它独特的教育优势,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及现实的局限性,我们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小班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抽样法选择出具有典型特点的十名幼儿(其中,男孩女孩各五名)进行长达三年的持续的追踪观察并做出及时有效的记录。在这个过程中,会视具体情况减少被观察对象的数量(不少于六名幼儿),直至确定出准确固定的观察对象。

2、确定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维度。通过对幼儿音乐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我们大体上确定了音乐认知、审美情感和社会性三个评价维度。具体到细致的层面,我们对幼儿音乐认知方面的评价主要以相关的音乐测量为主,另外根据目前幼儿园主要是从歌唱活动、音乐律动、打击乐活动和音乐欣赏这几个方面来设置幼儿音乐教育活动,我们会对幼儿在这些音乐活动中的表现直接进行观察和评价。

其中,一些比较外在的直观的表现和能力在短时间内就能较容易的开展评价。如在歌唱活动中,幼儿唱歌的咬字和吐字清晰度,教师能较容易的进行听辨对比继而作出快速的评价。而那些内在的隐藏的能力则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追踪、观察和记录。如在审美情感中,能够根据音乐的情绪情感展开想象,会给教师的评价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长期的追踪和观察,熟知被观察对象的性格特点和个体发展能力后,才能作出有效客观的评价。

3、幼儿音乐教育档案袋评价的效果。通过观察和对比,我们最终选定了六名幼儿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了长达三年的同步课堂追踪后,我们欣喜的发现每名幼儿的音乐素养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一个很大的发展和进步。

以个案A为例,个案A在音乐活动中注意力相对集中,学习也比较专心,对音乐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通常情况下都不会积极主动举手发言,并且对音乐的节奏、节拍掌握不好。针对这种情况,教师不断调整教学,选用适合的针对性较强的教材,因材施教,经常为个案A提供在大家面前表演的机会,注意幼儿对音乐节奏节拍的掌握,并且会穿插这样的练习。在家长工作方面,教师积极把A在幼儿园音乐方面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家长,提示家长回家后也多通过一些亲子音乐游戏训练幼儿的胆量,培养幼儿的节奏感。经过一个阶段的强化训练后,个案A相对以前较积极的投入到音乐活动中,手舞足蹈放声歌唱,心情比较愉悦,性格也阳光开朗了不少。

幼儿教育教案例7

一、征文范围

围绕家庭教育的学习心得、育儿体会、读书笔记等,(征文内容建议:指导孩子交往的案例、指导孩子学习的案例、孩子习惯培养的案例、亲子沟通中的案例、读有关幼儿教育的书的体会等等)

二、参加对象:幼儿园全体家长

三、活动时间:2014年5月5日至5月16日

四、征文方式:

2014年5月16日前把征文案例的电子文档交到各班班主任处,各班班主任于5月19日前上传到教学处。上交征文时同时一并上交1、2张亲子家庭照。

五、文本要求:

1、在案例文本中运用日常生活中教育细节的真实故事。

2、案例文本撰写的可以是成功家庭教育细节,也可以是缺失的家庭教育细节。无论哪一类细 节,对细节的描述以及生活中的故事一定要阐述详细,不应空发议论。

3、案例文本内容格式

(1)标题:细节名称,字体:宋体三号加黑居中。

(2)正文:生活中的教育细节故事、教育细节的分析、教育细节的效果与反思,字体:宋体小四。

4、案例字数不限。

六、活动要求:

1、各班老师动员幼儿家长踊跃参加家庭教育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尽量全员参与,每班上交不少于5篇。

幼儿教育教案例8

1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CaseStudy)是对一个个人、一件事物、一个社会团体或是一个社区进行的深入全面的研究。它是一种能够提供对教育问题成因的理解,对经纬万端的错综关系作周全的涵盖,对动态变化之时空情境条件做适当分析的研究方法。又称个案研究、个案法、案例研究法,起源于医学诊治病案和侦破学中的刑事案例,之后逐渐推广和应用于心理学和教育学中。实施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对象、收集资料,整理、分析、评定资料,指导个案,追踪评价等四个阶段。该研究方法最大的优势在于研究者通过在现场长时间深入的观察研究,从而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以解决有关问题,这也正是质的研究的基本范式要求。在教育与心理学研究中,个案研究法通常是通过选定一个典型的个人(学生或教师),一件突出的教育事件或一个有代表性的教育团体为研究对象,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这个研究对象的一切资料,进行全面、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和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的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包括对一个或几个个案材料的收集、记录,并写出个案报告。通常使用观察、面谈、收集文件证据、描述统计、测验、问卷、图片、影片或录像资料等方法来实现对现场数据的收集,被称为“实地调查”。

