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在线咨询服务,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期刊咨询 杂志订阅 购物车(0)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模板(10篇)

时间:2022-04-15 08:59:33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1

明确目标,理清思路

突出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九大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区绿化攻坚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水岸绿化工程、生态恢复工程、森林资源保护工程、宜林荒山绿化工程、镇村绿化工程、林业产业提质工程、森林文化建设工程,通过这“九大工程”的实施,实现城乡绿化全覆盖、裸露山地全消除、生态景观全提质的目标。二是扎实推进城市绿化攻坚。落实《2015 年城市绿化攻坚实施方案》要求,以“沿城、沿景、沿山、沿水”绿化提质为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即中心城区澧水河岸护岸林建设工程、城区公(游)园建设工程、建成区闲置地绿化工程、城区重要交通节点绿化工程、城乡结合部重点区域绿化工程、城区周边生态景观林建设工程、社区(庭院)绿化建设工程、绿色通道建设工程。通过“八大工程”的实施,努力构建以绿色为背景,澧水风光带绿化特色明显、道路绿化整齐贯通、公园绿地分布合理、庭院绿化一院一景、节点绿化耳目一新、周边山地色彩斑斓的城市绿化景观。特别是把澧水风光带打造成四季常绿、季节有色、布局立体、视觉强烈的20 公里樱花景观带,为张家界市中心城区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注重工作实效。一是做亮“点”。抓好市城区和县城绿化,以一流的设计、专业的施工,打造绿化精品。二是做精“线”。以道路、河道为重点,实施道路绿化工程和河道绿化工程,着力打造绿化景观长廊。三是做厚“面”。抓好荒山、坡耕地绿化和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大力发展林果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将小城镇发展与绿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因地制宜搞好“四旁”绿化,积极创建一批生态文明村居。

把握工作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园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交通管理模范城市和文明城市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统筹协调、先易后难、依法依规”的总体创建工作思路,把握好“三大原则”: 一是坚持生态与经济共赢。把生态建设和造绿富民结合起来,不仅让群众长远受益,还要让他们眼前得利,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森林城市创建的积极性。二是坚持景观与人文相容。把森林城市创建和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盘考虑,把城市绿化做成城市景观、融入文化内涵,使城市森林富有人文气息,充分彰显张家界的城市特色。三是坚持城市与乡村互动。坚持城乡一体化,在规划上、措施上、保障上都要做到统筹考虑,协调推进。

多措并举,扎实推进

部门协作,齐抓共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的责任,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共同责任。各级各部门应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步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多方联动的工作机制。林业部门发挥主体作用,加强指导和调度;财政、发改、城管、住建、规划、交通、水利、旅游、科技、国土、监察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2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生态文化;造林绿化

1.引言

我们都知道,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活动主要是由关心相关的森林活动的组织在近几年来展开的一个具有重大宣传意思的活动。该活动的目的就是提倡一种生态美、和谐美以及打造一个人与自然能够和谐相处的环境,自最终目标就是加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为打造城市的整体形象和综合实力而努力,不仅如此,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同时,还推动了东莞这座城市发展的步伐,全面推进我国城市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时候也发扬了国家森林的相关知识和文化传统。以第三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为例,第三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主题就是“绿色城市”、“绿色文化”,通过此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活动,国家森林城市已经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国家森林城市依然成为了东莞这个城市的品味和修养的重要标志。

2.东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现状

2.1 东莞自然概况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 珠江口东岸, 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因地处东莞之东, 境内盛产莞草而得名。介于东经1 1 3 ° 3 1 ′ ―114°15′,北纬22°39′―23°09′。东边的是与惠州市惠阳区相连接;而北边的则是镇大坦乡,与东莞市区和增城以及惠州市博罗县隔江为邻;地处西面的沙田镇与东莞市番禺区隔海交界;除此之外就是凤岗镇雁田水库,与深圳市宝安区相连。毗邻港澳,位于东莞和深证的经济走廊中间。西北离东莞有五十九公里,东南与深圳相距九十九公里,而与香港的距离则有一百四十公里。东西的长度大约有70.45公里,南北的宽度大概有46.8公里,全市的陆地面积多大246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50平方公里。

2.2 东莞经济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三十年来,东莞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制造之都、富可敌省、广东第四极??三来一补,在带给东莞诸多荣耀的同时,其以廉价土地“粘合”港台资本和内地廉价劳动力为生存根基而产生的问题也接踵而来。东莞传统发展模式的特点,其一是先污染后治理,虽然经济发展了,却付出沉重的环境和生态代价,难以相应地提高生活质量。其二是多分散少集聚,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直到2001年才兴建市级园区。其三是高消耗低产出,导致土地空间、能源水源、人口重负和环境承载“四个难以为继”。其四是工业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利用来自内地不同批次的劳动力推进工业化,较大地削弱了东莞工业化的实际水平。其五是城市化具有特殊性和局限性,即伴随着分散工业化的步伐,走了一条分散、无序、就地、均质发展的路子,因而削弱了城市化的总体水平。就这五点分别与珠海、苏州、深圳、香港、日本等国内外较好模式对比,站在发展之路上最重要的十字路口。

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

3.1总体思路

根据中共中央、国家的要求,东莞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的时候,务必要根据科学发展观以及绿色城市,生态发展的总体要求,充分调动起社会各界打造生态东莞的积极性;把全社会创建“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对打造“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体制进行创新,在打造“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同时还要加强监管力度,努力将绿化的质量提升上去;在提倡““绿色东莞、和谐东莞、生态东莞”的同时,我们还要对生态所带来的效益多多留意,毕竟和社会的经济效益有关系;坚持齐抓共管,部门联动,形成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强力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打响“森林东莞”品牌。

3.2 现状

东莞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北部,管辖28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全市国土总面积247353.8公顷。2010年,全市林业用地面积为60660.0公顷(包括省属国营樟木头林场,下同),有林地面积58198.2公顷,森林覆盖率百分之三十七点六,比2009年增长百分之零点二;活立木蓄积量255.8万立方米,比2009年增长百分之六点一,实现了森林资源生长量大于消耗量的良性循环。全市森林生态效益总量为51.3亿元。全市共建立市级自然保护区5个,规划面积8075.0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百分之三点三。森林公园十六个,面积18983.3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7%。其中部级一个,省级三个,市级十二个。2010年,我市继续完善森林林公园的各项配套服务设施,完成了大岭山、大屏嶂和银瓶山等三大森林公园供电、供水、消防、休息台凳、观景亭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大岭山森林公园大板水库土坝加固工程;建成了大屏嶂森林公园九仞阁以及清溪森林公园紫烟阁、翠云亭、爆石顶等景区景点。完成大岭山和大屏嶂森林公园范围的省级绿道网31.5公里主线段和支线绿道24。479绿道建设,安装道路标识117套,建成服务驿站6个。继续开展旗峰城市公园林相改造工程,完成主体改造工程26.65公顷,种植樟树、莞香、桂花等30多个乔灌木品种共34936株。启动规划建设总面积超过6000公顷的南门山、山水天地等10个镇属森林公园。我市森林植物种类繁多,已调查发现共有1668个品种。

3.3 意义

第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是打造一个生态东莞的基础。而所谓的“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指的就是把城市和乡村以及山地森林统一化、系统化、整合化。这样做的目的和优势在于可以有效地将城市里面的各个系统紧密的结合起来,运作的时候形成一个有机链条。

第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将为东莞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因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宜居生态东莞的基础就是绿化面积和覆盖率要非常广。之所以会对绿化面积和覆盖率有这么高的要求,是因为,大量的植被是降低城内热岛效应,阻挡风沙与噪音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绿化面积越大、覆盖率越广、植被越多,那么被吸收的二氧化碳就会增加,从而释放出更多的氧气。

4.结语

目前,许多的大中小城市都在努力开展创建森林城市活动,力争早日实现国家森林城市的目标,营造“城在林中,林在城中,人在绿中”的优美人居环境,造福于城市,造福于百姓。经济富裕,人居舒适,这才是真正的幸福生活。

【参考文献】

[1]张科;张健康;;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融入森林――东莞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J];浙江林业;2007年05期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3

关键词国家森林城市;森林建设;保障措施;四川西昌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城市森林建设水平已成为城市发展程度的体现和重要标志,成为繁荣城市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城市居民的健康源泉。世界许多国家都把城市森林建设作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国于2004年开始“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授予工作,这是对一个城市在城市森林建设成效的综合评价,是促进城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协调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1-4]。因此,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和相关技术要求,加快西昌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西昌市概况

西昌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区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首府,享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美誉,是全国最负盛名的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小春城,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全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中国十大最美古城等城市殊荣。

西昌水能资源富集,是国家最大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每年对外送电逾50亿kw·h。西昌光热资源丰富,是全国花木之乡、洋葱之乡、粮食大县;西昌旅游资源绚丽多彩,是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最重要节点,拥有邛海-泸山、螺髻山、卫星发射基地三大4a级风景名胜区;西昌民族风情浓郁,火把节、彝族年、毕摩文化、彝族歌舞等民俗活动精彩纷呈;西昌市区位优势明显,是内陆辐射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西昌市总面积为2 655km2,南北长70.8km,东西宽62.8 km。海拔最低1 160m,全市林地面积16.87万hm2,其中:有林地11.48万hm2,成片林分11.30万hm2。境内螺髻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原始的亚高山针叶林,动植物资源及中药材种类丰富。近郊泸山森林公园,主要为云南松林,在庙宇周围遗存有许多西昌特有的珍贵常绿阔叶林。西昌市是珍稀动植物的王国,常见乡土树种185种,国家保护珍稀植物34种、动物30余种,拥有全国最大的飞播林区,全市森林覆盖率54.9%。

2森林建设

2.1综合指标

一是编制实施《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要求,2008年12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与西昌市林业局共同编制完成了《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该规划遵循国家、四川省和西昌市的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结合西昌有关林业、生态、水利、城建、园林、国土、旅游等相关方面的规划,以2008年为基期、至2010年为近期、2015年为中期进行规划,重点明确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工程建设及政策保障措施。二是遵循绿色、健康、安全的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在城市森林建设中,把森林的建设与城市发展、人居环境改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森林与湿地资源保护、生态旅游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使城市森林布局合理、功能健全、景观优美,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前瞻性和创新性。三是突出乡土树种。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柳树、杨树、冲天柏、桤木、香樟、黄葛树、攀枝花苏铁、西康玉兰、女贞、紫薇等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直干桉、史密斯桉、小叶榕、油橄榄、紫荆、三角梅、四季杨、中华红叶杨、樱花等外来适生树种,合理搭配乔木、灌木、藤木、花草,大量增加乔木数量和片状森林,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逐步形成了森林和树木总量适宜、布局合理、植物多样、特色鲜明,点、线、面、环有机结合,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四是实施森林围城建设工程。近年来,通过实施森林围城建设工程,先后重点在市区主要出入口、东河、西河、海河生态景观林、城郊森林、城市主要景观道路、环城市周围建立了围城防护林带。目前,通过大力实施森林围城建设工程,有效地控制和改善了城市热岛效应、粉尘污染,解决了城市居民游憩休闲、生态保健等实际需要,有效地维护了城市生态安全。五是河流水系周边环境。重点做好安宁河、东河、西河、海河及邛海流域等河流水系等饮用水源地两岸生态环境保护,营造河渠两岸水土保持林和生态景观林,把生态环境治理、水资源保护与自然、人文景观美化结合起来,做到标本兼治。自2004年以来,城市空气污染指数小于等于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百分比维持在90%左右,远远超过70%的国家标准。2008年,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年平均浓度二氧化硫为0.021mg/m3,二氧化氮为0.04mg/m3,可吸入颗粒物为0.048mg/m3。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浓度全部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质量标准。西昌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表明,青龙寺、二水厂、关坝堰3个取水口断面的达标率为100%,城市地下水、城市饮用水源水质持续保持良好,均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

2.2森林覆盖率

以“彝乡水韵林城,五彩休闲西昌”的理念为指导,以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采取城市、林业、园林“三者合一”;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生态、产业、文化“三林共建”;乔木、灌木、草丛“三头并举”的举措,通过实施森林城区、森林资源保育、绿色通道、邛海湿地、城市河岸景观带、绿色通道、乡村绿色家园、生态休闲和林业产业等建设工程,全面推进西昌森林城市建设。目前,西昌城市规划区绿化率98%,绿地率33.5%,绿化覆盖率35%,林木覆盖率26%,学校、医院、休、疗养院、住宅小区、公共文化设施、部队等单位绿地率38.73%、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严重的工矿企业设有防护林带41.6%;城市建成区绿化率98%,绿地率31.28%,绿化覆盖率35.35%,林木覆盖率30.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65m2,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到2010年,西昌市将营造4 488hm2以景观和防护为主要目的森林,森林覆盖率达到56.6%,人均生态游憩地面积达99.4m2,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10.5m2,建成区新建五彩街道、水岸、社区等7个,新建休闲文化基地7个,新建五彩农庄44个,水岸绿化率达81.0%,绿色通道率达83.6%,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65hm2,达到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标准,使西昌成为城区绿树成荫、乡村青山碧水,市民安居创业、林农增收致富,民族风情浓郁,生态文化发展的西部最佳宜居创业首选城市。

一是城市森林覆盖率54.9%。全市幅员面积2 655km2, 2004年底,林业用地面积16.87hm2,2005~2009年,全市新增造林面积4 350hm2。截止2009年12月,全市林业用地面积17.305万hm2。二是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6.8%,绿地率32.5%,林木覆盖率30.9%,城市建成区人均公共绿地9.8m2,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4.8m2,城乡人居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三是城市郊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9.5%。根据《西昌市城市总体规划》,西昌市城郊范围包括小庙、西郊、马道、四合、高枧、川兴、海南、大箐、大兴等乡镇,总面积36 991.56 hm2。截止2009年6月,西昌市城市郊区有林地及灌木林地总面积14 598.5hm2,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9.5%。四是为进一步增大绿量,提高绿视率,丰富城市立体绿化景观,河堤、建筑墙面、立交桥两侧、单位居住围墙、花架、花廊等实施垂直绿化,种植紫藤、爬墙虎、迎春花、连翘等各种藤本植物10余种,面积达3万m2,扩展了市区绿化空间。

 

2.3森林生态网络建设

一是城区绿色空间拓展工程。为符合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的要求,打造璀璨别致的安宁河谷明珠、“五彩休闲西昌”,建立布局合理、绿量适宜、生物多样、景观优美、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城市绿地系统,相对稳定而多样化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有效控制和改善城市的大气污染、热岛效应、粉尘污染,全面提高城市质量,服务于城市发展和人居环境改善。到2010年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5m2,绿地率达到3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8%,公园绿地500m服务半径能够有效覆盖建成区。二是城区五彩河岸景观打造工程。通过创森建设,使三河六岸形成融碧水、蓝天、绿树、鲜花于城市风情,纳交通、生态、景观、休闲于一系,集滨水景观带与沿河历史人文景点于一体的景观旅游生态走廊。营造富有文化内涵、自然舒展的滨河形态,实现一个整体、有机、舒适、高捷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滨河五彩景观带。三是邛海湿地建设工程。顺应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发展趋势,以提高邛海水质为主,重点建设湿地保护区、湿地恢复区,完善湿地游览区,使其成为云贵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到2010年完成湿地游憩区的改善,环湖绿带建设和湿地保护区和湿地恢复区的建设。四是山地森林生态建设工程。西昌市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天然林保护工程实施人工造林21 300hm2,天然林管护129 100 hm2,退耕还林8 753.3hm2,荒山造林6 666.7hm2,森林覆盖率由1997年的33.4%上升至2004年的54.9%,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水土流失明显减少。五是安宁河生态治理与开发工程。安宁河属金沙江水系,北南走向,是西昌市的母亲河。为打造安宁河沿岸大型生态防护屏障,绿色安宁河生态廊道,改善沿河两岸的生态环境,保持河流生态自然属性,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滨水区域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带动周遍区域的经济发展。六是绿色通道建设工程。西昌市区的通道包括国道、省道和县道,总里程117.5km,可绿化里程84.4km,可绿化面积158hm2。近年来,通过“一办三创”、“创建四川省森林城市”,城市内部道路绿化景观效果较好。西昌出入城道路已使用三角梅作为主要观花植物,体现了地域特色。七是五彩农庄建设工程。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多数乡村农民收入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农村居住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保护、优化好村落的生态环境、结合新农村建设,进行综合整治,提高空间环境质量、建立充满活力的和谐新农村,达到水清、岸绿、河畅、五彩的效果。突显乡村特色,体现出乡土气息和乡土风情,注入新的绿色家园文化特征,形成绿色环保、健康富足、特色鲜明的五彩农庄,加速农村产业升级换代。八是生态休闲旅游建设工程。西昌具有春早、夏凉、秋爽、冬暖,四季如春的自然条件,自然风光秀丽。同时西昌有悠久厚重的文明历史,现代高科技的航天发射基地和古朴浓郁的彝族风情,构成特色鲜明、极富鉴赏性的旅游目的地,宜于休闲度假。已打造了土城湿地公园、邛泸景区、“乡村八景”等生态旅游基地。以“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为主题,以生态、阳光、健康、民俗为特色,重点打造三大基地、四条旅游线路,拉长产业链条,改善西昌市的产业格局,形成“城乡互动、农林水结合”的城市森林旅游体系。乡村旅游不断优化,升级打造乡村八景,新增农家乐120家。在乡村旅游带动下,2009年全市旅游收入突破40亿元,旅游人数突破800万人次。九是林业产业基地建设工程。西昌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产业开发不仅是林业部门自身的发展问题,更主要的是关系到这些地区农业环境、农村经济、农民收入的问题,涉及范围最广,面对的人群最多,对西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至关重要。近年来,西昌市注重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现代林业产业。着力建设速丰林基地、花卉苗木基地、油橄榄基地等,通过走以农户联基地、基地联龙头、龙头联市场的林业产业发展路子,促进了森林资源向森林资本的转变。林业已经成为西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产业。目前,全市已逐步培育形成了水果、花卉、蚕桑、速生林等林业主导产业。建成绿色无公害石榴基地6 666.67hm2,绿色鲜食小水果(桃、葡萄、樱桃)基地1 333.33 hm2,酿酒葡萄基地333.33hm2;建立生态观光型花木园区333.33hm2,鲜切花和香精油玫瑰生产基地1 333.33 hm2;建成2 000hm2投产桑生产基地,年产茧2 250t;建立666.67hm2速生林示范基地,并将逐步发展到6 666.67hm2规模;建立油橄榄基地1 333.33hm2,并将逐步扩大到6 666.67 hm2。2008年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6.23亿元,占西昌市农业总产值的18.64%和国民生产总值的2.14%,农民从林业产业中获得的人均纯收入达352元。

2.4森林健康

一是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西昌市植被类型多样,共有233科532属2 000余种植物,从亚热带到温带森林均有分布,别具特色,从山谷到山顶,有热带的香蕉、剑麻;也有亚热带的攀枝花、仙人掌;温带的松、栎;寒温带的冷云杉。其中有攀枝花苏铁、棕北杜鹃、西康玉兰、黄杉等34种国家第1批保护珍稀植物。西昌市野生动物资源十分丰富,种类近400种,其中已知兽类60余种,鸟类252种,爬行类19种,两栖类20余种。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疫情监测工作,健全了工作体制,经常开展 湿地、植物、动物等专项执法检查,惩治了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行为。重视湖泊、江河水源地保护,将邛海湿地保护工作纳入城市森林建设总体规划,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二是城市森林建设突出乡土树种。西昌市城市森林建设常用森林植物约259种,其中,乔木种类132种,灌木种类98种。城市建成区共栽植各类乔木127.7万株,灌木75.9万株;西昌市森林城市建设主要以云南松、华山松、柳树、杨树等乡土树种为主,引进直干桉、史密斯桉、兰花楹、小叶榕、三角梅等外来适生树种,因适宜性强而被广泛应用于工程造林、农村道路村庄、城区道路、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占城市绿化树种使用量的90%以上。三是培育与地带性自然植被类型相接近的森林景观。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强化乡土树种及地带性植被景观的建设,构建稳定的生态系统,维护区域的生态安全。东河、西河、海河生态景观带、城市入市口森林景观建设、市政广场周边森林景观等更多地倾向于建设(或保护)一个接近自然状态的景观和环境,减少城市化对自然景观和自然环境的伤害,拉近城市人群与自然的地理距离和心理距离,使城市和自然天然地融为一体。尤其在生态公益林和森林生态景观建设与经营中遵循森林植被的自然演替规律,选择乡土树种,通过人工种植和自然生长相结合的方式,培育出乔、灌、藤、草相结合,接近于自然植被类型的森林生物群落。

2.5公共休闲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体现亲民理念。在森林城市建设过程中,以满足群众“看到绿、闻到香、享受荫”为原则,森林城市项目建设与走进市民,服务市民,方便老百姓日常锻炼、休闲、娱乐相结合,全面实施规划建绿、腾地造绿、拆墙透绿、见缝插绿等“细胞”工程,积极组织开展园林式单位、园林式小区、绿化模范单位创建活动,重点推进社区游园和绿化广场建设,在城市主要道路两侧、主要出入口、东河、西河、海河两岸建设开放的公游园绿地34处生态旅游、地质旅游、森林旅游、景区节点旅游、“乡村八景”生态休闲旅游,现新增城市绿化公园绿地44.7万m2、防护绿地2.2万m2、附属绿地5万m2、其他绿地8万m2的建设。主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9.8m2,绿地率达到32.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36.8%。2003年以来,西昌市已有全国绿化模范单位2个,四川省绿化模范单位2个,省级园林式单位12个,市级园林式单位39个,市级园林式小区9个。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8m2,超出国家森林城市指标0.8个百分点,满足了多数市民出门500m有休闲绿地的需求。二是发展城市郊区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在城市郊区建设了以邛海风景区、泸山风景区、螺髻山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以黄联土林、西溪仙人洞为代表的地质旅游;以世界最大的飞播林区森林旅游区;以邛海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月亮湾、邛海公园、花卉博览园等18个城市景区节点旅游区;以茅坡樱红、桃瑞月华、桃源农庄、凤凰葡园、荷色生香、鹿鹤烟黄、螺岭彝风、榴开客家为主要特色的“乡村八景”生态休闲旅游;分布在全市从北到南9个乡镇,基本满足了市民日常休闲游憩需求。