2个案研究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优缺点

个案研究法作为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之一,它有着自己的特征,其基本特征包括了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与个别性;研究过程的连续性与动态性;研究材料搜集的多样性和综合性。正是它的这些基本特征,使得它优缺点兼具,优点主要表现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长期、全方位的研究,能够得到更为客观和深入的研究成果,利于揭示事物的本质,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其根本上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与个别性使得研究结果局限性大,推广度差。第二,由于研究过程的连续性和动态性以及材料收集的广泛性使得研究成本高,同时也不能保证材料的真实性。第三,研究过程中人为因素明显,不能保证研究结果的公正性和客观性。第四,个案研究针对现象的分析不能确定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五,个案研究中还存在道德问题。

3教育学个案研究法的类型

个案研究法自诞生以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第一种理论探求、理论验证的个案研究—尤其是一般论点的研究,其目的是阐释清楚那些既存的模糊问题,激发读者兴趣;第二种是故事讲述、图画描绘的个案研究—描绘和叙述有趣的、有价值的教育事例、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等;第三种是评价型个案研究—需要研究者对教育事件、方案、计划、章程和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其价值,使读者确信。

4个案研究法的运用原则

4.1发展性原则

个案研究法强调收集一切与研究对象相关的资料,既包括空间上的相关,也包括时间上的延续,是在一段时间里对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的持续性关注和记录。在幼儿教育研究中,个案研究法的使用者尤其要注意幼儿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变化。

4.2完整性原则

在进行个案研究对象选取时就要充分考虑对象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抓住对象的个体特征的同时,还要清楚掌握对象与所在整体间的关系,注重研究对象的整体性,从而确保研究资料的完整性。在幼儿教育研究中就是要注重幼儿与同伴、家庭成员、幼儿园、社区等主体之间的关系。

4.3真实性原则

在个案研究中无论是研究对象本身或者是研究者都要本着客观真实的原则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在幼儿教育中就要确保幼儿本身、家长、教师、同伴和研究者所提供的资料真实可靠。

4.4主体性原则

在个案研究中,应该以幼儿的视角来审视和观察问题,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不刻意引导其言行,保证幼儿主导研究资料过程。

5个案研究法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在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少研究学者运用个案研究法,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研究所撰写的书籍为幼儿教育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以达尔文的《一个婴儿的略传》和普莱尔《儿童心理》影响最大,直接奠定了幼儿心理与教育研究基础,后来蒙台梭利等人的研究都深受影响。20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儿童教育之父”陈鹤琴也运用个案研究法对自己孩子身心发展进行了记录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奠定了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础。

5.1普莱尔《儿童心理》

1882年,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儿童心理学之父”普莱尔发表了著作《儿童心理》,这是第一部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专著。此书记录了他的孩子从出生起到三岁生长发育的情况,普莱尔每天都对孩子进行系统观察,偶尔还进行实验,后来通过对记录的整理就成了《儿童心理》一书,这本书奠定了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基石,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儿童心理》共分三编:第一编讲感觉的发展(关于视觉、听觉、肤觉、嗅觉、味觉和机体觉的发展);第二编讲意志的发展(主要关于动作的发展);第三编讲智力的发展(主要关于语言的发展)。直到现在,这部古典的儿童心理学著作,还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和参考价值。

5.2达尔文《一个婴儿的略传》

美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创立者达尔文将进化论和心理发展相结合,通过长期观察自己的孩子,详细地记录下婴儿的动作、表情的生理发展变化,思维、观念等心理的发展等情况,由此总结和撰写了《一个婴儿的略传》。正如书中所记录的,婴儿在出生后第7天出现打哈欠等反射动作;4个月表现出双手配合动作;第5个月开始出现观念联合;45天前后能见他微笑;第13个月出现道德情感;到2岁零3个月,有害羞表现……。本书是最早的儿童发展观察报告之一,在儿童心理学发展史上占一定地位,为后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5.3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