2.6生态文化

2.6.1弘扬生态文化,加强生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是对以改善人居环境和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森林和湿地建设,主要包括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城市园林、村庄林、名胜古迹林、古树名木、各类游憩林和纪念林等,是生态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文化体系在传承历史文化的同时并具有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经济收入的功能。应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加快各类纪念林、森林和湿地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建设,传承城市历史文化,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西昌市近期建设重点为:突出五彩西昌特色,建设景观林。精心规划实施西河、东河、海河等三河六岸绿化,建设突出五彩西昌特色的城市彩色风光带;精心规划城区外出主干道路沿线绿化建设,形成具有西昌本地特色的多条城市道路景观林带。突出森林城市特色,建设人居林。结合森林城市创建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创森”纪念林,提高城市生态文化品位,优化城区森林绿地分布格局;结合城市住宅小区建设,强化住区小片林、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工作,打造一批林木覆盖率高的森林住区;结合村湾绿化建设,强化村周、庭院、村内路网水岸绿化建设,促进乡村人居环境改善。突出休闲度假特色,建设游憩林。结合城乡居民休闲游憩需求,加快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建设,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生态休闲场所;结合城市居民骑车、徒步健身需求,精心规划建设贯通主要居民区和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休憩地之间的绿色健身走廊。

按照上述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的分区布局和分体系实施:一是城区福利空间绿化体系建设。从西昌市科学发展、合理布局、防灾减灾方面考虑,在主城区东南西北逐步均匀构建市级综合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区级公园等各类福利空间。调整福利空间布局的均匀程度和增强福利空间类型的丰富多样;完善福利空间应急设施的建设;加大免费公园的建设力度和数量,2009年底至2010年,将启动五大城市公园建设(海河生态休闲公园、建昌坊城市公园、邛海湿地公园、动漫主题公园、建昌古城历史文化公园);大力提高非盈利性福利空间绿化的数量和质量。在西昌市主城区范围内,新建、完善10个市级综合性公园、区域性公园,以及居住区和街头的小游园、广场绿地,为此年内启动了打造丝路广场等10个城市小公园。二是城区交通景观绿化体系建设。交通景观绿化是生态景观与实用的结合体,根据城市道路周边环境、实际情况,确定道路绿化的性质功能,让道路绿化为民所用。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特色景观,做到“一路一景,一路一特色”。三是城区实体绿化体系建设。城区内医院、学校、宾馆等社会公共设施和工矿企业、机关团体等单位的绿地,在保证生活、生产、防护要求的前提下,增强绿化厚度,提高美化效果,建设成园林式单位。对沿街窗台进行盆花摆放和机关、学校等单位的墙体实施绿化。四是森林文化建设。森林文化是西昌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全面建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含义。重点是对古树、名木的保护和各种纪念林的营建,树立全市人民保护森林和绿化环境的意识,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开展森林社区建设与评选,进一步加强全市各个社区的绿化建设,创建森林城市;充分发挥园林与林业两大产业的优势,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森林社区。目前,建设了川兴镇尔乌、安哈镇铅矿村、洛古波乡俄池格则村3个森林社区共管。

2.6.2全民参与,社会共建城市森林。多年来,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四川省义务植树条例》,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继承和发扬西昌市自古以来悠久的植树传统,实现“彝乡水韵林城、五彩休闲西昌”的共同心愿,规划在全市范围内,积极广泛开展义务植树建设工程,在各区规划义务植树地,全民参与义务植树。由于城市可用绿地非常有限,所以将义务植树与重点绿化工程紧密结合,既要有效解决义务植树的用地问题,又要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2009年海河绿化工程的绿化栽植分为7个标段由在西昌市的7个部队来实施。将营造纪念林与开展义务植树基地建设相结合,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和各界人士参与植树造林。近年来,全市累计义务植树2 712万株,义务植树尽责率98.7%,成活率在92%以上。

2.6.3积极组织开展城市绿地(树木)认建认养活动。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在全市积极组织开展认建、认养、冠名树木绿地活动。要求驻昌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每人每年必须以直接植树、以金代劳(50元)、认建认养等多种植树形式保证义务植树5株。关心爱护绿色生命,争做“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绿色文明倡导者和实践者。鼓励党政机关、机关团体和个人都积极参与绿地的认建、认养、认领活动,营造各种形式的纪念林10处,面积达15hm2,植纪念树6 800株。

2.6.4组织开展生态科普宣传活动。结合实际,将天喜花博园、螺髻山自然保护区、邛海泸山风景区、花木生产基地等各类绿地,进一步整体、合理地将其完善成为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同时,以关注森林活动为载体,通过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短信和公益标牌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森林城市建设工作和生态科普知识,广泛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生态建设事业,全市关心林业、支持林业的良好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2.6.5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创森氛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开展了全方位的系列宣传活动,一是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形式多样的“创森”人人知宣传;二是制作“创森”专题片、多媒体汇报材料、宣传画册等;三是加强户外宣传,营造浓厚的“创森”氛围。在市区主要道路、大型企业、宾馆商场、出入市口显要位置竖立大型“创森”标牌,书写“创森”标语。同时,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粘贴“创森”标语。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植绿、护绿、爱绿、兴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市民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知晓率达90%以上,支持率达95%以上。

2.6.6加强古树名木保护,丰富生态文化内涵。在全市范围制订古树名木保护的技术标准及操作规程、古树名木鉴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国务院《城市绿化条例》《四川省绿化条例》《四川省城市绿化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制定了《西昌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

对全市行政区域内的古树名木组织专人统一进行全面普查登记,将其生长地的环境,生长情况,树种、树龄进行现场资料记录后挂牌,再根据档案管理要求进行后期资料汇总,同时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了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书,落实了管护措施。全市各级政府设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经费,建立古树名木保护专项基金,并通过认养、捐助、拍卖古树名木冠名权、形象使用权募集基金。开展古树名木保护及复壮技术研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技术,用于对古树名木的抢救复壮和保护设施的建设维修,确保古树名木的健康生长。全市676株名木古树已全部建立了档案。一级保护8株,二级保护41株,三级保护627株。

2.7乡村绿化

推进村镇绿化工程,努力构建新农村森林景观和森林生态体系。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战略,按照区域规划、多点布局、体现特色、实现多赢原则,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协会主体、市场运作、文化提升、群众参与的机制,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型林业产业,坚持把林业生产发展和开发二、三产业有机统一起来,依托各乡镇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走“林业生产+旅游观光”的发展路子。积极发展森林湿地观光游、森林保健游、开发石榴花果节、桃果节、梨花节、葡萄节、花卉节等农家乡村游,打造以茅坡樱红、桃瑞月华、桃源农庄、凤凰葡园、荷色生香、鹿鹤烟黄、螺岭彝风、榴开客家为主要特色的“乡村八景”生态休闲旅游模式,促进生产经营模式由传统的单一功能向集生产、生态、旅游、文化、教育等多功能综合为一体的方向发展,引导综合开发,实现一业多赢。加快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

注重发展郊区观光、休闲等森林休闲产业。西昌有4张“名片”即太阳城、月亮城、航天城和小春城;六大殊荣,即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四川省第一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四川省森林城市、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西昌是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旅游有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三大特色。

西昌地处四川省五大旅游区之一的攀西阳光度假旅游区,有以邛海风景区、泸山风景区、螺髻山风景区为代表的生态旅游;有以黄联土林、西溪仙人洞为代表的地质旅游;有世界最大的飞播林区;有全国唯一对游人开放的军商两用卫星发射中心;有以火把节、彝族婚俗、毕摩文化为代表的彝族风情旅游。全市有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30余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以来,西昌又着力打造邛海月色风情小镇、观海湾、月亮湾、邛海公园、花卉博览园等18个城市景区节点。产业基地不断壮大,成功创建全国6 666.67 hm2绿色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建成西溪、黄联关千亩标准化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多方投入改善了农村生境,促进了农村旅游发展,带动了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促进了基础设施换档升级。同时,通过乡村旅游节庆活动的举办,形成了以旅游带动农业,以景区辐射农村,以旅促农,城乡互动的旅游产业链,进一步加速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致富机会,城乡居民生存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以旅助农,旅游反哺农业,旅游富民惠民效益显著。已形成“打造一个节日,带动一片就业,致富一方百姓”的局面。

3保障措施

3.1组织领导

3.1.1严格执行林业政策法规。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四川林业生态省规划》和省委《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的要求,西昌市委、制定并实施了《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建设美丽富饶文明和谐安宁河谷林业发展专项规划大纲》《西昌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把加强城市林业生态建设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体现以人为本,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实现西昌城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政府重要工作日程并强力推进。

3.1.2抓领导,强执行。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提升城市品牌、推进西昌经济快速发展的重大举措,精心组织、精心谋划,建立健全领导机制。2009年6月,经州委、州政府研究同意,成立了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联合指挥部,负责创建的统筹协调工作。在创建工作中比干部、争一流,比工作、创业绩,实行“三不三看”,即不听过程、不听原因、不听解释,只看效果、只看数据、只看发展,推行“三个一批”,即发现一批干部、储备一批干部、提拔一批干部,并严格兑现奖惩。由于州、市各级领导干部务实,执行力强,组织管理体系健全,检查督促到位,激励竟争机制完备,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1.3抓规划,强基础。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全局,按照“彝乡水韵林城、五彩休闲西昌”城市定位,高起点抓森林城市建设规划。2008年12月,委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编制完成了《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重点明确了西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指导思想、建设原则、总体布局、发展目标、重点工程建设及政策保障措施。另外,围绕森林城市建设,还完成了西昌市《山溪河综合治理规划》《邛海泸山景区总体规划》等20项规划的编制,形成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规划体系,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1.4抓项目,强投入。按照总体规划、捆绑投入、突出重点、分年实施原则,加快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2006年至2008年,以“一办三创”为契机,州、市财政投入近20亿元,完成了一批工业项目、交通项目、水利项目、生态项目、社会事业项目等城市建设重点工程,城市建设向前推进了5~10年,2007年,西昌市成功创建为“四川省森林城市”,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基础。2009年是西昌确定的“城乡建设年”,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创建“国家生态市”结合起来,一同部署,一同落实,联动推进,围绕2个创建工作,2009年将完成重点项目投资116亿元。通过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完善生态产业、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能力保障等五大体系,确保2010年成功创建为中国森林城市,2015年创建为国家生态市。

3.1.5抓工程,强参与。通过打造一批示范点,以点带面整体推进重点工作。实施西昌城区及邛海可视范围内植被恢复工程,西昌、昭觉、喜德三县市联动,2年实施坡耕地和荒山造林超过1 333.33hm2;重点打造合盐路、高速路路口道路增绿美化,以此为示范全面带动进出西昌5条道路绿化上档升级;实施东河、西河、海河三河绿化试点工程,整体推进全流域增绿美化工程;实施城区11条街道增绿美化示范工程,州级部门、县市联动,按照“一路一树、一街一景”的原则,城区环境质量大幅提升;实施创建“四川省环境优美乡镇”示范工程,城郊乡镇村容村貌及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3.1.6抓落实,强产业。采取市级领导包片包乡、各级干部包点、部门包项目,将创建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具体责任人,做到任务明确,责任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重点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实行一名领导负责、一个单位主办、一个团队攻坚、一套办法管理、一套方案推进“五个一”的管理机制。强化林业产业建设,鼓励农户在房前屋后大规模种植三角梅、四季杨、油橄榄,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经济林产业,培育壮大乡村旅游;推广建设沼气池、太阳灶,强化林政执法和护林防火力度,有效保护森林资源。通过林业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林农增收。

3.2管理制度

3.2.1科学制定城市森林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同步实施。2009年2月,出台了《西昌市创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市建设奖惩办法》,制定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调动社会各界参与国家森林城市和林业生态市建设的积极性,确保国家森林城市和生态市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2009年7月,《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顺利通过国内专家组评审。

2009年8月,西昌市人大审议通过了《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纳入《西昌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组织实施。根据《西昌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实施了环城防护林、生态廊道及水系林网、村镇绿化、农田林网、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城区景观道路绿化、单位(庭院)小区绿化、城市立体绿化及鲜花摆放、森林生态文化、湿地保护等重点工程。2009年12月,下发了《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08~2015年度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分别与两县一市及州市有关创建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单位。市委、市政府专门成立联合督导组,强化对市辖区造林绿化的督导 ,坚持每周定期通报制度,定期召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部门联席会,专门研究解决创建工作中的问题,有力推动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3.2.2健全法规和制度,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法律保障。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四川省林地保护管理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等,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西昌市城市绿化实施细则》《西昌市全民义务植树实施办法》《西昌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西昌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应急预案》《西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做好城市规划区内绿化资源保护工作的通知》《西昌市森林防火应急预案》等一系列森林保护方面的规范性文件。

为加强全市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西昌市森林公安分局、森林植物检疫等执法队伍,下设1个木材检查站。组织开展了“绿盾三号行动”、开展“严厉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活动。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加强了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救灾工作的紧急通知》,全市设立9个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心测报点,多方位检测林木病虫害发生情况。2008~2009年连续组织森林病虫害防治,切实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近年来,全市林木病虫害成灾率控制在0.3%以下,无公害防治率达到85%以上,无重大非法侵占林地、毁林案件和森林火灾发生,无危险性外来林木病虫害及有害生物入侵。

3.2.3开展城市森林建设科学技术成果专项研究,为城市森林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充分调动广大林业科技人员和科研单位的积极性,促进林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林业发展的科技贡献率。

近年来,全市引进推广林果新品种20余个,城市绿化植物品种25个,推广先进技术10项。组织开展的《西昌市退耕还林数据信息管理系统》《德昌松毛虫预测预报及防治指标研究》2项研究成果获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史密斯桉引种栽培实验与推广》研究成果获凉山州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综合防治工程》研究成果获西昌市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

3.2.4建立城市森林建设工作推进机制。在凉山州委、州政府的统一领导下,西昌市委、市政府和昭觉、喜德县委、县政府以及州市两级相关政府职能部门成立西昌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联合指挥部,对重大事项进行统一部署,综合决策,协调两县一市各部门,各乡镇之间的行动,定期研究解决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和有关部门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形成分级管理,部门协调,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4参考文献

[1] 陈晓刚,杨颖.关于南昌市创建森林城市的思考及建议[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15):104-106.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4

成都,天府之都,确有她独到的神韵与魅力,她地处四川盆地,土壤肥沃,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十分有利于生物生存繁衍,自然资源、植物种类丰富,是长江上游的绿色生态屏障。据初步统计,全市动、植物有11纲,200科,764属,3000余种。其中种子植物2682种,特有和珍稀植物有银杏、珙桐、黄心树、香果树等。主要脊椎动物237种,有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大熊猫、小熊猫、金丝猴、牛羚等。部级龙溪―虹口自然保护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亚热带山地动植物保存较完整的地区之一”,是“不可多得的物种基因库”。在自然景观中有我国道教四大发祥地之一的,以“天下幽”著称的青城山,雄奇多姿的九峰山,高耸挺拔的西岭雪山,景色秀美的玉垒山等;有汹涌湍急的溪流,清澈明亮的水潭,飞珠溅玉的瀑布,秀美如画的湖泊等。市域范围内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总面积达3164.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25.54%。

我们驱车由北至南穿过人民路,又在一环、二环路上各转了一圈,车窗外的绿意随处扑面而来。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秀美画卷:万木葱茏,浓荫如盖,好一座三江环抱、青山绿水、浓花瘦竹的生态园林花城啊!据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的同志介绍,成都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到36.15%,全市乡镇所在地,小集镇、农民集中居住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0% 和25%;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5.12%,绿化覆盖率为36.4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22平方米。各项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今日成都的满目翠绿,并非是一朝一夕的短期行为,而是25年来坚持积极开展义务植树活动的结果。

穿行在蓉城的大街小巷,各色街道绿化精品、特色公园和小游园随处可见。当地同志告诉我们,自2005年底,确定了2006年全面完成“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目标任务, 2007年建设成为“国家森林城市”的奋斗目标后,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创森办,科学地对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目标任务进行了量化分解,逐步加大绿化美化力度,在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亲自挂帅的创森领导小组带领下,通过全市各个区(市)县和市级相关部门全力以赴、相互配合,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到去年底圆满完成了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专项目标任务,并立志将绿色森林城市打造成最靓的城市名片。

采访中,我们不仅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到现代森林城市的魅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而且更为成都创森的“师法自然”与“和谐构建”而折服。成都城市森林建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创森中深入贯彻了我国城市森林建设的基本思路,坚持了城乡统筹、政府主导的原则,坚持了生态优先、崇尚自然的原则,坚持了林水相依、乡土植物为主的原则,坚持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中,切实做到了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突出了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城市建设理念,以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效益显著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重点,科学规划、政府重视、全民参与的城市森林建设中充分演绎了自然和谐、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科学发展的全新理念和成功实践,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得到诠释。

――城市、森林、园林“三者融合”将城市的生态需求、森林的自然功能和园林的生态、景观功能有机结合,将高大乔木自然之美与城市建筑的现代之美、园林景观的艺术之美有机结合,森林进城、园林下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建设,是成都全面建设“最佳人居环境”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创森工作中,高度重视科学规划,在修编《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引入城市森林建设新理念,将城市森林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规划以中心城区“三片一带,五十五个节点”为主要内容,并突出文园同韵、祠园共融的传统园林特色,对城市原有自然风貌进行保护和建设。以锦江(府南河)、沙河为代表的滨河景观带相继建成,使“两江抱城”的城市格局更加显现,突出了清波绿林绕蓉城的水系风景特色。沙河工程的实施,既改善了沙河流域水环境,又让城市的文化脉络得到延伸和复苏,一期整治工程获得了“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随着创森工作的深入开展,成都又编制新一轮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提出了“绿楔隔离、绿轴导风、绿网蓝带、五圈八片、多园棋布,楔、网、圈结合”的绿地格局,进一步深化城市生态建设。确立了“开敞空间优先,绿地建设优先”的规划思路,坚持规划建绿,实施了锦江环城绿地、“五路一桥”绿化、浣花溪公园、东湖公园、沙河带状公园、北郊风景区、十陵风景区以及近年来分布于城市中心区的小游园、小广场以及干道、水系、风景林地的绿化建设。严把规划关,实施了高压走廊绿化、绿地绿化、各类建设项目配套绿化等,使城市森林整体水平和质量显著提高。

成都按照建设生态园林特色城市的要求和创建森林城市的规划,城区建设开放式主题游园、近郊建设城市森林公园,还绿地于民实现与绿为邻的人居梦想。目前,在城区内逐步完成了卧龙园、君平园、茶文化园、蜀道园、东湖春天、古生物园、童叟园、龙泉山水园、太平盛世游园、状元府邸、新北小区健身游园等12个主题游园共7.47万平方米建设任务,同时完成了百个小游园的建绿增绿任务,既使城区的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又使市民的休闲场所也大大增加,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随着成都的城市生态环境和质量显著改善,目前主城区内公共绿地野生鸟类已达256种,较20年前增加了24种,广大市民在自己家门口就能听鸟语、闻花香,真正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惠及了普通市民生活。据初步测算,全市建成区城市森林每年可滞尘44.3 万吨。吸收二氧化碳112.5万吨,释放氧气109万吨,吸收二氧化硫1200吨,降温1.2万亿大卡。开展城市森林建设以来,除继续完善并管护好活水公园、浣花溪公园、东湖公园以及幸福梅林、北湖公园、青龙湖公园、青羊绿舟等十大城市森林公园外,还大力进行了“城市生态屏障”建设。加快了北郊风景区森林建设,完善了两河城市森林公园设施,全力打造了“天回银杏园”,加快了花木生产和农家生态旅游发展,建设了花木生产基地、植物园区、城市森林生态园区。完成了饮马河生态绿化走廊建设和新桂湖公园改建为桂湖森林广场工程的任务和打造了新城区的枢纽道路(银杏大道),为主城区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同时在近郊“以绿地换效益”,大力发展花卉和休闲旅游产业,城市近郊的农民依托苗木、花卉及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发展也获得明显的收益,生活水平获得显著提高。

――城区、近郊、远郊“三位一体”。在规划、建设和发展上,实现城区、近郊、远郊三者统一兼顾;实现生态环境建设、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三者统一兼顾。“城乡一体,统筹发展”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始终贯彻这一主题思想。首先,解决体制问题,将成都市林业局、市园林管理局合并组建成都市林业和园林管理局,各区(市)县完成相应的机构调整。在城乡一体的绿化管理新体制下,统一规划,统一实施,从而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有序推进。

(1)城区“以空间增绿地”。以高大乔木、森林为主体,以庞大的树冠换取宝贵的土地;以乡土速生乔木树种为主,建设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的复层植被群落,利用速生树种较快占领城市空间,最大限度提高城市绿化总体绿量;以立体绿化、屋顶绿化为手段,增加种植攀缘植物,提高空间生物量。

目前成都屋顶绿化达200公顷,形成了多类型、多景观、多功能、多效益,以单位、集体和私人住宅共同发展的屋顶绿化新格局。五城区(含高新区)范围内实现墙体垂直绿化146万平方米,绿墙建设6万平方米。三环路以内具有绿化条件的立交桥、人行天桥、公用设施构造物外立面等均已实现垂直绿化覆盖。

(2)近郊“绿地创效益”。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变菜园、农作物等食品生产用地为非食品类生产的旅游休闲、景观绿地等生态用地。发展花卉、林木种苗产业、休闲观光产业,提高土地的综合经济效益,为城郊农民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增收致富提供新途径。

在三环路周边建设十大城市森林公园,并加强了对道路的绿化。在道路绿化建设中做到了景观丰富、绿地量大,同时还带动了周边地区的苗木、花卉及休闲旅游等产业的兴旺发展。各区(市)县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精品度假、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和各类的农家生态休闲景区都取得了巨大收益。目前建有农家乐5596家,被评为中国“农家乐”发源地,城市近郊被誉为“鲜花盛开的村庄,没有围墙的公园”。

(3)远郊“以森林聚人气”。以山区林地为主,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各具特色的山区旅游度假集镇,新型居住社区,引导城市资金、信息和人流聚集,促进林区农民生产、生活和居住方式的转变。

围绕“三生态”(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目标,加强生态示范区建设,已建和在建部级生态示范区11个,如虹口景区和青城山景区,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已成为人们休闲避暑,体验露营登山、漂流、野外探险等的好去处,从而促进了成都旅游业的发展。

发展森林旅游既促进了成都市旅游业的良性发展,又增加了地方经济收入,同时还解决了农民增收就业问题,实现了城乡一体协调发展的发展目标,把一般城市发展的“软肋”建成了城市绿化的亮点、和谐共建的创举。