1920年12月26日,陈鹤琴长子陈一鸣出生,陈鹤琴从此将其作为实验和研究儿童心理的对象,从出生的第二天开始,对其身心发展进行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这是现代中国学者最早运用观察实验、追踪记录的方法,以中国儿童为对象,有目的有系统地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进行个案研究的开端。并且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书,于1925年出版了《儿童心理之研究》。这部著作内容涉及幼儿动作、好奇、模仿、游戏、言语、记忆、想象、知识、能力、思维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无论是研究方法,还是具体论点,都体现出先驱者的原创精神,他可称之为中国的“普莱尔”。他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婴儿传记”的方法研究并记载我国儿童早期心理发展情况的。在个案研究中他运用观察、图片、影片、录像等方法来收集资料。

5.4对纪录片《幼儿园》的研究

幼儿教育教案例9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让科学育儿知识真正深入幼儿园,走进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本区域实际,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

让《指南》精神走进千家万户。

二、活动时间

2016年5月20日至6月20日。

三、活动内容

围绕活动主题,重点以提高教师实践能力、解决家长育儿困惑、增进科学保教共识三方面为主要内容,具体如下。

(一)让《指南》精神植入幼儿园,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1.加强学习。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指南》精神,开展学习笔记、学习心得等评比交流活动。以工作坊的形式,开展青年教师学习《指南》经验交流会。

2.加强实践。科学运用《指南》,开展好日常保教活动。积极开展好半日活动开放日活动,在实践中践行《指南》。

3.专家引领。聘请幼教专家,结合实际,开展《指南》讲座和交流活动。

(二)让《指南》精神深入家庭,解决家长育儿困惑。

1.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动。各幼儿园充分利用幼儿园宣传栏、悬挂宣传标语、下发《指南》宣传单等形式,有计划的宣传《指南》理念。

2.各幼儿园结合庆六一活动,家长开放日活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指导服务,如:亲子游戏、家长会、主题活动等,积极解答家长育儿困惑,帮助家长学习理解《指南》,提高育儿能力。

3.各幼儿园利用家校路路通公益平台,向家长征集《指南》学习心得,宣传推广《指南》精神。

(三)让《指南》精神走进社区,增进科学保教共识

1.依托乡镇、街道、各级妇联等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开设形式多样的社区宣讲活动,增进社区各界对科学保教的共识。

2. 统整0~6岁早期教育指导的力量。借助本区域17个0~3岁早期教育指导中心的力量,积极普及《指南》理念,传播公众关心的育儿话题,让科学育儿知识尽早走进千家万户。

四、具体工作

1.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各办园联盟组长、公民办结对园园长要加强指导、加强交流,形成上下联动的良好格局。根据实施方案,结合幼儿园特点,紧扣主题,精心设计,认真实施。把宣传月活动作为传播科学育儿知识,争取社会支持的重要契机,与规范办园行为、提高保教质量紧密结合起来。

幼儿教育教案例10

二、研究个案

(一)陕西榆林市

1.地区情况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端,能源矿产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岩盐等储量巨大,被誉为“中国的科威特”,其GDP仅次于省会西安市。神府煤田是全球七大煤田之一,也是近年来榆林市经济快速起飞的核心动力。全市2012年生产总值2707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666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2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3705元、7510元。榆林市下辖1区11县,神木县2012年成为西北五省第一个生产总值过千亿的经济强县,并且率先推出了15年免费教育,开全国之先河。自2013年新学期起,榆林市全境12个区县全部实施15年免费教育。〔2〕

2.免费教育政策

2013年,榆林全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九年义务教育零收费(所有费用一概免除),高中免除三年的学费,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其他费用仍需收取,而且只免除公办幼儿园的保教费,民办幼儿园则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差额部分仍需由幼儿家长补缴。陕西省幼儿园分为一类园、二类园、三类园。榆林市给予民办幼儿园的保教费补贴均按补贴给一类园的标准发放,即每生每学期450元,每学年合计900元。收费高于这一标准的民办幼儿园,在减去补贴数额后,差额部分仍向家长收取。可见,榆林市的免费幼儿教育并非是真正的全免费,更不是所有幼儿都免费。〔3〕