――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道路、水系均实现林网化利用,实现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水体保护和利用有机结合,城市森林建设与城市道路生态防护林有机结合。成都市的绿化建设均以水网化、路网化和林网化作为城市森林建设理念,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成都在五城区(含高新区)的二环路内及周边新增公共绿地15.67万平方米,完成了百条林荫大道的建绿增绿任务,城区绿化面积大幅增加,全市70%以上街道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1%。全市新建成了20个街心公共绿地、100条景观大道、100条林荫大道纵横交织,呈现出绿树成荫、四季常青、色彩丰富、层次分明的特色,一条条街道就像一道道风景线。同时,成都不断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使得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发展,城乡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市综合功能快速提升。2004年4月,就正式启动了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活动,全面打响了创模攻坚战,先后安排60多亿元资金,完成了1000多条街道雨污分流、管网改造,以及3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新增污水处理能力80万吨/日。解决了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突出的环境问题和大量的历史欠账,为改善流域水环境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在城市森林建设过程中,坚决按照“师法自然”和“林水相依”的规划原则,合理布局,充分发挥水体在城市功能中的重要作用,重点实施了锦江延伸段的绿化整治以及干河、西郊河、饮马河、桃花江、摸底河等滨河绿地建设,对中心城区的150余条中小河道进行了全面治理。新种植乔木1.5万株,灌木4000株(丛),草坪15万平方米,建成长22公里的环城风光带。锦江(府南河)两岸滨河地带,绿地率达到85%,绿化覆盖率达到95%。滨河25公顷绿地与宽阔的水面自然融合,改变了繁华的城市中心区生态环境。实施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总投资33亿元,形成了沙河沿岸22.22公里防护林带,建成了3.45平方公里的绿地,并将原河道改造为方圆约150亩的人工湖,建成成都市西北部的大型开阔景观水面,沙河整治后以其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获得了“2006年国际舍斯河流奖”。水网、路网、林网“三网合一”突出了林水相依的风格,充分展示了成都“清波绿林抱重城”的城市风貌特色。

――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尊重森林植物的自然地理分布、自然混交复层结构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大树全树冠移栽,不截头、少整枝。城市绿化建设以乡土植物为主,以巴蜀园林为特色,广泛采用廉价的乡土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成都市25年来坚持积极开展的义务植树活动,犹如一根红线贯穿了成都社会经济发展,唤醒了成都人对两千多年悠久植树历史的深刻反思,激发了全社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意识的觉醒,也为成都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成都的城市绿化建设始终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以乔木为主的思路,建设“林荫型”城市绿地,以市树银杏、市花芙蓉为代表的各种乡土树木、花卉已经成为城市绿化的骨干,形成了地方特色鲜明、色彩变化明显的绿化景观。据查,成都市的园林植物栽培种类已达2798种,在中心城区内已栽植并生长良好的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乔木有40多种,垂直绿化植物种类近50多种,其它灌木、竹类、草本等常用的种类有上百种,所有这些都不开建设者们对园林植物应用研究的重视,坚持乡土树种的选优和外来优良绿化树种的引种、驯化和推广,既很好地利用花草树木的自然习性,又大大降低了投入和管护成本,确为明智之举。

25年来成都共有1.8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建立了义务植树基地,开展了“母亲林”、“军人林”、“三八林”、“劳模林”、“青年林”等义务植树活动,全民绿化意识深入人心,“植绿、兴绿、爱绿、护绿”已在成都蔚然成风。去年底成为了我国西部地区第一个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的省会城市,但成都没有由此停步,而是全市上下又自觉地把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贯穿于构建和谐成都的全过程,正在全力组织实施好新一轮的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稳步推进成都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步伐。成都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坚持以乡土植物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三头并举”既改变了城市钢筋水泥的冰冷外貌,又满足了城市人群与自然亲近的热烈渴望。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植物习性的基础上,不仅绿化植物易于成活生长,而且城市森林的建设成本也极大地降低,这一点是其他城市发展城市森林十分值得借鉴的。

――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城市森林的规划、投资、建设和保护既要充分满足城市的生态需要,又要促进城市林业产业发展,同时要弘扬成都林木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成都在建设森林城市过程中,坚持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并举的原则,把林业园林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国家要生态、社会要效益、农民要致富为目标,以重点工程建设为抓手,努力推进林业园林产业发展反哺生态建设。近年来,成都为了加强庭院和住宅小区的绿化,通过拆除居住区,单位、庭院的违章建筑和乱搭棚屋,挤出土地见缝插绿,大力开展了庭院植树,深入开展“园林式居住区”、“园林小区”和“生态住宅小区”建设活动,全力推进单位、居民区的普遍绿化。以乔灌木花草为主进行植物造景,配以园林景观设计,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园林式居住小区,全市的园林式居住小区、单位多达1152个,其中万科・城市花园、置信・丽都花园、置信・芙蓉古城、清华坊等10个居住小区被评为四川省省级优秀园林式居住小区。学校、医院、公共文化设施、居住区和单位庭院的绿化覆盖率也绝大部分达到了41%。由于绿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价值也因此得到了明显提升,城区的房地产价格大幅度提高。

成都各区(市)县都把林业园林产业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指导,结合本区域特色,以林业园林产业投入多元化为导向,大力推进林业园林产业建设。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性质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推动、农民入股、企业参与运作的模式,实行了让农民的土地流转,发展乡村旅游,达到农民增收、企业赢利、政府减少投资、城市森林建设取得突出成绩的效果。成都成华区投资1.5亿资金建成面积近600亩的北湖景区,北湖周边区域农民采取土地入股、出租等方式流转土地,促进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加快农业产业化。目前,北湖景区已流转土地3000亩,北湖周边地区流转土地达17000余亩并带动了房地产业精品化。同时,吸引民间资金,助推森林旅游。近年来,成都实施天保工程人工造林7.5万亩,点播造林0.84万亩,封山育林59.7万亩,常年管护森林面积572.3万亩。为稳定退耕还林成果,保护众多森林资源,发展后续产业,解决山区林农增收致富问题,成都以山区林地为主,开展森林旅游,建设各具特色的山区旅游度假集镇,新型居住社区,引导城市资金、信息和人流聚集,促进了林区农民持续增收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同时,促进工业原料林、竹木加工和家具产业链的形成,成都将用5年时间再造一个森林资源体系,以50万亩可持续利用的短期工业原料砍伐林,换取650万亩森林屏障体系的稳定,促进林业生态屏障体系、产业林体系、文化传承林体系的发展,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林产品工业化、商品化、经济效益化。成都还积极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国家重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全市森林生态资源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为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做出了积极贡献。总之,成都的生态林、产业林和城市景观林“三林共建”使成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全都实现了最大化,为成都构建和谐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5

2、地增一片绿 天多一分蓝

3、全民共建森林城市 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

4、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和谐文明经开

6、森林城市 功在当代 城市森林 惠及万世

7、森林城市全民共建 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8、建设森林城市 减少温室效应

9、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民共享绿色福利

10、全民共创森林城市 我知晓 我参与 我奉献

11、森林城市全民参与 美好家园你我共建

12、创国家森林城市 建和谐美丽西安

1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掀起造林绿化新高潮

14、播种一棵树苗绿盈西安 创建森林城市你我同行

15、呵护一颗颗绿树 奉献一片片爱心

16、共建森林城市 共享森林美景

17、低碳出行 环保生活

18、人在林中 林在城中

19、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20、森林城市全市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21、加强森林执法 保护绿化成果

22、加强生态保护 着眼长远发展

23、让森林走进城市 让城市拥抱森林

24、全民参与绿化造林 共创国家森林城市

25、爱森林 爱绿色 爱十堰

26、保护城市森林 维护生态安全

27、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优美人居环境

28、森林城市全民共建,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29、水韵林城 美丽西安

30、一草一木释放绿色温情 一举一动展现古城文明

31、城市森林化 城镇园林化 村庄林荫化 渠路林带化

3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33、群策群力参与义乌创森,同心同德共建生态文明

34、尚青山绿水 享天然氧吧

35、全民参与绿化 共建森林城市

3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生态宜居西安

37、水韵林城 美丽西安

38、绿荫下行走 绿地间徜徉

39、同创森林城市,共赏森林美景

40、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美丽十堰

41、创建森林城市 享受自然空调

4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营造绿色宜居家园

43、造绿 爱绿 护绿 是每一位市民的责任

44、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人人有责

45、全市动员,全民参与,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4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共筑优美人居环境

47、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促进科学发展

48、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49、森林城市全民共建 美好家园你我共享

50、创森林城市 建温馨家园

51、多造一片林 多沐一滴雨露

52、共沐蓝天碧水 同享绿树鲜花

53、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美丽宜居西安

54、手牵手共创国家森林城市,心连心打造绿色美丽义乌

55、植树造林 治污减霾

56、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建设优美人居环境

57、保护森林成果 就是保护我们的绿肺

58、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造生态宜居十堰

59、保护城市森林 维护生态安全

60、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十堰增绿,给车城添彩

61、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我们的未来

62、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给子孙留下碧水蓝天

63、手牵手共创森林城市,心连心打造魅力车城

64、美好家园人人创 绿色成果人人享

65、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生态美丽义乌

66、争创国家森林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67、城在绿中 水在城中 人在景中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6

亲爱的市民朋友:

一湾珠江水,两岸森林城。醉人的绿色,浪漫的花海。美丽禅城,给人美的熏陶、美的享受。

自从20**年佛山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禅城区全面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呈现出林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喜人景象,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参与。

开窗见绿,出门踏青,绿城飞花。中山公园、文华公园、亚洲艺术公园、绿岛湖公园、王借岗公园、半月岛湿地公园、东平河石湾湿地公园,绿树成荫,繁花似锦;季华路、岭南大道、文华路、佛山大道等城市主干道,绿意盎然,姹紫嫣红。

森林进城、绿道穿城、绿意满城。无论土生土长的禅城人,还是生活在这里的新禅城人,在这个美好的家园,我们的城市梦想,与郁郁葱葱的森林一同生长。

今年,佛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迎来国家考核。在此,我们倡议,共创森林城市,共享森林美景。

做一名绿色生态文明的传播者。树立生态文明意识,践行低碳环保生活理念,坚持绿色出行。以满腔的热情,关心支持创森活动,发动身边的人参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做一名绿色生态文明的建设者。美丽禅城始于心,森林城市践于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阳台植绿,扮靓家园,踊跃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多栽一棵树,多种一片草,用实际行动为城市增绿、添彩。

做一名绿色生态文明的守护者。保护一片绿地,撑起一片蓝天。珍惜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果,呵护林木,保护生态;珍惜身边每一寸绿荫,关爱绿色生命,自觉抵制破坏林木植被的行为。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我支持、我参与、我奉献。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把禅城打造成佛山的首善之区、市民的幸福家园。

禅城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2017年5月22日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倡议书【二】

广大市民朋友们:金坛先后成功创建成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生态市,这让无数金坛人引以自豪。为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建设森林金坛,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根据常州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在此,我们向广大市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一、做森林城市创建的倡导者

牢固树立低碳生活理念,不断强化生态文明意识,以坚定的信心,满腔的热情,关心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支持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参与森林城市创建活动,勇当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的宣传员、推进器、先锋队。

二、做森林城市创建的实践者

努力把创建活动融入到平常工作和生活中去,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植树养花,护树爱草,倡导文明,保护生态,以文明的生活习惯感染他人,以良好的环境意识启发他人,以自觉的模范行为带动他人,真正为国家森林城市创建添一份力、增一份绿、发一份光。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7

(一)基本原则。民生为本、生态优先;林水结合、城乡一体;政府主导、公众参与。

(二)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以城市、森林、民生为主题,大力推进青山绿地等重点林业工程建设,努力构建以“林带+林区+园林”为框架、森林植被为主体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有效提升**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实现“生态**”、“绿色亚运”。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结合我市实际,创建森林城市分三个阶段,即三步发展目标:

第一阶段:**年,在各类指标达标的基础上,大力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进一步优化**生态环境;取得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举办权。

第二阶段:**年,举办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并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第三阶段:巩固和发展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果,实施持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方案,大力发展人本林业和社区绿化,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服务“绿色亚运”和生态**建设。

三、组织领导

成立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统一组织、指挥、协调和推进我市创建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张广宁市长担任,常务副组长由陈国副市长担任,副组长由赵南先副秘书长、市林业局郭清和局长担任,成员由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市发改委、科技局、公安局、财政局、国土房管局、建委、交委、水利局、农业局、文化局、环保局、规划局、市政园林局、新闻出版和广电局、林业局、旅游局、公路局、文明办及各区、县级市政府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陈国副市长担任,副主任由赵南先副秘书长及市委宣传部、市府办公厅和市林业局、市政园林局的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负责统筹协调全市创建工作,同时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检查督促,每月组织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总结、部署工作,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

各成员单位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成立相应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实行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任务,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各单位成立的领导小组名单于**年9月30日前报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任务与分解

详见**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任务分解表(附件)。

五、实施步骤

根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考核验收程序,结合我市工作实际,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分为五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年11月至**年8月):完成申报、分解及下达工作任务、签订举办论坛协议。

1.**年11月至12月,向国家林业局递交申请报告(已完成)。

2.**年1月至6月:对照国家森林城市指标,全面检查核实**各项绿化指标;各相关部门及各区、县级市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分解下达工作任务;完成青山绿地二期工程年度项目设计、用地、拆迁、青苗补偿、施工招投标等。

3.**年7月至8月:由市主要领导向国家林业局汇报情况,并商议举办**年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相关事宜。

(二)第二阶段(**年8月至10月):启动宣传发动及迎接检查。

1.**年8月至9月: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和**“森林与城市群发展”论坛实施方案。

2.**年8月至10月:宣传发动,迎接国家评审专家组考察。

(1)收集汇编材料,包括:技术总报告、城市森林指标体系调查报告、总体工作总结、创建工作主要环节的各类请示、报告、函、会议纪要等;各类林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青山绿地工程规划等;各类法规如生态公益林管理条例、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各部门、各区(县级市)城市绿化建设任务、实施方案、完成情况等。

(2)拟订专家考察和接待工作方案。

(3)制作**城市森林建设宣传片,向国家创建森林城市评审专家组展现**生态建设成就。

3.**年:全面推进青山绿地二期工程。

(三)第三阶段(**年10月至12月):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及检查各项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积极筹备“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1.各部门、各级政府全面检查各项任务完成情况。

2.制订**年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方案。

3.**年12月,举行“森林与城市群发展”科技论坛。

(四)第四阶段(**年12月至**年3月):积极推进“中国城市森林论坛”前期准备工作。

1.**年1月,全面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2.邀请有关国际组织、国内外城市市长,特别是与**缔结友好城市的国外城市市长。

3.各部门、各级政府继续推进城市森林建设与检查。

(五)第五阶段(**年3月至10月):举办“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1.落实各项筹备工作。

2.举行第五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8

今天的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在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打造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关键阶段,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十精神,动员全市上下,抢抓发展机遇,举全市之力来推进林业生态网络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断为绿色增长和民生改善提供生态保障。刚才,市政府副市长______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市委副书记______同志宣读了《国家林业局关于______市人民政府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复函》,这不仅增强了我们干好这项工作的信心,也促使我们下定了干好这项工作的决心。之后,各县市区长递交了目标责任书,部分单位作了非常好的表态发言,也进一步表明了我们干好这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面,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思想要统一,认识要提高

党的十,对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并将其作为执政纲领写入,还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上下功夫,其核心是要转变经济发展的方式。

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居质量,是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础和首要任务。去年初,在省政府刚刚批复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总体方案之际,市委、市政府召开了高规格、大规模的誓师大会,专题安排部署林业生态网络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目的就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探索“两不牺牲”和“三化”协调发展路子,加快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并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最终将______打造成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更和谐的生态之城、宜居之城、美丽之城。会上,省林业厅第一家与我市签定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支持______的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这方面市林业局做了很多的工作,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林业是一个打基础、管长远的事业,兼有生态建设保护的主体功能和绿色生产的经济功能,集自然资源、生态景观、生物多样性于一身,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和美丽城市建设的核心元素。着力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对于______的形象改善、旅游经济、经济转型乃至可持续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首先,是我们转变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国家最重要的战略大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是打造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缓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有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壮大绿色产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今后一段时期经济工作的主题。建设经济转型示范市,我们承担着提供示范的责任,这要体现在方方面面。特别是我市作为传统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在今后的转型过程中,不仅仅是不牺牲的问题,而是要怎样加大建设力度的问题,这方面我市有太多的历史欠账。要改善我市的生态环境,实现发展方式转变,就必须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关系,一方面,要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实现直接减排;另一方面,要突出林业主导作用,发挥森林吸碳固碳、吸尘滞尘、调节气候等功能,不断增大环境容量,实现间接减排。因此,依托林业这一规模最大的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体,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对我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是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其次,是我们打造旅游名城的重要保障。发达的林业,良好的生态,已成为评价城市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生态城市和重塑生态文明,不仅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森林是唯一有生命并持续增值的基础设施,拥有着大自然最美的色调。如果说山水是城市的灵气,那么绿色就是城市的生机,生态就是城市的名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统筹规划和建设好我市的山、水、绿与人的和谐相融,不仅是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而且更是我市提升城市品位、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的重要保障。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摒弃浪费资源、牺牲环境的粗放经营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设法实现生态系统与文化旅游良性互动,并通过构建内部大循环、外部大联通的城市水网系统和点、线、面相互渗透的城市绿地系统,努力将______打造成半城青山半城水的国家森林城市、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宜居城市和多元化一体化国际复合型旅游目的地。

第三,是我们建设美丽______的关键举措。党的十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是对人民群众生态诉求日益增长的积极回应,其实质就是要通过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大地以绿水青山,还天空以清新蔚蓝,还百姓以绿色家园。生态建设是最长远的民生战略,也是最平均的大众福利,更是全人类能够“同呼吸共命运”的公益事业。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家园的过程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将有效解决城市污染、噪音、粉尘、热岛效应等问题,有利于发展城市低碳循环经济,有利于提升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水平,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因此,要建设美丽______,提高幸福指数,以留给子孙后代天蓝、地绿、水净的家园,我们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宜居水平上下功夫,这已成为最受群众关注和欢迎的民心工程。

总之,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转型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从小处说关乎着群众的幸福指数,往大处讲影响到______的长远发 展。全市上下务必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时刻保持“绿化是第一招商环境、第一基础设施、第一生态资源、第一景观要素”的意识,牢固树立“打造绿水青山也是政绩”的全新观念,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危机感,把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绿水青山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目标,统筹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自觉把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来维护,把生态效益作为最长远的经济效益来追求,推动林业生态建设和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不断采取新举措,再上新台阶。

二、目标要明确,重点要突出

20__年,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紧紧围绕生态和民生两条主线,精心组织,广泛发动,大力开展造林绿化活动,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2015年,要完善“一区两带三网多点”林业生态网络构架,重点建设太行山、南水北调、引黄入焦、主要通道、城郊森林公园、新型社区绿化等一批亮点工程,全市新增造林面积2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0%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306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达到161.22万亩,实现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

根据创森总体规划,2013年全市要完成森林资源培育16万亩,重点建设工程概括为“7路、10园、14区、18基地”。其中:7路为人民路、林邓线、新洛路和穿境四条高速;10园为__*个县市的10个环城森林公园;14区为________*等县市区的14个新型社区绿化;18基地为市本级1个万亩绿化基地(即______市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建设),县市区11个百亩绿化基地和6个花卉苗木基地。

围绕上述目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着力抓好项目工程实施。各级各部门要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加快经济发展转型、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生态城市、农业综合开发、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等有机结合起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一批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要抓好生态廊道网络建设工程。对已初步绿化的廊道要在巩固原有绿化的基础上,增植常绿树种和花灌木,做到绿化、美化相结合,提高绿化品位与档次;对尚未绿化和规划期内新建廊道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绿化,一步到位。今年重点做好高速公路绿化提升工程和人民路、林邓线高标准绿化。要抓好城郊森林及环城防护林工程。加强环城防护林、森林公园建设,构筑以城区、近郊区为重点、近远郊协调配置,融城区公园、绿地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中心城区加快推进西部万亩森林生态园建设,全力打造南太行生态景观带;中站、解放、马村重点推进城郊森林公园体系建设;县级城区要建设好各自的公共园林项目。要抓好村镇绿化工程。围绕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以实现“村镇周边森林化、村镇道路林荫化、居住庭院花果化”为总体目标,以庭院、村中道路(河渠)、围村林带为绿化重点,采用乔、灌、藤、花相搭配方式进行立体式绿化美化,全面提升城乡林业生态建设水平。

(二)要加快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兴林富民为目标,按照“产业化发展、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布局”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要加强林木种苗花卉基地建设,重点在______、______等县(市)区建设特色林木种苗花卉产业基地。要加快建设名优特新经济林基地,重点在______、______等县(市)区建成以苹果、核桃、葡萄、樱桃为主的经济林生产基地。要支持林业龙头企业发展,重点武______、______两县市建设林纸、林板产业集群。要围绕打造国际知名旅游城市,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积极推动旅游产业与林业生态互动融合,大力发展休闲林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不断壮大旅游基础产业,增强______旅游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理念。要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积极探索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推动形成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要建立健全绿化活动组织参与和碳汇造林机制,引导绿色发展企业先行,鼓励群众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以及城市绿地或树木认建、认养、认管等活动,努力实现参与形式多样化、渠道多元化、时间常年化,力争使呵护美丽家园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要着力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科普教育基地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加强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保护,积极发掘它们的美学、认知、游憩价值,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传播、教育功能。要充分挖掘树文化、花文化、竹文化、野生动物文化潜力,推进生态文化繁荣发展。

(四)要不断创新生态建设机制。良好的机制是推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内在动力。各地要抓住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契机,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建设机制创新。要推进生态与产业融合,如南水北调、引黄入__、人民路、林邓线、高速公路等两侧绿化工程,应着重考虑经济林、苗木花卉基地建设,实现“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创新全民参与生态建设机制,大规模开展绿化基地建设,明确划分各单位责任区域,提高全民生态建设参与度。同时,林业、国土、环保等部门要不断完善生态保护约束机制,加快推进生态效益补偿、国土空间开发保护、资源有偿使用和环境损害赔偿等制度建设,不断提升全市生态建设水平。

三、领导要加强,责任要落实

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项社会工程、民生工程,不是哪一个部门的事情,最根本最关键的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的作用,总览全局,统筹谋划,整合力量,全面推进。

(一)组织领导要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对本地区林业生态建设和创森工作全面负责,建立“四级书记”抓生态的领导机制,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林业生态建设和创森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纳入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并作为检验干部工作能力、提高干部认识水平、转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要载体和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之一,建立和完善分工负责和统一监管的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分级管理、部门相互配合、上下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各地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及时研究、解决林业生态设和创森工作中出现的重大 问题,要建立科学的工作目标考核体系,将考核重点放在各级领导干部落实林业生态建设任务方面,切实强化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

(二)责任落实要到位。2013年是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关键之年,当务之急就是抓住当前的有利时机,抓紧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市创森指挥部要尽快将今年的林业生态建设和创森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细化,明确具体单位和责任人,明确时限和进度,逐项分解落实,并实行目标管理,市、县、乡要层层签定责任状。同时,要将森林覆盖率、林地保有量,以及绿化基地建设任务一并纳入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制定验收考核办法,建立定期通报制度,强化协调督查,严格奖优罚劣。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一定要把林业生态建设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市“两办”督查室、市创森指挥部要切实履行督查职责,严格对照分解下达的建设任务和标准,加强跟踪督查,适时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

(三)资金投入要到位。实施林业生态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按照省政府关于生态省提升工程建设资金投入要求,省级按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98%,市级按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88%,县级按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0.25%进行安排。各级政府要下定决心,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多方筹措林业建设资金,尽快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确保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如期完成。从2013年开始,要对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行以奖代补政策,高速公路两侧30米内绿化占用耕地的每亩每年奖1000元(市级财政600元,县级财政400元),连奖三年;林邓线两侧及南太行生态景观带山脚线以南范围的绿化占用耕地的,每亩每年奖1000元,连奖三年。同时,对于在“创森”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除市委、市政府授予奖牌外,还要给予资金奖励,县市区政府50万元、其他单位5万元。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9

一、健全组织机构,着力落实政策措施

为认真贯彻落实婺源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我乡对接大局,成立了珍珠山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由乡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第一副组长,召开创森动员大会,下发了《珍珠山乡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工作任务、实施步骤,将各项指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确保各项指标任务都有人管、有人抓,真正落到实处。乡党委扩大会议经常就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进行研究,主要领导深入林业一线,督促指导,各有关部门尽职尽责,环环把关,确保了各项绿化工作落实到位。

在生态建设上,一方面,全面推进天然阔叶林长期禁伐,落实好天然林保护,逐年减少商品林采伐,持续巩固珍珠山乡省级森林公园、省级水生态文明乡成果,强化绿色生态品牌优势。另一方面,完善专职护林员和生态护林员绩效管理机制,落实好山林责任区块,切实做好林政管理工作。同时,全面实施农村面源污染防控、饮用水源头区保护、农村清洁卫生等生态文明工程。截至目前,全乡“创森”面积10213.6公顷,实施人工造林、人工幼林抚育、天然中幼林抚育、毛竹低改,集中居住型村庄林木绿化面积10公顷,绿化率30%;县道以上公路林木绿化率100%。

二、对标工作要求,持续强化创森宣传

(一)广泛宣传,全民动员。为营造“人人关心绿化、个个参与绿化”的浓厚氛围,我乡始终把绿化工作作为乡容村貌的重要内容来抓,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一是抓住春、秋季绿化的有利时机,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采取政府组织、全民动员、广泛参与的绿化工作思路,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绿化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了全民绿化意识。二是通过悬挂条幅、张贴标语、防火车巡逻播放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发动,推动我乡绿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严格按照系统规划,在植树节组织乡村干部义务植树,乡主要领导带头参与,掀起了全乡绿化的高潮。

(二)完善机制,明确责任。按照县创森工作精神和安排,为确保高标准完成创森任务,我乡进一步完善了两项制度:一是实行绿化责任制,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管理机制,二是日常管护机制。为更好地管理好、养护好、建设好我乡森林资源,我乡建设了生态护林员队伍,配齐了各类林业管护设备,严格按照森林管理的相关标准进行管护,切实做到建植和养管并重,使森林绿化建设达到了既定任务。

(三)强化监管,保障质量。严厉打击违法破坏森林资源行为,为创森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已建成林的抚育管理和在建林的养护管理制度,管好已成林,建好在造林,确保生态建设成果。

三、巩固生态文明,统筹特色小镇建设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例10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37342—2019)最新要求,为做好2021年国家森林城市核查验收工作,结合昌吉市实际,对《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实施方案》(昌市政办发〔2018〕48号)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安排部署,紧扣建设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主题,以重点工程建设为主体,多元化投入为保障,坚决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定“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共建共享”战略,秉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的宗旨,按照“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原则,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和打造城市品牌的重要内容,坚持“城乡一体,生态和谐”的理念,打造便利的森林服务设施,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城市与乡村共进、富裕与文明共享,建设林在城中、城在林中、山水融合、绿色发展、生态宜居的美丽昌吉。

二、创建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各部门单位协调配合,各尽其责,强化责任落实,建立长效机制,充分调动全社会创建森林城市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共创新格局,确保创森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二)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突出服务于城乡居民健康,提升城市形象和价值品位,改善城乡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城市与森林和谐共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坚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与全市整体战略布局、城镇化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相统一,完善规划,突出重点,有序开展,不断优化林业发展布局,努力构筑支撑昌吉市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系统。

(四)坚持生态为主、效益兼顾。注重增加森林资源总量,增强生态产品供给,提高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完善林业生态功能,改善昌吉市城乡生态环境。

(五)坚持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坚持城镇绿化、通道绿化以乡土树种和乔木树种为主,结合绿化、彩化功能,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乡村绿化大力发展经济林果,促进兴林富民。

三、创建目标

严格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GB/T37342—2019)和《昌吉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17—2026)》,加快推进我市森林城市建设,2021年,实现全市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0%以上,道路绿化率和水岸绿化率均在85%以上,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城区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乡镇建成区和村庄林木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形成林水相依、林城相依、林路相依、林居相依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全面达到国家森林城市标准。

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马红军    市委副书记、市长                     

副组长:姚  进    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

王  英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阿达力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

海拉提    副市长

推开西    市政协副主席                                                                                           

成  员:刘晓泉    市委办公室主任

陈  辉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

孙君杰    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刘  新    市政协办公室主任

陈丽华    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张金浩    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绩效考核办公室主任

王成恩    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

毛冬梅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于  涛    市商务和工信局局长

高  群    市财政局局长

王艳明    市科技局局长

张兆智    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局长

刘  磊    市文旅局局长

马金龙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袁  勇    市住建局局长

刘  锋    市城市管理局局长

丁世亮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陈文涛    市水利局局长

杨  军    市卫健委主任

陈  静    市教育局局长

李刚强    市统计局局长

巴音蒙克  市公安局副局长

刘宝忠    昌吉国家技术产业开发区市政公用事业管理中心主任

苏  江    昌吉国家高新农业科技园区建设规划环保局副局长

顾卫华    延安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  磊    北京南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梁  瑞    宁边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狄晓娟    绿洲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王晓明    中山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魏小星    建国路街道办事处主任

常建国    三工镇镇长

高一豪    榆树沟镇镇长      

吴  琛    六工镇镇长

吴  磊    大西渠镇镇长

齐文强    硫磺沟镇镇长

谭永吉    二六工镇镇长

杨  亮    滨湖镇镇长

陈晓航    佃坝镇镇长

叶尔江    阿什里乡乡长

阿得力    庙尔沟乡乡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自然资源局,办公室主任由姚进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海拉提同志兼任,专职副主任由王成恩、毛冬梅担任,具体负责森林城市创建工作。

五、指标任务

(一)森林网络

1.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昌吉市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城郊需有成片森林或湿地2处以上,面积20公顷。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并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1处以上。村庄林木绿化率达到30%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全部绿化美化,建设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农田林网建设达到《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要求。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各乡镇

2.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树冠覆盖率达到25%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以上。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

3.注重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到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市水利局

4.铁路、乡级以上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到85%以上。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乡镇

5.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

(二)森林健康

1.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城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

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

2.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到80%以上。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增加绿地有机覆盖,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注重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以上,培育优质高效城市森林。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住建局、各乡镇

3.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大型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有效保护乡村风水林和风景林,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文旅局、公安局、各乡镇、街道

(三)生态福利

1.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到80%以上。城镇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0公里服务半径对县域覆盖达到70%以上。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财政局、各乡镇

2.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责任单位:市文旅局、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四)生态文化

1.建有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5处以上。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广泛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县级活动5次以上。公众对森林城市建设的支持率和满意度应达到90%以上。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文旅局、科技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

2.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科学到位,保护率达100%。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五)组织管理

1.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正式备案2年以上。编制规划期限10年以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批准实施2年以上。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2.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

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

六、具体工作

(一)补充收集创森迎检资料

根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5大类33项指标逐一收集有关资料,并分类建档造册,完成创森工作总结报告。对照新的测评标准,查漏补缺,各责任单位需补充完善迎检资料,做好迎接2021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核查验收工作。

完成时限:2021年6月30日前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森氛围

1.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宣传单、宣传画(册)、宣传栏、公益广告、网络平台等多种形式宣传创建工作。

2.主要街道、公共广场、公园、景区景点每隔200米至少有1处能够看到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各大广场、公园充分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及宣传片,展示我市创森成果。   

3.在城区主入口制作设立大型创森宣传牌不少于3个。

4.商场、超市、市场、银行网点、宾馆饭店等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并利用电子屏幕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

5.50%以上的公交车站设有不少于1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50%的公交车电子屏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50%的出租车顶灯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长途汽车站在显著位置展示森林城市主题广告不少于1处。

完成时限:2021年7月1日至核查验收前

(三)完成创森知晓率、满意度调查

按照国家创森测评指标体系要求,聘用第三方国家统计局昌吉调查队对昌吉市创森工作群众知晓率和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出具调查报告。

完成时限:核查验收前一周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落实,使创森工作形成党政齐抓、部门配合、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群众踊跃参与的新局面。各指标责任单位要严格按照分解方案,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到人,按照时间要求落实各项工作任务。各部门要加强联动,主动配合,杜绝推诿扯皮,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保障资金投入,加快创建进程。完善“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机制,加大创建工作投入。市发改委、财政局、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水利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州生态环境局昌吉市分局、教育局等部门要发挥优势,努力争取上级对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投入。市总工会、团委、妇联、企业、学校等要发挥自身作用,多渠道筹集资金,动员各方力量,投身绿化事业,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快速推进。

(三)强化督查问责,落实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部门要围绕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员单位指标考核要求,明确工作任务,严格落实责任考核机制。各乡镇(街道)、部门主要领导是创森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落实工作责任,确保按时、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任务。

 

附件: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

 

 

 

附件

昌吉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任务分解表

 

序号

牵头单位

配合单位

指标名称

国家标准

需提供资料清单

森  林  网  络

1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水利局、气象局

林木覆盖率

林木覆盖率达到25%以上(昌吉市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

1.自查说明。(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2.省级森林资源监测部门提供。最新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或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或森林资源监测报告。(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3.城区乔木、灌木面积监测报告或城市绿化主管部门提供的城区乔木、灌木面积情况说明。(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4.湿地及水域面积占国土面积10%以上的城市,提供湿地面积和水域面积数据。(市水利局提供)

5.山区和平原区面积及在总面积中占比。(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6.近20年年均降水量。(市气象局提供)

7.最新市域遥感图、森林资源分布图。(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2

市城市管理局

市住建局、自然资源局

城区绿化覆盖率

40%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2.区住建厅出具的2020年昌吉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确认函。(市住建局提供)                                                       

3.城区绿地现状分布图和绿化覆盖面积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4.城区绿化项目实施情况: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照片等。(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提供)

5.相关职能部门开具的建成区面积及范围证明材料。(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3

市城市管理局

 

城区树冠覆盖率

25%以上。

1.自查说明。

2.乔木树冠覆盖现状分布图和乔木种植统计表。

3.城区绿化乔木种植情况。

4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公安局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