3.财政投入机制

榆林市实施15年免费教育政策所需的资金由市、县两级政府分担,根据各区县经济和生源情况,分担比例有很大差异。例如,神木、府谷、靖边、定边等富裕县,所需资金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横山县在2013~2015年间,所需资金由市财政补助40%,县财政承担60%,自2016年起,由县财政全额承担;榆阳区由市财政补助50%,区财政承担50%;绥德、米脂、佳县、吴堡、清涧、子洲等贫困县,所需资金由市财政全额承担。资助机制是:每学期开学初,由学校(含幼儿园)申报在校(园)生数,经教育局、财政局审定后,联合下文确认,补助资金由财政专户拨入教育局专户,再由教育局专户分拨到各校(园)。〔4〕

(二)陕西宁陕县

1.地区情况

宁陕县地处陕西省秦岭南麓,人口7.4万,2010年地方财政收入307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12元,是部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宁陕县共有中小学、幼儿园27所,教职工878人,学生近8000人。全县共有7所公办幼儿园,今年增建3所标准化幼儿园,达到10所。为了建设幼儿园,县政府从开发商手中收回土地,用作幼儿园的建设用地。〔5〕

2.免费教育政策

2011年宁陕县政府印发了《宁陕县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对在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免收学前三年保教费,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按照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予以减免保教费,并对所有在园幼儿给予生活费补助,每生每天3元(全年按250天计算,即生均750元/年)。按县物价局审定,适龄儿童每月免除保教费90元,全年900元。宁陕县目前基本做到了营养改善全覆盖和学前三年免费教育全覆盖。2011年,受益儿童1400人,减轻群众教育负担约240万元。2011年学前一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93.4%上升到95.5%,学前两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84.1%上升到90.4%,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度的74.6%上升到83.3%。〔6〕

3.财政投入机制

幼儿凭户口本报名注册。各公办幼儿园、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经审核后将符合免费条件的幼儿的花名册和户口本复印件于开学后5个工作日内上报县教体局,并建档备查。县教体局、财政局核实情况后确认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幼儿名单,然后由县财政局将经费直接拨付到相关幼儿园。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若属于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的对象,经审核确认后,也由县财政局将减免费用直接拨付到幼儿园。〔7〕

(三)山西左云县

1.地区情况

左云县位于山西省西北边缘,辖3镇6乡,人口14.8万,是全国闻名的优质煤生产县。境内煤炭储量约100亿吨,年产量可达l350万吨,煤炭工业是该县核心支柱产业。〔8〕

2.免费教育政策

从2012年春季开学起,左云县全县所有公办幼儿园和高中实行免费教育,对民办幼儿园和高中则实行定额补助。具有当地户籍、年满3周岁且在公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享受免费学前教育;具有当地户籍且在有合法办学资质的民办幼儿园接受学前教育的幼儿,可以免缴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公办幼儿园的免费标准为:省级示范幼儿园每生每年1485元,普通幼儿园及小学附设幼儿园(学前班)每生每年742元。民办幼儿园为每生每年508元。〔9〕

(四)山西长治县

1.地区情况

长治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为人口密集县份,辖6镇5乡。县内煤炭储量34亿吨以上。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为185亿元,全县财政总收入为57.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12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为21400元。〔10〕县内有幼儿园75所,其中县城有公办幼儿园3所,民办幼儿园2所,农村有公办幼儿园44所,民办幼儿园26所,还有小学附设学前班49个,未注册幼儿园6所。〔11〕

2.免费教育政策

长治县从2012年9月1日起,全面实施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5年免费教育,5万名学生受益。凡户籍在长治县的3~5周岁幼儿,无论在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均可享受3年免费学前教育。免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免费标准为:市级一类幼儿园每生每月260元,市级二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80元,市级三类幼儿园每生每月110元,市级四类幼儿园每生每月60元,小学附设学前班免费标准同市级四类幼儿园,并免教材费每生每学期27元。目前全县在园幼儿11418名,一学年免除的费用共计1620万元。〔12〕

三、分析与讨论

(一)免费对象及免费程度

1.免费对象

除山西长治县基本做到户籍幼儿无论公办、民办一律免费外,其他3县市的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主要面向公办园幼儿,并不面向全部户籍幼儿。