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2.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区各类公园绿地面积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人口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区常住人口(无常住人口统计,可提供户籍人口)等证明材料。(市公安局提供)

5

市城市管理局

 

城区林荫道路率

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率达60%以上。

1.自查说明。

2.城市绿化主管部门出具的城区主干路、次干路林荫道路一览表、抽样材料。

3.林荫道路覆盖照片。

6

市自然资源局

 

城郊成片森林、湿地

20公顷以上的成片森林或湿地2处以上。

1.自查说明。

2.20公顷以上的成片森林或湿地现状分布图,包括名称、位置及面积。

3.新建城郊成片森林、湿地的情况。

7

市自然资源局

各乡镇

乡镇绿化

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0%以上,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公园绿地1处以上。

1.自查说明。(各乡镇提供)

2.乡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证明文件。(各乡镇提供)

3.县级或各乡镇绿化主管部门提供建成区绿地现状分布图和绿化覆盖面积统计表。(各乡镇提供)

4.县级国土部门开具的县域各乡镇建成区面积及范围证明文件。(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5.各乡镇建成区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的情况。(各乡镇提供)             

6.乡镇绿化项目实施情况中新建公园绿地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各乡镇提供)

8

市自然资源局

市农业农业村局、各乡镇

村庄绿化

林木绿化率达30%以上,村旁、路旁、水旁、宅旁全部绿化美化,建设1处以上公共休闲绿地。

1.自查说明。(各乡镇提供)

2.村庄绿化证明材料 (绿化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市农业农业村局、各乡镇提供)

3.村庄“四旁”和公共休闲绿地建设情况。(各乡镇提供)

9

市交通运输局

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道路绿化

铁路、乡级以上道路绿化注重与周边自然、人文景观相协调,适宜绿化的道路绿化率达85%以上。

1.自查说明。(市交通运输局、各乡镇提供)

2.铁路、乡级以上道路名称、起止节点、长度、宜绿化长度、已绿化长度一览表(补充2020年)。(市交通运输局提供)

3.道路绿化支撑材料: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提供2020年资料)

10

市水利局

 

水岸绿化

注重江、河、湖、库等水体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水体岸线自然化率达85%以上,适宜绿化的水岸绿化率达85%以上。

1.自查说明。

2.市域内的江、河、湖、库等名称、起止节点、水岸长度、宜绿化长度、已绿化长度一览表。

3.水岸绿化支撑材料(图片及文字资料)。

11

市自然资源局

各乡镇

农田林网

按照GB/T18337.3要求建设农田林网。(东北地区控制率达到90%,华北东部、华北西部和西北地区控制率达到95%,中南、华北东部和华北南部农田林网控制率达85%。)

1.自查说明。(各乡镇提供)                                      

2.提供2020年乡镇造林验收表。(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12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

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率达80%以上

1.自查说明。(市自然资源局、城市管理局提供)

2.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数量、名称、地点、面积、生态修复面积、生态修复率一览表。(矿坑修复:市自然资源局提供;垃圾场绿化: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前后对比图片(含无人机照片)。

4.受损弃置地生态修复支撑材料。(项目的合同、设计、施工、验收等、总结等材料)

森  林  健  康

13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

树种多样性

城市森林树种丰富多样,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色彩的森林景观,城区某一个树种的栽植数量不超过树木总数量的20%。

1.自查说明。(市住建局提供)

2.城区栽植数量最多的3个树种栽植比例的统计数据。(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城区绿化苗木树种的使用情况。(市住建局提供)

4.城区绿化苗木树种的使用情况应包括城区各类绿化工程建设含各类苗木树种使用量的实施方案、年度计划、任务安排和年度总结等相关材料。(市住建局提供)

14

市城市管理局

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

乡土树种使用率

城区、乡镇建成区农村居民点乡土树种使用率达80%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2.乡土树种名录。(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使用树种名录(需注明是否为乡土树种)。(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4.城区乡土树种使用率的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15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

苗木使用

注重乡土树种苗木培育,使用良种壮苗,提倡实生苗、容器苗、全冠苗造林,严禁移植天然大树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2.县域苗圃及苗木生产统计表。(市城市管理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3.县域绿化苗木使用情况统计数据(人工用材林、经济林等需提供良种证书;生态公益林和城市绿化使用树种需提供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明)。(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16

市城市管理局

各乡镇

生态养护

避免过度的人工干预,增加绿地有机覆盖,实现森林、绿地的近自然管护。

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

17

市自然资源局

 

森林      质量提升

每年完成需提升面积的10%以上,培育优质高效城市森林。

1.自查说明。

2.森林质量提升相关支撑材料。

3.森林质量提升包括中幼林抚育经营、低产低效林改造、退化林修复等(计算基准为规划编制时需完成的提升面积)。

4.森林质量提升相关支撑材料应包括森林经营规划或作业设计、任务安排、检查总结;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项目的城市,需准备项目批复、合同、施工和验收等相关材料。

18

市自然资源局

 

动物      生境营造

保护和选用留鸟引鸟、食源蜜源植物,大型森林、湿地等生态斑块通过生态廊道实现有效连接。

1.自查说明。

2.生态廊道、生态斑块遥感图、分布图。

19

市自然资源局

 

森林      灾害防控

建立完善的有害生物和森林火灾防控体系。

1.自查说明。

2.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无公害防治率、测报准确率、种苗产地检疫率。

3.森林火灾受害率,包括发生次数、受害面积、伤亡数量。

4.森林灾害防控能力建设实施情况。

20

市自然资源局

市公安局

资源保护

有效保护乡村风水林和风景林,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

1.自查说明。

2.县区域内乡村风水林和风景林分布图。

3.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森林资源督查自查报告。            

4.创建期间,未发生重大涉林犯罪案件和公共事件。(市公安局提供)

生  态  福  利

21

市城市管理局

 

城区公园  绿地服务

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对城区覆盖达80%以上。

1.自查说明。

2.城区公园绿地分布图,包括名称、位置及面积一览表。

22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

生态休闲场所服务

建有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大型生态休闲场所,10公里服务半径对县域覆盖达70%以上。

1.自查说明。(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提供)

2.大型生态休闲场所分布图,包括名称、位置及面积。(市城市管理局、住建局提供)

23

市财政局

市城市管理局

公园      免费开放

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

1.自查说明。(市财政局)

2.财政投资建设的公园名单,包括名称、地点、面积。(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3.免费开放的公园名单,包括名称、地点、面积。(市城市管理局提供)

24

市住建局

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绿道网络

城镇建有绿道网络,居民每万人拥有的绿道长度达0.5公里以上。

1.自查说明。(市住建局提供)

2.绿道分布图及包括数量、起止点、长度一览表。(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

3.绿道网络建设支撑材料(合同、方案、批复、设计、验收、总结等)。(市住建局、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

4.城乡居民是指人口主管部门出具的县城内常住人口(或户籍人口)总数证明。(市公安局提供)

25

市自然资源局

市文旅局

生态产业

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食品等绿色生态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自查说明。

2.城市发展绿色生态产业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市文旅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3.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城市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统计年报:2017—2020年,旅游、林产业促进农民增收逐年递增的情况说明。(市文旅局、自然资源局提供)

生  态  文  化

26

市教育局

市文旅局、城市管理局

生态       科普教育

建有参与式、体验式的生态课堂、生态场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场所5处以上。在城镇居民集中活动的场所,建有森林、湿地等生态标识系统。

1.自查说明。

2.生态科普教育场所名单,包括数量、名称、地点、建成时间、现场照片。(市教育局提供)

3.建有生态标识系统场所名单,包括数量、名称、地点、建成时间、现场照片。(市城市管理局提供公园、广场科普场所;市文旅局提供景区科普场所)

27

市委宣传部

市商务和工信局、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市管理局、交通运输局、教育局、文旅局、科技局、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

生态      宣传活动

每年举办县级活动5次以上。广泛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每年举办市级活动5次以上为标准:

1.举办市级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每超过5次,得0.5分,上限为1分。            2.主要街道、公共广场、公园、景区景点每隔200米至少有1处能够看到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3.50%以上的公交(地铁)车站设有不少于1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4.商场、超市、商业大街、城市社区、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码头、银行网点、宾馆饭店等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5.50%的公交车、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车身或车厢内展示不少于1处的森林城市主题广告,得1分。

1.自查说明。                                                  2.每年举办县级活动5次以上。(市科技局提供)

3.城市为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印发的市级和县级年度计划、工作方案等相关正式发文和活动总结。(市自然资源局提供)

4.党政机关带头参加森林城市主题宣传活动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所有成员单位提供)

5.提供县(市)属媒体宣传森林城市建设进展成效的电视截屏、网络截图等。(市融媒体中心提供)

6.城市运用手机短信、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开展森林城市主题宣传的手机截图。(市电子政务办、融媒体中心、商务和工信局提供)

7.在城市主入口设置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型宣传牌不少于3处。(市委宣传部负责)                                                       8.主要街道、公共广场、公园、景区景点每隔200米至少有1处能够看到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广场、公园、游园内的电子屏播放创森宣传片。(市城市管理局、文旅局、融媒体中心负)                                                   9.50%以上的公交车站设有不少于1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50%的公交车车厢内、电子屏展示不少于1处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50%的出租车顶灯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长途汽车站在显著位置展示森林城市主题标语不少于1处。(市交通运输局负)                                                         10.商场、超市、商业大街、银行网点、宾馆饭店等电子屏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并在显著位置展示不少于3处的森林城市主题标语。(市商务和工信局负责)                                                   11.各乡镇、街道(社区)、行政事业单位电子屏滚动播放创森宣传标语、创森应知应会知识,提供宣传活动的图片资料和文字说明。

28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

古树名木

古树名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保护措施科学到位,保护率达100%。

1.自查说明。

2.对建档的101棵古树的挂牌、围栏、修剪等保护情况进行自查。(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提供自查报告和图片资料)

29

市自然资源局

 

公众态度

知晓率、支持率和满意度达90%以上。

自查说明。

组  织  管  理

30

市自然资源局

 

建设备案

在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管部门正式备案2年以上。

1.自查说明。

2.国家森林城市建设主管部门同意建设国家森林城市的相关文件。

31

市自然资源局

 

规划编制

编制规划期限10年以上的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并批准实施2年以上。

1.自查说明(规划评估报告)。

2.提交规划批复文件、规划文本及实施的相关台账材料。

32

市自然资源局

市城市管理局、各乡镇、街道

示范活动

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等多种形式示范活动。

1.积极开展森林社区、森林单位的示范活动,包括正式发文、牌匾或证书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市城市管理局、各街道提供)

2.积极开展森林乡镇、森林村庄、森林人家的示范活动,包括正式发文、牌匾或证书的图片和文字说明。(市自然资源局、各乡镇提供)

33

市自然资源局

市创森办

档案管理

档案完整规范,相关技术图件齐备,实现科学化、信息化管理。

1.自查说明。

2.反映城市设立国家森林城市组织机构及创森期人员调整的相关正式发文。

3.反映城市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召开森林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会议、专题部署会议的情况记录或宣传报道。

4.反映城市为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制定的实施方案、督导制度和考核办法。

5.反映城市编制规划时至申请称号时推进森林城市建设资金投入、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报送工作推进情况等证明材料。

6.反映城市已建立的森林城市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并有效运转的网络截图。

7.反映城市贯彻落实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有关决策部署的相关正式发文。

8.森林城市档案建设支撑材料。