2.免费程度

陕西、山西两省四县市官方核准的幼儿园收费项目包括管理费、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伙食费。山西长治县所有户籍幼儿除了需要按月交纳伙食费外,其他费用全免。山西左云县公办园的幼儿也类似山西长治县的户籍幼儿。陕西榆林市和宁陕县两地免除的是保教费,家长还需交纳其他费用。此外,陕西省两县市是按省一类园标准统一发放补贴的,而山西左云县实施的则是差别对待政策,即公办幼儿园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而民办幼儿园只补助保教费、保健费、教学资料费。

(二)可进入性、可支付性、可问责性和可持续性

就可进入性而言,除山西长治县外,其他三地免的只是在公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的保教费等,对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幼儿是给予补贴,家长还需补足差额。这令数量并不多的公办幼儿园面临更大的接收幼儿入园压力。以榆林二幼为例。作为省级示范幼儿园,该园目前在园幼儿500多名,所有能利用的房间都改成了活动室,也仍然一位难求。〔13〕因为教育质量较高且保教费全免,全市家长都想把孩子送进榆林二幼。那么,谁能入二幼?谁不能入二幼?目前尚缺少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招生机制。此外,神木县因为率先在榆林地区实行了免费教育,对周边区县产生了强烈吸引力,结果全县2万名在园幼儿中竟有三分之一来自外地,并出现县城饱和化、基层空心化现象。幼儿跟随父母进城上学,乡村幼儿园大量关闭。既然哪里都免费,家长当然会尽量送孩子去条件更好、教育质量更高的县城幼儿园。不经意间,免费幼儿教育政策推动了农村人口城镇化的进程。由此可见,没有数量足够、质量均衡的公办幼儿园,没有科学合理的学位分配机制,只是免除公办幼儿园保教费用的幼儿教育政策反而有可能削弱可进入性程度,影响社会改革进程,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公平问题。就可支付性而言,除了山西长治县彻底解决了所有户籍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外,其他三地都只是部分解决了公办园幼儿的费用支付问题,对民办园幼儿则是发放部分补贴。众所周知,就现状而言,我国大部分县级地区民办幼儿园居多,公办幼儿园数量普遍不足。以榆林北部的贫困县绥德为例,迄今为止城区没有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有6所。又以榆阳区为例,全区公办幼儿园只有3所,民办幼儿园有154所,且民办幼儿园收费颇高。例如,大风车幼儿园(尚郡园)在榆阳区算中上等级的幼儿园,每年的保教费高达9600元,政府每年补贴给每位幼儿的900元不到其保教费的十分之一,远未能解决幼儿家庭的可支付问题。这背后还隐藏有财政投入效率与教育公平问题:是不是无论贫富,每位幼儿都需要这笔补助款?是不是无论公办幼儿园还是民办幼儿园,政府都应该一视同仁地发放补贴?研究者认为,内地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增加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其覆盖面,政策要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以真正服务于更需要得到免费幼儿教育的人群。就可问责性而言,四地均没有为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建立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和问责机制。政府的职责不仅仅只是解决经费问题,更重要的是监管教育质量。

目前,四县市对免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管理绩效评估等,都没有具体周详的措施。四县市农村地区严重缺乏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幼儿园大半是民办的,从教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差异极大。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也偏低。政府财政投入的增加并没有自然而然地带来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提高,免费幼儿教育政策必须同教师培养与培训、教师待遇提高、幼儿园监管等相关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实现幼儿教育量的普及和质的提高。可见,财政投入只停留在免保教费上是不够的,应该同时加大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园质量监管的投入。就可持续性而言,除了陕西宁陕县外,其他三地都是能源型城市。现阶段,煤炭价格高,地方经济收入高,政府有能力实施免费幼儿教育政策。不过,煤炭资源枯竭后政府陷入财政困境、城市经济衰退的例子也很多。三地政府应该寻找更为坚实、持久的财政来源。而在攀比和从众心理的双重驱动下,周边贫困县市即使不具备相关财政条件,也不得不推行15年免费教育的现状更加令人担忧。例如,宁陕县竟然拿出近40%的县财政收入办免费教育,其勇气固然可嘉,但政策的可持续性却令人担忧。事实上,根据我国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经验,对于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农村地区来说,单纯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投入是很难维持的。研究者认为,幼儿教育经费可以参照“两免一补”的农村“普九”政策,根据省、市、县的具体财政状况,有层次、有差别地由中央、省、市对东部、中部、西部的县(市、区)进行补贴和中央转移支付,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可持续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